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专业介绍

2024-09-03

车辆工程专业专业介绍(精选9篇)

篇1:车辆工程专业专业介绍

车辆工程专业介绍

专业前景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高度专业化、自动化的综合性产业,在中国汽车产业又是一个朝阳产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随着现代社会对汽车需求量的增长、汽车在中国普及程度的提高、国家和企业对汽车产品自主研发投入力度的加大,汽车行业将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科实力本专业目前有在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教师中有15人有博士学位。承担了多项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车辆系统动力学与地面机器系统力学、车辆人机工程学、车辆电子控制及智能化技术、车辆振动与噪声、生物质能源、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未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相对宽厚的专业与人文素养,了解并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全面的工程科学和技术基础知识,富有科学和创新精神,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汽车工程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主要培养汽车方面的专业人才,重点培养汽车整车设计、汽车发动机设计、汽车底盘各总成设计、车身设计、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设计等方面的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图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发动机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理论、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程学、测试技术、汽车检测技术等。

所授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汽车整车、汽车发动机和汽车零部件的设计、研发、制造、检测、营销、售后服务、维修等工作;也可从事车辆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及各类专业刊物、网站的编辑、记者等工作;还可从事企业管理、交通管理等工作。

深造情况本学科设有车辆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生在完成4年的本科学习之后,每年约有40%左右的学生可以通过推荐或考试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篇2:车辆工程专业专业介绍

Vehicle Engineering

车辆工程学科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学科,现代汽车作为方便、安全、快捷、舒适的代步工具和货运工具,已成为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使用最广泛、数量最多的交通运输工具。汽车工业的规模和其产品的质量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由于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各部门的渗透作用,如对钢铁、石化、橡胶、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工业的带动作用,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工业发达国家更得到公认。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加入WTO所提供的有利环境,中国的汽车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围绕汽车研究、设计、制造而形成的汽车制造业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富有发展潜力的领域。需要大量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的高级人才。本学科始建于2004年,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获“车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具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学科方向互相支持且稳定的高水平的学术梯队。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11名。有3人具有博士导师资格。本学科专业紧密结合我国汽车产业建设,研究和解决汽车产业建设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在汽车碰撞安全性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排放控制技术,汽车结构优化设计、汽车可靠性理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与特色,整体上处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所开展的系列研究工作及其成果在汽车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提高我国汽车产品设计水平与工程质量,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先后获得2项国家科技成果进步奖和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励,并公开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和著作、教材。

所依托的汽车工程实验室拥有目前亚洲最大汽车碰撞实验室、汽车内燃机排放控制实验室以及大型三座标测量机等一批成套的车辆检测、结构模拟、性能检测评定等方面的先进仪器设备,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保障。

一 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严谨的学风、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2.在汽车工程技术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有相关学科和人文学科较广的知识面。

3.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4.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中、外文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二 主要研究方向

1.汽车碰撞安全结构安全性

2.汽车排放控制技术

3.汽车车身结构优化技术

4.汽车可靠性理论

5.汽车电子技术

三 学制与培养方式

1.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至3年。原则上要求在一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必须在完成了规定的课程学习,通过中期筛选,并进行开题后方能进行学位论文写作。学位论文研究、撰写及答辩的时间不少于1年。

篇3:车辆工程专业专业介绍

一、确立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 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2]。而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突出应用型, 以服务江苏省地方经济建设为主,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江苏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具有宽厚的汽车设计制造的理论基础, 适应汽车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控制、维修及工程管理工作, 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适应性和竞争力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车辆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 明确卓越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我校人才培养定位是立足江苏, 服务全国。因此, 在人才培养和专业方向上, 应充分考虑江苏省的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根据江苏省及盐城经济和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方向设置, 合理调整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以便更好的为江苏省地方经济服务。以此定位为出发点, 我们紧紧围绕“应用型卓越工程师”教育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构建车辆工程专业教学体系, 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 更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工程的实际训练, 培养行业企业当前急需的工程人才。

2.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工程特色, 学制采用3+0.5+0.5模式, 校内的学习时间小于3年, 在企业的学习、实习和毕业设计时间累计超过1年。累计半年的实习和项目设计是分散在前七个学期内进行的, 采用一年三学期制, 第二学期主要是在企业进行实习和项目设计, 第八学期在企业做毕业设计。根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要求, 以汽车制造和服务行业为背景, 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根据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完善知识结构体系。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通识课程群, 主要设置人文、社科、数学、英语、计算机等课程, 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第二层为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 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有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等, 主要专业课程有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设计等课程。前两层三个课程群构成了车辆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 为汽车工程师的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层为专业选修课程群, 专业选修课程群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职业背景知识,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就业需求来选择课程, 其课程设置是根据江苏省及盐城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汽车类专业工程人才知识的需求而设置的, 目前主要有汽车现代设计、电动汽车、汽车安全、汽车检测等课程群。专业选修课安排在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的前十周完成, 有些选修课是在企业实习期间学习的, 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3. 构建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车辆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强调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 突出基于项目的学习和从做中学的工程训练方式,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加深对工程设计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结构, 应与课程体系总体结构相适应, 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主线, 采取分层培养, 层层递进, 逐步提高的模式,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1) 基本能力实践模块, 基本工程能力的培养对应于课程实验模块, 是在单一课程范围内以项目训练方式对学生进行, 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实践训练, 让学生掌握汽车工程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工艺规范, 培养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在课程实验教学中, 我们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 尽量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地完成实验过程, 并认真地分析实验结果, 而且所开设的实验项目也多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 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同时对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实验项目, 不仅仅局限于实验课堂上, 还进行必要的开放式教学, 使学生能真正地从实验课中学到知识, 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 (2) 综合能力实践模块, 综合实践模块是基于课程群项目设计的集中实践和毕业设计, 项目内容结合工程应用。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汽车及机电产品设计和制造的知识, 掌握汽车及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方法和项目研发程序,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工作和团体协作能力。综合能力实践模块主要由机械CAD模块、检测与信息处理模块、汽车产品设计模块、工艺装备设计模块、专业综合训练模块和毕业设计模块等组成。机械CAD模块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工程图的绘制方法和现行的国家制图标准;检测与信息处理模块培养学生机械参数的测量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汽车产品设计模块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汽车产品相应的设计与制造规范及标准,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装设计模块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维护、回收等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与技能;掌握计算机仿真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培养产品开发、生产等过程中人员协调、分工、协作意识与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先进制造技术模块以数控加工为基础, 使学生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装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知识, 实现CAD/CAM一体化。专业综合实验模块是利用现有专业实验室如机械创新实验室、液压实验室、机电传动控制实验室等对学生开放, 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设备, 利用实验室的条件进行设计、制作和调试, 使学生的工程能力达到完整的训练和提高。毕业设计全部在合作企业进行, 结合企业产品研发项目, 在学校、企业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课题。 (3) 拓展能力实践模块, 主要是项目研发、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 项目来源于教师的科研任务、产学研课题、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学科和技能竞赛和企业现场等。该模块主要是对三、四年级学生进行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项目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管理能力和职业能力。拓展能力实践模块主要由科研训练、学科技能竞赛、企业实习等模块构成。科研训练由兴趣小组、科研任务、创新项目等引导参与;学科技能竞赛包括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汽车设计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等;每个项目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即:提出概念性方案、工程计算与分析、正式设计做出一个小产品, 全部工作在一年内完成, 每个项目由4~6人为一组共同完成, 分别评分, 其中多数项目题目来源于企业。完成后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评定, 同时, 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有指导项目完成的专业综合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和鼓动能力等。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系统的培养模式, 建立起以生产过程的顺序来组织的教学模式。使得学习更加贴近生产、贴近实际, 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学生参与的项目大多来自于生产实践, 所以能保证学习内容总体上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 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 产学结合,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

“卓越工程师计划”实现的关键是产学结合, 学生累计超过一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实习、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 我们制定的企业实习计划共46周。学生每年暑假前后安排6周进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 第四学年安排28周在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 我校与企业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合作。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定有企业专业技术专家共同参与, 综合性项目主题和问题的确定, 由企业界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确定, 在企业共建学生实践教学中心, 便于学生在企业学习和实践。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断增加, 可以促进专业水平和项目的不断产生。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 有利于形成长期互利的合作机制。我校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造就了“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育人环境, 形成了科学的常态化育人机制, 培育了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建设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能否培养出“卓越”的工程人才。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聘任、考核和评价制度使得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是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因此, 我们制定了青年教师到企业轮训工作制度。对于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 制定了相应的培训政策, 每年安排2~3名教师到企业训练半年以上, 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 以获得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 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对于过去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 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鼓励他们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或有计划地定期安排到企业工作, 以更新工程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丰富工程实践经验, 并不断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校不仅引进了部分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 还从合作企业中聘请了部分工程专家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 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 同时他们还担任学生在企业实习、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 从而保证了卓越计划的实施。

卓越工程师培养需要多年的实践积累, 需要几届学生的培养才能逐步形成, 也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提高。因此,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建设也是工科院校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目前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专业教师缺少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动力;大量工科专业学生难以找到足够的合作企业;企业受利益驱动缺乏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这些问题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来解决。

摘要: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于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盐城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在卓越人才培养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并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产学结合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卓越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卓越人才,车辆工程,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7) :30-32.

篇4:车辆工程专业解析

1956年7月14日,吉林长春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总装线上驶下了第一批共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至此,新中国结束了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民族汽车工业随之开始蓬勃发展。回顾往昔,汽车制造人才缺乏是制约当时汽车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随后,国内众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培养汽车人才的相关专业,车辆工程专业也就应运而生了。

大学里的车辆工程专业隶属于工科,众所周知,相较于文科而言,工科的课程多、任务重,学生学习比较辛苦。具体到该专业而言,它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以及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它的主干学科包含了力学、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至于要学的课程那就更多了,有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试验学、汽车设计等。

看了上面的一大段文字,是不是有些头晕,感慨要学的东西太多?当然,汽车领域作为一个门槛和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两高”行业,自然需要更好的“敲门砖”才能“放行”,这就要求学习该专业的学生最好要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或者这方面的天赋,学起来才会比较轻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学里的车辆工程只是一个大的专业领域,里面还细分出了若干具体专业方向。如果把车辆工程比作一个大的防守地堡群,它的各个专业方向就像是一个个小的地堡。那么,作为该专业的学生,一般都要有选择地去攻克其中的一个“堡垒”。各高校对于车辆工程专业方向的划分不尽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概括说来,主要分为汽车系统动力控制、汽车设计以及汽车电子技术等几个方向。

汽车系统动力控制方向主要培养汽车发动机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汽车设计方向的学生则兼学工程与艺术;汽车电子技术则是一个更为“宽口径”的方向,重在培养熟悉汽车电子电器、电控系统故障诊断和维修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由此可以看出,车辆工程专业所学内容几乎涵盖了车辆制造的各个方面,从该专业毕业的学子们,将来无疑是汽车生产制造领域的生力军。

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车辆工程专业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也很高,实践是必不可少的“配餐”。该专业一般的教学实践环节包括金工实习、汽车驾驶实习、汽车拆装实习、汽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这些实地的操作和演练,能够有效的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让学生在今后的求职和工作中,更添一份胜算!

经过四年潜心刻苦的学习,“满师”时的你应该已经修炼得“一身技艺”:比较系统地掌握了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制图、计算、试验、测试、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同时具有车辆工程领域必要的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当然,对于你所选择的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更应精通。

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就业,在汽车及交通运输行业的研究院、大中型企业、合资企业、高等院校等从事汽车和机械类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制造、试验与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在当今汽车工业“全线飘红”的形势下,该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十分吃香,尤其一些来自重点大学的学生,更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当然,考研也是不错的选择。由于该专业所学内容比较宽泛,除了本专业外,毕业生还可以跨专业报考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微机电系统及纳米技术、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相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开设院校: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篇5:车辆工程专业专业介绍

本学科前身是我校原国家级重点学科机车车辆,于1998年调整为车辆工程学科,是西南交通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本学科于1982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并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12人,面向全国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术带头人金鼎昌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翟婉明教授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机车车辆研究所、列车与线路研究所是本学科的两个主要支撑单位,均为牵引动力国家实验室的实体研究机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本学科的主要支撑条件。现实验室有一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一个国家创新群体。

本学科主要以铁路机车车辆的研究、设计、性能分析和运行安全等为研究对象。在“六五”至“十五”历次五年计划中,均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国家和铁道部大量的重点科技攻关任务,取得了一系列紧密结合铁路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要科技成果。目前,在我国铁路运营的提速列车、重载列车和高速列车大多是本学科与机车车辆工厂联合开发研制的,是坚持产学研结合,用先进理论指导新产品研制的结果。对促进铁路科技进步做出了应有贡献,在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界享有盛誉。

本学科点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有:

1.轮轨相互作用设计软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

2.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

3.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

4.在科研实践中培养机车车辆跨世纪优秀人才,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

5.专著《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中国图书奖(1998)。

二、主要研究方向

1.车辆运行大系统动力学

2.机车车辆设计及理论

3.机车车辆结构与强度

4.机车车辆主动控制

5.车辆空气动力学及环境工程

三、从业领域

主要从业领域为:交通运输和机械行业的科研、设计、咨询与管理以及相关高校的教学。

四、主要相关学科

篇6:车辆工程专业就业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有很多,从汽车生产流程中的调研、设计、试验到销售环节,车辆工程专业学生都可以选择。车辆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是相当好的,汽车行业的发展在现在的中国是个啥样子,几乎是可以看的很清楚的,家家都想买车,路上到处都是私家车。所以说中国的汽车市场就决定了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是相当明朗的。本科生比较理想的,可以到各种车辆研究所,汽车、机车车辆、地铁及轻轨车辆的设计制造企业,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工作。如长春汽车研究所、北京汽车研究所等一些国内著名汽车研究所,长春一汽、武汉二汽、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北京奔驰、广州本田、长安福特等著名汽车生产企业等,都是毕业生的好去处。

汽车、摩托车设计、制造、试验、产品开发方向就业前景

车辆在现代社会中使用广泛,毕业后可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车身及造型设计、车辆电子技术应用、车辆的性能测试与试验研究、汽车制造工艺、工装以及生产管理等技术工作;可在交通运输及管理等部门从事车辆维修管理工作。 对于找工作,本科还是比较好找工作的,而且工资相对来说也较高,可以去一些大的汽车公司,如一汽,东本等等,但是一个必须的要求是CAD绘图技术要相当好,主要就是靠这个技术吃饭。

研究所设计方向就业前景

车辆工程研究所的要求一般比较高,可以去的单位有:福田汽车研究院、陕汽研究所、广汽研究所、广汽、一汽富奥等。待遇当然是相当不错,而且很轻松,基本就是坐办公室画图,比较适合女生。

车辆工程专业就业

篇7:车辆工程专业概论

车辆工程是研究汽车、拖拉机、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工程车辆等各种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和技术等问题的重要工程技术领域。车辆工程不仅涉及机械、材料、能源、化工等学科,还涉及电子工程、计算机、测试计量技术、控制技术、环境等学科。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并进一步涉及医学、生理学及心理学等领域,形成了一门涵盖多种高新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

P7专业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院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具有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汽车或汽车发动机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试验技术、性能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汽车工程领域内从事汽车理论研究、汽车产品开发、汽车设计制造、汽车生产管理方面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P20近代汽车的诞生

1885年 德国机械工程设 卡尔•本茨 研制 单汽缸二冲程的三轮汽车

1886年德国机械工程设 卡尔•本茨 研制 单汽缸二冲程的三轮汽车获得德国专利 1887年卡尔•本茨成立 世界上第一家 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

1886年 德国机械工程师 德利普•戴姆勒 研制 以四冲程汽油机为动力 的四轮汽车 1890年德利普•戴姆勒成立 戴姆勒汽车公司

1886年—— 汽车元年

以汽油机为动力 的汽车的发明人 是 本茨 和 戴姆勒

P42-44目前6大汽车集团和5大独立汽车生产商

美国:

1通用汽车公司:

拥有 卡迪拉克、别克、雪佛兰、庞蒂克、土星、GMC、悍马、欧宝、萨博、沃豪、霍顿、铃木和大宇 13个品牌

2福特汽车公司:

拥有 林肯、福特、水星、沃尔沃、路虎、美洲豹和马自达 7个品牌

3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集团(德+美):

拥有 梅赛德斯-奔驰、迈巴赫、斯马特、道奇、克莱斯勒、吉普、奔驰商用车、福莱纳、西星、Sterling、Setra、Orion、Thomas和三菱扶桑14个品牌

日本:

1丰田汽车公司:

拥有雷克萨斯、丰田、Scion、富士重工、日野和大发6个品牌

2雷诺-日产汽车联盟:

雷诺拥有雷诺、雷诺三星和达契亚3个品牌

日产汽车公司拥有日产和英菲尼迪两个品牌

3本田汽车公司:

拥有本田和Acura两个品牌

欧洲

1雷诺-日产汽车联盟

雷诺拥有雷诺、雷诺三星和达契亚3个品牌

日产汽车公司拥有日产和英菲尼迪两个品牌

2大众汽车集团(德国)

拥有布加迪、宾利、斯柯达、奥迪、兰博基尼和西亚特6个下属公司和相应的品牌,还拥有大众乘用车和大众商用车两个品牌

3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集团(德+美)

拥有 梅赛德斯-奔驰、迈巴赫、斯马特、道奇、克莱斯勒、吉普、奔驰商用车、福莱纳、西星、Sterling、Setra、Orion、Thomas和三菱扶桑14个品牌

4标志-雪铁龙汽车集团(法国)

拥有标致和雪铁龙两个下属公司和相应的品牌

5菲亚特汽车公司(意大利)

拥有菲亚特、阿尔法•罗密欧、蓝旗亚、玛莎拉蒂、法拉利和依维柯6个品牌

6宝马汽车集团(德国)

拥有宝马、Mini和劳斯莱斯3个品牌

韩国 现代汽车集团:拥有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两个下属公司和相应的品牌

P46-48

国内第一辆、第一批汽车

1929年5月 我国第一辆自产的汽车在沈阳问世

1956年7月14日 我国第一批解放牌CA10型4t载货汽车出厂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开始

1958年5月一汽试制成功第一辆东风牌轿车

1958年7月 第一台CA72型红旗牌轿车完成下线

1957年12月26日 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出第一辆三轮货运汽车

P71汽车总体构造

汽车的整体构造: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

1发动机—— 汽车的动力装置

作用:使供入其中的燃料经过燃烧变成热能,并转化成动能,通过底盘的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

2底盘-用来支承车身,接受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并保证汽车能正常行驶

底盘分为 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

传动系统——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它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中的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组成行驶系统——把汽车各总成、部件连接成一整体,支承全车载荷,保证汽车行驶。它由车架、车桥(前桥和后桥)、车轮和悬架等组成转向系统——保证汽车能够按照驾驶员所给定的方向行驶。它由带方向盘的转向器总称和转向传动机构(横、直拉杆)等组成制动系统——能够对汽车的减速过程进行人为控制,必要时能在最短距离内停车,以保证行车安全。它由车轮制动器、手制动器和制动传动装置等组成3车身

车身用以乘坐驾驶员、旅客或装载货物。轿车为整体式车身;一般载货汽车车身由驾驶室与车厢两部分组成4电气设备

包括 电源、发动机起动系统一级汽车照明系统等电气设备组成在强制点火的发动机中还包括发动机的点火系统

P82发动机总体构造

汽油机由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组成:

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点火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启动系统

柴油机由两大机构和四大系统组成:

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润滑系统、启动系统

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把燃气作用在活塞上的力转变成曲轴的转矩,从而对外输出机械能

曲柄连杆机构 按其结构特点分为 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

配气机构的功用:按照发动机每一气缸的工作循环和各缸工作次序,在各缸的进气冲程及时把新鲜混合气充入气缸,并使燃烧完了的废气在排气冲程及时从汽缸排出 配气机构由 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构成P134 汽车新技术

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节能、环保、安全、智能

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采用高效节能的发动机; 采用新型轻质材料,使汽车轻量化 ;减低车辆行驶阻力

车辆动力新技术

1缸内直喷技术(燃料分层喷射技术)(FSI)采用两种不同的注油方式:分层注油和均匀注油模式

2可变气门技术

3柴油机技术的 涡轮增压技术

涡轮增压技术分为 机械增压系统、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复合增压系统

4新型发动机

(1)天然气发动机

(2)氢气发动机

5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P147 悬架主要组成及功用

篇8: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铁路,车辆工程,机车车辆,专业建设

一、专业建设的提出

为适应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对铁路机车车辆人才的需求, 我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 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 主动适应, 准确定位, 与近两年新增了车辆工程专业。

1.主动适应。机械工程学院有近60年的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 依靠科研和教学的丰硕成果、良好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建设基础, 使得学生在基础知识理论与应用能力方面都得到了良好训练和培养, 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广泛欢迎。但是, 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工程单位, 而对于到铁路站段、铁路工厂等单位工作的毕业生, 由于专业所限, 不能迅速地融入到工作中去,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高速列车在我国的普及应用, 用人单位亟需大量专业的机车车辆技术人才。面对机遇与挑战, 我校及时提出设立“车辆工程专业”。该专业建设的提出是紧密跟踪高速铁路与高速列车技术发展趋势的结果, 是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的主动适应。

2.准确定位。基于对专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教学条件充分调查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尤其我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基础优势, 提出设立“车辆工程专业”准确定位, 填补了我省本科院校机车车辆专业空白。学校发展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教学的“定位”就应根据社会、市场对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和规格, 制定教学计划和人才的培养目标。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为机车设计与应用, 不仅涉及电力机车、内燃机车等传统行业, 而且更注重动车、轻轨、地铁等新领域。这样的定位不仅能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 提高我校在社会上声誉和地位, 而且也对社会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二、专业建设的调研

为了积极推进我校本科教育的发展, 办好“车辆工程”这一新专业, 培养铁路行业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以满足跨越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着力培养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备一定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学院成立专业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与筹备工作, 先后赴大连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车辆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方向调查。

1.大连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设有机车、铁道车辆和城市轨道车辆三个专业方向, 培养轨道车辆领域的设计、制造、检修、运用及技术开发方面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主要课程有:机车总体及走行部、机车电力传动技术、车辆工程、内燃机学、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车辆牵引传动技术、车辆制造与修理工艺学、车辆制动等。

2.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铁路机车车辆专业方向以培养高速动车组技术为核心的铁路机车车辆和城市轨道车辆的设计、制造、检修、运用及科研开发等相关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标。主要课程有:动车组工程、动车组设计、动车组动力学、动车组传动与控制、动车组装备、动车组运用工程、动车组制造工艺与装备、动车组设计综合实践等课程。

3.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培养具备车辆工程领域设计理论、制造知识、应用能力, 能从事铁路、公路交通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用管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分为机车工程、机车运用、铁道车辆、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方向。主要课程有:机车工程、机车电传动与控制、铁道车辆工程、机车构造原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等课程。三所学校车辆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除可继续深造外, 还可到科研院所、国内外机车车辆整车与部件制造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和铁路系统各大铁路局站段的设计、制造、检修、运用或技术开发等工作。此外, 还可到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调研, 了解机车、车辆的应用情况、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针对人才需求, 校企双方进行了探讨, 深入了解车辆工程设计人员应具有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诚恳征询现场运用、检修的技术及管理人员对本科机车车辆专业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意见。

三、专业建设的内容

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不仅要抓住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还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充分体现当今铁路新一轮技术引进和发展的趋势以及未来社会的需求变化情况, 并且引领铁路专业发展方向。虽然在其他兄弟院校有成功的理论和模式可供借鉴, 但在教育观念、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不能照搬, 应具有探索性、创新性。成立新的专业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 需要经过长期积淀, 不能一蹴而就, 应稳步地推进专业建设的工作, 促进高校专业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 还要以科学发展为原则, 既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 又要符合学校和专业的实际。

1.培养目标制定。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首先必须在对专业深入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 考虑专业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的客观、合理的要求;其次, 应该结合国情和学校的条件, 按照高等教育理论, 充分反映专业特点引出的对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目前对我校而言, 车辆工程新专业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有办出专业的特色优势,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本专业定位应以拓宽专业面、培养宽口径的具备车辆工程领域设计理论、制造知识、应用能力, 从事车辆工程的设计、制造、检修、运用及技术开发等领域工作的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 加强高速铁路和机车车辆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 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体现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特色与规格特色, 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具备相应的特色, 包括一定的课程和培养方法等特色。邀请相关用人部门来进行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和目标, 制定与生产实践、铁路发展所需要的培养方案来进行教学, 优化课程结构, 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 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

3.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 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高水平的专业。也就教育不出高水平的学生, 所以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 在师资配备上学校向本专业靠拢, 为该专业配备了4名教授, 3名副教授, 其中5人具有博士学位。在人才培养上向本专业侧重, 先后多次派出多位教师到青岛四方、唐山轨道等公司参加专业培训, 提高教师自身水平。目前, 已经从年龄、职称、学历等合理的架构, 还建立了教学与科研综合水平非常高的的教学团队教师。还要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准备从生产一线聘任兼职教师, 并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开设讲座。

4.教学硬件条件建设, 为学生实习实践和设计等教学环节提供校内实践教学平台, 教学硬件条件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经费的及时投入。在教学中硬件配备的数量和质量是专业建设的物质基础所在, 也是完成教学计划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在计划建立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中要投入极大地物力人力, 以实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我校的实验室正在建设之中, 基础实验已经建成, 综合性实验室正在建设中, 创新性实验室也正在规划, 此外, 还计划每个实验室具备承担多门课程实验的功能, 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5.课程和教材建设, 课程设置的目的首先是依据学生认知的顺序以及课程内容的发展顺序, 便于为学习领会和掌握, 同时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 便于学生成才进行必要的调整。车辆工程专业涉及学科知识门类较多, 因此, 根据培养目标和计划优化设置合理的课程安排, 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工程技术开发设计能力, 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设置上, 确定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核心课程,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和动车组传动与控制、列车制动等专业方向主干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在教学中还要及时更新教材的内容, 使教材密切联系实际, 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加强特色专业教材建设, 鼓励教师编写具有专业特色教材, 加强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教材的有机结合, 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出机车车辆在此领域内的新发展和新要求, 要努力把那些陈旧内容加以更新。还要加强引进和使用国外优秀教材使用。

6.教学管理和规章制度建设, 重点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树立全员育人思想和好的教学风气, 还要规范教学重点过程, 严格质量控制。为我们的专业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以及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专业教学建设要求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的配套, 制订出一整套适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互动的弹性运行管理制度, 最后, 形成专业建设内容的相关参考规范, 发挥推广和示范的作用。

7.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通过走校企联合之路完善校外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创办的实践基地, 既可以作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场所, 又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 使学生在实践中经受锻炼, 打好基础, 熟练技能, 大大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努力确保学生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缩小与社会需求的差距。目前, 我校已在北车集团大同机车厂和南车集团石家庄车辆厂建立了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并准备与其他铁路局站段加强合作, 加强学生在机车车辆的设计、制造、检修、运用等方面的训练。

四、结束语

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在多方调研考察的基础上, 我们对于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从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硬件条件与课程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和规章制度以及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正在逐步完善, 以稳步持续发展专业建设, 并要努力提高专业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还要将车辆工程专业努力办好, 培养出更多铁路机车车辆方面的技术人才, 以适应现代化铁路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0[7]1号, 2007.

[2]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 2000, (5) .

篇9:车辆工程专业专业介绍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虽然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全球第一,但客观地说,我国还远远不是世界的汽车工业强国。培养具备扎实的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基础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不但是我国汽车工业得以可持续健康发展并取得较强国际竞争力、成为世界汽车强国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正是我国高等车辆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1]-[2]。

但车辆工程专业相应的人才培养却略显薄弱,尤其是车辆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经常遭受诟病,因动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工程实践经验缺乏而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和适应已经成了企业普遍不愿意接纳应届毕业生的基本原因。目前高等院校车辆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仍是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知识传输教育,这种基于认知主义理论的教学方式由于面向实际对象和环境下的浸入体验过程不足,无法使学生充分获得基于知识基础之上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其它的必要工程素质的训练。现有实践教学的过程只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延伸,而并非基于工程实践的专业能力训练过程,对于实现优秀车辆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有欠缺的。

大学本科阶段工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工程技术人才所具有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工程素质,以及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职业准入者所具备的企业文件了解、企业规章制度遵循等基本素质。而所有上述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其实现的最佳途径是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让学生系统性地贯穿参与工程实践问题的解决过程。专业实习作为车辆工程实践教学的环节,不但提供学生一个实际认知和感受的机会,同时也是为学生后续的专业高级课程学习和从事实际的工程问题解决提供实践的依据和基础,指导学生从“纸上谈兵”的学习者转变为实战经验丰富的工程师。

专业实习,尤其是进入企业实习是目前公认的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据调查,在汽车工业非常发达的德国,55%以上的学生在本科第一年就有过相应的实习经历。部分大学甚至要求学生在入学之前需要自己完成2个月左右的认知实习。同样是在德国,大多数工科大学生在本科毕业前需要完成20周左右的相关实习,有些学校甚至要求学生在本科累计完成一年的实习。

作为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汽车专业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从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基础知识认知过程到以现场生产实际为主的汽车零部件结构和制造工艺技术感知过程的过渡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这对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新型的专业实习教学需遵循这样的一个指导原则,即让学生融入企业技术人员队伍开展现场问题解决的参与式实习。

但是由于部分主观上的不足和客观上的困难,目前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机会和实习经历都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在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很多学生本科毕业的时候,只有过一次到两次正规的实习经历,而且实习时间相对较短。无论从次数方面还是时间方面,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状态都与发达国家的相同专业有较大差距,难以令人满意,这种状况也难以应对未来工作的需要。另外,就现有的专业实习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方式而言,大规模集中实习和观摩式体验的实习,对于学生获取专业知识运用机会和工程实践能力锻炼的效果有限,对于形成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必备素质还是有欠缺的。因此,探讨以培养综合工程能力为目标的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对于新时期培养卓越车辆工程科技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汽车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专业实习还没有很好地发挥有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无论是和国外的工科实习市场相比,还是和我国其他领域如金融、人力资源等行业相比,我国车辆工程领域的关于学生专业实习的管理理论和组织方式及对学生工程教育效果的评估方面相对比较都有很大的差距。

大规模集中式的实习是目前汽车专业实习的主要组织方式。这种组织方式的一个优点,是方便高校的教学日程和企业接待的安排,同时也便于学生系统性地了解常规的汽车主要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工艺。但随着企业改革和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这种实习组织方式的弊端逐渐体现出来。首先,就组织方式而言,这种集中大规模的实习一般以企业技术人员的大课堂方式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工艺培训和大规模的现场参观讲解为主,实际上是学校课堂教学方式的延伸。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课堂教学方式的培训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研讨和互动,往往体现为一种类似于书本知识的单向传输;而企业的生产现场由于环境嘈杂、场地有限等多种原因,学生对于现场工艺知识讲解的获取效果也大打折扣,企业现场实习流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活动。由于企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自动化加工设备和流水线日益增多,现场工艺的可看性日益下降,导致学生观摩性质的实习其结果不太理想。再者,由于学生没有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其工艺过程的体验不足且缺乏与现场技术人员的互动,导致其必然无从深度系统地了解零部件生产的工艺过程的制定和实施,现场实习的效果仅停留在汽车零件加工制造工艺的感性认知阶段,无法获得工程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第三,由于这种大规模集群式的实习活动是一种类似于课堂教学的单向知识传输活动,所以其效果受实习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非常大。由于学生个人对企业实习作为一种工程素质培养训练环节的认识深度不够,以及由于现在大学生就业面的宽泛,导致很多有到汽车以外行业就业意向的学生对实习活动失去兴趣,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应付了事。

综上所述,目前广泛采用的大规模集中观摩式企业实习方式无法满足作为大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要求,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客观困难和主观不足两方面的原因。

车辆工程专业实习面临的客观困难包括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因素。学校方面主要是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和理念下,目前四年制的车辆工程专业课堂教学安排非常充分,而实习、实践方面的安排则显得较为不足。很少有院校愿意并且能够集中安排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实习。没有学校的统一实习安排,学生自己客观上难以兼顾同时进行的企业实习和校园学习。endprint

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下自负盈亏的经济运营单位,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首要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效益,而接受学生实习则是附加的责任和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目前许多企业接待高等院校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的积极性不强。即使一些大型企业意识到汽车后备人才的重要性,也会因为这方面人员缺少而力不从心。同时,部分企业因为商业机密、技术专利或者安全问题等原因不愿意接收大学生前来实习。即便是在接待实习的情况下,也是尽可能地集中安排,在生产线上按流程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

专业实习的主观不足其实就是本专业学生的态度不够积极、不够主动。导致目前专业实习效果不甚理想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们没有从内心把走入企业进行现场实习的过程当作一个自身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和积累工程实际经验的机会,而仅仅是把它被动地当作一个像课程学习一样为了取得学分成绩而不得不做的一项任务。相当一部分从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也没有将认识提高到这样的一个层面,而仅仅将专业实习视为一个骨干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一个必要的教学环节。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企业现场进行的专业实习的组织形式和最终能够取得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为了实现卓越车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对企业专业实习的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并开辟新的实习模式和督促、考评机制。

二基于车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旋转门”实习模式

被赋予了知识传输与学生能力锻炼双重使命,理想的汽车专业实习须将其作为教学的实施目标存在。其教学过程应该围绕这个知识感知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设定相应的教学项目,并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学生的目标导向行为和动机强度,以最终达成目标的实现。

从学生培养方面来看,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应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过程实施解决问题和过程总结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技术素质和人文素养。所有上述素质的培养,可以在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定一个具体的工程实践任务来完成。

另一方面,企业全部的技术和生产活动都体现为不断持续的工程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具体的工程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如果将这些工程问题进行细分,围绕汽车生产实习课程关于锻炼学生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目标并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拆解为诸多专项的实习任务,在学校的企业的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项目的研究和任务的完成,那么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应该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以及达到对企业社会的预先体验和适应。同时从企业来看,青年大学生具有思想灵活、敢想敢做的典型特点,大量具备广泛知识基础和高素质的青年大学生参与生产过程也会给企业带来新鲜的思路,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革,并有可能获得潜在的企业新鲜血液。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基于上述背景,如果在汽车专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锻炼工程素质为目标、以辅助解决企业现场工程问题为任务,将具体工程问题的解决贯穿实习的整个过程,并兼以零部件构造和制造工艺知识的认知,则有望开辟一种新的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模式和专业实习教学改进形式。

同时考虑到本科阶段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是一个连续和渐进的过程,我国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应该采取分阶段多次数的模式。在专业实习的安排方面应该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知识层次和水平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项的实习训练任务和教学目标,即根据不同时段,有步骤地安排汽车认知实习、汽车结构实习、零部件加工工艺实习、生产实习、机械设计课程实习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达到完整系统的工程实践训练。

比较适合目前我国车辆工程学生专业实习的理想教学安排应该是一种类似“旋转门”机制的实习模式。所谓“旋转门”式实习模式就是指学生应该多次参加实习,自己的身份定位多次反复于在校学生和企业实习生之间。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进入企业现场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目的的实习,完成阶段性专业实习之后回到学校课堂继续理论学习以提高专业知识的积累程度,之后再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经历和训练。这种培养模式可以让校园学习和企业实习像旋转门一样反复地变化,让学生们进入“旋转门”体验不同的身份转变。这种变换并不是同一层面上简单的重复,而是体现为一种学生综合知识基础和工程实践素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学校和企业为学生集中性安排如此长时间的企业实习显然不现实。那么,就需要根据中国学校和企业的客观情况,以及我国车辆工程学生的主观态度来规划制定一份能够对学生起到实际帮助作用并且可操作性比较强的理想实习计划,以真正地帮助学生走进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和综合工程素质培养的“旋转门”。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则必须克服几个主要的因素。

首先是专业实习的主体人学生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树立起正确的实习价值观,在实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主动学习、沟通交流、动手操作、统筹规划这些校园课堂中不容易接触学习到的能力。

其次是实习的组织者学校必须要起到良好的组织作用。在德国和美国,比较成熟的工科专业都设有专属于每个院系的实习指导办公室。该办公室全职负责与学生们实习有关的所有事务。这样可以保障实习过程中从联系企业,到制定实习要求,再到最终考核标准、实习认证等全部问题均由专门的老师负责解决。全职的办公室可以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筹划准备,为学生提供一个细致周到的实习环境。我国工科院系可以借鉴学习这种方式。学校还应该创建多元化实习模式,鼓励学生自己走向企业创造实习机会,加强对工程实践训练的认识,同时对于主观能动性不强的同学加强实习活动的监管和控制,确保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督促学生完成工程能力的训练过程。

除了组织之外,学校还应该更多地担负起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责任。通过较大限度的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合理统筹实习车间、实验室的使用,争取让更多的同学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学校还应该适当地为部分实习生提供绿色通道。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实习的具体情况,适当减免部分同学的理论课程。为获得优质实习资源的学生提供合理的优惠政策。这样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刺激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企业作为实习生的接收单位和工程实践的现场,对于学生的实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和企业是整个社会中有着不同功能的两个子集,双方都希望通过实习等交流可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双赢的结果。在国际上,很多大公司都非常愿意接收学生前来实习。比如微软公司的“领跑之旅”、IBM公司的“蓝色之路”、通用公司的“早期人才发现”等都是通过实习为企业选拔优秀的工作人员。企业通过提供实习机会不仅可以“廉价”地发掘优秀学生,大幅度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实习为企业内部老员工创造实现自身价值提升成就感与公司归属感的机会。通过在实习中筛选并最终录用的实习生,在正式入职之后可以节省公司大量的培训时间和培训精力。即便最终企业没有录用该实习生,也可以争取通过实习期间的培训熏陶使学生对企业产生好感。这些实习生在将来都可能成为该企业最强大的客户。企业不应该将实习生视为负担,而应该将实习生看作未来的员工或者潜在的客户。

总之,专业实习是车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大规模集中参观企业实习方式无法全面满足高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和工程素质培养的要求,需要进行相应的实习模式变动和教学改革。本文提出了以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为目标,以参与解决企业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为任务的分时段、多层次的“旋转门”式新型汽车企业实习教学新模式。这种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不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旋转门”的实习模式可以让学生们在经历过实习之后回到学校时,能够对课堂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学生在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之后可以再次进入企业参加不同的实习而进一步了解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从而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成长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俞强,丁永红,刘春林.探索生产实习模式培养工程实践能力[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2,3(4):48-50.

上一篇:下半年团学会组织部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作文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