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背景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教学团队建设

2024-07-27

创新创业背景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精选7篇)

篇1:创新创业背景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教学团队建设

创新创业背景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教学团队建设

摘要:课程是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保障。通过明确教学团队的建设动因、目标、优化团队结构、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在地方高校建立了一支具有??新创业能力的《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群教学团队。

关键词:固体废物;课程群;教学团队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3-0029-02

一、《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动因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对于高校而言,课程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因此高校必须顺应国家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在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方面不断进行探索。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水特色”,并获得了水污染控制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并通过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而,广西不仅水环境保护重要,而且也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相关固体废物导致的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也很严重,重金属污染与防治从“十一五”开始被列入广西环境保护的头等大事,并在“十二五”上升到国家层面,因此广西必须重视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方面的高级人才的培养。《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是环境工程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是培养固体废物处理专门人才的重要载体。而《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的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专业建设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目前,《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创新创业教育与固体废物处理的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1]。

二、《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

目标是方向,具有激励作用。团队目标是团队运行、发展的目标,是团队构成要素的首要因素。因此,教学团队在组建的过程中应具有明确、准确的定位[2]。针对广西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方面创新创业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不足的现状,我们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建立一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教学队伍,推进《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创新创业教学质量。

三、《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教学团队的组成结构

《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教学团队属于专业课类的教学团队[3],由一个团队带头人和若干个成员组成。团队负责人是教学团队的核心,要做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带头人,更要做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的实践者[4]。通过考察教师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洞察力,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品行修养和人格魅力,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最终确定一位带头人[5]。根据以《固体废物处理工程》为主要核心课程,以水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农业环境保护等为辅助核心课程的《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团队的成员。团队成员年龄结构为上世纪60年代2人、70年代3人、80年代2人。其中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1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人。

四、《固体废物处理工程》课程教学团队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方向和任务

《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是工程应用型课程,因此为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教学改革方向是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重点,而围绕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明确团队教学改革的任务。

1.强化教学团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教学团队加大对中青年教学骨干的培养力度,每年有计划地派遣1名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到企业进行脱产或半脱产的实习锻炼,丰富实践经历和工作经验,掌握企业最新的处理技术动态,提高工程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固体废物处理工程》的教学质量。新上岗的教师(博士、博士后)先到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进行3―6个月的上岗培训,了解固体废物处理工程的工作流程,学习专业操作技能。对于过去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教师,定期安排其到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公司学习锻炼,以更新工程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丰富工程实践经验。鼓励团队成员将自己的科技成果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产业化,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教学团队成员的创新创业整体素质。

2.强化创新实验教学改革。在立足向学生传授实验技术理论、验证理论知识的“基本型实验(验证型)”的基础上,增加“提高型实验(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其中部分提高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项目主要是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展,实现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侧重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前期所学知识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和实验课程内容,模拟联合攻关解决环境处理中的实际问题,训练用整体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对实验课程的设置也进行了改进,将环境监测和环境工程微生物的实验从理论课程中剥离出来,专门设为两门实验课程,增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方面的实验,如堆肥实验、填埋实验等,强化教学效果。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设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使更多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教学改革表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有部分本科生根据实验数据撰写和发表了科技论文。

3.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教学团队积极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践教育中心,如桂林市的填埋场、堆肥场等,同时增加生产实习的时间,由原来的3周增加为7―8周。除了学院统一组织的实习外,团队教师推荐学生或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学生可在单位实习4―5周,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托学校发展,团队加强了固体废物处理实验室的建设,并充分利用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建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桂林理工大学科技园、桂林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博世科环境学院等实践基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5,(15):51-54.[2]李运庆.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方法与途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7):66-68.[3]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40-42.[4]禹奇才,张灵.准确把握内涵破解教学团队建设中的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8):25-27.[5]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篇2:创新创业背景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教学团队建设

1 知识经济对大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影响

知识经济作为新经济形态, 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知识经济时代;它以知识 (包括科学、技术、能力和管理等) 为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1]。在知识经济中, 知识是经济的唯一载体和主要表现形式, 而掌握高新知识并能够创新知识与运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来创造财富的知识者则是最宝贵的核心资源, 在全社会逐渐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主流价值观, 充分体现知识的最优价值和人力资本的特殊重要性。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新生产方式转变引领了社会经济科技创新发展的潮流, 也带来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的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化, 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深远。

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分工决定, 现代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高端机构, 既是高深知识生产与创新的主要发源地, 又是聚集、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和运用知识转化高新科技成果的重要孵化园, 更为重要的在于大学肩负着培育大批掌握与运用知识创造价值的“知识者”——高素质人才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因此, 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主要功能部分和基本形式, 应紧扣知识经济发展的历史主题, 肩负起大学的使命, 屹立在知识经济主导的社会发展洪流中, 大学教育教学应始终围绕创新知识和培养具有生产与创新知识能力的人才为中心任务而展开, 在完成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系统过程中发挥其它学科不可或缺的特殊作用。

2 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教学创新教师团队构建的重要性

知识经济中, 知识及其生产者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又可谓“知识者”的经济, 强调知识者的核心能力与创新价值, 即人力资本的有效投资与善用[2]。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下, 一方面, 掌握高深知识且将知识转化为高科技技术和产品而创造丰厚财富的知识者, 就是大学教育的宗旨和最高目标;另一方面, 大学在教育教学的同时, 应将知识生产、创新、传播和付诸于应用实践作为主要职能。因此, 大学在贯彻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以培养掌握丰富知识且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旨趣, 还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创新知识与运用知识。

教学是大学教育功能的体现形式, 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教学活动 (如实验、体育训练和其它课外体育活动等) 。大学教师不但需要通过承担教学任务、有效传播学科专业知识和其它文化知识, 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还能通过投入到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实现创新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目标。大学教师是大学各项教育工作任务的主要承担者,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 能够突显出大学教师的高素质知识者及高素质人才培养者的身份。现代知识生产与高新科学技术创造发明很大程度上不再局限于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 而是通过能够融合众多知识者集体智慧的团队来发挥, 体现出的是一种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大学教学创新教师团队能够很好地聚集教育教学和科研人才, 并为这些知识者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本增值环境和平台, 达到高水准地完成知识创新与培养人才的共同目标。由此可见, 构建教师团队对于实现大学教育教学目标任务的重要意义, 大学教学创新教师团队建设将是提升教师知识创造力和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要渠道, 以及提高各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3 大学教学创新教师团队建设策略

大学教学创新教师团队通过聚集一批专业知识扎实、热爱教育教学工作且教学经验较丰富的教师而形成具有较为稳定学术架构的教师团队, 该团队组建以凝聚团队优势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为目标, 将担负着推动教学改革和促进科学研究的重任, 从而提高高素质知识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提升教师的知识创造能力。整体而言, 教师团队建设将涉及到教师管理制度科学设计和团队的高效运行, 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系统工程。

3.1 创新观念, 营造良好的教师团队发展环境

知识是人类思想观念的具体呈现形式, 并反映人的思想效度, 通过指导人的具体实践将决定人的事业发展是否成功。同样一个教师团队作为群体, 其集体思想观念的正确性、先进性与超前性与否, 也深刻影响该团队每个成员及团队整体核心竞争力与创造力的大小和团队发展水平。高水平的大学教师团队发展与成熟, 应保持团队整体思想观念统一的基础上, 通过倡导全体的思想解放和个体差异, 鼓励团队的创新与合作, 营造激励开拓与适度约束的团队氛围, 从而谋取团队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和谐共生观念, 提倡协作创新的集体指导思想。唯有如此, 才能建立互信互助、奋发有为的教师团队工作环境, 促进团队集体创造力的凝聚, 激发团队成员持续性的创新活力, 还能够为培养新生代的高素质人才营造浓厚的人文环境和创新氛围。

3.2 健全大学教学教师团队管理机制

知识经济既注重于增强知识的创造力, 还强调对知识和人力资源的科学化管理。知识观管理主要指对知识创造、传播、扩散和运用于实践的全过程管理, 以及对知识者的管理, 通过提高管理机制而提高知识效力, 其中系统化、团队性管理的效率最佳。所以, 大学教学教师团队管理是以提升教师人力资本的价值为目标的, 科学化的管理是提升教师团队集体工作效率与效益和提高知识生产力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是教师团队运行顺畅的基础, 应着重完善教师团队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包括完善大学体育教学教师团队的责任教授负责制度, 制订团队教师职责条例与团队教师教学规范文件、教师团队组建分工制度和确立教学团队评价与激励制度。首先, 在制度规定下, 确立责任教授的组织领导地位和发挥其团队主导作用, 围绕责任教授的团队核心来提高团队运作效率。其次, 通过利用教师团队组建制度来作为优选团队成员的依据, 达到优化团队成员配备结构的目的, 并能够明确教师团队的工作目标和对成员进行合理及确定各自的具体工作职责。最后, 建立科学、合理的团队考评制度机制, 为团队成员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估提供操作规范, 由此来体现教师团队成员的科研成果、教学效果和体育服务效益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推动教师个人及团队整体科研能力的提升和持续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知识结构, 既可以达到细化大学教学教师团队工作流程、凝聚团队力量的目的, 又能够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运行机制, 为教师团队取得创造性的工作成效奠定基础。

3.3 优化师资结构, 构建高水平大学教学教师团队

现代知识经济竞争中, 最为重要的是人才竞争, 尤其是高尖领军人才的竞争, 真实反映在国际社会中国与国之间的实力竞争和各国高等教育之间的竞争中。现代高等教育应契合知识经济的发展需求, 为适应知识经济中知识快速更新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加速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趋势, 抓住高新科技竞争实质是提升知识人才实力的竞争, 围绕竞争主题, 不断创新教师和大学生人才培养机制, 特别是实施教师人才发展的战略, 促进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大学体育教学教师团队构建正是实施教师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致力于发掘人才、凝聚人才、利用好人才, 以此来提高教师个人的知识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 从而提升教师团队的竞争实力和大学整体的人才竞争实力。在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中, 应始终树立“学生为本、学术为先, 学者为大”的人才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营造宽松、和谐的人才发展环境, 从政策、精神和物质方面支持具有潜质的中青年教师潜心学术研究, 提升科研实力和教学水平, 为打造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奠定基础。依靠学校“人才兴校工程”, 大力实施整合、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人才计划。一方面, 大学教学教师团队可以申请学校和学院部的物质支持, 鼓励、甚至是遴选团队教师外出短期进修学习和长期进行拔高学历层次的学习, 还要定期组织团队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相关学术活动。通过在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的学习与研究过程和参加相关学术活动, 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和夯实专业基础与提高科研、教学业务能力, 产出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另一方面, 还要不断从其它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引进具有博士学历的、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 从而提高团队师资的整体学历层次, 丰富团队成员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和学术背景, 组建年富力强的、结构优化合理的大学体育教学教师团队。

3.4 依托高水平的科研项目, 提升教师团队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是建筑在知识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使用和消费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具有共享性和无限增值性特征的知识已不再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 而是经济增长中内在的核心要素[3]。知识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 知识生产与创新能力将是知识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科学研究是创新知识的根本途径, 尤其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重大、高层次科研项目能够产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和高深知识, 更能显示出创新知识的先进性和发明科学技术的国际、国内领先性, 以满足知识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科技创新的需求。因此, 在大学所获得和承担高层次科研项目的数量与质量是学校科研实力的真实反映, 可以视为检验每个学科及该学科教师科研人员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准, 还可以作为提升教师个人人力资本以及教师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个大学科研实力水平的主要途径。

在现行高等教育体系中, 大学教师既要承担大量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活动工作任务, 还要积极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因此, 大学教学创新教师团队要以创新教学、提高高素质知识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要目标, 并以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力争承担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为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建设、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提供平台。而且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都可以依托于高层次科研项目来进行拓展与延伸, 特别是中青年教学骨干与学术骨干的成长和合理教师梯队构建都与高层次科研项目紧密联系。要提高学校科研水平、获得高层次科研项目, 需要充分整合教师团队科研资源、凝炼科研方向, 打造坚实发展平台是关键, 谋取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从而大大提升大学教师人力资本和整个教师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凤军.知识经济之我见[J].经济纵横, 1998 (10) .

篇3:创新创业背景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教学团队建设

【关键词】创新创业 项目化教学创新 创业平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88-02

制约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及专业的热情不高。这归根于沿用传统的方式,严重影响高职的教学质量,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不感兴趣,认为专业理论性强、难懂、不易掌握,对专业失去信心。综合分析,专业建设未从企业应用出发,以书本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应用性,课堂教学以讲课为主,未从学生实际问题出发,未得到学生认可,导致失去学习兴趣。高职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逐步引导学生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应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这需要创新课堂教学和专业建设。

一、构建能吸引学生学习的课程体系

打破以专业为单位的课程体系设置,以我校情况来看,包括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85%课程是必修课,学生只能在有限的课程中选取。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学生入学前很少深入了解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进入专业学习后,发现所设置的课程自己不感兴趣,结果导致本专业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课程不感兴趣,而对其它专业的部分课程感兴趣。这就说明,课程体系设置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调研分析,学生对于实用性、操作性强的课程比较感兴趣。所以,打破专业界限,以学院为单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设定一个专业学分制,只要达到专业学分的要求,就可完成专业课学习。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要贯穿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由企业实践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以项目方向为依据组建项目组,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在导师的教育下选择某个项目组,确定自己的方向。项目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企业项目的要求,开设相对应的课程,引导学生选取相对应课程进行学习,导师作为咨询导师,帮助和引导学生选课,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选取项目组和合适的课程。项目组以解决企业实际项目为导向,充分做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符合自己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的重构与优化

(一)项目化教学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学科进行教学,由各专业教师承担某门课的教学,每门课的教学围绕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实施,课程之间缺少有效的连接,属离散课程结构,缺少完整的系统体系结构,完整的应用型项目不能很好地完成。

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团队型教学模式,以专业方向为依据,建立项目团队,团队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实践技术人员组成,与学生共同制定项目方向,项目来自企业,或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内容,由此确定开设的教学单元。教学单元分配给每个教师,每个教学单元由1位或多位教师共同完成,项目组教师围绕项目开展教学任务,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此前由学生自行选择项目,学生对所选项目有一定的兴趣,教师团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指导学生选取项目。这样,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建学习团队,由这些同学组成一个项目学习小组,项目学习小组在一体化教室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上课的模式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二)项目化教学与翻转课堂相结合

“翻转课堂”的项目化教学中,学生学习模式由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课前在线学习视频、课件、基础知识等,通过在线的交流,初步解决项目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教室和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是以交互方式与教师探讨项目中难点,解决课前或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自行探索,自主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以项目为主线,为解决项目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与教师交流,实现交流式的学习方式。课后,带着问题出教室,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不断深化学习,在线与教师深入探讨。学习不单纯是老师讲课的内容,也不仅仅是课本的知识,更多是通过移动网络,学习各方面的教学资料。

三、创建实践型创新创业平台

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紧密对接,这就要求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对接。当前,由于各种原因,学校与企业很难对接,脱节现象严重。职业教育很难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学校不能很好地提供企业需要的人才,学生也很难找到专业的理想岗位,更谈不上创新创业了。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学校除了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式改变外,还要积极为学生创建实践平台。

(一)搭建大学生技能竞赛等平台

针对学生课内敷衍,课外打游戏的情况,学校和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学习和发展的平台,如: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创造实践的场所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特长,以此建立自信心,充实自己,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包括: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参加竞赛,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申报大学生科技项目,参加社会服务等。

(二)为社会企事业提供技术支持平台

组建计算机服务公司,公司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专业的实践环节,提高技术技能,为今后创业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服务公司组建的具体操作,由专业老师担任公司的总监,选取2名优秀学生作为公司的总负责,下面成立销售部、技术部、财务部,办公室总协调。人员的选取通过严格的筛选,选取责任心强、事业心强的学生组建团队。

先组建一个核心团队,计算机服务团队包括计算机及零部件的销售。由办公室做好推销工作,包括网上营销,专门由淘宝部门负责。安装和维护由技术部负责,包括上门安装硬件和软件、网络等。同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本公司的优势在于,以热情服务获取社会良好的反响,只要客户遇到困难,保证及时解决。由财务部负责财务工作,独立营销,独立核算,维持公司运行,学生有适当的报酬。公司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是形成创新创业的氛围,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并在学校中能得到锻炼,为以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玉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实效性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5)

[2]钱存阳.项目化教学培养大学生系统实践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

[3]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校本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王史春(1973— ),男,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智能化。

篇4:创新创业背景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教学团队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团队是高校的基层教学组织,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保证高校教师素质、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机械工程专业作为机械工程学院的老牌专业, 教学团队建设一直常抓不懈, 逐渐建成了一支年龄梯队、职称结构、学历层次较为合理, 爱岗敬业、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学团队。这支教学团队可以较好地适应以往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 保障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013年, 机械工程学院从机械工程专业学生中选拔出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 名为“卓越班”。这些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教学计划的要求, 并且学有余力, 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相应地, 学院也设置了与之相配套的课程方案, 加大了科技活动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新的课程方案客观上要求教学团队自身特别是青年教师加强工程素养。如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逐渐打造一支“工程师”的优秀教学团队, 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

二、机械工程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培养“卓越工程师”, 是机械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那么, 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呢?我们认为, 培育团队精神是突破口;制度建设是保障;校企合作, 建立一体化教学实践基地是基础;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素养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 从思想建设入手, 着重培育团队精神, 建立团队归属感

团队不同于群体之处就在于:团队具有共同的愿望与目标、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具有共同的规范与方法。[2]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首先就要建设一支富有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在这样的教师队伍中, 每一位教师都能被团队所关注, 他们拥有极强的团队归属感和荣耀感, 习惯于以团队为单位开展工作。

做好机械工程专业教学工作, 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 也需要在工程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青年教师一般都拥有博士学位, 理论知识较为系统, 但工程实践经验欠缺;而中老年教师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育团队精神, 就要设法使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归属感, 中老年教师在带领青年教师进步中产生成就感, 力争使每一位教师的主体精神得到有效地发挥, 形成人际之间和谐相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精干高效的教学团队。

(二) 构建科学合理的团队管理机制, 确立以团队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制度

优秀的教学团队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作保障。团队应详细了解新的课程设置, 摸清教师构成和学生现状, 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完善《机械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实施方案》, 确定团队在团队规划、团队领导、梯队建设、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共享等各方面进行沟通与合作的机制。[3]

另外, 采用基于团队的绩效评价机制也是制度建设的重点内容。在实际操作中, 以团队层面的绩效评价为主, 将个人层面的绩效考评和团队层面的绩效考评相结合, 以团队凝聚力、团队建设成果、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科技获奖等为重要考察指标, 建立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考评指标体系, 才能实现对团队成员和整个教学团队的有效激励。[4]

(三) 引进与培养并举, 校企紧密合作, 着力打造“工程师”型教学团队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 要求学校具有开放性思维, 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深入合作, 培养人才与国际接轨与行业对接。与此相适应, 我们需要着力打造“工程师”型教学团队。

1. 注重引进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

根据“卓越计划”的需要,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 注重考察新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以此提高教学团队的工程素养水平, 形成从实践中学习的良好团队氛围。

2. 不断拓宽教学实践基地的数量与规模, 改善现有师资队伍结构。

校企紧密合作, 尝试建设教师培训和学生实习一体化教学实践基地。选派教师到教学实践基地学习、进修, 全面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 在给学生提供实习基地的同时, 教师也可以在指导实践教学过程中积累和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

3. 从合作企业中聘请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加入教学团队。

企业, 特别是顶尖企业里的技术骨干, 他们能紧跟市场需求, 掌握着本行业最新技术与工艺, 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并能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工艺难题。我们培养的“卓越工程师”大多数要到企业中工作, 这就需要在企业界打拼的工程师作为他们的引路人。聘请他们加入教学团队, 专兼结合, 能够迅速给团队注入新能量, 帮助学生较快提高的实践动手能力, 保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

(四) 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

青年教师思想活跃, 接受新知识比较快, 他们是团队建设的生力军。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学校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一环, 也是保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针对目前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的工程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的问题, 需要学校创造更多的机会, 从实践中加强锻炼。

1. 制定《机械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培训计划》, 包括:

青年教师参加工作后先到实验室实习半年, 熟悉实验教学流程, 详细掌握实验设备情况;轮流选派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的青年教师到教学实践基地锻炼一年, 使他们深入了解企业技术需求, 在与企业交流合作中, 提高工程实践能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项目, 在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过程中, 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创设条件, 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外语水平, 拓宽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和思维, 为培养国际行业通用标准的工程人才奠定基础。

2. 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经验的获得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老教师是团队的宝贵财富, 他们往往对复杂的工程实践问题处理起来得心应手。团队可以设法鼓励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通过“传帮带”的方式, 指导新进入团队的年轻教师熟悉工作内容, 逐步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水平。

3. 继续完善班导师制度。

2013年, 机械工程学院在“卓越班”试点建立了班主任和班导师双人带班制度。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班导师由团队中的年轻教师担任, 主要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 并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这样, 既能锻炼青年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其责任感, 又能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机械工程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预期成果

“卓越计划”的提出, 对教学团队整体工程素养的要求又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预期通过政府、企业、教育界等多方的合作, 教学团队在实践中加强研究学习, 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形成团队合作和制度促进的良好局面。

(一) 通过团队成员间的不断磨合, 团队凝聚力上升, 团队精神逐渐形成。团队成员都能被团队所关注, 并能主动为团队荣誉努力工作。

(二) 建立起良好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制定和完善《机械工程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机械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评价体系与奖励办法》、《青年教师培训计划》等规章制度, 通过制度建设有力地保障团队建设成果, 工程型师资队伍基本形成, “卓越工程师”培养初见成效。

(三) 建成一批集教师培训和学生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基地的建设既讲求经济性, 又讲求实效性;既能满足教师积累工程实践经验的要求, 又能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

(四) 认真研究总结团队建设成果。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基本功竞赛;积极参与校级及以上教改教研项目, 积累和凝练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从教学实际出发, 承担校级及以上的课程教材编写任务, 坚持教材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 靠团队的共同努力创造出更多的质量高、使用效果好的精品教材。

摘要:“卓越计划”背景下, 为达成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目标,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势在必行。建设一支校企紧密合作的工程型教学团队, 应当从培育团队精神入手, 力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团队管理机制, 努力建设集教师培训与学生实习的一体化教学实践基地, 大力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预期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 取得一系列成果, 从而有效地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卓越计划,机械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201102/115066.html.

[2][美]乔恩·R·卡曾巴特.团队的智慧[M].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111-120.

[3]董先明等.农林院校基础化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探讨[J].高教论坛, 2012, (3) .

[4]李淑芳.高校教师团队建设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6) .

篇5:创新创业背景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教学团队建设

摘 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技能教学,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但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导致教学质量相对较低,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因此,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对其团队管理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入手,对其管理建设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通过该种方式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的发展,提升其管理质量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产业教育;团队;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93-2

0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一种使用教育方式,其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能够针对性的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开创型能力进行教育培养,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在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进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教育团队的管理和建设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够寻找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实践开创型人才。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不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是影响其团队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团队中人员教育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一种学习创新创业团队。该团队内的人员一般是在高考分数线统招成绩偏下的学生[1]。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水平普遍偏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受到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影响,整体教师教育团队中均缺乏对整个团队教育质量的重视,严重的缺乏团队意识。教学团队的建立是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此外,学校对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团队内部教职工缺乏团队意识。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

1.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专业不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素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团队内教职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在其建设过程中需要具备专业的人员进行教师团队的建立,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员工主要是由学校内部的教师进行教育评价,从而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但是,该部分教师员工缺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能力的培养,也并没有受到专业的教育课程的培训,在其专业水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二,团队内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中教师员工的素质水平与国家本科院校内教师员工的素质相比较,受到环境因素、职称能力因素等影响,使其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不足。

1.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体系缺乏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体制上存在管理体制缺少,缺少监督管理部门的问题。在其管理体制缺失上,我国高校内部并没有专门针对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团队进行建立和管理的部门。因此,在其团队建设和管理上仅仅是利用校内现有的教务部门对其进行师资力量的分配,缺少专业的管理体制。此外,在其监督管理上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内教务系统中并没有针对学校教育团队建设监督管理的部门。因此,更是没有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这样严重制约着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管理的发展[2]。

2 未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改进措施

2.1 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

在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中可以从培训和宣传两方面改进。第一,在其培训方面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内部的教师进行团队意识的培养,从而为其在教育过程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做出贡献。例如,定期地组织校内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职工进行团队意识的培训,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或者组织团队型的比赛,从而在比赛过程中提高团队意识。第二,在宣传上主要是利用学校环境和教职工的工作环境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团队意识的宣传。例如,利用校内职工网站进行团队意识宣传,潜移默化地改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团队意识。

2.2 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专业建设

如何能够更好地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专业建设。首先,需要在其团队教师的专业水平上进行提升。在其专业水平提升中学校可以通过招揽新的师资力量,在招聘过程中筛选出具有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从而改进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专业水平较低的现象,真正的提升提高教学团队的能力。其次,在其专业素质上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增加教师职业教育素质培养的课程,推荐该教学团队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类师资培训班,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进行专业素质的提升,从而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的建立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

2.3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数量行业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一起完成学生的教学工作。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所组建起来的教学团队我们称之为“双师型”教学团队。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对理论课程能够较好地把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历的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较好的人选。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可以引发学生们学习创新创业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样可以做到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的基本规律去培养学生,有效地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2.4 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体系

在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可以从其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两方面对其进行完善。首先,在其管理制度的建立上高职院校必须建立针对性的管理体制,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进行具体流程和工作目标的确定,使团队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有制可循。其次,在其监督管理上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现有教育评价系统中建立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建立的监督系统。从而针对团队内教师进行日常团队意识、教育水平、专业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型监督,从而加强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的管理能力,发挥团队在教学中的作用。

2.5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意见和管理办法,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门教研室,负责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大力支持高职学生创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对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项目获在大赛中获奖项目重点加以扶持。对大赛项目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加强培训。把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折算成工作量等办法,遴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一项实践型课程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未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改进过程中可以从团队意识、团队专业和团队管理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以团队基础能力的提高来改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刘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J].企业导报,2016,04(01):46-47.

篇6:创新创业背景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教学团队建设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现存的问题

1. 认识误区。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对于教学团队的功能和内涵认识较为模糊。例如有的学校将其视为行政机构, 在团队建设中就过于重视权利和层级的分配;有的学校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群体组织, 于是在建设中就缺少了明确统一的目标管理措施。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了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远远达不到原有的预期。

2. 缺乏团队精神和带头人。

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大多是独自面对着特定的教育情境, 相对孤立封闭, 教师之间彼此隔离防范, 缺少协同合作的氛围和气息。个别教师性格清高, 面对着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也是碍于知识分子的情面不愿意向别人请教, 更谈不上合作研究了。也正是这种团队意识的缺乏, 在教学中很难产生重大成果。另外, 一个团队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带头人, 而在一些新建地方院校中仍存在缺乏团队带头人的现象, 甚至在有的院校依据着科研成果选拔出来的带头人不能带头的现象。还有的带头人缺少奉献精神, 觉得指导其他青年教师浪费时间, 不如多发表几篇文章, 导致了青年教师的成长缺乏了传、帮、带的过程, 自主发展困难较大, 影响了团队的凝聚力, 导致团队松散。

3. 重申报, 轻建设。

只有通过了申报评选程序的教育团队才能够获得立项。一旦获得了省级或者是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项目申请, 不仅学校可以赢得荣誉, 还能够能到可观的建设经费, 因此, 不少兴建地方本科院校对于申报项目有很大的积极性, 想方设法积极立项。但在获得批准之后, 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往往大打折扣, 形成了积极申报草草建设的尴尬境地。

4. 缺乏绩效考核机制。

在地方本科院校中, 教师在职称晋升上缺少一定的自主权, 只能依照刚性的晋升标准准备必要的科研成果。学校为了提升自身“实力”, 全力扶持教师力争多出科研成果。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 由于较难引进和留住高职称的人才, 学校对教学和科研这二者在业绩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明显失衡, 使得科研突出但教学效果一般的教师占据优势, 那些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甚感不公。这种制度也导致了教师攀升了科研的积极性而降低了教学的兴趣, 教学团队也失去了对教师的吸引力。

5. 保障机制尚未建立。

只有有了人力、财力、物力及团队文化的强有力支持, 教学团队才能够健康有效运行。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导致对教学团队重视不够, 同时缺乏相应的经费投入和支撑, 团队的活动无法展开, 难以发挥其整体优势, 尚未形成教学改革中的合作机制。还有一些学校, 虽然也有专项资金的支持, 但是由于缺少监管制度, 导致资金很难运用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上。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理论

1.“教学团队”概念。

团队本是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概念, 指的是管理层与员工之间所组成的共同体, 利用成员所具备的技能、知识和信息、资源来共同解决问题, 完成任务。之后逐渐引申出很多的团队, 例如销售团队、教学团队等。教学团队指的是由教学任务相近的教师们为了完成共同教学、建设目标而组成的群体, 在这一群体中, 由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负责带头, 有着合理的知识和年龄结构, 合理沟通, 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定期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教研与经验交流工作, 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

2. 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教学团队建设内容框架可从内部环境、支持环境和教学建设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选拔和培养团队带头人。本科院校团队带头人应是本学科中拥有较深学术造诣以及创造性学术思想的专家, 致力于本学科建设, 在教学一线坚持授课, 治学严谨、品德高尚, 有着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团队建设过程中, 一定要贯彻“质量工程”理念, 将所有团员的共同愿望作为团队建设的总目标, 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核心目标。其次是团队队伍建设。地方本科院校可根据各个学科的实际情况, 将研究所、教研室、教学基地、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作为建设单位, 把相关的系列课程和专业作为建设平台, 形成一个知识和职称、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团队结构。最后是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团队成员之间通过讨论、对话和备课以及观摩教学等方式进行多层次的沟通, 实现整个团队当中经验和资源的共享与增值。

3. 教学团队的构建原则。

教学团队的构建, 应遵循着以下三项原则来实施。首先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建设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 应紧密结合科研工作, 激励高水平的教师加入团队, 并充分地发挥出其优势, 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风格的学术氛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次是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工程”下的教学团队建设, 应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知识与素质的锻炼与培养, 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自学、实践、交流、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后, 实现资源整合。在建设优秀教学团队过程中, 应鼓励跨学科、跨学校的方式来建设团队, 同时辅以多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路径

1. 教学理念。

所选择的教学理念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要想整体提高教学团队建设的水平, 就需要选择既能体现本专业的最高水平同时又符合教学实际和发展规律的教学理念来作为支撑。教学团队的建设, 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质量, 继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用先进理念来指导教学改革。高校教师长期从事教学, 容易形成自身的专业之见, 缺少教学长远规划和改革创新思路, 依赖于教学经验, 缺乏教育改革深化的动力。所以, 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的过程也是一次变革教学理念的过程, 需要团队做到不满足于现状, 积极探索改革, 坚持用科学理念指导教学。有了先进教学理念的支撑, 教学团队的研究水平肯定是一流的。

2. 教学突破口。

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不仅要重视团队建设, 还要选择好教学突破口, 这是涉及教学团队发展方向的一个大问题。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讲, 受自身条件的限制, 在前沿性的教学问题中还欠缺全面深入的把握, 在这类院校中, 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选择具有一定新颖性和学术价值的且适合教学的教学团队;其次就是要根据新建院校培养人才重心下移的特点, 在选择教学突破口时重点着眼于区域性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的现实, 力争培养极具学科特色和带动学科发展的教学团队。既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定位为应用型, 那么, 就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充分体现出来并且使其成为极具特色的教学突破口。

3. 高水平管理。

建设专业的学科教学团队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模式和机制, 且需要较多的人员和较长的周期及较宽的工作面。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一方面是培养高水平的教师, 同时还要肩负着培养优秀管理人才的重任。所以说, 高水平的管理对于建设一个专业的教学团队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团队建设过程中, 还要将管理影响教学建设的意识和目的贯彻给每一位团队成员。在团队管理的机制和模式的选择上, 也要考虑到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的特殊性。管理工作在协调教学机制的运行、教学人员的流动、教学绩效工作的考核与认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 团队建设者要对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 因为如果将整个团队比作是一部机器的话, 那么要想维持机器的良好运转, 管理就是不可或缺的润滑剂。而随着院校规模扩大化和职能多样化的发展, 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和多样, 教学团队的管理问题也愈加地突出。同时能够保障教学团队建设质量的就是健全的管理制度, 保证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相应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因此, 加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就要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

4. 明确目标与任务。

团队目标在教学团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目标反映出来团队的存在理由、活动界限、团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功能和地位等等。只有在有了共同的目标之后, 教学团队成员才能够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不断交流互动, 以碰撞出新的火花, 实现团队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提高整个团队建设水平。在这期间, 团队管理者还要观察了解成员个体间的要求和期望, 适时设置共同目标以引导和激励成员的集体意识。

5. 评价机制。

目前, 在很多高校中存在着对教师职称和考核工作由第一责任人决定而其他合作者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境地的情况, 在客观上阻碍了教师之间的合作。针对这一情况, 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构建一种利于团结成员共同合作的机制鼓励和促进团队建设的发展。这一机制同时也对高校提出了要求, 高校应将团队和个人的业绩进行双向考核且均作为参评依据, 将团队业绩和力量作为评价机制的重要导向。这一评价机制与传统机制不同, 原有的评价机制只是单纯地看重个人的绩效业绩, 而这一新型评价机制同时侧重个人和团队二项业绩的绩效, 以此来引导成员尽量追求团队力量和绩效的最大化。在评价机制的操作过程中, 学校除了奖励教师个人的业绩之外, 还要采用基于整个教学团队绩效的奖励和评价方式。由过去的重视个人业绩考核转向团队整体业绩考核, 由过去重视过程管理转向现在的重视目标管理, 由过去重视年度业绩考核转向重视团队间的业绩考核。宗旨是鼓励教师加入到教学团队的建设中来, 激励教师们共同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 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 加强团队凝聚力。在评价的方法上, 要设法消除教师之间的不恰当的竞争, 要促进教师真实地表现自己、主动地接纳别人、积极地帮助他人, 以实现教师间的真正的合作。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关系着区域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质量工程”背景下, 院校不仅要更新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的理论, 同时还要在实践路径等方面积极构建符合团队发展的制度和措施, 并进一步加以完善, 使其能够促进和鼓励本科院校教学团队的发展。

摘要:在教育部要求实施的“质量工程”建设的大背景下, 结合当前高校教育的发展形势和地方本科院校本身存在的教学团队基础差和建设难度大等问题,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观点和意见, 力求摸索出来一条符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的路径。

关键词:本科院校,教学团队,理论,实践

参考文献

[1]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 2007, (04) .

[2]陈新刚.高校绩效考核工作探析[J].中国建设教育, 2007, (2) .

[3]孙丽娜, 贺立军.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J].河北学刊, 2007, (05) .

[4]俞祖华, 赵慧峰, 刘兰昌.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N].鲁东大学学报, 2008, (02) .

[5]黄玉飞.对高校教学团队的考核与管理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02) .

篇7:创新创业背景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教学团队建设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教育

全球化下的当今社会,人才成为了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力量,这对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的未入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高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因不满足时代要求而难以就业的问题,教育部提出了迫切的改革呼声,要求现代教育必须满足创新创业的时代要求。而高等数学作为理工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覆盖了绝大多数的高校学生,是应最先进行教学改革的专业,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一、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普遍感觉难度大,学习吃力

高等数学一直是理工科学生的噩梦,也是理工课学生最下功夫学习的科目,但是成绩却一直不很理想,在期末考试中高数挂科率高也成为了常态。的确,高数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学科原理抽象性极强,跨越性极大,计算程序复杂,对于绝大多数数学逻辑性差的学生来说,学习高数很困难,学生普遍难以理解教师教学内容并且难以跟上教学进度。长时间的教学下,学生在学习内容上的缺失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跟上教师步伐,而产生了对高数抵触的心理,采取“六十分万岁”的对待方式,很少进行深入研究。

(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高等院校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中小学阶段,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课堂中常常是教师打开ppt开始授课,授课后就离开,学生很难再找到教师的身影进行答疑解惑,这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一方面高校教师任务繁重,他们不仅是课业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国家地区科研工作的主导力量,因此高校教师很难像中小学教师一樣进行授课。另一方面,不可否认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课堂授课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会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索研究精神,在课堂上,学生永远是陪衬,教师才是主角。教学最大的成功不是教会了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而是教会了学生怎样去探究思考,特别是高校学生。高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被动位置,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主动学习,因而导致高数教学效果很差。

(三)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素养培养

高等数学的授课者是高等院校中已经成年的学生群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忘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在整个高数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出于被动接受的过程,一味的坐在座位上听课,教师既不会提问也不会互动,学生永远无法在课程中有所展示与表达,无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这样的高数教学过程无疑忽略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问题,降低了学生职业竞争优势。高校的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却不意味着每一位学生有极高的综合素养能够独当一面,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这也是教育部改革教学的核心要求。综合素养,展示的是学生运用全部有效知识而理性应对问题的能力,要求将自身全部的知识综合处理和有效提取。综合素养是当前人才选拔的重要考核对象,所以高校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不能以教师自己的判定而忽视培养问题。

(四)教学内容陈旧脱节

高数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知识的陈旧和脱节问题。高数不等同文科专业,是时效性很强的科目,新的理论的出现往往会推翻或补充已有的理论,产生出新的火花,而知识内容的陈旧是影响高数教学的重要因素。老旧的课程内容使学生与时代严重脱轨,缺少最新的理论成果,而这恰恰是高数这种科学性极强的学科的死穴。高数教学必须内容新鲜,必须科学,同时必须与时代紧密结合。没有时代性的高数是没有价值的,它应是为众多理工专业服务的基础性学科,科技对最新理论的追求也要求高数进行革新换代,紧跟前沿。

二、适应创新创业背景下的高数教学方法模式

(一)创新教学、考察方法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学懂、有兴趣学习高数,高等数学必须转变教学方法模式。无论学校的好与坏或是学生能力的强与弱,每一个学生都面临着毕业后的就业问题,面临着复杂的社会,而教师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因此改变高数教学方法势在必行。高校教师不能再依赖教师为主导的讲述法,应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如引导学生讲解答题过程,或是采用活动探究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得出原理,高校教师可以将中小学教师教学手段借鉴到高校校园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高数教师还应当注意考察方法,不能单一依靠考试卷定学生成绩,还应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融入其中,让学生主动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改变教学内容

高校学生直接面临着就业问题,因此高校高数教学的内容应当更多的与时代接轨。高校是学生身份转变的过渡期,它代表着学生将告别学生的身份变为职场人员,因此高数课本应该具备着这样的过渡性的特点,帮助学生完成身份、职业的转换。教师高数教学的内容不应只是数学理论的延续,还应该与时代要求紧密联系,使高数教学更具有实用性,应用于学生的职场工作中,而这是现在高校高数教师面临的重要难题。教师高数教学的内容可以将大量的现实问题融入其中,让数学原理服务于现实问题,使教学内容能兼顾数学知识的延续与现实社会的问题,完成高数教学的过渡。同时,高数教学内容还应该增加大量的最新数学科研成果,使学生能够接受最新的理论知识而与时代同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更高成就的发展。

(三)细化不同专业高数教学内容要求

当今高校专业细化程度高,特别是理工专业,高数也应该加强细化、区别专业对待。知识是为运用而服务的,因此高数也应该适应当前专业细化环境下下对高数要求不一的问题。每个专业对高数的要求程度不一,对于学习内容要求也有差异,针对这一问题,高数教师要加强教科书细化工作,尽可能针对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内容讲授,增加高数的职业针对性,达到高数能够有的放矢的发挥在不同专业的最大化效益,真正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高数教学中都有使用性的收获。而这一细化则对教师的数量和专业化提出新的要求。所以,在高数细化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分类,将有相同要求或差异不大的专业化为一类进行高数讲授,最大程度减轻细化过多导致的备课内容过多,在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完成细化工作,实现教学既能满足教学需要又能帮助学生增强就业优势的效果。

三、小结

上一篇:高一语文我的母亲教案下一篇:我与汉字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