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校长)

2024-08-06

党课讲稿(校长)(精选8篇)

篇1:党课讲稿(校长)

认真抓好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这一中心环节

授课人:教师进修学校党总支副书记 刘家勤

本课对象:教师进修学校全体党员、退休党员

本课目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全体党员深刻认识搞好分析评议阶段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这一教育活动中去;认真抓好分析评议阶段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切实搞好本阶段的学习教育活动,为开展第三阶段的整改提高教育活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本课时间:3小时(讲课、讨论各1.5小时)

分析评议阶段是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第二个学习教育阶段,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它既是对每个党员前一阶段学习成果的检验,又是解决问题,搞好整改的前提和基础。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对于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否取得实效至关重要。

搞好分析评议这个阶段的工作,要紧紧抓住和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广泛征求意见,在找准问题上下功夫。

按照中共中央[2004]20号文件要求,在分析评议阶段,要组织党员,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按照“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全面总结自己近年来的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检查存在的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剖析思想根源,党员干部还要从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方面进行剖析。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要在找准自己存在的问题上下功夫。

那么如何找准自己存在的问题呢?

(一)充分认识开展广泛征求意见和谈心活动的重要性。

1.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实际运用。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党的工作只有充分依靠群众,才能做好。

2.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有助于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群众心里有杆称”。广大党员工作,生活在群众之中,党员是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员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因此,只有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活动,请广大群众和党内同志来帮助自己查找问题,才能真正找准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3.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有助于党员认识和剖析自己存在的问题 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开展积极的谈心活动,大家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交流思想,有助于每个党员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为剖析思想根源,解决存在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展谈心活动是实现先进性教育活动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个“规定动作”。因此,每个党员要按规定要求,做好这一环节工作,真正了解“局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帮助对方找出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帮助对方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为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制定整改措施,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进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提高素质,服务群众,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目的。

(二)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交心谈心活动的形式和方法。1.征求群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开设热线电话等形式。

2.开展交心谈心活动的方法

党员与党员之间开展谈心活动,沟通思想、互提意见,帮助双方找准存在的问题,增进了解和团结。

党员干部与党员开展谈心活动,互提意见,增进党员干部与党员之间的了解和团结。

对群众反映较大,问题较多的党员、党支部负责人要与其反复谈心,促使其认真查找自己的问题,切实加以改进。

二、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

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是搞好第二阶段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的重点是检查自己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达到提高素质、增强党性的目的。

(一)为什么要撰写党性分析材料

1.是新时期加强党员主观世界改造的内在要求。

找准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克服存在的问题,而要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进行认真的反思。而撰写党性分析材料的过程,就是每个党员认真进行反思,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2.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第一阶段的理论学习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学习先进性理论是为了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要将先进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党性修养,就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在增强党性修养上下功夫。而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已党性觉悟的过程。3.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方法。

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特点是坚持以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促进党员自我完善和提高。通过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自己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这有助于每个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二)怎样撰写党性分析材料 1.统一格式和结构: 标题:党性分析材料 署名:单位、姓名

正文:开头和主体两部分,最后注明写作日期。2.党性分析材料的正文、由开头、主体两部分组成。

开头:先交待本人入党时间、工作及任职情况,再写参加先进性教育学习活动后在思想认识上的收获。这部分要求简明扼要,点到即可。

主体:主体部分是党性分析材料的核心结构,主要包括查摆存在的问题、剖析思想根源,提出整改措施等内容。(1)查摆问题与不足。

这部分按照“比着尺子量不足,照着镜子正衣冠”的方法,根据中央关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要求,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按照“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特别是胡锦涛同志在保持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提出的“六个坚持”等要求,总结近几年来在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的情况,重点检查存在的问题,从党性的高度全面总结近年来的政治立场、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群众观点、学习情况、清正廉洁等方面的情况。并从世界观的高度认真剖析思想根源。写作的思路可归纳为“五查五看”:即查思想,看理想信念强不强,党员意识强不强、执政意识强不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不强,带领群众前进的能力强不强;二查宗旨,看群众观念牢不牢,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意识强不强;三查廉政,看自身形象正不正;四查作风,看干群关系亲不亲;五查纪律,看遵纪守法的模范作用好不好。(2)剖析思想根源 这部分要根据找出的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剖析产生问题的思想根源,党员干部还要从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方面进行深刻剖析。以剖析自己不怕严、吸纳意见不怕刺、亮出问题不怕丑、触及思想不怕痛的精神,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后果、危害逐一进行分析,并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性原则的高度来看待和审视,从而做到就事说理,使对问题的剖析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3)提出整改措施与思路

这部分也要对照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改进的意见和措施。要在坚持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党的路线方针、履行民主决策、群众路线、勤政廉洁干好本职工作诸方面有新的,具体的打算,把整改的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正文写作要求概括为三句话:查摆问题要准确,解剖思想要深刻,整改措施要到位。

三、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

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是分析评议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活动是在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活动和撰写党性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重要性

1.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思想武器。

专题民主生活会就是要求我们拿起和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这对于搞好分析评议阶段的教育活动十分重要。

2.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对党员和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的一条重要经验。

我们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有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勇于和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党始终做到坚强有力。

3.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是增强党内团结,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是我们党内重要的政治生活制度,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之间,党员干部之间,可以通过思想方面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增强团结,提高党的战斗力的目的。

(二)怎样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 1.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

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明辨是非,化解矛盾,增强团结,提出问题,加以改进。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批评要注意政治,不纠缠非原则性的小事;必须以理服人,不以势压人,不闹个个意气,不借机攻击和诬陷他人。3.坚持严于律已的原则。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坚持严于律已,襟怀坦白,不文过饰非,不敷衍塞责,敢于检查和揭露自己思想,作风和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4.坚持民主讨论的原则。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坚持民主讨论的原则。既要有敢于坚持真理、伸张正义、修正错误的勇气,又要讲求思想、工作方法、绝不能搞无情打击,残酷斗争。

(三)边查边改见成效

在分析评议教育活动中,党支部和党员要结合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即知即改,立说立行,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教育的效果。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

2005年9 月15日

篇2:党课讲稿(校长)

同志们:

我们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教育局督导组的具体指导下,在全校党员干部中正在积极开展,动员会之后,各党小组、每个党员干部通过自学、交流,取得了一定收获。今天,按照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总体安排,我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研究交流,再一次重温党的群众路线历史脉络,重要特征以及现实意义,对自己来说,也是一次再学习、再教育。我为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沿革与传承责任。具体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

我们每个人在写工作总结时,开始第一句,总是本人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这里的路线实际上就是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政治路线,就是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组织路线,主要是党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以及选拔、任用等,还有就是党的群众路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位一体构成党的全部主张,路线相对来说是管宏观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邓小平说过党的基本路线要一百年不动摇。党的方针是中观层面,在一定时期一个阶段相对稳定;党的政策是微观的,随着形势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变化,路线到政策是一个金子塔结构,路线的表述就几句话,但具体政策,可能一本书也写不完。

那么,党的群众路线是什么呢?完整的表述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这四句话,但内涵极其深刻。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群众路线的核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为了谁”,习近平代表政治局常委接见中外记者中讲到的“人民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都是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重要体现。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了当官为什么,当官为了谁,就会明白自己的公仆地位,端正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态度。

一切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充分体现,是党的工作根本方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只有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才能够干好事、干成事。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一切工作的重要方法,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我们制订任何政策,做任何决策,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到群众中调查研究,集中群众智慧制定政策,然后再到群众中接受检验,这本身就是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我们事业的前进。

以上叙述中,我们充分体会到,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有认真地贯彻群众路线,党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力量,充满创新的不竭动力。否则,我们党的事业,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后只能衰竭而亡。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是党的群众路线形成的深厚土壤 取信于民、以民为本、国民生计历来是执政者、执政党高度重视的历史课题。得民心者得天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都是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作用的高度概括。

正因为物质上民生和精神层面上的民信决定统治者执政基础,因此,历朝历代都对此都非常重视,高度关注,想尽一切办法加以解决,中国有记载的2000多年历史,共经历402个。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共产党宣言》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分析了资本主义腐朽没落,通过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推翻资产阶级的专政,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有这样一段话:共产主义运动与以往不同,是多数人的运动。最后一句话大家都知道: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产生提供理论基础,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为什么?)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性质、纲领,决定了党的群众路线形成的必然性。

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了第一篇《中国共产党纲领》,确定了党的名字,政治纲领、奋斗目标等。从这个纲领中可以看到,我们党从一成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使全体中国人民翻身的解放;党的性质,就是工人阶级代表,是工人运动与先进知识分子结合的产物。因此,从一大确定的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党的性质,都是为了劳苦大众求解放、谋利益,这决定了党在实践中,产生群众路线的历史必然性。

(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使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成熟和发展。

党的群众路线真正的形成,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1945年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载入了党的总纲,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1956年9月,党的八大揭示了群众路线的含义。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后,邓小平同志进一步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传家宝,我们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江泽民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提出:八十年实践启示我们,必须紧紧依靠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群众中取得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基本保证。新世纪“三个代表”的提出,为群众路线注入了新的内涵。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群众立场上,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分水岭。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

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才有多重。

从党的群众路线历史沿革中,我们可以看到,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三、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的严峻挑战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四个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四个风险”。“四个风险”,最可怕的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因为精神懈怠、能力不足,包括消极腐败,最终结果终将是与人民群众隔离开来,不能为群众所信任所拥护,最终导致亡党亡国。

特别是现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利益调整与民生建设滞后引发的社会问题;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引发的社会正义问题;交织在一起显得更为严峻。

分析部分党员脱离群众根源,我认为一是世情、国情、党情和社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缺失,名利思想比较突出,在个人利益面前,什么奉献,什么党员标准奋斗目标都抛在脑后;三是组织观点、纪律、观念弱化,把自己混同一般的老百姓,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落实、不执行,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

四、担负起传承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责任

通过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回顾党的群众路线历史沿革,我们可以看到在战争年代,党的群众路线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严峻挑战面前,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强国之梦。从我们学校的实际出发,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呢?为了方便、简单明了,我概括为一段顺口溜,六句话:

群众利益事无小,引导能力要提高;

真挚热情不可少,作风示范是高招;

公平正义很重要,营造环境重熏陶。

篇3:党课讲稿(校长)

一、大学典礼和演讲概述

大学是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表达”的学术圣地和思想源泉。大学的典礼应该具备一种富有多重意味的、对个人一生的成长都起到引领和启示作用的功能。在大学期间, 学生将亲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颁奖典礼等。

开学典礼常被誉为入学第一课。大学阶段是一个个体在成年之后进入的一段新的学习成长时期, 面对大学生的开学典礼一般主要集中关注四年大学生活这一时间段, 在内容上更注重对青年自我价值培育、自觉意识培养、成长指引、人格塑造和专业学习规划、未来职业生涯准备的启发和指导。

相对于开学典礼, 毕业典礼作为学子的最后一课, 更是受到校长、师生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毕业典礼既是完成与开始的结合, 又是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在西方, 毕业典礼就像一个盛大的节日派对, 毕业生和毕业生的父母、亲朋好友都专程受邀盛装出席, 庆祝毕业生学有所成。在现代中国, 毕业典礼的主要内容和礼服都沿用了西方的规制, 一般会包含校长致辞、优秀校友致辞、学位授予仪式等, 但其在形式上更像是一个大型会议。不过随着高等教育理念与世界逐渐接轨, 中国式毕业典礼的氛围、主题也在逐步向西方靠近, 仪式感和个性化特色逐渐增强。

大学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致辞) , 根据大学类型、中外文化传统、演讲场合与身份以及演讲者本人性格特质的不同, 又可分为传统型、教诲型、温情型、励志型、经验型、寄语型、哲理型、务实型、畅想型、主题型等等。

二、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演讲的意义和功能

在大学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 传承与认同、成功与分享、激励与憧憬多种情绪并存, 多重功能并举。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这类带有浓厚仪式感的活动, 会让大学生在瞬间达到对自己新身份、人生新阶段的认同及由此带来的崇高感与使命感, 点燃他们追求理想、奋勇前行、投入生命新里程的热情。

大学校长是大学教育和学术的指挥者、领路人, 缘于其身份的特殊性, 大学典礼上校长演讲的意义和功能更为多元和独特,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学办学理念和大学校长治学理教思路的体现。办一所大学要有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治校要有校训, 校训乃一校精神风貌的体现, 且与一校之长的治校理念关系甚密。校长集多种社会角色于一身, 既是领导者、教育家、创新者、教导者;又是官员、管理人、继承人。校长的治校理念, 直接影响着一所大学的发展路向和办学水平。

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作为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仪式, 是大学校长可以集中阐释学校办学理念、治学思想的最恰当场合之一。近几年来, 各大高校在网上晒校长毕业典礼演讲已然成为了一种风尚, 校长的演讲不但体现了大学校长治学理教、人才培养的理念, 而且也成了各大高校的竞相展示精神风貌的窗口。师生可以通过这样一次集聚思想精粹的演讲, 更深刻地认识一所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所秉承的特色与精神, 了解校长对学校办学的思考和实践, 从而更好地达到自觉融入和认同。

二是传达大学精神。大学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 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

校长是大学的灵魂人物和神经中枢, 有什么样的校长, 就能培育出什么样的大学精神。有人说, 北大没有蔡元培不可能成为新文化的中心, 清华没有梅贻琦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 南开没有张伯苓也很难获得长足发展。而这些大学的声望之所以与日俱隆, 关键在于拥有一批像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这样的校长, 他们有共同的追求, 有前承后继的使命感, 能够维护并发扬已确立的大学精神。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这样象征人生里程碑的仪式上, 在这一神圣的时刻, 大学精神的代言人用演讲的方式让学子充分地体会感悟大学精神, 不仅奠定了他们未来学术追求的基础, 同时也传承和弘扬了学校文化。

三是承担育人功能。大学之道, 育人为先。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说:“教育是以造就人的品质为其目标。”现代社会, 教育的本质已远远超脱于知识体系的传授之上, 而更多地关注对于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培育。育人的重点, 首先是培养学生对人类、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 其次是理想、信念教育, 以及爱心教育、培养崇高人格等等。

现代大学崇尚“环境育人”的理念, 以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育人的基础。典礼的演讲作为公共演讲的一种类型, 也属于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 大学校长演讲作为典礼上的重头戏, 能够在传承大学文化、向学生传授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各种价值理念的同时, 促成学生对这些价值观和理念的认同, 对于建构其丰富充实的精神世界、提升大学生自我人格的塑造起到积极作用。

四是启迪大学生成才的新征程。生命的历程, 由许多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过渡的序列组成。典礼象征着旧的行将结束, 新的即将开始, 是前后两个稳定状态交接的过程。它是一个缓冲带, 让心灵回首、铭记、宣泄、新生。典礼尤其是毕业典礼是一个契机, 宣告着对学生时代、对青涩年华的告别, 对十余年寒窗苦读完成之后社会角色的开启。一篇优秀的校长演说, 能够加强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或者社会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 增强自我认同, 认清自身使命;能为毕业生从学生生涯到职业生涯的人生转折提供帮助, 使他们提早认识自己所要担当和进入的新角色, 提前做好承担相应的专业责任和社会使命的准备, 启迪他们成才的新征程。

三、典礼的重要性对演讲稿写作的要求

大学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的重要性如上所述, 那在典礼上最具分量的校长演讲稿应该怎样写作呢?怎样的校长才是学生爱戴的?怎样的大学才是他们留恋的?怎样的演讲才是台下的听者需要的, 能够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其仪式和教化的功能, 在大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起到关键的指引作用?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结合时代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高等教育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高速发展和进步, 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紧跟时代的要求, 不断深化改革。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的方向已从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教育部在2012年3月16日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简称“高教三十条”) 中, 提出高校的功能在原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点的基础上, 增加“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功能, 这是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 需要以大学校长为代表的管理者、教育家群体将其贯彻落实在办学的方方面面。

近几年来, 以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为代表, 出现了一批渗透现代高校治学理念和创新精神, 与以往套话连篇、公文格调的校长致辞截然不同的毕业典礼演讲, 不仅频频使用了当代大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流行语汇和网络语言, 更是摆脱了以往说教式的演讲方式, 充溢着个性化的思想认识和真挚诚恳的态度, 敢于打破单调乏味的官样文章, 真实生动、轻松活泼, 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和欢迎。评论普遍认为, 大学校长这种讲话风格的转变, 变的不仅是文字、语言, 最重要的是改变了原来居高临下的姿态。这一方面来说是大学校长群体对当代80后、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关注趋向更为务实的结果,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大学学术和思想自由、自觉精神在当代的复苏。因此, 要写好校长演讲稿, 要使演讲真正能起到传承大学精神、启迪人生新征程的作用, 首先必须要紧扣时代脉搏, 符合社会和教育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新需求。

2. 结合听者的身份和场合的需求。

就大学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两种情况而言, 针对不同场合, 讲话稿的写作要围绕不同的重点, 达到不同的意图, 发挥不同的功能。

开学典礼的演讲对象是刚入校的大学生, 他们刚刚成人, 从繁重的高中学习阶段和紧张的高考中解放出来不久, 进入到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新环境, 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 其思想有初步的自主性和尚未成熟的不确定性。因此开学典礼的演讲, 要更多地针对学校历史与特色、校训精神与校园文化、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介绍, 对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自我培养、学术理想建树、人格塑造提出要求, 指导他们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生活做一个目标明确的、科学充实且有意义的规划, 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 更好地汲取大学精神的养分。

与开学典礼相比, 毕业典礼则具有更丰富的内涵。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历练,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无论在专业知识学习还是人格修养、世界认知上都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他们即将告别青涩, 脱去学生时代对家人、对老师和学校的依赖, 成长为一个承担社会责任的独立社会人, 迎接他们的将是丰富多彩的职业角色、人生体验和社会洗礼。毕业典礼的讲话, 主要应围绕毕业生们未来的人生职业生涯、肩负的社会责任、做人做事的态度、坚守的理想信念来写作。

无论哪种场合的演讲, 最重要的一点, 是让学生觉得校长是在用心、真诚、平等地跟他们交流, 能够理解他们的心声, 表达他们的诉求, 解答他们的困惑, 给予他们在人生关键转折期的宝贵指导, 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典礼的化育作用。

3. 占据高度, 对大学生的成才之路和职业生涯提供指导。

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分别作为大学期间的第一课和最后一课, 在大学生的成才之路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毋庸置疑。为了达到启迪大学生人生新征程的目的, 校长演讲应当要占据一定高度, 对大学生的成才之路和职业生涯起到高屋建瓴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帮助他们建立人生的新坐标。

所谓高度, 不仅包括对专业学识和学术高度的要求与认识, 更重要的是要在信仰体系、价值观念、社会责任、道德品质、综合修养、创新精神等方面具备高境界的理解和追求, 对未来社会发展、个人价值实现要有前瞻性的指导与判断。这就要求撰稿人不但要站在学术的高度、教育的高度, 同时更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发展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只有对学生未来人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建构和自我价值实现有启示和教导作用的演讲, 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演讲。

篇4:党课讲稿(校长)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我校2011届毕业典礼。同学们经过勤奋的学习,已经顺利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业,即将踏进高一级的学校。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也向为培养同学们付出辛勤劳动的六年级任课教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1届毕业的同学们,你们是幸运的。你们在母校的这六年,适逢我校办学体制发生变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时期。学校紧紧抓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机遇,开拓进取,在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各方面均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学校用“一切为了学生的幸福”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全面工作。既关注同学们当前的学习和发展,保证同学们的考试成绩,更关注同学们一生的幸福,促进同学们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康,学会审美,学会劳动”的培养目标,奠定同学们终生幸福的基础。

学校始终把培养“学会做人”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开展生动有效的感恩教育活动,教育同学们学会感恩,珍惜幸福生活,报答父母亲人,社会和国家,美丽的大自然,实现“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做人目标。

学校始终把培养“学会求知”放在中心位置。通过开展生本教育、尝试教学、综合阅读、汉字书写等课题研究,落实“博学笃行、自主合作”的学风,实现“激发兴趣、学会方法、培养能力、养好习惯、促进个性”的求学目标,奠定同学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学校始终把培养“学会审美”、“学会健康”、“学会劳动”放在重要位置,整体设计、系统安排了智慧杯阅读节、健康杯体育节、美好杯艺术节、创造杯科技节等系列活动,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为同学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六年的学习时光是短暂的,却是难忘的。六年前,你们还是一个个满脸稚气的一年级小朋友,转眼就成了合格的小学毕业生!今日,你們还是这里的小学生,明天,你们就要奔向高一级学校,不久的将来你们将成为社会的栋梁!

同学们,小学毕业是一个里程碑。但是,小学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的学习的开始。在此毕业之际,我谨代表母校,希望同学们把母校“做让我们一起来做”的校训、“博学笃行、自主合作”的学风,持之以恒地落实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母校的老师们期待着你们天天进步的好消息!母校的老师们盼望着你们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明天,享受幸福的人生。

【点评】

这不是一份毕业致辞,而是一份学校工作报告。我们几乎可以想象,学生和家长在烈日下忍耐这份发言的表情。当我们在孩子的最后一次演讲中也“不见其人”时,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教育从哪里升起温度。

篇5:党课讲稿(校长)

校长党课讲稿:完整、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科学内涵和

基本要求

文 章来 山 课件 w w 5k J.cO m文秘 校长党课讲稿:完整、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一个科学范畴的文字表述,其依据并不是出自某一篇理论探讨的学术论文,也不是选用某一个领导在某个场合的讲话,而是要以规范的、权威的出处为遵循。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部分所表述的:“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但人们不太注重从《党章》中“引经据典”,已成为一个长期存在并比较普遍的现实问题。《党章》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表述,是由“价值意蕴”、“途径方式”、“目标导向”三部分有机组成的一个整体,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是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内涵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全部内涵要求。多年来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一种“简称”式的理解,误认为是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内涵的“全称”表述,是不严谨的,也是不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严肃的。因此,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完整地、准确地学习、领会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及时的。

一、“两个一切”:价值意蕴——“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路线,不是一般的工作路线,也不是单纯的工作方法。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学习、把握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领悟其内在的价值意蕴,这就是“两个一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90多年来宝贵经验的结晶,是极其珍贵的“传家宝”。90多年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论断,充分反映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我们党始终如一秉承“两个一切”的价值理念,鲜明地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中央明确提出,这次在全党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虽然看起来仅为3个词,6个字,但意义十分重要和深远。把“为民”放在本次活动主要内容的第一点,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贯立场。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坦然地向世人昭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一再申明:“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并把这庄严的承诺,写入了庄严的党章。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2]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两个一切”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值得我们认真领会和把握。“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对应了“一切为了群众”的基本要求;“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对应了“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要求;而“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则进一步强调了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两个一切”,两者缺一不可,相互贯连、相互促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愿望,必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真诚支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的作风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二、“又来又去”:途径方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人们谈论得比较多了。本文着重就党的群众路线视域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蕴含的思想方法论、及其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启示,作一番学习思考。邓小平曾指出,“如果不从认识方法上解决党的主张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那末,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仍然不能真正地解决。” 作方法等层面上,提升到思想认识和方法论的高度上来。毛泽东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内在联系所做的深刻阐述,至今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

把握:“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

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也就是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现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需要着重提出的是,作为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党的群众路线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着明确的指向和规范的要求,但在人们的实际工作中和思想认识上,对这“一来一去”,“望文生义”,缺乏认识论层面的准确把握,存在着把“从群众中来”混同于“到群众中去”较为普遍的问题,造成实际工作中真正意义上的“到群众中去”的“缺位”和“错位”。从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来看,“从群众中来”的“来”,是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把群众的诉求,以及群众的智慧、创造收集起来;而“到群众中去”的“去”,是在“来”的基础上,梳理问题、分析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思路、下一步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理论归纳的结论,回归到群众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进行修改和完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怎么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是靠我们的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群众,认真“去”收集——而这个“去”,实际上是作为第一步骤“从群众中来”的“来”,还不是作为第二步骤“到群众中去”的“去”——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去”,是已经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整理、归纳研究,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或方针政策,需要回到人民群众中,回到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完善。因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半部分,各级领导纷纷下基层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听取一线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到群众中去”的“去”,还属于“从群众中来”的“来”。而对群众提出的诸多意见和问题,不可能“装到篮里全是菜”,“照单全收”,而是要进行科学的梳理,区分轻重缓急,作出体制、机制上的改进,然后把形成的工作思路和创新的理念,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到群众中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也是对领导干部智慧和能力水平的考验。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认识必将是不断深化的。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本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只是“一来一去”,仅仅满足于“一个来回”。就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来说,不能是为了搞活动而组织安排“一次”下基层、开“一次”座谈会、听“一次”意见,要避免为反对形式主义而又搞新的形式主义。要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持续地“又来又去”,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改进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能力和全面素质,不断推进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篇6:初中校长廉洁党课讲话稿

定义“中国梦”时说到--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所以,我希望在历史长河中去找到前进的方向。

本文将以重要历史事件为分割点,分为3个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170年的发展历程做个简要的回顾

第一部分:1840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把“康乾盛世”后中国人“万国来仪”的梦想打破了,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被迫走入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各界仁人志士、团体纷纷为“救亡”而努力。“中国梦”一度是实现民族解放的梦。

无数仁人志士屡踣[bó]屡起,不懈探索奋斗。有洋务运动的曾国藩,戊戌变法的谭嗣同,辛亥革命的秋瑾等。以及后来的孙中山先生,他也第一次提出了中国要建成最文明、最进步、最发展、最强大、最富有、最幸福的国家。

然而真正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带上实现“中国梦”的人间正道的,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自19诞生之日起,就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从蹒跚学步的幼年迅速成长起来,经历过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考验。从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经过万里长征后在抗日烽火中再起,从奋起反击国民党军的全面内战到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第二部分: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才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在这一百余年的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探索。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奋斗,才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

“中国梦”也随之进入新的阶段,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

篇7:微型党课讲稿,教师微型党课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雷锋同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这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和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无私奉献,做一个爱岗敬业的“螺丝钉”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

机器由于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

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

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

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一段话,它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大集体的一部分,都要努力奉献出自己的才华,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应该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甘愿做爱岗敬业的螺丝钉。

爱岗敬业不仅仅只是一种口号,所谓敬业就是要以一种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我国古代思想家非常提倡敬业精神,孔子称之为“执事敬”,朱熹解释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就连三国演义里也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说法。

做一行爱一行。

扪心自问,要做的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事业,对得起祖国。

岗位就意味着责任。

只有对岗位工作敬业,才会全力以赴,才会自发主动,才会不找借口,才会立即行动。

要达到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必须要有强烈的职责意识,必须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

我们都有自己的岗位,都承担着繁重的工作,没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心,就不可能做好本职工作,不可能适应未来的发展,也就无从谈及创先争优爱岗、敬业、奉献,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着许许多多生动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许许多多值得学习的模范。

比如这一块戈壁滩的铺路石——王善银{微型党课讲稿}.2010 年兰新高速铁路工程项目,年过半百的王善银在风沙肆虐、缺水缺氧的戈壁滩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义务。

他把拌和机视为“朋友”,视为“知己”,他对机械设备的勤保养、勤维修,确保了搅拌站安全、顺利地运行,较好地满足现场施工生产所需。

他把服务现场保障砼生产供应放在第一位,尽心尽职,无怨无悔。

他因公忘私,家里盖新房,家属生病,都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只是拜托家人费心、担待,自己却默默的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的奉献着。

他以“无次品、无事故、无浪费、无违章违纪”的工作业绩,被中国铁建十一局一公司党委和中国铁建十一局兰新高铁项目部党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

不仅要敬业,更要精业,“业精于勤荒于嬉”。

所谓精业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只有精业,工作、才有底气,事业、才有生气,工作、才会出成绩。

梅兰芳在舞台上顾盼流连,流光溢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让眼神活起来,眼睛近视的他每天早上放飞鸽子,极目苍穹,苦练眼工;邓亚萍打球快速凶狠,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增强手腕的力量,身材娇小的她居然用铁拍子练球。

成功没有捷径,辉煌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

要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就必须勤于学习,努力学习。

带着问题用心学,边干边学,以干促学,不断加强对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知识的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工作能力,工作才能精益求精,方能创先争优。

爱岗敬业的人无一不在努力的充实自己,主动学习。

全国劳动模范、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高级技师窦铁成就是这样一位坚持学习,充实自己的模范。

“知识就是力量,实干托起梦想”

全国劳动模范、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高级技师窦铁成,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陕籍劳模,最终成长为“让外国专家竖起大拇指”的高级工人技师,靠的就是刻苦钻研的精神。

多年来,他坚持边工作,边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读完了电力专业大学所有的课程,记了 60 多本、200 多万字的学习笔记。

窦铁成说,“当我亲手修建的一个个变配电所成为优质工程的时候,我感到了劳动之美;当我们修筑的一条条铁路、地铁,把南来北往的旅客平安送回家时,我感到了劳动之美;当我用自己的劳动,使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我感到了劳动之美;当我的孩子身心健康,奋发成才时,我感到了劳动之美。”

谈到梦想,窦铁成希望在人生的最佳之年,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带出更多、更好的年轻徒弟,这就是朴素而不平凡的中国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就是对奉献的最好诠释。

正如“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的“上天赋予的生命,就是要为人类的繁荣和平和幸福做贡献”。

每个平凡的工作岗位,都给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空间平台。

因此我们要珍惜,要以自己的努力工作来回报。

因为,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

身为公司的一名员工,只有将个人的价值与公司的利益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生命价值才能得以完美展现。

朋友们,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青春是我们的资本,奉献是我们崇高的追求。

让我们满怀激情和希望,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

有理想信念,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体现了思想育人的导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教育作为百年大计之本,教师作为教育之本,首先要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纯洁性,而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是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只有全体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把这

种观念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就像一颗颗小草,需要教师这个园丁去浇灌、呵护。但教师在浇灌中使用什么样的水、何种肥料,都影响着小草是否能够健康生长。理想信念不仅是共产党员精神上的钙,也是每一名教师的灵魂之钙,更是每一名学生急需补充的思想之钙,这个钙补得及时、适量,就会让每一名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有道德情操,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体现了道德育人的导向。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教师,他的学生也会是道德楷模。反之,老师道德滑坡,学生的思想自然正不了。当下,受西方金钱拜物教的影响和冲击,个别老师把教书育人当成了赚钱的机器,课堂上留一点知识,课下在外边办补习班,让学生劳累、增加学费不说,还会带动学生满脑子都是金钱至上。更有甚者,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索要钱财,有的每年家人过生日都要请学生家长参加,目的就是份子钱。因此,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让教师有尊严,有职业荣誉感,确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有扎实知识,这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体现了知识育人的导向。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育人,如果自己一瓶不满、半瓶晃荡,那是教不好学生的。扎实的知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还要勤勉学习。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面临的教书难度越来越大,有的教师甚至有一种危机感,因为学生学习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如果教师固步自封就会被学生淘汰,被社会淘汰。因此,教师要甘当小学生,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仅要学习书本的知识,更要加强研究学习课外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有仁爱之心,这是教师从事的职业所需,体现了和谐育人的导向。孔子曰,仁者,爱人也。教师就是人类社会灵魂的工程师,只有真心诚意地去爱每一名学生,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有了爱人之心,才会产生教育育人的动力,否则,只能是应付了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必须心怀理想,出于爱心,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涌现出一大批好老师。仁爱之心,既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挑战,要想有仁爱之心,必须热爱这个职业,把学生当亲人,努力与学生和谐相处,成为一家人。同时,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加入教师队伍行列,实现学生想当教师,教师想教学生其乐融融的喜人局面。

微型党课讲稿教师微型党课讲稿 3

对共产党员来说,“讲奉献、有作为”是其应有的底色。

从《党章》中解读——“讲奉献、有作为”

《党章》中明确规定了党员的基本义务。其中,第二条是这样要求的:“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这就是讲共产党员要有作为。第三条规定:“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这就是要求共产党员要讲奉献。

在身边寻找——“讲奉献、有作为”

我们曾听闻不少爱岗敬业、忘我奉献的党员先锋模范。远有英年早逝战“三害”的焦裕禄、献身科技舍小家的屠呦呦,近有扎根黔江边远山区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的刘红廷、退而不休创建“六和”社区治理经验的陈绍和,他们都是无数

优秀共产党员中的典型代表,是时间长河中的明星,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我要分享的两位身边党员,则是身体力行讲奉献有作为、带给我一生有益影响的人。

这是我的父亲,一名老党员,退伍后从事金融工作。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白天候柜台,晚上守金库。我们一家人团聚的时间就是吃晚餐。小时候,我特别不理解,甚至埋怨他:“为什么你要天天值班”?父亲说:“全公社的钱都在信用社。其他叔叔离家远,值班不方便。爸爸是共产党员,也是领导,这是我的责任。我要睡在那里才放心。”父亲朴实的语言,让我对共产党员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那时候发放助农贷款,要提着现金去一村一村地走、一户一户地发。没有交通工具,父亲全凭双腿走完所有村落;没有电脑,父亲起早摸黑手工记清全部账务;没有武装押运,父亲就用军人的身板和勇气背着一摞摞现金走在冷清崎岖的山路上。父亲说:“每当身上背着巨款的时候,其实也有些怕”。当然他不是怕蛇怕虫,他是怕国家的财产有个闪失,怕群众一年的收成一下落空,因为他背负着的是国家的惠民政策和几个村村民的家庭希望。

父亲很平凡,但他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无怨无悔竭诚为民的举止,让我明白了:这,就是奉献!

那是我曾经的班主任梁瑛老师——市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被聘为西南大学名誉副教授。今年八月,梁老师就要退休了,但她仍战斗在高三语文教学岗位上。老师每天早上五点五十起床,六点四十到达学校,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风雨无阻。一天下午,我看见她在校门外的小吃店,很惊讶她狼吞虎咽的样子。原来,老师不忍心推迟学生请教问题,耽误了吃饭时间。我不禁想起:当年的她,不也是这样的吗?她用挨饿受冻、晨起暮归的付出换来了我们的茁壮成长,她所任教的班级,成绩总是名列前茅;那些不被常人看好的学生也都一个个成了才。顽皮的徐国胜如

今走上单位管理岗位,几度辍学的陆荣备顺利地完成了大学学业…就在她任教的中学,有很多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也都是她当年的学生。

岁月轮回中,我终于明白了:教师讲奉献、有作为的体现就是教出了一大批讲奉献、有作为的学生,就是培育出了更多更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现在做起——“讲奉献、有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这才是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献。”这些话看似平常,却发人深省。共产党员的奉献与作为,是党永葆蓬勃生机与活力的根基。强化党员的奉献意识与担当情怀,是成为合格党员的必要条件。

不论职务高低,不分行业差异,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有朝气、有正气、有勇气,努力把自己分内之事做到极致——那些以国家安危为己任是讲奉献有作为,以科学与技术进步为己任是讲奉献有作为,以职业与事业为人生目标的爱岗敬业是讲奉献有作为,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牺牲小我是讲奉献有作为,热心公益与爱心资助、心中有爱也是讲奉献有作为……

人们常说: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人生也结不出硕果。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教师,就是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要求,把爱岗敬业当成一种习惯,把任劳任怨当成一种信条,忠于事业,勤于岗位,把党和人民的信任转化为坚定不移、历久弥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转化为任劳任怨、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创新创业、创造佳绩的满腔热情,把工作做小做细、做深做实,做到精准、做到极致,以实际行动做一名讲奉献、有

篇8:党课讲稿(校长)

作为当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课教育不仅对增进大学生对党的理论知识的掌握, 加深大学生对党的历史的了解, 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 培养大学生对党的深厚感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于塑造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改进党课教育的模式, 提高党课教育的效果, 使党课教育切实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就成了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 高校党课教育引进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校党课教育中引入音乐教育, 就是要通过音乐实现教学内容的审美化转化, 把党课要讲授的内容以音乐美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把党课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音乐的美的直觉感受, 把被动的信息灌输转变为自觉主动的信息接收, 让学生在党课教育的过程中, 通过直观的艺术形象感受共产主义真理美和党的理论的科学美。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 人们逐渐进化出了对美的需要, 追求美成为人类自身发展的本能需要, 通过艺术的审美教育不仅能让大学生感受真善美, 而且能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 整合学生的道德认知, 艺术教育是一个通过感觉、知觉和表现的逻辑在学生心中植入道德规范的过程。把音乐教育因此党课教育的课堂, 通过音乐教育来深化大学生对党的精神的感悟和理解, 让党的形象通过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走进其内心深处, 引起大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对党的理论和精神的强烈共鸣和深刻认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引入音乐教育对党课教育的促进作用

2.1 音乐教育增进学生对党史的了解

音乐是各个历史阶段最完美、最震撼人心的连接点, 能够穿越历史的长河, 凝固历史的过程和片段,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音乐的学习和感悟, 学生走进历史的深处, 深刻感受党在历史长河中为中华民族复兴所作出的丰功伟绩。这些众多的被人们广为传唱的歌曲, 以给人启迪的思想高度、发人深省的历史深度, 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年来不畏艰辛带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 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建设的伟大历程, 用各种感人至深的形象对人们产生着巨大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无不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激发起强烈的对党的形象和精神的共鸣和认同感。把这些音乐引进党课课堂, 通过音乐教育来讲解党的历史, 必然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激荡, 加深学生对党的历史的认知和对党的精神的认同。

2.2 音乐教育加深学生对党员崇高品格的认知

中国共产党是由千千万万个党员组成, 党员的形象是对党的形象的具体展示。通过对这些音乐作品的学习, 学生会更加真实形象地了解共产党员双肩所承担的重大责任, 从而能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和营养, 积极主动地用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一方面实现自身优秀品格的塑造, 用高尚的品格维护党的形象, 增强党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能激发为人民的事业、为党的的事业努力奋斗热情和信心。

2.3 音乐教育能促进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教育

音乐教育走进党课教育的课堂是要借助音乐的美学教育视线党课教育内容的美学升华, 这个过程不仅是对音乐的历史叙述作用、形象感化作用的发挥, 而且是对音乐在价值观层面的教化意义的运用。

党课教育的课堂引进音乐教育就是要从深层次借鉴和吸收人类自身对信仰的本质追求, 为接受党课教育的大学生创造出进行自由地精神和信仰选择的环境, 满足学生对理想和信仰选择的追求需要。

3. 党课教育课堂引入音乐教育的效果

3.1 激发了学生参加党课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党课教育上,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不高, 对党课的认知程度低, 导致党课教育一直以来很难发挥应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在党课教育课堂引入音乐教育后, 通过对音乐美的欣赏和感悟, 改变了传统党课教育填鸭式的理论灌输, 激发了学生学习党课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参加党课学习的积极性。

3.2 提高了学生对党课学习的参与性

传统党课教育侧重的是教师对党课内容涉及的理论知识的讲解,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下, 学生往往不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对党课教学往往是被动的接受。音乐教育引进党课教育的课堂以后, 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主动地去欣赏音乐, 思考音乐中展现的美, 去感悟音乐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积极主动地探讨音乐的形象塑造。这个过程中, 学生完全摆脱了传统的被动, 掌握了参与教学的主动, 课堂参与程度得到提高, 使得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

3.3 强化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党课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传统的党课教育倾向于理论上的说教, 学生无法直观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感召。音乐教育引入党课教育课堂以后, 音乐作品展现出来的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 以及作品背后所蕴藏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同源性, 无不激发了学生对民族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怀。

结语

把党课教育跟音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在党课教育的过程中借助音乐教育的形式, 借鉴和吸收音乐教育对人的美的感受的培养, 实现学生对对党课教育内容的自觉自由地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音乐教育引进党课教育课堂的效果显示,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党课教育成效, 发挥党课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有益尝试, 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音乐教育对党课教育的促进作用, 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四十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97.

[2]曾庆璋.试论思想道德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融合[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10) :2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党课讲稿(校长)】相关文章:

党课讲稿校长07-04

小学校长党课讲稿07-22

小学校长党课讲稿一09-02

青山小学王苹校长党课讲稿08-22

党课十九大党课讲稿08-06

党课讲稿2018辅导讲稿06-19

党课讲稿07-31

党课讲稿07-09

党课讲稿范文05-16

廉政党课讲稿06-03

上一篇:教师节嘉宾致辞下一篇:全国首家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获批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