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

2024-08-01

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通用8篇)

篇1: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云计算对于ERP行业未来发展影响及趋势 经过多年发展,ERP作为最重要的管理软件为国内外各类型企业所普遍接受。在我国,ERP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推进,国内外竞争环境日益加剧,“后ERP时代”表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商业智能化建设加强。经过多年运用,ERP系统中积累了大量行业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预测而言意义重大,促使ERP软件开始涵 盖了商业智能系统(Business Intelligence, BI)的功能。BI通过对ERP中留存的数据进行抽取、挖掘、管理、分析等,将数据转化成为对决策过程有重大意义的信息,帮助企业实现从数据到信息、从信 息到知识、从知识到利润的转化。第二,云计算不仅带来技术上的革新,也带来企业商业模式上的革新。云计算模式成为软件行业新的增长点,软件厂商、应用企业等均将云计算作为新的突破 和动力引擎。以大型生产企业为例,其首要关注点是如何巩固和维系在同行业中的优势竞争地位。在上下游企业间建立“私有云”既能利用云计算的技术先进性,又 能加强其对上下游企业的掌控,巩固其在产业链上的核心地位。“私有云”模式必然成为各大生产企业的首选。

第三,物联网的兴起,加强了互联互通的需求。首先,物联网对ERP的信息同步化要求提升,必须保证快速的信息传输速度、较高的信息质量。其次,网络 无缝化要求ERP软件在供应链管理上更加精进,进一步缩短企业备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再次,物联网下供应链信息含量提升,如何加速价值信息的共享和利用 成为ERP行业的新的发展机遇。

为应对以上发展趋势,ERP厂商陕西集思科技做已下策略的调整:

第一,加强云计算技术的运用推进和BI系统的研发,提升ERP软件的商业决策分析价值;

第二,改变传统的软件许可License销售模式。采取SaaS模式是云计算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利于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收入;

第三,提升对兼并收购、国际化等企业发展趋势的理解。ERP的核心在于管理与技术的融合,随着外部环境推进,企业面临转型需求。ERP厂商只有跟上企业转型的步伐才能保证产品的价值。

第四,推出企业最佳ERP解决方案:采用EasyERP,企业客户通过互联网应用运行在服务器集群上的EasyERP实现全部业务集成、数据共享、流程控制,作为企业资源计划概念的真正载体ERP可以名正言顺地将CRM、HR、PDM、MRP、SCM子系统完全覆盖。帮助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利润的转化。

项目部:罗经理

TEL:029-63355846

篇2: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

摘 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信息技术领域重要的基础设施。物联网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工业第三次浪潮。“物联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物联网”观念的问世,冲破了以前传统观念,顾名思义,物联网即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成为了将人与人联系起来的枢纽,本文将对物联网的发展进行系列探讨。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特性;用途;物联网发展趋向;中国物联网

(一)物联网发展起源

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可以追溯到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2005年 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首次阐述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一词便从此诞生。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发表“感知中国”讲话,也将物联网的发展首次提升到国家层面。从此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达到了高潮,自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开始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二)物联网特征

物联网是万物相连通的,具有全面感知,稳定传输,智能处理的特性。

1-全面感知

因为物联网连接对象的是物,物通过物联网的平台与其它物体相?B。因此,物联网需要有能够感知物的性质,方可授予物智能,从而实现对物的感知,这性质也是物联网的最大特性之一。

2-可靠传输

物联网通过前端感知层收集各种信息,还要通过传输网络将感知的各类信息进行及时传输。

3-智能处理

通过物联网中各种传感器设备可以对信息实现远程获取,对物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在流通中的物体内安装内置芯片,系统就能够实现实时监控物体运行的状态,且在智能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可以实现各环节信息共享。

物联网融合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使每个物体都能“说话”,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直接交流。此外,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对象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人类社会与物质世界的有机结合,使人类能够更精细、更动态地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能力。

(三)物联网用途

①物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

(1)单中心,多终端。此类模式分布范围的较小,各物联网终端(传感器、摄像头或3G手机等)把云中心或部分云中心作为数据/处理中心,终端所获得信息、数据统一由云中心处理及存储,云中心提供统一界面、分级管理等功能,对日常生活提供较好的帮助。主要应用在小区及家庭的监控、某些公共设施的保护等方面。

(2)多中心,大量终端。多中心、大量终端的模式较适合区域跨度加大的企业、单位。有些数据或者信息需要及时甚至实时共享给各个终端的使用者也可采取这种方式。这个模式的前提是我们的云中心必须包括公共云和私有云,并且他们之间的互联没有障碍。这样,对于保密性要求很高的事情,就可以较好地达到保密要求而又不影响信息的传播。

②物联网制造业

物联网制造业以传感终端设备制造业为主,可细分为传感产业、RFID产业和智能仪器仪表产业。传感设备的高智能性与嵌入式系统密切相关。设备的高精度离不开集成电路、嵌入式系统、微能源等基础产业的支撑。一些计算机设备和网络通信设备也是物联网制造业的一部分,目前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

(四)中国物联网

物联网的建设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立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体系,掌握核心技术,建立应用系统,是现实需要。2010年1月《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互联网用户已达3.84亿人,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28.9 %,IP v4地址达到2.32亿个。面对中国信息产业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中国正在抓住机遇,为在国际物联网发展中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做准备。

目前物联网在概念上成为讨论的热点,但是公众缺乏对物联网本质上的认识。我国由于在物联网方面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同时在多种因素的鼓动下,公众容易盲从,对物联网可能产生系列的错误理解。我国物联网刚刚起步,需要一个整体统一的战略部署和规划,以便进行顶层设计和明确物联网产业的定位、发展目标。

(四)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是中国物联网相关产业以及应用迅速发展的时期。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随着物联网关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链的不断成熟,物联网的应用将呈现多样化、泛在化的趋势。未来物联网是开放和共享的,各国之间的联系将更为密切,各国物联网很难独立于世界物联网之外。我国物联网的建设也是如此,只有与其它国家物联网进行合作互联,才能更好地发挥物联网的作用。

因此,在未来的物联网不单单只是人与人之间连接的平台,也不仅仅是一条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它更是国与国之间连接枢纽,在物联网这一媒介的作用下,各国之间的联系将更为密切,各国物联网很难独立于世界物联网之外。我国物联网的建设也是如此,只有与其它国家物联网进行合作互联,才能更好地发挥物联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宁焕生,张彦.RFID与物联网-射频、中间件、解析与服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徐东英,中国电子标准化所.物联网标准制定最新进展

篇3: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趋势,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激光扫描

(一) 背景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的概念是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Auto-ID研究中心 (Auto-ID labs) 提出来的。自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 正式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 至2009年1月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构想, 物联网为“智慧地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IBM认为, 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 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 通过连接形成物联网, 使人与物智慧对话, 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智慧地球”构想一提出, 就被业界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 同样被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因而为世界所关注。

(二) 物联网

1.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简称IOT。在这个网络中, 物品 (商品) 能够彼此进行“交流”, 而无需人的干预。物联网, 从字面上理解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有两层意思, 即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 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 物联网的本质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 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 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 (M2M) 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 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要有数据传输通路;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要有CPU;要有操作系统;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要有数据发送器;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 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射频识别 (RFID) 、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技术研究, 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在世界传感网领域, 我国与美国、韩国、日本同为标准制定国, 专利拥有量高, 并且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 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 因此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具有良好环境和优越条件。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 正在积极推进物联网相关技术和标准方面的研究, 争取获得在国际上该领域的话语权, 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三) 物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2005年11月17日,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 报告指出, “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 世界上所有的物体, 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 (RFID) 、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9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 美国总统给予高度重视, 提出要关注全球物联网的管理和安全问题, 目的是利用这些新技术来帮助经济的复苏。

我国提出发展物联网, 提出“感知中国, 感知城市”, 也是为了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 抢占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制高点。

物联网具有广阔的行业应用需求, 但各行业发展并不均衡, 整体来看,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技术、标准、产品以及市场并不成熟。细分市场方面, 交通、安防、物流、零售、电力、金融、环保、医疗等将成为物联网行业应用的重点领域, 但由于不同行业在物联网政策倾向、技术与市场成熟度、市场需求等方面差别较大, 物联网的细分市场发展差距很大。

研究显示, “政策先行, 技术主导, 需求驱动”将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行业应用将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发现, 智能交通、城市安防、智能电网等行业市场成熟度较高, 这些行业传感技术成熟, 政府扶持力度大, 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规模化应用, 市场前景广阔, 投资机会巨大, 将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医疗卫生、家庭、个人等领域的智能传感需要应用则需要较长的时间, 技术、标准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大多产品还处于试验阶段, 短时间内不会大规模应用。

(四) 中国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1. 纵向市场发展趋势

由于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是政策主导, 所以应用趋势将遵循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目前, 物联网产业在中国还是处于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 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 整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此前, RFID市场一直期望在物流、零售等领域取得突破, 但是由于涉及的产业链过长, 产业组织过于复杂, 交易成本过高, 产业规模有限, 成本难于降低等问题, 使得整体市场成长较为缓慢。物联网概念提出以后, 面向具有迫切需求的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 以政府应用示范项目带动物联网市场的启动将是必要之举。进而随着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 企业集聚、技术的不断整合和提升, 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 从而带动各行业、大型企业的应用市场。各个行业的应用逐渐成熟后, 带动各项服务的完善、流程的改进, 个人应用市场才会随之发展起来。

2. 横向市场的发展趋势

(1) 建立物联网标准体系

建立物联网标准体系是一个渐进发展成熟的过程, 将呈现从成熟应用方案提炼形成行业标准, 以行业标准带动关键技术标准, 逐步演进形成标准体系的趋势。物联网概念涵盖众多技术、众多行业、众多领域, 试图制定一套普适性的统一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将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标准体系, 将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而发展成熟。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 单一技术的先进性并不能保证其标准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标准的开放性和所面对的市场的大小是其持续下去的关键和核心问题。随着物联网应用的逐步扩展和市场的成熟, 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的应用所衍生出来的相关标准将更有可能成为被广泛接受的事实标准。

(2) 形成通用性强的物联网技术平台

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 新的通用性强的物联网技术平台将出现。物联网的创新是应用集成性的创新, 一个单独的企业无法完全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一个技术成熟、服务完善、产品类型众多、应用界面友好的应用, 将是由设备提供商、技术方案商、运营商、服务商协同合作的结果。随着产业的成熟, 支持不同设备接口、不同互联协议, 可集成多种服务的共性技术平台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成熟的结果。物联网时代, 移动设备、嵌入式设备、互联网服务平台将成为主流。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 将会有大的公共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出现。终端生产商、网络运营商、软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应用服务商, 都需要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寻找各自的重新定位。

(五) 结束语

物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 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 而是又一场科技革命。据预测, 关于物联网技术、产品和应用的全球市场价值, 将会从2008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15亿美元, 到2020年, 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 物联网将会发展成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由此可见, 代表了下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方向的物联网, 不仅具有乐观的发展前景, 而且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后3G时代, 中国能否在新一轮的物联网技术竞赛中拔得头筹, 关乎未来中国信息技术经济的命脉。

参考文献

[1]宁焕生, 王炳辉.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01.

[2]石军.“感知中国”促进中国物联网加速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 2009, (5) :1-3.

篇4:物联网产业的市场特征及发展趋势

物联网产业的市场前景

物联网就像一个巨大的吸盘,将整个世界纳入其中。没有人会清楚现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事物具有物联网的特质。不过,从研究机构发布的各类报告,我们能预估物联网产业的庞大市场前景。

Gartner预测,2015年全球使用中的物联网设备或达到64亿,比2014年增加30%。到2020年实现物联网的事物数量将增长逾3倍,达到近210亿。另据CB Insights统计,过去六年中,迅速发展的物联网领域吸引了近75亿美元投资,发生近900起交易。2010至2014年期间,物联网初创公司吸引的投资金额翻番,交易数量由91起增至221起。研究机构IDC则预计,物联网设备及相应服务的市场容量将从2014年的6560亿上升至2020年的1.7万亿美元,增长速度将随着接入设备的增加、带宽的增长及配套服务的成熟而加速。

麦肯锡的研究认为,基于未来10年中物联网采用率的范围、经济和人口趋势,以及技术的可能发展进程,预计在2025年物联网的经济影响价值可能在3.9万亿美元至11.1万亿美元之间。不过,实际影响将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降低技术的成本,以及消费者和工作人员的接受程度。通过使用物联网,工厂产生的潜在经济影响最高可达3.7万亿/年。潜在影Ⅱ向第二大的将会是城市,在该环境下,物联网应用在2025年产生的潜在影Ⅱ向价值可能高达1.7万亿美元/年。

值得关注的是,物联网对新兴市场的影响日益显著。Forrester的调查显示,事实上,在物联网应用方面,中国和印度的公司甚至比欧美同行还要领先。根据Forrester的数据,全球19%的公司已经在使用物联网产品和服务,31%则希望这样做。而中印两国已经有75%的公司已经开发或计划部署物联网应用,另有20%对此非常感兴趣。调查还表明,已经部署和计划部署物联网技术水平最高的行业是公共事业和电信公司、化学和石油天然气公司、以及交通公司。而对物联网技术的关注一般是在安全和监控、供应链管理、库存和仓库管理、客户订单监控等几个方面。

物联网发展的重点领域

行业应用仍然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领域。物联网多种技术手段,如传感、定位、标识、跟踪、导航等,可以实现动态、实时、无缝、全天候的监控,为行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不仅大大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而且能够改进行业运行模式,从技术的角度引发行业管理领域的革命,促使行业领域向着公平、开放、廉洁、高效、节约的方向发展。目前,物联网产业已渗透到城市治理、家居、交通、医疗、汽车、农业等众多领域。

1.智慧城市

物联网一个巨大的应用前景来自于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简单来讲,智慧城市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治理、智能交通、城市安防等等我们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

(1)城市基础设施

物联网主要应用在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中。如云计算平台与银行管理结合可以增强数据处理能力、储存能力以及数据可靠性。利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城市设施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流量、水压和水质,对漏水情况及时进行处理。以韩国为例,其供水系统管道漏水率平均为14.1%。漏水率每降低1%,一个城市一年可以节约40万美元。仅靠此一项,韩国一个城市一年平均可以节约564万美元。城市智能电网能够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随着物联网科技的发展,全球智能电网应用开始进入发展高峰期。2013年与智能电网配套使用的智能电表安装数量已超过7.6亿只,预计到2020年智能电网预计将覆盖全世界80%的人口。此外,智能建筑在城市发展中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发掘。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

(2)城市治理

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高效的政府管理,运用现代物联网技术以及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等,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资源整合优化,使政府服务不断向智慧化方向发展,从而实现高效精准的公共管理,为社会机构和民众提供便捷的服务。

(3)智能交通

物联网还能作为城市交通智能化的技术基础,通过信息资源的自动整合与智能共享,实现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交通运输。近年来,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包含智能公交、电子警察、交通信号控制、卡口、交通视频监控、出租车信息服务管理、城市客运枢纽信息化、GPS与警用系统、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和交通指挥类平台等10个细分行业的项目数量达到4527项;市场规模达到159.9亿元。但是,相比于国外智能化和动态化的交通系统,中国智能交通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数据显示,智能交通在美国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2010年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日本1998~2015年的市场规模累计将达5250亿美元。欧洲智能交通在2010年产生了1000亿欧元左右的经济效益。

(4)城市安防

近几年,中国安防市场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10年,中国安防市场规模达到了869.8亿元,较上年增长12%。目前,从中国安防电子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应用领域来看,产品主要体现在视频监控、出入控制、社区防范、防盗报警等几大方面。

2.智能家居

在智能家居方面,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家庭网关为核心,集安防、智能电源控制、家庭娱乐、亲情关怀、远程信息服务等于一体的物联网应用,大大提升了家庭的舒适程度和安全节能水平。此外,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不仅为智能家居提供了保障,还必将大大降低消费者使用智能家居的成本。美国联合市场研究(Allied Market Research)机构所做的研究显示,全球智能家居市场的收益将从2012年的48亿美元上市到2020年35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29.5%。据国际物促会(IIPA)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家居系统在新房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达到2.96%。国际物促会认为,中国智能家居的酝酿期仍然维持一定的时间,2016~2017年才是国内智能家居行业高速发展期的开始,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元。

nlc202309081406

3.智慧医疗

物联网被计划用于医疗卫生系统中,这不仅能够帮助医院实时监控病人的健康,如在病人体内植入芯片,随时监护病人各项指标,随时给出髻示和建议,而且还可以有效管理整个医院的运营,对医院人员、设备、后勤供给、来往车辆和安全保障实行智能化、人性化管理。据统计,集成了金融支付功能的一卡通系统推广到全国300多家三甲医院,使大医院接诊效率提高30%以上。

近几年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迅猛,2014年中国医疗机构IT支出达261.2亿元,为智慧医疗发展奠定一定基础。业内认为,中国经济必须维持在一定的增速水平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有效转型,这就迫切需要建设四、五个10万亿级别以上的创新产业,智慧医疗将是中国另外一个10万亿元以上的巨大产业。推进中国智慧医疗发展的关键之举就是建立放开型医疗经济,中国的健康医疗产业需要不断放开体制管制。

4.工业物联网

物联网连接的不仅仅是消费类设备。工厂、农场和工业现场正在利用物联网优化生产、提高能效,一些巨大的突破正在悄然出现,这对于正力求实现工业转型的中国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埃森哲的分析显示,在中国当前政策和投资趋势的助推下,未来15年,仅在制造业,物联网就可创造1960亿美元的累计GDP。以制造业为例,物联网创造的经济价值将从1960亿美元跃升至7360亿美元,增加276%。对资源产业而言,物联网创造的经济价值也将从480亿美元增至1890亿美元,比当前条件下高出近三倍。埃森哲的分析显示,制造业在物联网经济效益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和资源产业。到2030年,该三大领域将占物联网所创造累计GDP总额的60%以上。

5.农业物联网

农业领域应用物联网实现资源环境信息实时感知获取、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的精细化以及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追溯,可以应对资源紧缺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约束,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的严峻挑战。例如在食品安全方面,中国已开始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采用二维码和RFID标识技术,建成了重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国家平台和5个省级平台,覆盖了35个试点城市,789家乳品企业和1300家白酒企业。

物联网产业的市场特征

1.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以应用为先导,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目前,物联网产业在中国还是处于前期的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整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处在行业初级阶段的物联网产业需积极运用政府的力量来发展企业,把整个过程中的风险分为政府和私人机构共同承担。随着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企业集聚、技术的不断整合和提升,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让物联网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2.传感器等物联网关键技术将迎来高速发展期。传感器是物联网三大层次结构之一感知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联网实现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日益广泛,传感器这一数据主要来源的最前端设备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在2025年有望达到11万亿美元,传感器市场也将有数千亿美元规模。来自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传感器产业白皮书(2015)》的数据显示,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已从20lO年的720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14年的126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5%。未来5年将保持10%~20%的增长速度。为满足物联网等应用的各种需求,传感器将出现大量技术创新,如基于新原理和新机制、使用新材料、引入微纳米加工工艺等,推动传感器在实现高性能、高可靠、微型、低功耗、低成本的同时,向面向应用、智能、开放架构、系统化等方向发展。面向应用由传感器自身属性所决定,传感器只有通过与应用需求的紧密结合,才能形成规模效益和提高盈利能力。

3.物联网的价值链重心将从硬件到云端。再到数据分析的转移初现。业内人士认为,物联网的价值链表现为:通过传感模块采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云端,再将数据加工处理,使其增值后出售给第三方。早期的物联网价值反映在硬件设备上,如元器件、RF协议、功耗、成本等,随着应用落地、数据的积累以及市场环境的成熟,2014年开始,物联网的价值重心逐渐转向对数据的挖掘,且其市场潜力巨大。这包括建立交互操作性和安全标准,确保数据在企业间能安全共享。同时还需要新的财务模式,支持“按次付费”以及其他以服务为基础的解决方案。

4.商业模式的选择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物联网分为感知,网络,应用三个层次,在每一个层面上,都将有多种选择去开拓市场。这样,在未来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商业模式变得异常关键。各商业模式中的运营主体应充分利用产业链各方的力量,尽量提升商业模式系统的集成度和动态平衡,降低各类主体参与活动的门槛;另一方面在商业模式上要更加开放,创新盈利和收入分配模式,以实现共赢。无论是物联网产业规模的扩张还是领域的扩展,其深层次影响在于利益结构在同一行业的上下游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重构。这种重构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物联网的一项应用或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联网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本质是一项重构各相关方利益成本结构的系统性工程。

篇5:中国物联网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已形成基本齐全的物联网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网络通信相关技术和产业支持能力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小,传感器、RFID等感知端制造产业、高端软件和集成服务与国外差距相对较大。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软件与集成服务等产业虽已有较大规模,但真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服务尚在起步。

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敏感元件与传感器产业,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我国形成了RFID低频和高频的完整产业链以及以京、沪、粤为主的空间布局,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85亿元并成为全球第3大市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连续多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2009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企业数量为5000多个,小型企业数量占比达到90%。

在物联网网络通信服务业领域,我国物联网M2M网络服务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目前M2M 终端数已超过1000万,年均增长率超过80%,应用领域覆盖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公共事业、农业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将突破亿级。三大电信企业在资源配置方面积极筹备,加紧建设M2M管理平台并推出终端通信协议标准,以推进M2M业务发展。国内通信模块厂商发展较为成熟,正依托现有优势向物联网领域扩展。国内M2M终端传感器及芯片厂商规模相对较小,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我国在物联网相关通信服务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应在M2M通信网络技术、认知无线电和环境感知技术、传感器与通信集成终端、RFID与通信集成终端、物联网网关等方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领域,虽然不是所有云计算产业都可纳入物联网产业范畴,但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也将大大推动云计算服务发展。国内云计算商业服务尚在起步,SaaS已形成一定规模,而真正具有云计算意义的IaaS和PaaS商业服务还未开展。目前,我国在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IDC 中心)建设、云计算软硬件产业支持和超大规模云计算服务的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云安全方面,我国企业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随着物联网应用的规模推进、互联网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云计算服务将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十二五”期间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在物联网相关信息处理与数据服务业领域,信息处理与数据分析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数据库与商业智能。我国数据库产业非常薄弱,知名企业只有三四家,只占国内市场10%左右的份额。商业智能(BI)领域我国虽然技术相对落后,但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国内现有BI厂商有近500家,但高端市场仍由国际厂商垄

断。整体而言,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产品、BI产品和掌握关键技术的软件企业少,产业链不完整,缺乏产品线完整、软硬结合、竞争力强的国际企业。

在物联网应用服务业领域,整体上我国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尚未成形,已有物联网应用大多是各行业或企业的内部化服务,未形成社会化、商业化的服务业,外部化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业还需一个较长时期的市场培育,并需突破成本、安全、行业壁垒等一系列制约。

篇6: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

2013年互联网发展趋势:物联网地位不容小觑

Le Web’12巴黎大会将2012年物联网的年度主题概括为“住宅自动化管理技术、电子医疗以及物联网应用程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Withings(智能健康技术公司)等法国高新技术企业在物联网技术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Twitter监控烤面包机,”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总结道,“不久的将来,烤面包机将会实现联网,而且可以自动向其制造商售后服务平台发送信息。”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不再是上亿条信息的发送与接收,而是上亿件物品之间在其所有者和其他服务方的协助下彼此之间相互连接和交流的“物联网”。物联网领域的发展相当可观,许多想法已经变成现实。例如,SIM卡已经配备有汽车管理、GPS全球定位系统、智能电表、诸多交流工具以及无线智能兔子Nabaztag(2005年推出的应用软件,后更名为Karotz)等功能。从住宅自动化管理技术到电子医疗(e-santé),物联网覆盖的范围似乎无所不及。不过,当今世界只有1%的物品彼此之间实现了有效连接。会说话的植物和能够记录邮差行踪的信箱据世界电信巨头爱立信公司(Ericsson)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将会有500亿件物品实现网络连接。目前已有120亿件物品实现了彼此连接,是移动用户数量的两倍多。Forrester Research(弗雷斯特研究公司)的分析人员Thomas Husson称:“试想一下,大部分物品之间将会实现彼此连接,他们利用智能应用程序拥有了彼此的数字化伴侣。无论是鞋子、汽车、冰箱、电子设备,还是一切与能源管理、住宅自动化管理和安全有关的物品都能实现物物连接。”实现物物相连的现有技术包括SIM卡、调制解调器、蓝牙、WiFi、RFID(射频识别技术)、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等。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流习惯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互联网数据中心称,当今社会物品已经“微博”化和Twitter化;定位已经Foursquare化(基于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手机服务网站,鼓励手机用户同他人分享自己当前所在地理位置等信息)。体重计、地铁站、温度调节器实现网络连接法国人在物联网领域的地位不容小觑。Nabaztag的创始人Raft Haladjian最新推出一个物联网技术交流平台Sen.se。此外,Withings推出一款具备WiFi的体重计(收益甚丰)以及一款可以与iPhone和iPad相连的血压计。Withings目前已经拥有4000万用户,其产品瞄准医疗市场,迎合了人们测量自身数据(体重、血压、里程数等)的“自我量化”趋势(“自我量化”是2007年由美国杂志Wired的两名编辑发起的运动)。Withings的竞争者之一美国公司FitBit也出现在本届巴黎大会上,并推出一款智能体重磅秤。2012年夏季,Withings的创始人之一Frédéric Potter成功推出第一家与iPhone、iPad相连的个人地铁站Netatmo,这项新发明在2013年CES展上获得创新产品三等奖,也是本届Le Web巴黎大会令人瞩目的焦点之一。在物联网领域表现不俗的法国高新技术公司JoshFire(其创始人和总经理是Michel Levy-Proven?al)也出席了Le Web’12大会,该公司与Evian(法国高端矿泉水品牌依云)合作设计出著名的“智能水”技术。此外,Le Web’12大会还邀请了一些外国高新技术公司参会,Nest就是其中一家,该公司发明了一款智能温度调节器,可以远距离控制温度。物联网的隐患物联网的发展也有令人担忧之处,处理不当将会导致个人重要信息的丢失或者泄露。“如果一名大学教授因生病而取消上午的课程,其学生的闹钟和咖啡机就会自动修改程序,让他们可以多睡一个小时。”2012年春季,欧洲委员会如此设想。4月至7月期间,欧洲委员会就物联网问题向公众咨询意见,考虑出台必要的管理条例以规范该领域的活动,尤其是数据保密和安全保障问题。2013年夏季,欧委会还会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

篇7: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物联网又名传感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可使所有的物品与网络连接,方便识别和管理。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在世界物联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

随着电信网络特别是无线网络的扩展,传感技术的发展,我国推广物联网的条件逐步成熟。国家工信部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建设物联网,加快传感中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经济运行效益和投入产出效率。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物联网在广东、江苏、上海等地都已经有了局部的建设。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

2013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布。《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物联网产业链可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与射频识别设备、传感器等单个的微观产业链相比,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架构中的发展空间较大,运营商将在物联网产业中强势介入多个环节。面对市场机遇,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争相发力物联网技术开发及应用拓展。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驱动器,未来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物联网的定义、原理、应用等方面内容,接着全面阐述了中国物联网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及总体发展状况。随后,报告具体介绍了物联网行业的区域发展、技术进展,并对物联网设备、运营商等相关行业进行细致透析。最后,报告对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科学预测。

篇8:物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 T) 的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1999年最早提出,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在2005年的年度报告中对概念的含义进行了扩展。早期的物联网仅停留于“传感网”层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如今的物联网已发展成为对物体具有全面感知能力, 对信息具有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能力的连接物体与物体的信息网络。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三大显著特征, 已成为各国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领域。

2 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后又一次技术的革新, 代表着未来计算机与通信的发展方向。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些重要领域的技术创新, 下面从物联网系统的网络架构入手, 对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尽管现在每个国家甚至每个人对物联网的理解不尽相同, 但对于物联网系统的构成, 业界的观点是比较统一的。普遍认为物联网系统应该包括三个层面:感知层, 网络层和应用层[1], 如图1所示。

物联网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 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是实现互联网全面感知的基础。感知层中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和传感器网络等。传感器 (transducer/sensor) 是一种检测装置, 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或自动控制执行工作, 并按一定规律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 作为物联网采集信息的终端工具, 就如同是物联网的“眼睛”、“鼻子”、“耳朵”和“指尖”, 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 以达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具有精度高、适应环境能力强、抗干扰能力强、操作快捷等许多优点。其实, RFID从本质上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传感器技术。传感器网络是由众多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多跳自组织网络, 有了它才能把大量独立的传感器连接起来, 实现采集信息的传输。感知层的发展方向是具备更敏感、更全面的感知能力, 解决传感器设备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的问题。

网络层是物联网成为普遍服务的基础设施, 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 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 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 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除此之外, 网络层还包括网络的管理中心和信息中心, 以提升对信息的传输和运营能力。高/低速近/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低功耗路由、自组织通信、无线接入M2M通信增强、IP承载技术、网络传送技术、异构网络融合接入技术以及认知无线电技术。网络层的发展方向为多网络融合以及它与感知层和应用层的更好结合。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核心和灵魂, 是物联网和用户 (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 的接口, 它包括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运行环境和集成框架、通用的基础构件库和行业化的应用套件等, 它与行业需求结合, 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应用层中的关键技术包括云计算、数据挖掘和SOA等, 云计算和数据挖掘是海量信息智能处理的基础, 而SOA有助于实现快速可重用的系统开发和部署, 可提高物联网架构的扩展性, 提升应用开发效率, 充分整合和复用信息资源。

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还包括支撑技术和共性技术, 前者包括微机电系统、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电源和储能、新材料技术、GPS/GIS技术等, 后者包括架构技术、标识和解析、安全和隐私、网络管理技术等。这些技术虽不像前面那些技术对物联网的影响来的那么直接, 但也是物联网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3 各国物联网发展战略

目前, 世界各国都把物联网提到很高的战略层面并付诸了实际行动。

2009年1月28日, 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 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 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 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 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 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经提出, 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 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 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 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 具体地说, 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 并且被普遍连接, 形成物联网。

欧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系统提出物联网发展和管理计划的机构。2009年6月, 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 (Internet of Things-An action plan for Europe) , 以确保欧洲在构建物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009年10月, 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 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 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 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 欧盟委员会还将于2011-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 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 支持物联网相关公司合作短期项目建设。

日本是第一个提出“泛在”战略的国家。2004年, 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机关总务省 (MIC) 提出U-Japan战略, 希望实现从有线到无线、从网络到终端、包括认证、数据交换在内的无缝链接泛在网络环境, 100%的国民可以利用高速或超高速网络。2009年7月日本IT战略本部提出I-Japan战略2015, 目标是实现以国民为中心的数字安心、活力社会。在I-Japan战略中, 强化了物联网在交通、医疗、教育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2006年韩国提出了为期十年的U-Korea战略。在U-IT839计划中, 确定了八项需要重点推进的业务, 物联网是U-Home (泛在家庭网络) 、Telematics/Location based (汽车通信平台基于位置的服务) 等业务的实施重点。2009年10月, 韩通信委员会通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 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长动力, 确定了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服务、研发物联网技术、营造物联网扩散环境等4大领域、12项详细课题。

2009年8月和12月, 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 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 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 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2010年6月7日,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指出“加快发展物联网研发和建设新一代互联网”2010年10月18日,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决定》明确了信息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突破方向为:新一代信息网络、“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我国对物联网产业如此的支持力度, 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在短短几年内, 物联网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已经由一个单纯的科学术语变成了活生生的产业现实, 逐步走进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当中。

4 中国移动在物联网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自从被列为五大新兴国家战略产业之一以来, 物联网引起了各级政府、产学研界的高度重视。作为国际最大的电信运营商, 中国移动在物联网产业链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对物联网标准体系和行业应用的研究和探索。目前, 中国移动已将物联网应用到了农业、电力、交通、企业安防等各个领域, 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应用。

中国移动已经开展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包括农业标准化生产检测系统、动物标识溯源系统等等。农业标准化生产检测系统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湿度、温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 利用M2M运营支撑平台和GPRS/TD传输网络, 采用短信息、WEB、WAP等方式让从事农业生产的客户实时掌握这些信息。另外, 中国移动与农业部从2006年11月起合作开发了动物标识溯源系统。该系统通过标识编码、标识佩戴、信息录入与传输、数据汇总、分析和查询, 实现各环节一体化全程监控, 达到动物养殖、防疫、检疫和监督的有机结合, 从而能够对动物疫情和动物产品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准确地溯源和快速处理。

在电力行业, 通过物联网的应用, 可以对变压器的各相电表电度量、大用户用电情况等信息进行监视, 实现对配电网络实时监控;通过分析配电终端监控器上传的信息, 来判断故障区域, 实现故障区段快速定位;可以及时发现存在故障的设备点, 并基于配变控制终端实施远程控制操作, 实现故障区段与非故障区段配电网的隔离;对于监测到的跳闸等异常状态, 可以快速实施远程合闸动作, 快速恢复供电。

在交通行业, 通过物联网的应用, 利用手机或安装在车辆上的车载终端, 可以实时采集车辆数据, 对车辆进行远程监控, 保障车辆的运行安全, 实现车辆的综合信息管理, 车辆的调度管理与信息发布等等。

针对企业安防, 通过物联网的应用, 不仅可以将告警信息存储起来作为事后分析的依据, 还能在远端随时监控安防设备的工作状态;在数据处理上, 可以按客户需求进行布防和功能搭配。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门磁监控、红外监控、电路监控、视频监控等等。

除了在以上各个行业的应用, 物联网的典型应用还包括一卡通、电梯卫士、关爱通、爱贝通、宜家通等等。

综上所述, 中国移动已经在M2M产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积累了一定经验, 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中走在了前列。此外, 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领域具备的网络、计费结算和服务等优势, 与物联网发展高度匹配, 其整体实力将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 中国移动发展物联网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物联网市场目前还未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 政策环境有待完善;其次, 由于存在行业壁垒, 一些封闭性较强的行业很难在短期内纳入物联网的框架之内;再次, 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还需突破, 特别是感知层和应用层技术;最后, 实现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的共赢、发挥规模效应还需要运营过程中进一步探索。

5 物联网的标准化

业界有这样一个共识“一流企业做标准”, 标准是企业乃至国家战略层面想达到的制高点, 谁拥有标准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对于企业来讲, 可以利用标准来保持其在业界的领先地位;对于一个国家来讲, 可以利用标准以合法的方式来保护本国企业利益或抢占先机。物联网当然也不例外, 物联网的标准化是占领物联网产业制高点的关键。

从物联网的定义可以看出物联网涉及世界上的万物, 物联网网络是一个范围非常广大和一个端到端的网络, 因此物联网涉及到的标准会非常多。从物联网的概念涉及范围广及其应用涉及行业多的特点可以得出物联网的标准化体系架构也会是涉及多个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行业标准、企业规范。从物联网的基本体系架构与基本特征可以看出物联网的标准集中涉及总体架构、感知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应用技术等各个方面。

物联网标准组织有的从机器对机器通信 (M2M) 的角度进行研究, 有的从泛在网角度进行研究, 有的从互联网的角度进行研究, 有的专注传感网的技术研究, 有的关注移动网络技术研究, 有的关注总体架构研究[2]。目前介入物联网领域主要的国际标准组织有ISO/IEC JTC1、I-TU-T、IEEE、ETSI、3GPP等。

我国从事相关标准工作的组织有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和传感器标准工作组。目前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正在全面推动系统架构、标准体系、传感器接口、组网通信、协同处理、安全、标识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并为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测试、认证和开发体系提供技术支持。标准工作组已基本确定了“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标准体系。中国传感网标准工作组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任组长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任秘书处单位, 成员单位包括中国三大运营商、主要科研院校、主流设备厂商等。2009年在国标委有6项标准立项:总则、术语、通信与信息交互、接口、标识和安全。

2006年, 中国移动开始了物联网的研究和推广, 当年就建成了全国M2M网络, 并完成多项应用。2009年初, 中国移动发布了M2M平台与终端接口规范—WMMP通信协议, 使行业终端与M2M平台数据通信有了统一的标准, 实现了机器之间互联互通, 同时也对M2M终端在无线数据传输方面规范了标准。2009年11月, 中国移动在无锡市建立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 重点开展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中国移动在2010年将加入ETSI, 并且将力求发挥重要作用, 将中国移动物联网架构体系与通信协议中包含有中国移动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广到ETSI中。中国移动全面参与3GPP中涉及到M2M的各个工作组, 力求发挥重要影响力。此外, 中国移动还参加了Zigbee Alliance/IEEE 802.15.4, 推动中国移动对传感器网络运营目标的实现, 包括对传感器网络的远程管理、维护和安全控制。

然而, 标准的制定绝非易事, 标准的产生是产业竞争和利益博弈的结果, 需要依靠足够强大的实力, 包括财力、物力和在业界领到潮流的影响力做支撑。既然物联网产业已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那么也要以国家战略高度来推动物联网的标准化工作, 整合产业资源, 发挥整体优势, 努力占领物联网产业制高点。

6 物联网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是中国物联网相关产业以及应用迅速发展的时期。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物联网终端将快速发展, 呈现多样化、智能化的特点。物联网时代的通信主体由人扩展到物, 物联网终端是用于表征真实世界物体、实现物体智能化的设备。随着物理世界中的物体逐步成为通信对象, 必将产生大量的、各式各样的物联网终端, 使得物体具有通信能力, 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另一方面, 随着技术的进步, 低功耗和小体积的传感器将大量出现, 而且其感知能力更加全面, 为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提供基础。而且随着手机日趋智能、接口更加丰富, 手机传感器种类和数量将更加快速增长、应用也日趋多样;未来手机不仅可以控制自身传感器, 还可以通过接入传感器网络, 控制网络内的传感器, 获取一定区域内数据, 应用场景会更加丰富, 有力地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与现有通信网相比, 物联网在anytime、anyone、anywhere的基础上, 又拓展到了anything。人们不再被局限于网络的虚拟交流, 有人与人, 也包括机器与人、人与机器、机器对机器之间广泛的通信和信息的交流。因此, 物联网时代的网络的将是传感器网、通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 即无所不在的泛在网络。

随着物联网关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链的不断成熟, 物联网的应用将呈现多样化、泛在化的趋势。首先, 物联网发展将以行业用户的需求为主要推动力, 以需求创造应用, 通过应用推动需求, 从而促进标准的制定、行业的发展。放眼未来几年, 全球物联网终端将会更为广泛应用于各产业, 其中以工业、交通、能源及安防等产业最具成长潜力。其次,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 物联网应用将逐步从行业应用向个人应用、家庭应用拓展, 物联网将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聪明”、“善解人意”, 通过芯片自动读取信息, 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递, 物品会自动获取信息并进行传递, 使得信息的处理—获取—传递整个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 对人类生产力又是一次重大的解放。

7 物联网发展建议

物联网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具有庞大的市场和产业空间。本文针对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物联网标准化工作

充分重视标准化工作的战略地位, 从完整体系的角度制定物联网产业、终端、平台和各种通信协议标准集, 实现完备的技术标准化和业务标准化, 掌握话语权。同时也应该注意到, 物联网标准体系包含的内容较多, 我们应该有重点、有步骤地去推进标准化工作。标准中含有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 我们要分清主次, 首先对那些关键的、主要的标准进行攻关, 以期快速推出, 掌握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与国际主流标准兼容并蓄, 协调好竞争合作关系并重视自有标准在国际上的推广工作。

(2) 重视与有效推进芯片技术与产业的务实发展

RFID、传感器等识别感知设备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 也是物联网技术突破的核心。物联网正在成为全球发达国家竞相布局的战略制高点, 而中国能否胜出的关键之一就看是否拥有作为产业核心技术的中国芯片。目前我国芯片厂商比较缺乏、相关芯片技术水平不高, 这是制约物联网发展的一大难题。政府需要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进行政策支持和引导, 加大研发力度, 芯片制造不能缺乏“市场”, 我们要逐步自主掌握先进的芯片技术的发展。

(3) 做好重点行业应用的推广, 不断探索新的应用

物联网发展的关键不仅有技术问题, 更重要的是市场应用。充分发掘行业需求, 以应用需求拉动产业发展, 初期可借助政府平台的支持, 通过应用试点示范项目, 面向重点行业企业推广物联网关键应用, 形成产业突破和规模化增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一是重视对已有产品进行维护、提升、扩展, 在确有实际效用产品良好发展下, 逐步培育新产品, 丰富产品应用;二是在推广应用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 选择好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这是保证物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动力。

(4) 建立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

作为新兴产业, 物联网还处在发展初期, 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投资、准入、价格和应用试点行业示范项目等多方面营造宽松的产业环境, 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为推动产业链完备发展提供保障。同时还要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 适度提高信息的开放、共享程度。此外, 还应及时出台政策法规对物联网发展中出现的新兴市场进行指导和规范。

(5) 做好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安全保障措施

根据前面的分析, 物联网具有无所不在及智能信息处理的特点, 其应用领域涉及能源、交通、金融等和国家机密信息密切相关的行业。在发展物联网的过程中, 如果不能做到“自主可控”, 国家安全将受到威胁, 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也将没有保障。因此, 政府应尽早出台关于信息安全方面的法令法规, 规范企业行为, 保护商业应用, 打破发展的阻碍。

(6) 运营商要紧跟物联网发展步伐、改造网络, 选好运营模式、努力成为产业引领者

作为通信网络的建设者和运营者, 运营商在物联网建设方面具有先天的网络资源优势, 在业务发展发面具有庞大的存量客户优势, 但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并找到蓝海, 还必须紧跟发展步伐, 依托自身技术、资源优势, 加大研究、创新的力度。物联网是一个全新的且广泛的行业, 既有需要高带宽、高速率传输大量数据或图象或大文件业务, 也有小范围低速短字节传输业务, 那么是不是都要或是不是能都在一个频段下一个网上一种技术传输?是不是只能按字节按时间按用户数收费?是不是与物体标识、地点、保障措施、重要性、物联网用户的控制管理需求等有关?因此, 应该看到物联网的初步应用网上物联信息流量和流向在增加, 我们的用户数已经不仅仅是普及率说的人的用户。组织好网络架构、选择好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是运营上在物联网网络层应该深耕细作的领域。

参考文献

[1]《物联网白皮书》,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011

上一篇:甘肃省民用爆破器材买卖合同下一篇:小升初语文学常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