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发展

2024-07-13

创新引领发展(共6篇)

篇1:创新引领发展

坚持创新 引领发展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是总书记在2016年领导干部工作学习会上强调的,突出了创新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创新是“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从顶层设计上肯定了创新的主导地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为了塑造“创新大国”、“创新强国”名片,必须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推进创新发展步伐。

坚持创新,有助于实现农业融合发展。农业融合发展是从“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的引擎,也是新时代、新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创新是实现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乡村振兴、农业兴国”战略的实施下,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加强,乡村旅游、观光旅游的“农业+旅游”创新发展模式也得到普及。然而,却也面临着产业链条难以延伸,产品同质化、农产品质量偏低等问题。因而,应在农业发展中融入创新元素,推动农业融合发展,丰富产品,提升消费者旅游感受,也让“中国碗”盛“中国粮”。

坚持创新,有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企业对于创新、创意的要求越来越高,走创新发展之路。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企业跟上时代潮流的关键。如果缺乏创新思维、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创新模式,一个企业也就无法创造新产品,也就无法提升产品的质量,也就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就无法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所以,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现代化产业,都应走创新之路,在创新的道路上转型升级,走上时代的巅峰。

坚持创新,有助于文化产业繁荣兴盛。无论是通过众筹资金火爆屏幕的《大圣归来》,还是由百度大数据支持上“百发有戏”的《黄金时代》,亦或是对接阿里“娱乐宝”获得成功的《小时代》,这都是通过创新走出了一条与传统影视文化产业不一样的成功之路。通过创新,为其他公司提供了借鉴经验,也为其他影视企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因此,传统影视文化产业想要实现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突破,必须坚持创新、不拘成法、不落窠臼,才能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美国注重创新,开启航天新视野;德国重视创新,创造制造强国盛况;日本强化创新,享誉电子科技大国称誉……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国家繁荣兴盛的密匙。所以,在新时代的中国,也应跟随潮流,将创新立国战略放在首要位置,开启农业、制造业、文化产业等发展新征程。

篇2:创新引领发展

——榆林市运管处稽查支队发展纪实

段高贵

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创新,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榆林市运管处稽查支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执法模式,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执法理念,为全市道路运输市场规范有序、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市运管处稽查支队组建于1997年,主要职责是代表政府负责道路客运市场、货运市场、机动车维修市场、驾驶员培训市场以及客货运站(场)的经营业户、参营车辆、从业人员的经营资格、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组织、引导和培育道路运输市场,打击非法营运,维护市场秩序。近年来,在省稽查总队、市交通运输局和处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市处稽查支队坚持‚标本兼治、狠抓源头、综合治理、依法监管‛的原则,紧跟公路建设步伐,依法行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赢得了上级部门和广大经营者的一致好评。

队 伍 篇

2007年以来,市稽查支队重新组建稽查队伍,以创建“稽查队伍一流、稽查保障一流、稽查业务一流、稽查形象一流”为奋斗目标,突出抓制度、抓学习、抓业务、抓创新,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树立运政稽查执法新形象。

一是抓制度建设。先后建立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票证管理制度》、《稽查车辆管理制度》、《行政处罚流程图》、《执法文-1-

书及档案管理制度》、《运政稽查信息异地抄(报)告制度》、《运政稽查执法公示制度》等13项制度,做到了用制度来管理执法队伍,用制度来约束执法人员,用制度来规范执法行为。

二是抓学习教育。每周一上午坚持学习,三年多来雷打不动。除组织稽查人员学习《行政处罚法》、《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外,还要对上周的稽查情况进行小结,对典型案例进行评析,对执法当中遇到的热点、难点和棘手问题进行集体讨论。通过抓学习教育,逐步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运政稽查工作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提升稽查工作的理论水平。

三是抓业务培训。2010年9月,我们针对运政执法队伍中存在的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风纪不严整、执法语言不文明、执法文书不统一等突出问题,组织了全市103名执法人员进行了法律、法规、稽查业务的执法培训,有效地推进了全市运政稽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省局稽查总队、法制办的同志先后两次深入市处稽查支队查看了执法文书案卷,现场指导了文书的制作和案卷整理。

四是抓工作创新。近年来,稽查支队的工作亮点频现,成绩突出:

“亮点”一:2010年6月2日挂牌成立了榆林市打击“黑车”等非法经营联合执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处稽查支队,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派驻两名干警在稽查支队办公,同时启用了“榆林市打击“黑车”等非法客运经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章,联合执法、联合打击非法经营行为的长效机制正在发挥作用。

“亮点”二:自行研治了执法文书制作和运政稽查违章信息查询软件,并于今年3月份开始开始试用行,改变了以往手工制作文书的落后状况,实现了文书电子化制作的梦想,既规范了文书制作,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将于今年6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逐步规范各县区稽查大队执法文书的使用、制作和归档工作。

“亮点”三:转变思路,强化监管。明确“市处管县所,县所管市场”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全市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强化运政稽查队伍建设,规范运政执法行为,加强部门联合、区域联合、上下联合,逐步形成全市运政稽查工作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形 象 篇

如果说物质文明是一个机关的形,那么稽查形象就是这个机关的神。打造一支形神兼备的运政稽查队伍,既要强筋壮骨,更要凝神聚力。我们始终在精心铸造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依法行政、廉洁奉公”的灵魂。

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给力。随着道路运输市场的发展和运政稽查队伍的壮大,原来的办公条件已不能满足稽查工作的需要。09年处领导对稽查工作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彻底改变了榆林运政稽查支队形象,改善了办公环境,并设立了案件受理室、联合执法办公室、档案室、学习室、活动室等,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各种制度、职责、处罚依据、稽查人员监督台、行政处罚流程图等制作规范,统一上墙,为执法人员提供了一个舒适优雅的办公环境,极大地调动了运政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稽查装备配备一应俱全。运输市场点多、线长、面广、流动性大,违章运输行为复杂多变,配备科技装备,为稽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为此,稽查支队配备了4辆专用稽查车、3台笔记本电脑、3台台式电脑、2台打印机、一台打印复印传真一体机、2台数码摄像机、2台数码照相机、10支录音笔、12个执法记录仪等稽查设备,切实解决了运政执法人员长期面临的执法难、取证难、查扣难等棘手问题,大大提高了稽查支队的整体工作效率。

工作成绩硕果累累。2007年,被市处评为‚工作任务考核先进科室‛,被陕西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评为‚陕西省道路运输管理系统文明执法单位‛和‚‘利剑一号’打击‘黑车’等非法违规营运专项整治行动先进集体‛;2008年,被市处评为‚工作任务考核先进科室‛;2009年,被市处评为‚工作任务考核先进科室‛,在市处举办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知识竞赛活动‛中荣获第一名;2010年,被陕西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评为‚陕西省道路运输源头治超先进单位‛和‚源头治超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榆林市恒泰集团、长运集团、榆林汽车站等运输企业和广大经营者分别送来了“秉公执法、为民解忧”、“ 扬运政雄威、保市场安定”、“为民排忧解难、时代服务楷模”、“ 乘客安全的卫士、非法营运的克星”、“公正严明、依法整治”等锦旗。《中国交通报》、《陕西电视台》、《陕西交通报》、《榆林电视台》、《榆林日报》、《榆林新闻网》等新闻媒体对运政稽查工作进行了详实的报道,榆林运政稽查有了自己的地位,有了自己的执法尊严和形象。

管 理 篇

榆林运政稽查始终将整治道路运输市场经营秩序作为中心工作来抓。近年来,稽查支队先后组织实施了打击“黑车”等非法经营‚利剑一号‛、“百日专项整治行动”、源头治超“春雷行动”、道路运输运输市场秩序集中整治等大型专项整治行动。主要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重点线路的市场秩序进行集中整治,由市处稽查支队牵头,联合公安、交警等部门,抽调各县区稽查大队业务骨干共同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多次深入榆阳、靖边、定边、府谷、神木、大柳塔等县区进行交叉稽查。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出动稽查人员6000余人次,稽查车辆2.4万辆,查扣无牌无证货车1500余辆,查扣超限超载车辆280辆、违规货运站场7家、违规营运驾驶员180名,卸货400余吨,对5个运输企业进行了停业整顿,吊销了20名驾驶员的从业资格证,同时对30家源头装载企业罚款100余万元,沉重地打击了超限超载非法经营的嚣张气焰,全市超限超载率由过去的5%下降到现在的1%以下。奥运、世博、世园和每年的‚五一‛、‚十一‛、春运等重大节假日,稽查人员都能深入一线,紧紧围绕‚安全、畅通、有序‛的工作目标,精心组织,共聚合力,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保障任务。

篇3:创新引领九阳稳健发展

一、科研创新实力简介

截止2013年末, 公司有研发人员569人, 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占到95%以上, 其中博士12人、硕士82人。目前已建成了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山东省厨房小家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CNAS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检测中心分别通过了美国UL目击测试实验室认证和德国TUV-SUD目击电气测试实验室认证。研发系统全部采用PLM系统运营管理, 拥有各类先进研发设备仪器500余台套, 设备原值超过5200万元。2013年公司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达3.21亿元, 占到营业收入的6.02%。

公司共拥有专利授权1200项, 其中发明专利80项, 国际专利5项。2013年新增专利申请260项,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项。主持、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超过60项, 包括中国小家电第一个国际标准“豆浆机国际标准”。公司是我国豆浆机标准化工作组组长, 是国内12家标准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会员。2014年6月, 九阳获得国家标准委批复, 正式组建“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家用电动加工器具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与此同时, 九阳代表中国家电行业提报的“面条机”国际标准在瑞典IEC国际会议也通过立项。

九阳股份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型企业, 先后荣获设计界的奥斯卡奖“德国IF奖”、“日本优良设计奖”、“台湾优良设计奖”, “中国小家电原创奖”、“产品设计创新优秀奖”、三次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国家电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国内外奖项。公司还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国家首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全国首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企业、国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等荣誉。

二、企业在本行业的地位及作用

(一) 豆浆机行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是最早从事豆浆机生产的企业, 公司先后自主研发了豆浆机外加豆技术、智能不粘技术、文火熬煮技术、智能全营养技术、超微精磨技术、IH技术等十多项新技术, 攻克了豆浆机领域的多项难题, 带动了整个豆浆机行业的发展。2010年九阳牌豆浆机获得中国小家电行业最高奖项“中国小家电原创奖”;九阳品牌豆浆机在2011~2012年度中国家用电器品牌评选活动中, 评为行业五强品牌。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九阳”成为家用豆浆机的代名词。

(二) 中国最有影响力小家电品牌

九阳股份在“第五届中国家用电器创新奖”评选中, 荣获小家电企业唯一的“中国最具影响力小家电品牌”。公司推出的“豆浆机五谷精磨器技术与智能温控技术”同时获评“最佳技术创新奖”, 九阳米润系列豆浆机等10项产品获得小家电行业唯一“最佳工业设计奖”。2010~2013年,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又分别凭借电压力锅、电磁灶、九阳沸腾压力煲等产品摘取“中国最具影响力小家电品牌”称号。九阳连续蝉联中国家电行业最高奖项, 充分显示了九阳股份在中国小家电行业中的地位和创新能力, 公司多项新产品、新技术成为同行业企业学习借鉴的蓝本。

(三) 开创厨电领域“健康生活”概念

九阳股份首先提出打造中国人“健康生活”和“健康厨房环境”的概念, 引领新兴健康厨房电器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先后设计推出了紫砂煲、美粥煲、电压力煲等营养煲系列小家电。公司还积极把健康产业向上游延伸, 开发了专供于酒店、写字楼的“原磨豆浆”商用豆浆机;2011年初, 推出九阳“冰蓝”系列净水机产品, 全力打造“好机+好豆+好水=好豆浆”的健康产业链条。2011年九阳牌豆浆机、九阳牌电压力煲和九阳牌榨汁机分别荣获中国小家电“健康生活”大奖。2012年, 为打造“健康厨房环境”, 公司成立厨电事业部, 采用“净”技术的“净吸王”油烟机等系列产品上市, 由此带来九阳健康产业的又一次升级。

(四) 引领行业规范化管理方向

九阳股份通过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美国UL、德国TUV等多国认证, 产品出口至美国、意大利、德国、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严格规范的管理, 引领行业规范化发展的方向。2010年公司评为国家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2011年公司评为“山东省管理创新十佳企业”, 2012年,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荣获国家出口工业产品分类管理“一类企业”, 另外九阳股份还荣获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等称号。

三、企业技术创新情况

(一) 加强技术创新投入,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自1994年公司成立至今, 九阳经历了16次重大技术革新, 攻克了制约国内小家电行业发展的诸多重大难题, 带动了行业的崛起和大发展。公司每年以不低于销售额3%的研发投入支持公司的科技创新, 为研发一线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九阳建有国家CNAS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 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 专注于健康饮食电器的科技研发。

(二) 加强产学研合作, 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

九阳是一个思想开放的学习型企业, 在强调自主创新的同时, 非常注重产学研结合, 将其作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纲要, 建立健全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受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的作用。公司先后与中科院、山东省科学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济南大学等多所院校进行战略合作, 围绕家用电器的先进制造、新型材料、农产品育种、食品营养等领域展开研究, 共同探讨研发设计新思路, 解决研发中出现的新问题。研发成果产业化应用率达90%以上。九阳连续多年被地方政府评选为“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单位”。

(三) 推进科技和人才战略, 由制造走向创造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九阳始终认为科技和人才是支持九阳品牌建设的核心能力。九阳从创业初期就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与管理, 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培养, 积极为企业员工创造各类学习机会。通过采取内部晋升的机制, 从内部人才梯队中进行选拔优秀员工;定期举行大型招聘会, 与国内各高端猎头公司保持密切往来, 不断的从各渠道引进行业优秀人才不断的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为九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同时, 在产学研的合作过程中借助高校的优质人才资源, 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的互动方式不断的搭建人才梯队, 进行人才培养。通过与高校合作共同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 邀请各类专家、教授讲课;选派优秀研发人员到高校深造, 培养自己的技术、业务骨干, 从而保证了企业人才的稳定性。

(四) 拥有行业核心知识产权, 成为行业技术创新基地

九阳股份作为豆浆机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小家电领域的著名企业, 十分重视对行业领域内核心知识产权的掌握。公司首创的豆浆机超微精磨系统使出浆率提升8%;采用自主创新的螺旋挤压技术的榨汁机出汁率提升55%, 噪声降低18%。目前公司申请获得专利1200余项, 其中发明专利80项、实用新型837项;导流器、挤压式榨汁机、无级调压等多项核心技术申请了国际PCT专利, 并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获得专利权5项, 九阳股份成为小家电行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五) 主持产品标准制定, 有效规范产业发展

九阳股份作为小家电行业领军企业, 先后加入12家标准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 并获选国家豆浆机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已主持和参与制定标准60余项, 涉及产品安全、性能、噪声和环保等多方面, 主营产品对应的标准参与度达100%, 标准参与形式涵盖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公司牵头制定的《豆浆机国家标准》为行业第一项国家标准, 结束了行业无规可循的混乱局面;公司制定的《豆浆机国际标准》为中国小家电行业第一个国际标准;《家用电磁灶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厨房机械的特殊要求》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液体加热器的特殊要求》国家标准等5项国家标准为现行国家强制标准。公司通过标准制定规范了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2014年九阳提交的“面条机”国际标准在瑞典IEC国际会议也通过立项。

(六) 参与节能标准制定企业, 倡导绿色制造和产品节能

九阳股份积极参与国家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方面的相关活动和工作, 参与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再生利用通用要求》和《家电绿色设计和制造》的国标制修订工作, 2009公司获得了“绿色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试点企业资格。公司产品均通过3C认证, 出口产品通过相关的CE/CB、UL认证, 九阳电磁灶等产品通过国家节能产品认证, 列入国家《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高效、节能、环保豆浆机的研究与开发”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公司在家电绿色环保节能技术方面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七) 工业设计引领九阳创新发展新航标

回顾九阳的发展历程, 取得的每一次成功始终离不开优秀的工业设计。九阳将工业设计视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要素, 开创了国内小家电工业设计的先河。九阳率先在行业内建设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以提升行业工业设计水平为根本, 解决当前的产业壁垒, 搭建行业技术成果转化平台, 工业设计服务水平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由九阳自主设计开发的豆浆机系列产品一举囊括国际设计界的3项“奥斯卡”奖:德国IF产品设计大奖、日本优良设计奖和台湾优良设计奖, 堪称中国小家电工业设计的精品, 国际化的家居设计理念, 使豆浆机“入得厨房, 出得厅堂”, 成为家居陈列的艺术品。九阳不甘于“中国制造”, 而选择追求更高层次的“中国设计”和“中国创造”, 成为了中国民族品牌的代表和象征。

(八) 承担科研项目, 促进产品创新

九阳股份先后承担了国标重点项目“豆浆机安全研究与评价”、国家高科技产业化项目“豆浆机新型技能技术的研究开发”, 公司“高效、节能、环保豆浆机的研究开发”入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家用智能豆浆机开发与研制”项目入选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公司豆浆机、榨汁机等产品荣获了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颁发的“中国小家电原创奖”、“产品创新奖”, 中国家电研究院颁发的“最佳技术创新奖”、“最佳工业设计奖”等奖项, 豆浆机等多项产品还荣获山东专利金奖、山东工业设计大奖赛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轻工业联和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等多项奖项。

篇4:品牌引领创新发展

我们相信,传统媒体依然会拥有新的春天。上海报业集团的成立,就是这种信心的产物。上海报业集团不是想演绎一个“抱团取暖”的悲情故事,而是为了更好地集聚资源、包括品牌资源,重新出发,在互联网和现代通信技术营造的新天地里,开辟属于自己的新空间,传统的纸媒可以逐步实现转型,在细分和深化的市场上继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新兴的网媒能够呼风唤雨,成长为真正符合专业标准的大众媒体。而我们仍然满怀新闻理想和专业精神的传媒从业者,也能适应平台的转换,寻找到新的职业和人生定位。因此,上海报业集团在成立之初,就提出要运用新技术、发展新媒体、进军新领域,同时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

什么是品牌文化?按照专家的观点:品牌是公众和社会对一个组织及其产品认识的总和。真正的品牌,总是包含着特殊的文化内涵。许多媒体集团不仅有品牌,而且有品牌组合,有历史积淀的品牌文化。笔者认为,品牌是媒体借以自立自新的基石。对上海报业集团来说,无论是延续传统媒体生命、创设新兴媒体平台,还是实现两者的融合发展,并且拓展报业发展新的空间和领域,都必须借力于既有的品牌和品牌文化,同时致力于新的品牌塑造和品牌文化的革新。

品牌是传统媒体持久生命力的源泉

传统媒体大多饱经沧桑,它们不是一张白纸,不易画上“最新最美的画卷”,却能使我们不必一切从头开始,反而可以有所借力。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主要报刊,之所以能在大势走低的情况下稳住脚步、保持地位,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不曾褪色的品牌和尚未失去的影响力。

上海报业集团拥有近30家报刊,其中三大核心报纸——《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均为历史悠久的名报,而《新闻晨报》《东方早报》等新锐都市报,也已经在全国树立了一定的声誉,甚至有后来居上之势。拥有这些响当当的品牌,集团正在重新明确各报的定位,以使其更加精准地服务读者。比如,《解放日报》作为上海市委机关报,要始终把姓“党”作为品牌塑造中最重要的因素,努力办成党员干部爱看、能用的报纸;《文汇报》把姓“文”作为不变的秉性,正在酝酿全面改版,凸显“人文大报”的本色,继续以知识分子集中的社会界别为主要读者群;《新民晚报》则会更姓“民”,登堂入室,争取上海有不低于10%的家庭是这张报纸的忠实读者。此外,上海报业集团的新锐报刊,也在尝试各自以品牌开路的多元发展模式。

总之,上海报业集团现有的主要报刊有着良好的品牌效应,以此为基础扩大报纸营销,有强力的依托和较高的起点。

品牌是新兴媒体平台发展的跳板

上海报业集团虽然以传统报刊出版为主业,但“触网”的历程并不短。目前,除已经被列为传统类型的网站之外,各种新媒体平台遍地开花——我们有个更形象的说法,叫做“村村冒烟”。这些平台,无论是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账号,还是APP,大部分依附于传统纸媒,借着纸媒的品牌迅速产生影响力。比如《新闻晨报》的官方微博,截至今年6月已拥有“粉丝”超过1000万人,在全国报纸官方微博中排第二名,仅次于《人民日报》;《新闻晨报》的微信公众账号,也迅速集聚了30万个用户。更值得关注的是上海报业集团倾力打造的几个全新新媒体项目,都依托于报纸或集团的品牌来运作,靠着这些品牌的影响力,来吸引各种资源,包括外部资金的投入。

上海观察。上海观察是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推出的第一个新媒体项目,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和PC机上网来阅读。借助于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的品牌和高端、专业、深度等文化内涵,上海观察靠着千万元的投入、十多人的团队,在半年里聚集起27万用户(2014年6月初统计),其中付费用户16万(月费10元,年费100元)。上海观察以本地党政干部和关心上海建设、发展的市外人士为主要读者对象,用互联网语言来纵论时事,每天发布10篇左右重点文章,求精不求多,采用“滴灌”的方式提供给受众。

澎湃新闻。澎湃新闻在测试阶段就强势进入人们的视野,有评论认为其内容“及时、独家、深度”,甚至预言它将成为“中国第一新闻网站”。澎湃新闻定位于通过“新闻+思想”的优质原创内容吸引海量用户,经由发布广告来赢得收入。澎湃新闻就是借助于《东方早报》的品牌和团队建设起来的,用纸媒研究者“传媒老王”的话来说,此举表明“经过十年树立的《东方早报》品牌在转型上开始脱胎换骨”。7月22日正式上线后,“澎湃”一词风行一时,成为全国同行关注的焦点,20多天里,下载其客户端的用户超过百万。

界面。界面是一个全新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产品主要包括精品财经新闻网站、专业投资资讯服务平台和商业情报数据库等。它将着重报道中国最重要的上市公司和事件,以推出独家、重磅、影响市场的报道为目标,为个人及机构投资者提供精简、专业、权威的资讯产品。界面面对窄众人群,以高度专业化的内容和精准服务获得用户付费收入。界面虽然并未依托任何一家媒体而创办,但它的问世(预定9月上线)是借助于上海报业集团的品牌影响和媒体资源。

品牌是报业延伸产业链、拓展新领域的撑杆

上海报业集团在成立之初就提出,要努力实现由“报”到“业”的转变。笔者认为,还可以加上一条,媒体领导人要实现从传统报人向现代报业经营者的转变。而一个成功的报业经营者,必然是一个塑造品牌的高手,并且懂得运用成熟的品牌,来实现媒体自身的最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各家报社和后来组建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两家报业集团,在报业发展上作出了许多探索,逐步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格局,可以说,“业”的形态已经基本形成,但仍不足以为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上海报业集团组建后,面对传统媒体大势走低的严峻局面,谋划进一步开拓主业之外的发展空间,期望通过并购重组,推动报业资本运作和产业延伸。集团正在搭建文化金融地产平台、文化与新媒体产业投资管理平台,与国有资本、社会资本联合发起成立相应的基金。依托资源、信息优势和运营经验,上海报业集团还将向报业经营、文化产业新领域拓展,进入教育、健康、演艺、赛事等细分行业,把读者变成用户、客户,不断丰富赢利来源和赢利能力。目前,集团旗下部分报社,发育出若干个事业部或公司,从事变读者为用户的开发,部分公司在各自的领域有了良好的运作经验,有希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实现上述发展的目标,没有集团及其所属各报刊常年积累起来的品牌资源,是不可想象的。我们深信,上述过程也就是集团实施品牌延伸战略的过程,我们的无形资产将在其中实现转移、发展,我们的事业也将在其中逐步壮大。

如今我们面对时代的巨变,躁动的传媒人不应在哀叹中消沉,更不能自我唱衰。我们应该有自信,能够借助深厚的品牌文化,靠着勇敢的行动和不懈的探索,跨过山丘,去拥抱梦想!

篇5:创新引领发展

2016年01月30日人民日报记者:白天亮、刘志强、赵展慧 神舟飞天、嫦娥探月,创新缔造中国高度; 蛟龙入水、海上钻探,创新成就中国深度; 高铁飞驰、天河运转,创新缔造中国速度。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三年多来,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创新千帆尽举,有力地引领着中国经济航船破浪前行。创新成为第一动力源

——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去年两会期间,3月5日下午,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这一重大论断。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去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定调”。

创新,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创新驱动,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

强调创新驱动,是因为“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创新久则国家持续强盛”的道理从未改变——

纵向看,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背后的重要力量就是创新。科技创新在哪里兴起,发展动力就在哪里迸发,发展制高点和经济竞争力就转向哪里,现代化高潮就兴起在哪里。经济强国无一例外都是创新强国。横向看,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激烈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强调创新驱动,更因为创新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之举——

总书记算过这样一笔账:世界发达水平人口全部加起来是10亿人左右,而我国有13亿多人,全部进入现代化,那就意味着世界发达水平人口要翻一番多。不能想象我们能够以现有发达水平人口消耗资源的方式来生产生活,那全球现有资源都给我们也不够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

新常态下,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偏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急迫问题,兼顾发展速度与质量、统筹发展规模与结构,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如此,方能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驱动已成为决定我国发展前途命运的关键、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关键。创新驱动跑出加速度

——创新投入更多、转化更高效、版图更辽阔、模式更多样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一重大的理论创新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设立了“路标”。2014年3月,商事制度改革拉开帷幕,“我们没花一分钱,网上下载表格,提交材料5天后就领到了工商营业执照。”26岁的郑星轻松当上了“老板”,制度创新的正能量惠及每一个普通人。

去年12月,年过八旬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一身“典雅紫”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中国的科技创新让世界瞩目,也让国人自豪。

去年7月,一部网络众筹的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创造了国内动画电影票房新高。“对经典充满敬意,又有大胆创造”,西游迷张研在微信上点赞。文化创新让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历久弥新、活力焕发。理论创新提供“脑动力”,制度创新提供“原动力”,科技创新提供“主动力”,文化创新提供“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发展渗透到经济社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份来自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写道,“中国的创新规模不断扩大,有潜力坐上全球创新领导者的宝座,甚至有望成为全球创新典范。” 创新投入更多了——

201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R&D)经费13015亿元,比上年增长9.9%;投入强度持续加大,R&D占GDP比重约2.1%,超过欧盟平均水平。其中,来自政府的投入稳中有增,2014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2899.2亿元,增长6.3%,发挥着“定海神针”之效;企业的投入强度也在快速增长,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比5年前增长一倍以上,专利量质齐升。创新转化更高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总书记的阐述让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认识到,创新不是一种珍藏,如果束之高阁,再好的创新成果也会消弭于无形。

高速列车总里程达世界之最,正向谱系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特高压输变电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千吨级履带起重机、300吨自卸车等装备制造水平大幅攀升;半导体照明市场将超过4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56%„„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更多的创新成果走下书架走向货架。创新版图更辽阔——

如果在中国的版图上标注出一个个国家高新区,你会发现星星之火已经燎原。目前,国家高新区总数已达145家,201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7万亿元,“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速达20%以上。除了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样的传统孵化器外,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插上互联网翅膀的新型孵化器也风生水起,创新创业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孵化投资结合,开放式的创新生态系统正浮出水面。创新模式更多样—— “制造并非必须有工厂。”成立5年,小米公司便卖出1.5亿部手机,智能可穿戴产品跻身全球市场前三。小米靠的是什么?正是商业模式的种种创新:开发设计环节,消费者、供应商可通过论坛、微博、微信、QQ等方式参与;制造环节,寻求全球分工合作,迅速将用户线上线下反映的需求在产品上体现;销售环节,以电商直销为主,去除中间渠道,大幅降低营销费用。模式创新,让企业觅得赶超的捷径,打开一片灿烂晴空。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创新驱动的竞赛中,中国正在跑出加速度。创新驱动助力调结构

——创新支撑中国经济有效应对下行压力、保持“中高速”;助力中国经济调结构促转型、迈向“中高端”

2015年11月2日,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内,C919大型客机正式总装下线。这个历经7年自主研发的新型商用大飞机,既圆了中国人自己制造大飞机的夙愿,也为中国航空工业乃至整个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开启了崭新的未来。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大江南北落地生根,为经济稳中求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动力。创新驱动,支撑中国经济有效应对下行压力,保持“中高速”—— 前不久,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陷入低迷,中船重工却接连签下两艘2万箱集装箱船大单、6艘30万吨新型环保绿色原油船等大单。“技术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总经理孙波看得透彻,越是日子不太好过,技术优势就越有市场价值,创新驱动就越需要强化。

创新,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不二法宝,也是新常态下“稳增长”的宝贵财富。2015年前11个月,轻工、纺织等消费品工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达到33%。这背后,最重要的支撑就是创新:2014年,纺织业规模以上企业获得专利数是2010年的3.4倍;家电行业10家主要上市公司获专利授权3.8万件,发明专利增长超过8%。

创新驱动,助力中国经济调结构、促转型,迈向“中高端”—— 依托创新,传统产业告别“傻大黑粗”,焕发青春活力。“每一台数控机床都能远程监测!”在沈阳机床集团,工作人员轻点手机,屏幕上便显示出一张用户分布图,再点击其中一家用户的数控机床,显示“加工中,已工作96小时”。“互联网+”,让传统数控机床变身“智能机床”,企业从单纯的卖产品走向卖研发、卖服务,利润率更高。

“互联网+汽车”“互联网+装备制造”„„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互联网+”让传统制造业更加智能更加绿色,向着价值链高端努力攀登。2015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投资9.6万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3.9万亿元,占比达40.9%,同比增长12.8%,比工业投资增幅高出3.6个百分点。向创新要效益,“绝版货”取代了“大路货”、成套总包取代了单机制造,“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依托创新,新兴产业“弯道超车”,勇立时代潮头。

车间内,机器人来回穿梭不停;从取货、搬运、装配零部件,再到喷涂、烘干、检测、成品入库,诸多环节全部由机器人完成„„在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数字化无人工厂已成为现实,年产能达5000台,生产效率比人工操作提高5到10倍。机器人,被誉作“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如今,我国已成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不单是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创新鼓点密集敲响,合奏出中国经济最强音。3年多来,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让制造业的“高精尖”色彩越发凸显。华为、联想、中兴、阿里巴巴等一大批企业步入全球高技术行业领先者行列。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个百分点。创新驱动,推动中国企业扬帆出海,竞相“走出去”——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北斗导航向全球拓展„„一个个响亮的中国品牌,是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见证,也成为国际市场上闪光的“中国名片”。从“跟跑者”到“并行者”,再到“领跑者”,创新驱动的火车头正牵引着中国号列车全速前进。

创新驱动激发新活力

——改革与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培育创新沃土,让创新活力迸发

“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掷地有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就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与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培育创新沃土,让创新活力喷涌。《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有关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日臻完善,围绕体制机制的改革举措蹄疾步稳。——打掉“拦路虎”,为创新创业开辟大道通途。“证明不开了”“费用少交了”“‘衙门’好跑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针对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一方面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国务院部门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37项,工商登记中85%的前置审批改为后置;一方面全面清理涉企收费,每年约可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近千亿元。

有了更加公平、透明、良好的市场环境,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2015年前11个月,全国新登记企业保持19%的快速增长,平均每天诞生1.17万户新企业。——铺设“快车道”,让创新因子充分活跃起来。“沉睡”的科研设备“醒”过来了。

过去,高校院所购置的大量科研仪器设备在高墙内“睡大觉”,研发需求旺盛的企业却无法共享。2014年10月,《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发布。此后,开放共享好的单位,奖!反之,罚!机制畅通了,设备利用更高效,创新活动也更给力。

“原地踏步”的研发成果“转”起来了。

一边是科研院所的研发成果束之高阁,一边是企业苦苦寻觅新技术。打破成果转化的“玻璃墙”,惟有改革“利斧”。2015年8月修改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了科研机构、高校的科技成果处置权,“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南京九条”“成都十条”„„各地纷纷“开闸”,让一批“锁在柜子里”的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天女散花”的科研资金“统”起来了。

曾经,每年近百项、涉及上千亿元资金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分别由各部门掌握安排,科研人员只好“四处烧香”、多头申报。2014年9月,中央深改组第五次会议审议《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决定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进行优化整合。从此,“钱袋子”交给专业机构打理,资金用在了刀刃上。——护航“追梦人”,让每个有创新意愿的人都有大展身手的机会。

篇6: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

命题点一:科教兴国,发展科技 热点聚焦

材料一: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卫星21号 2014年9月8日11时2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21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还同时搭载发射了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拓2号卫星。这是我国时隔1个月后再度发射遥感卫星,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93次飞行。

材料二:我国将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 我国将于2015年前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开展新技术和新体制试验验证,适时加入卫星网络,并于2015年前后开始提供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于2020年前后实现全球覆盖。

材料三:“蛟龙”号携青奥会火炬下潜 5555米2014年7月19日,蛟龙”号计划进行第三次潜航,共3名下潜人员,“蛟龙”号携青奥会火炬下潜5 555米。

相关链接:“天宫二号”我国将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分辨率精确到1米;我国自研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问世;公安部利用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和高分专项先期攻关成果。成功发射遥感卫星20、21号;“高分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考点链接:①我国的科技成就 ②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③科教兴国战略

材料一、二 相关设问

1.请谈谈遥感卫星21号成功发射、自研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问世等得以顺利完成任务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⑴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⑵ 主要原因: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推进科技创新,积极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和平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等等。

材料三 相关设问

2.“蛟龙”号携带青奥会火炬下潜和遥感卫星20、21号“高分二号”卫星等的成功发射说明了什么?

⑴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一些科技领域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⑵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重大成果。⑶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综合设问

3.举例说明我国最近几年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

⑴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到7 000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⑵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⑶ 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月卫星;

⑷ 自主研制超千万亿次的计算机“天河二号”等。

4.我国取得上述成就得益于我国正在实施的哪一战略?请谈谈实施该战略的现实意义。

⑴ 科教兴国战略。

⑵ 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大力发展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5.我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有何重要意义?

⑴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提高我国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和能力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⑵ 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⑶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

⑷ 有利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6.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⑵ 目前,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就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步伐。

7.为了取得更多的科技成果,国家应该怎么做?

⑴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

⑵ 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进行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⑶ 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⑷ 加大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⑸ 采取鼓励性措施重奖科技工作者等。8.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

⑴ 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珍惜受教育的权利,积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⑵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⑶ 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将创新热情和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⑷ 要勤于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向权威挑战,具有“敢为人先”的精神。

⑸ 积极参加小科技、小发明的创新活动等,为我国科技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命题点二:人才强国,自主创新 热点聚焦

材料一: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 2014年9月10日~12日,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推动创新,创造价值”。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致辞时表示,中国将依靠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条件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材料二:李克强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代表座谈 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京听取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20周年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汇报,并同历年“杰青”基金获得者代表座谈交流。他说,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是国家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代表着国家创新的未来,所以要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树立人才意识,加强培养人才的责任感、紧迫感,建立完善社会创新氛围,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推动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加速发展。要打破束缚人才的制度羁绊,让创新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创造活动拥有更广阔空间。

材料三:李克强:打破束缚人才制度羁绊 2014年7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学者座谈会。会上,6位专家学者分别从各自角度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提出建议。巧合的是,几乎每位专家的建议,都涉及“体制机制创新”。李克强总结说,体制机制创新本身就是红利。就像知识产权属于企业的资本一样,政府的体制机制创新仍有巨大空间,创新得好,可以释放出更多红利。

考点链接:①人才强国 ②科教兴国 ③创新

材料一 相关设问 9.为什么要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⑵ 当今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⑶ 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创新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⑷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我们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0.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我国应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⑵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⑶ 加大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⑷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11.当前我国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有哪些优势?

⑴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

⑵ 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⑶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物质保障。

⑷ 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巨大精神力量。

⑸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顽强拼搏,已在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积累了一定的创新经验。

12.实现科学发展,我国应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⑵ 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⑶ 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重奖创新人才。

⑷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⑸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⑹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力度。

材料二、三 相关设问

13.为什么必须打破束缚人才制度羁绊,重视科技和人才?

⑴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 质还不够高。

⑵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⑶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

⑷ 重视科技、人才,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4.中学生应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

⑴ 我们中学生应该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⑵ 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⑶ 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坚持终身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⑷ 要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要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⑸ 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15.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树立祟高远大的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⑴ 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⑵ 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坚持终身学习、培养创新精神。

⑶ 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⑷ 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16.请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⑴ 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

⑵ 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

⑶ 勇于开拓进取,争取创新人才;

⑷ 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命题点三:科技薪火,少年传承 热点聚焦

材料一:2014年全国科普日 2014年9月17日,2014年全国科普日主题为“创新发展,全民行动”。201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重点突出四个方面:一是围绕创新引领未来;二是围绕创新改变生活;三是围绕创新在我身边;四是围绕创新圆我梦想。

材料二: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014年8月21日~26日,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北京举行。本届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板块,主要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等竞赛、展示活动。此外,组委会还围绕“中国梦、科学梦、青春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交流活动。

材料一 相关设问

17.2014年全国科普日以“创新发展,全民行动”为主题,表明了什么?

⑴ 我国大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⑶ 国家重视民族创新能力的培养。

⑷ 我国努力营造全民创新的氛围。18.为什么要举行全国科普日活动(原因)?

⑴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⑶ 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19.举行全国科普日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 有利于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广大公民的科学素质。

⑵ 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的氛围,调动公民学科学的积极性。

⑶ 有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弘扬科学精神。

⑷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促进经济发展。

⑸ 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材料二、三 相关设问

20.国家设立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说明了什么?

⑴ 我国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⑶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21.谈谈你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认识:

⑴ 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⑵ 是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⑶ 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的需要。

⑷ 是缩小与发达国家科技差距的重要途径等。

22.我国为什么要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⑴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⑵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总体还不够高。

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⑷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高。

23.国家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什么现实意义?

⑴ 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或科技竞赛活动,向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进行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

⑵ 有利于鼓励和倡导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科普实践,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促进优秀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

⑶ 有利于提高科技辅导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

⑷ 有利于在全社会行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综合设问

24.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⑴ 组织科技专题讲座。

⑵ 举办科学技术小发明创新比赛。

⑶ 举办科技活动征文比赛等。25.传承科技薪火,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⑴ 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

⑵ 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现代科技充实自己,提高素质。

⑶ 培养好奇心,善于质疑,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⑷ 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敢为人先。

上一篇:个人简历:自我评价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下一篇:新学期开学典礼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