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辅导员自我剖析

2024-08-29

同伴辅导员自我剖析(共7篇)

篇1:同伴辅导员自我剖析

自我成长分析

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成长过程中,都可能很多次地问过自己“我是谁?”。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似乎不加思索就能作出很多回答,可当我们静下心来做深入的追问时,却发现所有那些现存的回答都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本质。当初,老师曾经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写出20个“我是谁?”当做完这活动时,我突然好像看见一个不曾发现的自己;而今,当我重新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完成这游戏时,答案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人总会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断地完善自我,去发现,去挖掘,一点一点地向目标靠近,希望能最终“实现自我”。

我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县城-----嘉禾县。由于童年时父亲在广东省东莞市上班,不在我身边,爷爷、奶奶和母亲的关系不是很好,是母亲一个人把我带大,所以母亲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母亲是一个俭朴之人,平常对我们讲的最多的就是节省。家里一个月也就能吃到一两次肉,很少买衣服,只有我们的衣服小的不能穿了或过年的时候才会买新衣服。母亲一直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对我们的破衣服会很好的补补再穿,冬天的毛衣毛裤毛拖鞋,都是她一针一线勾出来的。那时候家里没有钱,父亲不在家,家里四亩多田基本上是母亲一个人劳作,我四五岁的时候就帮助母亲在农忙的时候做事,我深刻体会到母亲的艰辛。小时候常受到别人的欺负,由于父亲不在身边,别的小朋友就那我开涮,认为没有人会我出头。但是母亲是个好强之人,出去和别的小朋友家长理论,自然也受了不少气。那时,我认为是我让母亲受气。从此对别人的出击我不在躲闪,而是反击。母亲也教导我不要欺负别人,但别人欺负你,你也不要当懦夫。但是,小朋友间的关系还是让我养成了自卑的性格。母亲教导了我自强不息、勤俭节约的良好的品质。

我五岁时,我的“妹妹”出生了,之所以打个引号是因为她在世上或许只存活了半个月,或许她在世界的另一个我不知道的角落存活着。那时候计划生育查的超级的严!应该是受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爷爷奶奶本来就不太喜欢我了,或许他们和母亲的关系不是很好的原因也是在于我吧!所以“妹妹”作为第二个女儿只好成为了牺牲品,那天早上他们和一个耳聋的老爷爷骗我说是“妹妹”生病了要去外面打针,然后从此以后我就在也没见到过她了,当我意识到失去了她时很害怕很无助,恨爷爷奶奶他们的狠心,恨父母亲的无奈,恨自己的无力。这件事沉甸甸的埋在我的内心,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告诉自己要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强大到可以照顾我想要保护的人,同时我也学会了做一个平等看待生命的人,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不会因为男女性别之差而去贬低否认他人存在的价值!

我七岁时,我的弟弟出生了。弟弟的出生迅速将母亲的注意力从我身上移到弟弟身上。随着弟弟的慢慢长大,原本属于我的东西都要分给他一半。母亲要我带他出去玩,那真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我当时认为他真是一个累赘。每次都会和他吵架打架,我承认是我在嫉妒他所以不厌其烦地去惹他哭,每次我把他哭着赶回家,就会迎来母亲的责骂。但是有一件事情让我改变了对弟弟这件事的看法。有一次,我起床迟到,没有吃早饭就去学校,早读的时候弟弟拿着包子给我吃。那时他只有四岁,母亲讲节俭,早上只喝稀饭,很少买包子之类的早点。我看着弟弟,他依依不舍的把包子递给我,我看着他眼中对包子的渴望,我哭了,我把包子分了他一半。弟弟的到来使我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了要有一颗爱自己的心去爱别人。使我学会了要有责任心,养成了助人为乐的品质。

中学时,由于父亲把全家搬迁到了县城,我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读的中学。初中时,由于和同学不熟,加上自己自卑的性格很少能融入同学的圈子中。后来,我和我的两个同桌慢慢熟悉起来成为了最好的朋友。是她们让我学会了怎样融入陌生的环境,我开始显现我的乐群性,和班里的很多人成为了朋友,养成了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初中读书还算用心,父亲不允许我看电视,除了新闻。我开始了解我以外的世界,知道我原来不了解的知识。我学会了全面的看待每个问题。中考时,发挥不理想,差几分就保送入重点中学。父亲为了我有更好的前途,毫不犹豫的出钱把我送进重点高中。进入高中后,由于我是比他们花更多的钱进去的,觉得抬不起头来,在班里很少讲话。只有我的同桌和有相同的兴趣,成为我的最好朋友之一。我们在一起做了三年的同桌。后面高一暑假,还进了校武术队学习武术,不过当时只是因为体质一直都比较弱所以进去锻炼身体的。高中时父亲对我还是很严格,不过我能理解他,只是我内心的压力得不到很好的疏通,有不服输,使我很焦躁,失眠。总之,我一直都认为无法和父亲进行良好的沟通,这些使我对家庭教育亲子关系这一块特别的敏感。除此之外,回想起高中生活觉得也还行吧。

现在,我是一名即将进入大三的学生,坦率地说,我学心理学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自己。高中三年常常会为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感到困惑、迷茫,但是那时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没能真正地帮助我。所以在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湖南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专业。当时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轻松、更快乐,更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压力,还希望有朝一日能帮助和我一样困惑迷茫的青少年朋友。通过学习、观察、思考,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确得到了很大提高。大一时,进了心理学习实践社担任朋辈咨询负责人,大二时担任了心理学习实践社的副社长,两年间让我有些许实践的机会,实践社有与小学进行联系,要求我们每周到小学一次,做心理辅导和团训等等之类的。在两年的锻炼中和小孩子们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会由于自己性格、或者错误的认识,为自己设置成长的障碍。然后学校在内部也有参与和策划诸多的团训和心理情景剧、新老生交流会等,例如四季养心等系列活动,这些使我更加坚定了做新生同伴辅导员的愿望,希望和新生们通过心理学这门艺术,一起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获得心灵的成长。

篇2:同伴辅导员自我剖析

按照《龙川镇第五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作风整顿和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和部署,我围绕“转变作风抓落实、服务群众聚民心、创先争优促发展”,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州第八次党代会、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州、县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和建设工作动员会议精神。对照自己驻村期间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排查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业务水平、为民服务宗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认真剖析,找准原因,明确今后的整改方向,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力度不够。一是理论学习不够,缺乏学习的系统性,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深、把握不准。不善于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最新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二是“三农”知识学习不够,对农业农村情况不熟悉,比如对农耕作物栽种的节令、牲畜的养殖及出售问题不了解,难于推动工作创新发展等问题。三是服务群众本领不高,对村情民意缺乏了解,农村工作经验不足。与群众没有完全融合在一起,不能了解村民的利益分配、生活中的难题以及经济收入等。对村委会的老党员、五保户、困难户的情况不了解。自己积极建言献策、指导农村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能力弱。

2、驻村精力不集中,为民服务意识不强。由于没有与原单位完全脱产,在驻村期间兼顾单位的工作和村委会事务,不能竭尽全力的协助村委会处理一些事情,对于村委会大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自己不能提供很好的帮助,更多的则是参与。对基层的工作缺乏热情,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守不住农村生活的枯燥和乏味,艰苦奋斗精神不强。3.工作被动落实多,主动超前少,工作作风不够踏实。工作中经常是处于奉命行事,落实任务,不能做到超前思考、提前预测、及时准备;深入调研,提供资料、当好参谋。未能为村委会真正的发展考虑,寻求各种致富渠道,而是每天得过且过、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平庸无为。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有时会有畏难情绪,有时会绕着困难走,缺乏一种知难而进、刻苦钻研的精神,缺乏为群众利益而到各个部门协调资金的勇气。

二、整改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处理群众观念,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克服基层生活的困难,提高驻村精力,积极为村委会发展集体出谋献策,扎根基层,联系群众,为民思为民想,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当好“六大员”,端正态度,不断学习,争取给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篇3:同伴辅导员自我剖析

关键词:人际关系,自我揭露,性教育,学生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会向他人表露个人信息。随着人际关系深入,个人自我表露的范围更广,涉及到的话题就更多,如约会、异性生理特征、性行为、性体验、避孕等与性有关的话题。性话题沟通作为自我表露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其他话题相比,具有表露范围较小和表露频率不高的特点。

随着个体生理上的发育成熟,心理上的逐步发展,对与性有关的信息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更加渴望与他人谈论与性有关的话题。国内已有研究者关注到此主题,如从亲子性话题沟通风格和依恋角度对青少年性态度的预测[1],对中学生性话题沟通与性心理健康进行了相关研究[2],并且综述了该主题的相关研究[3,4]。有研究者对在校大学生性话题沟通情况做了调查[5],也有人考察大学生与现实朋友和网友进行性话题沟通状况及其对性适应的影响[6]。与青少年相比,生理和心理上不断成熟的大学生,获取性话题的信息来源更多,并且性观念相对开放,使其能接受和理解更多的性话题,再加上恋爱、好奇心等因素使得大学生对性话题沟通与讨论现象更加普遍。尽管在青少年时期,了解与性有关的话题总是会向父母和同伴咨询[3],但是进入大学以后,远离父母的集体生活使得大学生了解和讨论与性有关的话题更倾向于同伴之间。性话题沟通作为自我表露的一个特殊话题,更容易受到个人自我表露程度的影响。另外,自我表露能促进与他人关系的建立和发展[7],因此会进一步影响同伴间的关系。本研究考察大学生同伴关系和自我表露对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阳光学院一~四年级的250名本科生参与此次调查研究。共回收问卷243份。剔除未全部完成测试的问卷、答案缺失和有规律答案的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37份,有效率为98%。

1.2 方法

1.2.1 同伴关系满意度测量工具

采用魏运华[8]编制和修订的同伴关系满意度问卷进行施测。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包括人际和谐、交往互动和社会情感3个维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3,0.57,0.70,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该问卷共20题,采用5点计分,分数越高表明同伴关系满意度越高。

1.2.2 自我表露测量工具

采用邹泓等[7]编制的青少年与同伴自我表露问卷进行施测。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包括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学校经历、观点态度、身体发育、亲子关系和亲密友谊共7个维度,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83,0.85,0.83,0.84,0.89,0.91和0.87,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该问卷共19题,每题都要求被试分别就与最要好的同性朋友、最要好的异性朋友和普通同学的沟通情况作出相应选择。问卷采用5点计分,分数越高表明沟通频率越高。

1.2.3 性话题沟通测量工具

采用Lefkowitz等编制的性话题沟通问卷[9],涉及恋爱约会、性欲望、避孕、性交过程等与性有关的话题,共20题。该问卷采用4点计分,得分越高代表沟通频率越高。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0.81。对原版英文问卷翻译后,请大学生对翻译后的中文版问卷进行填写,并询问他们对该问卷是否有不理解或有歧义之处,最后确认所有题目均能理解并且无歧义。用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发现,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值为0.92,分半信度系数值分别为0.84和0.93,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1.3 研究过程

将3份量表整理成册进行施测,同时在问卷中调查被试的性别、年级、恋爱情况和恋爱时间等个人信息。数据通过SPSS 16.0软件包进行录入与分析。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大学生同伴关系满意度、自我表露和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情况

同伴关系满意度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女生的同伴关系满意度得分高于男生;自我表露得分、与普通朋友的自我表露得分、与最要好异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得分和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得分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是在与最要好同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得分上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女生与同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得分高于男生。恋爱中与未恋爱大学生的同伴关系满意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在自我表露得分、与普通朋友的自我表露得分、与最要好同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得分和与最要好异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得分上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表现为正在恋爱中的大学生性话题沟通得分高于未恋爱的。见表1。

注:部分数据信息有缺失值。

2.2 大学生同伴关系满意度、自我表露和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的相关分析

由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的Skewness值为1.272(0.158),Kurtosis值为2.225(0.315),分布偏态严重,不符合Pearson积差相关计算要求。因此对该数据进行正态化校正,校正后Skewness值为0.059(0.158),Kurtosis值为-0.243(0.315),数据正态分布较为理想。在进行相关分析时,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得分的数据均采用校正后数据来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同伴关系满意度、自我表露分别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呈正相关,同伴关系满意度与自我表露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139,0.235,0.293,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我表露水平、同伴关系满意度对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有正向的预测作用。^y=-2.758+0.100×同伴关系满意度+0.012×自我表露水平(R=0.246,F=7.550,P=0.001;t=-3.784,P=0.001)。此外,与最要好同性朋友的自我表露、与最要好异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得分和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1,0.297,P值均<0.05),但是与普通朋友的自我表露之间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r=0.070,P>0.05)。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以同伴关系满意度、自我表露、与普通朋友的自我表露、与最要好同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和与最要好异性朋友的自我表露为自变量,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只有与最要好同性朋友的自我表露进入回归方程。

2.3 自我表露、同伴关系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依据温忠麟等[10]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来进行数据分析。以自我表露为中介变量,同伴关系满意度为自变量,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为因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

由表2可见,自我表露在同伴关系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间为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40%。

注:Y为同伴间性话题沟通,X为同伴关系满意度,M为自我表露。

以同伴关系满意度为中介变量,自我表露为自变量,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为因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同伴关系满意度不是自我表露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之间的中介变量。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女生的同伴关系满意度得分、与同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得分均高于男生,并且同伴关系满意度与自我表露存在正相关。可能原因有:(1)同伴关系满意度促进自我表露。相关研究表明表露者与目标人的关系会影响个体表露水平、频次和可能性[7],因而女生的同伴关系满意度比男生好,更愿意在同性同伴面前自我表露。(2)自我表露提高了同伴关系满意度。研究发现自我表露是关系满意度和关系质量的有效预测因子[11],自我表露也是一种能力,是令人满意的亲密关系形成的先决条件[12],因此有可能是由于女生自我表露程度高,使得其同伴关系满意也高。(3)自我表露的性别差异影响。大多数研究仍表明自我表露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愿意自我表露[11]。国内调查也发现,女大学生的自我表露程度高于男生[13,14]。

本研究发现,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得分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经历过恋爱的大学生其性话题沟通得分高于未经历恋爱的大学生。可能原因是经历过恋爱的人体验到更多与性有关的经历,更愿意与朋友表露与性有关的话题。Wheeless等[12]发现大学生亲密关系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可以由沟通满意度和性沟通满意度来区分,该结果也间接验证此现象。

本研究结果发现,同伴关系满意度、自我表露都对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表明自我表露水平、同伴关系满意度对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有直接影响。社会渗透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该结果,该理论认为自我表露是一种社会交换的基本形式,随着关系的发展,这种交换会变得越来越广泛和深入[11]。随着同伴满意度提高,人际关系的深入,个人自我表露的范围越广,就越有可能向同伴间表露与性有关的话题,更有可能与同伴互相沟通和交换个人的性话题。对此也有人提出,对关系很满意的人会进行较多的性的自我表露[12]。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以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为因变量,其他变量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发现只有与最要好同性朋友的自我表露对同伴间性话题沟通进入回归方程。说明大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主要是在好友之间,特别是最要好的同性朋友,而不是普通朋友。因为性的自我表露是自我表露中最亲密的形式[12],所以较少在普通朋友面前提及和表露。只有在同伴满意度较好的同伴面前,个体才更愿意自我表露和沟通隐私性强的性话题。

由此可见,同伴关系满意度和自我表露对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结果发现,自我表露在同伴关系满意度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之间起着中介效应,但是同伴关系满意度不是自我表露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之间的中介变量。说明同伴关系满意度对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有直接的正效应,即同伴关系满意度越好,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也越多;同时,同伴关系满意度还通过自我表露对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有间接的正效应,即同伴关系满意度好,自我表露水平高,进而使得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更多。如有研究者认为,人们在高表露和相互表露的关系中,会作更多的性的自我表露[12]。因此同伴关系满意度高的大学生、自我表露水平低、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未必好;只有同伴关系满意度高、自我表露水平高,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才会高。

篇4:同伴辅导在教学中的作用

同伴辅导(peer tutoring,peer instruction)也可被称为同伴教学,同伴辅导,同辈教学等。关于同伴辅导,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出现在ERIC上:同伴教学或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有能力的学生经过适当的培训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帮助一个或多个同龄的学生去学习一种技能或习得一个概念(Thomas,1993)。同伴辅导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合作学习策略。在这种相互辅导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教授,相互监督,相互评估,相互鼓励。”(Fantuzzo,King & Heller,1992)因此,同伴辅导以其高度的学生自主性,合作性,重同伴合作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认定。对同伴辅导的研究已渗透到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程学以及天文学等学科领域,在语言教学领域的研究也开始发展起来,研究的方法也呈现多样化。

二、同伴辅导的理论基础

皮亚杰非常强调同伴与同伴交往的社会价值(Lisi&Gobeck,1999)。Lisi&Gobeck指出:皮亚杰提出的同化(assimilations)、调整(accommodation)及平衡(equilibration)概念非常有助于解释同伴辅导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同化,即学习者将新信息植入已有认知图式中的认知过程,相反,调整则是要求认知图式发生改变,以解释新信息。但调整并非意味着认知体系或体系中的任一成分永久改变,调整只是发生在诸如学习者接受教师所给答案,却并不真正理解这种情况下。平衡,则是学习者努力地协调目前的认知图式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比如,当学习者没有理解所学内容时,他就会重建认知图以便能够解释新信息。师生关系与同伴辅导中的生生关系有很大不同。前者中的老师主宰着活动,后者,则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之上的。学生常会盲目服从于教师权威,而同伴交往则会促进认知变化。

同伴辅导能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Vygotsky(1978)把最近发展区(ZPD)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更有能力的同伴共同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学习者的学习首先始于物控(object-regulation),即学习者受制于环境中的种种事物,学习内容。学习内容作为思考的媒介,让学习者相互配合,寻找出新的意义。而一旦他开始与比其技能强者合作,合作者对其学习策略进行指导,努力完成任务时,就转入了过渡性的第二阶段:他控(other-regulation),从而为最终目标自控的实现搭起了跳板。作为施教者的同伴帮助引导受教者的同伴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不少专家也从语言学的的角度分析同伴辅导,肯定了同伴辅导在语言教学中的积极意义。语言学家指出:第二语言学习发生在学生有机会去获得充足的可理解性输入,去产出可理解性输出,同时去协商话语的意义(Krashen,1980;Long & Porter,1985)。虽然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供充足的可理解性输入,但学生却很少有机会去进行可理解性输出和意义协商的练习,这就不能更有效地习得语言;而同伴辅导却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可理解性输入的机会,同时也提供了充足的进行可理解性输出和意義协商的机会(Krashen,1980;Long & Porter,1985;Swain,1985).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只有在自己对学习意义建构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习得语言,达到学习的目标。在同伴辅导中,学习者可以积极地相互帮助和相互激励,以合作建构的方式去处理任务。学习者在寻求和提供帮助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他们开始对学习的意义自我建构的兴趣和勇气。同伴互动可以提供丰富的和必需的学生可以用以改变他们认知系统的环境,而这种改变反过来又促使学生来获得新的意义(O’Donnell & King,1999)。

三、同伴辅导采用的形式

目前,西方国家对同伴辅导形式的研究主要在三个方面:跨年龄辅导(Cross-Age Tutoring)同伴帮助学习策略(Peer-Assisted Learning Strategies PALS),和相互同伴辅导(Reciprocal Peer Tutoring:RPT)。跨年龄辅导是把不同年龄的学生结合在一起,年长的学生充当辅导者(tutor)的角色,年轻的学生充当被辅导者的角色(tutee)(Hall & Stegila,2003)。PALS是由Fuchs,D.L.和Fuchs,D.D.等人于2001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辅导方法。这种方法主要被用于数学和阅读方面进行研究,它是学校教学的补充而并非取代现有的学校教学。在这种方法中,学生结合成辅导者和被辅导者,双方在辅导过程中角色互换。RPT是一种结构化的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促进、教授、监督、评价和相互鼓励(Fantuzzo,King,Heller,1992)。在对这三个方面的研究中,不同的学科采用了不同的形式,但它们的理论是一致的:同伴辅导能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机和成就有重要影响(Light & Littleton,1999)。

四、同伴辅导对教与学的的意义

不同的领域的研究都证明同伴辅导对辅导者、被辅导者、老师、学校都有深远影响。在同伴辅导的过程中社会化的经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社会地位,从而使辅导双方从中受益(Rohrbeck et. al,2003;Miller & Miller,1995)。

(1)同伴辅导可以有助于双方改善对相关科目的理解和表现,增强自信,提高学习技能,同时也能增进友谊(Beasley,1997;Fuchs,et al.,2002;Utley & Mortweet,1997);

(2)同伴辅导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降低了个体的焦虑和压抑,增加了对课程的满意程度(Fantuzzo,et al.,1989);同伴辅导增强了学生的交际和合作技能(Beasley,1997);

(3)同伴辅导产生了一个更加合作的课堂和一个更加和谐的学校环境(Gaustad,1993;Kalkowski,1995;Utley & Mortweet,1997);

(4)对于老师而言,同伴辅导可以使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得到一定的解脱,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备课并创造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条件(Goodlad & Hirst,1989)。使老师有能力去从容应付一个学生程度不同的班级,从而在能力水平和学科领域方面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成就(Cohen,Kulik & Kulik,1982)。教师也可以通过互助同伴间接得到关于学生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态度,情感,动机等,通过获得的信息,老师可以及时和家长沟通,及时地了解并排除学生情绪上和心理上的学习障碍。

五、同伴辅导在教学中的实施

同伴辅导的实施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需要有严密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根据Gaustad(1993)所提出的条件,要成功地实施同伴辅导项目,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1.同伴辅导项目的实施必须根据它的项目目标来设计,这包括目标年龄组,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政因素等。同时应建立特定的、便于评估的目标,以利于对个体进步和整体项目成功与否进行评估(Gaustad 1993)。

2.在项目实施前需要对辅导者进行培训,并提供结构化的辅导材料。Staub&Hunt(1993)指出:培训过的辅导者比没有经过培训的更易取得成功。同时教师应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出参加项目的辅导者和被辅导者。如根据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来确定被辅导者;依据学习态度、个性以及专业成就来确定辅导者等。

3.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去管理和监督学生的表现,提供合适的反馈,诸如表扬、评价、校正错误、增强和重新组织重要知识点等(Gaustad,1993)。辅导者应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同时也应该向教师和指导者请教。

4.在项目实施中和实施后,教师、辅导双方要对项目进行反思和讨论。反思和讨论可以使学生重新思考他们的辅导经验,共享他们的成功和面对的挑战。

5.在项目实施后,教师和项目的管理者要对整个项目进行评估。评估是同伴辅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评估可以检验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是否成功。评估的方法有访谈、观察、标准化评估等。

六、实施同伴辅导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1.在辅导者和被辅导者结成辅导关系的问题上,一定要有慎重考虑。简单地把两名学生结合在一起不会产生成功的辅导。

2.辅导者有可能不能完全理解所辅导的材料或达不到所要求的标准。Cohen(1986)建议在分配给辅导者任务前要评估辅导者的理解能力。

3.不能把同伴辅导看成完全独立的学习方法,缺乏必要的监督、指导和评价。在辅导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专业问题、情感问题、交流问题等,这都需要老师去协调沟通。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合适的材料,制定清晰合理的目标,根据能力、性别和性格等进行分组;对学生的错误要委婉地指出,对学生的表现要给予合理的评价,鼓励学生去討论、反思、质疑(Fagen,Crouch,and Mazur,2002)。

4.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抵制帮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向学生解释同伴辅导的目的、意义等,并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及时合理的评价,以鼓励他们学习的信心。当学生明白辅导对他们的意义的时候,他们开始学着接受,“辅导最终成为学校常规生活的一部分。”(Gaustad,1993)

七、结语

同伴辅导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在互助合作的过程中双方不仅促进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而且促进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民主平等、积极参与、共同提高。但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也有其自身难于控制的地方,在实施的过程中的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因而有必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对其进行改进和提高。同伴辅导被看作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很多教学策略的一种,应作为其它的教学方法的有效补充。

篇5:团体心理辅导—同伴交往

课程:心理教育与培训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班级:2014级计科师范2班 学号:*** 姓名:卢晓燕 指导教师:赵永萍

软件学院 团体心理辅导——同伴交往

一、主题

互助与友爱

二、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同伴交往观念; 2.促进团体(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3.让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在接受别人帮助时,学会帮助别人.三、性质

封闭式

四、规模

大型规模(40人左右)

五、活动对象、场地、物资准备、时间安排

对象:中小学生

场地:教室或训练室等空地

物资准备:无额外物资

时间安排:1.5小时

具体如下:

热身与导入(5~10分钟); 活动一(18~35分钟); 活动一分享(3~8分钟);

活动二(18~35分钟); 活动二分享(3~5分钟); 总结与结束(3~5分钟)。

六、活动方案

1.暖身活动:

暖身活动一:微笑面对面(3分钟)

活动目标:消除紧张,放松心情,进入活动状态

活动规则:团体成员自由组合,形成若干个两人小组,领导者让小组两个成员面对面站着,然后给对方一个真诚的微笑。

暖身活动二:你拍拍,我拍拍(5分钟)

活动目标:此活动可告诉学员在交往中,你付出什么,就将收获什么。活动规则:要求所有学员围成一个圆圈,再向同一方向侧身。以8拍节奏拍打前方学员从肩膀,到背部,最后到腰部。之后,所有学员向后转,再以相同的节拍拍打上次拍打你的学员。

说明:如果有人在活动中故意捉弄你,你可以在下次拍打中“还”给他。

【活动一开始】首先,通过刚刚的暖身活动,能说说你们对同伴交往的认识吗?(让1~2人回答)是的,往往我们会发现,当你微笑面对这个世界时,世界也会伸手拥抱你。同样的,我们用怎样的态度对别人,别人可能也会用怎样的态度来回应。因此我们要形成良好的同伴观念,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好,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一个活动。

【活动一结束+活动二开始】刚才的活动中,大家感觉如何呢?(2人回答)通过这个活动,是想让大家形成良好的同伴交往观念,大家有体会到吗?就是同伴交往中我们要学会互助。但有时候两个人沟通不够,仅仅互助是不够的,若没有真正意义上地理解对方,从而形成有效的沟通,就容易造成双方的心结。那对待这样的情况,我们又该怎么办呢?在下一个活动中,大家会找到答案。

2.与主题相关的活动

活动一 :穿越原始小森林(活动时间约20分钟)

有个盲人一直有个梦想,想穿越原始森林,但是凭他一个人的力量肯定不行,起码森林里有各种危险,也容易迷路.有一天他把自己的愿望和一个好朋友说了,好朋友决定做他的眼睛,帮他实现这个愿望.于是,他们就整装出发了.他们在路上会碰到哪些障碍,会发生什么事情,朋友为盲人做了什么呢? 具体步骤:

A.请8位同学上来,自愿为先,组成四组.一人扮演“盲人”,另一人扮演“引路人”.B.引路人带着同伴越过障碍,绕教室走一圈.C.到达目的地后互换角色.其他同学可以在过道上设置一些障碍,但要注意安全.活动结束后采访参与活动的学生有何感受,这些问题可以由老师提问,学生也可以提问.问题准备:

受助者:

A.扮演盲人刚开始时,感觉怎样,后来呢? B.一路走来感觉顺利吗,担心吗?

C.你觉得你能很好得根据同伴的引导来走吗?

D.后来互换角色,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助人者:

A.作为一个引路人,有什么样的感觉? B.你觉得同伴很好地明白你的引导了吗? C.后来充当盲人,有什么样的体验,感觉怎样?

活动分享:

在同伴交往中,我们有一个共同倾向,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因自己而快乐。但是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喜欢我们、接纳我们。别人喜欢我们的前提是,我们也要喜欢他们,承认他们的价值。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人打交道,和家人,和朋友,和同学,老师,邻居甚至不认识的人。自然,我们也会碰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需要别人的帮助,或者看到别人需要帮助。因此,增强学生人际交往中互相帮助及和谐友爱相处的意识,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帮助学生体会到助人与被助的快乐,更好的处理好人际关系显得比较重要.活动二:解开手结(活动时间约20分钟)

具体步骤:

A.将成员分为两组,手拉手站成两个圆圈,记住左右手拉的谁; B.松开手,在圈内随意走动,不按顺序;

C.领导者喊停,成员定格,位置不变;伸手去拉之前左右手所拉的同学,形成一个复杂的“手结”;

D.要求成员在不松开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手结”解开,大家恢复成一个圆。

问题准备:

A.一开始,面对这个复杂的“结”,大家感觉如何呢?

B.设想一下,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结”在我们和周围同学间存在呢?我们跟同学吵架时就好像有这种看得见的“结”,而有一些则是看不见的,譬如我们总是挑某个同学的刺。

C.那么,在解开这些“手结”的过程中,有没有想到真么解决同伴交往中的冲突呢?

D.当解开这个“手结”后,你觉得同伴间的关系发生什么微妙变化了吗? E.当努力很久之后,还是没解开这个“手结”,你放弃了吗?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与某个同伴产生激烈的冲突之后,冷战很久都没和好的迹象时,我们容易产生什么念头?

F.你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解开这个“手结”?联系现实生活,这对你解决同伴矛盾有什么启示?

进行1~2次,分享活动感受

3.总结并结束活动

西班牙的一句谚语:“山,不需要依靠山;人,需要依靠人.”

圣经上说过:“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别人”.这次的团体心理辅导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同伴交往观念;让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在接受别人帮助时,学会帮助别人“。通过两个小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及别人需要我们的帮助,助人的快乐与被助的快乐,在友好与互助中完成任务。许多时候,人生总会遇见一些不如意,不开心的事情发生.我真诚的希望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向处在困难之中的朋友伸出友谊之手,千万不要以为善小而不为,面带着微笑,走到他的身边,给他扫去天空中的乌云,露出蓝天下灿烂的阳光.用关心的雨露滋润枯竭的大地,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朋友会给我们带来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补给了我们的能量.在互相帮助中,我们才能成为永远的朋友。

结束活动:教师总结完毕后让同学们向身边的人互相握手或拥抱,对对方说一句:“很高兴认识你,以后请多关照。“

篇6:中小学生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方案

中小学生同伴交往

学院:文学院

班级:2011级汉语言文学师范3班

姓名:邓见香

学号:22201130801115

5指导老师:张婷

上课时间:周一晚7、8、9节

文学院 2011级汉语言文学师范3班 邓见香 22201130801115

5一、活动目的:

1.使团体成员明确同伴交往的重要性,积极融入团体,学会表达自己

2.使团体成员突破一些心理障碍,勇敢踏出交往的第一步,并且正确对待冲突,做到彼此信任、相互协助、融洽相处;

3.使团体成员感受与人交往的快乐,体会与人相处得到的温暖,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与同伴交往的热心。

二、活动对象:初一新生

三、活动场地:1个桌凳较少较宽敞的大教室

四、活动时间:1个小时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活动开始之前播放背景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营造活动氛围。

(二)、热身活动——皮筋传情

活动时间:10分钟

准备材料:吸管、圈型橡皮筋

活动目的:藉由活动来增进人际互动,点燃活动气氛,让新同学之间彼此学会团结合作,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专注力。

活动流程:

(1)依据人数,将全班同学分成每组人数为10的队伍若干组,每人发下一个吸管,几支队伍中的第一位同学同时发下一条橡皮筋。

(2)说明活动规则: 各组同学进行对抗,口含吸管(注意不可以用手)将橡皮筋从第一位同学传到最后一位,最快的队伍获胜。如橡皮筋掉到地上,则必须从第一位同学再重新开始。

(3)在活动开始前,先给予一分钟的时间让小组讨论策略或方法。

(4)当最快传完的小组产生后,即可终止活动;或是规定一定的时间,看哪一组进行的最快,来决定胜负。

(5)活动结束宣布获胜的队伍,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注意事项:用嘴叼着吸管传递给下一位同学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戳到了对方的眼睛。

(三)、主题活动

1、直呼其名

活动时间:15分钟

活动道具:2个比较软的小球

活动目的:帮助大家记住彼此的名字

活动流程:

(1)、全班同学以之前组定的小组为单位站成一圈,每人相距约一臂长。作为培训专员的你也不例外。

(2)、告诉小组游戏将从你手里开始。你大喊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将手中的球传给自己左边的队友。接到传球的队友也要如法炮制,喊出自己的名字,然后把球传给自己左边的人。这样一直继续下去,直到球又重新回到你的手中。

(3)、你重新拿到球后,告诉大家现在我们要改变游戏规则了。现在接到球的队员必须要喊出另一个队员的名字,然后把球扔给该队员。

(4)、几分钟后,队员们就会记住大多数队友的名字,这时,将两个队伍合在一起,把他们的球也加进来,让两个球同时被扔来扔去,游戏规则不变。

(5)、两个队伍的人都认识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加一支队伍和一个球进来,这样就是三个队伍合在一起玩。在游戏接近尾声的时候,再把第四只球加进来,其主要目的是让游戏更加热闹有趣。

(6)、游戏结束后,在解散小组之前,邀请一个志愿者,让他在小组内走一圈,报出每个人的名字。

注意事项:

注意扔球的时候不可用力过猛。你最初的扔球应当是一个较慢的高球,为后续的扔球手法树立典范。

变通:

(1)、如果几个小组同时在玩这个游戏,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在游戏中间交换一半队员。

(2)、让队员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小组。被新小组接纳的唯一条件是新成员在站好位置后喊出自己的名字,以便其他队员扔球给他。

活动结束:组织大家进行交流,让一些代表说说自己在这个活动中认识了哪些人,学到了哪些东西。

领导者点评:

你跨出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别人认识你,记住你,同时,你记住别人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2、“找呀找朋友”

活动时间:10分钟

活动流程:

(1)、领导者描述情景:你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在这个夏令营里你结识了很多性格迥异的人,有真诚的、善解人意的、乐于助人的、体贴的、热情的、善良的、活泼开朗的、风趣幽默的、聪明能干的、自信的、心胸宽阔的、脾气古怪的、不友好的、饶舌的、自私自利的、自负傲慢的、虚伪的、恶毒的、不可信任的、性情暴躁的、孤僻的、冷漠的、固执的、心胸狭隘的,等等。

(2)、组织成员进行讨论:你最不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最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并简要地说明理由。请每位成员在心底对自己作一个评判(不需要说出来),你认为自己最类似于以上哪两种人?优缺点各选一个。然后仔细倾听其他成员对此的评价,从而了解自己的性格在人际交往中的受欢迎程度。

(3)、领导者根据成员的发言,记录下每种性格的魅力指数。最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喜欢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反之,最不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讨厌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所有成员发言完后,计算每种性格的总分,得出该性格的人际魅力指数。

(4)、组织成员进行分组讨论“如何培养最受欢迎的三种性格”,以及‘如何克服最不受欢迎的三种性格”。活动结束:组织大家进行交流,让一些代表说说自己在这个活动中认识了哪些人,学到了哪些东西。并且思考,你的人际关系现状如何?是否合适?你认为是自己身上什么性格品质给你带来了好人缘?或者如果你的人缘不太好是什么

原因导致的?试着一边整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比如是否因一时愤怒的情绪而失去了曾经的知己;是否因太自我中心忽略他人的感受而被周围的朋友渐渐疏远),找出自己需要继续发扬和改进的地方。

注意事项:本次活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性格和认识自身的人际关系的同时,可能引发部分学生(尤其是同伴关系不良学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要注意观察,并加以适当关注。

领导者点评:

好的性格,是你人际交往成功的基石。同伴交往从心开始,好的性格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好的性格可以凝聚你我他。鼓励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虚心听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反馈,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受欢迎程度,分析其中的原因,然后积极发展受欢迎的性格特点,树立积极主动的人际交往态度!

3、“我比你猜”

活动时间:15分钟

活动目的:增进成员之间的沟通,让他们勇敢地表达

活动准备:准备好若干写着某种动物的名字的纸张

活动流程:

(1)、团体成员自由组合。形成若干个两人小组,领导者给每组中的一名成员出示一张写有动物名字的纸,并确保另一名成员无法看到。

(2)、然后请前者向后者用肢体语言表达该动物的一些典型特征,后者根据前者的比划猜出这个动物是什么。

(3)、要求在描述的过程中,只能通过肢体语言表达,不能有话语提示。比比看哪一组画得又快又准确。

(4)、然后每组中的两个成员交换角色,领导者出示纸张,重复上述游戏。活动结束:组织大家进行分享,让前三名的小组总结成功经验。

领导者点评:

人际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有时候你所表达的并不一定就是别人所理解的,你所听到的未必就是别人想表达的。沟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双方要不断反馈、调节沟通方式,才能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四)、活动结束

分享总结时间:10分钟

篇7:小学生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方案

孟州市韩愈小学 应豫宁

一、活动主题:“性格魅力测试站”

同伴关系在中小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中小学生与同伴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提高其人际适应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自卑感、孤独感、学校适应困难等问题,甚至会对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成消极影响。

二、活动目的:

1、使团体成员明确同伴交往的重要性,积极融入团体,学会表达自己。

2、使团体成员突破一些心理障碍,勇敢踏出交往的第一步,并且正确对待冲突,做到彼此信任、相互协助、融洽相处。

3、使团体成员感受与人交往的快乐,体会与人相处得到的温暖,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与同伴交往的热心。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四、活动场地:一个桌凳较少、较宽敞的大教室

五、活动时间:40分钟

六、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活动开始之前播放背景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营造活动氛围。

(二)、活动流程:

1、领导者描述情景:你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在这个夏令营里你结识了很多性格迥异的人,有真诚的、善解人意的、乐于助人的、体贴的、热情的、善良的、活泼开朗的、风趣幽默的、聪明能干的、自信的、心胸宽阔的、脾气古怪的、不友好的、饶舌的、自私自利的、自负傲慢的、虚伪的、恶毒的、不可信任的、性情暴躁的、孤僻的、冷漠的、固执的、心胸狭隘的,等等。

2、组织成员进行讨论:你最不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最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并简要地说明理由。

请每位成员在心底对自己作一个评判(不需要说出来),你认为自己最类似于以上哪两种人?优缺点各选一个。然后仔细倾听其他成员对此的评价,从而了解自己的性格在人际交往中的受欢迎程度。

3、领导者根据成员的发言,记录下每种性格的魅力指数。最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喜欢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反之,最不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讨厌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所有成员发言完后,计算每种性格的总分,得出该性格的人际魅力指数。

(三)、组织大家进行交流:

1、自己在这个活动中学到了哪些东西?并且思考,你的人际关系现状如何?是否合适?

2、你认为是自己身上什么性格品质给你带来了好人缘?或者如果你的人缘不太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试着一边整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比如:是否因一时愤怒的情绪而失去了曾经的知己;是否因太自我中心忽略他人的感受而被周围的朋友渐渐疏远),找出自己需要继续发扬和改进的地方。

注意事项:本次活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性格和认识自身的人际关系的同时,可能引发部分学生(尤其是同伴关系不良学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要注意观察,并加以适当关注。

(四)、活动总结:

上一篇:春节三年级作文下一篇:诊所医疗废物处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