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帮扶支持工作计划

2024-06-29

第一书记帮扶支持工作计划(精选12篇)

篇1:第一书记帮扶支持工作计划

第一书记帮扶支持工作计划3篇1

基层的工作很琐碎,有些疲惫和无助,细想想其实不缺乏风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要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我们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继续完善我们村的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好党员发展的相关问题,完善五步公推工作,配合好镇里开展的“三看三树”活动,积极发挥党员创先争优模范带头作用,为基层党建年建设增添力量。

二、通过一事一议上报材料,在不断完善中,制定出我们村硬化街道的实际规划,并把可行性报告及时上报党委,争取落实这件为民实事。

三、落实好党的好政策,尤其是对低保户的帮扶,我们村两委成员要每人绑带3户困难群众,切实把群众的事当自

己的事情解决。

任职村里的第一书记和副书记是一份荣幸,更是一份责任。我想通过在村里任职的这段时间,一定要大胆实践,敢于承担,积极为村民做更多的实事。

咸家庄村第一书记 刘 文

第二书记 丁法丽

XX年4月27日

第一书记帮扶支持工作计划3篇2

为了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快全村扶贫脱贫步伐,作为选派到扶贫村任职的“第一书记”,我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委决策部署,以攻坚破难的拼搏精神、奋发有为的昂扬斗志,朝着既定目标坚定前行、克难奋进,奋力夺取扶贫攻坚新胜利,为现实与全国全省同步小康而努力奋斗。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计划如下:

一、摸底调研明底数

下派驻村后及时与乡党委政府对接,会同驻村工作队摸清村情、户情,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具体做好以下三件事情:一是与联点包村工作人员一同和村、组干部座谈交心,宣传中央、省、州、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政策,听取村“两委”的村情介绍,并如何迅速开展扶贫工作交换意见;二是通过入户调查和上门走访,摸清扶贫情况,与群众多交心、多交流,掌握群众诉求,依靠村级组织,借力使力推动工作,并做好分类建档管理;三是立足村情,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思路,深挖致贫根源,依托村上优势资源,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争取争项,抓好扶贫项目落实,着力推动本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

二、建强班子队伍

在抓好班子队伍上,着力抓实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服从管

理,严守工作纪律,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开展工作;二是抓实基层党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党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着力解决“两委”班子存在的问题,提升战斗力和凝聚力;三是组织开展“四型”党组织创建,围绕增强党员主体意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督促党员履行义务;四是全力推进精准扶贫,落实各类政策,扎实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逐步迈向小康;五是强化农村治理工作,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逗硬“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促进农村事务公开、公平、公正,彻底清理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引导村民依法开展村民自治活动;六是推动落实村级组织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村干部报酬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建设和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等,努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宣传发动聚人心

与驻村工作队开展好党支部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开好村党支部会议,听取村两委班子汇报,了解村情,推动驻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开好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梳理汇总各方意见,为扶贫工作集思广益;开好村民大会,深入宣传中央、省、州、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措施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引导群众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四、情系农户转作风

记好一本“民情日记”,每天对察民情、听民意、帮民困、搞好帮扶等情况开展如实记录,每月汇总、每季上报;建好两本“工作台帐”,结合调查摸底、群众诉求、民生实事、工作推进等情况,分门别类建立“民生问题台账”和“帮扶脱贫台账”,每日更新、倒排工期、加速推进;举办三个“生动课堂”,每月为村“两委”班子成员上好一堂工作能力培训课,为党员干部上好一堂党课,为党员群众上好一堂实用技术培训课;办好一批实事好事,将两本“工作台账”内的工作事项,逐一规划,每月把要做的实事通过一定形式向村民作出承诺。调动一切资源、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和困难。

五、履职尽责

严格按照“12334”工作法抓实驻村帮扶工作,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一抓扶贫“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工作,全面掌握贫困村和贫困户基本情况,分类梳理出致贫原因,科学制定脱贫方案,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开展结对帮扶,做到底数清楚、目标明。二抓桥梁枢纽,充分发挥与州、县帮扶单位和XX乡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合力。三抓项目对接,理清发展思路、争取对接项目、做好宣传营销,根据贫困村实际,进一步落实发展资金,争取对接项目,并动员引导群众全程参与规划制定、项目实施和工程监督,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如期实现脱贫。四抓协调相处,处理好村“两委”的关系,在村级事务中坚持“指导、把关、督促、协调、服务”,与村“两委”共同推进各项工作;处理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积极帮群众学致富技术、选致富项目、定致富措施,激发群众发家致富的欲望;处理好与XX乡党委、政府的关系,在其指导下开展好XX村各项工作,融入乡发展规划大局;处理好与派出单位的关系,及时向自己单位汇报贫困村情况,争取最大支持,积极组织本单位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五抓计划实施,协助村“两委”实施脱贫计划,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组织协调扶贫项目落地,整合涉农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六抓产业基础发展,积极推广“支部+协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因地制宜选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致富项目,增加农民收入。

六、廉洁自律作表率

在生活和工作中遵章守纪,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廉政准则,拥护中央的八项规定,坚决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坚持勤俭节约,廉洁做事,清白做人;反对奢侈浪费,廉洁奉公,不攀比,不讲排场,洁身自好;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新时期、新常态下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做表率的好干部。

第一书记帮扶支持工作计划3篇3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自XX年5月,局选派2名工作人员到村任职“第一书记”、副书记,任期2年。全县动员会议召开后,选派干部及时入村驻点,先后召开了村“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并通过个别谈话、深入群众调查了解、走访困难户等形式,全方位了解村情民意,制定了任期规划和XX工作计划。

一、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洙边镇北部,距县城约8公里,西邻公路,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共有200余户,600多口人。XX年起,村庄在河西开始兴建居民社区楼,完工后,村民将从河东搬迁至河西。全村共有党员39人,村“两委”成员共5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靠外出务工和传统种植养殖业,村农民人年均纯收入7000元。

二、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该村属于集体经济薄弱村,无工业项目,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少;高效规模农业发展不够,经济作物少,村民增收压力较大;村内部分主要街道未硬化,排水渠未配备齐全,村西十文路连接段路况较差,交通不便;村内环境综合整治任务较重,沿街墙面脏乱、绿化亮化不够、“三堆”较多,垃圾无人管理,乱扔乱倒现象较为严重;原有自来水管道老化、损毁严重,没有统一供水,村民饮水困难。

三、村优势条件

一是村区位优势明显,紧靠莒新公路,具有优越的地理位臵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有百亩优质土地可利用发展高效农业,三是村养殖业基础好,可发展规模养殖。

四、任职规划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遵照县委要求,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发挥村资源优势,结合本村实际,按照第一书记的工作思路,将驻村建设成两委班子有战斗力,党员队伍有活力,集体经济有实力的先进村居,改变村庄落后面貌。

目标任务:力争通过两年第一书记任职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努力发展经济,壮大集体收入。立足村情实际,拓宽发展思路,搞好科技培训,邀请县乡农业、畜牧等专家现场授课,组织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科技种养水平,流转200亩优质土地,发展高效农业种植项目,引导村民选用2个蔬菜优良品种,实施科学管理,实现高产增收,纯收入达30万元。

2、狠抓村内绿化美化,搞好环境综合整治。围绕该村总体规划布局,拟规划建设1座1000平方米“为民服务中心广场”,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目标,大力整治村庄“五乱”现象,实现整体村容村貌美化亮化。

3、抓好基层组织建设,针对目前村党组织现状,精心设计1套党建工作制度,规范XX—XX年党员会议内容,召开8次支部委员会议,组织党员上4次党课,赠送各类党建读物300套。加强完善村级各项制度力度,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健全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程序,通过两年任职使该村班子结构得

到明显改善。同时,加强村民自治,强化联防工作机制,完善电子监控设备,保障该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良好,实现犯罪率降低30%;与村专职计生工作者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确保育龄妇女进站查体率100%,全村无违反计划生育现象发生。

4、促发展,惠民生,积极为群众办实事。

发展是第一要务,通过积极与农业、畜牧、财政、民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多渠道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保证每年不低于5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五、组织保障

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学习上级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工作有关政策、法规和文件,提高班子成员法律意识、政策意识和服务意识;在班子成员中开展谈心活动,交流感情,交流工作,增强班子成员凝聚意识、团结意识;在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基础上,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主要制度上墙,提升两委成员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纪律意识。争取资金支持,增添办公设备,改善两委办公条件。

篇2:第一书记帮扶支持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统领扶贫帮困工作,紧紧围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奋斗目标,以集中力量抓好提高村级组织能力为根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关键,达到整体提高,走向共同脱贫致富。

二、帮扶内容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际、国内形势,做好结对帮扶困难户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当前形势,克服怨天尤人、消极悲观等靠依赖等思想情绪,坚定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决心。

2、以建强基层组织为根本,以整村推进为主体,主动入户走访,听民意、化矛盾,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协助、指导帮扶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帮扶不低于5万元的资金,治理农村生活垃圾。

3、以产业化扶贫为突破口,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稳定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小额贴息信贷、专项资金扶持等形式扶持主导产业。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大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力度。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4、在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党员干部到结对帮扶对象家中开展慰问和志愿服务活动。

三、帮扶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加强对镇村的帮扶工作,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局长担任,每名正科级干部联系帮扶4户,每名副科级干部联系帮扶3户,一般干部帮扶2户。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结对帮扶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帮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结合单位职责,积极牵线搭桥,认真履行协调和服务职责,确保扶贫帮困工作落到实处。

(二)精心组织,务求实效。要把结对帮扶活动作为密切干群关系,作为促进机关作风转变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摆上位置,认真抓紧抓好。局帮扶工作人员要带着感情,带着热情、带着责任投身到帮扶活动中去,对帮扶对象做到“政治上关心,经济上资助,技能上培训,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问。”要经常深入帮扶对象家中走访,重大节日要开展慰问活动,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动态情况,确保帮扶活动取得实效,不断推向深入。

篇3:怎样当好“第一书记”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风云激荡的百年史,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农村的社会结构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皇权不下县,朝廷委派的官员只到县一级,县以下主要是乡绅自治,也就是由告老还乡的官员、考上秀才或举人的读书人等依托宗法制度进行乡村治理。乡绅自治应该说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也并非全是温情脉脉,如田园牧歌一般美好。因为许多乡绅同时也是大地主,动辄田连阡陌,他们在农村是压迫性的力量。到了近代,乡绅更蜕变成压迫农民的地主恶霸、土豪劣绅。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所总结的那样,土豪劣绅在农村通过神权、政权、族权、夫权等四大权力,残酷压榨剥削农民,是农村凋敝和农民苦难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迟迟无法启动的主要障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推翻的三座大山之一的封建主义,主要就是指向这个阶层。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土地改革的完成,原有的乡绅、地主阶层被彻底粉碎了,治理农村的权力转移到了农村党员和党的积极分子手中。这些人大多是翻身农民,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中许多人都有当游击队员或民兵的经历,跟着党出生入死,解放战争时他们积极参与土改、组织支前,推着小车、抬着担架跟随大军南下。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了党在农村的主要依靠对象,我们可以形象地把他们称为“老支书一代”。

“老支书一代”的特点是政治觉悟高,跟党一条心,经验丰富,在农民当中享有崇高威望。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主要通过他们实施。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民承担了国家工业化的大部分成本,当时的一化三改造、统购统销、合作化运动等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农民为把新中国建设成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切,没有老支书们在基层农村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没有他们带领农民为改变农村面貌战天斗地,是不可想象的。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组织结构再次发生了巨大变化,老支书一代由于年龄的原因逐渐凋零,但硕果仅存的一些老支书,仍然在新的形势下带出了全国瞩目的明星村,如吴仁宝之于华西村,王宏斌之于南街村,霍金河之于周家庄村等等,他们的成功经验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拓展了思路。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治理农村?如何才能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这些年来,在农村治理机制方面主要进行了两种探索,一是“能人治村”,即鼓励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回乡担任村支书或村委会主任;二是“海选”村民委员会主任。这两种做法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就具有了十分积极的意义。去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指出:“实践证明,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一些村‘软、散、乱、穷’等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改进机关作风、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我认为实乃英明之举,将在未来几年里使中国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在笔者看来,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实际上也是向我党的优良传统回归。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向情况复杂、工作落后的农村派驻工作队,是党的农村工作的成功经验。工作队到农村之后,紧紧依靠广大贫苦农民和一些靠拢党的积极分子,通过组织民兵、剿匪反霸、土地改革、发展生产、动员人力物力支援前线,很快就使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当时的一些文艺作品如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及同名电影,都生动真实地反映了这段历史。

现在,到村任“第一书记”的机关干部与当年的工作队有很大相似之处,比如,都得到了上级党和政府的支持,都负有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使命,都有更加开阔的视等,因此,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

不过,担任“第一书记”的机关干部虽然拥有种种优势,但要做好工作也并不容易,如何才能迅速打开局面,促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到村任“第一书记”的机关干部要端正态度,要抱着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思想驻村任职,绝不能有镀金思想、候鸟心态,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样才能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在农村开展工作要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基本法宝。对于群众路线的实践过程,最简单明了的概括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做群众的学生,后做群众的先生”。

如何做好“群众的学生”?在笔者看来,“第一书记”至少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要明了群众的真实需求,即农民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又是什么?二是要把握当前农村社会的真实情况,对本村本地的状况要进行客观分析,这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可以说,进行调查研究是“第一书记”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部分。每位“第一书记”到村工作一段时间后,都应该向上级提交有分量的调查报告,这也应该成为上级考核他们工作能力和成绩的重要指标。

对于“到群众中去”和“做群众的先生”,则是指“第一书记”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要在制定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政策后,下力气向农民群众宣传、解释,如果农民有不理解的地方,要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做思想工作,把政策转化为农民的自觉行动,而不仅仅是“第一书记”案头的装饰物。

篇4:第一书记帮扶支持工作计划

大众网联合济南骨科医院、山东红十字眼科医院的义诊专家团队,来到了山东省水利厅驻东平县大羊镇“第一书记”帮扶村镇,举办义诊下乡慰问活动,山东省水利厅驻东平县大羊镇西北村第一书记万斌、山东省水利厅驻东平县大羊镇西南村第一书记鹿新高、山东省水利厅驻东平县大羊镇东南村第一书记毕华军、山东省水利厅驻东平县大羊镇土安村第一书记邹连文、东平县大羊镇副镇长聂桂芳、济南骨科医院院长郭延章、山东红十字会医院业务院长韩作锋以及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市场运营中心品牌工作室主任王露出席活动。

活动仪式上,出席活动的嘉宾领导向山东省水利厅驻东平县大羊镇“第一书记”帮扶村特困留守儿童代表颁发了红会福娃娃助学基金,帮助贫困留守儿童解决他们在成长道路上的烦恼,为他们继续受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截止到现在,已经有41名留守儿童接受帮扶,每名留守儿童1000元助学基金。

仪式结束后,来自两家医院的专家立即投入到筛查检测工作中,他们免费为当地百姓提供了优生优育讲座咨询和骨科筛查等医疗服务。来自济南骨科医院的院长郭延章为大羊镇村民进行了骨科筛查,他表示常见症状以腰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病症为主,他建议村民干农活时不要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预防老年骨科类病症的发生;来自山东红十字会医院专家为大羊镇的村民进行了优生优育讲座,为广大育龄群体普及科学孕育知识。

“这个活动真好,我们村的‘第一书记为了帮我们检查身体,特意请了济南医院的专家为我们免费看病,希望你们以后能常来,感谢你们!欢迎你们!”村民董大姐跟专家团队和记者依依惜别。

派驻东平县大羊镇省水利厅“第一书记”带队组长万斌表示,此次活动为那些没条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的村民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意识,真正做到了为民服务。山东省水利厅的“第一书记”工作队自2015年2月驻村以来,分别实施养羊、养牛、核桃初加工3类扶贫开发项目,随着对各村乃至全镇的基本情况充分了解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的种养业向手工制造业转变。西北村、西南村、东南村整合30万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联合打造“晨洋绒毛玩具厂”项目,土安村依托村里山多、光照好的条件优势,打造40千瓦光伏项目。目前各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县扶贫办批复,近期将正式实施。

篇5:第一书记帮扶支持工作计划

一、驻村基本情况

※※村是一个人口不足260人的小村,现有党员20名,全村拥有土地200多亩。2011年村级集体收入5.5万元,主要靠收取土地租赁费,2011年全村农民纯收入8000元左右。通过调查走访,目前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集体经济薄弱。村级集体收入5万余元,全靠收取土地租赁费,无其他经济来源。每年除去老人生活补助、党员活动、村办公经费外,所剩无几。村干部常年只发几个月的工资,前几年因发展村办煤井,至今外欠款100余万元,欠村里农户工资30余万元。

2、村容村貌较差。尽管村委有近3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但被各种煤炭加工作坊包围,粉尘污染严重,周边生产生活环境较差,村内还有部分道路未硬化。

有利因素:

1、村级班子比较稳定。村书记、村主任由※※※一人兼任,村两委其他人员工作也比较认真,现村两委人员自上任以来,工作认真,团结,无矛盾利益纠葛,村级工作班子比较稳妥。

2、村级服务意识比较强。尽管村无集体资产,外欠账 多,无额外收入,但村两委班子为村民服务意识比较强,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仍对村里老人实行生活补助,可见一斑。

二、挂包工作进展情况

1、专门成立帮扶工作机构。机关单位成立了以一把手任组长、分管书记任副组长的挂包工作领导小组,并从有关科室抽取专人负责挂包工作情况,深入村内走访调查,摸清村情村况,制定工作计划。

2、积极开展入户走访。根据统一部署,已入户走访80%以上,其中机关干部每一人与该村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象。第一期走访已全部进行完毕,每户100元钱、一桶油、一袋面。

3、协调参观考察活动。为进一步帮助村两委工作成员开拓眼界,提高发展意识,组织村两委有关人员参观考察了一些富裕村,听取了相关富民强村经验,并发放了部分优质农产品集锦,努力探索适合村发展之路。

4、引进一家市级龙头企业。积极牵线搭桥,成功促使一家市级龙头企业落户该村,目前该厂投资1000余万元,正在兴建日产60吨的面条生产线一条,项目占地11亩。投产后,可带动该村100亩绿色小麦基地建设。在引进同时,规范企业与村里土地租赁合同,租赁费一年一收,杜绝了以后可能产生的其他问题,维护了双方的利益。

5、推荐上报一家市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联系点。根据 工作便利,推荐上报了该村作为市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联系点,在联系点确定之后,积极协助村里根据联系点的基本要求,正在制定村容村貌治理方案,并根据工作职能,尽可能争取一些优惠政策。三、三年帮扶工作目标及2012年工作打算

三年帮扶工作的基本目标是:以区委有关文件为指导,认真落实区有关挂包村的具体要求,在镇党委和挂包帮扶单位党委领导下,积极发挥指导帮扶作用,全程参与村居党组织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帮扶,基本实现五个改变。

2012年具体打算是:围绕五个明显改变,重点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1、按天线,争项目,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改善村容村貌。

一是依托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绿色小麦种植合同,完善章程,规范管理,建设100亩绿色小麦基地。

二是依托市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联系点,进一步完善治理工作方案,多方争取优惠政策,积极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居住环境水平。

2、连地气,抓规范,促进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把强班子、带队伍贯彻到挂包工作全工程,重点开展五必访五必问活动,找准抓住影响和制约村庄发展的突出问题 与原因,督促落实村级事务五代理有关规定,实现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提高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水平。

四、对“第一书记”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单位挂包分管负责人、村支部“第一书记”是两个身份,现在是两个身份一人挑,在责任明确到了一个人的同时,也有许多不便。原先单位成立了挂包工作机构,现“第一书记”任职发布后,只能一人来村里工作。为充分发挥单位职能,建议今后还是有两人分别行使各自职能。

篇6: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帮扶工作总结

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党建发XX1号)文件精神及省、市、县选派“第一书记”到村任职相关工作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XX年村“第一书记”各项任务,着力实现xx村XX年同步建成小康的目标,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XX年工作开展情况和xx村实际,特制定XX年帮扶工作计划。

一、xx村基本概况

xx村位于xx镇西北部,距镇人民政府驻地xx公里,辖x个村民组,共xx户、xx余人。xx村是xx村,年平均气温℃,降雨量稀少、常年干旱、土地贫瘠,经济十分落后,是重点扶贫二类村。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传统种养和外出务工。

二、XX年工作计划

(一)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为切实解决群众饮水困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XX年将积极协调水利部门,加快落实大寨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力争XX年完成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同时通过制定有效措施加强全村各组水系的维护。

(二)修建垃圾池,搞好环境综合整治。

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为目标,以村容整洁为出发点,垃圾清理为切入点,大力整治村庄乱扔垃圾的现象,在村组主要道路沿线修建垃圾池。XX年计划投入xx万元用于修建垃圾池。

(三)建设特色文化墙,打造乡村文明新亮点。

通过农村文化墙展示传统美德、文明新风,结合“道德讲堂”,引领农村道德新风尚,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群众文明素质,美化农村形象。XX年计划在村文体活动广场修建文化墙x米。

(四)大力支持开展文化活动,提高群众文明素养。XX年,经过认真研究、规划,整合各方资金xx万余元,xx村第一届春节文艺活动顺利举办,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XX年将继续加大对村级文化活动的支持,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切实提高群众的文明素养。

(五)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强化社会治安工作。完善村级各项制度,实行财务公开,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健全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程序,建成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提升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员教育和后备干部培养,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农村发展的领头羊,敢为人先,积极为村级发展做贡献。同时,加强村民自治,强化联防工作机制,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保障村良好的社会治安。

(六)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力度,解决xf突出问题。有效发挥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能,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将社会矛盾纠纷和xf问题有效解决

在基层,化解在当地,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帮扶工作总结2

咸家庄村驻村任职工作组XX年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全村217户,816人,党员18名,土地面积1460亩,其中黄桃300亩,丹参、银花180亩。山场480亩.二、年度工作任务及目标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加强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开展“三看三树”活动,提高“两委”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2、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杜绝违法生育、违法收抱养现象。

3、搞好平安建设工作,化解矛盾,保持稳定,计划举办法制培训班2期。

4、搞好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文明生态农村,计划硬化街道2条,年修生产路280米,已完成硬化的街道搞好排水、绿化、亮化工作。

5、举办果树管理培训班1期,丹参、银花生产管理技术培训班1期,提高农民管理水平,增加群众收入。

6、做好联系群众工作,帮助解决致富能手、缺少发展资金问题,解决部分困难户住房问题。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党员干部带头。

2、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帮扶人员靠上指导。

3、积极向上级汇报工作,争取领导支持。

任职第一书记工作的调研和工作计划 咸家庄村位于镇驻地以北4公里处,全村共有人口816人,党员18名,全村现有耕地面积980亩,主要以农业种植和黄桃种植为主(今年上报种养规模:果园300余亩,丹参110亩,花生70亩,其他农业种植面积约500余亩,养鸡、羊、猪大户6家),去年人均纯收入7100元。

入村后我们任职第一书记和副书记在村两委的协助下,尽快转变角色,深入群众,开展工作:

一、实地走访我们村现有21户低保户,和部分困难群众,了解他们情况,并与镇民政办协调做好一些好政策的帮扶落实。

二、根据现在农忙时节实际需要,我们村两委成员通过协商和发动群众对生产路进行修复。村民积极性很高,对于自己家地处的山路自发进行了修复。拒不详细的统计全村修复生产路有6000余米。

三、通过对村里情况的实地调研,对于村里的700米主街道硬化问题,及其供电问题形成一个“一事一议”意见,在党员会上征求意见,形成文字材料上报党委进行审核。

四、入村后,通过了解村里的党员发展和远程教育、政务公开等问题,积极配合镇党建办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党员发展五步公推纪实,同时通过远程教育选题播放,增

强党员党性意识。扩宽党员带头致富思路,更好带动群众致富。其中我村养羊专业户咸立忠通过远教学习山羊养殖技术,近期在村里又带头养起了黑山羊,养鸡专业户咸光国、谢有法,养猪专业户咸洪波等人都愿意免费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一步一步走过的足迹,我们写下了工作日志。同时所感所想也记在日志里,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解决村民实地困难。农村就是一个广阔的大舞台,在任职中不断地学习成长。我们通过了解咸家庄村的实际情况,我们心中充满了大干一番事业的冲动和慰藉。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帮扶工作总结3

根据县委选派关于机关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的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结合村实际,制订2016年度“第一书记”工作计划如下:

2016年我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十八大”会议精神、围绕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稳定、发展、服务”的主线,继续凝聚人心,狠抓落实,努力使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持续、协调、健康的发展。

突出经济建设,促进集体资产的增值、保值;优化、美化环境,改善居住条件;

提高干部素质,加强社会管理能力;

以和谐社会为目标,高度关注民生,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着力打造文明村。

一、加强班子建设

加强内部团结,通力合作,做到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服务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工作上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抓好机耕道建设。完成村至村新修机耕道0.5公里,投资5万元;完成一、二、三、四组硬化机耕道1.5公里的任务,投资45万;完成五组通组机耕道硬化任务4公里,投资120万元。完成一组300枇杷园节水灌溉安装,计划投资20万元;

二是抓好人行步道建设。完成1组,宽1.5米,长2公里的生产便道建设,投资10万元。

三是抓好饮水工程建设。解决四组9户36人生活用水,在八佛山低修建10立方米水池一口,铺设PE复合管道2500米,计划投资5万元;解决4个村民小组饮水管网改造,计划投资8万元。

四是抓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5组农网改造工程,工程总投入以电力公司设计为主。

五是抓好桥梁建设。完成村5组铁索桥的维修加固,计划投入25万元。

三、推进产业发展

2016年完成1、2组150亩晚熟枇杷产区的提档升级,投入补助资金5万元。

2016年建设全村优质标准茶园700亩,计划投入14万元。

2016年完成3、4组生态茶叶栽植工作,计划栽植

万株,共计资金3万元。力争茶叶发展面积达到全覆盖。

2016年猕猴桃种植150亩,计划投入补助资金3万元。

2016年完成三组优质青脆李20亩,计划投入补助5000元。

2016年完成五组佛手柑种植50亩。计划投入补助2万元。

篇7:第一书记帮扶支持工作计划

市地方税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健

11月,市地税局党组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的要求和部署,选派顺义区地方税务局优秀后备干部刘学慧同志到顺义区大孙各庄镇西辛庄村担任第一书记,现将开展的帮扶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

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加强组织领导

市地税局党组坚持把第一书记帮扶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市局党组书记刘江平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朱元广任副组长,顺义区地税局党组和市局相关处室组成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做到齐抓共管,形成帮扶合力,为抓好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年初以来先后3次召开市局党组会议进行研究,制订以思想、物质、技术、信息“四帮扶”为主要内容的帮扶工作计划,不断充实帮扶内容。在市局、区局两级党组的指导下,第一书记刘学慧同志将加强组织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确定“强组织、聚人心、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主线,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在党员家门口悬挂“共产党员”标识牌,明示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帮助村里梳理、明确“两委”岗位职责,要求每名村干部签订《村干部履职承诺书》,保证事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针对村里没有专业会计的实际,在镇级财务管理规定的基础上,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对村会计进行培训,制定本村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收支台账。依据相关规定,严格程序指导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村民代表及村务监督委员会推选工作。半年来,西辛庄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领导力和执行力得到较大提升,受到了镇党委和区委组织部的好评。

2

建立机制、催生活力,促进帮扶落实

为保持帮扶工作连续性,形成发动大家抓帮扶的浓厚氛围,经市局党组研究,由市局机关党委办公室牵头,建立各党支部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定点帮扶的工作机制,把机关处室、直属分局43个单位编成6个帮扶工作小组,计划轮流到第一书记所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实地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发挥各自优势,力所能及做好帮扶工作,确保帮扶工作不间断、时时跟进不断线。拟建立市局机关年轻干部、新党员与西辛庄村党员结对共建机制,把该村作为党员培养锻炼的联系点。今年“七一”前夕,市局还从党员献爱心捐款中拿出10万元,为村里修建公共停车场、公共浴室和改造村内排水系统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

3

因地制宜、实地调研,领导亲自帮带

市地税局主要领导非常关心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亲自修改审定帮扶计划,听取帮扶情况汇报。顺义区地税局党组多次与区委组织部和镇党委沟通联系,全力支持配合第一书记开展工作,及时帮其解决家庭和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为第一书记安心工作创造条件。市局、区局领导多次到第一书记驻村实地调研,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带回机关与业务部门共同研究对策措施。每次调研都设身处地帮助驻村第一书记研究分析帮扶形势,传经验、教方法,增强了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自信心。元旦、春节、七一等节日,市局、区局领导还带队走访慰问村里的老党员,拉进距离,增进感情。“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针对村里部署较晚、人员不足的现状,市局党组要求驻村第一书记在地税系统开展学习教育初期就提前谋划,尽早进入状态。镇里安排部署后,第一书记认真组织支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帮助村里制订学习教育计划,明确具体分工,采取集中学、支委包片学、农闲晚上学等方式,认真开展学习教育。同时设置群众接待室,由村“两委”成员轮流值班接待来访群众,及时了解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见实效。

4

多方联系、优化格局,拓宽发展空间

第一书记帮扶工作是个系统工作,农村虽小但涉及行业领域很多,既要积极而为,还要挖掘资源,形成合力。市地税局党组目前正在联系相关部门,为帮扶村农业生产、农业开发、农业推广做出规划;联系市体育局,改善室外健身场所,帮助村里配置一些体育设施,丰富农村文化体育生活;联系图书馆,给村里资助一些科技、文化书籍,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联系顺义区委区政府,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给第一书记帮扶村提供一些政策财力倾斜。计划7、8月份组织村“两委”成员到平谷区著名的民俗旅游点挂甲峪玻璃台村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拓宽发展思路。

篇8:第一书记帮扶支持工作计划

留守儿童群体确实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少年的中国,他们当中卧虎藏龙,也许在日后就会成长为国家栋梁,比如近日在央视唯一一档相亲节目《乡约》中,就有这样一位男嘉宾刘逸,他当年就是一个被父母抛弃的留守儿童,但是他没有听凭命运的摆布,自暴自弃,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成为上林县石门村驻村第一书记。这是怎样一段故事呢?

当年,刘逸的父母一直感情不和,在生下他不久之后就离家外出,多年没有音讯。小刘逸和姐姐无人看管,只能跟随年迈的爷爷过活。可是爷爷七八十岁了,确实没有能力,就想把他们托付给叔叔婶婶,可是那时候叔伯家里都很穷,孩子又多,都不愿再抚养刘逸姐弟。爷爷没办法,就翻山越岭把他们送到山里的舅舅家,可是舅舅家更加困难,连喝水都成问题。于是他们只能跋山涉水辗转来到外婆家,可在外婆家没呆几天,他们又被送回爷爷家,与爷爷相依为命。

他们幼小的心灵始终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今天以为找到了依靠,明天说不定又要被迫离开,寄人篱下的日子让他们备受煎熬。爷爷在的时候,还算有人能够给他们一点爱,可是老人毕竟岁数大了,随时可能会撒手人寰。在爷爷临死前的一天,他把小刘逸拉到身边说:过完这个学期,你就不要上学了,我给你买一些小鸭子,你就在村口池塘放,别的不敢说,你好好把它们养大,起码饿不死。

男嘉宾说到伤心时,七尺男儿潸然泪下。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和姐姐不仅依靠自己的双手活了下来,而且还凭借刻苦的学习、不懈的奋斗以及亲戚们的帮助、希望工程的资助考上了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在上学期间,刘逸是学生会主席,诉讼法学硕士,毕业后他到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工作第三年就被自治区选拔下派到上林县石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内落实18个重点项目,成为了最年轻的乡党委副书记。

作为一名85后,作为一名曾经的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在当年“没人要的孩子”,刘逸人穷志不短,在逆境中愈挫愈勇,迎难而上,依靠顽强的意志、坚定的决心以及身边好心人的关爱、政府的资助,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也许,刘逸的励志故事只是一个个案,但这个故事再次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没有过不去的难关,只要你踏实肯干,只要你勤奋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有志者事竟成!

篇9:第一书记帮扶支持工作计划

按照《xx县人民政府关于xx县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和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县级领导同志及县级部门、驻宝企事业单位联系指导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在县、部门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xx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三年跨越发展,五年全面小康”的要求,以惠民生、稳增长、促发展、助增收为主线,认真落实驻村帮扶工作部署,遵守驻村工作制度,全力投入帮扶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调研,认真制定帮扶工作计划。

通过实地走访农户、听取村组和包村干部介绍情况、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了联合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贫困户致贫原因及他们的思想状况,按照相关要求完成了《关于XX—XX年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规划》和《XX年驻村帮扶工作计划》。针对每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了详细的脱贫计划,确定了由发改局以及县级领导干部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联系帮扶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当好帮扶工作联络员,经常走访贫困户,实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二、加强培训管理,深入创建,谋求发展合力

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作为第一书记,我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创先争优树标杆。通过开展创争活动,我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兑现承诺,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培养和发展2名预备党员,1名积极分子,壮大基层党组织。深入学习增素质。借助当前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我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针对个别村组干部责任心不强,履职不到位,工作成效不明显,村组干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帮助建立完善村组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村组干部的工作职责和纪律要求,建立奖惩机制,强化管理措施。

三、争取帮扶资金,解决农户实际困难,培育支柱产业。

目前,我们已争取到资金18万,用于投入联合村基础设施建设。接下来,我村还规划公路建设17公里;通组入户路新建5公里;田间道路5公里;人行便桥6座;通车大桥2座。

我们还需继续大力争取扶贫资金925万,用于投入我村 产业发展。“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出支柱产业来,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根据郑店村富余劳力多和山场资源丰富的实际,一个方面是要走出去,组织群众通过劳务输出脱贫致富。根据联合村的林地多土地少、老龄化严重的实际情况,我多次与驻村工作组及村组干部进行交流,决定采取“大户带小户”的方式发展天麻产业220亩,需资金660万元。为此,我们联系了五龙种天麻的大户,也请他在我们村对一些有意愿种植天麻的农户进行了讲解和简单的培训,现已基本达成协议。我村还将继续扩大核桃种植面积300亩,需要争取45万资金。

四、存在的问题

(一)村干部年龄老化,后备干部不足。基层组织建设离不开好干部,可是由于目前村干部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有些村干部不能一心靠在村里工作,有些年轻力壮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不愿留下来在村里任职。

驻村工作组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力度不够,职责不够明确,存档资料尚未完善。

贫困户的脱贫措施不够具体。

落实措施缺乏创新,思考精准扶贫工作缺乏创新意识,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积极配合联合村“两委”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和贫困户动态管理工作,协调落实干部包户结对帮 扶工作。

根据本村的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引导村民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自身资源条件的主导产业,研究培育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组织开展农户实用技术培训,组织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并实现转移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动员和组织村民参与村道、生活用水、用电、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

篇10: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心得

中旬,重庆向当地所有贫困村派驻了“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2249名“第一书记”,2451个驻村工作队(组)、1.77万名驻村工作队员和19.89万落实结对帮扶的干部,形成立体式的驻村帮扶、网络式结对帮扶新格局,为重庆实现“20底基本完成、年‘打扫战场’”的总体目标助力。

2021年7月驻村前,44岁的杨宇是潼南区的教委副主任。从“一直坐在机关办公室里”到“深入基层第一线”,杨宇向记者感慨,“驻村半年来,可回味的事太多。贫困户的境遇一度让我感到心酸,扶贫攻坚带来的变化让人欣慰。”

在2021年12月20日至1月14日的日记记载中,杨宇有12天“夜宿水口村”。其中一天“在城区装订档案资料,凌晨零点半返回村中”。15次入户走访,包括4次夜访。“他们白天在外干活,晚上天冷呆在家。”杨宇解释,“在灯光下和百姓拉家常,更容易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通过扶贫各项措施的推进,杨宇发现“老百姓对扶贫政策有了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对脱贫充满信心”。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卫生整洁干净,为贫困户申请最低保障金,生产方式也从小规模的种养制变为引进农业大户搞旅游开发……曾经拥有122户贫困户的水口村正通过建立扶贫长效机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除了“扶贫日记”,35岁的寿桥镇碉楼村“第一书记”陈建明还手绘了一份“贫困户地图”。从潼南区审计局副局长到扎根一线,“上午8点钟绕村走访至18点返回”是其日常的工作状态,“数不清每天要走多少路,有时候连水都喝不上一口”。

近半年的时间里,陈建明在地图上“走访一户标记一户”,写明“户主、人口、致贫原因”等信息,重要的还用三角号做标识,“现在已经轻车熟路,都不用村干部们带路了。”

“农村大多是老弱病残人口,致贫的原因多为因病致贫。”经过走访调研,陈建明认为,“只有产业发展才是脱贫致富的长久之计。”寿桥镇拥有良好的撑绿竹资源,撑绿竹种植面积达3000亩,通过引进“竹海基地”项目,该村的80户贫困户已流转出200多亩田地,每亩保底收入500元(人民币,下同),实现盈利后可按比例分红,“贫困户的年均收入将增长3500元以上。”陈建明说。

篇11:第一书记帮扶支持工作计划

第一书记温暖民心

位于兰山区汪沟镇驻地南约3公里的长夫社区现有1209户,3261人,党员78名,耕地面积3600亩,村内主要产业是木材加工、特种养殖。2014年4月市政府研究室选派的两位第一书记任职以来,紧紧围绕“班子建设好、运行机制好、管理服务好、产业发展好”的目标,集中精力抓党建、谋发展、惠民生,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拓宽集体增收渠道,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理思路谋规划。第一书记坚持驻村办公、深入调研,研究制定了壮大长夫社区的措施。提出了“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快速推进、惠及民生、提升形象”的总体思路,为工作开展找明了方向。邀请市规划局为社区编制了高水平的详细规划,合理布局居民区、商业区、社区卫生室、幼儿园、小学等配套项目。

二是抓班子带队伍。第一书记任职以来,把加强班子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协助镇党委依法依规按程序圆满完成长夫社区的换届选举工作,配齐配强13名社区“两委”成员,按规定健全了社区“两委”配套下属组织,实现小长夫、东长夫、西长夫3个自然村的人员、资产、土地的融合;指导社区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注重把那些头脑灵活思路清晰的明白人、发展经济为民致富的带头人吸纳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进行培养;通过第一书记上党课和党员教育平台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不断提升社区班子、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致富带富的能力。

三是重协调惠民生。第一书记积极协调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局、市规划局及有关部门领导到社区对土地增减挂项目、路面硬化、学校建设、社区建设总体规划等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在市政府研究室党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协调投入资金近180万元,整修道路7公里、硬化路面2万平方米、修建生产路3750平方米、新建村级活动场所4处,新上增收项目21个,发展花卉基地100余亩,竹柳示范园2000亩,并协调新建了3200平方米的长夫小学、1600平方米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篇12:记“西藏区委第一书记”阴法唐

时隔两年,当听到阴老再次进藏的消息时,记者再次拨通了阴老的电话,表达对他的仰慕。电话那边,洪亮的嗓音、爽朗的笑声,使记忆切换到2年前第一次与他见面的场景:身材不高,头发虽已苍白,但红光满面,精神十足。采访期间,阴老举手投足间透露出爽练。谈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总会呵呵的笑起来,很有意趣。回忆清晰可辨,似乎只要我再次敲开他家的那扇门,一切还可以重新开始。

投身革命 抗寇击敌

1942年,阴老任冀鲁豫八分区蒲县县大队政委。有一次,日寇“扫荡”蒲县,日军汽车部队隆隆驶来,形势紧迫,阴老接受命令掩护组织撤退。他只带了30人,埋伏在打谷场,用四轮车堵住路,等待日寇到来。当日寇汽车部队进入手榴弹投程范围时,四方枪声齐起,手榴弹爆炸声轰鸣,大部分日寇还没明白过来就已被炸死,完全丧失了抵抗力。这就是名噪一时的“蒲县小芦庄战役”。

1946年,阴老担任冀鲁豫军区八分区独立团团政委。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了几大著名战役,转战神州各地,在枪林弹雨里奋击勇进。“平汉战役、淮海战役、鲁西南战役、进军大别山……”阴老掰着手指头边数边回忆。

1950年,时任18军52师副政委的阴老随部队进军西藏。“当时,我们在丛山冰河盘踞的高原上,在高寒缺氧大量负重的情况下边打边走。路上行军没有房屋帐篷,战士倒地就睡,晚上下了雪,早上起来白茫茫的一片,看不到一个人。一招呼人一个一个才从雪里面钻出来……”阴老边回忆边讲述,“14天行进了1400华里,部队克服了难以细数的艰苦困难。神奇地绕到昌都背后堵住了向西藏方向撤退的道路,包围了敌军,漂亮地赢得了昌都战役。”同年10月,西藏昌都解放后,完成进藏任务的阴老便留在了西藏,开始负责地方工作。这是阴老第一次进藏,一呆就是20多年。

心系藏脉 身证藏史

“进去了不等于站住了,站住了不等于站稳了。”由于历史遗留原因,起初,当地宗教势力对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都很抵触,接触氛围紧张,工作展开棘手。化开这座积年累月形成的“坚冰”比进藏更加困难。

1952年,阴法唐任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孜江分工委书记。江孜地区是“全西藏大贵族最多的地方”,地区情况更为复杂。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安定,争取上层贵族,团结他们进入统一战线。党中央和“三大领主”签署了“十七条协议”。对西藏的“特别”情况采取“特别”政策,尊重宗教与当地习俗的“特别”。希望当时的贵族为了西藏的安定繁荣和祖国的统一团结做出贡献。

为了积极宣传党的“宽亲”政策,说服“三大领主”,阴老为此没少“磨嘴皮子”。他亲自一家一户登门拜访。无论是闭门羹、冷言冷语,还是长途跋涉饥餐露宿,他都保持不懈热诚宣传“十七条协议”、“藏汉一家”、“爱国统一战线”、“党的宗教、民族政策”等等。还举办节日聚会、办文艺团体演出宣传等。功夫不负有心人,走过艰难,吃过苦头,阴老团结了进步人士,结交了很多上层朋友。

为了能够“站稳”,扩大党和军队的政治影响。阴老努力做好群众服务工作。修桥补路、帮助群众干活、听寒探饥、给青年、妇女做思想工作……在这些身边点点滴滴的事情中,阴老无声地在传达着党和中央的声音,如三月春雨流进藏民心中。

在藏民秋收的田地里,在和藏民混杂一起的劳动中,在部队开荒自给的人流间,很难认出来那个“泥人”,那个挥汗如雨的人,就是书记阴法唐。

1954年,江孜出现了史前未有的“浩劫”性水灾,在这场劫难中死亡1000多人。这在地广人稀的西藏是损失惨重的。有的村庄整个“消失”,只留了一棵树,成为“无人区”。阴法唐联系西藏“三大领主”紧急成立救灾委员会,拨款赈灾,要把物资发放到群众手中,减除差役。然而,这些作法与“三大领主”发生了强烈的冲突。阴老经过艰苦的工作才争取到资金平均发放给群众,而差役却只能象征性的解决。拿到党和中央政府的粮食、帐篷、衣服,激动的藏民热泪盈眶无以言表。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党中央、毛主席处处为我们着想!”“所以这个感情啊……”阴法唐语重心长地感叹“越来越深。”

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三大领主”等叛国分子,武装叛乱。群众工作扎实的孜江地区情况较轻,平叛工作很快结束。阴老抓住机会,“借势推力”推行“边平叛边改革”。

改革工作要扎实。期间,阴老亲自跑到山巅峦背的牧区点,进行试点改革。在牛羊帐篷里“蹲”上两个多月;在农区点再“蹲”上两个月。同时,推行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取消农奴和农奴主阶级之分;对组织参加叛乱的“三大领主”开斗争大会;把叛乱的“三大领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赎买没有叛乱的上层贵族土地。“孜江的达赖庄园就分给了群众”。讲到这,阴老更兴奋了。

有了自己土地的群众深爱感动,奔走相告。有的直接跑到刚分的地里睡觉,有的跑到地里,捧起一把土高高扬起“我解放了!”群众坦开一片心,真情甘唱共产党,深信毛主席。“坚冰”熔化成一江春水。血脉情深溶成一家。藏民见到工作人员都称“老师”,把解放军称作“菩萨兵”。

21年的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工作、平叛、土改……砸碎了禁锢在人民身上的铁链,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西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天白云的高原上回响着嘹亮的《翻身农奴把歌唱》。这些泪水,这些歌唱,这些欢笑,这些岁月,这些面孔,阴老一一见证。

重返藏土 发展经济

稳定团结群众,保障边境和平。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阴老还担任了中印边境反击战作战指挥。1971年“文革”时期,阴老被调出西藏,任福州军区副政委。1978年,调任济南军区任副政委。但对于西藏,阴老“总感觉还有回来的时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首抓西藏问题。1980年3月,中央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研究西藏问题。阴老主动申请重返西藏工作。

1980年,阴老以“西藏区委第一书记”、“西藏自治区第三届政协主席”的身份再次登上这片土地。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在改革开放的思路引领下,文革期间十万多人的冤假错案一年内全部平反。西藏很快纠正了左的错误,工作重点也很快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阴老根据西藏当地的情况,实事求是贯彻落实中央政策。“农区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牧区牛羊牲畜归户自由自养,长期不变”;“免农业税”……经济很快得到了发展。同时,阴老再三强调“不再做那些为了‘补空白’,即使‘没原料’、‘没条件’也要硬上的项目”。

为了吸引人才参加西藏建设,1982年,阴老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署名为《欢迎有志之士到西藏去》的文章。文章发表后,信如雪片飞来。当时有近4000大学生自愿入藏。他们当中不乏杰出人士,胡春华就是其中之一。

1984年,全国人均收入340元左右,西藏人均收入300多元。已经由原来的倒数第二,跃升到第20位。阴老二次进藏工作的5年里,社会团结、国防巩固。1985年7月,阴老再次被调出西藏,任北京第二炮兵副政委。

阴老两次进藏、两次离开,26载风雨,26载藏情,他执着地行走在高原路上不屈不挠,锲而不舍。再次离开西藏,殷老藏缘未尽。

梦系铁路 奔走呼吁

1978年,铁道部铁道兵开会认为,滇藏铁路比青藏铁路优越,上报中央先修滇藏铁路。中央批示:滇藏路好,青藏铁路放弃。正在铺设的青藏铁路被冻结,而后滇藏路也因资金不济而搁浅。为此,阴老忧心忡忡。1981年12月18日,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阴老说“西藏不修铁路不会大富起来”, 特别强调了修青藏铁路的必要性,建议将青藏铁路列入“六五”计划。报告获得了当时铁道部部长杨万里的认同,青藏铁路工程启动。

然而,1984年“修铁路不如修公路,修公路不如搞航空”的说法使青藏铁路再次“结霜”。

1990年已经调离西藏五年的阴老回西藏调查研究,在报告中他再次建议“下决心修青藏铁路”。并为新华社坚持写内参,极力呼吁青藏铁路工程的启动。

1994年,病床上的阴老在向江泽民汇报工作时,仍旧没有忘记强调修建青藏铁路。并建议将青藏铁路列入2000年前工作计划中。这次汇报引起了江泽民的关注。在4天以后的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提出:要做好进藏铁路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听到这个指示,阴老含泪而笑。

接着,阴老找寻到了青藏铁路规划图,在国家计委铁道部搜集了资料和数据,经过各方面了解情况后,1999年开始起草报告。2000年2月10日,阴老将《关于青藏铁路复工的报告》提交给中央领导。报告中明确提到了修建青藏铁路的意义。突出强调“现在是拍板的问题,不是争论的问题。”及“早修早收益”的观点。报告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2000年4月,江泽民听完十五大计划项目报告时,提出:怎么没有青藏铁路。青藏铁路已经成为国家领导人的关注的项目。之后铁道部两位副部长先后去考察了青藏铁路。

十五届四中全会西南组会议中,江泽民作出重要批示:青藏铁路十分必要,应下决心尽快开工。2001年2月,国务院批准立项。同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建设。

2004年,阴老坐在汽车上,沿着青藏线再次考察西藏,发现青藏铁路已经没有太难的工程,完全可以提前通车。咨询完专家后,阴老向中央提交了建议青藏铁路提前通车的报告。12月,胡锦涛批示:同意提前通车。这使得2007年通车的青藏铁路提前一年投入使用。

12000公里的路程,行驶了近半个世纪;期盼了几十年的汽笛声,终于在2006年7月1日拉响了。为了青藏铁路阴老三次在会议上呼吁,写过六份报告,多次通过新闻媒体呼吁,前后奔走20年。阴老下这般“苦功夫”,不懈不馁究竟为何?似乎阴老的一句话最能窥其心思:“西藏人民最需要什么?一个发展中的西藏,没有铁路,西藏是不会大富起来的……”在阴老心中,“为西藏人民修建一条铁路”的愿望是他的不竭动力。

阴老见证了西藏的成长和变革,几十年风雨岁月冲刷着出光洁玉石般的藏情。如今回忆起来,电影胶片般掠过:西藏农奴劳作;社会主义制度改革;一张张淳朴的笑脸;高楼平地而起;改革开放包产到户;一直到现代化的拉萨。“亲身经历的,亲自建的。”阴老的西藏记忆是一部浓缩了的西藏近代史。

上一篇:解析市公路局28年工作要点下一篇:小学4年级作文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