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

2024-08-26

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共8篇)

篇1: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

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2500左右)

浅谈改革开放

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我们对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实施有了深刻的认识——改革开放是中国领导人依据中国国情,立足中国人民利益,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和实现国家富强和名族振兴而作出的英明决策,是一项伟大工程!

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到现在,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5年的征程,这35年充满喜悦,充满沧桑,总的结果是给我们国家的广大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下面通过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我国老百姓在衣食住行用方面的对比,我们更能体会到改革开放的实施给我国带来的深远影响。

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不少人穿上名牌服装或时装,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

行: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交通很糟糕,高速公路很少,跟别说铁路,航线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和假期的延长,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除乘火车外,乘坐飞机也不是稀罕的事了,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一定比重。

用:改革开放前,代表着当时生活水平的“四大件”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

以上充分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的日常生活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当然,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绝非仅此而已,而是在我国各项事业的方方面面。

一,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5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二,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5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三,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四,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五,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六,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改革开放35年的时间里,中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增长了6.7倍,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八,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九,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十,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由于改革开放,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我们“改”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直观地考察我们的现实社会,经过改革开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还远远没有完成,我们的改革开放任重道远。观察我们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市场的发育程度还比较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还有残存,旧体制的思想、观念、习惯、活动方式、领导方法还存在,等等。还要看到,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还存在一些非社会主义的东西,这主要是指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邓小平曾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存在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些弊端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最近揭露出来的山西黑砖窑,是比封建主义还要落后的东西,带有奴隶制的色彩。以上这些,其性质都是非社会主义的,都在革除之列。

改革开放35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我们必须坚持吸收利用这些宝贵的经验财富,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

二是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三是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四是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

五是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

六是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七是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八是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九是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

十是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一百年不动摇,我国人民必能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华民族必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篇2: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

2) 农村,城市都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3)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4) 如果导致了两极分化,改革就算失败了。

5)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

6) 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

7) 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8)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 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为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10) 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11)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12)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是提倡本本。

13) 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14) 我们讲共同富裕,但也允许有差别。

篇3: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

关键词:改革开放,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差距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一项问题, 但是近几年趋势不断扩大。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 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将调整收入分配贯穿到“十二五”规划中。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一) 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成就瞩目, 社会经济水平显著提高, 国民财富迅速增加,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71564亿元, 增长了129.3倍。在整体水平上升的同时, 人均水平也大幅提升, 从1978年到2011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81元增加到4382美元。

收入提高了, 生活水平也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1978年到现在,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从1978年的343.4元增加到2011年的21810元, 增长近63倍, 农村人均纯收入也由1978的133.6元增加到2011年的6977元, 增长近50倍。从衡量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来看, 1978年到现在, 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57.5%下降到36.3%,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从67.7%下降到40.4%。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人们把越来越多的钱用在了食品支出以外的消费项目上, 意味着我国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增加,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表1所示)

(二)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数据整体来看, 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收入都在不断增加, 但同时也伴随着差距的不断扩大。首先, 从城乡居民收入相对比值来看,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为2.57∶1, 到2009年,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为3.33∶1, 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值。从绝对差额上来看, 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额为209.8元, 此后这一绝对差额数值不断加大, 1990年为823.9元,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3, 绝对差额也增加至14833元。城乡居民收入相对比值和绝对差额这两个数值方面的差距表明, 我国城乡居民人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但我们也从城乡居民收入相对比值的变化趋势看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的阶段性。1978—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相对比值由2.57缩小到1.86, 原因是在这一阶段里我国实行了农村率先改革的政策, 分田到户使得农民收入迅速增加, 从而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到了1984年, 城市经济体制开始改革, 之后城市的快步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又开始拉大, 城乡居民收入相对比值在1994年就扩大到2.86, ;1994至1996年间, 城乡收入差距稍有下降, 但趋势并不明显, 但从1997年起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续下滑, 这使得本来的下降趋势重又上升, 差距又逐步扩大, 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突破3∶1, 2007年、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相对比值均达到改革开放以来最大值为3.33∶1, 2011年稍有回落至3.13∶1。

虽然我们从数据分析看到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 但是城乡居民收入这个比值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 因为许多城镇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各种福利和补贴, 在农村却没有, 虽然近些年各种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开始向农村倾斜, 但是还不足以弥补多年来积累形成的城乡收入差。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一) 客观制度变迁

旧的制度体系与新的制度体系交叉存在, 使得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既具有特殊性又具有客观性。在经济体制上, 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由于生产要素的获取过程非均等, 导致生产要素占有的差异不断加剧, 进而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和积累。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非正常收入作为要素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这样就加大了再分配过程中的收入差距,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在城乡之间, 一方面, 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使得工业迅速积累, 而农业发展滞后;另一方面, 城乡两种户籍制度使得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更为突出, 客观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促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另外,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使中国农民在医疗、劳保、养老、福利等社会待遇上, 以及就业、分配等经济待遇上不平等, 这些不平等更进一步导致了农村居民在以后获取收入能力与机会方面与城镇居民的差距。

(二) 城乡产业性质不同

城乡的产业性质不同直接影响着城乡收入差距。现在农村虽不像以前只有单纯的农业, 但农业依旧占据着农村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在经济学里, 产品都有收入需求弹性, 而农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小于其他非农产品, 这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在产业结构中表现出的特征就是农业部门的增长率必然要落后于第二、第三产业。

一方面, 农业生产率和工业生产率的差距客观存在, 并且这一差距很大, 从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发展道路来看, 一个国家要积累财富, 就要实现工业化, 就必须有充足的资本来支撑的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在我国, 城市工业的生产率大概是农村的9倍, 这也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近十几年来, 我国GDP的三次产业结构中,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下降, 相应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上升, 一定程度上, 我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 正在逐步加大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的收入差距, 同时还有诸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 加入到工业化的生产中去。另一方面, 工业和农业具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工业是机械化生产, 农业则依靠自然界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条件。现代农业的发展不再是靠天吃饭, 要依赖先进的农业技术, 但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因为风险大、周期长且回报慢, 相比工业等其他部门来说是难上加难。农业技术推广具有非常强的公益性, 这就决定了农业科技的开发、推广、应用等各环节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只依靠农业生产者自身是没办法实现的, 必须有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 否则, 农业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将会陷入困境。

(三) 政策性因素

政策性因素主要是指国家在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偏向城市以及分配政策等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平等。政府在执行就业指导、税收政策、财政转移支付、教育资源投入及各种社会保障和其他福利待遇等方面实行“城乡分治”。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支出不仅有限, 而且出现相对下降的趋势, 近几年尽管国家加大了“三农”的投入力度, 强化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但城市发展的速度还是远远的高于农村。

三、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一) 实现社会公正, 城乡平等

当前必须让农民享有同等的民主政治权利、同等的赋税权利、同等的国民财富占有权利、同等的自由迁徙权利、同等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保障权利及同等的就业权利, 这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需要。实现社会公正的同时, 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 在舆论上进行引导, 消除人们在观念上根深蒂固存在的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的差异, 比如“农民工”、“乡巴佬”等词汇的运用, 真正让人们感受到城乡平等、社会公正。

(二) 加大政策支持农业力度, 引导资金投向农业部门

我们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 农业的基础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所以要加大农业的增侧支持力度。首先, 在财政政策上加大投入, 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 由各级财政负担农村的公共产品, 财政资金要确保农业的发展,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其次, 要控制好农产品价格。政府可通过行政手段直接规定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及其波动幅度, 或采用经济手段调节农产品价格水平。最后, 提高农业补贴, 改进补贴办法, 通过补贴让农民直接享受到实惠, 也增加农民的收入, 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 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 在这两者之间应更注重城市化, 使就业权、居住权、教育权、社会参与权等等逐步与传统体制下的户籍制度相剥离。要通过城市的快速发展来带动农村的发展潜力, 更好地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和税收制度等, 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陈文茹, 孙大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探析[J].科学发展研究, 2009, 6.

[2]李潇.我国再分配问题及对策浅析[J].商场现代化, 2010, 10.

篇4:关于“第一”的改革记忆

“中国餐饮个体第一家”的美味故事

28年来,位于东城区翠花胡同里的“悦宾饭馆”从未寂寞过。

和家人冲着“中国餐饮个体第一家”的名头来到饭店,狭小而烟雾缭绕(墙上有“请勿吸烟”的告示,但大多数食客都选择性失明了)的空间中,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找到座儿。五丝桶、软炸麻辣回锅牛肉、锅烧鸭、凉拌肘子、面筋扒白菜等招牌菜悉数下肚,我们咂着嘴巴,默契地说:“果然是私家菜,外边儿吃不到。”

蜂拥而至的不仅是食客,还有中外记者探访的身影。时值改革开放30周年,“悦宾饭馆”创办人刘桂仙、郭培基又在经历新一轮密集造访。76岁的刘桂仙数病缠身,对媒体的采访已是兴趣索然。75岁的郭培基则体谅地说:“问我吧,这些事儿我都知道。”

1980年,祖籍河北的刘桂仙和郭培基,一个在首长家当服务员,一个从北京饭店调入全国工商联做厨师,都有一身好厨艺。但每月几十块钱的工资要养活5个孩子,难免捉襟见肘。恰逢大量知青逐批返城,他们担心孩子们不好找工作。

刘桂仙大字不识几个,却特别关心国家大事。她从收音机里听到外地开了夫妻店,开始有了想法。

第二天,刘桂仙来到位于干面胡同的东城工商分局。工商局干部们听到刘桂仙的想法后,先是面面相觑,接着就笑了。“私人能开饭馆?我们怎么没有听说呀?”此后,刘桂仙天天跑工商局。那时的干部也好,不烦,渴了还给倒水。

两个月后,这事儿成了。热心的干部还给取了个名——“悦宾饭馆”。当时也没正式的个体营业执照,工商局自己印了份儿东西,时任东城区工商局副局长的靳云平担着风险签了个字就算是“执照”了。

翠花胡同的房子是全国工商联分给郭培基的宿舍。夫妻俩把耳房和天井打通,掏了个门脸儿当餐厅,还垒了个厨房。从外面拉回一个烤白薯的大铁桶,开几个洞做炉子,又到旧货市场买了四张桌子和几把椅子。饭馆没有冰箱,卫生部门不让开业。东城工商分局干部又作担保,夫妻俩从银行贷了500元钱,买了个掉了瓷儿的处理冰箱。

粮食、油、鱼、肉、禽、蛋全都计划供应,凭票要本。“国营饭店有本儿,个体不给本儿。”这可愁坏了夫妻俩。工商局、粮食局、饮食服务公司……主动为他们去跑,夫妻俩最初不知道后面有区政府支持,就觉得“衙门人”都是热心肠。

媒体闻风而至,先后有70多个国家的记者来采访,问题总绕不过“这饭馆是你自己开的还是政府要你开的?…‘你担心自己将来挨批斗吗?”“你挣了钱会不会被别人拿走?”

其实,当时各方反对的意见也很多。夫妻俩心里也犯嘀咕。

1981年的春节,陈慕华副总理、姚依林副总理和北京市一位副书记上门拜年,算是给夫妻俩吃了定心丸。

风言风语没有了,各种荣誉跟着财富一起上门了。

饭馆自打开张,就从来没有断过客。曾经一到饭点儿,翠花胡同就变得跟大栅栏一样热闹。饭馆门口总是围得满满当当,刘桂仙让儿子拿个马扎坐在门口发号。一拨十六个,吃完一拨再换一拨。驻华使馆也纷纷要求定桌吃饭,并创下了排队68天等位吃饭的纪录。

生意太火。1989年,夫妻俩在距“悦宾”200米处又开了家“悦仙”,这可是用钞票换回来的里外12间的私房。1998年,郭家又拥有了一家木器厂和古玩店,固定资产有300万元。他们还购买了“奥迪”“桑塔纳”等客货车5辆。不过,木器厂让他们折进去不少钱。

如今,“悦宾”“悦仙”共23张桌子,16个服务员,生意基本交给了孩子们打理。夫妻俩在小汤山花几十万盖了一所四合院,司机、保姆一应俱全。郭老爷子没觉,每天6点晨起,保姆也得起床做饭,老爷子觉得挺对不住人家的。

夫妻俩虽然都奔80了,但曾经以食为天、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习惯性地保持着。他们每天总要到饭馆看看,郭老爷子早8点就到,刘老太太身体不好,但10点~15点之间总会坐镇“悦仙”。二老施行的还是“人盯人”的管理模式,坚持的还是“不怕责就怕不新鲜”的食材标准。他们铁了心:“首家”的荣誉不能丢,活一天就要让“悦宾”“说仙”火一天。

缔造京00001号私营企业的传奇

1984年,北京万青综合机械厂诞生了。它是北京市第一家私营企业,注册号为00001号。24年后的今天,“万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毫无老态,蒸蒸日上。倒是好些个打过交道的国营企业转制的转制、倒闭的倒闭,都不存在了。“万青”的创办人刘兴文自然成了业内闻名的能人。

刘兴文今年已经73岁了。虽是农民出身,装束也朴实无华,举止却温文尔雅,双眼总是若有所思。老爷子不善言谈,思路却是跳跃式的,做法也是超常规的。了解他的人评价他:年纪是老年人,身体是中年人,观念是青年人。

谈起刘老爷子的创业史,就绕不开那句老话:穷则思变。

刘兴文所在的平谷区东高村镇克头村,地处偏僻,极左思潮占了上风。他的出身成分不太好,在村里很受歧视。即便如此,70年代,他就开始养蜂养鸡,到1984年,已经攒了7000元钱。当时,改革开放已是大势所趋,村支书却宣布了一条铁的纪律并形成村里的“文件”——“不允许任何人出外打工挣外快,只能在村里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文件”一发出,全村的男女劳动力都被迫签字画押下保证,只有刘兴文一个人没有签字。

他假装有病请了假,怀揣400元钱到长春、哈尔滨、大连、深圳、广州、温州、天津等地转了一大圈。开阔了眼界,他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是中央政府号召我们农民发家致富,我就不能抓住这次机会干出点事业来?”

刘兴文利用自己在生产队技术队伍呆过,机械方面手眼都行的优势,开办了机械厂,专门为农牧机械行业生产筛片、锤片配件。

其实,当时的北京农村,私营经济早已出现,只是大家要么瞻前顾后,要么遮遮掩掩,要么心照不宣,刘兴文利利索索地正式宣布,得,成了头一个。这个响当当的名号,比啥宣传都管用。他的洞察力和决策力至今让人佩服。

创业毕竟是件艰辛的事儿,中国农民踏实勤俭、吃苦耐劳的本色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建厂时,只有6个工人。刘兴文既是技术员、推销员,又是管理员和厂长。总共7000块钱,处处算计着花。建厂时需要一个槽刨子,13块8毛钱就可以买下来,就连这点钱他也舍不得花。从平谷县到北京市,他骑了160里地,腰腿酸疼地直奔商店,拿着槽刨子左看右看,然后放下槽刨子,到外面把槽刨子的图形画在自己的手

背上,反复几次,直到画准确为止,搞得售货员好生纳闷。他赶紧骑车回到平谷,顾不上休息,连夜把槽刨子制作出来,转天一早拿到厂子里去干活;起初,产品没有销路,刘兴文骑着自行车四处拜门子找销路,几乎都是自带干粮,不管多晚也要赶回平谷,从不舍得花钱住店……

几年后,万青机械厂的产品打入北京市农牧机械制造行业,覆盖到整个华北地区。

然而,1993年的一场大火,将厂子烧为废墟。怎么办?刘兴文一咬牙,重新创业!没有向国家要过一分钱,也没使过一分钱贷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万青”就恢复了元气。

如今,万青综合机械厂口碑越来越好,科技奖项越获越多,整机产品和成套设备还销往了国外。刘老爷子把工厂交给了儿子刘钟鸣管理,时常国内外走走,乐得逍遥。“万青”之名,果然博得了好兆头。

全国优秀外来务工青年的北京情缘

在东华门美食坊夜市,李克民可不只是一位摊位主人。

“领导,我给您反映个事儿……”“领导,您得帮帮忙……”只要他一现身,就会被摊主们热乎乎地围住。因为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东城区私营个体经济协会王府井分会副会长。

说起东华门美食坊夜市这个摊位,可真是来之不易。按规定,东华门美食坊夜市的摊主只能是北京人,外地人都得通过层层转租在那儿做生意。2000年,金贵的夜市就一个摊位没被占着。怎么安排呢?东城区工商局几个局长专门开会,决定把摊位划给来自河北承德的李克民。

凭什么这个香饽饽就归了李克民呢?因为他可是咱北京市第一位荣获“全国优秀外来务工青年”称号的个体工商户。他在北京干出了成绩,咱也不能拿他当外人,何况他所在的黄城根农贸市场正好拆迁,他确实需要新的摊位。

八年菜市,八年夜市,李克民在北京的年头可谓泾渭分明。

1992年,高中毕业的李克民在老家人的启发下,怀揣着1000元来到北京卖菜为生。最初,他连房子都不舍得租,拉菜的板车就是他移动的床。每天下午六七点,菜市关门,李克民就睡上那么几小时,晚上11点就起“床”批菜去,他还得赶第二天的早市呢。早上,别人都吃包子、馄饨,他就吃一斤大饼,便宜,还管饱。这么拼命加节俭,一年多的时间,他不仅没挣钱,还赔进去5000多元。天性乐观的李克民郁闷了,一气之下,回了老家。

“别人能行,我怎么不行?”李克民既不服气,对北京似乎还有了眷恋,他决心再试试。

这一次,他规定自己挣不到1000元就不吃肉。三个月后,他成功了。他高兴极了,跑到一家路边店,点了半斤饺子,2块2毛钱,美美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在这1000元的鼓励下,他的干劲儿更足了。从左安门或十八里店批发蔬菜,再回到距离10公里左右的黄城根市场,一天得跑两趟。怎么着一天得卖五六百斤,好的时候能卖1000斤。他至今对自己码板车的技巧相当得意。

拉了三年板车,小有资产的他雇了两人守摊,他则蹬着三轮上菜、送菜。再过两年,他买车给饭店送菜了。不过结账比较难,钱一压就是几个月半年的,还有压一年的。赶上2000年黄城根菜市场拆迁,他就转行卖小吃了。

李克民天性善良,为人热情,好交朋友。东城的孤寡老人、西城的残疾居民,他总时不时地上门看望,送上蔬菜、鱼等生活用品。私营个体经济协会有啥需要出钱出力的事儿,他也绝不含糊。更重要的是他脑子活络,爱琢磨事儿。北京市人口1000多万,蔬菜的供应是个大问题。承德离北京近,让乡亲们发展蔬菜大棚准没错儿。他提笔就给县长写了建议信,还真促成了两地在南磨房农贸市场的合作;老家某乡政府鼓励农民种西红柿,结果销不出去。主管农业的副县长急得给他打电话。他联系顺义的蔬菜商,一个车队拉了十多趟,全给拉出来了……

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能给自己带来什么。1998年12月10日,被团中央等八部委评为“全国优秀外来务工青年”的那天,他高兴得蒙了。而妈妈在电话里高兴得哭了。

很快,他的党员资格转正了。据说,东城区私营个体经济协会把转正申请交上去,没人敢批,层层请示到北京市委组织部,才批准的。转正那天,还给搞了隆重的仪式。因为他是北京城区第一位入党的外来人员。嘿,又创了个第一!

篇5:高一学生关于改革开放的作文

爷爷告诉我们,当时他们一家五口人就只有一间房睡,白天是书房、客厅,晚上铺开床就是卧室。每一次打雷下雨都是“苦难日”,也是家里最忙碌的日子……为什么呀?因为房屋是砖头和石灰砌成的,很不结实,一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当时爷爷一个人起早贪黑地工作,苦巴巴地干一个月也才五十多元的工资,把爸爸和叔叔的学费交了以后,精打细算后一家人的生计才能勉强熬到月底。整个村子就一台黑白电视机,就算老看一个节目,大家伙嘿那看得是,一个津津有味……

爷爷还说他小时候连学都上不起,只能上山劈柴卖柴,有时手受伤了,还得忍到伤口自己痊愈。以前,爷爷吃现在那些有些变味的肉都叫香,现在还是没变。当初穿的、戴的都有些地方破得不能再破。饭都要上山拾柴来烧,煮一顿饭,常常要被柴烟熏得睁不开双眼。

爷爷喝了一口茶,继续说:“现在国家减免了你们的学费,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前的教室只有又旧又破的课桌,坐上去吱吱呀呀的响,现在是崭新的课桌椅,明亮的教室,一流的师资。条件这么好,应该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祖国更加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你再看啊!就咱们家乡的变化来说,以前的土路变成了一条条宽大的柏油路,车水马龙;一座座平房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舒适的购物天地;便捷的交通方式……时代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家里有电视机、空调、电脑、冰箱……这都很普遍,不足为奇。每天吃肉、喝牛奶、穿新衣服……再也不是一件奢望的事了。”

篇6:关于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无论在物质、经济还是在文化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城市里,更体现在农村里。我来自城中村,但是,我的家乡也曾是个很普通的农村,所以就我居住的城中村,和村民们的一些回答,浅谈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村;变化;

一 物质方面的变化

我的家乡就在广东珠海,广东的三个特区之一,所以农村的变化更为显著。据父亲描述,早在80年代,珠海已经不再使用粮票等以前购买物品的必需品,这是很大的进步。

在“吃”方面,明显要比过去好多了,以前不舍得吃的猪、鸡、鸭、海产都能够搬到餐桌上来了,并且从80年代后期到现在,家庭的菜谱一直没怎么变过,但是村里面多了很多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地方特色食物,丰富了我们的菜谱。在住方面,我村经历了从草房、到泥砖房、到青砖房、再到红砖房的转变,而现今,我村的住房统一规划,所有的房子统一建起,比以前的住房更是美观了许多。在衣服方面,我村也早早地脱离了“黑蓝灰”三色,穿上了好看的衣裳。在出行方面,从最开始的人力、到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汽车,我们的出行变得方便,与外界交流也方便了许多。

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深深地鼓舞了村民,使得村民们更加努力的工作,来改变自己的家乡。

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坏处,商品流通,毒品也就流入进来了,在十多年前,就有一批年轻人染上了毒瘾,没钱了,便去头蒙拐骗,找钱去吸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年轻人有的戒毒了,有的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有的还在苟延残喘。这让他们的父母痛心,也让乡亲们揪心。

二 经济方面的变化

这些看得见变化,是由于我们经济模式的改变而产生的。

和普通的村落一样,我们世代以耕田为生,由于靠近山边,了不起也就是有一门捕鸟捕蛇的技艺。据老一辈人的讲述,他们那时候是下田赚工分来养活家庭,但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就变了,因为村里引进了工厂。最开始引入应该是制衣厂,随着工厂的建立,许多的外来人口来到了小小的村子。人多了,各种各样的店面就多了,吃的、穿的、用的都有,这大大带动了我村的经济发展。

工厂的地原本是耕田的地,没得耕田了,村民们有的直接就进入村子里的工厂,有的索性开起了店面,有的也出外去寻求机遇。还有一群先进的人成立了农村合作公司,让村民更多一条出路。由于靠近澳门,我村村民思想也十分地先进,纷纷走出农村,去到澳门当起了劳工。

随着思想的改变,村民们越来越注重环境,开始要求重污染的工厂迁出了村子,而继续引进低污染甚至无污染的工厂。工厂走了一些,但是村子依旧留住了很多的外来人口,这有赖于珠海的交通便利,我村靠近马路,去市中心非常地方便,而村民们也利用新建的、多余的房子以低廉的租金来吸引前来珠海打工的人们;有手艺的人们更是使出自己的真本事,打出了名气,吸引了回头客。

这些变化的先决条件就是交通,我村位于连接中山市与珠海市的马路边上,这使得我们的发展有了“地利”,再碰上改革开放这样的“天时”,最后加上我们村民努力奋发的“人和”,成就我村今天的变化。

人多了,环境也就乱了,在工业区附近,总会有人打架斗殴,有的是外来务工人员的矛盾,有的是本地村民与务工人员的矛盾。在农村,总免不了会有对外来人的排斥,不仅是因为不熟悉,也因为生活习性的不同,还有文化的差异导致的矛盾。

村里也因此成立了保安队,来维持村里的治安环境,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三 文化方面的改变

随着物质、经济的房展,我村的文化情况也在缓步上升。在以前念完小学就不读下去了,念中专已经很了不起了,而现在,有很多的人都上了大专、本科。为了敦促年轻一辈的孩子上学,我村的股份公司更是设置了各个阶段的奖学金,考到高中、大专、大学的人都有奖励,在读时考到名次亦有奖励,这让孩子更多了几分动力。

不光年轻一代在文化方面有进步,老一辈也是有很大进步的。老一辈的人受到了没文化的苦,所以他们对知识文化也是很渴求的。电视是一个很好的普及知识的工具,而很多家庭更是订阅了报纸来了解国家时事、国际大事。

新时代的就业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否则很难胜任工作。

而且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教育这个问题,他们知道以后的趋势都是需要孩子们有知识、有技能,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所以不论是老一辈还是新一背,都努力地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

四 思想方面的变化

相比起物质、经济方面的改变,思想方面出现了“突变”的现象,这是由于时代日新月异,很多时候人的思想的变化相对滞后于时代的变化。但是新生的一代接受能力强,他们很快的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以我祖孙三代为例,我的祖父辈是典型的农民的思想,而我的父辈却独具一种“闯”劲,至于我们这一代没有受过苦,则略显“娇气”。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思想转变。

此外,我村还保留有旧时的庙宇,基本上每家每户逢年过节都会去参拜,但是此时的参拜,也已经脱离迷信的范畴,而是成为了一种风俗,寄托着我们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它成为了一种精神追求和慰藉。此外,我们十分尊敬祖先,过年过节、凡是有好事,都会去“拜拜祖先”,告知先人。

做为一个女生,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很多村民不再重男轻女,真正想到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女儿,并且对她非常疼爱。国家独生的政策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也是因为现在教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就已经很高了,再多的孩子可能会负担不起来,还有的就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不再认为儿子才能给自己养老,女儿也是可以的。

新时代在发展,带来好的方面,也带来坏的方面,在物质、经济发展 的道路上可能经历波折,例如高污染的工厂,这些是可以从根源上改变的。但是在思想层面上的,却难以改变。

例如婚姻观,在村里,离婚的夫妇不算少。按老人的说法就是,以前都要过日子,两个人比一个人要好活,所以将就着将就着在一起吧,久了也就不分开了。但是现在物质丰富了,人们的思想从“东西坏了修修补补就能用了”,转变到“东西坏了就换一个”,既然婚姻不适合,就分开吧。另外也是因为人们的能力提高了,谁离开谁都能活的下去,所以,越来越多的夫妇开始离婚。

八九十年代正式香港电影兴盛的时候,很多的香港黑帮电影传到了我村,这助长歪风邪气,许多年轻人效仿电影里的情节;还有赌博、还有嫖妓„„

改革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它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物质、经济、文化、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更是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冲击,我村靠近澳门,思想改变更是剧烈,但是我们的前进道路是曲折上升的,没有一帆风顺的发展,相信我们会战胜这些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五 结论与建议

通过村民的回答和补充,我对我村的历史有了很大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只提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变化,但实际上我村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

一个小小的村落,其实就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我们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参考性,例如“想要富先修路”,正是有了交通便利这样的条件,我村才

得以发展;例如引入工厂,增加就业机会,一亩的田可以养活一户家庭,但是一亩的工厂却可以养活几百人;成立农村合作公司,最大限度发挥村民民们的能力,发挥本土优势;鼓励村民走出村落,走向外界,眼界高了自会有所发展;支持教育事业,支持孩子的学习,现在就业形势要求孩子必须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去胜任,对孩子,不仅学习方面要有支持,其他方面也要兼顾孩子,所谓“再苦不能苦孩子”;还有做好村内的管理工作,如成立保安队,协调好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村民的关系,减少矛盾;还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这不仅影响一代人,世世代代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篇7: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

回首过去,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仔细想想,改革开放距今已有四十年之久。真如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9月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会发表的演讲中所说的:“改革开放近四十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凭借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借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遇到过困难,我们遇到过挑战,但我们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四十年的时间跨度是巨大的,四十年是开始,是继续,是不断努力奋斗。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达80万亿元,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仍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三十。与此同时,我们还创造了很多第一:高速公路里程13.1万公里世界第一,高铁里程2.2万公里世界第一,城市轨道交通4153公里世界第一,光缆线路3041万公里世界第一……这一 桩一件都象征着我国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这每桩每件都是令世界瞩目的。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2017年4月26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举行了下水仪式,这意味着我国具有了独立建造航母的能力。17年6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多用途先进驱逐舰——055大型驱逐舰下水,被西方誉为“亚洲之强战舰”。其意义要比001A型航空母舰的意义还要重大。17年5月3日我国成功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量子计算机,它的取样速度比国际同行快2.4万倍运算速度比人类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快10~100倍,如果说传统计算机是自行车的话,那它就是堪比飞机的存在,优势明显。

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显现了中国力量。我们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不断完善,不断强大,我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空前高涨,充分显示了13亿人民做为国家主人和真正英雄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

时代在进步,中国在进步。多年改革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多年沧桑巨变,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我们坚信,以党的十九大为标志,在习近平主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两个“双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未来的改革开放新时代一点会实现;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改革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40年

篇8: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 社会物质生产主要得益于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物质生产要素, 那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其中, 生产力是物质生产的重要物质要素,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生产关系则是由生产力构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二) 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理论, 来源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形成价值的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 劳动创造价值, 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劳动。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资本家、雇佣工人、土地所有者之间的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 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阶级性质。

二、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关系分析

(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伟大的事业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才能够朝着人们所期望的良好愿望和目标发展。我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我们始终坚持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来指导改革开放实践, 实现了马克义主义经济学普遍原理与中国当代实际紧密结合。改革开放, 就是说对中国当代社会各种生产关系的调整, 就是对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 就是劳动价值理论的中国化运用。因此,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增强了改革开放的经济学科学性。

(二) 改革开放不断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中国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 就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农村探索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在城市, 积极推行国有企业改革, 实行“放权让利”和“利改税”, 探索出了厂长经理责任制, 逐步探索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此外, 我们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探索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和按劳分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这些改革开放实践都大大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三、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提出了经济危机的基本原理, 探索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基本规律, 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地位和特点决定了应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被革命导师列宁称作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学说,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实现了哲学领域的巨大科学变革, 在众多的社会科学门类中居于首要地位, 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 直接关系着马克思主义的向前发展问题。

新中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社会主义战线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 能够学习好和利用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直接关系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经历了尝试探索、全面推进、突破发展等阶段, 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借鉴。当前, 我国进入了全面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攻坚期、转型期, 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 迫切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创新探索, 积极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新的、切合实际的、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 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已经过时了”的观点是武断和错误的。从2008年以来一直持续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来看, 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低迷持续、社会两极分化加剧、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 虽然与以往相比较, 这些问题和矛盾的表现形式、特点特征等有些不同, 但这从本质上来说, 其背后依然是生产过剩的周期性破坏在发生作用, 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后果, 马克思早就阐释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产品过剩和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形成原因、表现、结果和趋势。此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许多西方经学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各界学者未来反思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弊端, 寻找问题的原因和根源, 开始重新审视和研究《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例如:法国著名学者托马斯·皮凯蒂在研究《资本论》后写下了《21世纪资本论》一书, 并且在国际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 引发了热烈讨论。

四、当前改革开放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时科学正确的理论, 但并不意味着它是绝对正确、一成不变的, 因为它面临的世界经济形势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当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至少面临着以下三方面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挑战。

(一)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断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 但二战以来, 美国、欧洲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吸收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根据国情对资本主义制度尤其是经济制度进行了调整和变革, 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 例如:在经济所有制方面, 国有经济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股东数量增加, 出现了“股权分散化”、资本民主化等现象, 资本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甚至出现了带有公有制性质的混合经济形式;在收入分配方面, 通过不断提高工资薪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开设遗产税、高额累进所得税等办法, 使得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产生了为数众多的“中产阶级”, 不断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有效缓和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阶级对立和社会矛盾;在经济运行及管理方面, 资本权利不断弱化, 管理的专业化、民主化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国家越来越注重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出现“经济计划化”倾向, 发生经济危机的频率和程度降低, 使得资本主义尚强劲的生命力得到继续释放。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传统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构成了较大的挑战。如何正确认识、阐释和说明新形势、新常态下的新问题、新变化, 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者和实践者必须要努力解决的时代课题。然而, 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经典论断的错误,

(二)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马克思、恩格斯在著作中描绘和阐述的社会主义社会, 是实行由社会直接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完全消除了私有制和社会剥削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下, 社会经济不是依存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市场经济, 而是按照计划和比例进行生产, 按照需要和劳动贡献进行劳动成果分配。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不断深化改革、逐步走向全面开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断存在商品和货币关系, 还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其中私营企业和私有经济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在分配方式方面, 还存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局面, 居民的收入差距水平不断拉大, 基尼系数甚至超过一些资本主义国家, 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这些, 都需要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释、指导和提供解决方案。

(三) 当代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带来的挑战

对生产要素的关注和研究, 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的改革开放背景下,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信息化、知识化、专业化等新变化, 产生了大量新问题、新挑战, 迫切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克服其历史局限性, 积极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 充分发挥其基本原理和方法优势, 在应对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提供新对策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例如:人类逐步进入信息化、智能化的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 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 人力资本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 社会经济关系发生深刻变化, 使得原来关于资本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存在一些与实际不相符合的地方, 需要进行适时的调整和积极地修改。

五、在改革开发中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的对策思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 它不但没有而且也不会过时, 而且还将在当代改革开放中产生有效的理论价值。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既需要需要理论创新, 更需要实践创新。具体而言, 就是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 要解决“创什么”的问题

尽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仍然是科学的、鲜活的、伟大的经济学理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 必须根据新时代、新常态下的新现象、新特点。在我国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需要对我国改革开放探索中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进行规律性的提炼和总结, 从而逐步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 努力实现马克思经济学的中国化和现代化。例如:面对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供给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 我国适时提出了以结构调整为核心、以“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容的一大重要创新。

(二) 要解决好“靠谁创”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问题, 既是理论问题, 又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一方面要靠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等各阶级、阶层广大劳动人们人民的生产实践, 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供丰富的现实资料和理论动力;另一方面, 主要依靠系统地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教育、立志于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济学家等学者群体, 为系统完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作出新的贡献。因此, 具体来讲: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宣传, 让更多的劳动者认识、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知识, 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劳动实践中去;二是要提倡原原本本研读《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素养;三是要充分发挥党校、干部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平台阵地作用, 为研究、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供更多更好的空间和舞台;三是要加强经济类院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育, 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优化, 鼓励青年一代多学习阅读《资本论》等经典作品, 培养更多富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人才, 确保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发展后继有人、不断迈进。

(三) 要解决好“如何创”的问题

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要始终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方面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国际化问题, 纠正当前片面强调国际化的趋向, 更多地立足与中国实际来思考和创新, 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 要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想性与技术性问题, 防止重视技术而轻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性, 在正确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精神本质和内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例如:当前, 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简称“一带一路”建) 建设, 以及对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的研究和探索, 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如何创”的具体探索。

六、结束语: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则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 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 必须有先进、科学理论的指导。当前,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转型期, 各种新产业、新经济、新商业模式等层出不穷, 迫切需要科学的经济理论的指导, 而近4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断中国化、当代化的创新探索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成为指导我国深化改革开放事业的最重要、最权威、最有效的科学理论。然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是一成不变的“灵丹妙药”, 而是需要在改革开放的实践检验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无论形式如何变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发展, 都要努力解决好“创什么”、“靠谁创”、“如何创”的问题, 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提供新的智慧源泉。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 它主要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价值、剩余价值等核心内容。本文不但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立足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视角, 分析了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 论述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促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分析了当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面临的三方面挑战, 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的学习体会, 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好“创什么”、“靠谁创”、“如何创”这三大问题, 并结合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等具体内容, 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

参考文献

[1]程恩富.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1:5-15+157.

[2]张宇.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化与中国化[J].教学与研究, 2008, 08:5-10.

[3]裴小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与改革开放[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8, 05:23-26.

[4]赵学清.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主要成果及其特点[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08, 05:5-11.

[5]蒋南平, 汤子球.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运用及经验[J].经济学动态, 2014, 01:18-42.

[6]常永胜.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与应用——南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 (第二届) 会议综述[J].海派经济学, 2009, 01:164-171.

[7]江永红, 徐晓红, 陈文府, 常伟, 江庆, 陈旸.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推进经济全面深化改革——“全国第八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创新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 2014, 09:176-181.

[8]贾玉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影响[J].商, 2015, 03:75.

上一篇:幼儿大班上学期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初中作文:桂花飘香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