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三体》有感

2024-06-20

长篇小说《三体》有感(共8篇)

篇1:长篇小说《三体》有感

这部《三体》让我重新认识了时间、生命与文明之间的关系。生命意味着什么?对每个个体而言,无不希望其越久越好。那么时间又意味着什么?它无时无刻不推动着我们朝着死亡迈进。看起来,时间与生命是对立的。但是,正因为时间赋予了生命以界限而使得生命个体能展现出异样的风采,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大千世界。

同样的,对于文明与时间,正如生命与时间的关系一样,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个文明当做一个生命的个体来对待。小说中的三体文明和人类文明的激烈碰撞,时刻都在体现着生命的价值。

给时间以生命,而非给生命以时间。前者能创造辉煌灿烂的文明,而后者只能接受被淘汰的宿命。保尔柯察金说过,“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认为,这是对生命意义最深刻的阐释。每个人在其有限的生命里,都会有追逐梦想的想法,但却有相当一部分人仅仅是停留在有想法的层面而已,因为寻找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违背了初衷。往往是这些人,常常抱怨现实的残酷与生命的不公平,就像《三体》中那个可怜的监听员。

当文明和生命没有了时间赋予的精彩,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或许比死亡更为难过吧。

不能“心有宇宙路自宽”,更多地认识宇宙、地球、他人和自己,我们需要反思自己,更好地热爱生命、拥抱生活!

“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我给出的答案是:不是的,生命的维度靠时间来丈量,我辈青年胸中尚有升腾的火焰!

篇2:长篇小说《三体》有感

——读小说《三体》有感

张烨

一直以来都想为《三体》写点什么,却迟迟没有下笔,感受太多反而不知该从何说起。直到最近看了电影《但丁密码》,用病毒来杀死一半的人类以此拯救生存环境,这是一种残忍,但这么做的人却始终相信从长远来看是正确的。这让我不由得想到了《三体》中的叶文洁,所以,一切就从这个主题开始解码吧:到底何谓:拯救?!

《三体》

刘慈欣 著

重庆出版社出版

2008年1月第1版

密码一:来自“地狱”的“救赎”

“人间只是地狱的另一个形态而已,而人就是存在于地狱的恶魔。”

叶文洁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历经劫难,一生坎坷。文革中,亲眼目睹父亲惨死,自己又多次被人陷害和设计,悲剧的前半生使她厌恶人类,对人性感到绝望,对人类自身的思索使她相信,人类已经无法依靠自身解决问题了,这也是她后来毫不犹豫地按下发射按钮将地球坐标泄露给三体人的原因。她渴望外部力量的介入去引领人类真正的道德自觉。只是,以“救赎”之名的出卖,其实是一种对善的向往所带来的恶。如果说是文革的黑暗让叶文洁看不到希望,那么她把希望寄托在连自己都没有接触过的外星种族上,就未免太过草率和疯狂了。叶文洁固执地认为,既然进化到了更高的文明阶段,那么三体人应该有着更高的道德水准,他们或许可以以此教化地球上的芸芸众生,停止纷争和残杀。然而,讽刺的是,那个被她寄予神明一般厚望的三体星人,有着远比人类更加残暴的运行规则,他们的文明和科技水平,却是建立在抛弃情感、艺术、休息、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当他们知道宇宙之中还有“地球”这样一个星球存在的时候,领袖的第一反应便是征服、占有,甚至是攻击与毁灭!又或许当叶文洁无视“三体和平主义者”的“警告”,发出信号的一刻起,她报复的本意要远胜于救赎的希望。在疯狂面前,理智是软弱无力的。阿波罗与狄俄尼索斯之战注定会成为一个永恒的困境。

“你崇敬上帝,但是他创造了邪恶!他,创造了我。如果你知道上帝真正的性质,你,也会反抗的。”

密码二:“黑暗森林”的生存与毁灭

《三体》创造的“黑暗森林”法则是整套书最大的亮点,它对“费米悖论”做出了最好的解释。“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一旦被发现,能生存下来的只有一方,或者都不能生存。”“黑暗森林”法则说白了,其实就是“资源有限、需求无限、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是生物本能的极致体现。在这样一个无比残酷与功利的法则面前,道德的“善”与“恶”似乎完全没有意义。然而,罗辑,作为地球上第一个发现“黑暗森林”法则的人却说,地球文明之所以一直都没有发现“黑暗森林”法则,是因为地球上的人类拥有其它文明都没有的东西,那就是爱。

密码三:“死神”的人性

文明的发展本就是充满了血腥与杀戮的,而将血腥与杀戮视为异端的人类文明已经在文明的道路上走向了歧途。当出现危机的时候,对于威胁到文明延续的任何敌人都要勇敢地采取必须和必要的甚至是一切可用的抗争手段。罗辑说,“人有爱”,这在另一个主角程心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她的两次抉择“不暴露三体文明的位置、让星环城投降”,就是一种人性的体现。只是我对她的这种人性却感到万般无奈。她总是去做一些道德上没有问题但在结果上却是错误的事。她的选择,一次让人类面临被三体文明侵占的危险,另一次让人类失去造光速飞船,避免灭掉打击的机会。看起来出于人性的选择却导致了悲剧的结果,她的选择是不是错了呢?或许错了,文明说到底,是生物性的动物之间的相互厮杀的智慧群体版本,放弃兽性就等于砍掉了狮子的四肢,纵横交错无论怎么看,都是个死字。又或许没错,地球文明经过漫长的演化,好不容易拥有的那么一点“人性”是不应该就这样被丢失的。在这样一种对与错的挣扎下,真应该感谢作者在最后以相互残杀的方式让人类重新找回了尊严。这样的结局让人感到悲观,但这却是最为现实的结果。也许这所有的一切在整个宇宙的进化历程中并不算什么…

叶文洁出于对“人性”的绝望,给地球文明带来了“三体”危机;程心却因为自己的“人性”,使地球文明最终消失在茫茫苍穹中。宇宙在“黑暗森林”法则的运行下循环,我们还是应该庆幸最后的最后,人类没有灭绝,人性没有泯灭…

篇3:读吴远道小说有感

读了他的小说, 我有一个感觉, 就是他的作品都属于底层叙事, 写的都是身边的人物、熟悉的生活, 甚至可以说有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卑微人事, 好像小说就是身边的故事, 因此读来给人亲切感。吴远道出身于农民家庭, 中专毕业, 是从田间地头走进城市生活的业余作家, 因此写底层的人物, 写乡村生活, 写那些卑微琐碎的众生相是自然的事。一位聪明的作家总会从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写起, 而且他最拿手的绝活也是写经验, 写自身的生活体验、生命感受。所以读吴远道的小说, 有些感觉就是他的经历的再现, 有些感觉就是他在直观地描绘他的生活足迹、他的所见所闻。

《农村那片天》就是一篇乡土小说, 它讲述一位从乡村考上大学的男孩尹爱侬, 大学毕业后因为没有关系, 没有门路, 在城市里找不到适合的工作, 只好回到家里务农, 这对他家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同村的人也瞧不起他, 认为他没有本事;后来, 他在老支书的支持下, 从种植反季蔬菜开始, 再开创绿色工程公司, 走出了一条带领乡亲致富的道路。当然, 他在奋斗的过程中, 也遭遇到了以副县长孙建成为头子的乡村恶霸势力的阻挠和打击, 最终, 尹爱侬在广大农民的支持下, 获得了成功, 而孙建成也因为贪污腐化而落入了法网。这篇小说颇有“改革小说”的气质, 从整体结构来看, 还是很不错的, 尤其是对尹爱侬这位新时代的大学生的形象的塑造, 也比较立体的;对孙建成这样的反面人物的言行描写也比较成功, 但是性格塑造上还粗糙了一些。另外, 如果把尹爱侬与杨依柳之间的情感写得再细致一些, 而且把村委换届所突现出的两种人的矛盾冲突写得更加激烈一些, 小说的社会涵蕴与艺术张力就大多了。但这部小说已经显示出吴远道写小说的水准了, 应该说这篇小说总体上还是值得肯定的, 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邻居的孩子》是一个短篇, 但这篇小说也给人深刻印象。小说的叙述者是以第一人称出现的, 他是一个偷窥者, 邻居吵架了, 两口子打闹得很厉害, 他通过小窗子去窥视人家的夫妻吵闹。他知道, 这两口子之所以要死要活地闹, 是因为男人比较窝囊, 不会挣钱, 没什么本事, 因此女人就不满意;后来女人有了外遇, 于是两口子就离婚了;孩子本来学习很好, 已经到了高中了, 父母亲吵闹离婚让他很绝望, 就离家出走了。故事就这么简单, 但都是由这位第一人称的偷窥者听出来、猜出来的。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叙述视角, 它既展示了小说给人的好奇感, 也展示了小说创作的一种突破性的技巧, 那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其实并不直接出现, 而是由叙述者或旁观者转述出来, 这是一种有些难度的写作。当然, 从内容来看, 这篇小说也是一种底层叙述, 是一种市民生活的原生态的描绘, 也可以用“日常生活叙述”来命名。《圆梦》这个短篇讲述的是一个叫N的作家, 他本来没有什么文化, 只读到了初中, 但由于执着于文学梦, 最终获得了一个他梦寐以求的文学奖, 还当上了某市文联副主席的位置。但作家在叙述这个梦的实现的过程中, 用的是荒诞化的叙述, 比如说, 主人公穷困潦倒时是如何如何, 后来跳出了农门当了文化干部又如何如何, 这些都是具有荒诞性的, 也具有讽刺性和幽默性。这种语言特点和《邻居的孩子》相比, 就比较明显一些, 因此具有轻戏剧色彩。《夏副教授》与《圆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写得也不错, 不过, 讽刺似乎更强烈一些。《威力国的课改研讨会》简直就是一篇讽刺小说, 它把那些搞课改的所谓“专家”, 还有对“课改”本身及当下的教育现状, 都做了无情的讽刺与批判。如果说, 吴远道小说还有什么值得肯定的精神特质的话, 批判意识使他的小说创作具有一定思想高度。

篇4:长篇小说《三体》有感

关键词:三体;科幻小说;社会现实;中国文学

作者简介:陈方齐(1994-),男,汉族,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0-03

1、引言

中国的科幻题材类小说的雏形可见于清朝末年,可见科幻思想以及对未来的焦虑与期待,古而有之。通过科幻小说,我们可以表达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它意味着更加美好的生活,更多的科技成果、更高的生活水平,然而同时,当前人类发展的一些弊端如环境的污染、资源的开采等等,又使得我们对未来充满焦虑。《三体》的出现,综合了以上的这些思潮,作者刘慈欣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扑朔迷离而又忧喜参半的未来社会,它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同时又发人深省,或许通过它,我们能够更加明白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我们并不是宇宙当中的主宰,在浩瀚的星河当中,可能存在许多比我们更加文明、更加神秘的生物,而人类所要做的,还有很多。本文分析了《三体》对社会的客观影响以及其作为中国优秀的科幻小说在文学界、IT界、科技界的特殊意义。

2、《三体》简介

五年前,中国出现了一本奇怪的书,首先它有一个奇怪的书名:《三体》(本书共三部,全名是《地球往事》,后两部的书名分别是《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但在国内人们还是习惯把三部曲统称为《三体》)。这是一部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在中国是一个处于十分边缘位置的文学体裁,被认为是低幼的少儿文学,不受关注。而《三体》的主题:外星人入侵,在中国同样是一个虽不陌生,但很少有人关心和提及的话题。这样,《三体》在中国所发生的事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它出版后引起了中国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对于科幻小说来说,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情。

3、《三体》对社会的客观影响分析

3.1对IT界的影响

最初关注《三体》的读者在中国其实为在校学生,他们是《三体》传播于中国社会的第一个读者圈,在此之后,该小说传播到了IT业界,业内许多的企业家开始对其进行热议,甚至在许多场合内开始讨论第二部《三体》,即《黑暗森林》所体现的相关原理,这一种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危机的前瞻感,恰如电影《超级战舰》当中的桥段一般,表达了对人类发展的一种忧患意识,人类的文明的高度发展可能正是人类灭绝的导火线,而IT业界是与该危机距离最近的行业。在《三体》的第三部当中体现了一种焦灼的竞争状态,来自外星的文明对太阳系的攻击,就好比当前我国互联网行业当中的竞争态势,是一场集合了人类顶尖文明科技但却仍然不知道竞争对手真实实力的一种扑朔迷离的战争。

3.2对文学界的影响

《三体》继而影响了文学界。实际上,中国的文人并不擅长幻想,或者说,中国的文学更加偏向现实主义流派,因而刘慈欣的《三体》的强势切入,好比业内涌入的一股逆流,或者是一个怪胎,文学界不接纳它、不尊重它、不正视它,但却又无法抗拒其带来的直观影响。过于现实主义带来的情况是中国文学的越发“阳春白雪”,或者从某种角度来说,它代表文学界的衰落,或许,正是因为有一股类似《三体》的新鲜血液的涌入,中国的文学才能找到它的新生命。中国人过于现实,不善憧憬或者幻想,或者说我们对待未来的看法本来就是悲观的,那么《三体》是不是能教给我们更多客观对待未来的看法,毕竟从某种层面来说,它向我们昭示了中国文坛的出路。

3.3对科技界的影响

正如《三体》能够强势切入IT界一般,其影响当前已经毫不意外地开始向科技界包括航天技术界渗透,它代表我国科学技术的顶尖水平,从中我们可以理解《三体》的科技想象水平,已经凌驾于一般的科幻文学体裁。许多的理论物理学家,比如李淼门,在研究宇宙学和弦论的时候,对《三体》当中的物理学非常感兴趣,其中对于反物质、反重力等等方面的想象,已经具有很高的物理科学水平。其独特的思维角度,甚至有可能带领我国的物理学家走向新的思维开创角度。在航天领域,《三体》已经开始影响国家空间技术研究机构。虽然在文中该机构的形象并不理想,甚至是保守和僵化的代名词,这一在中国绝无仅有的情况,在国外却能代表一定的社会现实,中国的官方舆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打压科幻思想,因而人们不敢公然抨击敏感权利,然而在国外人们的思想确实自由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中国相关机构约束社会科幻思维的一种抵制。

3.4对公众生活的影响

从当前的网络世界中,我们已经可以找到很多有关《三体》题材的音乐作品,《三体》电影在国内2016年7月的上映也是众望所归。实际上,在电影上映以前,已经有相关电影发烧友进行了虚拟的电影预告片的制作,制作的素材来源于三体已公布的视频材料。人们在自己的微博当中、推特当中以《三体》中的人物名称命名自己的ID,我们甚至已经可以在网络上发现所有《三体》当中人物的名称,它好比一个自发形成的组织,通过对《三体》当中的视角的模仿,获得了对现实世界的新的看法。以至于有人推测,《三体》中外星入侵者在人类中的第五纵队:地球三体组织(ETO)已经在现实中出现了,网上甚至在销售ETO的徽章。在去年国内最大的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次以科幻为主题的访谈节目中,演播室中的上百名观众突然高呼《三体》中ETO的口号:“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让两位著名的主持人错愕不已。

实际上,这些事件的发生,代表着中国科幻小说的进步升级甚至是脱胎换骨。中国的科幻小说在过去的一整个世纪当中都在左顾右盼、小心翼翼,《三体》的出现带领中国科幻文学走出了这样的一个困境,公众社会对它的认可程度已经使得它将受到当局什么样的待遇已经不再重要。

4、三体作为科幻小说的特殊地位及意义

4.1中国科幻小说发展史回顾

中国人从清朝开始写科幻小说,可见古人也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有对未来的憧憬。西方科学技术当时正在飞速发展,它引起中国人的好奇、身亡。进步人士明白,科幻思想恰如一种对社会落后的经济、政治、科技体制的反思,它能带领我们走进更好的未来,反之国家将积贫积弱,科学技术的大量普及是当时的中国所需要的,而这种需要基于想象。当时的中国科技的致命弱点,正是在于不敢想象。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就写过一篇名为《新中国未来记》的科幻小说,其中想象了百年后才变为现实的上海世界博览会。

科幻小说在中国,一度仅仅是因为某一现实目的而存在,具有强烈的工具化色彩,其产生的初期,是用来帮助政府宣传中国的强国梦思想,古代的中国在科幻题材当中,喜欢将自己描述成独一无二的先进和富强的大国,能够接受所有国家的向往、尊重和朝拜,而这样的一种乐观的想象并未赶上社会现实。新中国成立以后,科幻小说的工具化色彩仍未淡去,但相对清朝而言,却已经现实得多,它被用来普及科学知识,帮助儿童掌握科学理念,帮助他们建立人生的理想,帮助他们建立对国家与未来的信心。科幻技术也多数是基于现有的技术基础,并没有天马行空,而是显得有条有理。大多数此时的科幻作品都喜欢进行技术设想,些少融入人文内容,过度偏向少年儿童的题材,使得这一时期的科幻作品题材显得相当简单、青涩与幼稚,甚至被成人世界所唾弃。在中国上世纪的成人电影题材当中,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科幻的主体,此类主题多出现于针对儿童群体的动画片、动画综艺节目当中,小说中所描写的空间范围基本上没有越出火星轨道,时间也都在近未来。在那一时期的中国科幻小说中,科学和技术都是以完全正面的形象出现,科技所带来的未来都是光明的。

从这一时期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浓厚的政治氛围,出于执政党稳定社会舆论、塑造青少年儿童思想的目的,科幻题材对社会的描写多是正面的、积极的、乐观的,极少描绘社会现实,极少坦诚负面的社会问题与情况。它为青少年儿童描绘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理想世界,却让成人群体非常失落。

4.2《三体》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客观影响

在《三体》出版之际,中国的科幻界正处于焦虑和压抑之中。科幻文学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科幻小说的市场很小,只有一个很封闭的读者圈子。中国的科幻迷一直是一个顾影自怜的群体,他们一直认为自己生活在孤岛上,感到自己的世界不为别人所理解。而在这时,科幻作家们正在为吸引科幻迷圈子外的读者做出巨大的努力。他们认为,要想吸引圈子外的读者并获得主流的承认,必须抛弃坎贝尔式的“科幻原教旨主义”,提高科幻小说的现实性和文学性。

《三体》的前两部也体现了这种努力。第一部描写了文革的故事,在第二部中,在抗击外星侵略的近未来,中国仍处于现在的社会体制之下。这些,都是试图增加读者的现实感,为科幻的想象找到一个现实的依托和平台。也正因为如此,作者和出版商都对即将出版的《三体》的第三部失去了信心。因为随着故事的发展,第三部不可能再与现实接轨,只能描写遥远的未来和更加遥远的宇宙,而这些,被认为是中国读者不感兴趣的。于是作者和出版商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既然第三部不太可能取得市场上的成功,就干脆抛弃科幻圈外的读者,写成一部很纯的科幻小说,这也算是对身为铁杆科幻迷的作者的一个安慰。于是,第三部成为科学幻想的狂欢,描写了多维和二维世界、出现了人造的黑洞和小宇宙,故事在时间上一直到达宇宙末日。但出乎作者和出版商的预料,正是只写给科幻迷看的第三部造就了《三体》三部曲的巨大成功。

《三体》的经历让科幻作家和评论家们重新思考中国科幻和中国本身,他们发现自己以前忽略了中国读者的思维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新一代的读者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把思想局限于狭窄的现实,而是对未来和星空产生了更多的兴趣,这一时期的中国,很像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美国,科学技术使未来充满神奇感,机遇和挑战都同样巨大。这是科幻小说生存和成长的肥沃土壤。

不久前,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来中国,在谈及《三体》时,他给出了作者选择最糟的宇宙的原因:他认为这同作者的民族和国家在历史上的遭遇有关,而他作为一个加拿大人,对人类与外星文明的关系就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其实不是这样,在上世纪的中国科幻小说中,宇宙是充满善意的,外星人大都以慈眉善目的形象出现,以天父般的仁慈和宽容,指引着人类这群迷途的羔羊。金涛的《月光岛》中,外星人抚慰着经历文革的中国人心灵的创伤;童恩正《遥远的爱》中人类与外星人的爱情凄美而壮丽;郑文光的《地球镜像》中,人类的道德的低下,甚至把技术水平高出几个数量级但菩萨心肠的外星文明吓跑了!

但反观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宇宙中不像现代的加拿大,倒更像500年前欧洲移民到来之前的加拿大土著人。当时,由不同民族组成并代表至少10个语族的上百个部落,共同居住在从纽芬兰省到温哥华岛的加拿大。他们面对外来文明的遭遇,显然与《三体》中的描述更为接近。在不久前的出版的由加拿大土著人作家乔治斯伊拉兹马斯和乔桑德斯所著的书《加拿大的历史:一位土著人的观点》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对此有着刻骨铭心的叙述。

5、结论

篇5:小说《三体》读书笔记感触

《三体》主要写的是:叶文洁用太阳当扩音器向宇宙发射的信号,被一个三体人接收到了,所说的三体人是外星人,因为他们的母星,有三个太阳,由于某种原因让这三个太阳无法稳定,动不动就会崩溃,三体人们准备星际移民,可是宇宙那么大,一眼望去,到处都是黑暗的一片,不知道该往哪里迁移,于是三体弄了上千个太空站,监听信号,看看有没有能连接上的信号,因为叶文洁发射的信号被三体人接收到了,(发送的信号就等于暴露了坐标)三体人打算侵略地球,导致了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生死搏杀以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

书里面有一个最让我难忘的话:地球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里的偶然,人类是这空荡荡的大殿里唯一一只蚂蚁。有时觉得生命真珍贵,一切都重如泰山;有时又觉得人是那么渺小,什么都不值一提。

篇6:小说《三体》的读书笔记领悟

很难想象,如果长时间不读书不学习的话,一个人会退化到什么地步。以目前的知识更新速度,几乎不到一周,别人说的话你就很难听懂了,那些出没在微博微信,综艺界面,脱口秀中的热词热梗,如果没有持续关注,就很难跟得上“潮流”。

最近读完了一本书,名字叫《三体》,作者刘慈欣。一共三部,在就已经出版,可我到现在才花时间去读完它,已经很是落后了。书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地球往事三部曲》,叙述了自公元纪年的__时期到地球纪年的18903729年这跨越一千八百九十万年中发生的一系列危机事件。其中具体描写了从公元纪年201X年开始,历经危机纪元,威慑纪元,威慑后,广波纪元,到掩体纪元结束这段时间,跨过4的岁月,20多个人物的生平事迹贯穿期间,不得不让人感叹作者的深厚实力。每个人物的背景设定,性格特征都独树一帜,各不相同;而人物之间的联系,看似错综复杂,其实条理清晰,作者以其惊人的手法是各个人物在其笔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篇7:小说《三体》的读书笔记领悟

对中国文学氛围和文学形式习惯的片面认识,导致我曾经一度认为中国写不出这样宏大而又有质感的科幻作品,不过刘慈欣的《三体》让我认识到了我的错误,这也让我认识到中国的文学不再局限于历史、神话修仙,武侠等具有“过去感”的作品,也不局限于都市言情等“现在感”的作品,具有“未来感”的作品越来越多(不包括那些粗浅的所谓的科幻小说),曾经的哲学家或者文学家对于宇宙常常采用“阴阳”“八卦”等玄学解释,而现在却更多的有摩登的解释。不同于软科幻作品给人带来的惊险刺激身心愉悦,硬科幻作品更多的是给人以深邃,让人有一种内心深处的充实感,也让人深思。而《三体》这部作品被把握得很好,刺激和深邃结合十分完美,用朴实的语言解释了真实的科学理论,这不会让人感到突兀,反而让人更有兴趣读下去,而幻想的外星人、太阳系之外、乃至宇宙的尽头,同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了人类对宇宙的哲学理解。

现实与想象,人类与宇宙他们的完美配合,标志着《三体》在中国科幻文学史上的里程表地位是无可撼动的。

篇8:长篇小说《三体》有感

《欣然同意》 (Agreeable) 是美国作家乔纳森·弗兰岑的一篇短篇小说。乔纳森·弗兰岑是近两年在美国文坛受人瞩目的一个作家, 早在1988年他就获得“怀丁作家奖”, 在2010年他的写作到达一种顶峰状态, 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 被誉为“伟大的美国作家”。在翻译《欣然同意》的过程中, 译者最大的感受是小说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种, 有其独特的特点, 同时译者在英译汉这个跨文化交流的活动中面对文学翻译的语言、艺术审美及其具有的社会文化功能方面的基本问题, 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做到译意, 还要译“情”、译“味”、译“韵”。 (1) 将美学理念与审美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并将之运用到文学翻译实践当中去, 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译入语文本接近源语文本, 极力提高两者的相似性, 是文学翻译者所应追求的目标之一。笔者将从短篇小说翻策略的角度入手, 阐述英文小说翻译的一些技巧。

二、乔纳森·弗兰岑小说的特点

小说是不同于散文、戏剧、诗歌等的文学形式, 是以叙事和故事讲述为重要内容的文体, 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情节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种种现象。译者既要把握小说的共有特点, 又要挖掘作家独具个性和特色的创作风格。乔纳森·弗兰岑的小说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 小说的主调是传统的现实主义。

乔纳森·弗兰岑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作家, 面对被后现代主义所统治的美国文坛, 他感到失望, 认为在虚无的、实验的后现代主义潮流下, 作品应该采用现实主义方法, 积极地反映社会问题, 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他的作品反映的是美国普通人的生活, 以这篇小说为例, 讲述的是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 反映了家庭代沟、兄弟姊妹、不同社会地位及当下美国道德观念之间的冲突, 同时从体育、政治和法律等多侧面描摹美国文化。

语言是用来创设某种结构和主调, 这种结构和主调确定了思想及主题。这篇小说探讨的是当代人的心理困境和种种现实问题。翻译这样的作品, 需要细致入微地传达相应的情感主调。他的语言非常简单, 类似“帕蒂的妈妈是一个职业民主党人”“帕蒂向教练保证她会再慎重考虑考虑”等简单句也很多, 所以他的小说是典型的传统小说, 而非重技巧的实验的小说, 作品轻松易读, 同时比热衷于讲故事的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具有当代气息和思想深度, 比如他整篇小说都是用白描的方式在讲帕蒂成长的过程、生活环境, 出事之后与父母、教练的交流, 语言很简洁, 但读到最后会让你发出深深的感叹和对当代美国社会家庭问题的思考。

(二) 有大量对话描写。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小说中的人物塑造, 除了直接或间接描写外, 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自己的个性, 因而人物对话或独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人物对话的成功运用能使人物的性格特征自然凸现出来。《乔纳森·弗兰岑与我们的错》载:“弗兰岑喜欢闭门造书, 书中人物的对话必定要亲口排练、反复修改以求最佳效果, 直到口干舌燥、喉咙发哑。” (2) 这说明其是非常重视小说中对话的表现力的。在这篇小说中, 帕蒂与父母亲之间的对话, 与教练的对话, 都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内心活动。

(三) 小说中充满讽刺意味。

弗兰岑的小说虽然秉承19世纪现实主义风格, 但是他也设计了很多富有讽刺意味的情节, 使他多少与黑色幽默作家有了关系。比如他写帕蒂的父亲是一个律师, 描写他如何嘲弄帕蒂, 以及帕蒂的弟弟妹妹们如何嘲弄她, 表面看似有趣, 却让人笑不出来, 反而是更加同情帕蒂在这个家中的境遇。还有这样描写帕蒂的父亲雷在曾经的一个案件中审判一个在酒吧砍错人的案件的审判:“雷、法官, 甚至连检察官也似乎对被告的倒霉和愚蠢感到可笑。他们心照不宣地交换着眼色。在这起案件中, 当事人的痛苦、毁容和坐牢似乎都只是社会底层人的杂耍表演, 专门用来使他们原本百无聊赖的日子增添一点乐趣。”这一段话让读者感叹当事人的命运在法律面前真是不值一提。这些文字总是让人内心充满心酸, 对所描写的人物产生同情。

三、英文短篇小说的翻译策略

翻译标准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信、达、雅”原则;二是以尤金·奈达为代表的许多翻译理论家提出的“等效原则”。 (3) 好的译文应该是既忠实于原文的内容, 保持原作的风格, 又语言通顺生动, 条理清晰, 从而增强其可读性。通过翻译这篇小说, 笔者认为短篇小说虽然篇幅较短, 但要在不长的一篇译文中再现作者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反映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并非容易的事, 在深入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笔者对于各个方面的翻译需要运用的策略深有体会, 下面举一些例子, 来反映笔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运用相应的技巧。

(一) 标题的翻译。

这篇小说的标题看似简单, 只有一个单词, 但却是整篇小说的核心和灵魂, 是对小说内容的概括, 在翻译标题时, 要结合文章主题、文化语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 以便使这个标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agreeable”最初翻译为同意, 但感觉没有翻译出整个小说的内涵, 在小说中多处出现agreeable, 比如:“She was far too agreeable even when she wasn’t drunk.In the pool, she must have been giddy with agreeability.”结合这句话来看, 此处大意是:“甚至在她没有喝醉的时候, 她也显得太愿意投怀送抱了。在游泳池里, 她肯定是因为显得太愿意投怀送抱而露出了轻浮相。”同时, 根据作者在写作中经常使用的黑色幽默调子, 最后译为“欣然同意”, 更为贴切, 且带有讽刺意味。

(二) 专有名词的翻译。

这篇小说中出现了很多涉及体育运动和法律方面的专有词汇, 对于其词义的确定很重要。在《英汉互译实用教程》这本书中提出:“确定词义很不容易, 但又很重要。弄错了, 往往会贻笑大方或造成实际工作中的很大失误。” (4) 因此, 在确定词义的时候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理解, 查阅字典和相关资料, 弄清楚确切含义, 否则会让译作黯然失色。下面选取几个例子进行说明。

例一:Being able to see the basket better and to post up in traffic and to rotate more freely on defense might have given her a somewhat less vicious competitive streak

“post up in traffic”是个篮球术语, 在这里是“低位背打”的意思。所谓低位, 是靠近底线的地方, 重心放低, 靠着防守队员, 运球朝内线抵, 然后进攻篮下或者后仰跳投, 而不是背对篮筐运球。

例二:Patty was frustrated to be standing in left field waiting around for somebody to hit a ball deep while less skilled girls made errors in the infield.

这句话中的“in left field”不能翻译成“在左边的区域里”, 而应该是“左外场”。

例三:Runners on first and second.The batter hit a bouncing ball to the grossly uncoordinated shortstop, whom Patty ran in front of so that she could field the ball herself and run and tag out the lead runner and then start chasing the other runner, some sweet girl who’d probably reached first on a fielding error.Patty bore down straight at her, and the girl ran squealing into the outfield, leaving the base path for an automatic out。

这段话中也涉及垒球运动的专业术语, “runner”在这里是“跑垒员”。“on first and second”是一垒和二垒。“batter”是“击球员”。“shortstop”是“游击手”。“she could field”中的“field”作动词, 意思是“接球”。“tag out the lead runner”意思是触杀前位跑垒员。“outfield”是“外场”。

例四:Patty had just gone three-for-four with two runs scored and several outstanding defensive plays.

这句话翻译为:“她刚刚在比赛中四次上场, 三次上垒, 两次跑垒得分, 还有好几次出色的防守。”其中three-for-four翻译为“四次上场, 三次上垒”。“two runs”根据上下文是“两次跑垒”的意思。对于一些特殊的专业名词, 需要认真查资料并结合上下文来考虑。

下面是一些法律专业术语的翻译:

例五:Sometimes the P.A.and the judge and I are working together as much as the P.A.is working with the victim or I’m working with the defendant.You’ve heard of our adversaria system of justice?

这段话译为:“有时候检察官、法官, 还有我也要一起合作。检察官为被害者伸张正义, 我为被告辩护。你听说过我们的辩论式诉讼的司法制度吗?”在翻译这段话的时候, 需要对美国的司法制度和程序有一个大体了解, 同时还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义。比如“P.A”是Prosecuting Attorney, 在这里是“检察官”的意思。“judge”在句中是“法官”的意思。“defendant”在这里应该是“被告”的意思。“adversarial system of justice”根据美国的司法体制则是辩论式法律体系。

例六:Even if it’s pleaded out.Even with a suspended sentence, even with a gag order.There’s still a court record.

这句话译为:“即使胜诉, 即使判缓刑, 即使禁止报道 (言论禁止令) , 但是法庭记录还在。”这是一个排比句, 其中对“pleaded out”、“suspended sentence”和“gag order”理解只有放在特定的语言背景下, 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

在进行涉及专业术语的篇章翻译时, 必须遵循“正确原则”, 也就是“以正确传达为第一要义, 特别是在表达空间、时间、位置、价值等概念时更需精确, 切忌主观臆断” (5) 。在理解原文的前提下, 须用反映相关概念的术语或专业常用语来表达。

(三) 长句的翻译。

这篇小说中有一些长句, 需要认真斟酌, 也是翻译中的难点。翻译英语长句, 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长句拆成短句;二是打乱原文结构, 重新组合。

例一:It was only after the pi?a coladas wore off, early the next morning, in the bedroom that Patty shared with her littler sister so that their middle sister could have her own room to be Creative in:only then did she get indignant.

帕蒂与小妹妹同住一间房间, 这样她的大妹妹就能有她自己独立的房间, 可以在里面开展一些创意活动。第二天一大早, 帕蒂在房间里醒来。此时菠萝椰汁鸡尾酒的酒劲过去了, 她内心开始感到愤愤不平。翻译这段话, 具体技巧很多, 最重要的是, 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前提下, 打破原文表层结构的束缚。这段话用了一个强调句, 根据上下文的衔接, 语序做了较大调整, 这样翻译使原来冗长的句子层次清楚。

例二:She was wearing her everyday pumps and resembled Goldilocks in daunting woods as she peered around uncertainly at the naked metal equipment and the fungal floors and the clustered balls in mesh bags.

她穿着平常穿的轻便鞋, 迟疑地环顾四周, 看着光秃秃的金属体育器材, 肮脏的地板, 还有在网眼包里的一大堆训练用球, 她左顾右盼的样子像极了传说中的林中金发女子。翻译这句话的时候, 采用了直译的方法, 同时注意调整语序, “resembled Goldilocks in daunting woods”这个部分翻译到最后, 是对前面描述的总结, 这样层次更清楚。

例三:At home, one of her siblings was in the back yard doing something like juggling with screwdrivers of different sizes.Another was reading Gibbon unabridged.The one who’d been subsisting on Yoplait and radishes was in the bathroom, changing her hair color again.Patty’s true home amid all this brilliant eccentricity was a foam-cushioned, mildewed, built-in bench in the TV corner of the basement.The fragrance of Eulalie’s hair oil still lingered on the bench years after Eulalie had been let go.

回到家, 弟弟在后院里玩耍不同尺寸的螺丝刀。一个妹妹正在读吉本的鸿篇巨制, 还有一个一直是靠吃优诺乳和胡萝卜长大的妹妹在浴室里重新染头发。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家中, 帕蒂真正的家是地下室电视机角落里的一条长板凳, 上面铺着发霉的泡沫防护垫。尤拉莉好几年前就被迫离去了, 但是板凳上还有她发油的味道。

这段话是一段描写性句子, 具有一种画面感, 在翻译时不拘泥于原文, 适当调整语序, 并作补充和删减, 还有一些词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意义, 比如“brilliant eccentricity”译作“光怪陆离”非常符合语境, 是这个画面中点睛的词语。

(四) 对话的翻译。

小说中的人物对话, 是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交代作品某些背景材料的重要手段。同时人物对话能展现人物性格, 使人物形象生动地跃然于纸上。因此在翻译对话的时候要注意措词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同时, 由于口语有别于书面语, 应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例一:“We’re going to put that boy in jail for a long, long time, ”Coach said.

“Oh no no no no no, ”Patty said.“No, we’re not.”

汉译:“我们要让那小子坐牢, 做很久很久的牢。”教练说。

“噢, 不, 不, 不, ”帕蒂说。“不, 我们还是算了。”

这两句对话在翻译时采取了直译加意译结合的方法, 既忠实原文, 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同时要把教练的态度强硬和帕蒂的柔弱表现出来, “that boy”为表示教练的愤怒, 翻译文“那小子”, “we’re not”意译为“我们还是算了”, 符合帕蒂当时无可奈何的心理。

例二:“I’m sorry about this, ”Patty said.

“What I don’t understand, ”her mother burst out, “is how such an outstanding athlete as you are—I mean, how could Ethan, or whoever it was—”

“Ethan.It was Ethan.”

“How could anybody—or Ethan, ”she said.“You say it’s pretty definitely Ethan.How could—if it’s Ethan—how could he have...?”Her mother hid her mouth with her fingers.“Oh, I wish it had been almost anybody else.Dr.and Mrs.Post are such good friends of—good friends of so many good things.And I don’t know Ethan well, but—”

汉译:“我很抱歉发生了这一切。”帕蒂说。

“我不明白的是, ”她母亲突然大声说道:“像你这样一个优秀的运动员, 我的意思是, 伊桑怎么可能, 任何人也不可能……”

“伊桑, 的确是伊桑。”

“任何人—或者伊桑怎么可能, ”她说:“你说的的确是伊桑。他怎么可能—如果是他—他怎么可能?”她母亲用手掩住嘴:“噢, 我希望是其他任何人。波斯特博士和他太太是这么好的朋友, 有着这么多优点的好朋友。我不太了解伊桑, 但是—”

这是帕蒂与母亲的一段对话, 为保持原作的风格, 基本采取直译, 但要注意表达口语化, 这样符合原文的特点, 简单明了。其中“so many good things”这个短语要根据上下文语境考虑, 译为“这么多优点”比较恰当。这个对话把帕蒂作为一个孩子的单纯及作为母亲的自私性格鲜明地展现出来。

(五) 风格的保持。

现代语言学认为, 风格的产生必须借助于特定的语言形式:句法、语法、修辞以及语境和衔接。也就是说风格, 第一是就文本来说, 看是散文、小说呢, 还是科技材料;第二, 是看原文人物的好坏, 原文的词义色彩, 是褒义还是贬义。这两点综合考虑在胸, 就大体把握了风格问题。对于这篇小说, 为了保持原有作品的风格, 一方面采取直译的地方为多数, 因为作家的现实主义基调, 采用直译能更好地保持作品原有的味道。另一方面虽然译者尽量直译, 但当直译无法达意时, 也采用直译加注释或意译的手法。

例一:But it was absurd to imagine the hulking B-student family jock making a dent in the Posts’armor.

汉译:但很难想象粗粗笨笨、成绩也只拿到B的家族运动员能在波斯特家族的盔甲上戳出个小洞。

这句话中用了一个比喻, 采取直译效果更好, 如果翻译成“给强大的波斯特家族带来麻烦”反而不好。

例二:In addition to her strenuous elocution, Joyce had strenuously proper posture and a masklike Pleasant Smile suitable for nearly all occasions public and private.

汉译:乔伊斯除了努力展示她的演说才能, 还努力保持得体的姿势和她那面具式的令人愉悦的微笑。这种微笑无论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人场合一律适用。

这一句话在翻译时要考虑到作者那种隐晦的讽刺, 因此在选择词意时要恰当, 另外增加了一些动词, 如“展示”、“保持”, 使译文更加准确地描绘出乔伊斯的虚伪性格。

例三:And yet:the feeling of injustice itself turned out to be strangely physical.Even realer, in a way, than her hurting, smelling, sweating body.Injustice had a shape, and a weight, and a temperature, and a texture, and a very bad taste.

汉译:尽管是这样, 但被不公正对待的感觉很奇怪地变成了一种有形的东西, 比她疼痛的、发出气味的、冒汗的身体更为真实。不公正是有形状、有重量、有温度、有质地的, 还有一种坏滋味。

在小说中有多处这种描写的句子, 在翻译时候要尽可能把原作所描写的对象生动地展示出来, “strangely physical”一开始翻译为“如此实实在在”, 但结合下文的描写, 译为“很奇怪地变成了一种有形的东西”更准确地传递原文的本意。

例四:but by then Patty was beyond caring what Joyce did, and told her so.

但那个时候帕蒂对乔伊斯做什么早已毫不关心了, 并且直截了当地告诉了她。

这句话在翻译时要考虑到帕蒂在经历了前面的一系列事情之后, 对父母和家庭的失望的心理, 因此在翻译时加上“早已”、“直截了当”这样的词语更好地表现了原作所刻画的心理状态。

四、结语

译者从分析作家乔纳森·弗兰岑的小说特点入手, 利用翻译实例从标题翻译、专有名词的翻译、长句翻译、对话的翻译及风格的保持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小说的翻译策略, 即在翻译中要结合文化语境, 注意选择贴合原意的词, 尽量采用与原作风格相符或接近的语言形式, 选取直译、意译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 最大限度地体现原作的风格。英汉翻译同其他文体的英汉翻译一样需要译者具备多方面的素养, 在总结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的同时, 最根本的还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汉语水平和文学修养, 扩大不同领域的知识面。

(2) 倪湛舸.乔纳森·弗兰岑与我们的错[J].三联生活周刊, 2011 (19) .

(3) 郑声滔, 许崇信.翻译与文化交流—翻译学新教程[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

(4) 郭著章.英汉互译实用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

(5) 方梦之, 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摘要:小说翻译属于文学翻译的一种, 本文依据文学翻译的特点, 从分析作家乔纳森·弗兰岑的小说特点入手, 利用翻译实例从标题翻译、专有名词的翻译、长句翻译、对话的翻译及风格的保持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小说的翻译策略, 得出的结论是小说翻译需要译者具备多方面的素养, 采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 从而使英汉翻译从内容到形式都最大限度地接近原著。

关键词:英汉短篇小说翻译,《欣然同意》,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Jonathan Franzen.Agreeable[J].Newyorker, 2010 (5) .

[2]姜倩, 何刚强.翻译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3]倪湛舸.乔纳森.弗兰岑与我们的错[J].三联生活周刊, 2011 (19) .

[4]郑声滔, 许崇信.翻译与文化交流—翻译学新教程[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

[5]方梦之, 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6]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7]左燕茹.自由.欲望.危机——乔纳森.弗兰岑新作《自由》述评[J].外国文学动态, 2010 (5) .

[8]李晓芳.仰望星空的人—论乔纳森.弗兰岑的创作[J].扬州大学学报, 2008 (6) .

[9]郝暖.谈英文小说翻译技巧[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 (2) .

[10]成昭伟.文学翻译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11]何刚强.笔译理论与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上一篇:中国房地产政策分析下一篇:2023.10认识厘米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