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中国政治文化的思考

2024-08-20

对当前中国政治文化的思考(通用11篇)

篇1:对当前中国政治文化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政治文化的思考

中国的政治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变革和发展,在每一个固定的时代都给了当时的政治最可靠的政治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采用的是一种新型的政治文化,但是以往的政治文化传统并不是荡然无存,优秀的文化被保留和继承,同时新的政治文化形态正在逐步形成.政治文化是政治的.根基,社会需要稳定和有说服力的政治文化来为它服务.现阶段中国,不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在快速发展,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我们需要更加慎重地审视政治文化是否可以给社会发展带来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文化认同.

作 者:刘嘉庆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刊 名:理论界 英文刊名:THEORY CIRCLE 年,卷(期):2006 “”(7) 分类号:G0 关键词:政治文化   变革   稳定   发展  

篇2:对当前中国政治文化的思考

王丽琴

摘要:在分析论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制约农村政治文化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新农村政治文化建设应加大文化供给、提升村民民主意识、完善相应体系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供给;民主意识;政治文化建设

一、由农村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看当前农村的政治文化建设

当前,党中央和国务院已将新农村建设放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之上。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和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制度。《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然应当包括涵盖中国百分之六十以上人口的农村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第二,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选择。“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村稳定关系国家大局,这种稳定是以民主、自治、法制为前提的新型乡村治理制度为基础的。

第三,良好的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力地推动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如今普通农民对民主政治诉求的意识逐步增强,通过对关切自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知情”、“选择”和“监督”,积极参与、共享成果,农村经济发展势必迈上新的台阶。发展和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关系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建设农村政治文明,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培育农村公民文化,使农村从熟人社会向公民社会进行大跨步的转变,将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

搞好政治制度建设,势必要谈及政治文化的培育。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种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而公民文化是一种参与型的、摒弃了等级特权的、自由的政治文化。在公民文化的引导之下,普通公民能够彻底摆脱人身关系的依附、臣民思想的禁锢,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政治过程之中。公民文化能为建设现代政治文明提供合法性解释和合理性证明,加强政治角色亦即普通公民对政治系统的认同感。此外,当前国家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一个有着深刻指向和浓厚文化底蕴的政治变革过程,政治改革中先进政治文化含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度和质量。由此,我们说文化乃是制度之母,培育出公民政治文化,并使之成为当前社会的主流政治文化,形成公民社会,才能使广大国民树立民主信心,养成民主习惯,形成民主的公民文化政治心理。

二、制约当前农村政治文化发展的因素

1.宗族观念影响农民政治行为

我国以家庭、宗族为本位的宗法制度自周朝初期开始确立,历经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宗法文化。农村是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地域,中国农村的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宗法性,保守性。传统农民政治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根深蒂固、普遍存在的宗族观念。虽然建国之后,宗法家族制度作为旧制度的基础被彻底摧毁,然而文化的变迁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宗法文化心理已经内化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并通过社会传统、风俗习惯等进行遗传,在人们的社会行为特别是政治行为中隐性自发地发挥作用。

宗族观念由于其本身固有的狭隘性,必然影响村民的政治行为。以选举为例,村民、村干部在选举过程中往往会有意无意地以宗族组织的利益为界限,对影响本族利益的管理、决策进行抵制,从而使得村民在参与选举活动中自身的政治意愿不能得到自由、真实的表达。放大到以村为单位来看,村民在参与选举投票时,往往优先考虑本村的候选人,而较少去关注该候选人是否具备参选的基本条件和相应的素质。

2.顺从心理导致农民政治权益缺失

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律文化是义务本位模式,义务本位模式的法律文化强调的是法律的制裁机制,它着眼于如何迫使社会成员以消极的臣民意识被动地接受自上而下的单向社会控制。现代社会的法律文化应该是权利本位模式———注重法律的激励机制,允许人们以积极的公民意识去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然而受长期以来义务本位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当前法制建设不完善等外部环境的制约,我国一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权利本位模式的法律文化,义务本位依然在发挥着它的潜在功效———形成民众消极的归属心理,政治冷漠感强,政治参与率低,政治参与不是主动参与型而是被动参与型。

同时,我国长期受儒家文化的浸淫和熏陶,顺从被誉为一种美德,从官员到平民、从人子到人妇都形成一种顺从的惯性意识。在面对官员或上级的时候,服从或顺从不仅成了一种高尚的道德选择,也成了顺从者维护自身利益的理性选择。从政治参与的角度来看,此种顺从文化更加深了民众的被动参与心理。

3.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受几千年封建专制传统政治文化的制约,再加上计划经济和“全能政治”条件下高度集权、权力宰制社会的影响,农民中还存在着相当的权力崇拜意识和臣民意识。许多农民还较普遍地习惯于行政安排甚至是越权安排,即使自身政治权利受到侵犯,也很少会感到有什么不对。此种臣民意识导致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极其薄弱,逆来顺受的观念比较严重,在个人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不会利用法律方式去维护个人利益。

三、推进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合理的政治制度。显然当前的农村政治文化并不有利于建立农村民主政治制度。通过对比可见当前的农村政治文化同公民社会的政治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不仅仅表现为农村政治文化中民主意识的缺失,也体现在我们对当前农村政治文化关注程度的不足,更表现在农村现有的一些落后的意识对现代政治文化输入的一种阻碍。要改变这种状态,加强新农村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大文化供给

从宏观的角度看,首要要做的是加大农村的文化供给。目前中国农民的文化需求表现出求知欲强烈、传统性浓厚、村落性明显、归属感深厚等诸多特点,而农村文化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这些文化需求。因此,文化工作需要进一步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2]。要改革单向的文化输入机制,拓展供给渠道。目前农村普遍的情况是政治文化多由政府供给,而事实上政府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承担这个工作,更科学地看,也不应该完全由政府来承担这个工作,这就需要社会参与进来。政府应该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发挥好导向性,合理调整社会资源加入到文化输入这个工作上来。

同时,农村要不断培育自身文化的内生机制。如上所述,单纯依靠政府的单向输入尚不足以满足农村文化需求,农村必须培育自身的文化资源,依靠自身的力量。改变只求输入,不讲培育的供给模式。实事表明,自身文化枯竭的地方往往难以承接外来文化的输入,一个没有自身文化的农村也难以接受来自外界的文化输入。特别是政治文化这一较为高级的形式,更是对其生存的土壤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文化的外来输入和自身的培育是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两方面的工作都要有效地开展才能彼此促进。

2.提升村民民主意识

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撑是群体的民主政治意识,从根本上说意识的提升靠的是其所依赖的经济基础的巩固。

首先要做的还是教育工作,即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政治文化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人这一最基本的单位。在农村,村民个人的文化水准直接决定了这个区域的文化水平。很难想象在一个基本科学文化素质落后的地区去奢谈政治文化。也很难想象,缺乏基本文化素质的村民会具备接受民主意识和先进理念的条件。所以,要培育村民的现代政治心理和现代政治文化意识,相当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农村基本的文化教育。

其次,要利用好现有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资源,进行广泛、持久、深入的普及政治文化工作。信息时代的到来带给我们的便利是信息资源可以更加自由、更加广泛的传播,利用好这一优势去对抗沉淀在村民心中多年的诟病,是提升村民意识的有效一招。在现代文化向农村社会传播的过程中, 大众传媒不仅本身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被农民群体所接受,成为农村文化变迁的内容之一,而且充当了推动农村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加速器”。

再次,加强法律意识。优先加强对农村干部的法律意识教育。一是鉴于其所处的地位,他们的思想意识是否具有法律因素比一般村民有更大的影响力,对于法治意识的普及有更大的影响力;其二,从推动农村政治文化发展的作用上来看,处于管理层的人员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3.完善相应体系

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完善政治参与渠道,构建沟通平台。上访也是一种渠道,也体现一种政治文化。村民能想到通过上访来解决问题,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政治意识,一种政治倾向。当前的问题是,这个沟通的渠道过于单一而且没有预期的那么通畅。它已不能有效吸收村民日益增加的政治诉求和政治参与。村民能积极上访应当说是个好事,它反映出村民觉醒的政治参与意识,反映出村民对国家和政府的一种信任。它让我们看到了农村政治文化繁荣的希望所在,而目前我们要做的是保护好村民的这种意识,保护好他们有自己想法、有自己政治要求的热情,通过拓展沟通渠道,构建沟通平台加以输导,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政治参与体系。

其次,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民主机制。引导村民广泛的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是提升村民政治意识、培育其政治心理的良方。村民比较容易从实践参与中理解权力制约、决策民主以及关于自身权力维护等基本概念。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对待基层人大选举等活动中,更了解自己投票的意义,也更有利于他们排斥宗族观念、从众心里带来的影响。显然这种影响对整个政治文化在农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3:对当前中国政治文化的思考

目前, 很多教师和学生对高中政治教育都有着认识上的误区。从教师方面讲, 有些教师认为政治教育就是讲考点—背考点—做练习—讲练习这四部曲, 政治课堂就是“教师围着书本转, 学生围着教师转”的完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 认为这种完全由教师掌控的课堂能出成绩、有效果。从学生方面讲, 很多学生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理所当然地认为政治课堂学生就是陪坐、陪听、陪看的“三陪”模式, 就是左手拿直尺, 右手拿笔, 然后教师说什么他就划什么, 全然一划书机器人。这样的误区导致政治课堂变成了一个教师站在讲台上, 滔滔不绝地讲述, 似乎是一个演说家, 只是一个人孤独地唱着独脚戏。没有互动, 没有探讨, 大家关注的只是考点有哪些, 学生要背出哪些, 然后就是做不完的题目, 学生在反反复复的题目刺激下记住了要考的内容。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课堂要完成三个方面的目标, 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旧的课堂模式下只能完成知识目标, 而能力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根本无法培养出来的。因此,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步伐, 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一些摸索, 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我结合本校提出的15—20—10的有效课堂模式, 把政治课堂定位为“二效、三段、五环节”。“二效”就是前35分钟保证学生学会, 后10分钟达到学生会学。“三段”就是:自学交流15分钟;提升、小节、检测20分钟;预习指导10分钟。“五环节”就是展示交流, 训练提升, 评价小结, 检测反馈, 预习指导。要真正达到高效的目的, 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五步。

一、编制学案

要编制一份完整的学案应坚持明确目标、梳理知识、学以致用、自我检测、总结提升、学后反思六个方面。

1. 明确目标。

学案中确定的目标要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 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且要体现政治课的直接现实性。不同学校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 因此要对本班的学情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从而确定相应的目标。

2. 梳理知识。

在这一环节的设置中包括本课要掌握哪些重要概念, 把握这些重要概念的注意点是什么, 这些概念与曾经学过的什么概念容易混淆, 如何把它们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对教材的自学, 尝试着总结概括, 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与已学过的知识的联络图, 并能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分散的知识构成知识网络, 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以及学活用活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在自学时明确对本课知识有哪些困惑, 有哪些新的发现, 并在学案上作必要的记载。

3. 学以致用。

教师在编制学案时要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这样的学案才能让学生有兴趣钻研下去, 才能很好地完成预习任务。

4. 自我检测。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初步的检测, 自我检测的内容要依据本课的教学的内容来设定, 要注重能力培养的目标, 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总之, 自我检测要坚持灵活性、思辨性、层次性和梯度性。

5. 总结提升。

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和技巧等进行总结归纳;记录学习过程中的切身感受;记录学生从每节课中获得的“实惠”——学习经历: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 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 留下思维发展的痕迹。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在这堂课学完了以后进行总结归纳。

6. 学后反思。

让学生在学完新课后自觉反思一些问题, 比如:成功的体验和经验有哪些?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与学习前的预习目标相差多少?学后有什么新的认识?有什么新的困惑?等类似的问题。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与书本与老师产生共鸣。这是教育最重要的也是最理想的状态。

二、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的预习过程不是孤立的过程, 是需要老师作必要的提醒和指导的。教师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必须抓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 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2. 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3. 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录, 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三、教师检查学案, 二次备课

教师要把学生预习的学案收上来看, 并且把学生做的自我检测进行批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对这课内容的了解程度, 然后进行二次备课。在课堂上主要和学生一起解决他们普遍存在的疑问, 并帮助他们总结学习方法和解题规律, 让他们在课堂上能更好地知道自己要什么, 激发他们自己要学的兴趣。

四、课堂教学

政治教学课堂的顺利进行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的。在政治课堂上第一步是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 同伴之间互助合作并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交流。有些问题学生之间完全可以通过已有的知识解决。但也会有大家不能解决的问题, 那么在讨论过程中就要记录下来。在学生预习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要做的就是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去, 教师在此发挥的主要功能就是引导议题、过程控制、及时评价、适时点拨、合作技巧的指导。第二步是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 有了前面的过程, 学生肯定都十分迫切地想解决自己的疑问, 听课效果一定好。这个时候教师就一定要对本课的疑点、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来理解书本知识, 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去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精神。一方面, 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的焦点和热点, 思考教材与这些焦点、热点的联系, 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焦点和热点问题。另一方面, 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教材, 观察教材中哪些知识明显与现实脱节, 及时更新知识, 形成科学的认识。第三步是当堂检测, 它是及时反馈的有效形式, 是学生有效地巩固和应用的必要环节, 也是检测学习完成质量的有效手段。检测反馈的目的在于矫正, 课堂教育中要强化“矫正意识”引导和指导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馈矫正。在当堂检测的基础上, 在学生自练完成的基础上, 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 教师讲解关键点、重要点, 总结方法, 概括规律。

五、课后延伸

在课堂讲授结束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就有关时事作相应讨论, 完成一些小的政治论文。这样学生既能巩固知识, 又能提高写作的能力。

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始终在一个十分紧张的状态下寻找自己的疑点, 解决自己的疑点。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不会只是等着教师讲, 看着教师表演的“三陪”角色。我认为在这样紧凑的安排下教师起到的是指导的作用, 而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角。

篇4:对当前中国政治文化的思考

1、进一步抓好思想信念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还是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强化人们的精神支柱。当前,面对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道德思想失衡的状况,必须用极大的力气在全社会深入、持久地开展共同理想教育,不断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找准切入点,选好突破口,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共同理想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与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和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把不同方面群众的特殊利益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

2、加强正确、及时的思想引导工作。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变革之中,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关系变化很大,人民内部矛盾纷纭复杂,而且带有明显的群体性、危险性,在人们的思想中形成了大量的疑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有的是社会变革、体制造成的,有的是工作失误、处理不当引发的,因而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是人们思想转变的关节点。能否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人们对改革的态度以及对党的信任。因此,加强主动性,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去主动释疑、及时引导,努力把问题解决在矛盾激化之前。

3、注意发挥教育规律在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要使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全面提高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善于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要学会掌握最新的手段,引入最新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调动被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是要善于发现客体的优点和长处,努力挖掘和肯定他们的积极因素,不断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二是要根据客体的思想基础、性格特点、接受程度以及周边环境等,精心策划富有时代感和有效性、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形式和手段。三是要发动群众自己教育自己,利用好身边的典型和教育资源,开展思想互动,广开言路,充分发挥民主,彻底摒弃强制压服、生搬硬套和消极灌输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被动状态。

4、踏踏实实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当前,我国不仅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多样化,而且人们的心理状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多样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所有这些,都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人们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思想动态,做到心中无数。对群众在各个时期、阶段可能出现或遇到的困难和矛盾,要依据已经掌握的情况和对未来形势的综合分析,提前作出预测和判断,周密策划好各种问题的处置预案。防止事到临头情况不明、仓促上阵、办法不妥、效果不佳。

5、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创新。

篇5:对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我在网上曾看到这样一幅漫画,画的是一匹小马的苦恼,小马哭丧着脸心想:“我只想做一匹普通的马,父母却希望我成为“小神马”。每天把我圈在家里,给我“讲道”,他们的想法我可以理解,可是一味地禁锢与约束,恐怕我连一匹普通的马都不如了”。漫画下面的注释是:当代中国学生。

在我国,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了应试教育,所有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成果的最终展示就是考试分数。“考考考,老师的法 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这种狭隘的教育目标和单一的教育手段指导下,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小就必然受到忽略,能力就没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为此,我们不禁会想到,到底当前我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真的是人才吗?世界各国公认的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创造力和协作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宽松、民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教育氛围。而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封闭禁锢环境中,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失去了发挥自身创造力和学习主动性的权利,所以创新能力不强。在外国人家是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而中国的儿童却只是在书上得到知识。所谓的好成绩只是在片面的成绩,这种成绩是老师把一大堆的笔记抄在黑板上,下面的学生只是不断的抄,不断的记,然后不停的补课上补习班而产生出来的。这种好成绩只会大大的降低我们学生的个人创造能力。到了最后,学生只知道书上的知识,离开课本就像什么也不懂一样。人家外国人学习都是以培养创造能力为主,每天上学晚放学早但成绩却不比我们差。

难道我们的教育就这样一直延续下去吗?教育到底是为了分数还是为了能力的培养?这样的问题答案不言而喻。教育理念的转变,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不仅关系孩子的学业和将来就业,而且直接关乎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虽然我们天天说要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无不是只重视升学率,重视考上名校的人数。于是我们作为学生的只能整天埋头于书堆,试卷堆之中,做题、做题、还是做题。

就算是大学的教育也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某些方面大学本科教育和高中教育没有区别,我们很多学生都戏称大学只是高中的延续。比如说大

一、大二的课程中很多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背知识点,在考试当中超越知识点的个人发挥一律被考试判为错。在这样的高等教育当中,我们怎么能够培养有独立见解、有创新意识甚至有独立人格的人才呢?

还有,在大学里我们实际上可以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的机会很少很少,很多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不如一个中专生。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大学生只是一部读书的机器而已,在实际社会中干不了什么大事。

篇6:对当前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哈尔滨市委党校课题组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文化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有人类社会活动的印记都可以称作文化。因此,有政治活动的地方就可以形成政治文化,有腐败现象的地方就可以形成腐败文化,当然有清廉政治的地方可以形成廉政文化。

篇7:对当前中国政治文化的思考

那么,市场的情况千差万别,面对不同的市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差异策略呢?笔者以中国联通为例,试作建议。

饱和市场:保住重点客户

据2011年5月最新数据统计:全国移动用户规模已破9亿户,固定电话用户规模达2.91亿户。以山西为例,在山西本地常住人口中,固定电话总数达到763.3万,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1951.1万,电信服务的普及率达到了历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最近几年,固定电话业务出现暂时萎缩,而移动、宽带、增值业务却迅猛发展,成为拉动电信行业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面对电信市场发展相对饱和之现状,为保护自己的“旧领地”,电信运营商都采取了“大虚拟”、“小虚拟”、赠送、优惠等手段,针对不同客户群进行绑定销售,全面形成了“丢失不易,进攻更难”的竞争局面。

以中国联通为例,作为北方十省(区、市)的主导运营商,公司在北方应推广具有市场优势的主打产品,重点要采取防守和巩固手段,通过资费策略、融合产品、赠送附加业务、VPN组网、行业应用等方式,保住重点客户,有效抵御竞争对手。而在联通的弱势领域中,可多采取激励措施,发挥渠道优势、业务往来单位众多的优势,利用多年的人脉关系,加强考核,采取特殊政策或措施,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新生市场:把握信息和机会

有的市场有频繁的人口流动,如学校招生、部队征兵、新公司成立、在某地开办分公司,从而为运营商带来新的营销机会,这类市场可归为新生市场。

高校市场竞争现已进入白热化。每年开学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都会选择与学校、团委、学生会等合作,在校园黄金地段占据若干席位,搭建展棚,利用优惠政策,争夺学生客户。而部队、新兴公司等,虽然也是目标客户,但由于人数不等、规律不一,该领域的竞争也相对弱化。

然而,随着饱和市场的发展空间逐步缩小,每一个新生市场都必将成为三家运营商的新战场。新生市场是未来企业的生命线。所以,中国联通对新生市场也要有当仁不让的态度,发挥合作、自有、社区等渠道优势,把握信息和机会,上下一心,前后端协力,建立起和新市场客户的长远合作,全力谋求企业未来成长空间。

潜在市场:拓展行业应用

3G通信技术可与各行业的需求相结合,因而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也促使电信运营商向各个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渗透。

中国联通的WCDMA制式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表现在终端数量、支撑软件、全球网络及用户规模等各方面。高速传输是它最大的优点,为中国联通在行业应用竞争领域提供了最好的支撑平台。

目前,山东、湖北、广东、上海等地的联通分公司已在不同行业推行了实际应用,如工商执法、森林无线智能监控、新闻采访、球赛直播、公安110执法、医院120救护、智能公交、GPS汽车导航、煤电水费抄表、移动电子商务、小额支付、小区监控等,为未来电信业的深入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篇8:对当前中国政治文化的思考

一、当前基层央行干部职工思想状况

(一) 干部职工思想主流健康向上

银监分设后, 人民银行职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经过三年多的调适, 基层行大部分干部职工能及时转变观念, 以积极的态度应对, 较好地解决了思想徘徊的问题, 在转换职能、找准定位上创造出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1. 关注国家大事, 关心经济金融改革。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干部职工对共产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有增无减;绝大部分干部职工对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和实践表示关注并愿意积极投身其中;对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十分关注。干部职工普遍关心、支持和了解金融体制改革, 认识到金融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大部分干部职工面对人民银行改革的新形势, 希望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以顺应时代的要求。

2. 珍惜现有岗位, 工作积极向上。

大部分干部职工对人民银行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表示满意, 对拥有人民银行的工作十分珍惜, 工作积极向上。很多同志在人少事多、绩效考评要求高的情况下, 工作主动性增强, 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3. 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

干部职工普遍认为支行的发展和稳定与自己的个人利益密切相关, 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 更加关心支行的内部管理, 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为支行的职责履行和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二) 部分干部职工中值得注意的思想倾向

当前, 人民银行县支行在工作职责定位、人员年龄结构和能力结构、个人发展前景等方面, 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此导致干部职工思想的波动和疑虑。

1. 认识有偏差, 无形压力大。

面对基层人民银行的改革和发展, 部分县支行员工认为县支行改革定位不明确, 支行业务越来越少, 发行、保卫没有了, 会计业务也变成了中支的网点, 业务的萎缩, 使部分职工对支行机构的存在与否产生担忧。大部分人认为银监分设后人民银行职能虽然有所增加, 但在实际工作中, 基层人民银行职能却有所削弱。尤其是县支行, 人民银行与银监分设后, 县支行由于没有了监管权, 在开展调研时很难深入, 需要了解掌握些情况也很难。另外, 当前人民银行实行任职资格考试, 一些半路出家又没有接触过金融业务, 年龄偏大而又未到提前退休的同志, 担心考试通不过而被下岗、限期调离等等, 都给干部职工带来了一些思想上的波动和消极情绪, 部分同志顾虑重重, 无形压力较大。在调查中, 有三分之一的人对基层人民银行改革和发展持“等待观望、听天由命”的态度。87%的人认为银监分设以来基层人民银行的职责有所削弱。

2. 年龄偏大, 知识老化, 工作水平受限。

业务骨干人手少、人员老化的问题是近年来基层央行反应特别强烈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十年来, 县支行人事几近“冻结”, 几乎没有补充“新鲜血液”, 导致单项业务骨干多, 复合型人才少, 业务操作型的多, 分析研究型的少。人员的不断老化, 素质水平的局限, 使得基层行的管理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特别是发行库撤消后, 支行人员由过去的相对不足转变为目前的相对富余, 从保卫、发行转岗的大部份干部职工又还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调整和要求, 人员相对富余而业务素质明显不高的矛盾较为突出。对如何正确协调处理好高质量年度考核工作任务与业务素质不高、年龄知识不断老化的人员之间的关系, 成了基层行领导管理上的难题, 导致在开展工作时存在畏难情绪, 缩手缩脚, 难以有效打开工作局面。

3. 激励明显乏力, 工作积极性受挫。

当前人民银行在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的改革上明显滞后, 缺乏增强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意识、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存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 “不会做”或“做不来”可以成为推卸工作的充分理由, “鞭打快牛”已成为工作分配的习惯做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当前实行的绩效考核制度由于难以进行合理量化, 难以公平考核到位, 对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 相对优越的工作条件使部分员工已经习惯了养尊处优, 有优越感而缺乏进取心, 使得在商业银行中司空见惯的岗位任职资格考试, 在央行队伍中却引起较大的思想波动。由于人员少, 导致支行岗位工作的相对单一, 可流动的岗位不多, 使工作自身缺乏挑战性, 岗位竞争的激励作用也得不到很好发挥。而具有最强激励作用的职位晋升, 因受晋升条件和现有人事制度的限制, 基层人民银行人员流动和晋升的机会相对较低, 难以实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晋升的激励作用受到影响。

4. 收入分配不尽合理, 影响和谐的工作关系。

调查座谈中了解到, 县支行干部职工对与中支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有一定的想法;部分干部职工反映职称晋升受指标限制, 职务提拔受职数约束, 工人编制不能提拔任用, 感到职称评定、提拔任用的机会较少。而职称、职务的高低直接影响个人收入。支行级差设置不尽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方式, 也使收入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当前支行中级职称的绩效工资比股长工资高, 导致支行员工对职称考试十分重视, 对当不当股长无所谓;支行一个股要对口中支好几个部门, 有的甚至2、3个人要对口中支10个部门, 股长工作任务重, 职称考试也受到影响。而一旦职称没考上, 收入又大受影响。调查中我们了解到, 近四分之一的人认为影响自身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待遇;近一半的人认为当前实行绩效考评的工资分配方式弊多利少。

二、做好基层央行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基层人民银行干部职工中出现的不和谐的思想倾向, 虽不是主流, 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并对其思想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进行全面的、辩证地分析, 唯如此, 才能正确地加以把握,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当前基层人民银行职工最关心、最敏感的是支行的前景和个人的前途问题, 这也是做好当前职工思想稳定工作的核心和关键。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干部职工的思想,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教育员工,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员工进行政治理论教育, 不断灌输“新鲜血液”, 紧密结合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 做到少而精、分层次、重实效, 通过正面灌输引导, 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 以科学的理论解释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化解干部职工心中的疑虑, 缓解职工思想压力。在干部职工中最大限度地形成崇高的理想和价值追求, 打牢和谐央行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 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多元化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需要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党性、群众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教育引导、稳定鼓劲和精神塑造交叉进行。

一是要结合央行职责履行的实际, 经常性开展系列有利于基层央行改革发展、有利于员工身心健康的主题教育活动, 增强和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特别是要围绕加强县支行全面建设、充分发挥县支行作用、切实履行县支行职责、深化规范管理这些核心环节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为稳定职工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深入开展创建活动。让干部职工在创建中自我教育、自觉接受、自我完善, 提高素质。如创建文明单位、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争创“青年文明号”、建设“职工之家”、构建和谐央行、平安支行等, 营造一种“比、学、赶、帮”的氛围。

三是要关注干部职工合理的物质利益。要及时把握干部职工的利益诉求, 全面谋划好职工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努力维护好职工的现实利益和眼前利益, 妥善处理好特殊利益和个别利益, 把职工的安危冷暖时刻记挂在心头。在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

四是定期开展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只有适时了解干部职工思想动态, 做到“知民力、知民苦、知民忧、知民盼”, 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达到沟通理解, 解疑释惑, 化解矛盾, 增进信任的目的。

五是组织职工深入开展访贫问苦活动。让干部职工亲身感受、比较自己与他们在生活上的差距, 起到身临其境、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效果。

(三) 创造必要条件,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要真正调动干部职工持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必须借助精神和物质的手段, 把利益驱动和思想引导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两种不同手段灵活运用, 才有针对性和感召力。

一是重视员工的人生价值追求。敢于正视和善于解决人民银行工作中提出的重要问题, 使干部职工个人的前途和理想与人行的前景和未来有机地联系起来。可构建以崇高的职业生涯为目标的自我激励机制, 工作中要不断给员工以压力和动力, 放手使用。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 给予其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提高, 放开手脚施展才华, 使他们充满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为单位争光的成就感和得到同事领导赞许的荣誉感。

二是要前瞻规划, 关注员工的未来发展要求。要加强常规性的思想和业务培训力度, 针对岗位特点因事施教, 针对个性特点因人施教, 提高员工应对改革开放、体制变更和利益调整等新形势变化的心理素质和业务能力。对县支行发行、国库会计和保卫等部门撤并转岗的员工, 要因地制宜, 采取集中培训、跟班学习、传帮带等形式, 做好转岗培训, 帮助转岗人员学习掌握新的专业技能, 使其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需要。

三是要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实行竞聘上岗, 凭德、能、勤、绩选拔人才, 重业绩重开拓创新精神, 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 实现优胜劣汰。发挥好入党、科级干部空缺职位竟聘、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激励大家干事业, 让默默无闻, 埋头苦干的人获奖励, 让开拓创新, 业绩突出的人得提升。

篇9:对当前国乐文化的思考

【关键词】 民族音乐文化西洋音乐振兴中国音乐教育

近一两个世纪,因为西方的工业文明在经济业绩上的辉煌,使东方地区在技术、资本、政治等方面对西方产生依赖,因而在文化上也有了顶礼膜拜的弱势心理。虽然从吸收另类文化优长的角度来讲对我们肯定是有益的,这一点不容否认。因为任何文化都有其优长和短缺。但是如果在各个领域都把西方文化当正宗,而全盘否认自我文化的话,那就可怕了。就我们的声乐艺术而言,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洋美声正式传入我国以来,着实让我们的音乐人大为惊喜了一番,因为它确实为中国的声乐文化提供了一个较大的科学发展空间。于是,中国从高校音乐学院到中师音乐专业。教育体式也越来越西化。提起器乐是钢琴必修:提起舞蹈是芭蕾必修:提起作曲是和声、复调、曲式、配器:提起声乐是《我亲爱的》。声音位置要求绝对的统一。就是唱中国民歌也不要用方言。甚至必须用普通话。就连山西民歌《三十里铺》、陕西民歌《蓝花花》、湖北民歌《龙船调》等那么有特色、有地方韵味的我国民歌,也全要求:“声音通道后、竖、松。软腭打开泛音共鸣……”。唱出来俨然一副重量级的《西班牙女郎》味道。而它那亲切独特的中国地方韵味却可惜全然无存了。

虽然最近两年来,从报刊杂志和电视媒体上可以看出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抢救、保护、强化和发展,这个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一些关爱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仁人志士们所关注。但是,在大多院校的音乐教育方面却看不出有什么具体行动。就以我所见到的音乐系学生声乐考试为例:民族唱法受歧视的现象还比比皆是:往往那些民歌风格、特色、声音以及表现力、乐感都很好的考生得分却没有那些美声唱法很一般的得分高。还记得有一次我们音乐系的几位教师到外地听一位刚从意大利留学回来的声乐博士的“声乐讲座”。谈到中国传统民歌歌唱时,这位博士说:“那算什么声乐呀!我的意大利声乐导师就是这么评价中国民歌手唱民歌的”让我感到更悲哀的是:听“讲座”的许多音乐教师和学生竟然点头表示:同感!这种自卑心理导致的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的现象在很多音乐院校还相当成气候。对学生的培养只注重外国文化和专业技能训练学习,几年不开民族民间音乐课,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如民歌、戏曲、曲艺的了解知之甚少。既是开课的也是放一放录音录象,从不让学生模唱一定量的唱段。我还遇见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地方师专音乐系的一位声乐教师因为小时候学过戏曲演唱,又热爱研究中国戏曲艺术,所以常常把那些珍贵的、在西洋美声里找不到的有中国韵味的民族声乐艺术和戏曲舞台表演艺术在教学中渗透给学生。却遭到一些从未接近过此类艺术的同事的贬语:“她过去是唱戏的……”。

就是如此种种不正常的、一味崇洋媚外的现象,也是导致我们许多年来能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有民族风格、特色的歌曲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从音乐院校专业毕业的学生中。能演唱难度很高的外国作品,却不能演唱好一首地道的中国民歌,不懂得中国戏曲说唱,不会唱一个戏曲段子的大有人在。试想我们这样的音乐学生以后还能培养出他们什么样的音乐后代,中国音乐究竟向何处转型另人担忧。难道西洋的《茶花女》、《蝴蝶夫人》真能够完全代替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刘胡兰》、《蓝花花》、《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打虎上山》吗?不!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的西洋唱法也使得我国在进行此方面研究的优秀歌唱家在国际大赛中获金奖的为数不少。可是中国老百姓真正喜闻乐见的始终还是郭兰英、王玉珍、胡松华、刘常愉等等这些有着深厚民族艺术底蕴积淀的、土生土长的艺术家们啊!当然还有李谷一、彭丽媛、严维文、宋祖英等这些优秀的洋为中用的典范们。

当今世界提倡多元文化的势头以逐渐形成。以欧洲文化为中心的观念已经过时。而世界音乐文化教育多元文化的“大趋势”希望各国为多元化的世界平台提供具本国、本民族特点——个性——灵魂的音乐而进行“对话”。唐朴林先生在谈“女子十二乐坊”时提到:以中国的身份进入这个大平台的,不是交响乐、不是钢琴音乐、蓝调音乐、流行音乐,也不会是西洋美声和摇滚。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音乐。音乐学家林谷方先生也说:“你现在到旧金山洛杉矶或巴黎等地,凡是像样的唱片行,有两种唱片不会不存在,一是印度音乐,一是日本音乐,反而不是中国音乐。为什么?因为你的音乐与西方的相比其实没有多大差别,他为什么要你的东西”。所以我们现在特别要头脑清醒地懂得:在经济文化范畴单位时间内生产量越高,其代表的生产力越先进:而艺术文化的价值取向却取决于艺术式样越独特越好。其实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特色性、丰富性、多元性,确实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可比拟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疆土的辽阔,地理环境的复杂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原因,所以语言的源头相对比较多。我们能在各民族、各地域的民歌、歌舞、戏曲、说唱里,感受到不同语言各自的音色美——粤语常用鼻音而产生的厚重:吴语常用促声而产生的轻巧:北方话音质的亮丽、阿尔泰语音的圆润,无论是民歌、说唱、戏曲、歌舞——一般都是使用当地语言(方言),这就使得我国传统音乐的音色库存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必然丰富的多。它们与受方言左右的旋律构成一种高度协调的美。我们不能想象苏州评弹不是用昵哝吴语,而是用英语:豫剧不是用河南话。而是用意大利语演唱的话,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昵?大家可以想象……。

世界进入高科技的时代,电脑联网。可在瞬间完成最新信息的传递。世界音乐文化信息之路也越来越快捷“顺路而走,必然丧失自我”。这绝非是危言耸听。据介绍,从2002年初到2003年初。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先后到广东、广西、福建等多个地区调查,发现许多地方剧团已无演出业务,许多剧目乐谱已严重遗失。过去每年演出二三百场的江苏苏剧现在已经两年没有演出,面临失传的危机。山西原有49个剧种,目前,勉强能存活在舞台上的仅剩下28种了……。

这不能不让我们想起钱茸老师《古国乐魂》一书里的一段实事叙述:一位在美国攻读民族们的音乐早就向西方归化了。这位中国学者当然尽其所能进行了辩解。他很受触动,回国后仍耿耿于怀,逢人就讲这件事。中国传统音乐是经八千年的历史巨坛淹制的文化,岂能轻易从整体上完成“归化”!……

抢救我们本土音乐文化,使其能够茁壮成长和发展,已成了我们中国人,特别是中国音乐人的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在此方面,我们也可借鉴他国经验——印度是东方殖民化最早的国家。因此,他们在几十年前,已开始采取措施保护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在印度,音乐教育分两个系统:学西方音乐的用

钢琴练耳目,用西方的和声、复调、曲式、配器、训练创作:而学印度音乐的,则独立另成体系,用印度民族乐器训练耳朵,用传统方法训练创作。因此,印度音乐保持了本民族个性。这必然也是我们要保护自己音乐文化特色的一个方向和方法。作为深爱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产生出来的优美音乐文化的一名中国音乐教师,我渴望看到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彻底振兴。所以请容忍我斗胆说出自己也许是心血来潮、也许是幼稚狂妄。但又极其想说的建议。

1、所有具备条件的高等音乐学校,要分成两个系统:①中国民族音乐系统:里面应包括民间乐器、地方戏曲、曲艺说唱和地方民歌等科目。②西洋音乐系统:……。所有入校学生首先应把“民族民间音乐”必修三年。然后再根据情况选修:或“民族音乐”或“西洋音乐”。在科学性方面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但各自的风格一定严守。

2、从高校到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学大纲的制定到教材的编排,都要注重“民族民间音乐”的分量充足性。并且要预见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性。

3、还应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音专》学习。把戏曲、曲艺和民间艺人名角、有名民歌手请进课堂。教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一字一句的唱,手舞足蹈的练。

4、让至上而下的音乐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的音乐教材进行培训。确保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5、高校应大力支持:轮流指派合适的音乐教师到民间深入生活、学习、采集、整理、研究民间音乐、民歌素材。然后再拿来补充我们的教学。

6、高校音乐专业。有理想有抱负,愿为民族音乐的复兴而贡献青春和力量的优秀青年毕业生可到偏远山区去扎根民众,深入生活。能带出那里鲜为人知的天籁之音也说不定呢104、3期《人民音乐》黄俊兰先生的《哪里有他,哪里就有“麦西来甫”》——记新疆的汉族音乐家周吉。“在我国西北边陲——那块有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有着13个民族人民繁衍生息、劳动创造、更有着无比丰富、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土地上“摸爬滚打”历经44载,取得了常人难以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且对新疆的民族民间音乐,对西部音乐一往情深的挚爱,对承继、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觉得:尚有许多事情要做。也还有不少困惑,如新疆音乐蕴藏量如此之大,可天山深处、昆仑山、阿尔金山腹地的维吾尔族音乐到底怎么样?几次想进去但没有路进不去,有不少想法因客观条件的限制、人才缺乏而很难实现……。”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显而易见的。

7、“重建中华乐教,复兴文化精神”应从娃娃抓起。中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孩子们人生观和文化审美观逐渐形成的阶段,诸如:德音的《国乐启蒙》倡导从小培育具有中国传统圣贤君子人格智慧新人的“经典诵读”、《阳关三叠》、《梅花引》等高雅国乐:又如《二泉映月》、《黄河》等沧桑国乐、以及传统戏曲和体现真、善、美的国乐。都是孩子们修心养性、丰富智慧的灵丹妙药。都可编人他们的教材执行教学。

8、中国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电影、电视、音像等媒体的:少儿、娱乐、音乐等节目板块。将国乐巧妙的揉进节目,让孩子们得到熏陶。可开办一些民族乐器儿童擂台赛。戏曲说唱儿童擂台赛之类的节目,都是激发广大儿童热爱国乐的好形式。河南的“梨园春”栏目就真的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喜爱上了戏曲呀!

篇10:对当前中国政治文化的思考

2012-01-06 17:27:33来源:百度

中国作为历史最久的文明古国,再加上我们目前国度性质的决定,都需要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义兴盛不衰。例如:孝顺父母,尊老爱幼,见利思义,公而忘私,团结友爱,诚信忠恕,见义勇为,和睦坦荡,先人后己,礼貌待人,遵纪守法,上下有序,学无止境,德智兼备,讲求公德,廉洁奉公,重民爱民等等,所有这些无一不是先人的教诲。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他们有的过多的依赖家长,缺乏自理能力,劳动习惯欠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任性蛮横;还有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成了新一代的啃老族;还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淡漠。这样的结果必将削弱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会导致中国几千前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流失。

所以传播中华文化,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下面本人就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前小学生的教育意义谈几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同仁指教。

一、传统文化重视启蒙教育,小学阶段正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未成年人启蒙教育的优良传统,启蒙教育思想极为丰富。继承这一笔可贵的遗产,对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的教育,尤其是道德品质的养成大有裨益。

《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说的是:如果孩子不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着环境的影响而变化,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如朱熹强调,在孩子知识、性情未定时,要及早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行为训练,这样方能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效果。当今社会有很多人会借口幼儿无知而将教育延迟到长大后再进行的错误观念,这就像懒于摘除树苗的劣芽一样,等到长成大树以后再去砍那些枝杈,该费多大的力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含义不言而喻。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颜氏家训》提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原因是“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只有“教妇初来,教子婴孩”,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有这些传统文化都说明了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而小学阶段正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孔子的一生为我国乃至世界文明的文化宝库,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珍贵遗产,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子认为如果择邻不到风俗仁厚的地方去,就非明智之举。“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注重环境对孩子品德形成作用的典范。注重养成的思想,启迪我们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要始终坚持教化与践行的统一。儿童天真纯朴,求知欲旺,可塑性强,但思维能力较弱,知识较少,因而品德蒙养教育决不宜简单地向孩子灌输大道理,而要将“大道理”化为“小道理”并与“生活”相结合,坚持教、学、做合一,从行为的养成着眼,从生活常规、日常小事入手,进行指导,逐渐反复强化,形成习惯,进而促成孩子良好品德“雏形”的建构。重视社会环境、人际交往对儿童品德形成影响的思想启示我们,应充分注意环境对小学生道德形成的作用,极力营造有利于他们品德塑造的社会环境。如今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要比古人复杂得多,因为社会风尚、现代传媒、法制环境,以及成年人示范、熏染的人际关系,环境等,都比先前复杂了许多。对儿童品德培养的影响作用也日渐增大,因而更应该在少年儿童的教育中增强德育环境意识,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这其中就包括:仁爱教育、礼貌教育、善心教育等,注意将小学生道德教育与整个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倡导成年公民增强责任意识,自觉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二、传统文化重视德育,万事德为先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纵观古今,孔子及其思想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世世代代。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精神,成了为人师表的楷模;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社会事业态度以及“饭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的生活意识常态,永远成为人们追求真理与成功的典范;孔子“天何言哉,四时兴焉,百物兴焉,天何言哉”又在启迪人们永远向前,自强不息。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孔子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以六艺教育学生。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在当时是很全面的,包括了德、智、体、美的各个方面,其中以德育为先。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这就是说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要注意道德修养,这是第一位的。

三、传统文化重视热爱人民的教育。老子的著作里,他以哲理的思想呼吁世民“守无道”、“重积德”,抨击统治阶级的贪欲,主张“无为而治,人心复朴”的治国方略,在《道德经》中体现的民本思想也是很值得我们推崇的。

民本思想,顾名思义就是以人民为根本的思想。自古及今,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都比较注重民本思想在阶级统治中的作用。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见,民本思想在固化社会秩序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经过各个时期治国者的推崇,民本思想最终演变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孙中山先生说:天下为公;毛泽东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邓小平说: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其中之一就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说: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之一就是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胡锦涛说: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其中之一就是要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无疑是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据传说统计,新中国建国以后,一些高级干部因与以上精神相悖,进而贪污犯罪,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总数,已经超过了当初北上长征后所剩红军的总额。这一惊人数字的后面,是否也折射出了我们在教育方面的失落呢?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前小学生的教育意义是非常迫切的,且是重要的。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广大,这本身也是国计民生的大事。

在我们学校开展的“过传统中国节,做现代中国人”的系列活动中,引导学生过好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展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探究实践活动。通过全校性活动和年级组活动相结合,以主题队会、社会实践、家校互动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了解、认识、喜爱并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并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中,这也就从某些“小事”中,树立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意识。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只要我们做教育的有心人,就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广大,这对国对民都可谓是千秋功德的大事。

做人不能忘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的丰富的人生智慧,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家园。作为一个教育者有责任要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篇11:对当前中国政治文化的思考

刘传葵博士

基金只是一种商业化的金融工具,不可能集所有金融投资工具的优点于一身

基金的发展要和经济发展、大众财富积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理财方式相匹配

现在基金市场发行热购买冷明显受股市波动之影响,而这肯定是暂时的

开放式基金对我国股市及大众投资的重要意义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显现出来,因噎废食不可取

开放式基金买卖的开放性,正是开放式基金的最大魅力及制度特征之所在

基金业要以制度保障与优良业绩来吸引社会资金走向投资基金

开放式基金买卖开放,如果在大规模赎回的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类似于银行的“挤兑”风险,这也是人们对开放式基金的最大担心。但笔者认为,这种风险正是开放式基金的最大魅力及制度特征之所在,因为它给投资者对基金经理人投反对票(除了正常的变现情况外)的机会,并且,由于投资者能够及时投反对票,反而从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可能集聚的风险,比如“老基金”清盘或规范不就是风险的总释放吗?所以,我们是及时给投资者一个减低风险的机会呢,还是让风险积累起来,以时间换空间呢?我想还是及时释放风险的好。

困难只是暂时的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基金再次掀起扩容高潮,新一批基金管理公司即将横空出世,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一拥而上,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也摩拳擦掌;但是,与此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封闭式基金的承销商担心封闭式基金的发行不利,市场“吃”不了自己“兜”着走。而基金管理公司本身也对开放式基金的发行谨慎对待,大打营销战。一边是市场的相对冷淡,一边是基金发行热潮高涨,似乎是矛盾的,但正应了笔者提出的基金扩容是我国基金发展的历史性的阶段性的观点,就是发行的冲动对基金规模的扩张是必由之路,对新品种与新的基金管理公司来说尤其如此。

诚然,也许从一系列具体的发行数据以及不少基金的理财业绩看,市场可能对基金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些悲观的论调,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表面。在笔者看来,基金遭遇的市场困难是暂时的。

首先,事物的发展有一个曲折是符合哲学逻辑的,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我们本就不应该以为我国基金的发展会是一个一帆风顺的过程。就拿目前傲视全球基金业的美国来说,其基金业的发展也不是一马平川,其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遭遇的“大萧条”危机实在让我国目前的基金业面临的市场情况“小巫”见“大巫”,但就是受到如此挫折,美国的基金业在整肃法纪、品种创新后,不是也迎来了今天的蓬勃发展吗?中国的基金市场才发展三、四年工夫,以后的路还长。

其次,对基金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对基金的认识不同会导致对基金不同的期望值与行为误区。在我国这些年的短暂的基金发展历史中,笔者以为产生过几个认识误区:一是把基金当成股票,导致对基金的暴利期望值与二级市场的疯狂“炒作”;二是以为基金要承担股票二级市场的稳定大任,导致对基金投资行为的一些不应有的指责。在这种情况下,对基金的种种误解当然会导致对基金的热情的不很正常的起落。

笔者认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基金到底是什么”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应该让市场认识到基金只是一种商业化的金融工具,只是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和储蓄存款、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不同的金融投资工具或产品,它本就有其应有的收益与风险配比以及一定的客户群体,不可能兼顾其它金融投资工具的优点于一身,认识清楚了,才能以平常心对待这么一个金融产品。

第三,全民的投资意识与习惯有一个历史的演进过程。任何一个金融产品的诞生,有其市场背景,但要整个市场接受甚至追逐有一个过程。尤其对我们这么一个东方民族来讲,接受西方的金融文明也有一个过程,保险是这样,基金也不会例外。况且中国的经济信用环境还在一个营造之中,把自己的钱交给别人(基金经理)管有一个时间过程,有一个逐步的信任问题,基金业要以制度的保障与优良的业绩效应来吸收越来越多的资金走向基金的投资方式轨道。

第四,基金的大发展需要契机。从美国来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金融环境造就了货币市场基金的崛起,这也是美国共同基金爆发性发展的起点;而香港的基金虽然起步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但也是最近几年由于政府“强积金”计划的推行极大促进了香港基金业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海外发达基金市场的形成不仅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有一个历史契机的问题。所以,目前国内基金市场不仅时间积累不够,而且受制于外部环境,只是还没有到大发展的最完美的时候,因为虽然政策推动是有利的,但中国基金市场发展的“路径”延伸不可能仅仅是政策推动的原因,必然还有市场自身的力量。

第五,基金投资的市场本身也有一个反复的规律过程。众所周知,基金所投资的主要目标市场――股票市场本身有一个牛熊交替的过程,那么基金整体的业绩及投资者对其的买卖也周期性地受到影响,现在基金市场的一些情况就有这个因素,而这个因素当然是暂时的。

第六,整个经济的发展与国民财富积累有一个过程。应该说,基金是金融品种的新门类,这本身就说明基金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了现代后才产生的东西,发达基金市场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与国民财富与发展中国家也有差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是壮大许多,老百姓也富裕许多,但显然还很不够,也只有民众财富积累更多时对专业与代理理财才能有更多需求,对微利才能更加接受,国内的基金业才能赢得更厚实的基础。

笔者相信,只要基金管理公司珍惜我国基金市场得来的起步机会,诚信为本,努力改善业绩,加强品种创新,真正客户至上,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成长与投资者的成熟,中国基金市场一定会会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辩证看待发展开放式基金

目前,在对待发展开放式基金及其风险问题上业内外仍然存有不同看法。笔者认为,应该说开放式基金本身确实有许多风险,发展开放式基金也确实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这都不应该成为不发展或不敢发展开放式基金的原因,只有解决这样的认识问题才有利于我国积极地发展开放式基金。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一看开放式基金的风险问题。

1.不发展开放式基金是中国基金业最大的风险

在我国已经加入WTO背景下,按照WTO金融服务协议要求,成员方应不断扩大金融服务(包括银行、保险、证券)市场的准入范围,根据谈判披露,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将允许外商持有基金管理公司33%股权,三年后持股比例扩大至49%。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投资基金业将面临海外成熟者的挑战与竞争,除了海外资本与管理直接进入我国投资基金业外,海外基金进入我国股市也是我国投资基金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的份额将遭到海外同行的“瓜分”。而具体到基金基本制度,海外同行显然比我们更为熟悉开放式基金的运作,也更有实际经验,由于开放式基金的优点,必然对现有封闭式基金形成强大的竞争力。这就需要我们尽快熟悉开放式基金的运作,并尽快尝试实

践之,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也许从微观上来说,我们不一定能保证每个开放式基金都成功,实际上笔者认为这也是市场本身的事情;但从宏观上讲,开放式基金是基金发展的方向,这种市场的升级是有一定障碍的,但患得患失是更大的风险,我们不能借口条件不完全具备就不尝试,笔者相信开放式基金对我国股市及大众投资的重要意义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显现出来,因噎废食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事实上《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中对开放式基金的赎回期限、规模等的限制就表明了管理层的审慎与务实的态度,中国开放式基金走渐进发展之路是稳妥而积极的。所以,不试点、不发展开放式基金是中国投资基金业最大的风险。

2.从制度角度讲,开放式基金比封闭式基金更能够消除风险

表面上看,倡导开放式基金可能是一种基金发展的激进观点,因为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是基金发展历史的运行轨迹,但实际上,这也未尝不可是一种稳健的观点。为什么?这主要是开放式基金的运作制度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提供了更多的制度保障,虽然保护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可以通过主管部门监管、信托人监督、投资者监督等外部力量来完成,但它远没有制度本身的力量大。

(1)开放式基金的随时可向基金经理人提出基金变现的权利就赋予了投资者莫大的权利,而这恰恰涉及到基金经理人的切身利益,从此计,基金经理人需要为投资者更好理财。也就是说,开放式基金赋予了基金经理人更大的经营压力,相对而言也更不容易发生道德风险。

(2)价格透露的信息量及时、真实。这样,反而使看似不易运作的开放式基金在经理人小心谨慎的运作下使基金业获得稳健的发展,而在封闭式基金制度下,由于其固有的制度缺陷,使得经理人发生道德风险更为容易,反而容易发生问题,进而葬送一个行业的前程。

3.赎回真的就是开放式基金的风险吗?

我们知道,开放式基金由于其买卖的开放性特征,使得投资者可以随时买卖,如果在大规模赎回的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类似于银行的“挤兑”风险,这也是对开放式基金的最大担心。但笔者认为,这也许正是开放式基金的最大魅力及制度特征之所在,因为它给投资者对基金经理人投反对票(除了正常的变现情况外)的机会,并且,由于投资者能够及时投反对票,反而从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可能集聚的风险,比如“老基金”清盘或规范不就是风险的总释放吗?所以,我们是及时给投资者一个减低风险的机会呢,还是让风险积压下去,以时间换空间呢?我想还是及时释放风险的好。而且,除了受整个市场的悲观影响外,如果在正常情况下,有投资者普遍对一家基金经理人投反对票有什么不好呢?这至少比让这家基金管理公司留在市场里强,因为市场已经抛弃了它。一个制度,一般确实会利弊皆有,开放式基金也一样,但利弊相较,我们应该取其利避其弊。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说封闭式基金的清盘一般是有计划的,而开放式基金的清盘是市场化的,基金经理人必须迎接这个考验与挑战。怎样看待基金的低迷价格

目前出现的证券投资基金二级市场价格低迷现象,是和基金、股市目前的一些情况以及投资者的某些预期分不开的。

首先,基金自身单位资产净值的“缩水”导致的基金二级市场价格低迷。

其次,可以认为,基金的当前价格是对将来时间的基金价值的一个预期。在目前市场普遍对股市大盘表示一种谨慎看法的时候,则自然引申到对证券投资基金单位资产净值上升的谨慎。

再次,从经济学的价格原理讲,供求也是决定或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即供大于求则价格下降,供小于求则价格上升,这尤其表现在金融产品上。过去“老基金”高企的二级市场价格除却炒作等因素外,实际上也是当时基金还是市场的一个稀缺品种的反映;而目前,证券投资基金扩容迅猛,尤其以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将使基金的供给进一步扩大,使得投资者选择空间很大。

最后,我们还应该把目前基金的二级市场价格低迷现象放到投资偏好与投资意识这样一个较深层的方面来考虑。一个方面是说投资者有着自己亲自理财与委托基金代为理财的选择,无可否认,在目前股市发展的初级阶段,个人投资者亲自参与股市投资还是可为之事,股市及其机制并没有复杂到很大程度上一定要专家理财的程度,并且目前我国散户有时间、精力参与股市,另一个方面是讲中国的人文环境造成大众理财的亲为,这在香港的基金发展早期也是如此,只是随着基金理财绩效的示范作用等基金才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我国居民对基金的认识与接受有一个漫长的历史的过程。这样,对基金的反映偏淡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不论怎么讲,出现基金二级市场价格的低迷情况是基金经理人与持有人所不愿看到的,这个情况的出现引发了笔者以下几点思考:

1.投资基金虽然在我国已进行了近的探索与发展,但从一些市场现象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我们对基金有了足够的正确认识才能为基金的发展、进而成为大众理财、投资工具而不是投机工具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基金的发展要和经济发展、大众财富积累及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理财方式相匹配。

证券基金的规模与推出的节奏,要考虑到经济背景及股市走势因素,基金的发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需要大众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出要求基金代为理财的强烈自我冲动,同时也需要已经运作的基金以良好的业绩示范制造出对基金理财的需求力量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少曲折,把基金逐步当作像储蓄存款一样的理财工具来做平常心的对待,使基金业稳定、健康的得到发展。

3.进一步认识到业绩在基金发展与具体运作中的重要的决定性的意义,要狠抓业绩这个“牛鼻子”。基金的业绩才是真的,很大程度上可以抗拒基金二级市场价格低迷的风险。

4.如果基金二级市场价格长期低迷,则会对基金持有人产生信心与经济上的较大损失,这是应该警惕与尽量避免的;如果其中还有二级市场“折价”现象的话,那么,这方面海外的同行有些经验与做法可以借鉴(如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到一定幅度与时间,就转为开放式基金,这样的话,持有人的利益就有保障了),我们也应该进行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尽量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营造机构化投资市场环境

无论从海外成熟股市投资者结构来看,还是从我国股市投资者结构的发展取向政策来看,机构化是我国股市发展的不可逆转之势。

笔者认为,我国股市投资在这场机构化的进程中,普通散户将在其所处市场环境等方面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市场各方共同营造一个机构化投资的良好环境以及如何使普通投资者也在这个环境中还有必要的立足之地是必须的。

一、为了使机构投资者真正起到稳定大盘的作用,首先就要促成数量足够多的机构投资者出现。要消除“寡头”垄断就要培育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让他们从数量上不足以实现垄断而只能展开竞争,以消除垄断的弊端。在市场主要由机构投资者组成的环境下,各机构在资金、信息、专业水平等方面处于大体相当的地位,没有或者很少有机构能凭借做庄等市场行为,诱使其他机构投资者上当,于是,种种针对散户的“投资手法”失灵。在相互的博弈中,机构投资者最终会认识到,只有大家都按照统一的.游戏规则运作,才能避免损人不利己,才能降低成本。这时,机构投资者才起到了稳定大盘的作用,因为任何一个

市场主体都首先是为了自利,然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才“互利”。值得指出的是,这种稳定不是机构投资者自愿的,而是市场力量使其达到这种“均衡”,同时也有政策推动的作用。

二、实现机构化投资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机构投资者应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机构投资者的主要优势之一即专家经营,这就需要一支通晓股市整体知识、掌握现代投资技能、具备调查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一方面,这些年股市的投资实践为机构投资者积累、锻炼了一部分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从成熟市场引进先进的管理、操作技术甚至人才。

三、降低投资者结构中的个人比例,如鼓励现有的个人持股者出卖一部分股份,同时发展专业性投资机构,拓展私人部门资金进入股市的间接途径。从个人角度看,直接参与的优势是决策过程比较简单,如果选准股票收益可能很高,而且不需要通过机构投资的利润平均化过程,也不需支付机构投资者的费用。因而向委托理财转化需要机构尤其是基金经理人充分显示其在代理理财的安全保障运作机制、资金规模及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并辅以相应的政策支持。

四、营造机构投资者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股票市场是高度市场经济行为的市场,尤其对于尚未成熟的中国新兴股市,规范运作和法制化管理尤为重要。中国股市的组织制度和法律制度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对改革投资者结构而言,没有必要的制度保证,即使引入新的投资者,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构化,因为机构的功能将受到扭曲,市场投资理念也无法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健全立法和执法体系,形成监督市场参与者行为的有效机制,为确保市场的规范和稳定,应在机构化进程的每阶段做到法规先行,此外,还应借鉴国外经验。

五、制约机构投资者的市场操纵行为。毕竟,即便是机构投资者,也不一定都有操纵市场的经济实力与动机、偏好,而且即便在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中也还存在一般的个人投资者,所以需要通过法律、法规以及监管等来约束投资行为。

六、大力发展专业性的投资机构或推动专家代理理财。在我国居民传统习惯下,以及我国社会信用尚未完全建立健全的情况下,这是推动机构化投资所必须突破的社会经济“瓶颈”。投资基金这种代人理财制度在我国天生就处于与海外民族理财心理有别的环境中,就更需要加倍加强投资基金的规范化建设,使之成为一般个人值得信赖的专家理财队伍以及运作有效的金融运作制度。在发展公募的投资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的同时,也可以逐步进行私募的投资基金试点,并且应该创造条件使各类资产管理走进“阳光地带”,这类业务只堵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加强管理,使智慧真正能使财富增值,这将是一个与投资基金并驾齐驱的专家理财队伍。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资金所有者亲自理财相比,专业投资机构代人理财都会产生一个委托――代理问题,而委托――代理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是必须防范与解决的问题,这点要求我们从制度设计上要合理、规范,这样才能保证代理理财的健康稳定发展。投资基金市场前景广阔

(一)中国基金市场的发展将分两条主线进行

根据有关披露,加入WTO后,我国将允许外商持有基金管理公司33%股权,三年后持股比例扩大至49%。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投资基金业将面临海外成熟的同行的挑战与竞争,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的份额将遭到海外同行的“瓜分”。

目前中国基金市场的发展分两条主线进行,一条是“好人举手”制度将使越来越多的国内机构进入基金管理市场,这一条已经随着银河证券获准筹备基金管理公司而正式启动;而另一条以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为主线展开。

对于海外基金管理势力的介入,虽然有其瓜分国内基金市场份额、分吃“蛋糕”一角的一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正是海外基金管理势力的介入,我们可以预期中国基金市场这块“蛋糕”可以做得更大,这主要来自海外基金的管理技术、海外基金管理的投资理念、海外基金的营销技术甚至还有对待基金的文化认知等。

笔者认为,这样,中国基金市场的“蛋糕”将在这么几个竞争下做大,一个竞争是国内基金管理人之间的竞争,就是现在这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则是,国内的基金管理人之间,国内基金管理人与合资基金管理人之间,合资基金管理人之间,三种竞争交叉在一起,这个时候,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刚刚出现,还不足以成为国内基金市场的主角;第三个阶段,还是上述三个竞争,但这个时候,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壮大,并且外资可能实际上控制,而纯粹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也有在市场中做大的,这两者的竞争可能成为主旋律。但不管怎样,在这种竞争中,中国的基金市场仿佛不经意间就做大了“蛋糕”,当然,这块“蛋糕”不像现在由我们全吃,但那个时候,我们一定比现在吃得更多。在自己也多吃的前提下,也让新的加入者有得吃(姑且不管它是否吃得更多),这就是“双赢”。在WTO体制及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这是大势所趋。

也许现在我国的中外合资基金事宜还只是处于酝酿阶段,离真正的合作还有一定距离,但在时间上,则因为加入WTO的背景而已经越来越急促了,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不久也将出来。只要有严格、公正的监管,有好的竞争环境,中国基金市场的壮大是可以期待的,民族基金管理业的壮大也是可以期待的,“狼来了”带来的不一定是恐惧(如果有足够准备),还将带来紧迫感与竞争的决心与能力。

(二)未来竞争性的中国基金市场是什么样

现在已经明朗的是,中国基金市场上的基金管理公司将越来越多,基金数量与规模也将越来越大。竞争性的基金市场既是政策推动的方向,应该也是解决“寡占”型市场问题的历史的逻辑的选择。所以,一个竞争性的基金市场的即将到来是解决中国基金市场现有问题及其本身进步的重要手段。

在笔者看来,一个竞争性的基金市场,主要应该是:

基金管理公司数量众多,我个人认为应该在最近的两年左右达到总数50家以上,并且基金管理公司的生存不是靠优惠政策扶持,而是靠市场“吃饭”。这个时候,基金管理公司除了业绩取胜外,基金的营销将处于重要地位,而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基金产品是关键。

职业基金管理(经理)市场的形成。这个时候,应该能涌现一批有一定个人品牌的职业基金经理,他们对投资者初具极强的号召力。不一定是谁出钱组建基金管理公司谁就派出相应的基金管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一大批熟悉基金运作、投资的专业、管理人才将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智力从海内外加入到中国基金行业中,基金管理的专业性会得到大大加强。事实上目前个别基金管理公司已经出现了总经理层不代表任何股东单位的职业经理的迹象,这是一个好兆头。

基金品种与产品数量足够多。而目前我们也就是40多只基金,面对庞大的保险资金的投资都不够,保险资金随便一买就成了基金的大持有人,开放式基金才刚刚起步,封闭式基金中的所谓成长型、平衡型等并没有体现足够大的差异。经过两年左右,我国的投资基金数量应该会有200只以上,规模在亿元以上,并且不是比较平均地分布在各个基金经理人手上,一定会拉开管理规模的差距。

基金费用价格总体下降,但个别有些基金经理人管理的产品或特殊基金品种费用可以超过市场平均水平,一分钱一分货,价格差拉开,而其背后是不同的基金经理人信誉、规模、水平,及推出新产品的能力,

新出市的产品在暂时缺乏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在没有价格参照的情况下,当然可以价格高一些,这也是对创新的一种市场激励。

基金之间以及基金与其他投资主体之间的平等的市场地位。在市场上进行投资的机构,不管是证券投资基金,还是运用国有资金、自有资金、企业资金的投资机构,都没有区别于其他投资者的任何特权。笔者认为这正是竞争性基金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且认为,各个基金经理人之间就是一种平等关系,比如大家都是靠“好人举手”等市场机制产生,一个基金管理公司只有靠市场本身做大才是坚实可靠的,也才能诞生中国自己的“基金管理企业家”。

海外基金经理人初步介入。海外基金经理人在我国加入WTO背景下,会加深对中国基金市场的介入,对整个中国基金市场将起到一个活跃与带动的作用。

笔者相信,经过市场的洗礼,中国的基金市场一定会迎来一个更加市场化、更具竞争性、更加国际化的新阶段,道路虽然曲折,但一定会迎来在光明与平坦的大道飞奔的未来。

上一篇:关于苏东坡的作文下一篇:郑州消防检测行业规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