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知识点总结

2024-06-23

数据库设计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篇1:数据库设计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设计 概念

1.1 描述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

1.2 数据库设计包含四部分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物理结构设计

1.3 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1>明白自己的系统为OLTP系统还是OLAP系统 <2>降低对数据库功能的依赖 <3>严格遵从数据库三范式 <4>适当的考虑数据分块

<5>尽量保证记录的唯一标识存在 概念结构设计

2.1 E--R图设计

E--R图分为局部E--R图和全局E--R图 E--R模型基本符号 实体的表示:长方形

联系的表示:菱形,如1:

1、1:n(m:1)、(m:n)属性的表示:椭圆形

2.2 确定实体与属性的原则:

<1>能作为属性的尽量作为属性而不要划为实体

<2>作为属性的数据元素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只能是1:n的联系 <3>作为属性的数据项不能再用其他属性加以描述,也不能与其他实体或属性发生联系。逻辑结构设计

3.1 概念

是将基本E--R图转换为与选用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的过程。

3.2 逻辑结构设计的过程分为

<1>将概念结构转换为现有DBMS支持的关系、网状或层次模型中的某一种数据模型 <2>从功能和性能要求上对转换的模型进行评价,看它是否满足用户要求 <3>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3.3 逻辑结构设计的原则

<1>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型,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键就是关系的键; <2>一个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与该联系相连的每个实体型的键以及联系的属性都转换为关系的属性。配置数据库连接

4.1 步骤

1.打开powerdesigner,依次点击:database--connect 2.点击connect,打开对话窗口: 3.然后点击Configuer按钮,弹出数据源配置Configuer Data Connections对话框:

4.把页签切换到第三个Connetion Profiles页签中,如果连接存在,选中就行,如果不存在,点击add Data Source数据库图标进行新增,弹出Connection Profile Definition对话框 此对话框中需要输入以下信息

Connection profile name: 输入数据库连接文件名,它会自动加上后缀名.dcp;

Directory:数据库连接文件存放路径;可以任意;

Connetction type: 选择JDBC;

DBMS type : 数据库类型选择Oracle;

Server name: 服务器名称;也相当于对应PL/SQL登陆页面的数据库;

Database name: 数据库名字;

User name: 登陆数据库名字;

Password: 密码

JDBC Driver class: 驱动类;只要下拉框选择就行;

JDBC Driver Jar URL: 访问的服务器路径

JDBC connection files: 驱动包;需要指向ojdbc14.jar或者其他驱动的包的按钮路径;

5.点击Test Connection 按钮进行连接测试;

测试连接是否成功;成功会弹出成功或者失败消息框,测试成功后。点击确定按钮,返回数据源配置Configuer Data Connections对话框,列表中就会多出一个.dcp文件,点击确定即可。导出数据库

5.1 步骤

导出数据库表方法如下:

1.启动PowerDesigner

2.菜单:File->Reverse Engineer->Database 出来New Physical Data Model对话框,DBMS选择ORACLE Version 10g 选项,其他可以选择默认值,点击“确定”按钮,弹出Database Reverse Engineering Options对话框:

3.然后在下拉框中选择我们之前建立的数据源文件,并再次输入数据库User ID和password,点击Connection即可连接至数据库,并得取所有的数据库对象,在此我们选择所有的Table。

PowerDesigner 6.1 描述

Power Designer 是Sybase公司的CASE工具集,使用它可以方便地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他几乎包括了数据库模型设计的全过程。利用Power Designer可以制作数据流程图、概念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还可以为数据仓库制作结构模型,也能对团队设计模型进行控制。他可以与许多流行的数据库设计软件,例如PowerBuilder,Delphi,VB等相配合使缩短开发时间和使系统设计更优化。

power designer是能进行数据库设计的强大的软件,是一款开发人员常用的数据库建模工具。使用它可以分别从概念数据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和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两个层次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在这里,概念数据模型描述的是独立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实体定义和实体关系定义;物理数据模型是在概念数据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目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具体化。导入数据库

7.1 方法

将视图切换到physical模型下,连接数据库:单击databasedatabase connection,弹出下面窗口,进行数据库的连接。

链接完成后单击toolsforward engineerschema generate,将弹出下面的窗口,单击generate,即可将物理模型导入数据库。实体

8.1 实体间的关系

实体间的三种关系:

1.标识关系(identifying relationship);

2.多对多关系(many-to-many relationship);

3.非标识关系(non-identifying relationship)。

标识关系是指把实体1中的主键作为实体2中的外键,且作为实体2的主键,非标识关系是指把实体1中的主键作为实体2中的外键,但不作为实体2的主键,8.2 概念

Erwin中的实体有两种:独立实体和依赖实体。实体被指定作为独立实体,或依赖实体,取决于其键的获得方式。独立实体由方角盒来指定,独立实体不依赖于模型中任何其它实体来标识;依赖实体被指定为圆角盒,依赖实体依存于模型中的其它实体,修改实体名

8.3 修改实体名称

方法一:单击实体名,按F2键可 以对实体名称进行修改;

方法二:右键单击欲进行修改的实体,选择Entity Properties;

8.4 方法三:双击实体修改。列的增删

方法一:右键单击所选实体Ñ≡馎tiue,在弹出的trbts窗口中添加É境蛐薷氖粜裕?方法二:单击所选实体,按tb键也可以进行添加,删除或修改操作。

篇2:数据库设计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三级抽象物理层:最低层次的抽象,描述数据实际上是怎样存储的。逻辑层:比物理层层次稍高的抽象,描述数据库中存储什么数据及这些数据间存在什么关系。视图层:最高层次的抽象,只描述整个数据库的某个部分

数据操纵语言DML:使用户可以访问或操作那些按其某种适当的数据模型组织起来的数据。过程化DML:要求用户指定需要什么数据以及如何获得这些数据。非过程化DML:只要求用户指定需要什么数据,而不指明如何获得这些数据 事务状态图 活动状态:初始状态;事务执行时处于这个状态。部分提交状态:最后一条语句执行后。失败状态:发现正常的执行不能继续之后。中止状态:事务回滚并且数据库已恢复到事务开始执行前的状态之后。提交状态:成功完成后 事务进入中止状态,系统有两种选择:重启事务:事务中止是硬件错误或不是由事务的内部逻辑产生的软件错误时。杀死事务:事务的内部逻辑错误,或者由于输入错误,或所需数据在数据库中没有找到

篇3:基于知识点库的数据库学习系统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运行在单机下环境下的,在知识的更新上面缺乏便捷性,教学安排是事先制定的,并不能完全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手段也是不完善的。

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Intelligence 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ICAI)是目前顺应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一种新型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自从20世纪70年代第一个ICAI系统产生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拉开了ICAI系统研究的序幕。在运用此系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需按照系统设计者在设计时所规定的教学序列学习,教学序列是由程序在运行时产生的,比运用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效果更好。可以说,一个理想、完美的ICAI系统就是一个自主、优秀的“教师”。

ICAI具有如下的一些特征:1)能自动生成各种问题与练习;2)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情况选择与调整学习的内容和进度;3)在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自动解决问题,生成解答;4)具有自然语言生成与理解能力,以便实现比较自由的教学问答系统以提高人机交互的主动性;5)对教学内容有解释咨询能力;6)能诊断学生错误,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7)能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8)能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

具备上述全部特征的ICAI系统是完美的,但实现是困难的。一般认为只要具备上列一个或几个特征,就可以称之为ICAI。

“数据库系统”智能学习系统所要完成的功能是运用计算机辅助学生进行“数据库系统”课程的学习。之所以称为“智能”,一方面是因为学习系统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分开,学生不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不可改变的教学序列的顺序学习,而是按照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和学生交互而产生的教学序列的顺序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是因为智能学习系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进行教学安排。

1 系统整体功能架构设计

“数据库系统”智能学习系统采用ICAI(Intelligent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系统的基本结构来实现是比较合适的。智能学习系统在逻辑数据结构上是基于知识点库(Knowledge Point Database)的。

基于以上分析,本系统教学设计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分别为管理模块,课件教学信息添加模块,学习测试导航模块,分析测试模块。各模块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1.1 教师对智能学习助理的管理功能

采用交互式界面,教师通过浏览器登录到“数据库系统”智能学习系统后,具有管理权限的老师用户可以输入用户基本信息以增加用户(亦可删除、修改),无管理权限的老师用户可以:

1)查看、添加、删除、编辑和修改知识点。

2)编辑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

3)对于每个知识点,教师可以添加和删除它的测试题。

1.2 智能学习系统的学生学习功能

1)学生首先进行注册,在注册之后,数据库中即保存了学生的用户名和密码。

2)在数据库中保存每个学生的已经通过了测试的知识点编号。每个学生的已经通过测试的知识点将作为生成其知识点学习序列的重要信息。

3)登录后,学生选择要学习的知识点,学习助理检测该学生是否有权学习该知识点。

4)如果尚且不能学习某个知识点,学习助理向学生询问,学生可以选择:(1)学习这个知识点的支持知识点;(2)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后直接进入这个知识点的学习。

5)如果学生选择的知识点是可以直接学习的,并且是实节点,则直接显示出该知识点的内容,示例,图标说明等,学生进行学习。

6)如果学生选择的知识点是可以直接学习的,但它是虚节点,则列出它的组成知识点集合中的各个知识点供学生选择。

7)学生测试其正在学习的单独的知识点或其他某个单独的知识点。

8)当学生选择“进行测试以直接进入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时,从该知识点的各层支持知识点以及各层支持知识点的组成知识点中选择并生成测试题,当学生提交答案后,判断该学生是否通过了测试。如果通过测试则可以直接进入这个知识点的学习。

1.3 教学测试功能

教学决策的设计。一个系统要有智能仅仅拥有领域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知识,即应用知识进行自动推理和求解问题。自动推理是人工智能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是实现智能性的基本技术。我们研究软件工程教学ICAI系统,对自动推理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本系统的自动推理主要体现在教学决策方面。

2 功能模块设计

如图2所示,具体教学实践过程各模块如下。

2.1 系统管理模块

此功能只有具有管理权限的老师用户才可以进入使用。教师通过浏览器登录到“软件工程”智能学习系统后,可以:

1)查看、添加、删除、编辑和修改知识点。

2)编辑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

3)对于每个知识点,教师可以添加和删除它的测试题。

4)可以添加或删除学生。

除此之外,本课程知识点库分析与添加亦由具有此权限的用户来完成,以保证知识点分析的权威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2.2 添加模块

对于某些知识点的一般定义描述一般不能很好的被学习者很好的理解、吸收。这就要求教授者通过一些具体例示进行加深,添加的例示会作为知识点学习的一部分,出现在学习者选择的知识点学习页面。

2.3 导航模块

系统中共存在三个智能主体:学生、教师和推理机。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提供知识的主体,而推理机是控制教学过程的主体。

本系统推理机从教师那里获取有关某个领域的教学方法并将知识按一定规则结构化;将学生提供的学生信息模型化,以建立学生模型;然后根据这三者控制教学过程。从系统用户角度来看,这个推理机实际上是为系统提供了智能导航学习的功能。实现有效的智能导航的基本前提是根据学生模型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并由此产生一个个性化的知识点库,在学习过程中,系统要随着学生模型的变化动态地调整知识点库,以不断提供适合于学生个体的智能导航信息。

2.4 测评模块

当学习完成进入测试,系统会记录学生的测试信息。对学生所作的答案进行分析,寻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及错误产生的根源,然后把这些信息送交评估模块。评估模块根据诊断模块提供的信息诊断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变化,分析学生对该知识点掌握程度,给出相应学习建议。教师可以查看任何学生的学习进度,及他们的测试分数,错题记录,以知道此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跟踪其学习进度。

3 结束语

ICAI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Internet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通过在教学模式、教学媒体、学生模型三方面的智能化设计,创造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较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培养能适应二十一世纪激烈竞争的新型人才。

摘要: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ICAI)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Internet技术与传统教育相结合,通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学生模型三方面的智能化设计,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基于知识点库的数据库智能学习系统正是运用此技术,将其应用于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开发中,实现本课程的远程、多样化学习等功能。

关键词: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数据库,知识点库

参考文献

[1]高婷,高雷阜.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中建构新型教学模式[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0(3):60-63.

[2]田凤杰.基于人工智能的ICAI系统[D].沈阳工业学院,2003.

[3]周竹荣,张小真.ICAI与超文本的综合集成[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8,35(8):699-704.

[4]王津涛,沈琴婉.智能知识点库导航图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软件开发及应用,2004(4):47-50.

篇4:地方文献数据库的知识产权研究

[关键词] 图书馆 地方文献 数据库 知识产权 合理使用

1 前 言

据我国第26次互联网报告可知: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到31.8%,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表现出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娱乐化倾向继续保持、利用网络作为沟通工具不断加强的特点。网络信息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而且也给文献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信息网络时代不仅使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成为可能,而且也为实现信息資源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用户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相关信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进步和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成为多边贸易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为了在网络时代中求得生存与发展,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自建特色数据库,建设具有其独特优势的信息資源保障体系。但在自建数据库的过程中,必然会牵涉到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本文对自建数据库——地方文献数据库的知识产权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图书馆在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中的合理使用等有利因素,进一步做好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

2 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概念、特点与作用

1995年7月,欧洲议会和部长理事会通过的“欧盟数据库法律保护指令”中正式在国际条约中使用了“数据库”(database)这一概念,并在《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关于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指令(96/9/EC)》中首次以法律文件形式明确了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是指经系统或有序地安排,并可通过电子或其他手段单独加以访问的独立作品、数据或其他材料的集合。由此可知,地方文献数据库是指通过系统,将具有某一地方地域特征的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提供多种检索途径的地方文献信息的数据集合。通过对地方文献进行深加工,使其变得有序化、科学化、标准化,易于查找与利用。地方文献数据库具有信息载体多样、品种齐全、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检索途径与方式多样、检索速度快捷等特点,对于地方政治繁荣与稳定、经济的腾飞与发展、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重视。近年来知识产权的侵权诉讼案也有所增加。图书馆在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时,会涉及到许多知识产权问题,如应如何使用他人作品?使用他人作品时,图书馆的合理使用有哪些?地方文献数据库建成后应如何利用《着作权法》进行保护?等等。

3.1 地方文献数据库信息源选取上的知识产权问题

地方文献数据库信息源主要由如下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免费公共信息資源,二是保护期内的信息資源。图书馆在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的过程中,在信息源的选择上对以上两部分的信息源要分别对待。

3.1.1 免费公共信息源选取上的知识产权问题 免费公共信息源由如下几部分组成:超过知识产权保护期的作品;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超过知识产权保护期的作品的选取问题。《着作权法》第21条对着作权的保护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着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着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着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不受着作权法保护。

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着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50年内未发表的,不受着作权法保护。

上述各种超过着作权法保护期的作品,图书馆在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时,对图书馆本馆所拥有的地方文献的善本、古籍及历史性資料等印刷型文献,可自行实行数字化处理,而无需征得着作权人同意,也不需支付酬金,但不得损害着作权人的人身权。

?不受《着作权》保护的作品的选取问题。《着作权法》第5条第1款规定:由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创作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官方文件和官方译文)等不受着作权保护,属于免费公共信息資源。图书馆在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时,凡是涉及到某一地域的法律、法规及当地政府的决议、决定等信息資源可自由获取,无需征得着作权人同意,也不需支付酬金,但是要遵照有关法律的相关规定,同时也应该体现在合理使用的具体条款中。

《着作权法》第5条第2、3款规定:时事新闻、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等不受《着作权法》保护。故图书馆在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时,对于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涉及某一地域的单纯事实消息,可以自由获取,而无需征得着作权人同意,也不需支付酬金。着作权人声明不许转载、转贴等除外。

具有通用性、工具性的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等不受《着作权法》保护,图书馆在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时,可自由获取。但是一个家族的家谱、族谱等是受《着作权法》保护的,如果图书馆在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时,要将所收集到的还在保护期内的家谱、族谱进行数字化,则需征得着作权人的同意,并支付酬金。

3.1.2 保护期内的信息源选取应注意的知识产权问题

?保护期内纸质信息源的选取问题。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着作权法》中对着作权的限制,对在保护期内的地方文献信息进行合理使用。《着作权法》第22条第6、8款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等,可以不经着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着作权人的其他权利。图书馆在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时,可将本馆已购买的地方文献中的纸质資源数字化,以供教学、科研的需要,但不得以营利形式出版发行,同时应将这部分文献信息資源的使用范围限制在图书馆的IP地址范围内。

?网络作品的合理使用问题。网络作品是指通过网络出版的各种作品形式。网络作品必须具备4个条件方能受《着作权法》的保护:①必须是作者自己创作,即具有独创性的作品;②必须是属于文学、艺术或科学领域的作品;③必须以一定的形式表现或固定下来的作品;④作品的内容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1]40-41。网络环境下的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着作权的网络作品而不必征得着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着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制度[1]122。合理使用制度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信息的全社会共享与权利人的控制使用之间的矛盾,网络作品的合理使用不能损害权利人的经济利益,因此,图书馆在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时,对网络作品的合理使用必须限制在对着作权人的经济利益没有影响或影响甚微的情况下。

网络上有大量的开放式信息資源,如论坛、新闻组、聊天室里发的信息,对于这类作品中的地方文献信息源,如果作者没有特别声明不得转载的,图书馆在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时,可合理使用,并且不用支付报酬。但是,在地方文献数据库中要采用技术措施,只允许读者在馆内IP范围内阅读而不允许复制。

欧盟数据库保护指令,对数据库的合法用户可以不经数据库制作者同意,为教学科研目的,复制数据库内容的实质性部分,但要标明材料的来源,使用的内容也不能超出实现非商业性目的所需的程度;也可以为任何目的,复制或传播数据库内容的非实质性部分[2]。我国目前还没有颁布数据库保护条例,但参照欧盟的数据库保护条例,图书馆对自己已购买的网络数据库中的某些具有某一地域特征的地方特色文献信息資源可以少量复制到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中,但只能无偿提供给馆内IP范围内的读者使用。

另外,图书馆在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时,利用搜索引擎检索到有关某一地域的地方文献网站,可以复制其网页,但不得损害网站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不得破坏权利人为作品设置的技术措施,也不得提供复制功能。网页权利人声明不允许复制除外。

3.2 地方文献数据库本身享有的知识产权问题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大多数国家大都将数据库解释为汇编作品的一种,将数据库按汇编作品对待。根据着作权法保护原则,只有内容或编排构成智力创作的数据库才能受到保护,这点已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的复制越来越快速、简单,因而网络数据库更容易遭受侵害。在欧美的推动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1996年8月30日公布了《关于数据库知识产权条约的实体条款的基本建议》。虽然该数据库条约草案并没有实质生效。但是,根据“额头出汗原则”,只要在数据库开发中,在数据库的材料收集、选择、组织和编排方面确实付出了辛勤劳动,投入了经费和时间,使用了一定的技术和手段,则数据库无论是否具有独创性,都可以获得着作权法的保护[1]80-82。因此图书馆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时,无论是从数据库内容材料的收集、选取、组织和编排方面,还是在经费与时间方面都投入了不少财力与精力,故图书馆的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本身应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

地方文献数据库的价值性、投資的巨大性、复制和侵权的简便性,决定了必须对地方文献数据库采取有力的法律保护。图书馆在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时,可利用数字水印技术为地方文献数据库提供安全、合法的交流平台,系统利用数字水印技术通过设置用户的使用权限来控制用户的資源利用范围,提高地方文献传输、下载的安全性。通过在网页中加入合适的数字水印,再依据嵌入水印鉴定文档是否被盗版或篡改,防止数据库中涉及的文献信息内容被篡改或非法盗用,从而从技术层面上实现对地方文献数据库的保护[3]。

3.3 地方文献数据库服务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

地方文献数据库分书目数据库及全文数据库,书目数据库的服务不会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但是,图书馆在提供全文数据库服务时,则要注意数据库服务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在全文数据库中,对于从网络上下载的免费网络信息資源,在提供全文服务时,要注意判别网络信息資源本身的准确性,从而保证在地方文献数据库中提供的相关全文信息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因为《着作权法》第10条第4款规定: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如果在地方文献数据库中,提供的信息資源缺乏准确性与完整性,则容易侵犯着作权人的人身权,从而使图书馆无辜卷入知识产权的侵权风波,使图书馆在名誉上及财产上蒙受损失。另外,对将本馆已购的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而成的电子全文及从网络数据库上下载的全文信息,则要控制好其获取范围,即要保证只能在图书馆IP范围内才能阅读,同时不提供复制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方文献数据库中所收集的原始材料着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4 结 语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11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根据馆藏特色及地区或系统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的分工,开展特色数字資源建设和网络虚拟資源建设”。图书馆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同时,在資源建设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优,在資源建设中一般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一代或几代图书馆人的艰苦努力,花较长的时间,自建地方文献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但是在法律意识不断加强的今天,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应充分依据《着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规定,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做好地方文献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正确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参考文献:

[1] 党跃臣,曹树人.网络出版知识产权导论.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扬.网络知识产权法.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80.

[3] 李锦兰,沈秉乾.数字水印技术在茂名地方文献数据库中的应用.兰台世界,2011(2):29-30.

篇5:数据库复习总结知识点

需要在找找》

1.数据库有什么特点?

主要特点(1)实现数据共享。(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3)数据的独立性。(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包括:①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数据丢失、错误更新和越权使用; ②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③并发控制:使在同一时间周期内,允许对数据实现多路存取,又能防止用户之间的不正常交互作用; ④故障的发现和恢复: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6)故障恢复。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

2.数据库系统是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硬件、操作人员的合在一起的总称 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来管理数据及数据库的系统。数据库系统包含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及数据库开发工具所开发的软件(数据库应用系统)。

3.内模式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4.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5.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及完整性约束条件 1):数据结构,就是前面说的数据在数据区中的存储结构,在关系模型中就是采用的关系模型了,就是“二维表”的形式

2):数据操作,指的是对数据的一些操作,包括查询、删除、更新、插入等等

3):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就是对所存数据的约束规则,有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等等,就是取值唯

一、不能为空等一系列操作

6.E-R图即实体-联系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是指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7.ER图的基本要素:实体(即数据对象)、关系和属性 8.概念数据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基本数据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用于DBMS的实现(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1)可以定制生成标准的模型报告;(2)可以转换为面向对象模型(OOM);

(3)完成多种数据库的详细物理设计(涵盖常用的各种数据库的DBMS),并生成数据库对象的.sql脚本;

9.数据流图是结构化分析方法中使用的工具,它以图形的方式描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由于它只反映系统必须完成的逻辑功能,所以它是一种功能模型。

→:数据流(流动的数据,有流向)

□:外部实体(不同于数据库实体,指人,物,部门,科室,单位等)○:数据处理(对数据的加工,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单元,指功能模块,能做什么)〒:数据存储

(信息的静态存储)

10.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即元数据。

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五个部分。11.主键和外键的关系(案例题)

12.用T-SQL语句如何创建表 如何删除表

ppt 6-2 13.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通俗点说就是指包含两个集合中任意取出两个元素构成的组合的集合。

设:关系R为m列(m 个属性),k1行(k1个元组); 关系S为n列(n个属性),k2行(k2个元组)。

 公式:R×S={tRtS │tR ∈R ∧ tS ∈S }  语义:笛卡尔积仍是一个关系,该关系的结构是R和S结构之连接,即前m 个属性来自R,后n个属性来自S,该关系的值是由R中的每个元组连接S中的每个元组所构成元组的集合。

 注意:新关系的属性个数等于m+n,元组个数等于k1*k2。

 14.投影(Projection)

设:t是关系R中的一个元组,A是要从R中投影出的属性子集。

 公式:∏A(R)={ t.A│t ∈R }  语义:从关系R中按所需顺序选取若干个属性构成新关系。

 注意:新关系的元组数小于等于原关系的元组数,新关系的属性数不多于原关系中的属性数。

 ∏是希腊字母,即π的大写形式,在数学中表示求积运算或直积运算,形式上类似于Σ,有时也用来代表圆周率值,即读作/pai/  15.连接(Join)

设:A,B分别是关系R和S中的属性,t是连接关系中的一个元组。

 公式:

 语义:两个关系R和S按相应属性值的比较条件连接起来,生成一个新关系,也称为θ连接。

• 等值连接

– R×S+选择(θ为=)

– 按照两关系中对应属性值相等的条件所进行的连接

• 自然连接

– 等值连接+去重复属性 – 记作:R

S 16.第一范式(1NF):在关系模式R中的每一个具体关系r中,如果每个属性值 都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位,则称R是第一范式的关系。第二范式(2NF):如果关系模式R(U,F)中的所有非主属性都完全依赖于任意一个候选关键字,则称关系R 是属于第二范式的。

第三范式(3NF):如果关系模式R(U,F)中的所有非主属性对任何候选关键字都不存在传递信赖,则称关系R是属于第三范式的。

17.字符串的定界符可以用单引号,双引号,和方括号,18.LEN 返回文本串的字符数.left:返回从字符串左边开始指定个数的字符

19.索引的特点:有效组织表数据的方式它由表中一列或多列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组成。、用户可以通过合理地创建索引大大提高数据库的查找速度 索引也可以保证列的唯一性,从而确保表中数据的完整性

索引中包含键值,这些键值存储在一种数据结构(B-树)中,通过键值可以快速地找到与键值相关的数据记录

索引创建原则:经常被查询的列 需要排序的列 外键或主键列 值唯一的列

在下列情况下不适合建立索引。在查询中很少被引用的列。

包含太多重复值的列。

数据类型为bit、varchar(max)、varbinary(max)等的列不能建立索引。

20.聚簇索引的特点:聚簇索引确定表中数据的物理顺序。聚簇索引类似于电话簿,后者按姓氏排列数据。由于聚簇索引规定数据在表中的物理存储顺序,因此一个表只能包含一个聚簇索引。但该索引可以包含多个列(组合索引),就像电话簿按姓氏和名字进行组织一样。汉语字典也是聚簇索引的典型应用,在汉语字典里,索引项是字母+声调,字典正文也是按照先字母再声调的顺序排列。

聚簇索引对于那些经常要搜索范围值的列特别有效。使用聚簇索引找到包含第一个值的行后,便可以确保包含后续索引值的行在物理相邻。例如,如果应用程序执行的一个查询经常检索某一日期范围内的记录,则使用聚集索引可以迅速找到包含开始日期的行,然后检索表中所有相邻的行,直到到达结束日期。这样有助于提高此类查询的性能。同样,如果对从表中检索的数据进行排序时经常要用到某一列,则可以将该表在该列上聚簇(物理排序),避免每次查询该列时都进行排序,从而节省成本。聚集索引根据键值的大小对行进行物理排序,所以每个表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

21.alter table 修改表 Update 更新表 为数据表创建索引的目的:a 提高查询检索的性能

23;创建索引的两种方法:在【新建索引】窗口中创建索引(1 用索引创建向导创建索引;2 直接创建索引)

使用SSMS创建索引 使用T-SQL创建表的索引 24一对一关联:在一对一关系中,A 表中的一行最多只能匹配于 B 表中的一行,反之亦然。如果相关列都是主键或都具有唯一约束,则可以创建一对一关系。25:什么是数据表:一个数据库中可能包含若干个数据表。

数据表是数据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对象,是其他对象的基础。没有数据表,关键字、主键、索引等也就无从谈起。在数据库画板中可以显示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表(即使不是用PowerBuilder创建的表),创建数据表,修改表的定义等数据表是数据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对象,是其他对象的基础。

数据表(或称表)是数据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数据库只是一个框架,数据表才是其实质内容。根据信息的分类情况,一个数据库中可能包含若干个数据表。26;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其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YSTEM R开发的一种查询语言,它的前身是SQUARE语言。SQL语言结构简洁,功能强大,简单易学,SQL语言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系统;同时也是数据库脚本文件的扩展名。

语言特点:一体化 使用反式灵活 非过程化 语言简洁 语法简单 好学好用

27:交叉连接查询:交叉连接不带WHERE 子句,它返回被连接的两个表所有数据行的笛卡尔积,返回到结果集合中的数

据行数等于第一个表中符合查询条件的数据行数乘以第二个表中符合查询条件的数据行数。例,titles表中有6类图书,而publishers表中有8家出版社,则下列交叉连接检索到的记录数将等 于6*8=48行。

28;什么情况下应该尽量创建索引:数据量大(建议分区)、数据插入删除不是太频繁、又需要经常按某些字段进行条件检索的表。在一个或者一些字段需要频繁用作查询条件,并且表数据较多的时候,创建索引会明显提高查询速度,因为可由全表扫描改成索引扫描。(无索引时全表扫描也就是要逐条扫描全部记录,直到找完符合条件的,索引扫描可以直接定位)索引并不是越多越好,太多索引会占用很多的索引表空间,甚至比存储一条记录更多。对于需要频繁新增记录的表,最好不要创建索引,没有索引的表,执行insert、append都很快,有了索引以后,会多一个维护索引的操作,一些大表可能导致insert 速度非常慢 29:sql sever 中的数据类型

SQL中的五种数据类型:字符型,文本型,数值型,逻辑型和日期型

30:关系数据库中的投影操作是指从关系中。A.去掉若干属性列组成新的关系 B.选择出若干属性列组成新的关系 C.去掉满足条件的诸元组 D.选择满足条件的诸元组(A 抽出特定的记录 B抽出特定的字段 C建立相应的影像 D建立相应的视图)31:关系数据模型有许多优点,但下面所列的条目中哪一条不是它的优点? A.结构简单

B.适用于集合操作 C.有标准语言

D.可表示复杂的语义 正确答案:D 解析: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3大要素组成。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单一,在关系模型中,现实世界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来表示。关系操作的特点是集合操作方式,即操作的对象和结果都是集合。关系代数、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均是抽象的查询语言这些抽象的语言与具体的DBMS中实现的实际语言并不完全一样,但它们能用作评估实际系统中查询语言能力的标准或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那是一种语义概念,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与现实世界中应用需求的数据的相容性和正确性。数据库内数据之间的相容性和正确性。32数据库概念模型应具备(特点。Ⅰ.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Ⅱ.易于交流和理解 Ⅲ.易于变动 Ⅳ.易于向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A.Ⅰ和Ⅱ B.Ⅰ、Ⅱ、Ⅲ C.Ⅱ、Ⅲ、Ⅳ D.全是

正确答案:D 概念模型应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易于项其他数据模型转换

(相关知识)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32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指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应满足一定的要求,最起码的要求是达到1NF,既满足()。A: 主关键字唯一标识表中的每一行 B: 关系中的行不允许重复 C: 每个非关键字列都完全依赖于主关键字 D: 每个属性都有是不可再分的基本数据项 33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A.排序、索引、统计 B.选择、投影、连接C.关联、更新、排序 D.显示、打印、制表

34.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得到的结果是______。A、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的物理结构 B、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C、E-R图表示的概念模型 D、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 35数据库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对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等进行详细的调查,通过对原系统的了解,手机支持新系统的基础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

用户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2方面:可行性分析

成本(资源)分析

哪个不是DBA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

A完整性约束说明 B定义数据库模式 C数据库安全 D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下列工作中,不属于数据库管理员DBA的职责是()。A.建立数据库

B.输入和存储数据库数据 C.监督和控制数据库的使用 D.数据库的维护和改进

以下是公认的DBA职责:

1、监视数据库。

2、记录和统计系统和性能的表现技术信息。

3、构造数据库框架、配置数据库实例。

4、维护数据库网络安全,过滤非法查询信息。

5、及时备份数据库

6、利用备份,还原数据库,甚至是迁移数据库。

7、为开发人员定制、配置专用的测试服务器。

8、数据库技术最新的研发方向。

9、数据库调优。

10、完整熟悉数据库操作流程。

11、诊断数据库,找出数据库的不足之处和生成数据库解决方案。

12、完整培训数据库系统那个环境。

13、与系统管理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14、创建有效的、定期维护的安全的数据库。37: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是指,当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应用程序。

数据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指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的数据库中数据相互独立,即数据物理存储改变时应用程序不变。逻辑独立性指应用程序与数据库逻辑结构相互独立,即数据逻辑结构改变时,应用程序可以不变。

38在数据管理技术发展阶段中,文件系统阶段与数据库系统阶段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数据库系统()。

A.数据可共享 B.数据可长期保存

C.采用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数据 D.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正确答案:C 解析:数据库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小、易扩充: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用户接口:系统提供数据库的恢复、并发控制、数据完整性和数据安全性4个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相对于文件系统管理数据的方式,它采用一定的数据模型来组织和管理数据。

39数据库系统有哪些特点:

数据的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好,数据的独立性好,数据存储粒度小,数据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友好的接口。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数据模型,现有的数据库系统均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有:1)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2)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3)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4)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另外,数据库系统由5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

40:数据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有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

41:数据库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发展阶段。人工管理数据具有如下特点

1、数据不保存

2、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管理没有相应的软件系统负责数据的管理工作

3、数据不共享

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结构或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后必须对应用程序做相应的修改这就进一步加重了程序员的负担。

文件系统阶段特点为

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2、由专门的软件即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管理

使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了一定的独程序和数据之间由软件提供的存取方法进行转换立性程序员可以不必过多地考虑物理细节将精力集中于算法。

3、数据共享性差

4、数据独立性低

数据库系统阶段特点为

1、数据结构化

2、数据的共享性好冗余度低

3、数据独立性高

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一、人工管理阶段:特点

数据的管理者:人

数据面向的对象:某一应用程序

数据的共享程度:无共享,冗余度极大

数据的独立性:不独立,完全依赖于程序 数据的结构化:无结构

数据控制能力: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二、文件系统阶段:特点

数据的管理者:文件系统

数据面向的对象:某一应用程序

数据的共享程度:共享性差,冗余度大

数据的独立性:独立性差

数据的结构化:记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 数据控制能力:应用程序自己控制

三、数据库系统阶段:特点

数据的管理者: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面向的对象:整个应用系统

数据的共享程度:共享性高,冗余度小

数据的独立性:具有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数据的结构化:整体结构化,用数据模型描述

数据控制能力: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恢复能力(其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阶段是数据库系统阶段.)

未知:1关系数据模型三要素 2物理模式 内模式 子模式 3 Identify 的使用特点

4;在数据模型中的家族关系的特点 5.sql sever 2008的系统数据库是什么 6什么是子数据表

上机操作:1、用select语句查询前十行数据、用select语句查询前20%的数据 3、用select语句查询指定列数据

4、什么是查询设计器

5、在select语句中如何使用GROUP BY

6、exists子查询语句如何使用

7、insert into 插入语句如何使用 8 update delect语法格式

9、用select语句能够进行模糊查询 –like 如何使用

10、用select语句如何使用聚合函数进行统计 汇总 分组

11、在.sql sever中如何进行自动编号设计

什么是自动编号

篇6:数据库设计知识点总结

(1)数据库(DB):是一个以一定的组织形式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相关数据概念(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3)数据库系统(DBS);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4)实体;凡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可以相互区别开,并可以被我们所识别的事物.概念等对象均可认为是实体(5)属性;是实体所具有的某些特征,通过属性对实体进行刻画.实体由属性组成(6)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7)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该属性的域

(8)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共同的特征和性质。用实体名和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9)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10)1 :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至多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和E2的联系称为“1:1联系”。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和E2的联系是“1:N联系”。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和E2的联系称为“M:N联系”。(11)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是指我们要管理的客户存在的各种事物.事物之间的发生.变化过程)、观念世界(信息世界)、数据世界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数据不保存,系统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文件系统阶段(数据以文件形式可长期保存下来,文件系统可对数据的存取进行管理,文件组织多样化,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一定独立性)、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少于且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

(2)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独立性高

(4)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4.DBMS的数据控制功能

(1)数据的安全性保护

(2)数据的完整性检查

(3)并发控制

(4)数据库恢复 5.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刻画一个数据模型性质最重要的方 面,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操作 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 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数据的约束条件 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 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6.最常用的数据模型

层次、网状、关系、面向对象模型 7.关系模型

       关系: 一张表 元组: 表中的一行 属性: 表中的一列

主码: 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 属性的取值范围 分量: 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关系模式: 对关系的描述。

表示为: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8.关系数据模型优缺点

(1)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基础之上

(2)概念单一

(3)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 9.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内模式、外模式、模式

二级映射

10.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软件系统、硬件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四部分组成。11.数据描述 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各阶段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概念设计中实体间二元联系的描述(1:1,1:N,M:N)。

12.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的定义:是专门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两类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逻辑模型的形式定义(逻辑模型是按计算机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包括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它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ER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的数据结构以及联系的实现方式。13.DB的体系结构 三级结构,两级映象,两级数据独立性,体系结构各个层次中记录的联系。

14.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的工作模式、主要功能和模块组成。DBMS的工作模式有六点:

接受应用程序的数据请求和处理请求; 将用户的数据请求转换成低层指令; 实现对DB的操作;

从对DB的操作中接受查询结果; 对查询结构进行处理; 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

DBMS的主要功能有DB的定义、操纵、保护、维护和数据字典等五个功能。15.DBS(数据库系统)

DBS的组成(DBS由DB、硬件、软件和DBA等四个部分组成),DBA(DBA是控制数据整体结构的一组人员,负责DBS的正常运行,承担创建、监控和维护DB结构的责任。),DBS的全局结构(数据库用户有四类:DBA,专业用户,应用程序员,终端用户。DBMS的查询处理器有四个模块:DML编译器,嵌入型DML预编译器,DDL编译器,查询运行核心程序。DBMS的存储管理器有四个模块:授权和完整性管理器,事务管理器,文件管理器,缓冲区管理器。磁盘存储器中有五种数据结构:数据文件,数据字典,索引文件,统计数据组织和日志。),DBS结构的分类。

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

1.基本概念

关系,候选码,主码,主属性,非主属性,键 2.完整性约束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 3.笛卡儿积 4.关系的性质

 列是同质的

 不同的列可出自同一个域,每一列为一个属性,不同的属性要有不同的属性名

 列的顺序无所谓

 任意两个元组不能完全相同  行的顺序无所谓

 分量必须取原子值,即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5.关系的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6.关系代数

(1)并、交、差、广义笛卡儿积

(2)选择

(3)投影

(4)连接:等值连接、自然连接

超键(Super Key):在关系中能惟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

候选键(Candidate Key):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也就是在候选键中,若要再删除属性,就不是键了。

主键:(Primary Key):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一个侯选键称为主键。一般,如不加说明,则键是指主键。

外键:(Foreign Key):如果关系R中属性K是其他模式的主键,那么K在模式R中称为外键

例如:学生(学号,姓名,性别,驾驶证号)假定学生不重名 超键:(学号,姓名),(学号,性别),(学 号,姓名,性别),(姓名,性别)等等 候选键:学号,姓名

主键:你在数据库定义的时候,如果选择学号作为 键,那么学号就是候选键

外键:驾驶证号 本章的重要概念(1)基本概念

关系模型,关键键(主键和外键),关系的定义和性质,三类完整性规则,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2)关系代数

五个基本操作,四个组合操作,七个扩充操作。

第三章

SQL语言 1.SQL的特点

 综合统一

高度非过程化

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两种使用方式 

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2.表

(1)创建表 create table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5)not null,Sname char(20)unique,Ssex char(1),Sage int,Sdept char(15));(2)create table customer(customer_name char(20)not null,customer_street char(30),customer_city char(30),primary key(customer_name));

(3)create table account(account_number char(10)not null,branch_name char(15),balance

int,primary key(account_number),foreign key(branch_name)reference branch(branch_name),check(balance>=0));

(2)修改表 alter table

(3)删除表 drop table 3.索引

(1)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2)删除

drop index 4.查询 select

(1)格式

(2)单表查询:选择列、满足条件、排序、分组、集函数

(3)连接查询

(4)嵌套查询

IN、比较、(ANY 或 ALL)、EXISTS

(5)集合查询

5.更新数据

INSERT、UPDATE、DELETE 6.视图

(1)建立视图 Create view

(2)视图的作用 7.数据控制

(1)授权 Grant

(2)收回权限 Revoke 本章的重要概念

(1)SQL数据库的体系结构,SQL的组成。

(2)SQL的数据定义:SQL模式、基本表和索引的创建和撤销。

(3)SQL的数据查询;SELECT语句的句法,SELECT语句的三种形式及各种限定,基本表的联接操作,SQL中的递归查询。

(4)SQL的数据更新:插入、删除和修改语句。(5)视图的创建和撤销,对视图更新操作的限制。

(6)嵌入式SQL:预处理方式,使用规定,使用技术,卷游标,动态SQL语句。

第四章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

1.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依赖 2.1NF、2NF、3NF、BCNF 模式的分解

关系模式的分解需要遵循两个主要原则:

1.满足无损连接分解的要求。

2.既要满足无损连接分解的要求,又要满足保持函数依赖 无损分解的测试方法

算法4.3

无损分解的测试的算法:如何判断是否是无损分解 构造一张k行n列的表格,每列对应一个属性Aj(1≤j≤n),每行对应一个模式Ri(1≤i≤k)。如果Aj在Ri中,那么在表格的第i行第j列处填上符号aj,否则填上bij。

把表格看成模式R的一个关系,反复检查F中每个FD在表格中是否成立,若不成立,则修改表格中的值。修改方法如下:对于F中一个FD X→Y,如果表格中有两行在X值上相等,在Y值上不相等,那么把这两行在Y值上也改成相等的值。如果Y值中有一个是aj,那么另一个也改成aj;如果没有aj,那么用其中一个bij替换另一个值(尽量把下标ij改成较小的数)。一直到表格不能修改为止。(这个过程称为chase过程)

若修改的最后一张表格中有一行是全a,即a1a2„an,那么称ρ相对于F是无损分解,否则称损失分解。

无损分解的测试方法 第一范式(1NF)1NF的定义

如果一个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都是不可分的基本数据项,则R∈1NF 即不能以集合、序列等作为属性值。第一范式是对关系模式的最起码的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的数据库模式不能称为关系数据库 但是满足第一范式的关系模式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关系模式 第二范式(2NF)

(回顾)定义4.14 对于FD W→A,如果存在X⊂W有X→A成立,那么称W→A是局部依赖(A局部依赖于W);否则称W→A是完全依赖。完全依赖也称为“左部不可约依赖”。(回顾)定义4.15 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中属性,那么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的非主属性。

定义4.16 如果关系模式R是1NF,且每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候选键,那么称R是第二范式(2NF)的模式。如果数据库模式中每个关系模式都是2NF,则称数据库模式为2NF的数据库模式。第三范式(3NF)(回顾)定义4.17 如果X→Y,Y→A,且Y→X和

A∈Y,那么称X→A是传递依赖(A传递依赖于X)。

定义4.18 如果关系模式R是1NF,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是第三范式(3NF)的模式。如果数据库模式中每个关系模式都是3NF,则称其为3NF的数据库模式。

将2NF的关系模式规范化为3NF的关系模式,其方法是消除2NF的关系模式中非键属性对键的传递依赖。

本章重要概念

(1)关系模式的冗余和异常问题。

(2)FD的定义、逻辑蕴涵、闭包、推理规则、与关键码的联系;平凡的FD;属性集的闭包;推理规则的正确性和完备性;FD集的等价。

(3)无损分解的定义、性质、测试;保持依赖集的分解。

(4)关系模式的范式:1NF,2NF,3NF,BCNF。分解成2NF、3NF模式集的算法。

第 五 章

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设计的六个阶段

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2.需求分析:

数据字典: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 3.概念结构设计

(1)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2)E-R图:基本表示方法 4.逻辑结构设计

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5.物理设计

(1)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6.实施阶段

设计人员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及其宿主语言,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7.运行和维护阶段

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 重构,重组织

本章重要概念

(1)DBS生存期及其7个阶段的任务和工作,DBD过程的输入和输出。(2)概念设计的重要性、主要步骤。逻辑设计阶段的主要步骤。

(3)ER模型的基本元素,属性的分类,联系的元数、连通词、基数。采用ER方法的概念设计步骤。

(4)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规则。采用ER方法的逻辑设计步骤。(5)ER模型的扩充:弱实体,超类和子类。

第 七 章 系统实现技术 1.事务

(1)概念

(2)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 2.故障种类事务

内部的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 3.恢复的实现技术

(1)数据转储:转储状态、转储方式

(2)日志:基本格式和内容、日志的作用、登记日志文件 并发控制

1.问题:

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 2.封锁

共享锁、排它锁 3.一级封锁协议

(1)事务T在修改数据R之前必须先对其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

(2)解决的问题:防止丢失修改 4.二级封锁协议

(1)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T在读取数据R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读完后即可释放S锁

(2)解决的问题:防止丢失修改、防止读“脏”数据 5.三级封锁协议

(1)一级封锁协议加上事务T在读取数据R前必须先对其加S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

(2)解决的问题:防止丢失修改、防止读“脏”数据、防止不可重复读 6.活锁和死锁

(1)死锁的预防:一次封锁法,顺序封锁法(2)死锁的诊断:超时法,等待图法(3)死锁的解除:选择一个处理死锁代价最小的事务,将其撤消,释放此事务持有的所有锁,使其它事务得以继续进行下去。本章重要概念

事务的定义,COMMIT和ROLLBACK的语义,事务的ACID性质

恢复的定义、基本原则和实现方法,故障的类型,检查点技术,REDO和UNDO操作,运行记录优先原则。

并发操作带来的三个问题,X锁、S锁、活锁、饿死和死锁

完整性的定义,完整性子系统的功能,完整性规则的组成。SQL中的三大类完整性约束,SQL3中的触发器技术。

上一篇:党建助推高速建设,党建交流演讲下一篇:写家乡美食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