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2024-06-28

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精选8篇)

篇1: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苏教

版)

第一部分(共25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题目。(4分)孩子,在奔跑的过程中,我希望你的步调是 的,步伐是 的,步韵是 的,步态是 的。

孩子,我希望,在跑过草地的时候,你能小qi(),让那蓬勃的生命滋润一下你枯燥的眼睛;在花园边,你能坐下来,让那缤纷的色彩渲染一下你单调的生活;在落叶纷飞的树下,你能zhu()足,感悟生命的韵律和从容;你能够仔细地看看勤奋的蚂蚁,像它们那样学习;蝴蝶是多么快乐啊,你能够认真地看看,生活要像它们那样,(1)根据拼音,文中括号内应该填写的汉字依次是 和。(1分)(2)依次填入上面第一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A.和谐 稳健 匀速 优雅 B.匀速 稳健 和谐 优雅 C.和谐 匀速 优雅 稳健 D.匀速 和谐 优雅 稳健(3)修改第二段中的画线部分,使句子更加连贯。(2分)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为观看《抗战英烈事迹展》,同学们趋之若鹜,提前半个小时进入了展厅。

B.小徐是我童年时代青梅竹马的朋友,当年我们如亲兄弟一般天天在一起玩。

C.有的同学写的作文,文不加点,字迹潦草,阅读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D.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是()(2分)A.水果之乡的市场上,到处都摆着水果,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儿。

B.“金砖国家”(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领导人峰会在海南三亚市举行,胡锦涛主席作《展望未来,共享繁荣》主题演讲。

C.卡扎菲是坚守还是放弃?利比亚局势如何控制?利比亚人道主义危机如何解决?引起国际社会各组织广泛关注。

D.“我们不仅要看GDP上光鲜的数字,”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深情地说,“更要关注人民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

4.名句填空。(6分)(1)五岭逶迤腾细浪。(毛泽东《七律 长征》)(2)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3)杜牧在《泊秦淮》中用曲笔表现在国运衰微的时候,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过着在酒楼中欣赏亡国之音的醉生梦死的生活的诗句是:。

(4)杜甫在《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

5.下面分别是根据名著《西游记》拍成的电视剧和动画片的主题歌词,请阅读后回答问题。(4分)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

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二)猴哥猴哥

你真了不得

五行大山压不住你

蹦出个孙行者

猴哥猴哥

你真太难得

紧箍咒再念 没改变老孙的本色

(1)《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1分)(2)根据《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可知,歌词(一)中的“你”和“我”分别是指小说中的 和。(1分)(3)请简要说出歌词(二)中的画线句在小说中的相关情节。(2分)6.综合实践活动。(7分)某校八年级(1)班近期准备举办一次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完成下列任务。

(1)自开学以来我们所学的课文,几乎都离不开“爱”这个主题。你们班同学准备了以下两则材料,拟举办一次“关爱是一种力量”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3分)材料一:白芳礼,这位平凡的蹬三轮56年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19年,省吃俭用、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74岁起用蹬三轮车积攒的近35万元钱,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而他的私有财产账单上却是零。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轮收5角钱计算,老人奉献的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8圈的奔波劳累!被人们誉为:“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2005年9月23日早晨,老人静静地走了,享年93岁。

材料二:儿子参加国庆阅兵,父亲遭遇车祸身亡,大义母亲58天编织善意谎言,58天独自忍受煎熬。这位“伟大的母亲”叫袁亚萍。当儿子王震在胜利完成首都国庆阅兵任务返回家乡大丰时,才得知真相,50多天来对父亲无限的牵挂,瞬间化为无尽的哀痛。当他得知母亲为了完成对自己的承诺,将父亲的遗体从山东运回家乡存放58天,并编织一个个谎言,就是为了让自己顺利完成受阅任务时,这位坚毅的军人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痛,和母亲抱头痛哭,①请你从上面两则材料中提炼出一个共同的主题。(4~6个字)(1分)②有人拟写了两则上联来表达对白芳礼、袁亚萍的敬意,请任选一则上联,结合另一则材料内容,拟写出下联。(2分)A.上联:35万义款白芳礼蹬三轮奉献爱心

下联:

B.上联:编谎言58天以无私诠释普通人大爱

下联:

(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长城》专题,知道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筑了,明代

也曾大规模修建过长城。根据你的积累,回答问题。(4分)①明长城东起,西至。(1分)②请写出与长城有关的一个人物或传说、一句俗语或诗句。(1分)人物或传说:

俗语或诗句:

③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长城。(2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7.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1分)8.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2)子敬素好琴:。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2)便径入坐灵床上。

11.此篇文章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了他“恸绝良久”,这是不是矛盾?请作分析。(4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孙道荣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堂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像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38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母亲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儿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儿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妈妈的腰杆儿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11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妈妈的,又好像不太像。

○12老师说,请同学们再接着写,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辨认依据。

○13班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就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过。

○14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写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母亲,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15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16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身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有删改)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3分)13.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4分)14.体会第○13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4分)15.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16.说说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4分)谈 孝

季羡林

①孝,这个概念和行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都是有的,而在中国独为突出。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就是一个宗法伦理色彩非常浓的社会,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

②中国人民一向视孝为最高美德。嘴里常说的、书上常讲的“三纲五常”,又是什么“三纲六纪”,哪里也不缺少父子这一纲。具体地应该说“父慈子孝”是一个对等的关系。后来不知道是怎么一来,只强调“子孝”,而淡化了“父慈”,甚至变成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古书上说:“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一个人的身体是父母给的,父母如果愿意收回去,也是可以允许的了。③历代有不少皇帝昭告人民:“以孝治天下”。自己还装模作样,尽量露出一副孝子的形象。尽管中国历史上也并不缺少为了争夺王位导致儿子杀死父亲的记载,野史中这类记载就更多,但那是天子的事,老百姓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如果发生儿女杀父母的事,皇帝必赫然震怒,处儿女以极刑中的极刑。在中国流传时间极长而又极广的所谓“教孝”中,就有一些提倡愚孝的故事,比如王祥卧冰、割股疗疾等等都是迷信色彩极浓的故事,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④但是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极富于理性的民族。就在已经被视为经典的《孝经bull;谏净章》中,我们可以读到下列的话:

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⑤这话说得多么好呀,多么合情合理呀!这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一句话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后者只能归入愚孝一类,是不足取的。

⑥到了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孝呢?我们还要不要提倡孝道呢?据我个人的观察,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孝的概念确实已经淡化了。不赡养老父老母,甚至虐待他们的事情,时有所闻。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是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消极因素。我们当然不能再提倡愚孝。但是,小时候父母抚养子女,没有这种抚养,儿女是活不下来的。父母年老了,子女来赡养,就不说是报恩吧,也是合乎人情的。如果多数子女不这样做,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能负担起这个任务来吗?这对我们迫切要求的安定团结是极为不利的。这一点简单的道理,希望当今为子女者三思。(选自《读书与做人》)17.作者提倡“孝”,认为 “孝”的核心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8.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于理性的民族,为什么还流传着一些如“王祥卧冰”这样的愚孝故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④段中两个“令”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这一段在论证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作为一种行为在中国独为突出,原因是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宗法伦理色彩浓厚。

B.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孝的看法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到“三纲六纪”就是这个过程的体现。

C.孝的概念淡化是时代变革大潮带来的必然结果,而子女赡养父母才是社会安定团结的积极因素。

D.关于行孝,作者的提议既符合客观实际又切实可行,就是赡养;同时作者并不认为所有的人都会是孝的身体力行者。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初二学生李丽的爸爸妈妈在北京打工,李丽一直跟在父母身边读书。多年的打拼,李丽的父母有了一定的积蓄,他们看到近几年党的惠农政策,决定回家乡创业。昨天李丽向记者表达了她的三个愿望:一是爸爸妈妈能创业成功;二是她自己能在家乡尽快找到新朋友;三是将来考上北京的大学,继续去北京学习、生活。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有真情实感;可以记叙你熟悉的人和事,也可以谈感受与认识,抒写感情,发表看法。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等。参考答案

1.(1)憩 驻(“憩”是“休息”的意思,不要写成其他同音字。“驻”是“停留”的意思,不要写成“伫”。)(2)B(注意所填词语要与”步调”“步伐”“步韵”“步态”相搭配。(3)你能够认真地看看快乐的蝴蝶,像它们那样生活,(本句所在的段落由排比句组成,为了与上文连贯,应该改成与上文相同的句式。)2.D[A.褒贬不当。成语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使用时,必须辨明感情色彩,否则就会误用。“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此词为贬义词,用于此处属褒贬不当。B.不辨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形容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会造成运用错误。“青梅竹马”比喻男女儿童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此词只适用于形容男孩女孩之间的感情关系,不能用于男孩与男孩之间或女孩与女孩之间。C.不明词义。成语的意思具有整体性,在使用时只截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意思与句子语义相悖。“文不加点”常被错误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符号,其实它的真实含义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3.D(A.顿号应改为逗号。B.“《展望未来,共享繁荣》”其中的书名号应该改为引号。C.句中的问号都应该改为逗号。)4.(1)乌蒙磅礴走泥丸(2)留取丹心照汗青(3)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4)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本题所选的都是课内的重点诗文名句。第(1)(2)题为记忆型默写,第(3)(4)题为理解型默写。有作者、作品题目的提示,难度不大,书写正确是关键,应避免同音字、形近字误写。注意 “磅礴”“汗”“烽”等易错字的书写。] 5.(1)吴承恩(2)沙和尚(或沙僧)猪八戒(3)示例:孙悟空学艺归来,玉帝为了稳住他,骗他上天庭当了个小官。孙悟空得知真相后,大闹天宫,遭到如来佛祖的阻止。孙悟空和如来佛祖打赌输了,因此被压在五行山下,后被唐僧解救。(说明白大体意思即可,语言力求简洁。)6.(1)①示例:爱的奉献、博爱丰碑、平凡中见伟大。(写出其中任意一个且符合字数要求即可。)②示例:A.58天煎熬袁亚萍编谎言深明大义 B.绕地球18圈用奇迹铸成轱辘上丰碑(解答本题,首先,要全面、深入地分析例句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特点,审清仿写的要求;其次,要调动生活和学习积累,根据例句进行联想和想象;第三,仿写要做到以下几点:①陈述对象要一致;②句式要相同;③修辞手法要相同;④过渡、衔接方式要相同。另外,还要顾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内容层次的安排。)(2)①鸭绿江 嘉峪关(解答本题要看清题目要求中的“明长城”。)②示例:孟姜女哭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与长城相关,符合题目要求即可。)③示例:长城是我心中的彩虹。(描述时要抓住题目要求中的“比喻句”“长城”。)7.破(本题是课内古诗词赏析,难度不大,由“首联”“触目惊心”的提示极易想到“破”字。)8.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意近即可)(这首五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尾联是指“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两句,意思是说“白发愈搔愈稀,簪子简直插不上了”。“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使人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9.(1)副词,表范围,都(病)重(2)一向,向来(在解释时要注意结合语境。)10.(1)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2)子献就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翻译时要注意翻译出重点词语“何以”“径”等。“何以”即“以何”,为什么。“径”,直;一直。)11.“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了,悲痛喷涌而出,所以“恸绝良久”。故前后并不矛盾。(前面的“不悲”“不哭”其实是子猷悲痛郁积心中,无法发之于外的表现,后面的“恸绝良久”是因睹琴思人,哀伤过度。)12.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回答本题需要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要在整体把握原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的关键信息,然后进行提取整合。本文记叙了一堂作文课上老师让学生写一则寻人启事一事。概括事件时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事件的结果这些主要要素。)13.示例:“我妈妈特别爱唠叨,”“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回答本题要通读全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的基础上才能回答准确。要注意后面“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这句话,它提示我们要写同学们眼中的母亲的形象。回答时联系上下文,用叙述的语言写出“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即可。)14.“干净漂亮”从侧面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精心照料,反衬出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从来也没有”写出了孩子们潜意识里认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是理所应当的,而自己不需要关注母亲,与上面对同学和明星穿戴的关注作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母亲的忽视。(回答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要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和写作目的。首先要理解“干净漂亮”与母亲之间的联系,它写出了母亲对儿女的辛勤付出;“从来也没有”则体现了孩子对母亲漠不关心的程度。)15.过渡(承上启下)。收束前文的叙事部分,引起下文的议论、抒情部分。(在记叙文中常用过渡句来转换不同的表达方式。通过阅读文章可知,画线句是前文记叙和后文议论抒情之间的过渡句。)17.父慈子孝。(或父母与孩子是对等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对孝的看法经历了从“父慈子孝”到“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过程,作者经过一系列的论述,在第⑤段指出“lsquo;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一句话”“只能归入愚孝一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作者认为的“孝”应是最初的“父慈子孝”而非偏指一方的愚孝。)18.皇帝用愚孝治天下,是愚孝的根源。(或皇帝的“以孝治天下”是一种愚民政策。)(古代皇帝提倡“以孝治天下”,所谓“以孝治天下”对皇帝和老百姓来说标准是不一样的,天子,“为了争夺王位导致儿子杀死父亲”情有可原,但如果老百姓“发生儿女杀父母的事”“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所以像“王祥卧冰”这样的愚孝故事是古代帝王的一种政治手段,是为了安抚民心,愚化百姓。)19.美好(好);命令 运用对比论证,把合情合理的孝与愚孝进行对比,顺理成章地得出自己反对愚孝的结论。(“令”的义项有:①命令(动词),如令各校切实执行;②命令(名词),如指令;③使,如令人兴奋;④时节,如时令;⑤美好,如令名远播;⑥敬辞,如令堂等;⑦小令(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如叨叨令。本题,结合上下句语意推断即可。文章第④段从正面论证了什么是孝,与上文第③段的愚孝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自然地引出作者的观点。答题时可以从对比论证及其作用的角度来总结答案。)20.D(作答做此题可用排除法。A项,因果颠倒,错误;B项,先后顺序颠倒,应该是先“三纲六纪”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C项,“孝的概念淡化”不是“时代变革大潮带来的必然结果”,而是在时代变革中,我们淡化了“孝的概念”。故选D项。)21.思路点拨:本题给出的材料有现实意义,又极富时效性。展示了农民工在党的惠农政策的指引鼓舞下,决定返乡创业的现实。重点审视李丽的三个愿望,我们不难感受到她的真切心声。同学们一定不要受到材料的局限,而应从材料中提取写作的核心,写出你发自内心的“心愿”属于你的、不同于别人的真切愿望。如果写成记叙文,就应丰富内容,强化自己的发散思维,感悟生活。你的“心愿”要有价值,有意义,有远见,当然不能是狭隘的物质享受或是一己之利。通过对场景、心理的描写来折射出时代的变化,反映出时代的脉动,并在感人的细节、精彩的场面等细小的方面下功夫。因为任何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无不是记叙具体,描写生动,特别是靠细节描写见长的;议论文则在观点鲜明正确的前提下,用充分、翔实的论据来征服读者。

例文:

我的掌声在哪里

我没有漂亮的面庞,没有令人称羡的身材,没有绚丽的舞步,没有动人的歌喉,我只有一张普通甚至有点丑陋的脸,一米六的矮个子。在同学们的眼中,我几乎没有任何优点,没有任何可以让我骄傲的资本。

我默默无闻,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喝彩,似乎已经在这个班集体中消失,似乎没有人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曾经多么渴望得到你们的认可,多么希望听到你们给我的掌声,但是没有,一丁点儿都没有。还记得那次元旦晚会,当主持人报出我的学号时,几乎所有人都不记得这个数字的代指人是的,我被抽中进行才艺表演。

事实上,我期待这一刻很久了,我也准备了很久,我期待能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班集体献上一次完美的演出,我是多么渴望得到你们的喝彩啊!为了这一刻,清晨我朗读着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晚上我朗读着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是多么期望那种出口成章的效果。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我拿着揉得发皱的稿纸,准备为大家朗诵的那一刻,我的心都仿佛要跳出来了。我难以压抑激动的心情,以至于几乎看不清稿纸上究竟写着什么。我用我有生以来最抒情的声音,用最柔美的节奏朗诵完了这首诗。

当我读完最后一个字时,我期待着场下雷鸣般的掌声。可是,一点儿声响都没有,我听到的不是你们的喝彩,我看到的不是你们鼓励的目光,而是你们鄙夷的眼神。我静静地待在那里,等待你们轰我下台。真的,确实没有一个人为我鼓掌过,甚至连鼓掌的趋势都没有。在这样一个群英荟萃的地方,我真不知道我的掌声在哪里。

给我一点喝彩吧!其实我也有不少优点:我的字写得好,我的画画得好,可是没有人注意到这些,出黑板报时也没有人叫过我。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缺点,我并不怨你们看到我的缺点,但请你们看看我的另一面,请给我一点喝彩吧!点评本文紧扣话题“心愿”,情真,意真。“我”要的并不多,只是善意的掌声和一点点喝彩而已。听了作者真情的诉说,读者的心头平添了一丝压抑和惆怅。这是作者的心愿,也是每个人的渴望。

生活中我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但为什么又很吝啬自己的掌声、喝彩和鼓励的眼神呢?作文要写真事、抒真情,本文的作者做到了。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新奇的构思,只是抑制不住激动把自己想倾吐的心声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了。

倾吐心声,使得全文语言流畅如明丽的小溪,处处闪耀着动人的光彩。

说真话,抒真情,是每位同学应该借鉴的写作方法。

这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篇2: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罗 琼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得分: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环绕(rǎo)悠闲(yiōu)B.锐不可当(ruǐ)舀水(yǎo)....

C.横渡(hènɡ)溃退(kuì)D.鞠躬(jū)奇迹(jì)....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制栽 赃物 B.富丽唐皇 拂晓

C.丝绒 精彩 D.尖利 鬼鬼崇崇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

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

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

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2分)

(1)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2)《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3)《蜡烛》写的是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上的故事。展现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4)雨果是英国作家,他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

中学语文中考高考资源网 全部资料免费下载

7.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就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1)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分)

(2)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解释这段话的含义。(2分)

8.根据句意,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2分)

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美国侵入伊拉克,杀害伊拉克人民,是非正义的战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李阳同学去文具店买钢笔,你觉得他怎样和营业员对话才得体?(3分)

李阳指着柜台中的钢笔对一位三十五岁左右的营业员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业员拿出两支钢笔让他挑选。

(李阳想再多挑选几支),他对营业员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阳挑好后问:“请问多少钱一支?”

营业员答:“九元五角。”

(李阳嫌贵,不想买)他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0~16题。(19分)

历史,现实,在雨中()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他们全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员和音乐家。”莫马指着几个走向扩音器的人对我说。雨下得更大了。乐队奏起了音乐。一位女演员朗诵南斯拉夫著名女诗人迪桑卡的诗: „„

他们坐在书桌前

就在那要命时刻前55分钟

小小的人儿,急切地回答

艰难的问题:

假若一个人步行,结果是多少„„

许许多多这类问题。

小脑子充满了数字,书包装满了练习簿,打的分数有好也有坏;

兜儿还塞一把梦想和秘密,是爱和盟誓。

每个人都以为

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

很久,很久

直到任务了结时。

„„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在我们眼前。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和对自由的()——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天地亦与人同哀。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我不由想起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馆外一大片石子,每颗石子象征一位牺牲者。馆内陈列着日军屠杀的证物、文件、照片、报纸。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10.填充文中空缺的四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作者反复地写“雨”,作用是什么?(3分)

12.演员和音乐家很多,怀念的方式也多样,为什么单独提到女演员朗诵迪桑卡的诗?(2分)

13.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4.作者为什么会不由地想起南京大屠杀?(3分)

15.结尾段的含义是什么?(3分)

16.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3分)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7~23题。(21分)

歌 声

本文选自《旅程记》,作者以群。写于1942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后,我党组织护送一批知名文化人离开香港,经由广东沦陷区到达抗战大后方。本文所写,即为这次行动的一段生活。

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肩上的负荷渐渐地沉重起来。我们行进在艰难的路上。

那正遭受着残酷践踏的土地——九龙新界的远影,还依稀地()在那迷蒙的雨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的阴影下,好像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吗?

站在山道上回过头去。那久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瓦砾的村舍的旧迹,被砍伐了的树木残根„„还清晰地呈露在人们的眼底,这一切都铭志着这土地的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去。仰望山头,路还那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山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

一刻钟以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通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地高兴啊!向北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了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季候,可是,那些成熟了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么诱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微风轻抚着我们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温暖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以来,在我们的回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和着,低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那时,我曾经想:“香港的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可是,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我们又能轻快地呼吸新鲜的空气了!

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休息,一天行旅的疲劳,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

下坡路特别地好走,人们的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是太熟悉了,不大容易在人们的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在,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地叫人感动啊!三十多天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歌呢?恶兽们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做屠杀的罪证吗?我清楚地记得:在圣诞节次日的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的三岁的孩子曾经为着唱了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遭到她母亲一顿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用手扪她的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地问:“为什么不许唱呢?” 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这歌是有罪的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间的巨变的,她又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

可是,现在,我们又重新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地开始,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于成了壮大的歌唱——叫人激动,颤栗的歌唱!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可是却不再感到疲困,因为我们终于越过了那生和死的界山,踏上了自己人的土地!

17.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处。(2分)()

A.隐没 B.隐现 C.躲藏 D.掩映

18.“自由的天地”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9.第5、6两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4分)

(1)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7段中多次写到“明朗的天气”,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志;“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这同样的歌声”现在为什么“叫人感动”?(2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第13段的描写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2分)

23.从全文看,第14段连用“依然”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4分)

三、写作(40分)

24.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但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在中国,“九•一八”的炮声,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南京大屠杀中30万死难同胞的呼喊声,时时使我们警醒。但是就在最近几年,日本教科文组织肆意篡改历史教科书,把“侵略”中国说成是“进入”中国,把它自己放在了正义的一方。

请以“战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字数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1.D(A.rào,yōu;B.ruì;C.hénɡ)

2.C 3.B(A.裁;B.堂;D.崇)

3.B(应为“急急忙忙”)

4.C

5.D(A.应为“攻势”;B.“旋”和“归来”重复;C.删“的距离”)

6.(1)×(背景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应为“抗日战争”)

(3)√

(4)×(应为“法国”)

7.(1)比喻

(2)中国共产党一心为人民,减租减息,斗地主恶霸,善于发动群众,因而在江淮地区已站稳了脚跟,势在必胜。

8.伊拉克人民奋起反抗,与敌斗争,是民族自卫的正义战争

9.示例:①阿姨,我想买支钢笔。②请多拿几支好吗?③对不起,我想到其他商店看看。

二、(一)10.融合 呈现 反抗 执著

11.天地与人同哀。用“雨”来表达对南斯拉夫这个小城被残杀的7000多人的哀悼。

12.突出被杀的是一群求知欲旺盛,充满幻想的孩子,表现了女演员对他们的怀念和哀悼。

13.排比。表现了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对被残杀的亲人的怀念,他们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意向,希望永远不要再有战争了。

14.日军发动的南京大屠杀使我30万同胞被杀害。作者想到自己对受害者的感情,也就能完全理解南斯拉夫人对受害者的怀念之情。

15.我们可以不记仇,但是不能忘记惨痛的历史事实,不能忘记非正义战争的罪恶,不能忘记死于非命的孩子,不能忘记起来反抗的民族的英勇。要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16.通过音乐会,重现残酷而沉重的历史,表达了人民的哀悼之情。

(二)17.B 18.抗战大后方

19.排比 例: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反问 例: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 或者: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比喻 例:摆脱了野兽的追踪。

20.向往光明和自由 战烟和阴雾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敌占区人们被蹂躏,被残害的内心感受

21.经受被奴役的痛苦,才觉得这歌声的感人。

22.反衬

23.呼应开头;为突出“踏上了自己的土地”的人们获得自由时的欢快心情。

三、24.略

制卷人:罗 琼

学校:湖南省浏阳市古港中心学校

邮编:410301

篇3: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 ) ( ) ( ) ( )

( )中 ( )断 ( )疑 灵( )

二、请选择合适的拼音、汉字或词语填空。(7分)

1. 削( )弱 河畔( )

2.谦 歉 燥 躁 费 废

( )意 ( )虚 ( )水 浪( ) 干( ) 急( )

3.陶冶 陶醉 增加 提高 展示 显示

(1)( )能力 ( )风采

(2)法布尔整天( )在昆虫世界中。

(3)好的文章能( )人的情操。

三、请按要求写成语或诗句。(13分)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安然无( ) ( )断丝连 ( )负盛名 风( )雪压

顶( )立( ) 低头( )节 能( )善( ) 守望相( )

用画“ ”的词语写一句话:

由画“ ”的词语我想到了 、 等带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2.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6分)

(1)浮云终日行, 。 (2) ,春生江上几人还?

(3)春风又绿江南岸, 。(4) ,行人临发又开封。

(5)秋风杂秋雨, 。 (6)自在飞花轻似梦, 。

四、请根据提示写句子。(6分)

1.眼前的情景让我深受感动。(换一种说法,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强烈)

2.根据“欣赏”一词不同的意思写句子。

欣赏:A.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B.认为好,喜欢。

(1)

(2)

3.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缩句)

4.根据带点词的提示补充句子。

(1)如果同学们勤查字典, 。

(2)我们上课不要三心二意, 。

五、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课文《梅花魂》,其中“魂”指的是 ,“梅花魂”指的是 。

2.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没有 ;一类是 ,有 。( 选自《鲸》)

3.“夹丝网防盗玻璃”, 可以采用, 可以采用, 可以采用, 也可以采用。(选自《新型玻璃》)

六、阅读与感悟。(22分)

(一)仔细阅读课文片段,轻松完成练习。(8分)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梅花魂》节选)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欺凌( ) 秉性( )

2.文中连用四个“愈”,写出了梅花 的特点。(1分)

3.当读到“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时,我不由想起了 、 、 等人。(3分)

4.外祖父这段话告诉“我”要做 、 、 的人。(3分)

(二)认真阅读课外短文,轻松回答问题。(14分)

天鹅的见解

一匹骏马在湖边饮水;一条鲤鱼在湖里吹气泡;一只雄鹰在湖面上空盘旋。

雄鹰一会儿直冲云霄,一会儿滑翔,不屑一顾地对骏马和鲤鱼说:“天空广阔无比,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多么快活呀!”

骏马毫不示弱,绕着湖边转了一圈后说:“我既可以日行千里,驰骋疆场,又可以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悠闲地散步,我的生活其乐无穷。”

鲤鱼一会儿钻到水里,一会儿浮上水面,摇头摆尾地说□□我住在水晶宫里非常安全舒适□你们谁能比□□

一只天鹅飞来了。它对大家笑了笑说:“我习惯在天空中飞翔,在陆地上散步,也喜欢在水中游泳……这些地方都不错,我们都用各自的方式在自己适应的环境中生活,何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呢?”

听了天鹅的话,雄鹰猛地钻进了云霄;骏马红着面孔撒蹄就跑;鲤鱼则一下子躲到水底……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的意思。(2分)

各执一词:

其乐无穷:

2.给短文的第四自然段方框内加上标点。(2分)

3.初读课文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读完短文,得到的答案又是什么?(2分)

问题:

答案:

4.短文中的角色有: 。你印象最深的角色是 ,它喜欢的生活方式是 。(3分)

5.找出描写雄鹰、骏马和鲤鱼神态的词,用横线画下来,并说说你从中看出了什么?(2分)

6.每个人对“快乐”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读了短文,你对“快乐”有什么独特感受?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3分)

七、语言表达。(5分)

考试的时候,你的同桌有一道题不会做,想叫你给他看看答案,这时你该怎样拒绝呢?

八、习作百花园。(30分)

篇4: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

得分:_______

等级:______

一、填空(30分)

1.我们已经学过有关面积的单位有()、()、()、()、(),其中测量土地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和()。

2.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进率是(),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3.测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时通常用()、()、作单位。4.一个长方形园林的长是600米,宽是400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合()公顷。

5.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3公顷=()平方米

3200000平方米=()公顷

()公顷=60000平方米

()平方米=412公顷

5公顷=()平方米

600000平方米=()公顷

6平方千米=()公顷

8000公顷=()平方千米

15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7.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1)小春身高约140()。

(2)一间教室的占地面积约是50()。(3)学校体育馆面占地约()。

(4)我国领土面积大约是9600000()。8.天安门广场南北长约800米,东西长约500米。天安门广场约占地()公顷。

二、判断。(12分)

1.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2.江苏省面积10公顷。

()3.“鸟巢”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

()4.13000000平方米=130平方千米。

()5.学校多媒体教室占地面积是80公顷。

()6.1平方千米的土地形状一定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

()

三、选择。(12分)

1.一块长方形水稻田面积约为是1()。

A.平方米

B.公顷

C.平方千米

2.边长是200米的正方形草地,占地面积4()。

A.平方米

B.公顷

C.平方千米

3.面积为6公顷的长方形麦田,宽是200米,长是()米。

A.3

B.30

C.300 4.教室地面长9米,宽6米,用边长3边米的方砖铺地,需要砖()块。

A.6

B.60

C.600 5.一个足球场的占地面积一般用的单位是()。

A.平方米

B.公顷

C.平方千米 6.进率是100的两个土地的面积单位是()。

A.平方千米和平方米

B.公顷和平方千米

C.公顷和平方米

四、比一比。(8分)

5公顷○50平方米

400平方米○4公顷 10平方分米○1000平方厘米

9平方千米○90公顷

五、排一排(5分)

把5900平方米、5公顷900平方米、59公顷、59000平方米、59平方千米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解决问题(33分)

1.一个边长是300米的正方形草地,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6分)

2.在一块长150米,宽80米的苗圃,按2平方米栽一棵玫瑰花,花坛里能栽多少棵玫瑰花?(6分)

3.一块长方形麦田,长320米,宽250米,平均每公顷收小麦7200千克,能收到小麦60吨吗?(7分)

4.小芳围着一个正方形的土地走了4圈,一共3200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篇5: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蹊 qiāo yān红 qiā指 衣dōu chà异

2、请在拼音格内写出加点汉字的读音(5分)

踱步 挟着 诣王 则为枳 戍轮台

3、根据下列词意写出相应的成语(5分)

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

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

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

比喻力量太小,根本无济于事。()

比喻念念不忘,梦中还牵挂萦绕。()

根据你的积累,填写下面4-6题(10分)

4、吟诵《春望》中“,”。诗人杜甫感时恨别,移情于物,触目伤怀。诗的尾联“,”。诗人杜甫忧愁万虑,抒发了苦痛无法排解之情。

5、吟诵《泊秦淮》中“,”,诗人杜牧借题发挥,抒发了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之情。

6、吟诵《过零丁洋》中“,”,诗人文天祥写出自己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诗的尾联“,”,表明诗人文天祥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赤诚之心,成为千古绝唱。

7、你在课外一定背诵过许多爱国的或眷念故乡的古诗词,请仿照以上4-6句句式,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名句并写出作者。(2分)

8、用工整美观的书写默写下面一首诗并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诗人。。

这首诗巧妙地把现实和梦境联系起来。写梦境的诗句是。诗中“风吹雨”三个字照应了诗题,又引出了下一句。因为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9、该诗处处表现诗人的喜悦之情,可以说“无一字不喜,无一字不悦”,从诗中找出表现诗人喜悦的字词来。(2分)

10、比较《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和该诗中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说说各表现诗人什么样的心境?(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1-16题(20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工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

11、在甲文空缺处填句。(1分)

1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1分)

(1)叶 徒 相 似,其 实 味 不 同。

(2)得 无 楚 之 水 使 民 善 盗 耶 ?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坐盗()婴闻之()

齐人固善盗乎()齐之习辞者也()

吏二缚一人诣王()晏子使楚()

14、翻译下列句子(8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得无楚之水土使工善盗耶?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15、从以上两篇短文中,你觉得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6、乙文中可引出的成语很多,你能写出一个并解释出来吗?(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7-22题(16分)

铃声,对于一个作惯了教员的,有时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象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讲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的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住他的嗓子,人咳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是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的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偷脚的那样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叹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17、这段文字选自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你还知道老舍先生的哪些作品?总结出来。(2分)

18、祁瑞宣教师上的这一堂课,课堂气氛和人物情绪同以往有何不同,请分别用两个词概括。(2分)

19、祁瑞宣教师的反常表现在什么地方?这种反常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2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民族的春花”指:

“真正的苦痛”指:

21、《最后一课》与本选段都是通过 反映作为亡国奴的痛苦心情,前者通过 反映感情,后者侧重于,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侧重于 描写,而对祁瑞宣则侧重于 描写。(5分)

三、探究和实践(5分)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倾听已界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体会被剥夺使用本国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品味著名科学家始终眷恋着祖国的深情,领悟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感受古代外交家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诉不尽的爱国情。你能从自己的生活积累中再举一例,概括讲讲事例吗?你能再写一条爱国的名言或警句吗?

句言或警句:

再举一例:(50字左右)

四、写作(20分)

用上下面的词语,设定一种情境,比如“奥运会上”,写一篇短文。(300字左右)

篇6: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二、把下面的声母涂上红色,韵母涂上绿色,整体认读音节图赏蓝色(12分)

Zijdügaro

Yúyìwǔ

三、照样子,写音节(12分)

例:q——í→(qí)

r——ù→()q——ù→()x——ǜ→()

Z——ā→()j——ū→()w——ā→()

四、读拼音,把音节中的声母写在括号里(8分)

Wǒ()chū()shuō()rè()qǔ()nǚ()

Dǎ()huà()

五、给三拼音涂上你喜欢的颜色(12分)

zuòjúzhǔzhuōguāchē

六、读汉字,写拼音(27分)

()hèkǎ()hé()()()()()()kuài()

做贺卡过河骑车读书日出乐

篇7: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1.孩子们j€"nng x€"nn( )地做着风筝,心中充满了憧憬和x€"n w€鄋g( )。

2.高尔基是世界zh€? m€韓g( )的文学家。

3.吃过晚饭,我们zh€#9n b€鑙( )去植物园s€鄋 b€? )。

4.hu€鄋:呼( ) 交( )

二、读一读,用“√”选出正确的答案。(4分)

1.“朝霞”的读音是:zh€"Do xi€幔? ) ch€醥 xi€幔? )

2.郊外(ji€"Do xi€鄌) 震惊(zh€鑞 zh€鑞g ) 依然(y€? y€"n )

3.(蜜 密)蜂 世(记 纪 ) (城 诚)实 (摩 磨)坊

三、给下面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5分)

1.待:①等待 ②打算 ③需要

(1)待要上来打招呼,又怕认错人。 ( )

(2)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吃了。 ( )

2.意思:①情趣;趣味 ②意义;含义 ③意见;愿望

(1)这座山就像一头大象,真有意思。 ( )

(2)大家的意思是一起去。 ( )

(3)这个加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 )

四、把下面的事物和它的特点连一连。(3分)

沙漠 银光闪闪 白云 波光粼粼

湖泊 黑黝黝 麦子 随风飘扬

泥土 金光闪闪 湖面 金灿灿

五、根据要求写词句。(19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分)

甜甜地( ) 悄悄地( ) 认真地( ) 拼命地(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7分)

垂头 ( )气 大惊失 ( ) 欢蹦 ( )跳

阳光明( ) ( )( )飞舞 自( )自( )

(1)一阵风吹过,树叶在空中( )。

(2)他( )地说着什么,我听不见。

(3)雨后,( ),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里微微浸润着竹叶的清香。

3.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宛如

(2)西湖不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吗?(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3)课文中出现了不少带有“!”的句子,我也试着写一句。

(4)从下面几个词语中选择两三个写一句话。

可爱 聪明 礼貌 赞美

(5)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或勤奋学习方面的名言。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的“ , ”一句,常被远离家乡的人所引用。《夜书所见》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诗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 , 。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选自《奇怪的大石头》)

3.秋天的雨,藏着 。 香香的, 甜甜的,还有 、橘子,好多好多 ,都躲在 里呢!(选自《秋天的雨》)

七、下面句子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

( )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

( )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小河。

( )河水清澈见底,河面波光粼粼。

( )下面是个高高的半月形桥洞。

A.2 5 1 3 4 B.3 5 1 2 4 C.3 4 1 2 5

八、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细心答题。(20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6分)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 拿)着,另一个人(牵着 拉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风筝》节选)

1.把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划去。(1分)

2.用波浪线画出风筝越飞越高的样子。(1分)

3.用“越……越……”写一句话。(2分)

4.这一段话主要写了 。(2分)

(二)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14分)

蚂蚁和蜜蜂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孩子也会哼唱:“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

蚂蚁很嫉妒蜜蜂,心里一直不服气: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是啊,为什么人们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从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2分)

( ) ( )

2.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对话。(2分)

3.读故事,填空。(4分)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也想不通的是 。蜜蜂勤劳为的是 ,而蚂蚁勤劳为的是 。

4.人们为什么只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3分)

5.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3分)

九、习作。(25分)

篇8: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1、本文通过对翠鸟外形、动作的描写,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同时教育我们要爱护小动物 。

2、翠鸟羽毛颜色鲜艳、形体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

3、介绍翠鸟的颜色时写作顺序是:先写头,后写背上,再写腹部。

4、“爱贴着水面疾飞”生动地体现出翠鸟动作轻盈、迅速的特点

5、“ 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

六、《燕子专列》

1、这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2、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3、“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这些词语,表明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内心的焦急之情,以及人们不畏恶劣天气拯救燕子的高贵品质。

4、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从“冻得通红、僵硬”“一点也不在乎”可以体会到贝蒂不畏艰难,救护动物精神。

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1、“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的含义是人类如果不珍惜热爱自然,自然会对人类进行残酷的惩罚。

2、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两个“不断”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说明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

3、“大雨没喘气儿”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大雨连续不断、几天没停。

八、《语文园地二》

清―(浊)廉―(贪)正―(偏)罪―(功)善―(恶)罚―(奖)懒―(勤)优―(劣)

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

一、先巩固再预习

1.巩固本册所学

孩子的语文期末口语测试成绩,即使是满分,我们也要做这一项,也就是说班级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在这个假期巩固本册所学的内容,当然巩固可以有多种形式,结果可能是同学们有不同程度的巩固。

说到巩固本册所学,二年级的小学生在这个假期,家长可以帮孩子安排课课练之类的练习册,语文课课练就是一个练习册的概称,不知道如何选取的家长朋友们,可以按照老师的分享给孩子们购买。

语文薄弱的孩子,在这个假期中一定要多读课文,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的同时对课文有一个巩固。

2.练习册从后往前做

家长给孩子们安排好练习册,那怎么做?是从前往后做吗?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个小的经验,就是孩子们在假期中做练习册,可以从后往前做,也就是从学习的最后一个语文园地八往前做最后一课,然后依次往前。

这样做的目的是孩子们刚刚放假,仍然能记住放假前老师讲的内容,虽然期末做了全方面的复习,不过孩子们对后面的那种记忆也比较深,从后往前做就是降低做题的难度,让孩子有一个阶梯式的爬升,顺便把前面那些很久之前上的内容再捋顺一遍。

孩子从后往前做,一点一点把之前学的内容又巩固了一遍,这样学习非常扎实。

二、假期时间安排

孩子们的假期一个半月左右,我们可以利用假期的前15天巩固本册的内容,然后剩一个月的时候可以预习新课,预习的时候先预习古诗词、文言文的内容,每天可以把要学的古诗词、文言文作为晨读的内容读一读、背一背。

然后再预习课文、语文园地、写作……三年级的语文书中有八个写作,三年级的孩子在写作上就需要加油喽!

三、课文预习的高效方法

上面说如何巩固本册所学,预习下册的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课文,预习的高效方法。

最高效的方法就是采用晨读和复述课文相结合的方式,晨读就是读课文,多读几遍,直到读正确流利为止。孩子们要记的那些好词好句、要背诵的文言文、古诗词等等,所有需要积累的内容,都可以作为晨读的资料。

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多读课文,课文读完之后就要去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然后再说说文章的给你的启示,当然这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可以降低难度,借助语文参考书或者是教材解析之类的内容,辅助我们孩子复述课文,可以借助结构图来复述课文。

四、写好钢笔字

假期中孩子们应该提前练练钢笔字,三年级的小学生正式进入钢笔的书写阶段,如果孩子书写的能力弱一点,那么在这个假期中应该规范地去练一练,坚持的去写一写。

写好钢笔字就从这个假期开始吧,孩子要和钢笔相处一段时间,摸索钢笔和铅笔不同的地方,能够巧妙的运用钢笔书写才是硬道理!

至于书写的内容,孩子们最好从基础笔画练起,有一个正规的字帖,让孩子们在这个假期中练一练,从基本笔画入手,假期时间比较充裕,我们就要从零做起。

上一篇:职称评定————指导青年教师小结下一篇:家庭病床暂行工作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