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合同转让协议书

2024-07-20

物品合同转让协议书(精选12篇)

篇1:物品合同转让协议书

编号:HL202000895

方: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方: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 :_ _ ____ 年 ____ 月 _____ 日

物品转让合同协议书范本

The content of this contract is only a reference for both parties.You must read the listed terms carefully when using it.The content of the contract will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both parties and should not be directly applied.物品转让合同

甲方:身份号码:

乙方:身份号码:

甲、乙双方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经商议甲方将市区镇村社、社沙场转让给乙方,协议如下:

一、转让范围:镇村社、社沙场(限旱采),沙场中现有的设备、设施(见附页:沙场主要设备及资产清单)和甲方在三公村河坝的租用土地使用权。

二、转让价格:按转让范围作价万元(.00)。

三、转让时间:从本协议签字时间起至________年月。

四、甲方将资产全部转让给乙方后,乙方三日内付清给甲方.00 元,甲方不再享有其权益。甲方将把村社及农户的土地租用协议原件交给乙方。甲方将承担甲方在签字生效前的人工工资、机械租用等费用和甲方在沙场之外的其他民事责任,乙方概不负责。

五、乙方在经营期间,甲方前期有义务协助乙方生产经营的关系,其产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甲方不再享有其利益。在大的政策影响下,甲方也不再承担其责任。

六、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如有违约,将赔偿给对方造成的损说明:本合同内容仅供甲乙双方的一种参考,使用时须仔细阅读所列条款,合同内容根据双方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切勿直接套用。文件可直接下载编辑,可用于电子存档。

失。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签字付清款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篇2:物品合同转让协议书

乙方: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

今有甲乙双方协商议定,甲方将__店内下列物品转让给乙方所有,价钱为元人民币,给付方式为:。物品详单如下:

1、交费电脑一套;

2、移动专线网络、移动工号及密码等

3、手机柜台

4、茶几、藤椅一套;

5、打印机台;

6、复印机台;

7、手机部;

8、充电器、小配件若干;

9、筹金、返款、移动押金;

10、电脑中的手机卡号;

11、通讯店的所有经营执照等各种证照及各种手续。本协议双方签字后生效,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

联系电话:

日期:

乙方:

联系电话:

篇3:浅析债权转让合同纠纷

2010年10月, 广州甲公司将深圳丁公司、北京乙公司和广州丙公司列为共同被告起诉至广州市天河区法院。甲公司在诉状中称, 乙公司拖欠甲公司钢材款1000万元, 为偿还债务, 甲乙双方于2010年9月签订债权转让合同, 由丙公司作为担保方, 将乙公司对丁公司享有的到期债权300万元转让给甲公司。后乙、丙、丁均未履行付款义务, 甲公司遂诉至法院。

本案第一被告丁公司在调查案件相关事实后, 在答辩期内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丁公司称, 根据乙丁双方所签《混凝土买卖合同》中的争议管辖条款:“因履行合同发生争议协商不成时, 应向北京市平谷区法院提起诉讼。”据此, 考虑到本案的实际债权人和债务人为乙丁双方, 故天河区法院无权审理本案, 应移送至北京市平谷区法院审理。后天河区法院裁定驳回丁公司所提异议, 称因本案第三被告丙公司住所地在天河区, 该院对本案有管辖权。

丁公司不服一审裁定, 向广州市中级法院上诉。上诉状称, 虽然本案原告为甲公司, 但争议焦点发生在乙丁之间, 甲公司并非核心当事人, 乙丁之间就混凝土款项事宜尚未进行最终清算, 根据合同约定, 本案应由平谷区法院审理。法院终审裁定驳回了丁公司上诉请求, 理由与一审相同。

2011年2月, 本案在天河区法院开庭。丁公司答辩称, 乙公司从未对丁公司享有300万元到期债权, 甲乙双方债权转让的前提不成立, 转让无效。丁公司向法庭提交了2009年10月与乙公司签订的补充协议, 该协议约定丁公司如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减少水泥使用量, 则节省下的水泥由丁公司委托乙公司消耗, 该部分水泥款每吨扣减20元后, 从丁公司应付给乙公司的混凝土款中予以扣除。2010年7月, 乙丁双方组织财务对账, 丁公司财务人员王某在对账单中写明:“总计应付乙公司商品砼 (混凝土的别称) 款1500万元, 已付1200万元, 欠付300万元。然水泥节余部分双方未定, 故此300万不是最终清算金额。”丁公司发表举证意见称, 因王某在对账单中明确指出300万元并非最终清算额, 乙丁双方还存在节余水泥争议, 由此证明所谓乙公司对丁公司享有300万元到期债权的说法根本不成立。

天河区法院一审判决支持原告诉请, 要求丁公司向甲公司还款, 乙丙二公司对此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法院认为, 虽然丁公司提出水泥节余问题, 但并未提交有力证据予以证明, 单凭王某在对账单上的签字, 不足以证明丁公司实际节余了水泥, 被告丁公司有关混凝土款未最终清算的主张难以采信, 因此判决支持原告诉请。丁公司后向广州市中级法院提起上诉, 终审仍将丁公司上诉请求驳回, 维持原判。后乙、丙、丁三方均未履行判决, 法院在执行时将丁公司银行存款予以扣划, 乙、丙未承担责任。

二、评析

根据《合同法》中关于债权转让的规定, 当事人进行债权转让, 必须有合法有效的到期债权存在, 且债权让与人在转让债权后, 应书面通知债务人向债权受让人偿还。本案中, 丁公司之所以就债权转让提出抗辩, 原因在于丁公司认为乙丁之间的债权并非确实有效, 乙公司无权进行此次转让, 这不符合债权转让的法定前提。丁公司财务人员王某在对账单上写明因水泥节余问题, 300万元并非最终清算金额, 这说明乙丁两方谁是债权人, 谁是债务人并不明确, 如果丁公司节余大量水泥, 其价值甚至超过欠付乙公司的混凝土货款, 那么乙公司非但不享有债权, 反而对丁公司负有债务。原告甲公司在庭审中提出, 混凝土货款结算问题存在于乙丁之间, 与其无关, 这一说法难以成立。根据《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 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 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 可以向受让人主张。这是法律明确赋予丁公司的抗辩权, 丁公司提出所谓300万元到期债权根本不成立, 这一意见完全可以向受让人甲公司主张。

至于广州两级法院都认为丁公司无法对水泥节余问题举证并做出详细说明, 笔者认为, 这应该不影响丁公司的抗辩权。既然债权转让的前提是必须有合法有效的到期债权存在, 那么只要债务人提出反对意见, 并有基本证据证明到期债权并不存在, 债权转让即不成立。在本案的关键证据———乙丁双方于2010年7月签订的对账单上, 王某的签字足以证明300万元并非是已经到期的、确定的债权, 具体金额尚需乙丁进行最终清算。丁公司在本案中应不必提交具体的水泥节余量, 单凭王某的签字也足可认定乙公司不享有300万元到期债权的事实, 因为这份对账单不仅被丁公司视作关键证据, 同时也是甲公司提交的用于证明其诉讼主张成立的关键证据。不要忘记, 本案是包含甲丙在内共四方当事人的债权转让合同纠纷, 并非只有乙丁两方的一般买卖合同纠纷。

此外, 笔者认为本案的管辖问题也值得斟酌。广州两级法院均认为由于债权转让担保方、也是本案第三被告的丙公司住所地在广州市天河区, 由此天河区法院即对本案享有管辖权, 难以令人信服。就本案而言, 不难看出核心争议焦点存在于乙丁双方, 并非原告甲公司, 甲乙双方之所以在债权转让时将丙公司作为担保人并列为本案被告, 其目的无非是为争取更为有利的管辖。鉴于乙丁双方在《混凝土买卖合同》中已经约定管辖条款, 事后虽然发生债权转让, 不论这种转让成立与否, 最高人民法院已经以通知和审判案例的形式对此做出规定:“债权转让后, 原合同中载明的管辖条款仍为有效。”甲乙双方采取先债权转让, 进而诉讼, 并最终取得胜诉的手法固然可以称之为巧妙, 但这种规避管辖的方法难以获得肯定和认同。

三、启示

纵观本案, 作为一起较为典型的债权转让合同纠纷, 一方原告, 三方被告, 当事人众多, 关系错综复杂。从本案的诉讼过程来看, 存在诉讼保全、保全异议、管辖异议、管辖二审、一审判决、两审终审, 再加上最后的执行程序, 民事诉讼领域所常见的实体和程序性事项, 在本案中都有所体现, 极具代表性。

关于本案的争议管辖机构, 虽然乙丁双方在合同中就争议管辖条款做出明确约定, 但因事后发生债权转让, 债权受让方甲公司以起诉担保方丙公司的形式, 巧妙规避了原合同中的管辖条款。笔者对此虽持保留意见, 但如有类似案件, 处于甲公司的立场上, 可以借鉴这种借助债权转让来规避约定管辖的方法, 当然, 由于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较为模糊, 尚存在空白, 最终能否成功还有赖受案法院的审理意见和法官自由裁量权。站在债务人的立场上, 建议今后在合同中约定管辖时, 不再约定为诉讼, 而约定为仲裁条款, 仲裁相对于诉讼更具独立性, 不易受到影响, 或者更为直接地在合同中约定“因本合同产生的债权债务不得转让”, 由此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关于本案庭审时涉及的水泥节余问题, 丁公司在双方合作期间未就此取得乙公司书面确认, 也未及时与乙公司进行混凝土货款抵扣, 由此导致其无法在法庭上出示相关证据, 证明300万到期债权确实并不存在。虽然笔者认为法院判决并不合理, 但丁公司如能提供类似水泥节余数量、价格等关键证据, 或者提供书面证据证明乙公司在此之前就水泥节余问题曾与之进行协商, 那无疑将对本案产生颠覆性作用, 法院不可能在判决中做出前述认定, 以致败诉。

关于本案生效判决的执行, 因丁公司仍旧不服终审判决, 希望通过民事再审程序获得救济, 遂未履行判决, 乙、丙两方则更不可能主动履行判决所述义务。一审法院在收到原告执行申请后, 最终强制扣划了丁公司银行存款, 与丁公司一道承担连带责任的乙、丙两方则未受任何损失, 由此也可印证甲、乙二公司借助债权转让发起本次诉讼的最终目的就是令丁公司处于被动境地, 并承担败诉的不利后果。根据法律规定, 尽管丁公司对同样承担连带责任的乙、丙两方享有追索权, 但鉴于之前的管辖争议, 以及并不明朗的再审形势, 其并未向法院提出相关主张, 就此作罢。

参考文献

[1]魏振瀛著.民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篇4:论合同转让中仲裁协议的效力

关键词:仲裁协议;债务承担;债权让与

中图分类号:D997.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7-0103-02

在国际商事交易中,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将其合同项下的权利或义务转让给第三人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但如果合同是含有仲裁协议条款,当合同转让给第三人时,该仲裁条款是否也应同时转让给第三人,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先行的国际商事仲裁立法和国际公约均未对此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各国的司法实践也不尽相同。

一、仲裁协议转让的理论

在国际商事交易中,当事人订立合同之后将其合同项下的权利或义务转让给第三人的情况是很常见的,理论上也没有太大争议。但是如果合同中含有仲裁条款,合同的当事人将其权利或义务转让给第三方时,该仲裁条款是否同时转让给第三人?换言之,第三人是否应受该仲裁条款的约束?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尚存争议,各国的做法也各不相同。下面就理论上的分歧作一归纳。

1、支持国际商事仲裁条款与主合同同时转让的理论

仲裁协议同合同一样,其效力仅及于合同当事方,而合同的效力只有在当事人合意之下才能及于第三人。因此,仲裁协议作为合同的一种,是否应当对第三人产生效力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仲裁协议是否可以因当事人的合意对第三人产生效力的问题。仲裁协议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契约,且是一种实体法上的契约。从契约的相对性原则来讲,仲裁协议仅仅在双方当事人之间有效力。但随着仲裁实践和仲裁理论的发展,当前的主流做法则认定,在特定情况下仲裁协议对未签署仲裁协议的当事人也产生约束力。

实践中,有许多国家采取仲裁协议与主合同同时转让的做法。在美国法中,涉及仲裁条款转让的多数案件均是在整个合同转让时讨论的。在转让整个合同的情况下,美国法院认为,仲裁条款随主合同一同转让,主合同中关于仲裁条款的规定均可以用来抗辩受让人。法国对仲裁条款的转让无专门规定,法院一般判定在主合同转让时,仲裁协议自动转让。在瑞士,除非某些特殊情况,仲裁协议也应当与其他的权利一同转让。

2、反对国际商事仲裁条款与主合同同时转让的理论

反对国际商事仲裁条款与主合同同时转让的观点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从仲裁条款独立性来看,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是与合同不同的单独协议,仲裁条款独立于合同的其他条款而存在,不因合同其他条款无效而无效,也不因合同本身的存在与否受到任何影响。因此,当主合同转让时,仲裁条款不随主合同转让而转让,除非双方当事人同意此项转让。

但是,依据仲裁条款提起仲裁的权利应当与其他从权利一样随着主债权的转让而转让。如果争议一方能够在争议出现后,随便以合同无效或不成立对抗仲裁管辖权,那么仲裁条款也就事实上失去其约束力。因此,独立性是为了保证仲裁程序的顺利开始,而仲裁条款的转让则是为了保证仲裁程序的顺利完结,以仲裁条款自治性反对仲裁条款随合同转让自动转让是不合理的。

(2)缺乏书面仲裁协议

仲裁是基于双方的合意而产生的协议。各国仲裁法与国际上有关的公约均要求仲裁协议是书面的方为有效。双方当事人如果没有在书面的仲裁协议上签字,就不受仲裁协议的约束。但是随着商业实践的发展,这一要求已逐渐放宽,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确认或者正逐步接受一些没有签字的仲裁协议的效力。所以以需要书面仲裁协议来反对仲裁协议的自动转让的说服力不强,也不符合放松仲裁协议形式要求的国际趋势。

二、不同情形下仲裁协议的效力

合同的转让,准确地说是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指在不改变合同关系内容的前提下,合同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依法将其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全部或者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的法律行为。合同转让分为合同承受、债权让与和债务承担三种情形,若合同出让人与合同相对方之间在原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那么对该仲裁协议效力的确认应区别对待。

1、合同承受时仲裁条款的效力认定

合同的承受又称合同概括转让,即合同的整体权利义务全部转让给受让人。在合同承受中,合同的转让人经合同另一方或者其他方当事人的同意,将其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概括移转给受让人,如果原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该仲裁条款对合同的受让人与合同的其他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除非在合同的转让过程中,受让人或合同的其他方当事人有相反的意思表示。即在合同承受的情况下,适用的是仲裁条款“自动移转规则”(Antomatic Assignment Rule)。这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

2、债务承担时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

在合同债务承担的情况下,与合同承受的情形类似,债务人转让债务同样需要得到合同的另外一方当事人的同意,因此,原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对受让人和债权人应当具有约束力,除非受让人或者债权人双方或者一方有相反的意思表示。对于合同债务承担,各国一般都规定:债权人的同意是使债务承担有效的最主要条件。债权人同意债务转移,债权人若愿意继续采取仲裁方式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其明示同意债务转移时就视为同意仲裁条款一并转移给受让人。若债权人未明示同意,同时在合理期限内未作出有相反意思表示的特别声明或保留,也视为债权人同意原债务人将仲裁条款中的权利义务随合同债务一并转移给受让人。因此,原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对受让人和债权人应当具有约束力,除非受让人或债权人双方或者一方有相反的意思表示。

3、债权让与时仲裁条款的效力认定

这种情形在国际上争议较多,各国做法不一。在合同权利转让的情况下,各国大多规定转让不需债务人同意,而只要对债务人通知即可对其生效。所以,大多数国家否定了仲裁条款对受让人和债务人的效力。但是,近来也有国家承认在债权让与时,原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对受让人和债务人即合同的另外一方当事人同样有效。法院和仲裁庭对此种情况下仲裁条款自动转让原则的论述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将仲裁条款视为基础合同的从属权利。仲裁协议作为主合同的一个组成部分,唯一的目的是保障合同权利的实现,由此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属于合同的附属权利,应当与合同其他条款项下的权利处于相同的法律地位,受附属权利转让规则的支配。因此在主合同转让时应该自动转让。(2)对各方公平合理的期待进行分析。合同权利的转让仲裁条款自动转让并不损害相关当事人对合同的公平合理预期。从债务人的角度分析,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合意达成仲裁就意味着仲裁不仅是其应当承担的义务,也是其享有的权利。债务人的义务在原合同权利转让后一般并没有实质地改变。如果仲裁条款不能自动转让,那么只要原合同当事人将合同权利转让给第三人,他就可以逃避仲裁的义务,这样仲裁条款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从债务人权利的角度而言,原合同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有理由认为债务人本来是希望以仲裁的方式来解决履行合同产生的争议的。如果仲裁条款不能自动转让,债务人就必须通过诉讼解决争议,其仲裁解决争议的合理期待就要落空。从受让人权利角度看,只要转让合同有效,他所受让的合同权利就应该得到保护,没有理由认为受让人就其受让的权利所受到的保护要比转让人少,故在一项转让中,仅仅让与合同权利而不转让对该权利的保护是难以想象的。从受让人义务分析,受让人不应当被置于比转让人更优越的地位,如果原合同对债权所附加的条件之一是以仲裁方式解决有关争议,那么受让人无权摆脱仲裁的约束。

三、结论

无论从仲裁的产生来看,还是从世界各国的普遍实践来看,仲裁制度的最根本属性在于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意志,实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当事人在选择解决他们之间纠纷的方式上拥有一定的意思自治,这种意思自治不仅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尊重,而且当事人自己也要受到自己选择的制约。在国际国内民商事争议解决机制中,仲裁所具有的合同因素就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这一原则。“无合意则无仲裁”是由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决定的,根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是一个合意的过程,前提是当事人一致认可以其选定的方式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议。从表面上看,对仲裁合意的要求形成了国际商事仲裁条款转让强有力的阻碍,因为原仲裁条款中没有也不可能表现出非转让方当事人与受让人之间的仲裁合意,如果仲裁条款签字方在未经受让人同意的情况下将仲裁义务强加给他,那么受让人的权利就会受到侵害,使其不能享有通过公正和公开的法院审判维护自己权利的自由,也就否定了他应得的法律援助。但实际上,国际商事仲裁条款转让并没有否定“无合意则无仲裁”这一基本定律,恰恰相反,确定仲裁条款对受让人和非转让方合同当事人的约束力,必须以当事人意图为基础,因为在国际商事合同发生转让的情况下,通常在转让人和非转让方合同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仲裁条款中根本没有提及该仲裁条款对受让人的效力,在合同转让后,就必须借助对当事人合意的推定来实现仲裁对当事人合意的要求。在国际商事合同转让中,不论从常理还是法律的观点看,合同当事人都可以在授予受让人权利时加以一定限制。合同转让,其中的仲裁条款是否一同转让,是转让协议的解释问题,归根结底,这一解释要服从当事人的意愿。在合同转让时,如果转让人、受让人和非转让方合同当事人明确改变或排除了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原仲裁条款对受让人不具有拘束力,反之,则对受让人有拘束力。

对受让人而言,当债务人与转让人之间的合同载有仲裁条款时,受让人有合理的机会考虑在其受让了合同权利,取得债权人的地位时,通过仲裁解决他和债务人之间的争议对他是否有利。如果他不愿接受仲裁条款,他就应当在合同转让时向转让人表示反对继续适用仲裁条款;否则,他就应当受仲裁条款的约束。

参考文献:

[1]谭兵.中国仲裁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2]崔建远.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赵秀文.国际商事仲裁及其适用法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乔欣.比较商事仲裁[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5]于喜富.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与协助——兼论中国的立法 与司法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6]张圣翠.国际商事仲裁强行规则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顾华宁.国际商事仲裁条款转让问题研究——基于国际商事合同转让[D].西南政法大学,2003.

[8]赵健.长臂的仲裁协议——论仲裁协议对未签字人的效力[J]. 仲裁与法律,2000,(1).

篇5:物品转让协议书

受让方:(乙方): (身份证号码:)

甲方目前投资拥有的XXXXXXXX,并依法领取《XXXXXX许可证》。现甲方拟将XXXXXXXXX的XXX设备、物品、场地以及《XXXXXX许可证》等有形及无形资产一次性转让给乙方。并重新投资经营并分配股权。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经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将原来投资购置的物品,XX设备(附设物品、设备清单)、物品、场地及许可证等有形及无形资产一次性转让给乙方,总转让价格为:人民币XXXXX万元正(¥XXXXXXX.00元)。今先付现金人民币XXXXX万元正(¥XXXXXXX.00元),余款人民币XXXXXX万正(¥XXXXXXX.00元)三个月内无债务无纠纷后付清。

二、XXXXXXXXXXXX原来的一切纠纷外债部分(附设外债清单)由甲方承担。转让后自签协议起一切纠纷与债务都与甲方无关。

三、乙方在初期经营期间,发生纠纷及其它有关部门的关系协调上,甲方应协助乙方与协调,甲方应直接协助办理《XXXXXX许可证》的年审及法人代表的变更。费用由乙方负责。

四、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补充。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协议书一式三份,甲乙双方三人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篇6:合同转让协议书

乙方为发展个体经济、扩大种养业规模,需要甲方处于南村南机坳一块山地开发利用。现经双方协商,同意订立如下转让协议。

1、甲方同意转让山地的永久使用权给乙方。具体山地界址为:东以南村坑口刘街生澡堂墙过2米处为界;西以原水泥厂拆除的房屋屋基为界;北以原遂井公路老路沟边(南进一米)为界;南以靠山掘进10米为界。共计总面积约肆佰肆拾平方米。

2、乙方以每平方米叁拾元的转让并青苗补偿费购买此山地的永久性使用权。共计人民币壹万叁仟贰佰元整。一次性从银行转入甲方账户。

3、此山地转让永久性使用权后所产生的后期费用(如山地平整等)由乙方自行解决,甲方概不负责。

4、此山地转让永久性使用权后,若乙方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遇到有关纠纷,甲方有义务协调解决。

5、此山地转让永久性使用权后,乙方如需要在此地建房舍,则甲方代表应在乙方申请表上签字。

6、乙方获得此山地的永久性使用权后,不得转卖。

7、以上协议条款双方表示无异议,应共同遵守,永不反悔。款项付清,双方签字后即产生法律效力。

此协议一式九份,甲方执七份,乙方执一份,村委会执一份。 协议订立人: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代表签字):

篇7:合同转让协议书

乙方: 身份证号:

第一条 甲方以人民币______元整 的价格(大写: 元整),转让给乙方位于_____的______美甲店。

第二条 甲方转让的美甲店包括机器、桌椅、美甲货品,客户资料及其他杂物。

第三条 美甲店交收以前,所有积欠一切水费、电费、房屋租赁费等概由甲方负担。

第四条 转让美甲店后,美甲店发生的一切财务,经营及其他与美甲店有关的问题、事件均由乙方全权负责并承担,甲方不负任何责任和连带责任。

第五条 甲方承诺“转让美甲店后,不以任何形式向乙方索要美甲店物品、参与美甲店经营,干涉美甲店事务。”

第六条 乙方承诺“甲方不对转让后的美甲店发生的任何问题、事件负任何责任和连带责任,所有一切均由乙方全部承担。”

第七条 甲方有义务积极配合乙方办理美甲店相关的过户手续。

篇8:物品合同转让协议书

摘 要 合同转让后原合同中的仲裁协议的效力是否及于受让方成为了突出的问题,就该问题国内外并存着两种理论,一是以仲裁协议的书面形式要求及合同相对性原则为依托的非自动转移理论,二是以禁止反言原则、公平合理期待原则为基础的自动转移理论。本文即以该两种理论为研究基础,辅以对相关实践的分析,最终落脚于我国该制度的建设。

关键词 仲裁协议效力 自动转移 非自动转移

一、仲裁协议效力非自动转移理论与实践

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愿意把他们之间将来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争议交付仲裁的协议。作为契约的一种,它受合同相对性原则的规制。此外,书面形式作为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1.形式的书面要求

1958年《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以下简称《纽约公约》)和《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以下简称《示范法》)均对仲裁协议的形式做出了严格的要求。

《纽约公约》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书面协定,是指当事人所签订或在互换函电中所载明之契约仲裁条款或仲裁协定。”意大利Zimmer v. cremascoh案的法官即以上述条文规定否定合同转让后原有仲裁协议对受让方的效力。该案涉及一份包含有仲裁条款的协议的转让,但转让行为本身并没有特别涉及仲裁条款。后受让人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意大利最高法院认为,在转让合同中不明确提到仲裁条款的话,不能满足《纽约公约》第二条关于同意仲裁的表示应当是清楚的无异议的规定。

然而,国际商事活动的实践已经越来越多的突破该限制,联合国贸法会就《纽约公约》第2条第2款的解释建议为:认识到其中所述情形并非详尽无遗。2006年对《示范法》中的有关仲裁协议的定义和形式做出了重大修改,其中备选案文之一规定:“仲裁协议的内容以任何形式记录下来的,即为书面形式,无论该仲裁协议或合同是以口头方式、行为方式还是其他方式订立的。”备选案文二仅规定了仲裁协议的定义,而不再对仲裁协议的形式做出规定,这也就意味着仲裁协议不再拘泥于双方当事人的书面签署,为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效力及于合同受让人提供了可能。

2.合同相对性原则

合同相对性是指“只有合同当事人才受到合同约束,只有对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达成一致的当事方才有权享有或应当负担自己缔结的条款中的权利义务①。”由于合同受让人是合同关系的第三人,不享有合同权利也不负担合同义务,所以承认仲裁协议的效力扩张,实际上是对合同相对性的一种背离②。

英国的承包商Cottage Club Estates Limited与房主Woodside Estate Co.之间的建房合同中包含了仲裁协议,承包商将该合同项下的应得款项转让给了银行,后承包商对该应得款项产生争议而提起仲裁,房主辩称因合同权利转让,承包商不能提起仲裁。法官认为,仲裁协议只约束签署合同的当事人,因此合同权利的转让不涉及该合同中仲裁协议的转让。

但是,随着商事实践的发展,合同相对性原则逐渐出现了例外,首先就表现为利他合同。比如,20世纪50年代德国联邦法院创设的“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契约”及《美国统一商法典》确立的“利益第三人担保责任”制度。

二、仲裁协议效力非自动转移理论及实践

1.“禁止反言”原则

衡平法上的“禁止反言”原则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法律行为或实现权利时应“言行一致”(my word in my bond)。也就是说,当仲裁条款的签字方利用合同中的实体条款来主张自己对非签字方的权利时,其主张事实上确认了双方之间合同的存在,并且签字方的主张完全来源于合同或者与合同的内容相关。此时,如果他否认非签字方的仲裁权利是不被允许的③。美国Enron Congeneration Limited Partnership Inc. v. Smith Congeneration Intenational Inc.案中原合同非转让方向法院起诉受让人,受让人以合同含有仲裁协议为由,要求将争议提交仲裁。美国第二巡回法院认为,“受让人要通过仲裁解决的争议源自于包含了仲裁协议的原合同,而原合同当事人已经表示了通过仲裁解决合同项下争议的意愿,根据禁止反言原则,原合同当事人不能逃避仲裁”。

2.公平合理期待原则

公平合理期待原则要求以合同当事人合理的利益来推定当事人的意图,如果当事人有不同于此的意图,应当作出特殊的约定④。笔者认为,讨论仲裁协议的扩张效力实际上就是要对合同进行解释。在无法获知当事双方的真实意图时,公平合理期待原则就应当被运用以推定当事双方的意图。因为,一个理性的正常人都是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但是如果双方都想在获取更大的利益则不免会产生冲突,因此又要兼顾对方的利益,也就是得到自身合理的利益而不追求过分的利益。

美国法院审理的Hosiery Mfg. corp. v. Goldston案,原告作为包含了仲裁协议的合同的受让人,向法院起诉债务人,法院认为,“如果仲裁协议一方可以通过转让受制于仲裁协议的权利而逃避仲裁协议,仲裁协议将没有任何意义。”

三、我国的相关制度建设

我国《仲裁法》并没有对此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9条规定:“债权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的,仲裁协议对受让人有效,但当事人另有约定、在受让债权债务时受让人明确反对或者不知有单独仲裁协议的除外。”

笔者认为,该条文包含了以下三层涵义:

1.无论债权受让还是债务承担,受让人都不加区分的适用这一条款。

2.采用自动转移理论,只要当事人没有在合同中限制仲裁条款对当事人之外的人适用,或受让人没有明确反对适用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受让人无需重新做出同意仲裁的意思表示就可以自动的、直接的适用仲裁条款。

3.强调对受让人知情权的保护。若原合同当事人以合同之外的单独协议约定仲裁的话,那么受让人必须实际明知此协议的存在才受仲裁协议约束。

四、结论

综上所述,筆者认为,自动转移理论与非自动转移理论的区别在于前者需要受让人默示同意,只要其没有做出相反的意思表示就推定接受仲裁协议;而后者则需受让人的明示同意,如果当事人没有做出明确的意思表示接受仲裁协议,则主合同的转让不及于仲裁协议。

然而,自动转移理论也存在弊端。比如当事人A、B原合同中包含有仲裁协议,为了保证仲裁的公正性,双方当事人选择了C地仲裁,而后,A将合同转让给C地的D,间接导致了B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了不利的地位,而D相较于A而言获得了更优的仲裁便捷地位,换句话说合同转让后受让人获得了优于转让人的地位。因此笔者认为在该理论和非自动转移理论之间进行比较,只能说相较于后者给合同非转让方带来的更为不利后果而言,一定的便捷性甚至“公正性”的丧失是整个制度寻求平衡的后果。

我国的《仲裁法》解释是在支持仲裁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符合了国际发展趋势,采取自动转移理论,同时注重保护受让人的知情权,笔者认为该条司法解释合理的解决了现实中存在的合同转让中仲裁协议对未签字人的扩张效力问题,应当给予积极评价。

注释:

①李永军.合同法(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5:504.

②徐伟.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效力扩张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26.

③Hughes Masonry Co. v. Greater Clark Country School Bldg.Corp.

④刘晓红.论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法理基础.北京仲裁.2004(1):60.

参考文献:

[1]赵健.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法律出版社.2000.

[2]李永军.合同法(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5.

[3]刘晓红.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法理与实证.商务印书馆.2005.

[4]刘晓红.论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法理基础.北京仲裁.2004(1).

篇9:转让合同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经甲乙方友好协商决定如下:

1、甲方吴小梅将乐富源超市转让出兑给乙方田广富全部经营使用。

2、年租金30万元,2013年元旦交15万元,余款2013年3月未一性交清。合同期止2016年12月15日终止。

3、货品以电脑数据为准,抽查实际库存乙方确认为准。

4、外欠供应商货款经甲乙方一式两份共同确认,2012年11月29日以前不可预见的外欠款由甲方负责。

5、如在合同期内拆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方负责办理过户变更法人,并协助乙方办理于房东交接手续。

7、补充条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此合同一式两份,经甲方双方签字生效,具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篇10:转让合同:债权债务转让协议

乙方:深圳-------

有限公司

丙方:深圳--------有限公司

协议签订时间:2009年5月31日

协议签订地点:深圳市

截至2007年12月31日止,甲方欠乙方的债务总计人民币656.98万元;丙方欠甲方的债务总计人民币3,657.18万元。现甲乙丙三方就各方之间的债务清偿问题相互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将其对丙方的债权中的人民币656.98万元以人民币656.98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乙方,乙方愿意受让此项债权。

二、上述第一条中债权转让的价款由乙方将其对甲方的债权人民币656.98万元予以抵偿。

三、上述债权转让后,乙方取代甲方享有对丙方人民币656.98万元的债权,享有法律规定的债权人的相关权利,丙方直接向乙方偿还债务,承担法律规定的债务人的相关义务。

四、丙方同意在本协议上签字以确认知悉上述甲乙双方对上述债权的转让事宜。

五、经上述债权转让和债权抵偿后,甲方与丙方之间的债权债务将抵销人民币656.98万元,乙方与甲方之间的债权债务将抵销人民币656.98万元,抵消后乙方享有对丙方人民币656.98万元的债权。

六、本协议的未尽事宜,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之规定。

七、本协议自甲、乙、丙三方当事人签章后生效。

八、本协议一式叁份,甲、乙。丙三方各执壹份。

甲方:深圳-----有限公司(签章)

乙方:深圳-------有限公司(签章)

篇11:公司转让协议书合同

本协议由[ ]公司和[ ]有限公司于[]年[ ]月

[ ]日在[]签订。

鉴 于:

1. [ ]有限公司(“[甲方]”)是经 [] [ ]年[ ]月[ ]日批准,并经[]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注册于[ ]年[]月[ ]日在[ ]依法组建的一间[] 公司;

2. []有限公司(“乙方”)为在[]依法组建并合法存续的

[ ]公司;

3.乙方根据其公司合同、章程的规定合法拥有的 [ ]资产(“目标资产”);

4.双方同意乙方将其拥有的目标资产转让给甲方,甲方将作为前述资产的受让方,各自享有相应的权利并承担相关的义务。

基于此,甲方、乙方就目标资产转让事宜,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签订本协议。

一、协议双方

[ ]有限公司(“甲方”)

法定地址:

法定代表人:

[]有限公司(“乙方”)

英文名称:

法定地址:

法定代表人:

二、定义和释义

2.1 在本协议(包括引述部分)中下列词语表示如下含义,根据文意所需另有规定的除外:

2.1.1“本协议”指由甲方与乙方于二○○ 年[]月[ ]

日在[]签署的《资产转让协议》及根据双方协商对《资产转让协议》作出的书面修改或变更;

2.1.2“目标资产”指乙方拟转让给甲方的相关资产;

2.1.3 “保证及承诺”指甲方或乙方在本协议及附录中所作出的陈

述、保证和承诺;

2.2 本协议中所指的任何附录及附件是指本协议内的附录及附件,除非另有所示,这些附录及附件为本协议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甲乙双方的声明和保证

甲乙双方相互向对方做出以下声明及保证:

3.1双方均是依据中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组建并合法存续的有限责任公司;

3.2本协议是在双方的权力范围内、并经其正式授权而签订的,对其构成合法的、有效的约束力,且该义务可按照本协议的条款予以强制执行;

3.3本协议不违反任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亦不违反双方的公司章程或对其或其资产有约束力的任何文件;

3.4 双方已获得订立和履行本协议所必需的全部授权、同意、许可、登记或其他应有的条件且此授权、同意、许可、登记或其他应有的条件仍为有效。

四、目标资产

4.1本协议项下的目标资产分别是:

4.1.1乙方全资拥有的子公司即[]公司、[]公司的净资产;

4.1.2乙方对[ ]有限公司所享有的[]%股权投资;

4.1.3乙方本身拥有的资产:[ ]土地使用权;[ ]房屋所有权;

[ ]机械设备。

4.2上述[ ]公司、[ ]公司、[ ]有限公司均为依法设立并有效存

续的企业法人,均独立核算,并依法执行国家的各项财务核算制度。

五、目标资产价值的确定

5.1双方同意,上述目标资产依[ ]资产评估公司为本次资产转让所作

的专项评估确认的价格转让,即分别为[ ]公司净资产折价人民币

篇12:论财产保险合同转让条件

摘 要 2009年我国的立法机关对《保险法》进行了修订。本文从修订后的《保险法》第四十九条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我国新保险法关于保险合同转让规定的合理性,提出保险标的转让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

关键词 保险合同 保险标的 转让

一、保险合同转让

新《保险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保险标的转让的,保险标的的承让人承继被保险人的权利和义务。保险法的本条修订被人们认为是“新保险法改采对物主义”,“新保险法有利于发挥保险法的保障作用”①。新《保险法》的修订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保险合同的转让问题仍然值得分析,以便能在实践中更好的应用。首先,就保险合同的转让作一下限定:以财产保险为准进行讨论。保险合同转让就是作为保险标的的财产基于法律和事实发生权利和义务的转移而导致建立在保险标的之上的保险合同的转让。

二、保险合同转让的条件

保险合同的转让条件和保险标的具有复杂的关系,各国有不同的立法例。以下仅就其中主要立场相对的两种条件进行分系,以阐释我国《保险法》修訂的合理性。

(一)保险合同随保险标的的转让而自动转让

《日本商法典》第650 条规定,“被保险人将保险标的转让他人时,推定其同时转让保险契约的权利,但保险标的转让显著变更或增加危险时,保险契约即丧失效力②。”从日本商法典的规定来看,采保险合同随保险标的自动转移。这种立法例的意义主要出于以下理念和考虑。首先,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个人作为主体与社会中的经济组织相比,处于市场的弱势低位。出于对实质正义的追求有必要通过立法来调整这种关系,以限制契约自由下的利益失衡。其次,规定保险合同可以随保险标的转让自动转让,有利于市场交易。现代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里,财产自由流转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保险制度作为一种财产保障措施,在不削弱它的保障功能的同时,让保险合同随保险标的自由流转。从而尽可能的促进财产的流转。第三,保险合同自动转让,有利于发挥保险的保障作用。保险合同是特殊的合同,保险指向风险,保险的目的是经济补偿,确保经济生活的安定。保险人基于保险事故发生的偶然性来获得利益,同时要满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相对的射幸利益。保险人并不因为保险标的的转让必然加大风险,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同时也获得风险保障,如果限制保险合同的自由转让,就违背了保险的初衷。

(二)保险合同经保险人同意后才能转让

我国前《保险法》采用的就是此种条件,可以看出这种立法例的背后蕴藏着如下的理念。第一,维护契约自由的原则。契约自由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行和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朴实的基础原则之一,是私法自治的核心部分。契约自由的思想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契约是当事人相互统一的结果;其次,契约是自由选择的结果③。保险合同作为一种契约,当然的是契约自由的结果。故保险标的转让并不必然导致合同转让,需要取得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尊重他的选择权。第二,合同的相对性原则的坚守。合同相对性是指合同效力的相对性。合同不能为第三人设定义务,除非第三人同意。李永军教授认为“契约的相对性是契约自由的副产品,契约自由包括契约的相对性”④。我个人认为契约自由和契约相对性虽然渊源深厚,但有各自的范畴,所以将合同的相对性单独提出。保险标的的转让的效力不能及于保险人,故保险合同不当然转让,除非保险人同意。第三,维护保险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防止保险欺诈,维护保险的诚信原则。一般认为,保险合同是一种对人合同,是以当事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原则上其主体不得任意更换。一方当事人能否取得订立合同时所期望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他在订立合同时所选定的对方当事人的。如果一方当事人将自己的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而未征得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因为对方当事人未必了解第三方是否有能力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就有可能相信,并有可能发生在第三人没有能力履行合同时,而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权利或利益上的损害。另外,也存在一方当事人有欺诈目的,而不征得对方当事人同意就转让合同的情况。所以合同的转让须经对方当事人的同意。第四,有利于保险人重新确定保险利益,估算风险,决定是否继续承保,及是否增加保险费率。从保险利益原则来看,财产保险合同的有效要件之一就是投保人对保险标的享有保险利益。在财产保险合同存续期间,转让保险标的,原投保人对保险标的的保险利益丧失,从而导致原保险合同因保险利益的丧失而失去效力。

通过对比两者的不同,两种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维护了不同的利益。但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我比较赞同保险合同随保险标的自动流转。首先,契约自由原则是随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契约自由在当代经济组织以绝对优势的地位屡屡侵犯个人的权益的现实情况下,如继续坚守契约自由的固有含义而不变通,则有违追求正义之宗旨。第二,合同相对性也因为现实的变迁而被突破。在通常的保险标的的转让中,保险人的风险一般不会增加,再加上保险业本身的投机性和风险性,保险标的的转让合同自动转让对保险合同双方的利益格局未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新《保险法》关于保险合同转让条件的选择和规定是科学和合理的,既采取了自动转让的条件,又为维护保险人的利益规定了通知义务和风险增加下的解除权,维护了一种平衡,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和交易的促进。只是通知的义务和风险增加解除权的实践可操作性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尤其是风险增加的评估问题需要法律的进一步界定。

注释:

①邢海宝.保险法中转让问题研究.保险研究.2009(4).

②石慧荣.保险合同问题研究.载现代法学.2004(5).

③[英]阿蒂亚.合同法概论.程正康等译.法律出版社.1982:5.

上一篇: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兼职会计求职专业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