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读书促进成长

2024-07-28

倡导读书促进成长(通用8篇)

篇1:倡导读书促进成长

读书促进成长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我自幼酷爱读书,今天我把我所读书的感悟与大家分享。

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理智,读书使人奋进,读书使人改变命运。我相信大家都有同感,面对当今发展高科技时代,我们读书的生活就更加重要了,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讲,不 读书学习,终将被社会所淘汰。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书是我们的朋友,同时书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的前景更加广阔,我们不但要向学生那样,坐在教室里学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还要从课外书中学习更过的东西。自书香校园开办以来,我读了过了许多的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迅专著”“穆斯林的葬礼”等,在教育中我认真学习了“新课标解读”“给教师的200条建议”“教学案例解析”等。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规律我还大量阅读了古代的历史著作。在我读过的若干书中,感悟最深的有那么几部,有《有效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怎样教》,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课堂激励用语200句》

篇2:倡导读书促进成长

———学校办学特色材料

高疃中心小学

高疃中心小学是福山区最西端的一所农村小学,学校现有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1人,教职工2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12人,专科学历7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11人,小学一级教师9人。

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亲临指导下,抓住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契机,全面改造校舍。目前,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并按规范化学校的要求,建有多媒体电教室、微机室、实验室、仪器室、阅览室、体育室等7间功能室。增添了各室场的设施设备,配备28台计算机,笔记本电脑18台,7台教学平台,办学条件逐渐完善。

学校一直坚持“读书成长,科研兴校”的管理策略,以 “读书促进成长,科研带动发展”为办学理念,确立使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为培养目标,构建了“自我发展”的阅读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定位了科研带动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目标,通过教育科研打造研究型教师和特色品牌学校。

一、读书促进成长,打造书香校园。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籍传承着文明,书籍蕴藏着力量。几年来,“打造书香校园,用阅读引领师生成长”是我校不断超越的基石和梦想。

(一)开发阅读课程资源,让校园到处洋溢醉人的书香 书香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感召,但书香首先表现为一种环境。环境造就人,书香熏陶人,所以,在校园环境建设上,我们努力营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让师生亲近书籍,在阅读中与历史对话,与自我对话,实现精神的成长让阅读成为师生最为自然的生活状态。

在学校图书室不断扩容提供服务的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我们认为班级图书角是学生课外阅读最方便、快捷的图书源。我们为全校五个班配备图书柜,学校图书室每学期按照班级人数为每个班级配备300%的图书;我们还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可以带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放在图书角,齐心共力建立起班级读书角,资源共享。同学们每天走进教室,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图书柜里的那一排排整齐的图书。教室里 “用读书改变我们的生活”“读书伴我成长”等班级读书口号让同学们在感奋的同时,积极投身书海。在校园宣传栏里,我们也悬挂张贴着同学们自创的读书名言,以及他们精心制作的读书手抄报。好书推荐也好,读书思絮也罢,这静态的读书文化由同学们创造,并以强大的力量改造着同学们的生存环境与生活的质量。

为了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我们倡导建立学生自己的家庭藏书架,让书香飘进每一个家庭。作为老师,我们定期向学生推荐藏书目录,了解他们的藏书情况和使用情况,对家庭藏书量大的学生进行宣传。

(二)搭建“阅读展示台”,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我们尝试在校内启动书香校园活动课程,让学生广阅博览。每天午后30分钟为铁打不变的阅读时间,不走动,不言语,不作业,全校沐浴书香。低年级我们要求“放声读”(我们通过家长会指导家长学习“亲子阅读”,向家长介绍放声读的心理基础与效果反思),中高年级则强调阅读手动眼到心到手到,强调读书做笔记。高年级要求写读书笔记。近年来,学生撰写的读书笔记或者是读书心得先后在市区各级获奖。

阅读是要潜下心来的,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展开学生阅读的收获,对学生阅读兴趣的稳定培养,阅读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人格的完善都具有突出的作用意义。

1、开展“清晨与好书为伴,用经典滋润童年”活动。即班级选取适合诵读的书籍作为晨读教材,通过“读一读,赛一赛,讲一讲”等方式,加强晨读晨背,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底色。

2、评选阅读之星、“小书虫”。班级每月评选一次“阅读之星”,学校每学期评选“小书虫”,鼓励那些爱读书、坚持读书的学生。

3、每年春天举行一次大型的“读书节”活动。我们设计安排了这样一些活动。(1)班级环境布置,体现书香气息;(2)征集班级读书口号,学校进行最有创意的班级读书口号评比;(3)三至五年级读书手抄报评比,读书笔记评比。(4)在读书节期间,还要重点开展低年级的读书故事会、中年级的读书欣赏会、高年级的读书演讲会。现场直播,这连续三个下午的比赛就把读书节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三)立足课堂,抓好教师的阅读成长

两年前,我们确立了“一切为了成长”的办学理念。我们认为学校的品牌建设应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核心。一个教师走上课堂,如果照本宣科,捉襟见肘,大多是因为读书太少。一个精神富裕、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能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听他们上课,如沐春风,如饮甘霖,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而这种水平和能力的形成,唯有读书。我们教师每学年、每学期都制定了自己的读书计划,读书真的成为了教师的自我需要,成了教师的日常生活。每学期一次的读书交流会我们看到了教师因为腹有诗书表现出的高雅气质,读书征文也欣赏到了一篇篇生花妙笔、锦绣文章,教师的读书随笔,心得体会相继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我们提出青年教师开头读教育类图书从随笔开始,读透读烂一两本书打底,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文中的语言化为自己的思维。我们要求教师读书要有思考,思考要体现于实践,实践了要有总结,而总结是为了提高。如此坚持三年,必有所成,而且将由此彻底改变人生。我校李玲、于少娜、王传茹等老师在这方面都取得不小的成绩。

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主要有四方面工作:一是学生有没有书读,解决一个书源的问题;二是学生有没有兴致读,其实就是读书氛围的建设问题;三是学生有没有方法读,读书指导是否进位有效;四是有没有时间读,阅读会不会淹没于题海。我们自感,这四方面大有文章可做,即使有再大的阻力困难,我们也将坚定地走下去。

二、科研带动发展,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教的主体,没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就没有过硬的教育,教师的理论与研究水平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办学效果。这是我们领导班子的共识。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德育工作是学校的保障线,教学科研是学校的水平线”的“三线”意识。大家一致认为:科研兴校,校兴科研。要把高疃学校办成有先进教育理念,有创新教育思想,真正实现“轻负高效”的现代化教育场所,就必须加强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力度。具体表现有以下方面:

(一)科研成为载体,领导以身作则

我校把教育科研工作纳入正轨,把教育科研工作同教学工作与学校特色工作相结合。学校把教育科研处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先导地位,使之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科研为载体,让科研成为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今年,姜义强校长就承担了区校两级的综合实践学科的《乡村特色实践主题的挖掘》课题研究。

例如,前任潘立强校长主持的,安娜副校长操作的区级课题《小学语文听说读写和谐操作》受到福山教体局的奖励,并在全区进行了推广。今年于复仙主任和安娜副校长积极参与区级和校级语文和科学课题的研究。

(二)健全科研建设,重视科研投入

近年来,我们学校重视教育科研投入。教育科研经费充足、落实,科研硬件先进,图书资料丰富,订有《山东教育》、《人民教育》、《烟台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教育理论刊物10多种。

教科研工作既是学校发展的水平线,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生长点。学校成立了领导机构指导全校的教科研活动,指定李玲主任专门分管教育科研,学校有教育科研的中、长期规划和学年(期)的工作计划,教务处积极开展开阔科研思路的活动,进行教科研专题讲座、以“人人要有科研课题,人人要有科研成果”为倡导,定期进行总结、评价。有教育科研的管理、评比、奖励制度。

(三)科研方向正确,研究氛围浓厚

全校教育科研氛围浓厚。在姜义强校长以身作则参加课题研究的带动下,大部分教师承担或参加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年来,有1项科研成果获区级奖励,多项校级课题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此外,小学语文差异弥散教育研究正在进行阶段中,联谊片进行的课内阅读教学研究也正在进行之中,各学科的校级课题研究也在按照各自的实施方案进行着。全校上下形成了一种“以科研带动教师和学校两发展”的氛围,积极而浓厚。

(四)形成骨干队伍,凸现学校特色

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开拓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成果在县级以上推广。

学校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形成了特色。我们认为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点,也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载体。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课题研究这一载体。平时,学校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强调课题研究不要赶时髦,不要摆花架子,而要实实在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课题组的每位成员都有“事”可做。实实慧慧,真正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真正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课题研究这一载体上,我们还要求课题组每个成员要做到研究不仅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与过程,而且要有第一手材料。要求每位成员每学期至少开一次课题研究公开课。为了不断积累课题研究的经验,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每个学期至少写一篇心得体会文章,并定期交流体会。要求他们经常上网去查找相关材料,给自己“充电”,以凸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工作即研究。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科研为载体,科研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大概是我们的教育科研的一大收获与独一无二的高小特色吧!

(五)科研成果累累,教师学校共同发展

近年来,通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我校的教科研特别是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9年,我们学校的区级课题获得福山区级奖励。获奖率100%。课题组成员中,于少娜、孙冬梅、王传茹等写出了较高水平的论文,它们或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或在全国、省级评比中获奖;有的课题组成员写了较高质量的教案或案例,在市级以上评比中获奖。课题组成员于千惠、张丽丽、王树花、姜冬梅等在区级教学先进个人评比、优质课评比、教学能手评比、“和谐高效”教师课堂教学评比等角逐中技压群芳,脱颖而出。其中,于千惠、姜冬梅等老师冲出福山,在烟台市的各类比赛中分获一、二等奖。真正实现了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

篇3:倡导读书促进成长

一、成立教师读书会的必要性

(一)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意识的觉醒是教师读书会能够建立起来的保证

不知道教师读书会最早是怎么成立的, 由谁成立的。但若追溯教师读书的必要性, 应该可以追溯到孔孟时代。明确提倡教师读书的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了, 陶先生在多处演讲时提到“教师须一面教一面学”“教师的一半是学生”“只有学而不厌, 才能诲人不倦”等。陶行知先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几经沉浮, 至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年升温的陶研热, 唤醒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热望, 教师的专业成长逐步从被动转向主动, 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步走上自觉寻求专业成长途径的成长之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意识的觉醒预示着具有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自主成长型教师成为可能。这部分教师最终会成为读书会的核心成员, 成为带动更多教师融入读书群体的中坚力量。

(二) 新时期的教师职业使命使教师读书会的成立变得更为迫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 (2010年6月2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 提出, 教师“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 教师富有创新精神, 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求真务实, 勇于创新, 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 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和学术道德。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 连接着文明和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更应该与时俱进, 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成为热爱学习, 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提出到2020年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具体的任务。

因此, 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努力把教育规划纲要绘制的宏伟蓝图落到实处, 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奋勇前进。

(三) 知识的默会性特点促使教师必须尽快建立起自己的专业成长共同体

默会性知识又称隐性知识, 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 这个概念最早由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其《人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主观主义教育哲学基础也更强调了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和默会性。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各种培训课程传递给教师, 但默会性知识只能通过学习共同体, 实现知识共享, 促进专业成长。现阶段各种继续教育模式之所以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它只传递了显性知识, 而教师专业成长中很大一部分知识是隐性知识。基于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更强调合作、对话、交往、互动, “在共同体中, 教师通过参与合作性的实践来滋养自己的知识和智能”。

(四) 读书会的特征决定了教师读书会一定会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出色平台

奥尔森认为, 读书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们是建立在材料阅读的基础上, 以交流和讨论为方法, 并且其运作不需要有人充当权威的教师。

美国学者安德鲁斯 (C.Andrews) 曾借用林肯的名言来定义读书会:“读书会是一种建立在民主、参与和平等基础上的民治、民享、民有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and of the people) 的教育形式, 它是一种允许人们自我教育, 将自己从制度化教育的规则制度中解放出来, 自由地表达和发现他们自己的真理的教育方式。

读书会是一个平台, 可以交高朋, 寻益友, 慕贤师;可以表见解, 汲菁华, 去无知。张文质老师说, “阅读就是获得人类旧有的经验, 思想的援助, 就是在困难中重拾勇气”“阅读也是一种探索自我的方式。”好学是会传染的, 陶行知先生说, 如果教师们能以集体的力量鼓励彼此进修, 就能在全国蔚然成风;各地教师自动学习起来, 学习再学习, 其结果不但是能造成好学的教师, 好学的学生, 而且将造成一个好学的民族。可见成立教师读书会的重大意义。孙绍振教授在福州“1+1”教师读书俱乐部成立六周年时说, “读书是极其个人的事情。读书俱乐部是极其次要的事情。”他所持的就是主观主义的教育哲学基础, “强调人能够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独立自主地做出决定并付诸行动”, 读书是靠自觉的, 没有每个教师自觉自动的读书, 读书俱乐部就形同虚设。

二、教师读书会健康成长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 建立共同愿景, 营造良好氛围是教师读书会构建的必要举措

建立共同愿景, 营造良好氛围是共同体构建的必要举措;同时在培育共同体向心力、健全其知识共享机制的基础上, 开展非正式学习, 引导教师撰写教育叙事, 提倡教学反思等一系列支持策略, 可以让教师专业共同体更加健康地成长。

福州“1+1”读书俱乐部不仅能坚持办下来, 而且能将其影响遍及全国, 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读书”有一个共同的认同, 即, 读书:改变你精神世界的分子结构。张文质老师为这个俱乐部确定了若干阅读理念:读书仍然是“为己之学”, 也正是“为己”, 阅读会帮助我们获知教育的复杂与艰难, 获知生命的精微与丰富;阅读使我们更乐于肯定自己的生活, 肯定自己静思冥想的意义;阅读也可以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既清澈又更加扑朔迷离, 我们在阅读中所产生的幻觉, 孤独, 在很多时候有助于你澄清对生命的迷误, 它还能帮助你获得对简朴生活的肯定;孤独中的读和写, 是一条细小的溪流, 它不会有壮观的声势, 却也不坏, 它是一种我们比较习惯的俗套中的自我坚持, 是一次又一次关于“意义”的低声问讯。这些理念培育了这个共同体的向心力, 增强了它的凝聚力。

(二) 明确角色分工, 确定研讨论题是教师读书会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

在教师读书会中存在三种最基本的角色分工:分享人、导读人和主持人。

读书会的导读人可以由成员轮流担任, 主要负责介绍材料, 激发与会者的讨论, 适时进行总结和反馈等。主持人在教师读书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读书会活动中扮演着“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根据布利德的观点, 教师读书会的主持人主要担负两项职能:一是统筹读书会的运作, 二是为成员的聚会创设一个良好的交往氛围。 (转引自周成海的《美国中小学的教师读书会:构成要素与运作过程》)

教师读书会“不是聚在一起读书, 而是各自读书, 读完了之后聚在一起讨论” (张文质老师语) , 每一次讨论主持人都必须确定论题。例如, 1+1读书俱乐部成员共读了钱理群的《我的精神自传》之后, 开展主题为“寻找每一个人的精神发展之路”的月谈会;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 开展主题为“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家庭教育”的读后感交流;读完罗杰斯的《个人形成论》, 讨论“罗杰斯理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思考”等等。结合共读文本, 围绕共同的议题开展讨论, 能使教师的阅读引向深入, 使教师读书会保持一个较高的水准。

(三) 多元解读、批判阅读是教师读书会应该提倡并秉持的思维品质

“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高中的《课程标准》也提出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 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我们教师阅读就更应该首先具备批判性思维。孙绍振教授把读书分成三种姿态, 第一种是跪着读, 缺乏思考;第二种是坐着读, 有钻研进去;第三种是站起来读, 俯视权威, 这才是批判性阅读的姿态。孙教授曾在读书会上调侃道:“读书一定要提高警惕。马克思主义理论都要加以批判, 更不要说孙绍振、张文质之流的。”我们建立教师读书会, 目的就是为了使每位教师成为有人文情怀、有教育理想、有人生思辨的学者型教师, 如果不能做到“站起来读”, 就很难真正达成我们的目标。当然, 要能够站起来, 首先必须能坐下来。

美国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拓者恩尼斯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带着批判的眼光去思考就是“认真并有意识地去决定我们是否应该接受, 排斥, 或暂缓接受有关某一主张的判断, 以及我们在接受或排斥这种判断时所持有的信心的大小。”批判性的思维品质也有助于教师对自身的反思和重塑, 通过不断反思, 不断探究, 不断进取, 使自己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素质, 具有良好的职业弹性, 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习型教师。

参考文献

篇4:倡导读书促进成长

一、以先进理念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

学校通过多次合并,汲取了不同文化的精髓。在整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校逐步形成了核心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一位教师获得最佳发展的核心精神。

“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从横向看,学校教育要满足所有学生的成长需求,从纵向看,学校要提供学生发展的健康快乐的成长营养,以生为本,以成长为基,以快乐为上。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学校经过多次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交流,决定以艺体作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感受美的魅力,给学生创造多元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在艺体的天空下发现自我,发展个性,发挥特长,感受成功的喜悦,提升艺术素养。

二、以创新精神提升学校的教学品质

课程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学校的课程建设,立足于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德才兼备的“专家”。学校在认真探讨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最充分地为学生设计“菜单”,最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差别化“菜单”,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品质,给学生搭建个性化的舞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主选择校本课程,从多元的角度审视自我,挖掘自我,找到自身的特长。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打造了诸如航模、双语、禅绕画、乡土历史、乐队、泥人等校本课程。学校在开设校本课程超市的同时,还会细心指导学生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课程,陆铭屺的笛子小学有基础,如今已达十级,学校就建议他参加乐队课程,并以他为主组建一个小型乐队;周舜的二胡已达十级,学校就以他为中心,聚集一批学过二胡或者喜欢二胡的学生,组成二胡社团,开展活动。同时,通过节日文化活动,如体育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为学生搭建平台。不论是手工还是舞蹈,不论是绘画还是书法,只要有一技之长都能在学校的舞台上崭露头角,绽放异彩。

三、以个性课程打造学校的品牌文化

学校校本课程的选择和设计,始终坚持结合学校及地方特色为原则,遵循学生兴趣、爱好、个性发展的需求。在众多的校本课程中,学校还精选了“禅绕画”“篮球”“合唱”“舞蹈”等艺体项目,作为学校的主打特色,精心打磨,树立品牌课程,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美术老师谢丹萍积极利用微信创建了“常春藤工作室”,并会及时发布硕中学子的美术教育成果,推广学校美术特色课程禅绕画、脸谱和盆子画。

禅绕画是一种新兴的抽象绘画艺术,它是利用重复的无任何意义的图案组合而成。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手段,还可以帮助我们舒缓压力、释放身心,是一种带有治疗功效的公共艺术。本课程主要教授学生一部分基础图案,鼓励学生在基础图案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并且在创作过程中享受绘画带来的心的平静,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各科的学习中去。本课程还开通了微信订阅号,并有与课堂同步的课程内容,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从微信订阅号查阅学习。通过这个微信平台,我们每天可以欣赏到孩子们充满灵气和张力的艺术作品,聆听孩子们在校外跟老师们及时的心灵沟通。

“蓝球”课程是体育教学方面的一个特色品牌课程。学校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参加,并挑选组建男子、女子篮球队,体育组教师全体出动,分工合作,充分利用社团活动及假期指导队员学习篮球的各项技能,不断磨合,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习得了技能,也学会了合作。而学校则积极配合体育组,每年举行全校性的“篮球联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篮球对抗赛,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校篮球队屡获佳绩:2011年新区第六届初中生篮球比赛中分获男子组和女子组冠亚军,2013年新区第八届初中生篮球比赛中获女子组第一名和男子组第三名,2014年新区第九届中学生篮球比赛中分获女子组和男子组冠亚军。学校体育教师更是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篮球训练课程,形成了《篮球》校本教材。

“合唱、舞蹈、乐队”校本课程在音乐教师的积极参与下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活动。学校鼓励学生自由报名,并以音乐有特长的学生为点,以点带面,组建并不断扩大合唱团、舞蹈队以及乐队的规模,想新点子,创新节目,获新成绩,在新区所有中学中始终保持领先的地位。2011年硕中合唱队演唱的《英雄少年》《手拉手,祖国更美丽》等歌曲获新区“百灵鸟”艺术展演中学组金奖,并代表新区参加无锡市演唱比赛;2012年硕中舞蹈队的《乡村小曲》以最高分获得区“百灵鸟”艺术展演金奖,并代表新区参加“无锡市第32届中小学生百灵鸟艺术展演”获金奖;2013年硕中艺术教育之花香远益清,获得新区第四届中小学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2014年周舜同学在新区第二届青少年二胡大赛上以优美的旋律、娴熟的技艺荣获一等奖,学校荣获团体二等奖;2014年学校器乐合奏《奇迹》荣获市级、区级“百灵鸟艺术展演”金奖,舞蹈《我生长的地方》获区级银奖。

四、以生为本,服务学生,学校喜获佳绩

学校在艺体的道路上推陈出新,刻苦训练,积极创新,愈走愈精彩。艺体组教师爱校如家,无私奉献;学生们积极进取,苦练技艺,使学校在比赛中屡放异彩。校田径队2013、2014连续两年在新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组总分第一名、女子组总分第一名的骄人成绩,闫森、梁宝双等同学在100米、跳高、实心球等项目中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破五项区纪录;2014年田径队获得无锡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男子组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

在创新品牌课程的道路上,学校艺体组的全体成员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用爱牵手每一个畅游在艺体殿堂里的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快乐和美丽。行得春风化春雨,2015年硕中艺体组获得了无锡市教育工会“爱生三走进”先进集体的称号。

学校以创新精神,不断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生命化的校园,艺体作为学校首推的品牌特色,正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奉献社会。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在努力转变思维方式,革新教育理念,努力打造生命化的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一个声音”已经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各抒己见”;在课堂上,教师的“主体地位”已经发生变化,取而代之的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地位高低之分。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逐渐学会主动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智慧,表达他们内心的体验,表达他们的情感,且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和生命的价值,体味人格的自主性和尊严。学校关注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或者进步,充分尊重学生,适时鼓励学生,每个学生都被作为一个成长的个体来对待,学生在学校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篇篇华章焕日月,硕放中学这艘大船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团结奋进,锐意创新,在新教育的道路上将走得更远、更精彩。

篇5:倡导读书促进成长

莱州市实验小学

我们莱州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倡导读书,营造书香氛围,建设充盈着书香气息的学校,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校与时俱进的需要;这是学生发展的需求,也是实现高端办学的需要;这是传承地域文化的需要,也是塑造学校教育价值品牌的需要。

近几年来,随着烟台“ ‘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深化实验与研究”课题的开展,随着课程整合研究的实施,学校结合市教研室倡导的构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活动,努力创造共同读写、共同成长的环境。以“全员参与、读写结合、以校为主、辐射家庭”为活动思路,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激发师生和家长的读书热情,营造书香氛围,打造书香校园,创建书香班级,构建书香家庭。

一、学者,贵能博闻也——课程保障

一所学校有没有底蕴,不是看校舍有多么气派,不是看设施有多么精良,而是看学校的内涵。内涵从何而来?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学校是根,课程是魂。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课程文化。实践证明,“大量阅读”是引领师生更好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1.教师即课程。尼采说:“要提高别人,自己必须是崇高的。”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建构者。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素养等无不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也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养。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培养不出一群爱读书的孩子。因此,学校花大力气鼓励教师读书、爱书。

(1)培训进修。学校每学期派出100多名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培训、进修,借此提高教师的素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2)订购刊物。除学校图书室每年定购大量书籍之外,学校还为每个年级组定制了专业刊物——《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数学教师》《中国音乐教育》……另外,学校为每位教师提供200元购书基金,购买专业成长用书;给每个级部2000元购书基金,要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市里推荐的阅读书目,购买学生用书。

(3)组织活动。①定计划。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年拟定一份读书与自身发展计划。②写体会。教师每学年认真阅读两本教育名著,阅读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目和杂志,写好教育随笔或教学论文。③演讲赛。有计划的在教师中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每年暑期组织一次教师读书演讲比赛,借比赛督促教师读好书,好读书。④沙龙会。学校成立了“向日葵” 读书俱乐部,定期举行沙龙活动。已经进行过读书心得交流、好书推荐、美文赏析、读书困惑探讨等主题活动。从《追寻教育大师》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再到解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本本教学名著读下来,老师们的谈吐变了,理念变了,教法变了。

“读书如同蜘蛛结网一样,从一点开始,可以由此及彼,越来越广,但又万变不离其宗。”身教重于言传,只有教师“读万卷书”才能带领学生“读万卷书”;学生才能真正得到书本的滋养,思想得到无穷的发展。

2.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设立为各个学校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助于教育的民主化发展,更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遵循建设“三香工程”这一理念,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开发校本教材《诗文诵读》,并安排了校本课程专任教师。这套教材分上、中、下三册,收集了上百首中华经典诗文。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领略、品味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激发内在潜能,开发智力,张扬个性,展示才华。20XX年,学校在这套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围绕主题,重新编排,编写了《诵读,点亮心灯》一书。新的校本诵读教材共分为五册,每一册都有不同的主题:“幸福的童年”“繁星点点”“花开心田”“雨润心香”……这样编写既保留了学校诵读的特色又主题鲜明。在早晨,在傍晚……在校本课上,在语文课上,在传统文化课上……我们都能听到学生朗朗地读书声,字字铿锵,声声入韵,袅袅余香……

3.设立自主阅读课。自主阅读课一般是两节连上,利用地方和学校课程每班每周拿出2节课阅读。阅读内容有莱州统一统一推荐的师生随文阅读书目;也有国学经典《弟子规》《大学》等;还有各学科教师推荐的经典书目……学生可以到学校图书室自由选择和阅读课外书籍。图书室的老师根据课程表对各班的读书时间进行统筹安排,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读书时间,也便于学校掌握各班级学生的读书情况。

通过课程的设置,使学生读书有时间,读书有地方,读书有保障。学校在长期的工作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课程保障,制度约束,管理到位。读书,也带动了学校其他方面的发展:全国汉字书写规范化学校、省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保持全市前列;学生语感强、词汇丰富、思维活跃,多次在省里、市里举行的赛中获奖。

二、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课堂保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明确要求:9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前三个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小学生心智发育还不够健全,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还不成熟,如果任由学生自己读书,可能真会出现菲尔丁所说的:“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教师的引领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一直坚持引导学生读书,遵循课内激发兴趣,课外大量阅读;课内学习方法,课外自主实践的方法,将大量阅读落实到位。

阅读植根于课堂。为了让大量阅读走进课堂,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结合市教研室提出单元主题整合教学的“一拓一、一拓三”的教学理念,学校大胆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我们要求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压缩课堂上的讲授时间,每节课必须拿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拓展。根据教研室的要求精读课例拿出5-10分钟,略读课文拿出10-15分钟进行拓展阅读教学。阅读内容为烟台市统一编写的课本配套阅读书——《伴你学习新课程·阅读》(自读课本)和学校自己编写的校本教材《诵读,点亮心灯》或者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推荐优秀读物;从儿童文学到科普读物,从诗歌散文到经典诗词,只要是对学生有宜的书,都成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大语文教学观因此形成。

去年,根据市教研室的安排,学校展开全科阅读教学活动,要求所有学科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阅读。开启了人人阅读,生生阅读,科科阅读的局面。课堂上少了教师的滔滔不绝,多了学生的埋头苦读。音乐课上学生读“贝多芬、莫扎特”的故事;科学课上他们与“爱因斯坦、牛顿”一起成长;体育课上孩子们知道了自强不息的桑兰、邓亚萍苦练乒乓球的经历……

徐根荣教授说:“只读教科书就如同一条腿行走,要想两条腿行走,并且健步如飞,那就得读课外书籍。”阅读应该成为孩子们的童年主题,书香是学校倾力打造的靓丽风景。在不断地实践中,老师们摸索出了引领学生阅读的几大课型:

经典导读课:随着市教研室“主题单元整合教学”研究的推进,老师们习惯了结合单元主题给学生推荐一本书,并拿出专门的课来推荐这本书,以激发阅读兴趣为主要教学目的。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团结友爱”,所以,老师们通过大量阅读、对比,给学生推荐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和《城市里最漂亮的巨人》两本书;其中,绘本书《城市里最漂亮的巨人》在课堂上师生共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作为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图书。

图书推介课:这样的课型一般适合科普类图书和由短篇组成的图书,每月组织一次,时间可长可短,5分钟、10分钟、20分钟皆可。例如《格林童话》《爱的教育》《奇妙的数五国》等书,都是在图书推介课上与学生见面的。推介图书的人员,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中热爱读书的“小书虫”。在这种课上,经常看到的是“小老师”们滔滔不绝地讲述书中的故事,侃侃而谈这本书的诱人之处。每月一次的图书推介课,往往是孩子争相表现的好时机,因为只要推介的图书有一半的同学阅读之后给予好评,教师就会对图书推荐者进行奖励。

经典赏读课:由于年龄小,学生对一种事物的兴趣持续时间不长。他们在读了一段时间之后,读书热情可能会减退。这时,就需要老师再次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最好的方法便是上一节经典赏读课,引导孩子分享书中的精彩之处,发现读书的乐趣。《草房子》《城南旧事》《昆虫记》……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无论多厚的书学生也会读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班级读书会:这完全是一种小型的图书展示会。学生带来近期自主阅读的书,讲书中的故事,讲自己的发现,讲读书的体会,达到资源共享。《丁丁历险记》《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就这样成了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不加思考的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只有课外阅读课内教,以课堂为阵地,在课内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才能读得高兴,读得放心,读得有用。长期坚持下来,阅读量非常客观,到小学毕业时,学生就能提前完成课标中规定的阅读400万字。

三、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渠道畅通

读书讲究氛围,大概只有圣人能在嘈杂的环境中自如阅读。所以,创造良好地阅读氛围,最好让学生“好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营造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学校氛围。“观乎人文,天下化成”。学生每日上下学,都要经过校园的特色围墙——由大幅的《弟子规》装饰而成,文字配彩图,自校门至教学楼,形成我校一条亮丽的风景线。走进教学楼的阶梯,映入眼帘的是精辟的经典诗文。走廊内悬挂着名篇简介、名家著作。在教学楼过道旁和休息区的开放式书吧内,上千册图书摆放整齐。学生在课余只要想读书,随手便能拿到书,而不需要任何借阅手续。学生们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严谨求知;在“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嫉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中温柔敦厚;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中日月如梭……

教室氛围。走进教室,班级“图书角”里的图书也唾手可得。每个班级的图书角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快乐小书架”“快乐书屋”“图书天地”……班级图书角里的书,是由学生带来自己喜爱的书报,与同学共享。每周,由班级图书管理员从同学们捐赠的书中选择一些好书推荐给班里同学,并发给他们漂流卡,阅读时间一周。

家庭氛围。结合市教研室印发的“关于创建家校合一母语教育环境致全市小学生家长的信”,倡议家长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学校开展“我与孩子共读书”征文,“小手拉大手”活动,鼓励亲子共读,使读书活动得到家长的支持,真正实现 “十万人家尽读书”。学校利用家长会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改变家长的观念,并向家长推荐优秀读物,介绍读书方法。

另外,在学校网站上开辟读书栏目,建立电子阅览室,拓展阅读空间,让学生在网上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利用网络阅读,在阅读中感受成长的正力量。

2、多元评价,习惯成自然。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工作,如何促使他们长久的保持读书的兴趣?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1.读书考级。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考级活动,通过自评、同学评、家长评、教师评,按表格成绩和面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计算个人成绩。共分十级,每级的考试包括朗读和背诵两部分内容。

2.展评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撰写读书名言,在学生当中征集读书名言;征集自己设计和制作的书签。学生写出了“书像水,人像鱼,鱼儿离不开水。” “书给我们安上一对翅膀,让我们在知识的天地展翅高飞。”

3.各种比赛。课本剧、童话剧、情景剧表演活动;“书香班级”“亲子共读书香家庭”“班级阅读之星”“十佳博览之星” 评选等活动;班级读书口号征集活动;“我爱读书”手抄报评选活动……学生响亮地喊出了:“读书快乐,快乐读书!”“我读书,我快乐!”

学校通过多元评价机制,以保证各种活动顺利开展。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在比赛中享受读书的诗意和文雅。

篇6:倡导读书促进成长

这个假期,我阅读了《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这本书。虽然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枯燥”的理论型知识,看起来似乎不那么容易理解,但真正阅读到其中内容时,我惊奇地发现,自己深深地被这样一本书吸引着。

这本书中介绍了大量的培训实例,大多是以游戏或者各种趣味实验活动的形式,让参与培训的教师感受到培训的快乐和享受,同时又在体验、讨论、探索、碰撞中产生许多智慧的火花,不知不觉中提升了理念,达到了研究教育、研究活动的目的。

举例来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课题研究这部分内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当今幼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一名不是幼教专业毕业的老师,一支觉得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具有艰苦探索和认真钻研的科学精神。在这本书中我看到,课题研究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汪京莉老师的课题《用有层次性游戏材料,促进幼儿发展》,为了平衡发展小班的平衡能力,利用了废旧的奶粉桶,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平衡桥的玩具。她在一次又一次的观察、分析幼儿使用材料的基础上,本着4个难度层次对材料的捆绑和摆放进行了调整,即①连续、较宽;②间隔、较宽;③间隔、有宽有窄;④间隔、有宽有窄,有曲有直。调整的母的是通过为幼儿提供既有挑战性又有适宜其发展水平的玩具材料,以支持每个幼儿在自身基础上有效地发展平衡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发现在制作、投放玩具时,不仅要使玩具具有层次性,还要使玩具具有可选择性。只要真正把选择权赋予幼儿,层次性才能更好地体现,《纲要》中“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全面发展”的思想才能切实得到落实。

首先,今后做区域时注意有层次的投放玩具。接近3年的幼教工作中一直对材料的层次性投放存在盲点,通过 第二,主动反思课题,提升专业化水平。教师们的反思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因为有需要才会主动,在研究课题时经常需要观察记录数据,从表面看,作为教师这只是一个被动的行为,但通过一次次的记录,我们开始发现问题,如果我能在记录过程发现不妥当且马上改进和完善,那么我想个人在研究过程中德

成长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思考了,所以教育幼儿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是新纲要中对现代幼儿教师提出的更高标准的教育技能,是在提升幼儿教师的整体水平。这种分析与研究的能力是新时期幼儿教师必备的、需要重新学习与思考的,整个科研工作对教师这种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

篇7:倡导和谐文化 促进乡风文明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期盼。构建和谐农村社会,乡风文明是一大要义。乡风文明,顾名思义应该是“良好的乡村风(气)尚”。在新农村建设中所谓“风气好”,就是要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好习俗、好习惯、好风尚蔚然成风,让农村的民主、文明、和谐成为一种风尚、一种境界,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急需破解的一个重要问题。

乡风文明的本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其核心是推动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促进乡风文明,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有有效载体只有大力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用和谐文化熏陶广大农民,才能真正使乡风文明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一.和谐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1.建设和谐文化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这些要求融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信心百倍地开展新农村建设。

2、建设和谐文化是全面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将和谐文化的技术层次、制度层次、观念层次,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用新的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观念,推动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优良的发展环境,引导农民在告别贫穷、走向富裕的同时,告别愚昧,走向文明,实现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大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需要。近年来,农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相比较农村文化建设和文明教育就相对落后了。应该看到农村的矛盾问题积累的时间很长,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迫切需要社会关注。特别是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这些人口 人口素质普遍比本地人口低,风俗习惯和思想意识又有很大差别,人群杂居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加了难度。所以,要倡导包容、开放、崇尚诚实守信的习俗风尚和“和谐文化”来化解外来人口与当地居民之间的隔阂,使之能和谐相处,共同和谐安居。

4、建设和谐文化是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群众文化需求的需要。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宽裕,农村群众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群众对文化生活追求越来越多,期望越来越高。我们只有以建设和谐文化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和文化工作队伍建设,着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和科技知识教育普及活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引导农村群众逐步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同时,加强农村优秀民俗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和培育具有文化专长的特色农民,在广大农村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势头。

二、建设农村和谐文化任务艰巨

近些年来,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文明新风尚逐步树立,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农村文化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队伍比较薄弱等原因,农村文化生活还是相对贫乏,在一部分地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有抬头蔓延的倾向,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具体来说,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在农村发展中,“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领导干部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认为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虚指标,抓与不抓无关紧要,临时突击解决问题;有的认为辖区文化阵地基础薄弱,工作与先进无缘,表现出口头上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许多基层领导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文化阵地建设工作,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工作被动应付,没有明显实效。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现在农村的文化活动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着总量少、质量差、设备过于老化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在农村发展中,文化建设的办法不多。一方面表现为农村文化队伍比较薄弱,素质参差不齐。加之与农村其他事业相比,文化工作相对清苦,做出的成绩又很难得到及时的肯定,文化专干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劲不足。大多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 “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同时,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农村文化的主角多为老人和小孩。还有因农村文化内容贫乏,活动形式单一,网吧、游戏室、桌球室等文化娱乐方式风靡,而管理的缺位,使部分未成年人沉迷在暴力和色情中,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是在农村发展中,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日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在物质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之后,精神的需求便凸现出来。然而在现实情况中,由于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化资源匮乏等因素制约,农村先进文化阵地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作用,致使相当多的农民群众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都有待于提高,一些封建的落后观念在农村仍然很有市场。烧香拜佛、占卦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打架斗殴、酗酒闹事、聚众赌博、色情演出等违法乱纪事件时有发生。正如有一农民所说的:现在有些人是“走的康庄道,进的是小庙;肥的是口袋,空的是脑袋”。由此可见,当前,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领域涉及面广泛,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社会文化事业也将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1、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构建和谐文化的思想共识。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着眼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个人都起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重点抓好三项教育:一是开展坚持共同理想教育。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建立和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要结合建国60周年、即将到来的建党90周年开展各类成就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众的自豪感、激发干部群众干劲和热情、使广大农民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二是开展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开展时代精神教育,是实现社会价值传递和个体价值塑造的重要载体,也是协同社会价值观、激发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统一、稳定的根本途径。三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拥有良好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农民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关键因素。在新农村建设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刻不容缓。要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人人知行合一、诚实守信,让他们明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依托“文明村”、“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努力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关系,积极培育农村文明道德新风尚,努力实现“乡风文明”。

2、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工程,构建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村和谐文化重在建设。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把共享工程建设与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相结合,农村文化设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各乡镇都恢复了文化站,建起了文化广场、文化大院,文化活动中心,并按要求配备了一定了文化专兼职文化管理人员,使文化活动中心门开起来,热闹起来。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图书下乡、送科技知识下乡、农村图书流通站等,改善了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场所的面貌,并配送了现代化的设备、使农村文化活动日渐丰富起来,吸引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

3、齐抓共管,切实把农村文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任务都已经十分明确,关键是要抓好落实。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乡镇政府要实现政府功能定位,转变为真正为农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上来。这样才能树立统筹经济文化发展的理念。改变以GDP、招商引资论英雄的农村发展思路,认识到农村文化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意义,将农村文化独立列入各级政府预算及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内,切实把农村文化工作抓起来。二是多方筹资,共同建设。建设农村文化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引导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和捐公益性文化事业,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篇8:倡导学术宽容促进学术繁荣

关键词:宽容,学术宽容,包容,学术自由,理解尊重

人类认识世界的无限性、复杂性与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表明, 对未知世界进行科学研究探索, 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失败不可避免;任何学者都不可能掌握绝对真理, 独揽学术话语权, “包打天下”。然而, 当下的境遇是, 任何一个科研项目, 一旦获得资助, 总是要有预期成果, 而且只有达到预期目标才能结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是科研管理的金科玉律, 其结果是促生了大量的平庸之作。扭转这些不良现象, 促进我国学术的健康发展, 必须倡导学术宽容, 保障学术自由。

一、学术宽容的内涵与边界

1.学术宽容的内涵。

“宽容”来源于拉丁文tolerare, 是指宽大包容。按《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 宽容是指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 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能够予以耐心公正的容忍。宽容是一种自尊, 一种自信, 一种成熟, 是主体对自我的一种超越, 是一种超然的大智若愚。学术宽容主要是指学者对学术思想、学术行为的包容、容忍。它既包括对“荒诞无稽”学术观点的包容, 也体现在对学术错误的容忍。学术宽容是一种涵养、气质、风度, 它不需要夸张、不需要装饰、不需要吹嘘标榜;学术宽容是理解、是豁达大度, 它是做学问的一种风范、一种修养、一种理念、一种精神境界;学术宽容是人格的一种主动开放状态, 是对真理深刻洞察后表现出的一种超然学术态度;学术宽容意味着对多元价值主体的承认与尊重, 意味着对不同价值标准的理解, 意味着对自己价值标准的执着和恪守, 它彰显了学术的自由与平等。因此, 任何学者, 不论其才华出众还是能力平庸, 不论其高贵典雅还是朴实平凡, 都没有权力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凌驾于他人之上。

2.学术宽容的边界。

学术宽容不是无原则的迁就, 它是有限度、有边界的, 超越这个边界, 就会走向宽容的反面。宽容不是怯懦, 不是包庇、放纵、怂恿;宽容不是见风使舵、逢场作戏。无节制的宽容, 播下的是吞噬宽容的种子。正如波普尔所指出的, “如果人们主张一种绝对的宽容——即使对不宽容者也是如此, 而且不保卫宽容的社会来抵抗不宽容者的进攻, 宽容者就会被消灭, 宽容也随之消失”[1] 。学术宽容的边界表现在:一是学术宽容不等于软弱。软弱是指对学术权威的观点被动接受, 缺乏自己的主见, 丧失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甚至“奴性”突显。学术宽容与之相反, 它是一种自尊与自重, 是一种学术智慧。二是学术宽容不等于仁慈。仁慈是仁爱慈悲, 是人的心理品质, 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学术宽容则是对学术思想与观点的包容、容忍, 是人的理性选择, 是从事学术研究必备的基本素质。三是学术宽容不等于冷漠。冷漠是一种视而不见, 漠不关心, 置之不理的态度。学术宽容是一种扬弃态度, 需要开阔的胸襟和气度。

二、学术宽容的理论依据

1.本体论依据:

真理的多维性。 学术宽容的本体论依据在于真理的多维性。“承认世界的本质是丰富的‘差异性’, 而不是僵死的‘同一性’, 这一点构成了宽容的‘本体论根据’。”[2] 差异性是世界的本来面目, 是世界的本质特征。正是由于现实世界的差异性、多质性, 导致了客观世界的绚丽多彩、丰富多样。面对复杂、多变的客观事物, 需要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探究。而对于每一位学者而言, 他只能从某一维度接近真理。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通过分析人们对六面体的认识阐述了真理的多维性:立方体有六个面, 然而, 没有一个人可以同时看到它们, 六个面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人们面前, 一个人只能在某个时候看到它的某些方面而不可能看到它的全体。在此意义上, 不同的人站在六面体前, 所看到的部分都具有“真理性”, 但又并不能因此否定别人所看到的也同样具有真理性。正是这些各有所偏的“真理”的共同存在, 才可能有六面体的完整存在。所以说, 真理是多维的, 多维的真理需要宽容来认识, 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予以接纳,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科学的发展, 否则, 只会坐井观天, 扼杀真理。

2.认识论依据:

真理的或然性。 追求真理是“人的智力发展中的最后一步, 并且可以被看成是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 甚至“被看成是我们全部人类活动的顶点和极致, 被看成是人类历史的最后篇章和人的哲学的最重要主题。”[3] 但是, 真理又是暂时的、相对的、发展变化的, 因为人是认识的主体, 他的能力是有限的, 是会犯错误的, 这就是人的“可错性”, 其实就是真理的“可错性”。但最终还是逃脱不了修正的命运。所以, 威廉·巴雷特将数学比作为“一艘在大海上行驶而出现了某些漏缝 (悖论) 的船;这些漏缝被暂时堵上了, 但是我们的理性不能保证船不会再出现其他漏缝。”[4] “可错性”是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特征。任何科学理论都是试探性的、暂时的、猜测的, 都是试探性假说, 而且永远都是这样的试探性假说。既然是假说, 它和真理就一定有距离。既然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获得真实的理论, 那么我们就必须想到这样的可能性, 即我们的理论, 不管目前多么成功, 只不过是真理的一种近似。因此, 面对人类认识的“可错性”与真理的“或然性”, 我们永远不能证明自己的认识是绝对正确的, 也永远不能证明我们企图压制的思想与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对此, 我们必须倾听不同的声音, 了解他人的观点, 以便更好地修正错误、接近真理。

3.人性论依据:

人的有限性。 首先,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尽管人被称为是万物之尺度、宇宙之精华, 但人毕竟是人, 其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总是有限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其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可靠, 甚至值得怀疑。因此,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总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人们只能永远接近而不能到达绝对真理的“彼岸”。正如苏格拉底所言:真正的智慧是发现自己的无知, 是找到自己知识与能力的界限。爱因斯坦也坦言, 面对无限的未知世界, 自己只不过发现了大自然中几个有限的小秘密罢了。因此, 宽容是我们惟一的选择。其次, 人受环境影响。德国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提出“思想社会境况决定论”, 认为个人的思想是由个人所处的社会境况和社会位置所决定的。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境况中、处于一定的社会阶层, 人在这种社会境况中的社会位置决定了其思维方式、思想观点。“所谓世界, 就每个人说来, 是指世界中它所接触到的一部分, 如它的党、它的派、它的教会、它的社会阶级。”[5] 每个人生存环境的局限性决定了其认识世界的片面性。因为我们都是凡人, 有人性的弱点, 会犯错误, 所以, 宽容是人类的特权。

三、学术宽容的作用

1.点燃智慧之光。

宽容不仅是人的一种修养, 更重要的是体现一个人的人生智慧;不但表现为一种胸襟, 也表现为一种睿智。它是打开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越是睿智的人, 越是胸怀宽广, 大度能容, 因为他洞明世事、练达人情, 看得深、想得开、放得下。《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 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 知而能容愚, 博而能容浅, 粹而能容杂”。“没有判断的自由就没有智慧, 没有智慧就没有繁荣的社会。”“不宽容使人愚蠢, 正如愚蠢使人不宽容一样。”[6] 宽容是学者的职业智慧。荷裔美籍著名作家房龙曾说, 宽容是一种美德, 更是一种奢侈品, “收购”它的是那些智力非常发达的人。古今中外, 那些成就大业、有所建树的人, 无不有一颗宽大之心, 因为他们具备“收购”宽容的智慧。

2.展现学术自由。

学术自由, 是指学者在开展学术活动时, 不受非学术因素的干扰, 独立解决学术问题。探究学问、追求真理, 必须在一个自由自在的、不受外界干扰与强制的环境中进行。学术宽容能够允许别人有判断和行动的自由, 耐心并且不带任何偏见地容忍那些有别于自己或被普遍接受的学术思想与观点。 胡适认为,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没有容忍, 就没有自由。要想享有学术自由, 须先学会学术宽容。“我虽然不赞成你的观点, 但我坚决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我虽然不支持你的行动, 但我坚决维护你合法行动的自由”就是展现学术宽容、体现学术自由的最好注脚。追求真理是人的本性, 是一项永不停息的事业, 而宽容的学术品质, 能够使学者打破狭隘的个人空间, 走出“自我中心”的场阈, 真诚地倾听, 平等地交流, 自由地畅谈, 宽容地理解、接纳各种思想观点, 学术自由得到了充分体现。相反, 如果缺乏宽容, 就如斯宾诺莎所认为的, “假定这种 (判断的) 自由能够被抑制, 有可能使人们处于从属的地位, 除了统治者的规定之外便不敢说一句话, 尽管统治者永远也不可能使人们只有他想有的思想;这样一来, 由于必然的结果, 人们就不断地会有与他们的语言不一致的看法, 于是国家最必需的诚实受到侵蚀, 可憎的阿谀奉承和背信弃义受到鼓励, 导致欺诈流行和一切社会交往的腐败……” [6] 所以, 只有具有宽容品性的学者才能真正领略到学术自由的价值。

3.促进学术繁荣。

宽容是为发现真理、维护真理而形成的一种学术品质。有了宽容, 你会容忍我的意见, 我也会容忍你的意见, 不必担心因发表了关于知识的一般或特殊问题的意见和主张而遭到危险或者严重的损害。学术思想、学术成就的诞生总是在宽容的学术氛围与尊重不同意见的自由争鸣中形成发展的。前文已述, 真理具有多维性、或然性, 但“人类心灵具有一种品质, 即作为有智慧的或有道德的存在的人类中一切可贵事物的根源, 那就是, 人的错误是能够修正的。借着讨论和经验, 人能够纠正他的错误。”[5] 真理愈辩愈明。宽容的学术环境能够打破学者的思维定势, 使学者摆脱“常规”束缚, 拓展思维空间, 纠正错误观点, 激发创新能力, 提高学术水平。相反, 离开了宽容, 惟我独尊, 不宽容地压制不同的声音和意见, 就会阻塞通往真理的道路。

四、学术宽容的培育路径

1.豁达大度。

学术宽容需要心胸开阔, 需要豁达大度, 没有豁达就没有宽容。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心胸豁达、大度是一种超脱, 是自我精神的解放。任何学者都不可能全知全能, 都具有人的局限性, 都会犯错误, 不能保证对真理的认识绝对正确, 所以, 我们没有权力不宽容对方。伏尔泰把“我们彼此宽容各自的愚蠢”视作“大自然的首要法则”。因此, 学术宽容需要学者走出“自我中心”, 承认并确认他人的价值, 形成开放的心态, 这就需要学者豁达大度、心胸开阔。有了开阔的心胸、包容的心态, 就会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认识, 甚至包容反对自己的意见, 而不是斤斤计较, 执著于别人的错误。相反, 心胸狭窄, 患得患失, 耿耿于怀, 只会制约自己的思维, 压制对方同时也压制了自己的发展。

2.对话交流。

宽容产生于主体之间的交往过程中, 交往的过程就是对话交流的过程。“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既然是公器, 它就应当为学者所共同关注, 而关注的前提条件就是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对话意味着不同观点甚至对立观点之间的碰撞, 允许各种“荒诞无稽”之观点的充分表达、自由探讨, 最终实现各种观点的“大融合”。对话为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因此, 对话交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一方说服另一方, 而是在于相互理解, 彼此欣赏, 共同进步。任何学者都有必要通过对话交流, 展现学术宽容, 探究学问, 掌握真理。雅斯贝尔斯认为:“对话的惟一目标便是对真理的本然之思。” [9] 综观科学发展史, 任何有创新的思想观念都产生于“百家争鸣”的对话交流之中。一旦罢黜百家, 独尊一家, 就会导致学术垄断, 学术霸权凸显, 学术发展停滞不前。

3.理解尊重。

学术宽容的前提和基础是对学术的理解尊重。理解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 是一种倾注着深厚感情的信任和互爱。尊重是指在民主、平等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与态度。一个人只有尊重他人, 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知之深, 爱之切”。任何学者都应该认识到个体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把自己当作一个平凡的社会成员, 而不是社会权威、真理代言人, 没有权力凌驾于他人之上。认识自己的有限, 欣赏他人的优势, 宽容意识也就会油然而生。因此, 任何人都不应该把自己装扮成真理的化身, 指手画脚, 到处吆喝, 而应该换位思考, 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4.宽容失败。

学术的本质是创新, 而创新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 既没有固定的模式, 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切都需要探索、实践。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 不可避免会出现失误, 甚至是失败。创新就是从无数次的失败中总结出来的。许多重大创新成果正是在失败的基础上产生的。有时是“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有时甚至是无果而终。许多重大的科研成果都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做出来, 甚至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术活动的失败是人类发展需要付出的代价, 也是学术活动不可避免的。失败也是对科学的贡献, 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如果我们的管理者和科研人员没有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的共识, 就会扼杀学者的创造欲望和自由, 真理也就与之无缘, 学术水平无法提高。只有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环境里, 才能解除他们对有可能失误的后顾之忧, 激励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学术活动中去, 更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提高学术水平, 促进学术繁荣。

参考文献

[1]冯建军.宽容:当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J].当代教育论坛, 2004, (6) :23.

[2]贺来.“宽容”的合法性根据——市场经济中的宽容文化及其哲学透析[J].南京社会科学, 2002, (2) :1, 4.

[3][德]恩斯特.卡西尔 (甘阳, 译) .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326.

[4][美]威廉.巴雷特 (杨照明等, 译) .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39, 38.

[5][8][英]密尔, J.S (程崇华, 译) .论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9:21, 23.

[6][7][法]安德烈.孔特—斯蓬维尔 (吴岳添, 译) .小爱大德[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174, 176.

上一篇:提倡居民节约用水的倡议书下一篇:手指口述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