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历程

2024-07-31

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历程(共8篇)

篇1: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历程

学校发展历程

凯德世家小学创建于2012年,到目前为止已走过整整6个年头,在这六年来,我们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唱响了“创新——发展”的主旋律。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已由建校初期的16个教学班,发展成为现在的36个教学班。教师队伍逐渐壮大,由原来的48人发展成为现在的126人。在校生人数逐年增长,由建校初期的700人发展到现在的1591人。

回首创建历程,成绩来之不易。建校初期,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制定了“高质量、有特色、创一流”的办学目标,遵循“稳步推进,整体提升”的原则,扎实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在“精、细、实”上下功夫,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形成了我校特有的办学模式。并出台了适合我校发展的《治校方略》。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政教工作实行“班级管理人人制”,“五班一队”联合管理,“主题班队会”协同跟进;教学工作围绕“教学常规”和“教研教改”两条主线展开。在全校师生的不断努力下,我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六年成功开展了家长进课堂的“教学开放日”活动。

2013年,创建了省级“平安校园”,并通过了验收。2015年,成功召开了全县“小学作文教学研讨会”。

2016年4月,在我校召开了浑源县“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观摩”现场会。2016年9月,我校积极参与了主题为《聚焦核心素养,引领课改方向,突出问题研究,助力教师成长》名师在线工作室培训,并成为基地学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校先后荣获“省、市级平安校园”、“山西省汉字教育优秀学校”、“山西省小学名师在线工作室实验学校”、“大同市优秀学校”、“大同市德育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奋斗无穷期,追求无止境,我们要加倍努力,乘胜向前,走向辉煌的明天!

篇2: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历程

2014年6月,蔡甸区完成职教资源整合。组建后的蔡甸职教中心经过几年的夯实基础、不断创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蔡甸职业教育航母,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职业学校。学校在推进内涵发展、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功获批湖北省中职质量提升项目学校;被确定为湖北省中职发展引导奖补资金重点建设学校;被评为全省法治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成功创建蔡甸区第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等。

学校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也注重校企合作、国际交流。

2017年3月,教育部指定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牵头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项目考察专家组,来到蔡甸职教中心,走进学校各个实习实训室考察,提出建设性意见并给以可操作性指导;学校承担的“阳光工程”培训任务,累计为周边企事业单位培养了7000多技能人才。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专业,为各大企业培养大批技能人才,毕业生供不应求。

蔡甸职教中心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国际交流。李红杰校长参加了新加坡工艺教育局举办的交流学习活动后,在学校举办了新加坡学习分享营活动; 2017年6月,泰国兰塔纳功欣皇家理工大学专家学者访问了该校,双方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一致意见,愿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引领下,契合彼此要求,务实合作、互利共赢,把双方合作不断推向深入。

篇3: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历程

独立战争使美洲摆脱了英国的统治。1861~1865南北战争时期, 美国学校军事训练代替了体育训练。19世纪是美国历史上一个转折点, 发展中心从农村市场向城市化和工业化转移。19世纪初, 体操进入美国, 这个时期的主题是集德国体操、法国体操、瑞典体操与一体的美式体操[1]。

19世纪末, 学校体育逐渐被重视, 主要内容是体格训练, 通过器械体操和柔软体操训练来达到健康的目的。同时学校体育受重视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为快速发展的工业提供劳动力, 以及为军队提供军事人才。1861~1900年在这一时期, 美国学校体育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以德国体操、瑞典体操为主要内容, 为工业和军队提供体格强壮的人。

1900~1950年, 以杜威为主的进步教育运动对当时美国体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的思想就是“新体育”[2]。“新体育”觉得体育的目的不只是全面培养发展的人, 也是为了健身, 他的教学内容以竞技运动为主。此外, 吴涛在《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主导思想沿革初探》中谈到, “新体育”注重科学性, 提出教学计划必须与儿童的运动能力和儿童的发育相适应的要求, 一定要尊重儿童的欲望、兴趣, 在课堂上必须以儿童为中心, 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综上所述, 这一时期美国体育的指导思想主要是新体育理论, 即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20世纪60年代, 肯尼迪任美国总统, 在其影响下, 美国学校体育产生了积极的效应。1969年美国调查显示, 94%的大学都设有体育必修课。在这段时期, 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为:课程设置是以竞技体育为主, 以健身、参与为目的。但是后者比较受学生的欢迎[3]。

美国政府1 9 8 0年, 在《全国的目标:增进健康, 预防疾病》这一报告中, 再一次申明学校体育对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由当时美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状况, 明确了一个1 0年目标, 就是至1990年, 每天要和60%以上的少年儿童, 一同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后来调查结果显示, 美国将近9 0%的儿童青少年都参与体育活动。

美国国家运动和体育协会 (NASPE) 于1995年颁布了《走向未来——国家体育标准》 (Moving into future-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 这是美国学校体育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4]。标准是对关于学生应该知道什么, 学生能够做什么的一个回答。自从颁布该教学标准, 美国学校体育都是以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和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为主要指导思想。在美国, 非常鼓励并重视在校期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也很注重和培养毕业后学生能继续参加体育活动。由体育教学来促进健康, 使体育活动在学生中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为了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特征[5], 要降低运动项目的负荷还有难度。

美国把运动视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与教育密切相关。从上面可以看出美国各个时期的体育指导思想是由美国的国情决定的, 它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影响。另外, 美国的体育教育一般都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建立以促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 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目的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此现在以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 美国学校体育的主要指导思想是终身体育, 促进青少年和儿童社会、精神、体质、情感的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美国学校体育的管理体制

美国是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国家, 学校体育也是地方分权制类型, 主要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政府主要通过政策法规来管理体育, 全国没有统一的目标及体育教学大纲, 有各洲自己制定。各州的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都有权利制定自己的教学内容。学校的教学内容取决于各个州和学校的经济状况和学生数量等其他因素[6]。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美国各州、各校都有很大的自主权, 注重根据本地条件编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教材选择空间大、内容多, 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 学生的个性也得以发展, 在多种多样的内容中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 可以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活动。例:纽约规定, 7~12年级段的这群学生, 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在大纲规定的内容里可以选择1~2项运动项目成为其终身锻炼项目。体育教学主导思想的基本内容虽然一致, 但其在实践中确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并呈现自由发展的趋势。政府不会介入也很少干预, 就算介入也是采用补贴和立法的费用方式进行。

美国大学体育主要由大学体育联合会管辖。学生的课外活动一般由娱乐体育部管理。体育课程内容呈现弹性和选择性趋势, 适应个体差异需求。而且教学大纲是随着学生身心特点和个性发展而变化的。

3 美国学校体育的运行机制

体育发展的运行机制是由管理体制决定的。美国学校体育运行机制主要是通过美国国家体育标准, 体育课程的实施和规章制度。标准中指出, 一个受过身体教育的人 (aphysically educated person) 应该能达成目标: (1) 可以展现出多种运动方式然后熟练掌控这些运动。 (2) 可以运用运动的概念和原理, 指导动作技能的发展学习。 (3) 培养并形成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 (4) 保持并达到健康的体能。 (5) 可以展现出负责任的社会、个人行为能力, 在身体活动环境中体现。 (6) 在身体活动环境中, 可以尊重、理解人们的不同之处。 (7) 懂得身体活动能够提供自我展现、挑战、快乐和社会交往的机会[7]。

在美国, 各学校只是把体育课程标准作为一个指导方针, 没有明确规定各州或地区的体育课堂内容, 每个州都有权利制定自己的课程标准, 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课程模式和内容。美国注重让学生掌握长期运动的技术和方法, 增强学生体质。教学内容多样。许多课程模式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SPARK课程模式、运动教育模式、健康体适能模式等。其中笔者感触最深的就是SPARK (Sport, Play, 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 课程模式, 笔者有幸参与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Lynn Dale Housner教授来我院培训Spark。在美国, Spark课程是一门经过反复研究和验证的权威性课程。这几年传入我国, 在多个试验点开展实施, 取得了强烈的积极效应。

美国的健身体育模式的发展趋势是简化、分解和改变原有的竞技体育项目的规则为基础的, 非常鼓励并重视在校期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 也很注重和培养毕业后学生能继续参加体育活动。由体育教学来促进健康, 使体育活动在学生中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为了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特征, 要降低运动项目的负荷还有难度。

另外, 体育设施也是学校体育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体育馆被视为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学校运动设施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佼佼者, 孩子们在体育课上都能够充分利用体育器材。学校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有充足的体育器材和设施, 学校会充分运用体育设施来开展学生的体育活动, 如组织联赛。

4 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

通过回顾美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对学校体育发展的优势进行分析, 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美国学校体育是在培养学生的个性, 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它的教学目标群定位是学生, 学习者可以不断的参加, 增强体质是我国传统体育教学的目标, 放在首位的是活动和运动的能力培养, 对体育课学生将失去兴趣,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受到妨碍。另外, 美国的教师有一定的自主权, 教学大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灵活性, 学生能够真正的体会到体育课堂带来的乐趣, 愿意主动去参与去锻炼, 而我国实施的是统一的教学大纲, 缺少灵活性。

另外, 终身体育是当前国际上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总趋势。体育教学世界各国的共识是, 要为终身体育打基础。为此美国体育课程内容逐渐引进了许多终身体育性质的项目, 例如自行车、慢跑、步行、游泳以及一些竞技体育项目改造后的运动。而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是以技术教学为主导的, 在一定程度上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受到阻碍。

美国的学校体育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拿来主义”, 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本土化, 以创新性、开放性的学校体育理念, 加速真正以学生为本学校体育改革, 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吴涛, 时勇进.美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主导思想沿革初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93 (4) .

[2]李艳.中美两国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3]姚淳.美国学校体育教育计划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4]徐勤儿, 陈金凤.美国基于国家标准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对比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07 (5) .

[5]王若光.美国早期体育思想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 2010 (1) .

[6]赵云宏, 宋会君, 揭明兰.国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趋势的研究[J].体育科学, 2002 (11) .

篇4: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历程

“感悟自然之美”道出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及学科特有的内在魅力。“点亮智慧人生”对教师而言是把握地理学科教学的内涵和实质,提升学科素养;对学生而言是感受地理学科的思想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教师乐教、善教;学生爱学、会学”,这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是学生人生幸福的保障。

学校的价值观“尊重、责任、创新”同样是我们教研组的原则和信念。基于学科特色,我们对价值观又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诠释。

尊重指“尊重自然规律,求质、求真、求美”。这是因为我们相信:如果教师对大自然丧失了敬重感,我们无法进步,如果孩子对未知的事情丧失了惊奇感和敬畏感,那么人类将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停止前进的步伐。

学校关于责任的诠释是:“教育一方面要唤醒个体的生命意识,另一方面要促进每个生命去实现其社会价值,去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基于此,我们地理组把责任确定为“地藏经纬,理统九州”。

创新是生命的源泉,也意味着一种改变。我们把创新看作是教育能力提升的动力,是实现超越的突破口,因此,将创新定位在“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改变策略,挑战自我”上。

学校的愿景是“从优秀到卓越”,这是外在压力到内在动力的转变。因此,我们地理组将愿景设为“快乐地理、幸福人生一二三”。

一是指一个90满意度,即学生对学科教学的满意度逐年提高,喜爱地理学科的学生比例能达到90%。“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学科兴趣的提高能成就学业的成功,这是教师的最大期望。

二是指两项建设,一是学科教研组网页建设;二是校本课程建设,建设标准是形成本学科精品校本课程2门。这两项建设是为学生提供的量身定制的课程资源,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

三是指三项目标,其一是每个学年度高中会考通过率90%以上;其二是每个学年度举办一次地理学科科技讲座活动;其三是每个学年度组队参加国家奥林匹克地理大赛,争取每次获得奖项。

创新是学校秉承的一个价值观,也是学校实现跨越发展的秘笈。地理教研组选择了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研方式的转变这一策略,保证教研组的愿景得以实现。为保证既可使每个人的智慧集结成大家的智慧,又能让每一个人的个性得到张扬,我们确定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战略和行动指南,使大家在相互争论辩解中共生智慧,在教学实践中彰显个性。目前本组教师基本上形成了各自的教学特色。

篇5:板小学校回顾课改历程

--板小课改回顾

学校简介

遵化市铁厂镇板城联小,1976年建校。学校位于铁厂镇东北5公里处,占地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70平方米,教职工19人,11个教学班,在校生256人,是地地道道的纯山区学校。

课改前生源全是四个邻村的农村孩子,教师老龄化严重,缺少新鲜血液流动,加之还有三分之一的非公办教师,所以我校相对于其他三所小学来说师资力量最薄弱,而通过全体老师不断拼搏,我校成绩不断超越同类学校,一直处于上游,近俩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迅速提升,教学成绩斐然,学校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名校,然而老旧的教学模式已然不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模式,针对此种情况,我校多次召开动员大会,研究商讨开展高校课堂活动,这仅仅是刚刚卖出的一小步,没有取得实际效果,但也把我们所做的进行一下回顾和总结。2014年10月22日我校接到教育局小教室和教育办联合下发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拟于12月初举行全市“小学高效课堂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我校接到通知后,立即召开了全校教师学习动员大会,借此契 机全面推进我校高效课堂的改革。

一、思想引领,厚积薄发

为了从思想上让教师转变观念,学校在开始课改时,先进行了思想大讲论,在全校开展了“什么是新课改理念”、“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质量”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从而在教师心中确定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多种课改新思想,从而确定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内涵。

课改思想的统一,是课改实验成功的关键。

二、加强培训,共同提高

1、理念培训

(1)召开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信心、鼓舞干劲,为高效课堂在全校铺开奠定思想基础。

(2)举办专题讲座。聘请中国教师报李炳亭主任、杜郎口崔其升校长、江苏连云港徐翔校长等,及杜郎口课改名师来我校做高效课堂专题讲座,让我校教师切实更新思想,转变观念。

(3)观摩示范教学。先后邀请杜郎口十几名课改名师 2 来我校进行示范课、观摩课教学,通过对传统课堂的剖析和与高效课堂的对比,让教师深刻认识推行高效课堂的深远意义,激发教师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实践的热情。

一、具体措施

1、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为了改变广大教师的旧观念、旧思路,学校连续召开了两次全体教师会议,就课改的背景及意义向老师们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和阐释,同时我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观看了有关高效课改的视频资料。

2、组建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为了切实做好“五步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的“五步教学法”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监督课堂改革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3、认真思索,确立教学模式。学校在充分学习教学理论,借鉴铁厂中心小学先进教改经验的基础上,破茧成蝶,模式构建

最终结合实际提出了课堂教学新模式为: “五字”教学法

1、导(1-2分钟)

2、学(2-3分钟)

3、讨(5-8分钟)

4、展(5-10分钟)

5、练(10分钟左右)

二、遇到问题

我校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四、五十岁教师占到教师比例的三分之二,许多老教师习惯了多年的教学方法,从心里对课改的认识不足;另外学生也习惯了老师的主讲和自己的倾听及练习,从师生角度来看课改带给我们不小的难度;再者,新教师和老教师没有接触过高效课改方面的知识,起步对于我校教师来讲相对于其他兄弟学校晚的太多,诸多不利因素对我校课改的实施造成不小的困难。

三、解决方法

为了使高效课改工作顺利推进,不断解决课改中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定期将全体教师集中在一起,将课改中所遇到的问题,逐一进行梳理,以讨论会的形式和教师们一起讨论其中的焦点问题。讨论中,教师们各抒己见,把自己比较好的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把自己在课改中遇到的新的疑惑再向其他老师问询,这样不断反思、小结模式实施情况,不断改进和优化模式环节细节,从而推动高效课改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更好地开展。

总的来说,三小点去做:

1、不断与老师们研究、切磋,了解课改遇到的问题,大家群策群力,集中大家智慧,解决问题。

2、鼓励先进,树立典型,大胆启用年青教师。3率先垂范,走进课堂,研究教学。

五、取得的收获

课改给学校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学校初步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学的课改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学习的教育特色,突出了办学亮点,各方面都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最大的亮点是学生学会合作、互助,自主能力增强。

1.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开展“五步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以来发生的较为显着的变化,大多数教师在课上讲得少了,站在讲台上或前面的时间少了。

再如,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一些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层次。这些都说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已有了较大的改进,尽管不成熟,但这种意识是很值得肯定的。

2.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

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参与学习过程,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交流、对话、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这样的双向互动客观上必然引起师关系的变化。新课改的课堂上,你经常会看到教师与学生同乐,一种积极探索、和谐融洽、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渐建立起来。

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改工作系统性和复杂性使教师的压力较大,老师们经常遇到很多的困难、疑惑和问题。如:教师缺乏对教育新理念的认识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尤其是年长的老师;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课程标准所需要的要求不吻合;教师对如何开展更加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不准;优生与学困生不能兼顾发展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如何进行准确的评价等等。

七、文化逐步行成

在改革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逐渐展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师生浸染其中,共同成长,全程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校、班级的主人。

课改经验与体会

一、思想引领是前提

课改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观念是否转变,观念的转变需要专家,我们想通过“走出去,多学习”培训等多种途径来做思想引领。一旦教师转变了思想,充分认识到课改的意义,自觉地用新课改理念武装自己、从事教学,学校才会真正走了课改之路。

二、全员参与是关键

学校的课改不是一两个领导,更不是一两个年级或几个班级部分教师的事儿,要想坚定地走上课改之路,必须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深厚的课改氛围,让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成为课改者,让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校的每一朵花草都散发课改的活力。

三、多元评价是保障

学校一改过去传统课堂单一的分数评价方式,二变百分制为星级制;三变“以分数论英雄”为多元评语。多种主体评价,学生、教师、家长;多种评价方式:口头表扬、鼓掌祝贺、介绍成功经验、物质奖励、张榜表彰等。学校坚信“多一种评价方式就多少批人才”的教育思想,充分让学生展示自 7 己,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力,发现学生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常抓不懈是保障

对于每位教师学校专门成立学科小组,让教师在教研组中充分交流了解自己课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及时改进,以此保障在高效课堂的打造过程中少走弯路,让每一位教师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前景瞻望

篇6: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历程

服务学校持续发展

2013年5月30日,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首批市级重点课题《名校史志研究》子课题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校《名校史志研究》开题会在我校召开。参加开题会的有学校校长、副校长、参研教师等14名主研人员。会议由我校教科处曹选成副主任主持。

篇7: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历程

大家好!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60年,华夏儿女勇往直前。2009年,我们的伟大祖国迎来了她的六十岁生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攀登航天事业高峰的一次那一世小说网 http://技术性突破,也是献给伟大祖国60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

历史如镜,可以鉴往知今,悠悠五千年文明已经在新时代淀积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岁月如山,可以登高望远,中国共产党81年的风雨历程,使曾经的星星之火已变成了无数人心中的不灭火炬!从南昌到井冈山,从延安到西柏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出了一个灿烂的新中国,这个东方巨人终于站起来了!她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无坚不摧的气概,使世界的目光应接不暇。

我们有幸,一次次见证历史;历史有幸,一回回经历辉煌!沿着港澳回归的足迹,顺着三代人高峡出平湖的梦想,走进西部大开发飞腾的黄土地,跨上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平台,神七飞天漫步太空,北京奥运成功举办,抗震救灾世界瞩目,两岸关系拨云见日,这些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成就。展望2008年的缤纷五彩,预见未来20年的灿烂辉煌,我们会情不自禁为祖国喝彩。

2008年是祖国极不寻常又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的艰难时刻,我国政府果断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向前推进。这一年,我国相继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弥足珍贵,激励着灾区人民团结一致、坚定信心重建美好的家园,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想,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中国运动员以出色的竞技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开、闭幕式表演、赛事组织工作、志愿者服务、场馆设施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给世界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北京奥运会既是世界了解中国的舞台,也是中国了解世界的舞台。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将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的姿态,走进世界,融入世界,影响世界。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在这不寻常的一年里,有多少悲壮和感动,有多少梦想和光荣,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写进了共和国的史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定会不辱使命、不负重任、继往开来、开拓进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新的局面。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回首30年的求索,30年的奋斗,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中国逐步崛起于世界的东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令中国人民倍感自豪骄傲。

历经风雨,初见彩虹。我们已经取得了光荣伟大的成就,我们必将书写更加雄伟壮美的篇章。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对中华民族来说,抓住机遇,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在推进和平统一上迈出新步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各位同学,我们的爱国之情,集体之心,报恩之愿,自强之志,只有顺应发展时代的大潮,我们所作所为才能有利于国家,有利于集体;才能无愧于长亲,无愧于本心,我们青春才能绽放光彩,我们生命才会价值永恒。

篇8:学校卫生标准发展历程及标准体系

学校卫生标准涉及儿童青少年健康与生命安全, 不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学校卫生标准是贯彻各项学校卫生法律法规的重要技术依据, 是我国学校卫生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贯彻执行学校卫生法规的重要工具。学校卫生标准不仅强调执法监督工作中的技术法规制约作用, 更强调对儿童青少年生存、生活、学习的各种环境条件和各种学习用品卫生质量的导向和评价作用, 是改善环境、减少疾病、提高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学校卫生标准的贯彻实施使各项学校卫生工作符合标准, 对强化学校卫生的科学管理具有推动作用。

1 学校卫生标准发展历程

1.1 学校卫生标准制定的起步阶段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陆续颁布了一些学校卫生标准, 如德国以政令的形式规定中小学校教室容纳学生50人, 每人平均面积不少于1 m2, 体积不少于4 m3, 教室长度最大限度为9 m, 宽6 m, 高度不少于4 m。英国根据视力试验, 将容纳40人的教室长度规定为7.6~7.9 m;考虑采光和换气的需要, 将宽度规定为6.7 m, 高4.0 m。日本是近视高发国家之一, 因而较重视课桌椅和课本文字的大小, 1897年文部省颁布课桌椅标准, 1898年颁布中小学课本文字印刷标准, 1903年颁布课本用纸标准。关于教室的人工照明标准, 各个国家都随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而逐渐提高, 19世纪末期, 电灯照明尚未完全普及, 考虑到煤油灯照明的情况, 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将教室桌面照度规定为25 lx, 1939年日本规定为50 lx, 20世纪50年代的前苏联采用不低于75 lx的标准。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初, 国家未制定正式的单项学校卫生标准, 但在有关决定和暂行办法中包括了许多相关标准的内容, 如1951年8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规定, 学生每日上课、自习时间, 大学、高中不得超过9 h, 初中不得超过8 h, 小学高年级不得超过6 h;每日睡眠时间, 大学8 h, 中学9 h, 小学10 h, 夏季酌增午睡时间。1964年卫生部、教育部等部委下发的《中小学校保护学生视力暂行办法》 (草案) 中规定, 教室采光系数不低于1%乃至1.5%, 玻地比为1∶4至1∶6, 前排桌距黑板不少于2 m, 最后排不得超过8.5 m, 教室最长9 m, 课桌面人工照明不低于40 lx等。1979年教育部、卫生部下发的《中小学卫生工作暂行规定》 (草案) 中, 将教室桌面照明提高为不低于50 lx, 这些规定已经具备了标准的基本要素, 奠定了《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 7793-87) 、《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 (GB/T 17223-1998) 和《中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 (GB/T 17224-1998) 等制定的基础。

1.2 学校卫生标准制定的有计划阶段

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初, 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学校卫生标准研制进入了有计划阶段。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9年2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91年9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995年10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相关要求均与学校卫生标准制定有关。1990年6月4日, 经国务院批准, 国家教委和卫生部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基本法规, 是指导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依据。《条例》规定, 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 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 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不但为制定学校卫生标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而且是贯彻执行学校卫生标准的重要保证。

“六·五”期间, 在卫生部卫生防疫司直接领导下, 有13项标准列入研制计划, 成立了由5名委员组成的第一届学校卫生标准分委会 (叶恭绍教授担任主任委员) , 但因标委会人数太少, 未审查标准。1985年2月16日, 卫生部卫生防疫司 (85) 卫防食字21号函《关于落实学校卫生标准具体事项移交工作的通知》指出, 部长办公会议已明确将学校卫生标准委员会及组织制定管理学校卫生标准具体事项等交北京医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1985年11月28日-12月2日, 由北京医学院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主持, 在南宁召开了“学校卫生标准研讨会”, 与会人员41名, 交流了“六·五”期间的工作经验, 讨论了“七·五”研制计划。1986年8月在沈阳召开第二届全国学校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委员扩大为15人 (顾问叶恭绍教授, 主任委员叶广俊教授) , 主要由卫生部监督司、教委体育卫生司、轻工部质量标准司的领导, 以及部分医学院校卫生系儿少卫生研究室、省市区卫生防疫站 (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的专家组成。会议审查通过了《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 (GB 7792-1987) 和《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GB 7793-1987) , 这2项标准的颁布、实施是学校卫生制定单项标准从无到有的飞跃。以后在不同年份又召开了第二、三、四次会议。“七·五”期间, 学校卫生标委会共审查通过18项标准, 其中颁布5项标准。1991年7月在扬州第三届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上, 学校卫生标准分委会委员增加为16人, 随后召开了第五~七次分委会会议, 审查多项标准。

1.3 学校卫生标准制定服务于社会发展阶段

自本世纪初,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卫生改革、法制建设的加快, 以及对行政执法、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等都对卫生标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 新时期学生主要健康问题的变化, 对学校卫生标准的制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时期工作重点是加强标准基础研究和专业基础标准的制定, 学校卫生标准研制也进入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阶段。

2005年卫生部组织开展“卫生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学校卫生标委会承担了“学校卫生标准体系建设研究”任务。该研究回顾了学校卫生标准发展历史, 总结了学校卫生标准在提供安全的教育设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预防和控制学生常见疾病、提高疾病诊断水平、方便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在学校卫生标准现状分析及标准发展趋势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外卫生标准体系的比较, 提出了新时期“学校卫生标准体系建设”, 包括学校卫生领域的标准定义和范围、学校卫生标准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总体原则、学校卫生标准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 卫生标准作为重要的技术性措施, 将在有效保护我国人民的健康权益、维护国际经济贸易利益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学校卫生标准委员会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加强国际相关标准跟踪研究, 追踪国际标准组织 (ISO)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NSI) 、英国标准学会 (BSI) 、德国标准化学会 (DIN) 、法国标准化协会 (AFNOR)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CEN) 和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 (JIS) 等国际标准组织所制定的儿童青少年卫生标准, 主要归纳为儿童产品类, 包括儿童玩具、运动器械、服装、纸制品;儿童设施类, 包括学校建筑 (结构、功能、安全) 、运动场 (材料、功能、安全) 等;教育环境类, 包括室内照明、教育设备的使用等标准;以及以上国际组织标准被世界各国的采用情况, 标准的体系构成、制定原则和程序, 标准的制修订周期、频率, 组织、制定、批准、发布机构等。

另外, 学校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遵照卫生部要求, 组织编写了《学校卫生标准的编写技术指南》, 目的是规范标准编制, 提高卫生标准编写水平。其中, 通用要求指出了学校卫生标准的范围、制定学校卫生标准的依据和原则, 在编写方式中提出了针对各类学校卫生标准的编写方法指南。同时, 加强学校卫生专业基础标准的研制, 包括《学校卫生标准体系》、《学校卫生名词术语》、《学校卫生标准研制与编写总则》、《儿童安全与健康一般指南》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精神状态、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经济、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非生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并要求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认识、研究、处理人类的健康与发展。伴随着社会变革, 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发生了改变, 伤害事故已成为我国青少年的首位死因;心理问题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问题;人口流动性的提高使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与管理工作形式紧迫。针对学生心理健康、伤害预防、传染病防控, 以及社会关注的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 研制多项学校卫生标准, 包括《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儿童青少年伤害监测方法》、《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学生宿舍卫生要求》、《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学校建筑设计与设施、学校生活服务设施、学校家具及教具、儿童青少年卫生用品、教育过程、儿童青少年健康检查及管理、健康教育规程等方面颁布了33项学校卫生标准, 其中国家标准25项, 卫生行业标准8项。

2 学校卫生标准体系

学校卫生标准体系就是在学校卫生专业范围内, 将现有、应有和预计发展的标准, 按一定方式排列成的、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的整体。

学校卫生标准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总体原则是保护儿童青少年健康, 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按卫生标准体系统筹安排, 卫生标准与标准方法相匹配, 卫生标准与卫生法规相配套, 跟踪社会发展和最新科研成果, 积极采用国际与先进国家卫生标准。

2.1 学校卫生标准体系框架

1983-1989年制订的“卫生标准体系”包括学校卫生部分。该“卫生标准体系”经过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审议通过, 于1989年10月9日由卫生部以卫监字 (89) 第34号文颁布实施。其中, 学校卫生标准体系表本着方便工作、顺应管理、与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相适应等原则,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确定了学校卫生专业基础标准和以下8个系列: (1) 学校建筑设计及儿童青少年设施卫生标准; (2) 学校饮用水及供餐卫生标准; (3) 学校家具及教具卫生标准; (4) 儿童少年卫生用品及玩具卫生标准; (5) 教育过程卫生标准; (6) 儿童少年健康检查标准; (7) 健康教育规程; (8) 其他备用。

学校卫生标准体系的建立, 为有序开展学校卫生标准工作奠定了基础, 对制定学校卫生标准研制规划以及年度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 国家技术监督局核发 (1996) 153号文《关于卫生行业标准归口管理范围的批复》, 确定学校卫生行业标准管理范围为学校卫生基础、学校环境卫生、学校预防性卫生、学生卫生行为规范、学校教育卫生、学生用品卫生、学生身体发育及健康7个系列。其分类方法与范围, 同上述学校卫生标准体系表大体一致。

2005年卫生部组织开展《卫生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学校卫生标委会在学校卫生标准现状分析及标准发展趋势需求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外国卫生标准体系的比较, 提出了新的《学校卫生标准体系》, 主要分为7个系列: (1) 学校卫生专业基础标准, 包括学校卫生名词术语、标准研制与编写总则等; (2) 学校建筑设计及教学设施卫生标准, 包括学校及托幼机构建筑设计卫生要求、学校教学设施卫生要求、教室微小环境卫生要求等; (3) 学校生活服务设施卫生标准, 包括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学校及托幼机构饮水设施卫生管理规范、学生宿舍卫生要求及管理规范等; (4) 学校家具、教具及儿童少年用品卫生标准, 包括学校课桌椅、黑板、中小学校教科书卫生标准等; (5) 教育过程卫生标准, 主要是对学习负担、体育运动负荷的限值标准; (6) 儿童少年健康检查与管理规范, 包括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要求、方法, 健康监测、评价方法, 疾病预防, 以及学校卫生监督与管理; (7) 健康教育规程, 包括健康教育规范、健康促进学校规范等。

2.2 学校卫生标准体系建设的作用

随着《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颁布和学校卫生标准体系的建立, 在卫生部领导下, 学校卫生标准工作者和广大儿少卫生工作者密切配合, 充分发挥组织管理、技术机构、专业能力上的优势, 重点围绕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与设施、教育过程卫生、健康教育、学生用品、学生营养餐供给、学生健康检查等方面研制多项卫生标准, 为有效保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2.2.1 提供安全教育设施, 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学校卫生工作的人群对象是正在生长发育和受教育的儿童青少年。教育设施的环境条件不仅要满足教育功能, 同时也必须符合卫生、安全、艺术、经济等各方面的要求, 达到合理的统一。卫生要求内容广泛, 除一般环境卫生要求外, 还要求适合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这是学校环境卫生不同于一般环境卫生的关键所在。因此, 学校卫生标准不仅是学校教育设施和环境要求的技术依据, 也是学校卫生监督的重要内容。《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卫生标准》、《电视教室座位布置范围和照度卫生标准》、《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黑板安全卫生要求》、《盲校建筑设计卫生标准》等标准, 有利于保护学生良好的身体形态, 减少疲劳, 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保护视力, 减少近视的发生;有利于改善学校教学条件, 保障学生安全健康。这些标准的颁布受到建筑设计部门、教育部门、卫生部门, 乃至全社会的关注。

教育过程中, 适合儿童青少年的年龄特点, 符合卫生要求的课业学习、体育、劳动等活动, 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有利因素。通过制定《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中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和《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 可以防止学习负担过重、体育创伤等。

学校是健康教育的最佳场所, 学生是健康教育的最佳人群。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的《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规范》, 可以大大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健康意识和能力。

儿童青少年不同于成年人, 机体对有害因素的反应更敏感。许多学习用品和玩具等或具传播疾病的危险, 或材料、涂料中含有过量的有毒物质, 威胁他们的健康。制订《铅笔涂漆层中含铅量卫生标准》等学生用品卫生标准, 加强学生用品的卫生监督监测, 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2.2 预防和控制学生常见疾病, 提高疾病诊断水平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疾病预防, 尤其是营养不良、贫血、视力不良等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1992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布了《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为改善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 满足人民群众对营养日益提高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学生营养餐推广活动在营养专家的积极倡导、民间推动和政府干预中积极稳步地发展起来。2001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等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广学生营养餐的指导意见》;为防止学校食物中毒, 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 2002年教育部和卫生部颁布了《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文件。为配合学生营养餐的推广, 学校卫生标准委员会作了大量的工作, 在规范管理上提出了学生营养餐的相应标准。卫生部分别于1998年、1999年颁布了《学生营养午餐营养供给量》和《学生营养餐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这2项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学生营养餐的食谱编制与卫生管理要求提供了法规依据和技术依据, 保障了学生午餐的安全与营养, 促进了学生营养的改善及学生营养午餐的全面推广。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我国推行学生营养餐的城市约有30多个, 其中以北京、上海的规模最大, 每日供应量均在30万份以上。全国城市每日供应能力估计达200多万份, 约占全国城市中小学生的6%。20多年来, 我国学生营养餐事业正在由作坊式管理走向现代企业管理, 由单凭经验烹调走向依据营养食谱制作, 由单一营养午餐走向供餐多样化。随着《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的全面落实和学生营养午餐的推广, 我国学生营养不良得到明显改善: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 轻重程度构成改变;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明显下降, 贫血程度构成比也发生了变化, 轻度和边缘性贫血所占比例增加, 中、重度贫血基本消失。

上一篇:学习两高意见的心得:又一把反腐利剑下一篇:儿童节祝福六一儿童节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