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24-08-05

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精选6篇)

篇1: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有效开展教研活动,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一直以来,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倾力打造校本教研共同体,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发展。

2015年11月13日整个上午的时间,我们先后聆听了扬名中心小学音乐、美术、英语、品德、数学、语文六位教研组长关于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全面、深入、细致的介绍,通过各位教研组长全方位的报告和真诚地与他们交流,我对扬名中心小学“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实践、发展情况和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有了自己的了解和掌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了很深的感受。

一、确立明确的研究主题。以问题引导教研,把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作为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个教研组一个学期确立1—2个研究主题,使教研活动具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主张先研究起来,在改变中不断提升。改评课为议课,弱化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围绕研究主题做了哪些改进和尝试,鼓励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二、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实用性原则,各个教研组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培训融为一体,根据各自学科的教材特点、知识结构、教法学法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和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如语文组开展的《语文学科知识能力达标实施手册》编写、核心问题研究;数学组开展的解题能力培训、学科基本素养培训、即兴演讲培训;英语组开展的新教材研究、直拼Phonics教学研究、命题能力培训。

三、稳步推进,系列开展,引领带动。学期初各组共同研究制订出学期教研重点、计划,安排好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学期教研活动路线图——“教研组行事历”。

每个学期的教研活动紧张有序,稳步推进,不盲目开展,不急功近利。系列开展每个主题的研究,一般采取先学习相关的理论依据,观看相关的录像等,为教师的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组建中心组教师团队和磨课团队,做好榜样引领,上好示范课,使每位教师能够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开展研究;最后开展教师之间日常的、常态化的研讨课,共同探讨反思、反复打磨改进、共同成长提升。

四、“微”变革带来了大改变。扬名中心小学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源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有研究价值的、需要探索解决的现实问题,立足课堂,关注细节,注重实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语文组走出的一条“发现问题探索变革——探究问题反思总结——解决新问题再创新变革”的永不止步的“微变革”发展提升之路。全体语文教师积极探索实践,先后经历了:“长文短教走班式协同教学”“《学科知识能力达标实施手册》”、“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三个发展阶段。每一次的“微变革”,带来的都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带来的都是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快乐体验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大幅提升!如今扬名中心小学的教研活动,已成为教师展示交流的舞台,自主成长的土壤,走向成功的桥梁。学校教研活动已经形成了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提升反思、不断创新改进的良性循环,学校教研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螺旋上升。在这个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是主人,自定主题,自发研究,自我发展,自主成长,人人都在行动,人人都有提升。

篇2: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保障,使校本培训的发展走向健康的快车道。

(一)领导重视

学校一贯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把教师继续教育放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势地位。根据“龙城区教育局关于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意见”精神,我校大力开展了校本培训工作,各项工作扎扎实实,颇有成效。成立了以史显龙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分管校长为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具体开展工作。定期研究校本培训工作,明确个人职责及任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二)健全制度

学校非常重视校本培训的建章立制工作,根据省、市、区文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校专门制定了校本培训的实施意见、阶段性计划、校本培训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并把每周的周五下午第3、4节定为集体校本培训的固定时间,集体培训要求教师100%参加,每次活动有记录,有明确的活动内容和方式,领导小组成员分头靠上指导。使教师明确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学校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教师人人有成才目标与计划。

(三)经费保障

我校把校本培训工作作为赢得教学工作的先导工作,而且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学校在校本培训经费投入有三个方面:一是购置书籍和音像等教师培训资料,充实学校培训资源;二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有目的的培训,包括学科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三是支持相关的科研课题,对在课题研究方面做出努力的人员给予物质补助和考核待遇。学校在经费非常紧张,基础建设急需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大力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培训经费均由学校解决,并及时足额交齐各项费用。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由学校报销差旅。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区、市、省级以上教研会议、到先进名校参观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展思路。学校为每位教师准备了继续教育的资料。

二、培训内容体现“三新一德”的重点。即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

(一)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即经常派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各种类型的研究会以及相关教研活动,同时建立外出学习教师汇报制度,即把外出所学所知作汇报后,认为如果有价值,即在相关范围内培训和传达。“请进来”即请不同层次和专业类别的专家做专题讲座,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学习,把握了当前校本培训的前沿方向,学习到了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

(二)以科研为导向,以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为重点,灵活多样地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的提高。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党的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指南,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利用每学期开学前与每周教职工大会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时事政治、教育课改信息及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文章,帮助教职工认识把握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及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的课改理念、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变革。促使全体教职工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做“热爱学生、尽职尽责”的典范,为我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学历再提高学习,积极为教师外出学习提供帮助,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的文化素养。

3、进一步深化新课标的培训学习。全部教师参加了市级以上课改培训,并获得上岗培训证书。

(三)注重课改实效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学的高质量源于课堂的高效益。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坚持科学教法与学法的结合,是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永恒的主题。学校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探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模式,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

1、加强交流协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工作中突出“三新”,即学习新课程、探索新教法、应用新技术;开展“三课”,即青年教师展示课、全体教师课改达标课、青年教师考核课;抓好“四个一”工程,即每位教师讲一节公开课、写一份教学设计、出一份分层试题、撰写一篇课题论文。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2、确定全员教师发展规划,实施名师工程,落实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和“名师”带动作用,实施结对帮扶,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

3、抓好个体评价,向管理要质量。将“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同行佩服”“自我认同”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在学习、借鉴外校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以记录教师的个人成长轨迹和个性化才艺。

4、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普通话水平的培训。学校一线教师积极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具备了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且普遍使用普通话开展教育教学。

三、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彰显学校特色。

(一)基于校园网络开展校本培训。我校充分发挥学校网及信息技术设备的作用,制订“二十五中学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拓宽校本教研途径,创新校本教研形式,为教师参与教研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的及时交流与探讨,更快地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提高。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教材》、《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洋思模式》、《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等,以高远的目标激励教师、以先进的理念引领教师、以人文的精神感召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

(二)基于远程开展校本培训。近几年来,我们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购进各种信息化教学设施和软件,装备多媒体教室3间,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校本培训。为了使任课教师能熟练操作以上设备,改进教学方式,我们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时间先后组织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初级培训,上网浏览、使用电子邮件及常用工具软件的培训,网页制作培训,计算机应用技术初级培训等大规模的集中培训。

(三)基于课题研究开展校本培训。

带动全体教师开展校本课题研究,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研能力和促进综合素质的课题型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一是由教导处牵头,定期召开汇报会、总结会,从宏观上把握研究动态,调梳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推广研究成果;二是以教研组(课题组)为主体,定期组织研讨会,相互探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力争靠集体的智慧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三是注重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突出“问题即课题、课题即问题”,鼓励老师们多写教育叙事、教学案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入手,形成“人人参与,个个突破,全面开花”的科研局面。

(四)师徒式培训,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教学水平高的骨干教师和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结队,拜师认徒,手把手指导帮助年轻教师尽快上路。

(五)举办学术讲座或报告会,为帮助教师解决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难题。

四、校本培训成果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年来,我们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撰写了大量的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对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准与课堂教学水平和提升学校品位,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3: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扎要明确学习的动机是校本教研的着眼, 点。把个人与教师的每位一线教师实成本校的特色, 群体发展与学校使学校真正成为一的发展联系起来, 所形开于这一点名副其实, 的学习型和研究型群体我们认为要推行校本教。研鉴, 展队, 构建培植教师学习型、的学习研究型、、研究、合作型合作和教师团校创新意识, 等等。为此, 于2006年秋本教育书籍季学期初、, 建书香校园在全校教师、促专业发中掀起了展“读”教县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主题的教师征文重活视动, 得和大力到支了持市、。研●在深入学习新课改专业理论的同时,

丁我们先后举办了教师论坛, 这些活动海对转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育人理念, 促兴动作用。优化学校我们具体抓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管理方式方面都起到了推

进的工作。

教一、以教育工作中“热点”为子课题, 推动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在

师新课程标准中理念中都包含, 有几乎每门课程的基本合作交流这一要求。专强调同样, 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校本教研过程中, , 也就是说也要特别业要打破教师之间沉默、保守的壁垒, 成互相学习, 倡导教师间彼此支持开展交流, 互共同助, 分享成功引导教师长的经验流的心。理为了彻藩篱, 底消除教师间课堂交打破教师彼此孤立、

自我封闭的现状, 我们开展了“教师

论坛”活动, 让教师真正做到“听—说—交流—提升”, 为了使教师在论坛初能够充分活跃起来, 我们就选择老师们感兴趣的话题, 让老师自己畅所欲言。所以在论坛初始, 我们要求主讲教师每人可以讲1分钟, 然后剩余的时间由其他教师进行共同交流, 时间虽短, 但一定要保证它的质量。这样教师通过共同交流, 认识到问题的可行性, 如学校下午放学比较晚, 学生的安全成了一个重大问题, 怎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呢?就这个敏感的话题组织教师进行集体论坛, 通过论坛教师都献计献策, 并分别说明解决此问题有哪些可行的方法。

有位教师就“学生安全问题”在论坛中这样写到:由于当今学生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 老少两代只看护一个孩子, 因此, 孩子就成了家庭中的“小霸王”、“小皇帝”, 说一不二, 蛮横无理;再加上个别父母“望子成龙, 望女成风”的溺爱心理, 更是要太阳不敢给星星, 唯恐委屈了“小祖宗”、“小心肝”, 在家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在外也是占点便宜就沾沾自喜, 吃点亏就恼羞成怒, 观战助威;久而久之, 就因一点小事便结伙成群, 打架斗殴, 有恃无恐;成了“天下老子第一谁敢惹”的问题学生, 致使最后惹下是非官司, 给社会带来不安全因素, 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 给家庭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就这个问题让教师结合本班实际情况, 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充分调动教师参与问题论坛的积极性, 这种的论坛形式不但提高教师论坛的水平, 而且还从侧面解决了学校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师论坛过程中就是接受知识学习的过程, 通过教师的论坛使他们接触到了很多没有接触过的知识, 做到“融百人之长为吾所用”, 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

二、专业引领为突破点, 促进教师互动成长。在开

学初, 学校会同教导处, 针对新课程实施的目标和要求, 在教研室的指导下,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确立了“教师课前论坛的实施策略”这一课题。我们把这一课题细化, 分解到一些学科或若干个子课题, 教师的选题范围可以针对学校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安全、教师对学生的体罚、上级部门下发的材料、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学校需要解决的问题、个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影响教师积极向上的因素、学生探究学习的策略、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探究、课程综合化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的探究、新课程中师生关系、教师角色探究、你对学校的建议, 等等。选题的方法也应该多样, 论坛初始应该固定一些问题, 然后让教师再按照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三个层面有序地选择子课题, 学校对论坛内容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有新课程的理念, 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或者个案分析, 要有细节并说明自己为什么有这种建议, 等等。我们知道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除父母之外最早的老师, 他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心灵烛燃是深刻久远的, 他不仅对学生在校时的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 有可能影响学生今后人生的道路。我认为社会的日益发展, 人民所需求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 学生的所见所闻使教师单纯依靠书本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 为此, 在老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而一改过去那种单纯培养知识“塞囊”的教育, 它是将读写算、实验、学习、测量以及音乐、美术、科学、社会、劳动实践的素质成果, 通过教学途径, 系统地传授知识, 让学生扎实地全面地把知识学到手, 把素质技能提高。

篇4:开展网络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很多教师以各种理由“拒绝”网络教研,敷衍应对,草草了事。主要是教师观念未转变,仍习惯于一支笔一本书靠经验进行教研。遇到问题第一反应不是“百度一下”,而是花大量的时间去查询参考书,忽略了网络教研的强大功能和重要性。以教育博客为例,“博客”是教师存放、整理个人资料的最好空间,也是教师的个人资源库。如果教师把“博客”作为教育叙事和自我反思的有效平台,不仅可以促进自己的发展,开放的文本也会成为其他教师成长的借鉴。

教师应正确认识网络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认识网络教研的益处,愿意主动去了解电子邮件、论坛交流, UC研讨、MOO虚拟环境,以及QQ聊天、视频会议等网络工具,拓宽教研渠道,结合自己学科特点,有选择地使用,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健全制度,着重激励

不管人的兴趣是什么,都是以需要为前提和基础的。我觉得这个需要分内在需要和外在需要。内在需要凭兴趣,外在需要靠制度。所以需要管理制度的跟进与保障。为了规范网络教研活动,促进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学科教师个人教研能力,强化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活动的意识并形成自觉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网络教研应该建立健全执行及评价制度。譬如建立《网络教研制度》《教师网络教研要求》《教师网络教研评价考核标准》等制度,使得教师在进行网络教研时有指导有监督,也便于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教研进行量化考核。如有一所学校《教师网络教研要求》规定如下:

1. 在不违反国家和地方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每位教师都要建立个人的以教研为主题的博客;

2. 每学期至少发布一篇教学故事,字数不少于200字,形式不限;

3. 每学期至少发布两篇教学设计,能体现一节课或课堂某一环节的设计思想;

4. 每学期至少发布四篇教学反思,每篇字数不少于200字;

5. 能主动参与博客圈中的讨论主题,积极思考,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不敷衍了事,博客圈中讨论主题初定每学期两次;

6. 每学期对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活动的程度进行评价,此评价结果作为该教师业务表现的考查材料之一,也将作为该教师参与其他教学评比活动的参考成绩。

虽然这个制度存在一定的缺憾,偏重于对教师进行教育博客的要求,但它依然有可取之处,至少向我们传递出这样几条信息:

A. 领导重视是关键。从传统教研向网络教研的转型,领导发挥着核心力量,引导着教师工作努力的方向。

B.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开展网络教研的前提。“成也观念,败也观念”,只有从观念上正真接受网络教研了,才有可能愿意投入精力去做。

C. 参与网络教研的数量(次数)是网络教研质量的保证,量变才会引起质变。

D. 提倡教师自主学习反思。

E. 以评价促进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

三、营建氛围,有效分享

教师要认识到网络教研的最大魅力便是有效分享。学习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基于课堂,教师与学生通过对话共同学习的过程,那么,网络教研就是基于网络,通过分享共同提高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会自觉地把博客当作一种乐趣。即便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写博客,也愿意随时翻开网页浏览他人的博客并收获学习的快乐。

如此看来,建立欣赏的文化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你尽可以不欣赏他但你要尊重他。”如果说容人之短需要的是气度,那么容人所长需要的就是一种智慧。我们做人做事很多时候不缺乏“气度”,而是缺乏“智慧”。网页上常常会看到这样温馨的留言:“感谢您来我家留下珍贵的脚印。原来,这里也有一片美丽的天空。”是啊,当你迈出脚步走进别人的家园时,主人感受到的一定是你的真诚,你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四、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网络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教师本身固有的知识就是一个有力的挑战,促使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有慧眼和力量把学生引向更高处。我们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有了网络,我们的教研就从原始状态转为数字化教研时代。例如博客,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博客和个人日记的不同,就是博客除了自己反思,还要给别人看的,这样,我们就要深思熟虑,才能下笔成文。在自己的博客里,我们有绝对的自主权,平时教学的快乐、苦恼、问题和体会等可以淋漓尽致地发表出来。这样就促进了我们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网络可以消弭时间空间的局限,同伴的及时互助,更激发了我们自身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研究意识。这样就成了良性循环。在这里,我们还可以与专家对话,这时候我们发现,原来专家并不神秘,原来我们也可以质疑专家的观点,原来有时候我们自己也是专家。大家都是平等的。在这里,我们可以依靠课程专家的指导,更快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网络教研,让我们的教师学会了在争议中感悟,在碰撞中思考,在交流中分享智慧,反思中探求真谛,在关注中共同进步,在相互扶持中共同成长。教师有效开展网络教研将受益无穷。

篇5: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河津市教研室 米文革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十多年了,除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和“小组合作”形式的出现,课堂教学总体的变化仍不是很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还没有形成,教师还是“以教定学”而不是“以学定教”,课堂还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这一切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更需要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来实现,而日常的学校教研活动正是我们一项必做的功课。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而且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但是我们传统的以听评课为主的研究方式并没有收到改进课堂教学的明显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改进教研文化,使教研变得更有实效?

一、传统听、评课教研现状及反思

现在我们的学校几乎每周都有教研活动,其主要方式就是听课评课。教研室或教务处周前公开讲课时间和教师,要求教师们到时去参加听课活动,有时候还要请教研员去参加。讲课的教师往往会做精心的准备,听课的学生提前也做了安排,教室后面听课的老师一大片。讲完课之后是评课,先由讲课老师简单说课,然后组织者再挑选几名骨干教师评课,大致是优点多多,建议几条,最后由教研员总结,一次教研活动就算结束了。

那么我们要问:这样的听评课活动能否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明显效果?老师们能得到哪些收获?

首先,组织者和参与者(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对听评课活动的目的和要研究的问题不明确,他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一节课,这就造成了主题不集中,讨论不深入,对教师的帮助不是很大。其次,听课老师的课堂观还没有变化,课堂上眼光依然死死盯住老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活动,不能深入透视课堂,不能触动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学生也欣赏不了课堂中真正的精彩。再次,评课老师和授课老师之间的关系还是进行评价的“评判者”和被动等待评判的“接受者”的关系,没有形成彼此平等,共同围绕课堂进行展开教学对话、商讨教学办法的伙伴关系。

一线中小学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学实践,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只有研究的成果实实在在地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才算有用。因此,我们从“用”—“听”—“议”—“观”的思路,构建了提高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性的观念体系:读懂课堂(观课)——有效交流和讨论(议课)——对未来行为思考(计划)——进行改进教育教学的实践(行动)。

二、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

1、从听课到观课

平常的“听课”只是听教师讲或者是师生问答,我们发现,“听”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主角正在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方式正从讲授为主向多种方式并存,而课堂上的声音也从一个人发声(教师或一个学生说话)向多个声音同时发出(生与生的同时多向声音)转变,有声的教学和无声的教学(思考、沉默)并存。

“观”是观察的简说,一方面是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的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听”也是观摩的一种重要方式)——“观”;另一方面是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认识和理解——“察”。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行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真正的“观”不只是用眼睛看、耳朵听、而且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必须读懂看起来单纯的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复杂性。”([曰]佐藤学)

2、从评课到议课

评课是评价和解决一节课的问题,适合用在需要对课堂教学作出评价,分出等第的时候,如“优质课”评选等。

议课主要利用案例研究为载体解决某柴教育教学问题,同时讨论和解决这节课的问题,适合用在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目的是改进教学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议”不是下结论,作判断,而是在“观”所得到的信息基础上,与参与者展开对话、讨论和反思的过程。如果说“评”的过程是写句号的过程,“议”的过程则是更多的运用问号质疑、探询和发现的过程。

从“评”到“议”是从鉴定过去的批评性和封闭性转化为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三、观课观什么、怎样观

1、进行有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

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课前沟通,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观课议课主张围绕主题的对话和交流,以获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这是观课议课的“教研目的”。

A、从问题和困难中提出主题,培养问题意识; B、从教学创造和超越中提出主题; C、主题分解

为了使活动有更加明确具体的目标和方向,可对主题进行方向分解:①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研究;②对教法的观察和研究;③对学法和学习效果的观察和研究。

D、主题预设和生成并行不悖

议课时,可以先对预先确定的主题展开讨论,预定的主题结束后,再讨论课堂上生成的其他有讨论价值的议课主题。

2、如何作观课前的说明 让做课老师课前有机会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说明,并对观课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是尊重和理解做课教师的一种实践。

课前说明说什么:观课说明属于说课范畴,但它又与平常意义的说课相区别,平常的说课不仅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说明,而且需要论证;观课说明不必面面俱到,从节约时间的角度也不需要论证。一般来说,课前的观课说明可以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

A、说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可以包括先前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B、要介绍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

C、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

观课说明应在讲课前进行,时间以几分钟为宜,应注意不要当着学生的面作课前说明。

3、观课观什么,怎样观

观课中如何收集和利用课堂教学信息呢?首先,课堂上最重要的信息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信息。教育的根本在于通过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学生的发展和变化。关注和收集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和效果是观课议课实施“以学论教”,致力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其次,观课中要围绕主题收集和整理课堂上观察到的教育事实和现象。观课议课借助了“案例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好的教学案例应该①对事例的描述具体独特,有过程、有变化、有始有终,情节完整;②问题具有典型性,有讨论意义、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开放性,有研究和讨论的价值。

观课应注意以下几点。

A、尊重学生,以帮助者和共同学习的参与者坐在学生旁边。B、尊重课堂,不干扰正常教学。C、尊重教师,成为做课教师的助教。

同时观课应成为学习教学的过程。提高观课效益,需要的就是这种“接下来我要上这节课”,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的状态。这种状态和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深入地沉浸其中,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真正成为自己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千方百计寻找对自己有价值、有帮助的思路和做法。

四、议课议什么,怎样议

1、议课目的

明确观课议课的目标是营造平等对话的议课环境和氛围的前提,议课的对象不是上课的人,也不是课,而是课堂中的现象和事件。对课堂上的现象和事件的讨论和理解,目的不仅仅是促进做课老师反思和改进,而是为了促进参与的每一位教师理解教学,改进教学。这样,参与者就不是置身事外,而是“同在共行”。“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

2、议课采用的“话语结构”: “假如你来教……”,“假如我来教……” “假如你来教……”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摩做课老师的思想和技术之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而“假如我来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

“假如你来教……”规定了观课议课老师“共在同行”的参与方式: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教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实践角度、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它是在现有实践基础上,提出新的可能,探讨新的可能,使参与者有机会存在多种可能中理解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议课的话语结构还包括:(组织者)

A、你确定的观课方议课主题对你和其他老师专业成长有什么意义? B、就相关主题,你有什么特别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和困惑需要大家共同讨论?

C、大家就相关主题,观察到什么现象?有什么故事?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困惑?

D、请大家对故事和故事中的困惑发表看法。E、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共同关心的问题讨论? F、对讨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梳理。

3、议课流程

议课是对教学案例的讨论,对于案例讨论,我们建议一般流程是: A、由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使议课建立在课堂真实的故事和情境基础上。

B、听取授课教师对故事中的困惑和问题的思考和理解,一方面是把执教者背后的教育价值观念揭示出来供大家研究和剖析,另一方面是帮助执教者梳理和澄清背后的教育理想和追求,使参与者梳理出“教育假设”—“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联系。

C、听取案例提供者的意见和看法,一般情况下,观课者提出这个故事意味着他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思考,这时需要通过询问和提供机会让他说出来,让他能在表达中梳理和实现。

D、议课参与者 围绕故事和意见彼此之间相互质询、讨论和交流,以达成对困惑和问题,彼此观念和做法的理解。

4、议课应注意几点 A、观察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从学生的行为表现来思考教师行为的合理性,也就是“以学论教”。

B、在“最近可能区”建议

“最近可能区”不仅指教师水平和能力的“最近可能区”,也指其他外在条件的“最近可能区”。其核心是立足实践的实际,给需要建议的教师“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

C、探讨新的可能。教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和控制,具有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没有唯一,只有多样。探讨和了解教学的更多可能是为了扩大教学的可能性空间,在认识教学的更多可能以后,教师将获得更多的教学选择,从而实现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更优化。

五、观课议课行动研究流程

1、确立议课专题

确立议课主题包括四步:生成主题—调查研究—查阅资料—预设策略。专题的确立必须做好调查研究,要立足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困惑,以解决老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2、接力棒式的观课议课活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A、选课:根据主题,选择适合进行议课专题研究的课例,以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课例的内容、体裁、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都要适合此次专题的研究。B、(备)说课:教研组在个人自备的基础上(备课的重点要以研究议课专题为出发点),进行集体备课,集中大家的智慧,拟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体现专题研究的突破点和内容,体验预设策略的验证过程。

C、上(观)课:授课教师上课,其余教师围绕主题观课。真正掌握课堂上第一手资料,为专题议课提供实践中的原始资料。

D、议课:观课教师根据课例结合议课专题进行议课。议课中,老师们以课例为平台,紧扣议课专题进行平等对话,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3、专题讲学

议课结束后,主持人利用5到10分钟时间进行专题“讲学”,专题讲学,其实是一种经验交流,资源共享。

把观课议课做成行为研究,转变了教师对工作方式的认识,摆脱了职业的孤独处境,形成了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意识。转变了教师对教育科研脱离教学实际的看法,形成了教科研工作着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氛围;转变了教师对培训的狭隘认识,形成了组内、组际、在理论、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经验交流、资源利用等方面共同分担与分享的机制,让教师体验感悟了“教学即研究,问题即专题,成长即成果”,从而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校本教研的意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六、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成长

1、我的课堂教学理想:

A、学生经历美好的校园生活—让学生蹦蹦跳跳上学,高高兴兴回家。(状态)

B、教育促进学生更幸福的生活(结果)C、实施有效教学(过程)

D、执教者享受幸福的教师生活(教师)

2、观课议课对教师和教学实践的改造

观课议课立足整体提高和发展教师,但最根本的是改变了“教育假设”。“教育假设”是教育实践者对教育行动各要素的现状和发展,以及彼此因果关系的理解和预设。

观课议课主张以学论教,实现以学论教的方法是采取反向的路线,先从观察到的学的效果和学的行为分析和理解入手,讨论什么样的教的行为才是有效的,并通过对话和反思理解原有的设计和背后的观念。观课议课的任务就在于验证可能的假设,发现新的假设,修正原有的假设,发展教师的教育假设水平,引导教师用更合理有效的教育假设改造自身的教育实践。

3、做善于反思的教师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善于获得经验是成长的基础,反思的对象是经验,是对经验的改造和提升。善于反思的教师以实践中学习,在行动中研究。

4、做最具成长力的教师

A、最具成长力的教师对人具有真挚而热烈的感情。B、最具成长力的教师是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老师。C、最具成长力的教师是具有较强教育实践力的老师。D、最具成长力的教师是善于反思的教师。E、最具成长力的教师应该善于体验成长的快乐。

篇6: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根据教育部《关于支持“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远程中小学教师非学历培训试点工作的通知》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的精神,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依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于 2007 年 11 月正式 启动了全县教师远程教育非学历培训工作,将它作为全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形式。半年来,在全县领导和教师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下,此项工作步入了正常化的运行轨道。

一、基本情况:

根据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非学历培训实施方案》,2007 年 7 月至 2007 年 10 月为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组建工作班子,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文件,宣传发动,组织培训辅导教师等。2007 年 11 月 8 日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远程教育正式启动,有 25 个中心学校及局直属单位的教师 2590 人领取了网上学习卡,截止 2008 年 4 月,有 2584 人注册参与学习,成绩合格学员 2546 人,合格率 98.3%,其中龙舟坪中学、县实验小学、县特殊学校、机关幼儿园学员成绩一次性全部合格。

二、主要做法、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本次远程教育非学历培训学习,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在 2007 年暑期教师培训会上,熊局长就强调,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将把远程教育培训作为 全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形式。并把远程教育培训纳入了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 十一五 ” 规划。在教育局的具体领导下,县研训 中心多次与网联联系,确定依托全国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远程培训学习。2007 年 9 月 25 日,在县教育局副局长吴大银、人事股股长刘彦成及县研训中心主任向绍明、副主任高正绪的带领下,一行七人专门赴当阳教师进修学校考察学习了当阳市教师远程培训学习经验。10 月 16 日,全国继续教育网又派出三名老师来县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对研训中心所有辅导教师进行了网上学习辅导培训。在继教网的大力支持和实地考察学习之后,县教育局印发了《长阳县教育局关于依托“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中小学教师远程非学历培训工作的通知》,制定了《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非学历培训实施方案》,分别成立了全 县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非学历培训领导小组、培训工作小组及培训指导中心。2007 年 11 月 8 日,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赵守仁副主编向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授予 “ 长阳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 牌匾,全县远程教育非学历培训正式启动。、政策保障,全面启动

远程教育非学历培训是教师教育培训的一种新方式,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教师培训史上是一个突破。必须靠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为确保这项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县教育局首先是在资金上保证投入。教师参加远程教育所需的培训费用,按 3 ∶ 4 ∶ 3 的比例分别由教师、学校和县教育局承担,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并在印发《工作通知》和《实施

方案》的同时,还特别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学分登记说明》进行补充修正:“教师网络培训专设 15 分,凡继续教育学分达不到要求的教师,在职称晋级、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同时,一部分学校也都形成决议:凡到年末被考试考核为培训合格的教师,网络培训费一律据实报销。这种政策上的支持,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热情,推动了网络培训的顺利开展。2007 年 11 月 8 日,全县远程教育培训启动后,各个中心学校及局直属单位 2590 人先后领卡、注册、登陆学习。在领卡半个月内,就 有县实验小学、县特殊学校、火烧坪中心校、渔峡口中心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勤工俭学办公室、教育装备站、教育核算中心所有学员全部注册。大堰三洞水小学、磨市救师口小学、县实验小学、乐园中学和秀峰桥小学、贺家坪中心校、都镇湾大栗树小学等单位组织学员注册学习情况还先后在长阳教育信息网报道。全县远程教育培训启动大会情况在全国继续教育网报道。津洋口小学冯平校长入选全国继续教育网《校长风采》栏目。、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为了确保远程培训学习顺利开展,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加强组织领导与管理,一是规范了组织机构。网络远程学习成立了多级网络学习组织机构,县教育局熊兆安局长亲自担任培训领导小组组长。在培训工作小组、培训指导中心下又成立了 25 个 会员分校,各个会员分校下建立了多个学习网点。各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局直属单位负责人为会员校第一责任人,各研训站(室)主任为会员分校具体负责人员,负责所在单位教师培训的领导、组织、指导、督促及检查工作。二是为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我们以继教网的一些管理制度为蓝本,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或修订颁发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长阳县教师网络培训学习管理办法》《长阳县教师网络培训学籍管理规定》《长阳县教师网络培训辅导教师职责》、《长阳县教师远程教育非学历培训选课、作业与考试的相关规定》等,各会员校也相继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出台一系列相关制度。如龙舟坪中学、县实验小学等单位建立起学习卡登记制、菜单选课制、学时学分登记制、学习交流制、学员学习制、远训工作监督检查制等。龙舟坪中学、县实验小学、大堰中心校、都镇湾中心校、渔峡口中心校、鸭子口中心校、高家堰中心校、磨市中心校、贺家坪中心校、火烧坪中心校、机关幼儿园、二中、民族高中等单位将学习情况纳入学期考核。鸭子口中心校还制定了《远程非学历培训考核奖励制度》,对学时达标、笔记认真、讨论积极、作业及考试合格者兑现 100 元学习补助,二中对于成绩合格的学员报销个人自费部分,并另外实行一定的奖励。榔坪中心校鼓励教师个人购买微机,凡教师个人购买微机,学校免费为教师提供上网。磨市黄荆庄小学克服学校所在地不能上电信宽带网的困难,每月出资 150 元上联通无线宽带,让老师们参与学习,这样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强化学习过程管理,确保网络培训质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是精心选课,认真制定学习计划。专门就 关于我县教师远程教育非学历培训选课、作业及考试时间作出了相关规定。并且注重过程管理,先后发出了 15 个通知,针对学习中的情况及时进行通报和说明。我们强调各研训(站)室主任为各会员分校具体负责人员,以便更好加强学习的督促与检查。自启动网络学习以来,很多单位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加强了学习的督察,一部分学校把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结合,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把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到教学环节月查月评中。乐园中学实行“一组三定”,即成立学习互助组,定机、定时、定人。磨市中心校对各学校每月进行学习情况督查,先后就学习时间、作业完成、课程考试等进行了 4 次 较为全面的通报,火烧坪中心校每大周对学员学习情况给予通报。县特殊学校虽然人数少,但老师们学习热情高,均高质高量地完成学习任务。龙舟坪中心校渡口坪小学定期组织老师交流学习心得,互相传阅作业与考试,提出修改意见,以共同提高。该校 58 岁的刘宗富老师除主动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认真做学习笔记厚厚一本。资丘镇

黄柏山小学 唯一年龄在 40 岁以下的田建国老师自购电脑,开通网络,主动担任该校教师远程学习的“义务辅导员”。很多无网学校组织老师们利用双休时间到中心学校集中学习,并把所有的学习内容全部下载回去仔细研究。教育装备站几位学员注册迅速,按要求认真完成作业与考试,得到大家好评。四是在远程培训学习中,中心学校及各单位领导身先士卒,带头学习,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实验小学曾祥友校长,二中陈京山校长、龙舟坪中心学校毛兴凯校长等一批领导能高质量完成作业与考试,为其他老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五是充分发挥辅导教师的辅导功能,加强学习指导。2007 年秋,我们共安排了 45 门课程供学员选择学习,并为每门课程安排了辅导教师,上报继教网许可后颁发了辅导证书。辅导教师在辅导之前都认真先于学员学习课程,在网上和学员一起学习、讨论、交流,认真布置作业与考试,并精心批改。高中英语辅导教师胡兴荣老师虽然已 50 多岁,在学习与指导栏目发主题帖数量达到 30 多次,与学员积极互动,及时解答学员学习中的一些疑惑。高中体育辅导教师沈本照老师几乎为每位学员提交的作业与考试都给予了准确、恰当的评语。很多辅导老师针对有些学员抄袭网上内容的情况,对学员提交的每篇文章都网上查询,认真审阅。在批改作业与考试期间,所有辅导老师每天要接打无数个电话,耐心解答和告知学员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学习与指导中心先后召开辅导员会议四次,专门就学习过程中的辅导加以强调。六是严格考试考评环节,促进学习取得实效。对学员的考评考核以平时检查学员的学时和作业为主,年终以考试为主。对于作业与考试,发现有部分学员复制、照搬他人作业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求辅导教师尽量布置一些联系学习专题和教学实际的“活性”题目,让老师们有话可说且说得有意义。二是向全体教师宣布,抄袭及雷同作业与考试均按 0 分处理。由于 11 月初才启动,学习时间也比较短,因此在综合考评时,我们主要根据“学习时间”、“作业成绩”、“考试成绩”来评定。六是认真进行统计,做好补考。2008 年 3 月进行了第一次学习情况统计,有 182 人不合格,不合格的人员的名单分别通知到该单位研训(站)室主任,然后由各(站)室具体通知到本人进行补考。经过补考后再次统计,有 38 人不合格。

三、存在的问题、少部分教师甚至个别学校领导对教师网络培训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一些教师在学习时不认真学习,采用恶意挂机的方式,混学习时间,作业与考试复制、抄袭他人成果。个别领导认为这种学习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了冲击,对此项工作不予以重视,更不能带头参与学习。、乡镇之间、学校之间、单位之间,学习情况不平衡,存在着的差距较大。一部分学校还未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没有将远程培训学习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部分学校至今仍未连接宽带,给学习带来诸多不变。、部分教师欠缺掌握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有的教师连简单的计算机操作都不熟或不会,导致网上学习困难,作业或考试不能及时上传和成功提交。

四、今后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对教师网络培训工作的认识。特别是作为领头人的校长,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网络培训 是基础教育师资培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具有全员性和可操作性;是

上一篇:刘云山论述中国梦下一篇:食品营养与检测应届毕业生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