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工作总结1

2024-08-03

经营管理工作总结1(精选8篇)

篇1:经营管理工作总结1

茅栗小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图书管理

工 作 总 结

学校图书部门是直接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我校的图书管理发挥图书部门应有的作用,使其服务于教学,丰富广大师生的课外知识,现特将本学期的图书工作总结如下:

1.积极收集图书工作信息,按时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2.进一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图书的社会效益和育人效益。

3.图书是秋季霉变的季节,我校本期特别做好图书防霉变的工作,做到经常开窗通风、防霉变、防虫蛀,修补损坏的图书。

4.每周除星期一以外,星期二至星期五下午第二节课后为师生阅览时间,图书室,阅览室按时对师生开放,老师借书不受时间限制,师生借阅图书需办好借阅手续,并及时做好借阅登记,限期归还图书,这为图书的工作有效进行提供了条件,也为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做了好铺垫。

5.学校期刊进入图书室,要进行详细登记,师生借出要做好记载,及时归还,这也有效预防了期刊的丢失情况,也为师生的借阅提供方便。

6.图书室、阅览室要经常保持清洁,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给师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借阅环境。

7.主动向师生推荐好书、新书,随喊随到,积极地向师生做好宣传

发动工作,动员师生多来图书室借阅,效果也很显著。

8.本期开展全校师生读书读报活动,阅读人数次数多的班级为优胜班级,评为优胜班级和个人,发给奖品及奖状,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阅读质量。

在以上的工作中也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我们相信,只要付出,就一定有收获。

二0一一年十二月

篇2:经营管理工作总结1

公司经营工作总结(1)

201x年是公司转型发展关键年、改革创新突破年、管理规范提升年。在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公司认真贯彻落实董事会的部署和要求,突出“提升能力、创新改革、转型升级、精细管理”主基调,坚持“走出去”战略,紧扣承揽加工附加值高的国际标准精密管件为主线,以改革推动、市场带动、减提互动、机制撬动、创新驱动“五项机制”,推动总量、增量、质量“三量齐升”,较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公司获得省xx增长型企业、市xx诚信示范企业,集团公司先进优秀团队。公司总经理x被评为优秀领导干部。

一、致力转型发展带动全局工作取得实质突破

公司紧紧围绕中心任务,严抓管理改革改进,致力降本提效,在逆境中突破桎皓,全力以赴开发市场,员工思想能力“双重提升”。经营形势在十分艰难中渐趋向好向上。全年承揽合同xx,实现销售xxxx,利润为xx元,完成年计划的%,同比增长%。

(一)在逆境中“打破常规”市场开发迅速回暖。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市场持续低迷,市场开发成效不显,公司在遭受前所未有的逆境时,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经营策略,以智慧和力量打破市场僵局,二季度迅速实现回暖并呈持续利好态势。一是发展更趋多元化。业务承揽范围不仅局限于管理制作,将钢管件和液压管

件总成等均纳入业务范畴。二是挑战优质新业务。加强对盈利能力强的新产品、新技术关注和钻研,成功承揽xx公司x等高附加值加工业务。三是开展工程机械管件调研,跟进国家、省有关产业配套政策,多次派员参加研修班、研讨会,探索开拓新市场。四是针对回款问题专门成立专项清欠小组,建立应收账款实时台账,落实专人推进疑难货款和在手项目进度款回收。全年回款xx万元,应收款为近年最低。

(二)在转型中“迈向国际”技术创新取得突破。紧紧抓住公司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通过近三年来众志成城地不懈努力,终获德国xx证书。持续做好体系和专利维护,成立压力实验室,提升技术服务和工艺水平。一是通过人员取证、设备达标、体系重建、流程改造、模拟试行等工作开展,不断总结、修正、验证,最终取得管理体系证书。成为代理供应商,为公司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做好体系文件维护,对照标准积极整改完善,坚持强化质量管控,顺利完成体系复审工作。三是完成6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申报。四是成立质量督查改进管理小组,整合三体系的质量过程清单,建成25人的质量管理团队。

(三)在瓶颈中“引入新标”制作能力显著提升。找准“能力提升”切入点,精准发力,逐步完善计划管理流程体系,筹划建成新生产线,提高了生产能力水平和制作安装效率。一是完善详图标准,开展员工培训,建成了一条满足欧洲认证标准的项目生产线。二是完善计划管理体系。采取标前评审会、合同交底会、生产作业会“三会”制度,强化一级计划管理,发挥统领作用,搭建生产项目信息化模块,将月度作业计划(一级计划)、各部门的二级计划等统一维护、管理,信息及时共享。三是建立内部标准零件库,调整出图模式、设计开发构件制作靠模工艺,提高管件精度。

(四)在发展中“严紧创效”企业管理日趋精细。始终坚持管理创新改进,持续抓好降本增效,基础管理更加精细,预算管理更加精确,成本管控更加严谨,人员管理更加规范。一是基础管理更加精细。实施“半月一督办”,有效管控生产经营现状;开展管理标准审计,规范管理体系;有效推进资质整合,严格推进档案管理整治。二是人力资源建设更趋完善。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开展员工队伍情况分析,招聘技术、技能人才29人;开展培训40余次,参培员工600余人次;改进薪酬分配模式,提高员工积极性。三是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完善供应商管理制度,优化淘汰24家不合格供应商;实行季度盘库汇报机制,暴露成本浪费问题,及时处理落实;有序实施投资计划,提高生产及设备保障力。四是财务管理成效日益凸显。建立应收账款及未决诉讼明细台账,定期分析考核;推行“项目责任制”管理模式,构建“授权充分、监督有效”运行机制,开展重点项目专项成本分析,完善对外报价,改进内部成本控制。

(五)在奋斗中“xx”党建工作深入人心。紧紧围绕“公司转型取得实质性突破”这条主线,统筹推进思想政治建设、管理骨干队伍建设、党群团组织建设、党风廉洁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深化巩固学习教育成果,实施“五个一”活动;坚持党建标准化建设,实施“创先争优”活动“1234”目标体系;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强化“责任文化”“执行力文化”,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广泛凝聚转型改革发展共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建立党建带群建团建制度机制,形成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xx获市“劳动模范”称号,为广大员工树立榜样;开展劳动竞赛、岗位技能比武等评比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全年工作呈现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

(一)打破常规,市场开发逆势而上。受经济下行影响、行业规律和金属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开发成效不显。面对严峻形势,公司周密部署,亲自带队联系业务,营销人员牢固树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打破常规”开发市场,二季度起市场迅速回暖并持续向好,全年承揽合同x项,累计金额达x亿元,超额完成了业务承揽目标。

(二)多管齐下提升加工能力。一是精心筛选人员,成立精制车间,严格按德国工艺标准进行生产制作,提升员工素质能力。二是调整设计技术参数、更改制作工艺、成立标准件库、多措并举推进标准化加工。

(四)从严从紧提高管理水平。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加强计划管理职能,实施预、决算分离,强化财务的管理支撑作用发挥。坚持“多劳多得”,围绕建立“全员关注企业经营绩效”的任务单元分配模式,强化二级分配制度。落实专人跟进督办重点工作计划,每半月公布进展情况,有效管控公司生产经营现状。组织实施管理工作审计,查问题查不足管理效能显著提升。

(五)齐心协力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实效。针对生产淡季,公司全体员工急公司所急,通过开展全员营销为公司提供市场信息,承揽业务,生产淡季不灰心有信心。进入生产旺季,全体员工放弃年假、国庆中秋长假等假期和休息日,开展“围绕在手项目、实现按期交付”劳动竞赛,掀起全员大干热潮,保障任务按期交付,充分体现员工同心同德的拼搏精神。

篇3:经营管理工作总结1

1.“2+1”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内涵。

工学结合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工作, 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1]。它有多种途径, 如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工学并进 (半工半读、边学边做)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这些途径都呈现四个基本特点:企业参与育人的全过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知识教育与能力、素质训练的同步性;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当前, 多数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的模式是顶岗实习“2+1”或“2.5+0.5”, 简言之, 就是高职三年学制, 用“2” (“2.5”) 年完成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学习, “1” (“0.5”) 年到企业进行生产性顶岗实习。

2.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施“2+1”工学结合工作站管理顶岗实习“1”模式。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行“2+1”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为加强“1”, 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办工学结合工作站管理顶岗实习。即:“2”为学生在校接受专业学习和教育, 随后充分利用学院遍布全省的校友资源、校友企业、就业基地等资源, 以及江苏中小企业、“三资”企业遍布苏南等特点, 在全省建立苏州、昆山、无锡、常州、镇江、南京、苏北、浙沪八个工学结合工作站管理“1”, 学院选调有着丰富学生工作经验或专业教育的教师担当工作站负责人, 并与各系轮派的专业教师进驻工作站, 共负学生“1”的实习教育、管理。

这种“2+1”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在江苏乃至全国尚不多见,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的“摸着石头过河”一样, 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上是闭环的, 但在教学过程中, 却是开放的。

二、“2+1”工学结合工作站管理实习模式的教学任务及要求

1. 岗位操作技能。

工学结合工作站落实学生的实习岗位后, 学生通过第一线的生产实践, 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机器设备, 了解到最新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以及行业产业的前沿发展动态, 掌握第一手的专业资料, 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并通过师傅手把手的互动式实践教学, 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 使之融入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目标是一段时间后, 在实践岗位上能独当一面, 为随后的就业“保驾护航”。

2. 职业素质教育。

所谓职业素质, 包括“职业人”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应变能力、协调能力、适应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心理素质是实现学生到“职业人”角色转换的关键;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础;团队意识是检验实习生转换的重点, 实习中学生要学会遵守厂规厂纪, 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如何经受住又苦又累的独立生活, 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妥善处理与师傅、车间主管等的关系, 在企业提供的这个平台上, 实习生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适应能力得以充分“检阅”;专业能力是从事相关职业应具备的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而“创新能力是综合能力的核心, 是大学生竞争优势的源泉”[2]。可以说, “1”的顶岗实习中, 学生经历程度不同的“酸甜苦辣”, 实际上构成了职业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为正式就业奠定基础。

3. 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教育。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系列为企业员工接受和认可的基本价值观、思想认识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等。形式上可以醒目的横幅标语、经常灌输的价值理念 (如“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小富靠勤, 中富靠智, 大富靠人品”) 等。一个“成熟”的企业, 善于运用企业文化, 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凝聚企业精神, 塑造企业形象, 具有导向、激励、感化、约束、凝聚功能, 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精神层面的企业文化, 对学生思想品德具有积极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 在实习过程中, 要善于把企业文化的教育纳入到实习管理工作之中。

4. 依据学院、系部的实习要求, 完成专业实习报告。

每一个实习生, 要明确实习目标, 认真领会实习的各种规定, 通过一年顶岗实习的“酸甜苦辣”, 熟悉企业文化、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调整好就业心态、与企业精神教育等, 依据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单位、实习内容, 进行专业总结, 完成专业实习报告。

三、“2+1”工学结合工作站管理顶岗实习模式的教育、管理任务

1. 工作站将具体落实学生的实习单位, 并勤检查、常督促, 防患于未然。

首先, 安排学生到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和社会声誉好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实习, 并就实习事宜与实习单位签订协议,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其次, 将矛盾纠纷作为培养学生组织观念的活教材。在厂实习期间, 由于学生人数多、年龄轻、思想单纯, 迟到、早退、旷工等现象屡屡发生。车间在管理制度方面有说服教育、罚款、解雇三种处理方案。带队老师就必须经常协助车间主管、领班以及行政部人事主管协调关系, 处理纠纷。有些纠纷处理起来非常麻烦, 要让学生犯了错误之后看到带队教师处理过程的种种为难, 心灵受到“震撼”。最后, 关注安全问题。由于行业的特点, 如有些企业的下班比较晚, 为此学校应与企业进行协调, 学生的工作时间安排不宜过长, 一般情况下, 晚上不超过十点, 学校还根据企业劳动保护和生产安全的实际情况, 为每位学生向保险公司投了工伤保险。

2. 落实帮带师傅, 注重预防、消除不稳定隐患。

在落实帮带师傅时, 希望企业能考虑“85后”学生的特点:他们刚步入社会, 干活能力和工作责任心都不够强, 有的还较任性, 所以要求企业能选年龄稍大的员工或领班, 担当实习指导师傅, 明确一定的责任, 能给学生以生活上的关心与工作上的指导。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工作站的实习指导教师尽可能利用一切时间与学生相处, 通过帮带师傅, 了解学生与车间的领班、主管、老员工等的沟通情况, 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 防止群体性倾向,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3. 建立学生工作站团支部、党支部。

仅仅依靠工作站几位老师教育、管理好所在区域的实习生, 就显得非常艰难, 因此, 充分利用学生干部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就显得很有必要。一般说来, 依据实习区域和方位, 实习生集中的大企业设立团支部, 分散的几个企业设立一个。所有的团支书, 均由原来的系推荐或工作站指定, 并定期召开一到两次团干部会议。他们能够反映学生实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不良苗头, 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 协助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 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和谐与温暖, 使实习生信任团干同学、老师, 认可车间师傅。尤其是, 获得这些信息后, 工作站的老师能“胸有成竹”地进学生宿舍, 与他们谈心、交朋友、谈理想、谈人生, 教给他们怎样与人沟通、交流……, 为他们排忧解难。

一个工作站一般建立一个党支部, 由工作站负责人担任支部书记, 对所在区域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定期组织党的相关理论学习, 听取思想汇报, 指导他们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与企业同甘共苦, 既要维护企业的发展利益, 又要维护国家和实习生的正当利益, 让企业主在“这样一批人”的示范中深刻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

4. 及时沟通和协调。

遇到矛盾或问题, 由工作站、指导教师、班主任及家长、学生、实习单位三方面做认真细致的协调工作。工作站要时时关注实习进程, 做到“三明确”。即:明确校企合作办公室、工作站的责任, 明确实习单位的义务, 明确实习生、家长的要求。正常情况下每周联系一到两次, 遇到突发事件, 则及时沟通, 并在24小时内, 由工作站、单位、家长共同落实具体的解决办法。一句话, 实习信息随时沟通, 一切在掌控之中。

四、“2+1”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站的模式将会实现“多赢”

工学结合工作站就像“桥头堡”, 其作用不仅体现在学生实习上, 还体现在与企业、各地政府、行业组织的联系上。

实习生驻企期间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 其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处世态度等极易受到周围员工的影响, 对此应充分发挥学校在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核心、主导作用, 工学结合工作站能够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 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 保证学生的利益, 让实习生有不同的“冷暖”体验, 为就业积累经验。

企业作为营利主体, 合作积极性不高, 对实训要求的给学生安排“轮岗”或尽量不加班不易接受, 也会在合作过程中大打折扣。因此, 维护现有的合作关系非常重要, 避免只顾学校自身利益而损害它方利益的短视行为, 也要积极协调各方的关系, 积极探寻完善的相应方法与措施, 如在企业赶订单的时候, 急人之所需,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为后面的合作打下基础, 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专业在当地行业中的声誉。

当然, 在与企业长期的交往中, 工作站能够“牵线搭桥”, 如为企业寻找科研技术项目开发线索, 结合学院资源、专业与企业合作研发某一项目、课题, 或与当地骨干企业联合成立研发中心, 开展了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

工学结合工作站还会与各级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人才市场等, 层次不同地打交道, 它对于收集、反馈劳务市场信息、改进学院专业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方向均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甘慕仪, 徐刚.把握工学结合特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 .

篇4:经营管理工作总结1

内容摘要:提升科研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首要目标。文章论述了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采用“1+N”工作机制加强科研管理和提升服务的必要性、“1+N”工作机制基本构架和特点以及该模式运用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研管理服务 “1+N”工作机制

为了增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实效性和科学研究服务的质量,针对高职院校科研群体的特点和高职院校科学研究的特殊性,迫切需要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协同效应。为此,我们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管理服务为例来探索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

一.构建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的必要性

调查研究表明,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是必要性的。首先,“1+N”工作机制是推动科研发展的重要保证。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处于发展阶段,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是推动学院向前发展的“三驾马车”。这“三驾马车”是一个整体,缺少任何“一驾马车”都不利于学院的发展。就科学研究这驾马车而言,它在学院整体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科学研究能力的高低是评价一所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强弱的标志。二是科学研究的理论成果有利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三是学院科研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解决学院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办法、途径、新思路和新对策。一些重大研究成果已经进入领导的决策领域, 成为正确决策的理论支撑和可靠依据, 在学院建设和改革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四是,“1+N”科研管理服务机制的运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从1964年办学至今拥有52年的历史,其中拥有40年的中专办学历史。从有关文献资料显示来看,在40年中专办学史中,学校几乎不强调科学研究,对科研投入几乎为“0”;教师也没有科研任务,“一心扑在教学上”。所以,40年的中专办学史,有证可查的“科研成果”只有5篇领导讲话稿、11篇教学总结、36篇学习心得与体会等,外加3篇参会论文。今非昔比,目前,学院拥有科研管理机构1个、水利工程与管理研究所、水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各1个,博士后研究工作站1个。从课题方面来看,完成了国家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院级项目100余项。从学术论文来看,在省部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100余篇。从著作方面,主编或者参编著作50余部,专著3部。总之,学院实行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是必要的,该机制实施所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其理论和现实意义也是重大的。

二.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的基本构架与特点

(一)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的基本构架

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管理自从2002年初开始实行“1+N”工作机制。这一工作机制的基本构架如下(见下图):

科研管理服务“1+N”流程图示

由上图所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为“1”,它是全院科学管理的核心组织,是中枢机构。目前,该处设处长1名,工作人员4名。处长是“1”中的“中心”。若把“1”看做“司令部”,该处长是就是“司令员”。“N”由“水利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基础教学部”构成。也就是说,科研处的主要任务是为“水利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基础教学部”“四系一部”服务。而“四系一部”主要由教师和科研人员构成,由此推知,科研处的主要职责是为“四系一部”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管理和服务的。而教研人员中,有教学人员和科研人员之分。在我院,教学与科研人员划分没有明显的界限,98%以上的人员既是教师,又是科研人员。只有2%的人员,拥有教授或副教授的头衔却不上课,当起“专职研究员”来。而科研人员中,有课题负责人,我们一般称之为“主持人”,其次是主要研究人员,简称“主研”;再次是参与人员,简称“参研”。总之,不管怎样划分,学院科研处这个“1”,归根结底是为科研人员管理和提供服务的。

(二)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的基本特点

学院在科研管理服务实行“1+N”工作机制,经过10多年的实践和运行,已经形成如下特点。

1.协调性

关于协调的含义,学界有多种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在英语中,“协调性”被翻译为“coordination”。所谓协调性,其本意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各阶段、各环节在品种、数量、进度和投入产出等方面都协调配合,紧密衔接。后来有学者从“生体角度”解释了协调性,它是指身体作用肌群之时机体正确、动作方向及速度恰当,平衡稳定且有韵律性。据此,在科研管理处这个“1”与其“N”个服务管理对象的关系是协调的,和谐的,因而我们认为具有协调性。这一特性表现在:一是科研管理行政部门“1”和“N”个被服务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没有内耗和冲突。二是科研管理行政部门“1”和“N”个被服务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资源,简化和优化科研申报和结题环节,提高管理服务效率。三是科研管理行政部门“1”和“N”个被服务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有利于科研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四是科研管理行政部门“1”和“N”个被服务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从而形成“合力”。

2.组织性

组织,最初属于解剖学范畴,其含义是指机体中构成器官的单位,是由于许多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按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这一解释对我院科学研究管理和服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那么,本研究所指的组织性,是指安排分散的人或者事物使其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在高职院校,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其焦点是关注知识及教育。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科学研究,而科学研究是有组织进行的。表现在:一是有组织地申报科研课题。申报国家级、市级和院级课题,由学院科研管理处组织实施,根据情况择优推荐申报。二是组织课题结题。一般聘请外校教授专家进行科研成果鉴定和评审。然后根据专家评分结果确定课题是否结题。三是组织科研成果推广运用。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科研处拥有科研成果后,还要组织有关人员或者单位将成果推广运用。

3.系统性

所谓系统性,是指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我们认为,我院科学研究“1+N”管理和服务机制具有体统的特性。这一特性表现在:一是“1”与“N”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是同一体系中的相同人物即科研人员;二是“1”与“N”是处在同一体系的管理单位,二者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为管理好科研人员出谋划策。三是对国家、省部级以及院级课题的管理也在同一个体系中,表现出系统性。

三.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的保障体系

制定系列制度是确保科研管理服务“1+N”工作机制有效实施。制度就是规矩,是管理和服务科研人员的有力“武器”。通过制度,可以鼓励教职员工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完成自身“蝶变”,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了进一步搞好管理和服务,我院科研处不断完善科研制度,为“1+N”工作机制发挥作用“保驾护航”。一是制定各种管理办法。最早的要从1994年1月算起,那时科研处就教职工发表科技、通讯、文艺论文奖励办法作了具体规定:文章发表奖励级别分为国家、省、市级。交流得奖的最多奖励人民币10元(重庆二级学会以上),专著、译著、译文适当给予奖励,省市以上发行的按稿酬额的100%进行奖励,获奖的按奖金额的50%给予奖励。二是科研处牵头修订完善了各种“办法”。2010年,科研处牵头修订完善了《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学院科研成果计分办法》、《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机构管理办法(试行)》;《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参加学术团体活动管理办法(试行)》;《GBT_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组稿管理暂行办法》。三是出台“学术道德规范实施细则”。2012年4月5日,出台《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术道德规范实施细则》,规范学术论文创作道德风,要求从事科学研究者治学态度严谨,要求所投稿件具有原创性与真实性。2014年5月28日,印发《<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用制度强调学术规范。四是制定学术论文期刊预警的通告。2012年4月23日,印发《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关于2012年发表学术论文期刊预警的通告(第1号)》。五是制定关于报酬、审稿费、编校、学术交流讲座、考核等管理制度。2012年11月20日,出台《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稿酬、审稿费、编校费管理办法》和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工作条例》、《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委员会工作条例》、《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术交流活动管理办法》、《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讲座管理办法(试行)》、《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系(部)科研工作考核办法(试行)》、《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工作量定额及考核办法(试行)》。六是制定科研发展基金管理办法。2014年6日4日,印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2013年5月修订)。2014年7月5日,印发《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发展基金管理办法》。

总之,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用制度管人、管事。制度是保证“1+N”工作机制顺利进行的法宝。

参考文献

[1]黄小华、汪强主编:《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志》[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11-123页。

[2][3][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506、1820、1462页。

[5]倪义福:《城乡社区警务:1+N模式初探—兼谈新形势下警务工作社会化的实现途径》[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篇5:公寓管理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被安排到公寓楼,负责三楼女生的住宿。从主管到现在近两个月来,在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在公寓管理工作中也收获了许多。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强化公寓管理,不单是学生健康成长问题,更重要是学校的安全问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校高度重视住校生管理工作,成立了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机构,学校各级领导都特别重视住校生的管理,把学生公寓管理放到了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位置。学生公寓管理由学校总务处负责,各值班组协助共同管理,学校不仅把公寓管理工作纳入每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而且每周召开的校务会议都有公寓管理方面的内容,校长和分管领导都对相关公寓管理工作反复强调,认真布置并加以督查落实。

二、制度完善,科学管理

为了让我们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我们公寓管理处制定了一系列的公寓管理制度,具体是:《三墩中心小学公寓管理制度》、《公寓管理员职责》、《宿舍安全保卫制度》、《公寓财物保管制度》、《公寓内务及卫生制度》、《公寓夜间点名查铺、巡查制度》、《宿舍内务评分标准》等,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使住校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行公寓管理责任制,详细规定了公寓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细则,责任落实到人;制定了有效的宿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详细的点名表、床位对应表,做到卫生检查、出入请假登记、查铺情况记录等信息详细、准确。

为切实确保住校学生的安全,我们每天夜间由带班领导、值班教师协助公寓管理员巡夜并做好查铺记录,每天夜间不定时巡查不少于三次,其中一次必须在午夜进行。值班人员必须在午夜之后才休息,早上五点半起床,照看学生上卫生间,七点到八点照看学生洗漱,整理床铺,打扫宿舍及楼道卫生。这样的工作,完全颠倒了正常的作息时间,别人休息是我们工作,别人工作室我们得休息,一旦遇到临时分配的任务,我们还得去做,这样一来,我们的工作量就很大,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三、分层分级,管理落实

住校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点,要真正达到管理目标,必须狠抓落实。我校对住宿生实施分层、分级管理。将管理体系化,分管校长——公寓管理处——舍管员——值班教师,自上而下逐一落实,做到层级分明,管理有效。在住校生管理过程中由分管校长宏观指导,分管处室制定总体管理计划,公寓管理员和各值班组值班教师具体实施管理,并负责督促、检查各宿舍管理工作方面的落实情况。遵循“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了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自觉性。

四、奖惩分明,加强管理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加安全、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每天都由有管理员对每一个宿舍进行检查,包括内务清洁、作息情况、安全隐患等;定期、不定期召开舍长会议,对舍长进行宿舍管理培训,组织部分舍长对宿舍内务打分量化,让学生参与到宿舍管理中来,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管理能力;定期按照相关的制度、要求每天对宿舍进行内务的评比,并当天及时在校务公开栏公布结果,表扬优秀,批评落后。与此同时,我们根据学生住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要求班主任利用班会等时间教育学生,特别是加强对住校生的节约用电、用水、住宿秩序、爱护公物教育等。

五、存在问题,再加努力

我们在公寓舍管理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总体来看,公寓管理正逐步纳入常态化、正规化、精细化。但是,仍有一定问题存在。

1、部分学生以打扫卫生为借口,没有请假条和学生证就企图进入公寓。希望班主任严格请假手续,公寓管理员严格要求,并做好登记。

2、个别宿舍的学生为逃避内务检查扣分,私自撕毁床头卡和门牌卡。以后类似事件将加以通报,并加倍扣分。

3、有不少学生夜间将零食带入公寓,更有甚者将零食、垃圾倒入公寓内的下水管道,造成水管堵塞。

4、部分宿舍窗帘白天没拉开,靠走廊的上窗也未及时打开通风。还有的宿舍物品摆放凌乱,室内有悬挂品。

5、个别宿舍内卫生打扫不够彻底,留有死角,尤其是床底和阳台。

6、学生的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还参差不齐,存在浪费水电,破坏水龙头、电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还需要我们和各位班主任继续加大教育力度和管理力度。

篇6:经营管理工作总结1

志 成 天 下

学校安全“1—2—1”工作法

费县第一中学

根据各级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要求和部署,费县一中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和要求、明确责任主体、狠抓责任落实、强化安全管理措施,本着‚齐抓共管、安全第一‛的原则,寓安全教育于教学和素质教育中,牢固树立‚学校安全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科学合理配置,使学校安全管理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园没有重大治安案件的发生。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五五普法先进集体‛、‚临沂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临沂市反邪教先进集体‛等荣誉。学校在工作实践中还注重构建新的管理模式,本着人文管理、科学管理的理念,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安全管理总目标。学校通过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了学生对安全的重视,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安全知识,最终使学生能做到安全的自我教育。通过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落实和活动开展,增强了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实现了学生的安全自我管理,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形成了全校人人维护安全的良好局面,通过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努力,达到校园平安、师生平安。学校将其归结为‚1-2-1‛工作法,即一个安全工作总体目标: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两个安全工作层面: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一个安全教育理念: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一、安全管理总目标: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费县一中确立‚尽力改善校园安全环境,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安全工作思路,实行各部门多方位联合手段,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以规范健全的安全制度约束学生;以耐心细致的工作关心学生。继续坚持‚制度保证,重在预防‛的安全工作方针,以‚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有效开展工

博 学 明 德

学习、健康成长。

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一)安全教育

志 成 天 下

作,确保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强化安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快乐学校把安全工作作为日常的重点工作来抓,以安全教育活动为载体,举办学校安全法规文件宣传专题讲座,全员参与,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山东省中小学安全工作暂行规定(试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意见》等法规文件。学校寓安全教育于活动中,通过办简报、印发材料、开安全系列专题会、安全主题班会等多种渠道宣传有关安全常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使全体师生面对困难时能够妥善、科学、合理的处理,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二)安全管理

学校在安全上落实‚四个‘不放过’‛——问题原因查不清不放过、问题责任不明确不放过、问题处理无结果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学校领导班子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在每周的学校办公会上,‚安全工作‛已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主题。学校成立‚费县一中安全工作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分管领导为副主任,科室、年级负责人,学生会干部为成员,形成了覆盖全校的安全管理网络。学校根据实际,又进行了安全工作的纵向层层分解,如教室安全由政教处负责,再由政教处到年级,年级分解到教学班,各班再分解到每个同学,层层明确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全校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安全工作责任明确细致,实现了校园安全的全方位设防。

2、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措施到位,健全管理网络。

(1)建立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由校长负责,将安全工作列入各有关处室的目标考核内容,并进行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严厉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签订责任书。学校依据各处室工作细则,逐条明确责任要求,与各处室签订具体可行的责任书,处室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处

博 学 明 德

志 成 天 下

室人员、学生家长、学生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为使学校安全工作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建立了学校各部门相对应的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使各项制度职责更具体化、细致化.(4)建立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学校建立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制定了重大活动及学校平时活动的多项紧急情况处理预案。

3、狠抓落实,及时整改,立足防范,变‚堵‛为‚疏‛,制定了日常检查发现问题→给处室下发整改通知→督查解决问题→建立安全档案的工作方案。

4、重视安全档案建设。

学校安全档案既是学校安全工作真实具体的原始性记录,也是研究处理问题、开展工作、领导决策以及实施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考核、追究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学校安全办严格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安排专人负责搜集、整理、归类各种安全档案,使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

5、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确保学生安全。

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学校积极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组织开展一系列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学校还注重学生假期安全,通过《给家长一封信》提示家长假期关注学生安全和守法情况,学校每学期两次的家长开放日,向家长宣传科学家教知识,关心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家校联系手册,签定《费县一中学生成长家校共管责任书》等,传递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共同期待,填补假期学生安全管理的空白。

三、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

自我教育只是一种手段、途径,服务于教育者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作用而不是游离于思政教育的总体目标之外,搞随心所欲的自我教育,在创新传统管理思路、充分动员各种有利因素的

博 学 明 德

艺术。

志 成 天 下

基础上融入自我教育,以达到管理的最佳效果,这是科学,也是一门

(一)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促进自我教育。

制度建设是规范行为的外在保证,通过制度管理,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和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具体实施为以下方面:

(1)设立了中学生成长档案,详细记录中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道德表现,为中学生学习知识、参与实践提供外在的动力支持;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及纠正过程,记录详实,加上老师的评价感受,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老师的陪伴。

(2)建立了合理、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对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促使中学生掌握行为标准,进一步明辨是非。

(3)制定了管理的激励机制,对实行优良德育的行为进行奖励,对有悖德育原则和规范的行为进行惩罚,使已获得的良好德育得到强化,使不良的德育认识和行为得到纠正。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指导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的前提是人对人的信任。在学生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个人的荣誉和尊严起到了自我约束、规范的作用。为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首先必须建立起深信对方具有良好意愿的师生关系。教育者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加强沟通,保护学生自尊心、激发学生上进心。如果学生在德育方面出现问题或困扰,要有平等、耐心的态度而非简单说教或灌输命令,引导学生自己摆脱心理困惑,走出成长困境。

篇7:舞蹈室管理工作总结1

管理员:范巧玲

在舞蹈室管理工作方面,尽管我校办学条件比较艰苦,但由于领导重视、管理员的努力,我们的管理工作一步到位,纵观此项工作本学期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领导重视、工作职责分明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以教学为中心,舞蹈室管理工作对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表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学校在每学期都制订明确的管理工作计划。舞蹈室管理工作由总务处牵头,管理员具体负责管理,各类物品器材的添置等都总务处负责采购,分工恰当、落实到位、职责分明。

二、做好常规基础工作

“向常规要质量”这是任何一项管理工作最基本的准则,为了做好这项管理,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每学期由总务处组织召开1---2次管理员会议,有时校长也直接参加布置落实好新学期器材及物品准备以及卫生工作。由于舞蹈室管理精心,我校音乐专用教室环境卫生良好,桌椅完好无损,各类教材器材存放整齐、清洁有序,得到了领导肯定。

2、做好帐册登记。

舞蹈器材设备总帐有总务处登记,做到心中有数,因此缺什么,买什么。使室发挥最大的功用,每学年都要和管理员核对一次,确保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3、做好记录。

这是一项常规工作,教师每一次使用设备都填好器材使用登记表,舞蹈教室使用及时填写好登记表,填好每一堂课记录。

4、设施设备摆放有序。

三、充分发挥专用器材室功能作用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充分发挥专用音乐器材室功能作用。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正确使用电教设备,还每天轮流安排学生做好音乐器材室的卫生,每班有专门的管理员负责管理,培养了学生的管理工作。

四、定期总结不断完善改进

每学期我对舞蹈器材室进行检查,并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提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每学期不但要上交各类记录,还对自己的管理工作进行小结并上交。

以上是我舞蹈教室管理工作的一些做法,舞蹈室管理工作本身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要在不断完善基础管理工作基础上,更要在特色项目管理上下功夫。把我们的舞蹈专用教室管理工作再提高一个层次。

篇8:经营管理工作总结1

一、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党支部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

学生党支部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突出表现在重发展前的教育、培养、考察, 轻发展后的继续教育, 致使一些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后表现迥异, 一旦入了党, 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有的甚至不愿意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同学中造成不良影响。

(二) 部分学生党员党的理论知识匮乏

当前不少学生党员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极其匮乏, 对党的历史知之甚少, 连党的多次历史转折、党的基本纲领和现阶段主要政策都了解得不多, 政策理论水平十分低下。

(三) 部分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减弱了

“入党前拼命干, 入党后松一半”, 这是反映在大学生党员中较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一些大学生党员入党前, 在党组织的考察过程中确实表现得不错。入党后, 工作热情降低, 责任感减弱, 不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模范带头作用不强。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当前新的形势对大学生党员思想观念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 价值规律的基本原则不仅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而且影响到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在大学生党员中, 有些党员把金钱放在首位, 把物质利益看得过重, 不少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由原来的荣誉型或从众型发展到了功利型, 把入党视为一种实现个人利益的途径。

(二)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最后形成

大学生党员正处于黄金年龄, 也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由于年龄小, 处世不深, 加入党组织的时间不长, 受教育和锻炼的时间短, 缺乏党性锻炼, 思想容易产生困惑, 认识容易出偏差, 对错误思想的分辨力不强。

(三) 对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考虑不多, 关心不够

作为一名党员, 既要履行必要的义务, 同时也享有应有的权利。有时要求学生党员履行义务的多, 给予党员权利的少, 一般学生党员很少有参与党内事务的机会, 党内大事党组织也大多不会向他们通报, 造成一部分学生党员缺乏光荣感和自豪感。

三、“2+1”教育模式特点的分析

2010年底, 本着“立足岗位、工学结合、突出实践、培养能力”的原则,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整合课程资源, 调整课程设置,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目标, 并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推动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实行“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的相关精神, 打造特色高职, 结合我院实际, 于2010-2011第二学期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实施“2+1”教学模式改革。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与实习要求, 采用“2年理论教学+1年顶岗实习”模式与“2年理论教学+校内实训+顶岗实习”模式, 如何更好的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成为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为学生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新形势下, 如何做好高职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一)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第一, 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相对短, 在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成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后的在校时间极为有限, 因此要抓好确定入党积极份子、发展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的时机, 认真做好选拔、考察、培养、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第二, 坚持对学生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的考勤, 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认真执行纪律的自觉性。

(二) 重视对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各级党组织和学生党支部要注重对“2+1”模式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党员在实习前, 由所在系党总支或学生支部填写联系方式, 将学生党员实习的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详细信息进行登记, 定期传达党组织的活动安排, 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实习结束后, 学生党员要向系党总支上交实习期间的思想、工作情况的总结材料。

(三) 健全制度, 使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必须按照《党章》规定, 针对髙职学生的特点, 建立一套符合学生党员教育的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此必须制定相关的培养教育制度, 使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制度化。

高职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要使高职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有特色、有成效, 必须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认真地分析高职院校的特点和学生党员的实际, 不断创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摘要:高职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在抓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把握好发展数量, 并且要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后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本文就目前高职学生党员在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发掘问题的症结所在, 而在实行“2+1”教学模式下, 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实际, 对学生的党建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高职院校,“2+1”模式,教育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玉巧:《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5) 。

[2]薛国民:《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中国建设教育》, 2006 (2) 。

上一篇:2018年秋八一学校开学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