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高中生物教学

2024-07-18

如何改善高中生物教学(精选8篇)

篇1:如何改善高中生物教学

如何改善高中生物教学

如何改善高中生物教学

作者/ 覃炳学

摘 要:由于1995年在普通高考中取消生物学科的考试、中考也不计成绩等原因,很多学校不重视生物课,不开设生物课,或由其他专业教师代课,形同虚设,生物课处于无人管理无人上课的尴尬境地,名存实亡。于是大批专业生物教师转行,生物教学质量一落千丈。最终的受害者都是学生,缺乏科学素养,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可喜的是,国家在普通高考中恢复了生物学科的考试,部分省份实行生物单科考试,部分省份实行综合考试,生物科在理科综合占有72分的比例,学好生物成为高考成功的关键,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高效;方法

由于历史等多重原因,导致高中生物科师资严重不足,学生生物科学基础差,起点低,起步难,严重制约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主要原因是缺少学校层面的积极引导,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学好生物成为高考成功的重要部分,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任重而道远。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与监管作用

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与监管作用是学校得以长足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校领导则是学校的直接管理者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决定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领导的管理水平、执行能力,对生物学科重视程度都与生物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与发展息息相关,生物学科教学水平发展滞后,除了与历史原因有关,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领导们对生物科学认识的.不足有关,倘若教育

主管领导都认为生物学科不重要,可有可无,严重打击生物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如何去钻研教学,上好课,哪来教学质量。生物学科薄弱,应给予重点扶持,在政策方面加以倾斜,提高生物教师的工作热情,给他们一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使得教师有才可施、有力可使,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以弥补发展滞后的问题。

二、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含义是作为教师,就要给学生讲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指导学生走出困惑,即传递知识、教授技能和帮助学生解决在掌握知识与技能中存在的问题,这就是古人对教师的作用做明确的定义。可见教师的地位的重要性,师资力量如何关系到教育发展,关系到民族未来,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以现代课程观和教育观重新审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同时应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根本,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大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毫无疑问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往往就在于讲授知识点,讲授习题,之后学生模仿该模式,按新课改要求而言,这样的教师也许仅仅做到了一个普通学校工作者应该尽的任务,而不是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或者说,仅仅在讲授知识上勉强达到了及格。课程理念下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降低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相反,在新课程理念下,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那么教师课下所做的工作更多,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既要备考纲、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等。所以台下就得花更多的精力,要求教师要更具体更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更全面的综合素质。要用十分钟讲完四十分钟的内容,做到少讲、精讲,那就得精心设计,事半功倍。上课讲得少,可花在备课的时间却长了,这就是四十分钟要的效率和质量,这对生物教师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把时间还给学生,需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主导者,只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外在因素,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是成绩好坏的内在因素。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体。在这最根本的要害问题上,教学系统的主体是惟一的,那就是学生。其实,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学生的学习基础如何、学习状态如何、学习态度如何、学习方法如何、学习效率如何等诸多方面都将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的提高。高考生物中断十年,荒废十年,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倒退就不止十年,升入高中的新生,生物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对头,学习效率低。因此,针对学生的这几个问题,要找到解决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效性。

激发学习兴趣是首要条件,因为它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创造激发学习兴趣的情境。中学生物教学只有重视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教学中的实验与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生物实验与实践不仅可点燃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潜在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总之,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渗透最广、作用最大、涉及面最宽的科学,是与人类生活、生存关系最密切的学科。中学生物学教育肩负有为21世纪培养生命科学技术队伍的后备力量和提高全民素质的双重任务。生物学教学虽然在客观上,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但只要我们生物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生物教学仍然可以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汪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0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高级中学)

篇2:如何改善高中生物教学

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作者/董芳珍

摘 要:在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往往忽视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而只是偏重阅读的各种方法训练与语法教学,因此,学生很难实现英语口语的交流。结合英语课程标准,通过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例的分析简单谈谈如何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关键词:阅读;口语;交际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是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的情景设计、实用易学的句型和表达法以及与课文紧密联系的话题和内容,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

然而,客观地反思我们近年来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实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而对学生口语的改善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一、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学生口语能力没有改善的原因

1.教学观念陈旧

其一是对语言交际功能的认识有偏差;其二是对教师指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当,课堂上往往出现教师单纯讲、学生单纯听的单调的上课模式。

2.对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口语交际的地位认识不足

其一是认为对话技能应在初中阶段完成,高中阶段中对话技能不在强调之列,因而片面地强调高中教材的重点是阅读教学,忽视对学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对话课教学成了语言知识点的学习课。其二是认为高中英语学习的目标是高考,由于高考口语目前尚未加入总分,因此把会话技能的培养摆在了可有可无的次要地位。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这些现象的存在,制约着英语教学的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严重影响了对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必须进行改善。

二、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改善学生口语能力的策略

1.树立现代教学观是搞好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关键

为了面对高考,众多高中教师的教学方向简单明了,即瞄准高考。讲解知识点、大量做题是英语教学的主流,致使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名存实亡,以致出现忽视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现象。其实两者并不矛盾,阅读、做题、写短文只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而在实际交际活动中,()最实用也是最重要的还是听与说。另外,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阅读课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语言知识点的学习,而且是语言表达形式的训练与应用,因此不能把阅读课上成知识讲解课。高中英语教学的侧重点应在阅读理解上,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忽视对话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教学技能与技巧的灵活运用是上好对话课的保障

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方法。为实现对话课教学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这一目的,教师应学习、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符合自己学生学情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1)导入

阅读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对话导入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如,牛津英语M3U2 Language中的English and its history这篇课文中,材料涉及的是对英语语言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变迁的介绍,表面看上去比较枯燥无味,学生谈论的题材很少,但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先让他们谈谈对英语这门语言有多少了解,对英语的历史等等又得知多少,还可以让他们先熟悉提出看法应该使用的句型,那么在进行对话的时候学生就会觉得其中的`句子都是自己刚刚说过的,自己也可以在对话或是陈述中运用这些句型,无形中就给他们增加了自信,也就提高了对话的效果,然后再进行正常的阅读课教学。

(2)提问

阅读课中的提问旨在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并进一步使学生熟悉对话内容以及理解语言的意义。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紧扣所学对话内容,联系对话发生的情景,注意语篇与对话发生的逻辑顺序。另外,问题的设计不宜太难,主要以理解课文内容为目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小组提问、男女生互相提问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尽量让学生抛下面子的负担,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问和回答。

(3)检查与提高

作为阅读课教学成效以及学生口语能力是否得到锻炼,当堂检查的有效方式有很多,比如两人合作问答、学生上台演讲、小组合作表演等对话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这一环节的时间不宜过长,达到检查目的即可。

3.运用现代化技术,优化对话课教学

现代化技术主要指集图像、声音、文字及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这种技术的运用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视听效果,并能在同一单位时间内成倍加大信息输入量,取得课堂教学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效果。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和运用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自身的现代教学意识,使口语教学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课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导,是启发学生思维,是掌握和控制教学进程,而不是越俎代庖,滔滔不绝地讲,或是强制学生静静地听。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尤其是在输入之后,强调学生的输出,特别是口头输出,使我们常见的阅读课也能改善学生的口语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军熔。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王琳。论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中学外语教与学,.

篇3:论如何改善高中语文的阅读现状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现状,改善,提高

人类最优美的姿态就是阅读, 阅读是我们智慧和精神的源泉, 能让我们的人性在前人思想结晶的辉映下变得更纯美。而当今社会, 信息时代伴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阅读更愈来愈受到重视, 甚至成为了人们提高生存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作为语文教学重头戏的阅读教学历来倍受关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许多前辈们在这方面作过很多深入的研究, 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意见, 有效地促进阅读教学的改革。然而反观当前的教学实践, 阅读课堂仍存在着不足和误区。笔者就从教几年在观摩课中的体验, 再结合自身教学中总结的经验教训, 浅谈下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并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谈下自己的看法。

一、高中学生阅读的现状分析

(一) 不重视阅读, 量少、质低、效果差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 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 在语文学习中, 每天需要背诵大量的知识, 完成大量的练习题, 几乎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 久而久之, 学生就将阅读摆到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大部分学生都认为, 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升学考试, 与其将时间花费在收效缓慢的阅读上面, 还不如多背一些诗句、多做几道练习题, 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无疑对阅读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所导致的后果无非有两种, 一种是学生“不爱读”, 即学生已经失去了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的心思, 完全失去了阅读的内在需要;另一种是“不会读”, 由于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 很多学生在拿到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 都不知道怎样阅读才能读到文章的精髓, 才能读得高效, 从而导致高中生整体的阅读现状就是量少、质低、效果差。

(二) 课内阅读讲得过细, 忽视课外阅读

由于受到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冲击和未来就业需要及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 我们的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 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而应试制度使教师与学生的眼光始终定在一锤定音的高考试卷上, 认为凡是与考试无关的, 一概不用讲、不用读、不用背。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 突出地表现为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的精讲细读, 而语文阅读更广泛的天地——课外阅读则倍受冷落。一方面, 教师的导读功能不健康, 造成学生疲于应付铺天盖地的阅读测验, 无暇旁顾精品美文, 从而逐渐丧失了阅读兴趣;另一方面, 学生对大众流行文化的诱惑来者不拒, 沉迷于缺少深度的文化快餐中不能自拔, 只满足于浅层的阅读刺激, 显现出了过分的阅读休闲化趋势。这两种现状的存在导致学生阅读低俗化, 而低俗的阅读会直接导致学生阅读积淀的干涸, 让学生迷失方向, 损伤智慧, 成为了精神上的平庸之辈。

二、如何改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 将阅读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语言部分, 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另一方面是思想和情感的部分, 是对基础知识的深化与升华。基础知识的获得可以依靠识记、背诵等这些机械、重复的方式来获得, 而思想和情感的部分则需要常年的日积月累方可获得。阅读就是一个润物细无声式的积累过程, 可能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成效, 但是久而久之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不容忽视, 要把它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中也提到了阅读的重要性, 要求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指导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需求, 为学生推荐的数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在阅读指导中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提高自己, 有所收获。针对学生的阅读量少、质低、效果差的现状, 教师不应坐视不管, 而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比如定期为学生推荐好书, 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积累的素材用到作文练习中, 内化为己有, 及时制止学生阅读不良书籍, 发动学生互相监督。

(二)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兼顾

通过阅读, 学生可以把握和领悟真善美, 感受人类几千年来代代相传的美好心灵、美好情操。这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情感对情感的激发, 智慧对智慧的启迪, 决不是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我们知道语文阅读不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 更重要的是, 青少年通过阅读, 拓宽自己的生活面, 丰富人生经验, 增加艺术和人身修养, 提高审美水平。如果没有阅读, 我们的心灵是会干枯的。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成为读书人, 而不能成为习题人, 把书还给学生, 把“语文课”还给学生。在教学中, 教师要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统筹兼顾, 以课内阅读带动起课外阅读。对于比较经典的课内阅读可以进行精讲, 然后找出几篇风格相类似的课外阅读进行同步训练;而对于一般的课内阅读教师完全可以点到为止, 避免不必要的赘述, 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另外在课外阅读扩展中要注意, 并不是所有书都值得读, 学生的审美观世界观还并未最终形成, 他们须要被引导, 所以中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应在学校家长有见地的推荐和引导下去进行。

参考文献

[1]陈红琳.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J].华章, 2011 (32) .

[2]李小琴.陇南地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J].西北师范大学, 2004 (08) .

[3]李志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有效途径探寻[J].现代阅读, 2013 (07) .

[4]尹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浅析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0 (03) .

篇4:浅谈如何改善高中物理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课堂环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正是因为教师教学艺术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改善教学的旅程也是没有终点的。在改善教学的实践中,我逐渐积累了一些思考的成果,尝试借由本篇文章分享给各位高中物理教师。

一、重视板书设计的有关问题

1、为何要重视板书设计。一般情况下,物理教师传授知识依靠的就是教学语言,但是,总是单一地依靠教学语言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很多情况下,教师还是需要依靠其他的辅助形式,其中最简便直观的形式之一就是板书。但是,板书也不是随意的,比如:教师板书的设计不合理会导致学生理解上的时间延误,这样不仅没有发挥板书的作用,还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简言之,物理教师要想板书发挥最佳的效果,就要重视板书设计的有关问题。

2、提升板书质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布局是否合理。学生主要依靠视觉观看板书,所以,板书的布局是教师必须要重视的第一个方面。教师喜欢使用中心布局的原则,把所有的板书都写在黑板的正中间;另外有些教师则更加喜欢采取分散的原则,把主要的内容分散于黑板的不同位置。其实,教师具体采取哪一种布局方式并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教师要经常变换布局的模式,以免学生产生视觉上的疲劳。此外,教师还有必要根据具体的章节内容选择不一样的布局模式,以期达到最佳的板书效果。

第二,字体大小适当否科学。字体大小是否合宜是影响板书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当前,大部分的高中采取的还是大班授课的模式,因此,为了确保班上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板书上的内容,教师就不能把字体写得过小,但是字体过大也会影响板书的量,因此,教师合理把握字体大小也是讲求一定艺术的。字体的大小乍一看是一件小事,其实课堂就是由一件件小事架构起来的,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都做到最好,才可以真正改善教学。

第三,颜色搭配问题。很多人都说,高中物理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堂,所以大多数的物理教师都在努力找寻着提升课堂趣味的方法。其实,在板书的时候注意颜色搭配的问题也是可以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在不同颜色的视觉冲击下,学生对板书也会产生一定的兴趣,而这种兴趣直接就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观看板书、记忆相关知识。

二、有效的布置作业

写作业是当前很多中国高中生都恐惧和排斥的一件事情,学生之所以排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贪玩之心犹存,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太大了。高中时期,学生需要学习的学科本来就多,如果每一学科的教师都布置大量的作业的话,学生的负担和压力确实不小。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学生不仅难以保质保量完成作业,还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正因如此,教师一味呼吁给学生减负,甚至要求取消家庭作业。其实,这样的想法未免过于偏执了,相当于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不论是预习新的知识,还是温习旧的知识,都是学生必须要养成的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作业不能取消,但是学生任务量过大的问题也不能视而不见。其实,高中物理教师要想有效的布置作业,只要坚持典型性和针对性两个原则就足够了。

1、坚持典型性原则,以兼顾“质”与“量”。坚持典型性原则是物理教师控制作业数量,减轻学生任务量的关键原则。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总喜欢要求学生把练习册或其他学习资料上的试题全部完成。其实,这些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考察的是相同的知识或原理公式。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这个原理或者知识的话,再做完所有的题目其实是没有多大必要的。这个时候,教师只要按照典型性原则的要求,拣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作业给学生,那么学生在完成这一道题目的时候,就已然在思维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了。所以,典型性原则既保证了教师布置的作业的含金量,又压缩了作业的数量,成功兼顾了“质”与“量”两个方面。

2、坚持针对性原则,以保证作业真正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除了作业的数量,作业的难度也是影响学生作业完成的主要因素。不同学生擅长的物理领域不尽相同,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别。因此,千篇一律的作业布置形式不仅容易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还会消磨学生物理学习上的信心和耐心。针对性原则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针对性原则强调的就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程度布置大同小异的作业内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学生的作业都是完全不同的。一方面,教师没有十足的精力帮助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制家庭作业;另一方面,作业差异过大其实也有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在针对性原则指导下布置的物理作业是大同小异的,只是在一些难度过高的题目上适当降低对部分学生的要求。总之,针对性原则是一种人性化的原则,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师布置的作业真正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感受和需要。

三、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客观因素,因此也是教师试图改善教学时必然要关心的主题。一般而言,满足下列四个条件的课堂环境是比较积极的课堂环境。

1、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就说明这个课堂环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2、学生在课堂上有安全感。安全感是学生享受课堂时光的关键感受之一。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安全感,那么学生就会在情绪上出现各种局促不安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潜力也不能完全释放出来,更谈不上享受美好的课堂时光了。

3、学生的主体感在课堂上得以实现。最后一点,也是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学生的主体感得以实现。主体感强调的是学生学习主题地位实现的感觉,是学生以一种主人翁的姿态感融入课堂的核心感受。如果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总是感觉到被动和压抑,那么就说明学生的主体感没有实现或者说实现得很不全面。

改善教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物理教师要想早日实现这一教学理想,就需要真切地注意到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篇5:如何改善职高英语教学

提到职业高中,几乎所有人都嗤之以鼻,确实近几年来由于大学的扩招,高中段教育普及步伐的加快以及人们对职中的偏见,引发了高中的增容和私立高中的崛起,再加之生源总数的减少,使目前的职中教育陷入困境,形成一个瓶颈,生源情况和学生素质堪忧。从文化课角度,好多职高生最基本的文化基础都没有,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中职教师普遍感到组织教学困难,尤其是英语教学。下面就我在教学中所面临的职中学生的英语现状做一个分析。

一、心理现状。职中的学生本身存在着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这种心理可能是自己觉得能力低下形成的,觉得自己没有学英语的天赋,也可能是由于初中老师对他们不够重视甚至鄙视形成的,或者是家庭因素造成的。这种心理带来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部分学生缺乏自信,一种是部分学生自暴自弃,沉迷于网吧、游戏、打架斗殴,扰乱正常的学校和课堂秩序。这样就形成了比较恶劣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学习现状——职中生英语基础差。职中的学生本来文化课基础就很差,更不用说作为外语的英语。有些学生掌握的初中部分的英语单词寥寥无几,语法更是一窍不通。“I is”“He at home.”的现象不足为奇,甚至有些学生对英语还有一种偏见,觉得中国人没必要学外语。因此,英语课上这类学生因为没兴趣,常打瞌睡或做与英语无关的事,给老师组织教学带来困难。

针对职中学生的这种状况,我们就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视学生的心理因素,重教法轻学法,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即教师花大量时间进行知识灌输,学生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是让学生单纯地背单词、记语法、做题目,它不仅造成这些学生更加失去学习兴趣,加重学习负担,泯灭学生创新精神,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其结果是学生学习能力更低,各种能力发展更缓慢。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停留在抱怨和叹息的状态下,应该尽快地适应形势,调整自己的思路,尽快地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新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从学生跨入职中大门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帮助他们从以前不被人重视的角色中走出来,抛弃自卑感,从新摆正自己的位置。让他们 意识到在职中他们并不差,即使成绩落后,他们也有各自的闪光点,况且职中文化课还是从基础开始,特别是职中的英语除词汇外等于从最简单的学起,只要有信心他们完全有能力把英语学好。

二、重视英语。帮助他们把英语这门学科放在一个比较正确的位置上,让他们知道英语是一种世界语言,掌握了它就等于有了成功的钥匙,而且掌握一门外语本来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所以首先你只有重视它才能把它学好。

三、掌握知识点。对职中的学生不能按照普通高中的要求来要求他们,应该根据职业中学学生的弱点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实实在在地、轻松有趣地带动学生来掌握词汇、语法、篇章等知识点。

1、词汇的掌握。单词是一个句子最基本的要素。单词不会就根本无法去理解一个句子一篇文章,就谈不上学好英语。由于初中阶段基础的薄弱,针对这群学生而言,单词是他们的一大障碍,所以首当其冲的是让他们恢复对以前单词的记忆。但是如果让学生死记住这一大堆英语单词,他们不但会感到厌烦而且即使记住了,这种强迫记忆的效果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很长。所以我就尝试用一些比较活泼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单词的记忆,比如说猜词竞赛,让学生用已学的单词来描述一个单词让其他的同学猜,并实行积分奖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不但很高而且记忆的效果也较好。当然也要进行一些机械记忆,两者相结合然后老师再组织各种游戏、比赛等强化记忆效果。

2、语法的掌握。职中学生的语法基础非常薄弱,对句子的结构、时态和语态等的掌握微乎其微。而新编英语教材正是针对这些学生的弱点编写的,新教材给这些基础差的学生又一个新的起点。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从新开始满怀信心地去学语法,而语法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句子的结构。如果一个学生主、谓、宾都不懂,更谈不上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等了。所以我认为只有理解句子的结构才能为学其他语法打下基础。

3、篇章。有些学生单词记不住,语法学不会怎么办——朗读篇章。英语也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一直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花点时间读英语文章。朗读文章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作用,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永久不忘。”这样不仅记住了单词的用法,了解了句子的句型 2 结构,还增强了语感。

4、语境中掌握知识点。单纯地去记单词、学语法、读课文会感到枯燥无味。我认为可以通过适当的形式带动学生带着一种乐趣把这三者结合起来学习。这就是课前口头表达这种特殊形式,给学生创造说英语,用英语表现自己生活、自己个性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地发展、主动地学习。课前口头表达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演讲、对话、朗读、情景表演、课文复述(应该鼓励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单词和语法自己组织内容,而不是为了应付老师找一些不适合自己的内容)。学生讲完后,给予其简练、恰当地点评,以鼓励为主,同时婉转指出用词、句式和语法方面的不足。条件具备时,也可以让其他学生点评,教师作简要小结。这种课前口头表达,需要当众亮相,是优是劣,既有当堂“公评”,又有前后比较。无须老师多言,学生自有压力和动力。教师只要不厌其烦,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适时点拨、鼓励、指导,就能把这项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下去,推动学生学好英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严谨的学风,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开设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英语是一种信息载体,一种交流工具,不断地听说读写,尝试用英语来表达生活感受和理性思考,是学习与掌握英语的有效方法。第二课堂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听学校播放的英语广播,英语角,单词兴趣小组,语法兴趣小组等。这样主动地去组织学习,灵活运用英语知识,远比听教师详细讲解,记诵单词、句型、语法要有趣、容易得多。我校这学期就开设了第二课堂,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好,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五、持之以恒。任何事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做不好的,所以老师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做法,学生学英语的兴趣都应该持之以恒,如果遇到一点麻烦、挫折或者说时间长了就感到厌烦而中途放弃退缩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篇6:如何改善高中生物教学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十分突出,然而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却陷入了“教师教的没兴致、学生学的没兴趣”的怪圈。因此本人针对这种教学现状通过对教学内容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形式要采用研究性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了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魅力”的方法与途径,吸引学生回到课堂。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政课 现状 理论联系实际 创新式教学方式

2005年1月在全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高举旗帜、遵循规律、改革创新、强化基础”的总体思路,从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战略思考出发,同时也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要求出发,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的重大命题,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已经陷入了“教师教的没兴致、学生学的没兴趣”的怪圈。在思政课课堂上,学生要么背单词、做作业;要么玩手机、看电影;要么睡觉、听音乐;更有甚者讲话、谈恋爱,总之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教师往往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久而久之在讲台上就照本宣科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放任自流,结果教师和学生表面上都在上课,但实际收效甚微,令人扼腕叹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职学生受社会就业的影响,功利性比较强。偏重于专业课和应用性较强的课(英语、计算机),轻视思政课,认为这个课没有实际应用的操作性,认为就是一门副课,出勤混个学分就行了;另一方面,教师的情绪受到学生的影响,备课不认真,敷衍完事,不去思索教学改革和创新,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导致思政课成了“鸡肋”。因此,如何改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一件重大事情。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思政课教学的实践和经验,要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时效性、吸引力,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二是教学形式要注重采用创新式教学。

2.教学内容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

笔者前面谈到过从思政课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往往觉得这门课与他们实际结合不强,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内容抽像、理论说教多,不易理解和把握,这是导致学生对这门课没有兴趣的根源。因此,思政课教师只有找准和学生思想实际、成长成才要求、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契合点,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理论联系实际,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取得教学实效, 必须找准教材中理论的着力点和联系实际的针对性。掌握理论, 是联系实际的前提和基础。不掌握科学理论, 就谈不上联系实际。反之, 不联系实际, 就学不好理论, 就无法运用理论, 理论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是常青的。这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是对立统一规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要实现这个要求, 就必须找准教材中理论的着力点和联系实际的针对性。

首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点是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 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了解这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在思政课教学中不但要介绍思政课教材当中涉及到的重要理论,更要向学生介绍这些思想如何在实践当中一步步总结出来的,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这不但因为历史不能割断, 如果不了解过去, 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了解;而因为这些著作中所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 是有普遍意义的, 现在和今后对我们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思政课教育不仅仅只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方法去观察、分析、思考、解决历史和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原则。所以在进行思政课教学的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根据当前实际创新教学内容。既要联系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科学发展的新情况,又要联系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经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新形势,努力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满感召力,确实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其思想上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例如,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如贫富差距加大、腐败现象增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问题、“三农”问题、农民工问题、城管问题、城市文明问题、社区自治问题、资源节约问题等各种社会现象;在国际上出现了霸权主义、种族歧视、民族冲突、经济全球化、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荡中导致价值多元化、利益多样化等现象;另外还有一些和大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大学生择业与就业问题、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大学生素质问题、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问题、就业压力增大、就业环境恶化问题,等等。大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对这些现象和很多重大社会问题又无法理解,我们的思政课教学恰好可以运用科学理论来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这些现象和问题,帮助学生排疑解惑,形成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教学过程中要贴近学生生活,把握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上正确的引导。

思政课与别的课程不同,专业课交给学生如何生存的技能,而思政课是告诉学生如何做人。当今世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很多学生一踏进校门就开始为未来担忧,有的茫然不知所措而虚度光阴,有的未雨绸缪而不知从何处着手,我们的思政课此时应该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大学生活,正确认识就业问题,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奋斗目标,科学地制定学习计划,为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生活,所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来看。例如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如何规划自己大学生活,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作为大学生为什么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在进入社会后如何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让学生从身边实际切实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认识思政课不是空洞的学说,不是书本上冷冰的知识,是而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学有所用的,从而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实效性和时效性。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很多学生进了大学之后,志向远大,树立了攻读本科、博士研究生的奋斗目标,这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于是他们就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数学和专业课,这也是应该的。不应该的是思政课的课堂也被这些科目的学习取代了,我认为这不能怪学生,问题出在老师身上。思政课的教师讲课都会讲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性,然而抽象的理论对学生来说究竟有多重要?恐怕老师自己都说不清楚。但是我们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学生不论是专升本还是考研,还是以后就业公务员考试就必须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这个重要性就立刻体现出来了。如果思政课教学联系专升本自学考试内容,给学生适当做一些历年考点分析和经典例题讲解,这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全面系统的政治理论考研备战学习,既省力又省时间,还可以不用花钱参加一些五花八门的政治辅导班,何乐而不为呢?关键是我们的老师能否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学习发展考虑,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备课,去收集、整理和分析历年试题资料,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插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去。我想这种教学方法一定会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也一定会大大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3.教学方式上要采取创新式教学

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的方式都是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重教有余,重学不足,使师生交往少、交流少、互动少。这种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不重视学生自主体验的“独白”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了学生对思政课普遍不感兴趣、厌倦甚至逆反、教学效果低下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能够采取创新式教学方式如在课堂上采取音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辩论教学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启发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平等教学法等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还可以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具体、生动地呈现教学信息,再现事物、现象、情景过程,让学生入情入景,加深感知。例如在进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教授顺序播放《复兴之路》,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时,可以寻找央视12频道播出的《道德观察》,通过观看视频,再要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总之就是要把学生在课堂的学习状态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增强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思政课改革迫在必行,改革的关键点在于内容上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把简单的从理论灌输改为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际来学习理论。再是教学方法的改变,由原来的填鸭式的教学改为增加学生课堂学习参与性,化被动为主动。使思政课富于时代性、趣味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理论得实惠。

参考文献:

篇7:如何改善高中生物教学

答:

一、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玩”中感受教学的趣味。

2、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做”中经历教学过程。

3、提倡实践应用,让学生在“用”中实践数学的价值。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1、在自主发现中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2、在问题情境中增强主动探索的意识。

3、在独立思考中形成主动探索的意识。

三、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在自主探索中发挥小组合作优势。

3、在讨论学习中租金小组合作交流。2.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导” 与“学”的关系?

答: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必须创建新型的教学活动形式,转变师生的角色: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变教师的主导、指挥为引导、服务;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向活动为师生多向互动的教学活动;变课堂教学中的精英参与为大众参与;变学习活动只重视课堂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例如在进行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采取“阅读预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知识小结、作业检测”的五步学习法,越来越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重视研究学法,使教法适应学法;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角色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主持者,成为诊断学生的认知障碍,并帮助学生分析妨碍认知的因素及应采取的对策的指导者。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学习反馈机制、学生自主评价机制以及学习“共同体”,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大胆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调控、激励、点拔,从而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导与学的统一。3.注重结果的教学与注重过程的教学区别?

答:学校用终结性考试的结果来衡量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积累的过程。正是因为重结果而不重过程的衡量标准,才使现实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因考试时的突发状况而造成遗憾者有之,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因作弊侥幸成功而沾沾自喜的有之。没有平时努力学习的过程,就不会有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思想感情的升华、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新课标》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并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全程评价”。那么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呢?《新课标》指出,评价方法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评议、档案等多种方法,“实际操作中应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为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评价方法”。逐步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4.课堂教学中如何重视教学活动中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答:教学过程受种种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全面分析这些因素,致力于优化这些因素,以此使教学进行得卓有成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既要进行各种认知活动,又要进行丰富多彩的情感活动,既把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又把它作为一种情感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富有情感的方式教,学生应该以富有情感的方式学。因为第一,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生活,而对完整的生活来说认知与情感是同等重要的,缺乏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生活都将是畸形的;第二,必须同时进行各种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不管是认知目标还是情感目标都是如此。

5.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发展一般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答: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突破常规、灵活多变、培养学 1 生创新思维。

三、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优化过程、启迪激励、转变教育观念。

6.请你谈一谈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

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它不可取代的长处,它们都经过时代的磨练,极具生命力,并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而现代教学手段也有其生动、直观、灵活、容量大的优势。他们之间各自的缺点不足,正好是对方的优势长处,两者彼此之间有很强的兼容互补性。所以既不能矫枉过正、全盘否定、一刀切,也不能固步自封、滴水不进。两者的关系,应以传统为主,现代为辅,取长补短,决还能喧宾夺主;传统教学媒体效果好的,就不用现代教学媒体;两种教学媒体效果相差不大的,优先使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尽可能让各种传统教学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

7.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差异施教的关系?

答: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统一要求指的是把年轻一代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个性虽然千差万别,但又有共性,这就使统一要求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但是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错综复杂的影响,每个学生的个性互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在教学中,教师向一个班级集体传授统一的内容,而几十个学生则是以各自的方式来接受,这是一个矛盾。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矛盾,就会使统一的要求得到保证,并且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8、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具备对教材的处理和创新性使用的能力,谈一谈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创新性处理和使用教材的? 答:

1、注意运用多种教具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巩固记忆,增强美感。

3、创设积极的思维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4、布置创造性作业,努力拓展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外延。创造性作业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再现,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发展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及创造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9、教师问题设计的水平往往决定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水平,你认为进行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策略一:问题设计的整体性 策略二:问题设计的启发性 策略三:问题设计的层次性 策略四:问题设计的情境性 策略五: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策略六:问题设计的趣味性

10、以学生的学来评价一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你怎样以学生的学来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 答: 学生的学习心境应该是愉快的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广度如何

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否有效

11、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倾听,请谈一谈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培 2 养学生的倾听能力的?

答:

一、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会听”。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它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不断提高与完善的。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四点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⒈听辨法。⒉听算法。⒊听说法。⒋转述概括法。

二、养成倾听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善听”。⒈讲明倾听的重要性。⒉意识倾听的长期性。⒊发挥教师的示范性。

12、新课程强调备课时不仅要备课标、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了解学生,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分析学生、了解学生?

答:1.诊断和预测学生学习可能会发生的内容,有备无患  1.1学生可能想到的内容  1.2学生难懂的内容 1.3学生疑虑的内容  1.4学生易错的内容  1.5学生易忘的内容

2.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并充分估计。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

2.1设计课堂教学分层

2.2设计课堂练习分层

2.3设计作业分层

13、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你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善于倾听?

答: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应该善于倾听。倾听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思想沟通,促进理解。倾听还可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教学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倾听,老师和学生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是的,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才能与学生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师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使学生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

14、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 答:

1、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技能。

3、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15、基础教育包括哪几类教育?基础教育应帮助学生发展打好什么基础? 答:⑴ 分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的基础教育就是义务教育,包括小学6年和初中3年

广义的,包括学前教育,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包括高中阶段教育,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前的教育均可算做基础教育.也有一种广义的分法是把高中阶段教育单独独立出来.3 ⑵ 基础教育应帮助学生发展打好以下基础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学习品质的转变,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健康情趣、完善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3、创建学习型校园,改善教育生态环境

4、加强教学研究,增强教研服务于教学的功能。

16、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什么?你认为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

答:

一、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教育内部和外部多方面问题的综合反映。

1.招生制度上的原因。

2.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又一原因。

二、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过重负担的对策。

1、改革陈旧观念,端正教育思想。

2、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检查监督,严格法规法纪。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提高质量。

4、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5、改革中考 `高考升学制度,即改革单凭分数录取学生的现行考试制度。

6、扩大社会就业面,减轻升学就业的压力,这是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

17、产生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答: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学困生这一词语的出现,代替了后进生、差生等违背教育原则的词语,但是不是替代了教师的认识,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2.家庭的因素。

3.学习能力与学习内容的短期不适应每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个体特征的不同,出现短期不适应的情况也会不同,这种不适应的时间长短也会不同。

4.评价的不科学、不全面极易造成学困生的产生多元智力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力并不简单的只表现为某一学科的要求,如语文学科的理解与记忆、表达与想象。

二、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1、教育对策——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

2、教学对策

(1)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窍门,树立学好的“心理优势”,如教给学生循环记忆法,演练技能等,使他们首先树立起信心。

(2)要使学生不断看到成绩,看到进步,不断强化“心理优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绩在上升,因而逐步就有了信心,就有了学习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肯学习。肯学习,成绩必然会提高。成绩进步了,心理优势就得到加强,形成良性循环。

(3)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了便于向学习困难者施教,可根据班上学困生所占的比例来实施分层教学。

(4)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从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使评价有利于他们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发展学困生的某些长处。(5)抓好学困生的课外个别辅导。

18、“学生只要犯点错误,老师就让学生找家长”,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答:老师应这样教育犯错误的学生:

1、调查为先。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教师不能随意听信他人的一面之词,有时会使学生蒙怨,所以调查是第一步。

2、摆清事实。与学生面对面,把他所犯错误的现象、成因、影响摆清楚、弄明白,因为有时候学生的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针对某些问题不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老师的态度一定要和善,因为学生毕竟是犯错误,而不是犯罪,用不着天下大乱的神情,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朋友间的真情实感来说服和打动孩子,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并有改正错误的决心。

4、鼓励教育。事后可能有些孩子可能有再犯的行为,老师应时时鼓励犯过错误的孩子,给他们机会,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要总抓住孩子的小辫子,动不动就威胁:老帐新帐一起算。让孩子抬不起头,失去改正的信心。

总之,一个能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老师,一个眼神就能教育孩子。

19、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该怎样做到 “ 德高为师,为人师表 ” ? 答:

一、献身教育,忠于本职

这是履行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教师就是要长年累月,默默耕耘,为培养后一代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以认真教学、培养后代为天职。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言行往往就是道德的标准。一个好的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征、人格的象征,可以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

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要爱学生,这是社会责任,是社会的感情,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体现的是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爱的具体体现。

四、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人类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因而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有比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这是一个社会责任问题。

20、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请你谈谈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之间的关系。

答:

一、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只是角色不同,是教与育的两个方面。

二、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三、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原则。

因此,教师要将严格要求与尊重有机地相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1、师德不仅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思想品格和学识才能都是师德的重要内容,请你谈谈这个道理。

答:我认为师德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事业心。它是人们对待人生的根本出发点,对待事业的基本态度,体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是教师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原动力。

第二、责任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关和人生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所说的就是责任心。

第三、进取心。教师的进取心首先在于对自己做好教师工作、讲好课有信心,有了信心才能使人充满生机与活力,永远蓬勃向上,永远不知停歇。

第四、爱心。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教师只能心平气和的帮助他认识和改正,提高他们 5 的认识和鉴别能力。

22.有位教育家说:“不要把学生脑袋拿来填进知识,而应该把它当成被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角色是点燃火种的人”谈谈你对这些话的认识。

答: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使用性,使学生去发现数学,喜欢数学,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尽最大的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达到实施数学课改的目标。

23、你如何理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有和意义和作用?

答: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改进教育技术。教育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已经开始成为影响受教育者素质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等。

24、如何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答:

一、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六、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的反思。

25、简要回答学科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几种方式? 答:

1、教学演示多媒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结合,用来模拟,仿真或再现一些实际中不存在或难以体验的事物,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3、交互式教学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一步融合,学生既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个人自主学习,也可以借助于网络资源进行协作式自主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具有共同的特点——都是一种双向的交互式学习方式。

4、现代远程教学

所谓现代远程教学主要指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式教学系统。

26、简单回答学科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中基本模式? 答:

一、学科本位型课程整合模式

1、带疑探究—讲授示范—动手操作型

教师首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具有吸引力和探究性的问题,并用激励性和引导性的语言点拨学生进行思考与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运用已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2、任务驱动—协作学习型

二、学科辅助型课程整合模式

1、群体—多媒体讲授型

群体—多媒体讲授型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发展。

2、自主—监控型

自主—监控型的基本特点是:在网络教室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需及自己能力自行使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包括数字化资源和非数字化资源),选择学习预备知识、基础知识或拓展知识。

3、交互-讨论型

交互-讨论型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师生利用网络上的交流工具,如电子布告牌(BBS)、在线聊天系统(CHAT)等,实现在线讨论或离线讨论。

27、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一、对多媒体认识的模糊

当前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了多媒体电脑,便 认为教学方法现代化了,就是多媒体教学。其实,这是很片面的认识。

二、媒体的单一化

在多媒体的实际教学当中,人们仅仅使用了多媒体电脑的一小部分功能,即单一媒体。

三、板书的必要性

既然多媒体电脑有幼灯片的功能,是不是能够用电脑完全代替教师的版书呢?这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四、课件制作问题较多

谈到课件的制作就不能不提到脚本。软件脚本是一个软件的精髓所在。

28、简要回答什么是教育技术?

答: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现代教育技术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有其特定含义和应用范畴,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的典型应用。

1,现代教育技术是为学生学习生活服务的,是一种学习工具,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

2,现代教育技术是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服务的.3,现代教育技术是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如辅助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人事管理、教学教务管理、行政事务管理、总务后勤管理等。

4,现代教育技术是沟通学校与外面的窗口,利用它即可以从校外获取各种信息,也可以向外发布各种信息,所以说现代教育技术应具有教学、教研、管理和沟通等功能。

29、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过程的流程分哪几部分? 答: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的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2、课件构架设计

将教学设计转化成一个清晰的课件构架是一个关键问题。

3、课件界面设计

“界面是两种或多种信息源面对面的交互之处。”

总之,坚持和做好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运用现代设计的理念和手段对课件进行设计这一环节,有助于我们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

30、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注意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3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

一、教学目标制定要准确

二、内容选择要合理

三、作好教学内容分析,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抓住关键

四、要全面了解学生水平

五、学法制定要恰当,切合学生实际

六、教学方法要精选,体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课堂环境的改善

七、问题设计要精当

八、教学细节要周密安排

九、教具和课件准备要充分

十、练习设计要精当

32、在教学实践中你是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

答:1.精彩的生成离不开之前的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因此要重视预设。

2.精心的预设无法全部预知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

33、你认为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在传统教学中,教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设计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目前教案的形式主要是:教案必须有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案正文、教后感想。正文中又包括导入、每一部分的详细教法、过渡语、小结、总结等。这样的教案,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从一般内容到重点难点,从教师引导到学生活动,从提出问题到可能出现的答,大到总体结构,小到一句话,一句也不能少。众所周知,教案中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原文照抄教师参考书。既然参考书上已有,教师读了心中有数即可,为何还要再抄写一遍呢,这真是典型的“现代八股文”。

34、做为名师要引领学校的校本教研,在校本教研的听评课活动中,你认为评课应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缘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2、看课堂结构安排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 8 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其次,言简意赅,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怎样理:第一步,从整体人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课的教学过程是怎么安排的,有几个大的教学步骤。第二步,由整体到部分,逐步分析各个教学步骤,要分别理出上面的七个内容。第三步,从部分到整体,将各个教学步骤理出的内容汇总起来。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全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

35、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就是构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你认为生活情境创设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有意利用环境、情感、艺术等因素来调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协调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它可以激发学习情趣,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创设和谐民产的教学氛围,才能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爱其道。

2、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

教学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增强教学效果的主要客观依据。教学中,是否需要设置情境,设置怎样的情境,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导,都必须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来决定。因此,教师必须全面把握教材,深刻领会教学内容,才能精心设计。如果对教材不吃透,教师本人都对教学内容感到拓燥无味,体会不出意境,拿什么去感染学生,激烈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呢?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围绕重点难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组织语言,设置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才能驾轻就熟,创设良好情境,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要全面了解学生

一位好教师,在上讲台之前,首先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正所谓心中装着学生,只有细致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和智能水平,熟悉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针对学生的特点,恰当地选择和运用科学手段、方法,以便结合教材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就更能打动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愉快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开发智能。

4、教师要有激情

情境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情感,使其产生相应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期基指出:“只有情感的面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奔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成为信念,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教师激情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饱满的激情,无疑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促使其自觉地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境界中。

5、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素质

情境教学中,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教学经验,既要有严谨的教学风,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又要有充沛的热情和民主教育,教师如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不能 9 科学地结合教材,学生特点搞好情境设计,自然也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具备多方面技能,如音乐、美术、计算机技术等,教师可以充分租用这此艺术手段,营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绪氛围,创设理想的教学情境。

36、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 答:

一、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传统教学中,教学行为均围绕教师进行,学生没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对此,前苏联教育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多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进行学习。”因此,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而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能很好的为学生的情感、思维提供自由感受和发挥的余地,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精神饱满地进行学习。在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个性,在选择中学会创新。

二、自主确定学习伙伴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后,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都是不可能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因而,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要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选择学习伙伴,他们彼此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相互交流,非常愉快,无拘无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欣赏。品行、志趣相投的孩子们在一起共同学习,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加深了情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个性是创造的前提,在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上都要把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加以接受。

四、自主参与评价

“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这句话稍有些偏激,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评价是多么重要。在教学之中,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识的倾向性。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及评价他人的能力,无疑是学生个体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会评价,自主参与评价,会使学生在自我反思性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有益于发扬成绩矫正问题。对学生来说,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养成责任感的重要方法。同时,这也是使学生形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重要方法。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及教学情景,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那么,学习便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性格等多方面的品质就能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

37、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分别指什么?

答: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38、如何理解学科德育的“渗透说”和“内生说”?

答:学科德育的“渗透说”就是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学科德育的“内生说” 就是在发展和内化的基础上使学生的道德素质进一步完善地成长起来,形成主体接受德育信息的自主选择,创造性地处理外在世界现在和未来难题的品质。

39、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

答:例如:在讲述我国自然地理知识时,可突出1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都很优越,领土辽阔广大,岛屿众多,海岸线漫长,山河壮丽多姿,使学生感到祖国可爱,2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多样,这是建设祖国的有利条件和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学生感到祖国可爱。

例如:高三年级的《政治常识》课程,通过学生对政治常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治制度的信念,从而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40、说出你的科研课题,取得了哪些成果,怎样转化的? 答:略

41、每个人都会遇到程度不同的压力,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培养良好的情绪,谈谈你的做法。

答:首先,学会心理重塑,保持心态平衡。面对种种压力引起的不良,教师不妨来一个积极的心理转换,重新审视自己的挫折、苦恼和焦虑、重视评价外界事物,学会积极的自我调适。学会积极的心理重塑,定会保持一颗平和之心,发现全新的自我。

其次,明确自我认知标准。教师是一个光荣的职业,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学生与教师具有同样的人格尊严,要了解、尊重学生,还要有开放的心态接受来自学生的各种声音,这是师生达到真正平等的基础。教师要学会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同时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再有,换位思考。在受到学生顶撞的时候尝试转换角色,以学生的角度、以平等的身份考虑问题,真正地去了解去认识自己的学生。

42、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请你谈谈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之间的关系。

篇8:改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探讨

一、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提问可以获得学生的反馈

相对于其他的学生反馈形式, 课堂提问具有即时性和准确性的显著优势。它可以让教师立即了解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进而有目的性地调整教学方式, 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进一步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提问应注意区分问题的难易程度, 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 提问的问题要相对容易, 在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后要及时表扬, 鼓励其继续努力;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提问要适当增加难度, 以给他们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二) 提问是学生找到自己学习难点的有效方式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以及物理过程的根本属性进行的描述和反映, 很多概念抽象难懂, 物理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 提出与物理概念联系紧密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纠正学生的盲目乐观或者厌倦悲观情绪, 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理解的不好, 知道本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些看似想当然的概念, 教师要提出反面例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师通过课堂提问, 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 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发散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提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和语言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的, 课堂提问是锻炼学生运用科学语言阐释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提问对学生加以引导。教师在进行物理演示实验时, 可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回答所观察到的现象, 以及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发生,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此外, 教师要让学生看到自己是如何进行提问的, 即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己给自己提问的能力。

二、教学活动要注重联系实际

物理学是与实际生活联系异常紧密的学科, 物理概念虽然比较抽象, 但是几乎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应用的实例。所以, 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物理概念与实际生活加以联系, 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能够看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要把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动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以给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的重视, 这样不但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此外, 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紧密相连,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现象进行思考, 教会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同时, 这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培养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物理概念的习惯。物理学是一门发展非常快的学科, 教师应该紧跟物理学的发展动态, 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也可以向学生介绍生活中会用到的物理科研成果,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最后, 教师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多弊端, 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少有让学生思考的机会, 教师包办一切。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都是教师要把原来的纯理论灌输型的课堂逐步转变为更加灵活、更加吸引学生的实验型课堂,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深奥的物理知识,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这样, 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深化教学活动内涵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物理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比其他课堂更多。从整个高中学科教学情况来看, 物理课堂的互动比化学课堂还要频繁。很多物理知识只有从实验中才能悟出其准确含义, 因此物理实验与互动是高中物理课堂不可或缺的。物理教师必须创造一种学生喜欢的学习氛围,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 可以平等地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这样的物理课堂必定可以确保教学活动按照计划有序进行。教师应事先确定好教学目标, 向学生明确指出实验和课堂教学的目的所在, 这样做将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复习和巩固。对于一时难以理解的内容, 教师要在课上或课下及时进行讲解。师生共同努力所创造的教学氛围, 才能体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起到主导作用。教师要把师生之间的互动贯穿于物理教学活动中, 这是改善高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赵新红.高中阶段物理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策略浅析[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 2012 (5) .

[2]孙建军.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基础教育论坛, 2012 (8) .

[3]张晓芳.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独立创新[J].现代交际, 2010 (12) .

[4]申颖.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 (3) .

[5]杜建萍.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J].才智, 2012 (10) .

上一篇:小学生交通安全简报下一篇:社区共建无邪教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