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的中国

2024-06-23

写给的中国(精选9篇)

篇1:写给的中国

亲爱的祖**亲:

您好!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66年,沧桑巨变,数千年往事: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忆往昔,梦想伊始。

我,正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梦想着独自走到巷口的拐角。而您,也正磕磕绊绊,探索着近代化的道路,梦想着恢复昔日强健的中国。我离那梦想的拐角不过十步之遥,渴望走到终点的小脚丫更加奋力地迈着,尽管一路上被不少的石子硌破了脚。

您,也为之不断开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武昌起义”……追逐梦想的脚步声越来越急促。“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您,不在乎失败的过往,深知只有被烈火焚烧过的翅膀才能在天空中划出最美丽的弧线,只有成功才能祭奠烈士的鲜血。

我,高兴地接过妈妈手里的小书包,一蹦三跳地踏入了梦的学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梦想的火种一次又一次在我的心里被点燃:烫金的荣誉证书,鲜红的100分,光荣的升旗手……这些梦,像沸腾的水,在我的心里一遍又一遍地翻滚着。

伴随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沉睡百年的巨龙已赫然觉醒!从此,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猎猎红旗,将与朝阳同时升起。“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从噩梦中惊醒的四万万五千万同胞踏上了逐梦的征程。

双肩早已被厚重的书本和繁多的作业压得生疼,漆黑的夜幕里只剩下我窗前的台灯,早已倦怠的笔尖喉咙也已沙哑,仍在纸上吃力地奔跑。“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为了名列前茅,我,通宵达旦,彻夜苦读,一笔一划,书写着自己的梦;一锹一铲,开辟着通往梦之门的路。

蔚蓝色的宇宙上屹立着鲜红的中国国旗,奥林匹克的圣火在鸟巢中熊熊燃烧,完美世博彰显了中国强盛的国力……真可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看今朝,您已劈波斩浪,阔步向前;我也信心满满,走向明天!

2015,新的一年,我又将拥有365天去追逐我的梦!

祝您繁荣昌盛,文明富强!

篇2:写给的中国

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我来自太平洋彼岸一个美丽的国度———中国。我的名字叫潘金波,就叫我波波好了。

几天前我从深圳某报上得知了你的遭遇,那个狠心的女人要抛弃你。看着报纸,我百感交集,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你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为了崇高的事业,为了全世界广大篮球爱好者的眼球,你毅然决然地舍弃了自己的小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

世上的女人不止她一个,她这种觉悟低下,自私自利的人不值得你去爱,离就离,好女人有的是。

我,波波,就是这样一个好女人。今年38岁的我看上去十七八岁二十出头三十不到,离异无子女,寻觅事业有成年龄相当有海外关系的男子已经十多年了,终于,上天把你送到了我的眼中我的心里,虽然还没有见过你,我已经陷入情网不可自拔了。

我不是一个随便的人,我的身上凝结了中华民族女性的优点。我爱你,是因为你爱岗敬业,不断进取。我不是贪图你的钱财,我是个事业有成的女人,我有两套住宅,一个当街旺铺。我经营的快餐生意红火,周围的打工仔们赞不绝口。

篇3:写给的中国

跑到采访的央视摄像机前

抢镜为了

要向远方的外婆报平安

唱一首《歌唱祖国》

让亲人看到自己的坚强

给我们的创伤一丝抚慰

给我们的胸怀注入温暖

中国的孩子

知道了感恩知道了挂牵

我多难的中国

拥有着希望、自信和力量

定能排除万险、攻坚克难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童声悠扬童心激荡

孩子, 我们在一起

坦然面对这天降的大难

共同经受人生考验磨炼

中国的孩子唱起中国的歌

唱得豪迈唱得美满

唱出一个小小的男子汉

唱出了我们共有的祝愿

不倒的雅安, 平安

可爱的中国, 向前

篇4:卡森伯格写给中国的情书

杰弗瑞·卡森伯格正是这家动画大厂的掌门人,制作出了《怪物史莱克》《功夫熊猫》等一系列叫好又卖座的电影。但他的人生并不像动画里那般美好。曾有媒体说,上世纪7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最后的大亨》,讲述了一个红极一时,却命运多舛的大制片家的故事,这倒有点像卡森伯格的个人传记。

“我们做得不差吧”

在《功夫熊猫3》上映前,《环球人物》记者见到了卡森伯格。采访的地点在国贸CBD酒店顶层的套房,当时乌泱泱一群西装革履的人涌进来。他个头不高,身材短小精悍,却是最醒目的一个,因为剃了锃亮的光头,胳膊上缠着醒目的大红色绷带。工作人员解释,“前两天,他在美国遭遇了车祸,手臂骨折了。可为了新片的宣传,还是端着胳膊飞十几个小时来到中国,这几天时间也被排得满满当当。”

采访前,工作人员给记者打了“预防针”:“他总臭着脸,随行的人都有点怕他。”记者要给卡森伯格拍照,助理赶紧递上功夫熊猫玩偶,意思要不要一块儿拍。他撇撇嘴:“太俗了不拍。”后来在采访中,当被问到让卡森伯格皱眉的问题,工作人员示意记者跳过。卡森伯格摆摆手,又瞪了他一眼:“没事,什么都能问,只是答案不一定是你们想听到的。”说完他哈哈大笑,窝在沙发里依旧气场十足。

“你的下属都很怕你吧?”记者顺势问道。“这我说了不算,你问Raman吧。” 他转过身,指指坐在一旁的许诚毅。许诚毅是《捉妖记》的导演,曾在梦工厂工作,跟了卡森伯格二十来年。突然要评价自己的老板,他先是愣了两秒,这时卡森伯格觉察到气氛有些尴尬,耸耸肩:“没事你尽管说,用中文讲,放心我听不懂。”许诚毅哭笑不得:“看到了吧,就是这样。他不训人,不怒自威,刚开始我见到他就紧张。”

早在迪士尼擔任工作室主席时,卡森伯格的强势就无人不知。通常他早上5点到办公室,天天如此,还会将重要的会议安排在周末早上7点,动画师们穿着睡袍去抗议也没用。但不得不承认,卡森伯格的“铁腕政策”很奏效。拍摄电影《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他顶住压力,私下默许将制作费用从2990万美元提升至4000万美元,最后电影很成功,还拿了奥斯卡奖。据说,卡森伯格由此更是自信心爆棚,连口头禅都变成了“你们想赢奥斯卡吗?”

一件轰动好莱坞的事是,1994年,卡森伯格在迪士尼如日中天的时候离开了。当时媒体议论纷纷,说他在高层权力争夺中落败,负气出走。但卡森伯格告诉《环球人物》记者:“离职原因太复杂,不过不是什么争夺,只是性格上的冲突。”20年后再聊起这件事,他仍心有不甘。“我们制作了全球票房第一的动画电影《狮子王》,百老汇最棒的歌舞剧《美女与野兽》,美国销量最高的电视游戏,排名第一的畅销书《时间工具》。最后,我居然被炒了。”

卡森伯格离开后,迪士尼少了顶梁柱,还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离开第八天,迪士尼便得知,卡森伯格联手好莱坞制作人大卫·格芬和导演斯皮尔伯格组建了一家新片场——梦工厂。他们吸引了许多顶级投资人,微软创始人之一的保罗·艾伦就投了3亿美元。卡森伯格开始针锋相对,不惜血本挖来了迪士尼的主创动画家,又将成本翻倍,制作了一系列大片,成了迪士尼最大的竞争对手。卡森伯格打趣地问记者:“我们后来做得也不差吧?”

一部动画至少耗时三四年

卡森伯格就是如此自信。他辍过学、打过杂,但并不影响现在的“骄傲”。他生于纽约,父亲是股票经纪人,15岁时因在林赛竞选纽约市长的活动中担任志愿者,放弃了上大学。结果林赛竞选失利,卡森伯格去做了艺人经纪人。在给制片人跑腿时,他有机会当了派拉蒙前总裁迪勒的助理,后来又去了迪士尼。不过当被问及是否后悔没念大学时,他说这些工作经历足以弥补这一切,“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卡森伯格用梦工厂的成绩说明了一切。让其名声大震的作品是已拍摄了4部的《怪物史莱克》系列。2001年,第一部《怪物史莱克》上映后就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完败迪士尼的《珍珠港》。而这部电影,梦工厂的利润就达1亿美元。如此丰厚的利润,与电影制作的高成本密切相关,一部典型的梦工厂电影制作需投资1.5亿美元,动画产业的高风险需要艺术感悟力和对财务敏锐度。正如卡森伯格所说:“投资没什么公式可言,一掷千金更多的是靠‘感觉’。”

一部两小时的动画,一般要耗时三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动用四五百名动画师。比如好评如潮的《疯狂原始人》,梦工厂就动用了400人团队经历了8年的创作,一个眨眼的动作,就要6个最优秀的动画师工作7天。卡森伯格说,他不相信一部世界级的动画一两年能完成,除非靠运气,“但我们从不仰仗运气”。在梦工厂,还有个著名的“史莱克定律”,每一部续集从模型到最后成片的时间,是前面电影的两倍。卡森伯格有句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动画就是罗马”。

除了拍电影,卡森伯格也擅长商业运作。在采访中,他向《环球人物》记者透露,第五部《怪物史莱克》拟定于2020年上映。记者很好奇一部可以持续20年的动画片,如何准确抓住处于变化中的市场需求?卡森伯格乐了:“梦工厂就是做到了!第一部到第四部间隔短,上映时间紧凑,最后一部观众要等近10年,就是为了吊足胃口。”此外,梦工厂的利润绝不仅仅依赖于电影票房,其营利渠道还有出版、电视版权、网络播放版权等,并依托电影角色开发衍生产品,比如公仔玩具、电视游戏、服装等。当时《怪物史莱克》的产品授权就高达14亿美元。

卡森伯格的成功正赶上了几次动画片复兴的时机。动画片第一次复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缔造了闻名遐尔的迪士尼,他也从这里起的家。第二次出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狮子王》,卡森伯格掌舵下的迪士尼动画很快进入黄金期。第三次是在2010年前后,梦工厂制作的《驯龙高手》《怪物史莱克4》等动画大片在全球票房10强中占据5席。

永远是“满血状态”

卡森伯格曾说:“现在是一个‘全民动画’的时代,梦工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2008年,第一部《功夫熊猫》完成,这是梦工厂倾力打造的全新系列动画。卡森伯格称这个点子是个美丽的意外。一次他无意中拿到一本熊猫摄影集,并在创意会上和总监聊起了熊猫,另外两个人提到了功夫,于是一拍即合——就拍一部《功夫熊猫》吧!

8年后,《功夫熊猫》拍到了第三部。为了让故事更精彩,卡森伯格专门研究了中国历史文化,30名主创人员也辗转于成都、平遥、武当山等地采风。窗花、牌匾、门帘上的图案原汁原味地搬到了影片中,“一个好的动画师要知道,熊猫跳起来然后落下的时候,哪只脚先着地”。

卡森伯格告诉记者,他看过《捉妖记》,“许诚毅把故事讲得这么好,没想到他内心如此柔软”。拍摄《功夫熊猫3》,他选了一位女导演,叫吕寅荣。吕寅荣的制作也很温情,《功夫熊猫》第一部中只有一只熊猫阿宝,第三部变成了一大窝子熊猫。卡森伯格说:“我去过非洲,回来拍了《狮子王》,后来又有了《马达加斯加》。《功夫熊猫》是写给中国的一封情书,我们有两个版本,中文版特地为普通话画了口型。”

对于《功夫熊猫3》在中国的票房,卡森伯格希望超过10亿元人民币。但他说:“我职业生涯的主要目标一直不是赚钱,而是创造伟大的娱乐业,这对我来说才是巨大的满足,钱只是附属品而已。”

许诚毅给记者讲了个卡森伯格的故事:“有一天早上,他要我改一张草图,大概是两三天的工作量。中午刚吃过饭,我们又遇到了,他问我改完了没有。”你不能想象,无论是40年前刚踏入电影圈,20年前创立梦工厂,还是现在迎接“全民动画”时代,卡森伯格永远是“满血状态”。

篇5: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迫不及待的翻了起来,发现这本书有个独特之处:书中有两篇序,一篇是写给父母亲看的,一篇是写给小朋友们看的。从这个独特的序中可知,这本书不仅适合小朋友们看,而且也适合我们大朋友们看。

记得以前读书时的历史书,里面都是枯燥的文字,很少能吸引自己读完一个个历史故事,但这本书却与众不同,书中每个故事都有很多幅写实插画,生动而形象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把事实与画面合理的结合起来,不仅画面生动活泼,而且语言生动、注释清晰,让人印象深刻。

先前,不知道自己如何选择一本好的历史书给孩子,也不知道如何把长长地历史通俗的讲给孩子听,看了这本书后,发现书里的一个个小故事不仅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而且书中的内容不就是自己想带给孩子的好东西,值得一读。

书中有一个特别之处:每篇文章里都有一小块“说来听听”的内容,借助这个小方栏,孩子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更能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一桩历史事件。 如:知心朋友里的“说来听听”,女儿说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好朋友,是因为某个小朋友帮助过她,成了她的好朋友。

篇6: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信

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信华裔美国科学家、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是一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和国际互联网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声誉的年轻人。他的成功经验和治学精神引起了我国许多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在与我国年轻人的交往过程中,李开复归纳出了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坦诚相见,直抒胸臆,写成了一封给我国学生的长信。

今天全文刊载这封信件,相信对大学生和青年朋友在如何对待机遇、如何对待学业、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等诸多方面会有一些有益的启示。

我在中国的这两年来,工作中最大的享受是到国内各高校与学生们进行交流。这些访问和交流使得我有机会与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就他们所关心的事业、前途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中国学生的聪明、好学和上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与这些青年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问题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那些已经获得国外大学奖学金的学生,大都希望我谈一谈应该如何度过自己在美国的学习生涯;那些决定留在国内发展的学生,非常关心如何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并以最快的速度在科研和学业方面取得成功;还有那些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则希望我能讲给他们一些学习、做人的经验之谈。最近,更有一些学生关心网络信息产业的发展,希望了解美国的大学生是如何创业和致富的。看到这么多双渴求知识、充满希望的眼睛,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冲动,那就是给中国的学生们写一封信,将我与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想法以及我要对中国学生的一些忠告写出来,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留学、工作或者创业的过程中能够人格更完美,生活更顺利,事业更成功。

坚守诚信、正直的原则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曾有一位刚被我提拔的经理,由于受到下属的批评,非常沮丧地要我再找一个人来接替他。我问他:“你认为你的长处是什么?”他说:“我自信自己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诉他:“当初我提拔你做经理,就是因为你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管理经验和沟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后工作中学习的,但一颗正直的心是无价的。”我支持他继续干下去,并在管理和沟通技巧方面给予他很多指点和帮助。最终,他不负众望,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人才。

与之相反,我曾面试过一位求职者。他在技术、管理方面都相当出色。但是,在谈话之余,他表示,如果我录取他,他可以把在原来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随后他似乎觉察到这样说有些不妥,特作声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后做的,他的老板并不知道。这一番谈话之后,对于我而言,不论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样,我都肯定不会录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诚实”和“讲信用”。如果雇用这样的人,谁能保证他不会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把在这里的成果也当作所谓“业余之作”而变成向其他公司讨好的“贡品”呢?这说明,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

在美国,中国学生的勤奋和优秀是出了名的。曾经一度是美国各名校最欢迎的留学生群体,而最近,却有一些变化。原因很简单,某些中国学生拿着读博士的奖学金到了美国,可一旦找到工作机会,他们就会马上申请离开学校,将自己曾经承诺要完成的学位和研究抛在一边。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经使得美国一部分教授对中国学生的诚信产生了怀疑。应该指出,有这种行为的中国学生是少数,然而就是这样的“少数”,已经让中国学生的名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另外,目前美国有些教授不愿理会部分中国学生的推荐信,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推荐信根本就出自学生自己之手,已无参考性可言。这也是诚信受到损害以后的必然结果。

我在微软研究院也曾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一位来这里实习的学生,有一次出乎意料地报告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结果。但是,他做的研究结果别人却无法重复。后来,他的老板发现,这个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挑选,只留下了那些合乎最佳结果的数据,而舍弃了那些“不太好”的数据。我认为,这个学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学术突破,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研究人员。

最后想提的是一些喜欢贪小便宜的人。他们用学校或公司的电话打私人长途、多报销出租车票。也许有人认为,学生以成绩、事业为重,其他细节只是一些小事,随心所欲地做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就是那些身边的所谓“小事”,往往成为一个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一些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行为只会把自己定性为一个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终因小失大。中国有“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很值得记取。

生活在群体之中

与大多数美国学生比较而言,中国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要相对欠缺一些。这也许是由于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的不同而造成的。今天,当我们面对一个正在走向高度全球化的社会时,生活在群体之中,做出更好的表现,得到更多的收获,是尤为重要的。

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做出了怎样优秀的工作,不会表达,无法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白做。所以,在学习阶段,你不可以只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而应当尽量学会与各类人交往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甚至在公众集会时发表演讲,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绝不只是你的“口才”。哈佛大学的Ambady教授最近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让两组学生分别评估几位教授的授课质量。他把这几位教授的讲课录像带先无声地放两秒钟给一组学生看,得出一套评估结果。然后与那些已经听过这几位教授几个月讲课的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两个小组的结论竟然惊人的相似。这表明,在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非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同样重要,有时作用甚至更加明显。这里所讲的非语言表达方式是指人的仪表、举止、语气、声调和表情等。因为从这些方面,人们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判断你为人、做事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和热情,从而获得十分重要的“第一印象”。

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团队精神都是非常关键性的。微软公司在美国以特殊的团队精神著称。像Windows这样的产品的研发,有超过3000名开发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参与,写出了5000万行代码。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精神,没有全部参与者的默契与分工合作,这项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以前我在别的公司时却也曾见到过相反的现象。一项工程布置下来,大家明明知道无法完成,但都心照不宣,不告诉老板。因为反正也做不完,大家索性也不努力去做事,却花更多的时间去算计怎么把这项工程的失败怪罪到别人身上去。就是这些人和这样的工作作风,几乎把这家公司拖垮。

为了培养团队精神,我建议同学们在读书之余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团体的工作。在与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互助互惠的过程中,你们可以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你千万不要不愿意把好的思路、想法和结果与别人分享,担心别人走到你前面的想法是不健康的,也无助于你的成功。有一句谚语说,“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试想,如果你的行为让人觉得“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当你需要帮忙时,你认为别人会来帮助你吗?反之,如果你时常慷慨地帮助别人,那你是不是会得到更多人的回报呢?

在团队之中,要勇于承认他人的贡献。如果借助了别人的智慧和成果,就应该声明。如果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就应该表示感谢。这也是团队精神的基本体现。

做一个主动的人

三十年前,一个工程师梦寐以求的目标就是进入科技最领先的IBM。那时IBM对人才的定义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的、埋头苦干的人。斗转星移,事物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人才的看法已逐步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公司所渴求的人才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的人。

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你应该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并且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想想今天世界上最成功的那些人,有几个是唯唯诺诺、等人吩咐的人?对待自己的学业和研究项目,你需要以一个母亲对孩子那样的责任心和爱心,全力投入,不断努力。果真如此,便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

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还应该虚心听取他人的批评和意见。其实,这也是一种进取心的体现。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并从中汲取教训,就不可能有更大的进步。比尔•盖茨曾经对公司所有员工说过:“客户的批评比赚钱更重要。从客户的批评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汲取失败的教训,将它转为成功的动力。”

除了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你还应该努力寻找一位你特别尊敬的良师。这位良师应该是直接教导你的老师以外的人,这样的人更能客观地给你一些忠告。这位良师除了可以在学识上教导你之外,还可以在其他一些方面对你有所指点,包括为人处世,看问题的眼光,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等等。

我以前在苹果公司负责一个研究部门时,就曾有幸找到这样一位良师。当时,他是负责苹果公司全球运作和生产业务的高级副总裁,他在事业发展方面给我的许多教诲令我终身受益。如果有这样的人给你帮助,那你成长的速度一定会比别人更快一些。

中国学生大多比较含蓄、害羞,不太习惯做自我推销。但是,要想把握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就必须学会说服他人,向别人推销自己或自己的观点。在说服他人之前,要先说服自己。你的激情加上才智往往折射出你的潜力,一个好的自我推销策略可以令事情的发展锦上添花。

例如,有一次我收到了一份很特殊的求职申请书。不同于已往大多数求职者,这位申请人的求职资料中包括了他的自我介绍、他对微软研究院的向往、以及他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合适的人选,此外还有他已经发表的论文、老师的推荐信和他希望来微软作的课题等。尽管他毕业的`学校不是中国最有名的学校,但他的自我推销奏效了。我从这些文件中看到了他的热情和认真。在我面试他时,他又递交了一份更充分的个人资料。最后,当我问他有没有问题要问我时,他反问我,:“你对我还有没有任何的保留?”当时,我的确对他能否进入新的研究领域有疑虑,于是就进一步问了他一些这方面的问题。他举出了两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最后,我们雇用了这名应聘者。他现在做得非常出色。

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

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有一天,老板突然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接替他的工作?我非常吃惊,表示自己缺乏像他那样的管理经验和能力。但是他却说,这些经验是可以培养和积累的,而且他希望我在两年之后就可以做到。有了这样的提示和鼓励,我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果然,我真的在两年之后接替了他的工作。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领导素质对于他将来的治学、经商或从政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里,我们都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同时,我建议你给自己一些机会展示这方面的能力,或许像我一样,你会惊讶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潜力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

给自己设定目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是目标千万不可定得太低。在二十一世纪,竞争已经没有疆界,你应该放开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给自己设定一个更具挑战性的标准,才会有准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前景,切不可做“井底之蛙”。另外,只在一所学校取得好成绩、好名次就认为自己已经功成名就是可笑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上有人,而且,不同地方的衡量标准又不一样。

所以,在订立目标方面,千万不要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

一个一流的人与一个一般的人在一般问题上的表现可能一样,但是在一流问题上的表现则会有天壤之别。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更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你应该永远给自己设立一些很具挑战性、但并非不可及的目标。

在确立将来事业的目标时,不要忘了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我最热爱的专业?我是否愿意全力投入?”我希望你们能够对自己选择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和想象力,对前进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无所畏惧。谈到对工作的热爱,我认识的一位微软的研究员曾经让我深有感触。他经常周末开车出门,说去见“女朋友”,后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办公室里看见他,问他:“女朋友在哪里?”他笑着指着电脑说:“就是她。”

对于工作的热爱,比尔•盖茨也曾有过非常精彩的阐述,他说:“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几个月前,《北京青年报》上曾有一场探讨比尔•盖茨和保尔•柯察金谁更伟大的讨论。由于从小在美国长大,我并不知道保尔和他的事迹。但是,我非常赞同保尔的这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所以,你应当选择一个你真心热爱的事业,不断地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一生过得精彩和充实。

客观、直接了当的沟通

有一次,一位中国的大学教授找到我,希望我帮他找一位国外的专家在他组织的会议上去作主题演讲,末了还特意加了一句,最好是一个洋人。我很不以为然地对他说:“这个领域最具权威的人士就是在北京的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你一定要找一位洋人呢?”他表面上同意我的说法,但是他仍然请了一个美国人来作这个演讲,结果效果很差。所以,我们不应该陷入盲目的崇洋情结。我们应该用客观的眼光来判断事物,而不是以他的肤色或他的居住地来决定。

有一句话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看问题应该有自己的眼光,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一定大多数人认可的,或某个权威说的,就是对的。

不论是作学问、搞研究还是经商,我们都不能盲从,要多想几个为什么。有了客观的意见,你就应该直接了当地表达。如果做任何事情都像“打太极拳”,会让人不知所云,也会造成很多误会。有一次,在微软研究院工作的一位研究人员就自己所选择的研究方向来征求我的意见,我作了一番分析,认为这个方向有不少问题,但如果他坚持,我愿意支持他试着去做。结果他认为我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不允许他去做,所以他就选择了其他的方向。后来他要出差时,负责行政事务的人告诉他,你可以选择坐火车或者坐飞机。他认为行政人员实际上是在暗示他坐火车,因为坐飞机太贵。其实,他的猜测都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沟通方式是直接了当,而他却在“打太极拳”。这之后,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公司文化讲座,让员工们了解到,心里想什么就讲什么,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现在,研究院里这类的误会少了很多。

拐弯抹角,言不由衷,结果浪费了大家的宝贵时间。瞻前顾后,生怕说错话,结果是变成谨小慎微的懦夫。更糟糕的是还有些人,当面不说,背后乱讲,这样对他人和自己都毫无益处,最后只能是破坏了集体的团结。这样的人和作风既不能面对社会,也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中走出新路,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商战中脱颖而出。

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开诚布公,敢于说“不”,这才是尊重自己思想意愿的表现。

当然,在表达你的意见时,无论反对和批评都应是建设性的,有高度诚意的,而不是为批评而批评,为辩论而批评。我赞成的方式是提供建设性的正面的意见。在开始讨论问题时,任何人先不要拒人千里之外,大家把想法都摆在桌面上,充分体现个人的观点,这样才会有一个容纳大部分人意见的结论。当然,你也要学习用适当的方法和口气表达你的意见,比如说不要在很多人面前让别人难堪。这样,你的批评才会奏效。

珍惜校园学习生活

几天前,报纸上登出一条消息,说有中学生辍学去开网络公司。我认为这并不值得提倡。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在校生活是系统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方式的好机会。这些知识将成为你未来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就像建一栋高楼,如果不打好基础,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的研究水平无疑是世界一流的。而除了美国之外,你会发现英国的研究水平也是相当突出的。究其原因,其实就是语言问题。英国人可以毫无阻碍地阅读美国乃至全球各种最新的英文研究报告和资料。这对于他们把握研究方向,跟踪最新进展,发表研究成果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英语学习对于我们作研究的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加强这方面素质的培养,才能适应将来的发展。我建议,学英语先听说,再学读写,而且务必在大学阶段完全解决英语学习的问题。等到年龄大了,要付出的代价相比就会大得多。

除了英语之外,数学、统计学对理工科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基础课程,是不可忽视的。数学是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你们一定要用心把它学好,不能敷衍了事。我今天就很后悔自己当初没有花更多功夫把数学学得更好些。另外,计算机应用、算法和编程也都是每一个工科学生应该熟悉和掌握的,它们是将来人人必须会用的工具。

科技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在校学习的目的,其实就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将来利用这些工具和方法,再去学习新的东西。比如:上课学会了C++,能否自己学会Java?上课学会了HTML,能否自己学会XML?与其说上大学是为了学一门专业,不如说是为了学会如何学习,让自己能够“无师自通”。

大学毕业后的前两年,同学们聚到一起,发现变化都还不算大。五年后再聚到一起,变化就大多了。一些人落伍了,因为他们不再学习,不再能够掌握新的东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社会发展的后面。如果我们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永不落伍,那就得永远学习。

我的老板RickRashid博士是目前微软公司主管研究的高级副总裁,他已经功成名就,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学习和进取的心。现在,他每年仍然编写大约50,000行程序。他认为:用最新的技术编程可以使他保持对计算机最前沿技术的敏感,使自己能够不断进步。今天,有些博士生带着低年级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做项目,就自满地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必要再编程了。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

每次到清华和其他学校访问,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学生打工的问题。我认为,打工从总体来说对学生是一件好事,是拓宽视野的一种方式。例如,在研究机构打工,可以学到最新的科技;在产品部门打工,可以学到开发的技术和技能;在市场部门打工,可以理解商业的运作。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打工的经验,但不要打一些“没用的工”。首先要明白打工只是学生生活中的一种补充,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打工的目的是开阔眼界,不是提前上班。如果你把翻译书本、录入数据库所花的时间投入学习,将来可以赚更多的钱。那些钱将远远超出目前打工的收入。

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受到目前退学创业风潮的鼓励,为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和迈克尔•戴尔而中途辍学。以我的观点,除了十分特殊的情况外,我不建议在校学生退学创业。你所看到的那些退学创业的成功者实际上少之又少。目前,大部分学生虽有创业的想法,但缺少创业的经验,所以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要成功,我建议你们先把书读好。如果是要学习创业的经验,你完全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先去一家公司边打工边学。

比尔•盖茨也曾说过:“如果你正在考虑自己成立一家新公司,你应该首先明确地知道:创办公司需要巨大的精力投入,要冒巨大的风险。我觉得你们不必像我,一开始就创办一家公司。你应该考虑加盟其他公司并在这家公司中学习他们的工作、创业方法。”

你想戴一顶什么样的博士帽

在我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时,系主任曾对我讲,当你拿到你的博士学位时,你应该成为你所从事的研究领域里世界第一的专家。这句话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简直高不可攀,但也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就这样,在经过五年寒窗、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后,他所期待的结果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一个打算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就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很高的目标。如果没有雄心壮志,就千万不要自欺欺人,也许经商或从事其它工作,会有更大的成绩。在目标确立之后,我建议你为自己设计一个三年的学习和科研计划。首先,你需要彻底地了解在相关领域他人已有的工作和成绩。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做脚踏实地的工作。另外,还要不断跟踪这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握好方向,避免重复性工作,把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上。

在学术界,人们普遍认为“名师出高徒”。可见导师在你的成长道路中作用是多么大。所以,你应该主动去寻找自己所研究的领域里最好的老师。除了你的老师之外,你还应该去求教于周围所有的专家。更不要忘了常去求教“最博学的老师”Internet!现在,几乎所有的论文、研究结果、先进想法都可以在网上找到。我还鼓励你直接发电子邮件去咨询一些世界公认的专家和教授。以我的经验,对于这样的邮件,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会很快给你回复。

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时,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大量的统计结果和分析报告几乎让我崩溃。那时,同领域其他研究人员采用的是与我不同的传统方法。我的老师虽然支持我,但并不认可我的研究方向。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真的能够成功。但终于有一天,在半夜三点时做出的一个结果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滋味。后来,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导师也开始采用我的研究方法。我的博士论文使我的研究成为自然语言研究方面当时最有影响力的工作之一。

读博士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切忌浮躁的情绪,而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工作。也不可受一些稍纵即逝的名利的诱惑,而要200%的投入。也许你会疲劳,会懊悔,会迷失方向,但是要记住,你所期待的成功和突破也正孕育其中。那种一切都很顺利,谁都可以得到的工作和结果,我相信研究价值一定不高。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人如果打算一辈子从事研究工作,那么从他在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形成的做事习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他未来工作的轮廓。所以,你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充分利用在校的时间,为自己的将来打好基础。

篇7: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旧书新读这套《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名字听起来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了,但它确实在我的心里和脑海里深深地扎根,以至于在我上历史课时,还未注意到课本上的图片和叙述,这套书中的一个个相关史事的标题和一幅幅手绘的插图就抢先蹦入了我的思绪。

那么,现在我将介绍一下我喜爱这套书的几点原因。

第一,“这整一套书”听起来很吓人,感觉每一页纸上都布满了密密麻麻黄豆般大的字。其实不然,恰恰相反,书中文字排列不紧密也不疏松,大概一半的位置都被插图占去了,所以读起来十分轻松。其次,书页的角角落落会有彩色的边框,里面通常都是一些补充的史料或者能引发读者思考的问题,打开了我们开放的思维。最后一点,就是这套书中每一章节的每个史事的标题都会被作者稍作改编,变得新颖有趣,更能抓人眼球。

下面我会谈谈我读完之后,最令我回味无穷的片段:炎黄子孙即炎黄部落和蚩尤的相关史事。

我通常“记史先记图”,这一章节中有四幅图我记忆犹新:刑天舞干戚、炎黄联盟与蚩尤大战、黄帝的妻子嫘祖教人们养蚕取丝和仓颉造字。都很耳熟能详吧?所以,我要感谢一下这本书,优秀的插图给了我记史事方面很大的帮助。回归正题,在这一章节中,作者可谓是把黄帝的地位叙述得崇高无比,把黄帝的形象塑造得神通广大。炎黄联盟和蚩尤对决的时候,蚩尤突然像巫师一样兴起了漫天大雾,黄帝则发明了一种指南车,车上立着一个小人,不论车子转向哪里,小人的手总会指向南方,能让人辨清方位。后来蚩尤又请来了风伯、雨师,刮起暴风雨,使敌人狼狈不堪。危急之际,黄帝找来了一位女巫,用法术止住风雨,并且趁机杀掉了蚩尤。蚩尤集团逃逸四散后,黄帝和炎帝又起了冲突。据说黄帝率领了一批以猛兽为标志的部落,一鼓作气击败了炎帝。于是,这两个巨头再次合体,成为了中原地区最受敬重的原始部落首领,后人也就把他们当成我们中国人的祖先,中华的人文始祖。还有传说黄帝懂得医术,他的妻子教大家用蚕丝做出美丽的丝绸,他的子民中有人制定了音律,造出了乐器;有人为了方便测量,因而发明了算术;他的史官仓颉使得中国人的文字成为美丽的“象形文字”,这样一来,大家便能准确地沟通了。

篇8:写给的中国

毁我天府。

同胞受难,

生死天涯路。

中国, 不哭!

因为我们,

早已经历过,

无数磨难和痛苦。

千百年来,

一次次的自然灾害,

一次次的战争磨难,

有哪一次,

能让我们屈服?!

中国, 不哭!

因为我们,

有坚强的领导,

有全体中国人的鼎力相助!

更有奔赴灾区的抗震大军,

用他们的血肉之躯,

抢救受灾百姓无数。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

他们是华夏的中流砥柱!

中国, 不哭!

因为有太多的逝者,

需要我们,

送去默默的祈祷和祝福,

因为有太多的伤者,

需要我们,

身体的救治和心灵的搀扶,

因为有太多的孩子,

需要我们,

贴心的关怀和爱抚......

中国, 不哭!

因为我们,

众志成城,

危难中携手共渡!

让我们拭去泪水,

面对全世界,

昂起刚强坚定的头颅!

什么都阻挡不了,

我们前进的铿锵脚步!

篇9:即发:写给中国纺织业的信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中国纺织业首次引入制造业“质量奖”这一纺织行业最高奖项,在行业内推行源自美国的“卓越绩效模式”运营管理,以此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提升。

第一封信:质量是57年的力量之源

从来不关注足球,但是即发集团董事长陈玉兰把纺织业的“卓越绩效管理”总结为“4,4,2”阵型: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满分是1000分,400分考核企业发展战略、组织领导能力,400分考核企业业绩和在同行业中的领先程度,另外200分考察企业内部质量控制。

在工业领域通过政府质量奖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的全球竞争力,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众多国家的质量奖中,以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奖和日本戴明奖最富盛名。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某段时间,一度假货泛滥伪劣横行,于是在2001年起中质协启动了全国质量奖。全国质量奖是在借鉴美国国家质量奖标准基础上设立的,其内容以企业文化、经营战略、绩效结果和社会责任等综合实力为衡量标准,是“卓越绩效模式”的框架,代表着中国质量治理的最高荣誉。

纺织业依照全国质量奖制订了纺织业相关标准,也首次在全国展开了选拔,即发集团以高分胜出。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万刚说:“即发对质量一直非常重视,可能与我们对质量的理解有关。”

1955年即发集团创立之初是做发制品的,所以公司名有个“发”字。在当时发制品技术水平不高,但头发是一根一根勾出来的,质量至关重要。于是对即发而言,质量是发自内心的要求。

上世纪80年代初,董事长陈玉兰发现了针织服装这一大机遇,开始了与日本企业的合作历程。从发制品到针织品跨度较大,而日本市场对质量要求十分严苛,于是对质量的关注就成了即发最具影响力的遗传基因。

在发展中,即发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非典”、金融危机等重重难关,但与即发合作三十多年的客人一直在和即发共赢发展,即发也由小变大,发展成企业集团。即发战略性地开拓了新市场,近三十年的积累与成功,很大程度源于对质量和诚信的恒久追求。即发制作的军品服装也是如此,解放军总后服装生产的四个奖项第一名都被即发获得。

不过在今天,“质量”的内涵更广泛了,包含一件最终产品呈现在最终消费者眼前的质感、色彩、时尚感、耐用度,以及附着在这件最终产品上的产业链上下游、不同产业的盈利、企业与员工、社会的和谐度等等。今天再说一件产品的“质量”如何时,意义与过去已经完全不同。

第二封信:一件衣服有五大相关方

“卓越绩效模式”对企业管理的最大魔力恐怕在于,它不是目标,只提供评价方法,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过程的不断提高,无限地趋向合理优化,使个人与组织得到提升。在全国质量奖考核中,中国质量协会借鉴欧美和日本的做法列出了70多万字的标准,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

纺织质量奖参照中国质量奖,也制定出了如上标准,全国够条件参评的纺织企业只有70多家。万刚说:“即发的领导层第一次接触到‘卓越绩效模式’是2004年,当时就认为与我们的一些做法和追求相当一致,经过高管层的培训学习,2008年正式在全集团导入。”

由于很早就开始了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即发具备许多国际化企业的元素,而引入模式之后有助于把习惯性做法上升到理论与战略层面,好处明显。“过去作为采购方,我们觉得自己掌握产业链具有话语权,但放在新模式中考量,供货商与采购方的盈利情况也是我们考察自己经营的指标,相关方是利益共同体。”

万刚的话,就是把自己的企业放入大质量的概念,把每件衣服放入供应商、股东、客户、职工、社会这五大相关方,深刻地理解了这个概念并运用到实践中,衣服也就不是原来那件衣服了。

事实上,这是优秀企业的共同特征。即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客户不断增加极少流失。2003年“非典”时,国外客商不敢来中国内地,即发主动提出去我国香港见面研究方案,使对方非常感动。金融危机时,即发的客户不但没有毁约还提前付款。在关乎企业命运的大事上,即发一直维系着5大相关方的和谐稳定。

于是系统地引入“卓越绩效模式”,对即发而言是水到渠成并不生硬突然的。这使得近六十年的好做法在管理学理论中得到了印证,也有了动态式的追求目标,由于行业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即发也有了系统化追赶目标企业的管理利器。在欧美,442阵型中最优秀的企业能得到700分,中国的优秀企业能得到600分的不多见,而即发以超过600分的水平在10家获奖企业位列前三。

中国制造需要反思,为什么同样的生产线,同样数量的工人,却生产不出和国际品牌同样的产品?有人说,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之间差一些“看不到的东西”,也许先进的管理方式能让中国企业尽快找到那些“看不见的东西”。

第三封信:传统产业也是高科技

有些产业被冠以定语“传统”,是因为它们很早就出现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并且率先完成了工业化,比如纺织服装业。同时“传统”也意味着不可或缺,将陪伴每个人走完人生全程,从这个角度说,

“传统产业”反而是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

纤维是面料的骨骼,面料是服装的载体,染整是服装的面容,对即发而言研发是永无止境的。即发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5%以上,在即发,新型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机光电智能化技术引入企业生产、研发、营销、管理供应链全过程,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与应用,大力实施“五化建设”,即纤维差别化、面料功能化、印染节能化、产品品牌化、技术装备信息化;发展产业用高技术纺织品,加快企业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每年的新产品产值率达45%以上。

2004年,即发在全国同行业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并率先通过了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引进了国际先进节能环保型生产、科研设备,常年聘请国外30多名常驻专家,通过自主培养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技师。在青岛,不少生物医药企业与即发合作,即发研发的甲壳素纤维是很受欢迎的医用材料。

中国的优势到底是传统产业还是高科技产业,这也许是个不值得浪费时间去争论的问题。但即使许多发达国家,传统产业也是其优势产业。用卓越的经营管理改变传统产业,用高科技提升传统产业,人们观念中的“传统”会与“质量”一样,迸发出全新的活力。

上一篇:分销专员岗位职责下一篇:单方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