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说课教案

2024-07-15

皇帝的新装说课教案(精选8篇)

篇1:皇帝的新装说课教案

《皇帝的新装》说课教案

赵秋萍

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成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意目标二大类。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依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①初步了解章话的文体知识,理解想象和夸张在章话中的作用。

②掌握课文内容,认识皇帝和大臣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虚伪、愚蠢、自私的丑恶本质。

③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

④学习小孩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说实话的品质。1.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人物形象。难点: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 2.课时安排:一课时

3.教学设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法与学法

1.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拟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点拨为主的教法,利用多媒体,结合图文对照、情感朗读法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把握故事情节,领会人物形象,理解章话寓意等能力,并进一步培养想象力

2.学法:素质教育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总的学法为自学讨论法,以朗读作为突破口(这体现了新大纲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方法。)具体操作步骤为:一读:在学生自学时,让他们自由地读;在教师导学点拨时,结合重点句的理解指名分角色读。二想:边读边想,课文接下来会怎么写?假如是我,还会怎样写?二议:通过给人物加定语法(如„„的皇帝„„的大臣)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确认识人物。四说:皇帝回到朝中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样在读读、想想、议议、说说的过程中,掌握“读前想后,读后想前,边读边想”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还有利于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因为本册第一、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要求说话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由学生回忆学(读)过的安徒生写的章话自然地引入课题并小结:章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幻想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它使儿童明白生活的道理,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目标导读,明确方向(多媒体屏幕显示)1.这篇章话的人物、故事情节都是什么? 2.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3.作者是如何运用想象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 4.在故事中,“皇帝”“大臣”等人是怎样表现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 5.这篇章话反映了怎样的中心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开头出示明确的目标,可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三)围绕“新装”,了解情节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能很快找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皇帝、骗子、大臣、百姓、小孩(屏幕上依次出现字样)2.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故事情节的内容: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大臣看新装,皇帝试、展新装。

3.教师引导点拨学生用“骗”字概括情节,并明确与故事人物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四)紧扣“骗”字,分析形象

1.自学讨论:皇帝是怎样的人?要求结合具体情节,通过对皇帝的语言、动作,特别是心理活动进行评价。

2.分角色朗读,对照屏幕上“皇帝试新装”片段,进一步体会皇帝、大臣、骗子等人的性格特征。

3.思考:那些人说谎,是为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语句“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从而归结为一个“私”。)文章结局让一个小孩揭穿骗局,又说明了什么? [以上四大步,从学习形式看,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点拨的形式,从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从理解内容看,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揣摩,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突破重点;从学习方法看,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图文结合,读议结合,读说结合,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品质。](五)课堂小结,加深印象

①文章的内容、人物性格、教育意义: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个贪婪、虚荣、愚昧、昏庸的封建统治者皇帝的形象和一群自私虚伪阿谀逢迎的官员,狡猾的骗子以及虚伪的社会风气,讽刺了封建工朝的腐朽,同时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纯洁的章心,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说实话

②夸张和想象的运用。

[教师根据板书作简要概括,使学生再一次从熬体上掌握作者思路和文章主旨。](六)续写结尾,训练思维

皇帝回到宫中会怎么说,怎么想,怎么做?(指名学生课上口说,其余课后练写。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既可顺着课文的思路写,也可以逆向思维,朝着与认识事物的一般方向相反的方向去想象,从而提出不同的看法,如出现这种情况,更应鼓励)

篇2:皇帝的新装说课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皇帝的新装》。它选自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第26课。本节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依据,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能力。”现在我就本校学生的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自我评估五个方面,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刚刚涉及“童话”要精要地向同学介绍这种文学体裁知识,要求学生自己了解一些安徒生在这一领域的成就。

2.这种情节曲折的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讽刺意义很可能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教师应适当点拨,使之对主题的理解水到渠成。

3.学生对文中问题的理解分析易文去矣去,且理解肤浅,务必引导学生要独立深思,各抒己见,对问题的认识一定要言之有据。

二、说教材

1.本文内容、地位、作用。

本文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当众出丑的故事。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愚蠢虚伪、自欺欺人的丑行。

这个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故事。都属于文学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作家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无论是作者扣人心弦的叙述,还是那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都将使学生增加阅读兴趣去体悟。是培养学生积极以人生态度和正确的理想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语言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好教材。教材选得好,不失童趣又有思想深度,离奇而生动的故事情节更是扣人心弦,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

2.本课的教学目的

A、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童话的讽刺意义。

(2)、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复述、让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在思维训练中,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表达力。

(3)、了解童话想象夸张是特点,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4)、在“师生合作下,生生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B、情感目标

安徒生笔下的皇帝、大臣和随员虽然都没有看到所谓的新装,但为了不让别人说他们不称职或愚蠢,都不住地夸赞所谓的布料美极了。揭露了他们的虚伪和自欺欺人的本质。最后,作者让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喊出了“天真的声音”,讲出了谁也不敢说的真相。体现了孩子的天真胆大和率直,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故事之中。

3.教学重点、难点

A、重点:领会主旨的深刻内涵,复述课文

难点:想象与夸张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教学计划

本课计划二课时,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三、说教法

实践证明,优秀的教师该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为了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在教法选择上要以“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学生”的理念为原则,选择能使每个学生自主去学习的教法。因此,我围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贯穿教学过程,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

1.朗读分析法:课上我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一是让大家感受课文情节以及人物的说话语气,备表演之需,二是边听边想问题,一举两得。

2.讨论法:课文中的某些问题我给大家设置了讨论的机会,让同学们合作体会共同学习解决问题的快乐,也能活跃了课堂氛围。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课标理念。

3.演示法:这节课我还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电影动画片段,以使大家复述课文时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又是很好的复述材料,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使大家感受到童话的魅力。

4.讲故事法:在复述课文时其它已经贯穿了老师的讲和大家的讲,使大家能在故事中学习知识。

四、说学法

实现教学统一,使学生能主动活泼,自主主动学习是实现教学效果的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指导学生感受、表达、自学、归纳、探究、表演等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用心体会、动口表达、动脑思考、共同探讨等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讨,激发学生积极性,尽量启发学生“自己想”、“自己试”、“自己说”、“自己找”、“自己演”与他人讨论合作,从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及心理特点,我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贯穿全过程,安排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出课题

导语不应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来,我是以问题的形式这样来导入的:

说起童话,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了,你们喜欢吗?(喜欢)在小学时,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好,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我想大家也喜欢[接着出示课题:皇帝的新装安徒生图片(1)]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复述

我先让大家把收集到的安徒生的资料进行交流

[老师出示图片(2)]

让同学们对作者有一定了解后,接着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老师出示图片(3)]

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为这篇童话加一个副标题——一个怎样的皇帝

[出示图片(4)皇帝的新装一个——的皇帝]

接着我让同学们讨论发言,说出原因,让大家在听中,讨论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皇帝有一定的认识后,我便出示了图片(5)[出示]

再次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给课文分段,从而又一次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这时,我就请同学们合上课本,根据我下面出示的图片复述课文了。我出示四张图片,[出示图片(6)]让同学们先在小组内复述,然后找一个同学复述第四图片给大家听。这样的“再创造性”复述,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学生也保持了兴趣并推进了第三环节的进行。

(三)观看动画影片,大家模仿表演。

为了让大家能再次理解课文,感受童话的大胆想象和夸张,我播放了最后一部分——展新装。这样的影片放映是很好地利用了多媒体的条件,给学生创设了感性认识的丰富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丰富本节课的内容,更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模仿空间。由于影片的人物栩栩如生,假恶丑,真善美体现得淋漓尽致,更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贯穿于此过程,使学生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体会到童话作品的生命力。

接着让大家结合课文进行情景表演

角色:皇帝、小孩、爸爸、百姓

要求:抓住人物性格、神态、语言、表情自然

(四)、作业:不改变本文原意,发挥大胆的想象,给原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六、自我评估

篇3:皇帝的新装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选自江苏省职业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 设计时间三课时. 本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从三方面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 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公式的探究,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 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3. 确立本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 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情境导入新知以及巩固和深化知识来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确定为: (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中, 我将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小组竞赛的方式和分层教学的策略对于教学难点予以突破.

二、学情分析

首先我对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

本次课我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经过数列的学习,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薄弱, 个体差异较大, 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 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来增强自信. 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很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 我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 本次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综合运用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分层教学、评价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法分析:

本次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指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法进行发现思考、归纳总结的活动. 让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引领学生如何学.

四、教学实施

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素材, 将其制作到ppt中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查阅了相关的教学理论, 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来; 最后形成完备的教学环节. 课前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组.

本次课的教学有三个任务, 1. 认识等差数列,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3.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以上三个任务我分别设置了完整的教学环节, 以下是我教学环节以及时间分配情况的展示.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这三课时的具体实施过程.

我的整体设计思路如下:

这三课时大致是按照这条线来设计的: 由日常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探究出判断等差数列的方法,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利用例题和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知识, 最后反思小结. 剩下的时间里给出一道拓展题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师生互动, 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结束每一课时.

接下来我重点说说本次课问题情境环节和建构新知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

任务1:认识等差数列

问题情境环节的安排:

给出两个实例, 实例1 结合了学生的专业; 实例2 结合了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数列中的每一项 ( 提问的学号也组成等差数列) , 这样做既渗透了“等差数列”, 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分别叫三名基础薄弱的学生总结每个数列的特点, 并给予鼓励与表扬,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下面揭示概念, 并板书等差数列的定义, 之后希望学生继续探究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师: 对于一般的数列{ an} , 数列有n项怎样来判断这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生: 计算a2- a1, a3- a2…an- an - 1,

师: 如果n很大, 那是不是很麻烦? 能不能用一个一般的式子来说明?

生: 只要an- an - 1= d, ( n≥2, n∈N+) 就可以了.

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探究, 层层深入, 可更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任务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首先, 引入“一站到底”这档节目, 抽取题库里的一题目让学生回答, 给予所在小组加分. 接下来提出: “这个数列中的第6 项是什么?”学生会小声议论出第6 项. 学生是利用了an= an - 1+ d这个公式经过几步的推导得出答案, 能不能找到更简单的方法得出要求的项呢? 顺利地引出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这样, 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得到了发掘, 从而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到新知教学的每一环节. 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 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任务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展示印度泰姬陵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个情境源于历史, 富有人文气息, 激发学生兴趣; 图中算数, 形象直观, 可启迪学生思路.

自然地引出了问题1 + 2 + 3 + … + 100 = ?

学生对于高斯的做法很熟悉, 学生答出结果. 接下来, 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我设计以下几步:

一、请同学们根据高斯的做法探讨还有什么求1 + 2 +3 + …100 的方法?

1. 猜想

101×100/2=5050可写成101×100/2=5050, 在这个式子分子中的“101”由 (1+100) 得来, “100”代表个数.

2. 推导

组内讨论, 得出结论. 鼓励学生上台演示过程,

二、由特殊到一般, 能否探究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类比联想前面方法, 水到渠成推导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学生经历公式了推导过程, 获得了发现的成就感. 优化了思维品质, 体验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教师板书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让学生掌握倒序相加法.

例题环节:

通过整合课本中的题目, 选择6 个典型题目作为本次课的例题, 每课时2 个例题. 例题的选择首先基于巩固知识的目的,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应用公式的能力. 例题的安排由浅入深, 注重了分层原则.

练习环节:

通过练习, 加强学生对定义的巩固,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习题中还补充了等差中项的定义和通项公式的推论.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 如: 一些题目选用口答方式; 在规定时间内让各组学生完成习题; 小组抢答完成相关题目等方式. 给枯燥的课堂增添了几分生机的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拓展环节: 本着以加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目的, 教师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反思小结: 本环节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来回忆知识, 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到的思想方法.

作业环节:

此环节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 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有所提高. 布置知识链接的题目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资料、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为接下来的课题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

篇4:皇帝的新装说课教案

关键词:血型与输血 说课 创新设计 新视角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173-01过去,我们的教学广泛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经验多,理论少;模仿多,创造少;照本宣科多,个人风格少。广大教师常常陷入繁忙的教学事务中,基本停留在教书匠的水平。为了打破这种僵局,为社会培养出一批符合当今护理岗位需求、服务优、护理技能好的护理人员,故近年来全国卫生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多种专业的说课比赛,引导教师另辟蹊径,探索新领域,以便传播新的职业教育理念。

笔者通过近七年来的实践教学和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说课比赛,以“血型与输血”说课为例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设计谈几点体会。

1 说教法

由于所面对的是中职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他们的专业知识较为欠缺,学习自觉性不强和兴趣易激发、易减退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采用如下教法。

1.1 情境教学法

以典型案例和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1.2 任务驱动法

通过模拟临床医嘱、逐一设定任务,在学生执行任务时,可以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在“学中做、做中学”。

1.3 案例分析法

近年来,护士资格证考试加大了案例题型比例,為了提高学生“护考”过级率,在授课中加大对病例分析的力度,培养学生解题技巧。

1.4 归纳总结法

对教学重难点进行高度梳理和概括,帮助学生把零散独立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在课堂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给学生视觉冲击,结合学生动手操作,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升华。

2 说学法

结合学生不愿动脑分析问题、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较薄弱情况,笔者采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角色扮演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以上相辅相成的教法与学法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并且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

3 说教学过程

这是本堂课教学设计的重点。通过模拟临床情境从给患者鉴定血型、进行交叉配血、输血及案情分析为线索进行设计,通过以下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展开教学活动。下面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预习任务。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故本堂课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实验室进行,提前一周下达ABO血型鉴定预习任务单,要求学生在课前按小组进行相关资讯采集,使学生进行有协作、有准备、有目的的学习。

第二环节:案例导入、明确目标。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120”急救紧急输血视频导入新课,营造一个紧张而危急的场景,使学生对输血能挽救患者生命得到重视,通过观看视频提出以下问题“血型鉴定时注意什么?依据什么来鉴定血型?输血前做哪些准备?输血应遵循什么原则?”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第三环节:创设情境、执行医嘱。

首先,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讯,先讲解ABO血型分型依据及进行血型鉴定操作示范,再引入血型鉴定结果视频。学生通过动眼看、动脑记,在建立感性认识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新知识储备。

其次,创设情境某医院两位患者手术前需测定血型,将该任务分配给学生完成。按小组每两个学生互相配合,一人扮演护士、一人扮演患者,护士按流程为患者进行无菌操作采血,依据患者血液在标准血清的凝集情况,头脑中再现直观画面,从而对患者血型做出正确鉴定。

在护患角色转换中,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亲手操做不仅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认识到作为护理人员规范无菌操作的必要性;同时对学生的操作规范性、血型结果分析的正确性进行统一标准考核和评价,使每位学生在动手和发言中得到督促、锻炼和提高。

接下来,提出“知道患者血型,可直接从血库取血给患者输血吗?”通过这一问题,引出输血前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为了让学生能更直观认识,笔者在黑板上画图讲解三种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然后提出:“哪种结果输血最安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做出正确选择。

最后,播放输血视频,护士按医嘱给患者输血半小时后,甲患者因输血意外死亡,而乙患者未出现异常。

第四环节:医疗事故、探案解谜。

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

首先,引导学生就案情进行分组讨论,这时有学生提出异议“输血前已经做过交叉配血,配血相合才输血,为什么输血后甲患者还会死亡?”经学生查对病历证实护士在给两患者输血时,没有进行必要的查对,将AB型血液误输给了O型血的甲患者,将O型血液误输给AB型血的乙患者。仅仅因为护士的一时粗心导致甲患者死亡,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临床护士责任重大,必须认真负责不能有一点马虎,进一步将职业理念渗透其中。学生又提出异议“两位患者都进行输血治疗,为什么结果不同?”再将学生提出“甲患者死因?O型血是万能血吗?同型输血会怎样?”等相关疑问进行归类,引导学生将以上疑问逐一套入交叉配血试验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

接下来,再问“输血应遵循什么原则?”时,笔者引导学生围绕正反案例展开讨论,得出正确结论,突破重难点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输血原则,形成教学高潮。

最后,通过献血图片呼吁无偿献血,激起学生关爱他人和珍爱生命的情感。

第五环节:课后小节、达到目标。

通过对本堂课学习,以课堂提问的形式,对课前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不仅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知识掌握情况,最后笔者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课后作业为制作一份“血型与输血”相关知识的手抄小报,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促进学以致用,同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拓展空间,有利于提升综合能力。

本次说课设计笔者紧扣学情择教法、更新理念定学法和模拟临床执行任务来驱动学生自主完成教学活动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比有以下四大优势:

(1)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特色。

(2)通过建立临床思维,依托案例导入和实践操作及结果分析,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语言表达和逻辑分析能力。

(3)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进一步深化了实效性。

(4)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与职业道德。

总之,对本堂课的设计,笔者始终在努力贯彻这样的指导思想:以执行任务为主线,认知发展为内容,交往互动为呈现形式;力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追求教与学双边互动。

篇5:《皇帝的新装》说课稿

(讽刺)

1、人物的语言 展新装

心理描写

2、夸张的修辞 试新装

3、合理的想象 看新装

做新装

皇帝爱新装 孩子说真话

鞭挞虚伪 呼唤真诚

突出中心

篇6:《皇帝的新装》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教材】

《皇帝的新装》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以及形象的语言塑造了一群骄奢淫逸、昏庸愚蠢、虚伪的统治阶级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生活。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了解童话内容,

(2)感悟人物形象

(3)探究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探究文章主旨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运用谈话法、讨论法,鉴赏分析法

在学法上力求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四、说教学过程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思路的直接体现,基于此,我是这样安排教学过程的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动画片段,将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然后对童话这一体裁及作者安徒生进行介绍,让学生在初步了解童话的常用手法、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展开本课的学习。此设计重在温故而知新,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请用一个字概括文中的内容,这个字既适用于文中每一个人物,又符合本文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并说说理由。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悟形象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在并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自己根本看不见它,这是为什么?你从中看到了哪些人性的弱点?

2、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呢?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品味语言,深入理解皇帝、大臣、百姓等人物形象,感悟到人性的弱点虚荣、虚伪、自欺欺人等对自身的害处。同时让学生明白纯真童心的可贵。

(四)精读课文,探究主旨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课内容文烂熟于胸,我再引导学生思考:

1、这一个看似荒唐的闹剧何以会成功上演?学生通过前一环节对人物形象的品析,能自然而然的得出结论——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虚伪自私让两个骗子完成了一个本不可能完成的骗术。紧接着再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

2、仅仅只为揭露封建统治者的虚伪自私吗?学生思考后会发现,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进行了深深的谴责,表达了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启示我们:做人要保持心地的纯洁、纯真,做一个真诚的人,讲真话,反对社会现实中的假丑恶现象,让真、善、美充满人间

我设计这一个环节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五)布置作业

以“皇帝回宫以后”开头,续写童话。

五、说板书设计:

篇7:《皇帝的新装》说课稿

乐兴初中 李想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皇帝的新装》。它选自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本节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依据,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模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本文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当众出丑的故事,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愚蠢虚伪、自欺欺人的丑行。

这个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故事,都属于文学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无论是作者扣人心弦的叙述,还是那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都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理想观念,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语言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好文章。

七年级学生刚刚涉及“童话”,要精确地向同学介绍这种文学体裁知识,要求学生自己了解一些安徒生在这一领域的成就。这种情节曲折的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讽刺意义很可能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教师应适当点拨,使之对主题的理解水到渠成2、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A、知识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童话的讽刺意义;

(2)通过复述让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进一步明确故事的 发展脉络。

(3)认识文中人物形象,领会童话的讽喻意义,领会童话中想象、夸张手法的妙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B、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方法。在引导讨论、点拨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童话故事揭露的深层次内涵,引导学生了解人性的弱点,启发同学们要敢于说真话,做正直、无私的人。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A、重点:通过语言和心理描写等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理解课文内容,对本篇童话故事进行复述

B、难点:通过语言和心理描写等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二、说教法

实践证明,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课堂的促进者、引导者,为了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在教法选择上要以“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学生”的理念为原则,选择能使每个学生自主去学习的教法,因此,我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贯穿教学过程,主要还用以下教法:

(1)讲故事法:在复述课文时贯穿老师和大家讲,使学生能在讲故事中学习知识。

(2)讨论法:课文中的某些问题我给学生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快乐,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课标理念。

(3)演示法: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在复习课文时使用,既能调动学生情绪,又是很好的复述材料,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童话的魅力。

三、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感受、表达、自学、归纳、探究、表演等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用心体会、动口表达、动脑思考、共同探讨等活动 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预计用时3分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课文学习中来。我讲我小时候做的关于一个丑小鸭的梦,将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再根据我的梦导入提问学生:成就丑小鸭的是谁?那你了解的安徒生?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积累,谈一谈对作者的简介,在学生回答补充之后,我投影出示作者,作品及文体知识简介。最后是对本课字音字形的当堂测验。

(二)课文学习

整体感知(预计用时15分钟。(知,知内容)作者作品介绍

学生生字词语检查

1、此时,我引导学生速读课文。

(速读要求:心专

一、眼扫视、记要点、勿出声、忌回视)

这篇课文里有什么?要求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复述课文,进一步明确故事的发展脉络。

2、培养学生的“再创造”思维,将改写标题,说出理由。既锻炼学生的表达,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加深对课文主题“新装”的认识,为下一环节的进行奠定基础。

研读赏析(预计用时10分钟。(品,品语言)

3、分析人物形象,领会童话的讽喻意义。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为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实践,在了解整个文章脉络结构后,我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课文中句段,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课文句段的角色朗读并体会人物形象特征,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4、体会作者感情,体会想象、夸张手法的妙用。

任何一篇作品中都有作者的主观倾向在其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倾向才能更透 彻地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读出这一点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体现。要领会这一点在本课中必须认识到想象、夸张的妙用。所以运用讨论法,指导学生通过互助合作来完成这一任务。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15分钟。)

1、展示故事:苏格拉底蜡苹果的故事

一天,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课堂上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们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很快便举手回答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位学生身旁走过,并要求大家仔细地闻一闻,空中是否有苹果的气味?

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又重复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外,其余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问那位没举手的学生说:“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位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这位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展示完毕,就“如果——,我们就不会被骗”进行课堂填空(自信、清醒头脑、坚持真理、坚持主见)

2、练:固基础,升能力

要求:1)、以“皇帝回到皇宫之后”为题 2)、字数不少于150 3)、充分运用想象和夸张

(课外练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

六、关于板书设计。

根据本文情节特点及教学重点我设计以“新装”字为核心引导学生认清当时社会病态,来揭示作品中皇帝、大臣、百姓、骗子、小孩之间的对新装的看法,以突出他们在这个故事中的不同作用,引导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主题。

篇8:《整数指数幂》说课教案与评析

【说课教案】

《整数指数幂》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22 章第2 节第3 课时.下面我将从内容和内容解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设计五个方面, 阐述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整数指数幂及运算性质.

2.内容解析

整数指数幂是在正整数指数幂的基础上, 对幂指数的进一步探究和推广.它是幂的延伸和发展, 也是对幂的认识的一次提升, 为后续科学记数法完整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推广到整数指数幂, 采用的是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法完成的. 验证的关键是将非正整数指数幂转化成正整数指数幂, 这一过程蕴含着类比的思想和化归的思想.

运算性质适用范围的扩大, 使性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从而给式的运算带来更大的便利.

基于以上分析,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的理解及运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 理解数学规定:当n为正整数时, a-n=1/an (a≠0) 的合理性, 体会类比的思想.

(2) 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的推广, 体会化归的思想.

(3) 根据运算性质进行运算.

2.目标解析

达成 (1) 的标志:类比a0=1 (a≠0) 的规定, 学生能够体会数学规定:a-n=1/an (a≠0) 的意义和合理性.

达成 (2) 的标志: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 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完成对运算性质的验证和推广.体会化归思想在问题研究中的作用.

达成 (3) 的标志:学生能够根据算式的形式和特点, 选择恰当的性质进行运算.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容易将a-n=1/an (a≠0) 理解成是证明出来的;对于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的推导, 学生容易受已有经验 (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的影响, 试图将其转化成乘方的形式解决.克服第一个难点, 关注同底数幂除法性质的限定条件, 通过类比让学生理解a-n=1/an (a≠0) 是为了让同底数幂除法的性质能够适用于m<n的情形而作出的规定.克服第二个难点, 教师在性质推广中, 通过举例推导引导学生将负整数指数幂转化成正整数指数幂, 给学生以研究方法上的引领和示范.

基于以上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的推导.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是有理、有序、有效的育人活动. 合理的教学设计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的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回顾·设疑·导课、探究·交流·推广、应用·对比·感悟、总结·归纳·提升、作业·巩固·加深.

环节一、回顾·设疑·导课

【教学内容】学生独立思考, 得出结论, 完成填空.师生共同回顾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教师提出:如果将性质中限定条件里的“正”字去掉, 性质是否还成立呢?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 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数学思考走进课堂, 从而引出课题.这里没有采用计算训练的方式来回顾旧知, 目的是让学生对运算性质的本身有更清楚、更准确的认识, 为接下来的性质推广及后续的应用奠定基础.

环节二、探究·交流·推广

【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在m不大于n的情况下, 还能否使用呢?

学生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由约分不难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教师在和学生共同回顾a0=1 (a≠0) 的意义的基础上, 通过类比得出规定:a-2=1/a2 (a≠0) .

类似地, 为了让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能够适用于a5÷a8, a2÷a6这样的运算, 应该做出什么规定?学生通过思考得出问题的答案.

概括起来, 为了让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能够适用于m<n的情形, 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数学规定?学生通过类比, 归纳出结论.

体会数学规定:一般地, 当n为正整数时, a-n=1/an (a≠0) 的意义及合理性.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数学规定, 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才能够解决m<n的问题.不仅如此, 这样的数学规定还能够实现负整数指数幂和分式之间的相互转化, 还可以使分式的书写形式变得更简单.教师提出问题, 加强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理解, 举例a-5=_____;a-6=______;1/a7可以写成_____的形式, 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规定的意义.

【设计意图】以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作为研究的载体, 以问题的形式创设情境, 类比a0=1 (a≠0) , 说明a-n=1/an (a≠0) 这一数学规定的意义及合理性, 在引出负整数指数幂的同时, 去掉了同底数幂除法运算性质中m<n的限定条件, 扩大了性质的使用范围, 实现了性质的第一次推广.提出设问, 通过探究得出答案, 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教学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am中指数已经由原来的非负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继续弱化性质中的限定条件呢?去掉“正”字, 探究性质是否成立.

教师示范:

即:a-4÷a3=a-4-3

学生交流合作, 完成对算式a5÷a-3, a-2÷a-5, a0÷a-6的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研究, 学生对am中的指数又有了新的认识, 由原来的非负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 由此, 教师提出是否可以继续弱化性质中的限定条件, 去掉“正”字, 探究性质是否成立. 学生在教师举例验证的引领和示范下, 通过类比和转化验证性质的成立, 体会化归思想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进而实现同底数幂除法运算性质的再次推广.

【教学内容】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他几条性质, 它们限定条件中的“正”字也可以去掉吗?我们来选择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进行验证.

活动要求:1.类比同底数幂除法的研究过程, 写出几个同底数幂乘法的算式, 要注意指数的多样性. 2.先独立思考, 再小组合作, 结合算式验证.

【设计意图】类比同底数幂除法运算性质的推广, 对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进行探究. 学生根据活动要求, 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的方式, 经历寻找研究素材、推理归纳的过程, 进而验证了性质的正确性.对于其他几条性质, 由于探究的方法十分相近, 因此, 由教师说明其正确性, 并没有让学生逐一推导, 而是采用课后思考完成.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同时也留白给学生, 扩大了学生思考的空间.

环节三、应用·对比·感悟

练习:计算 (1) x2y-3 (x-1y) 3, (2) a-2b2· (a2b-2) -3, (3) (2ab2c-3) -2÷ (a-2b) 3.

【设计意图】例题、习题的选择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 学生独立思考并交流做法.在加深对性质的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对比实现解题方法上的优化.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环节四、总结·归纳·提升

【教学内容】问题解决到这里, 本节课也即将进入尾声, 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你在知识上和方法上的收获和体会.

本节课, 我们以同底数幂除法的运算性质作为研究的主线, 类比a0=1 (a≠0) , 规定了:一般地, 当n为正整数时, a-n=1/an (a≠0) .并以此作为基础, 逐层弱化了性质中的限定条件, 进而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推广到整数指数幂, 从而使运算更加简便.随着学习的深入, 幂的指数还可以扩大到有理数的范围.

【设计意图】认知能力的提升来源于不断的反思和总结, 首先由学生畅谈本节课知识上和方法上的收获和体会, 然后教师再现本节课的研究脉络和知识体系, 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实现对本节课的提升.

环节五、作业·巩固·加深

【教学内容】课后作业:必做题:89 页1 题、2 题;选做题:91 页7 题.

【设计意图】布置作业是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同时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了分层次作业.

【板书设计】略.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力图保持概括性、系统性以及示范性等.

五、目标检测设计

有梯度的目标检测题目, 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都得到收获, 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带有遗憾的艺术, 我深知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同样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但这恰恰是让我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 我非常珍惜这次历练的机会, 同时也真诚地希望各位专家给予指导!

【评析】

立足学情 开启智慧 导引方法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整数指数幂的基础上, 对整数指数幂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是对性质条件数域的推广, 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 发展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师紧紧抓住了运算性质的条件推广主线作为显性明线, 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主线作为隐性暗线, 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 双线并用, 把学生从知识层面的学习引领到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上.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 对教材进行重组构建

教材中对于a-n=1/an (a≠0) 的规定, 对于学生理解而言略显生涩, 特别是教材中的假设部分, 学生总是有理解上的误区, 认为是把正整数指数幂性质用错了条件得到的结果.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出发, 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知识体系, 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规定的意义和合理性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

得到a-n=1/an (a≠0) 的规定后, 教材从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出发, 验证其他性质的推广.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延续性, 教师延续零指数幂的规定得出除法的一贯应用, 首先验证了同底数幂除法法则的性质,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正向迁移.教材在探究环节要求验证其他所有性质的适用性, 考虑到在数学思维层面具有重复性, 在课堂上只探究了同底数乘法性质的适用性, 让学生感悟其他性质的得出, 通过数学常用的同理推理即可获得验证.

通过对于教材的重组构建, 使教学能够立足学情, 克服“只强调死记结论, 不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急功近利的“结论式”的教学心理, 并使学生对数学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体会, 能够逐步加深对数学学科本质的理解.

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的学习既是知识的学习, 又是方法的学习.在教学中探索数学思想方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整体素养,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通常是课堂教学.本节课中, 教师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贯穿教学始终, 类比零指数幂的规定到负整数指数幂的规定, 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试验验证, 获得正确性的结论, 并在学生自己举例验证的环节渗透分类的思想, 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升华.

三、通过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引导学生理性思考

数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节课教师在问题设置上努力创设开放而有界的空间, 通过学生自己举例验证并体会严谨推理过程, 鼓励学生感受问题的发现、提出和质疑过程, 让学生养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习惯.

四、通过深度对话助推学生生命成长

上一篇:云南省兽药GSP检查验收申请书填写说明下一篇:小学生竞选安全委员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