一年级六一儿童节作文

2024-05-09

一年级六一儿童节作文(共14篇)

篇1:一年级六一儿童节作文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回到了教室,听着老师的指挥。

我们要表演经典童话剧。给爸爸妈妈看,首先,表演是《阿里巴巴和四十打盗》、《丑小鸭》等等。到我们三年级表演是《小猴第二次下山》其中选了我们,我们演小花。

到了下午,游园活动。首先,校长给我们每人一袋食品,里面有香蕉包、果冻、紫菜……游园活动一开始,我们像一只小鸟飞出笼子一样,我和廖志森一起去玩,我们玩了布袋跳、夹波球、运气吹乒乓球……

突然何嘉峰加入我们队,我们给他加入。我们三个人赢了很多东西,有仔仔糖、果冻、花生、糖……

篇2:一年级六一儿童节作文

首先我们在操场上看表演,我们看的津津有味。第一个节目是金蛇狂舞,大哥哥大姐姐表演的那么整齐。还有欢快的舞蹈呢!节目表演完了。

我们来到一年级的平地上开始我们的节目。

主持人是我和八斤。当我和八斤在一旁耐心的等着。运动的项目小动物、龟兔赛跑。运动完了我和八斤把最后几句话给说完了。

篇3:一年级六一儿童节作文

(音乐烘托) 小朋友们, 一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 让我们先轻轻地念一念《整理歌》, 然后静静地照着儿歌的要求去做一做。 (出示《整理歌》)

小朋友, 静下心,

学会整理很重要。

先把桌椅摆摆齐,

再把衣服挂挂好。

合上书本放桌角,

找到本子放书包。

提醒铅笔要回家,

不做粗心马大哈。

1.教师巡视教室四周, 发现表扬整理习惯比较好的孩子。

2.请学生对照整理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然后在笑脸本上画上一个笑脸, 对于整理习惯还没养成好的孩子, 提出继续努力的要求。

[用上内容简短、要求明确的儿歌作为课前引入, 可以给一年级的孩子传送明确的指示, 产生短时间内的稳定效应, 既节省了时间又为下阶段的整理学科知识做好铺垫。同时, 音乐的烘托可放松学生的头脑, 使连续运转一天的大脑得到暂时的舒缓, 是整理课组织充分的“状态变换”。而用画“笑脸”这样一种激励手段促进低年级孩子整理习惯的养成, 比较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蕴涵浓郁的人文情怀。]

二、教师引领, 回顾知识 (2分钟)

1.想一想: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的心情快乐吗?

[学生闭眼进行10秒钟的心情整理与学科重点的回顾与梳理。]

2.语文学科, 我们应该怎么整理?

生归纳总结:读一读课文和生字。

测一测已学的生字。

问一问不懂的地方。

看一看明天要学什么。

3.数学学科, 我们可以怎么整理?生归纳总结:看一看今天学的例题。

想一想是否已学懂。

测一测相关的题型。

挑战更难的聪明题。

4.英语学科, 我们可以怎么整理?生归纳总结:读一读课文和单词。

找一找记忆单词的好方法。

问一问不懂的地方。

看一看明天要学什么。

三、凭借方法, 自主整理 (8分钟)

[其间, 三门学科教师穿梭其中, 发现问题、以备咨询。孔子说“温故而知新”,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起步阶段就能养成对当天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温习, 不仅于学习态度上给学生很好的启示, 同时在学习方法上给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整理课关注的不是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 而是学生在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主实践的过程中默会了哪些知识, 这是一种有自我意识的学习。正如彼得·克莱恩在《每日天才》一书中所说:“当孩子们在帮助下自己去发现那些基本规则时, 他们学得最好。”]

四、同伴互助, 相互共勉 (3分钟)

1.学生互相合作检查生字或者英语单词。

2.遇到同桌不会的生字或者不会的习题则由另一方负责教会为止。

3.请顺利通过检查的孩子在自己的笑脸本上画一个笑脸, 如果通不过则先不画, 待到第二天重新检测。

4.为你的同桌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

[整理课到底应该整理出什么样的头绪来?难道仅仅是停留在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上吗?我认为, 还应在健全的人格、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整理出一个健康向上的儿童形象。通过同伴互助, 相互共勉教会孩子学会欣赏他人, 学会取长补短, 学会乐于助人, 学会团结协作, 这一意义远大于学科知识的传授。]

五、收拾心情反思行为 (2分钟)

整理完今天的学业后, 原本在孩子中穿梭的我们则可以悄悄地站到讲台桌前, 聆听学生的行为反思与自我评价, 并做出及时的肯定与勉励。此时的孩子也会冲你微微一笑或者轻轻点点头, 于是, 彼此心领神会, 默契在此蔓延!

[虽然儿童的大量学习是自我激励、自我指引的, 但是老师在促进儿童学习发展以及品行塑造方面仍充当向导的主角。当我们把更多的耐心、细心和关心给了我们的孩子, 我们的孩子同时也在把信任和能力展示给我们, 相信这“近距离”的和谐便是教师永恒的幸福。]

[成效与反思]

在每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子里, 我们就这样牵着一年级孩子的小手, 教会他们如何整理书包、整理物品、整理周围的环境, 然后慢慢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业, 就像娃娃学步那样, 整理课是在蹒跚起步中趔趔趄趄、一路搀扶前行的。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尚未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整理的技能与方法”, 所以对他们来说, 让他们掌握整理的习惯和方法尤为重要。因此, 一上的整理课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研讨:期初完全以整理习惯为主, 引导孩子将书包、本子、铅笔、衣帽等物品有序地整理、摆放, 同时, 采取示范、竞赛、经验介绍、值日班长反馈制以及教师表扬激励等多种形式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期中, 我们将整理学业简单地穿插进来, 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孩子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这时我们发现, 仅有20分钟的整理时间 (因为一、二年级放学时间提前20分钟, 因此, 整理课只设置20分钟) 过于仓促, 致使数学、英语这两门学科很难插足, 所以整理课就演变成了语文教师或者数学教师“独霸天下”, 又违背了我们设置整理课的初衷:像整理家务那样整理各门学科的学习。到了期末, 我们尝试让三科教师同时下课堂进行整理, 并引导学生在时间相对紧促的前提下, 学会查找薄弱的学科做重点整理, 其他学科为简要回顾。同时整理时, 强调习惯养成很重要, 物品整齐不拖沓、整理课堂分秒争。于是, 整理课便在茫然无序中渐渐理出一丝头绪, 也收到一些成效。请看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后两分钟整理小结时学生的精彩发言:

陈宣甸:今天的整理课我收获很大。我先整理了语文学科, 和同桌检查生字, 我都会了;然后, 再动脑筋想出了叶老师早上留给我们的聪明题;最后, 我还当起了小老师, 同桌有一个英语单词不会, 我把他教会了, 真开心!

董宸怡:上课的时候, 我对《火车的故事》这篇课文中“世界屋脊”这个词不懂, 当时来不及问老师, 整理课上我问了老师, 现在我懂了, “世界屋脊”指的就是世界最高的地方———青藏高原。

孙琦:我知道学好语文的本领要多读课文, 还要把学过的生字复习复习, 遇到特别难的生字可以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又快又对地记住它。

周老师:小朋友, 真能干!短短的十几分钟里能对今天所学的学科进行整理, 发现问题, 及时请教, 掌握方法, 收获多多。只要你们能记住:“今日事今日毕。”

今天的学业今天解决, 如有不懂, 大胆提问, 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欣喜地看到了学生对整理课上该做什么, 步骤如何已了然于心, 而且主动整理的意识有所加强, 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整理方法。但是, 溯本正源, 提高整理课的课堂效率必须思考行之有效的课堂策略, 同时, 低、中、高应有它不同的整理目标和方法, 体现螺旋上升的趋势。现阶段, 低段的整理课堂可遵循以下几点策略:

策略一:静心———“整理场”的营造

“定能生慧, 静纳百川。”静心、静气对于渴望获得知识, 拥有智慧的人来说, 多么重要。低年级的孩子非常活泼好动, 想他们静下心来整理, 我们得创设安静柔和的外部环境:如一段舒缓的音乐, 教师轻柔的言语传递以及在群体中不断表扬静心静气的孩子, 以此要求学生整理时悄然有序。环境对一个儿童的学习、品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以静传达静, 以静滋养静的“整理场”的营造, 致使孩子都能静下心来, 集中思绪开始整理, 效果显著。

策略二:帮扶———“整理习惯”的养成

“万事开头难!”对于没有整理习惯和整理意识的一年级孩子来说, 我们所能做的不是光做“指挥家”, 说说就行, 而是要走到学生中去示范, 整理书包要讲究方法:先把书本按大小整理好摆放在大格中;再把本子按顺序整理好摆放在中格中, 铅笔、橡皮送回笔袋, 笔袋放到小格中。旁边的小口摆放小样品。只有实实在在的具体操作, 才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地明白整理也是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从而通过教师帮扶下的行为操练固化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策略三:程序———“整理步子”的细化

因为低段的学习内容本身比较浅显, 因此, 还无从整理归纳出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现阶段, 我们更多地把整理方法和整理习惯整合在一起, 首先让孩子清楚整理一门学科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 并能进行熟练地操作运用, 直到内化为自觉形态与意识。因为, 幼儿的世界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内外兼容的世界, 对物质现实准确表征的能力发展取决于观察、模仿、聆听以及触摸图式的逐步协调。因此, 将“整理步子”细化, 引导孩子通过默记、反思、订正、质疑等动作操练内化整理方法, 则会促进学生学习经验的提升, 以便更好地习得自主学习的策略。

篇4:打造一年级儿童阅读环境实践小记

关键词:阅读环境;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悦读”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7-051-1

一、积极提升硬件环境,开始“阅读生活”第一步

1.打造读书角。我交流所在的这个镇中心小学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只管孩子吃饱穿暖,教育上并不过多关注,阅读就更别提了。怎么办?我便利用家长会的时间,跟家长们介绍阅读的重要性,并汇报我的阅读设想,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后,孩子们的一批书上了柜子。阅读的起始目标达成。这学期不用多说,孩子们的一些比较有质量的书很快就到位了。

2.争取读书时间。我们学校每天中午有20分钟的阅读时间,这个非常好。但是,我也发现,如果老师不重视这段时间,浪费了,或者挪作他用就可惜了。所以,我跟配班的数学老师商量好,这段时间得保证用来阅读,不做其他事情。有了一段独立的时间,阅读就可以进行了。

3.上好绿色阅读课。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都是绿色阅读时间,孩子们可以在这节课感受到课本之外的神奇与美妙。有这么宽松的时间专门用来阅读,一学期下来,学生得获得多少阅读的快乐呀。因此,上好这节课是我的第三个目标。

这三步基础工程其实只是为营造“书香班级”开了个简单的头而已,最重要的还在后面。

二、努力打造软件条件,走好“阅读生活”第二步

1.为学生读书。

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还不认字,书对他们的吸引力并不大,课间和中午,他们更热衷于在教室外玩耍打闹。于是,我每天中午先挑选他们可能感兴趣的简单点的书给他们读。短小、有趣的故事情节很能吸引他们,几天下来,他们就会主动地提前问:“老师,今天读什么书啊?”每次读完书,我都会对那本书进行一个评价,如:“这是×××的书,这本书选得好,里面的故事真有趣!”这个学生就会特别自豪,下了课就立即从柜子上取下来翻看;另外的小朋友也会涌过去看,有时还会借着看。这样,学生玩耍的劲头就渐渐向读书转移了。

绿色阅读课上,我就带着学生读经典的绘本。这些书有的是我从家里带的,小时候儿子读的;有的是网上下载的电子版本。每当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都特别浓,教室里安静得可以听见针掉的声音。在文本空白处,我随时提问,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生动有趣,想象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言语的表达在这里展开翅膀。每个周三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课。

2.给学生做榜样。

每天中午的时间,我就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学生们有的指着书上的字认真地读着,有的念着拼音仔细地看着。这个时候,我也会拿一本书坐在前面认真阅读,并告诉他们:“老师读书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你们也要学习哦!”他们会发现,老师坐得很端正,读书的时候很专心,有时还用笔在本子上记一记。不管现在学生能学到多少,但他们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一定会慢慢进入阅读的状态,慢慢爱上读书。

3.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一年级的学生读书是要一步一步指导的。比如刚开始,要指导指着每个字看,不认识的字要迅速看拼音;有图有文字时,可以先看图猜猜故事情节再读字;故事读完了要想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有意思的地方还可以再去看一遍。慢慢的,孩子们能自主阅读了,则重点指导孩子读一段文字,教他们简单的圈画好词好句,学会欣赏和积累。再来则可以让孩子简单写一句话读后感,记录在文章课题旁或一本书的扉页上。先从简单的方法教起,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读书。

三、创意打造“悦读”环境,走好“阅读生活”后续之路

1.用图片渲染。在读书角后面的墙壁上张贴了一些小朋友阅读、卡通人物读书的图片,他们或专心、或可爱的形象让人走近那片区域就自然而然想到要阅读。

2.设“明星专座”。在教室后面排列了五张凳子,那是“阅读小明星”的“专座”。“阅读小明星”是从每天中午专心阅读的学生中选出来的,他们要么是读书状态投入,要么是聆听认真、互动积极,要么是认真阅读保持的时间较长,要么是读书有进步的……被评选上的孩子特别自豪,因为第二天的每个下课他们就可以坐上那张充满“荣耀”的椅子读书了。而没有评选上的孩子也知道往哪方面努力,只要有了进步都有可能坐上那张神奇的椅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大家认真阅读,创造读的氛围,孩子们在这样的形式下有了动力,渐渐的就形成了阅读的常规状态,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3.选漂流书籍。孩子们带来的书不能够全部在读书柜上陈列出来,有的必须先放进柜子里,过一周再与外面摆放的书交换。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不太好,有的孩子想看的书被放进柜子里后他找不到了。于是,我就把孩子们特别喜欢的10几本选出来作为漂流书,按学号顺序放在孩子那里,他下课可以看,还可以带回家去看两天,两天后转给另一个学生。学生对这样的做法也很喜欢,回家没事了就会自己阅读或者和家人共同阅读。

4.借老师书看。对于阅读习惯好,读书速度较快的孩子,我还制定了一个特别的奖励规则:每读完3本书可以向老师借1本书看。我在阅读课上带学生看的绘本吸引了不少孩子艳羡的目光,能够亲手去翻一翻、看一看成了他们的心愿。看出了这一点,我便宣布了这项规定。他们只要到我这里报出3本书名,简单接受我的“考核”,就可以借到1本自己想看的绘本了。这也促使部分学生阅读的热情高涨起来。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我还采用了更多的方法来创设“悦读环境”,比如:1.让学生在自己读过的书的扉页简单记一记自己的收获,以此来吸引其他孩子阅读这本书。2.将自己的读书体会做成小卡片张贴在阅读区,既让学生之间进行了阅读交流,又记录了自己阅读的成长,更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成就感和班级的阅读氛围。3.每个月评选一次“阅读美少年”:结合我校“美少年”评选活动,我班也根据学生读书的数量和反馈情况开展长期的评选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读书习惯,从而将“悦读”进行到底。

篇5:六一儿童节一年级作文

六一国际儿童节就要到了,幼儿园里可热闹了。今天,妹妹的幼儿园里举行了庆祝六一儿童节的舞会。我和妈妈一起去观看,舞台上的小演员都是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个个都画着彩妆,穿着漂亮的裙子,在舞台上开心的表演节目,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歌声是那样的嘹亮,舞姿是那样优美,就像电视节目一样好看,赢来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小演员们表演的可了卖力了,因为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也是在献给爸爸妈妈最美的回报,所以格外的开心,也格外的快乐。

篇6:六一儿童节一年级作文

再将教室每一个角落挂上美丽的彩带。将彩色的气球挂在天花板的绳子上,然后,在黑板上写“六一”快乐!

我还要和同学组织一个又一个的游戏,夹玻珠.盲人打鼓.吹蜡烛.等等.....

篇7:六一儿童节一年级作文

每年的六月一日是儿童节。在那一天,爸爸会带我去吴山广场玩,去动物园看动物,去儿童公园坐海盗船......总之丰富多彩。

我和爸爸坐海盗船时,总在中间,因为中间安全。开始啦!爸爸吓得魂飞魄散,紧闭着双眼。我胆大包天地哈哈大笑,还流露出舒服的样子,不停地喊着“呜”!海盗船也跟着起劲,来了个“后滚翻”---有点像倒立。爸爸吓得好像心都要蹦出来似的,不敢睁开眼睛。我倒有一点点怕,心很难受,我用手按住心。停了,爸爸才睁开眼睛。......

今年六一儿童节我还要让爸爸带我去儿童公园玩海盗船,看看爸爸是不是还那样胆小如鼠.

篇8:一年级六一儿童节作文

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诗歌教学有明确的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那么儿童诗的教学如何达到课标的要求, 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呢?我就以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的船》的教学为例, 谈谈一年级儿童诗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诗是诗, 是诗人特定情境里的触情之语, 要想儿童真正走进诗人的艺术世界, 教师就要创设教学情境, 触动儿童的情感, 为儿童开启进入诗歌世界的大门。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生活阅历少,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七到十分钟, 思维直观、具体、形象, 但他们好奇心重, 那么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音频、挂图、教师语言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小小的船》时, 我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见过什么船?”孩子们立刻说出“轮船”“帆船”“龙舟”等许多答案, 课堂气氛活了起来。然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了各种船只的照片, 孩子们认真地看着。这时我又问:“那你们见过月亮船吗?”孩子们被我问住了, 但他们被激起了兴趣, 都想看看月亮船。接着用多媒体出示了课文的插图, 让孩子们对比之前看过的船只图片, 说一说月亮船和别的船有什么区别?接着我播放儿童歌曲《月亮船》, 让孩子们坐着月亮船一起去天上看一看。

二、强化朗读, 品尝韵律之美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儿童诗篇幅短小、语言优美、构思新颖、感受细腻, 洋溢着韵律之美, 读起来朗朗上口。但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小, 孩子“能读”儿童诗, 但不能“读通”“读顺”。在自读儿歌前, 我让学生先说一说遇到生字怎么办, 让学生初步培养自主学习的方法。接着我让孩子们自读儿童诗, 对诗歌有初步的感知。我们一直提倡“读中学, 读中悟”, 儿童诗的教学也可以以读代讲, 因此我在教授《小小的船》时进行了范读, 使孩子们感受了儿童诗的韵律美、意境美的熏陶。

经过自读、正音、教师范读后孩子们自读时, 他们已经能读通诗歌。但是怎么“美”读儿童诗, 却还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小小的船》里有一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里我用PPT出示去掉“只”字和原句的对比, 让学生读一读, 说说为什么课文要加“只”字, 学生比较朗读后就能感受到加上“只”读起来更加顺口, 这就是诗歌的韵律,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 不必去进行深奥的讲解, 只需要让孩子从读中体悟。

当然单纯的朗读训练未免乏味, 教师可以让孩子看图读、表演读、配乐读, 这些配合多种感官的朗读更符合一年级的孩子的特点。

三、展开想象, 发掘创作潜能

回顾我们平时的儿童诗教学, 只是停留在读的阶段, 但是儿童是折翼的天使, 想象则是他们飞翔的翅膀, 都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周作人先生就曾说:“儿童没有一个不是拜物教的, 他相信草木能思想, 猫狗能说话, 正是当然的事。”现在的儿童诗分两类, 一类是成人为儿童所作的诗, 还有一类则是儿童自己写的诗, 其中不乏许多优秀之作。那么一年级的孩子们适合作诗吗?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这需要我们教师的点拨和指导。

再说说《小小的船》的教学, 我播放《小小的船》的曲子, 让学生闭眼想象, 坐着月亮船在天空都看到了什么?闪闪的星星像什么?蓝蓝的天空像什么?只要学生的想象有合理的成分都给予肯定。然后我先让学生进行词组练习:白白的 ( ) , 黑黑的 ( ) , 大大的 ( ) , 胖胖的 ( ) 等, 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组词说一句话, 然后再尝试扩句。有个孩子说:“白白的云朵是天空的棉花糖, 红红的太阳照着它, 风宝宝一来追着要吃掉它。”有的孩子说:“胖胖的小狗有一身白白的毛, 胖胖的小狗甩着长长的尾巴, 胖胖的小狗是我的好朋友。”虽然这些只是孩子们质朴的语言, 还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中的诗句, 但是如果教师注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训练, 谁说孩子们不能出口成诗呢?当我们激活了孩子的想象, 让他们在想象中有自己的见解, 可能幼稚, 却是童心的自然流露。对低年级学生来说, 这就是创新, 教师要保护这种可贵的童真。

总而言之, 教无定法, 重在趣味, 在儿童诗的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位,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诵读感受韵律之美,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勇于创新, 这样才能帮学生叩开儿童诗的大门, 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的艺术殿堂。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郑光华.小学低年级儿童诗教学四种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 (34) .

[3]郭蓓.让儿童诗浸润童年[J].基础教育与研究, 2015 (9) .

篇9: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现状分析

关键词: 一年级学龄儿童 情绪管理 湾里社区

一、理论分析

情绪管理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组织行为学研究,当时“情绪工作”的概念曾引起过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情绪管理的范畴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而且概念的界定意见不一。目前各个学科比较认可的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并由此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情绪管理能力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是情绪知觉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及情绪调节能力。情绪知觉能力是指个体能及时并正确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和认知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合时宜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的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是指在具体情境下,个体能调适好自身情绪并做出适宜的行为的能力。情绪运用能力是指在具体情境或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个体能同理关怀他人情绪,维持身心平衡,并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的复杂、社会交往的频繁、各种价值观念的充斥,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情绪的复杂多变,波动爆发的愈加频繁,给人们日常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家庭对待儿童的教育上是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处理问题是简单而敷衍的,这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本文主要将一年级学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笔者对湖塘湾里社区的部分家庭进行随机调查,共随机抽取100户含有一年级学龄儿童的家庭,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11份,回收率为92.5%。剔除不合格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09份,有效问卷率90.8%。同时,针对研究结论中的突出问题,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个别访谈,由此分析一年级学龄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现状。

三、现状分析

1.不同性别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调查显示,男生在恐惧的情绪控制方面优于女生,但是男生在愤怒的情绪控制上普遍不如女生,碰上他人情绪不佳的时候不善于安慰和鼓励。男生的攻击行为更多涉及人身攻击,女生的攻击行为多表现为言语。在被调查的68名男生中,有60.25%的男生在特别愤怒时有打人的倾向。在访谈的一个案例中,一年级7班的小方同学谈起,班级的一位女同学在别人不答应她的请求时,总是说:“哼,不理你了!不跟你玩了,我叫别人也不理你!”

2.不同年龄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略有差异

因为研究对象是一年级学龄儿童,所以年龄的差别不是很大,儿童的年龄区间在6周岁到7周岁之间。年龄这个因子对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并不突出。7周岁的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略高于6周岁的儿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管理能力应有持续的增强。在访谈的案例中,部分家长提到自己孩子班上成绩较好的、稳重成熟的大多数都是年龄大一岁的,即出生在下半年的儿童。这些年龄上稍大一点的儿童在情绪知觉能力方面也占优势,他们会比较迅速地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变化,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且会主动关心他人。

3.不同性格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不同性格气质的儿童对情绪和表达感受的方式有一定的差异。在背景资料中,被家长评价为非常外向和较外向的儿童有77名,占调查人数的69.36%。被评价为外向的儿童情绪管理的得分明显高于内向的儿童。但内向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强,他们一般不会“情绪不稳定,经常喜怒无常,容易发脾气”,也不会“愤怒的时候想打人”,内向的儿童相较于外向的儿童更敏感,更擅长察觉他人的情绪状况。

4.不同健康状况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在被研究的对象中,有76名儿童的健康状况是较好的,占总人数的68.46%,有31名儿童的健康状况一般,占总人数的27.93%,有4名儿童的健康状况是易生病,占总人数的3.60%。越是健康的儿童,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越强。易生病的儿童在“做事有始无终”、“稚气或不成熟(自己会的事情要别人帮忙,依缠别人,常需要别人鼓励支持)”、“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很恐惧”这些方面的得分很高,这显示出他们的情绪运用能力较弱。

5.不同家庭环境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儿童成长离不开家庭教养环境,家庭教养与父母文化程度、职业、教养方式等息息相关。调查显示,教师家庭的孩子比非教师家庭的孩子更焦虑,更容易产生情绪和行为障碍。在发放调查问卷的时候,由母亲填写的调查问卷达到总数的61.25%,这从侧面反映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担任更多的工作,而父亲很容易忽视孩子的教育,这类孩子更易焦虑、胆小、爱计较。调查显示,有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易存在溺爱和不一致的特点,文化程度高的家长更会和家中其他人的观点不一致,从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不到一致,导致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减弱。在调查的120户家庭中,有4户家庭是父母离异的,这些孩子相较于同龄孩子更内向、更脆弱。

6.不同学校环境的儿童在情绪管理上有差异

由于现代城市化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随之增大,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他们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成长。父母在选择孩子就读哪所小学的时候就显得特别焦虑。那些在管理严格、家庭作业多的学校的儿童,明显比环境轻松、作业少的学校的儿童焦虑。在一次访谈中,孩子的妈妈提到自己的孩子才一年级,每天回来的作业就要做到八点,加上弹古筝,都要到八点半,要是到了高年级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参考文献:

[1]陆芳,陈国鹏.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5).

[2]黎安林.儿童情绪能力研究现状及启示[J].幼儿教育,2007(7、8).

[3]李欢,赵玉红.学龄期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特点概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

[4]赵娜.试论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情绪生态管理[J].才智,2014(22).

篇10:六一儿童节一年级作文

今天我去桥墩镇凤岭乡,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就举办了活动,一共有四个,一个是吹乒乓球,一个是比眼力,还有一个是夹弹珠,最后一个是抽奖。抽奖原来是寻宝,因为材料不够,所以改为抽奖。

我先去玩吹乒乓球,很简单,水全满的,轻轻一吹,就过去了,但还有些人吹不过去。我很轻松地就过了。我玩的第二个是比眼力,把一根筷子从高处地方投到一个啤酒瓶里,这也很简单,一下子就过了。第三个因为排队晚了,所以我前面的几个人和后面的几个人还有我都不能玩了。最后一个是抽奖,我抽到了一个头灯和一把手电筒,但最好的豆浆机没抽到。

今天我玩得真高兴啊!

篇11:六一儿童节一年级作文

同学们都在吃东西,我也在吃。我的朋友来了,她们说,今天一定会有好看的节目,不久后,老师来了。

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跟老师照相,老师好高兴呀。我们也好快乐。吴老师来了,我们便开始演节目了。哇!好好看呀,那滑稽的节目让大家哈哈大笑,那优美的歌声好听极了。

放学了,我回家了。

篇12:六一儿童节作文一年级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真是高兴万分。我来到教室,老师说“把凳子搬到操场上去,今天看演出。”同学们都匆匆忙忙的把凳子搬到操场上去了,到了操场,同学们怀着高兴的心情挨挨挤挤的坐在一起,随着音乐响起演出开始了。

第一个节目是团体舞蹈,一个个大姐拿着一把把鲜红的扇子,舞来舞去,那动作真是优美极了;第二节目是二胡独奏,曲名叫“赛马”,那位大哥拉的如痴如醉,我们听的津津有味;第三个节目更精彩了,这个节目是单人舞蹈,是杜加强他姐姐单人的演出;第四个节目,第五个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

当散场时,就象一锅粥炸了一样,同学们拿着各自的凳子飞快地跑回教室。

篇13:一年级六一儿童节作文

谢江峰,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上海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普教系统第三期双名培养工程小学语文一组副主持人,松江区拔尖人才。在教学中,他努力倡导并践行“做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上学生喜欢的语文课”“上对学生有用的语文课”的“为儿童语文而教”的教育理念,追求小学语文课堂的“有趣”“有用”“有情”“有法”,参与编写《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小学写作学本》等,出版专著《相约课堂》《为儿童语文而教》。

[前端分析]

儿童诗是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着一定的分量。以上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为例,两个学期各有4首儿童诗,占课文总量的10%。儿童诗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简洁的语言、自由的节奏描述了儿童的生活世界和所见所闻,表达了儿童独特的情感。

《雨后》全诗一共4个小节,记录了雨后的广场上一群快乐得像神仙一样的赤脚孩子。在这群孩子中,有小哥哥和小妹妹这一对兄妹,哥哥在水中玩得很是尽兴,他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一边喊着“妹,小心,滑!”一边自己却摔了一跤。尽管摔了跤,但心中的那份喜悦却是溢于言表。小妹妹小心翼翼地跟着小哥哥,但在她的心里“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短短的四个小节,19行诗,161个字,把儿童在雨后的广场上玩耍、嬉闹的场景真切地描绘了出来,同时孩童之间、兄妹之间的那种对自然的热爱及相互之间的情谊也在诗句中尽情地表现了出来。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读懂这样的儿童诗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因为除了个别的字词需要读准确之外,诗歌的内容写的就是他们的生活,反映的就是他们的情感。但是阅读这样的诗歌,如果仅仅停留在读懂层面,那这一节课上与不上都一样,因此,这一类的儿童诗在教学中更要注重把诗歌描绘的童趣真正感染到学生,要把诗歌表达的童真真正留在学生心里。

[问题提出]

儿童诗怎么教,它和一般课文的教学有什么区别?这是教师感到比较困惑和拿捏不准的问题。小学教材中的儿童诗,一般都是叙事诗,但其诗歌的特征决定了儿童诗的教学又有别于其他课文的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感。相比于教材中的其他课文,儿童诗的情感更为浓烈,其表达的意境也更加深远。因此,在儿童诗的教学中首先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感悟等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领会诗歌的情感。其次,要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学习诗歌的语言,尤其是诗歌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并进行一定的语言实践和训练,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基于以上两点思考,本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四个生字:踩、溅、撅、辫,学习带儿化音的词语和句子的读法。

2.朗读诗歌,边读书边思考:雨后,广场上的孩子们有怎样的快乐?并抓住小哥哥的语言、小妹妹的动作等语言因素进行言语实践活动。

3.感受诗歌描绘的孩子们在雨后广场上的快乐之情。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借助多媒体,揭示课题

1.教师多媒体出示下雨的场景和下雨后的画面,请学生交流: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儿童诗——雨后(板书课题)。

3.教师提问:雨后的空气特别新鲜,景色也特别美丽,诗歌里是怎样写的?读一读。引导学生找到诗歌第一节中的第一、第二行: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个别读、齐读,在朗读中感受雨后的清新和美丽。

设计意图:课的导入,用图片和声音让学生感受下雨的情景,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朗读中体会雨后的景色是那样迷人。

环节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学习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儿化音:水花儿、小辫儿、唇儿、裙儿(读好带儿话音的这几个词和有关的句子)。

(2)学习生字“溅”,注意字形,找一找,课文中带“三点水”的字(海、洋、滑、淋),知道这些带“三点水”的字都和“水”相关。

(3)朗读“赤脚”“踩水”“撅着小辫儿”这三个词语,填一填,说一说“赤脚的______”“踩水的______”“撅着小辫儿的______”了解课文中记叙的人物。

设计意图:要读好诗歌,首先要认读诗歌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在这一个环节,词语学习主要分三部分。一是读好带儿化音的词语。对于上海学生来说,带儿化音的词语和句子比较难读,本课中这样的词语又比较多,需要在朗读中强化。二是学习生字“溅”,让学生注意这个字是左中右结构,并找一找课文中出现的带“三点水”的字。三是朗读“赤脚”“踩水”“撅着小辫儿”这三个词语,其中的“赤”“踩”“撅”是课文中的生字,同时利用填空,引出诗歌里写到的几个人物。

环节三:朗读诗歌,感受快乐

1.赤脚的孩子

(1)读读诗歌中写“赤脚的孩子”的句子(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想象当时的场景:神仙是怎样的人?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又是怎样一幅场景?

(2)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表达训练:赤脚的孩子在水里______。在单句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下面的句式练习说一个长句子:赤脚的孩子在水里有的______,有的______,还有的______。

(3)练习朗读写“赤脚的孩子”的句子,读出“神仙”一样的快乐。

设计意图:这首诗歌先写了一群赤脚的孩子,尽管只是两行、一句话,但孩子们在雨后广场上的那种自由自在和玩耍后的喜悦尽情地流淌出来了。这样的经历相信每个孩子都经历过。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这群孩子中去,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你会在雨后的广场上和伙伴们做些什么,然后用“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式进行表达训练,在语言训练的同时体会了诗歌的情感。

2.踩水的小哥哥

(1)指名读第2、3两节。

(2)找出小哥哥说话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出示范例:他喊:“妹,小心,滑!”嘴里说:“糟糕——糟糕!”教师同时提示学生,关注小哥哥说话时的标点符号,读好这两句话。

(3)在读好小哥哥这两句话的基础上,引导读好第2和第3小节。

设计意图:朗读是体会诗歌情感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小哥哥的可爱、兴奋,以及对自己的妹妹的关心。在朗读指导中,重点指导小哥哥说的这两句话,尤其是注意小哥哥“喊着”“嘴里说”时的标点符号,让学生模仿小哥哥也来喊一喊,小哥哥的情感传递给了学生,课堂上情趣浓浓,学生学得兴味盎然。

3.撅着小辫儿的小妹妹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第4小节,一边读,一边根据诗歌说一说:

小妹妹撅着______跟着______喊着______。

她咬着提着______想着______。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第4小节,读出小妹妹的可爱、快乐。

设计意图:如果说前面几个小节的教学以教师的“导”为主,那么,本段的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说,说说小妹妹是怎么做得,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

环节四:自我体验,感知主题

1.假如你也在雨后的广场上,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试着写一两句。我在雨后的广场上,______,______。

2.写后交流。

3.了解课文的作者——冰心,出示冰心的名言:“有了爱就有一切。”体会课文所描绘的孩子们的那种纯洁无暇的童心。

设计意图:我根据课后练习题的要求,让学生也来学着诗歌的样子,写几句诗,再一次让学生感受雨后一起玩耍、嬉戏的那份自在与快乐。同时,初步尝试用诗歌的形式来写一两句话。在此基础上,再读一读冰心的名言,想一想,作家所说的“爱”指什么?也许学生当时还不能完全体会,但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不失为教学的另一层要义。

[自我反思]

1.进入角色,触摸童年的心灵。这首诗歌没有难懂的词句,但所描绘的那种快乐怎样让学生读出来?在目标的定位上,我以“雨后,广场上的孩子有着怎样的快乐?”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感受到这样的情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说一说、乐一乐、喊一喊。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们笑开了,他们真正进入了角色,读出了味儿,读出了感情。只有将文本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两相融洽,课堂才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2.强化实践,触摸灵动的语言。语文课,应该留出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因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语文能力的形成只有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在《雨后》这一课教学中,我重点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一抓朗读指导。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一,读好了,学生的理解也就到位了,诗歌教学尤其要重视朗读。因此,整节课我让学生在朗读中读懂诗歌,体会情感,感受到作家笔下童年的那份快乐。比如“他(指小哥哥)喊:妹,小心,滑!”“嘴里说:‘糟糕——糟糕!’”是这首儿童诗中仅有的两句人物的语言,对理解小哥哥的活泼可爱、充满爱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三年级的孩子而言,光讲意义不大,我就用“标点符号入手,读好句子,引出整节,带出人物”这样的教学思路,训练学生根据标点读出韵味,同时指导学生“破折号用在人物说话中一般表示声音的延长”,既是朗读的指导,又是语文知识的传授,为学生所接受。

二抓课文空白点。“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如此快乐,他们会做些什么?让学生们自由畅谈,先说一个单句,“赤脚的孩子在水里——”。在单句练习完成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说一个长句,“赤脚的孩子在水里有的______,有的______,还有的______”。这样的训练,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说话有条有理,层次分明,同时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

三抓人物表现。小妹妹是个充满灵气的小姑娘,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尝试着读读课文,做做填空的形式,感知小妹妹当时的表现。“小妹妹撅着______,跟______,喊着______,她咬着______,提着______,想着______。”一连串有趣的训练,让学生沉浸在读书中,一边读一边寻找答案,初看起来,这个训练难度不高,似乎诗歌里都能找到,但一旦沉浸下去,学生就发现小妹妹怎么喊,她又是怎么想的,在诗歌中是无法找到的,需要自己补充,因此,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再次沉浸诗歌,沉浸到小妹妹的情感中,在感悟和体验中得到思维和语言的训练。

[专家点评]

《雨后》的教学以情感为主线,以学生的入境入情的感受体验和语言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来组织教学过程,教学特点鲜明。

1.联系生活实际,激活主体经验。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教师即利用图片和声音让学生感受下雨的情境,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丰富在水中快乐玩耍的场面,致使文本的情境、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产生视域融合。学习者置身其中产生视界融合“入境”是基础。

2.多感官活动,多角度体会。为了让学生真切而又深入地入境入情,教学过程与语言练习有机结合,尽量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学习,多角度地进入文本,以增强学生对形象、语言、情感的感受强度。教学过程中,有直观的“看”,有充满童真的“仿”,有思想飞翔的想象,学习活动充满童趣,学习感受体会真切,入情入心。

3.突出朗读,以读带动语言实践。整堂课朗读贯穿始终,无论是在读准字音,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上均下了功夫。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又侧重从语言形式和人物行为表现两方面让学生进行语言练习,通过朗读和语言练习的有机结合,学生对《雨后》的形象、情感和语言表现特色有了切实的感受与领悟。

篇14:一年级六一儿童节作文

我们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为使测评内容更切合六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笔者选择了人教版教材中的儿童诗《我想》,这是教材中的自读课文,但自读中教者毕竟要做必要的点拨甚至讲解,因此用它来测试六年级学生独立阅读儿童诗的水平,在难易程度上应该是合适的。

我 想

我想把小手

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我想把眼睛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瞧太阳多明亮,

望啊,望——

蓝天是我的课堂。

我想把我自己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变小草,绿得生辉,

变小花,开得漂亮。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为了从情感感悟、内容理解、语言品味、写作迁移等方面了解学生儿童诗的阅读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测评试题,要求他们在40分钟内完成。

一、认真阅读儿童诗《我想》后填空。

1.这首诗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诗中写“我”想做的三件事分别是:“我”把小手按在树枝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这首诗吗?如果喜欢,请写出自己喜欢的主要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是你,“悠出声声春的歌声”,目的是____________;“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目的是________;“飞到遥远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二、《我想》中有不少对应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请从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对应的句子。

1.按在桃树枝上:___________。

2.带着一串花苞:___________。

3.看白云多柔软:___________。

4.变小草,绿得生辉:________。

三、诗中有很多句子想象神奇,请找出两句写在下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仿照句子进行补写。

1.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看白云________________,望群山________

____________;看_____________,望_______________。

2.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变小树,________;变麦苗,________;变________,__________;变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想把(写一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童诗情感真切,意境优美,语言精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引导阅读,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为此,这次测评着重于评价学生对诗句情感感悟、内容理解、语言品味和写法迁移的水平。

第一题第1小题,是评价学生对诗句情感的把握,有78%的学生把握比较准确,虽表达方式不同,但都知道:表达了“我”对春天的喜爱,愿意用自己的努力去欣赏春天,装扮春天。其余学生则难以正确感悟诗句的情感,主要表现为顾此失彼,对诗句缺乏整体感悟的能力,难以用准确的语言显化自己感悟到的情感。

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是借第一题的2~6题来测试,正确率为92%;学生能结合诗句,谈自己的理解,多数学生不仅理解正确,而且推测合理。想象神奇,是学生喜欢这首诗的主要原因,可见,这是儿童诗的生命,也是诗句吸引孩子的根本所在。

问卷第三题,从“大胆想象”和“对偶句式”两方面评价学生语言赏析的水平,测评要求不是很高,正确率在95%以上。

写法迁移水平借助第四题测评,第1、2小题是对偶句式的模仿,第3小题是整体迁移。从答题看,第1、2小题正确率在90%以上,主要问题是少数学生在补充时,前后句子的联系不紧密。第3题只要求学生能写出三五句话,句式上不作强求。因为要做到像提供的诗句那样,既注意想象奇特,又注意句式对偶,是比较困难的。从学生答卷看,90%以上的学生都达到了要求,其中20%的学生能比较好地运用对偶句式,应该说是比较理想的。

上一篇:当下社会发展之公平优先下一篇:物业突发事件处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