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协议简单

2024-05-29

合作协议简单(共9篇)

篇1:合作协议简单

甲方:

乙方:

为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搞好承包山地的经营事项。双方达成如下协议,共同遵守,不得违反。

一、合作地点:

二、合作项目:

三、合作方式:甲乙双方之间不属于劳动或者雇佣关系,属于合作关系。甲方负责对外签订有关合同,提供生产经营资金。乙方以技术出资,负责种植、养殖等项目中具体生产事项。乙方应认真、负责的做好工作,保证养殖、种植的成功率和成活率。考核指标另行约定。

四、考虑到乙方在场地工作时间较多,双方约定,在合作项目中每月拿出伍仟元资金对乙方进行补助。发放补助时间为20xx年10月至20xx年9月.共计一年。

五、自20xx年9月开始,不再向乙方发放补助。但乙方每年可以分取扣除所有费税后纯利润的xx%。

六、合作期限:无论何种原因,自乙方离开甲方工作,双方终止合作。终止后合作项目与乙方无关,乙方不再享有分取纯利润的权利,也没有其他的补偿。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各执一份。在双方盖章(单位)、签字(个人)后生效。

甲方:

乙方:

20xx年9月19日

篇2:合作协议简单

乙方:

甲乙双方需履行义务及享有权利如下:

甲方义务:

1.提供甲方宣传横幅及宣传单

2.提供本次活动所需预算经费,折合人民币共400元整

3.提供甲方相关宣传产品

甲方权利:

1.于活动期间在校内拉挂宣传横幅

2.于活动期间在校内派发宣传单

3.活动开展时由乙方向甲方致意

4.活动期间面向校内组织学生开展宣传甲方产品交流会

注:甲方宣传产品交流会需委托乙方代为开展

乙方义务:

1.于活动期间在校内拉挂甲方宣传横幅

2.于活动期间在校内派发甲方宣传单

3.活动开展时向甲方致意

4.活动期间面向校内组织学生开展宣传甲方产品交流会 乙方权利:

1.获甲方提供的宣传横幅及宣传单

2.获甲方提供本次活动所需预算经费,折合人民币400元整

3.获甲方提供相关宣传产品

4.拥有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

甲乙双方需遵守诚实信用、平等合作原则。切实履行义务。

甲方签字:

篇3:简单能耗均衡路由协议设计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路由协议,能量效率,网络生存时间

0 引言

WSN (无线传感器网) 是由大量无处不在的、具有通信与计算能力的微小传感器节点, 密集布设在无人值守的监控区域, 从而构成能够根据环境自主完成指定任务的智能自治测控网络系统[1]。一旦部署, 则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工作, 而无法给节点补充能源。WSN中节点的电源续航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通信带宽以及数据存储能力都很有限, 且WSN是以数据传输为中心, 而非无线网络是以数据为中心。因此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适合的路由协议使节点能源得到合理利用, 能耗更加均衡, 从而在带宽及节点处理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使网络整体性能得到提高, 网络寿命延长。因此具有能量效率的路由协议的研究, 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 相关的研究

根据应用的不同, 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路由协议, 按照网络的层次结构划分, 可分为平面路由协议和分簇路由协议。平面路由中, 所有节点的功能相同, 其路由简单;分层路由中, 节点功能不同, 上层节点负责对下层的节点进行协调和维护。目前在平面路由研究方面较为典型, 应用较多的路由协议主要有SPIN (基于协商的以数据为中心传感器协议][2]、DD (定向扩散) 协议[3]、MCF (最小代价转发) [4]这几种协议。LEACH (低能耗自适应分簇协议) [5]是分层路由协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路由算法, 其他分簇路由协议基本都是以该协议为基础发展而来的。LEACH是Chandrakasan等人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的低功耗自适应聚类路由算法。本文提出的SEBR (简单能耗均衡路由) 协议是一种类似于MCF的平面路由协议。

2 SEBR路由协议设计

2.1 SEBR协议网络模型

通常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 (例如那些应用于气象监测或者战场环境下的传感器网络) 只有一个基站, 而且所有的感应数据都最终发送到该基站也即sink节点中去, 而不是发送给网络中的中间节点。类似地, 我们也假设有这样一个网络拥有一个sink节点, 并且该网络是一个响应型的网络, 即事件触发型网络, 当传感器区域感应到相关事件时, 即沿着协议路线向sink节点发送感应数据。其他具体的假设条件如下。

1) sink节点和传感节点位置固定, 所有传感节点初始能量相等, sink节点能量不受限。

2) 每个节点都有一个计时器用于计时。

3) 对于低辐射短距离通信, 发送能量开销和接收能量开销几乎相同。所以这里我们假设每个节点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能量消耗一样。数据处理的能耗比数据通信能耗小得多, 因此我们这里不考虑数据处理的能耗。

4) 假设通信信道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MAC (媒体接入控制) 层能够提供差错监测/纠错及重传;节点间通信均是双向链路, 不存在单向链路, 即如果A能和B通信, 则B也能和A进行通信。

2.2 SEBR协议特点

SEBR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平面路由协议, 与传统的路由协议如DD、SPIN相比, SEBR有很多它们不具备的优点:

1) 以传送数据到达sink节点所需时间作为选择下一跳的指标之一, 而不是传统路由协议所采用的跳数作为指标。这样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 避免其在拥塞路径上传输, 同时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最小化数据到达sink节点的时间。

2) 引入一种新的选择下一跳的指标:节点能量势———该节点邻居的平均能量, 表示为

其中Ei为第i个节点的能量, n为邻居节点数。节点能量势反映节点所在区域能量的平均分布状况, 它与节点剩余能量的差值反映节点与其邻居节点的相对能耗状况。因此节点在选择下一跳节点时应高概率选择平均能量势高且剩余能量高于平均能量势的节点。这样更有利于均衡节点能量的消耗。

3) 节点无需知道源到目的的整条路由, 只需要其邻居的信息就可以进行数据发送。这样降低了路由建立的开销, 同时也减小了节点内存需求。

4) 在初始化阶段, 每个节点只进行一次广播, 所有节点就能获取自己的邻居信息。这样既可以减少网络中的广播数据包, 也能降低节点在路由初始化阶段的开销。

5) 算法十分简单, 没有复杂的运算。数据在传播过程中只进行一次融合, 也即在感应节点数据传输路径上的下一跳进行数据融合。

2.3 SEBR协议设计

SEBR协议的操作分为3个阶段:路由初始化、数据转发和路由维持。该协议中, 每个节点除了感应、传输和接收数据的能力以外, 还可以利用邻居表进行简单的数据融合。初始化阶段由sink节点发起, 在网络布置完成后就进行, 目标就是初始化邻居表。在初始化阶段, 每个节点只广播一次。初始化阶段完成以后将进入数据转发阶段, 这个阶段所有节点都可以发送数据到sink节点。路由维持与数据转发是同时进行的。

2.3.1 报文设计

SEBR所有报文均采用如图1所示的报头结构, 各字段功能介绍如下:

1) pkt_type, 即数据包类型包括:路由初始化报文、数据报文、确认报文3种。

2) src_ID, 源节点ID:表示发送该数据包的节点ID。

3) dst_ID, 目标节点ID:表示下一跳的节点ID。

4) pkt_num, 数据包序号:用于标识数据包的顺序。

5) pkt_start_time, 数据包发送时间:表示发送该数据包时的时间值。

6) time_to_sink, 到达sink节点时间表示:该节点发送一个数据包到达sink节点所需时间。

7) node_energy, 节点剩余能量表示:该节点在发送该数据包之前的剩余能量值。

8) average_energy, 邻居节点平均能量, 即上文所述的节点能量势。

9) A字段:标识该数据包是否包含融合数据, 如果包含融合数据则置1, 否则置0。

2.3.2 路由初始化阶段

路由初始化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在每个节点内建立邻居信息表, 从而为路由转发提供信息。本阶段需要收集的邻居信息主要是两个:邻居节点到达sink节点时间和邻居节点剩余能量。

节点到达sink节点时间及剩余能量信息的传播通过以下算法来实现。当传感网络布置完成后sink节点会广播一个初始化报文。此时pkt_start_time字段设置为0, node_energy字段设置为节点初始能量。因为通常在初始化阶段各节点的能量都比较充足, 所以将average_energy字段均设置为节点的初始能量。

当节点第一次收到初始化报文后, 根据报文中的信息计算出到达sink节点的时间。然后更新time_to_sink字段;计算出此时的剩余能量, 更新node_energy域, 然后再广播初始化报文。同时更新其邻居表, 如上面算法所示添加邻居节点ID、node_energy、average_energy、time_to_sink等信息。这一过程将一直重复, 直到初始化报文覆盖整个网络。在初始化阶段的最后, 每个节点都将知道其所有邻居的信息, 包括邻居到达sink节点的时间以及剩余能量等信息。根据邻居表中的信息, 每个节点都能够很容易地将数据包传送到sink节点。

2.3.3 数据转发阶段

通过第一阶段的路由初始化, 每个节点都形成了一个邻居表, 其中包括邻居到达sink节点时间、剩余能量、节点能量势等信息。当节点感应到事件发生时, 就会发起向sink节点的数据传输。

下一步将进入下一跳决策, 这一阶段需要同时考虑能量与传输效率, 既要有利于传感器网络能量的均衡消耗, 又要保证数据包能尽快地传输到sink节点。因此需要通过评价邻居的剩余能量、节点能量势、到达sink节点时间这些指标, 从中选出综合评价最高的邻居进行转发。在评价邻居时, 可以根据不同应用的实际需要来定义不同属性的权重。

在SEBR协议的数据转发过程中, 数据包均包含了源节点的信息。因此, 当节点接收到数据包后, 会根据数据包中的源节点信息更新邻居表、更新节点信息、环路判断等操作, 然后将自己的信息封装到数据包中转发出去。

2.3.4 数据融合

SEBR协议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只进行一次数据融合。即在感应节点到sink节点的数据包传输路径上, 只在感应节点的下一跳进行数据融合。例如图2所示的场景中, 只有节点3会对该感应事件的数据包进行融合。执行数据融合的节点会将数据包头部的A字段置1。当节点接收到一个数据包, 会需要检查该数据包的A字段。如果A字段为0则需要对数据部分执行数据融合, 然后将该字段置1, 最后再转发。如果为A字段为1, 说明已经是融合过的数据, 直接转发。

在前面在对协议的假设中, 我们提到SEBR协议适用于节点分布稀疏的场景, 也就意味着重叠现象较少存在, 即节点间感应数据的耦合度较低。因此一次融合可以有效控制包的大小, 进而降低丢包的概率。

3 仿真分析

使用NS-2网络仿真器来评估SEBR的性能, 仿真参数的设置如表1所示。我们将SEBR的性能与DD和MCF进行比较, 考虑如下度量:平均包传递率, 平均能量消耗, 平均网络生存时间。仿真实验中, 分别使用50、100、200和1 000个节点来进行实验, 并使用其中的10个节点来进行数据包发送, 由sink节点来接收数据包, 仿真时间均为100 s。

3.1 平均能量消耗

节点消耗的能量依赖于传输、接收和计算。然而, 对于所有这些功能来说, 在考虑能量消耗的时候, 发现发送数据的能量消耗要比接收和计算的能量消耗大得多。所以在本研究中, 我们假设平均能量消耗直接与网络中数据包的传输数量成比例。传输的数据包越多, 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和SEBR相比, 对于同样的场景DD和MCF, 传输了更多的数据包, 所以DD和MCF比SEBR消耗更多的能量。表2、表3仿真结果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式 (1) 是计算平均能量消耗Eav的公式。

式中Ptr为每次传输的能量消耗, Nprt为每个参与发送数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的总数, n为参与发送数据包的节点总数。N为网络中的节点总数。

当传感器节点操作电压用m V, 电流用m A, 则消耗的电能以n J计。假设每次传输的能量消耗为0.02 n J, 可以计算出平均能量损耗。如表4所示, SEBR的平均能量损耗要明显小于DD和MCF。

3.2 网络生存时间

这里我们考虑将网络生存时间定义为从网络部署到最后一个节点死亡的这段时间。网络生存时间依赖于平均能量的消耗。能量消耗越大, 生存时间越短。

假设我们考虑每次传输的能量消耗为0.02n J, 每个节点的平均初始能量是1J, 据此可以用式 (2) 估算网络平均生存时间Tav。

对于同样的任务, DD和MCF广播了更多的数据包, 相比之下SEBR将具有更高的网络生存时间, 如表5所示。

参考文献

[1]AKYILDIZ IF, SU W, SANKARASUBRAMANIAM Y.A survey on sen network[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02, 40 (8) :102-114.

[2]HEINZELMAN W R, KULIK J, BALAKRISHNAN H.Adaptive protoc for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C]//Proceedin of ACMMobi Com’99, Seattle Washington:IEEE, 1999:174-185.

[3]INTANAGONWIWAT Chalermek, GOVINDANRamesh, ESTRIN Deb rah, et al.Directed diffusion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ing[J].IEEE/ACTransactionson Networking, 2003, 11 (1) :2-16.

[4]YE Fan, CHEN Alvin, LU Songwu, et al.Scalable solution to minimum c forwardingin large sensor networks[C]//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Los Angeles CA:UCLA Com 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2001:304-309.

篇4:合作协议简单

漫长的谈判过程中,协议最终达成意味着画上句号。在双方即将进入签约阶段时,大多数谈判者会认为既然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就无须多言,剩下的也不过是直接成交。如此行事,往往低估了最后阶段谈判的复杂程度,也忽视了继续深挖谈判中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协议最终结果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形:

◆双方对最佳选项都认同——协议达成。

◆一方对最佳选项不认同——一方退出谈判。此举将有可能关闭未来与对方继续打交道的大门。

◆对方对最佳选项不认同——无法达成协议,谈判继续进行。

◆双方对最佳选项不置可否——无法达成协议,谈判继续进行。说“是”的情况

说“是”意味着达成协议,但并不意味着谈判就此结束,反而意味着新的开端——在达成协议的兴奋过后,执行状况成为了衡量协议成功与否的真正考验。鉴于此,在作出协议承诺之前,需要展望执行的前景,重新审视所作承诺的可持续性和可执行程度。做到以下几点将会有所助益:

拥有大局观将协议视做达到目标的手段——谈判以及协议本身不过是获得更为重要的关系或项目的前奏;这样可以避免在达成协议后,对执行层面的东西视而不见,失去进一步取得实质性成果的后劲。

直面现实避免作出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承诺,这会招致对方的怨恨;对困难不要遮遮掩掩,这有助于未雨绸缪,作出解决方案。

推进执行尽量集思广益,确保执行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都能参与进来,并为执行过程中的决策和解决争端提供原则和判例方面的保障。

如何说“不”

大多数的谈判者都害怕一旦拒绝对方就会有损合作关系,让对方感觉自己优柔寡断,这种心态有时会促使我们违心应允从而取悦对方。能否在向对方说“不”的同时,还能保持较为积极的气氛?能。这被称做“积极拒绝”,主要包括下面的3种表述方式(以拒绝超时工作为例):

肯定的回答表达拒绝的同时,表明自己接受了另外一些积极的因素,这样也能获得信任。比如,虽然拒绝了超时工作,但我对于“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自己的兴趣”说了“是”。

否定的回答直接说“不”并向对方解释原因,寻求对方的谅解和尊重。比如:我慎重考虑了您要我在周六工作的要求,还是非常抱歉不能答应。希望您理解,我希望能够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如果周六工作就很难做到。

提一个新方案若想进一步谈,那就得提出一个新的可接受解决方案。比如,我也可以培训我的助手去处理一些相对容易的工作,他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付20%的工作量。这个办法您意下如何?

我们不必想出所有的解决方案,但应请对方一道来开启思路。然而,假如对方的要求确实更重要,也提出了新的解决办法,我们的答复也要作相应调整。例如对方如果提出:“我会给你额外的几天假期作为周六工作的补偿,这样你也可以在学校暑假期间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妻儿,意下如何?”这时也许你就应该重新考虑答案了。

当对方说“不”时

如果我们对各方面都作了妥善处理,对方依然不能达成一致,原因未必是对方无理取闹,也可能是我们给出的最佳选项仍无法提起对方的兴趣。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再步步紧逼,而应了解对方对现有选项的认知,即他们如何看待这些选项及其后果。如果他们无法从中得到满意的结果,我们就得改变他们既有的选项或视角,创造一个“可接受的未来选项”(YesableFuture Choice,YFC)。

诊断并理解对方当下认知的选项(CurrenttyPerceived Choice,CPC)方式可以是:

◆锁定决策者——单独挑出最具影响力的人或者最激烈反对我方条件的人。

◆弄清楚对方是如何理解我方提出的最佳选项——既然我方条件是优厚的,对方理应接受。如果对方依然反对,是否因为他们接收到的信息有误?

◆明晰在同意和不同意两种情况下,对方就不同后果的认知——把他们的这些想法写下来。

假设这样的情形:布什总统打算入侵伊拉克。他想显示先给萨达姆一次机会,并希望萨达姆拒绝这个“机会”,从而让美军能够“师出有名”地入侵。他问谈判专家,如果对萨达姆提出“48小时内投降,否则美军就会入侵伊拉克”的要求,萨达姆可能会如何应对?那么萨达姆的“当下认知的选项(CPC)”如表1:

在萨达姆“当下认知的选项”中,揭示了两条重要信息:左栏中,肯定答复所对应的负面结果(一)反映了对方未能得到满足的利益诉求;右栏中,否定答复所对应的正面结果(+)反映了对方认为自己所具备的其他优势。可见,萨达姆通过上述分析很可能会拒绝投降。

对方可接受的未来选项(Yesable Future Choice,YFC)

基于现有认知选项的理解,可以构建一个可被接受的未来选项(YFC),就是说,提供一个更容易被对方接受的机会。可以进行头脑风暴并找到最好的一些解决办法,目的在于推出一个新的最优选项,整合为一个可被接受的建议(yesable proposition)则更好,这样只需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即可将谈判继续推进。

“可接受的未来选项”应该实际易行,能够帮助对方明确自己要在哪里达成一致,从而更高效地决策。设想一个情形,如果某人问你:“愿意帮我准备晚餐吗?”我们大概都只愿吃而不愿做,很可能会拒绝。然而如果他这样问:“想一起吃饭吗?我快做好了,你可以帮忙摆下桌子,倒上些饮料吗?”两个请求的实质内容是一样的,然而第二种问法减少了对方的思索和猜测,因此更容易让对方答应。

当我们面对对方的谈判代表时,还需揣摩如何提供一份成功的演说词,让他们回去容易交代。谁都不愿意成为谈判的失败者,谈判代表需要向委托人负责而不想节外生枝。如果谈判代表看到最佳选项可以让他们向委托人交差时显得光彩,很可能会拍板决定。

回到上面的例子。布什可以给萨达姆一个“可被接受的未来选项”吗?如果布什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给伊拉克带去民主、打击恐怖主义以及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危害降到最小,这倒是有可能的。布什可以选择从对方的私人利益出发,私下向萨达姆提供一个可被接受的选择,譬如:

“你必须在48小时内宣布启动全国大选,并在未来6个月内在联合国监控下将大选全面展开。与此同时,你还要将伊拉克境内所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转交给联合国或者其他国家,并确保这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致落到恐怖分子的手中。之后你可以放弃手中的权力,到其他阿拉伯国家寻求政治庇护。作为交换条件,美军将不会入侵伊拉克,并保证不打扰你在避难地的生活。联合国也能够确保你的国家和军队在权力转交期间保持完整,伊拉克人民生命财产也将得到

保护。”

如果想要更加直接明确,布什还可以加上这样几句:

“如果你接受上述条件,我们将派专业团队协助你组织大选等相关事宜。我们还将确保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能够由联合国妥善处理,并提供经费来训练和装备伊拉克军队以铲除恐怖主义组织。但一旦你将来回到国内并试图干涉伊拉克的事务,我们之间的约定就将立即废止,我们会逮捕你或者无须告知即命令美军进入伊拉克。”

除此之外,布什还可以给萨达姆提供一份致全体伊拉克人民的体面演说词:

“亲爱的伊拉克人民,成为你们热爱的总统我深感荣耀。我非常高兴即便面对如此多的挑战还能站在这里,带领着你们走入21世纪。通过新的选举和成立一个民主政府,我们会成为本地区政治进步的楷模。拥有了更强的盟友,就可以削减在军火武器上的花费,投入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将繁荣、强大。在伊拉克选定未来的总统之际,我将为迎接一个新的伊拉克而交出我手中的权力,也将以一个伟大的伊拉克为荣。”

尽管对于这些条件,萨达姆可能依然不同意,但相比他像一个懦夫那样离开伊拉克,与其家人一起受审并被判处死刑,以上的选择无疑是上策。这个假想的例子肯定会引发争议,但可以用来表明我们如何在谈判中应用可被接受的未来选择,这样也意味着冒更小的风险。

突破僵持状态

即便作出了上述努力,意外的情形依然会出现:即双方对现有的条件都无动于衷,谈判陷入僵持状态。假定谈判的僵局是由对方造成的。如果等待的成本太高或者无法向谈判协定最优选择靠拢,那么僵持比否定更难接受。

造成僵持的原因很多:对方时间充裕,或者在利用僵持使得谈判向自己预期的谈判协定最优选择靠拢;因恐惧而无法动作,或者对目前的最佳选项不甚满意;摸不着头绪抑或是踌躇于某个棘手的决定。

总之,一旦谈判者觉得不作为或者拖延时间的成本低于作出决定的成本,就会进入僵持状态。面对这种情形,我方有责任这么做:

1、影响对时间成本的认知——要让对方知道,拖延只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或者错失良机。可以告知对方:

◆我们还有时间(我方无时间成本和压力)。

◆到时间之前,我们就可以立马结束谈判(我方无时间成本和压力)。

◆对方的拖延成本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低(给对方形成压力)。

2、引入可导致强制性行动的事件——总会有内外部事件增加拖延的成本,从而迫使谈判对手采取行动。

◆增加对方失去重要的机会或者资源的可能性。

◆设定最后期限(参见附文案例)。

篇5:销售合作协议书简单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甲方所在_______地段的房产共计____栋楼,约平方,需要苯板做外墙保温,此保温材料(苯板)由乙方提供,不得再由第三方进入。

二、乙方在供货期间,首先由乙方垫付苯板款万元,垫付到由第三方供货,如发生此情况,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均由甲方承担。

三、甲乙双方商定,乙方同意在此处用货款抵押一套住房,面积在㎡,楼层和地点由乙方自行挑选,确定后不得改产,甲方无权出售此房,由乙方自行处理(注:此房款由乙方的货物抵扣,但必须是最后的尾款)。

四、甲乙双方协定,外墙保温板厚度为公分,重量为到工地的重是每立方公斤(按板的实际尺寸计算),如低于如高于公斤,甲方不再加价计算。

五、甲方工地于_______年____月_____日开始施工做外墙保温工程,甲方请提前通知乙方,做好备料准备,供货期间,乙方不得耽误工程进度。如因为供货不及时,为此造成甲方停工待料的情况(误工时间为小时及以上),甲方有权罚款乙方,罚款万元,前提条件乙方必须认可方能执行。

六、经双方协定,苯板价格每立方为_____元/m(不包括任何税费),此价格包括运费由乙方承运到工地。此价格执行到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到时如EPS原料上涨或下跌,双方再议定,但价格以及方量必须以销售单为准,甲方收料人签字确认。

七、乙方供的全部苯板必须是阻燃材料,乙方应保质保量,如甲方验查出是非阻燃产品,甲方有权从重处罚乙方,为__________。

八、因甲方用量较大,双方应每半个月核对单据,由收料人出据汇总凭证,并记帐上报公司,工程完工后,双方须将所有月总票据全部汇总,甲方将剩余款于________年底前一次付清。

九、如双方发生争议时,应友好协商,如协商不果,可向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本合同自此项目开工之日起,工程完工后自行解除,本合同一式两份,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公章):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_

篇6:个人简单合作协议书

协议书简单合作协议书项目合作协议书简洁通用版生意合作的协议书简单合作协议书合作协议书的范本个人合作协议书

个人简单合作协议书一

甲: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条 合作项目名称及主要经营地:

甲乙双方做为本协议的具体执行人分别委托___(身份证号码: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曹婷(身份证号:__________)发起成立_____________________(暂定名,具体以工商核准名称为准)主要经营地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凤山街道五星村余周公司西16号

第二条 合作经营项目和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 合作期限

本合作企业经营期限为____年,协议到期后,双方均未提出终止协议要求的,视作均同意继续合作 本协议继续有效,如果不再继续合作的,退出方应提前三个月向另一方提交退出的书面文本

第四条 出资金额、方式、期限。

(一)甲方出资人民币____万元,大写 ________人民币整,占总投资额的___%;乙方出资人民币 ___万元,大写 _________

(二)双方以_____方式出资,合计出资共计人民币___万元,大写人民币_____整元。合作期间各合作人的出资为共有财产,不得随意请求分割。合作终止后,各合作人的出资仍为个人所有,届时予以返还。

第五条 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

合作各方共同经营、共同劳动,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一)盈余分配:合作双方按照出资比例对盈余进行分红

1.分红提前:清理和催还客户全部或者大部分应付款项,偿还或者大部分偿还供应商应付款项

2.分红时间:一年分红一次,以经营年度为准

3.分红比例:以每个经营年度的盈余的50%按投资比例分红,剩余盈余50%做公司发展资金

(二)债务承担:合作债务先以合作财产偿还,合作财产不足清偿时,按投资比例承担。任何一方对 外偿还债务后,另一方应当按比例在十日内向对方清偿自己负担的部分。

第六条 合作负责人及合作事务执行

(一)甲乙双方及其委托人共同负责客户业务的开发和管理,国内外客户资源双方共享。自协议签订起双方客户业务都由新成立公司进行操作。

(二)合作协议约定或全体合作人决定,委托____为合作负责人,其权限为:

1.对外开展业务,订立合同;

2.对合作事业进行日常管理;

3.出售合作的产品(货物)、购进常用货物

4.其他未尽事宜

第七条 合作的财务制度

(一)甲方负责财务出纳和账务账单预录;乙方负责财务会计。

(二)所有账目账单发票收据必须经由甲乙双方签字后方可入账

(三)金额在__________元人民币以内的账款可以不经双方同意进行支付,超过____元以上由双方确认经 过现金,银行转账或者其他方式进行

第八条 争议处理

(一)对于执行本合同发生的与本合同有关的争议应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解决;

(二)如果双方通过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则提交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九条 违约处理

如果一方违反本合同的任何条款,非违约方有权终止本合同的执行,并依法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害。

第十条 协议解除

1、一方合伙人有违反本合协议的,另一方有权解除合作协议

2.合作协议期满

3.双方同意终止议的4.一方合作人出现法律上问题及做对企业有损害的,另一方有权解除合作协议

第十一条 其他

未尽事宜,双方可再协商补充协议,补充协议同等本协议有效,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地址: 地址:

协议签订地点:___________

协议签订时间:____年__月__日

个人简单合作协议书二

甲方:________

乙方:________

双方经反复协商一致,就下列事宜达成协议:

一、(写清情况)甲乙双方自愿签订本协议书,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二、双方协商确定,甲方提供合格商品,乙方负责提供业务销售。

三、双方协商确定,乙方负责业务销售的同时,甲方需按照约定的X%负责给乙方提供业务费用。

四、双方协商确定,在经营期间按照xxxx比例进行提现。

五、_________。

六、以上事实清楚,甲乙双方无异议。

七、(以后操作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支付方式:__银行转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违约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违约金或赔偿金的数额或计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种方式解决:

(一)提交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二)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十二、双方商定的其他事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签章)地址: 邮政编码:

乙方:(签章)地址: 邮政编码:

合同签订地点:___________

篇7:最简单的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一、甲方:

1、为乙方无偿提供活动场所、人员培训和教育资源。

2、积极配合乙方做好宣传等社会公益活动。

3、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参与社区的公益性劳动和其他社会服务工作。

4、主动配合社区做好假期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5、经常走访社区,了解社区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建议。

二、乙方

1、为甲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协助甲方做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2、协助甲方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家庭教育工作。

3、经常与学校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社区的表现情况。

4、挖掘社区资源,支持、配合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工作。

5、经常走访学校,为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

三、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代表(签名)

乙方代表(签名)

篇8:合作协议简单

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是一个传输简单文件的协议,它是基于U D P协议实现的一种传输协议。TFTP协议是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简化版本,不提供目录浏览,只能完成发送和接收功能。它虽然不提供像FTP那样强大的功能,但是它传送数据长度固定且较小,是一个非常易用的、紧凑的协议,很适合在一些上传下载的场合使用。本文通过研究TFTP协议,设计了基于TFTP协议的简单文件传输系统,实现了多客户端与服务器的文件传输功能,并解决了丢包、超时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

1 TFTP协议简介

利用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可以实现TFT server与TFTP client之间的文件传输,包括多客户的下载和上传请求。TFTP传输文件的包的大小最大为512字节,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发现包数据小于512字节,则默认为该文件传输完毕[1]。

在TFTP文件的传输过程中,通常都要求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大部分的错误都会导致连接中断。假如错误由一个错误的数据包引起,则这个包将不被确认,也不会被重新发送,因此,另一方将无法接收到。如果错误包丢失,则将使用超时机制。错误主要由下面三种情况引起:1)不能满足请求,如文件不存在,访问受限等;2)收到的数据包内容错误,这种错误不能由延时或重发解释,如格式不正确的包;3)对需要资源的访问丢失,如硬盘满、访问拒绝。

2 基于TFTP协议的简单文件传输系统的体系结构

基于TFTP协议的简单文件传输系统实现多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传输,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3 基于TFTP协议的简单文件传输系统的通信流程设计

3.1 上传/下载功能的工作流程

系统的任何传输都是从一个上传或下载文件的请求开始,它表示通信的建立。客户端向服务端的默认服务端口发送一个上传或下载文件的请求,如果服务器接受此请求,则它会打开另外一个端口(假设2045端口)专门用于处理此客户端的请求,直到通信完成后释放20245端口,服务器端的默认服务端口则继续等待其它客户端的请求。数据以定长512字节传输,服务器发出下一个数据包之前必须得到客户对上一个数据包的确认。如果一个数据包小于512字节(包括0字节),则表示传输结束。如果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丢失,发出方会在超时后重新传输最后一个未被确认的数据包。

通信的双方都可以是数据的发送者与接收者,一方传输数据并接收应答,另一方发出应答并接收数据。其文件上传/下载的通信流程如图2、图3所示。

3.2 通信关闭及错误处理

一般情况下,通信在最后一个数据包发送完毕并且得到ACK回复后,通信正常关闭。简单文件传输系统的两端各自实现超时重传,如果发送端超时,它将重传丢失的数据块。如果负责确认的一端超时,它将重传丢失的确认。让两端都参与重传有助于保证在丢失单个分组时传送不会失败。

在传输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服务器端会向客户端发送一个ERROR包,如果客户端收到ERROR包,则通信关闭,如果客户端没有收到,则需要启动超时检测机制。对于ERROR包,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都不会重传,也不需要ACK确认。

4 基于TFTP协议简单文件传输系统的实现

4.1 客户端实现

客户端主要实现向服务器端发送上传/下载文件请求并实现上传/下载的功能。系统首先初始化客户端程序,创建请求处理任务,然后根据上传/下载命令执行不同的任务。客户端执行流程如图4所示。

4.1.1 文件上传功能的实现

文件上传功能的执行流程如图5所示。

(1)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WRQ写请求报文;

(2)服务器端创建Replysocket、分配新的端口,并发送ACK给客户端;

(3)客户端接收报文,更改socket端口,从文件中读取数据,并发送给服务器端;

(4)服务器端收到数据包后,解析数据并存储到本地文件,并发送ACK给客户端;

(5)客户端接收ACK报文,从文件中读取数据,并发送给服务器端。如此进行,直到文件上传完毕。

图5文件上传功能的执行流程(参见下页)

4.1.2 文件下载功能的实现

文件下载功能的执行流程如图6所示。

(1)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RRQ读请求报文;

(2)服务器端创建Replysocket、分配新的端口,并发送数据给客户端;

(3)客户端接收报文,更改socket端口,解析数据并存储到本地文件,返回ACK;

(4)服务器端收到ACK后,发送下一个数据包;

(5)客户端接收报文,解析数据并存储到本地文件,返回ACK。如此进行,直到文件下载完毕。

图6下载文件功能的执行流程(参见下页)

4.2 服务器端实现

服务器端主要实现响应多个客户端上传/下载文件请求的功能。为了实现对客户端请求及时响应而又不影响其他客户端请求的功能,服务器端采取了多种策略来实现,如采用为客户端重新分配socket和端口、创建链表来保存socket描述信息、消息重传、超时控制等。服务器端执行流程如图7所示。

图7服务器端执行流程(参见右栏)

首先,服务器端初始化一个Msocket,用来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如果客户端请求到来,服务器端则会为它重新创建一个Replysocket,并分配新的端口,将其描述信息保存在连接信息队列里。然后分析该请求类型,如果是下载请求,则启动一个下载文件任务;如果是上传请求,则启动一个上传文件任务。其上传/下载文件任务的具体执行过程类似客户端的文件上传/下载功能,这里不再赘述。

5 小结

本文通过研究TFTP协议,实现了基于TFTP协议的简单文件传输系统。TFTP服务器端通过采取创建Replysocket和分配新端口等措施实现了多客户端与服务器的文件传输功能。该系统通过采取超时重传、socket信息保存、上一条消息暂存等方法解决了丢包、多任务执行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实现基于TFTP协议的跨平台的简单文件传输系统,使之无障碍地应用到Vx Works、windows等多种操作系统之上。

参考文献

篇9:POP3协议解析及简单实现

关键词:POP3;服务器;网络协议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6-30951-02

Analysis & Simple Implementation of POP3 Protocol

TANG Yan

(Postgraduate of Sichu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Teacher of Chengdu Institute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engdu 611731,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has conducted t in-depth research and analysis above the POP3 realization process,the active status and the order,and simply realized POP3 to receive a letter the function.

Key words:POP3;server;net protocol

1 引言

对于在网络上的比较小的结点,支持消息传输系统(MTS)是不实际的。POP3能使这样的工作站用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来访问存储于服务器上的邮件。这意味着工作站可以从服务器上取得邮件,而服务器为它暂时保存邮件。

2 POP3基本实现过程

初始时,服务器通过侦听TCP端口110开始POP3服务。当客户主机需要使用服务时,它将与服务器主机建立TCP连接。当连接建立后,POP3发送确认消息。客户和POP3服务器相互(分别)交换命令和响应,这一过程一直要持续到连接终止。

在生命周期中,POP3会话有几个不同的状态。一旦TCP连接被打开,而且POP3服务器发送了确认信息,那么就进入了“确认”状态。在此状态中,客户必须向POP3服务器确认自己是其的客户。一旦确认成功,服务器就获取与客户邮件相关的资源,此时就进入了“操作”状态。在此状态中,客户提出服务,当客户发出QUIT命令时,进入“更新”状态。在此状态中,POP3服务器释放在“操作”状态中取得的资源,并发送信息,终止连接。

3 POP3状态说明

3.1“确认”状态

一个TCP连接由POP3客户打开,POP3服务器发送一个单行的确认。这个消息可以是由CRLF结束的任何字符,例如:

S:+OK POP3 server ready

注:这是一个POP3应答。POP3服务器应该给出一个“确定”响应作为确认。此时POP3会话就进入“确认”状态。此时,客户必须向服务器证明它的身份。在文档中介绍两种处理机制,一种是USER和PASS命令,另一种是在后面要介绍的APOP命令。

用USER和PASS命令进行确认过程,客户必须首先发送USER命令,如果POP3服务器以“确认”状态码响应,客户就可以发送PASS命令以完成确认,或者发送QUIT命令终止POP3会话。如果POP3服务器返回“失败”状态码,客户可以再发送确认命令,或者发送去QUIT命令。当客户发送了PASS命令后,服务器根据USER和PASS命令的附加信息决定是否允许访问相应的存储邮件。一旦服务器通过这些数据决定允许客户访问储存邮件,服务器会在邮件上加上排它锁,以防止在进入“更新”状态对邮件的改变。如果成功获得了排它锁,服务器返回一个“确认”状态码。会话进入“操作”状态,同时没有任何邮件被标记为删除。如果邮件因为某种原因不能打开(例如,排他锁不能获得,客户不能访问相应的邮件或者邮件不能进行语法分析,)服务器将返回“失败”状态码。在返回“失败”状态码后,服务器会关闭连接。如果服务器没有关闭连接,客户可以重新发送确认命令,重新开始,或者发送QUIT命令。

3.2“操作”状态

一旦客户向服务器成功地确认了自己的身份,服务器将锁住并打开相应的邮件,这时POP3会话就进入“操作”状态。现在客户可以重复POP3命令,对于每个命令服务器都会返回应答。最后,客户发送去QUIT命令,会话进入“更新”状态。

3.3“更新”状态

当客户在“操作”状态下发送QUIT命令后,会话进入“更新”状态。(注意:如果客户在“确认”状态下发送QUIT后,会话并不进入“更新”状态。如果会话因为QUIT命令以外的原因中断,会话并不进入“更新”状态,也不从服务器中删除任何信件。

4 常用POP3命令简介

(1)USER:要求用户名。

(2)PASS:要求用户口令。

(3)STAT:要求提供有关信箱的统计数值。

(4)LIST:请求提供有关邮箱中单独消息的大小信息。

(5)RETR:要求发送给客户消息内容。

(6)DELE:指示标记指定的消息为删除。

(7)NOOP:请求用肯定应答来应答。

(8)RSET:清除当前标记为删除的所有消息的状态。

(9)QUIT:终止会话。

(10)TOP:取出信头和邮件的前N行。

(11)UIDL:取出邮件唯一的ID串。

5 POP3的简单实现过程

5.1建立连接并设置参数

sock=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if(sock<0)

{return -1;

}

sin.sin_family=AF_INET;

inet_pton(AF_INET,"219.221.193.156",$sin.sin_addr);

sin.sin_port=htons(1999);

if(connet(sock,(struct sockaddr*)$sin,sizeof sin)<0)

{printf("Can't connect!n");

return -1;

}

5.2客户认证过程

while(1)

{read(filelnumber,readbuffer,1);

if(readbuffer [0]=='│')//file1.txt结束标志

break;

else

{if(readbuffer [0]!='[') //应答内容开始标志

{printf("mode wrong!n");

break;

}

index=0;

read(filenumber,readbuffer,1);

while(readbuffer [0]!=']')//应答内容结束标志

{

sendbuffer [index]=readbuf[0];

index=index+1;

read(filelnumber,readbuffer,1);

}

sendbuffer [index]='';

sendbuffer [index++]='r';

sendbuffer [index++]='n';

for(i=0;i<(512-index);i++)

{ sendbuffer [index+i]=NULL;}

printf("%s",sendbuffer);

read(filelnumber,readbuffer,1);

write(sock,sendbuffer,index);

n=read(sock,outputbuffer,512);

outputbuffer [n]='';

printf("%sn",outputbuffer);

}

}

5.3取信

for(i=0;i

{while(1)

{ read(file2number,readbuffer,1);

if(readbuffer [0]=='│'

break;

else

{if(readbuffer [0]!='[')

{printf("the file2 is wrong!n");

break;

}

index=0;

read(file2number,readbuffer,1);

while(readbuffer [0]!=']')

{sendbuffer[index]=readbuffer[0];

index=index+1;

read(file2number,readbuffer,1);

}

sendbuffer[index]=number; //给邮件加上编号

index=index+1;

sendbuffer[index]='o';

sendbufferfer[index++]='r';

sendbuffer[index++]='n';

for(j=0:j<(512-index);j++)

{sendbuffer[index+i]=NULL;}

printf("%sn",sendbuffer);

read(file2number,readbuffer,1);

write(sock,sendbuffer,index);

outfile=open("out.txt",O_CREATO_APENENDO_RDWR,00700);

//建立输出文件,接收全部信件

if(outfile<0)

{ printf("the outfile don't creat successful!n");

}

else

printf("this is the outfile %cn",number);

}

n=100;

outnumber=0;

while (n==100)

{n=read(sock,resultbuffer,100);

for (j=0;j<500000;j++)//读写延时的设置

{j=j+2;j=j-2;

j=j+3;j=j-3;

}

result=write(outfile,resultbuffer,n);

for(j=0;j<500000;j++)//读写延时的设置

{j=j+2;j=j-2;

j=j+3;j=j-3;

}

outnumber+=result;

}

number=number-1;//阅读后的邮件个数

}

}

lseek(file2number,O,SEEK_SET) //命令回转

}

}

参考文献:

[1]W.Richard.Stevens[美]著,施振川,周利民,孙家晖.译.UNIX 网络编程第一卷:套接口API和X/Open传输套接口[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Dave Roberts.著.希望创作工作室.译.INTERNET协议手册[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3][RFC821]Postel,J.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S].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1982.

[4][RFC822]Crocker,D.Standard for the Format of ARPA-Internet Text Messages[S].University of Delaware,1982.

[5][RFC1321]Rivest,R.The MD5 Message-Digest Algorithm[S].MIT Laboratory for Computer Science,1994.

[6][RFC1730]Crispin M.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Version 4[S],University of Washington,1994.

上一篇:昂立珠心算简介下一篇:21课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