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解散企业程序

2024-07-25

清算解散企业程序(精选6篇)

篇1:清算解散企业程序

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及清算程序(新公司法版)

一、法律适用

外商投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工作应按照公司法和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办理。外商投资法律和行政法规有特别规定而公司法未做详细规定的,适用特别规定。

二、相关法律法规 《公司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外资企业法》、《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依法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指导意见》

其他相关外商投资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定

三、公司解散、终止、清算的程序及应当提交的材料 1.解散或终止

外商投资企业出现《公司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和《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规定的原因、情况或情形时应当依法解散或终止,其中大部分情形需经审批机关批准。(具体内容见最后附件)

企业申请解散所需提交材料:

⑴企业关于解散公司的申请书(原件);

⑵企业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不设股东会的由投资各方各自做出增资决议,不设董事会的由执行董事做出决定(原件);

⑶企业所持有的全部批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⑷营业执照(复印件); ⑸合同、章程(复印件);

⑹清算委员会成员名单、签名及身份证明(复印件),其中外资企业还需提交清算程序和原则(清算方案);

⑺企业所属街道或开发园区管理部门关于企业解散的意见(原件); ⑻审批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文件。2.成立清算组(清算委员会)

外商投资企业应当在解散或终止事由出现之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

南京市江宁区外经局外资科制

TEL/FAX:52181141

E-mail:jiangningwzk@163.com

– 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人民法院应当受理该申请,并及时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

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下列职权:

(一)清理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二)通知、公告债权人;

(三)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

(四)清缴所欠税款以及清算过程中产生的税款;

(五)清理债权、债务;

(六)处理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

(七)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

清算组成员名单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审批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派人进行监督企业清算。

3.通知和公告

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6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45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

4.制定清算方案并进行清算

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公司权力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公司经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后,清算组应当将清算事务移交给人民法院。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依照有关企业破产的法律实施破产清算。

外资企业的清算方案(程序、原则)等还需提交审批机关备案。5.提交清算报告、缴销批准证书

清算组应在清算期内缴清企业各项税款。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制作清算报告,经企业权力机构确认后,报送审批机关,同时向审批机关缴销批准证书。审批机关收到清算报告和批准证书后,在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审批管理系统中完成企业终止相关信息的录入和操作,并由系统自动生成回执(可视为审批机构出具的清算报告备案证明),企业凭回执向税务、海关、外汇等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并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6.注销登记,公告终止

公司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44条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公告公司终止。其中,清算报告中应当附税务机关的注销证明、海关出具的办结海关手续证明或者未办理海关登记手续的证明。

南京市江宁区外经局外资科制

TEL/FAX:52181141

E-mail:jiangningwzk@163.com

附:外商投资企业解散或终止的相关法律文件条文

⑴《公司法》规定: 公司因下列原因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会、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董事或联合管理委员会等公司权力机构(以下简称权力机构)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照《公司法》第183条的规定予以解散。

《公司法》第183条,“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⑵《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规定: 合营企业在下列情况下解散:

(一)合营期限届满;

(二)企业发生严重亏损,无力继续经营;

(三)合营一方不履行合营企业协议、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致使企业无法继续经营;

(四)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遭受严重损失,无法继续经营;

(五)合营企业未达到其经营目的,同时又无发展前途;

(六)合营企业合同、章程所规定的其他解散原因已经出现。前款第(二)、(四)、(五)、(六)项情况发生的,由董事会提出解散申请书,报审批机构批准;第(三)项情况发生的,由履行合同的一方提出申请,报审批机构批准。

提示:第(一)项情况发生时,企业组织清算时不需要审批机构批准,其他五种情况均需报审批机构批准后进行清算。

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规定合作企业因下列情形之一出现时解散:

(一)合作期限届满;

(二)合作企业发生严重亏损,或者因不可抗力遭受严重损失,无力继续经营;

(三)中外合作者一方或者数方不履行合作企业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致使合作企业无法继续经营;

(四)合作企业合同、章程中规定的其他解散原因已经出现;(五)合作企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责令关闭。

南京市江宁区外经局外资科制

TEL/FAX:52181141

E-mail:jiangningwzk@163.com

– 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所列情形发生,应当由合作企业的董事会或者联合管理委员会做出决定,报审查批准机关批准。在前款第三项所列情形下,不履行合作企业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的中外合作者一方或者数方,应当对履行合同的他方因此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履行合同的一方或者数方有权向审查批准机关提出申请,解散合作企业。

提示:第(一)项情况发生时,企业组织清算时不需要审批机构批准,其他五种情况均需报审批机构批准后进行清算。

⑷《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规定外资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终止:

(一)经营期限届满;

(二)经营不善,严重亏损,外国投资者决定解散;

(三)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而遭受严重损失,无法继续经营;

(四)破产;

(五)违反中国法律、法规,危害社会公共利益被依法撤销;

(六)外资企业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已经出现。

外资企业如存在前款第(二)、(三)、(四)项所列情形,应当自行提交终止申请书,报审批机关核准。审批机关作出核准的日期为企业的终止日期。

提示:第(一)、(五)项情况发生时,企业组织清算时不需要审批机构批准,第(二)、(三)、(六)种情况均需报审批机构批准后进行清算,第(四)项情况发生时依照《企业破产法》执行。

⑸《商务部办公厅关于依法做好外商投资企业解散和清算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

外商投资企业根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第一款第(二)

(四)(五)

(六)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二)

(四)(五)项,或《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七十二条第一款第(二)

(三)(六)项的规定终止的,须向审批机关报送提前解散申请书、企业权力机构(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下同)关于提前解散企业的决议以及企业的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投资者按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九十条第一款第(三)项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单方提出解散申请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报送提前解散申请书,并提供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作出的生效判决或裁决,判决或裁决中应明确判定或裁定存在上述两项中所规定的情形。

南京市江宁区外经局外资科制

TEL/FAX:52181141

E-mail:jiangningwzk@163.com

篇2:清算解散企业程序

2010-11-05 作者: 未知 来源: 法律快车

清算是一种法律程序,社团注销时,必须进行财产清算。外商投资企业普通清算中的基本法律问题

在2008年之前,包括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中外合作企业(以下合称“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全部外商投资企业的普通清算均遵照《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以下简称《外资清算办法》)的相关规定实施。由于该《外资清算办法》对各清算步骤中所需的实体以及程序性要求均列有明文规定,在实践中极具可操作性,因此根据以往的清算经验,一般来讲,只要严格按照《外资清算办法》执行,外商投资企业均可顺利完成其清算程序。

不过,随着《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516号国务院令)于2008年1月15日的颁布实施,《外资清算办法》被完全废止。而代替其实施的《公司法》中涉及清算的条款仅区区十一条,相比《外资清算办法》五十一条的规定,详尽度一下减少了百分之八十。更为重要的是,《公司法》作为一部基础性大法,其无法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普通清算制定较为详细的规程,由此导致了外商投资企业在实行清算过程中“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

为了更好地明确外商投资企业普通清算过程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及一些需注意的事项,笔者特撰写本文进行讨论。

1.概述

1.1普通清算定义

普通清算,又称非破产清算,其是指公司资产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况下进行的清算。此种清算的财产除用以清偿公司的全部债务外,还要将剩余财产分配给公司的股东。

而相对于普通清算的破产清算,是指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时,由破产管理人对公司财产进行清理,并将破产财产公平地分配给债权人,并最终消灭公司法人资格的程序。

1.2普通清算与破产清算之间的区别

普通清算和破产清算虽然都是终结现存公司的法律关系,消灭法人资格的行为,但它们两者仍存在一定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清算应依《公司法》的程序进行,而破产清算应依《破产法》的程序进行;

2)普通清算是除公司分立、合并、破产等原因以外的情形导致公司解散而进行的清算,而破产清算则是由于公司资不抵债导致公司解散而进行的清算;

3)普通清算主要由公司依法组建的清算组进行清算,而破产清算则是由法院组织清算组进行。

考虑到破产清算与普通清算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在实践中,破产清算总是由人民法院组织成立清算组予以实施的,而公司在该程序中往往处于从属地位,不具有任何主导权,因此本文仅就外商投资企业的普通清算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予以阐述。

2.外商投资企业普通清算的程序

根据《公司法》及相关行政规章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普通清算流程具体如下:

3.相关法律问题

3.1清算申请文件的准备

对于在清算案件中一些较为常规的申请文件,如外商投资企业提前终止的申请书;企业股东会、董事会关于提前终止合同、章程的决议书;企业投资各方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提前终止合同、章程协议书、清算委员会成员名单等,本文就不再赘述。

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考虑到目前各地审批机关对于公司清算后的员工处理均较为重视,在向审批机关正式递交有关提前终止的申请文件时,应同时备有一份“有关公司员工劳动关系状况的说明”。根据笔者的实务经验,一般情况下,该“公司员工劳动关系状况的说明”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1)离职员工的处理方案(明确表明以何种方式解除或终止员工的劳动合同--协商解除、期满不续签、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经济性裁员);(2)补偿金的支付范围(审批机关并不需要掌握具体的补偿金数额,而是需要公司承诺“公司将依法向每位雇员支付一定额度的经济补偿金,作为其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3)有关劳动争议或劳动纠纷的说明(审批机关对于公司目前存在的或将来可能发生的劳动争议或劳动纠纷非常关注,因此往往需要公司对此进行详细说明。如果公司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劳动争议或劳动纠纷,则审批机关也要求公司在说明中承诺“截止本说明出具之日,公司与任何原雇员和现有雇员之间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劳动争议或劳动纠纷。同时,公司也不存在任何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而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予以行政处罚的记录。”)

除此以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在上海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而言,某些区级的审批机关(如杨浦区商务委员会)还要求那些设立在特定园区或开发区内的企业,必须在取得园区管委会出具的有关“园区管委会已了解公司申请终止经营并进行清算之事宜”的说明后,方可正式向当地审批机关申请提前终止并清算。

3.2清算委员会的组成

然而实践中,对于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外商投资企业而言,其股东往往只有外方股东一名或中外方股东各一名。如果按《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定,由公司的外方股东直接担任清算委员会成员,可能将导致实际操作中的诸多不便,从而影响了整个清算程序开展的效率。

因此,经笔者向部分外资审批机关及工商登记机关咨询后确认,目前对于采用“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外商投资企业而言,公司股东(尤其是外方股东)并不必须以清算委员会成员的身份直接参与到公司的清算程序中,而只需通过公司的权力机关以书面决议的形式任命三名或三名以上的人员担任清算委员会成员,组成清算委员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参与组成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委员会的人员便不再仅仅局限于《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或《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所规定的公司董事、法定代表人、注册会计师或律师等主体范围,公司股东可以通过决议的形式任命任何其认为可以胜任该项职务的人员担任清算委员会成员。

3.3事先与劳动部门或工会组织沟通

根据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之规定,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劳动合同终止。笔者认为,该条文规定了清算企业在取得审批机关关于同意企业提前解散并清算的批复后,即可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合同。

因此,对于决定实施清算的外商投资企业,建议在申请递交前,即与当地的劳动部门及工会做好充分的沟通,同时备以合适的员工安置方案,以便顺利取得审批机关关于准予公司解散的批复。

3.4解除员工劳动合同的方式

为了顺利开展清算程序,公司在向原审批部门报批清算之前,可先通过协商解除、期满不续签、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经济性裁员等方式解除或终止员工的劳动合同。

3.4.1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公司希望在进入清算程序前就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可通过“协商解除”的方式实现这一目的。该方式的优点在于法律风险最低,且没有人数限制。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为了尽快与员工达成一致意见,在法定经济补偿标准的基础上,公司通常额外给予员工相当于1至3个月的工资的补偿。当然,根据员工职位和级别的不同,可以有所区别。

3.4.2期满不续签劳动合同

公司无法通过协商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可以考虑使用“劳动合同期满不续签”的方式。但是,受到后续清算程序和时间进度的影响,该方式仅适用于近期内劳动合同即将到期的员工,例如:劳动合同将在近1-2个月内到期的员工。

在法定情况下,劳动合同期满不续签的经济补偿金计算区间仅限于员工自2008年1月1日以后的工作年限,且适用三倍封顶的规定(详见本文第3.5节)。但是考虑到协商解除情况下的员工所得到的经济补偿金一般远高于期满不续签情况下的经济补偿金,从而可能引发后者的不满情绪。因此,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参照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情况下的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向期满不续签的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3.4.3以“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经过上述两种方式解除了部分员工的劳动合同后,如剩余员工少于20人并且低于全体员工总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地区的劳动部门认为,在计算是否达到经济性裁员的标准时,所谓的“全体员工总数”中应事先排除已通过“协商解除”及“期满不续约”的方式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的员工。但是,由于《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均未对此处的“全体员工总数”进行明确限定,因此目前也无法排除部分劳动部门会对此存在相反理解的可能性。所以,为谨慎起见,笔者建议,公司应在正式实施清算之前,与当地劳动部门或工会组织进行沟通,以明确“全体员工总数”的具体范围,以免公司在裁员时触及经济性裁员的红线。)的10%,则公司可以考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3款的规定,以“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由解除与剩余员工的劳动合同。

应当注意的是,在这一方式下,公司在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履行如下的程序:

与员工就变更劳动合同进行协商;

如未能与员工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公司可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员工或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后,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支付员工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的经济补偿金。

其中,为充分顾及员工的情绪问题,公司应当慎重选择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理由。与此同时,公司还应当注意保存与员工就变更劳动合同进行协商的书面谈话记录。

3.4.4经济性裁员

若经过“协商解除”及“期满不续约”的方式解除了部分员工的劳动合同后,剩余需裁减员工仍在20人以上,或者少于20人但占了公司全体员工总数的10%以上的,则公司可采用“经济性裁员”的方式解除与剩余员工的劳动合同。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之规定,只有在下列事项发生时,公司才可以“经济性裁员”的方式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1)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包括《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在内的所有有关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均未对《劳动合同法》中所称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以及“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进行详细说明或制定判定标准,从而导致了实践中的适用困难。由此,相关劳动行政部门也难以仅凭借上述两点原因就批准同意公司进行经济性裁员。

此外,在这一方式下,公司在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履行如下的程序:

提前三十日向公司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将裁减人员方案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考虑到经济性裁员的复杂性,在实践操作中,公司应事先就裁员情况和裁员理由与当地的劳动部门进行沟通,并在当地劳动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经济性裁员的工作。

3.5法定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通过协商解除、期满不续签、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经济性裁员等方式解除或终止员工的劳动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支付不低于法定额度的经济补偿金。

在计算法定经济补偿金时,应将员工的工作年限以2008年1月1日为界分为两段,分别计算。具体方法如下:

注5: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五条之规定,“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劳动部门对该条款却存在不同的理解。例如,上海市劳动部门有关官员认为在2007年12月31日之前,如果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的,公司无须向离职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然而,长沙市劳动部门有关官员认为,在2007年12月31日之前,如果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的,公司亦须根据《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五条之规定“按一年的标准”向离职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注6:向劳动者支付法定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3.6涉及国有资产的评估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之规定,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及其各级子企业在解散时应当进行资产评估。

但由于该办法并未对“各级子企业”的含义做出具体的解释或进一步规定,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对此项评估政策的把握口径也不尽相同:一些地方国资委并不要求国有参股企业(尤其是低比例的国有参股企业)在清算解散时进行资产评估,然而亦有部分地方国资委认为“任何含有国有股权的国有参股企业”在清算的过程中均须依照《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进行整体性资产评估。

由此笔者建议,在向审批机关正式递交有关提前终止的申请文件之前,企业应主动与公司上级主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授权经营单位作积极沟通,以期尽早明确依当地的清算程序,是否需要对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权进行整体性评估。

3.7特殊财产的处置

3.7.1免税进口资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监管和征免税办法》(署监一[1992]1099号)第十八条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免税、保税进口的设备、生产车辆、原材料、燃料、零部件、散件(以下简称“免税进口资产”)均设定有一个海关的监管期限,在此期间内,未经海关许可,原则上不得出售、抵押、转让或者移作他用。

如果在清算时公司所持有的免税进口资产仍处于海关监管之下,则公司对这部分资产的处理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监管和征免税办法》之规定,在原审批机关批准实施清算的十五日内,向主管海关申请办理减免税进口货物的销案手续。

在监管期内,公司进入清算程序的,公司可对这部分监管物品作如下处理:

1)留给合营中方继续使用或转让、出售给国内单位的,海关应当按其使用年限折旧补税;

2)如转让给国内其他可享受同等优惠待遇的外商投资企业使用的,经审批机关批准并办结海关结转手续后,可以继续享受减免税优惠;

3)经海关核准,允许合营外方将免税进口货物退运出境。

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是,对于在监管期内的保税物品,不论是出售给国内其他企业还是退回境外,都必须经过海关的审批,并办理相关手续。因此,公司在进入清算程序后,清算委员会清点资产时发现有保税物品的,应及时与主管海关取得联系,并按上述要求做出相应处置安排。

3.7.2专利及商标

根据《商标法》及《专利法》之规定,商标权或专利权的转让均要求办理审批登记手续。对于商标权的转让,公司作为转让人应与受让人共同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提出申请,并提交《转让注册商标申请书》及其原《商标注册证》。经商标局在商标注册证加注批准之后,才能够进行转让。

对于专利权的转让,公司与受让人之间的转让行为须经国家专利局登记和公告后方可生效。如果公司将其所持有的专利权转让给境外主体,则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批准或登记手续。

3.8税务

3.8.1税务核查

在整个清算过程中,最复杂同时也是最耗时的就是申请税务注销。实践中,在正式申办税务注销之前,相关税务主管部门一般都会要求公司向其提交其近三年的税务和会计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会计账簿、交易合同、原始收据、发票、进账单等,并对该些资料一一进行核对,以确定公司是否存在欠缴税款的情况。如果税务部门在注销核查中发现公司存在未缴、少缴、欠缴或偷税情况,会先进行处理并在公司缴清未缴、少缴、欠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若有)后方出具税务登记注销证明。

考虑到办理税务注销通常程序较复杂、耗时较长,且要求公司先结清税款、办结未完事项后方可办理注销。因此,公司在清算委员会成立后最好尽快与税务部门(尤其是其税务专管员)取得联系,让税务部门提早介入,以尽量缩短进行税务核查所需的时间。

3.8.2税收优惠返还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2月27日颁布的《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原有若干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后有关事项处理的通知》(国税发[2008]23号)之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按照《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享受定期减免税优惠,2008年后,企业的经营期发生变化,导致其不符合《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规定条件的,仍应依据《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规定补缴其此前已经享受的定期减免税税款。也就是说,若公司在实际经营期未满10年的情况下申请提前解散的,则相关税务主管部门在税务核查时将会要求企业全额补缴曾因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期优惠(即“两免三减半”)而被免除或减免的企业所得税。

除此以外,若公司享有任何其他与审批机关所批准的存续期限相关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返还或补贴的,亦有可能被要求一并返还。

3.8.3清算期间所得税处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财政部于2009年4月30日联合颁布的《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之规定,公司在清算期间的所得税处理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全部资产均应按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2)确认债权清理、债务清偿的所得或损失;

3)改变持续经营核算原则,对预提或待摊性质的费用进行处理;

4)依法弥补亏损,确定清算所得(所谓“清算所得”是指,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资产的计税基础、清算费用、相关税费,加上债务清偿损益等后的余额。);

5)计算并缴纳清算所得税;

6)确定可向股东分配的剩余财产(所谓“剩余财产”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减除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结清清算所得税、以前欠税等税款,清偿企业债务后,按规定计算可以向所有者分配的剩余资产。)、应付股息等。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向股东分配剩余财产时,应将剩余财产分为以下两个部分予以确认并分别计税:

1)对相当于被清算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按相关股东所占股份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

2)对剩余财产减除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低于股东投资成本的部分,应确认为股东的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

篇3:清算解散企业程序

公司解散之后, 公司应依法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故需由清算义务人负责组成清算组。清算义务人, 又称清算义务主体, 是指负有组成清算组, 组织清算工作, 启动清算程序义务的自然人或法人。

清算义务人不同于清算组及清算组成员, 二者的存在的阶段、职责和责任各不相同。

首先, 从时间段而言, 清算义务人是公司解散之后, 清算组组成之前, 负有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的人。清算组成立之后, 公司进入清算程序, 清算义务人的职责完成, 由清算组负责公司的一切清算工作。

其次, 从主体而言, 清算义务人具有法定性, 即法律规定的人员为清算义务人。如《公司法》第184条规定, 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那么, 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或者股东大会为清算义务人。而清算组的成员具有相对的任意性, 清算组的成员由清算义务人进行选任, 如可以选任股东及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为清算组成员。当然, 清算义务人与清算组成员会存在重合现象, 尤其是有限责任公司, 清算义务人与清算组成员多数是一致的, 公司股东既是清算义务人, 同时, 在清算组组成后, 又可以是清算组成员。

最后, 职责不同。清算义务人的职责是在公司结算后依法组成清算组, 启动清算程序, 不负责解散公司的具体清算工作。而清算组及清算成员的职责是负责对解散公司的具体清算, 履行清算职责。如, 清理债权债务、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通知债权人等。

2 清算义务人

我国《公司法》对清算组、职责、责任等作了较明确具体的规定, 但对清算义务人未作详细的规定。在特别清算情况下, 由法院组成清算组对公司进行清算。但在普通清算中, 公司解散之后, 公司不依法组成清算组对公司进行清算, 或者未经清算而注销公司。《公司法》虽然规定公司解散后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 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 进行清算。但债权人对于公司解散的情形可能无从知晓和辨别。虽然法律规定有通知债权人及公告程序, 但通知债权人及公告仍是由清算组来完成, 如果公司根本不成立清算组, 或不通知债权人及公告, 债权人的权益将可能落空, 致使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得到清偿, 债权人的权益因此难以得到保护, 危害交易安全。为了解决事实上已解散的公司及时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 清偿公司债务, 法律上有必要明确清算义务人及其法律责任。为此, 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5月5日发布的法释[2008]6号《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二) 》 (以下简称《规定 (二) 》, 明确规定了清算义务人及其法律责任。

2.1 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为公司清算义务人

《公司法》184条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 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董事或者股东大会确定的人员组成。”最高法院《规定 (二) 》第18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根据上述规定, 在普通清算中, 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为公司清算义务人。

在普通清算中, 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 且公司股东往往又是公司经营管理者。因此, 有限责任公司的全体股东为公司清算义务人较为符合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当然, 如果公司的控股股东不积极履行职责, 致使公司解散后未能依法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没有过错的股东在向公司债权人承担责任后, 应有权向有过错的股东追偿, 但无过错的股东不能以此对抗债权人。

2.2 股份公司的董事、控股股东为公司清算义务人

根据《公司法》184条、最高法院《规定 (二) 》第18条规定, 股份公司的董事、控股股东为公司清算义务人。公司解散后, 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有义务及时启动清算程序, 组成清算组对公司进行清算。否则, 清算义务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之所以为公司清算义务人, 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第一, 由董事组成的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机关, 公司的一切业务活动由董事会负责。但董事会是无生命体的组织, 如果规定董事会为清算义务人, 实际上等于无人对此负责, 责任最终无法因此落到实处。第二, 董事负有忠实义务和善管义务, 该义务不但包括公司经营过程中负有此义务, 在公司解散时同样负有此义务;不但对公司、公司股东负有此义务, 对公司之外的人, 包括债权人也应负有忠实义务和善管义务。第三, 股东大会由董事会负责召集, 如果董事会不履行召集股东大会的职责, 股东大会难以选任清算组的成员。

之所以将控股股东确定为清算义务人, 笔者认为, 其主要理由是:第一, 股东大会同样是无生命体的组织, 且在股东大会闭会期间, 很难体现出股东大会这一组织形式。若将股东大会确定为清算义务人同样存在无法落实清算义务及法律责任。第二, 在股份有限公司中, 公司的经营管理、董事的选任等实际上被控股股东所掌控,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绝大多数的中小股东处于被动地位, 客观上无法决定公司的清算工作。因此, 将控股股东列为清算义务人符合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 对保护债权人, 维护交易安全, 促使公司及时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具有重要意义。

3 清算义务人的职责和义务

清算义务人, 即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 (以下均称清算义务人) 的职责就是在公司解散之后, 在法定期间内依法组成清算组, 启动清算程序, 并保护公司财产不被毁损、灭失。

清算义务人依法组织清算组, 对公司进行清算既是其职责, 也是其义务。此外, 清算义务人在公司解散后, 还负有不得侵占公司财产、转移、私分公司财产的义务, 不得有损害公司、公司股东及公司债权人权益的任何行为。

4 清算义务人的民事责任

清算义务人尽到了法定职责和义务, 将不承担法律责任。但清算义务人未依法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致使企业财产毁损、灭失、贬值, 甚至违法侵占、私分财产, 致使债权人的债权遭受损失的, 清算义务人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规定 (二) 》规定了清算义务人未尽清算职责, 履行清算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此外, 《规定 (二) 》规定, 如果是由于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原因造成公司未依法进行清算的, 实际控制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清算义务人的责任性质, 最高法院《规定 (二)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规定了对公司债权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和对公司债务的清偿责任。根据《规定 (二) 》第18条、第19条和第20条规定, 清算义务人以及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权人的民事责任,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4.1 民事赔偿责任

4.1.1 未尽清算义务的民事赔偿责任

公司解散后, 清算义务人依法负有组成清算组对公司进行清算的义务。根据《规定 (二) 》第18条规定, 清算义务人未在法定期限内组成清算组对公司开始清算, 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灭失的, 因此给债权人造成损失, 债权人有权要求清算人在造成损失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赔偿责任。上述情形系实际控制人原因造成, 债权人有权要求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4.1.2 恶意处置财产的赔偿责任

《规定 (二) 》第19条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 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公司解散后, 恶意处置公司财产给债权人造成损失, 债权人有权要求他们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恶意处置公司财产的行为包括诸多方面, 如, 无正当理由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出卖公司财产、无偿转让公司财产等, 也包括清算义务人侵占、私分、隐匿、转移公司财产等, 因此而给公司债权人造成损害。

4.1.3 骗取公司注销登记的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公司申请注销时, 必须对公司进行清算, 提交清算报告, 以证明债权、债务已清理完毕。清算义务人未依法履行清算义务, 以欺诈的手段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对公司进行了注销登记, 致使公司法人人格消灭, 清算义务人应对公司消灭前的债务承担赔偿责任。对此, 《规定 (二) 》第19条也明确规定, 清算义务人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公司解散后, 未经依法清算, 以虚假的清算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法人注销登记, 债权人有权要求他们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2 清偿责任

4.2.1 无法清算的连带清偿责任

清算义务人因怠于履行义务, 导致公司主要财产、帐册、重要文件等灭失, 无法进行清算, 债权人有权要求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但是, 上述情形系实际控制人原因造成, 债权人有权要求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4.2.2 未经清算注销公司的清偿责任

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 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清算, 根据《规定》第20条第1款之规定, 债权人有权要求清算义务人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4.3 对外承诺的担保责任

清算义务人在公司注销登记时, 如果承诺对公司债务承担偿还责任或保证责任, 将根据其承诺对债权人承担清偿责任或者保证责任。在此情况下, 清算义务人无论是否组成清算组进行了清算, 均应依其承诺对公司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规定 (二) 》第20条第2款规定:“公司未经依法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 股东或者第三人在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时承诺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如果清算义务人与公司债务人或公司其他股东达成有债权债务协议, 且该协议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 不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 应认定该协议的效力, 并依据协议执行。

4.4 违反出资义务的连带清偿责任

如果清算义务人同时为公司股东, 且违反出资义务, 未按公司章程及法律规定缴纳出资、虚假出资等, 清算义务人在其虚假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的清偿责任。《规定 (二) 》第22条第2款规定:“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 债权人主张未缴出资股东, 以及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者发起人在未缴出资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 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不过, 应当说明的是, 该种民事责任事实上并非基于清算义务人违反清算义务所生之责任, 而是作为股东虚假出资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且所有虚假出资的股东均负有此责任。

上述法律责任, 无论是赔偿责任还是清偿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 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二人以上的, 其中一人或者数人依法向债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后, 有权按照过错大小向其他清算义务人及实际控制人进行追偿。

5 清算义务人的抗辩权

清算义务人对某一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后, 对其他债权人有无抗辩权?其他债权人可否以同样的理由要求清算义务人再次承担赔偿责任。从理论上讲, 清算义务人未尽到清算义务, 导致公司财产毁损、灭失等, 侵犯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债权人, 并非某个或某些债权人。因此, 清算义务人或实际控制人应对所有的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但是, 如此这样, 清算义务人的责任未免过重, 而且, 一个侵权行为却变相多次处罚, 其最终承担的责任总额可能超过其责任范围或公司的实际资产, 有失公平。

本文认为, 在此情形下, 法律可赋予清算义务人三种选择权:第一, 清算义务人可以向法院申请特别清算。在特别清算过程中, 清算义务人根据其过错, 对债权人债权按比例进行一次性赔偿, 而不是仅对某一债权人进行赔偿。赔偿范围主要是因清算义务人过错而使公司财产的减损, 并追偿非法处分的财产。无法追偿的, 应予以赔偿;第二, 清算义务人认为其最终承担的责任数额超过公司实际资产的, 且公司资不抵债的, 符合破产条件的, 可以向法院申请破产;第三, 清算义务人既不申请特别清算, 又不申请破产或者虽然申请破产但不符合破产条件的, 清算义务人对所有的债权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另外, 债权人对清算义务人主张权利, 同样应遵守诉讼时效的规定。

摘要:公司解散后必须依法组成清算组对公司进行清算。但实践中众多公司解散后, 并不依法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或长期“清而不结”, 严重侵犯债权人的权益是普遍现象。为公司解散后依法及时清算, 必须明确清算义务人及其职责和法律责任, 特别是民事责任, 以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清算义务人,义务,民事赔偿责任,清偿责任

参考文献

[1]王欣新, 赵芬萍.谈新公司法清算制度的完善[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6 (02) .

[2]韩长印, 楼孝海, 建立公司法定清算人制度[J].法学, 2005 (08) .

[3]张峤, 虞振威.论公司非破产清算义务人的确立及责任承担[J].特区经济, 2005 (01) .

[4]朱爱农.有限责任公司清算义务人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14) .

[5]雷永贵, 逸儒.对清算人民事责任的探讨[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4 (04) .

[6]郑远远.公司清算责任主体的制度设计与论证[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3 (03) .

[7]王军.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清算责任[J].中国律师, 2005 (11) .

[8]王涛, 王韧.股东的清算义务、清偿责任及其转换[EB/OL].http://www.51zy.cn/s190777266.html, 2007-07-16.

篇4:清算解散企业程序

关键词:解散清算;破产清算;清算会计

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金融机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存在不足并逐渐表现出来,金融机构破产缺乏具体的操作性规定和相应的配套制度,导致在实践中破产处理措施也不规范,对金融机构发展及经济金融秩序的稳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了解破产清算与解散清算的性质差异以及其会计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

姜丽秋在现代商业周刊中曾发表过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及其对会计的影响的文章,指出破产清算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不同于持续经营企业,破产清算会计要素与持续经营会计要素相比,存在实质上的差异,在企业破产清算条件下,需要重构其会计要素,对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指导企业破产清算工作有重要意义。辛云峰曾在文章中提及解散清算会计与破产清算会计的比较,从两者的相同之处谈到两者的差异,较为系统的概括了两者之间产生不同的原因。

2 公司解散清算的会计处理

2.1 资产的变现处理,设置科目“清算损益”用来核算清算损益的情况,在该科目下面设置“处理资产损益”“清算前损益调整”“处理负债损益”、“清算税费”“清算费用”这五个子目,根据具体情况在子目下设明细科目。

2.2 会计分录的编制原则和方法。当同时存在价值变化和数量变化时,并不一定要单独反映并做会计处理,可以集中综合体现,将清算损益综合起来计算。借记“清算损益”,贷记相关科目。处理待摊费用,应将其列入清算损益,借“清算损益—处理资产损益”,贷“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处理无形资产时,按账面价值全额转销,将其列入清算损益,借“清算损益—处理资产损益”科目,贷“无形资产”科目。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冲减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处理时,当数量上升时,借“固定资产”科目,贷“清算损益—处理资产损益”;当数量短缺时,按账面价值入账,借记“累计折旧”“清算损益-处理资产损益”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已经计提过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冲减已经计提的减值准备;当固定资产清算的价格高于或者低于账面价值时,按照高于或者低于账面价值的那一部分,借记“累计折旧”,贷记“清算损益—处理资产损益”科目。

3 公司破产清算会计的处理

3.1 会计账户和科目设置。资产类账户应当设置“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库存商品”、“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设置时有些账户是根据原来企业的某些账户和相近账户合并以后设置,但是设置和核算的内容存在差异。负债类账户设置有“借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等。“借款”、“其他应付款”的设置和核算内容有较大差别。清算损益类账户应当设置“清算费用”、“清算损益”、“土地转让收益”等。清算完成后,清算损益余额有可能在贷方,也有可能在借方,主要核算公司在破产清算期间,处置资产、确认负债等产生损益和所有者权益。

3.2 期初相关账户结转。清算组是根据企业所提供的相关“科目余额表” 来重新编制新的科目余额表,并结转相关账户的余额,调整存在的差异。

3.3 在清算中具体事项的账务处理。对企业的破产财产我们通常可用拍卖、招标和协议这三种方式来处置变现,随时做账务处理即可,主要包括收回账款等债权,卖产成品、材料等存货,处置相关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转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并结转清算损益等。破产财产处理完以后需要支付的破产费用,应当按实际发生的金额,借记 “清算费用”,贷记有关账户;当清算最终完成时转入清算损益,借方“清算损益”,贷方“清算费用”。

4 公司解散清算与破产清算的会计差异及对会计的影响

4.1 解散清算会计与破产清算会计的差异。法律依据不同。前者主要以《公司法》为依据,后者主要以《破产法》为依据。产生原因不同。前者是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届满或者其他解散事由出现;后者是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所属不同。无论何种原因解散其全部资产归出资人所有;公司被宣告破产,作为破产财产由清算组占有和管理。会计目的不同。前者清理终止营业时的资产,进行变卖偿还债务后,将剩余财产分配给出资人。后者将破产财产变现后用于清偿债务。另外会计组织也不同。

4.2 公司解散清算和破产清算差异对会计的影响。①公司的清算,在解散清算条件下,清算的工作是由清算组负责并进行的。但是在破產条件下,公司面临资不抵债,总会有一些债权人债权得不到清偿,为充分保障企业相关债权清偿的合理性,需要由法院来出面解决。②在解散清算的条件下,债权最终能得到偿付,债权清偿的顺序不需要严格遵守。但是在破产清算条件下,要求必须严格遵守债权清偿的先后顺序。③在公司解散清算时,一般我们不编制财产状况估算表,而是用职业判断,凭借职业经验就能够判断出该公司的偿债能力。但是在破产条件下,公司资不抵债,要求以现行的公允价值来编制财务状况估算表,详细反映企业各项债务的担保情况以及偿债能力等。④在解散清算的条件下,公司各项清理费用支付和资产清理中产生的利得或损失,都计入“清算损益”账户,这个账户在本质上属收益类账户或者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但是在破产清算的条件下,公司各项清理费用支付和资产清理过程中产生的利得或者损失,都记入新设置的“财产亏损”账户,这个账户本质上属资产性质的账户。

5 结论

解散清算与破产清算都是企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竞争和资本流动日趋激烈,企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我们应当切实把握好破产清算与解散清算的含义、内容、程序等,更应当切实做好会计工作,把握会计工作中的原则与特性。正确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保护股东权益。

参考文献:

[1]辛云峰.解散清算会计与破产清算会计的比较分析[J].现代会计,2000(02).

[2]贺凤梅.破产清算会计与财务分析会计比较[J].财经界,2009(10).

[3]李四能.企业清算及其会计处理的特点和原则[J].管理与效益,2008-

02-10.

[4]李四光.新企业破产法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篇5:清算解散企业程序

公司解散清算和破产清算一样吗

公司解散清算和破产清算一样吗?是公司因一定原因(公司法180条)导致解散,按照公司法的程序进行清算的过程。破产清算,是公司被宣告破产时,依照破产法的相关程序进行清算的过程。两者的区别体现在导致清算的原因不同、清算程序不同、清算组成员组成不同和债权人的作用迥异,下面由小编在本文详细介绍公司解散清算与公司破产清算的区别。

一、公司解散清算和破产清算的区别

1、导致清算的原因不同

公司解散清算的原因包括:营业期限届满、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决议解散、被吊销执照或责令关闭等等;破产清算的原因是因公司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2、清算程序不同

解散清算按《公司法》规定程序进行,具有很大任意性,可以公司自行清算,也可以在公司无法自行清算时由债权人或股东向法院提请强制清算;破产清算要严格依照《企业破产法》的程序进行,具有很强的强制性。

3、清算组成员组成不同

解散清算可以由公司股东为清算人,在需要法院强制清算时才由法院依法指定清算组成员;破产清算只能由法院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从破产管理人员名单中以法定程序(摇号)和方法选任。

4、债权人的作用迥异

在公司解散清算中,债权人的地位被动,清算程序由清算组掌握;在破产清算中,债权人组成债权人会议,参与破产清算程序,决定公司清算中的有关重大事项,决定破产财产的分配处理方案等。

解散清算向破产清算的转变

根据《公司法》187条规定,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公司经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后,依照有关企业破产的法律实施破产清算,清算组应当将清算事务移交给人民法院。

清算所需时间

企业破产清算的时间,法律上并没有规定,主要是因为企业破产的情况很复杂,清产核资、通知债权人、会议召开等流程较繁琐,少则六个月,多则一年以上,实践中在一年以上的破产案件比比皆是。

企业若需自行清算,因考虑到债权人公告时间,最快也需2-3个月。

二、公司解散清算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一)公司解散清算的程序

公司解散清算和破产清算的流程、内容较为复杂,为通俗易懂及便于阅读,本文作简要整理。公司解散清算程序为:

1、成立清算组,并办理备案。公司解散清算的,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将清算组成员、清算组负责人名单向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2、通知、公告债权人。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内通知债权人,并于6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3、债权申报和登记。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

4、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制定清算方案,报股东会或法院确认。

5、执行清算方案,分配财产。公司财产法定分配顺序为:支付清算费用——支付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剩余财产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

6、编制清算报告,并报告确认。公司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当制作清算报告,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7、注销登记。

(二)解散清算中的注意事项

1、公司进行清算时,不通知或者公告债权人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公司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导致债权人未及时申报债权而未获清偿,清算组成员应承担赔偿责任。

2、公司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3、公司在清算期间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的,由公司登记机关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4、清算组不按规定向公司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或者报送清算报告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有重大遗漏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5、股东自行解散清算的前提条件是“资产大于债务”,如果清算组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则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另外,因公司自行解散清算属于公司内部决策,一般费用较少。若公司外聘中介机构进行清算,相关费用可依据江苏省律师收费标准办法由双方协商而定。

三、公司破产清算程序

公司宣告破产以后,由破产管理人接管公司,对破产财产进行清算、评估和处理、分配。破产清算程序简要整理如下:

1、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公司,由其债权人或债务人向公司所在地法院提交破产申请,然后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并宣告企业破产,企业由此正式进入破产程序。

2、指定破产管理人及管理人接管企业

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的,应当同时指定管理人。管理人一般由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担任,通过法院摇号产生。产生破产管理人后,管理人将全面接管企业,包括印章、营业执照、合同、账册等的全部接收。

3、破产企业的财务审计

对破产企业的财务进行审计,破产企业历任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及财务人员责任的审计情况;破产企业有无在破产案件受理前六个月的无效行为的情况。

4、破产财产的清理、清算

破产企业财产的清理,这主要是指清算组对破产企业的财产进行权属界定、范围界定、分类界定和登记造册的活动。通告、公告债权人,召开债权人会议,确定债务人财产等。

5、制定破产财产分配方案

经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报请法院裁定后执行。

6、制定破产清算报告,提交债权人会议和法院

破产清算报告的内容包括:管理人的成立情况;完成的主要清算工作;破产企业大宗资金的走向及回收情况;破产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经营管理人员的离职在职审计情况等。

7、法院裁定破产终结

破产人无财产可供分配,及破产财产清算分配完毕,由管理人向人民法院汇报清算分配工作的情况,并提请人民法院裁定破产终结。

公司注销和破产是一回事吗 公司破产和注销是一回事吗

1、表现形态不同。企业法人注销是企业通过书面材料,提交有关文件、证件自行向登记机主管机关申请终止市场经济活动和民事关系的登记行为,是企业登记管理中的专有名词。而吊销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机关对企业违法行为依其行政职权作出的一种行政处罚,应视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如对该吊销行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2、行为结果不同。企业法人注销标志着该企业完结债权、债务清理,或民事关系引起的民事诉讼已有了明确的了断,企业的法人地位不复存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消亡。而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标致着该企业由于违法而被强制剥夺经营资格,应当依法进行清算,清算完毕后办理注销登记。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被吊销后,其民事诉讼地位如何确定的函》中指出,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至被注销登记前,该企业法人仍应视为存续,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

3、执法程序不同。企业法人注销是企业通过申请,由登记主管机关按照受理、审查、核准、向企业发注销登记核准函、归档等一套登记程序来实现终止。而吊销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根据违法事实、通过立案、调查取证、案件审核、举行听证、送达处罚决定书、公告、归档等执法程序剥夺企业经营行为的能力。

《公司法》184条规定了解散清算的程序,包括清算组的成立时间、组成结构,以及逾期不清算时债权人的法律救济方法。然而,同样是公司的清算,解散清算与破产清算到底区别在哪里?

解散清算,是公司因相应原因(公司法181条规定)导致解散,按照公司法的程序进行清算的过程。破产清算,是公司被宣告破产时,依照破产法的相关程序进行清算的过程。它们二者的区别具体如下:

1、导致清算的原因不同。公司解散清算的原因包括:营业期限届满、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决议解散、被吊销执照或责令关闭等等;破产清算的原因是因公司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2、清算程序不同。解散清算按《公司法》规定程序进行,具有很大任意性,可以公司自行清算,也可以在公司无法自行清算时由债权人或股东向法院提请强制清算;破产清算要严格依照《企业破产法》的程序进行,具有很强的强制性。

3、清算组成员组成不同。解散清算可以由公司股东为清算人,在需要法院强制清算时才由法院依法指定清算组成员;破产清算只能由法院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从法定人员范围中以法定程序和方法选任。

4、债权人的作用迥异。在公司解散清算中,债权人的地位被动,清算程序由清算组掌握;在破产清算中,债权人组成债权人会议,参与破产清算程序,决定公司清算中的有关重大事项,决定破产财产的分配处理方案等。

解散清算与破产清算虽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但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进行转化,但转化方向单一:《公司法》188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在解散清算过程中,清算组发现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且无法通过协商机制解决的,应将清算程序转为破产清算。

公司注销,当一个公司宣告破产,或者被其它公司收购、公司章程规定营业期限届满、公司内部分立解散,或者由于一些业务经营方式不规范被依法责令关闭,这时公司可以申请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即公司注销。公司破产,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无力继续经营,由法院宣告停止营业,进行债权债务清理的状态。中国公司法规定,依法宣告破产的公司,由法院依照有关法律,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对公司进行破产清算。

公司注销的原因里包括破产

但破产也不一定会发生注销,因为破产人可以在破产 程序

中提出整顿,经过2年整顿后如果情况好转,不需破产,则破产程序终结,公司继续存在。反之,仍资不抵债则继续破产程序,最终注销公司。

所以注销和破产有很大的区别!公司破产有两种情形

一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由人民法院宣告破产。

一是公司依法解散,在清算发现财产不足清偿债务时,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公司解散有几种情形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责令关闭的,应当解散;

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时;

股东会决议解散;

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的。

破产的公司要解散,不需要破产的公司有的也要解散,无论怎样解散,只要是解散了的公司都要(到工商局)申请注销。

公司清算是公司注销的其中一个程序,也是注销程序中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程序,只有解决好清算问题,公司才能顺利注销。今天千百顺就来聊聊2种清算形式——破产清算和强制清算。强制清算和破产清算相同之处:

1、二者都可以由债权人或者股东提起程序

2、都经过人民法院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3、步骤相似

4、二者结果都导致公司的灭失

二者的区别:

一、提起程序的事由不同。

申请强制清算一般有以下情形,一是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时;二是股东会议解散;三是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四是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的。而申请破产清算则是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

相关阅读:《【案例分析】公司经营难以为继,股东要求解散行不行?》

二、提起程序时,公司财产是否足以偿还公司全部债务不同。

公司财产足以偿还全部债务时欲解散公司应提起强制清算程序;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公司应当通过破产清算程序。这是二者最大的不同 三、二者偿债的方式不同。

如果公司通过强制清算清理债权债务关系,应全额清偿完毕所有债务并且分配完毕剩余财产后终止企业法人资格。如果通过破产清算程序则应公平清偿债务后终止企业法人资格。强制清算程序是以全额清偿债务为前提的,而破产清算是因不能全额清偿债务从而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清偿债务,对同一顺序的债务在破产财产不够清偿时是按照比例进行清偿的,也就是公平受偿。四、二者所依据的法律不同。

五、清算过程中,公司的诉讼地位不同。

由于强制清算程序启动的前提是公司财产尚足以偿还全部债务,因此,强制清算程序的启动不具有冻结清算中公司财产的效力。而破产清算因其启动的前提是公司财产不足以偿还全部债务,因此,破产清算程序一旦启动,对于申报债权过程中所产生的争议只能提起破产债权的确认诉讼,二是所有针对破产企业的保全措施应当解除,执行程序应当中止,所有债权债务关系一并归入破产清算程序中一揽子解决,以此保障全体债权人的公平受偿。

《破产法》第四十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发生的下列费用,为破产费用:

(一)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二)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三)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

第四十二条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发生的下列债务,为共益债务:

(一)因管理人或者债务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所产生的债务;(二)债务人财产受无因管理所产生的债务;(三)因债务人不当得利所产生的债务;(四)为债务人继续营业而应支付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债务;(五)管理人或者相关人员执行职务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六)债务人财产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

第四十三条 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由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

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先行清偿破产费用。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或者共益债务的,按照比例清偿。

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破产费用的,管理人应当提请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裁定终结破产程序,并予以公告。

1.第四十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发生的下列费用,为破产费用:

(一)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二)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三)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

第四十二条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发生的下列债务,为共益债务:

(一)因管理人或者债务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所产生的债务;(二)债务人财产受无因管理所产生的债务;(三)因债务人不当得利所产生的债务;(四)为债务人继续营业而应支付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债务;(五)管理人或者相关人员执行职务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六)债务人财产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第四十三条 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由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

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先行清偿破产费用。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或者共益债务的,按照比例清偿。

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破产费用的,管理人应当提请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裁定终结破产程序,并予以公告。

第一百一十三条 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三)普通破产债权。

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破产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照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第一百一十四条 破产财产的分配应当以货币分配方式进行。但是,债权人会议另有决议的除外。第一百一十五条 管理人应当及时拟订破产财产分配方案,提交债权人会议讨论。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参加破产财产分配的债权人名称或者姓名、住所;(二)参加破产财产分配的债权额;(三)可供分配的破产财产数额;(四)破产财产分配的顺序、比例及数额;(五)实施破产财产分配的方法。

债权人会议通过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后,由管理人将该方案提请人民法院裁定认可。

公司企业清算、注销的流程及说明

一、清算、注销的必要性:公司歇业后未注销登记,也无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公司和清算主体为共同诉讼主体;公司歇业后,被登记主管部门注销登记,但无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负有清算之责的主体为诉讼主体。因此,只有经过合法的清算、注销程序,公司才能从法律意义上消灭,公司及负有清算责任的清算主体才能免除相关的法律责任。

二、清算、注销的程序

1、由公司股东会作出公司解散的决议,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2、股东会作出公司解散决议后15日成立清算组。清算开始之日(决议解散之日)起十日内,书面通知登记机关、税务部门、劳动部门及开户银行。

3、到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取《清算指南》、《清算报告书写格式》、《清算备案申请书》等表格,办理清算组备案。

4、在工商局认可的报刊上刊登清算公告。

5、制作清算开始日的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6、办理国税、地税完税证明。

7、清算公告满三个月后,制作清算结束日的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8、制作清算分配方案。

9、由清算组制作清算报告、清算期内收支报表和各种财务帐册,报股东确认。

三、清算、注销的内容

1、清算公司财产、制订清算方案

(1)调查和清理公司财产。清算组在催告债权人申报债权的同时,应当调查和清理公司的财产。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和调查清理的情况编制公司资产负债表、财产清单和债权、债务目录。应当指出的是,清算组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不得将公司财产价值低估。

(2)制订清算方案。编制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之后,清算组应当制订清算方案,提出收取债权和清偿债务的具体安排。

(3)提交股东会通过或者报主管机关确认。清算方案是公司清算的总方案。因此,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应将清算方案提交股东大会通过。但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成员是由股东组成的,所以,无须提交股东会另行通过。将清算方案提交有关主管机关确认的规定,适用于因违法而解散的清算公司。

(4)另外,如果公司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时,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清算组有责任立即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经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后,清算组应当将清算事务移交人民法院。

2、了结公司债权、债务

(1)处理公司未了结的业务。清算期间,公司不得开展新的经营活动。但是,公司清算组为了清算的目的,有权处理公司尚未了结的业务。

(2)收取公司债权。清算组应当及时向公司债务人要求清偿已经到期的公司债权。对于未到期的公司债权,应当尽可能要求债务人提前清偿,如果债务人不同意提前清偿的,清算组可以通过转让债权等方法变相清偿。

(3)清偿公司债务。公司清算组通过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之后,确认公司现有的财产和债权大于所欠债务,并且足以偿还公司全部债务时,应当按照法定的顺序向债权人清偿债务。首先,应当支付公司清算费用,包括公司财产的评估、保管、变卖和分配等所需的费用,公告费用,清算组成员的报酬,委托注册会计师、律师的费用,以及诉讼费用等;其次,支付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再次,缴纳所欠税款;最后是偿还其他公司债务。在清偿公司债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偿还公司债务,一向没有严格先后、顺序之分,但是,公司财产必须能够清偿公司债务;第二,在催告债术人申报的期限届满前,公司一般不得先行清偿债务;第三,在公司清偿全部公司债务前,不得向公司股东分配公司财产。

3、分配公司剩余财产公司清偿了全部公司债务之后,如果公司财产还有剩余的,清算组才能够将公司剩余财产分配给股东。根据《公司法》第195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各股东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各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进行分配。取得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权,是公司股东自益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司股东的基本权利。在分配方式上可采取货币分配、实物分配或者作价分配等形式,其基本要求是:既最大限度保护股东的权益,又体现出平等和公平分配原则。清算、注销内容及程序说明

(一)清算组

1、有限责任公司清算组由全体股东组成,也可选任注册会计师、注册律师或其他熟悉清算事务的专业人员作为清算组成员,清算组成员不得少于三人。

2、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下列职权:

(1)清算公司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2)通知或者公告债权人;

(3)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结的业务;

(4)清缴所欠税款;

(5)清理债权、债务;

(6)处理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

(7)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

3、清算组成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履行清算义务,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财产。清算组成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清算组备案自清算开始之日起15日内须提交备案的材料:

1、股东会关于公司解散的决议;

2、清算组成立文件;

3、清算组各成员的基本材料;

4、有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员参加的还应提交授权委托书。

(三)清算通知与清算公告、债权登记

1、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三次。

2、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九十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债权人申报其债权,应当说明债权的有关事项,并提供证明材料。清算组应当对债权进行登记。清算组核定债权后,应当将核定结果书面通知债权人。

3、书面通知和清算公告应包括企业名称、住址、清算原因、清算开始日期、申报债权的期限、清算组的组成、通讯地址及其他应予通知和公告的内容。

(四)清算财产

1、清算开始时公司所有的或者经营管理的财产;

2、清算开始后至清算终结前公司所取得的财产;

3、应当由公司先使的其他财产权利。

注:(1)公司内属于他人的财产,由该财产权利人通过清算组收回。

(2)已作为担保物的财产,由债权人以提保财产为限优先受偿,未受偿部分视同非担保债权。担保物价款超过所担保的债务数额的部分,属于清算财产。

(五)清算费用

1、清算组成员和聘请工作人员的报酬;

2、清算财产的管理、变卖及分配所需要的费用;

3、清算过程中支付的诉讼费用、仲裁费用及公告费用;

4、清算过程中为了维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合法权益支付的其他费用。

(六)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立即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七)清算方案1清算财产拨付清算费用后按下列顺序清偿:

(1)员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

(2)税款;

(3)企业债务。

2、企业未到清偿期的债务,也应予以清偿,但应当减去未到期的利息;

3、清算方案应经股东会确认;

4、清算财产清偿后的剩余财产,按投资比例分配给股东;

5、因债权争议或诉讼原因致使债权人、股东暂时不能参加分配的,清算组应当从清算财产中按比例提存相应金额。

(八)清算报告清算报告经确认后,视为已解除清算组的责任。但清算组有违法行为的,不在此限。

五、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完成清算、注销

(一)注销登记程序

1、自清算报告被确认之日起十日内,清算组应当将清算报告及表册报工商行政管理局备案并申请注销登记。

2、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注销登记后,清算组应当公告企业终止。

(二)注销登记说明:

1、清算组将清算报告及表册呈报备案时须提交的材料

(1)清算报告备案登记表;

(2)股东会通过的关于公司解散的决议;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原件、复印件;

(4)股东会确认的企业清单开始日的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5)股东会确认的公司清算结束日的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6)税务(国税、地税)完税凭证原件、复印件;

(7)清算组出具的经股东会确认的清算报告(一式两份,要求清算组成员签名,股东会确认)。

2、申请公司注销登记应提交的文件、证明。

(1)公司清算组织负责人签署的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

(2)股东会通过的关于公司解散的决议;

(3)股东会确认的清算报告;

(4)《企业法人营执照》正、副本及公章;

(5)清算组织成立的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三次的报样;

(6)税务部门出具的完税证明;

篇6:清算解散企业程序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2018年《中级经济法》预习知识点: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

【内容导航】

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 【所属章节】

本知识点属于《中级经济法》科目第三章其他主体法律制度 【知识点】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 考点8 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1.原因

(1)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2)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3)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4)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满30天;(5)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6)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原因(如有限合伙企业仅剩有限合伙人的,应当解散)。2.清算人

(1)清算人由全体合伙人担任。

(2)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同意,可以自合伙企业解散事由出现后15日内指定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或者委托第三人担任清算人。

(3)自合伙企业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15日内未确定清算人的,合伙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上一篇:市城市管理局2021年汇报发言材料下一篇:儿童名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