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外国语言文学高校排名

2024-07-26

考研 外国语言文学高校排名(共12篇)

篇1:考研 外国语言文学高校排名

考研 外国语言文学高校排名

考研备考钟声已经敲响,部分考生还未选定目标院校或专业,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发布《学科评估结果》,以下是在外国语言文学领域排名前10名的高校,供考生参考:

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01 北京大学 93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88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10284 南京大学 1184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84 10212 黑龙江大学 82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79 10335 浙江大学 90008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发布20学科评估结果,其中外国语言文学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34所,本次有30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92所。

篇2:考研 外国语言文学高校排名

考研 天文学专业高校排名

考研备考已经开始,部分考生还未选定目标院校或专业,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发布《学科评估结果》,以下是在天文学领域排名前10名的高校,供考生参考: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43 北京体育大学 93 10277 上海体育学院 89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81 10522 武汉体育学院 10071 天津体育学院 77 10176 沈阳体育学院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10653 成都体育学院 10285 苏州大学 75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发布20学科评估结果,其中应用经济学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50所,本次有36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88所。

篇3:考研 外国语言文学高校排名

(1)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人们对外部世界了解的需求也愈发强烈。中国通过2009年奥运会让世界了解的中国, 特别是了解了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而我们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中文系的外国文学课程在学科性质上属于一级学科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因此将比较文学的内容与意识带入外国文学课堂教学中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们在这里所指的并不是简单地将比较文学的课程内容机械地加入其中, 即简单地“1+1”式教学, 这样的教学效果顶多得到的是等于2的教学效果, 如何使得教学效益最大化呢?或许应该是将比较文学的相关内容自然而然地融进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去。首先, 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适时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19世纪欧洲文学中的莱辛的《拉奥孔》时, 借用被“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苏轼的作品对诗与画展开讨论, 实践说明, 这样的讨论促进了学生对西方文论与中国文学的理解, 苏轼是我们学生非常熟悉的文学家了, 对他的创作思想、代表作品耳熟能详, 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 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理解西方文学。此外, 这样的讨论也有利于学生将文学研究的视野从文学本身拓展开去, 逐步树立跨学科的研究的意识, 开始关注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 逐渐从艺术审美的思维高度来看待文学。其次,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下一番功夫, 借鉴优异教材的长处。例如由张德明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学史》就是“从21世纪全球视野出发, 以现代性的建构/解构为中心, 将世界文学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描述, 打破了一般文学史将东西方文学截然分开的做法”。这样的体例实际上是具备了世界文学的意识, 值得肯定。不过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认为适当讲解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是需要的, 这利于我们动态地、发展地来认识文学的演进过程。

(2) 如今在教育领域, 培养创新的人才早已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而如何培养呢?这个话题很大, 而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找到一个问题的最佳或标准答案的能力在今天的大学教育中应该不再是衡量人才能力的唯一标准了。外国文学课本身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只要我们用心发现, 会有很多问题是很有价值的。

例如:在《堂吉诃德》一节的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中借用纳博科夫在哈佛大学演讲中撕毁《堂吉诃德》一事, 带出该著作的内在矛盾与争议性, 使同学带着问题进入对该著作的学习, 而在教学中也着重于围绕《堂吉诃德》思想内容的复杂性及形成的原因来分析。笔者让学生自己思考《堂吉诃德》这部著作存在争议的原因, 经过讨论, 在课堂上得出这样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是骑士文学本身的积极特点与塞万提斯表现于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暗合, 这加深了作品的矛盾性。第二个方面是西班牙文学传统。第三个方面我们可以从作者与读者入手。第四个方面的原因我们从读者来分析。经过这样两节的讨论, 同学对作品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对文学批评也有了产生的新的认识, 教学效果较好。又如, 在但丁的《神曲》这一部分的教学中, 可尝试围绕恩格斯对但丁的语录——“意大利曾经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 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的但丁, 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1]展开对该著作的分析, 最后自然带入对《神曲》思想与艺术的双重性的领悟。再如:对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的学习中, 可根据学生之前学习过的欧洲文艺复兴文学内容来思考这两个不同的时期对待古典文学的区别、联系来学习。也就是说, 虽然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文学与欧洲文艺复兴文学都有向古希腊罗马学习的内容, 但它们之间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比方说,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这表明时代背景是由变化的, 还有古典主义是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的等。可见适时地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展开讨论进而分析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帮助的。

(3)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也能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 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以往我们更多地重视课堂的教学, 而把第二课堂忽略了。其实, 如果措施得当, 发挥好第二课堂的功效, 第二课堂不仅仅能够发挥好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作用, 更能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搭建更好地平台。虽然同一所大学的学生具备大致相同的知识基础, 但每个人的潜力、性格、爱好都有着较大的区别。而根据大多数学生制定的教学计划并不能保证发掘出每一个学生的潜力。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知识网络的趋势日益明显, 使得课外活动也越来越受到们的重视。课外活动大致包括这样几种:与课内教学内容相关性较大, 且与各级各类的知识与能力竞赛相结合的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课外活动的原则有:面向多数, 尊重个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2]。外国文学课本身有许多教学资源值得我们去发掘。对于戏剧的学习, 就涉及到古希腊的戏剧、莎士比亚的戏剧、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20世纪的荒诞派戏剧等。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着重讲解这些戏剧的思想精髓、艺术特色, 然后组织有兴趣的学生排演话剧, 让学生自己当编剧, 自己当导演, 自己当演员。教师可以积极发挥相关学生所在社团的资源优势组织好这些活动。如果时机成熟, 甚至可以面向系、学校进行汇报演出, 征询广大观众的看法, 之后便于总结经验提高水平。针对有的问题可能涉及中国文学、比较文学, 难度可能较大, 可以尝试在课后组织几次专题讨论会, 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 准备好发言提纲。比如说在学到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时就可以围绕“浪漫主义在中国”的主题组织讨论会, 进行探讨, 相信学生、教师都会有收获的。在现代社会, 电影已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之一, 电影制作商、导演、演员都在想尽办法吸引观众的眼球, 所以质量上乘、气势恢宏、大制作的电影也是风靡一时, 其中不乏许多根据外国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 这些电影以其曲折情节、演员精湛的表演深的观众的喜爱, 也很受大学生的喜爱。所以教师可以以“电影中的外国文学名著”为题组织学生开展几次电影赏析活动, 着重讨论文学原著与电影改编的区别联系, 优劣。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花一定的时间掌握电影评论的基本知识、理论以及有关电影的基本情况和评价。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外国文学课还涉及到很多的诗歌、小说, 举办诗歌朗诵会,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现在不少学校的学生读原著的不太多, 所有有些老师在学期初就有有意识地布置好这一学期, 甚至是一学年的阅读任务。比如一学期阅读不少于5本的外国文学名著。那么如何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呢?可以尝试开展读书心得会, 在课外就某一个作家、一部作品展开讨论,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笔者所在系的本专业学生基本上是师范类学生, 为了提高他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所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 可以选上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备课, 制作电子课件, 进行presentation等。目前我国大学生课外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需要我们引起注意。主要是缺少时间、师资和场地。结合我院、系的实际, 有这样一些对策。大三的学生每周有1~2天课较少, 可以适当安排相关的活动;外国文学课课外活动涉及戏剧、电影、朗诵、演讲等领域, 而一个老师是很难样样精通的, 这要求我们老师一方面只能不断学习, 提升自己, 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指导的团队, 由多名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课外活动。也可以发挥学生中间特长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带动其他人进行活动。场地也可以尽量争取, 相信随着我院办学条件的完善, 这一问题是会得到逐渐解决的。

高等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面临着不少问题, 其中有些一直存在争议。这里笔者不准备展开论述, 只提几点认识。 (1) 高等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有别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双语教学, 主要是指其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而非外语能力; (2) 高等教育阶段学科内双语教学课要注意系统性和延续性[3]。而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师资、教材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 外国文学课开设双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还值是得我们商榷的。但在课堂的诗歌教学中适当增加原文也是可以的。

最后, 笔者想指出的是, 外国文学这门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 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 重点突出避免面面俱到。每一个授课者的气质、教学风格、研究兴趣都大相径庭, 但只要能讲出自己感悟最深、最有心得的部分, 同时使学生有兴趣, 增长知识、提高了能力, 就是值得提倡的。

摘要:外国文学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本、专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 我们应该对外国文学有一些新的思考与认识, 那就是开掘出外国文学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潜在价值。本文试从外国文学课对时代变迁理应做出的回应, 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重视,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等几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对高校《外国文学》课的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朱维之, 赵澧, 黄晋凯.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第5版) (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35.

[2]龚绍文.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入门——大学施教学初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42.

篇4:考研 外国语言文学高校排名

关键词:高校;外国文学;审美教育;分析

文学作品对生活和艺术的描绘主要通过语言这种载体,虽然相对比音乐、绘画、舞蹈以及雕塑等形式具有直接的审美特性,但是其也具有其他形式所不具备的审美特点。因此,对于高等学校的文学教师来说,除了向学生传授大量的文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应该带领学生不断挖掘外国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审美因素,以不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外国文学作品的主要审美因素及教学方式

在外国文学中,诗歌、散文、小说以及戏剧是四种主要的体裁,下文将分别结合这四种主要的体裁,对高校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主要审美因素及教学方式进行详细探讨。

(一)外国诗歌

以笔者看来,外国文学中的诗歌主要包括情感美与哲理美两个方面,在情感美中不仅体现了文辞的优美,而且在文字中还蕴含了丰富的感情。如《我愿意是急流》,富含了作者炽热的感情在内,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些作品的时候,应该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以达到心灵的碰撞。此外,西方人往往比较理性,喜欢对哲理进行探索,这些在诗歌中也有着一定的体现。比如,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在《文学传记》中曾经写到:“一个人,如果不是一个深沉的哲学家,他绝不会是个伟大的诗人。”而现实中也是,他往往都在思考着生命的价值以及人生的真谛。而作为教师来说,在讲授该类诗歌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从诗歌表面的涵义延伸到深层次的理解,从而使其产生共鸣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二)外国散文

虽然散文也是和小说、诗歌以及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其审美特征是语言精炼、情境交融以及形散神聚。不过,外国的散文和国内的散文还是有着一定的差异,比如,我国的散文比较注重抒情与议论,而国外的散文则更加注重思辨,通过阐释哲理来抒发情感。笔者通过对很多国外的散文阅读后发现,首先,它们往往在语言上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重挖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深刻魅力。此外,还应该对散文的语言思辨性进行关注,对其背后的民族心理进行挖掘,进而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此外,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外国散文中的不一样的美,并进行欣赏,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三)外国小说

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其主要是通过对人物、情节、环境的描绘来表现出现实生活。和其他的文学体裁相比,小说的“真实性”更加真实,当然,其所表现出来的时代背景、创作手法以及作品所表达出来的主旨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领略到人物形象上的审美价值,以《装在套子里的人》这部外国小说为例,在该部作品中,恐惧是主人公别里科夫最大的特点。现实生活让他感觉到非常不安,只有禁止的东西才会使他的内心感到踏实,相反,没有禁止的事物会让他怀疑与感到不安。因此,在具体的讲解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反面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格才是健全的,从而帮助学生端正他们的人生观。

同时,情节也是小说中的三大要素之一,小说主题的表现都是通过情节来展现的,比如,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时,作者为了突出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了追求奢华富贵的生活而命运坎坷的悲剧,先是写女主人公从逆境到顺境,笔锋再转入逆境。然后从波澜起伏中,突出玛蒂尔德的悲剧。作者在小说结尾处,描写女主人公玛蒂尔德遇到故人,得知项链其实是赝品的真相。小说戛然而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领悟到很强大的震撼力,从而使得学生受到深刻的审美教育。

(四)外国戏剧

对于外国戏剧来说,国人可能更多想到的是悲剧美与荒诞美两个方面,在悲剧美的作品中,最出名的莫过于《罗密欧与朱丽叶》,其中通过对这对相爱的青年男女为爱情献身的悲剧,从而为读者展现出了强烈的悲剧效果。虽然双方家庭的世仇,不允许二人在一块,但是二人宁可付出生命也要与对方长相厮守,这种爱情悲剧带给了一代代读者强烈的震撼。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激励学生去珍惜与热爱生命。

此外,荒誕作为上世纪外国文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文学审美的一个重要特性,以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为例。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思想背景是人类处境的荒诞与痛苦,设计了两个流浪汉弗拉季米尔和埃斯特拉冈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做的一件事就是等待戈多。而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去正确对待这种荒诞的生活,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的丑与美,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

二、结束语

总之,在高校外国文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外国文学所展现的社会美、艺术美以及自然美等去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继而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胡羽晴.论中学外国文学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海南师范大学,2013.

[2]赵琨.浅谈高校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09:120-121.

篇5:考研 哲学专业高校排名

考研 哲学专业高校排名

考研备考已经启程,部分考生还未选定目标院校或专业,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发布《学科评估结果》,以下是在哲学领域排名前10名的高校,供考生参考:学校代码及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0001 北京大学 95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92 10246 复旦大学 87 10558 中山大学 10284 南京大学 85 10486 武汉大学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83 10055 南开大学 79 10183 吉林大学 10003 清华大学 78

篇6:考研 外国语言文学高校排名

1.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依战争为背景。《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返家乡的经历。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喻丰富。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2. 《工作与时日》

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作者是赫希俄德,较详细地记载了古希腊时期的种种宗教祭日赫从事不同工作时的黄道吉日。诗人最后总结说,在不朽的众神面前,聪明人的工作是无可指责的,因为他懂得吉兆,所以能够避免犯罪。该作具有史诗的体裁,但实际上可以说一部道德格言集和农业历书。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

3. 《伊索寓言》

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古希腊的被释奴隶伊索所作。共收集了三四百个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成为下层平民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的总结。寓言作者谴责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负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

4. 《俄狄浦斯王》

是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取材于英雄传说,写忒拜王子俄狄浦斯反抗杀父娶母的神示,然而又逃不出命运支配的故事。悲剧从传说故事将近结尾的地方写起,当时俄狄浦斯已是忒拜国王,时值瘟疫流行,按照神示,只有追查出杀死先王的凶手,才能免除瘟疫,挽救忒拜城。全剧以此为起点,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展示了悲剧主人公的思想性格。当 俄狄浦斯查明凶手就是自己时,他刺瞎双眼,自愿放逐。通过俄狄浦斯的遭遇,作者颂扬了悲剧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人民对国家的负责精神。这样一个英雄却受着命运的捉弄,这样,索福克勒斯对命运的合理性提出了怀疑,表现了雅典自由民在社会灾难面前的斗争精神和悲愤情绪。以此作品为代表的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标志者希腊悲剧的成熟。索福克勒斯把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并通过人物对比方法来塑造,因而人物的动作性强,性格比较突出。

5.骑士文学

盛行于11―12世纪的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领主,它们替大封建主打仗,获得了土地和其他报酬,成为小封建主。因此,他们在思想上是支持封建等级制的。骑士逐渐形成一个阶级,。在接触了东方生活和文化之后,骑士精神逐渐形成。在骑士精神中,爱情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为她们服务,为爱情冒险,以此作为骑士的最高荣誉。不少骑士表现出锄强扶弱的一面,有时也为宗教信仰去冒险。但他们往往不顾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要求文化和生活享受,并把东方文明带回到当时仍处在相对落后状态的西欧各国。法国是骑士文学最兴盛的地方。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诗体传奇)。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地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作者主要是封建主和骑士,也有少数是社会下层出身的人。法国北方骑士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骑士叙事诗。骑士文学也表现出一定的反封建精神。

6.城市文学

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出现于10―11世纪的欧洲。它与教会文学不同,在内容上现实性极强,在风格上也生动活泼,主要使用讽刺手法。城市文学的出现,对于中世纪文化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在文学样式上,城市文学也有新的创造,产生了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等新型体裁。作者主要是城市里的街头说唱者。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表现市民阶级的机智和狡猾,讽刺专横的贵族、贪婪的教士和凶暴的骑士。代表作品有《列那狐传奇》等。

7.文艺复兴

是14―16世纪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文化思想上的深刻变革。复兴并非指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简单复兴,而是人们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得到启发,重新发现了人的`崇高价值,认识到人有无限的潜力和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这一觉醒使人摆脱了中世纪封建主义和教会的精神桎梗使文学、意识、宗教、哲学、科学、政治等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宣告了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诞生。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使人文主义。这个运动具有明显的思想解放性质。其“解放”的意义,在于它开始否定和反对中世纪的“以上帝为中心”的神学政治文化和宗教政治制度,这种文化以经院神学与哲学为理论核心,以对上帝的膜拜和对教会权力的绝对服从为根本的伦理和政治信条。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人们力图从古代文化中寻找反对教会专制和腐败的思想武器,而开始强调,人作为个人应该具有自己独立的“世俗生活”的自由。表现在对待宗教的问题上,就是人们开始把宗教信仰问题和对教会的服从问题加以区分。

8.人文主义

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humanitas,“人文主义”一词在古代世界或文艺复兴时期都没有出现,到了18一个德国教育家F. J. 尼特哈麦在一次关于古代经典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的论辩中,最初用德文humanismus杜撰出来,后来有乔治・伏伊格特于1859年出版的一部著作中首先用于文艺复兴,书名是《古代经典的复活》,又名《人文主义的第一个世纪》。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的中心思想。它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教会以神为宇宙的中心,而人文主义则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来对抗它。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性;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第四,用户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9.七星诗社

指16世纪中期在法国由7个出身贵族的人文主义作家组成的一个文学团体。彼埃尔・德・龙沙和杜贝莱是其中的领袖人物,由杜贝莱执笔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1549年)是七星诗社的宣言书。七星诗社在两方面对法国文学作出了贡献:第一,为法兰西语言的丰富和纯洁作出了贡献;第二,在诗歌理论方面,提出要创造法兰西自己的大型史诗和能语希腊罗马文学比美的民族文学,在诗歌风格上,提倡自然朴实,反对矫揉造作,要求韵律和谐响亮而富有变化。大力提倡亚历山大诗体,认为它最能代表法国诗歌的特色。

10.流浪汉小说

最初出现在16世纪中期的西班牙。反摩尔人的斗争结束后,西班牙逐渐趋于统一,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王权的鼓励下繁荣起来,城市开始发达,一种描写城市下层人民生活的新文学体裁――流浪汉小说便应运而生。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一般都是社会的不幸儿、失业者。作品常以他们的流朗为线索,用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的经历,把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广阔的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用下层人物的眼光去观察、评价和嘲讽各种社会现象。每一部流浪汉小说都是一幅生动幽默的社会风俗画。

11.大学才子派

在伊丽莎白时期戏剧的发展过程中,一群以“大学才子”闻名于世的剧作家颇多建树。这些剧作家大都在牛津或剑桥受过教育,然后从事在当时被视为并不十分光彩的戏剧行业。他们将各种影响融为一体,其中包括古罗马戏剧以及模仿古罗马戏剧的学院剧、中世纪的道德剧、当代的意大利与法国戏剧,从而创作出结构严谨、情节生动、诗意盎然的据作、他们对于戏剧形式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创造出复仇悲剧、浪漫喜剧和历史剧等多种戏剧形式。这些剧作家包括托马斯・洛奇、约翰・黎里、乔治・皮尔、克利斯托弗?马洛、托马斯?基德等。

12.莎士比亚化

这是马克思在《致斐迪南・拉萨尔》(1859年4月19日于伦敦)的一封信中所提出来的概念,这个概念是针对拉萨尔(他于1858年初写成五幕历史悲剧《弗;安茨?冯?济金根》,剧本以济金根为主人公,描写了他叛乱的经过。拉萨尔否定了马恩的唯物历史观,把骑士叛乱说成是代表全民利益的革命运动,把济金根说成是全民的领袖,目的就是要肯定反动的王朝兼并战争,肯定普鲁士王朝对统一运动的领导,反对独立的工农运动。此作品在艺术上属于唯心主义美学的范畴。)艺术创作上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提出来的,马克思要拉萨尔莎士比亚化,借鉴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创作经验,是为了帮助他克服错误,并不是说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没有局限性,更不是把它当作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借鉴莎士比亚的创作经验,包括:第一,真实地揭示现实的某些本质方面。第二,较广泛地反映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恩格斯在1859年5月18日写给拉萨尔的信中,批评拉萨尔的描写局限于官方小圈子时,肯定了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希望他也能像莎士比亚一样,“介绍那时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第三,在人物塑造上,坚持个性化,反对类型化。第四,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这四个部分概括起来就是恩格斯为了批评拉萨尔为了席勒、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的那个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所以,所谓莎士比亚化,也可以理解为莎士比亚的现实主义。

13.“福斯塔夫式的人物”和“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篇7:考研 外国语言文学高校排名

用户账号为“bd2018”+报名号(北京大学报名点);“wd2018”+报名号(非北京大学报名点)。用户初始密码为考生本人出生日期的8 位数字。例如:用户账号bd20*** 用户密码19801001。考生登录后点击右侧“网上报名”按钮,在项目列表中选择“硕士研究生招生”,点击左侧的“复试相关表格”即可下载到本地后再打印。

(2)大学期间正式成绩单(需盖有学校教务部门红章);

(3)个人陈述(你的学术背景、在所申请的专业曾经作过的研究工作、以及攻读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计划、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目标等。)(登录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下载填写);外国语言文学(国别和区域研究)专业要求用英文写作攻读研究生阶段的研究计划(2-3页),一式五份。需本人签名。

(4)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或学生证);

(5)符合教育部《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第五十九条规定可享受相应加分政策的考生,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3、领取复试通知书。参加复试时请务必带上身份证和复试通知书,提前15分钟到达考场。

复试比例

满分(100分):包括两部分,即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

复试权重:初试成绩所占权重为70%,复试成绩所占权重为30%。

复试成绩

外国语言文学(国别和区域研究)学属于文学学科门类,复试基本分数线为: 政治50,外语50,专业课(1)90,专业课(2)90,总分330 复试经验

考研复试当天,千万别做的十件事

考研复试当天的状态是很重要的,在这么重要的这一天里,考生一定要认真仔细确保万无一失,下面10件事最忌讳,当天不要犯!

考研复试这一天,有以下的错误千万别犯,启道考研辅导班提醒你注意提前防范。

1、迟到

迟到是很不尊重他人并且没有时间观念的表现,会给考官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因此考前要把该准备的准备好,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提早出发。一旦因为一些突发状况迟到,不要慌乱的冲进考场并找理由为自己开脱,要礼貌的道歉。

2、穿着花哨,浓妆艳抹

考研复试面试时,应穿着简单,不要过于花哨时尚,整洁,干练即可,女孩不要化浓妆。

3、目光飘忽不定

与考官对话时要自信,正视考官,不可东张西望,看天望地。切忌目光飘忽,会让人觉得你不自信并且不够尊重考官。

4、关键信息说错

英文自我介绍的时候把自己的院校、专业、所报院校的名称说错的话,就很尴尬了。提前了解所报院校的英文表达方式,学会自己所学专业的准确英文表达。

5、回答过于简短

不要太过被动,只会回答是或者不是,要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回答问题时少用“yes”和“no”这样的简短表达,要给出理由。

6、动机不纯

当问到你为什么考研的时候,永远不要向考官传达考研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或现在的工作不好,希望通过考研来改善。尽管你的动机可能是这样的,但是不要这样直白地表达出来,会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显得很没有规划和追求,应该展示自己积极的一面。

7、声音微弱

与考官对话的时候,不要像蚊子一样微弱的声音,考官听不清你的回答就很尴尬了,声音一定要宏亮,尤其是女同学,要给考官一种你很自信的感觉。

8、过于煽情

不要过度渲染自己多么多么努力,准备的多么多么辛苦,不要过于煽情打亲情牌,大部分考生都是一样辛苦过来的,过分强调准备过程有多辛苦会让考官产生不适,还会质疑你的能力。

9、胡编乱造

当被问及自己不懂问题时不要胡编乱造,你编造的东西在考官看来是很可笑并且浪费时间的,实在不知道的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适当请求考官的提示,或者说一些相关问题的

想法。

10、慌乱仓促

所有的话题,自我介绍等等,一定要准备充分,不可出现长时间空白或背诵的感觉,不要表现得很慌乱仓促。

篇8:高校外国文学教学方法探索

传统的外国文学教学“一般依循文学史发展脉络, 做史选结合的综合描述:内容上厚古薄今, 详远略近”;方式上基本以教材教师为中心, 进行课堂讲授。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无疑难以实现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层次、多向度的研究, 建立跨学科跨文化研究的大视野的教学任务。因此, 对传统的外国文学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调整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 大多文学教材采用“时代背景→作家生平→作品节选”的三段式套路, 因其“史”和“编”的特点, 长期以来在学术理念上形成了误区:教材定位的非学术化, 文学史知识的纯客观化, 操作方式上的集体化。于是, 教材忽视了文学自身规律和特性, 重点不够突出, 缺乏创新性和学术价值。实践证明,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反映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时代特性:

第一, 从纵向上, 根据“厚今薄古”的原则调整课程内容体系。整个西方文学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中世纪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和启蒙文学, 19世纪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 以及20世纪中期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传统的文学教材及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19世纪及以前的经典文学, 对于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中期以后的现代主义文学则无暇顾及或只是匆匆带过。于是便形成了这样的弊端:知识陈旧, 即时性差, 信息获取滞后于当代重要研究成果及前沿动态。因此, 在教学中对课堂教学内容应做适当调整, “本着详近略远原则, 把重点从古代移到现代”, 尤其是20世纪后的现代主义文学, 体现文明成果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转换, 使学生了解现当代重要的研究成果、文学思潮、批评方法。

第二, 从横向上, 压缩文学史教学, 开展专题教学。在以往的文学教学中, 我们多采用“古代、近代、现当代”的分段式教学模式。这种文学史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宽, 作家作品多, 文学现象纷繁复杂, 面面俱到, 给教学增加了不少困难, 容易影响教学效果。此外, 基础课程占用的时间过长, 既不利于教师的科研探索和学生的自学研讨, 也影响课程体系的建设。所以, 在保留外国文学史教学中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可对其大力压缩, 并推出一系列专题选修课, 比如:英美文学经典、西方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文学、西方小说叙事研究、西方诗歌艺术研究、西方悲剧艺术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专题研究、西方文化概论等。这样改革, 极大丰富了本学科的教学内容, 使课程体系趋于完善, 尤其是为我们的研讨式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钻研和思考, 完成文学的创造性阅读和阐释。

第三, 重视文学理论在教材中的作用。文学理论是用于诠释文本的普遍理论, 原是对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 但反过来又影响和指导创作。具有历史重要性的文学理论学派包括有:新批评、形式主义、马克思主义、心理分析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等。学生掌握了不同的文学理论, 便有可能采用多种文学批评方法从新的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和阐释。现代文学教育正是要形成多元化的阐释格局,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阅读。

总之, 在编订外国文学教材时, 我们应坚持“以史为经, 以论为纬, 以作品研究为中心”的原则, 编写出有主有次, 主次分明, 具有大学特点的外国文学教材。

二.采用主体性研讨式教学模式

大学的教学任务, 不仅仅是为了替学生解惑答疑, 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为此, 外国文学课堂应采用“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和阐释能力。

第一, 更新观念, 建立“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依据当代诗学阐释学思想, “作品包括文本和读者理解两部分, 那么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才是文本自身意义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所以文学教学应当彻底改变以往以老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式教学方式。

在主体性教学模式中, 教师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在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引导”主体的作用, 使教学活动具有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功能。为此, 在教学中, 我们应当坚持“精讲、少讲、不讲”的原则, 即重点、难点的地方精讲;参考资料多的内容少讲;简单易解的部分不讲, 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 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单一的专业知识学习中解脱出来, 达到“一课多能”的教学目标。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 提高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的能力, 又能在思维方法、学习态度、表达技巧等方面得到综合训练。

第二, 提倡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沙龙式”研讨。长期以来, 我们的文学教学多采用单一的社会学历史学批评方法, 以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作为衡量作家成败、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然而一部经典作品, 无论在文化容量还是美学内涵上, 都是博大精深的, 因此我们应注重从文化、哲学、宗教、社会心理及科学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多方法的阐释, 构建多元化的阐释格局。“在教学中将语言的输入和文化的导入”, 就可以使学生体会和接受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的空缺和不同, 在沙龙式的研讨中更好的实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为此, 我们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造。对于一个问题的认识, 不给标准答案;对于不同的观点, 也不作统一结论。学生依据不同的文学理论、批评方法和个人经验可以读出不同的意义。比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邱园记事》, 有人说它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淡漠和隔膜;有人说它反映了一战给人们带来的悲观和彷徨;也有人说它表现了人们对生死的不同看法;更有人分析了其中的生态主义思想。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讨模式容易营造自由活泼的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活跃敏捷的主动思维。于是, 学生在各抒己见中得出了不同而又深刻的个人感受, 甚至不放过作品中的一个词一句话, 文中出现的一些细节场景 (花、蜗牛、机器轰鸣等) , 都作了细致而深入的探讨和推敲。

第三, 论文写作是课堂讨论的结果。经过阅读准备、教师引导、全员参与和互动的课堂讨论, 每一位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把握都达到了比较全面的程度, 能够确定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该提倡学生深入探索、大胆创新, 启发和引导学生查找资料, 运用新的批评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对作家作品进行新的解读。通过论文写作,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 成就感和满足感自然而来, 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当然, 这种主体性教学模式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 及时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 深谙教材的同时还要熟悉学生, 在讨论时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有备而来。

三.结语

雅斯贝尔斯曾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所谓教育, 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 (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 , 包括知识的传授, 生命内涵的领悟, 意志行为的规范, 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 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 使他们自由地生成, 并启迪其自由天性。”我们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培养和输送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而教育所担当的重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 更为重要的是涵养丰富健全的人格, 塑造完美高尚的灵魂, 使人的潜能得到极大的挖掘和拓展, 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和张扬。由此可见, 教是为了不教, 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 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便是我们的文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任务所在。

参考文献

[1]程丹、米建荣.中日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语文学刊, 2013 (12) :143-154.

[2]蒋承勇.世界文学史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3]孙靖.高校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台州学院学报, 2005 (2) :69-72.

[4]张隆西.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6.

篇9:考研 外国语言文学高校排名

迫于高考的压力,高中语文中的外国文学处于边缘地位,不受师生的重视。须想改变这一现状,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改变教学理念,加强审美教育;运用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开展第二课堂,挤出阅读的时间;加强对阅读的指导,提倡深度阅读。

高校中文系 文学素养 外国文学 高中语文 教学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的今天,整个世界已经连成一个整体。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语境已经是我们所有的文学教学与研究者以及广大的青少年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在这样极具挑战和考验的时代,如何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求的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十分迫切的问题。而外国文学是世界各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融汇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髓,在陶冶学生情操、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理应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和重视。然而根据笔者和同行们多年来的观察,以及在本校中文系大一学生中展开的调查,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太乐观的结果:大一学生对外国文学接触得非常少,他们仔细阅读过的外国文学名著极其有限,看过的相关影视作品也较少。

显然,大一学生的文学素养亟待提高,知识结构不合理,古今中外中的“外”这一环节非常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阅读得非常少,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中学阶段,他们渴望阅读的愿望屡屡被打击、挤压,他们没时间也没机会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现行的考试制度很不利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1],高考的指挥棒具有绝对的权威性,迫于高考压力,教师学生都很无奈,每天奋战在书山题海中,偶有阅读,也参照考试的重点。外国文学的试题在考卷中所占比例极小,所以学生无暇顾及,除了个别对外国文学名著很感兴趣的,会在假期偶尔读读,也往往读的是简写本。在高中阶段外国文学就处于这样尴尬的地位,尽管专家学者们看到了这些弊端,不断地尝试改革,中学语文教材中也编入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学作品,编排也越来越合理化,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外国文学在中学语文中的边缘地位。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让外国文学真正走进老师学生的心中,引起他们的重视?高中教育可以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改变教学理念,加强审美教育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担负着能力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双重任务。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指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伴随着语言文学读写听说的训练,渗透着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2]早在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就强调:“注重全面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3]。《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高中生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可以接触外国优秀文学传统,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增强文化意识,提高文艺理论修养”[4]。如上所述,我们看到教育界的专家们已经深深地意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方面,即在审美教育领域,外国文学将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外国文学作品,都是专家们精心挑选出的名家名篇,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品,能够给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既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又能陶冶情操、怡情怡性。

迫于高考的压力,外国文学作品未能真正走进广大师生的视野,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因为思想很难在高考试卷上体现,所以老师在有限的课堂上更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播和灌输,不太重视思想的培养。然而高中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思想心智都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所以如何让他们远离诱惑健康成长,是广大教师和家长们最关心也最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现在这样的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时代,要想把中学生放在温室里,“与世隔绝”起来,是绝对不可能的。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广大教师该如何应对呢?如何才能使学生远离污染呢?一些家长和老师采用“堵”的方式,即禁止使用或者没收手机。但是我们知道,“堵”不如“疏”,广大教师应行动起来,积极干预,采用“正强化”的方式,给这些急需指引的中学生及时的、正面的指导。语文首当其冲要担负起思想教育的重任,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们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再“轻”思想,要发挥好外国文学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用鲜活的形象、丰富的情节、高尚的思想、优美的语言来感染人、教育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只有让学生懂了对与错、是与非、美与丑的分界,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才是从思想上从根本上筑起了防腐拒变、拒绝污染的坚固堤坝,也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运用体验式教学,激发高中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何才能使外国文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首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出学生兴趣,可以尝试把体验式教学引进高中语文的外国文学课堂。“体验式教学是以人的完整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它带有强烈的情感成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中投入着情感、滋润着情感、陶冶着情感,通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感受生命的涌动,成为既具有知性、理性,也充盈着灵性与感性的整体的人”[5]。体验式教学注重让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直接经验。体验式教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寓教于情。

具体到高中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如阅读、讨论、辩论、表演等形式,也可以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影片,给影片中的经典对白配音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外国文学名著学生接触得很少,而且有文化的差异,学生读起来有一些困难,而高中生的时间又非常宝贵,很难有大段时间来读整部作品,所以播放一些经典名著改编的影片或者只是播放其中的经典片段也是不错的选择。总之,通过听、看、演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走进作品,进入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会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感受愉悦、欢畅、痛苦等各种情绪,同时让心灵得到净化和陶冶。在阅读、表演、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思考、发现问题,通过大家讨论或老师点拔得以解决,学生会感受到成就感、收获感,自然会激发出他们对外国文学的兴趣。笔者有过这样的经验,布置了一次作业,让学生分组表演一段外国戏剧的片段,15~20分钟,剧本自由选择。准备了一段时间以后,在课堂上表演。大家选的剧本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无事生非》、《悭吝人》、《李尔王》等,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性很高。一些平时很内向、沉默寡言的同学,上了台非常入戏,让大家刮目相看。同学们还制作了简单的道具:纸做的胡须、纸卷的长剑等。最后,我们一起评出了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音乐奖和最佳道具奖。同学们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还会有。endprint

三、开展第二课堂,挤出阅读的时间

高中生升学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每天三点一线,来去匆匆。课堂上老师只能精讲精练,讲重点,这样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学习的外国文学作品非常有限。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高中教育定要开展第二课堂,每天抽出半小时或一小时,来“快乐阅读”,读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作为对课内学习的必要补充和有力延伸。尽管高中生的时间非常宝贵,但整天埋头苦读,疲惫的神经也需要适当的放松,枯燥的题海奋战之余也需要点调剂,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几首优美的诗,读一段故事,既能放松身心,又能感受一下异域风光,同时还接受了美的熏陶,汲取了精神养料,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而且高中生群体中,也有个体差异,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远大的理想,也有一些贪玩的,动力不足的,对这些学生来说,“快乐阅读”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给他们必要的指引,把他们的精力和激情引到吸收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上来,引到多姿多彩的文学世界中来,增加正能量,而不至于把时间用在游戏和粗制滥造的网络小说上,以至迷失了方向。

老师要结合重点讲读课文,同时要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如:学习了普希金的《致大海》,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他的《自由颂》、《致察尔达耶夫》等诗篇,结合这些更深入地体会“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的诗歌特色,感受蕴含在其中的深沉、激烈的诗情,以及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学习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推荐学生背诵他的另一首诗《自由与爱情》,也可以与舒婷的《致橡树》作比较阅读,让学生领略中外爱情诗的不同风格以及诗中所反映的不同爱情理想。也可以把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等名篇放在一起来阅读,感受作品中主人公对爱情的真诚、执着、奉献、克制,帮助这些青春萌动的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理解爱的真谛,不要亵渎这纯洁高尚的感情。学习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可以给学生推荐其他几部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和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品味这一流派的特点,感受它与传统文学的不同,从而初步认识一下文学发展到现代主义之后对传统的疏离和它在艺术上的新的开拓。总之,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扩大高中生的阅读量,在学生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异域世界,这些真实可感的形象远比抽象的说教更具说服力,更容易让人不经意地接受。著名的戏剧作家莫里哀曾指出:“喜剧的责任是在娱乐中改正人们的弊病”[6],我们可以这样说,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在愉悦中充实人们的心灵。

四、加强对阅读的指导,提倡深度阅读

有了阅读的兴趣和阅读时间后,怎样才能更加高效地阅读呢?教师有必要加强对阅读的指导,提升阅读的效果。阅读可以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就是泛泛而读,把握大意,不求甚解,主要是扩大阅读量;精读,要细细地读,反复地咀嚼、体味。精读要做到以下五个环节:1.指定具体的阅读书目,列出思考题,即提出阅读的预设目标。如阅读《浮士德》,可以让学生思考:概括浮士德追求和探索的几个片段,浮士德精神,浮士德形象的象征意义,作品中包含的哲学思想等。2.带着问题阅读,积极地思考,努力把握文章的结构、大意、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这一环节需要多次阅读,特别是重点段落要反复阅读。3.做好读书笔记,摘录精彩的语句和段落并反复诵读,遇到难点和疑惑的地方记下来。4.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教学相长,这一环节教师要因势利导、画龙点睛地进行点拨和评价,提升阅读的深度。如对《浮士德》的总结,分析作品中的哲学思想,歌德的悲剧意识,解释“宗白华指出《浮士德》是近代人的《圣经》”的含义等。5.学生总结,写出心得体会。在阅读中努力做好这五个环节,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益处多多。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当然这种深度阅读对教师的文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也可以借鉴阅读心理学家佛朗西斯·鲁滨逊的阅读技巧,他是这样阅读的:1.探查:迅速阅读标题、主题句和结论,看一看思考题。2.提问:把标题或主题句变为问题,自问: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文章中重要的细节和材料是那些?3.通读:抓住重点,尤其是要寻找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答案。4.不看书或不看笔记回答问题。5.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思想观点[7]。

另外,也可以采用分析阅读法、比较阅读法或者专题阅读法等,具体的阅读法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灵活地选择。

——————

参考文献

[1] 李月华.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11(3).

[2] 于漪.“标准化试题”把教学引入“死胡同”.人民教育,1998(6).

[3] 宋丹.对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思考.辽宁师范大学,2010(3).

[4] 孔松红.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审美教育研究.河南大学,2009(4).

[5] 乐晓蓉.高校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设计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8(4).

[6]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智银澜.用文艺理论指导语文教学.雁北师院学报,2000(2).

[作者:陈利娟(1976-),女,山西忻州人,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张利钧(1976-),男,山西忻州人,山西大同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篇10:考研 外国语言文学高校排名

2011年05月18日 星期三 10:23

桥梁工程:同济第一应该是毫无争议的,国豪大师虽然远去,但并不影响同济的垄断地位,同济的桥还是中国第一.西南交大第二也没问题.第三不大好排,个人认为长安大学,中南大学相差不多,一个档次。再往下的湖南大学,哈工大,东南大学土木学科强大,但桥梁并不是其强项。再再往下就是原交通部,铁道部的专业学校,如长沙交院,兰州铁道,重庆交院,石家庄铁道等,太多了,数不过来。

道路工程:虽然同济名气很大,但是第一还是要给长安大学,毕竟底蕴长远,还有交通部的大力扶持,实力很强,以前号称亚洲唯一的专门公路大学.第三东南大学.往下是原交通部所属各高校。

铁路工程:第一西南交大,第二中南,第三北交。搞这个的比较少,就原来铁道部的高校,不过人少现在就业确很好。西南交大,中南,北交铁道专业的进铁道部的四个设计院,本科生都比较容易,别的专业就要研究生了。

隧道工程;第一同济,名气太大.实力超群.第二西南交大.第三中南大学.第四北京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往下略。隧道工程现在很火,以前主要是铁道部的学校和施工单位在搞,做广州地铁,上海过江隧道,地铁,成都地铁,南京地铁的很多工程技术人员是原铁道部的学校毕业的.交通部的学校要差一点。

综合上面所说专业排名给出交通类土建学校排名的再结合考研与就业谈下各个学校的情况.1.同济大学:名气实力在交通土建中无出其右者,其优势在可见的将来都不会减退.可是名校就是名校,确实比较难考,有实力考研者该方向的不二选择.至于就业同济的土木全国通行,尤其在上海有巨大的优势。

2.西南交大:实力很强,学风实在,不过想再展当年唐院风采不大现实.西南交大比较好考,按B区收分,就业主要是铁道部的单位,西南华南都是交大的地盘,待遇都还不错,另外成都是个好地方.缺点是招生人数太多,龙蛇混杂。

3.中南大学:中南大学的交通类土建其实就是原来长沙铁道学院那块的,原来还不是重点,合并后学校的名气提升很大(在某名间的大学排行榜上高居前15,超过了同济),学校以后的发展也不错,所以想嫁入名门的朋友可以选择.不过由于学校主体不是长院,所以以后该专业以后的发展还不明朗,不知学校会不会花大力在长院,另外考分这两年较以前上升较大,不大合算.就业同西南交大,不过要稍差点。

4.长安大学:把长大排中南的后面估计长大的朋友要怪我了,其实长大交通类土建实力和中南在伯仲之间,把长大排在后面主要是因为中南两个二级学科是国家重点,而长大一个是国家重点,一个是省级重点,不要小看了国家重点和省重点的差距,大的远了.某省属重点211学校,国家重点2个,省部级的52个,能比吗?不过长安大学个人认为是交通类土建性价比最高的学校,过B线就要,有时还要调剂,考同济挂的同学可以考虑哦.就业的话也很不错,交通部的大儿嘛怎么能差。

5.东南大学:我以前听外面有人说东南的路,同济的桥,觉得东南的路很厉害,后来才知道原来东南的交运是其强项.不过误传的多了也就成了真理,实话说东南的路比不上长大,但是长大跑去考东南路的还挺多.毕竟东南是名校,东南那两个字就值钱.个人觉得东南性价比不高,分数挺高的,考交运还可以,桥遂的最好免了。

6.湖南大学:交通类实力比较强,应与东南伯仲,亏在没有国家重点学科,学校名气又没有东南大.个人感觉学校最近有给中南压了下来,不能在湖南独大了,不过底蕴还在,而且湖大土木在业内声誉也很不错,分数比中南低,就业形势好,是个不错的选择。

7.哈工大:工科五强,交通类土建强校里学校名气最大,以后学校发展前景最好的学校.缺点,分数高,而且交通类土建不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从哈建工合过去的)和重点发展对象。

8.北京交通大学:学校实力不错,不过在北京只能算三流.学校在北京的学校里算好考的,对想留京或者想考北京学校的同学是个不错的选择。

篇11:考研 科学技术史专业高校排名

考研备已经开始,还有很多考生没有选定目标院校或专业,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发布《学科评估结果》,以下是在科学技术史领域排名前10名的.高校,供考生参考: 学校代码及名称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9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0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85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80 10697 西北大学 9000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75 10108 山西大学 73 10255 东华大学 72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69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67

教育部学位中心授权发布20学科评估结果,其中应用经济学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50 所,本次有36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88所。

篇12:考研 外国语言文学高校排名

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英语语言文学 2018年暑期备考建议

不知不觉,暑假已过了大半,在三伏天的dog days里,你是否抓住了七月的尾巴一边热成狗,一边努力学习了呢?七月的酷暑从来不会失约,所以考研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考生意志的考验,再坚持一下,上外就在眼前!

为了缓解大家备考的压力,现奉上一份考研备考建议,助大家上外考研一次成功!

一、关注上海外国语大学考研2018年招生信息

随着暑期的推进,很多高校已经陆续出台了2018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而上外也将于9月份在研招网公布详细的专业划分,招生人数,报考条件,考试大纲等信息。所以,现在可以花点时间仔细研究2017年招生简章,根据以往经验,每年招生简章大同小异,但有些信息需要特别留意,如:各专业方向拟招录人数有无变化,各类专业是否增减,参考书目有无变更。如果公布后发现有变化也毋需慌张,只要及时调整复习方向,做出合理的变动就不会影响大局。

二、做好暑假考研计划“得暑假者得天下”

从七月底到十二月底还有不到五个月的时间,但9月份开学后学校课程安排较多,考研时间仍很紧迫。而为什么说暑假是备考的黄金期,一定要好好利用呢?首先,暑期时间长,两个月的时间足以让你将竞争者甩出一大截。因此,专业课的复习就必须要加大力度了,暑期心无旁骛的复习,更能让你在专业课(英语综合和英汉互译)复习过程中,逐渐掌握解题技巧。同时,你也会不断发现问题,看到自己的短板,在这黄金时期抓紧查漏补缺,不至于到了冲刺的节点不知所措,仓皇上阵。在专业课复习强化阶段,建议同学们除了大量做题,更要善于总结做题方法和技巧,逐渐形成良好做题状态,一旦进入做题状态,注意力会非常集中,学习效果也非常显著。所以同学们要利用好暑期的宝贵时间,提前做好复习规划,合理安排复习。对于报考英语语言文学的同学来说,虽然上外对二外要求不高,所占技术分总分比重小,但能考高分还是要尽全力。以往经验也证明:每年仍有一些同学因小失大,仅仅因为二外不具竞争力,与上外擦肩而过。所以对二外也要有足够的重视,要多看几遍二外教材,将基础语法烂熟于心,并做好笔记,制定一个计划,反复记忆重难点,到了考研冲刺的时候就可以多匀出一些时间来复习重磅学科。

三、政治备考需不需要报辅导班 高译教育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研究生考试中的必考科目,所以做好政治复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过国家线是每个院校的基本要求)。在这里需要指出政治的知识体系庞杂,题型灵活,贴近时事,建议同学们最好报个辅导班,跟着老师一起梳理考点,并且学会从生活中或时事新闻中深入理解政治理论,这样可以多分配一些时间到专业课上面。而暑期时间相对宽裕,在复习专业课之余,每天看一节政治,既可以减轻后期备考压力,也可以分散一下注意力。政治复习最好花一些零碎的时间记忆一些考点,以减轻临考前的压力。

上一篇:生日最暖心祝福语下一篇:如何做好分数应用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