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一抗三保策划方案

2024-07-24

粮食生产一抗三保策划方案(精选3篇)

篇1:粮食生产一抗三保策划方案

去年10月下旬以来,我市遭遇了多年罕见的秋冬连旱,尽管今年2月份全市降下两场小雪,但由于降雪量小,分布不均,无法改变全市麦田受旱态势,全市旱情仍在持续发展。全市11.8万亩小麦,有8.5万亩受旱,其中严重受旱面积达6万亩。当前,正值小麦返青、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做好当前抗旱、保春管、保春播、保增收的“一抗三保”(以下简称“一抗三保”)工作,确保全市粮食生产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十二五”三农工作良好开局,根据全国、全省、晋中市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晋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一抗三保”工作促进农业生产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核心,以推进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种植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扎实抗旱服务、科学抗旱措施为抓手,全力以赴积极应对、千方百计果断施措、竭尽全力减少损失,多措并举,协调联动,坚决打胜“一抗三保”攻坚战。主要任务:一是做好11.8万亩冬小麦的春灌和田间管理;二是做好25万亩春播作物的备耕备播工作。

二、工作重点

(一)做好小麦旱情和土壤墒情摸底调查。农业部门要抽调技术骨干组建“一抗三保”技术服务队,深入乡村一线、田间地头全面开展小麦旱情和土壤墒情摸底调查,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送技术,协助、指导、组织农民科学抗旱,搞好春耕生产。同时,要密切关注旱情变化,做好土壤水分化验和麦田苗情监测。

(二)做好水利设施利用情况摸底调查和春浇工作。水利部门要抽调专人组成技术小组对水利灌溉设施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通过高灌工程、机井工程、引水工程展开农田灌溉;组织兴地灌区、橡胶坝灌溉管理处、井安公司、抗旱服务队、樊王供水站、洪山灌区等供水单位进一步完善春浇计划,合理配置水源,开展设备检修,开闸、开泵全面铺开春浇;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全部深入乡村一线进行技术指导,搞好技术服务;搞好今年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为粮食稳定生产提供水利保障、打好坚实基础。

(三)采取科学管理措施,出台技术方案。针对当前旱情,小麦管理上要以抗旱保墒促返青为重点,采取管理前移的措施,实行早镇压、早耙耱、早划锄,及时浇灌返青水,追施返青肥,促苗早发。一是搞好顶凌耙耱、镇压、划锄。水地麦田已经冬浇的,在雨水到惊蛰期间要进行顶凌耙耱,春浇的麦田也要择时进行耙耱保墒;旱地麦田墒情适宜的麦田早春顶凌浅耙,耙后镇压,墒情差的只压不耙。二是早浇返青水。未冬浇和秸秆还田质量较差、土壤悬虚的麦田,当日均气温稳定在3度以上时选晴天中午浅浇,浇水量以当日渗完即可;浇过冬水的麦田,可推迟到起身拨节期再浇水。三是早施返青肥。对于冬前长势较弱的二、三类苗麦田或底肥施用不足的麦田,可结合早春返浆水或浇灌返青水亩追施10公斤左右尿素。

(四)及时预防病虫害。切实加强病虫害监测,组建专业机防队伍,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重点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同时,要严防春季畜禽啃青。

(五)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防汛抗旱、气象、水文系统要进一步加强旱情监测,及时掌握旱情发展态势,采取更加有效的抗旱措施。特别是气象部门做到随时监测、掌握气象变化,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做好人工降雨、降雪,为粮食和农业生产提供帮助。

(六)预防早春冻害。为了防止早春冻害,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降温之前浇水,以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温度,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抵御早春冻害。如遇冻害,要及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一是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发,提高高位分蘖的成穗率,一般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二是及时划锄,蓄水提温,能有效增加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三是及时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四是强化中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早衰。冻害麦苗植株体的养分消耗较多,容易发生后期早衰,因此应根据个体和群体发育情况,加强拔节期或挑旗期肥水管理,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

(七)继续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一要抓住今年光照充足的有利时机,强化已投入使用日光温室的管理,积极做好去冬新建温室的扣棚和育苗定植,以及拱棚的扣棚和育苗定植工作,争取最佳的效益回报,与此同时,全面铺开今年1万亩设施蔬菜的规划和实施工作。二要抓住国家、省扶持规模养殖的政策机遇和行情较好的市场机遇,继续加快推进规模设施养殖业发展,进一步壮大养殖总量,提高养殖效益,增加贡献份额。

(八)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抓住国家的惠农政策、利农机遇,理清思路、主动对接,最大限度地向上级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为全年粮食增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三、政策资金扶持

继续加大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除不折不扣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的十项政策措施》、山西省《关于2011年新实施十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的通知》、晋中市关于做好当前“一抗三保”工作促进农业生产的实施意见中的四项资金扶持政策外,市政府将从抗旱镇压机具方面给予农户补贴。

(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的十项政策措施。

1、扩大冬小麦抗旱浇水补助范围,补助标准仍为每亩10元。

2、实施冬小麦返青拔节弱苗施肥补助,每亩补助10元。

3、中央财政预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冬小麦主产区农民购置抗旱急需的水泵、喷灌机械设施以及其他抗旱节水机具补贴,增加抗旱机具数量,提高旱区农机装备水平。

4、实施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补助。在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主产区的800个县和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源头区的200个县,全面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XX个规模化的专业化服务组织,中央财政每个补助25万元。

5、实施东北水稻育秧大棚补助。中央安排5亿元资金,支持东北三省新建水稻育秧大棚20万栋。

6、实施西南西北玉米覆膜种植补助,补助面积5000万亩,每亩补助10元。

7、扩大旱区县级抗旱服务队补助范围。在原定受旱严重6省600个县级抗旱服务队设备购置补助的基础上,再增加补助旱区200个县,每县补助200万元,用于购置抗旱应急拉水车辆、移动抗旱浇地设施等。

8、加大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先期安排受旱严重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央投资40亿元的基础上,再安排中央投资20亿元,继续用于旱区大型灌区改造骨干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根据需要可主要用于抗旱应急水源和灌区田间工程建设。实施上述政策,中央安排资金67亿元。

9、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2011年生产的三等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02元、107元、128元,比2011年分别提高9元、10元、23元。

10、组织实施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增加奖励资金规模。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扩大万亩示范片范围。增加一事一议奖励补助资金,充分发挥村级组织作用,组织农民新建和修复农业基础设施。

(二)山西省2011年新实施十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

1、对大中型灌区的10000公里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实施补贴。每公里补贴2万元。

2、对农村饮水水价实施补贴。井深400米或扬程200米以上的农村饮水工程每供1立方水补贴1元。

3、对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补贴。每亩补贴1200元。

4、对300万亩玉米丰产方建设实施补贴。每亩补贴30元。

5、对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专业生产企业发展设施蔬菜给予贷款贴息补助。新建日光温室当年新增贷款按每亩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贷款给予贴息。

6、对林农、林业合作社开展林改造林实施补贴。乔木林每亩补贴200元,灌木林每亩补贴120元,木本粮油经济林每亩补贴160元,水果、木本药材等其他经济林每亩补贴100元,迹地人工更新每亩补贴100元。

7、对农机作业和大型老旧农机以旧换新实施补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技术集成作业每亩补贴30元,柠条机械化平茬作业每亩补贴65元;大型老旧农机以旧换新,按新机具价格的5%—10%补贴。

8、对牛羊规模健康养殖实施补贴。新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每个补贴50万元;新建标准化肉羊养殖小区每个补贴30万元。

9、对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实施补贴。粮食作物每亩补贴15元,果树每亩补贴25元,设施蔬菜每亩补贴100元,羊、牛、猪每只(头)补贴5元。

10、对贫困地区移民搬迁实施补贴。每移1人补贴5000元。

另外,2月17日省政府第77次常务会议决定,在落实国家抗旱补贴政策基础上,省政府再安排专项资金对受旱小麦进行补贴,确保全省1088万亩冬小麦每亩得到10元抗旱补助,并对今秋采用地膜覆盖播种的60万亩小麦每亩给予60元的补贴。

(三)晋中市四项资金扶持政策。

1、扶持小麦、玉米丰产方水利设施建设。市财政安排预算300万元,用于小麦、玉米丰产方的大中型灌区改造配套。

2、对旱地小麦早春镇压保墒进行补贴。对8.4万亩旱地小麦早春镇压保墒每亩补助10元,其中:市级5元,县级5元。

3、对植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化机防队或合作社进行补贴,每个市级补贴5万元。

4、对小麦、玉米丰产方新品种引进、示范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县财政将对小麦、玉米丰产方的新品种引进、示范经费,根据实际需要列入财政预算。

(四)市扶持政策:在严格执行国家、省、晋中市各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各村旱地小麦面积奖励镇压机具,100亩—300亩的村奖励1个镇压机具,300亩—500亩的村奖励2个镇压机具,500亩以上的村奖励3个镇压机具,由镇村两级共同组织抗旱服务队统一进行抗旱保墒。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立足于抗大旱、抗长旱、防大灾,市委、市政府把“一抗三保”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市做好“一抗三保”工作促进粮食生产工作领导组,具体指导、协调、组织全市春耕生产、抗旱减灾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也要在春耕生产、抗旱减灾的关键时期,切实抓紧、抓实、抓细、抓好各项工作,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班子成员要包乡镇、包村、包田间地块,做到一包到底、包出成效。

(二)严格落实责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形成抗旱合力。特别是农口系统的干部职工都要深入一线、深入村庄、深入田间,认真分析研究旱情,制定抗旱措施,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做到职责到位、指导到位,与广大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共渡难关。农业部门要针对旱情分类指导,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抓好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抗旱减灾作用;农机部门要积极组织农业机械投入抗旱,尽快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指导农民搞好抗旱机具的调试、检修,做好抗旱机具、零配件等物资供应;财政部门要将抗旱资金及时拨付到位;经贸部门要积极协调柴油、汽油等抗旱物资及抗旱用电的保障工作;气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天气预测预报,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开展人工增雪增雨;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偷抢抗旱设施、制造水事纠纷的违法犯罪分子;交通部门要积极畅通抗旱救灾工作绿色通道;供销、石油、电力等部门要切实做好农业生产资料的调运供应工作,保证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农资充足供应和用电需要。同时,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按照各自的职能职责,积极配合做好抗旱的各项工作。

(三)强化督促检查。纪检、监察部门要立即深入各乡村,采取现场督查、新闻督查、明查暗访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对抗旱宣传发动、工作队员到位、抗旱措施落实、抗旱经费就位、抗旱物资调度使用情况等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掌握抗旱保麦工作动态、存在问题和进展情况。确保“一抗三保”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发改、经贸、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对“一抗三保”物资市场的监管,严查假冒伪劣产品,严禁哄抬价格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四)营造浓厚氛围。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单位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开辟专栏、专题,精心组织新闻宣传报道,积极宣传“一抗三保”技术措施、工作动态和先进典型,把方方面面力量凝聚到“一抗三保”工作上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一抗三保”的浓厚社会氛围,齐心协力打胜“一抗三保”攻坚战,为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篇2:粮食生产一抗三保策划方案

关于做好当前“一抗三保”工作的

紧急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去年入冬以来,我县降水异常偏少,干旱形势十分严峻,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全县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据气象部门预测,近期内仍无有效降水,旱情将持续加重。面对百年不遇的大旱,2月10日,中央、省、市相继召开会议,对抗旱保小麦、保春播、保饮水,作出了重要安排部署。为了全力以赴做好“一抗三保”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旱灾损失,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把握旱情,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一抗三保”工作的紧迫感

自2010年9月以来,全县持续154天没有降水,土壤失墒严重,地下水位下降明显,虽然2月9日出现降雪,但降水量仅为3.9毫米,无法有效缓解旱情,是近百年来最干旱的年份之一。特别是随着春季到来,气温回升较快,大风天气偏多,旱情进一步加剧,严重影响了冬小麦生长、春播备耕和人畜饮水。截止目前,全县部受旱,其

中0.8严

万亩冬小麦全重

达0.56万亩,发生点片死苗面积0.08万亩,苗情形势十分严峻。全县35万亩白茬地,30万亩墒情不达春播基本需要,山坡地、漏沙地旱情更为严重。全县

15座中小

型水库干涸同期偏少

10座,蓄水较历年

m

3640 万,67眼机电

38眼,小5万人的饮井,出水不足发生掉泵村、165个自然村、约泉、小水大部断流,如果仍没有有效降水,70个行政水也将面临困难。根据省、市、县气象部门预测,2月份我县出现10mm以上降水过程可能性极小,旱情将继续扩大,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做好“一抗三保”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当前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投入到“抗旱保小麦、保春播、保饮水”工作中去,确保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坚决打好打胜“一抗三保”攻坚战。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力以赴做好“一抗三保”工作 当前,我县的抗旱救灾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各乡镇、各部门要突出重点、着眼全面,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抗旱救灾工作。

一是以移动喷灌和担水灌溉相结合,保证冬小麦生长。要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努力增加冬小麦浇地面积。今年我县共种植小麦0.8万余亩,主要分布在西河底、马圪当、夺火等七个乡镇。马圪当乡要充分发挥水源条件好的优势,尽快对机电灌站进行设备维修,对自流灌区进行渠道防渗,对辖区的麦田进行灌溉,做到能浇尽浇;西河底、夺火等乡镇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旱池、旱井、塘坝等蓄水水源,利用小三轮、小四轮,配置移动喷灌设备进行节水灌溉,尽可能扩大浇灌面积。对缺

水的村庄,也要充分发动群众,实行机械人力一起上,利用农厕茅水、沼液进行点浇,或进行镇压、划锄保墒,最大程度减轻干旱影响,确保冬小麦顺利返青。同时,要加强返青小麦的追肥管理,促进弱苗转壮,提高小麦抗旱能力。

二是以工程抗旱和科技抗旱相结合,保障春耕备耕。要依托我县实施的国家级、省级旱作农业项目、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充分做好抗旱保春播工作。要切实抓好集雨旱井建设和已有旱井的利用,积极拦蓄煤矿废水、小河、小泉等一切可用水资源,尽可能多地为春播储备水源;要全面加快玉米丰产方建设,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打畦保墒、耙耢镇压等抗旱节水技术,最大限度地保住地中墒;要提前做好各种播种准备,农委、商务、供销等部门要及时做好化肥、种子、农药等物资供应,确保群众抢墒播种;要抓好抗旱播种技术应用,通过改种耐旱品种,采取浇水点种、深挖浅埋、施用保水剂等播种方法,最大限度减小旱灾带来的损失,做到应播尽播;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国家、省、市鼓励支持粮食生产和抗旱减灾的政策措施,及时把各项粮食直补、抗旱浇麦补贴、抗旱机具购置补贴发放到农民手中,让农民群众浇得起地、买得起种子、用得起农机,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确保春播正常进行。同时,要针对高温干旱天气易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特点,加强病虫害观测预报,做到早防早治。

三是以集中供水和车辆送水相结合,保障人畜饮水。要根据旱情发展趋势,按照轻重缓急,加强用水调度,科学配置水资源,优先满足群众生活用水。各乡镇要对人畜饮水困难情况认真摸底排查,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和抗旱服务部门联系,把

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作为抗旱工作的重点;水务局要根据各乡镇具体情况,对因管道失修、设备老化及冬季冰冻造成管道破损不能正常供水的工程,要及时抢修,恢复供水;对小泉、小水断流水源干涸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的村庄,要充分依托磨河、台北、浙水三大供水工程,延长提水时间,在供水覆盖区内,增设供水点,方便周边缺水群众自发拉水;对运距在10公里以上的重点缺水村庄,要以抗旱服务队为依托,组织车辆送水到村;对孤寡老人和五保户,各村要组织村干部、党员送水到户,确保群众饮水;对没有蓄水设施的村庄,要组织群众尽快的新建小型蓄水工程进行储水,尽量满足群众日常用水要求。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一抗三保”工作取得实效 抗旱救灾既是一项紧迫的经济工作,又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宣传和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去。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切实加强对“一抗三保”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包乡镇责任制,同时抽调农口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6支“一抗三保”督查工作组,分赴各乡镇调查研究,摸清旱情,督查指导抗旱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一抗三保”领导小组,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制定具体措施,实行乡镇干部包村、包工程责任制,抓好抗旱工作。各乡镇、县直各相关部门、特别是农口系统和各乡镇的干部职工都要深入一线,深入村庄,深入田间,全力为当前抗旱保小麦保春播保饮水搞好服务、提供保障,做到旱情不解除,干部不撤离。

二是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

其职,加强配合,形成强大的抗旱工作合力。水务部门要合理调配水资源,切实抓好供水工程设施、设备维修,尽量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农业、科技部门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把抗旱技术措施普及到千家万户,提高技术抗旱效果;农机部门要开展好农机技术服务,确保播种期间农机具正常使用;林业部门要严防死守,严防发生森林火灾;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天气形势的监测,提供短、中、长期天气预报、墒情预测;民政部门要及时查灾核灾,对生活有困难的群众实施救助;发改、财政部门要加大抗旱资金投入;商务、供销、石油、电力、物价、质监、工商等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搞好种子、化肥、农药供应,保障农机具用油、用电需求,抓好农资市场监管,全力确保抗旱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基层,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广泛发动群众,大打一场抗旱攻坚战。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把“一抗三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到农村基层,推动工作迅速开展。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抗旱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对在抗旱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不负责任、擅离职守而影响抗旱工作的人和事进行曝光。两办督查室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督查抗旱救灾工作开展情况,确保抗旱救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加强监测,及时报告。按照省、市防指要求,抗旱工作实行日报制,各乡镇要安排专人做好抗旱统计上报工作,从即日起,每日向县农委办公室上报一次抗旱工作情况。特别是对出现的人畜饮水困难情况,要如实、及时报告。农业、水

利、气象等部门要高度重视旱情蔓延形势,切实加强对旱情的跟踪调查,努力做好旱情统计和预测预报工作,对干旱发展趋势及时准确预测报告,以便县委、县政府科学有效地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五是抢抓机遇,大上项目。

各级各部门要在抓好抗旱救灾的同时,抓住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强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抓住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抗旱救灾特殊政策,积极争取上级部门项目资金支持。特别是水务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千方百计抓好控制性水源、饮水安全提升、小型机电管站、小型自流灌区、小型旱井、节水灌溉、中小河流治理等抗旱防汛项目争取。发改、财政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搞好协调,确保项目申报、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力争尽快改变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靠天吃饭的问题。

附:陵川县作组名单

“一抗三保”督查工

二O一一年二月十一日

陵川县“一抗三保”督查工作组名单

第一组

组 长:张天林(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成 员:靳晋峰(农业委员会技术站站长)

武保德(农业委员会科教站站长)

李素娟(农业委员会科员)所包乡镇:附城镇、西河底镇 第二组

组 长:苏佩军(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移民办主任成 员:魏德胜(水务局管理科科长)

侯进明(水务局工程股副股长)

石李强(抗旱服务队副队长)所包乡镇:崇文镇、马圪当乡 第三组

组 长:秦保龙(林业局副局长)成 员:张长明(林业局资源科科长)

郎晋鹏(林业局科员)

李学文(林业局科员)所包乡镇:潞城镇、夺火乡 第四组

组 长:王发平(农机局副局长)

指挥)

成 员:李建国(农机局生产指导站站长)

马和忠(农机局技术推广站站长)

韩红星(农机局农机装备站站长)所包乡镇:平城镇、秦家庄乡 第五组

组 长:王贵珠(农业综合开发局副局长)成 员:李红光(农业综合开发局多经股股长)

吕 尧(农业综合开发局科员)

楚福云(农业综合开发局科员)所包乡镇:古郊乡、六泉乡 第六组

组 长:姚双庆(农业委员会总农艺师)成 员:杨金忠(农业委员会能源办主任)李书强(农业委员会环保站站长)

李菊花(农业委员会植保站副站长)所包乡镇:礼义镇、杨村镇

“一抗三保”指导督查情况实行日报告制度,县农委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篇3:粮食生产一抗三保策划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 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确保省内粮食安全这一总目标, 积极实施“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稳定总产”的粮食安全战略, 强化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两个保障, 突出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有机质提升、地膜覆盖、高产创建、病虫害综合防治、防灾减灾六项措施, 着力调整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和品种品质结构, 稳定小麦面积, 使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向优势区域集中, 努力实现粮食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 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全力以赴促进粮食稳定生产。

(二) 目标任务

2015年全省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4200万亩左右, 其中小麦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 玉米稳定在1500万亩, 马铃薯稳定在1000万亩, 小杂粮稳定在500万亩左右。全省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 省内粮食实现动态平衡, 供需安全可控。

1. 力争夏粮稳产。

在适度调减夏粮面积的基础上, 抓住关键环节, 加强肥水调控, 保穗数、攻粒重, 依靠科技提高单产, 稳定夏粮总产, 力争夏粮总产达到300万吨左右。

2. 确保秋粮增产。

确保秋粮面积稳定, 提高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关键增产技术应用水平, 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力争秋粮产量达到800万吨以上。

3. 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以粮食生产大县为主, 重点突破玉米、马铃薯机种机收, 以农机服务产业化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机械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 力争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7%。

二、重点工作

(一)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主动适应中央惠农政策的变化和创新, 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和省上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重点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加强跟踪调度, 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

(二)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

加强统筹协调, 整合资金, 集中投入, 连片治理, 进一步改善农田基础设施, 规范建设标准, 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和梯田建设, 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区的机耕道建设, 为粮食生产机械化创造条件。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施用土壤改良剂等措施完成耕地质量建设80万亩,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5200万亩。在粮食作物生产上开展沼液利用试点。

(三) 扎实推进旱作节水农业工程

在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实施1500万亩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全膜垄作侧播黑膜马铃薯、一膜两年用为主的旱作农业工程。以河西、沿黄灌区为重点, 推广膜下滴灌、垄膜沟灌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科学合理规划, 不断提高技术到位率, 实行良种良法配套, 农机农艺融合, 加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发和创新, 研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粮粮、粮经轮作倒茬制度, 提高旱作农业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稳定灌区粮食生产能力。

(四) 管好用好农田水利工程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保障粮食作物用水需求。坚持挖潜改造与新建扩建相结合, 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 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因地制宜建设“五小水利”工程, 提高旱区蓄水保水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 切实做到藏粮于水。

(五) 加快良种生产推广步伐

加快良种更新, 扩大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优质品种的应用面积。在小麦上加快选育一批抗旱、抗病、抗倒伏、穗大粒多的优质品种, 对现有主推品种开展提纯复壮, 每个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片建立200亩种子繁育田;在玉米上选用抗旱、耐密、中晚熟、高产优质品种, 加快自主品种的研发审定, 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四化”示范制种基地建设。在马铃薯上重点推广抗病、抗旱优质新品种, 以原种扩繁补贴为突破口, 完善脱毒种薯生产供应体系, 健全脱毒种薯质量监测体系。

(六) 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

全面落实256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 把高产创建与培育种粮大户、发展专业合作社、推进专业化服务结合起来, 逐步实现1个万亩示范片至少有1个专业合作社, 有条件的地方要将示范片做大到2~3万亩, 示范带动全省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同时, 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活动, 集成研究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生产模式, 高标准完成安定区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和凉州区玉米增产模式攻关试点任务。

(七) 做好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

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准确及时发布预报信息, 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 将病虫危害控制在最低水平。重点做好小麦条锈病菌源区综合治理, 加强马铃薯晚疫病、玉米病害、二代粘虫等重大病虫防治, 力争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 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继续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用于植保机械购置的资金规模, 进一步加大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 培育一支反应快速、执行有力、运转高效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控队伍, 建设920个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组织。

(八) 培育粮食生产新的增长点

积极推进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 突出旱作农业区的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地位, 突出玉米和马铃薯两大高产作物, 突出关键增产技术的集成创新, 努力把旱作农业区打造成甘肃粮食的新增长极。划定全省粮食生产的主体功能区, 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 集中力量把凉州、甘州、环县、通渭、安定、会宁、镇原7个县区打造成年粮食生产能力10亿公斤左右的粮食生产大县, 把永昌、民乐、宁县、崆峒、临洮、秦安、秦州、永登、靖远、灵台、古浪、甘谷、静宁13个县区打造成年粮食生产能力5亿公斤以上的生产大县。

(九) 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水平

制定和完善防灾减灾预案, 提早做好抗灾救灾的资金、物资和技术准备。加强干旱、洪涝、冰雹等灾害监测预警,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大力推进科学抗灾, 指导农民因时、因地落实抗灾增产技术。加强灾变规律研究, 重点研究作物布局、品种结构和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抗灾避灾技术路线, 努力实现由被动救灾向主动防灾转变。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 创新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提高防范自然风险的能力。

(十) 做好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

全面完成100万人次农民科技培训任务,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解决好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重点培训组织化经营以及标准化管理、防灾减灾、稳产增产重大实用技术应用等。组织制定分品种、分区域、分农时粮食生产技术方案。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 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下乡进村活动, 动员科研、教学、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专家和基层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 蹲点包片, 搞好科技指导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完善全省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坚定保持粮食稳定发展的目标不动摇, 坚定抓工作落实的劲头不放松。实行粮食生产目标管理, 将粮食生产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 层层分解任务。进一步抓住关键技术、关键措施、重点环节和重要农时, 全力以赴促进粮食稳定增产。

(二) 强化部门协调

省农牧厅具体负责粮食生产的结构布局和技术指导;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实施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做好有关粮食生产的项目争取和贮备;省财政厅负责按不低于上年水平的要求落实粮食生产投入资金;省水利厅负责做好抗旱生产;省科技厅负责粮食增产技术的创新研究;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统计局负责粮食面积和产量的客观统计;省粮食局负责粮食购销工作;省气象局负责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三) 努力增加投入

今年国家和省上扶持粮食生产的资金将进一步加大。在落实旱作农业、高产创建、一喷三防等资金的同时, 省财政继续设立一定规模的农业防灾救灾资金, 重点防控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动植物疫病。各地也要整合项目和资金, 努力增加粮食生产投入, 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四) 创新体制机制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鼓励引导农民流转土地, 大力发展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 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使之成为新一轮粮食增长的中坚力量。积极组建农村专业化服务队, 开展机种机收、病虫害统防统治、农田灌溉等社会化服务。

(五) 加强督促检查

继续完善粮食生产工作督导制度, 创新督导方式, 使督导工作与调查研究重大问题、解决生产突出困难和推广重大技术相结合, 努力提高督导效果。省政府有关部门要不定期深入粮食主产区进行检查指导, 协助地方解决粮食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六) 加强宣传引导

上一篇:道路实施细则已修改下一篇:三标管理应知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