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教案

2024-08-24

东山教案(精选10篇)

篇1:东山教案

《东山》教案

一、《诗经》介绍

1.《诗经》概貌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时间约在春秋后期。收录了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现存305篇。

最早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称为《诗经》。2.《诗经》的分类

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分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凤、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60篇。

雅: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计105篇;

颂:分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计40篇。3.《诗经》与音乐的关系 《诗经》是一部乐歌总集。

“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墨子·公孟》)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史记·孔子世家》)《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朱熹《诗集传》)

《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15《国风》就是15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朱熹《诗集传》)《雅》是“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者,宗庙之乐歌。”(朱熹《诗集传》)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颂之声较风、雅为缓。”(王国维)4.《诗经》的编订(1)采诗说: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汉书·食货志》)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

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

(2)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音鼓,瞎子,古代以瞎子为乐官,故代指乐官)献曲,史(史官)献书,师箴(音针,劝诫,解释发挥),瞍(音叟,眼无眸子之瞎)赋(吟诵),矇(睁眼瞎)诵(背诵)。”(《国语·召公谏弭谤》)

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有采集来的作品。

(3)孔子删定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汉书·艺文志》)

“《诗经》旧时亦数千篇,孔子删其重复,正而存三百五篇。”(东汉王充《论衡·正说》)

删诗说至今有人坚持,但多数学者认为此说不确,理由有四:(1)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鲁乐公演奏十五国风,名称顺序与今本是《诗经》相同,当时孔子仅8岁。

(2)《史记》说孔子删诗是在“自卫返鲁”之后,但《论语》中孔子不止一次提到“诗”、“诗三百”,可见孔子所见之诗也是与现在大致相同的本子。

(3)孔子曾骂过“郑声淫”,“恶郑声之乱雅乐也”,主张“放郑声”。但现本《诗经》郑卫民歌依然很多。

可见,说《诗经》由他删选而成,则是不可信的。孔子对“诗”可能作过“正乐”的 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5.《诗经》的版本与流传

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齐人辕固生传齐诗;鲁人申培传鲁诗;燕人韩婴传韩诗;鲁人(一说赵人)毛亨、毛苌传毛诗。

齐诗、鲁诗、韩诗今已失传,今天看到的《诗经》,为毛诗一派的传本。6.《诗经》的内容

《诗经》相当广泛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情况。

(1)史诗: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总之是歌功颂德之作。

如《生民》这首诗就书写了后稷出生的神奇经历。履帝迹生子的神话,实际是只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的母系社会的折射。这种描写,充满神话色彩和人类童年的纯真气质。

(2)农事: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很早就开始了农业种植活动。《诗经》中就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活动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

如《七月》这首诗就叙述了农夫一年间的艰辛劳动过程和他们的生活情况。他们种田、养蚕、纺织、酿酒、打猎、凿冰、修筑宫室,而劳动成果大部分为贵族所占有,自己无衣无褐,吃苦菜,烧恶木,住陋室,严冬时节,填地洞,熏老鼠,塞窗隙,涂门缝,以御寒风。全诗以时令为序,顺应农事活动的季节性,把风俗景物和农夫生活结合起来,全面深刻、生动逼真的反应了西周农人生活状况。

(3)宴飨: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小雅·鹿鸣》。

宴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周代是农业宗法社会,宗族间相亲相爱的关系是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而宴饮正是发挥亲亲之道,宗法之义的重要手段。

(4)怨刺: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

《伐檀》对不劳而获、无功受禄甚为愤慨,提出质问,揭露了剥削者的寄生本质。

《硕鼠》把统治者比作大老鼠,他们的贪婪、残忍使人民陷入绝境,为了摆脱这种绝境,人民不得不逃往他方。

(5)爱情:《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和挫折痛苦,充满坦诚、真挚的情感。

《关雎》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表现了一个贵族青年对淑女的追求,和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心情。

《静女》一个男子在城墙角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

《子矜》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这个女子在城墙等待情人,终未见来,便独自踟蹰徘 2 徊,“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咏叹,把相思之苦表现得如怨如诉,深挚缠绵。7.《诗经》的艺术成就

(1)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2)赋、比、兴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段。

①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七月》)

②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分别以柔嫩的白茅芽、冻结的油脂、白色长身的天牛幼虫、白而整齐的瓠子、宽额的?虫、蚕蛹的触须来比喻美人的手指、肌肤、脖颈、牙齿、额头、眉毛,形象细致。

又有《召南·野有死麕》以“有女如玉”作比,使人有少女的美貌温柔联想到美玉的洁白、温润。

以具体的动作和事物来比拟难言的情感和独具特征的事物,在《诗经》中也很常见。“中心如醉”“中心如噎(《王风·黍离》)”,以“醉”“噎”比喻难以形容的忧思。

总之,《诗经》中大量用比,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

③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诗经》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比如以同样的句子起兴,有的抒发的是祝福之情,有的却是怨刺之情。这是《诗经》兴句中较简单的一种。《诗经》中更多的兴句,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内在联系。或烘托渲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中心题旨,构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或缺的部分。《郑风·野有蔓草》写情人在郊野“邂逅相遇”:

野有蔓草,零露漙(tuan)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清秀妩媚的少女,就像滴着点点露珠的绿草一样清新可爱。而绿意浓浓、生趣盎然的景色,和诗人邂逅相遇的喜悦心情,正好交相辉映。再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茂盛的桃枝、艳丽的桃花,和新娘的青春美貌、婚礼的热闹喜庆互相映衬。而桃树开花、结实、枝繁叶茂,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出嫁后多子多孙、家庭幸福昌盛的良好祝愿。

《诗经》中的兴,很多都是这种含有喻义、引起联想的画面。比和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后世往往比兴合称,用来指《诗经》中通过联想、想象寄予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

《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蒹葭》就是如此。

8.《诗经》的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1)《诗经》开启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这种传统善于通过事物、细节、场景营造意境氛围,抒情写意,自然而然地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

3(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3)比兴的运用,成为后世的垂范,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二、有关《东山》的背景、作者和主旨

1、创作背景:周公东征

《诗序》说:“《东山》,周公东征也。周公东征,三年而归。劳(牿劳)归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也。”

按照《诗序》的说法,诗歌的创作背景应该是周公东征之时。

关于创作背景,似乎与周公东征有关,理由如下:

(1)诗中描写了农村荒凉的景象,而一般这种景象多与大规模战争相关,这个大规模战争极有可能就是周公东征的战争。据历史记载,周公东征之事在当时规模较大,经过三年,才平息管叔、蔡叔武庚和东夷地区的叛乱。

(2)诗中有“于今三年”之语,也与《尚书大传》所说的“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东征,三年践奄”相符。

所以《诗序》对本篇时代背景的解释,应是可信的。

2、作者

东山的作者,按《诗序》的说法是大夫,后世研究者有的疑为周公;今人多说是战士自己所作。因为从抒情和叙述的口吻和真情实感上不象是大夫和周公,倒是地道的士兵的口吻。

3、主旨

按照《诗序》的说法应该是大夫对周公犒劳东征归来士兵之事的赞扬,当然也包含对归来士兵的赞扬。

然而作品主要《豳风·东山》描写一位新婚不久(三年)就出外远征多年未归的士兵回家途中思念家人的情景,表现了对战事的厌倦,对和平的生活的渴望以及战胜归来的喜悦之情。

三、内容分析

1、诗意串讲

我徂(cú)东山,慆(音滔)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音冤)蜎者蠋(音烛),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词语]

徂(cú):往。慆慆(音滔):指时间长。零雨:小雨,濛:小雨细微状。我东曰归,我心西悲:我在东山听到要回家的消息,不由得伤心地想西方的家乡。裳衣:日常所穿衣服。士:通事,从事。行枚:行同衔,枚:象筷子一样的短棍,古代行军士兵口中衔枚以防出声,在此借指军旅生活。蜎蜎者蠋,烝在桑野:蜎蜎(音冤),虫子盘曲蠕动貌。蠋(音烛):桑间野蚕。烝:久。此两名以桑间野蚕缓缓蠕动,喻士兵长久野行露宿。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敦,团貌。此两名指战士缩成一团,独宿车下。

[译文] 我到东山去出征,久久不能还故园。如今我自东方归,细雨濛濛洒江天。我自东方往家转,西望故国泪难干。制件普通百姓衣,不再行军去作战。山蚕蠕动午得慢,隐身桑林荒野间。我蜷一团独自宿,睡在车下难入眠。

[节意] 写战士戍边生活的艰辛与久戍得归的悲喜心情。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音裸)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音肖烧)在户。町疃(tǐngtuǎn)鹿场,熠(音义要)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词语] 果臝(音裸):一种攀援植物,又名天瓜。施(音义):蔓延。宇:房檐。伊威:虫名,生活于潮湿之地,又名地虱。蟏蛸(音肖烧):长脚蜘蛛。在户,指门结蛛网。町疃(tǐngtuǎn):指畦田,天地一块一块的连着。鹿场:天地为人耕种,成为鹿活动的地方。熠耀(音义要):闪光的样子,指磷火,又称鬼火。宵行:夜晚流动。伊:此,指家乡。[译文] 我到东山去出征,久久不能还故园。如今我自东方归,细雨濛濛洒江天。天瓜果实沉甸甸,蔓延攀爬到屋檐。地虱屋中四处爬,蜘蛛织网在门边。宅旁田地成鹿苑,鬼火夜晚亮闪闪。难道荒凉不可怕?心里还是想着家。

[节意] 写战士归途中想象中家乡的荒凉景象。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音贯)鸣于垤(音叠),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词语] 鹳(音贯):鸟名,一种似鹤的水鸟。垤(音叠):小土堆状的蚁穴。妇:妻子。穹窒:穹,窟窿;窒,堵塞,指填塞土墙上的窟窿,填补不平的地面。征:征夫。聿:同曰,无实义。敦:同团,形容苦瓜之圆。烝:众我。栗薪:栗树柴。此两句以苦瓜喻心里痛苦。

[译文] 我到东山去出征,久久不能还故园。如今我自东方归,细雨濛濛洒江天。鹳鸟飞上士丘叫,妻子家中把气叹。打扫屋子堵鼠洞,只盼我能把家还。苦瓜长得溜溜圆,长在柴上无人管。自我当初离家园,时至今日整三年。

[节意] 写战士想象妻子在家里的凄苦情景。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词语] 仓庚:黄莺。之子于归:这个女子要出嫁。皇驳,皇,黄色的,驳,杂色的。亲结其缡,女子的母亲给她系好佩巾。九十:言其多,不确指。仪:仪式。新:指新妇。孔嘉:很美好。

[译文] 我到东山去出征,久久不能还故园。如今我自东方归,细雨濛濛洒江天。黄莺飞动于树间,羽毛鲜艳多耀眼。回想当年妻嫁时,黄马花马驾车辕。母亲为她系佩巾,种种礼仪都完善。亲婚之时多美好,再见是否仍旧颜?

[节意] 写征夫回忆新婚时喜庆美好,表达对妻子的想念。

2、文本总析

征人随军东征已经很久了,在这个阴雨蒙蒙的日子,他终于踏上了回乡的路。“慆慆不归”一语透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无限感慨,而“零雨其蒙”的景色则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愁惨气氛。诗歌的第一节(章)写征人欣喜自己能够生还。他一听说要离开东方,心儿就飞到了西方的家乡,兴奋地想象自己不再从事征战。第二节写征人想象家园已经荒芜了,无人修剪的瓜篓爬到房檐上结子,地虱在屋里跑来跑去,蜘蛛在墙角结网,场院上印着鹿迹,磷火飞来飞去。但这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这是他日夜思念的地方。第三节写他想象自己的妻子正在为思念他而叹息。第四节回忆三年前新婚时的情景,设想着重逢的欢乐。诗歌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征人在回乡途中复杂的内心活动和对和平生活的热切渴望。诗人回忆了战争生活的艰辛,却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他在途中想象家中的心理活动。想象着他出征以后家园的荒凉,想象妻子在家的盼望。种种悬想最后在接近家乡时,更联想到当年新婚的美好,而设问如今会怎么样呢?“其旧如之何?”这种担心,既表现了他的渴望,又反映了对战争造成的阻隔的担心,因此,《东山》在表现征夫对家人的思念之外,又表达了对战争的看法。这是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特点之一。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出征的悲苦、对家乡的怀想、对妻子的思念,由物写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忧喜交加,一位数年出征在外的男子踉踉跄跄、雨泪满面、身向故园、声声呼唤的悲凉画面,霎时呈现在读者眼前。所以,清代文人王士祯评价说:“豳风《七月》、《东山》诗篇,述情赋景如画工之肖物。”(《池北偶谈·谈艺》)

此诗的主角是“我”,主题是“回家”,在这四节(章)中,诗人的方位依次由远及近,情感也依次由悲到喜:回家路上所依次呈现的孤独(夜宿车下)、荒凉(村落荒芜)、想象中到家时的欢喜以及当年婚礼时的幸福,扑面而来——悲凉中延伸着甜蜜的回忆和想象的欢欣,欢喜中饱含了人生的悲苦与凄凉,悲乐与共,忧欢交汇,此正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卷一)。

另外,此诗后两节(章)以山丘上鸣叫的鹳鸟来暗喻妻子的等待,以门口柴堆上的天瓜来暗喻回家团圆,以飞翔的美丽黄莺来暗喻新娘出嫁,都是非常成功的比兴手法;以甜美的想象和回忆来表达按捺不住的欢喜和急于见到妻子的焦灼,则又极富感染力,故王士祯《渔阳诗话》说:“《东山》之三章‘我来自东,零雨其濛;鹳鸣于垤,妇叹于室’,四章‘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写闺阁之致、远归之情,遂为六朝唐人之祖。”

四、艺术手法

1、成功地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如:第一章中蚕众聚与人之独宿的对比;“我心西悲”与结尾婚娶喜庆的对比;“鹳鸣于垤”对“妇叹于室的衬托。

2、通过想像和回忆写情。本诗通过想像和回忆描写了征人既辛酸又喜悦的复杂感情,特别是写征人思妻,反从对方用笔,这种写法对后代诗人的写作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如柳永的词《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3、情景交融,以景寓情。诗人把归途安排在线雨蒙蒙的环境之中,就更能衬托出“我心西悲”的情绪;通篇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来抒情,这样寓情于景,以景状情的,使诗歌更富于实感和感染力。

4、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诗经》 语言上重章迭句的特点。全诗四章的开头四句完全相同,这种反复咏唱不仅是韵律上的反复,而且是情感上的反复与深化;同时,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迷茫,忧郁、惆怅、荡气回肠的气氛。

5、采取心理描写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的心情。通过征夫对家乡景象的想象,对妻子家中凄苦的情景的想象,对妻子模样的忧虑,表达到对家乡和家人的深切思念,对战争的厌倦,以及战后归来的难以压抑的兴奋和喜悦。

五、阅读与思考

1、《诗经·豳风·东山》艺术手法上也有何独到之处?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其独到之处,见艺术特色分析。

2、请谈谈什么是赋比兴?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是古人对《诗经》主要艺术特点的归纳,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又称“六义”,《毛诗大序》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关于赋、比、兴的定义,历来说家众多,宋代李仲蒙和朱熹的解释较有代表性:宋李仲蒙云:“序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引)他的解释是从赋、比、兴在以物传情中的不同关系和作用角度阐发的,揭示了赋、比、兴是《诗经》中将内情与外物联系一起的重要纽带和方法,以此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朱熹的解释更为普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

篇2:东山教案

设计意图:

东山岛是福建省著名旅游风景区,拥有众多美丽迷人的热带海湾,沐海水、玩海沙、吹海风、尝海鲜、观渔火……东山岛优美的海湾成了人们避暑度夏的“天堂”。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一日三餐几乎都离不开鱼,但是天天享受着美味的他们却不太了解东山一年四季鱼的特点,更别提相关的传统民谣了。在园本课程研究《蝶岛乡土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中,我们挖掘了许多极具乡土特色的课程资源,《东山渔歌》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民谣。它来源于海边渔民的实际生活体验,再由民间艺人结合东山歌册和潮剧的曲风特点,谱上曲调,就这样一代一代口口相传下来,它不仅句式押韵琅琅上口,而且包含了地域的知识特点。在课题的推广中,我们发现有关家乡的民谣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歌唱活动——《东山渔歌》,旨在通过歌唱活动,巩固幼儿对东山一年四季鱼的认识,激发幼儿承唱具有传统特色的东山歌谣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在学唱活动中使幼儿感受家乡方言歌曲独特的旋律美。

2、通过歌唱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对东山一年四季鱼的认识。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了解12月份中哪种鱼最多,味道最鲜美。

2、课题组教师向海边渔民和民间老艺人了解渔歌的由来和歌唱特点。

3、物质准备:鱼的图片 海螺 双响筒渔网 自制的海螺木鱼 贝壳响板贝壳串铃 磁带 录音机 教室外墙大海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律动:幼儿学小鱼游进入活动室。

师:“孩子们,欢迎你们来到鱼的世界,让我们学小鱼游起来吧。”

二、呼吸训练:学小鱼吹泡泡

师:“哇!鱼的世界真奇妙,有各种各样的鱼。瞧,还有鱼儿在吐泡泡。” “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教师提示从小鱼到大鱼的顺序让幼儿作相应的呼吸训练。)

三、练声—拉网号子

1、引导幼儿倾听螺声(一长三短),师:“讨海回来了!大家来扛鱼啊!”(闽南语)

2、教师当拉网的头人和幼儿拉起纤绳,以对唱的形式唱拉网号子:

师:“6-----↗↘‖(闽南语)

嘿......师:今日好天气呀!

︳6 5 3 ︳ 6 0 ︳

幼:嘿 呦呵 嘿 捉来很多鱼呀!

︳6 5 3 ︳ 2 0 ︳

嘿 呦呵 嗨 吃鱼按时令呀!

︳1 1 2 ︳ 3 0 ︳

嗨 呦呵 嘿 会晓最聪明呀!

︳3 3 1 7 ︳6 0 ︳

嘿嘿 呦呵 嗨

四、幼儿了解东山渔歌的由来,并初步熟悉歌曲。

1、请幼儿从渔网中把鱼类和海产品找出来,按哪一月份哪种鱼最多最好吃的顺序张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丰收了,捕到了这么多鱼,看一看捕些什么鱼,请一些小朋友把它们拿出来,看看这些鱼是哪月份最多最好吃的,把它们贴在它们的月份下面。

2、教师讲解十二月渔歌的由来,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师:“我们东山是一个海产品十分丰富的地方,我们东山有很多人以捕鱼为生,渔民伯伯们经过长期的捕捞生活,最后发现原来大海里的这些鱼藏着一个很有趣的秘密,你们都知道,一年当中有十二个月份,在每个月份里都有一种鱼或海产品既多又好吃,于是他们就把这个秘密编成一首好听的《东山渔歌》,不断的传唱,让更多的人了解海里的秘密。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鱼的图片和序号,教师清唱歌曲。

问:刚才我唱的这首《东山渔歌》跟以前学唱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五、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根据图谱引导幼儿轻声跟唱。

2、教师引导幼儿分句学唱。

提问:你们跟唱这首歌的时候,你最想学歌曲中的哪一句?

3、幼儿一起完整学唱歌曲。

师:你觉得哪一句学起来有困难,需要老师帮助你?

师:我们来试看看,你们唱得对不对。

4、教师指挥,幼儿分组演唱。

5、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海螺、贝壳等打击乐器,指导幼儿为歌曲配上伴奏。

师:刚才老师在唱《东山渔歌》的时候用双响筒伴奏,你们觉得听起来怎样?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伴奏使它更好听?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乐器,我们边唱边拍试看看能不能使这首歌曲更好听。我们先用小手试一下,比如第一句你会怎么拍间奏呢?(幼儿徒手排一次了解两种节奏型,再配上乐器演奏)

6、师生一起配上乐器完整演唱。

六、游戏:捕鱼

1、讲解游戏规则:教师当渔民,幼儿戴上胸卡自由扮演鱼的种类,第一遍音乐时,当唱到该月份的鱼时,扮演鱼的幼儿就要自觉游进“海里”。当“捕鱼”的音乐开始后,“渔民”拿着渔网进行捕鱼,被捕到的“鱼”要退出游戏。

2、师生交换胸卡共同游戏。

七、对幼儿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了用东山方言唱的好听的东山渔歌,东山还有美丽的大海,还有这么多好吃的鱼,好玩的贝壳,这些都是东山的特色,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家乡感到自豪。

教学反思:

让幼儿通过听、看、说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悟,在欣赏活动中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并在感受的同时体验快乐。培养自主欣赏音乐的能力。

篇3:硕士创业精养东山羊

这家养殖户,就住在东山岭脚下。他家养了近100头本地的东山羊。现在这个季节,农户一般都不愿意卖羊,因为夏季热,吃羊肉的人少,卖不上什么好价钱。因为许荣宏多次拜访这家农户,而且收羊的数量不多,所以才愿意卖。

许荣宏在警校学的是侦查专业。他的合伙人雨春学的是市场营销。废了好大劲,都转行的两人终于从100只东山羊里挑了3只。好不容易挑选出的东山羊,有一只就在装车的时候,跳出来跑了。许荣宏他们几个人一早上的辛苦都白费了。

2009年,许荣宏生物工程硕士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国企工作。当时他的生活是同龄人中比较优越的,在北京有房有车有户口,年薪30多万元。可到2013年下半年的一天,许荣宏的父亲接到了儿子的电话:“爸,我这边工作没有激情,我想创业。”

父亲心里头咯噔一下。儿子研究生毕业,儿媳妇博士毕业,两人都很安稳,也不缺钱,何必瞎折腾?他坚决反对。

从2013年开始,许荣宏觉得自己每天都过得不舒服,精神不好,心情不好,可要说具体哪里不舒服,他又说不上来。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妻子顾小娟担心他的身体,花了1万多元钱,做了全身体检。可检查结果许荣宏却一直没有拿出来。让他不舒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在国企体制下,个人的一些想法,包括想创新,受到了压制。那段时间,许荣宏开始关注创业的话题。只有妻子支持他。

许荣宏特别喜欢吃海南本地东山羊的羊肉,这种羊肉肉质紧实,有弹性,没有膻味。在海南,与加积鸭、和乐蟹、文昌鸡并称为海南四大名菜。

2013年底,许荣宏发现,一份白切的东山羊肉竟然卖到了180元钱。生肉最便宜的也要70元钱一斤,而其他的品种也就30元左右。这让他有点吃惊。这时候,许荣宏的妻弟顾卫星想养东山羊。顾卫星觉得既然价格这么高,其中一定有商机,出于好奇,也出于对商机的敏感,许荣宏开始了解东山羊的市场。

由于这种山羊全身都是黑色,又称黑山羊。现在,海南东山羊的养殖已经分布到了海南省的万宁、琼山、澄迈县等市县。由于海南特殊的气候和养殖习惯,当地的东山羊一直都是放养的,因为不好养,规模最大的也就能养100只左右,所以东山羊肉价越来越高。

为什么说不好养呢?因为它运动很强,要爬山。七八十度的陡坡啊!养多了要命。海南这么热,天天和羊爬山,别说场地有限,大量养,人首先就吃不消。再加上海南气候特殊,东山羊也容易生病,养殖起来比较费事。一个养殖户最多也就能管理好100来只,一直成不了规模,农户挣不到什么钱,养殖的人也就越来越少,老百姓又想买。而许荣宏他们就决定了要规模化圈养东山羊。

2014年初,许荣宏夫妻俩辞职,回到了老家海南。找准了要做的项目,许荣宏和妻子,还有妻子弟弟顾卫星牵头,几个人组成了80后创业团队,他们分别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还向父母借,最终凑到了1000万元启动资金。他们在海南省澄迈县租地430亩,建设养殖场,规模设施都往最高的标准建设。

当时想法很多:先养一万只羊,后期再做深加工,最终做海南最大的领头羊。

养殖场建好后,许荣宏他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寻找最纯正的海南东山羊。为了收到纯正的东山羊,他们常会空手而归。东山羊的选种标准:全身纯黑发亮;角型必须八字角;头型像马,鼻梁细长。但市场上的羊都逐步退化了。他们想把最优良的品种保存下来。

2014年,养殖场从海南各地收购回的羊进场了。许荣宏他们将这些羊圈养,分外细心的照料着这些好不容易收来的宝贝。可没几天,这几个创业的年轻人体会到了创业的艰难。

收来的东山羊,被圈养之后,就陆续地生病,每次辛苦收一批羊上来,都会死几只,还有一些羊趁着大伙不注意的情况下跳出圈养的场地,偷跑出去不见了。

再加上又经历了一次台风。几个人失声痛哭。

那段日子,许荣宏每每看到正在计划建设中的二期羊圈,心里都特别的沮丧。他曾经想过,自己在创业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可没想到会这么难。

许荣宏四处请教专家,去别的羊场学习,还请来了养殖山羊多年的技术员当厂长。他们调整养殖方法,还将羊场根据东山羊的特性做了修改。围墙由1.5米加高到2.5米。为了能让收来的东山羊更好的适应新环境,他们每到一个地方收羊,就会在当地租下一块场地,将收来的羊都集中在那里放养一段日子。等它们相互适应了,再统一拉回养殖场。养殖场也重新规划出了草场,放养这些羊。

篇4:到东山去睡觉

一路上都是清洁的雨声,雨若即若离,东山小岛,还有岛上的陆巷村就浸润在这样的细雨中,村子里弥漫着从太湖上飘浮过来的水汽,光线阴柔又有些压抑,老房子和古树静静默立,时光在此仿佛是静止的,这场景确实让人想睡觉。陆巷现有明代古建筑十多处,清代老房子比比皆是,一条小巷叫紫石街,路面用花岗岩铺成,几百年来的雨水;中洗和人来人往的步履踩踏,泛着幽幽的光芒,小街安静极了,好像《橘子红了》中的秀禾和大太太穿着绣花鞋跟在我后面走过来,紧一阵慢一阵。可别小看这条小街,白居易、文征明、祝枝山、范仲淹等人都从此走过,青衫扫过之处,诗歌就留存下来,青石上木柱上随处可见。小街的拐角处有一古建筑惠和堂,就是在《小城之春》中那个阴森破败的老宅院,我站在纷飞的细雨中仰望它,想象着电影中那一对缠绵的男女在此流露出的寂寞和情欲,ID种凄美与沉迷着实令人回味。

从这些深宅大院旁闲闲走过时,总能听见湖面传来隐隐的钟声,村外就是寒谷寺,寒谷寺三个字让我心里不由自主地一动,这名字多清冷啊,令人想起青山、云雾和溪流,站在寺门口眺望太湖的山光水色烟雨蒙蒙,别提有多美。顺着寺后的青石台阶往上爬,就是我们在《橘子红了》中早已看过的大片大片的橘林,红红的小橘子挂在枝头,剧、小的红灯笼,现在不是秋天,为什么还有这么多橘子没有采摘?有人说橘子不值钱,没人愿摘。没人摘我来摘一颗,甜,肉汁饱满,我吃了个饱。后面橘子林里有一些穿黄袈裟的和尚正在做法事,金黄的袈裟在橘林中闪动,配上挂在枝头的红橘子,有一种眩目的美。

黄昏时分雨停了,渔船归帆时分,村子里家家炊烟升起来,乳白色淡蓝色奶黄色的炊烟从各家屋顶上安静地升起来,没有一丝风,炊烟笔直地上升,我站在农家旅馆木窗前看呆了,我闻到了炊烟中的粳米饭和腌鱼块的香气,口水都要流出来,这顿晚餐我连吃三碗,我从来没有这么好的胃口。真的,我都不想走了,就在这里娶个老婆吧,这山这水这人家,多么温暖。

篇5:东山教案

东山瀑布

作者:方干朝代:唐体裁:七律 遥夜看来疑月照,平明失去被云迷。挂岩远势穿松岛,

击石残声注稻畦。素色喷成三伏雪,馀波流作万年溪。

篇6:东山教案

东山吟

作者:李白朝代:唐体裁:杂言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我妓今朝如花月,

他妓古坟荒草寒。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彼亦一时,

篇7:东山教案

峡州东山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十年不踏东山路,今日重为放浪行。

老矣判无黄鹄举,归哉惟有白鸥盟。

新秧刺水农家乐,修竹环溪客眼明。

篇8:东山老别墅

开国大典时,蒋介石躲在广州什么地方

南天王陈济棠在广州的别墅究竟暗藏着什么玄机

宋庆龄在广州最后避难所在哪里

这里为何被称为民国新贵地盘

显赫一时的东山少爷有着怎样的飘逸风流……

答案,隐于广州有点神秘又有点风情的最古老的城区,和它的西式洋楼——

红墙下的党史之谜

绿树成荫的宁静小街,不过300米长,5、6米宽的寻常巷陌,两旁是一幢幢建于民国时期的红砖别墅,看似平常的红色墙基,背后却埋藏着一段扑朔迷离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共党史之谜。

1923年6月初,毛泽东悄悄从上海乘船来到广州参加中共三大会议,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广州,时年未满30岁。李大钊、张国焘、谭平山、蔡和森、向警予等也陆续抵达。

其时京汉铁路工人运动刚刚失败,工人运动走向低潮。在这些代表身后寄望的是全国420名党员,其中110名正在狱中。

当时东山还属郊区,较为荒僻。会议临时租用一幢独立的普通二层民居,作为秘密会址,楼上十多位开会代表住宿,楼下南间则开会用,稍大一点的北间作饭厅。会址西边,是一大片的荒草地和鱼塘。

会议的议题之一是讨论国共合作。从6月12日至20日,通过了12份正式文件,选举成立了新的中央委员会,毛泽东首次进入中央执行委员会,并进入中央局,成为中央领导核心成员。

中共三大结束后,代表们陆续撤离广州,由于当时党的活动是秘密进行,史料中对三大会议地址的记录,也多是以“广州东山”概括,但具体位置不得而知。

经过考证,三大会址就在恤孤院路一栋三层仿西式的花园别墅逵园对面。但抗战结束后仅存墙基,2006年7月1日,“中共三大”会址是以博物馆的形式将那一段对中国命运影响深远的峥嵘岁月,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玻璃罩保护起那数十块红阶砖。

新合浦路碧透小河湾边上有一连三栋外形一模一样的西式小洋楼,即为春园。春园24号,是当年中共中央在广州办公的地点,毛泽东,陈独秀,张太雷、瞿秋白、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都曾在二楼住过。恤孤路24号简园是一幢极具欧洲建筑风格的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前花园有喷泉花圃,围墙上部以绿釉陶竹筒装饰,园子外形出众。原来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琴石的产业,建成之后,曾是德国领事馆。逵园则是美国华侨马灼文1922年所建的仿西洋式洋楼,由于与曾被日军炸毁的中共三大会址相距较近,成为确定中共三大旧址的重要坐标。

逵园、简园、春园(与明园、隅园称为东山“五大侨园”)三座与中共三大紧密相关的见证者,再串上一条不长的恤孤院路,85年前发生的故事,在这幸存的历史背景中逐渐清晰。

主席爱住山东

毛泽东一生11次来广州,大多住在东山。

1925年9月,毛泽东第3次来到广州,住了约一年,他接替汪精卫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不久杨开慧也携子和母亲一道南来,一家住进了东山庙前西街38号楼上,杨开慧操持家务,协助毛泽东整理抄校稿件,编辑刊物。期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6年5月到9月期间,他在番禺学宮主办了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他请来彭湃、周恩来等来农讲所当教员或作报告,自己兼任《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和《地理》3门课的讲授。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来广州多住在东山小岛1号楼(现在珠岛宾馆附近),这里曾经是孙科的别墅。

毛泽东有时也居住在3号楼,房间装修庄重,实用,并不豪华,但周围环境非常好,面对珠江,很安静。

1956年5月,毛泽东、彭真等在广州先后召开了20次会议。一次谈到香港情况,有人说香港各银行充斥着游资,存款利息急剧下跌,毛泽东指出,“海外的游资这么多,可以利用嘛……”他又叮嘱当时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陶铸:“敞开大门,引进外资,这个想法很好。”作为国家领导人提出利用外资,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

蒋介石听开国大典

说起梅花村陈济棠公馆,很多老广州对此并不陌生。但他们并不知道蒋介石和陈济棠公馆有一段渊源: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时候,蒋介石正住在陈济棠公馆里,度过了几乎是他人生最痛苦的 天。

《梅花村街志》有一段文丰:“1949年9月29日,蒋介石在梅花村主持国民党中常会及中政、中监会议,呼吁国民党员支持李宗仁、阎锡山领导‘为国服务’。10月1日上午,李宗仁在东山梅花村会见蒋介石。10月14日,广州解放。”

可见10月1日蒋介石还在梅花村。《往事1949写真》这样写道:“1949年10月1日,是蒋介石最为难过的一天……当时已经下野的蒋介石就在广州,住在广州东山梅花村陈济棠公馆。这是蒋介石在广州常住的居所。……这一天,下野八个多月的蒋介石在园子里踱着方步,听着留声机,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目前,唯一要做的事情,是尽快复职就任总统,依靠广州或台湾,与共产党、解放军一决高下。可是代总统李宗仁就是不交权,把蒋介石气得肺都要炸了……蒋介石守在留声机旁一直收听着新闻,每当听到他的许多老部下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典的消息时,蒋介石破口大骂:‘娘希匹,一群混蛋,老蒋待你们不薄。一群卖身求荣的王八蛋!’”

10月2日,蒋经国向蒋介石报告苏联宣布正式承认北京的中共政权,并宣布从广州召回原驻中华民国大使罗申。蒋经国催促父亲;“近日广州形势很紧,我看还是及早回台湾吧!”月3日,蒋氏父子乘飞机黯然离开广州。

南天王陈济棠公馆

陈济棠公馆是一座红砖清水墙的两层西式别墅,共分为主楼、后楼、东楼和西楼,中间用天桥连接。历经岁月洗礼,房子墙壁已略显陈旧,高大的窗户,漆色斑驳,露出褐色的木质;楼顶的栏杆边,不知从何时开始,生长着碧绿的蔓草,有的枝头还摇曳着紫色的小花。那些龙眼、鸡蛋花、凤凰树郁郁葱葱,给小院平添了几分清凉。

主楼正门旁边的墙壁上,有一块不起眼的方形石碑,上面刻着“陈济棠公馆”。

陈济棠出身贫寒,早年弃文从武,跟随孙中山革命。不到40岁,已成为雄霸一方的“南天王”。

他的军旅生涯,颇为传奇。程思远(早年曾任李宗仁秘书)曾说:“在广东人的心目中,陈济棠有‘福将’之称。所谓‘福将’,其特征第一是逢凶化吉,第二是坐享其成,第三是无端发达。”

1911年,陈济棠加入同盟会。直到1918年他仍只是地方军系中一名鲜为人知的连长,但在接下来的11年间,虽然军事才能不算出色,曾被嘲为“败军之将”,但无碍他官阶节节上升,

1929年,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加剧,蒋介石

诱禁李济深。陈济棠还只是个师长,然而,他却最后主政广州。当时蒋介石的幕僚马超俊这样评价陈济棠:“土头土脑,望之愚不可及,惟赋性纯厚,向善有心,对本党主义素具信仰……操守扎实可靠,外骛心少,安分听命。”在德、才不可兼备的情况下,蒋介石选择了看起来秉性忠厚、野心不大的陈济棠。1929年,陈济棠被任命为广东编遣区特派员,负责广东军队的整编。陈济棠自此成为称霸一方的“南天王”。

1930年,陈济棠在其政治生涯的最高峰,在梅花村大兴土木,建起了这座公馆。因为陈酷爱梅花,在公馆门前栽梅成列,故有“梅花村”的之称。

陈济棠对公馆十分重视,多次召见设计者,说明住宅的要求。

陈济棠公馆有4000多平方米,遍种青竹花草,主楼前建有石山鱼池,传统中国园林的假山流水、六角凉亭,与建筑的西式廊柱相映成趣。当时,陈公馆附近东有林直勉公馆,南有徐景堂公馆,西有警卫军军长陈济湘公馆,西南有李扬敬公馆。

陈济棠笃信风水,陈公馆及其前后左右公馆的布局,是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堪舆“四灵兽”模式设计。主楼前原有的石山鱼池是“朱雀”,后楼是“玄武”,东面林直勉公馆为“青龙”,西面陈济湘公馆是“白虎”。

“上世纪30年代初,把东山称为广州政治权力的后院,可谓至当不移。那时陈济棠住在梅花村,独揽党政军大权,他经常在家里开会,听取大小官员们的汇报,因此大家便走马灯似的往梅花村跑。许多关于广州建设的方针大计,最后都是在梅花村一锤定音的。”中央红军在长征出发前夕,曾与陈济棠部达成秘密协议,“借道长征”,为突国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陈济棠编制《广东省三年施政计划》,他主政的广州出现了短暂的繁荣。

和陈济棠同时期在这里兴建别墅的,还有十多位国民党高官要员。因而,这里又被称为“广东政治权力的后院”。只是好景不长,6年后,时势变迁,陈济棠黯然下野,这座公馆,也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

风雅文德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席卷神州大地的是一场场猛烈的风暴,见证了千年沧桑的文德路上,至今仍然流传着曾经到访的革命者的故事。

1925年,周恩来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军委书记期间。住在文德东路的文德楼,并在此和邓颖超结婚。曾在这里居住过的还有李富春、蔡畅夫妇、李之龙等。李之龙当时任海军局长、代理中山舰长,1926年3月20日凌晨在文德楼的寓所被蒋介石逮捕,由此揭开中山舰事件的序幕。宋庆龄与孙中山到永丰舰避难的前一晚,也曾住在今一德路旧部后四号。

1926年春,毛泽东同志在文德路附近的番禺学宫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常到文德路旧书摊看线装书,查找历史资料,看完书后,还顺路到文德路口的妙奇香楼饮茶。据说名句“饮茶粤海未能忘”便是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一起在妙奇香品茗聊天时留下的。

1927年,鲁迅先生受聘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时,据说也曾偕同夫人许广平到文德路买书,并一起到妙奇香饮茶吃饭。

当时文德路上往来的文化人也很多,有作家秦牧、吴有恒、欧阳山、周钢呜、诗人韦丘、戏剧家李门等等,这条路现依旧文化气息浓厚。

民国新贵地盘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东山,除了华侨富商巨贾会聚,不少军政要员也纷纷在此大兴土木。现在的合群路、美华路、达道路、梅花村等,是兴建别墅公馆的主要地点。

当时,在此建宅的军政界知名人士还有林翼中、孙科,林逸民、陈庆云等20多位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国民党高级将领余汉谋在保安后街建了楼房三座,在百子路建两层楼房一座。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李汉魂在新河浦路建了一座三层楼房。国民党高官胡汉民在达道路、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烟墩路均有住宅,宋子文的寓所在农林上路,白崇禧的寓所在东山六横路,连一向在外省的军阀阎锡山、于右任也曾经在东山居住。

东山少斧

能够在东山区居住的人,自然不是等闲之辈。广州有句俗谚,“东山少爷,西关小姐”,说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广州曾经令人瞩目的风华一代。

东山是权门显宦的聚居地,出入多是官家子弟,势焰薰天,盛气凌人,他们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一杯红茶、一个壁炉、一栋洋房,这是他们生活写照,因此被称作“东山少爷”。

俗语云:“有财有势住东山”,东山因明代“东山寺”而得名,寺右村、寺贝底、寺贝通津等村名、地名因寺成名。这里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

龟岗马路一带已经修葺一新,红色的小洋楼,方格砖的大马路,焕发出一种新时代的辉煌色彩,丝毫感觉不到远去岁月的沧桑。相对于西关的北京路及上下九,这里少了一些熙熙攘攘,多的是都市一份难得的宁静。在这里漫步,不时可以看到一些西式的穹顶散落于长街,令你那习惯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眼睛骤然为之一亮。那些藏在老街里的一幢幢小洋房,既有着东方的精致,又有着西洋的气派,总让人看得心驰神往。

遥想当年,显赫一时的东山少爷,他们青春年少,英姿勃发,风流倜傥,一掷千金,由于思想深受西洋文化的熏陶,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拘束,按照自己的意愿装扮家园,令今天的新河浦路、龟岗大马路一带建筑成为丁东山的标志。

逵园是一栋整修中受保护的旧楼。从围墙外望过去,楼顶横批上刻写着“1922”几个字十分清晰。整个小楼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式的。走近时候,可看到刻着“旧民居保护文物”的白色大理石镶嵌在外墙。红砖外墙,正门二楼阳台上两根欧式的装饰柱,以及铁花窗、铁花栏杆等装饰细节看来都是典型的西方建筑风格。

颓败的楼房阳台上,生机勃勃地长着些许不知名字的青草。极目远眺,东山一带尽收眼底。

篇9:东山教案

【拼音】dōng shān zài qǐ

【简拼】dszq

【近义词】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死灰复燃

【反义词】风流云散、一去不返、过眼烟云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成语出处】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得势

【例子】要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英文翻译】return to power

【谜语】谢安复职;夕阳西下几时回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贤人谢安坚决辞去官职到会稽附近的东山隐居,经常有文人前来拜访他,与他饮酒赋诗。前秦南侵,东晋危在旦夕,谢安临危授命,当了东晋的宰相,率军在淝水成功打败前秦军队,并趁机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成语辩形】再,不能写作“在”。

【产生年代】古代

篇10:东山教案

咏史诗・东山,咏史诗・东山胡曾,咏史诗・东山的意思,咏史诗・东山赏析 -诗词大全

咏史诗・东山

作者:胡曾  朝代:唐  体裁:七绝   五马南浮一化龙,谢安入相此山空。

不知携妓重来日,几树莺啼谷口风。

上一篇:联系导师自荐信下一篇:乌鸦喝水的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