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物理习题教学分层施教的探索

2024-07-28

职高物理习题教学分层施教的探索(精选9篇)

篇1:职高物理习题教学分层施教的探索

职高物理习题教学分层施教的探索

摘 要:物理教学包括很多,其中习题教学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和环节。习题教学要注重分层施教,从为什么习题要分层施教,如何对习题进行分层施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地探究。

关键词:职高物理;习题教学;分层施教

在物理学科教学中,习题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习题教学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深化,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一线的职高物理教师,我对物理学科的习题教学有很深的感悟和思考。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要认真努力地做练习,在练习中你才会发现哪些理解了,哪些还需要再研究。

让哪类学生完成哪类习题,如何去操作实施,必须讲究方法和策略。在我的日常教学中,我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精心设计物理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设置分层、训练分层的基础上,评价环节也注意分层实施。这样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和层级,有选择、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达到我们预期的教育目的。

一、为什么习题教学要分层施教

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有一定差距,他们除了整体基础差,同一个班的学情也很复杂。比如在中考成绩、知识储备、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距都很大。在我以往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常常是顾了这拨学生,丢了那拨学生。优秀生知识掌握扎实,理解和领悟能力强,实践和做题能力强。而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在中档生的水平,所以优秀生常常“吃不饱”,课堂上学习任务少,无疑就浪费了他们很多宝贵的时间。而多数学生“吃不了”,他们认为老师一节课讲的多,自己也学得累,好多东西消化不了。

物理习题教学实行分层,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对职高学生来讲,职高物理较之初中物理难度加大,很多学生对物理有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情绪。分层教学可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但是,如果备课、授课、训练都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分层教学,是不现实也较难实现的,于是我采取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

二、如何对习题教学进行分层施教

1.因人而异,研究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

每位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掌握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水平,都不在一条水平线上,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去收集和了解每一个学生这些方面的情况,比较直接的方法是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还可以组织几次小测试综合评估。可以先粗略地将学生分成两三个等级,并对学生公开等级情况。当然,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基础和实力主动申请进入某个等级。

但是等级划分并不是固定的,一般一两个月对某些有进步的学生做一些调整,学生自己也可以自愿参与上一等级的习题训练,比如挑战自我,多做两道习题等。

2.因材施教,研究教材,对习题进行分层

上课前,我会对每节课的内容进行研究:(1)本节课内容的重点在哪里?难点可能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难点?(2)对于不同等级的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可能会有哪些问题?(3)为突出本节的重点、突破难点,我该选编哪些习题,针对不同的学情,多大的习题量较为科学等。

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是:尽可能地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准确定位,把握好不同等级学生的发展需求,然后设置出能够促进不同学生最佳发展的习题。这些习题要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层设置,既不能使学生感觉太容易而懈怠和自满,又不能让学生感到太难而灰心气馁。所以习题要分层布置,这些不同难度等级的习题对应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可以作为学生的课上任务,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习时间的作业。

具体来讲,A级(低等)习题一般是课后的练习或者难度相当于课后的练习,有时可以是教材例题的简单变形,重在基础知识点的落实与巩固;B级(中等)习题可以是教材习题及稍简单的综合题,但习题量要比A级的多一些,重在训练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C级(高等)习题除了B级的题外,可增加难度、综合度和创新度,重在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敢于挑战创新的精神,给优秀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3.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对辅导进行分层

对不同学生的习题训练进行弹性设置,只是分层教学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学生完成习题的情况必须得到及时反馈,每天的习题训练必须收回并及时批改,发现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认真研究矫正措施。对共性的问题,可对全体学生集中讲解,对不同等级学生出现的问题,必须分层辅导。

比如:自习时间,我一般直接辅导C级学生,班上大概有8名C级学生,而这8名优秀生又是B级学生的小老师,同时,B级的同学又是A级学生的小老师,这样一级一级地辅导。也可以结成“帮扶伙伴”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对口辅导。经过多次实践,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尤其是小老师们,他们会做的题,并不一定真正弄懂了,但是通过给别的同学讲解,为了要让对方弄明白、听得懂,他们就必须重新整理思维和语言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同学就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本道习题的思路和解法。所以,学生都明白,辅导别人就是提高自己。

总之,职高学生学情复杂、物理学科的学习难度又大,使职高学生的物理学习面临困难。而我所采取的分层教学,就是在研究学情、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在习题训练方面进行分层推进,分层辅导。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使不同等级的学生都学有所获、练有提高,极大地提高了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梁宏.中职物理课分层次教学的探索[J].广西教育,2008(36).编辑 杨兆东

篇2:职高物理习题教学分层施教的探索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分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开展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为了便于操作, 分层不应过多, 也不能过少, 一般来说, 一个班级分三个层次较为适应, 分别是学习较为困难的基础层、学习中等的中间层以及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较为突出的能力层。一般来说, 中间层的学生人数要占据班级的一半左右, 而基础层和能力差的人数相对来说会少一些。教师在分层的时候, 以什么为标准来进行分层至关重要。很多教师在分层的时候往往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这种分层方式往往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考试成绩只能被视作学生在某一段时间对某些问题的掌握情况, 单纯地以一两次的考试成绩作为分层依据, 会让分层活动无法体现学生的特点, 从而使得分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 教师在进行分层的时候, 考试成绩只能作为其中一个参考因素, 除了分数, 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听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也是教师进行分层的重要依据。只有综合了学生多方面的表现, 才能全面对学生进行分层归纳, 使得学生能够进入到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学习层次。

二、确立合理的层次化目标

学习目标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有效动力, 也是评价学习效果的基本依据。在以往的统一化教学中, 教学目标的确立也是比较单一的。无论成绩好坏、能力高低, 教师都会用统一的目标来要求学生。这样就会使得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大大降低, 影响了教学目标功能的实现。因此, 在分层教学模式中, 教师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依据, 确立合理的具有层次性的目标。一般来说, 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 教师在设立目标的时候也要以三个层次的目标确立为主。一般来说, 对于基础层的学生, 目标要求往往较低, 如理解认识基本的物理概念、原理, 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等。而对于中间层的学生来说, 学习目标要在基础层的基础上稍微提高, 例如, 对于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更高, 除了原形, 一些变式也需要理解和掌握等。至于能力层的学生, 所确立的目标则是最高的, 除了要达到基础层和中间层的目标要求, 这些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综合性较强的知识, 并且在综合应用能力方面也会提出一些要求。

三、讲课过程要分层

现如今, 大班授课依然是高中物理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形式。要想在同一个班级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层次性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 但是这并不等于没有可能。虽然在同样的课堂上, 同样的四十五分钟时间里, 教师采取的相同的教学内容, 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的环节上, 教师可以尝试着进行适当分层。例如, 在提问环节,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的问题,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站起来回答问题, 或者在设计课堂练习的时候, 设计一些难度不同的练习题等等。通过这种统一课堂教学过程的局部分层, 也可以有效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四、课后作业进行适当分层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是学生进行二次学习和提高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也可以了解学生对各种知识的掌握情况, 然后以此为依据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然而, 在高中物理学科, 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的现象普遍存在,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据了解, 有的学生不完成作业是嫌作业内容太无趣, 有的则是因为教师布置的作业根本不会做。面对这些原因,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就应当认真反思了, 是不是可以布置一些内容更加丰富, 形式更加灵活的作业呢?是不是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布置一些具有层次的作业呢?教师可以对课后作业进行合理分层, 针对学生的实际布置不同的作业。例如, 布置的作业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以基础性的练习为主, 而选做题的难度和深度可以适当加强, 让那些有余力的学生来完成。并且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 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书面以外的作业。例如, 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小实验, 或者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一些调查活动等等。这样, 具有层次性和丰富性的作业更加符合学生的特点, 就可以大大提高作业完成的效果, 发挥出作业应当具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吴美玲.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1.

[2]严庆勇.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理科考试研究, 2013 (1) .

篇3:职高数学分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一、分层教学实施依据

1.职高学生的个性差异

人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对数学知识的领悟、掌握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职高生多数是未能升重点高中后迫不得已选择了职高,他们普遍厌学,学习能力较差,特别是对数学不感兴趣。

在职高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发掘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降低知识的难度,更要注重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实现“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的目的。

2.有效调动职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客观要求

分层教学法是在承认职高学生层次差别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如财务会计、电子电工等专业)学生的情况,提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课题的引入到问题的解决,笔者都尽可能地发掘数学知识的应用意义。例如,学完正弦曲线Y=Asin(ωx+α)后,物体简谐振动的位移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S=Asin(ωt+α),以及正弦交流电的电压U或电流I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U=Umsin(ωt+α)、I=Imsin(ωt+α)等有关物理学、电工学中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数学解释。

二、分层教学实施方法

1.教学对象分层

(1)确定各类个体适合的学习类型。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应采用适合自身特点的方法进行有效学习。如听觉学习型学习者,在记二次根式的性质时将它记为诗句:“房子外面太冷,出去要穿衣服。”把“”作为房子,“││”作为衣服。教师应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性,帮助学生确定其偏爱的学习类型,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

(2)确定本班学生的现有水平。以学生入学成绩、月考数学成绩和学生能力素质鉴定为依据,笔者将班内学生按好、中、差分成三个动态群体(分别记为A类、B类、C类)。A类学生基础扎实,学习主动,接受能力强,并能对所学数学知识举一反三、灵活应用。B类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学习不够自觉,接受能力稍差,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如果老师在思想上给予这类学生重视,在学习上给予帮助、督促,那么其很快能由B类群体上升为A类群体。C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基础都较差,在学习上存在很多障碍,是名符其实的“学困生”,需要教师时刻鼓励和督促。

2.教学目标分层

将教学目标按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解,分为A层目标(A类学生应掌握的内容,有一定深度和广度)、B层目标(B类学生应理解的内容)、C层目标(C类学生要了解的内容)。C层目标:以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主,适当控制进度,放慢上课节奏,以弄清教科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例题为主;B层目标:在完成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度提高要求,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A层目标:在完成规定的教学要求后,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课程分层

要在一节课内把不同层面的内容介绍给相应层面的学生,必须做好以下几步工作。

(1)第一步,预习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下发不同的预习范围,为提高预习兴趣,预习的内容尽量以问题的形式提出。

(2)第二步,例题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要求的例题。如在讲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时,要求所有学生会求函数y=2x2+4x-3的单调区间,要求B类学生会求函数y=2x2+4x-3,x∈[-2,0]上的单调区间,要求A类学生会求y=2x2+4x-3,x∈[-2,3]的单调区间及最大值和最小值。

(3)第三步,作业分层。每节课后,对学生要分层布置作业。例如在学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后,笔者给C类学生布置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2-3x+2<0的解集,该题属于基本题型,C类学生可以依葫芦画瓢解出来。给B类学生布置作业题:已知不等式x2+ax+b<0的解集为{x 10为一切实数,求a的取值范围。该题型要求学生掌握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4.教学评价分层

为了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测试分层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操作时,每次测试只用一张试卷,包括必答题和选做题。必答题为全体学生必作题;选做题每一题对应同一知识点,按不同要求分为a、b、c三个小题,分别供A、B、C三类学生选做。通过分层评价,让全体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篇4:职高物理习题教学分层施教的探索

一、分层次教学方法的由来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发现,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在逐渐突显, 其中包括接受能力、思维品质与知识的积累等.如此多的因素造成了学生成绩好坏的差距逐渐增大.而分层次教学恰恰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分层不是教育的分层

教育是平等的, 它不会因为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而把学生分成几等.分层次的是教授学生的方法, 它是有着明确的原则和理论依据.

1. 分层次教学要以因材施教为原则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 智力不是造成数学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在学习过程中知识迁移造成的知识缺陷累积.布鲁姆认为“只要有适当的帮助和足够的时间, 那么95%的学生能够在某一学科中达到很高的水平”.根据学生接受、思维等能力差异, 对其进行相对应的教育, 开发最大潜能, 提高教学质量, 做到因其材而施其教.

2. 分层次教学不能好高骛远

心理效应在教学当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为每个学生在短期内制定不同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教师和学生的帮助在短期内取得成功.就这样不断制定一个一个的小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发挥出对学习的“内驱力”.

三、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

1. 化班为组

教师通过平时的考试和个人对每个学生综合能力的观察, 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 好、中、差要适当搭配.使得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互相配合, 共同进步.因材施教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掌握不好, 就会使“差生”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 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的关心每一个学生, 做到人人平等, 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教育方法的实施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教育合理化

对于基础不牢固的学生可以加大对基础的训练和学习.相对而言, 基础知识更简单一些.从实际角度出发, 基础分数占到总分数的80%以上.因此, 一个牢固的基础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基础牢固的学生应该加大对题型的拓展, 并且加大重点难点的训练, 使其始终保持在一种极好的学习状态当中, 再通过学生的互相帮助, 使学生感到学习进步的喜悦, 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不同的课后任务

如果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 分别对应好、中、差.那么, A层次的学生可以超前自学, 在完成了规定内的任务量后还可以寻求难题的一题多解, 加强对数学思想的理解.B层次的学生我们主要在他完成规定的任务量之后, 适当的布置一些对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有好处的阅读材料, 逐渐培养他们建立清晰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思路, 向更高层次迈进.而C层次的学生在完成规定任务后, 主要是训练他们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加深对基础的理解, 反复训练, 提高他们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分层次教学要注意阶段性调整

教师应该有准确的实施方案, 按时间将分层次教学分成各个阶段, 其中在经过一阶段的学习之后, 将成绩或者个人的学习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或下降学生重新分组, 向上晋升的学生会因为学习的进步而更加的努力, 而落后的学生会有一种“知耻而后勇”的感觉更加努力的学习.对于这两种学生教师都应给予真挚的关心, 鼓励晋升的学生继续努力, 开导落后的学生, 并帮助他找出学习下降的原因, 使其找到正确的方向, 不仅要回到原来的层次, 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通过阶段性的调整, 使分层次教育与学生之间不断地磨合, 让学生适应这种良好的教育方式.理论与实践相互指导, 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 并且不断地完善分层次教学法, 使其不仅仅在数学教育当中, 更要在整体教育事业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接受能力、个人知识积累、思维品质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 以心理效应理论为依据, 在教学中, 实施分层教学的模式, 其效果明显切实可行.分层次教学的内容有很多, 其中包括:评估测试分层、学生的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和教学目标分层等.

关键词:初中,数学,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吴怡.浅析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J].教育与职业, 2009 (32) .

[2]陈志刚.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模式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1) .

篇5:职高物理习题教学分层施教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 英语分层 因材施教

一、分层背景

教育部公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教学要求还强调英语的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我院近三年新生高考英语成绩从0-110多分几乎每个分数段都涵盖,差距巨大;学生感觉英语课与生活实际不太相关也没有学习的动力。根据此实际情况,我院教务处、基础部联合确定了大学英语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案,决定构建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听说领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二、实施过程

在确定实行分层教学后,我院从2011 年9月起对11级新生进行了大规模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改革。实施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准备(2011年3月-2011年8月)

收集并學习了国内英语分层教学的研究资料;对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已实施分层的兄弟院校进行考察交流;对10级学生进行小范围分层实验,总结经验;拟定具体实施方案,制定了分层课程标准及各层具体要求,挑选并征订适合各层的教材。

2. 实施(2011年9月-2012年6月)

依据高考英语成绩,划定分层标准,将学生分为A(较高层次)9个班、B(一般层次)14个班、C(较低层次)17个班,实行各系内部分层教学;确定各系大学英语上课时间及各班授课教师、教室;征集学生意愿调动班级,核实各班学生名单;实施分层教学,定期研讨调整方案;以口试+笔试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并统计成绩。

3. 总结(2012年6月-2012年7月)

制作分层意见调查反馈表、实施调查并统计结果;总结分层教学经验。

三、取得的成绩

1. 提高了学生对因材施教的认识。绝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并支持分层教学。根据调查,90%的学生能了解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目的;92%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有必要;89%的学生能适应目前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

2. 最大化地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英语成绩。基础好的学生能更进一步提高运用水平,更好发挥特长;基础差的学生不会因为差距大而放弃学习,反而重获机会学习英语。在学年考核中,A层平均及格率为91%,B层为87%,C层为84%,均较前一学年有明显提高。通过强化听说交际能力及实行口语测试,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参与的热情与动力,积极参加各类英语活动和比赛,尤其是口语竞赛并获得了较好成绩。

3. 拓宽了学生及老师的接触面。分层后,教师和学生均能认识到来自于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拓宽了自己的接触面,培养了更广泛的交际技能,也更增强了对其他领域的了解。

4. 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挑战,提供了改革课堂教学的机会。分层后,各层各班所遇到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就要求英语教师们灵活调整课堂内容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相较以前,各位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课堂教学方案和探索。

四、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 教学运行方面:第一学期开学初,由于新生入学人数不确定及学生调动,各班名单迟迟不能确定,老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学生之间互相熟悉速度慢;个别系部外出实习与英语课时间冲突;不同行政班学生集中到一个班上课,给学生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 学生学习方面:由于三个层次教学内容有梯度,个别学生为更轻松学习调动到低层次的班级,反而影响低层次班级教学效果;分层班学生来自不同行政班,除英语课外学生之间沟通较少,学生之间熟悉度不够;仍有16%的学生认为分层给其带来了负面心理影响。

3. 教师教学方面:由于系内各班均同时上课,大多数英语教师同时上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及公开课机会较少;初次实施分层,对每个层次学生水平预估不够准确,在教材选取、教学内容及方法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根据以上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进行以下改进:

1. 淡化不同层次之间梯度,强调分层目的是因材施教而非划分高低水平;划定学生层次后原则上不再调动,只接受低层向高层调动申请;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制定政策向高层次的学生倾斜,鼓励学生努力提高英语水平。

2. 建立英语教师导师制,配合辅导员加强对分层班上学生的关心和管理,多开展班级活动,团结学生加强交流。

3. 拓展育人课堂:课堂内严格教学管理及教育的同时积极探索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外发扬第二课堂作用,开展竞赛、培训、活动等,丰富学生生活及校园文化。

4. 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及育人水平,提高教师素质,加强责任心。

五、总结

篇6:职高物理习题教学分层施教的探索

关键词:足球教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一、前言

足球运动的发展起源于我国古代的蹴鞠, 并在欧洲体育发展演变中形成了现代足球。作为受到普遍欢迎的运动项目, 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积极促进, 广泛开展。为此, 本文旨在通过探索中学足球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体质、性格、基础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 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希望能为足球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促进学校体育的整体发展。

二、足球教学分层教学的方法

因材施教要求首先掌握个体特征, 足球教学的因材施教需要首先掌握学生在体质、性格、体育兴趣爱好、足球基础水平等方面的个体特征。然而, 由于受到先天、后天, 内部、外部等多方面的影响, 使得足球运动中的学生足球运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为了使足球课中同一个教学班内足球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取得进步, 就有必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 以避免因教学方法单一或针对性不强使学生降低参加这项运动的积极性。足球运动课中采取分层教学法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通过分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比较对象在能力水平上与自己更相近, 因而更具有可比性, 也更容易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 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足球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 其本身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这是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性, 承认学生在足球运动基础、足球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 这种承认学生存在差异的客观实在性, 将有利于克服教学中的“一刀切”, 允许实施异步教学, 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这种根据学生基础状况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实施教师指导的异步化, 可以增强教师指导与学生需求的一致性, 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实践中, 对学校体育足球课中运用分层教学, 先要对学生群体进行摸底调查, 根据学生人数规模, 结合学生基础水平的差异性进行分层。例如, 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致较高, 对足球运动有浓厚的兴趣, 在足球教学与训练时间中, 其接收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都非常强, 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身体素质, 自身学习有较为明确的目标, 对足球学习和训练非常投入、非常认真, 不容易产生疲劳, 有主动提供的愿望和行动。第二种类型的学生就是身体素质很一般, 身体协调性不是太强, 学习足球技术的积极性不是太高, 对足球有一点兴趣, 但兴趣不是很强, 所有足球活动都只是要求平平而过, 或者不知道如何学习, 不追求积极提高, 相对而言, 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较大, 人数较多。第三种类型的学生就是没有足球运动基础, 缺乏足球知识, 了解足球的时间并不长, 对足球基本没有兴趣, 身体条件较差, 在足球技术的学习方面比较消极。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 我们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 进行分班教学, 既体现层次性, 又能使学生教学在同一层次内达到同步。不过, 需要强调的是, 足球运动课教学班中各类型足球知识、足球技能基础状况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同, 分层教学的教学班安排要合理。

为了满足分层的需要, 我们应该着重掌握学生的足球技术基础状况。在足球技术分层方面, 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基本知识、专项技能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一次测试, 全面掌握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和足球技术状况。身体素质测试:1500米、实心球;基本知识测试:足球技术、战术、规则、文化等理论;专项技能测试:脚内侧踢准、绕杆射门、踢远、颠球。根据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技术较好, 身体素质好, 有一定的足球基础。B、技术一般, 身体素质较好, 学习过足球。C、技术、身体素质差, 接触足球时间不长或没有。然后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 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根据专业技术基础分层后, 新的教学班, 无论是教学内容安排, 还是教学进程安排, 都要根据具体班级的具体情况来安排。一般情况下, 中学足球运动教学的内容的安排以基本技术练习为主。战术学习的内容安排相对较少, 也是比较简单的。通过调查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层次, 要丰富教学内容, 而对于基础相对较弱, 或者完全没有基础的学生层次, 要降低教学难度。

在分层教学实践中, 具体实施过程要统筹安排, 及时调节。分层次教学由于涉及几个层次的教学, 因此教师必须统筹安排。教师要根据实际制定教学计划, 并经常注意计划实施中的反馈信息, 及时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各层次学生对照安排进行自学, 老师按照计划, 分课时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分类辅导教学。对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的教学应有所差异。教师可以凭借经验, 联系本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尽量让学生足球技术技能和知识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

三、结语

在足球教学中, 我们既要以教学大纲为标准, 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并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调整。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进度, 忽视学生的接受程度。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 使得学困生的成绩会有明显提高, 最终人人达标, 促进学校体育作用的更大拓展。

参考文献

[1]宋燕.浅谈分层教学的依据与效果[J].黑龙江教育, 2012, (2) [1]宋燕.浅谈分层教学的依据与效果[J].黑龙江教育, 2012, (2)

篇7:职高物理习题教学分层施教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生物;学案导学;分层施教;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教师设计的学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满足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基本要求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施教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一、初中生物“学案导学,分层施教”的现实意义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性致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同时还致使学生产生思维依赖性、缺乏课堂体验等。而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采用“学案教学,分层施教”的教学方式,通过“学案教学”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各项基本能力,而“分层施教”的教学方法则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得每个学生都得以全面化的发展。

二、初中生物“学案导学,分层施教”的具体策略

1.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学案导学,分层教学”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使得课堂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以教为主转变成了以练为主;同时使之前的以掌握知识为主的教学目的转变成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所谓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则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还使学生始终对生物这门学科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都得到发展。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应先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每个小组设计一套教学方案。例如:在学习《人的呼吸》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根据不同的小组设计出基础学案,增强学案,提升学案等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案,使得学生在掌握有关人的呼吸相关知识点的同时,使每个学生的自身能力得以发展,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化的发展。

2.自学思考,小组探究

教师在将教学方案精心设计完成后,在讲授相关内容的前一天将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堂内容的同时,并对课堂内容进行自主预习,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着重听讲,提升学生听讲的高效性。除此之外,教师在上课时应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速率,着重讲解学生在预习时难以理解的部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加强引导学生讨论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记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分组过程中,应注意分组的科学合理性,按照学生自身学习情况进行分组,使得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讨论中。

例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采用“自学思考,小组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学习情况设置不同的问题,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然后在上课时,再让学生针对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大家。在当所有小组展示完成后,教师针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同时对表现良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在加强学生进行独立性思考的同时,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达标检测,及时反馈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不断探索研究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检测题时,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展示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例如:在学习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这一章内容时,教师便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达标检测,针对学生在答题时存在的共性错误统一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二次记忆理解;针对个别错误,教师便可以一带而过,提升课堂效率。通过学生的检测题,可以较为直观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对教学策略以及讲课速度做出调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转换教学理念,使得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情况下,还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学案导学,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以最大化的来满足学生个人发展为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加强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为更好达到以上目的,还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达标检测,用成绩反映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课程教学方法,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钱太龙.初中生物中考高效复习的方法及途径探究[J]. 科普童话,2015年19期

[2]刘敏.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4(03)

篇8:职高物理习题教学分层施教的探索

分层教学最早起源于上海,1991年上海市“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对分层递进教学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 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已经成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热门话题。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值得关注。在高职院校里,学生的差异性及学困生比例较大,如果我们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提高,那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所以分层教学势在必行。笔者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与体会。

二、对高职学校学生和计算机课现状的分析

随着招生政策的改革和普高的扩招, 高等职业学校提前招生和登记入学的学生比例迅速增大,生源整体水平下滑,新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差异很大, 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各类学生提高的要求。

在高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 学生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不容乐观,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学习成绩差,“三差”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入学时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由于在初、高中阶段学校开设有计算机基础课程, 因此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已经熟练掌握, 而有的却因为地域因素或家庭贫困等客观原因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此外,由于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刻苦程度不同,也造成了学生在计算机课基础上的显著差异。分层教学理论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和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兴趣、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了解,根据学生对将来发展方向的需求、自身知识的不同掌握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

三、分层次教学的模型架构

按学生的基础划分小组, 根据学生自身具体情况和计算机课的特点,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室,保证上课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结合具有强大功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边讲解边演示,采用逼真的动画、真实的声音、精美的图片和精炼的文字,由浅入深、图文并茂地进行讲解,进行现场教学,则教学效果必定事半功倍。计算机机房安装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提升实训课教学质量。安装电子极域教室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学生在本机上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操作演示, 这对学生掌握操作有很大帮助。

四、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由于计算机课具有开放性、课程内容体系的非线性、工具性和应用性及计算机技术更新快等特点,高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班、同一教学班的不同学生都有各自特点, 都需要进行详细分析和分层,所以对作为教学活动主导的教师而言,相较传统教学的要求有了较大提高。老师必须做好“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科学、先进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教师积极实行“讲一,练二,考三”的教学模式,精讲,多练,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进行实践性教学。教材上的内容要比大纲的内容多, 教师应把握好大纲,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与此同时,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分层指导, 宏观指导是针对全体学生或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微观是对学生逐个进行启发指导。按此结构组织教学,正确处理“A、B、C”三者关系,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另外,要做好作业分层练习、课内课外分类指导及考核分类检测等。

五、分层教学获得的效果

(一 )提 高 了 学生的 课堂 参 与程度 ,改 善 了 学 习习 惯 。

实践性教学的关键是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在课前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把握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设计出科学、切实可行的实训项目。

(二 )转 变 了 师 生 关 系 。

分层教学促使教师全面深入地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状况,尊重每个层面的学生,把“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着重分析学生的参与程度,有助于形成民主型的教学风格,教师真正从一个“布道者”角色变为“激励者”、“合作者”角色。

(三 )培养 了 全 面 发展 、技能 水平 突出 的学生 。

全班每位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都取得了不小进步, 学生毕业就业率达到100%。全部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考试,通过率达到80%,优秀率达到30%以上。一批技能水平突出的学生脱颖而出,多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许多优秀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六、结语

篇9:职高英语分层布置课后作业的探索

【关键词】分层 课后作业 英语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关注英语课堂教学,而对课后作业的研究比较少。其中困扰学生和教师的一大问题是课后作业效率低的问题。学生的课外作业要么数量太多、要么内容太难、要么是机械抄写、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于是经常发现学生交上来的作业错误率高,同学之间作业雷同的多,未完成所布置的作业,甚至不交作业的现象。结果造成学生每天厌烦作业,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也是改得筋疲力尽。逐渐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笔者认为合理而有效的布置课后作业是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成绩,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力手段。而分层布置课后作业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保证。

一、“低效作业”的成因探析

造成“低效作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从教师方面来看,有的教师从思想上没有重视课后作业布置,没有把课后作业看作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于是产生低效作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类型:

(1)随心所欲型,缺乏精心设计。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抓住课堂教学,课后作业随便一点没什么关系。想怎样布置就怎样布置,想布置什么就布置什么,甚至不布置课后作业;由于缺乏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2)机械重复型,缺乏思维参与。有的老师生怕上课讲的学生课后忘了,不是精心设计作业,而是把课堂上已讲过或者已做过的作业布置学生再做,甚至反复做几遍。这种繁重的、机械的、无效的作业,只会限制思维、遏制创造力,能力培养成空文。久而久之只会导致学生厌烦,并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变相体罚型,消磨学习热情。少数教师以罚抄或罚背的方式处罚学生。这种简单、粗暴又近似变相体罚的做法除了加重学生课业、心理负担外,还直接破坏甚至恶化了师生关系。结果是学生把作业视为负担,放弃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4)揠苗助长型,脱离学生实际。布置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能够理解和能掌握的知识。如果布置的作业超出了学生的实际,就达不到巩固知识和提高认识的目的。而是在揠苗助长、适得其反。

2.从学生方面来看,首先学习是一个内化和外化互动的过程。许多学生的作业不是先内化于心,再外化于本,而是照搬照抄老师给出的答案,这样的作业,没有内化的投入,只有徒劳,谈何有效。其次,有些学生的学习缺少自主性。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课后作业,导致“低效”作业。特别是一些“软性”的作业。像预习、复习,朗读等经常被忽略。而对一些“硬性”的书面作业,因为要检查,所以只好应付。第三、由于学生的差异,导致无法完成超出他们能力的课后作业。

3.各门学科,各自为战,缺少协调,也是导致“低效作业”的原因之一。学生的学习时间是一样的。某些科目的作业多了,学生自然没时间完成另外学科的作业。自然没效率。

4.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了课后作业的“低效”现象。低层次的学生做其他层次学生的作业只好应付了事,而高层次的学生做其他层次学生的作业只是浪费时间。所以布置作业时要求与个性化相结合。可以考虑三不做:太难不做,太易不做,做后无新收获的不做。

二、英语分层布置课后作业的原则

1.学习主体梯级分层原则。分层是实施分层布置课后作业的第一步。笔者认为在高一上学期期中以后开始分层布置作业比较合适。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入学测试成绩和期中成绩,并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综合成绩评价,然后把学生高到低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各层次的人数分别按占班级人数的20%、60%、20%来划分。

比如,在高一上学期笔者对所任教的计算机11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参考学生为53人,满分100分,结果统计表明:80分以上的占班级总人数的18.9%,60-79分的占66.1%,59分以下的占15.1%,英语基础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于是按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见下表:

A层的学生基础知识较扎实,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反应敏锐,接受能力也较强,大部分可以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B层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学习成绩一般或不太稳定,有的比较聪明但不够努力,有的认真刻苦,但学习方法不太对头,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课后作业,部分学生需要帮助才能完成。

C层的学生英语学习成绩落后,基础知识较差,对英语学习不大感兴趣,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强,学习习惯有待改善,掌握语言知识的速度慢,智力活动消极,不善于思考,作业基本都需要帮助才能完成。

分层布置课后作业,就是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布置适合他们的课后作业。所谓类型,即指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承认学生智力发展的多元性。所谓层次,即指承认由于先天条件、后天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达成度参差不齐。所谓适合,即指要求老师实施顺应学生个体智力发展特性与学科学习达成度的作业布置。但每个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以后发展情况可以随时调整。

2.作业梯级分层原则。作业的内容和要求决定了作业的难易程度,分层布置课后作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课后作业的内容相同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不同。比如:给学生布置听同一段内容的听力作业,要求A层次的学生逐句写出所听的内容;B层次的学生听出大意即可;而C层次的学生如有困难,可以要求他们只听出部分意思,或部分句子,甚至一些单词即可。

第二、课后作业的内容不同,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相同。比如,同样听力作业,同样要求学生写出所给的听力内容,但给他们的内容不同,A层次的学生可以是听一段广播录音;B层次的学生是听写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内容;C层次的学生听写低于课本水平的内容。

第三、课后作业的内容和对不同学生的要求都不同。比如要求A层次的学生听写一段VOA标准英语新闻;B层次的学生听懂一段VOA特别英语新闻;C层次的学生听课文录音写出文字。

根据作业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层次分别布置课后作业,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效的完成自己的作业。

三、英语分层布置课后作业的实施

1.有关语言基本技能课后作业的分层布置。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也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语言基本技能,所以课后作业必须包含这四种技能训练,下面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说明课后作业的布置。

“听”的课后作业:

“听是分辨和理解话语的能力,即听并理解口语语言的含义。传统的英语课后作业听的作业基本上没有或很少的现象。分层布置“听”的课后作业要求A层次的学生主要增加课外听力,每天坚持至少听半小时英语节目,如 VOA, 空中英语教室等或从网络下载听力内容,随时把自己感兴趣的单词或表达记在小本上。对B层次的学生要求课后重听课本上的听力练习,或听写课文。对C层次的学生要求听单词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因为有课文文本,可以先看着课文听,然后不看课本听,逐渐培养听力语感。

比如,在教《英语2》基础模块的第5单元“Its time to change”时,根据本单元内容,我给A层次的学生录制了VOA special English 中的节目:health report:“U.N. Warns of Coming Risk to Africa From Bird Flu”,要求听录音,写出短文。对B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运用课本录音磁带,听写对话6。对C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可以看着课文听录音,并注意语音语调。

“说”的课后作业:

“说”是运用口语表达思想,输出信息的能力。说英语的技能是需要操练的,一个班大约都有50名左右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上操练的时间是及其有限的,所以必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口头操练,很多家长反映在家里从来没听到孩子读英语。于是我对A层次的学生要求每课的课文都能熟读到能背诵或能复述,能进行角色表演。B层次的学生要求能流利的朗读,有可能的话背诵短篇即可,或背老师指定的段落。而C层次的学生要求熟读单词,并能跟着录音正确朗读课文,没有背诵内容。因为他们能读出来就很不错了,而不切实际的一味要求他们背诵,显然是无效之劳。如有可能可以只要求背诵重要句子。

“读”的课后作业:

我要求A层次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读物,如《二十一世纪英语报(21st century)》(高中版),或由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英文报刊杂志,或浏览英文网页。对B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熟读教材之外,推荐他们读《二十一世纪英语报(21st century)》,或相对容易一些的读物。对C层次的学生,暂时不做太多的课外阅读,主要推荐他们读一些简易的趣闻,一趣味性为主,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写”的课后作业:

“写”是运用书面语表达思想输出信息的能力。写必须是在大量的听和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为此,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记下新单词和好的句子,经常复习。具体要求A层次的学生每周写三篇日记(至少50字以上)。B层次的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至少30字)。C层次的学生给他们汉译英练习,可以提示英语关键词。

2.语言基础知识课后作业分层布置。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语言基础知识也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其课后作业可以分为四类,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

第一类是基本题,是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巩固新知识,是A、B、C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做的。

第二类是基础题,主要是针对C层次的学生布置的。这种题目设计要浅显易懂,要有利于差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增强自信心,从而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三类是扩展题,这种题目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针对A层次的学生布置的,有利于培养这部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深刻性。提倡学习先行者可以尝试。

第四类是补缺题,这种题目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是特别为学科中知识点掌握不平衡的学生而准备的。

例如:在动词语态复习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除了课本上的练习外,我分别布置了如下课后作业:

C层次的学生选择括号中正确的动词形式填空,目的是让C层次的学生能正确区分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在头脑中形成语态的概念。

要求B层次的学生将句子改为被动语态,目的是让这一层次的学生能正确运用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

要求A层次的学生用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将句子翻译成英语,目的是让A层次的学生能熟练的用两种语态正确表达。

四、几点思考

1.分层布置课后作业的效果显然是明显的,通过有效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促进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受到师生的普遍认可,但不容易操作,同时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极大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2.分层布置作业是为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但怎样在职高阶段尽快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特别是C层次的学生和其他学生的差距,依然需要探讨。

参考文献:

[1]董洪亮.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预技术[M].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7.

[2]陈琳,王蔷,程晓堂.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6-58.

[3]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8:23.

上一篇:大学生软件专业实习报告下一篇:维保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