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森林》读后感

2024-06-02

《黑暗森林》读后感(精选8篇)

篇1:《黑暗森林》读后感

自从看了《三体》有一天,我翻开了一本叫下集――《黑暗森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人类处于危险的情况,在基础科学被锁死的情况下,人类盲目自信,并没有逃跑,以为自己的实力能够面对三体世界。但是,傲慢是最可怕的东西,人类忘记了一个事实,箱体人既然能锁死他们的科技,肯定也有能把他们毁灭千万次的科技。当人类的技术发生了进步时,三体人可能在想,人类,傲慢,才是你们失败的原因!三体人所发射的一个小小的探测器,被人称为水滴,但是,这个水滴能轻轻松松的打穿地球最坚硬的材料,就这样,20xx艘战舰毁于一旦。

看到这里,我有了点唏嘘。在这里说明了两大问题。上帝是很仁慈的,他给的人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人类可以逃跑,并且有可能到新的星球上去过新的日子,但是人类的价值观和人类内心深处的那一种傲慢不允许,人类的价值观是绝对的和平和人权,飞船,能做的人始终有限,肯定不能将全球77亿人口给带去其他的星球,再加上资源的问题,能逃走的连1‰都不到,但是人类在此时此刻坚守自己的价值观,那是人类所不知道的事,宇宙是很残酷的,他给你的一次机会,你不珍惜,他有千万种方法,将你灭绝,没有正确的选择,后面的所有都是错误的。

第二个是对待末日的态度,实际上,态度也是做出错误决定的`原因之一。当人类,知道,三体世界要入侵地球的事实时,有的人放纵自己,有的人极度失落,极少数人保持着理智,正因为这个态度,联合国直接否定了逃亡计划,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当时人类多一点理智,小一点疯狂和放纵,也许人类还能有一线生机。

第三个是人类的品质,想要真真正正完完全全的验证出一个人的品质,只要让他面临一次末日,就可以显现出来了。有句话说的患难见真情,这句老话说的的确没错,这个真情可以指很多东西,也可以用来指人类的品质,人类当时的真情是什么?自私自利,他们反对逃亡计划,主要原因是因为不公平,但是他们有没有想过,去飞船的人都是人类的希望啊,都是人类的梦想啊,另外一点,他们没能把眼光放长一点,他们只是低头看现在,没有注意到天空的繁星,这个品质就足以致命了。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不曾仰望星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星空就是未来,星空就是更远的远方,如果没能看到,那么你现在做的事情永远只是服务现在,那么,时间一久,就会发现,为什么我当时不做这件事呢?要不然我现在就不会这么苦了哇!

这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实际上是在告诉在现实中的我们一些有用的道理,我们应该去好好的品味。

篇2:《黑暗森林》读后感

第一遍看完《黑暗森林》,我真的没怎么看懂,有的章节也是一目十行,很快就看完了,只是了解了一个大概,还觉得自己已阅,都明白了似的,其实不是一知半解,简直就是走马观花,狗熊掰玉米,一块玉米地,从头到尾,掰了那么多,到头来也就收获了一手一个而已。

等到接着看第三部,看完之后突然发现,遗漏了什么,又返回看第二部,于是又看了一遍第二部,所以我是这样看的,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看完一部写了读后感,看完二部想写却不知道怎么写,于是接着看第三部,第三部看完就写了读后感,这是我读书的一个习惯,我觉得这样挺有意思,那么第二部看了也没法写读后感,只能再看一遍了,而且读完三体第三部真的还想再读一遍,最想读的就是第二部,当我又读完第二部的时候,还想又读一遍第一部,我突然想:刘慈欣真了不起啊!这三本书好像怎么开始读都行,反正都是引人入胜,让你不由自主地想都读完,而且还想从前读一遍,从后再返回来读一遍,或者只从第二部开始读也行,就是切中要害,再向两边头尾展开,玄妙啊!这种构思和逻辑思维能力,就是科幻世界的绝妙之处吧!阅读着《黑暗森林》我的感觉就是像大快朵颐一顿美食;痛快淋漓地洗了个澡;彻底敞开心扉;引发多角度认知模式;深入了解科幻世界的无所不能 ,想象力犹如浩瀚无垠的宇宙,没有界限。世界上最快速度不是光速,而是意念。有一种最高境界的表达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在黑暗森林里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也引领我感悟到我所能感悟到的所有。一本好书,无非就是能启迪智慧,无疑《三体》做到了,尤其黑暗森林,用包罗万象形容,毫不夸张。黑暗森林寓意深刻而又深远,人类离不开黑暗森林就如离不开太阳一样。每一个人都会置身于黑暗森林,穿过或者说透过黑暗森林才能看到曙光,如何让阳光照进黑暗森林,只有单靠人类的智慧还不够,所有人类本身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那么延伸到宇宙也同样,所以未来我们与外星文明也是一种互补互助互惠互利共赢的相处模式。战争在任何时候都是残酷的,尤其当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新式武器诞生,应用到战场上,那种打击和毁灭性更加强大和不可估量,或许人类最终被自己灭亡,而不是其它外星人。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在宇宙中普遍性存在。未来没有婚姻,凡事不符合人性合理发展的东西,必将灭亡。而并不是没有婚姻就是糟糕透了的,人类的进步已经不需要通过婚姻以法律的形式威慑执行下去。罗辑和庄颜的爱情生活,不就是一场罗曼蒂斯但也非常庄严的爱情故事,符合心想事成,符合自由恋爱,婚姻自主,而不是用法律维持婚姻,迁就勉强的过日子。罗辑的形象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位道风仙骨的太白金星,庄颜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庄颜转述她爸爸说过的一句话,对大自然的美很敏感的人,本质上都是善良的,如果不善良,那么感受不到美。他们的小孩就是一个小天使,人类需要这样的一个组合,需要救世主,需要信仰的。为什么咒语能摧毁一颗星星,这是值得人类思考的问题。我们的本质使命无非让自己幸福的生活,而幸福仅仅依赖于爱情,依赖于有没有爱情,爱情本身就是幸福,但这爱情取决于才情。就这样简单而又朴实的事情,往往却是很难得到,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活反了。让外在的东西迷惑了心智,需要一个外星智子来引领。

篇3:还不够黑的黑暗森林

当然,科幻小说的另一大魅力就是小说的情节引发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思考:现实中如果有宇宙社会学,它应该或者准确地说可能是什么样的呢?

三体里的黑暗森林法则

原书中的宇宙社会学包含两个公理与两个假设。第一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公理: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两个假设:猜疑链和技术爆炸。

在讨论它的蕴含之前我们先看看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书中说得很清楚,是对宇宙文明的假设,因此导出一个黑暗森林的法则,正因为宇宙社会学的存在,每一个宇宙文明都必须藏好自己。那么问题就来了,目前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基于智人这一物种的,包括“智人”这一概念本身,并没有证据表明面对同样的宇宙会产生同样的科学体系。绝大多数科幻小说里认为外星文明可以理解人类的自然科学,或者通过某种加密将信息发送出去,数学将是宇宙通用的语言。很遗憾,这是一个错觉,不然小说就无法进行下去了,实际上我们根本无法证明外星人能在何种程度上理解我们,是否可以通约。如果说自然科学的社会建构理论还让很多自然科学家无法接受的话,绝大多数人都不得不承认文化的建构性,特别是伦理道德,即便在地球上,我们对道德的理解也截然不同,道德是否具有普遍唯一的标准仍在争论当中,甚至我们都无法将人类的道德推演到人造机器或者我们身边的宠物,更不用说外星人了。所有对外星人的想象都是基于人类自身,即人类学所谓的由我群来判断他群,直到两个不同的社群有了交流,我们才能获取他们的信息。

好了,让我们来审视宇宙社会学。首先,宇宙社会学根本就不符合现在的社会学,它是刘慈欣仿照数学或物理体系臆想出来的。比如社会学从来不存在数学里面的“公理”的概念,社会学中任何社会学科不像数学或者物理那样的理论化体系,从几个公理就能推出整个理论大厦。人文学科逐渐数学化的今天,也做不到像欧几里得几何那样仅从四大公理和第五公设推导出来。刘慈欣的小说中认为高度数学化就可以精简地理解整个社会结构只是大多数自然科学家对社会科学的美好想象,至少在目前和近未来还没有这样的迹象。又比如“生存是文明的第一要务”中的“是”是一个含糊的概念,我们没有办法判断它是一个价值判断或者一个事实判断,我们无法弄清楚这个命题是“应然”的或“实然”的,这和自然科学是不一样的,自然科学里理想状态的命题都是事实命题,虽然现在我们知道观察是渗透理论的。又比如理论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技术是不断进步的,这种进步史观早已被学界所抛弃,演化论的含义完全被曲解,还停留在严复“适者生存”的层面。

甚至可以说,宇宙社会学是非科学的,除非我们认为存在所谓的终极定理,但这个问题其实和外星文明长什么样,是友善还是敌对的,一样都不明朗,甚至可能永远不知道。科学总是在发展的,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取代了牛顿的引力理论,是否存在终极的宇宙理论我们不知道。既然不知道宇宙社会学是否会进一步发展,那么即便承认公理的基础性,我们也无法推导出黑暗森林法则,毕竟猜疑链和技术爆炸只是现阶段的假设。因此,宇宙社会学其实更像情节需要下的硬性规定,这种规定我们通常称之为上帝之手。实际上,这个法则在小说中不仅起到了情节推动的作用,是叶文洁人生经历的必然,也是对宇宙对人性的诠释,是第二部命名为《黑暗森林》的意义所在。即便在现实世界中,黑暗森林法则也可以作为一种理解宇宙文明的假设而存在,哪怕是真空里的球形鸡。

之所以说是球形鸡,是因为这四个设定(两个公理两个假设)听起来固然合理,但都能找到反驳的地方。比如猜疑链,这很显然是一个简单的博弈论困境,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并没有形成猜疑链,当然书中的解释是宇宙间的交流不变,导致信息流不畅,这的确是一个有力的证明佐证,但是智慧生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能力,他们会分析信息习得对方的技能,实际上三体文明最后也慢慢学会欺骗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用数学解释就是贝叶斯定理,生物学上可以视为一种反馈调节机制,因而很容易达成理解。实际上,这也是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不同,人文学科只要能找到合理的正当辩护,哪怕有很多反证,只要不能从逻辑上完全归谬,我们就认为它可以作为一个理论供大家选择。

可能比黑暗森林更黑暗的人类处境

实际上,对于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科幻作品中有大量描述,比如日本著名科幻作家小林泰三《囚徒悖论》在刘慈欣之前就构思了类似的场景,他认为宇宙太危险,人类应该用一个黑域将太阳系包裹起来,由于光线无法逃脱就无法知道太阳系是否有文明从而逃脱高级文明的制裁,正如《囚徒悖论》的题目所表述的那样,这是一个让人困惑的佯谬。

目前大家都认为刘慈欣的三体算是给费米佯谬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所谓费米佯谬据说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米与人闲聊,费米反问如果银河系存在大量先进的地外文明,那么为什么我们连飞船或者探测器之类的证据都没有看到。科学史家江晓原认为西方学者几十种对于费米佯谬的回答可以归结为三类:

一类是外星文明已经来到过地球,只是我们无法发现或不被承认,包括“动物园假说”(认为地球就是先进外星文明设置的一个宇宙动物园),科幻小说中常常表现为人类成为外星人动物园里的观赏动物或者屠宰场的牲畜,比如刘慈欣的《吞食者》,这个假说也很好地说明了不同物种之间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他们的道德也是不一样的;“隔离假说”(先进外星文明留下地球,让其不受干扰地单独存在着,为它们提供原生态的宇宙文明信息资源)小说中甚至表现为人类就是外星人播种产生的,比如著名科幻电影《火星任务》;“天文馆假说”(人类很可能是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里),比如有名的缸中之脑假说和《黑客帝国》系列;还有主张外星人已经混杂在地球人类中间的,比如《养红花的人》中一盆吃人的红花其实就是外星人;主张智慧外星人类似全能上帝的,比如王晋康的《与吾同在》……

一类是外星文明存在,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还未和地球进行交流,客观原因就是宇宙太大,距离太远,科技不够发达,这是我们现实中最可能的场景。当然有些小说认为外星人对我们没兴趣或者他们不愿意联系地球,比如现实中的霍金和幻想中的黑暗森林法则就认为联系是危险的,而SETI项目则认为联系是安全的,反正过去几十年我们一直在广播地球文明的信息。

最后一类是根本不存在外星文明,即“珍稀地球假说”——只有地球上有智慧生物,这个假说其实格外的孤单,想想浩淼的星空只有一颗小小的星球上有那么一些生命,他们发出的呐喊永远不会有人听到,难怪卡尔萨根在《超时空接触》中就说这么大的宇宙只有人类,不是太浪费了吗?

显然站在人类的角度而言,如果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还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处境了。而笔者自己也有一个基于人文科学的假设,这个假说或许可以归为第一类,但与之前的都略有不同。宇宙中也许存在其他文明但这不重要,因为互相之间不可通约,无法互相观察到。观察是渗透理论的,比如胡克之前是决然观察不到细胞的,但即便在今天有了显微镜,一个没有生物学知识的人通过仪器也意识不到自己看见了什么。宇宙文明也类似,虽然是同一个宇宙,却宛如平行世界。这能很好地解释人择原理,但人类并非唯一,也与灵魂鬼怪等奇幻设定区分开来。唯一的问题是,是否在两个不同文明范式之间存在局部通约的可能性,就好像人类开始逐渐意识到暗物质暗能量的存在,就好像我们突然发现看不见的空气中还有微生物存在,就好像我们突然发现所谓的原始部落其实也是一种文明存在形式,那么是否存在那么一天,发现空旷的宇宙居然如此拥挤呢?

实际上,今天我们在都市中行走,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智慧生物,但是如果我们不认识他们,我们会很少与他们产生交流,你看,即便我们认识了身边有文明存在,交流也不是必然的。谁知道宇宙中会怎么样呢?

篇4:《三体Ⅱ:黑暗森林》读后感

小说以严谨的科普知识和天文、物理逻辑为支撑,用天马行空的发散思维谋篇布局,借助文革历史那段黑暗岁月及中国以及世界物理学研究的逐步拓展,从文革中受迫害的叶文洁在雷达峰发射出地球文明的信号开始,又恰巧在八(光)年后接收到三体世界和平爱好者反馈回来的警告信号;而后不顾警告引来三体人对地球的探索与掠夺,通过智子进行着三体世界与ETO(地球三体组织)的实时联系,通过电脑三体模型游戏进行着线下人员的组织与活动;感觉书中没有明说的ETO裂变为拯救派与降临派后,叶文洁应该是在反思自己行为对地球招致的灭顶之灾后存在忏悔与寻找救赎之路,可惜随着第一部书中ETO组织被人类捣毁,伊文斯被古筝行动肢解,叶文洁被逮捕而后病死狱中而终结(这一部书看完太久了,具体故事情节已经模糊了);第二部书中随着三体世界通过智子对人类世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以及发出三体舰队像地球进发,地球物理学被三体思维控制难以进展,拯救思想面临节节败退,逃亡主义思想盛行;人类虽然进行太空军的探索尝试及面壁计划的尝试,但面壁计划中的前两位在三体世界到达之前即被宣告破壁,太空军在初接触三体探测器一役即尽数折戟;所幸在地球顷刻遭遇灭顶的时候,圣经再造人神重创世纪,罗辑通过自己深入研究《天体社会学》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与三体世界宣告在宇宙这一大黑暗森林中互相暴露空间坐标位置,这可能会招致宇宙中更多文明参与到共同屠戮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的征伐之中,在届时两个文明难免同时遭遇消亡的隐患下达成临时制衡,为人类文明争取下一个半世纪的短暂延续期……

书中科普的篇幅很长,以至于我这理论匮乏的人阅读前2/3的内容时都有种索然寡味而又看不到故事情节进展的苦恼感,好在最后的内容进展很快,快得甚至感觉目不暇接,而前面铺垫的内容在临近书尾突然揭晓的时候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大快人心!

书中隐含的地球世界中应该有且只有三个人知道黑暗森林法则:叶文洁、伊文斯与罗辑;显然三体世界已经通过智子了解了这三个人的思想情况,所以那么急于采取任何手段杀害罗辑;而伊文斯和叶文洁虽然始终与三体世界进行着密切联系,却因为人类思维的不透明一直没有取得真正的信任,这也是地球ETO被削弱的主要原因。

书评中多说大刘思想太阴暗,把人类思想披露得太刻薄;其实追溯历史,人类道德在面对利益与外族入侵时真的很难抵受住考验,叶文洁告诉罗辑的两条宇宙公理虽然极其简单,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贸易战就是个鲜明的案例,美帝思想虽然霸道,行为虽然拙劣,特朗普言行虽然令中国人感到反复无常与粗俗可鄙,但是在利益划分面前却深得西方社会欢心。

篇5:《三体Ⅱ:黑暗森林》读后感

Y·Z·J 一时不二

一口气读完三体系列第二部《黑暗森林》,我看着窗外的夜空,感觉已然不同。世界再也不像以前想象的那样了。黑夜中充满了重重杀机,那是一个捉摸不透的黑暗森林,而且是一个无比真实的原始丛林。这一瞬间我几十年来关于宇宙的看法都被彻底颠覆了,而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人告诉我宇宙可能是这样子的。

本书故事概要:人类的科技被三体人锁死,行为被三体人监听,人类社会面对严峻的外星人入侵,决定实施“面壁计划”加以抵御。但面壁计划的执行困难重重,前三位面壁者依次失败。而人类社会在三体人朝地球行进的日子里,经历了全面的大低谷和大繁荣两个时期,最终恢复信心,而且是自信心爆棚,准备迎战,结果2000多艘宇宙级战舰被三体人的一个小小的探测器“水滴”击溃,人类又陷入绝望。主人公罗辑参透黑暗森林法则,拯救世界。

一、面壁者计划

跟前一部一样,本书也有大量炫目的超级科技,一一描述那就太多,重点说说本书的重头戏:面壁者计划。智子能够监视整个地球的一切,唯独不能探知人大脑内部的思想,面壁计划由此诞生:选定4个战略计划的制定者和领导者,他们完全依靠自已的思维制定战略计划,计划的真实战略思想、完成的步骤和最后目的都只藏在他们的大脑中。面壁者对外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应该是完全的假象,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伪装、误导和欺骗,面壁者所要误导和欺骗的是包括敌方和己方在内的整个世界。相应的,地球三体组织选定了几个破壁人,就是研究面壁者的真实战略意图并破坏他们的计划。

1.第一位面壁者:美国前国防部部长泰勒

真实战略意图:利用球状闪电武器对人类舰队发动突然攻击使其量子化,用量子舰队来对抗三体。但是他的意图很快被破壁人发现,破壁人破坏这个计划的手段特别简单:把对他的计划详细分析放到互联网上。因为万一球状闪电武器没把人打成量子态,而是直接打死了,这种拿人的性命做实验的技术,违反了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国家和政府不能要求任何人从事这种必死的使命。结果舆论压力扑面而来,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反人类罪。后来他举枪自杀了。

2.第二位面壁者:委内瑞拉前总统雷迪亚兹

真实战略意图:在水星背太阳面地层中埋藏大量宇宙级氢弹,一旦引爆会使水星脱离公转轨道,坠入太阳,太阳对流层会被水星击穿,太阳深处辐射层中巨量的恒星物质将高速射入太空,在太阳的自转中,将形成一个螺旋形大气层,迅速向外扩张,最终会超过其他行星轨道,行星在太阳的螺旋大气层中很快失去速度,最终坠入太阳。引整个太阳系变成比三体更加恶劣的地狱,这是以全人类的生命为筹码要挟三体。

他的破壁人用的还是老方法,把炸水星的计划公之于众。这位总统在送他回国的飞机上说了一句:“现在,人类生存的最大障碍其实来自自身。”下飞机后,他被自己的国民用石头砸死了。早在他成为面壁者之前,他可是成功领导委内瑞拉成为世界瞩目的象征着平等公正和繁荣的山巅之城,并成功领导军队抵挡了美国的入侵,是这个国家的人民英雄。

3.第三位面壁者:英国科学家、政治家希恩斯

真实战略意图:研究大脑对命题判断为真伪的神经回路模式,研发思想钢印机器,并巧妙的设置数学模型,表面上是提升人的必胜信念,实际则是向人类植入绝对失败主义的理念,这样总会有一拨人会坚定不移的想要尽快逃离太阳系以避免与三体的正面接触。

希恩斯的破壁人是他自己的妻子,在进入冬眠的时候破壁人终于识破了真实战略意图,可惜已经来不及了。当他们从冬眠中苏醒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近200年,人类正好是大繁荣时期,应用技术发展新宿,人们自信心爆棚,破壁人在联席会上直接公布了希恩斯的计划,希恩斯最终惨淡收场。

4.第四位面壁者:主人公罗辑(单独再讲)

前面三位人类精英分别想出了不同的对策:第一位选择了打的;第二位选择了谈判的;第三位选择了逃跑的;其实在实力那么悬殊,事关文明生存的情况下,已经是最优的战略安排了。他们毅然决然抛弃了现代社会的基石,而且在整个行动中坚定不移,这太不容易了。其实如果真面对外星人的入侵,最好的方法也只能是把决定权交给少数人,给他极大的权力,天下一盘棋。

二、情境大猜想

这一部比上一部更深刻,因为它着重描述的是人类在面对外星文明危机的行为和思想反应,看完后,读者自己也会对一些虚拟情况进行猜想。

1.如果社会变成一个思维完全透明的世界,这好吗?

看完第一部《地球往事》的时候有个大大的疑问:人类攻破三体组织聚会,进攻红岸第二基的时候,智子已经存在于地球了,为什么他没给地球三体组织提醒。本书开头就解释了原因:三体人害怕人类。三体人的思维是完全透明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脑电波特别强,脑子里想什么周围的人就能接收到他的真实想法,所以他们的思想里没有计谋,没有欺骗,没有伪装,没有误导。

如果人类社会也变成一个思维完全透明的世界,所有真实的想法和信息都共享,这样好不好呢?从节能的角度来讲,这个技能耗散能量大,我给女朋友讲30分钟的故事就觉得嘴有点累了,那每时每刻发射高频的脑电波,还不累死啊;从社会学的角度讲那就更不好了,这会加大人们协作的难度,比如谈恋爱,男女双方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可能并不是那么的情投意合,慢慢地相处下来觉得对方真不错,感情逐渐升温,最后结婚生子恩爱到老。但如果双方思想是透明的,女的就是喜欢你的钱,男的就是想要生理需求,那这事就不容易被双方接受。不仅是谈恋爱,公司里的激励政策,提高员工干劲的手段,在思想透明的情况下都失效了,生活会变得很没意思。第一部里向地球发出“不要回复”警告的三体人1379,不就是因为精神世界的匮乏才产生厌世的情绪。所以,这种“想”等于“说”的信息沟通模式,不适合人类社会。

2.如果在理论物理水平上有差距的两个文明作战,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

为了截击一艘三体的先行小探测器,人类派出2000多艘恒星级战舰到太阳系边缘迎战,人类觉得这是三体人派来投降或是谈判的,谁都不愿意错过第一次解除三体文明的机会。令人没想到的是,这艘名叫“水滴”的三体小飞船向人类展示了三体文明的实力。

“水滴”的外壳平滑光洁,可是在放大1000万倍后,表面依旧是绝对光滑的镜面,以地球人类的技术加工的最光滑的表面,在放大数千倍后就显得极为粗糙。三体的这外壳材料,分子就像仪仗队一样整齐的排列着,同时互相固结,分子像被钉子钉死一般,自身振动都消失了,所以它的表面接近于绝对零度。在普通密度的物质里,原子核的间距是很大的,通过强互作用力把它们固定死,这难度可想而知。这外壳的硬度远远超过了人类的认知。

接着“水滴”开始启动加速,由人类舰队中间对面的位置飞向人类战舰列队的边角,速度达到31.7公里/秒,接着惊人的一刻又发生了,它拐了一个30°的锐角,速度丝毫未减,直冲舰队边角的战舰。“水滴”完成了一次从宇航动力学上看根本不可能的运动:在两倍于第三宇宙速度的情况下进行这样一个不减速的锐角转向,几乎相当于以同样的速度撞上一堵铁墙,如果它的内部放着一金属,那这次转向产生的过载会在瞬间把金属块压成薄膜。

太空中上演了一场仅有50分钟的末日之战,“水滴”用很古老的方式:撞击,一艘艘的摧毁人类战舰,2000多艘恒星级战舰就像一挂鞭炮,挨个爆炸。“水滴”在撞击过程中,速度达到60公里/秒,并且还能够精准的撞击战舰的核燃料仓,并完美地解决了邮差问题,攻击路线几乎不重复。人类在这场战斗中,唯一的战果就是击中“水滴”两次,其中一次使它稍稍地减了一下速,而强互作用力构成的材料与普通物质的在强度上的差别,使得“水滴”结束战斗后依旧毫发无损。人类2艘战舰逃出,其他的战舰全军覆没。这场战役告诉我们,世界上最狠的武器的是理论物理,文明间最大的差距是科学层级差距,在低层级下无论应用科学如何发达,都不堪一击。人类所有的荣光,一朝破灭。

3.神一样的存在——大史。

大史是一名经验丰富、头脑敏捷的警察,跟其他的科学家相比在科学知识上差的太远了,而屡次救下男主角那更不在话下,那就是他存在的价值。但在本书中,他却干了一件特别特别了不起的事,就是帮罗辑找到了一个人,一个女人。这个人是罗辑之前为了文学创作而假想出来的一个人,结果罗辑疯狂地爱上了这个自己假想出来的人,一起吃饭、聊天、出游。回归现实后,罗辑一直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直到当上面壁者。由于面壁者极大的权利,罗辑要求大史帮他找人,找的就是那个他假想出来的人。大史在听完来龙去脉后,淡淡说:“我基本可以保证帮你找到,但不排除极小的可能找不到她。”这回答使罗辑还有捧着书的我大吃一惊。更令人吃惊的是,大史真的很快的就找到了那个人,从外貌到性格都十分吻合罗辑的想象。这应该不属于科幻范围了,而算穿插了些许魔幻玄幻的味道。

三、宇宙是一片黑暗森林

叶文洁在去参加最后一次三体组织聚会的时候,在自己女儿的墓前遇到了罗辑,并引导罗辑去研究宇宙社会学。先设定几条简单的不证自明的公理,再在这些公理的基础上推导出整个理论体系。叶文洁向罗辑提出了两条宇宙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重要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最后,叶文洁还说了一句:“不管是那种情况,我都尽责了。”说完就在暮色中离去。

1.猜疑链

人类宇宙舰队被“水滴”团灭后,幸存的7艘战舰,2艘飞向一边,5艘在另一边,向不同方向的太空飞去,因为地球肯定是不能回的,它迟早会被三体占领,回去就是送死。这时,问题出现了,在浩瀚的宇宙中,能源及关键部位的配件成了稀缺资源,在到达能够补充能源的合适行星前,谁都不知道自己的能源够不够,而眼前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其他战舰掠夺。这时,猜疑链就出现了。

刚说了,眼前唯一的办法就是从其他战舰掠夺能源和配件,而战舰空间有限,容不下那么多人,这也代表被掠夺的那艘战舰上的人将全部牺牲。那到底要不要攻击其他战舰呢。就是我们不想干这种事,不想成为魔鬼,可是他们怎么想呢。那好,假设他们也不是魔鬼,可虽然他们不是魔鬼,问题也没有解决,因为他们也不知道我们怎么想。那么,再假设他们也知道我们不是魔鬼。问题仍在。他们不知道我们是怎样想他们的。他们不知道我们是怎样想他们怎样想我们的。再往下,这是一个无限的猜疑链:他们不知道我们是怎样想他们怎样想我们怎样想他们怎样想我们怎样想……

怎么样打断这条猜疑链呢?交流?在地球上可以,一来二去可能也就说清楚了,但在太空中不行,要么一部分人死,要么所有人死。这是太空为他们设定的生存死局,在它面前,交流没有任何意义。只剩一个选择,只是谁来选的问题。最终结局可想而知,人类战舰互相残杀,剩下最后一艘战舰拖着战利品,飞向宇宙。另一边那两艘战舰也是一样的情况。

两个原来并没有主观恶意的个体,只要有一方在想象里出现了一个小恶意,那就会被猜疑链快速放大,这个放大过程只有一个办法中断,就是某一方死了。

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上面的推导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太空中的战舰缺少燃料和配件这类资源,但整个宇宙不缺,宇宙太大了。这里就要引入第二条宇宙公理了,就是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宇宙是很大,但生命更大!这就是第二条公理所表明的。宇宙的物质总量基本恒定,但生命却以指数增长!指数是数学中的魔鬼,只要文明掌握的技术超过了某个阈值,生命在宇宙中的扩张是很恐怖的。就按罗辑的计算,人类目前的航行速度,一百万年后地球文明就可以挤满整个银河系。一百万年,按宇宙尺度只是很短的时间啊。所以从长远来看,全宇宙也可能出现战舰上那样的生存死局。

3.技术爆炸

这个概念好理解的多了,人类文明有五千年历史,地球生命史长达几十亿年,而现代技术是在三百年时间内发展起来的,从宇宙的时间尺度上看,这根本不是什么发展,是爆炸!技术飞跃的可能性是埋藏在每个文明内部的炸药,如果有内部或外部因素点燃了它,轰一下就炸开了!地球是三百年,可能其他文明的技术爆炸更为迅猛。我比你弱小,在收到你的交流信息后得知了你的存在,我们之间的猜疑链就也建立了,这期间我随时都可能发生技术爆炸,一下子远远走在你的前面,变得比你强大。在宇宙尺度上,几百年只是弹指一挥间,而我得知你的存在和从交流中得到的信息,很可能是技术爆炸最好的导火线。所以,即使我仅仅是婴儿文明,对你来说也是极为危险的。

4.黑暗森林理论

这是本书的最后总结了。在宇宙中,发现新的文明存在后,如果你认为我是善意的,但善意文明并不能预先把别的文明也想成善意的,所以,你不知道我认为你是善意还是恶意;进一步,即使你知道我把你也想象成善意的,我也知道你把我想象成善意的,但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我怎么想你的,这个逻辑可以一直向前延伸,没完没了。这就是宇宙级的猜疑链。

所以,如果你比我强大,既然我能发现你,那你总有一天能搜寻到我,这样我们之间就出现了猜疑链;如果你比我弱小,但随时可能发生技术爆炸,那我们之间就又出现了猜疑链。总结起来:1.让你知道我的存在;2.让你存在下去,对我来说都是危险的,都违反第一条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这是一个非常冷酷的战场,就算是其他文明再弱小,但随时可能发生技术爆炸。而且因为猜疑链的存在,所以,一旦发现对方,交流只会暴露自己,使自己也处于危险境地,那么,第一反应就是先把它干掉再说。所以书中把宇宙比喻成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

篇6:《黑暗森林》读后感

“费米悖论”隐含的意思是,从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的时间飞往银河系的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就应该已经来到地球了。换言之,“费米悖论”表明了这样的逻辑悖理: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学推论可以证明,外星人的进化要远远早于人类,他们应该已经来到地球并存在于某处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为止,人类并未发现任何有关外星人存在的蛛丝马迹。

“费米悖论”在天文学界就有着相当的影响,因为它是基于科学探知的事实:古老的银河系,已有约100多亿年的年龄,而银河系的空间直径却只有大约10万光年,就是说,即使外星人仅以光速的千分之一翱翔太空,他们也不过只需1亿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横穿银河系--这个时间远远短于银河系的年龄。而且仅从数学概率上分析,在浩瀚的宇宙里,应该有着众多的类似地球的适合于生命存在的星体。并且这其中,有些星体的年龄要远远大于地球,因此,它们上面的生命进化,也要远远早于地球上的人类。

“费米悖论”在天文学界广有市场,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对此持赞成的态度。

但是黑暗森林假说却给费米悖论提供了一个极其好的解释:这些在技术上和进化上高于我们的生命不是不存在,而是利用一些超出我们的技术手段将自己隐藏了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森林中充满着危机,主动出击和暴露自己都是危险的事情,只有隐藏自己或者利用某些方式向全宇宙宣布自己的无害(小说的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就有提到这样的行为),才能够在这个宇宙中生存下去。

这或许才是这个宇宙的真正秘密,它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广阔无垠。如果真正飞行在太空里,那里是一个几乎绝对空旷、绝对寒冷、绝对孤独的世界,那些电脑模拟出的璀璨星河只是肉眼难以分辨的微光。不必飞出太阳系,只要到达木星轨道,太阳就仅仅是一个黄豆大小的亮斑了。所以关于人类在宇宙中究竟处在哪个位置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给出自己的答案,或许只有人类真正接触到那些智慧生物时,才能有真正的答案。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这个系列的评论说,上帝创造了世界又害怕这个世界被宇宙抛弃,所以上帝创造了刘慈欣。如果真的是这样,只能期望我们这群宇宙中的小蚂蚁,在这座黑暗的森林里那群带枪的猎人在我们能够示弱之前,永远也不要发现我们。

篇7:头顶的星空与内心的黑暗森林

宝树是我们认识的最像“大白”的科幻作家,他温和机敏,活在自己的逻辑中,从不伤害别人。在这篇文章中,他旁征博引,挖掘人性深处最原始的暗黑面,发现了远古记忆与星空战争之间的关联,从而揭开了头上这片深邃星空的恐怖面目。

“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着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你可能知道,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出自康德之口。康德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位同时有资格谈论星空和道德法则的大人物,他第一个提出了太阳系起源于星云的假说,又创立了独树一帜的道德哲学。在康德看来,群星按照牛顿力学的原理运行,道德法则按照“人是目的”的基本公理确立,二者都是理性的结晶。它们彼此映照,也投射出人性的庄严伟大。这句话历来很能给渺小的人类以安慰——在《三体II·黑暗森林》问世之前。

今天,至少在《三体》三部曲读者的心目中,星空已经不再灿烂,道德与人性也支离破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阴森可怖的宇宙图景——由于两条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这就导致每个文明都把其他文明看成是竞争者,从而设法隐藏自己,消灭一切暴露坐标的对手。在这个宇宙中,纵有所谓“善良”的外星人,也会因为文明之间的无法沟通而相互猜疑,不得不把彼此视为敌人。

自然,“黑暗森林法则”未必会制约每一个文明的行动。你完全可以看到暴露了坐标的异文明而置之不理。但由于文明数量实在过多,一千个文明中,哪怕九百九十九个都不采取行动,仅剩的那一个动手也够受了。一个光粒、一片二向箔,就足以毁灭一个恒星系。所以总体来看,“暴露者死”是一条铁律。所有成熟文明都遵循一条规则——藏好自己,做好清理。

真实宇宙中存在“黑暗森林法则”吗?随着《三体》三部曲的火爆,这个问题在科幻迷和《三体》三部曲读者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争辩。答案是:的确有过,且在今天仍然以某种形式存在,但未必是在宇宙空间里。《三体》三部曲读者读到这些故事,感到恐惧与战栗不是偶然的。头顶的星空其实是人远古记忆的投射。

人类的远古记忆和星际战争有什么关系?可以稍微改写一下前面的两条公理:“第一,生存是族群的第一需要;第二,族群不断增长和扩张,但栖居地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在远古时代,这两条公理同样适用,甚至更加适用。我们的远古祖先面临着和宇宙时代的后裔们同样的问题:他们迁徙到一片新的山谷,发现旁边的族群和他们讲着完全不同的语言,崇拜完全不同的图腾,有着完全不同的文身和装饰品,此族群(在他们眼中)甚至不算是人类。他们会怎么做 ?

一定会打得不可开交——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论断。他认为人类一开始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在其中的每个人对一切事物都享有自然权利,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主宰,一切理所当然属于自己,所以“任何两个人如果想取得同一东西又不能同时享用时,彼此就会成为仇敌”,怒目而视,挥拳相向,这就是所谓“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

这个“自然状态”有点儿耸人听闻,被认为只是霍布斯的想象,没有什么实证的证明,和实际古人类的生活毫无关系。卢梭就和他大唱反调,认为野蛮人淳朴可爱,没有主动加害他人的意图。后来的人类学家多数站在卢梭一边,说远古时代地广人稀,竞争没有那么激烈,无需大动干戈,相反,贸易和通婚等才是更迫切的需要。原始人之间如果偶有交战,也是像小孩打架般毫无章法,伤害很小。

可惜,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研究证明这种观点站不住脚。无论是远古的人类祖先还是当代尚存的狩猎部落,交战都是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原始部落中处处悬挂着人头,许多部落建起了坚固的堡垒,年轻人吹嘘着杀死过多少敌人,远古人类的尸骨上往往带有砍斫杀戮的痕迹——根据估算,此类人群中因暴力而死亡的人数可以达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远远超过了最残酷的二战的水平。

对上古“黑暗森林状态”的最有力证明,来自人类社会之外。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动物学家在非洲观察黑猩猩的生活,惊讶地发现在黑猩猩社群之间也存在“战争”,黑猩猩是领地性的动物,但不只是固守自己的地盘,而是经常主动去侵占其他族群的领地,不是赶走了事,而是有意识地将对方赶尽杀绝。如从1974年到1977年,在坦桑尼亚,一个叫作卡萨凯拉的黑猩猩族群反复进攻,打死了临近的卡马哈族群的大约十头黑猩猩,迫使剩下的三只(都是雌性)加入自己的族群,将其地盘据为己有。除了规模大小不同,这和人类的战争在本质上没有区别。我们的猿人祖先,大概不会比这些黑猩猩更加“文明”。

所以,霍布斯的观点比卢梭等人更接近历史真相。“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纵然有所夸张,但每个族群和周围族群之间对立仇杀,却是从猩猩到人类存在了几百万年的常态。结果是,从最早直立行走的古猿中曾经分化出许多支系,譬如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但最后只有智人一支生存了下来,其他的(也包括智人的许多分支)都被灭绝了。

不仅如此,远古混战中还有某种比“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更“邪恶”的东西,恰是这种东西让黑暗森林状态一直驻留在我们内心。

霍布斯设想的远古之战,是两个原始人狭路相逢,互不相让,最后大打出手,胜者为王,说起来还有几分“英雄气概”。这其实不是黑暗森林,而是光明战场。这种交手诚然有之,但黑猩猩往往采用另一种作战方式,它们经常派出小规模的“部队”悄悄越过边境进行巡逻,由几只猩猩组成,排成一队,尽量不发出声音,在丛林中潜行,当遇到对方大队人马的时候就躲避,而当看到落单的猩猩,自己占绝对优势时,便一拥而上,将对方撕成碎片,甚至分而食之。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黑暗森林”。

nlc202309040030

这种有意进行埋伏、突袭和劫掠的“游击战”,只有黑猩猩和人类才有。和黑猩猩一样,狩猎采集部落主要的作战方式也不是光明正大地当面对决,而是潜伏和劫杀落单的敌人,或者在月黑风高之夜冲进敌人的村寨,把熟睡中的异族人杀得一干二净,考古学家挖出了不少这样的屠杀现场,好一个“藏好自己,做好清理”!

按照霍布斯的交战方式,体力相差不大的原始人面对面作战,看到彼此之间都有丧命的危险,也都感到了死亡的恐惧,最后会妥协退让,签订社会契约,把自己的自然权利让渡出去,建立国家与社会秩序。但如果历史开端不是光明战场而是黑暗森林的话,整个故事会复杂得多。各种欺诈、毁约和复仇会层出不穷,阻碍契约社会的建立。当然,多次博弈下去,最终会让我们渐渐认识到还是保持和平好,不然迟早全死光。但即使这样,对个人来讲,最好的策略仍然是双面性的:在可能被发现的地方遵守约定,保持和平;但在不易被发现的地方,大可下狠手除掉对方,依然是“藏好自己,做好清理”。

如此一来,我们就从史前过渡到了历史时期,人类历史是两面性的:一方面是朝堂、教会、法律等冠冕堂皇的上层建筑,一方面是藏在底下深不可测的宫斗、阴谋和杀戮。历史上的“黑暗森林攻击”层出不穷,如果列举一遍,相当于从木马计到“9·11”恐袭的整个世界史。

这种本能甚至藏在每个个人内心深处,适当条件下就会发生作用。美国动物学家达李奥·马埃斯特里皮埃里讨论过若干“明里合作,暗中竞争(消灭)”的现象,有的发生在我们意想不到的领域。譬如学术论文的匿名评审机制,很多人认为匿名可以保护评审人不遭到报复,从而保证评审客观公正,实际上这却给了这些评审者以暗中干掉学术竞争者的机会,他们“剽窃这些投稿人的思想,拖延他们作品的发表,以便让自己有时间重做,声称那是自己的原创;他们通过苛刻的负面评价,压制这些投稿人论文的发表,或阻止他们获得经费资助”。甚至还可以在专业上“谋杀”这些投稿人,譬如建议拒绝他们对教职的申请。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从打小报告到网络骂战,任何可以隐藏身份的领域,几乎都会立刻进入“黑暗森林”状态。

正因为我们是可以随时发动黑暗森林攻击的生灵,我们才能理解深邃星空的恐怖。不过,仔细想来,黑暗森林也并非一无是处,“藏好自己”本身已经是最低程度的秩序。出于对更强大文明(在亿万个文明中肯定会存在)的恐惧,每个文明都要低调地隐藏自己,而不是雄赳赳气昂昂地占领各星系称王称霸。这类似于对主权者或者说国家的服从。历史上,强大的国家建立后,各族群不得不终止敌对,越来越多地交流和共同生活,彼此容忍,暴力活动也在不断减少。原始社会中的暴力死亡率可以达到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古典文明时代只有百分之五,今天总体上大概只有百分之一,发达国家和地区甚至趋近于零。《三体》三部曲中的宇宙诸文明也能走上同样的道路吗?

很难给出确凿的答案。《三体》三部曲里的“宇宙社会学”依赖于太多根据不足的假设(譬如宇宙中文明很密集,实际上或许非常稀少),无法进行严密推演。但即使假设黑暗森林状态的确存在,或许仍然有一条路可以走出来:对聆听着的其他万千文明的恐惧曾经敉平了人类和三体人之间的技术鸿沟,让地球和三体彼此建立威慑,进而结成盟友。据此可以推测,文明间偶尔的相遇在宇宙的各个角落都会偶有发生,毕竟文明是非常密集的。一旦相遇,只要拥有暴露彼此坐标的能力,不论技术水平何等悬殊,都可以建立威慑机制。而只要威慑关系存在,就能形成某种妥协、共存甚至协作,成为超文明、超物种的关联,为走向更开放的文明网络奠定了基础。自然,这过程绝不是一帆风顺,其中仍有千万个文明要陨灭,无数星系要被摧毁,但最终,某种超级文明联合体会在星系间诞生,形成对任何个别文明的绝对优势,这时也就可以终结混沌状态了。《三体III·死神永生》末尾的“智慧文明集群”的“回归运动”用数百万种语言广播,也许就是对此的暗示。

为了看到更灿烂的星空,我们内心的黑暗森林本能必须被遏制和约束,但也绝不能扔到一边。在《三体》三部曲中,地球和三体的暂时联合,因为三体人的背叛而决裂,最后导致两个星系都灰飞烟灭。这与其责怪三体人背信弃义,不如说是地球人忘记了相互威慑的真谛,一厢情愿地以为已经建立了信任。双方时刻准备偷袭和消灭对方,又彼此惧怕对方的力量,才能为更加友好的相处和融通赢得机会,我们内心阴森可怖的黑暗森林,恰是“道德法则”的第一块基石。

《不存在日报》是一个关注未来与科技的媒体,为你提供来自不同宇宙和时间线的新闻或故事。有的可能来自你所处的时空,有的不是。小心分辨,跟紧我们。因为,我们的指导单位是:未来事务管理局。

篇8:《三体2:黑暗森林》读书笔记

地球人就是傻孩子,不知道黑暗森林法则,傻傻等着外星文明拯救自己,招来了强大的对手,家也快没了。

还好三体人没法识别地球人的内心想法,于是地球方制定面壁计划。赋予面壁人至高无上的权利,随意支配资源,通过表象迷惑三体人,实则进行谁都不知道的对抗计划。三体支持者中同时出现了破壁人,需要拨开重重迷雾,了解面壁者的真实意图,并公之于众,让计划中止。本身这个设定就挺有趣的,所以看这一本中数个让我觉得激动的时刻就是某个不起眼的人突然出现了,告诉面壁者:xxx,我是你的破壁人。然后讲出他看到的面壁计划真正的样子。四个面壁者,四个面壁计划,一个比一个精彩。

罗辑也是神一般的存在,作为唯一一个被三体世界数次下令追杀的地球人,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有时候最厉害的武器其实最简单,都不需要花费多少资源。罗辑的武器就是在他掉入冰湖中的那一刻突然参透的黑暗森林法则。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娇嫩的婴儿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还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上一篇:说课稿教案课件:周处下一篇:数据、长途、互联网维护综合管理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