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局自查报告

2024-07-15

审计局自查报告(共8篇)

篇1:审计局自查报告

一、组织领导有力,工作有序开展,我局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局长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负责人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两名同志具体负责信息公开日常工作。二是我局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了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计划,逐项分解任务到人,确保工作落实、责任落实、责任人落实。按要求确定公开事项、上报程序,将审计职能、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公开,以适当方式向群众公示。三是年初,我局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总体规划,确保有安排,实施有措施、工作有总结,经验有交流。四是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督查调研,及时按要求上报了政府信息公开相关信息、自查报告和有关资料,我局共按要求公布了概况、计划总结、法律公文、工作动态信息共149条。

二、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上级部门监督。

1、及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对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内容由分管领导进行保密审查,对具体负责人进行了严格的网上信息报送培训、保密培训,同时还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谁审查”的原则,对政府信息公开中出现的问题将严格、及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对我局的政府信息公开主动进行了评议考核,采取了切合实际、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评议考核。以党建目标考核为契机召开的满意度测评会,对我局在党务、政务公开以及廉政纪律执行方面进行民主测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主动接受监督。从开始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到目前为止,从未接到任何投诉。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开展。

三、精心编制,严格审核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1、我局编制、公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公开目录和总结报告、年初计划等,以此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同时结合本局实际及时修订和补充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

2、由专人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及时维护和更新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做到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及时准确、重点突出、群众满意。

3、及时主动公开了本部门的机构简介、领导分工、工作动态、计划安排以及应该面向社会公开的政府信息,特别是本部门的便民措施、工作制度、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取得实效。

1、运用各种便于公众知晓的形式传递政府信息,为公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及时有效,方便群众及时完整地获取政府信息。

2、对我局制度、审计法律法规等内容实行了长期公开,审计计划阶段性工作实行逐段公开,日常工作实行及时公开、审计动态实行随时公开。

3、对事关全局、涉及公众普遍关注和公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实行决策前公开、实施过程动态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从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应公开而没公开或不应公开而公开、公开不及时等情况造成的事故或群众投诉。

篇2:审计局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办发〔2010〕92号)和《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通知》(德办发〔

2011〕20号)有关要求,推进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我局认真组织实施,现自查如下:

一、组织领导有力,工作有序开展

2010年,我局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了局长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负责人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张显文、韩玲两名同志具体负责信息公开日常工作。二是我局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了审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计划,逐项分解任务到人,确保工作落实、责任落实、责任人落实。按要求确定公开事项、上报程序,将审计职能、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公开,以适当方式向群众公示。三是年初,我局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总体规划,确保有安排,实施有措施、工作有总结,经验有交流。四是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督查调研,及时按要求上报了政府信息公开相关信息、自查报告和有关资料,2010年我局共按要求公布了概况、计划总结、法律公文、工作动态信息共149条。

二、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上级部门监督

1、及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对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内容由分管领导进行保密审查,对具体负责人进行了严格的网上信息报送培训、保密培训,同时还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公开、谁审查”的原则,对政府信息公开中出现的问题将严格、及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对我局的政府信息公开主动进行了评议考核,采取了切合实际、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评议考核。以党建目标考核为契机召开的满意度测评会,对我局在党务、政务公开以及廉政纪律执行方面进行民主测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主动接受监督。从开始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到目前为止,从未接到任何投诉。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开展。

三、精心编制,严格审核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1、我局编制、公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公开目录和总结报告、年初计划等,以此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同时结合本局实际及时修订和补充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

2、由专人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及时维护和更新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做到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及时准确、重点突出、群众满意。

3、及时主动公开了本部门的机构简介、领导分工、工作动态、计划安排以及应该面向社会公开的政府信息,特别是本部门的便民措施、工作制度、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取得实效

1、运用各种便于公众知晓的形式传递政府信息,为公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及时有效,方便群众及时完整地获取政府信息。

2、对我局制度、审计法律法规等内容实行了长期公开,审计计划阶段性工作实行逐段公开,日常工作实行及时公开、审计动态实行随时公开。

篇3:审计局自查报告

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数据来源于审计署网站最新发布的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 共三个批次, 涉计48家企业, 审计资产总值为303682.63亿元。审计资产总值依据被审企业各审计资产数据进行累计相加而得, 当提供的报告数据为占比50%以上时, 取50%的数值计入统计审计资产中。统计数据以能够提供所涉及具体金额数量的数据为依据, 涉及美元计价的数据按当期2013年5月10日汇率6.2进行换算, 对不能提供量化数据的没有进行统计。审计数据分析以审计报告提供的主要问题的分类为基础, 分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审计风险分析、执行政策引起审计风险分析、内部管理引起审计风险分析、重大决策引起审计风险分析、违规列支物业工资引起审计风险分析。使用传统的比率、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等描述性指标进行指标分析。

2 审计报告数据分析

2.1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审计风险分析

(1)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数据分析。从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数据的总量由463.01亿下降到127.55亿, 每家均值数从25.723亿降到9.811亿, 占总审计资产百分比由1.025%降到0.091%, 说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引起的审计风险在逐步减少, 企业自身核算水平在提高。最大值占被审问题数据占比从36.41%降到10.43%, 平均一家企业所涉及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审计风险规模出现明显的下降, 企业整体核算水平趋于稳定, 最小值占问题数据占比也有下降的趋势, 说明核算水平在逐步提高。

(2) 会计核算具体数据确认审计风险分析。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的结果, 对相关会计要素确认出现问题的企业家数在当年被统计家数中的占比进行数据统计, 在统计过程中发现一家企业会出现有些项目多计某一会计要素, 有些项目对同种会计要素少计, 在统计时分别计入相应的核算多计和少计要素栏中。

从所搜集的资料数据可以发现, 会计要素利润少计家数占比、少计资产家数占比、多计利润家数占比均值排名为前三, 其值分别为0.541、0.389、0.388, 说明会计核算中利润核算中, 每审计100家被审计企业会平均出现54家有利润少计的现象, 说明利润少计是审计风险多发项目, 少计资产家数均值表明, 每审计100家被审计企业会平均出现38.9家有资产少计的现象, 说明资产少计是审计风险多发项目, 多计利润家数均值表明, 每审计100家被审计企业会平均出现38.8家有利润多计的现象, 说明利润多计是审计风险多发项目。而少计支出为三年均值0.051, 在两个审计年度没有出现一家少计支出现象, 说明少计支出核算的审计风险最少。

2.2 不能执行政策审计风险分析

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 对不能执行政策问题的家数及金额进行统计, 从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不能执行政策数据显示, 从总体看2009年至2011年涉及规模分别为70.83亿、307.966亿、351.514亿, 反映了执行政策的涉及金额的风险在扩大。但从2009年至2010年审计结果发现每笔审计均值增加, 而2011年审计均值为50.22亿, 相比2010年下降了近20%, 涉及的企业不能执行政策的金额下降了。不能执行政策家数占比从2009年至2011年分别为0.111111、0.294118、0.53846, 说明不能执行政策的家数出现明显的增大, 违规风险增加, 但涉及金额最大值占比为0.94988、0.414949、0.310741, 金额最小值占比为0.05012、0.052441、0.000484, 最大最小值均有下降, 则说明单笔金额执行政策风险在下降。

2.3 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分析

对涉及工程项目管理问题又能够提供量化数据, 考虑到本身也具有内部管理问题性质, 故将其统计到内部管理数据中。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 对内部管理问题进行统计。从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内部管理数据显示, 内部管理问题家数占比从2009年至2011年分别为0.888889、0.823529、0.92308, 均值在0.8785, 整体上涉及企业家数增多, 说明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在被审企业中比较常见, 审计风险大, 同时有内部管理每家均值和最大值均出现上升, 说明内部管理审计风险无论从一家企业涉及的资产数量, 还是涉及企业数量出现双增。审计风险明显增大。

2.4 重大决策审计风险分析

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 对有重大决策问题进行统计。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重大决策审计风险数据显示, 重大决策问题家数占比从2009年至2011年分别为0.277778、0.470588、0.61539, 均值出现明显的上升, 整体上涉及企业家数增多, 说明重大决策审计风险正在扩大。有重大决策最大值, 最小值占比出现明显的减小, 每家均值也有减小趋势, 说明重大决策审计风险呈现涉及企业数量增加, 而单家涉及资产值在下降的特征。

2.5 违规列支工资审计风险分析

依据2009年至2011年审计报告分类项目, 对有违规列支工资的企业进行统计。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可以发现最近三年违规列支工资审计风险数据显示, 整体均值为0.529, 则显示违规列支工资比较常见。每家总体均值1.1503, 涉及金额相较其他项目审计风险较小。涉及家数占比从2009年至2011年分别为0.556、0.647、0.385, 和剔除最大值后均值分别为0.618、0.639、0.314, 均值出现下降的趋势, 说明2009年以来有改善的迹象。违规列支主要形式为违规列支奖金、超范围发奖金、购物卡、健身卡等, 存在隐蔽性大, 主要负责人审查不严或有其政策规避造成。

3 审计风险建议

3.1 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企业整体核算水平趋于稳步改善, 但被审计单位38家均有发生, 建议每家企业将加强会计核算的管理作为基本日常管理工作, 从相关数据来看, 应特别加强和重点监控少计利润、少计资产、多计利润、少计负债、多增资产、多计支出、多计收入项目日常核算。要提高企业核算人员整体水平和核算风险意识, 共同参与控制, 使核算财务管理审计风险降低。

3.2 高度重视不能执行政策引起的审计风险

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对政策执行的放松趋势, 要加强国家政策的学习, 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和水平, 将执行政策作为重要审计风险进行管理。对涉嫌不能执行政策的相关人员加大处罚力度。要遏制不执行政策风险的涉案企业家数。

3.3 完善内部控制管理

内部管理涉及的企业家较多, 企业长期存在内部管理问题, 应重视内部管理, 针对审计报告提供的内部问题, 制定长效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主要靠内部审计部门和相关部门进行内部审计控制, 监管易引起内部人控制问题, 要进行股权结构的改造, 引进其他股东, 增加控制效果水平。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规定, 及针对各企业自身的业务活动特点制定具体的内部管理措施, 将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3.4 规范重大决策程序

从涉及家数增加而涉及金额降低来看, 企业对重大决策存在着侥幸心理, 违规操作。企业应加强国家有关重大决策的学习, 强化重大决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及重要性, 不能因为决策失误最终由股东承担, 相关人员承有限责任而忽视重大决策的风险。应规范重大决策的执行程序, 对不能执行重大决策程序造成重大损失的人员加大处罚力度。使重大决策审计风险降低, 起到模范作用。

3.5 加强违规列支工资的社会成本意识

违规列支工资容易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 易引起社会影响, 损坏企业形象, 对企业外部经营环境造成不利, 给企业长期经营造成损失。虽违规列支工资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家数占比明显减小, 涉及金额有下降趋势。但要从整体利益角度考虑, 要加强主要负责人员及公司主要领导对工资核算学习, 强调违规列支工资引起的企业社会成本, 降低违规违规列支工资行为, 要以零违规为控制目标。

摘要:本文通过对审计署发布的最近三年的审计报告进行分析, 发现当前审计风险的特点, 针对性地提出审计风险的防范建议, 使审计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提高企业经营水平, 对其他企业起到审计防范的指引作用。

关键词:审计风险,会计核算,执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李绍辉.如何有效防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风险[J].中国内部审计, 2013 (10) .

[2]郑中淮.不断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审计[J].审计与理财, 2013 (2) .

[3]李庆毅, 韩秀珍.浅谈风险导向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 2013 (2) .

[4]郭义民.审计风险控制问题探讨[J].审计与理财, 2012 (11) .

篇4:审计局自查报告

增强审计评价的专业内涵

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点睛之处,审计评价水平的高低,既体现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又关系审计部门的形象和权威,同时又直接关系到被审计对象的形象。

(一)当前审计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超出审计职责范围并且前后矛盾。在撰写审计评价时,由于忽视基础工作,没有完全掌握情况,详细占有素材,或确定目标不准确,使审计评价无文章可做,如根据被审单位提供的工作总结,简单评价什么工作怎样做的,达到什么要求,取得了什么成绩等等。有的将没有经过审计的业务数据拿出作评价,超出审计职责范围的内容。同时,审计报告中的内容与作出的审计决定内容相矛盾。如:审计评价某单位较好地执行了国家财经法规,收支合法,但在审计决定中却又认为该单位偷漏国家税收问题严重、存在着巨额账外资金。审计评价就存在前后自相矛盾现象。

(2)评价主观片面、单一笼统。某些审计项目审计评价意见,未经过必需的审计检查和测试,而是在对部分情况审计查证后,在主观推理基础上得出片面结论,没有相应的审计工作底稿作为依据。还有就是不管什么项目,审计评价一个样,没有按照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审计项目确定的审计目标和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合法、效益性及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

(3)评价用词不严谨。如有的单位存在一定的违纪违规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违纪违规问题,但在审计评价时往往为迁就被审计单位,或是为了审计决定能够较快较好地落实,于是审计评价就夸大为真实、合法、健全。还有的审计评价在对某些重大问题发表肯定意见时,风险防范意识差,语言表达过于绝对。如评价为:通过审计,某单位真实地反映了年度财务收支情况,某单位无违纪违规问题,某人清正廉洁,无任何经济问题。在目前法制尚不健全、被审单位和个人守法意识不强、经济业务活动错综复杂而审计受到诸多客观条件限制的审计环境下,审计从范围、深度、广度上,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因此这类评价存在着巨大的审计风险。

(二)审计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

(1)审计评价规范及评价准则相对落后。无论审计对象自身,还是国家对于审计对象的管理以及财务会计制度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审计自身的发展看,审计的领域不断拓宽,经济责任审计、对公共财政管理的审计正不断加强,但与此相关的审计评价准则尚待建立,而现有审计评价规范过于抽象,操作性、实用性不够强。

(2)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审计人员对审计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高,导致关于审计评价方面的许多重要内容在审计查证环节就被疏忽,在评价时不可避免沦为“无米之炊”。同时由于部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强、审计技术手段、审计方法相对落后等因素以及被审计单位配合、提供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审计评价所涉及到的较多内容,要么无从涉及,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含糊其词,也造成了评价无依据。

增强审计报告的法制内涵

(一)当前在审计报告撰写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1)事实不够清楚、证据不够充分。有的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法违规问题的表述过于简单,常常以一句结论性的语言一概而过,接着便以违反法律法规哪一条款进行定性和处罚。由于叙事有情无节,使人看不出违法违规问题的情节、性质及其后果如何。

(2)定性不够准确。不加区别,简单“对号入座”,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生搬硬套,缺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意见失之于宽或失之于严的情况时有发生。

(3)引用法规不当。一是没有引用法律法规,或者引用法律法规有误;二是引用法律依据不足,或者适用法规针对性不强;三是引用过时失效的规定,或用审计事项发生时尚未施行的法规作为审计依据;四是引用的规定层次较低,甚至没有法律效力的“红头文件”也作为定性和处理处罚的依据。

(4)行文不够规范。有些审计报告往往简单地以会计核算过程或会计科目来反映事实,阐述问题没有与整个业务操作过程相结合,个别的还使用夸张、比喻等过分修饰的语言,语意表述含糊累赘。也有的明显带有个人主观意识的分析和推断性的语言。

(二)大凡法律文书,其基本要求就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因此,作为一种法律文书的审计报告,也必须按照法律准则要求办事,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当然还要处理恰当、行文规范。

(1)事实清楚。审计报告所反映审计事项的评价结论和处理处罚结果,都必须建立在其所涉及的事实基础之上,只有事实清楚,才能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对被审计事项给予定性和提出处理意见。审计报告要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基础就是事实清楚。

(2)证据充分。重证据是执法行为的一个基本准则,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如果事实是存在的,但缺乏证据证明,还是不能说是清楚的。要依据《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有关审计证据质量控制的规定》(审计署第六号令)对审计人员的证据收集进行规范,保证审计报告所述问题的证据材料确凿充分。

(3)定性准确。定性的准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审计机关对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罚,也将关系到对其直接责任人的评价及处理,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反映审计人员和审计机关的执法水平。如定性“挪用”、“借用”还是“占用”,处理处罚是不完全一样的。又如“挤占”和“挪用”之间的区别,也是经常会碰到的问题。定性既不能避重就轻,也不能无限上纲,更不能以偏概全,这些都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4)处理恰当、行文规范。审计报告对所述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理意见,要根据事情发生当时当地的情况和当事人的表现,国家有明确规定的,按照规定处理处罚;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的,本着教育、管理从严,处理适度的原则把握。尤其是要谨慎使用好自由裁量权,对同类问题的处理处罚尽可能相一致,避免畸轻畸重情况的发生。审计报告还得讲究一些法律文书的要求。按照统一格式要求,做到严肃权威,行文条理清晰,文字简明扼要,表达准确规范。

增强审计报告内涵的方法

审计报告的内涵既是审计业务问题,更是审计机关执政执法能力问题,需要全体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共同努力来解决好。如何增强审计报告的内涵,可以考虑寻求以下几个途径:

一是增强审计人员业务素质,言之有据。要提高审计人员掌握科学审计现代审计的能力,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熟练运用各项辅助审计手段,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健全性、符合性测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判断。运用合理的审计技术方法,查深查透每一个具体审计事项、具体环节,保证关键点的深入挖掘,判断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具体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和效益性。最后,利用好审计取证,做出合理评价。

二是精通法律法规,言之有法。审计工作不仅要求审计人员精通审计业务,更要求审计人员知法懂法、严格执法。因此,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家关于财政财务方面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熟悉了解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审计前,注意收集与审计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一方面可以对照审查被审计单位有无违规违纪行为,另一方面也便于掌握法律依据对审计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

三是注意统领全局,言之有理。审计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全局工作中心研究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具体化,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趋势,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审计建议,起到帮助被审计单位知错整改进而规范管理的作用。使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

四是加强综合分析,言之有度。面对审计查出的许多问题,审计人员应当全面度量,善于就重点问题入手开展审计,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分析,在审计报告中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克服审计报告面面俱到、处处点评,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文字表述上,要善于加工提炼,精雕细刻。还要注意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实质,击其要害,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改变长期存在的屡审屡犯的状况。

总之,审计报告不是简单的条文加事实,而是一项具有开拓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以《审计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对审计评价的锤炼,对于提高审计机关的执法水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篇5:审计局保密工作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对保密工作的要求,我局按照年初关于保密工作的计划和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始终把保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现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将保密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机要检查

1、机要密码责任人员情况。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保密工作,明确分管办公室的班子成员为机要密码分管领导;明确办公室主任为机要密码专管员,负责机要保密工作。同时,规定了如有异动以及个人大事变动要按要求及时报备。

2、卫士通邮件系统管理情况。我局将卫士通邮件系统安装在专用电脑上,并安排了专职文印人员专门负责,做到了专人专机专用;每天都对卫士通中的邮件及时进行了签收处理,没有出现遗漏和处理不及时的情况;卫士通邮件系统出现问题时,我局及时报县委机要局进行处理,没有擅自修复的情况。

二、保密检查

1、涉密文件管理情况。及时按要求领取、登记和退还涉密文件,注重保密性,按照最小范围原则进行登记、签名传阅。对所收到的文件,指定专人进行了妥善的处理,对不属于国家秘密但不宜公开的文件资料,都标注了“内部使用”,明确了发放范围;对可以部分公开或者一段时间后公开的文件资料,都明确了公开的内容、时间和方式;过期的文件或需要销毁的文件都经由碎纸机进行销毁处理;实行公章使用登记、审批制度,确保了公章使用的安全。文印室和办公室的人员在进行复印、统计等工作时都严格遵守保密守则及管理办法,秘密文件、内部资料的传递、回收、注销都严格按照县保密委员会的规定办理,形成了一整套制度、规定,管理渠道畅通。所有程序都严格按照文件制发管理的要求,保证了涉密文件、记录、信息等在传递、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未出现过失、泄密问题,做好了日常的文件保密管理工作。

2、电子设备及涉密信息管理情况。文印室电脑和办公室文秘存放文件资料的重要电脑等都没有连接外网,移动储存介质专人专用,确保了审计文件在运行与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我局信息化办公积极运用了金审一、二期工程,使用内外网分离的方法,没有在非涉密计算机和连接网络的计算机上存储和处理涉密、敏感信息。我局的电子政务内网等涉密网络采取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等技术防护措施,同时所有电脑都配备了杀毒软件,定期杀毒与升级,并指定专人从事计算机保密管理工作。在信息流转方面,严格涉密信息流转的规范性,拟公开的信息发布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通过各科室负责人填写保密审查表、保密专干提出书面意见、保密工作分管领导审批,没有将涉密、敏感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存储和发布。通过自查,我局的计算机保密工作基本做到制度到位、管理到位、检查到位。

审计局保密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天全县国家保密局关于报送20xx保密工作总结的通知》(天保〔20xx〕14号)文件要求,我局认真组织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保密组织

我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局机关办公室和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局保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办公室负责抓落实,基本形成了保密工作有人管,保密事项有人抓的良性工作机制,日常工作中,如有人员变动,及时上报保密局,单位负责人和保密领导小组成员签订了领导干部保密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到实处。

二、强化宣传,提高保密意识

一是及时传达上级关于保密工作方面典型案例的情况通报,用真实的事例教育机关干部要始终绷紧保密这根弦;

二是结合审计职业道德教育,把保密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大家进一步认清保密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三是加强《保密法》等各类有关保密知识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在局机关内部形成为审计资料保密、对国家和社会负责、让被审计单位放心的行政氛围,切实增强干部的保密意识。

三、确定重点,增强保密的针对性

一是建立健全保密规章制度,重要制度上墙公示,年初制定了保密工作计划,年底按要求按时上报各项保密总结;

二是妥善保管单位购买的有关保密方面的知识读本,配合保密局完成每年的订购任务;三是完善硬件设施,配置了铁门、铁窗、铁柜,灭火器,文件粉碎机等设备;四是加强文件管理,安排专人负责档案工作和党政信息网文件的接收工作,认真进行收文登记、送领导传阅,严格签字手续。根据领导批示需要催办、转办的文件,严格按照规定范围阅读,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一律不得复印、摘抄,个人不得保管。本单位产生的涉密文件按规定进行了准确的定秘,涉密文件的印刷、发行均符合保密规定,涉密文件、资料的清理和销毁由档案员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处理,对涉密文件的流转、归档、管理、回收、销毁等程序进行记录,保证了文件资料的安全;四是对涉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教育,确保了按照保密要求做到了安全保密。

四、落实专人,做好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工作

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健全涉密信息网络建设,涉密计算机信息网络和终端严格做到物理隔离,外网和互联网严禁处理涉密信息,无“一机上双网”现象。严禁将手机等有通信、摄像、拍照功能的电子设备带入涉密机房并对涉密的计算机、光盘、U盘、移动硬盘进行了登记造册,严格执行电子政务网、互联网上网信息保密审查制度,做到“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严格执行涉密笔机本电脑、移动存储介质保密管理和使用制度。计算机设有防火墙,保证文件资料安全运行。

五、依法审计,做好对审计资料的保密管理

篇6:审计局工会工作自查报告

县总工会:

一年来,我局按照县总工会工作安排,切实加强单位工会工作目标管理,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年度工会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综合工作

局党组高度重视工会工作,将工会活动列入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并在资金方面予以保障。局工会及时传达贯彻落实县工会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并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加强工会法律法规的宣传。

二、业务工作

一是依法足额提取工会经费;二是配齐了工会班子和干部,基层工会有阵地、有牌子、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三是单位职工参与劳动竞赛达70%以上,参与率达100%;四是积极开展感恩奋进主题教育,组织主题演讲一次,引导职工及子女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五是健全困难职工档案,积极开展“四送”活动,完成民生工程任务;六是工会档案资料健全、规范、完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加大工会工作力度,创新工会活动形式,使工会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附件:基层工会工作考核评分表

xx县审计局

11月23日

20部门(局)工会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项目         分值         考核内容         自评分         审核分        
重点        工作(80分)         组织(30)         10分         部门(局)工会有固定的办公室、制度上墙。         10          
10分         完善部门(局)工会组建、改选任务和开展“双亮”工程建设及健全工会帐户。         10          
10分         召开一次部门(局)工会会员(代表)会议,研究工会工作,健全部门(局)工会台帐。         10          
宣传(10)         5分         完成工会报刊征订任务。         5          
2.5分         参加《做一个文明幸福感恩的`天全人》职工廉政演讲竞赛活动。         2.5          
2.5分         组织学习宣传《工会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农民工维权方面的法律法规。         2.5          
维保(20)         2.5分         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并完成任务         2.5          
5分         规范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和行业工会组建工作并完成任务         5          
2.5分         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依法为职工维权         2.5          
5分         推进职代会、政务公开工作         5          
2.5分         开展女职工“双争(争创五一巾帼标兵岗、争当五一巾帼标兵)”活动         2.5          
2.5分         开展工会经审活动         2.5          
生产(20)         5分         开展“弘扬劳模精神 争当重建先锋”劳动竞赛活动,推进“工人先锋号”先进班组创建活动。         5          
5分         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和安全生产创建活动         5          
5分         开展“感恩重建”及“送清凉”活动         5          
5分         开展一次以上职工职业技能比赛活动         5          
其它工作(20分)         20分         积极配合完成尚未列入考核的县总工会布置的其它临时性中心工作任务(含及时上报各类资料、报表,按时参加会议等)。         20          
合计             100          

篇7:审计局保密工作的自查报告

一、加强组织领导

XX年以来,在市委保密委员会的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精神,以涉密人员、涉密载体、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领导,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各项保密措施和保密责任制落实,杜绝重大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㈠建立机构。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以局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保密工作的日常事务,为保密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㈡落实责任。局领导班子组始终将保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责任制的落实,年初专门召开会议,制定保密措施,形成了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办公室组织协调的管理体系。

㈢细化任务。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目标责任制,纳入总体目标考核的内容之一,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细化,做到年初有布置,平时有检查,年终有考核。

二、强化宣传教育

加强保密教育,增强保密观念,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此,我局高度重视保密工作的宣传教育,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坚持带头认真学习各项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不断提高依法管理保密工作的水平。同时,利用各种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保密宣传教育,促使大家自觉履行保密义务和责任,改变了“无密可保”、“有密难保”等错误认识。

三、健全完善制度

一是进一步完善保密规章制度,确保重点涉密要害部位的安全;二是对我局秘密载体的管理、使用情况坚持每季度检查的制度,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和隐患,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整改;三是制定了计算机管理制度,实行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情况的检查,采取局域网络杀毒软件每星期定期升级杀毒等措施。坚持“谁上网谁负责”和“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的原则,防止了失泄密问题的发生。

四、严格保密管理

㈠加强秘密载体管理。为了确保秘密载体的安全,本着严格管理、严密防范、确保安全、方便工作的原则,我局严格按照要求,加强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送、使用、保存、销毁六大环节的管理,使秘密载体的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轨道。在制作环节上,无论是纸介质载体,还是磁介质载体均统一在机关内制作,对不需归档的材料及时销毁。在收发和传递环节上,严格履行清点、登记、编号、签发手续,传递时,指派机要人员负责并采取相应安全保密措施。在使用环节上,严格知悉人员范围,对擅自扩大知悉范围,凡不准记录、录音、录像的,传达者均事先申明,复制秘密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并履行登记手续。在保存上,严格按照国家档案法律法规归档,并指派专人负责,配备必要的保密设备。在销毁上,认真履行审核、清点、登记手续,采取相应不泄密的方法销毁,杜绝将秘密载体当作废品出售。

㈡加强考试保密督促工作。为了确保我市各类考试平稳顺利进行,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推进和完善国家考试保密体系建设,加强监督各类考试的各项保密措施,狠抓试卷印制、运输、保管以及考试实施、评卷等每个环节的安全管理与监控;要措施到位、责任到人,注重防范个别人受利益驱使,监守自盗,确保考试安全。

㈢加强档案保密管理。为了加强文件档案的借阅、传阅中的安全保密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职责》、《文件、材料、资料的收集制度》、《档案的销毁制度》、《文件的传阅制度》等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使我局的文件做到清退齐全,传阅及时,档案的立卷、归档、移交、销毁等各个环节的安全。

㈣加强手机使用管理。建立了手机使用保密管理及涉密人员使用手机备案制度,做到核心涉密场所禁止带入手机,重要涉密场所禁止使用手机,一般涉密场所限用手机。同时要求干部职工严禁在使用手机时谈论国家秘密,规定单位领导和重要涉密岗位的工作人员不得使用他人赠予的手机,定期开展手机使用保密管理情况检查,实现工作常态化。

㈤实行涉密计算机专人管理。配备和确定了兼职保密人员,加强涉密人员管理教育的同时签订责任书,逐步建立完善了保密工作制度。培训了新上岗人员,对文件及保密废资料回收销毁工作做了具体检查部署,建立了文件保密废资料登记销毁程序。及时登记、传阅、清理和回交机要文件;对网上公文的传递,做到了涉密计算机不联网,涉密文件不上网,上网文件不涉密,上网信息有审批有登记;坚持做好定密工作,自查中未发现一起违法事件。

㈥加强信息上报审批。加强网上报送信息审批制度,对公开的信息内容,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进行了全面清理、检查,努力做到规范保密审查,确保了信息公开工作保密安全。

篇8:审计局自查报告

一、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反向变动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如果从会计报表使用人员的视角出发,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反向风险变动关系更加值得关注, 也就是说审计重要性越高, 那么审计风险就会越低, 反之, 审计风险也会增加, 两者是反比例的关系。审计风险与客户重要性水平之间是反比例的关系, 而与审计师出具严厉审计意见之间则是正比例的关系, 针对审计风险较高的客户, 客户重要性与审计师出具严厉审计意见概率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联系。在这个基础上神对审计风险与客户重要性, 审计报告之间的微观因素进行分析, 发现在审计风险加大的同时, 客户重要性对于审计师审计报告决策的负向影响越来越小。

(二)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正向变动

在实际工作中, 审计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 尤其是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与审计风险的大小以及审计工作本身的效益与成本问题。通常来说, 审计人员在在执行过程中地审计重要性水平判断越低, 其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小。原因是审计人员在执行相关的准则标准时过于谨慎和小心, 从而去定了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后, 就会权利添加审计程序, 从而会增加更多的付出时间, 付出的精力, 增加了审计的成本, 这样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必然会降低审计风险, 那么而过来, 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越高, 他们多面临的风险也会更大。比如注册会计师认为某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性水平为1万元, 而实际情况却是5000元的错报和漏报就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与判断, 这时注册会计师实际执行的审计程序要比应当执行的审计程序少一些, 这些未被考虑的部分必然会影响审计报告的有效性, 同时会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三) 审计风险影响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从目前我国实际会计工作的情况来看, 实际上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 也就是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水平之间的正面关系以及反向关系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判断和确定。一方面, 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看,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师的检查风险之间并没有联系, 也就是说检查的风险并不能决定重要性, 即审计风险的高低决定不了重要性水平的高低。而另外一方面, 在实务审计中, 从审计经验来看, 审计师要最大限度的发现重要性水平之上的错报以及漏报问题, 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降低审计重要性水平来实现。简而言之, 就要降低未能在实质性测试中发现该重要陛水平以上的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审计师就必须扩大审计抽查范围、增加审计程序, 这实质上就是降低审计重要性水平。例如, 设定重要性水平为3万元以上的错报或漏报比设定重要性水平为5万元以上的错报或漏报, 更容易降低未发现5万元以上的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 降低重要性水平只是为了收集更多审计证据以尽可能降低审计风险。可见, 审计风险的高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尽管它并不决定重要性水平的高低。

二、客户重要性与审计报告决策的关系分析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时候, 第一步需要的做的就是判断是否存在不能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情形, 在此基础上进行该情形进行重要性程度的评价, 并最终确定了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

(一) 确定是否存在不能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形

注册会计师针对无法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情形, 必须要进行细致的记录和保存, 从而为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确定提供依据。

1、应该在标准无保留的报告中进行措辞的修改, 或者是适

当的进行解释断情形的增加, 在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运用上缺乏一致性, 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有所怀疑, 注册会计师同意对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背离, 强调某一事项, 包括其他审计师工作的报告。若存在上面几种情形, 如果是不重要的, 则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如果重要, 则应该出具带解释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2、不能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

审计范围受到客户或其他限制、财务报表的编制没有遵循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若是重要, 但是并未达到对整体财务报表的影响, 则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非常重要以至于报表整体公允性都存在问题, 则应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如果是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 则不论重要与否, 都应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 确定每种情形的重要程度

如果存在不能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情形, 注册会计师应当判断其对财务报表的潜在影响。对于背离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或范围受限的情形, 注册会计师必须在不重要、重要和非常重要之间作出判断, 这是一个困难的决策, 需要大量的判断。例如假设在对存货进行审计时存在范围限制, 注册会计师对没有进行审计的项目的潜在错报就很难评估。

(三) 根据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

经过前两步工作之后, 审计人员就能确定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属于哪种意见类型。如果审计人员得出结论认为存在背离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情形并且是重要的, 但不是非常重要的, 他就可以出具带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只不过需要增加一段说明而已。

(四) 编写审计报告

绝大多数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都有包含不同情形下精确措辞的计算机模板以帮助注册会计师编写审计报告。同时绝大多数事务所都有一个或多个在编写审计报告方面具有专长的高级经理人员, 这些人通常负责在签发审计报告之前编写和复核所有的审计报告。

总之, 在会计实际的工作中, 要从工作的需求出发, 科学, 合理的分析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以及审计报告确定策略等方面的联系, 辩证的思考问题, 作为企业经济活动中不可却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工作必须要落实到位, 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审计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也是身为一名合格审计工作者必须要具备的素质。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 我们在理论的层面将客户重要性、审计报告据决策之间的微观因素进行了梳理并有所明确, 这为日后研究客户重要性对审计报告决策的作用机理及其实现机制提高了新的依据和视角。虽然我们针对微观联系的研究有所进展, 但是我国在会计师事物方面依旧有所局限, 在风险管理行为上依旧比较欠缺, 我们基本都是将注意力放在了客户方面的客户重要性, 对于审计师层面的客户重要性分析较少。对于非上市公司的数据收集并不涉猎,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陆正飞, 王春飞, 伍利娜.制度变迁、集团客户重要性与非标准审计意见[J].会计研究.2012 (10)

[2]曹强, 葛晓舰.事务所任期、行业专门化与财务重述[J].审计研究.2009 (06)

[3]喻小明, 聂新军, 刘华.事务所客户重要性影响审计质量吗?——来自A股市场2003—2006年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8 (10)

[4]雷光勇, 刘慧龙.大股东控制、融资规模与盈余操纵程度[J].管理世界.2006 (01)

[5]余玉苗.行业知识、行业专门化与独立审计风险的控制[J].审计研究.2004 (05)

上一篇:屈原投江的那条江叫什么下一篇:《诗经》读书心得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