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项目计划

2024-07-17

扶贫项目计划(精选6篇)

篇1:扶贫项目计划

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

项目计划书

项目名称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 责 人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区域_____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目标、目的(如到达什么经济目的、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三、项目运作方式

(如开始怎样启动项目、之后如何维持或发展)

四、项目的政策支持

(如符合什么政策、地方政府部门或村里的态度)

五、项目合作单位与合作模式(如无合作单位则不填写此项)

(合作单位简介,合作中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六、项目资金预算及申报资金使用说明

(项目资金如何分配、分阶段使用计划)

七、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如是公益基础建设项目则无需填写此项)

(项目的销售、收入分析、盈利的时间预计等等)

八、项目的扶贫意义与社会效益分析

(如收入、就业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九、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

(项目过程中如何避免生态污染,如何改善环境等情况)

十、项目申请人或团队简介(另附:个人履历)

十一、项目的风险及制约因素,以及对应策略

十二、项目进展现状

(针对此项目的准备工作、或项目已完成的阶段及相应成果)

填写要求及说明:

1、要求真实、无虚假内容、不隐匿相关重要信息

2、内容具体,每栏字数在300字以上,重点部分需尽可能详细

篇2:扶贫项目计划

项目名称:★★★★★★设施农业建设项目

扶贫资金类别:财政扶贫资金项目

项目编号:1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申报单位:★★★农业局

项目立项日期:2004年9月1日

项目审查或批复文件:

项目单位:★★★★★★

人代表:★★★★★

★★★县★★乡设施农业建设项目

一、申请理由

★★★★★★位于★★★东南西部,有★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户农户,人口★人,全乡耕地面积★亩,人均占有耕地★亩,人多地少,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为切实改变这一状况,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充分利用★★★紧邻★★★城和★★国道,交通便利,水土条件适宜种植瓜果蔬菜这一优势条件,在★★★大力推广温室大棚,就目前已建成大棚来看,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但是由于建设大棚的投入较大,单靠本乡的财政和农民集资建设有一定困难。因此,为有效拉动城乡经济发展,切实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我县特申请财政扶贫资金在★★★建立设施农业项目。

二、项目概要

2005年—2007年在★★★建立设施农业项目主要申请国家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建设,重点在★★★的喀拉巴格林(3村)、阿克库克村(5村)、阿热买里村(8村),恰克月库村(9村)、古勒巴格村(2村)、尤喀克霍加村(7村)、喀拉巴什粮台村(11村)、喀拉巴升村(15村)共八个村新建温室大棚60个,资金总投入60万元,项目工期2005年1月-2007年11月。

三、项目提出依据

第一,地理环境好

★★★地理位置紧邻★★★城,交通便利,因此,很早就开展了设施农业,目前全乡有大棚总数★个,而且农户也都有一定的温棚栽植技术和经验。

第二,生产环境好

★★★土壤、水肥条件较好,农民平均文化素质较高,乐于接受,使用新技术、新生产方法。

四、项目内容及规模

①2005年开始动工新建★★★喀拉巴格村(3村)、阿克库什村(5村)、阿热买里村(8村)、恰克日库依村(9村)的设施农业项目。其中喀拉巴格村新建大棚7座,阿克库村(5村)新建大棚10座,阿热买里村(8村)新建大棚8座,恰克日库依村(9村)新建大棚7座,每棚标准建筑面积为70×10m(长×宽),每棚预算为10000元,建筑工期为2005年4月-2005年10月。

②2006年动工新建★★★古勒巴格村(2村)、尤喀克霍加村(7村)、喀拉巴什粮台村(11村)、喀拉巴什村(15村)设施农业项目。其中古勒巴格村新建大棚7座,尤喀克霍加村新建大棚7座,喀拉巴什村粮台村7座,喀拉巴什村7座,每棚标准建设面积为70×10m(长×宽),每棚预算为10000万元,建设工期为2006年4月-2006年10月。

五、项目的管理方式和实施计划

1、设施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切实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为确保建设工作正常开展进行,县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将直接对此项目进行监管。

2、严格资金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项目建设资金由扶贫办统一管理,实行报帐制,保证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确保专款专用。

3、严格招投标,确保工作质量

对于设施农业温室的建设工程要求较高,为此,我县将公开招标,坚决使用有建设资质等级的施工队伍,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

实施计划

建设项目分为两部分: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一部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筹备建设★★★3村、5村、8村、9村设施农业土建工程,时间2005年1月—2005年4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对★★★3村、5村、8村、9村温棚建设及项目开始实施建设,时间2005年4月—2005年10月。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时间2005年10月—2005年12月。

第二部分:

第一阶段:筹备阶段。筹备建设对★★★2村、7村、11村、15村设施农业土建工程,时间2006年1月—2006年4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对★★★2村、7村、11村、15村温棚建设及项目开始实施建设农业土建工程

时间2006年4月—2006年10月。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时间2006年10月—2006年12月。

篇3:外资扶贫项目管理探索

一、山西扶贫项目的效益分析

山西扶贫项目经过连续8年的实施, 在项目区发挥出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对加快项目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进步产生了综合而显著的联动效应。

(一) 经济效益。

山西扶贫项目的建设, 实现了对项目区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各种资源要素的综合投入, 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长期以来, 农业发展资金的投入不足和落后的生产管理技术一直制约着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和与扶贫开发的进程。山西扶贫项目建设在引进和使用世行贷款的同时, 启动了多种形式的配套资金投入, 有效弥补了项目区农业发展资金的投入不足。项目实施后, 吕梁、运城项目区农民人均收入分别由1995年467.63元和598.17元, 增加到2006年的937.57元和1928.27元。据《山西世行项目自我评价报告》显示, 运城项目区临猗县庙上乡在项目实施前, 全乡枣粮间作面积为333.3hm2, 自1997年利用世行贷款发展红枣经济林以来, 现已达到4666.7hm2, 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878元提高到2003年的3494元, 全乡依靠发展经济林走上致富路。

(二) 社会效益。

山西扶贫项目建设, 显著改变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状况, 调整和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 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 为项目区群众创造了就业机会, 开辟了致富门路, 增加了经济收入, 有效提高了项目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妇女项目的实施, 使项目区广大农村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 不仅掌握了劳动技能, 增加了经济收入, 而且提高了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山西扶贫项目夏祁公路建成后, 帮助沿途5个乡镇、80多个村庄、6.9万人的摆脱了闭塞的交通状况, 祁家河乡通往县城的时间由原来的8小时缩短为1个多小时, 方便了沿途群众生产和生活。

(三) 生态效益。

山西扶贫项目的防护林、经济林、机修梯田、淤地坝和候鸟保护区等子项目的建设, 增加了项目区的林草面积, 提高了植被覆盖率, 有效控制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状况, 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从长远上保证了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群众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据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观测, 机修梯田的减沙系数高达85%~90%, 可拦蓄10年一遇的24小时暴雨径流;另外, 机修梯田拦蓄的降水径流, 可以成为地下水补给量的一部分, 增加地下水资源量。根据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观测资料推算, 项目区修设机修梯田16107hm2, 每年可拦蓄径流136.7×104m3, 拦蓄泥沙33.3×104m3。

二、山西扶贫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

山西扶贫项目在几年的项目实施中, 总的来说是好的, 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影响着外资扶贫工作的质量和项目预期效益的发挥。

(一) 项目选择的指导思想和项目审批程序仍然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难以适应外资使用及运营要求。多年以来, 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一直是国家无偿投资, 即使是80年代中期转入开发式扶贫后, 扶贫贷款也有相当数量难以按期收回。受此影响, 在山西扶贫项目的选择上也沿袭了以往利用国家投资或国内扶贫贷款的做法, 将大型水利工程、防护林等项目列入扶持范围。这些项目虽有较好的宏观社会效益, 但短期内很难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加之世行贷款在逐级转贷过程中期限缩短, 利率提高, 必然会给项目单位或项目区群众还贷造成困难, 影响实施积极性。同时在项目审批程序上仍沿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 项目既要经过世行严格考察、评估和论证, 满足世行管理程序要求, 又要自下而上层层申报, 取得行业主管部门和计划部门的同意, 导致项目和工程设计在执行审批过程中延误大量时间, 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等与市场衔接紧密的项目, 错过了发挥项目效益的最佳时机。

(二) 配套资金到位不好。从项目实施几年来, 省、地、县三级政府配套资金的落实到位情况看, 省级资金到位较好, 地、县两级较差, 如运城项目区县级到位数仅占应配套的31.34%, 直接制约了工程按计划实施的进度, 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挤占、挪用世行贷款现象的发生。

(三) 项目后续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影响到项目效益的正常发挥。在实地调查中发现, 有些项目后续管理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轻管现象。项目完工后, 相应的工程运营、维修管护措施不到位, 直接影响工程运营的周期和项目效益的发挥。如经济林项目上有些地方农户在苗木技术、病害防治、果品储存上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管理手段, 导致经济林存活率降低, 效益不高;人畜饮水工程一方面运营费用过高, 部分经济困难农户无力承担水费, 只能继续使用旱井水, 另一方面工程存在损毁现象, 无法正常运营, 效益难以发挥。

(四) 项目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使用没有连续性, 与世行贷款项目管理要求不相适应。建设一支熟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管理业务、精干高效、相对稳定的项目管理队伍, 是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的前提, 也是今后加快利用外资步伐, 提高外资使用效益的保证。但从山西扶贫项目各级管理队伍情况看, 依然没有摆脱以往外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上一个项目成立一个机构, 完成一个项目解散一批队伍”的情况, 甚至一些地方出现了准备项目一批人, 执行项目另换一批人, 一些工程项目出现换一届领导改变一次方案的现象。这种管理体制, 既不利于项目管理人员的稳定和项目工作的连续性, 又造成了人力、财力浪费, 影响了项目建设正常进展。

三、创新外资扶贫项目管理体制的建议

借鉴山西扶贫项目的实践,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对我国外资扶贫项目的管理体制进行探索和创新。

(一) 项目选择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市场经济原则。

项目的选择既要充分考虑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 自身经济实力薄弱的客观现实, 更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要从以往由国家投资进行开发建设的影响下摆脱出来, 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项目经济效益、投资回收和贷款偿还能力, 选择能够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发地区优势产业的项目进行扶持, 确保项目效益的尽快发挥和贷款的按期偿还。对于项目建设周期长, 社会效益显著但在较短时间难以获得经济效益的项目, 应积极争取国家投资进行扶持。

(二) 简化项目审批程序。

为了适应外资项目运营和项目执行进度的要求, 要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经济发展规划的情况下, 进一步简化创新外资项目执行审批程序, 缩短审批周期;简化审批环节, 加快审批进度, 做到国内审批程序和外方审批程序的相互衔接, 同步进行, 确保项目能在较短时间内实施运营, 充分发挥外资使用效益。

(三) 项目配套资金计划要与项目区财政状况和承受力相适应。

要探索和建立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外资项目配套资金筹集机制。在充分考虑项目区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配套资金筹集比例, 并建立项目专项配套资金, 一旦项目批准实施, 要将项目配套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或地方基本建设投资, 在政策上保证有充足固定的资金来源, 有效解决配套资金落实困难的问题。同时, 要坚持多渠道筹措配套资金, 鼓励和吸收社会资金作为外资项目配套资金, 加强省财政在配套资金安排过程中的引导调控作用, 约束地方财政将事先承诺的配套资金按计划投入项目建设。

(四) 扶持农产品加工项目要慎重选择, 确保效益。

农产品加工项目是山西扶贫项目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项目实施中困难最大、成功率最低的项目。有些企业, 不仅没有发挥出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反而成为项目建设单位和当地财政的沉重包袱。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建设和经营, 不仅受到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 而且受到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 利用外资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 除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外, 要在项目建设规模、经营管理素质、资金筹措能力、抗御市场风险等方面进行详细考察和论证评估的基础上, 慎重选择, 确保效益。

(五) 搞好管理队伍建设, 保证项目工作正常运转。

篇4:扶贫项目计划

【关键词】扶贫开发工程;效益审计;作用;方法;促进;规范管理

扶贫资金是以国家财政资金为主体,社会各界无偿援助贫困地区用于发展生产,改善交通、兴办学校、医院,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资金总称。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一、当前农村扶贫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财政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问题比较突出,其中用于平衡预算、购车和弥补行政经费等,甚至被贪污私分。有些部门或乡镇通过虚列项目支出套取扶贫资金,用于弥补经费支出或者其他非扶貧项目建设。部分扶贫资金非但没有为贫困地区的人口雪中送炭,反而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2.资金投入偏离扶贫项目,贫困户受益较少,扶贫效果差。有的领导只注重形象工程、选择一些不切实际的“花项目”“亮点”进行扶持,导致项目效益差。有些扶贫资金分配不合理,没有执行好扶贫政策,不符合扶贫条件的人员享受扶贫政策,需要扶贫资金帮扶的人员没有得到帮助,有的开着“大奔”领扶贫款,变成“劫贫济富”,加大社会不公。

3.弄虚作假、敷衍搪塞。一些领导不执行或打折扣执行扶贫政策,进行项目包装、对付上级检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骗取各种扶贫款,用于小团体开支。有的用已有的项目冒充新扶贫项目;有的项目报大做小,套取结余资金。

4.损公肥私、掺杂私人利益。有些领导在工程项目中,为捞取更多的好处,扩大建设规模、上利润丰厚的“高大上”项目。贪污受贿、为亲属谋求利益,违反招标投标有关规定,该公开招标的不公开招标、放低工程质量要求,虚假签证、工程造价虚高。他们把党和国家、人民放一旁,利字摆中间。

5.在扶贫开发项目中,没有听取群众与专家意见,项目缺乏合理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未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实行土地的综合开发,农业、工业、物流等服务业的综合发展。不利于农村脱贫致富,造成浪费资金、土地资源、生态破坏。

6.工程质量低劣。有的农村扶贫项目不注重质量管理,有的系乡镇及村干部自己承包,偷工减料,放低质量要求验收过关。短命建筑在扶贫建设中仍旧“顽强”地存在。

二、扶贫资金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

1.对扶贫资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一些主管部门监管不力。贪污私分、挤占挪用、出借扶贫资金等违纪违法问题频发。有的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造成财务制度有章不循,执行不严。有的将扶贫资金发放给非贫困户,造成分配不公。

2.有些领导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政绩观不正确。没有求真务实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名利心重,工作动机不纯。为了政绩热衷于搞“政绩工程”,追求“高大上、大动作”,不计环境生态和社会成本,只需“亮点”,不顾亮点的背后是损人利己、不折手段,不惜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浪费资源。

3.未引入绩效评价手段评价扶贫项目。目前,评价干部的能力常常还是以“能干事、会干事”、“有亮点、有成绩”为标准,而没有去考量扶贫项目是否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未重视项目的绩效评价,往往“政绩”背后是经济效益差、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三、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作用

1.是贯彻落实国家扶贫政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各种扶贫资金应切实发挥脱贫致富的作用。通过加强对这些资金的审计监督,促使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2.是促进用款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的重大举措。通过对用款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周密细致地审查;可以发现其在项目的决策阶段,是否做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效益比较决策;在项目的经营管理阶段,是否做到了按照扶贫资金的使用要求,合理使用资金,对项目的人、财、物管理是否达到了最有效的资源配置,促使其运用科学管理办法,保证项目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3.是保证扶贫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贪污腐败的利剑。通过对用款单位的专项审计,对于发现的违纪违规现象,责令用款单位限期纠正、归还被挤占、挪用的资金;对于发现有违法犯罪行为的,移交纪检、司法部门处理,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净化社会环境。

四、扶贫项目绩效审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审查立项决策科学、正确性。重点审查可行性研究内容是否齐全,深度能否达到规定的要求;可行性研究的审核批准是否符合基本建设程序;审查可行性研究中的技术论证、经济论证、财务投资方案是否切实可行。

2.审查设计概算、预算是否科学合理。重点审查概预算文件编制的合规性、合法性;工程量的计算、概预算定额和指标的套用是否合规。审查建设项目是否按照批准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完成,查明是否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

3.审查项目招投标是否公正、合理。重点审查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是否存在串标、内定中标人现象。审查标底是否控制在总概算及投资包干的限额之内,编制的依据是否合规、计量准确。

4.审查工程管理科学合理性。重点审查项目在施工阶段是否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工程质量管理、造价管理、合同管理、资料管理是否规范。发现工作失误或弄虚作假造成损失的,要会同有关部门处理处罚。

5.通过审查项目建成后的投入运营状况分析,通过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投产后的获利能力、贷款偿还能力等,客观评价项目建设的工作成效。

五、做好扶贫项目绩效审计的综合评价

1.经济效益评价。按照国家现行政策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盈利能力、清偿能力考察项目财务上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合理配置国家资源前提下,从国家整体角度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净贡献考察项目经济合理性。

2.社会效益评价。评价投资项目对地区、行业的经济发展,项目周边自然环境及相关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是否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信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评价投资项目是否可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持续的影响;是否贯彻了中央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带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化升级。

此外,应加强审计结果的运用,查处渎职、弄虚作假、损公肥私行为。这样才能促进扶贫项目管理规范化,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

[2]郑宝华.陈晓未.崔江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实践与理论思考》.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12月

篇5:扶贫领域项目资金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深入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__-20__年)》,结合当前贫困残疾人贫困现状、致贫原因、特殊困难和需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到20__年,稳定实现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康复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覆盖面有效扩大。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实现脱贫。

二、主要任务

通过全面落实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保障制度兜底脱贫一批。

通过减少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费用刚性支出并改善其身心功能状况缓解一批。

通过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推动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安全解困一批。

通过加大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赋能一批。

通过产业带动、资产收益折股量化等多种方式帮带一批。

通过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助残扶贫行动结对帮扶一批。

通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贫困残疾人扶贫帮助一批。

三、重点行动

(一)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行动。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确保每一个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都有帮扶人、帮扶措施、帮扶资金。发挥驻村工作队、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的指导带动作用。

(二)残疾人精准康复扶贫行动。结合健康扶贫、村(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和康复辅助器具适配下乡入户等工作,推动实现有需求的残疾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

(三)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行动。依托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对15-50岁有意愿的贫困残疾人文盲开展扫盲工作,着力加强教育脱贫,提高他们学习文化技能和参加生产劳动的能力。

(四)产业扶持助残扶贫行动。通过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产业技能培训,利用康复扶贫贴息贷款等方式,为贫困残疾人提供资金支持,扶持残疾人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手工业,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帮带贫困残疾人从事产业项目增收脱贫。

(五)光伏助残扶贫行动。利用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为贫困残疾人家庭建造光伏设施,或集中建设后以折股量化的形式配发给残疾人贫困户,优先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获得资产收益。

(六)电商助残扶贫行动。依托国家电商扶贫相关政策和有利环境,借助知名电商企业,为残疾人提供电商培训,扶持有意愿且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电商创业,帮助贫困残疾人从事与电商相关的增收项目。

(七)百村千户乡村旅游助残扶贫行动。依托旅游扶贫带动性强、覆盖面广的独特优势,结合中西部地区有旅游资源的贫困村实际,扶持贫困残疾人家庭在适当的岗位就业增收。

(八)“妇女编织”助残扶贫行动。通过实施开发就业岗位、开展手工技能培训等措施,帮助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残疾妇女从事手工编织与制作,帮扶残疾妇女实现就业增收。

(九)阳光志愿者助残扶贫行动。发动各级共青团、青联、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广大志愿者,依托现有扶贫和助残政策项目,针对贫困残疾人开展日间照料、支教助学、扫盲、康复服务、文体活动、爱心捐赠、技能辅导培训、生产服务、创业扶持等志愿扶助。

(十)残疾人脱贫典型示范引领行动。遴选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残疾人脱贫典型,在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宣传,示范引领贫困残疾人增强脱贫信心,自觉参与到就业创业和劳动生产增收的行动中。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残疾人贫困户精准识别机制。将残疾人贫困户精准识别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范围并重点核实,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完善贫困残疾人基本信息,掌握残疾人贫困户享受扶贫开发政策和项目落实信息,建立数据动态比对分析机制,在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中实现信息共享。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建立贫困残疾人脱贫台账管理系统,动态反映和监测贫困残疾人脱贫与返贫及政策措施惠及情况。

(二)加强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个人申请,可按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于以老养残、一户多残等特殊困难家庭中,因抚养(扶养、赡养)人生活困难、事实无力供养的残疾人,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认定条件的,纳入救助供养范围。落实贫困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政府代缴保费保险政策。完善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三)加大对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的扶持力度。对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条件且自愿搬迁的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给予积极支持,优先享受迁入地社会保障、就业创业、金融信贷等扶持政策,确保残疾人搬迁对象生活稳定、有业可就、稳定脱贫。对于特殊困难残疾人搬迁户,鼓励地方采取提供安置房等方式解决住房问题。在制定和实施搬迁规划中同步做好家庭无障碍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四)加快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实施进度。精准识别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存量,各地可结合实际,对贫困残疾人家庭适当提高危房改造的补贴标准。鼓励各地通过贷款贴息、集中建设农村集体公租房、过渡房等方式解决自筹资金确有困难的残疾人危房户的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在危房改造中同步做好无障碍改造。

(五)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结对帮扶力度。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助残扶贫培训。驻村工作队、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在脱贫攻坚中要格外关心贫困残疾人家庭,指导组织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与残疾人贫困户结对,通过结对帮扶,增强残疾人贫困户脱贫信心,引导村民理解尊重和关心帮助残疾人,带动文明风尚,激发更多力量带动残疾人贫困户脱贫增收。

(六)提高贫困残疾人医疗和康复服务保障水平。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按规定给予补贴。落实已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的医疗康复项目。完善重度残疾人医疗报销制度,做好重度残疾人就医费用结算服务。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残疾人按规定给予医疗救助,将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使贫困残疾人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实行农村贫困残疾人住院先康复医治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加大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对基本型康复辅助器具适配给予补贴。加快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和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加大农村和贫困地区残疾预防工作力度,广泛宣传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残疾预防措施,减少贫困地区残疾发生和发展。加强贫困残疾人健康管理和社区康复工作,制定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以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为重点对象,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扶贫行动,改善残疾人身心状况,提高贫困残疾人生活自理和参与生产劳动的能力。

(七)加大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深入实施“雨露计划”,优先培训贫困残疾人,将适合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残疾人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鼓励他们在农业领域创业。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残疾人贫困户优先接受培训,确保贫困残疾人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落实对残疾人贫困户培训后资金、场地、设备、市场信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就业创业服务与扶持政策措施。结合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开展残疾青壮年文盲扫盲行动,提高他们学习文化技能和参加生产劳动的能力。加大对返乡残疾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就业扶持力度。将脱贫致富的优秀残疾人纳入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

(八)支持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发展。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特殊教育资金和项目重点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加大对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资助,鼓励和支持普惠性幼儿园接收学前残疾儿童。积极推进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大学生优先获得助学金和助学贷款。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公用经费补助政策,建立完善贫困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交通费等补助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特殊教育津贴政策。加大对生活贫困残疾大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子女的资助力度。鼓励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与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帮扶机制。

(九)积极扶持残疾人贫困户发展产业。结合贫困地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实施产业扶持助残扶贫行动,支持残疾人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手工业。在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中,结合残疾人特点,调整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残疾人贫困户的支持力度。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支持有意愿、有实力、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扶贫园区、乡村旅游模范户、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残疾人扶贫基地、能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精准扶贫,帮带残疾人贫困户从事产业项目增收脱贫。

(十)开展各种形式的助残扶贫专项行动。实施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项目。光伏扶贫要确保贫困残疾人家庭优先获得光伏扶贫收益。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的工作中,优先吸纳有管护能力的残疾人参加。加大对贫困残疾人从事电商创业的扶持,开发和推广适合残疾人从事电商产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平台,加强贫困残疾人从事电商和电商咨询服务的培训。选聘有胜任能力的贫困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加强农家书屋管理,提高服务效能。旅游扶贫要优先扶持贫困残疾人及家庭成员在旅游景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场所就业增收。继续实施千企帮万人助残脱贫行动。

(十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中央财政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加大财政资金对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的投入。加大对康复扶贫贷款贴息支持力度。积极扶持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纳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从事种植、养殖、手工业等形式的扶贫增收项目。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

(十二)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发符合残疾人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完善扶贫小额信贷和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政策,并抓好相关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对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的信贷支持。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开展的扶贫小额信贷优先面向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为残疾人贫困户优先提供生产资金支持。支持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优先为残疾人贫困户开展担保业务。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优先对残疾人贫困户保证保险费予以补助,并提高补助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利用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建立贫困残疾人小额贷款风险担保金制度。

(十三)保障贫困残疾人优先获得资产收益。鼓励残疾人贫困户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住房财产权折价入股,用于参与集体经济的收益分配。集体所有的经营性资产分配集体收益时,优先保障残疾人贫困户受益。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残疾人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贫困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残疾人扶贫基地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残疾人贫困户增收。

(十四)构筑农村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摸清农村残疾人底数,做好信息管理。加快推进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服务设施、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能力和人员队伍建设。在贫困地区优先落实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建设。加大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托养服务实施力度。

(十五)加大对重点地区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过程中,加大对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和康复、教育、扶贫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四地州贫困残疾人脱贫工作,落实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规划中残疾人的特惠扶持政策。

(十六)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对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的支持。东部地区将残疾人脱贫纳入扶贫协作内容统筹安排,针对贫困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和需求,开展专项扶贫助残项目。定点扶贫单位加大对定点帮扶县残疾人贫困户的帮扶力度,通过专项扶持政策和项目对残疾人贫困户开展有效帮扶。

(十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脱贫攻坚。积极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参与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人才智力扶贫上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队在参与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中的优势和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参与残疾人脱贫攻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成立公益基金会,设立慈善信托或者以其他方式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支持残疾人脱贫。实施“妇女编织”助残扶贫行动。在实施阳光志愿者助残扶贫行动中优先为残疾人贫困户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残疾人专门协会作用,动员残疾人企业家、残疾人致富能人帮助带动残疾人贫困户增收。

五、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将贫困残疾人脱贫纳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局并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瞄准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采取超常规举措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成立残疾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加强工作领导和部门协调,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任务下达地方,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督办政策措施落实,按时通报各地贫困残疾人脱贫工作情况,督促任务目标有效落实。贫困地区、贫困县各级残联纳入当地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和配合做好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

(二)加强考核和贫困监测。将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成效纳入各地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内容、权重分值。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扶贫督促检查,要把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人群,把贫困残疾人脱贫作为重要督查内容。实行年度督办机制,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联合督查,组织有关专家和社会组织对国家和各省(区、市)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效果、资金投入和使用效果及各地残疾人脱贫成效进行第三方评估。建立涉及贫困残疾人的重大事件处置、反馈机制,在处置典型事件中发现问题,不断提高贫困残疾人扶贫工作水平。在实施农村贫困监测工作中,以适当的方式反映残疾人贫困状况和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将贫困残疾人脱贫工作纳入扶贫开发有关法规政策体系依法推进。

(三)加强宣传引导。依托“10?17”全国扶贫日宣传平台、残疾人扶贫信息服务网等,大力宣传残疾人脱贫攻坚。挖掘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中典型的人和事,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将残疾人脱贫自强典型和残疾人扶贫助残典型纳入扶贫和助残宣传、表彰范围。

篇6:扶贫项目计划

资 料 汇 编

编制单位:贵溪市青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编制时间:二〇一五年一月

目 录

1、项目计划书

2、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表

3、扶贫承诺书

4、扶贫协议

5、产业扶贫资金使用计划

6、基地建设照片

7、合作社相关附件 贵溪市青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扶贫

项目计划书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有利条件

一、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现代农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雷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经出具规模,打造标准化蔬菜基地、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和高效水产养殖基地是雷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业发展的重要机遇。雷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集聚内一大批具有现代种养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当地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目前农村仍有一批经济较为贫困的农户,由于缺乏资金、技术等因素,难以利用当地优势发展蔬菜种植、水稻种植、水产养殖摆脱贫困,因此,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入股、技术合作、科技培训等手段将贫困户吸纳到合作社中来,帮助贫困户农户实行脱贫致富,促进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

二、项目建设优势分析

1、政策环境好

项目建设的思路是把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高基地设施化水平和标准化操作作为建设内容,通过 扶持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从而实现带动贫困农户增收,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扶贫政策和资金扶持范围。同时蔬菜产业是贵溪市重点扶持的六大农业优势重点产业之一,雷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是重点打造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园区内建设蔬菜基地完全符合当地政策扶持的范围。

2、发展基础好

贵溪市雷溪乡是传统的蔬菜基地,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业投入力度,雷溪已经全面完成了园田化建设进程,初步形成了“田成块、渠成网、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项目建设标准;特别是随着鹰潭市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大,雷溪乡成为鹰潭市最大的蔬菜基地,非常适合发展商品蔬菜基地建设。目前,雷溪乡在园区范围内建设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农村信息化服务中心、农资网络服务中心,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技术保障好

合作社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建立了一整套的技术管理制度,并配备了健全的技术队伍。与鹰潭市、贵溪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建立了技术咨询或合作关系;每月技术人员到基地指导4-8天;合作社还成为贵溪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蔬菜专业示范基地。

第二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雷溪乡概况

雷溪乡位于贵溪市郊,东邻流口镇,南连塘湾、金屯镇,西接罗河镇,北与雄石毗邻,行政区域面积44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53个村小组,总人口19668人。雷溪交通便利,距市区仅9公里,贵塘公路纵横南北,直抵320国道。通信基础设施健全,程控电话光缆布满全乡各村,实现村村通,中国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分别在境内设立基站,无线通讯网络便利。

雷溪属丘陵河川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溪及排洪港由南向北分别纵贯西部境边和境东。年平均气温18.20℃。无霜期约262天,年降水量1833毫米,土壤多属红壤及冲渍水稻土,宜林宜耕矿藏资源十分丰富。共有耕地17182亩,是贵溪市商品蔬菜生产的主要基地,蔬菜种植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蔬菜生产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

按照“田成方、渠成网、路成线、林成行、排灌分离”的项目建设标准,在贵塘公路沿线两侧土地,1.2万亩的耕地上进行土地整理和园田化建设,共涉及6个村委会,4个市属农场,24个村小组。整个项目包括:主、支排洪渠建设,机耕道、桥梁建设,机耕道及耕作桥梁建设以及整个园区600公顷的土地平整,70000余米的U型灌溉渠道铺设,支排水沟开挖,梯田埂及排灌管道的架设等内容。项目实施后有利于解决园区内的内涝问题,实行排灌分离、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机械化耕作水平,进行土地平整,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形成生态农业格局。

二、雷溪村贫困户情况

雷溪村地处雷溪乡政府西北部,是个典型的农业村,农业发展基础薄弱,近年来在农业产业发展上作了一些尝试,其中,水稻种植、蔬菜基地、水产养殖等有一定基础,在这次扶贫开发中拟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扶持。

全村共有贫困户68户,贫困人口109人,本项目带动农户33户54人。多数贫困户是因为因病致贫,丧失了农村劳动能力。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全面发展”为指导;以群众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搞好农村产业扶贫为主线,坚持防止返贫与巩固提高相结合,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提高农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协作化、规模化程度,努力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力争综合实力增强,加快全村脱贫致富步伐。

二、指导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的原则;

2、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增强贫困群体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原则;

3、坚持项目覆盖大多数贫困群众,促进项目区贫困群众实现解决温饱、巩固温饱的原则;

4、坚持产业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群众自愿、自主经营的原则;

6、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中心的原则;

7、坚持效益优先、目标优先的原则;

8、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50万元,其他资金50万元。

一、蔬菜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该基地原为当地能人黄丽华等发起,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贵溪市青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规模200余亩,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白菜等蔬菜,基地常年务工人员10-20人;经往年测算,每亩平均增收在4500-65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建设规模:300亩

建设内容:搭建钢架蔬菜大棚,配备滴灌、喷灌设施等 运行模式: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或者以财政补助的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负责基地种植、销售经营管理。收益按照股份进行分成。

资金需求:55万元

二、绿色大米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水稻种植是雷溪村传统,种植技术较为简单农民易于掌握;去年全村种植1800余亩,每亩比种植一般水稻平均增收300元;经济效益明显,有技术和市场保障。

建设规模:500亩

建设内容:农民技术培训、引进新品种,购置大型机械设备。运行模式:以散户种植为主。合作社实现统一育秧、统一供 应种子、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使用机械、统一价格进行回收。

资金需求:基础设施建设25万元。

三、水产养殖基地建设

可行性分析:目前合作社拥有水面200多亩,已经全部按照标准化养殖水面进行养殖,每年可以实现水产品产量达到120吨,实现销售700多万元。

建设规模:260亩

建设内容:技术培训及鱼塘改造

运行模式:小面积通过生态模式养殖,需要雇佣贫困户劳动力打草养鱼,支付贫困户工资。

资金需求:20万元。

第五章 项目的实施方式、项目管理和工作进度

一、项目实施方式

以合作社为项目的实施主体,通过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实施。

1、农户最初以财政补助的资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份入股合作社,吸收经培训合格的社员参与生产和管理,合作社每年以入股金额进行保底分红。

2、对有种植条件和养殖条件和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分散种植、养殖的办法,由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按照采购成本在资源的基础上分发给贫困户,合作社在种植、养殖技术上进行培训和技术推广,贫困户生产的产品由合作社统一进行销售。

3、基地雇佣贫困户用工,提高贫困户现金收入标准。

二、资金管理

1、严格遵循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用活用好项目资金,2、财政资金使用实行报账制。

三、建设管理

1、合作社监事会进行全方位监督;

2、建立群众监督制度。①是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对所有项目的资金、物资、工程管理、投工投劳等都要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②是充分发挥群众监测评价的职能,加强过程群众监督,对工程建设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③是制定乡规民约,建立工 程管护制度。

四、建设进度

整个项目建设分一年实施,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结束。具体工期如下:2015年1月,与贫困户积极开展沟通,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参与项目建设方案;利用晴好天气,开展鱼塘改造工作;2015年2-3月,利用春节期间,开展农民种养技术培训;2015年3-12月开展田间、水面管理;2016年1月,做好项目检查、考评和验收工作。

第六章 资金筹措方案及财政扶贫资金用途

一、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需要筹措资金100万元,其中:申请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合作社成员投资入股以及争取相关部门项目资金扶持50万元。

二、财政扶贫资金用途

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折合成每个贫困人口股金,用于合作社入股。股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蔬菜钢架大棚、鱼塘改造、大型收割机、插秧机等设备购置。

2、用于合作社统一购买农业生产资料。

3、用于农民专业技术培训所需的费用开支。

第七章 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完成后将为项目村的受益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每亩钢架大棚每年可以种植蔬菜四茬,每茬产量在1吨以上,每年可以实现产量4吨。每吨价格按2400元计算,每年每亩产值达到9600元,新增40亩钢架大棚,可以新增产值40多万元;水稻种植每亩可以新增收入200元,500亩水稻可以实现新增收入10万元,水面每年支付给人工工资15万元以上。项目可以新增收入65万元,按54个贫困人口计算,当年可以实现新增收入1.1万元,完全可以实现脱贫指标。

二、社会效益

规划项目的实施,从农民群众出发,针对贫困农民缺资金、少技术、市场经济转变观念等原因,使他们靠扶贫项目,发挥他们的自我创造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达到脱贫致富目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三、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地改善了项目村的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农村产业项目的成功发展是能否致富增收,也是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是党的温暖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按照乡政府负总责,村“两委”具体抓落实的要求,合作社严格落实产业项目发展规划,把责任落实到人,措施到位,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做好服务,强化管理

根据农村产业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积极主动向乡、村两级汇报,主动请求协调做好服务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产业项目的管理。

上一篇:机房安全警示语下一篇:理化生组课题阶段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