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布式操作系统

2024-07-20

浅谈分布式操作系统(通用14篇)

篇1:浅谈分布式操作系统

浅谈计算机联锁系统分布式I/O的实现

介绍了计算机联锁系统利用工业总线构成通信网络,实现了CPU与控制模板在物理上分开.实现集中联锁分散控制的.功能.并阐述了系统优势.

作 者:张大涛 Zhang Datao  作者单位: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信号与通工程技术所,100176,北京 刊 名:铁道通信信号 英文刊名:RAILWAY SIGNALLING & COMMUNICATION 年,卷(期):2009 45(2) 分类号:U2 关键词:计算机联锁系统   工业总线   集中联锁分散控制  

★ JAVA的文件类和I/O系统简介Java

★ A/O工艺处理某矿区生活污水运行实例

★ Lon总线多点I/O智能节点的开发

★ 《a o e i u ü》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篇2:浅谈分布式操作系统

TDSS是一个高可扩展、高可用、高性能、面向互联网服务的分布式存储系统,主要针对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它构筑在普通的Linux机 器集群上,可为外部提供高可靠和高并发的存储访问,它采用了HA架构和平滑扩容,保证了整个文件系统的可用性和扩展性,

同时扁平化的数据组织结构,可将文 件名映射到文件的物理地址,简化了文件的访问流程,一定程度上为TDSS提供了良好的读写性能。

项目主页:www.open-open.com/lib/view/home/1365411366593

篇3:分布式能源能量管理系统浅谈

采用分布式发电供能技术, 有助于充分利用各种清洁和可再生能源, 向用户提供“绿色电力”, 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大电网与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相结合, 不仅有助于提高分布式发电的供能质量, 有助于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也有助于防止大面积停电, 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增强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对于电网乃至国家安全都有重大现实意义。

分布式能源微网是分布式发电设备运行的有效形式。CSGC-3000/MGMS分布式能源微网管理系统是研发的一体化微网保护控制系统。CSGC-3000/MGMS系统基于多个分布式能源微网工程实践, 结合电力系统保护控制的生产研发经验, 为大学校园、科技园区、宾馆、展览馆场所等的分布式能源微网提供保护、控制、能量管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2 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结构

CSGC-3000/MGMS按功能划分为3层结构:第一层是分布式能源 (分布式风、光、蓄设备) 控制器。CSGC-3000/MGMS紧密结合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发展的需要, 提供基于电力电子接口的风光蓄等分布式能源控制器, 就地对各种分布式能源进行控制;第二层是一体化的微网保护控制系统。基于公司最新研发的适应微网保护监控要求的软硬件平台, CSGC-3000/MGMS提供微网在并网、孤网两种模式切换条件下的完整的保护控制方案;第三层是微网能量管理系统, 可实现冷、热、电各种能源的综合优化, 以保证整个微网系统的经济运行为目标, 以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要求为约束条件, 对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的电源进行优化调度、合理分配出力, 实现分布式能源微网系统的优化运行。

2.1 微网分布式能源控制层分布式风力发电控制器

采用矢量控制算法, 可实现有功、无功解耦控制;

直流母线采用薄膜电容器, 可运行时间更长, 极限运行能力更强;

满足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接入最新标准, 具备优秀的低电压穿越及暂态无功支撑能力;

完善的继电保护功能, 有效防止变流器的异常损坏;

分布式光伏发电控制器

采用改进爬坡式MPPT (最大光能跟踪) 算法, 最大限度利用光能;

采用智能矢量控制技术, 可一致三相不平衡对系统的影响, 提高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

多组直流输入, 宽直流电压输入范围, 适用不同光伏电池板的接入方式;

最高转换效率高于97%, 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 保证系统电压稳定;具备无功紧急补偿能力;

具备完善的孤岛检测等继电保护功能, 有效防止各种事故;

具有以太网通信接口, 可以方便接入光伏电站监控系统;

分布式储能控制器

电池充、放电特性可以在线整定, 与不同电池接口时, 可以根据电池特性轻松改变变流器的充、放电特性, 具备很强的通用性;

自适应并网充电, 保证对电池的安全充电, 延长电池寿命;

有功、无功实现完全的解耦控制;

充分考虑电网对储能系统的接口要求, 支持“削峰填谷”、“无功调节”、“负荷追踪”等多种高级应用功能;

提供完善的软件保护与硬件保护功能;

整套系统的运行效率达到95%以上, 谐波输出小于5%;

2.2 微网保护控制层

与微网相配合的10kv保护测控装置系列;

完善的微网内保护测控装置系列;

微网在并网、孤网两种模式切换条件下保护控制系统的自适应技术;

微网保护控制一体化方案;

微网与配网的保护配合方案;

一体化控制器平台, 接入冷热电联供系统、储热、储冷设备, 方便系统集成。

2.3 微网能量管理层

冷、热、电负荷的综合预报软件;

微网用户可再生能源的综合预报;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冷热电优化调度与控制;

多种分布式能源经济调度与控制;

微网适应电价机制、削峰填谷等的运行方式与控制策略。

3 结束语

微网系统的经济运行技术和能量管理方法是实现微网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 可以在满足系统运行约束的条件下, 实现微网的优化运行与能量的合理分配, 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 保证整个微网运行的经济性。在微网的经济运行上, 可以考虑开展以下研究:

微网能量管理方法:开展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网能量优化管理方法研究, 发展能量集中调度并考虑需求侧响应的能量优化管理策略;研究微网优化调度方法, 最大化微网内可再生能源发电, 最小化微网运行成本和最小化污染物排放;研究微网内储能装置的运行调度策略。

篇4:浅谈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设计

关键词: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2-0106-02

1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

尽管一个大型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非常复杂,涉及各种算法和结构设计,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各种现存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构模型,可以抽象出下面一个简单的基本模型。这个基本模型描述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轮廓和功能。该模型基本结构主要由3部分构成:探测部分、分析部分和响应部分。

探测部分相当于一个传感器,它的数据源是操作系统产生的审计文件或者是直接来自网络的网络流量。分析部分利用探测部分提供的信息,探测攻击。探测攻击时,使用的探测模型是异常探测和攻击探测。响应部分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攻击源进行处理,这里通常使用的技术是防火墙技术。

2系统模型设计

这个模型主要是入侵检测系统基本结构的具体化。主体框架仍然由3部分构成:探测代理、系统控制决策中心、控制策略执行代理。但是这3部分并不对应于基本结构中的3部分,因为这里探测代理和系统控制的分析功能。代理和系统控制决策中心采用标准的通信接口与系统控制决策中心通信,因此,它们的设计为系统的分布式部署和系统的扩充性实现做了充分的考虑,同时使得各个代理的功能更加单一。功能的单一性有利于对某一种入侵行为的检测趋于专业化。

3模型的特点

3.1分布性

从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定义可知,只要系统的分析数据部分在系统的部署上是分布的,入侵检测系统就可以认为是分布式系统。本系统负责入侵行为检测的代理是分布部署的,故整个系统具有分布性。

3.2标准性

从本系统的角度讲,主要体现在代理的构成和通信协议上。每个代理都按照4个层次进行设计。从上到下,分别是通信接口、报告产生器、分析模块和采集模块。通信协议采用一套严格定义的通信规则和数据格式,同时将系统所必需的通信行为进行了规范的定义。

3.3可扩充性

本系统的各个部分采取标准化设计,这样系统各个部分的升级和新的代理部分的加入都变得相当简单。代理和系统控制决策中心有着标准的协商协议,代理可以进行动态注册。

3.4良好的系统降级性

当系统某一个代理出现问题,不能完成自己的检测任务时,网络的检测工作会受到有限的影响,但整个系统的检测功能不会有明显的下降。

3.5载荷最小性

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功能都是单一的,而且相互之间相对独立,部署的时候可以几个部署到一台主机上。代理和控制决策中心之间利用标准协议通信,通信量较小;同时在传递数据时,代理只传输控制中心请求的数据,所以数据的传输量不大。

4模型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

4.1探测代理

探测代理主要的功能是从网络捕获原始数据,然后利用一定的探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将感兴趣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存入数据存储设备中。与系统控制中心通信协商,将系统控制决策中心请求的数据按照一定的传输格式传送出去。

要完成上面的功能,探测代理需要4个层次的模块共同协作才能完成。这4个模块根据数据传输的顺序分别为:采集模块、分析模块、报告产生器、通信接口。

采集模块直接从网络上捕获原始数据。为了使代理能够对多个操作系统提供支持,这里的捕获过程使用一个通用的数据包捕获库(libpcap库),这个库使用BSD的bpf思想。采集模块向分析模块提供格式化的数据包信息。

当分析模块收到格式化的数据包信息后,启动相应的入侵检测模型过程,对数据进行处理。这里的入侵检测模型有2种:一种是异常检测模型,另一种是入侵检测模型。

(1)对于异常检测模型,入侵检测过程会根据代理功能的不同,进行不同级别的检查。我们的模型会进行2个级别的检查。一个是基于包头的检查,即对链路层包头、IP层包头、TCP层包头进行检查分析,将异常存入数据存储设备。另外一个级别的检查是基于报文内容的检查,入侵检测过程将异常信息进行记录。这2个级别的探测分别被称为系统级探测和应用级探测。

(2)对于入侵检测模型,入侵检测过程将格式化的信息与已知的攻击模型的特征进行比对。如果格式化信息与攻击模式的特征完全一样,则可以认定是一种攻击,将这种攻击的信息一方面进行存储,一方面向系统控制决策中心进行报告,请求控制决策中心对攻击进行处理。

报告产生器是根据系统控制决策中心的请求,从数据存储设备中提取请求信息。这些信息构成一张异常或者攻击视图,它是存储信息的子集合。

4.2系统控制决策中心

系统控制决策中心接收用户请求,产生数据请求,然后将数据请求发送给特定的入侵检测代理,等待接收响应信息,最后将响应信息加工成用户视图。如果用户认定某些行为属于攻击行为,就向探测策略执行代理发出请求,阻止或者限制攻击行为的进一步发展。

(1)用户接口,即给用户提供操作界面。用户通过这个界面完成系统控制和数据请求功能。用户接口将用户请求翻译成系统请求,然后交给下层模块进行处理。

(2)控制和管理,即依据系统请求的类别,构造协议数据传输单元,然后递交给下层协议通信接口,请求发送。

(3)协议通信接口,即识别代理发出的协议数据,对协议数据进行处理;同时将系统控制决策中心的用户意图发送给各个代理,完成管理和控制功能。

4.3探测策略执行代理

探测策略执行代理的主要功能是根据系统控制决策中心的要求对攻击者的攻击行为进行控制,这里控制包括监控、限制访问权限、取消访问权限等。探测策略执行代理主要由2部分构成:通信接口和控制执行,但是还有一个小的配置模块辅助它们完成各自的功能。

配置模块帮助代理建立一个与控制系统无关的控制接口。因为目前最常用的网络控制系统是防火墙系统,大部分的防火墙系统都给出系统的命令接口。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设计通用控制接口时,自己定义一组功能完备的控制功能集合,然后建立一种从代理系统功能集合向具体防火墙系统命令集合的映射。

探测策略执行代理的通信接口和前面几个部分的通信模块的功能是一样的。控制执行是这种代理的核心部分。它根据通信接口送来的协议数据,分析系统控制和决策中心的意图。然后根据代理配置时建立起来的控制系统映射关系,构造与具体控制系统相关的控制规则。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al Invasion Examination System Model Design

Zhao Jinkao,Lv Runtao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proposed is enhancing the distributional invasion examination system’s extendibility and the compatible design model, then analyzes this model the characteristic, finally gives the brief description to the model three constituent.

篇5:浅谈分布式操作系统

hadoopTask <-通信->Database on Node。节点上的DB类似于Hadoop中的数据源HDFS

实现

扩展了Hadoop的InputFormat

Catalog:

作用

1.链接参数如数据库位置,驱动类和证书; 2.一些元数据如数据簇中的数据集,副本的位置,数据的划分,

实现

HDFS上的XML。希望做成类似于Hadoop的namenode。

Data Loader

作用

将数据合理划分,从HDFS转移到节点中的本地文件系统

实现

global hasher:分配到不同节点 local hasher:继续划分为不同chunks

SQL to MapReduce to SQL (SMS) Planner

作用

将HiveQL转化为特定执行计划,在hadoopDB中执行。原则是尽可能的讲操作推向节点上的RDBMS上执行,以此提高执行效率。

实现

篇6:浅谈分布式操作系统

1. 应用层的组件

2. 无单点故障

3. 自动文件复制

4. 具有比RAID更好的可靠性

5. 无需RAID支持

篇7:浅谈分布式操作系统

XtreemFS 是一个为互联网存储系统设计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It allows you to mount an XtreemFS volume from anywhere, given the right permissions. It includes support for POSIX ACLs and extended attributes (xattrs). As an object-based parallel file system, it allows you to stripe files over multiple storage servers for high-performance parallel access with file-specific striping pattern. It can be integrated in X.509-based security infrastructures. When deployed as part of an XtreemOS Grid installation, you will benefit from its transparent integration with the XtreemOS Virtual Organization (VO) infrastructure in the form. of dynamic user mappings and automatic mounting of home volumes.

项目主页:www.open-open.com/lib/view/home/1339139622578

篇8:浅谈分布式操作系统

进驻一座顺利完工的高层建筑会非常关心它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防火性是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由于楼层众多, 会使对每层楼的监控网络变得极其繁多, 使每层楼的监测系统与总控制器间的连线变得非常的长, 信息传输时间也会相应的变长, 为提高防火安全性就势必会对防火系统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但方面的提高防火系统等级对防火安全性的提高影响有限并且造价不菲。

为解决安全性和经济性之间的矛盾性, CAN现场总线在火灾报警系统上的应用就应运而生。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络 (简称CAN) 是众多现场总线中的一种, 1986年, 由德国博世公司研究问世, 现今已经国际化, 在众多自动化控制行业得到了应用。

二、基于现场总线的分布式火灾报警系统

1、基于现场总线的分布式火灾报警系统原理

该火灾报警系统有总控计算机、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器、单片机、信息采集卡、传感元件、报警器等组成。本系统摒弃了以往控制系统的冗杂性, 采用分层控制、递升式信息处理理念, 具有更高的实效性、准确性。最低层的信息采集系统主要由信息采集卡、传感元件、独立控制组、存储盘、传输器组成。能够将火灾信号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传输给中层的处理系统, 也可以实现火灾危险信号的独立处理储存, 该功能使该火灾控制系统具有了更高的可靠性。

单片机所组成的中层系统实现了对高层总控计算机与低层信息采集系统间的桥接, 单片机接收低层信息采集系统所传递来的信号后, 进行信息的分类和预处理, 通过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器的转码之后再传递给位于高层的总控计算机。总控计算机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最终的分析处理后, 再进行命令的反馈。当与低层信号采集系统失去联系后, 低层的信息采集系统会成为一个独立的控制系统,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预定程序的处理后, 独立下达命令对当前情况进行处理。

2、火灾报警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

火灾报警系统的硬件:

CAN控制总线的主要数据口由低层信息采集系统的CAN连接数据口、中层单片机预处理数据信息的CAN双连接数据口和总控计算机的CAN数据信息连接口组成, 其中低层信息采集系统的CAN连接数据口是国际标准的CAN数据连接口。中层单片机依靠其自身的外扩展口, 向外另外扩展出一条CAN数据联通线, 加上自身携带的一条CAN数据联通线所组成的两条CAN数据联通线实现了低层信息采集系统与总控计算机间的桥接作用。

火灾报警系统的软件设计---CAN总线系统的通信:

火灾报警系统的软件为了具有更广的兼容性, 采用了比PASCAL更简练的C语言进行编程, 使火灾报警系统软件的数据结构更加的丰富, 能够实现各种复杂数据结构的运算。

三、消防栓在高层建筑中的联动设计及结束语

该消防栓的联动设计对每个消防栓都设置了编码按钮, 与火灾报警系统的总控制计算机相连, 当发生火灾时, 低层信息采集系统收集到相关信息后可以直接启动该火灾区域的消防栓, 在开启消防栓的同时, 放火警控制中心发出火灾信号, 进行及时的求助。每个消防栓都已经对应有指示灯, 每个消防栓的启动都会在主控板上显示出来, 方便确定失火位置楼层, 主控板上同时设有手动的消防栓起停按钮, 便于手动操作。

为了实现消防栓的联动控制, 需要对每个消防栓的编码进行编程控制, 在此应用C语言中的if语句实现对消防栓的控制, 下面以两个消防栓的控制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输入x若x<0, y=-1若x=0, y=0若x>0, y=1输出y

或:输入x若x<0, y=1否则:若x=0, y=0若x>0, y=1输出y

用一段程序表示则为:

基于现场控制总线的火灾报警控制系统实现了火灾报警控制的智能化, CAN控制器的数据信息得以在各节点处快速的传递, 实现了远距离的快速控制。CAN总线的优势明显:它提高了数据传递的可靠性和实效性;大大减短了生产一个完整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周期;CAN的国际标准化大大增加了它通用性, 降低了检修成本。目前, CAN总线的应用已经遍布各行各业, 相当成熟的融入到了自动化控制中,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以及自动化元件的不断发展, 工业控制系统会向着多元化、分散化不断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 高层建筑已成为办公居住的主流, 防火安全方面的问题就越发显得重要起来, 本论文浅谈下基于控制器局域网络总线的分布式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问题, 由于该系统摒弃了以往控制系统的冗杂性, 采用分层控制、递升式信息处理理念, 所以该系统拥有准确可靠的突出优越性, 在现今及以后都会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火灾报警,现场总线,CAN,通信,Controller Area Network

参考文献

[1]廖传书、张培:《基于CAN总线的桥梁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电子应用技术》, 2009 (1) 。

[2]沈庭芝:《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识别》,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56-79。

[3]KENNETH.R.CASTLMAN, 朱志刚、石定机等译:《数字图像处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8:695-478。

[4]阮秋琦等:《数字图像处理学》,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433-543。

[5]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

篇9:浅谈分布式操作系统

关键词:分布式系统;多任务调度;进程;线程;负载均衡

中图分类号:TP3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6-0000-02

Multi-task Assignment and Process/Thread Adjustment in Distribution System

Yao Do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Distributed multi-task operating system distribution and task scheduling,load balancing is difficult to achieve,which processes and threads to achieve the task execu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ts.How to implement a distributed system processes and threads created,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is a vital part of distributed system design.On the traditional operating system processes and threads and to compa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echanism,further discussed in the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how to multi-task allocation,how the different distribution among the host of the process as well as load balancing.

Keywords:Distributed system;Multi-task scheduling;Process;

Thread;Load balancing

一、引言

分布式系统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大趋势,目前云计算、云存储的概念已经逐渐落地,实际上云计算就是分布式系统的一种实现。在分布式系统中,进程(在很多操作系统中也称为任务)是十分重要的概念,是实现任务调度与执行的关键,而线程是轻量级的进程,在响应速度与执行效率上相比进程有很大的改进。在分布式系统中如何实现多任务执行,如何在分布的主机以及CPU上进行创建和分配,涉及到调度策略。另外,如何实现分布式系统中进程间以及线程间的通信,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并且关乎分布式系统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我在对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研究和学习中发现,许多传统单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实际上是可以沿用的,但是由于分布式系统自身的特性决定了,这些概念的复用是需要根据分布式系统进行调整和完善的。希望通过本文对传统进程与线程的简单分析和比较,从而探讨如何在分布式环境中进行进程与线程的创建与调度,如何在分布式环境中对多任务进行负载均衡。

二、进程与线程

现代操作系统最基本的构件就是进程。进程是进行系统资源分配、调度和管理的最小独立运行单位,操作系统的各种活动都与进程有关。每个进程是由私有的虚拟地址空间、代码、数据和其它系统资源组成。进程在运行时创建的资源随着进程的终止而死亡。

传统的UNIX进程概念在开发分布式系统应用时已力不从心,这些问题的最好解决之道就是线程,线程推广了进程的概念使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活动。如今,由于线程概念的普及,在UNIX系统中已经普遍实现了线程机制,开发并发应用的程序员现在也可以广泛接触到线程的函数库了。

在传统的Unix模型中,当一个进程需要由另一个实体来执行某件事情时,它就fork一个子进程,让子进程去进行处理。尽管这种模式已经成功使用了很多年,但是仍然暴露出以下问题:

fork开销很大。内存映像需要从父进程拷贝到子进程,所有描述字要在子进程中复制一份,等等。当前的系统实现使用一种称为写时拷贝(copy-on-write)的技术,可以避免父进程数据一开始就向子进程拷贝,直到子进程确实需要自己的拷贝为止。尽管有这种优化技术,但fork的开销仍然很大。

Fork子进程后,需要用进程间通信(IPC)在父子进程间传递信息。Fork之前由父进程准备好的数据很容易传递,因为子进程是从父进程的数据空间及所有描述字的一个拷贝开始的,但是从子进程返回信息给父进程却颇费周折。

线程有助于解决这两个问题。线程有时称为轻权进程,因为线程比进程“权轻”。也就是说,创建线程可能比创建进程快10-100倍:

在一个已存在的进程中创建一个线程比创建一个新进程开销更小。创建新的进程需要进行内存的拷贝操作,这就额外的增加了系统负担,而线程则不需要这个拷贝过程。不过由于现在的操作系统的实现是仅仅当内存需要改变的时候才拷贝改动的部分,所以这里的影响相对还是比较小的。

线程通常用在需要比较好的同步操作的场合。例如,某个问题可以分解为多个几乎对等同步处理的任务的话,则是用线程是很好的选择。进程则适合应用在不需要严格的同步的场合。

线程之间共享数据很方便,因为不同的线程本来就是共享同样的存储空间。而不同进程之间共享数据则需要使用一些IPC机制,例如管道、共享内存、套接字等等。

三、分布式操作系统中进程与线程的创建与调度

事实上,当前使用的操作系统都是把任务分割为进程和线程,分时运行在一个处理器中。这种类似的任务处理方式也可以在很多高性能的应用程序中可以看到,例如数据库引擎、科学计算程序、工作站的工程工具和多媒体程序等。

为了增加处理能力,多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都设计为可以在双处理器和多处理器环境中运行,这样可以利用对称多处理器(SMP)结构将进程和线程放到处理器池中进行运算。通过在一个单芯片中执行两个逻辑CPU,超级线程技术在当前的操作系统和高性能应用中进行进程和线程级的并行处理。多CPU之间进行进程分配的思路与分布式操作系统中进程与线程的创建和调度类似。

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中,一个新进程的创建分为三个步骤:

1.选择一个目标主机。

2.创建一个执行环境。

3.在执行环境中创建线程。

这三个步骤,除选择目标主机以外,其他两项都与传统的操作系统实现机制相同。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控制权是如何实现的,作为服务器的主机,必须存放各主机中进程的信息,或者在每个主机上有备份。各目标主机间的通信,以进程级的通信为基础,不同进程间的线程通信,也是通过其主线程进行的。

四、分布式操作系统中进程、线程与多任务分配

一个进程中的所有线程都在该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中,使用该进程的全局变量和系统资源。操作系统给每个线程分配不同的CPU时间片,在某一个时刻,CPU只执行一个时间片内的线程,多个时间片中的相应线程在CPU内轮流执行,由于每个时间片时间很短,所以仿佛各个线程在计算机中是并行处理的。操作系统是根据线程的优先级来安排CPU的时间,优先级高的线程优先运行,优先级低的线程则继续等待。

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中,多个应用程序同时运行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

1.协作式多任务方式。协作这个用语意味着多个应用程序之间必须相互协调,依次实现对操作系统的控制。它们并不是真正的多任务执行,因为其中还有多任务共享系统资源的问题。为了让操作系统把控制权从一个程序转换到另一个程序,当前活动的程序就必须周期地检查一个消息队列。

2.带优先权的多任务方式,称为抢先式多任务。在这种方式下,操作系统可以在需要时中断当前的任务,再按照任务队列中各个任务的优先级别来进行任务的调度。

抢先式多任务执行实际上就是抢先式多线程执行,每个线程有一个优先级值。优先级最低的保留给系统使用。其余的分成四类:空闲、正常、高、和实时。注意这些范围是有重叠的。这样做可使调度更灵活,例如,允许某些后台任务比某些前台任务更重要,尽管在通常情况下,前台任务的优先级应该更高。使用实时优先级时要非常当心。如果你把一个任务的优先级设得太高,也可能无法实现多任务执行功能。这是因为一个任务的优先级太高了,它就完全不允许系统中有其他任务运行。

VMM(虚拟机管理程序)负责在分时抢先的环境里调度各个进程和线程,具体包括以下服务:生成线程、管理线程、撤消线程和线程调度。VMM中有两个调度程序:主调度程序和时间片调度程序。主调度程序负责确定最高优先级的线程。只有最高优先级的线程才会运行,其他优先级较低的都被封锁;时间片调度程序负责为所有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可运行任务分配时间片。

系统运行过程中,线程的优先级可由系统或设备驱动程序改变。例如,一旦中断产生,则处理这个中断的线程优先级临时提高,以便它立即得到时间来处理该中断。完成后,优先级可以再降低。

五、结束语

在分布式操作系统中,实现多任务分配与传统操作系统的实现机制类似,不同的是,需要在不同主机的进程间进行分配,同时还涉及到多线程的情况。但是,基本的思路是以进程为基础,进程的负荷平衡就能够保证线程负荷均衡。具体进程内部的任务分担可以由进程自己实现,机制可以参考传统操作系统的实现。

参考文献:

[1]W.Richard Stevens.Stephen A.Rago.UNIX环境高级编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42-504

[2]W.Richard Stevens.UNIX网络编程:第2卷,进程间通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41-241

[3]W.Richard Stevens.UNIX网络编程.卷1,套接字联网API[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423-611

[4]何炎祥.分布式操作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43-436

[5]何炎祥,熊前兴.操作系统原理[M].北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25-244

[6]佚名.Windows系统进程全解剖[EB/OL].[2009-12-29].http://www.qqread.com/meetwindows/j486113.html

篇10:分布式电源系统设计论文

配电系统的基本单元是馈线。馈线的首端经过高压降压变压器与高压配电网相连接,末端经低压降压变压器与用户相连。我国馈线电压等级大多是10kV,每条馈线上线路成树状分布,以辐射形网络连接若干台配电变压器。馈线的不同位置分布有若干负荷,这些负荷种类繁多,随机性大,要准确地描述比较困难。为方便研究,文章采用静态恒功率模型来表示各节点的负荷。考虑到配电网电压较低,线路长度较短,设定以下假设条件:各节点负荷三相对称,三相线路间不存在互感。然后将所有线路阻抗均折合到系统电压等级,得出馈线模型。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电压水平,其接入位置与节点电压幅值密忉相关。相同容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在配电线路的不同位置,对线路的电压分布产生的影响差别很大,接入点越接近线路末端节点对线路电压分布的影响越大,越接近系统母线对线路电压分布的影响越小。因此,在配电网规划及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设计时,需要根据分布式电源的性质、容量确定合理的接入点,确定合理的控制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改善线路的电压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

2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

2.1分布式电源的分类

一般可以根据分布式电源的技术类型、所使用的一次能源及和与电力系统的接口技术进行分类。按照技术类型可分为小型燃气轮机、地热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具有同步或感应发电机的往复式引擎、燃料电池、太阳热发电、微透平等,按照一次能源可分为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按照与电力系统的接口可分为直接相联、逆变器相联;按照并网容量分,可分为小型分布式电源和大、中型分布式电源。小型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燃料电池等;大、中型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微型汽轮机、微型燃气轮机、小型水电等。

2.2微网技术简介

微网是一个小型发配电系统,由分布式电源、相关负荷、逆变装置、储能装置和保护、监控装置汇集而成,具有能量管理系统、通讯系统、电气元件保护系统,能够实现自我调节、控制和管理。微网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从其内部看,微网是一个个小型的电力系统。从外部看,微网是配电网中的一个可控的、易控的“虚拟”电源或负荷。微网系统如图3所示。

2.3将分布式电源组成不同类型的微网

目前,比较成熟的分布式发电技术主要有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燃料电池和微型燃气轮机等几种形式。在城镇配电网中,风力发电、燃料电池、光伏发电发电容量远小于配网负荷,对于这些小容量的分布式电源,采用与附近负荷组成微网的形式并入配网系统,通过技术措施使微网内的发电功率小于其负荷消耗的功率,使这些“不可见”的分布式电源完全等效为一个负荷。针对发电出力达到最大、负荷功率最小的工况,根据发电出力与负荷消耗功率的差值及持续时间计算出需要存储的电量,该电量作为储能装置容量的一个约束条件,再考虑其他的约束条件,为微网配置容量合理的储能装置。当出现发电出力大于负荷消耗功率时,将这部分电量存到储能装置中,在负荷功率高于发电出力时,再将这部分电量释放掉。大型的微型燃气轮机多用于需要稳定的热源、冷源的工商企业,以实现热、电、冷三联供,这些企业的负荷稳定,易于预测。微型燃气轮机的发电功率由用户对供热和供冷的要求决定,发电功率也易于预测。这样,以这些微型燃气轮机为分布式电源的微网是可控、易控的。将分布式电源纳入到微电网,并将其分为纯负荷性质的微网和发电、负荷可控的微网两种,有效的解决了分布式电源潮流不可控的难题,给配电网的调度、运行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2.4微电网接入系统方案

纯负荷性质的微网在配网中是一个内部带有电源的负荷,将其接入到配网馈线的中间至末端,可有效地改善配电网电压分布,降低配电网网损。当微网内分布式电源突然故障或者失电时,由配电网对微网内的负荷进行供电,此时配电线路潮流增大,微网内的电压会发生跃变,如电压幅值变化超过用电设备允许值,将会对用电设备造成损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利用微网内的储能装置将存储的能量进行逆变,有效地支撑电压,避免产生电压跌落,减少电压波动,有效的保护用电设备。当配电网失电时,微网自动脱网孤岛运行,孤岛的运行方式由微网内部自行控制,对配电网的故障分析、检修、试验不产生影响。对于发电、负荷可控的微网,尤其是容量较大的,在配电网规划及接入系统设计时,需统一考虑中接入位置对配电网电压、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的影响,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必要时可采用专线接入系统,以确保配电的安全、可靠运行,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结束语

篇11:浅谈分布式操作系统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知识化信息作为一种核心T财产的重要性。如何在统一的政务信息平台上轻易的实现对单位之间、部门之间、内部人员之间的公、档案、日常办公事务、业务(政务)处理和审批的协同,如何在统一的企业或政务信息平台上实现内外资源的有效结合、规化、知识化,构建知识化组织,实际上已经成为政府、教育、企业等机构必须面对的题。办公自动化系统(AS,ieAuomionSysem)旨在帮助用户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解决诸如办公协作、知识管理、业务公示、行政审批、集团化办公群、辅助决策展现等题。专业的协同办公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灵活、可伸缩性的信息生产与协作管理工具,无疑已经成为政府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有力支撑,具有针对性强、应用价值高、总体单位成本低的突出特点,可以获得很好的用户满意度和信息化建设效果。

俊和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isomn)作为一专业的软件合资企业,基于多年来对知识管理的经验和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融合当今业内领先的Web服务架构和XL、Ne技术、2EE技术,推出了多款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协同办公管理系统(办公通TeAS)产品,为广大用户提供首选的一站式政务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企业协同办公系统解决方案。

产品简介

俊和在线(办公通™eAS)是北京俊和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全新推出的适用于政府、教育、企业部门等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一站式协同办公管理平台,具备了以“知识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第三代信息系统的明显特征,是俊和在线知识管理产品体系中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

俊和在线协同办公系统(办公通™eAS)基于“平台+应用”的框架,贯彻“沟通(ommunie)+协调(ollborion)+控制(Conrol)+创造(Cree)+方便(onveniene)”5C理念,实现网络办公、协同工作和知识管理,消除机构内部信息孤岛与消息鸿沟,使机构整体运作高效化、信息规化、业务流程化,运作公开化、透明化、流程化和网络化,产品开发追求通用性、易用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与其它A相比,具备了以“知识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第三代信息系统的明显特征,能适应各类大型组织,特别是政府、教育、集团用户办公自动化的需求。

基于俊和在线协同办公系统(办公通™eAS),政府、教育、企业等机构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搭建起来一站式办公平台和集团协同办公集群,通过部署统一的内外办公门户、知识及内容管理、公管理、音视频会议、档案管理、工作流以及群集控制等功能,即可建立Web方式、流程化、导航化、多层次、多节点的树状办公协作体系架构,可视化、流程化的实现整个体系的创建、管理、维护、服务和控制支撑。

篇12:浅谈分布式操作系统

管理分布式系统一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对于用户来说,开发人员和管理员。随着这些分布式系统的范围和可伸缩性,跨越多个组织不同的基础设施和信任边界,治理变得更加困难,但更重要的。治理处理系统运行的过程。为了成功的治理,需要某种形式的管理、监视和管理这些过程。

项目主页:www.open-open.com/lib/view/home/1404435478061

★ 基于GPRS的分布式无线工业污水排放监测系统

★ 志愿者服务站会议记录

★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论文

★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论文

★ 酒店管理系统论文

★ 社区服务站半年工作总结

★ 计划生育服务站个人总结

★ 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年终小结

★ 分布式旅游信息系统研究

篇13:浅谈分布式操作系统

关键词:TD-SCDMA,BBU+RRU,POI,室内分布

1 总述

根据日本NTT DoCoMo的统计, 3G网络室内吸收了70%的业务量, 由于其频段较高, 信号穿透力弱, 室外基站很难对室内形成有效覆盖, 所以3G网络建设中室内分布系统将是重点解决室内覆盖的主要手段。现有G网室内分布系统已经对绝大多数室内进行覆盖, 所以对于TD的室内覆盖需要与现有G网室内分布系统共用无源器件和馈线, 以双系统或多系统合路的方式实现TD室内覆盖。

2 网络指标

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网络规划技术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

2.1 覆盖目标:实现CS64K业务连续覆盖, 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业务质量指标

2.2 覆盖区域内无线可通率:移动台在无线覆盖区域内90%的位置, 99%的时间可接入网络。

2.3 无线信道呼损:不高于2%。

2.4 块差错率目标值 (BLER Target) :话音1%, CS64K0.1%-1%, PS数据5%-10%。

3 TD和GSM系统合路的工程改造

3.1 合路方式

TD和GSM系统合路可以采用近端合路和远端合路两种方式。近端合路是指TD和GSM信号在出信源后直接合路, 通过一干线输送到远端的办法。这种方法方便施工, 但是不利于今后的调整。远端合路是指TD和GSM信号分别需要两条干线传送到覆盖区域后进入天线天在合路的方法。这种方法使用范围广, 但需要在新增一条TD干线。对于不同场景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不同的合路方式。如果原系统均为无源分布系统可采用近端合路的方式, 对于多通道方案和无线光纤方案则只能采用远端合路。

3.2 POI合路器介绍

各种通信系统的室内分布合路可以通过多系统合路器POI (Point of Interface) 实现。POI产品主要应用在需要多网络接入的大型建筑, 并能实现多频段、多信号的合路功能, 能够避免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重复投资。其工作方式是对各系统的下行信号进行合路, 同时对各系统的上行信号进行分路, 尽可能地抑制各频带间的无用干扰成分。另外, 一般POI产品还带有输入信号功率检测、输出口驻波检测、本地监控、集中与远控功能, 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对各系统进行本地和远程监控。

3.3 无源器件改造 (功分器、耦合器、合路器)

由于早期建设的GSM室内分布系统中, 所使用的无源器件工作频段大多工作在890~2000MHz, 不支持TD的工作频段2010-2025 MHz和2300-2400MHz, 所以需要对无源器件进行更换。考虑到WLAN系统的合路, 建议更换为工作频段在800~2500MHz的无源器件。

3.4 馈线的改造

现有的GSM室内分布系统使用的馈线多为8D、10D、1/2、7/8馈线, 由于TD频段和GSM频段的信号在小线径馈线上损耗差值较大, 所以建议馈线改造方式如下:

3.4.1原有GSM分布系统中长度超过50m的1/2馈线需更换为7/8馈线, 主干线中长度超过30m的1/2需更换为7/8馈线。

3.4.2原有GSM分布系统中长度大于5m的跳线需更换为1/2馈线。

3.4.3对于更换下来的1/2馈线和公头可考虑利旧。

3.5 天线的改造

3.5.1所有天线需要更换为支持800~2500MHz的宽频天线, 但是原有系统室内直放站的接收天线可不用更换。

3.5.2用做电梯井道覆盖的八木天线工作频段不在TD频段内, 需要更换为对数周期天线或板状天线, 不建议更换为支持TD工作频段的八木天线, 部分省份不必考虑八木天线的更换, 因为电梯井道内都用的是宽频板状天线。

3.5.3原有分布系统吸顶天线和定向板状天线之间距离较大, 引入TD信号不一定能达到TD的边缘场强的要求, 需要适当增加天线密度和更改原有天线距离。

3.6 具体合路方式

以全国连锁宾馆如家快捷、速8为代表的建筑面积在2000m2左右的中小型室内场景建议采用微蜂窝做信源采用前端合路的方式。

大型商场、酒店建筑面积在60000m2以上的大型室内场景建议采用多通道RRU后端合路。

建筑面积在2000m2-60000m2之间的中型室内场景建议采用单通道RRU级联、多通道RRU、RRU加干放、微蜂窝加干放等方式后端合路。

4 技术分析

4.1 边缘场强的计算

室内分布系统天线最大功率一般不超过15d Bm, TD终端发射功率为24 d Bm, 所以室内环境下一般为下行覆盖受限。

室内分布无线覆盖边缘场强要求PC-CPCH RSCP≥-85dBm

室内路径损耗传播公式

PL (d) =PL (d0) +10*n*lgd+FAF

PL (d0) 为1m距离的空间损耗

n为同层损耗因子 (1.6~3.3)

n=2.0为室内结构简单近似于空间

n=2.6为室内结构一般复杂

n=3.0为室内结构较为复杂

FAF表示不同层路径损耗附加值 (10~20dB)

同层FAF为0

距天线10米处的路径损耗为:

PL (d) =38.5+10*3*lg (10) =68.5 d B

式中n取3, FAF取0

距天线10米处最弱覆盖场强为

P=Pt+-PL (10) -R=5-68.5-20=-83.5

式中Pt为天线口最小输入功率为5d Bm PL (10) 为10米距离路径损耗

R为隔断及障碍物增加的损耗及衰落储备 (R取20dB)

4.2 频率配置原则

根据一期建网的经验可将前3或后3个频点分给室内, 如果有超大的室内分布系统时可根据附近宏站频点适当增加1-3个频点 (F4-F6) 。

4.3 分区的问题

对于大型区域电梯和一层建议设置为一个小区, 不同楼层可设置为多个小区。对于封闭性较差的室内环境, 如:同层由多个小区覆盖的商场、体育场馆等必须严格控制不同小区之间的覆盖区域, 并在不同小区之间采用码隔离度较高的码组。单个小区覆盖区域和容量不宜过大, 应均衡覆盖和容量, 避免后期容量增加对现网室内系统做较大调整。

4.4 对切换分析

对于一般建筑物的低层TD信号一般都可在所在楼层作为主导信号, 所以只需要和室外宏基站做好邻区关系就可满足要求。对于TD宏基站天线在短距离LOS情况下时需要调整C1、C2参数, 使室内TD用户优先选择室内信号, 从而达到室内覆盖的目的, 对于高层小区可考虑不与室外宏基站 (非建筑物入口处切入小区) 做邻区关系以避免乒乓效应。室内分布系统小区与室外宏基站的切换区域应该在建筑物的入口处。

4.5 对信号外泄的分析

室内信号的外泄电平, 在室外10m处的PCCPCH RSCP≤-95dBm。

4.6 合路干扰问题

由于TD-SCDMA系统和GSM900系统的工作频段间隔较远, 邻频干扰的影响可以不考虑;另一方面, 由于实际系统中很难将互调噪声和杂散噪声严格区分, 按照惯例, 这里将互调也归入杂散噪声一类。对于杂散干扰, 可采用满足隔离度要求的合路器来解决。

4.7 噪声的问题

增加有源设备会抬高系统的噪声, 建议增加TD干放时功率尽量控制在2W左右, 避免噪声抬高过大对基站的不良影响。

5 总结

TD室内分布系统的难点在于POI的合路的勘察和设计上, 在POI的合路方案的勘察和设计中, 可通过测量现有G网分布天线场强的方式进行TD信号的强度的估算判断, 可在G网信号场强的基础上减去7dB。在有了初步估算以后还应结合原有G网的设计方案、原有房屋建筑图纸和现场勘察结果等综合资料进行理论推算。设计时杜绝进行两堵实墙的穿透覆盖, 使信号进行1堵实墙或2个以内隔断的覆盖。对于TD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应基于技术的合理性、后续可拓展性、施工维护便捷性等多方面考虑。

参考文献

[1]朱东照等.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4.

篇14: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研究

【关键词】新能源;研究

一、引言

能源管控是一直以来持续热点的话题,尤其在当前社会进步和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以大电网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的集中式供能系统已经逐渐暴露出一定的弊端,例如世界上多个国家陆续发生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因此对能源管理进行改善和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一种新的供能方式,由于其是直接面向用户,按用户的需求就地生产并供应能量,可以实现根据用户对能源的不同需求,将输送环节的损耗降至最低,从而实现能源利用效能的最大化。因此,分布式能源被寄予了厚望,已经成为未来应对当前气候的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什么是分布式能源系统

简而言之,分布式能源系统是一种建立在能量梯级利用概念基础之上,分布安置在需求侧的能源梯级利用,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设施。分布式供能方式可实现冷、热、电三联产,通过将高品位的热能直接转换为高品质电能,将中低品位的热能直接转为所需的热和冷,以此将电、热、冷这3种能源有效地结合成1个系统,从而来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分布式能源系统主要是由动力设备和一个系统组成。动力设备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能量来源,其发展经历了蒸汽轮机、内燃机及外燃机、燃气轮机及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历程。系统的作用是实现热、电、冷三联产,目前该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广义的内燃机(产生电)的排气余热,通过余热锅炉产生蒸汽供热,同时通过吸收式制冷设备供冷。

三、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缺点

由于以大电厂、大电网为代表的传统能源系统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将占据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将分布式能源系统与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对比两种能源系统的利弊,来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能源系统各自的优劣势和适用范围。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最主要作用是體现在冷、热、电三联产中,这也是分布式能源系统最重要的优点。冷热电的联产符合总能系统的“梯级利用”的准则,可以实现较好能源利用率。而大型(热)电厂虽然可以产生大量电能,并且电能可实现远距离输送,但是热,尤其是冷,像电能那样较长距离有效地输送基本上不可能实现。另外由于电厂厂址的选择的局限,一般来说,电厂附近很难有足够大量的、合适的冷、热能用户,因此除非通过特殊设计并利用特殊的设备来使传统的集中式供能系统实现输送冷、热能的功能,否则集中式供能系统根本无法实现冷热电的联产。与此相反,由于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按需就近设置,通过与用户很好的配合,来避免长距离输送冷、热能无法实现的问题,同时也不会存在电力输送过程中产生耗损的问题。综合考虑,分布式能源系统纯动力装置虽然本身效率低、价钱贵,但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由于具有较大的调节、控制与保证能力,不仅可以保证各种二次能源的充分供应,同时也可以实现冷热电的联产。因此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新一代能源的发展方向必将取得飞速发展。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弊端主要体现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供能分散, 单机功率小,而现有动力设备都是机组越大、效率越高,所以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电效率较低。此外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使用技术要求要比简单使用大电网供电来得高,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使用需要要有相应的技术人员与适合的文化环境。

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在发展大电源、大电网的同时,也开始了小型分散发电技术(即分布式能源)的应用。天然气分布式是分布式能源系统最重要的应用形式且在发达国家应用成熟,美国是目前全球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最广泛的国家,分布式能源系统多达6000多个,绝大多数为天然气分布式。2000年时,美国商业、公共建筑热电联产980座,总装机490万千瓦;工业热电联产1016座,总装机4550万千瓦,合计超过5000万千瓦。到2003年,热电联产总装机5600万千瓦,占全美电力装机7%,发电量占9%。2010年这一类的分布式总装机容量约为9200万千瓦,占全国发电量14%。根据美国能源部规划,2010-2020年将再新增9500万千瓦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9%。美国的分布式发电以天然气热电联供为主,年发电量1600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4.1%。美国能源部积极促进天然气为燃料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利用这些系统为基础发展微电网,再将微电网连接发展成为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另一种重要应用形式是光伏分布式。分布式光伏在德国得到高度发展,德国是全球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截至2011年底,德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47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容量占比近80%,主要应用形式为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单个发电系统平均容量仅为20千瓦。此外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也是分布式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式能源系统在中国的最重要应用是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该系统是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在天然气高效利用方面的首个10万千瓦级分布式能源站建设项目,是亚洲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系统,为分布式能源站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示范,为我国建立分布式能源系统设计系列化、模块化标准提供示范,

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应用

由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初投资大,不仅需要好的燃料;同时还要有比较稳定的冷、热、电用户,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以下几个场所:(1)城区商业休闲中心、公用事业单位。例如商场娱乐中心游泳馆、饭店宾馆、飞机场、银行、证券交易所、医院、学校、机关等大量需要冷、热的地方。(2)小型柴油机电站的淘汰。石油化工造纸纺织印染等领域的小型柴油机电站锅炉用分布式能源系统替代,不仅环保同时系统的经济性和效率可得到较大地提高。(3)城区燃煤热电联产机组的改造及燃气轮机电站的升级。利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取代或者对这些电站进行升级,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可将蒸汽供应附近的工厂,实现冷、热、电联供。(4)中小型离散工业园区、新建的过程工业园区。在这些地方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来提供能源产品,来实现电、热、冷。(5)边远地区、孤岛、海港、海上作业平台、船舶等,这些地方集中式供能系统很难顾及,很适合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

六、结论

分布式能源系统具有贴近用户、梯级利用、一次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友好、能源供应安全可靠等优良特性,可以实现冷、热、电多联供的终端能源供给,可以有效降低地电、热、冷远距离输送的损失,同时还可以改善电源结构、改善供电效率、提高供电质量及供电可靠性等,因此已经成为传统集中式能源供应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以及未来世界能源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由于我国的分布式能源起步较晚,且一直被政府的政策所冷遇,因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发展在我国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建华,李孝堂.关于分布式能源系统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航空发动机,2009年06期.

上一篇:母爱能拯救一切小学生作文下一篇:xx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贯彻全市经济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