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明确目标 创新模式

2024-07-13

夯实基础 明确目标 创新模式(通用7篇)

篇1:夯实基础 明确目标 创新模式

夯实基础 明确目标 创新模式

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消防工作纵深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州消防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红河州“十一五”期间消防工作发展的指导意见》,社会消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社会化消防管理以及综合救援机制建设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州消防工作仍存在一定程度滞后,全社会防御火灾的整体能力仍然较弱。突出表现为:消防安全工作形势不容乐观,火灾隐患还不同程度存在;社会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够扎实,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还时有发生;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消防特种装备与浙江省消防部队装备配备标准还有差距;公民消防安全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不少社会成员缺乏应有的消防安全常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消防产品生产、安装、使用和管理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消防警力不足,与日益繁重的消防保卫和社会抢险救灾任务不相适应;消防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十二五”期间,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消防事业的发展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为指导和推动我州“十二五”期间消防工作的深入发展,尽快使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现结合我州实际,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建设“平安定海”的总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云南省消防条例》,探索完善社会消防监管体系和防灾救援体系,通过抓防范、促整改、建机制、强基础,提高社会民众消防法制意识和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预防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为全州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社会单位消防工作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消防法制和安全环境明显改善,以蒙自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的消防布局和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预防和抗御火灾的能力得到加强,消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工作任务和要求

(一)构筑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提高消防工作水平⒈建立健全政府消防责任体系。各级政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公安部、监察部、国家安全监管局《关于进一步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精神,把消防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本级政府的工作目标。要进一步完善防火安全委员会组织,加强对本地区消防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消防规划、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和消防队伍、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等重大问题。

⒉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公安部门要加强本地区的消防监督工作,适时研究本地区火灾特点,掌握火灾规律,提出针对性措施和意见,组织实施火灾扑救;安全监管部门要抓好安全生产监督工作,规范化学危险物品管理秩序;发展和改革部门要根据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时为重大消防建设项目立项;财政部门要落实经费,确保消防工作顺利发展;人事部门要根据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时解决有关人员的编制;教育、劳动部门要把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要做好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建设部门要将消防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设,搞好城市、城镇消防规划的制订、修订、指导工作,加强消火栓等公共市政消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并严格把好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核关,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备案)或审核(备案)不合格的建筑工程,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其他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切实做好各项防火工作。

⒊落实社会消防安全责任。要根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加强消防安全管理,落实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本单位及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责任人要充分履行职责,落实防火检查制度,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和灭火、应急疏散的演练,加强火灾隐患整改,根据单位自身特点,解决突出的消防安全问题,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奖惩机制。

⒋加大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力度。要进一步健全重大火灾隐患评估机制,科学合理认定重大火灾隐患,依法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各级政府要及时向社会公告重大火灾隐患单位,明确责任主体和督办部门,督促责任单位落实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的措施、时间、人员和资金,确保隐患整改可控。

⒌严格消防工作责任追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追究有关消防违法行为的相应责任。对发生火灾事故的,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追究事故责任者相应责任。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的,严格按《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定海区有关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有关领导的行政责任。

(二)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范火灾整体能力 ⒈做好城市、城镇消防规划的修订完善和落实工作。坚持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抓好城市和城镇消防规划的制订、修订工作,并将消防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各乡镇完成消防专项规划的制订、修订工作。新建城区、开发区、工业区等在抓好总体规划的同时要同步抓好消防规划。

⒉完善消防站布局。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把消防站建设纳入城(镇)乡总体规划建设之中,使消防站建设辐射至乡镇和农渔村地区,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消防救援格局。

⒊加强消防水源建设和管理。消火栓作为城镇重要的消防水源,在城镇开发、旧城改造、新建工业和住宅区以及道路等建设中,应同步落实规划、建设和验收;对与居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河流、水库、池塘及天然水道等消防取水源,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加大维护、管理的力度。

⒋加强消防装备建设。按照种类齐全、结构合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紧跟发展的要求,合理配置消防装备。

⒌完善火灾调度指挥系统。依托市消防指挥中心信息平台和多层次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强化“三台合一”通信贯通机制,加强和完善“信息一体化”建设,实施与城市治安监控相配套的重点单位消防监控系统,增强对各地火场态势的感知和快速反应能力。

(三)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壮大消防队伍建设 ⒈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坚持走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消防工作路子,不断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消防管理。按照经费由财政保障、管理由公安实施的途径,加强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按照建设新农渔村小康社区的要求,建立群众性义务消防组织;按照区域联防、受惠单位出资的途径,进一步加强地方或企业专职消防队建设。同时对生产规模大、火灾危险性大的企业,依法督促其建立和巩固本单位的专职消防队,形成群防群治的消防管理网络。

⒉加强指导和演练,整合社会救援力量。要不断巩固各类已经建立的消防组织,加强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适时组织开展各类消防力量和有关部门参与的机动应急救援、联合灭火演习等活动,建立起包括公安、安全监管、交通、人防、气象、医疗等部门在内的社会综合救援联动机制。通过设定相应目标开展演练训练,提高各类综合救援人员的业务技能、灾害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巩固和完善灾害预警防控水平。

(四)加强消防法制建设,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⒈依法开展社会消防监督。规范社会消防管理,加强重点行业、重点时期消防专项治理,深入开展重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健全社会消防稽查活动,及时掌握社会面消防工作态势,掌握火灾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同时,要加大社会面消防违法违章行为的查处,严厉打击消防违法犯罪活动。要进一步规范消防监督执法行为,切实加强消防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推行电子警务和政务公开,依托互联网受理审批业务和公布审批结果,以依法行政推动依法治火。派出所是基层消防工作的组织者、发动者、管理者,要切实贯彻落实《浙江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实施办法》和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若干意见》,不断强化派出所民警开展基层消防工作的责任意识,扎扎实实抓好农渔村、社区和辖区授权列管单位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防止失控漏管。

⒉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力度。要大力拓展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消防志愿者队伍大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自护自救常识,积极推动消防工作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不断提高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加大消防站向社会开放的力度,加强电视、广播、网络消防宣传栏目的建设,扩大消防宣传教育的履盖面。加强特种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将消防知识纳入中小学学生素质教育内容,全面提高中小学学生掌握消防安全知识水平。

(五)加大消防资金投入,确保消防事业健康发展 要根据全州“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加大公共消防事业经费的投入,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消防投入的评估机制。要确保当地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的日常训练、防火灭火、抢险救援过程中的正常经费支出,消防业务经费年增幅不得低于12%,尤其要确保已列入规划的消防公建项目和重大消防装备的建设。进一步明确消防事业经费投入渠道,特别要做好从优待警、拥军优属工作,将专职队、义务消防队的伙食补助、执勤补助、高危补贴和生活补助等费用列入消防业务经费保障范围。同时各级政府要把壮大社会消防力量作为落实政府消防责任的具体行动,在经费上对各类专职、义务等群众性消防组织予以支持,使这支队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篇2:夯实基础 明确目标 创新模式

夯实基础管理

积极锻造一支高素质、反应快的路政管理队伍

大同高速建管处路政大队

荣乌高速灵丘到山阴段(灵山高速)西段浑源到山阴于2010年12月30日正式通车运营。大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路政大队组建于2010年12月16日,现担负着灵山高速公路(西段)K92+080—K156+160公里路产路权维护和治理双超工作的任务,初步设置办公室、票证室、业务办三个部室和巡查班、清障班两个班组。下设应县和浑源两个治超检测站。现有干部职工38人,其中专职路政员15人,治超员16人,清障员5人,巡查车1部,事故勘察车1部,清障车4部。

大队组建至今,主要以制度建设、业务培训、路产普查等基础工作为重点;明确以积极锻造一支高素质、反应快的路政管理队伍为工作目标;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建立基础管理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行精细化管理,以“公正执法、文明服务、廉洁办案”为根本要求,牢牢抓住“提高路政执法水平,有效维护路产路权”这个中心,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建立了基础管理机制。

一、夯实基础管理工作,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大队在组建伊始便在学习《山西省高速公路精细化管理 工作岗位工作标准应用手册》的基础上,结合本路段运营工作实际指定了《岗位职责》、《巡查工作制度》、《清障工作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大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超限运输检测点管理办法》和《路政许可审批流程》、《请销假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周例会制度》等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并初步完成《大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路政大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作手册》的制定,组建大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路政大队突发事件处置领导组,成立了大同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路政大队突发事件应急小分队。做到应急响应反应快、处置科学、果断。在近期同各治超站、各部室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和《安全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和岗位责任,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逐步为锻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素质精湛的路政队伍打造坚实的基础,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网络,实现内部管理“零盲点”的管理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继续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大队以“着力提高队伍素质”“着力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着力提高管理效率”为着手点。从2010年12月25日开始,大队在开展军训的同时,以《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公路法》、《高速公路应用手册》、《山西省高速公路精细化管理工作岗位工作标准应用手册》和《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省交通厅关于全面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等治超相关规定为依据组织路政员、超限员进行了培训。并参观学习了大新路政大队、大同路政大队的办案程序、路政许可审批、超限超载车辆的不停车检测系统和内业资料整理等涉及实际工作的多方面内容。对初次接触高速公路路政工作的新员工能够在上岗后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月21日至1月23日组织治超员参加了省厅组织的交通执法证件培训。另外,大队将在春节后,邀请省局、兄弟单位领导和业务骨干对治超、路政巡查、案件承办、票据管理进行培训,逐步使各岗位人员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计划在3月中旬聘请大同市消防支队武警战士对员工进行“消防设施使用”、“化学品危险泄漏的应急处置”及“简单的防护自救常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1月15日我们组织员工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以宣传“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和“超限超载治理相关法规”为主要内容,在周边驻地开展了“保护路产、维护路权”的宣传活动。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高员工业务素质、服务能力、思想素质,以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有能力完成“保护路产、维护路权”的工作使命。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执法效能。

为保障通车运营后,能够立即启动路政管理和治理双超工作。我们按照省局“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基本完成了硬件设备的配置,将各岗位职责上墙,公开“路赔”新标准,安装配置不停车检测系统,设置执法大厅,安装并熟悉案件处置软件。购置清障车并完成了清障车操作的培训。

四、“十二五”路政工作的思考及二0一一年工作计划。

今后我处路政部门将继续围绕行业工作目标开展工作,以“带好队,促管理,谋创新,求发展”为工作思路。

“十二五”路政工作的思考及目标

随着我省高速公路路网的不断扩大,高速公路车流量的逐年增加,对于路政部门的执法能力和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而来对路政管理的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十二五”期间路政管理部门应“提高路政执法过程中的科技应用水平”,“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平台”,“进一步突发事件处置网络,提升应急工作能力”。建议 省局“统一执法主体、完善应急指挥平台,建立全省联网的管理平台”以提高路政执法效率。我处路政部门将以锻造一支高素质、反应快的路政管理队伍为工作目标,逐步实现“管理零盲点”的管理目标。

二0一一年主要工作计划

1、深入贯彻省局“精细化管理”思路,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体系的建设;

2、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3、规范内业管理,逐步实现“二级档案”水平;

4、继续加强路产路权维护工作,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5、继续加大红线控制区的整治力度,争取在工作上出亮点,出特色;

6、继续打好治理超限运输攻坚战;

7、提高文明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

篇3:夯实基础 明确目标 创新模式

一、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单一的知识型是以往化学中考的特点, 而现在的化学中考则将“知识+能力”放在了首位, 并且更侧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 教师在中考化学复习中, 不应将复习基础知识作为唯一的内容和任务, 而是应以基础知识作为复习的有效载体, 使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解题能力不断提高。审视当前的化学中考复习教学, 很多教师还是沿袭了传统的复习方法, 把“灌输”作为复习的法宝, 学生没有自己的分析思考、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 缺少对知识点和问题的理解深化, 只能“囫囵吞枣”般接受大量的、程式化的知识。如此复习方式, 不但教师累、学生苦, 更重要的是收效甚微。要突出学生在复习中的主体地位, 就必须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复习中去。因此, 复习中除了应抓好“精讲”“多练”“讲评”“反思”这四大环节外, 还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复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时, 笔者要求学生找出知识点和重点后, 根据实际学情编制一套试卷。在这套试卷中既突出了知识点与重点, 又提出了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的问题, 让学生当众解答。这样, 学生的才智得到了发挥, 解题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发挥兴趣支撑作用, 激发有效复习动力

零散的知识点、松散的关联性是初中化学的一个特征。把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再现, 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应用知识中学会迁移, 进一步提高与发展知识是化学中考复习的目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复习过程中, 学习兴趣具有支撑性的作用。对化学这门学科很多学生兴趣甚浓, 假如这种兴趣能融入中考复习中, 那必定会产生很大的效益。因此, 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是复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样既有利于兴趣的保护, 又有利于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更好地掌握和巩固知识。为了便于学生联想,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更多的实验。

激发学生复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教师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和一些无法解释的生活现象进行教学, 这样学生可以从化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中找到答案, 他们的自信心自然会增强。比如对于氯化铁的介绍, 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用的止血创口贴给学生观察, 并告诉学生创口贴上的纱布是因为浸泡了氯化铁才变成黄色的。这样学生不但感觉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而且对氯化铁的颜色也牢记在心, 同时还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化学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审视近几年中考化学命题的走势, 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贴近生活, 以生活情景为命题素材, 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收集信息、整合信息、运用信息、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平时多观察、勤思考, 这样考试时就能胸有成竹, 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

三、围绕考纲强化备课, 多种形式深化复习

高效课堂是中考复习追求的目标, 要实现高效复习应做好这样三个方面:

1. 备考纲、备考点, 加强备课的有效性

中考化学复习高效的前提和保证是教师加强备课的有效性。复习中教师不但要突出备考纲、备考点, 更要加强个体化备课。学生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应重视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性, 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和发展。在复习中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深度上要适中, 不能搞偏题、怪题, 人为地给学生增加压力。例如, 第一轮复习要将夯实基础知识作为主攻任务, 根据课标、考纲和考点的要求, 围绕基础性知识备课, 有的放矢、稳扎稳打、步步推进、收获实效。在复习时注意适当延伸和拓展知识面, 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触类旁通, 这样学生应对和解答各类题型的能力就会提高, 他们因此而有了成功感, 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高涨。

2. 运用多种复习形式, 促进效率提高

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复习效率的提高, 中考化学高效复习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复习的目标和内容来确定, 各种不同的复习方式和方法之间具有关联性, 尤其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对提高复习效率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复习教学应力戒单一不变的方式, 应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复习方式。教师无论运用哪一种复习方式, 都要针对复习的目标和内容, 只有这样, 才能使复习效果落到实处, 真正实现有效复习。在复习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紧紧扣住复习内容, 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 让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去分析、去研究、去思考, 在分析、研究、思考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会不断提升, 他们会有新的发现和更多的收获, 并解决好考试中的各种问题。

3. 注重复习反思, 有效总结提升

中考化学复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巩固、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对于每一节化学复习课教师要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反思, 反思自己的复习方式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凸显了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学生是否理解与掌握了知识?是否能有效地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要反思复习中是否存在“高耗低效”现象, 并切实采取针对性策略消除这种现象。对于复习中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要认真进行总结, 在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复习质量和效率, 为打赢中考化学之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化学中考复习既要讲究科学, 也要讲究艺术, 化学教师应以人为本, 优化复习方法, 抓住知识点, 扣紧重点难点,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化学中考复习的有效和高效。

参考文献

[1]刘金芝.中考化学有效复习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4) .

篇4:夯实基础 明确方向 提高能力

一、积淀词句,夯实写作基础

(一)字词积累是基础

不少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者好不容易想出来的词又觉得不够合适,这都是学生没有厚积的结果。学生需要厚积,尤其是作为写作初学者的小学生更需要厚积。词语是构成段落篇章的基本单位,炼词是写好作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这便决定了厚积应从词语开始。学习作者用词的精确性,理解词语在文中突出中心的重要性,时间一长,词汇丰富了,写作时笔下自然就有“神”了。因此,老师在阅读教学时应该加强字词理解和积累,引导学生感受字词使用的精准性。教学《小露珠》时,在学完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对小露珠说的话后,我询问学生:“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来到小露珠身边和它打招呼的?”孩子们回答:“小青蛙是蹦到大荷叶上说的,小蟋蟀是爬到草秆上的说的,小蝴蝶是飞着落在花朵上说的。”随后,我追问这些动词能不能互换?为什么?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感知到要根据小动物的生活特性来准确使用动词,明白了以后在写作中也应该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二)句子运用是关键

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引导学生摘录课文中优美的句段,多读多背,增加积累,学生在习作时便能运用相关语句进行创造性描绘。《北大荒的秋天》课文第三小节对于“小河”的描绘十分细腻。在教学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感知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描绘小河之美,更在深刻体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记忆。在之后的写景习作时,总能发现不少同学在描绘小河时,用上了文中的这些优美词句,有些孩子甚至在原文的基础上还能进行再创作,将小河写得十分具体。

二、模仿形式,明确写作方向

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学生的写作训练不可没有模仿。我们要抓住课文阅读这个契机,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相关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通过模仿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进而促进他们更有动力去写作。

(一)仿修辞手法

文章要写得生动形象,必须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所以在阅读教学时,要趁机指导学生怎样把文章写得更美。《庐山的雨雾》这篇优美的散文运用排比和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写活了庐山的云雾。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感知比喻和排比句的妙用,并鼓励他们在写景习作时正确使用比喻、排比等相关修辞手法。

(二)仿顺序

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顺序,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课文相关内容恰当地把写作顺序渗透给学生。二年级课文《欢乐的泼水节》,课文第二小节中,作者细腻地描绘了泼水节,低年级的孩子很难一下子感受到课文的写作顺序,于是我在授课时提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按照“泼水前、泼水时、泼水后”三部分内容给这一小节分层次。孩子们阅读之后,很快便给出了答案。通过这一辅助性练习设计,学生从低年级开始便知道,写文章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相信在教师的长期引导下,学生会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在作文时也会做到有序描绘。

(三)仿结构

无论是词语的掌握与积累,句型的理解与运用,归根结底的目的就是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教学中引导学生布局谋篇尤其重要。课文《九寨沟》就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写的,先总写九寨沟,再分写九寨沟的雪峰、森林、瀑布和动物,最后进行小结,叙说九寨沟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文章,教师可利用这篇课文,教给学生风景习作时布局谋篇的方法。

(四)仿详略

教学中,通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可以让学生知道写文章要有详有略。教学《少年王冕》时,我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略写王冕七岁和十七八岁的事,详写十岁弃学放牛和十三四岁刻苦学画的事。学生们便明白:重点的、突出主题的部分要详细写,其余部分略写。以后刻画人物时要抓能够反映人物品质的事件进行叙述,做到详略得当。

仿写是多角度、多层次的。除了以上谈的几点,还可以从其他几方面进行仿写,但是仿写不是抄袭套用,它的精髓是构思立意上的学习,是方法技巧上的借鉴,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提炼”和“思考”。只有通过不断积累、反思和总结,才能真正完成自己的创作。

三、拓展延伸,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原文基础上抓住文本背后的空白点进行改写、扩充或续写,进行多层次的拓展延伸,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改写是根据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变换写作角度,将文章改成另一种体裁或样式。这种“新瓶装老酒”的写作形式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奇思妙想也能得到展现。教学课文《诺贝尔》时,我引导学生试着为诺贝尔写一个小传,孩子们在学完课文后都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改写。课文《公仪休拒收礼物》是独幕剧,在理解文本,感知人物特点之后,我引导学生用记叙文的形式将课文进行改写,孩子们“创作”兴趣高涨,一个个清廉正直的公仪休跃然纸上。

文本扩充或续写是加强写作教学的有效形式,是在原文基础上丰富写作内容,对文本背后蕴含的语言、心理、情节等方面进行补充。教学《海伦·凯勒》时,孩子们在感知到海伦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后,我适时询问学生:“学了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海伦说?”大家纷纷用手中的笔续写对海伦的敬仰之情。

在语文教学中,借助课本范文的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从多方面以读带写、读写结合,将写作训练真正渗透到阅读教学中。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必能逐步获得提高。

篇5:夯实基础 明确目标 创新模式

——永安市上坪乡人口与计生工作经验总结

几年来,我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计生局的指导下,始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计生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注重教育引导,强化利益导向,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机制,攻坚克难,整体推进,全乡计生工作呈现良好的局面,从2003年开始连续七年荣获永安市计生工作“先进单位”,荣获2008年三明市计生工作“先进单位”,其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如下:

一、主要做法

1、责任落实促计生工作上新水平。

一是责任到岗。落实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度。坚持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具体抓的领导责任制,做到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工作部署、检查督促、奖惩逗硬“三落实”。

二是任务到人。党政一把手坚持每月听取一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汇报,每月向各村、各企业通报计生工作,每季度专题研究一次人口计生工作,乡党委政府同时明确要求,各村一把手要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中,抓中心工作不能挤计划生育,抓日常工作不能忘计划生育,抓业务工作不能丢计划生育。各村一把手把计生工作放在心上,拿在手上,确保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不减。

三是目标到村。年初乡党委政府与各村签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书,以真督实查为动力,认真落实“六位一体”计生考核目标责任制,即挂村领导、包村干部、计生专干、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村计生助理捆绑考核,使其荣辱与共。同时,把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纳入各村班子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一项必审内容,严格落实一票否决。

2、人性化服务促计生工作深入民心。

一是思想教育为主。注重全民教育,积极开展“三进”活动,每年深入中小学校开展计生教育四次以上,内容包括生殖保健、优生优育、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等知识。了解学生心理和生理的需求,与孩子相互交流父母的关爱的行为,促进农村孩子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职工100人以上的企业设立计生图书角,为农民工提供计生政策、维权知识等宣传材料。通过城乡联动,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宣传教育,确保宣传教育无肓点。

二是利益导向为主。始终把利益导向作为提高计生服务的重点,出台包括“资金、技术、信息、就业、用地、用材、股份分红”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如联合村、龙共村给二女结扎户多分一份山,铜盘村、大进村给二女结扎户每户每年免费100度电,乡政府给每户二女结扎户一次性奖励800元,各村也结合自身实际给予二女结扎户不低于300元的奖励。民政办优先将“计生三户”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畴,全乡享受低保77户,其中计生户21户(二女结扎4户)。制定“春雷计划”,资助特困女生20户其中二女结扎户10户。农林部门在毛竹高效经营方面给予计生三户以更多的优惠,先后有200多户的计生户从科学育竹中受益。

三是健康服务为主。以提高人口质量为服务重点,针对《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婚检率下降,新生儿缺陷不断发生的现象,我乡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婚前医学检查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免费婚检,组织开展以“尊重生命,自觉婚检”为主题的免费婚检宣传活动,经过努力,婚检率逐年提高,新生儿患病每年减少20%,大大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了广大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3、创新方法促计生工作成效突出。

一是创新协会带富模式。推出了“公司+基地+协会+计生户”的新时期计生工作新模式,以福建竹子现代科技园区和大进、联合村两个毛 2

竹高效经营示范基地为计生基地,采取“科技培训示范、重点扶持帮助”的形式,给二女扎户按每公里竹山便道2500元予以补助,计生户建设竹山蓄水池每口补助500元,现全乡有1360计生户参加竹山高效经营,高效经营面积达2万亩。建立了“能人+计生户”的互帮互助生产模式,充分利用“理事会—会员—会员联系户”的协会组织网络,以笋竹科技示范户、理事成员为中心,由会员联系十到二十户的计生户,向计生户传授笋竹高效经营的技术,以此带动更多的计生户勤劳致富奔小康,促进计生户增收。为将“幸福工程“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建立了“党政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计生“三结合“生产基地,从2004年起完成幸福工程无息贷款7万元,小额贴息贷款28.2万元。龙共村杨家寨运用“基地+能人+二女户”的方式集中运作这项惠民贷款进行经营,建起了一片500多亩的礼品桃计生“三结合”生产基地,每年每户增加收入可达2—3万元,现已有13户计生户、3户二女户建起了新户。

二是创新城乡联动模式。2008年在燕东忠义居委会成立了“上坪乡燕东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中心”,上坪乡成为忠义社区的区建理事单位,上坪乡居住燕东辖区的育龄人群和社区居民一样,实行“四同”管理,即同管理、同服务、同优惠、同活动。实现了资源共享,乡街计生医技人员,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做好计生工作,两年来共同完成“双查”1500多人次,双查率达到98%;协助落实放环20例;结扎9例;发放宣传单1500多份,入户宣传300多次,群众知晓率为95%。在流出人群集中地选聘有责任心、素质高的育妇作为流出人口生信息联系员,明确她的工作职责、联系内容及联系方式。每个月给予流动人口信息联系员一定的经济报酬,保证计生日常工作落实,有效的促进了流动人口的管理。

三是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在麻岭工业园区建立企业“生育关怀基地”,设立生育关怀、清感互动、爱心联系卡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 3

征求意见表,实现一人一卡一表的个案管理与服务模式。计生部门每月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一次计划生育知识宣传教育,生产技术培训,及时做好爱心联系卡和征求意见表信息采集;每年1、5、9三个月,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免费开展一次查环查孕、妇科病检查、儿童体检、法律法规知识咨询等服务,现场为外地已婚育龄妇女办理节育证明等手续,每半年组织一次计划生育志愿者对计生困难家庭、女孩特困户走访慰问活动。并加强与园区10多家企业联系,已为返乡计生户提供280多个就业信息,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与流动人口管理的良性互动。

4、健全机制促计生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健全激励机制。成立乡计生工作项目组,把计生工作纳入各村新农村建设考核,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对工作滑坡的村及包村干部、村主干取消评先评优的资格,在年终考核奖中降低一个档次。及时兑现上计生责任奖,扣罚计生责任奖,极大增强了干部抓计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计生工作大家齐上阵的氛围。

二是健全保障机制。将计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了报酬、奖励、补贴的兑现以及软、硬件设施配置等计生经费的落实。每半年对各村计生经费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村计生人员报酬落实到位。将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派到计生部门挂职锻炼,激发计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健全队伍机制。对村级计生工作人员进行竞聘上岗,通过群众测评、入户走访,业务综合考试等方式,把文化程度低,业务能力差,工作热情不高,群众反响大,不胜任计生工作的村级计生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整,再通过群众测评、村干部推荐、集中考试、乡政府考核等公平竞争的方式把文化程度高、事业心强、有威信、有能力、有群众基础、热爱计生事业的优秀妇女吸收到计生队伍中来,充实了计生队伍,极大地发挥了基层计生工作人员在新时期计生工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全 4

乡的计生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二、取得成效

1、群众生育观念普遍提高。全乡已婚育龄群众都能自动落实一项长效节育措施,计划外怀孕妇女也能主动到计生服务部门自觉落实了相应的避孕措施,二女户有132户,占总户数11%,一女放弃生育2户;22个一孩家庭主动放弃生育二孩的权力,自愿落实了长效节育措施,有35户农户自愿到计生部门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人口性别比七年平均达到100:106,人口自然增长率达6‰。

2、人口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实现由坐堂服务向上门服务转变、单纯查放环结扎向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多元化服务转变、单一落实节育措施的被动服务向以生殖健康为重点的需求服务转变。全乡妇女参加“三查一治”的人数每年提高5%,妇科病发生率每年下降8%,出生缺陷发生率平均为1‰。

3、计生致富能力较大提高。七年来共投入计生扶助资金200多万元,支助80多户计生户脱贫致富,把128户计生户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形成“协会+基地+计生户”的带富模式,创建礼品桃种植示范基地,带动20多户计生户年增收1万多元。建立了“计生致富带头人+基地+计生户”的帮扶机制,把福建竹子现代科技园区建成计生致富带动平台,带动全乡1300多户计生户实施毛竹高效经营,使计生家庭人均收入提高到6988元。

4、依法行政能力很大提高。彻底改变了过去计生工作“热在县乡,冷在村组”的被动局面,全乡多年以来没有搞过一次大规模的计生突击活动,没有搞过一次培训班。对生育证办理、流动人口管理、优先优惠政策落实、政策帮扶、社会抚养费征收和使用、避孕节育措施落实、村干部及子女执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情况100%公开,未出现一起计生恶性事件和集体上访事件。50%以上的行政村连续七年符合政策生育率,5

群众计生满意率达99 %。

5、联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管理上进行无缝对接,设立企业计生协会,搭建工业园区“生育关怀基地”服务平台。与流出人口较多的城区居委会合作,异地设入服务站,为计生对象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使流动人口管理无盲区。健全村企计生协会互动机制,每年企业协会及时向村协会公布用工信息,村协会经常向企业选送实用人才,实现村企共赢、共促发展。市、乡、村共同开展关心计生户活动,每年为计生困难户提供生产资金5万元以上,共资助109个计生家庭孩子完成小学、初中学业。

三、几点体会

1、健全利益导向机制是计生工作的助推器。农村群众生育需求,主要是解决老有所养问题为主要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政府除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外,要想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必须从解决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把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由过去以行政管理为主,向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解决独生子女和双女家庭养老为主转变,让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切实在政治上获得荣誉,经济上得到实惠,生活上获得保障。近几年来,我乡不断强化利益导向,从最初对计生对象简单的奖励,到现在对计生对象给予在生产发展上资金、技术、信息等的扶持,从新农合、子女上学等方面对计生对象给予优惠。

2、夯实工作基础是计生工作的主要措施。狠抓“双查双补”工作,确保已婚育龄群众不漏管、不漏查,以此促“四术”及时到位,有效杜绝了计划外生育。及时办理《生育证》,严格实行育妇跟踪管理和死婴申报制度。与未婚青年签订《婚育责任书》,杜绝暗婚暗育现象发生。

3、增进干群关系是计生工作的基础。每年利用妇女节、春节等节日,深入各村与广大妇女群众共同开展活动。关心关爱困难家庭的孩子,多年坚持逢墟日给上坪小学寄宿学生添加二两肉的营养餐。建立计生干 6

部与困难计生家庭孩子结对帮扶机制,每年走访结对孩子两次以上,为他们送去学习用具、生活用品等,进一步拉进计生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消除群众对计生工作的误解。

4、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是计生工作的有效手段。在选举产生村两委干部和聘用农村六大员及村主干考任国家干部中,坚持把计生工作作为硬杠杆,实行一票否决制,促进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绷紧计生这根弦,责无旁贷支持计生工作,全力以赴做好计生工作。

5、全面深化“三结合”工作是计生工作的长效方法。充分发挥11个计生协会作用,通过采取四大措施,切实为计生“三户”排忧解难,引导他们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道路。“四大举措”即挂:乡村干部分别挂钩计生重点扶持户,采取“一帮一”结对子,分别在资金、信息、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靠:依靠本村的经济实体为计生“三户”解决就业问题,为计生“三户”解决就业问题;联:各单位各部门通力协作,制定计生“三户”帮扶优惠措施,并落实到户;带:积极推龙共村计生“三结合”典型村的典型经验,在点上深化,从面上铺开,促进整体提高。

四、下阶段工作重点

始终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目标,加强源头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健全城乡联动机制,确保计生工作取得更大的实效。

一、强化孕前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做到以法治人、以情动人、以诚感人,以优质服务促有效管理。推出“三心”、“四送”、“五个一”、“八到家”的计生服务举措。即:组织乡村干部职工每月深入村、农户开展2次以上与群众“心连心、心贴心、心换心”交谈;定期组织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人员,为育龄妇女“送扶贫温暖,送温馨服务,送健康检查,送惠农政策”;对计生服务对象提供“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水送上、一片真诚服务、一 7

句好话相送”的亲情服务;建立“生育政策宣传、婚姻知识传播、生育保健服务、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孕产术后随访、贫困家庭扶助、避孕药具发放和办证合同签定到家”的八到家工作模式。服务方式的改进,群众能及时得到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

二、强化流动人口管理。一要加强市内流动人口的管理,扩大城乡联动范围,进一步做好“上坪—燕东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扩大与新桥洋居委会的联动,实现了资源共享,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工作。二要加强企业流动人口管理。依托工业园区“生育关怀基地”的平台,加大对外流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每周一上门服务,做到管理上一人不漏、服务上人人享受,切实做到“三心服务”。生活上贴心。对流动育龄妇女生活上遇到的困难问题,特别是对家庭遇到突发性灾难、家庭成员患大病、孩子无法就近入学、需要办理紧急临时救助等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协商,做到及时靠上去做工作,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生产上热心。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外来人员就业难题,并定期访视,跟踪问效。利用中介服务公司,定期发布辖区用工信息,主动为找不到工作的妇女协调家政、服务业和制造业工作岗位,及时为她们解决工作问题。生育上知心。充分利用计生教育资源,开办流动人口计生政策培训班、生殖健康讲座等,以“流动人口之家”为阵地,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答疑解惑。同时,建立健康档案,开辟绿色通道,方便进行生殖健康检查和治疗。

篇6:夯实基础 明确目标 创新模式

中共武汉市委 武汉市人民政府

2012年第1期 ——经济建设

2011年,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支点武汉”、“龙头武汉”,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中心城市”的要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克难奋进,顽强拼搏,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生产总值超过6700亿元,增长13%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73亿元,增长39.9%;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250亿元,增长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5亿元,增长17.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左右和15%以上;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2.29万套,超过“十一五”时期总和。

一是启动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成立市工业投资促进委员会,出台加大工业投资力度的意见,每月召开“工业倍增”计划调度会。拓展工业发展新平台,六个新城区各规划建设一个20平方公里以上的工业示范园区。大力推进80万吨乙烯、东风本田二厂、神龙三厂、富士康科技园二期等一批投资过50亿元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工业投资1200亿元,增长39%。千亿元产业达到4个,比去年增加3个。预计工业总产值超过8500亿元,增长21.3%。二是着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重组市区招商机构,组建专业化招商引资队伍,突出招大引强,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9家,与10多家央企和国内大型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全年新签约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9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

三是扎实推进两大国家战略。出台支持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资本特区”的系列政策。建设启用光谷资本大厦,7个金融要素市场进驻。新增上市企业5家。股权激励试点企业增加到30家。获批建设东湖综合保税区。制定实施“两型”社会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成立武汉城市矿产交易所。

四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拓宽融资渠道,全力保障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武汉大道、白沙洲大道、东沙大道、二环线汉口段及武昌东段、水果湖隧道建成通车,二七长江大桥将于12月31日通车。开工建设四环线。6条地铁线同步加快建设。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楚河汉街、首义文化区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工程投入使用。强力推进“城管革命”,市容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五是扎实开展“治庸问责”、优化环境活动。公开承诺整改市民关注的10个重点问题,开展“电视问政”,严厉查处“庸、懒、散”和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政风行风明显好转。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从748项减为339项,审批时限与法定时限相比整体压缩50%以上,免征3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完成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并向服务业、建筑业延伸。

刚刚结束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2012年,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强投资和项目建设;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突出发展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深入实施两大国家战略;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加快推进武汉跨越式发展。初步安排,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突破8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突破5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

一是提速“工业倍增”计划,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抓好101项投资5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建设,确保投资166亿元的80万吨乙烯项目建成中交,投资60亿元的东风本田二厂、投资52亿元的东旭玻璃基板、投资50亿元的武船双柳基地、投资30亿元的格力电器武汉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工业投资力争超过1600亿元,增长36%以上;今后五年全市工业投资增幅,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至少保持前3位。夯实工业发展战略平台,每个新城区工业示范园区10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七通一平”,落户一批企业和项目。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增长25%以上。

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一批突破性的改革创新举措。在“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上先行先试,组建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争取设立武汉国家碳交易中心。加快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争取获批部属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以及资本市场“新三板”试点,争取国务院批复同意东湖高新区比照中关村执行有关财税试点政策。创新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面向境内外公开选聘经营管理者,从审计、监察部门选派人员参与监事会。

三是开展“大武汉、大商机”主题招商活动,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要求每个区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设立招商引资机构,东湖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区还将在境外设立招商引资机构。三大开发区和各新城区努力引进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各中心城区力争引进20亿元以上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开通武汉至巴黎、美国等国际直达航线,启动领事馆区规划工作,确保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年内建成、投入运行,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四是持续大规模推进城市建设,加快迈入“地铁时代”。全面提速6条地铁线建设,2号线一期建成通车。推动汉宜铁路、武汉至咸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建成二环线水东段、中北路延长线、八一路延长线等8条城市主次干道。加快鹦鹉洲长江大桥、江汉六桥、四环线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杨泗港长江大桥、沌口长江大桥、三阳路长江隧道、东湖通道、长江大道。建设首条城市绿道——东沙绿道。加快武汉新港建设,推进天河机场第三航站楼、第二跑道、第二通道建设,开工建设机场交通中心。

五是纵深推进“治庸问责”工作,持续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继续把“治庸问责”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在解决好10大突出问题的基础上,2012年继续解决第二批10个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半年完成对建筑业和服务业项目行政审批流程的优化工作,同时将审批流程再造延伸到政府所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纵深推进“城管革命”,推广使用“汉版城管手册”,开展城市综合管理立法工作,基本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城市环境根本性变化。

篇7:创新机制夯实基础

乡镇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最基层的群众工作,农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通过乡镇信访渠道直接反映上来;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的问题,通过乡镇信访渠道协调化解,消除在萌芽状态。因此做好乡镇群众工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维护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0年以来,竹溪县以乡镇为中心建立起群众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构建起“四级服务网络”,为群众办事筑起了“温馨巢”。为竹溪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高位推动,创新载体,构建起强势群众工作网络“蝼蚁之穴能毁掉千里长堤’,群众有怨气,如果一时不能解决,积压多了就会出大事!”县委书记余春存告诫全县干部。为构建起“畅通、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秩序,竹溪县以乡镇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构建起强势群众工作网络。一是创新工作理念。县委县政府突破就“信访抓信访”的惯性思维,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全局,真正把信访工作融于群众工作之中;充分相信群众、争取群众、调动群众化解矛盾的积极性,依靠群众力量,发挥群众智慧,解决群众的矛盾和问题,通过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利益,理顺群众情绪,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实现社会稳定。二是突出重点,“点线面”结合,构建群众之家。强化乡镇一级。各乡镇都成立了群众综合服务中心,中心主任由分管信访工作的副书记兼任,成员由信访员、司法员、民调员等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调处本乡镇范围内的信访事项;拓展村一级。各行政村都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以民调委员为骨干的信访工作小组,负责调处本村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延伸组一级。明确每个村民组的组长为本组矛盾纠纷信息员

1和调解员,负责对本村民组内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与此同时,还在县直单位和重点企业都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信访接待室,确定了分管领导和专职信访员。目前,全县各级信访机构达到612个,工作人员达到3200多名,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访工作网络。

二、畅通渠道,完善功能,拓展便民服务新平台

--群众诉求表达平台。当前,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不畅已成为矛盾激化的原因之一。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本着便民、利民、服务于民的原则,以司法所为主,联合公安派出所、土地、财政、经管、林业、民政、安全生产等站所和相关人员,实行多位一体,联合办公,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服务、上访接待处理等服务,直接回答群众有疑问的的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旧村改造和计生、民政等相关问题。

--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对群众反映的矛盾纠纷,由司法所牵头,召集相关当事人和业务人员在便民服务中心现场调解,对于双方接受的,按双方意愿签订调解协议,并督促落实。对双方矛盾较大,无法调解的,也提出调解意见,向群众说明情况,引导群众按司法程序处理,避免无序上访,效果较好。今年6月份,中峰镇长岭村谷竹高速施工时,施工方砍伐了村民袁宗慧16株油松,他本人要求施工方按经济林标准补偿,施工方以为集体公益事业,只愿象征性的赔偿,双方僵持不下。最后在便民服务中心,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达成协议,施工方赔偿袁宗慧800元损失,避免了矛盾的激化。

--预警防范平台。将民生第一取向体现在制定决策、推进工作全过程,把发展第一要务与稳定第一责任统一起来,解决好影响社会和谐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竹溪县建立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拟开工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社会矛盾提前预防、提前化解,实现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社会矛盾化解有机联动。目前已实施风险评估项目27个,其中整改6项,暂缓实施2项。

--便民服务平台。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把群众工作的网络、资源、优势运用于信访工作,将重心向基层转移,将触角向基层延伸,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深入开展了“四进四建”活动,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进支部、进楼院、进责任区,建立双向联动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服务机制,零距离倾听民声,实打实排解民忧,强化了广大党员服务群众的主体作用。

--信息交流平台。缺乏足够的信息交流沟通,也是造成矛盾激化的原因之一。乡镇以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将各项惠农政策、重点项目及各站所的业务范围、工作流程、受理需提供的证件、材料予以公示,群众一看,一目了然,避免了不少由于缺少交流沟通引起的上访事件。

--教育帮扶平台。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积极引导群众树立依法、逐级、有序反映诉求的意识,特别是把接访过程作为思想教育的过程,探索了依靠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方式。针对那些法律之外、情理之中的信访事项,构建了工会、民政、劳动等部门参与的帮扶救助体系,通过帮扶救助息访598人,息访率达91%。

三、转变作风,务求实效,推进信访工作上水平。

--“三个转变”。一是变“孤军作战”为“整体联动”。我们以“包案领导、信访部门、基层单位”为节点,注重发挥包案领导的牵头组织作用,信访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以及基层单位的信息反馈职责,建立了快速反应、衔接紧密、协调互动的三级工作网络。一旦发生信访问题,包案领导“第一时间”介入,信访部门立即协调有关单位联动,基层单位就地稳控和调处,保证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变“被动等访”为“主动接访”。县、乡、村、组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工作人员和群众工作协理员通过面对面、零距离地接触群众,当好“社情民意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富民强县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等角色,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掌握群众信息,排查矛盾纠纷,将存在于基层群众之中的各种矛盾纠纷和思想疙瘩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基层群众“琐事不出组、烦事不出村、难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三是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坚持“关口前移、主动出击”,由主管领导带队,经常性深入基层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在一线研究,在一线调处,在一线化解;高度关注重点领域信访稳定动向,主动走访对接重点对象,协助村组一同做好信访稳定工作。

--综合施策。一是对乡镇信访事件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分类排队,分清主次的轻重缓急,认真加以解决。特别是对那些事关经济发展、事关一方平安、事关大局的重大信访案件,譬如农村土地征用,水利建设。二是分类指导。掌握政策,分类指导,是处理信访案件的关键。在实践中,有的要把话讲“死”,要让那些政策不允许的或无理纠缠的上访者死心;有的要把话讲“圆”,对那些可能是因决策不当、决策失误或干部工作粗暴、违法乱纪引发的矛盾,要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双方着想,理解上访群众的苦衷,热情接待,耐心细心地倾听他们的陈述,通过过细的思想工作,想方设法,该解决的、能解决的、必须解决;有的要把话讲“活”,对那些邻里之间、村与村之间,因水、电、路、地、山场等引发的纠纷,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辩证地、两点论地向双方做好解释,把话讲活,指出他们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反之,会有什么好处,等等,使双方心平气和,愿意坐下来解决问题。三是注重调解。信访案件,大量反映的是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坚持调解为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事最好。

四、健全机制,强化督办,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

建立完善四项制度。一是建立信访工作法律服务制度。由司法所人员参加信访值班,为涉法信访案件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引导上访人员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减少和避免重复访、越级访。二是建立联系会议制度。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汇总分析上访案件中的涉法问题,对重大疑难上访案件,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为依法开展信访工作提供法律服务。三是建立信访苗头和矛盾纠纷排查和零报告制度。加强各村人民调解组织与信访办的沟通联系,对在排查出来上访苗头,及时通报给乡信访办,对能够调解的及时组织调解;对群体事件和重信访问题及时向乡镇党委汇报,提出法律建议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宣传。四建立信访调解听证制度。乡村调委会在调解纠纷时,让邀请当地群众参与,由群众来评说是非,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人民调解责任追究制度。对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不履行职责,造成纠纷恶化升级或转为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引发群体事件等将追究其相应责任。2009年至2010年,全县共包案处理重点疑难信访问题304个,化解信访“老案”、“钉子案”、“骨头案”52个。强化督办抓落实。督查通报到位。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对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信访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督查,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对各乡镇、各单位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县信访部门对全县信访工作情况和重点疑难信访案件办结情况进行经常性督查。同时利用《信访信息》平台,及时推广经验,及时通报问题,激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推动了工作落实。奖惩兑现到位。每年年初,都要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初信初访办结率、重信重访率等作为信访工作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由县委书记与各乡镇、各单位一把手签定责任状。年底,根据县里出台的《信访工作考核办法》以及《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进行考核兑现。每年劳模会,县委、县政府都要对信访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劳模会上进行表彰奖励。与此同时,近年来共取消了8个单位评优资格,对12个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对4名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

事要解决,人民满意是终极目标。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以来,收到明显成效。群众反映问题绝大部分在乡镇就得到了解决,闹访和集体访明显减少。上访群众与乡镇干部面对面地反映问题,探讨解决办法,达到相互理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县群众服务中心1个,乡镇群众综合服务中心15个,村(居)群众综合服务站98个,村民组(片区)便民服务点196个。共服务基层群众30000多人次,为群众解决困难3000多件。兵营乡明家梁村一位来访群众说:“过去有事到乡里反映,没人理,气上加气;现在一进政府大院就能看见群众综合服务中心,就能得到热情接待,就凭他们那认真负责的精神,就能消除俺一半的火!”

上一篇:病区护士长职下一篇:信息员能力测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