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艾玛捉迷藏》教案

2024-05-29

幼儿园科学活动《艾玛捉迷藏》教案(精选7篇)

篇1:幼儿园科学活动《艾玛捉迷藏》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艾玛的体色和大森林的关系。

2、获得动物体色是保护色的经验。

3、萌发对动物的兴趣,乐意亲近小动物。

活动准备:课件、每人一张大象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礼物呢?

2、什么是捉迷藏?

师:今天艾玛和小动物一起捉迷藏,你们看看艾玛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怎么玩游戏的。

二、观看课件,分段理解故事。

1、艾玛可能会躲在什么地方呢?小鸟找到艾玛了吗?

2、小鸟发现了谁?它为什么一下就发现了熊猫和七星瓢虫?

小结:原来我们发现一个秘密,这些小动物都找了一个颜色跟自己身体很接近的地方躲起来,这样就不容易被发现了。小动物们也就是利用这个本领来保护自己,躲避天敌。

4、故事中的艾玛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5、在生活当中,艾玛还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三、拓展

1、观看图片中有谁躲起来来了?他们躲的好吗?

2、小结:原来解放军叔叔也是向动物学来的本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也是从动物那学到的本领,我们回去再发现发现。

四、帮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

1、出示大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你喜欢哪只大象?为什么喜欢它?它们身上的颜色怎么样?

小结:原来这些大象身上的颜色都是相近色。

2、请你们去想办法,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

3、展示幼儿作品。说说哪知大象藏的最好,哪知大象最容易被发现?为什么?

篇2:幼儿园科学活动《艾玛捉迷藏》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艾玛的体色和大森林的关系。

2、获得动物体色是保护色的经验。

活动重难点:

感受艾玛的体色和大森林的关系。

获得动物体色是保护色的经验。

活动准备:

课件、每人一只大象图片,画纸、油画笔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礼物?

2、艾玛捉迷藏,什么是捉迷藏?

3、艾玛和谁玩捉迷藏呢?

二、观看课件,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1、艾玛可能会躲在哪里?为什么?

2、我们看看是不是艾玛?是什么?

3、小鸟找到了艾玛吗?

4、小鸟一下就发现了谁?.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它为什么一下就发现了熊猫和七星瓢虫?

5、小鸟为什么没有发现枯叶蝶、竹节虫呢?

小结:原来这些小动物就是找一个周围颜色和自己身体很相近的地方躲起来,这样就不容易被发现。小动物就是利用这个本领来保护自己,躲避天敌的。

6、故事中,艾玛还是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的?

7、在我们生活中,艾玛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三、帮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

1、出示艾玛的朋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你喜欢哪只大象?为什么?

2、它们的颜色怎么样?(很相近)。

3、请你去想办法,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

4、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

四、拓展。

1、我们来看看这幅图片中有谁躲起来了?他们躲的好吗?为什么?

2、小结:原来解放军叔叔也是向动物学来的本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也是从动物那里学到的本领,我们一起去发。

教学反思:

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人类向动物学习本领,激发幼儿更大的探索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活动中,幼儿的思维活跃,扩展了他们想象的空间,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激发了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篇3: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

一、选择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 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生活是丰富多彩、真实生动的。而生活之中处处都蕴含着科学。幼儿受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 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往往依赖他们的生活经验, 因此教育内容生活化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条件。

1.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 教师应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事物, 发现其中的奥妙, 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 科学就在身边。因此, 我们精心选择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为探索内容, 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帮助幼儿获取生活中的科学经验。如:勺子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 小朋友很熟悉它。于是, 笔者选择了这个来源于幼儿生活、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活动内容“勺子上的哈哈镜”, 让幼儿知道勺子凸出来的一面就像凸镜照出来的人像是正的, 勺子的凹进去的一面照出来的人像是倒的, 从而使幼儿理解了物体表面成像的关系, 在生活中探究科学现象, 积累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感受和体验到了科学世界的神奇和奥妙。由于这些内容贴近幼儿生活, 幼儿有话说, 兴致浓, 主动性强, 这为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的探究动机, 为使幼儿获得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2.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科学的内容非常丰富, 但只有来源于幼儿生活, 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才能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如:春回大地, 幼儿通过“踏春”、“郊游”, 生成了一次对小草的科学探索活动。在孩子们的眼里, 小草的根、茎、叶、花、果都有一个个讲不完的故事, 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

二、将科学教育活动渗透于日常生活中

陶行知先生认为,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真正的教育。科学源于生活, 启于生活, 生活是科学教育的源泉。新《纲要》也强调, 幼儿园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 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因此, 我们不仅应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 而且还要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科学教育, 既把生活作为科学教育的内容, 又把生活当成科学教育的途径。

1. 抓住偶然的教育契机, 随机进行科学教育活动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中, 时时刻刻都隐含着科学教育现象和教育因素。而幼儿好奇心强, 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教师要善于抓住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生或出现的有教育价值的事物与现象, 抓住偶然的教育契机, 及时组织、指导幼儿进行观察, 随机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使偶然的机会成为必然的教育途径。一次, 在自由活动时, 一位小朋友从自己的抽屉里拿玩具, 拿好玩具后抽屉关不上了, 要老师来帮忙, 笔者走到她身边, 微微一笑看着她, 可是她看着笔者没反映, 又继续关起抽屉来了, 她一边关笔者一边指导, 后来经过她自己的努力, 找到了关抽屉的巧门, 把抽屉关好了。我们应抓住这些幼儿碰到的实际问题, 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

此外, 还应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随时随地进行科学教育。将科学教育活动灵活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发现、自己探索。例如: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会打雷和下雨;小蝌蚪的变化为什么会这么大等等。

2. 抓住幼儿兴趣点, 生成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科学教育在一日生活之中, 随机生成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敏锐的察觉到幼儿随时出现的探索兴趣和关注的事物, 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探究的问题扩展为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 生成系列的不断深入的探究活动或科学教育活动。在一次生活游戏活动时, 笔者拿出原来的橡皮泥准备和孩子们一起玩。但发现橡皮泥都干了, 捏也捏不软, 于是笔者对小朋友说:“你们能把橡皮泥变软吗?如果你能把它变软我就送给你。”孩子们都兴奋地做起了实验, 有的用水浸, 有的放到洗手间里……过了两天, 很多孩子都拿来了自己变软的橡皮泥, 而且发现用的方法不一样变化就不一样。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验和结果, 找到了能让硬的橡皮泥变软的最好办法。

3. 抓住孩子的天性, 在游戏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对幼儿来说, 游戏是最快乐、最生动、最丰富的活动。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我国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小孩生来是好动的, 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 寓科学知识于游戏之中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既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又能促进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使孩子在游戏中轻松、自如地获得科学知识, 在愉快体验中学科学。如, 在“赶小猪”的游戏中我们提供给孩子不同形状的物体, 让幼儿感知各种物体的特征, 比较哪种物体滚起来又快又方便。孩子们通过反复尝试、比较, 一致得出球体状物体滚起来又快又方便的结论。

因此, 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科学活动, 可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发现, 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作用。幼儿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认识科学现象, 在学中玩、在玩中乐, 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科学知识。

三、创设、利用自然化的科学教育活动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陈鹤琴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生活教育吗?”因此, 我们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让幼儿置身于广阔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中, 使其在与生活经验、社会自然密切相关的科学实践活动中, 学习科学、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1. 善于利用自然环境资源, 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科学事物和现象

新《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 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 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我要亲近万物、大自然、大社会, 运用公园、山林。”而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最好场所, 是天然的科学课堂。大自然蕴涵着无穷的神奇与奥秘, 同时大自然又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因此, 我们尝试着充分利用和有目的地整合幼儿园的自然资源和本地文化, 为孩子们创设温馨、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 如;我们带幼儿到大棚中去采草莓。引导孩子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 在玩中获得了对这些自然物的感性认识, 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

在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中,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了解观察春天的特征, 感受小草、柳树发芽、桃树开花等春意昂然的景象, 我们打破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 让幼儿置身于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学习, 带孩子们走进翠竹公园聆听自然、领略自然。观察柳树发芽和柳枝下垂的样子, 让幼儿摸摸柳树, 轻轻地拉拉柳条, 区分柳树与别的树种的不同等。

2. 创设真实自然的生活情境, 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

幼儿园应创设出生活的、又蕴涵科学的探索环境, 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受科学、发现科学问题。我们让孩子把各自喜欢的玩具、材料带到教室里并投放在科学区域中。这些玩具在给幼儿带来欢乐的同时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一个个科学问题在孩子的交谈间蹦出来, 如:“为什么不倒翁怎么推也推不倒?”、“为什么有的玩具会和磁铁吸住, 有的却没有反应?”等等。有的孩子在玩电动玩具时发现“有时玩具装了电池却动不起来”, 于是, 孩子们在反复的操作、探索中, 了解了电池的正负极。

四、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离不开大社会、大环境。离不开家庭、社会的支持。因此, 我们应把幼儿的科学教育融入社会大环境中, 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 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 让幼儿置于广阔的社会生活环境中, 充分和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有意义的互动, 从而从不同的资源中获得有益的信息, 得到大量的第一手感性资料。

1. 走进社区, 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社会资源的利用可以使幼儿在社会大环境中亲自感受体验, 获得广泛的感性经验。例如:公园、邮局等都是幼儿科学教育的课堂。因此, 我们发挥环境优势,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组织科学教育活动, 如:我们把幼儿带到消防大队, 让幼儿观看消防叔叔的消防演习, 听取消防队员介绍先进的消防器材、消防车, 并组织幼儿练习逃离火灾现场的技能, 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充分发挥了科学教育价值。我们还带孩子去周边社区参观, 如到邮局、银行看先进的通信设备和方便快捷的磁卡服务等, 使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科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无处不在。

2. 挖掘家长潜力, 有效利用家长教育资源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 我们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通过组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 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科学活动内容是生活中常见而又极易忽视的一些现象, 由此在家中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如许多家长将厨房变成了幼儿尝试调味品和“溶解”的实验室, 而洗手间则成了幼儿探索物体沉浮现象的科学活动区等。

教育家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 生活即教育。”生活处处皆科学, 留心处处皆科学。科学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此, 幼儿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 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合理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内容, 把科学教育活动自然地渗透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 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家长教育资源。家园配合鼓励、支持幼儿的探索科学活动, 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又指导幼儿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局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

[2]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言论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1年6月

[3]浙江省幼儿园课程指导编写委员会编.幼儿园课程指导.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3年9月

篇4:中班科学活动:捉迷藏的昆虫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实际生活中,孩子们经常被路边草丛中的小蚂蚱、小蝴蝶所吸引,流连忘返。中班幼儿对昆虫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根据其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水平,我引导幼儿以了解昆虫的保护色为切入点,在游戏中观察了解、大胆体验,激发他们探索发现动物世界无穷奥秘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螳螂、枯叶蝶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幼儿一起收集关于动物自我保护的资料。

2.昆虫图、背景图。昆虫保护色课件。幼儿装扮材料(和活动室内物品颜色相似的各色塑料袋、包装袋)。

活动过程:

一、模仿昆虫自然进入活动室

引导幼儿随儿歌模仿小昆虫,引起活动兴趣。

小螳螂,穿绿袄,

举着两把大镰刀,

苍蝇蚊子跑不了。

小蚂蚱,学跳高,

腿一弹,脚一翘,

一跳跳上狗尾草。

小蝴蝶,穿花衣,

飞到东来飞到西,

快快乐乐采花蜜。

二、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一)引导幼儿把几种小昆虫放到相应背景图中

1.教师提问:“爱吃虫子的小鸟快来了,我们来帮这些小昆虫藏起来吧。到绿绿的草丛里?黄黄的草丛里?还是树上呢?它们藏哪儿不会让小鸟发现呢。你能想出好办法吗?”

2.幼儿操作。

(二)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1.利用课件,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通过观察辨认图片中的昆虫,使幼儿进一步加深对“保护色”的认识。

3.教师小结。

哦,原来这些小昆虫是利用保护色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相同,自己的身体绿绿的,就藏到绿绿的环境里,自己的身体黄黄的,就藏到黄黄的环境里。

(三)利用了解到的“保护色”知识点,积极思考,重新验证刚才帮助小昆虫的行为是否正确

1.教师:“你们刚刚是利用了它们保护色的本领吗?如果不是,请你快帮它更换地方。”

2.让幼儿“思考—学习—验证—思考”,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

三、游戏:保护色真好玩

游戏玩法:幼儿模仿昆虫,选择一种包装袋颜色披在身上。教师扮“小鸟”,谁能让自身颜色与所处环境颜色相匹配,“小鸟”就不会找到它。

游戏规则:没有找到合适颜色的“昆虫”会被“小鸟”捉住。

四、初步了解动物其他自我保护的本领。

结合课件,引导幼儿说说所观察到其他动物的自我保护本领。

五、游戏:自我保护本领大

篇5:幼儿园科学活动《艾玛捉迷藏》教案

1、通过阅读图书,观察艾玛和群象的神态,初步了解故事内容,了解艾玛的“特殊”,体会艾玛的调皮、紧张的心理,感受幽默快乐的情绪。

2、能专注的阅读图书,产生阅读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拼花格子大象,引发兴趣。

集体拼图游戏师:“请小朋友将自己手中的一张卡片拼在背景图上。”幼1:哎呀,是一只花格子大象。

幼2:身上五颜六色的真好看。

师:“今天我们讲的就是这只花格子大象的故事。

此环节安排用心良苦,有两点巧妙之处:利用操作游戏很自然的导入关于”大象“的阅读活动,吊足了孩子的胃口;”拼出的大象"与图书相吻合,将大象的特别之处前置,一目了然。

(二)师生第一次阅读,在教师引导下理解内容。

1、认识封面、书名、作者师:封面上有什么?数一数身上有哪些颜色?

幼1:花格子大象;幼2:有红色、黄色、绿色……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花格子大象艾玛》,是大卫 .麦基着、任溶溶翻译的。

2、逐幅观察图1--图8,了解内容,感受色彩鲜艳的画面。

师:(图1)这些大象长得什么样?

幼儿观察后很快发现:有的大象年纪大了,都有皱纹了;有的大象高大;有的大象胖胖的……师:(图2、3)这是谁?它们在干什么?

幼:这是艾玛,它们在玩游戏。

幼:它们把艾玛抛起来了,玩得很高兴……(师朗读文本文字)师:(图4、5)灰象们都睡了,艾玛睡了吗?猜猜它想干什么?

幼: 艾玛睡不着,想出去玩。

幼:艾玛的眼睛偷偷看看大象,在想怎么逗它们玩的主意……师:图6、7、8:艾玛在干什么?它会变成什么样子?

幼儿一页一页专注的翻看,手指图边看边说。特别是学一学艾玛用鼻子卷树干摇果子,幼儿模仿角色动作,有的皱着眉头用劲的样子,有的摇头晃脑的样子……个个都很投入到角色中。

3、重点观察图9、11、12、14,观察艾玛和群像的神态细节,感受艾玛的调皮、幽默和快乐。

图9:艾玛涂上果汁变成灰色回到象群中,找一找哪个是艾玛?为什么?

幼儿立即手指中间的一只大象叫起来:在那儿。

师:在哪儿?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1:其他大象都闭着眼睛,艾玛睁着眼睛四处看。

幼2:他翘着鼻子、抬着腿走路的样子,一下子看出来了……师:艾玛的动作、眼神看出他心里正高兴呢,有点得意、有点调皮的样子,大家学一学。

图11: 艾玛回来很长时间了,其他大象什么表情?大象们认出艾玛了吗?艾玛在哪里?它又是什么表情?

幼:大象还是闭着眼睛一动不动。幼:它们没认出来,艾玛高兴的笑了。

幼:至于艾玛是翘着鼻子,眼睛斜看大象。

师阅读原文文字,问:艾玛眼睛瞪大,卷起长鼻子笑起来,大家学一学图12:突然大象们怎么了?BOOO!什么意思?

幼:耳朵竖起来,吓了一跳。

幼一边说一边做着眼神:大象被吓了一跳,瞪大眼睛,眼珠子都朝上翻。

大家听了哈哈笑起来,很自然的也学起大象吓了一跳,吃惊的样子,唯妙唯肖。

图14:下雨了,艾玛的花格子图案又出现了,大象们看到了是什么反应呢?每只大象笑的样子不一样,大家学一学。

幼儿:有的坐着,鼻子翘上天大笑;有的捂着嘴笑;有的背靠背笑;有的张大嘴笑……大家学动作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孩子们尽情地学起大象们的动作、表情。

4、师生第二次完整的阅读图书。

阅读后提问:如果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长的一样,好不好?会发生什么事呢?大象们喜欢艾玛吗?(艾玛是大家的开心果,不管是什么样子,大家一样的喜欢,长得好不好看并不重要。)

(三)迁移经验:艾玛捉迷藏出示三种类型图片,颜色干扰图;迷宫图;点线轮廓图:艾玛来和我们小朋友捉迷藏啦,请大家找一找它藏在哪里?

篇6:幼儿园科学活动《艾玛捉迷藏》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艾玛的体色和大森林的关系。

2、获得动物体色是保护色的经验。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每人一张大象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礼物呢?

2、什么是捉迷藏?

师:今天艾玛和小动物一起捉迷藏,你们看看艾玛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怎么玩游戏的。

二、观看课件,分段理解故事。

1、艾玛可能会躲在什么地方呢?小鸟找到艾玛了吗?

2、小鸟发现了谁?它为什么一下就发现了熊猫和七星瓢虫?

小结:原来我们发现一个秘密,这些小动物都找了一个颜色跟自己身体很接近的地方躲起来,这样就不容易被发现了。小动物们也就是利用这个本领来保护自己,躲避天敌。

3、故事中的艾玛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4、在生活当中,艾玛还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三、拓展

1、观看图片中有谁躲起来来了?他们躲的好吗?

2、小结:原来解放军叔叔也是向动物学来的本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也是从动物那学到的本领,我们回去再发现发现。

四、帮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

1、出示大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你喜欢哪只大象?为什么喜欢它?它们身上的颜色怎么样?

小结:原来这些大象身上的颜色都是相近色。

2、请你们去想办法,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

3、展示幼儿作品。说说哪知大象藏的最好,哪知大象最容易被发现?为什么?

反思

《艾玛捉迷藏》是一节很有趣的课,它让幼儿对动物保护色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活动选材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是幼儿特别感兴趣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这节科学活动不仅增加幼儿的科学知识,还让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读本《艾玛捉迷藏》主要是通过对图画的观察和学习来理解故事,并发展幼儿的细节观察能力:发现大象藏在哪里?。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从哪里看出来?发展幼儿的换位思考能力等,同时,把从读本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和游戏中,丰富他们的相关经验,这也是活动的重点。

在第一环节经验时,对于捉迷藏幼儿是非常喜欢的,但对于怎样藏才安全?怎样藏才不容易被找到?幼儿的经验明显不足。

在第二环节阅读图书中,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能够通过画面信息,很清楚的知道艾玛躲在什么地方,并说出大象所在的位置,如大象藏在彩色树的后面等等。图画中的地方都是幼儿能直观感受的,因而幼儿比较容易理解,学习的兴趣也比较浓,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故事的结局也颇有幽默感,孩子们对这个结局兴趣盎然,津津乐道。过程中我一直都是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能够更清楚的理解故事,在整节课中,我留给孩子的空间太少了,一个问题下去,就有点破不急待的寻求答案,或自己讲出来。幼儿没有太多思考的时间。

第三个环节帮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主要是加深幼儿对花格子大象身体相近色的认识,并给它找个合适不易发现的地方躲藏。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能将自己的感知与思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个环节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强,操作环节花的时间长了些。

虽然这节课得到了老师的一些肯定,但对我来说,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反思的也还有很多很多……。今后,在如何准确引导孩子观察发现、如何回应孩子抛过来的问题等方面要不断实践、探索、提高,增强自己在教学中的随机能力。

篇7:艾玛捉迷藏教案(详细)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能大方讲述自己的发现,感受发现的乐趣。

2、发现动物体色(外形)和环境的关系。知道一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活动准备:

《艾玛捉迷藏》PPT,太阳伞、轮船、帐篷、袜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封面,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看看!绘本的封面上有谁?(大象)哦,它和你们一样有名字哦,它叫艾玛!我们和艾玛打个招呼吧!

2、师:看看艾玛身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身上有很多颜色)有些什么颜色呀?说一说。那这些颜色在艾玛身上构成一块一块的什么图形?师:哦,原来艾玛是一只五颜六色的花格子大象。

3、师:今天艾玛要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玩过捉迷藏游戏吗?怎么玩的?

二、艾玛捉迷藏,感受捉迷藏的乐趣

1、出示PPT2,师:那我们看看艾玛和小鸟谁找谁藏呢?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捉迷藏游戏开始咯,艾玛赶紧找地方去躲了起来。

2、出示PPT3,师:小鸟睁开眼睛开始找咯!它先飞到了小山坡上,这里会藏着艾玛吗?仔细地来找一找。是这里吗?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可能是艾玛呢?)那到底是不是呢?(出示“帐篷画面”)是什么?(我告诉你们哦,这是一顶帐篷,)知道什么是帐篷吗?那你们仔细看看,这是一顶怎么样的帐篷?

3、师:小鸟继续在这里找呀找呀,它又发现了艾玛,你们发现了吗?在哪里?是艾玛吗?(出示衣服、袜子画面)原来是什么?

4、师:这里也没有藏着艾玛,小鸟接着又飞到了小树林里,它一下子就找到了艾玛,你们找到了吗?在哪里?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呢?(出示太阳伞画面)你能用好听的词来说说这顶太阳伞吗?(幼儿说说)你们说得太好了,这里有一顶五颜六色的太阳伞,可是没有花格子大象艾玛哦!

5、师:小鸟继续向前飞,来到了灌木丛里,这里有艾玛吗?在哪呢?到底是不是呢?我们闭上眼睛,我数到三你们再睁开,1,2,3,(出示小船画面)哎!怎么还不是艾玛呀?原来

是一艘小船啊!

6、(同时出示帐篷、衣服袜子、太阳伞、小船画面)师:刚才我们和小鸟找了好多 地方,把哪些东西当成艾玛了呀?为什么会把他们看成是艾玛呢?

三、小动物捉迷藏,了解躲藏的秘密

1、师:哎,小鸟找了这么多地方也没找到艾玛,于是它决定先去找其他小动物,看这里!藏着谁呢?(找找说说青蛙、瓢虫)

2、师:其他小动物都找到了,可是艾玛还没找到呢!我们再去找找它吧!

四、帮艾玛躲躲好

1、师:小鸟飞呀飞呀,来到了更远的地方,它在一片草丛里一下子就发现了艾玛,小鸟说:“艾玛,你怎么躲在这里呀?”艾玛说:“哎,我身上五颜六色的,走了这么远,也没能找到适合我躲的地方,我只好随便躲在这个草丛里。”小鸟说:“没关系,艾玛,我们再来玩一次,这次你可要藏得好好的哦!”

2、师:我们小朋友来帮艾玛想想它躲在哪里才不容易被小鸟发现呢?(根据幼儿说的贴出太阳伞、轮船、帐篷、袜子,感受色彩的相似)师:原来你已经知道了捉迷藏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秘密了,就是躲在和自己身体颜色相近的地方,那我们一起来告诉艾玛吧!艾玛,艾玛,你可以躲在五颜六色的„„里,谁也来告诉艾玛?(1个幼儿)师:除了躲在五颜六色的„„里,还可以躲在哪里呢?你来说。(幼儿学说句式)

上一篇:小学生三年级竞选班长发言稿下一篇:建党九十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