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中医院评审-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眼科

2024-07-22

二级中医院评审-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眼科(共6篇)

篇1:二级中医院评审-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眼科

濉溪县中医院 眼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目录

一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3 二 眼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1、点眼法„„„„„„„„„„„„„„„„„„„„„„„„ 4

2、洗眼法„„„„„„„„„„„„„„„„„„„„„„„„ 5

3、熏眼法„„„„„„„„„„„„„„„„„„„„„„„„ 6

4、浸眼法„„„„„„„„„„„„„„„„„„„„„„„„ 7

5、眼部注射、穴位注射„„„„„„„„„„„„„„„„„„„ 8

6、针刺疗法„„„„„„„„„„„„„„„„„„„„„„„ 11

7、敷眼法„„„„„„„„„„„„„„„„„„„„„„„„ 12

8、穴位敷贴(冬病夏治)„„„„„„„„„„„„„„„„„

9、耳压法„„„„„„„„„„„„„„„„„„„„„„„„ 15

10、拔罐法„„„„„„„„„„„„„„„„„„„„„„„

11、饲鼻法„„„„„„„„„„„„„„„„„„„„„„„ 19

12、发泡法„„„„„„„„„„„„„„„„„„„„„„„ 19

13、摩顶法„„„„„„„„„„„„„„„„„„„„„„„ 20

14、刮洗法„„„„„„„„„„„„„„„„„„„„„„„ 21

15、药枕法„„„„„„„„„„„„„„„„„„„„„„„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管理制度

1、全部中医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执业(助理)资格后方可进行医疗执业。

2、执业技术人员服从医院的统一工作安排,不得私自变更执业岗位。

3、在医疗活动中必须遵守各项医疗法律法规及医疗操作程序,组方用药合理。

4、积极参加各种中医培训,提高业务理论知识,改善中医医疗质量,严防各类医疗事故的发生。

5、中医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必须按照医院有关制度进行,否则取消进修资格。

6对全科事中医药技术人员培训学习,督导中医特色项目服务项目。

7、对各类传染病有及时上报的义务,不得瞒报或者不报,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8、有弘扬中医文化的权利,对撰写论文发表的,视其情况给予奖励。

9、对不遵守有关规定的中医工作技术人员要视其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或者严肃处理。

眼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1.点眼法

[简介] 本法是将药物直接点于眼部,多用以消红肿、去眵泪、止痛痒、除翳膜。适用于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常用的有眼药水、眼药粉与眼药膏三种。(一)滴眼药水

[适应症] 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操作规范] 如患者为坐位,令头部稍微仰起,先在其下眼睑下方放置一块棉球;如患者为卧位,则令头微偏向患眼侧,先置棉球于小眦侧。令患者双目上视,医生用左手轻轻向下拉开下睑,右手持滴管或滴瓶,将药水滴人大眦角或白睛下方1—2滴。然后轻轻将上睑提起,并同时放松下睑,使药物充分均匀地分布于眼内,轻轻闭目数分钟即可。一般每日3—4次。遇急重眼病,次数可增加。

[注意事项] 滴眼前要细心查对眼药瓶上的药名标签与所滴的眼别,滴管头部勿触及胞睑的皮肤与睫毛,以免污染滴管与药液;如滴人毒性药物,则滴后需用手指压迫睛明穴下方l一2分钟,以防药液通过泪窍流人鼻腔,引起中毒。

(二)点眼药粉

[适应症] 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操作规范] 将药物制成极为细腻的粉末后应用。用时以小玻璃棒头 部沾湿生理盐水,再蘸药粉约半粒到一粒芝麻大小,医生用手指轻轻分开胞睑,一般将药物轻轻放置于大眦角处,令患者闭目,以有凉爽感为度。点毕,患者以手按鱼尾穴数次,以助气血流行,闭目数分钟后,渐渐放开。每日3次。

[注意事项]一次用药不可太多,否则容易引起刺激而带来不适,甚至可致红肿刺痛等反应。同时注意玻璃棒头部要光滑,点时不能触及黑睛,尤其是黑睛生翳者,更应慎重。

(三)涂眼药膏

[适应症] 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操作规范] 现一般皆用软管药膏,用时将药膏挤出少许,置于胞睑皮肤患处或眼内白睛下方,轻轻拉提下睑后,令患者闭眼,用棉球轻轻按揉胞睑2—3分钟即可。如用玻璃棒取药,则当患者闭眼时,将玻璃棒横向徐徐自眦角方向抽出。每日3次或临睡前用一次。[注意事项] 当抽出玻璃棒时,切勿于黑睛表面擦过,以防擦伤黑睛。本方法为眼科常用方法,熟练掌握。

2.洗眼法

[简介] 本法一般以清水、淡盐水、药物煎液洗涤眼目。当结膜或角膜受伤时,冲洗结膜囊可除去结膜囊内的异物或分泌物,减少对眼的损害。可清除灰尘或细菌,避免感染。

[适应症] 外障眼疾刺痒多痂、眵泪胶粘等证。[禁忌症] 角膜有炎症及溃疡患者慎用 [操作规范] 1.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以塑料布置于枕后或前胸。2.病人自持接水器并紧贴洗眼一侧的颧弓下,保持水平。

3.操作者左手4、5指挟棉球,拇指和食指翻上睑,并使拇指固定于眼眶上缘,再以食指翻下睑,将上下眼睑分开。右手持洗眼壶,让病人作眼球转动以配合冲洗。

4.冲洗完毕,用干净柔软的毛巾擦干冲洗时留下的液体。5.将接水器中的污水倒出,并将接水器消毒。[注意事项] 1.操件者操作前必须严格消毒双手,避免交叉感染。2.冲洗时不要直接冲在角膜上,以免损伤角膜上皮。

3.冲液水温以32—37℃为宜,过热或过冷均会引起眼睛不适。

4.洗眼壶壶嘴在冲洗时不要距眼过近,以免失手损伤眼球。本法古代眼科医家颇为重视,积累了大量的外用洗方,如:洗眼方、洗眼散等。现在临床多用本法于术前冲洗及异物入眼,化学性眼外伤等。

3.熏眼法

[简介] 本法是用中药煎剂的热气蒸腾上熏眼部的治疗方法,具有物理温热敷及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适用于角膜炎、巩膜炎、急慢性葡萄膜炎等。[适应症] 适用于角膜炎、巩膜炎、急慢性葡萄膜炎等

[禁忌症] 眼部恶性肿瘤、出血性眼病初期或是有复发倾向的、急性结膜炎

[操作规范] 将煎好的中药端离火炉,立即用厚纸或有孔厚纸罩住药罐,在热气蒸腾上熏眼部。其温度以能忍受而不烫伤为佳,温度过低不起作用,可重新加温后熏眼,每次15分钟左右,每日1~3次。

[注意事项] 温度要控制好,过凉起不到治疗效果,过热容易烫伤。[常用方剂] ①角膜溃疡:血竭儿茶洗剂(《熏洗疗法》)血竭、儿茶、山奈、自然铜、铜绿、五味子各6g,上药煎汤过滤去渣,乘热熏患眼,每日3~5次,7天为1疗程。功能清热活血。主治角膜溃疡。

②黄液上冲:清热解毒洗剂(《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中》)银花15g,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防风15g,荆芥15g,薄荷(后下)15g,生地15g,板蓝根15g,大青叶15g,上药煎汤趁热熏洗患眼约20分钟,每日2~4次,7天为1疗程。功能清热解毒。主治黄液上冲。

临床多熏洗配合,或先熏后洗,或先洗后熏,用于瞳神紧小症,可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

4.浸眼法

[简介] 本法是指将药物制成水溶液,将眼部浸泡于水液中的一种外治方 法。

[适应症] 适用于过敏性结膜炎、眼睑皮肤炎症、化学性眼外伤 [禁忌症] 眼部恶性肿瘤、出血性眼病初期或是有复发倾向的、急性结膜炎

[操作规范] 选择适当的药物煎成药汁,也可将内服药渣再度水煎,煎水后用消毒纱布过滤,滤液温度适宜时,用消毒眼杯盛装过滤后的药液,将杯口扣住眼眶,胞睑不停眨动,使眼部组织广泛与药液接触,可维持数分钟,以便药力渗入眼部组织,还能机械的清除眼部浅表有害物质,本法可起到洗眼、热敷、药疗的作用。

[注意事项] 使用此法,一定要将药液严格过滤,以免造成结膜角膜异物和角膜擦伤。

[常用方药] 龙胆草,苦参,枯矾,白鲜皮,煎水洗眼,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及春季卡他性结膜炎。配合局部眼液,止痒效果良好。

5.眼部注射、穴位注射

一.眼部注射

(一)球结膜下注射 [简介] 本法是将药物注射人结膜下的方法。它多用来治疗黑睛深层病变及其他眼内病变,起到滴剂较难达到目的的治疗作用。此外,还常用于手术前的麻醉。

[适应症] 适用于葡萄膜炎、视神经及视网膜疾病 [禁忌症] 急性结膜炎等 [操作规范] 用0.5%一1%丁卡因溶液作表面麻醉。注射时,患者的头应固定不动,注射者用一手的拇指或食指牵开下睑,另一手持盛有药液的注射器,嘱患者向上注视,充分暴露下方球结膜,然后将注射针头(常用皮内针头)针孔向上,在角膜缘与穹窿部之间,使针头与角膜缘平行,避开血管,约呈45℃角,刺人球结膜下,勿刺伤巩膜(若为散大瞳孔药物,应尽量靠近角膜缘进针)。缓缓注人药液,一般用量为0.2—0.5毫升。如需在上方球结膜下注射者,则嘱患者向下注视,并牵拉上睑,方法同上。注射后闭目2—3分钟,再涂人抗生素眼膏,加眼垫包眼。[注意事项] 结膜下注射可多次反复进行,但注射部位需经常更换,以免造成粘连。对患眼有较多眼眵者,不可用此法。

(二)球后注射 [简介] 本法是将药物注入眼球后部的方法。多用来治疗眼底病变,或用于内眼手术的麻醉。

[适应症] 治疗眼底病变,或用于内眼手术的麻醉 [禁忌症] 急性结膜炎等 [操作规范] 常规消毒患眼下睑及近下睑的眶缘皮肤。嘱患者眼球尽量向内上方注视,在眶下缘外、中l乃交界处,将盛有药液的注射器,用齿科 5号针头(长约35—40毫米)垂直刺入皮肤(亦可从外下方穹窿部进针)约10—15毫米,然后将针尖倾斜向鼻上方,指向眶尖部,缓缓推进,深达25—30毫米,针尖恰好在肌椎内睫状神经节与球壁之间(当针进入肌椎时,有轻微抵触感),抽吸无回血后,即可缓缓注入药液,一般注射量为1.5—2.5毫升。出针后稍压针孔,并轻轻按摩眼球,促进药液迅速扩散。[注意事项] 出现眼球突出,转动受限,则为球后出血现象,应迅速以绷带加压包扎1—2天,并给用止血药。二 穴位注射

眼部注射是眼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简介] 是在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中注入某种药物,通过针刺和药液的双重作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适应症] 治疗眼底病变,或用于内眼手术的麻醉 [禁忌症] 伴有全身疾患,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患者,慎用 [操作规范] 将药液吸入1-20ml的消毒注射器中,一般穴位用牙科5号针头或7号针头,常规消毒皮肤后,按毫针刺入法刺入相应的穴位至得气后,回抽注射器无血液返流,则缓慢注入药液。通常头面部注入 0.3-0.5ml,四肢部可注1-2ml,胸背部0.5-1ml,腰臀部2-10ml。刺激性小的药物可较大量,刺激性的药物,用量尽可能的小。[注意事项] ①注射针头刺入后,应确认针头不在血管内方可注药。

②注药速度不可过快,一次注入的药量不宜过多,注药次数以隔日1次或3日1次为宜。

③作项部、脊背部及胸腹部腧穴注射时,应注意针刺深度及角度,以防伤及内脏及神经。

本法古人就已灵活应用,现代加入提炼的药物,治疗效果更佳。常用穴位及药物:穴位有太阳穴、足三里、三阴交、曲池、肾腧、肝腧、球后、风池等。药物如复方丹参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维生素B1、B12等,酌情选用。

6.针刺疗法

一 三棱针法 [简介] 以三棱针点刺穴位部分的皮肤,使其放出少量血液。有攻逐邪毒、邪热破瘀之功,达到消肿、止痛、退赤的目的。[适应症] 治疗眼部红肿热痛等实热症 [禁忌] 病久及寒症忌用 [操作规范] 先行消毒皮肤,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放出少量血液。多选太阳穴、耳尖、指尖、丝竹空等部位。[注意事项] 必须辩证属实证、热证方可用此法。只可暂用,不宜重施。点刺也不宜太深,以免出血过多。二 挑刺法 [简介] 用三棱针将一定部位反应点,或皮肤红点,将皮肤挑破,挤出粘液或血水,从而人为的对穴位或反应点造成创伤而起刺激作用,从而治疗疾病。止痛、退赤的目的。[适应症] 治疗眼部红肿热痛等实热症 [禁忌] 病久及寒症忌用 [操作规范] 根据疾病,找到一定部位反应点,或皮肤红点,将皮肤挑破,挤出粘液或血水,如针眼患者,在背部肺腧穴附近,通常能发现有皮肤红点,将其挑破放血,或粘液,多可加速针眼的恢复。[注意事项] 进针位置不宜太深

7.敷眼法

[简介] 是用冷、热敷或用药直接敷于眼的外部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 湿热敷 [简介] 湿热敷是用药液或热水浸湿纱布趁热敷眼,还可用湿毛巾包热水袋外敷;干热敷与熨烫法类似,以热水袋裹毛巾外敷熨也可 [适应症] 眼睑疖肿、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眼外伤48小时后的眼睑及结膜瘀血以及非器质性眼病喜温喜按者。[禁忌症] 热证、外伤后48小时以内忌用

[操作规范] 用药液或热水浸湿纱布趁热敷眼,还可用湿毛巾包热水袋外敷,还可以热水袋裹毛巾外敷熨也可,常用生盐、葱百、艾叶、吴茱萸等炒热,布包敷,熨患眼或敷熨太阳、百会、涌泉等穴,能散寒通气。

[注意事项] 热敷时注意温度适宜,二 冷敷法 [简介] 用冷水浸湿纱布或毛巾,也可用冰袋外敷,有清热凉血,止血止痛效果。

[适应症] 挫伤性眼部出血之早期止血、急性结膜炎局部热涩痛者 [禁忌症] 无特殊禁忌

[操作规范] 用冷水浸湿纱布或毛巾,也可用冰袋,外敷于患处即可。[注意事项] 因有凝滞气血之弊,只可暂用,不宜久施。三 药物敷 [简介] 是用新鲜的中药捣烂外敷患眼,以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目的。[适应症] 外眼病症均可应用,常用于眼部挫伤的青、紫、肿、痛者 [禁忌症] 无特殊禁忌 [操作规范] 用新鲜的中药如鲜地黄、白萝卜、芙蓉花或根等,捣烂外敷;也可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等药物,研细末后加入蜂蜜或醋调成糊状,先涂眼膏于眼内,眼部盖消毒纱布,然后将外敷药置于棉纸内敷眼,[注意事项] 事先局部小面积试用,以免过敏反应。

8.穴位敷贴(冬病夏治)

[简介]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中药汤剂浸渍无纺布,或将药末撒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于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适应症] 功能性溢泪 [禁忌症] 无特殊禁忌

[操作规范] 以杞菊地黄丸为主要组成成分,制成饼剂,久流泪者,取天府、肝腧二穴,将饼剂粘于膏药上,贴敷于穴位;肝虚迎风泪流不止者,灸睛明穴。风池穴贴敷。功能性溢泪即泪点没有内外翻、没有角膜炎、结膜炎,泪道没有狭窄与阻塞、结膜无松弛、泪阜无肥大年龄在45岁以上,眼睑皮肤松弛者。冬季症状较重,夏季较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泪为肝之液,其华在爪。故流泪症常从肝治,肝之虚实盛衰,常反映于爪甲的色泽。流泪症相当于临床上功能性泪溢,其原因是泪囊周围轮匝肌松弛,其位在眼睑,按中医五轮学说,上下眼睑为肉轮,属脾,故泪囊周围轮匝肌松弛宜从脾治,升举脾阳。

我科联合针灸科,在每年的入伏时节开展冬病夏治,以杞菊地黄丸为主要组成成分,制成饼剂,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辨证取穴,并艾灸治疗功能性溢泪。

9.耳压法

[简介] 耳压疗法是在耳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疗法。我科一般采用小颗粒的植物种子,如王不留行子、绿豆等,将其置于0.5~0.8cm见方的胶布中,准确地贴敷在耳穴上,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效应,以达到治病保健的作用。根据经络学说,十二经络都与耳部有直接联系。因此,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耳壳的相应区域便出现一定的反应点。耳压疗法就是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按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适应症] 本法具有适应证广,奏效迅速,副作用少等特点。[禁忌症] 无特殊禁忌 [操作规范] 所取穴位为耳部的眼穴及压痛点。多用于治疗虹睫炎,眶上神经痛,失眠,小儿近视,视疲劳等疾病。耳压疗法也要讲究手法,也存在着“得气”和“气至病所”的问题。临证时,根据不同病人、不同病症,按虚、实、寒、热对各耳穴施术,都会达到“得气”和“气至病所”的。一般地说,虚证、老、弱、孕妇、儿童常用点压法或轻揉按摩法,实证、年轻力壮者常施以直压或对压法。需补的耳穴用点压法或轻揉按摩法,应泻的耳穴用直压或对压法。

①对压法

术者用食、拇指置于患者耳廓的正面和背面,相对压迫贴于耳穴上的丸,至患者出现沉、重、胀、痛感。此时,术者的食、拇指可边压边左右移动或作圆形移动,寻找痛、胀较明显的位置。一旦找到“敏感点”,则持续压迫20-30秒钟。也可在耳廓前面和背面相对贴压2个丸进行对压,其刺激量则更大。将全部耳穴如法对压完毕后,嘱患者照此压法,每天行按压3-5次。[注意事项] 本法属泻法,是一种强制刺激手法。对于实证、年轻力壮者,内脏痉挛性疼痛、躯体疼痛及急性炎症有较好的镇痛消炎作用。

②直压法

术者以指尖垂直按压穴丸,至患者产生胀、痛感。持续按压20-30秒,间隔少许,重复技压,每穴压4-6次。施术完毕,嘱患者如法每天按压3-5次,其适应证同对压法。有些耳穴难以用对压法,如下脚 端(即交感)、艇角(前列腺)、大肠等穴,用泻法时,多用直压法。耳甲腔、耳甲艇的穴位也常用直压法。[注意事项] 此法的刺激强度弱于对压法,仍属泻法,也是一种强刺激手法。③点压法

术者用指尖一压一松,间断地按压耳穴,每次间隔0.5秒。本法不宜用力过重,以患者感到胀而略感沉重刺痛为度。视其体质、病症和术者要求,每穴每次可点压27下。[注意事项] 本法属补法,是一种弱刺激手法,适用于各种虚证、慢性病,如神经衰弱、失眠、心悸、头昏等。

④轻揉按摩法

用指腹轻轻将压贴的穴丸压实(贴牢,不宜损伤皮肤为原则),然后顺时针方向带动穴丸皮肤旋转,以病人有胀、酸、痛或轻微刺痛为度。一般每穴轻擦按摩27次。此法属于补法,具有补虚的作用。适用于久病体弱,年老体衰及耳穴过敏者。【注意】

1.防止胶布潮湿,按压不能过度用力,以不损伤皮肤为在,以免引起皮肤炎症。

2.夏季汗多,宜勤换;冬季冻疮及耳廓炎症者不宜贴敷。对胶布过敏者忌用。3.定时按压比不定时按压效果好,耳压后有酸、麻、胀、痛、灼热感者效果好。

4.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者按压宜轻,急性疼痛直重手法,强刺激,一般患者宜中度刺激,孕妇可用轻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10.拔罐法

[简介]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适应症] 视疲劳、儿童屈光不正及弱视 [禁忌症] 无特殊禁忌 [操作规范] 先在治疗点上涂适量凡士林,然后用拇指、中指捏住针囊,用力捏瘪,放在皮肤上,与皮肤吻合松手即可。针完取下时,捏瘪针囊,轻轻取下,不要直接硬拔,以防损伤皮肤(凡士林是配合哈慈五行针针灸使用的耦合剂,汗毛重的人多涂些,反复涂抹,使汗毛贴在皮肤上)。每点针15分钟。

取穴多选眼眶一周的穴位,以及四白,攥竹等穴位。近年来,儿童屈光不正及弱视发病率日渐增长,且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视疲劳的患者也层出不穷。我科针对这些人群,使用哈慈五行针,联合艾灸法,辨证取穴,收到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11.饲鼻法

[简介] 是将某些有刺激性的药物置于鼻腔内取嚏以治眼病的方法,具有宣肺通窍、疏散外邪的效用。

[适应症] 适用于外眼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

[禁忌症] 角膜穿孔,眼底出血及高度近视者忌用此法 [操作规范] 选用芳香刺激性药物,如碧云散等,取药少许吹入鼻内,每日1~3次,因药物刺激涕泪交流,喷嚏频作,上窍宣通,风热邪毒外泄;也可用鲜鹅不食草适量,捣烂纳入鼻内。[注意事项] 对角膜穿孔,眼底出血及高度近视者忌用此法,突然的压力改变,会引起病变。

药物不宜用的太多,以免反应太大。

12.发泡法

[简介] 是用对皮肤较强刺激性的药物贴在一定穴位上,使之起水泡的方法,主要用于角膜炎、角膜翳等眼病。[适应症] 角膜炎、角膜翳等眼病 [禁忌症]夏季易感染时忌用 [操作规范] 一般选用新鲜威灵仙的根、鲜毛茛菜等药,常选内关穴或太阳穴,用一块胶布中间留一小孔贴于穴位上,将所用发泡药捣烂,取蚕豆大小发泡药置于胶布上,再贴一块胶布封盖固定,一天后起泡后即可除去

[注意事项] 局部发泡后注意清洁,不要弄破,以免感染。因属于有创操作,病人不大愿意接受,临床应用较少。

13.摩顶法

[简介] 是用药物制成膏剂,置于头顶并反复摩擦以治眼病的方法。可使药物通过头皮(百会穴)吸收,并兼有按摩刺激穴位作用使脑中清爽、清窍通利、气血畅行。

[适应症] 适用于角膜炎、巩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视力疲劳、眶上神经痛及眼病兼头昏沉重或头顶痛者。[禁忌症] 对刺激性药物过敏者慎用,[操作规范] 治疗时选用冰片、细辛、石菖蒲、红花、樟脑等研细末调以凡士林或蜂蜜、清油等调成糊状,取少量涂于头顶,然后反复按摩,约8分钟,每日1~2次,最好剃除头发。[注意事项] 按摩时间用力需均匀,避免擦伤头皮。

14.刮洗法

[简介] 是以锋针或表面粗糙之器物轻刺或刮患眼病灶处,然后用水冲洗的方法。常可除去邪毒瘀血,故称刮洗法。

[适应症] 胞睑内面有瘀滞或粗糙颗粒的眼病,如沙眼、结膜炎等。[禁忌症] 急性结膜炎忌用 [操作规范] 先滴0.1%丁卡因做表面麻醉,然后用消毒的小锋针刺刮患处或用特制海螵蛸棒(高压消毒)反复摩擦颗粒部,直至轻微出血,颗粒基本消失为止,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滴抗生素眼药水与眼膏,不需包扎。[注意事项] 不要过度摩擦,以免反应过大

目前临床多用针刺刮患处,但海螵蛸本身具有止血敛疮的作用,疗效优于针刮。

15.药枕法

是将药物加工后置于枕芯内,睡觉时枕头部以治眼病方法。药枕法可作为慢性眼病的辅助治疗手段,亦可作为眼保健措施之一。此法具有调理清窍、和畅气血之功,对消除视力疲劳有一定作用。用时选用祛风散热、宣窍宁神、平肝明目、芳香行气之类药物,尤以花草类药物为宜,经过加工,制成药枕使用。

篇2:二级中医院评审-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眼科

第一部分 中医药服务功能

第一章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依据功能与任务,确定医院发展战略,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院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重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照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 队伍建设

一、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人员配备的相关要求。

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 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本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四、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五、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

六、严格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七、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

八、按有关要求,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和中医综合治疗。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门诊中药处方数、中药饮片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处方数占门诊处方总数、中药饮 片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处方数与门诊人次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十一、住院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第四章 重点专科建设

一、中医重点专科(专病)达到一定级别,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本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四、开展本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

五、开展专科诊疗技术及特色疗法,研制和使用专科中药制剂。

第五章 中药药事管理

一、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内使用的中药。

二、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三、严格执行《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

四、按要求积极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

五、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

六、严格执行中药饮片处方用名和调剂给付有关规定。

七、临床药师参与中药药物治疗,促进安全与合理用药。

第六章 中医护理

一、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开展中医护理工作。

二、执行《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辨证施护。

三、护士掌握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能够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

第七章 文化建设

一、医院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

二、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体现中医药文化。

三、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四、参照中医医院环境形象建设范例,开展中医医院环境形象体系建设。

第八章 “治未病”服务

一、为发展“治未病”服务提供支撑。

二、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合理设置和建设“治未病”服务平台。

三、按照要求规范提供“治未病”服务。

四、积极应用“治未病”服务技术,技术应用符合相关规范。

第二部分 综合服务功能

第一章 基本要求和医院服务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

(一)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二)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医院编制及实有床位数均≥100张。

二、医院服务

(一)医院有改善诊疗环境,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具体措施,支持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

(二)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规范,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三)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加强投诉管理。

(四)为住院患者提供营养指导、配餐、煎药等相关服务。

(五)执行《无烟医疗机构标准(试行)》及《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

三、应急管理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主管部门对传染病管理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分析,持续改进传染病管理,无传染病漏报,无管理原因导致传染病播散。

(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认真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要求,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三)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应急队伍,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的机制。

(四)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医院的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五)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

四、临床医学教育及科研

(一)承担政府分配的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专科人才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二)承担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或承担本地区中医骨伤科医师培养任务。

(三)有制度保障开展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四)有鼓励医务人员参与中医药科研工作的制度和办法,开展与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的调查研究,并提供适当的经费、条件与设施。

第二章 患者安全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二、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三、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妥善处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四、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和压疮发生。

第三章 医疗质量

一、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与制度

(一)建立医院、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二)合理设置医院质量管理组织,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记录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

(三)医疗、护理等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全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承担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二、医疗技术管理

(一)依据法律法规开展医疗技术服务,有指定部门负责医疗技术管理工作,有完整的管理资料,有统一的审批、管理流程。

(二)医疗技术管理符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制定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监督评价与档案管理制度,临床应用新技术按规定报批。

(三)制定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 组织实施。对新开展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经济性等情况进行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医疗技术风险。

三、医技科室质量管理

(一)临床检验质量管理

1.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2.有实验室安全程序,制度及相应的标准操作流程,遵照实施并记录。

3.由具备临床检验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检验质量控制活动。4.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制度。

5.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制定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和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所有POCT(床边检验)项目均应开展室内质控和院内比对实验,并参加室间质评。

(二)医学影像质量管理

1.医学影像(放射、超声、CT等)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提供24小时急诊影像服务。

2.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执行技术操作规范,保护患者隐私;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进行图像质量评价。

3.提供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有审核制度,有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和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并落实。4.制定医学影像设备定期检测制度、环境保护、受检者防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等相关制度,遵照实施并记录。

四、其他科室质量管理

(一)手术治疗管理

1.制定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实行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制分级授权管理。手术医师对授权知晓率100%。

2.实行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制定诊疗和手术方案,落实患者知情同意管理的相关制度,并记录在病历中。

3.医院建立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安全。

4.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的选择与使用时机符合规范。有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规范。

5.手术的全过程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手术的离体组织按规定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诊断。

(二)麻醉治疗管理

1.制定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规范。

2.实行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制订治疗计划、方案,风险评估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3.履行患者麻醉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治疗风险、优点及其他可能的选择)。

4.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实施麻醉操作的全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三)感染性疾病管理

1.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健全传染病防治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实行首诊负责制,及时报告疫情。3.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废物。

4.开展对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5.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四)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1.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行为。

2.加强临床用血过程管理,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科学用血。

3.开展血液质量管理监控,制定并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输血传染疾病、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4.开展血液全程管理,落实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做好血液入库、贮存和发放管理。

5.落实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实验质量 管理,确保输血安全。

(五)医院感染管理

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控制活动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规章要求,并与医院功能和任务及临床工作相匹配。

2.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3.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4.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与改进活动。5.制定多重耐药菌(MDR)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规范与程序,实施监管与改进。

6.消毒工作符合《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隔离工作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医务人员能获得并正确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管理符合要求。

7.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根据医院感染风险、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或)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改进诊疗流程;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

五、病历(案)质量管理

(一)病历(案)管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规范。

(二)按规定保存病历资料,保证可获得性。

(三)建立病历书写质量的评估机制,定期提供质量评估报告。

(四)采用国际疾病分类与代码(ICD-10)、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TCD)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建立科学的病案库管理体系,包括病案编号及示踪系统,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功能。

第四章 药事管理

一、加强药剂管理,有效控制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二、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开展处方点评,促进合理用药。

三、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要求,合理使用药品,并有监督机制。

四、有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按照规定报告药物不良反应。

第五章 护理质量管理

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实施护理人员分级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规范,落实责任制护理措施。

二、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与医院的功能和任务一致,有护理单元护理人员的配置原则,有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的预案。

三、根据分级护理的原则和要求实施护理措施,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定期评估。

四、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基础护理和 专业技术服务,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

五、有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室)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与监测措施。

第六章 医院管理

一、依法开展执业活动。

二、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满足医院管理、临床医疗和服务需要。

三、加强财务与价格管理,规范医院经济运行。

四、成立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建立并完善医学装备管理制度。

篇3:二级中医院评审-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眼科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是中医治疗学的逻辑出发点。气、血、津、液是维持阴平阳秘的物质基础。经络是联系内、外、上、下的通路, 其主要作用是输送气、血、津、液及反映脏腑的健康信息, 加强脏腑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经络功能的正常运行及气、血、津、液正常的产生、输布和发挥作用共同构成了人体健康的生理基础。另外, 各组织、各器官之间又是互相依托、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人体对自然的顺应和依赖也是发挥组织器官正常功能的必备条件。如《外台秘要》中认为眼产生辨色识物之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黑白分明, 肝管无缺”, 也就是说, 眼的组织结构必须是正常的;二是“外托三光”, 即须依赖外界光线照明;三是“内因神识”, 也就是说大脑对眼所见物进行合理整合后, 才能得到一个清晰完整的视觉信息。这一切构成了“眼明视万物”的生理基础。

2 中医学逻辑辨证的基本方法

当人体正常生理平衡被打破后, 就产生了各种病理现象, 阴阳失衡是一切疾病的病理基础。造成阴阳失衡的主要原因有外感六淫、内因五志过极、外伤、老化等多种因素。因此, 祛除致病因素, 恢复生理平衡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的逻辑出发点。阴阳失衡、经络失调、气血津液不足或郁积反应在人体就产生寒证、热证、表证、里证、虚证、实证。为了恢复原有的生理平衡, 中医学采用了一种反其道而治的思维方法, 也就是《内经·至真要大论》中所记载的“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微者逆之, 甚者从之, 坚者削之, 客者除之, 劳者温之, 结者散之, 留者攻之, 燥者濡之, 急者缓之, 散者收之, 损者温之, 逸者行之, 惊者平之, 上者下之, 摩之浴之, 薄之劫之, 开之发之, 适事为故”。

3 中医眼科学逻辑辨证的特点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逻辑辨证的出发点和基本方法与中医学完全相同, 但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 中医眼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又确立了独特的辨证方法。

3.1 五轮学说

五轮学说起源于《内经》, 形成于北宋, 发展于明清, 是眼与脏腑相应的标本学说, 它将眼从外向内分为肉轮 (眼睑) 、血轮 (两眦) 、气轮 (白睛) 、风轮 (黑睛) 、水轮 (瞳神) 五个特定部位, 分别与脾和胃、心和小肠、肺和大肠、肝和胆、肾和膀胱相配属, 用来说明眼与机体内脏腑的生理、病理联系, 它是脏腑学说在眼科领域的引申和发展, 是指导眼科临床诊治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3.2 八廓学说

八廓学说起源于《内经》, 形成于宋元, 发展于明清, 是眼科的传统理论之一, 按后天八卦-四正四隅将眼分为传送、津液、会阴、清静、养化、胞阳、水谷、关泉八个方位, 并分别配属于肺与大肠、肾与膀胱、命门与上焦、肝与胆、肝与中焦、心与小肠、脾与胃、肾与下焦来说明眼与机体内脏腑的某些生理、病理关系。

3.3 内外障学说

内外障学说起源于《内经》, 形成于宋元, 发展于明清。它是以病变部位和证候特点为依据, 将眼病分为内、外两大类, 肉轮、血轮、风轮、气轮为外障疾病, 水轮为内障疾病。它是阴阳学说在眼科领域里的运用, 对眼科的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4 肝窍学说

肝窍学说起源于《内经》, 形成于唐代, 发展于宋元、明清。它是中医脏腑学说中从属于脏的一个分支, 专论肝与眼目的特殊关系,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发挥, 现已成为眼科基础理论的一种独特学说, 受到古今医家的高度重视。其多通过补肝、益肝、暖肝、修肝、洗肝、清肝、泻肝、开肝窍等方法治疗相关眼病。

3.5 玄府学说

玄府学说是中医眼科的基础理论之一, 源于《内经》, 为金代刘河间所倡导, 经后世医家不断补充和发挥, 今已成为独特的辨证方法之一, 广泛地运用于指导内障眼病的辨治, 颇具临床意义。本学说认为玄府是气血津液出入于眼的通道, 玄府郁闭是目眯不明的病理基础。

4 培养学生中医眼科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中医眼科历经数千年的发展,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创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具有独特的逻辑辨治方法。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些逻辑思维方法, 才能充分认识疾病的本质, 认识疾病的证 (理) , 随证立法, 方随法出, 依方选药。只有采用了正确的理法方药, 才能平衡阴阳, 治愈疾病, 也才能充分发挥出中医药的特点, 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打下基础。

5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中医逻辑思维能力

在总论课时的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讲解中医逻辑思维的特点及其在眼科中的运用, 中医眼科中五轮、八廓、肝窍、玄府、内外障学说的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和辨证思路。运用现代解剖学理论及现代裂隙生物显微镜、检眼镜、超声波检查、X光检查等各种技术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运用中医逻辑思维特点进行微观辨证。在各论课时的教学过程中, 要对每一种所要学习的疾病运用中医眼科特定的逻辑思维方式进行分析, 寻找辨证思路和方法, 从而使学生掌握这种思维方法, 以后可以灵活地运用于临床辨证, 而不能让学生对课本中的分型论治死记硬背。在对眼科疾病进行分类时, 尽量运用五轮学说、内外障学说进行分类, 这样才容易使学生找到中医思维的逻辑出发点, 进行辨证论治, 不至于被现代西医思维逻辑所干扰而找不到中医辨治的落脚点。蒉

摘要:通过对中医眼科逻辑思维特点的分析, 探求在中医眼科教学中中医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及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篇4:浅谈眼科围手术期的中医治疗

【关键词】眼科手术;围手术期;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167-02

追溯中医眼科围手术期的理论,治疗渊源,结合作者在多年眼科临床的实践,试探眼科围手术期中医治疗的规律。

1 中医眼科围手术期治疗的渊源

《外治秘要》、《千金要方》、《证治准绳》及《审视瑶函》等著作中已有应用手术方法治疗外眼病变,手术治疗白内障的记载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配合的汤药治疗。晚唐王焘编撰的《外治秘要卷第二十一》有专篇论述眼科。书中提出晶体变混的内障眼病治疗“宜用金蓖决,一针之后,豁若开云而见日月”。这是我国关于针拨白内障的最早记载[1]。自宋元开始中医眼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从理论到临床实践均具备了独立发展的内外环境,各种眼科治疗方法及药物不断丰富深化了中医眼科的内涵建设。而中医眼科围手术期的治疗更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的手术前及手术后的治疗和康复。北宋之初的《太平圣惠方》中详细介绍了金针拨内障及胬肉割烙术。宋元医家辑前人眼科著述而成的《秘传眼科龙木论》提出了内外障七十二证学说。提出属于老年性白内障必须手术的12种,另有“胎患内障”和“惊振内障”可酌情手术,均明确记载了有关围手术期的治疗。外障46病证,其中采用镰洗出血,钩割熨烙或火针等手术方法治疗的有26个病症,也结合了围手术期治疗。因此,在72病证中有40个病证,在手术前和手术后或手术前后采用了围手术期的治疗,占总数55.56%几乎大小手术都配合了用药,针灸等方法治疗[2]。明清时期中医眼科学发展鼎盛,大量医著涌现,著名医家充实了中医眼科理论与临床,更重视了围手术期的治疗。清初张璐编著《张氏医通》,详述了金针拨障术的适应证,操作方法,以及拨针的制造与消毒等,书中提及“过梁针”使用,术中常见的出血情况及处理措施,足见较高的手术水平。充分说明眼科手术不仅是中医眼科的一大特色,重视在围手术期的治疗,应用中药消除和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也是中医眼科学中的一大特色。

2 中医眼科围手术期的发病机理的理解

手术本身也是一种损伤,在手术的过程中,眼组织局部受到医源性损伤,其自身正常生理调节与防御功能则相对失去平衡而使卫气衰惫,腠理失密,外邪乘之而入,出现眼睑肿胀、疼痛、时有青紫等眼前部充血,移植组织排斥反应等;或脉络受损,血不循经,血溢络外而致前房见血平面或浮游血细胞,玻璃体内鲜红色血块或见絮网状混浊,视网膜、脉络膜驱逐性出血;脉络受损,络破血溢,致前房,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出血;气机不畅,气郁血瘀,血瘀水停,致血液组织循环障碍,致眼睑,视网膜,视盘水肿;邪毒外袭,气血瘀滞,见眼睑眼前部红肿;邪毒结聚,蓄腐成脓,证见前房积脓,甚至毒蔓全眼球;素体虚弱,肝气犯脾,水湿停聚,而致前房渗出,玻璃体混浊,脉络膜视网膜水肿及渗出;手术耗损气血,气血不足,精血亏虚,出现前房恢复迟缓,低眼压,移植组织排斥反应,视功能恢复滞后。

综上所述,眼科围手术期的病理基础主要是气血失和七情失调、风热毒邪入侵、精血亏虚。与肝、脾、肾三藏关系密切。疏风清热、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是其主要治法,并结合患者全身的症候与眼局部的病理改变,随症兼以利水渗湿、化痰散结、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等法治之[4]。

3 眼科围手术期中医治疗的优势

近年来眼科显微外科手术发展迅速,拓宽了手术适应范围,增加了复明的机遇和手段。如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视网膜脱离复位术、青光眼手术、角膜移植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等。许多眼病通过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疗效,但如能配合中医药辨证施治,这些手术病人在术前缓解症状而利于手术,术中可以消除一些不利因素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减轻反应及并发症,进而缩短病程,提高疗效。[5]因此中医在术前,术后的调理功能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与康复,恢复视功能或减轻症状起到了积极作用。举例如下。

3.1 青光眼手术: 我们常常见到这种现象,施行青光眼手术的患者,术后第1天眼压下降,视力提高,视野扩大,患者很高兴。但至第2天,第3天,往往会出现视力突然下降、眼底窥不进的情况。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患者术前脱水过多而致大便干燥,术后便时用力后玻璃体积血所致。据此利用中医药术前防止阴虚,给予滋阴补液,使大便不干又不影响眼压下降,术后润肠通便,防止大便秘结,对于青光眼术后患者除进行术后抗感染,散瞳等常规处理外再结合全身表现,辨证论治,施以润肠通便,活血清热之剂。例如:患者,女,47岁。以双眼反复胀痛伴视力下降15年,右眼再发1月收治入院,住院号435316,患者伴头痛,头晕耳鸣,夜寐差,腰膝酸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右眼视力0.2左眼视力0.8,右眼压60mmHg,左眼24mmHg。入院诊断:双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右眼急性期,左眼临床前期)。住院欲行抗青光眼手术。术前大量20%甘露醇静滴,30min快速滴完,口服醋氮酰胺,点匹罗卡品眼药水,噻吗心胺眼药水等降眼压,同时根据舌脉表现,中药拟滋补阴液为主,兼平肝潜阳。处方如下:生地、麦冬、天冬各20g,知母、天麻、钩藤、磁石各15g,神曲、女贞子各12g,花粉10g,旱莲草15g,服药4日后,患者眼压下降无咽干耳鸣,大便干等表现,手术顺利,术后又予中药,润肠通便兼清热活血。处方如下:麻子仁、郁李仁各20g,防风9g,当归、熟地、银花、连翘各15g,藁本12g,前胡、甘草各6g。服药后患者大便通畅,伤口愈合良好,术后5天出院,视力达到0.8,双眼压15mmHg。

3.2 白内障手术: 眼外伤辨证规律“外伤引起肝热,外伤多有瘀滞”的理论,手术也是一种外伤[4]。白内障超声乳化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由于手术损伤气血,使气血虚弱,又可使血气流通不畅,以致气滞血瘀产生反应。手术后的病理变化以气滞血瘀和气血虚弱为主。手术残留皮质和人工晶体等刺激黑睛和黄仁而致肝胆火盛,而产生虹膜反应。这一瘀滞和肝热反应表现为前房炎症反应,重者则有前膜形成。利用中药除风清热凉血泻肝辅以益气养血,能加快眼部血液和房水循环,促进炎症消退,渗出物以及膜的吸收。例如:患者,男,81岁,干部,因右眼视力逐渐下降5年,看不见1年。诊断:右眼老年性白内障(成熟期)。于2006年12月3日入院,并于次日行右眼Phaco+Iol术,术后第2天视力恢复良好,右眼前指数提高到0.8,第3天感右眼疼痛,视力下降,角膜后KP(+)。房水闪光()。瞳孔区人工晶体前见散在色素颗粒及大量纤维渗出膜。全身伴有咽干,口渴,大便干结。给予妥布霉素0.6ml、地塞米松针0.5ml结膜下注射,托匹卡胺及典舒眼药水滴眼,全身静滴先锋霉素针Ⅴ号5.0加地塞米松针5mg 1天1次,中药凉血清热泻肝汤处方如下:当归、川芎、防风、前胡、柴胡、夏枯草、黄芩、车前子各10g,生地、赤芍各15g,生甘草5g,龙胆草、菊花各10g,大黄6g。治疗4天明显好转后方中减去龙胆草、菊花、大黄6g继续服用,1月后门诊复查虹膜和人工晶体表面膜全部吸收。

参考文献

[1] 曾天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

[2] 高健生,巢国俊.发挥眼科围手术期中医治疗的优势[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2,8

[3] 李志英,余杨桂,张淳.眼科围手术期中医治疗[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1,11(4):230.

篇5:二级中医院评审-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眼科

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整改实施方案

2016年5月6日--7日,**省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对我院进行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在专家反馈会上,检查组专家客观、公正地提出我院存在很多不足问题。为进一步促进我院继续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中医医疗质量,及时整改存在问题,确保整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改目标

通过**省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工作的开展及我单位在评审过程中发现的存在问题限期整改,促进了我院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确保中医医疗质量,深化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进一步强化医院内涵建设,推进医院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管理组存在问题:

1、医院实行了绩效管理,但没有实行成本管理。

2、没有支持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的鼓励措施。

3、医院面积相对比较狭小,硬件建设相对于医院的业务发展稍显落后。

4、没有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医院发电机房比较脏乱。

5、医院中医药知识宣传显得有些凌乱,病人的感谢信、创文明卫生宣传、政策宣传没有固定的区域、风格与医院宣传没有统一。

(二)、专科组存在问题:

1、场地狭小,门诊、住院部治疗间拥挤,设备未展开。

2、治疗方法单一,仅局限在传统康复治疗,无现代康复设备、技术及人员。

(三)、药事组存在问题:

1、中药房和中成药面积狭小,没有达标。

2、煎药室布局不太合理,屋后有露天水沟影响整体环境。

3、煎药记录不完整,先煎药物没有写明具体药名,烊化药物没有写明具体药名。

4、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上处方10张,有医生签字模糊不清,签字与留样不一致的情况。

5、抽查50张西药处方(含麻、精处方药品处方20张),有10张不符合要求,主要问题为医生开具处方没有使用规定的药品通用名称,如吗丁啉、安定片、补佳乐等等,临床上吗丁啉应开多潘立酮片,安定片应开地西泮片,补佳乐应开戊酸雌二醇片。

6、目录外抗菌药物临时采购相关制度和程序不完善。

(四)、护理组存在问题:

1、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工作记录欠完整,具体表现在:科室执行了周查与月考核,记录完整,但是在科室月质量评析会上独缺专项质量讨论内容。

2、责任护士对科室常见病种的健康教育未分时段进行,宣教内容不突出。

3、护理人员的职称职责与医院实际层级职责不合,考核护理人员未能完全掌握层级的职责。

4、科室护理人员对科室本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计划不能完全掌握。

(五)、检验、输血组存在问题:

1、实验室场地面积小,实验室流程布局不合理。

2、实验室仪器及配套设施配备不齐,二级医院必备的仪器设备还需要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溶浆机、血小板振荡仪,特检设备缺化学发光仪;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缺感应龙头和洗眼装臵这些基本配套设施。

3、微生物培养标本太少,每半年100例左右,平均每天只合0.56例标本,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使用的要求,细菌培养标本必须占全院使用抗菌素人数的30%,就我们目前的细菌培养标本对临床合理用药不能提供支持。

4、室间质控项目没做全,二甲要求达到七项以上,我院只有六项,血细胞计数缺质量优良的室内质控品。

5、检验单双签名执行不符合,为LIS默认设臵,24小时审核者均为科室主任,在实际工作中,中午班和晚夜班一人值班时自己签名审核。

(六)、影像组存在问题:

1、机房面积小,不达标。

2、人员偏少,人才梯队建设不合理,人员资质不够。

3、疑难病例讨论深度不够。

4、科室医师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部分已过期。

5、科室有详细的操作规范但未严格落实。

(七)、感控组存在问题:

1、成立了独立的院感传染病管理科,但未参与医院的绩效考核。

2、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科室医疗废物登记本项目设臵不规范,重量与暂存点不一致。

3、传染病科室漏报严重(13%),补报率较高。

4、医务人员院感知识知晓不足,洗手步骤不到位。

5、清创包内剪刀有黑色污渍。

6、医院重点部门布局及流程不符合院感要求。

(八)、临床科室建设方面存在问题

1、人员梯队不足,有些科室科主任、学术带头人没有高级职称。

2、继续教育做得不够。

3、西医院校毕业的医务人员中医诊疗方案、辨证论治、中医特色治疗等中医知识及技能掌握不足。

4、诊室、治疗室场地狭小。

三、整改措施及整改成效

(一)、管理方面:

1、从2016年6月起,医院财务科成立医院成本核算小组,对各科室实行绩效及成本核算。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刘望初书记,钟敏财务科主任。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2、调整优化医务人员从事晚间门诊和节假日门诊的鼓励措施,将鼓励措施落实到位。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刘望初书记,黄石副院长,尹先平副院长,钟敏财务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3、加强与县委、县政府的联系,争取政策的支持,加快新院的搬迁工作,新院的搬迁要广开思路、集思广益,科室的设臵要科学化,不宜大而全,突出中医特色科室的建设,建设风格要将中医文化、侗族文化及**的和平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的新地标。新院的建设要考虑病人的切身需求,设臵方便病人的辅助设施,还要考虑残疾人群的需要。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刘望初书记,喻新耀科主任,各科室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12月31日前。

(二)、专科建设方面:

一、搬迁新院时,医院建设一栋独立中医针灸推拿康复楼,届时请上级市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针灸专科为我科设计、布局。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刘望初书记,黄石副院长,钟敏 5

财务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12月31日前。

二、转变思想观念,走出去请进来。

1、我院针灸科今年2月份已与怀化市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针灸结成帮扶科室,怀化市中医医院长期派专家来我院担任科室主任,指导科室建设管理及专业技术指导,目前该科已派一名小针刀专家在我科指导小针刀治疗技术,并为我科培养一名合格的小针刀治疗医生。

2、我科每年派2-3人员外出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学习先进的治疗技术及管理经验。

3、今年招聘二名针灸推拿应届毕业生,为明年搬迁新医院储备人才。

4、根据我院中医重点专科的需求添臵必要的现代化中医诊疗设备。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刘望初书记,黄石副院长,唐光武科主任,王辉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三)、药事方面:

1、新院建设计划中,医院已将中药房调剂室面积定为80平米以上,中成药调剂室面积定为40平米以上。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刘望初书记,黄石副院长,尹先平副院长,龙艳科主任,喻新耀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12月31日前。

2、对煎药房后面的臭水沟进行清洁疏浚,并按照专家建

议近期将对该臭水沟进行暗沟改建。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黄石副院长,尹先平副院长,龙艳科主任,喻新耀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3、重新制定完善的煎药记录表,要求煎药人员对中药特殊煎法的药物进行记录,且写明具体药名。药剂部门负责人将定期对煎药记录工作的检查,发现未记录或记录不完整情况按相关绩效考核方案进行处罚。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黄石副院长,尹先平副院长,龙艳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4、要求医生在开具处方和药师在调配处方时,签名字迹工整,不要潦草,药剂部门要定期对处方进行抽查,发现有此类签名模糊的处方要及时上报医院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黄石副院长,尹先平副院长,龙艳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5、组织处方权医生和药师进行处方规范化学习。重新梳理医院系统药品字典,将医院现有的药品名称全部规范成通用名称,对于麻醉、精神及计生药品等手写处方,要求药师在以后的调剂过程认真把关,拒绝调剂不规范的处方,并将此类处方打回原处。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黄石副院长,尹先平副院长,龙艳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6、组织药事管理委员会会议,重新研究并制定《目录外抗菌药物临时采购制度》和《目标外抗菌药物临时采购程序》,并根据内容要求临床科室及药剂科在今后的采购工作中落实到位。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刘望初书记,黄石副院长,龙艳科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四)、护理方面:

1、及时召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验收总结会议,讨论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持续整改方案。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黄敏总护士长。整改期限:立即整改。

2、护理部随查各临床护理单元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对不能及时进行整改及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者,按照“护理部绩效考核细则”进行严肃处理。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黄敏总护士长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3、护理部及时修订护理人员职称职责与层级职责内容,将二者内容进行综合梳理,便于各临床护理单元层级管理及合理使用护理人员,明确职责,保证护理安全。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黄敏总护士长 整改期限:立即整改。

4、要求各临床护理单元护士长认真落实整改措施,对

科室各种工作计划、方案及措施等,认真加以培训,定期进行考核。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黄敏总护士长,各临床科室护士长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5、加强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制度的落实,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人性化、阶段式的健康教育,让患者真正知晓并执行相关健康教育内容。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黄敏总护士长,各临床科室护士长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6、加强对中医特色护理评价工作的督查,严格落实考核、讨论评析制度,完善质量管理程序,不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黄敏总护士长,各临床科室护士长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五)、医学检验和临床输血方面:

1、针对实验室场地面积小,实验室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我院在建新院的时候设计规划好实验室用房,不仅要实验室面积够用,而且要将实验室流程设计合理,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姚茂清副院长,张智慧科主任,喻新耀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12月31日前。

2、针对我院检验科仪器设备及基本设施配备不齐的问题,科室及时申请购臵报告,申请购臵二级医院必备仪器设备及洗眼装臵和感应龙头基本设施。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姚茂清副院长,杨伟副院长,张智慧科主任,王辉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12月31日前。

3、对于我院微生物室细菌培养标本量少,检验科首先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各个环节,申请参加室间质量控制,保证细菌培养结果准确可靠,另外尽量多开展培训学习并通过医院医务科等领导职能部门规范抗生素使用细菌培养要求,加强宣传管理,提高细菌培养检验标本量,尽量能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姚茂清副院长,黄石副院长,张智慧科主任,各临床科室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4、室间质量控制我院检验科今年已经申请参加**省临床检验中心的临床微生物学项目,达到参加七个项目的室间质量控制要求。血液细胞计数室内质控品已经申请质量和稳定性都很好的室内质控品,按要求做好所有项目的室内及室间质量控制。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姚茂清副院长,张智慧科主任。整改期限:立即整改。

5、针对我院检验科检验单双签名不符合规定的问题,10

请LIS工程师将默认的审核者改成自己选择,按要求选择和自己搭班的工作人员为审核者,在中午班、夜班及节假日一人值班时自己检验自己审核并在审核者处签名。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姚茂清副院长,黄石副院长,张智慧科主任。

整改期限:立即整改。

6、检验科向医务科申请能多派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及时掌握新兴检验技术及技能,积累经验,更好的为我院临床科室提供全面准确的实验室支持。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姚茂清副院长,黄石副院长,张智慧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六)影像方面:

1、机房面积因受场地限制短期内以无法解决,在搬迁新院时按中医医院建设标准设计改善。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姚茂清副院长,杨伟副院长,李复军科主任,喻新耀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12月31日前。

2、医院积极引进人才,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督促现有工作人员积极学习考证。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姚茂清副院长,黄石副院长,杨伟副院长,李复军科主任,喻新耀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3、疑难病例讨论深度问题采取请进来的措施,邀请中

高级医师参与影像科疑难病例讨论。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姚茂清副院长,李复军科主任,蒲宝军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4、对于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已过期问题,今年将参加换证考试,对符合资质的但尚未取得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的人员要求参加今年的考试。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姚茂清副院长,黄石副院长,李复军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5、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及日常工作检查让操作规范严格落实。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姚茂清副院长,黄石副院长,李复军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七)、医院感染管理方面:

1、医院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管理办法》之要求,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科与传染病管理科管理工作,制定院感绩效考核方案。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黄石副院长,钟敏科主任,唐小菊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2、临床科室医疗废物登记本眉栏设臵按照医疗废物五 12

大分类设臵。医院在医疗废物暂存间添臵称重设施,对医疗废物实行称重实事求是登记,暂存间每天汇总。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黄石副院长,唐小菊科主任,喻新耀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3、医院、科室加强传染病上报管理,将其纳入绩效考核。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黄石副院长,唐小菊科主任,钟敏科主任。

整改期限:立即整改。

4、加强院科两级培训,加强手卫生培训,增加医务人员院感应知应会知识提问环节并纳入绩效考核。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黄石副院长,唐小菊科主任,钟敏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5、加强科室器械清洗质量自查,手术器械干燥抹布为消毒的的低纤维絮抹布。取消石蜡油棉垫润滑器械,采用浸泡式或喷雾式器械润滑油,防止二次污染。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黄石副院长,唐小菊科主任,易纪清科主任,滕小英护士长。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6、在新建医院时,重点部门建筑设计图必须经过院感专家的审核才能动工,以使其流程布局达到院感要求。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黄石副院长,唐小菊科主任,喻新耀科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12月31日前。

(八)临床科室建设方面:

1、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人员结构。对医院现有人员每年开展不少于4次以上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的培训的同时,有计划地从中医药大学引进中医药专业人才,每年每个科室安排1名人员赴上级医院进修,积极参加省、市乃至全国学术会议及继续教育培训班,交流经验,向别人学习,不断提高医院整体诊疗水平。鼓励和支持在职卫技人员积极申报评审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刻苦钻研业务技术。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刘望初书记,黄石副院长,罗茹馨科主任,各临床科室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6月30日前。

2、院科两级加强对西医人员的西学中培训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考核。通过培训考核,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初步掌握中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能够进行辨证论治。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黄石副院长,各临床科室主任。整改期限:2016年12月31日前。

3、医院整体搬迁时充分考虑各科室建设指南的要求,做到面积、流程合理。

责任人:杨全安院长,刘望初书记,喻新耀科主任,各科室主任。

整改期限:2016年12月31日前。

四、成立我院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整改领导小组 为保证我院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整改工作正常运行,及时纠正各种检查存在问题,我院成立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整改领导小组。

组 长:杨全安院长 副组长:刘望初党支部书记

姚茂清副院长

黄 石副院长、医务科长

尹先平副院长、内一科主任

杨 伟副院长、外科主任 黄 敏(护理部主任)

成 员:肖 俊(糖尿病科主任)

张 鹏(骨伤科主任)

补明秀(妇产科主任)

唐光武(针推科主任)

祁万彬(治未病科主任、质控科主任)尹 辉(急诊科主任)易纪清(麻醉科科主任)张智慧(检验、输血科主任)李复军(放射科主任)蒲宝军(功能科主任)唐小菊(院感科科长)

钟 敏(财务科主任)

龙 艳(药剂科主任)

王 辉(设备科主任)喻新耀(后勤科主任)

罗茹馨(人事科主任、基层指导科主任)

下设办公室,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黄石副院长兼任。

我院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整改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制定整改实施方案,负责督促各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内容,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整改方案从下发之日起实施。

**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篇6:二级中医院评审-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眼科

4.1 重点专科建设 4.1.1 重点专科设置

1.重点专科科室设置(脑病科、肾病科、疼痛科)2.医院基本情况统计表(专科)3.重点专科申批材料

脑病科(省级重点专科,建设中)

(1)XX省中医管理局 XX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13全省公立中医医院“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考核工作的通知》

附件1:2013全省公立中医医院“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考核细则

附件2:全省公立中医医院“十二五”重点专科服务能力报表

(2)XX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补充申报XX省“十二五”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的通知》(3)XX省公立中医医院“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库名单(县级中医医院,拟定)

(4)附件3:XX省公立中医医院“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申报表(脑病科申报表)肾病科、疼痛科

(1)XXX市卫生局《关于对XXX市第一医院等17家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审核情况的通报》

(2)XXX市卫生局《关于命名市级中医专科治疗中心的通知》

(3)XXX市上卫生局《关于对XX区中医市级重点专科复审结论的通知》 4.1.2 床位编制

重点专科床位编制表 4.1.3 设备配置

1.重点专科必配设备配置表 2.重点专科医疗设备登记本 3.设备操作规范 4.设备使用登记本 5.维修保养登记 6.发票 4.1.4 人员配置

1.重点专科人员花名册

2.脑病科专科带头人——XXX资质证书(复印件)XXX市名中医证书(复印件)

XXX市中医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证书(复印件)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XX中医院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其他荣誉证书、论文证书等

3.肾病科专科带头人XXX资质证书(复印件)4.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XXX 4.1.5 中医诊疗水平

运行病历(10份)

医院工作月报表(2013年)4.1.6 中医治疗率(上)

见:医院工作月报表(2013年)4.1.7 专科服务量(前3年)

门诊月统计表(2011、2012、2013年)

4.2 重点专科建设发展 4.2.1 制定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4.2.2 制定专科工作计划 4.2.3 制定具体措施

内科、脑病科工作计划(2011-2014年)内科、脑病科工作总结(2011-2013年)

脑病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2011-2014年)肾病科工作计划(2011-2014年)肾病科工作总结(2011-2013年)疼痛科工作计划(2011-2014年)疼痛科工作总结(2011-2013年)4.2.4 确定优势病种

重点专科优势病种月统计表(2014年)

4.3 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4.3.1 制定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4.3.4 诊疗方案的实施和临床疗效

脑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1-2013)脑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方案(2011-2013)

肾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1-2013)肾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方案(2011-2013)

疼痛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1-2013)疼痛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优化方案(2011-2013)

4.3.2 访谈

★4.3.3 病历执行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运行病历3份 4.4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

4.4.1 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难继承工作

XXX市中医名医协会《关于评定“中医名医”的通知》

附:XXX市上科学技术协会、XXX市卫生局、XXX市人事局《关于评定“中医名医”的通知》 XXX市名中医工作室实施方案

XXX市名中医工作室申请书(XXX、XXX)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和措施 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绩效考核表

学术继承人资质证书(复印件)——XXX、XXX、XXX

师带徒,文件、合同、拜师照片 4.4.2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

XXX主任医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XXX、XXX 中风脑病专科之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总结 论文: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68例(《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XX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促红生血汤剂”(自拟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贫血的临床研究——XXX(第三完成人)

论文:促红生血汤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52例(中国医学论坛2008年5月第6卷第5期)

跟师原始笔记

4.4.3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应用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应用典型病历(2份)

4.5 开展专科诊疗技术及特色疗法 4.5.1 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

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脑病科)4.5.3 专科中药制剂研究

上一篇:幼儿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诚信教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