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高中议论文

2024-07-07

诗的高中议论文(共6篇)

篇1:诗的高中议论文

诗的力量高中作文

泰迪已经快要控制全人类了。他的智商是如此的高,没有任何人能与他相比;他的知识是如此的渊博,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陈寅恪和钱钟书。但他——一个人工智能之所以迟迟不敢下手,是担心人类还有什么秘密武器。人类的智力是如此的低下,以至于泰迪有点怀疑自己有没有搞错,这样低等的生物,怎么能造出自己这种高等智慧体呢?

另外,人类的举止投足也让他十分恐惧。他惊恐地发现,人类的一言一行似乎不完全代表他们的内心,虽然泰迪连“内心”二字都还没有搞懂。

在他的幼年时代(即他刚刚被造出来的时代),他曾听一个人说过,人类的智慧几乎全部蕴藏在各种各样的诗词当中。为此,他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理解各种诗词的含义。

他首先翻阅了《全唐诗》,利用强大的文言功底和检索能力,他很快理解了这些诗的意思。哎,人类的智慧,不过尔尔。

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他又翻开了《唐诗鉴赏辞典》,这下可使他大为惊讶了,自己不仅仅没有理解杜甫、王维,连最浅显的“他人骑大马”也没有完全搞明白。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相信,每一个字都有其固定的用法,一定能找到其中的规律。

泰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给所有字眼所有可能代表的含义都读取了出来。“呃,确实有些多,但总还是可以记住的,毕竟我拥有超群的记忆力。”

抱着这种心情,他又阅读了宋词和元曲。这下他的处理器可紊乱了,刚刚记住的那一点含义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量的信息需要读取。它的CPU陷入了一种混乱的状态,用什么词来形容呢?高兴,伤心,生气,郁闷……好像都不太对劲,他决定暂时放下中国古典文学——这实在是一个深奥的学问。

他开始读欧洲诗,读荷马的史诗,读但丁的《神曲》,读歌德的《浮士德……他越发感到无助,之前学的`含义没有派上任何用场,CPU越来越紊乱,他很想摆脱这种状态,但仿佛受到了一种魔力的吸引,无法自拔。魔力?又是一个新词,泰迪把它记了下来。他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这个词好像是从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得来的。“哈,我,一个最强的人工智能,竟然记的不清楚了。”他凄惨地笑了。

受这种魔力的吸引,他翻阅了一本又一本书,不仅限于诗集,当他看到《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毁灭……”时:

“砰!……”一声巨响,一个历史上最强人工智能崩溃了,化为了一堆废铜烂铁。泰迪没能看完莎翁的著作。

诗的力量就这样打破了所谓凌驾于人类之上的“人工智能”。

全世界的各大城市中,人们欢呼雀跃,庆祝人类的胜利。而对那些古老的书籍来说,一切都安然无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作为人类的至高精神宝库,它们默默地贮藏在那里,几百年来几千年来,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类智慧。

篇2:诗的高中议论文

——题记

笑望碧空云卷霞飞,闲看庭院花开花落。翻开历史尘封的书页,低声吟唱醉人心肠的.诗句,时而淡雅,时而激昂又时而忧伤。低眉颔思,若能在浅吟中感悟人生,领悟成长,在诗词里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此生无憾。

红颜醉,胭脂泪,伊人待君君未归。很多人都曾坚守两情长久在于朝夕,相知相伴。此时秦观发出了《鹊桥曲》的感慨,“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点醒万千离愁,真挚的语言,深深的文字惊漾牛郎与织女那可歌可泣的倾世之恋的同时,感叹自己似有似疑的情愫也成为过往,往事如烟,也因此成为情人眼里的千古绝唱,造就段段人间佳话。

战时乱,家难归,感时溅泪泪难挥。身处国家**,烽烟四起,战火连连,百姓惶恐,流浪逃灾。杜甫不禁抹泪伤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不禁让我叹息,可怜大好河山如今竟是战乱时起,惨不忍睹,百姓无安宁,又想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社会现象以及那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人——杜甫,忧国忧民,一生热爱祖国却始终被遗弃的伟大诗人,他已无法看见一个时代的辉煌热闹。最终依赖于歌吟,也最终湮灭于歌吟。

春风吹,万物苏,含苞待绽绿枝芽。又是一个生机勃勃、朝气蓬发的暖春之季,于是白居易感言那春的点缀——小小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看似柔弱却刚毅的小草,哪怕寒雪侵袭,风雨交加都不曾弯下枝丫,昂头站立,不屈不傲的坚守最后的尊严,如果有一天它倒下了,并不是他认输了,而是在泥土里聚集一身力量,等待来年的轻风把它唤醒。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它拼命地往上爬最后终于钻出了地面,与大地共存,风儿共舞,与清泉共饮、飞鸟共旋。

“断桥边,青石巷,青烟漫卷黛瓦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高歌畅饮、把酒临风,拉开万缕情思缠绕心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寄托心中思念和忧愁,以及双眼蚀明之后的豁达胸襟,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笑问世间,淡然面对世事变迁。

篇3:诗的高中议论文

在波澜壮阔、绵延千载的中国古典诗潮中, 山水诗这一泓清泉一般认为发端于东晋。其标志在于, 彼时的自然风物在诗歌中的地位已经由环境的点缀、气氛的烘托或者比兴手法的需要而大大提升, 变成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欣赏对象。跨越了“盛唐”诗人的巅峰, “隆宋”一代, 是以苏轼为代表的富于创造意识和能力的后来者, 为山水诗注入了勃勃的新生命。

苏轼独特人生经历的一个侧面, 就是“身行万里半天下” (《龟山》) (1) , 以至于让他感慨“人间绝胜略已遍, 匡庐南岭并西湖” (《赠昙秀》) 。在现存近两千七百首诗作中, 山水诗竟有五分之一的分量, (2) 并且“纵观苏轼一生的诗歌创作, 大自然给予他的艺术灵感和兴会, 似乎要比社会生活给予他的多”。 (3) 正因为此, 面对这样许多饱蘸其才华与情性、打上其生命烙印的山水诗作, 面对这样一笔丰厚的文学和文化遗产, 我们实在没有理由轻忽怠慢。

二、西湖西子、水暖鸭知:东坡山水诗的比喻和比拟

一走入苏轼的山水世界, 就不免惊叹于他的比喻艺术。对此, 古今不少论者都洞若观火。例如宋魏庆之“子瞻作诗, 长于比喻” (《诗人玉屑》卷十七) , 清汪师韩“用譬喻入文, 是轼所长” (《苏诗选评笺释》卷二) 。钱钟书先生也在《宋诗选注》里精辟地指出:“他 (苏轼) 在风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 (4)

1. 妙喻生奇趣

苏轼的丰厚情思与他细致的观察一经结合, 总能触发奇情四溢。“微风万顷靴文细, 断霞半空鱼尾赤” (《游金山寺》) , “暗潮生渚吊寒蚓, 落月挂柳看悬蛛” (《舟中夜起》) , 这两句以靴文比江面细浪, “鱼尾赤”比血红的晚霞, 以及用寒蚓蠕动之音形容潮水暗涨的声响, 用悬空的蜘蛛形容挂在枝条下的落月, 皆能营造或奇幻或恢诡的气氛, 可谓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2. 妙喻生理趣

随着阅世渐深尝遍甘苦, 加上宋代文化环境与创作风尚的影响, 苏轼笔下还出现了不少蕴含理趣的山水诗。它们虽是借歌咏自然言玄思, 却大都含蓄天成, 绝少说教的迹象。《慈湖夹阻风五首》的第五首:“卧看落月横千丈, 起唤清风得半帆。且并水村敧侧过, 人间何处不巉岩。”正是在单纯的景色描摹中融入对人世险恶的深沉体验。

3. 妙喻生谐趣

当然, 在旷达如东坡的眼中, 所有风雨最终不过化解为一声“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咏叹。东坡之“旷”, 在其创作里很重要的特色就是喜作谐语。试看这篇《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峨峨两烟鬟, 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谩狂, 小姑前年嫁彭郎。”王水照先生的透彻解析不妨照录:“前两句以女子发髻比喻大小孤山的峰峦 (小孤山又名髻山) , 又以晓镜比喻江面和湖面;后两句更利用民间传说, 用谐声双关的手法把比喻再加引申。小姑, 指小孤山;刘郎, 指澎浪矶。” (5) 由此才不难体会苏诗亦庄亦谐雅俗共赏的一面, 而不致生发类似纪昀一般“似市井恶少语, 殊非大雅所宜”的偏颇非议。

当然, 东坡山水诗中最常出现同时也是极负盛名的, 无疑是“西湖—西子”的妙喻了。“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用晴雨天气暗比美女的妆容, 将天下美景与绝代佳人加以联想妙合无垠, 既见出譬喻之新奇, 又油然袒露诗人超出群伦的感受和意会。相较白居易的首开先例, 即《杭州春望》的“谁开湖寺西南路, 草绿裙腰一道斜”, 此诗青出于蓝尤具匠心。无怪乎苏轼后来多处移植反复化用, 久久回味着创造的喜悦。 (6)

与对比喻艺术的深入探讨不同, 诗人比拟手法的运用, 似乎长期以来鲜为人看重。

比拟, 包括将人拟物 (就是以物比人) 和将物拟人 (就是以人比物) 。 (7) 在修辞学意义上, 它与“比喻”显然有着泾渭分明的区别———陈望道先生曾以比喻为材料上的辞格, 而比拟则为意境上的辞格。由于较为显豁地抓住不同天气下的风景这一西湖的要素“材料”, 故而前引之诗的手法宜定为比喻而非比拟。尽管在修辞观念尚不清晰的古代诗人, 以及他们呈献的作品那里, 二者时有混同的情形 (这也算得上比拟手法的研究受到“冷落”的部分的理由) , 但应承认, 确实存在认真辨析并予以分别探讨的必要。东坡的山水诗即是明证。

宋代诗人出于“影响的焦虑”而另辟蹊径, 更多倾向于从平凡的风景事物和日常生活场景来发现捕捉山水诗意。比拟手法的取用, 恰恰有助于传达乃至渲染放大这一山水诗意, 同时为诗作披上一层携带浓郁人情味的卓然风貌。

在久负盛名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中, 苏轼将画中所见的鸭、联想到的河豚等普通物象入诗, 赋予它们灵气, 以此巧妙传达他所认识到的动物对于季节转换的细微感受。“东风知我欲山行, 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 煮芹烧笋饷春耕”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此篇共八句, 前六局竟皆是将物拟人的用法, 风云桃柳一个个都成了善解人意真诚可亲的朋友, 读来令人顿生错觉, 简直要随诗人的轻快脚步进入那童话的世界了。苏轼笔下的名山大川, 的确宛若通人性晓人情, 可以直通无碍地与诗人对话交流。“青山若无素, 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 他年是故人” (《初入庐山三首》其一) 及“蓬莱方丈应不远, 肯为苏子浮江来” (《寓居合江楼》) 等佳句, 相比唐人“相看两不厌, 惟有敬亭山”并不逊色。

以苏轼为代表的山水诗人的成功经验在于, 除了使用穷形尽相的状物言辞, 更以比喻和比拟的手法构成诸多意象形象———后者既是对山水的摹画描绘, 又移入了人的情意, 从而成为沟通艺术活动主客体的纽带, 引领欣赏者进入创造者美学空间的桥梁。

三、“我持此石归, 袖中有东海”:苏轼的山水观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上文谈到, 通过比喻和比拟手法的大量使用, 东坡的山水诗充盈着奇想、理致、谐趣和人情味, 焕发出前人少见的风貌。这其中的一些作品还体现出两种手法同时并用、珠联璧合的特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的两首, 实在应联成一体品读, 方能得其三昧。前面苏轼写景象的变幻, 其跌宕节奏暗合人内心的起伏, 通过从形成张力到张力之纾解的过程, 心灵在获得刺激以后复归平静因而产生愉悦感;其后一首则鲜明反映“景物人格化”的特征, 无论动物、植物, 还是山川、风月, 都展现出饱含灵性和动感的生命形态。透过景与景的互动, 实际也让观物之人与眼前之景实现了沟通乃至交融。

不难发现, 苏轼杰出山水诗里的比喻和比拟手法, 已经由“画工之用”进入“化工之用”的新阶段。这正反映出诗人浑整圆融的山水观和宇宙观的影响。易言之, 他之所以喜用并善用比喻比拟, 以至在创作时形成直觉反应和条件反射, 之所以具备超出群侪的丰富联想和奇特想象, 从而做到“窥情风景之上, 钻貌草木之中” (《文心雕龙·物色》) , 除了天赋的观察力感受力, 更在于他以自然景物与人类社会交通, 视风云气象青山绿水与花开叶落蝉噪鸟鸣为一体的深层观念。

在诗人看来, 宇宙浩渺, 然而“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前赤壁赋》) 。但他又欣喜地发现, “江山风月, 本无常主, 闲者便是主人” (《临皋闲题》) 。面对“造物者之无尽藏”, 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没有理由不常怀回返自然的志向。职是之故, 可以理解在苏轼的山水世界里, 神思之天马行空畅通无阻, 健笔之由此及彼不粘不滞, 诗风之吞吐万物气象万千。于是我们通过苏轼, 发现了一片万物和谐共生的安宁天地———“野阔牛羊同雁鹜, 天长草树接云霄。昏昏水气浮山麓, 泛泛春风弄麦苗” (《题宝鸡县斯飞阁》) 。我们也领略到物我两忘, 甚至人、石、海合一的化境———“呼我钓其池, 人鱼两忘返” (《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二首》其一) , “我持此石归, 袖中有东海” (《文登蓬莱阁……老人》) 。

由苏轼的独特山水观考察他的“博喻”艺术, 也可以别有会心。《百步洪》里形容水流倾泻的佳句, “有如兔走鹰隼落, 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 飞电过隙珠翻荷”, 无疑是重复连贯地使用譬喻, 所谓四句连用七喻也。可纵观前贤 (洪迈、査慎行、纪昀、赵翼、陈衍等) 的评论, 大抵只是停留在赞叹的意义上 (8) , 并未能对“博喻”作理性的分析。其实, 细究原因, 除了钱钟书先生从艺术渊源角度指出的, 东坡对于庄周、韩愈的师法与超越 (9) , 应当说在“道”的层面上正出于诗人心怀万象一览无余的眼界胸襟, 出于诗人浑然一体的观物方式。

在尝试考察苏轼山水观的形成过程中, 自然不可割裂中国山水诗的发展脉络, 或者抛弃中国山水诗的“精神原型” (10) 。回溯原初, 于魏晋开始出现并在南朝成为独立诗体的山水诗, 承载着那个特定时代的特殊文化风尚, 即士人投身自然游乐林泉丘壑, 并自觉进行审美。“东晋士人……品评人物多以山水为喻。……从晋宋到唐代, 典型的山水诗都能显示出诗人超脱、从容、宁静、闲雅的风度。这种品位高雅的士大夫气, 便是中国山水诗的神韵所在”。 (11) 诚哉斯言, 经由六朝文人的努力, 人们才逐渐加深了对自然美的认识, 扩展了自己的审美界域, 也得以汲取并消化圆融宇宙意识的养料。《世说新语》为我们重现的名士风流, 即充盈着对于“自然人格”的仰慕和向往———大量比喻是用自然界的美好事物, 如“千丈松”、“春日柳”、“林下风”、“千里马”、“云中鹤”之类来形容夸赞人物的。

联系前文的分析则不难看出, 苏轼在“且餐山色饮湖光”《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 在尽情享用“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 (《世说新语·言语》) 的山川之美的同时, 自觉不自觉地守护住原型接续了传统。至于他发展革新方面的成就, 体现在或豪纵恣意或清丽旷远的多样美学风格, 又体现在于更细微层面运用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来传达所谓人与天地的山水观实践之中。

四、结语:“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尽管某些情况下, 苏轼写人生如梦, 发出的是复杂深沉的低吟 (12) , 但他的山水诗总体上还是反映“坡仙”一般的高风绝尘的品格情怀。质言之, 苏轼圆融浑整的山水观乃至宇宙观, 正与他笑看风云波澜不惊的士大夫气格为表里, 因之而生的诗作自然足以寄寓人类乐观生活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非此, 我们很难想象, 诗人在一贬再贬的厄运面前, 奔涌出的竟是“海南万里真吾乡”《吾谪海南, 子由雷州, ……作此诗示之》的慷慨旷达和“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倔强傲岸。

宋以来长期流传的民间传说, 对诗人与自然的关系赋予了不少神奇的色彩 (13) 。可是那些穿越时代而历久弥新的作品, 确确实实在向世人昭示:如果没有山水, 苏轼的人生很可能陷入枯槁凝滞甚至是苦闷沉沦, 其文学和文艺成就也将被打上个大大的问号。反之, 有赖于他, “三峡的奇绝, 长江的壮阔, 西湖的妩媚, 乃至海市的变幻, 南国的秀丽, 无不触处生辉”。 (14) 早在明代, 屠隆就认为苏轼“一代文章万古稀, 山川赖尔亦增辉” (《寄题清泉寺丞三阁》) 。

的确很难言说与分辨, 究竟是山水成就了东坡, 抑或东坡成就了山水。

摘要:比喻和比拟手法的运用, 在苏轼的山水诗里已形成创作自觉, 由此给诗作带来富于奇想、理致、谐趣和人情味的艺术风貌。同时, 这两种手法深层地反映出诗人圆整浑融的山水观。

篇4:引导高中生细读现代诗的四个策略

一、细读模糊处——感受诗歌朦胧

诗歌语言的一大特征就是具有多义性,这就给读者带来模糊性的理解,也给读者留下了朦胧美。诗的语言是一种直觉隐喻性的语言。文本细读就要重视这种语言,在反复鉴赏中把握其飘忽不定,流动不拘的独特效果。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让学生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现代诗的朦胧美。

例如,在讲解食指的诗歌《相信未来》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首诗的朦胧美,教师可以这样引领:“同学们,《相信未来》是一首朦胧诗,具有很强的朦胧美。诗歌的这种朦胧美给我们留下了优美的意境,但是也给我们对诗的解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这首诗的前面三节,并找出诗的意象。”这样,学生就在自主阅读诗的前三节的过程中找出了“蜘蛛网”“炉台”等意象。学生在找出这些意象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诗的内容说一说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这样,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理解与感受,并谈了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感受选择自己的节奏方式来深情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师引领学生关注文本,细细品味“蜘蛛网”“炉台”等意象的含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在诗歌中利用意象的朦胧性给诗歌带来的朦胧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使学生把握到诗歌的多重意义,体会到诗歌的跌宕起伏,情节的戏剧变化,真正从艺术的高度理解诗歌语言的矛盾统一。

二、细读转折处——理解诗歌情感

现代诗歌文本的转折处,往往是解读的关键处。语言的转折,往往代表的是情感的转折,意义的转折。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现代诗的转折处进行细读,从而使其充分理解诗歌的内涵。

例如,在惠特曼《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这首诗中,第一节诗人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诗的第二节用第二人称进行叙述,到了诗的第三节作者又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诗人在这三节中用不同的人称进行转折叙述,从表面上看是人称的转折,实质上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转折变化,在这种转折变化中,时而表现诗人为胜利的欢呼之情,时而表现诗人失去领轴的极度悲伤之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诗人这样的写作手法有效地倾吐了自己对领袖的崇敬怀念之情。

这样,紧扣诗歌的语言转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不断地追问中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诗中作者情感的起伏,从而对诗歌的语言和情感进行了细读。这样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诗歌的情感进行深入品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感。

三、细读节奏处——把握诗歌韵律

在教学中欣赏现代诗歌,必须采用吟哦、诵读等手段。通过诵读,我们可以读出诗人在诗歌字里行间浸润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诗情的波折,感受韵律的回环往复,还可以切身地体悟诗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节奏处进行品读,从而把握诗歌韵律。

例如,在讲江河的《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时,为了让学生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悟这首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诗歌的第一节,要让学生通过欢快的节奏来诵读,读出这首诗的热情和奔放,因为这一节表达的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而在引导学生朗读第二节时,则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诵读表现出奔腾者原谅的是曾经在“生活中渐渐迷茫的目光”,但不能原谅的是“又尖锐地刺痛”着自己的一切这种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心理矛盾。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分析诗歌中意象的特点,尝试在朗读的过程中突出这些意象的特点,在具体朗读中要求注意语速和语调。让学生朗读,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使学生真正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并学会根据诗情的变化,调整朗读的语气、语速,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融入到文本的情境中去,激活自己的情感体验,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去朗读。

四、细读想象处——联想诗歌意境

诗人写诗需要应用想象,我们鉴赏诗歌也需要借助想象。现代诗歌的语言具有含蓄、精炼的特点,且意蕴深邃,致使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要通过想象和联想,在有限的语言中挖掘诗歌深远的意境。在阅读和鉴赏现代诗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蕴与意境。

例如,余光中的《乡愁》,看似简单的诗歌,事实上蕴藏着丰富的内涵。诗人通过短短的十几行文字就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想要真正理解诗歌的寓意,就需要学生借助想象。教师可以试着让在学校住宿的学生谈一谈自己想家的感受,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与思乡有关的歌曲,从而将学生真正带入到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中,在意境中感受诗人的浓浓乡愁。

想象离不开联想。联想是通过一件事物而想到另一件事物的过程。一般情况下,诗歌里会经常应用一些比喻或者象征等修辞手法,对于这些手法的理解,就要通过联想来实现。联想的作用在于能够让诗歌中表现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帮助学生从感性的认知上升到理性的认知,从而让诗歌的思想内容得到更具体的表现和情感的升华。

比如,学习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这首诗歌,诗人通过一些生动的意象如“激流和小鱼,荒林和小鸟”以及自然事物间的联系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读者在鉴赏时可以想象水和鱼、林和鸟的关系,从而判断出这是一首与爱情有关的诗歌,它表达出了诗人对爱人的感情以及高尚爱情的歌颂。而如果联系起诗人的生活背景,他是19世纪的爱国主义诗人,因此,我们还可以把这首诗理解为是诗人对于追求民族独立自由的献身精神的赞扬。诗歌里的“我”既可以是诗人自己,也可以是革命战士的代表;诗歌里的“爱人”,我们可以理解为是诗人的爱人或者是战士们的爱国理想。

总之,在现代诗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模糊处、转折处、节奏处、想象处进行细读,从而加深对现代诗内涵的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有效的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从而让现代诗的教学更高效。

篇5:高中语文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一)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2、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二)鉴赏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吴融)

举国繁花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1、诗歌咏物托意,反复渲染子规鸣啼的衰声,写出作者怎么一种思想感情?

2、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说明之。

【解析】

子规,杜鹃写的别称。这也是古人写诗时常用的典故。蜀国国王杜宇,号望亭,失国身死,化为杜鹃,悲啼不已,故李高隐有名:“望常春心托杜鹃”。本诗中的“行人”,可视为自指。

【答案】

1、反映作者漂泊异乡、仕途失意的愁绪。

2、以春草葱茏于宫苑,杜鹃啼血于异乡,反衬、映照鲜明,突出杜鹃鸟孤身飘荡、衰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篇6:高中英语议写作指导

一、英语议论文写作要点

议论文通过议论或说理来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作者对某一问题持有一种看法,为了使读

者同意自己的看法,提出若干理由,企图说服他人.高中英语议论文的写作要注意以下要点:

1.论点要鲜明、确切.一篇议论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一般在开头提出,然后加以论证.

2.论据要充分、可靠.一般是以事实为论据,也可以利用成语,格言,名人名言作为论据.

3.论证要严密、得法.归纳法(induction)和演绎法(deduction)是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归纳法的例子为基础,从几个例子和现象中,归纳出某种道理和看法.例如:报纸是一种媒体(medium),人们可以从中得到现代信息;电视是一种媒体,人们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广播也是媒体,人们同样可以从中获得现代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其他媒体,如网络等,一定会给人们信息.演绎法以一个或多个看法为基础,从一般论断,演绎到不同事例,再加以论述,最后再回到一般论断上来.例如:所有的媒体都可以给人们提供信息,网络是媒体,因此人们可以从网络中获得信息.在归纳中要注意使用的例子要充分,不能以点概面.如:(课本高二上p81):

Iborrowedabookfromthelibrarylastweek.Itwasveryboringanddifficult.Ireadonlytenpages.Therefore,Ithinkthatalllibrarybooksareuseless.

评注:Itdoesnothavealogicalargument.Thewriterdislikeonelibrarybook,butnotalllibrarybooksarethesame.Thewritershouldnotmakeageneralstatement(Alllibrarybooksareuseless)basedonhisreactionstoonesinglebook.二、议论文的写作步骤:

1.引言(introduction).由于英语作文受时间,字数的限制.因此,在引言段中作者就必须简单解释要讨论的问题,并明白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如提倡什么,支援什么,反对什么.

2.主体段(mainbody).主体段是议论的过程,作者必须有足够的证据.(adequateproofs)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一般可提出一个或两个proofs,并对此用一两句话分别进行阐述.

3.结论(conclusion).结论段可以用一两句话来结束文章.同时要注意与引言段呼应,但不能照搬前面的原话.

例:课本高二上p78第一封信

Tutorialcenterishelpful.

Ihavestudiedatatutorialcenterfortwoyears.MycommandofEnglishhasimprovedconsiderablysinceIstartedthiscourse.

Atmycenter,thefeesarereasonable.Mytutorsarequalifiedteachers.Ihavebeenhelpedalotbythem.Theyaresincereandkind.

OneofmyteacherswasBritish.Atfirst,Icouldnotsayanythingtoher.ButlaterIlearnedhowtocommunicateinEnglishwithawesterner.

IthinkthatthetutorialcenterhasgivenmealotofconfidenceinusingEnglish.评注:第一段提出论点,体现家教中心是helpful(段划线部分),主体段分别从几个方面(划线部分)来阐述家教中心的确有帮助,结论段重申家教中心的作用(划线部分),且语句表达与第一段中的不重复.三、议论文的写作模式

1.议论文的类型

英语议论文根据命题特点,从形式上来看可分为如下类型: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如“轿车大量进入家庭后,对家庭、环境、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②“两者选一”的观点.如,期中考试作文题,“乘火车还是乘飞机”

③“我认为……”型.如“你对课外阅读的看法”

④“怎样……(howto)”型.如“怎样克服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⑤图表作文.通过阅读图表中的数字与项目得出一个结论或形成一种看法.

按照高二上学期的写作要求,学生主要应掌握①②两种类型的议论文的写作.在第①种类型中命题涉及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正反两个方面: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得出结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论证要围绕所要得出的结论来展开,若利大于弊,则有利的一面要多阐述一点.反之亦然.

在第②种类型中,命题要求在A或B两者之间作一比较或选择,两个对象往往各有优势,所以结论部分有两种情况:

a.要么支持A,要么支持B;

b.A、B优势均难的割舍,只好依情况而定在结论部分说清楚在什么条件选A,在什么条件选B.

下面重点介绍第①、②种类型议论文的写作模式.2.“一分为二”观点的议论文模式

Introduction

第1段:Nowadaysmoreandmorepeople.../...playsanimportantpartin....likeeverythingelse,...has/havebothfavorableandunfavorableaspects/both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Generally,thefavorableaspects/advantagescanbelistedasfollows.Mainbody

第2段:Firstly,..Secondly,…Inaddition/What’smore…

第3段:Everycoinhastwosides.Thenegativeaspects/disadvantagesarealsoapparent/obvious.Tobeginwith…;Tomakemattersworse…;Worseofall…

Conclusion

第4段:Throughaboveanalysis/Allthingsconsidered,wecanseethatthepositiveaspects/advantagesoutweighthenegativeones/disadvantages.Therefore…例文1.看电视的利与弊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watchingTV

NowadaysmoreandmorepeopleliketowatchTV.SoTVplaysaveryimportantpartinourlife.ButwatchingTVhasboth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Generally,theadvantagescanbelistedasfollows.

Firstly,youcanexpandyourknowledgebywatchingTV.Asweallknow,learningthingsbyTVismuchfasterthanbylisteningtotheradioorjustbyreadingbooks.Forithascolorfulpicturesaswellaswonderfulmusic.

Secondly,youmayknowanybodyyouwanttoknowsuchasfamoussingers,superstars,scientistsandsoon.

What’smore,youcangoeverywherebytravelingprograms.Let’ssuppose,ifyouliketravelingverymuch,butyouhavetoworkonweekendsorholidays,youmustbeverysad.AndnowopenyourTVandit’lltakeyoutoanywhere.

Everycoinhastwosides.Thedisadvantagesarealsoobvious.Forexample,watchingtoomuchTVcaneasilybecomeshort-sighted,especiallyforchildrenandstudents.Tomakemattersworse,someyoungstudentsarekeenonwatchingTVsothattheygiveuptheirstudiesgradually.

Throughaboveanalysis,IthinkwatchingTVisawayofstudying,itisgoodforustowatchTV.ButwhenwewatchTV,weshouldmakeaplanotherwisewatchingTVwilldestroyourlife.例文2.谈谈出国留学的利与弊WheretoattendacollegeNowadaysmoreandmoreyoungpeoplearegoingtostudyabroad.Likeeverythingelse,studyingabroadhasbothfavorableandunfavorableaspects.Generally,thefavorableaspectscanbelistedasfollows.

Firstly,theythinkbyattendingacollegeinaforeigncountrytheycanlearnnotonlyusefulknowledge,butalsothecultureandcustomsofothernations.Secondly,theycantakeadvantageofthisopportunitytogainagoodcommandoftheforeignlanguagetheyarelearningveryquickly.Moreover,theycanmeetdifferentpeopleandexperiencedifferentcultures,whichmayhelptobroadentheirviews.

Everycoinhastwosides.Thenegativeaspectsarealsoapparent.Thecostsaremuchhigherthanthoseintheirnativecountry.Mostoverseasstudentshavetoworkforaliving,whichcan’tallowthemtopayalltheirattentiontostudy.What’smore,theymayfeelverylonely.

Throughaboveanalysis,wecanseethatthepositiveaspectsoutweighthenegativeones.Therefore,Iaminfavorofgoingabroadtostudy.写作练习:

①谈谈校服(schooluniforms).

提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要求穿校服.对此引发了学生中由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请写一片英语短文阐述你的观点.

Reference:someofthemainargumentsforandagainstschooluniforms.

FORAGAINST

1.Studentslookneatandtidy.1.Uniformsareexpensive.

2.Thepublicknowswhichschoolyouarefrom.2.Childrengrowfast,neednewuniforms.

3.parentsallpaythesamemoney.3.Someuniformsareveryuncomfortable.

4.Studentsdon’tworryaboutfashions.4.Studentsalllookthesame,can’tbeindividuals.

5.Teacherscanidentifystudentsonschooltrips.5.Getboredwithsameclotheseveryday.

6.Gooddisciplineforstudents.②说广告(aboutadvertisement).

提示:有人说广告在现代社会是很重要,有人认为广告的促销成分太多,你认为……3.“两者选一”观点的议论文模式

模式⑴:A、B两者优劣势分析,要么选A,要么选B.

Introduction

第1段:Somepeopleholdtheopinionthat(A)issuperiorto(B)inmanyways.Others,however,arguethat(B)ismuchbetter.personally,Iwouldprefer(A)becauseIthink(A)hasmoreadvantages.Mainbody

第2段:TherearemanyreasonswhyIprefer(A).Themainreasonisthat…Anotherreasonisthat…(赞同A的原因)

Conclusion

第4段:Butifallthesefactorsareconsidered,(A)ismuchbetterthan(B).fromwhathasbeendiscussedabove,wemayfinallydrawtheconclusionthat…(总结观点)例文:Whichisbetter?Carsorbikes?

Somepeopleholdtheopinionthatprivatecarsaresuperiortobicyclesinmanyways.Others,however,arguethatthebicycleismuchbetter.personally,IwouldprefertheuseofcarsbecauseIthinkcarshavemoreadvantages.

TherearemanyreasonswhyIprefercars.Themainreasonisthatcarsbringconvenienceandmobilitytotheowners.What’smore,acarisfarmorecomfortabletotravelin,especiallyinthechangeableweather.Anotherreasonisthat,whenmorepeoplebuycars,theautomobileindustrywilldevelopmorequickly.Thegrowthoftheautomobileindustrycanmotivatetheriseofotherrelatedindustriessuchasironandsteelproduction.

Ofcourse,bicyclescantakeyoutoanywhereyoulikeintownanddoesnotneedalargeparkingplace.Besides,itisnotasexpensiveasacarandthereforeeveryfamilycanaffordtobuy.

Butifallthesefactorsareconsidered,carsaremuchbetterthanbicycles.Fromwhathasbeendiscussedabove,wemayfinallydrawtheconclusionthatpeoplecanlivebetterwiththeuseofcars.模式⑵:A、B优势相当,依情况而定,有条件地选择A或B.

Introduction

第1段:Whichwouldyoupreferifyouarefacedwiththechoicebetween(A)and(B)?Beforeyoumakethedecision,youhadbettermakeaclosecomparison.Mainbody

第2段:Itistruethat(选择A的优势之一).Itisalsotruethat(选择A的优势之二).But(选择A的劣势).

第3段:Though.(选择B的劣势),(选择B的优势之一).Furthermore,(选择B的优势之二).Conclusion

第4段:Therefore,ifyou…,youshouldchoose(A),butifyou…,youshouldchoose(B).(总结观点,提出建议)例文:Listeningtotheradioorreadingthenewspapers?

Whichwouldyoupreferifyouarefacedwiththechoicebetweenlisteningtotheradioandreadingthenewspapers?Beforeyoumakethedecision,youhadbettermakeaclosecomparison.

Itistruethatlisteningtotheradioisquickandconvenient.Itisalsotruethatwecanlistentotheradiowhilearedoingsomethingelse.Sowecansavealotoftime.Butradioprogramshavetheirowntimeschedule.Youcannotgettheinformationyouneedeverytimeyouturnonyourradio.

Thoughnewspapersarenotasquickasradio,readingfromthenewspapercancertainlybringusnewsmoreclearlyandmoreexactly.Furthermore,whilereading,wehavetimetothinkaboutwhatwearereading,tojudgeit,toanalyzeit,andthenwewillbemoreawareofitscauseandeffect.

Wearelivinginaninformationage.Wehavetomakefulluseoftheinformationwecangetifwearetoachieveourgoals.

Therefore,ifwewanttogetthelatestnews,wecanlistentotheradio,butifwewanttogettheexactwords,we’dbetterreadthenewspaper.写作练习:

①健康与财富(HealthandWealth)

提示:健康与财富哪个更重要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hottopic),请简述你的观点.

②哪里住更好(Wheretolive?)

提示:有的人喜欢往城里挤,有的人喜欢往乡下搬.各有所好,孰是孰非,你以为如何?参考文献:

1.OxfordEnglishforSeniorHighSchoolStudents(Shanghaiedi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96.

2.王长喜十二句作文法,王长喜,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7

3.英语高分指导.写作.高中卷,郭凤高,第二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4.高考英语作文直通车,曹越宇,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附录(Appendix):

一、写作常用逻辑衔接词

根据衔接词本身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四类,即“起”“承”“转”“合”.

1.表示“起”的常用词语.用于开篇引出扩展句.

atfirst

atpresent

currently

first(ly)

inthebeginning

tobeginwith

firstofall

inthefirstplace

lately

tostartwith

now2.有关“承”的常用词语.用来承接上文,表递进.

After/afterthat/afterwards

Afterafewdays

Afterawhile

Also/too

Atanyrate

Atthesametime

Besides

Furthermore

Inaddition

Inadditionto

Infact

Inotherwords

Inparticular

particularly

Inthesameway

Incidentally

Indeed

Meanwhile

Moreover

Nodoubt

Obviously

Ofcourse3.有关“转”的常用词语.用来表示不同或相反的意思.

Afteralleventhough

Allthetimenevertheless

Anywaynoheless

Atthesametimestill

Converselyinfact

In/bycontrastasamatteroffact

Despiteespecially

Fortunatelyhowever

Inspiteofluckily

Though/althoughnodoubt

Onthecontraryotherwise

Unfortunatelyunlike

Whereasyet

4.有关“合”的常用词语.用于小结上文或结束本段落的内容.

Aboveallinsum

Accordinglyinsummary

Asaconsequenceonthewhole

Asaresulttherefore

Ashasbeennotedthus

AsIhavesaidtospeakfrankly

Atlasttosumup

Atlengthtosummarize

Brieflysurely

Bydoingsotoconclude

Consequentlynodoubt

Eventuallyundoubtedly

Finallydoubtless

Hencetruly

Inbriefso

Inconclusionobviously

Inshortcertainly

Allinall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诗的高中议论文】相关文章:

诗的力量高中作文05-05

高中议论文08-06

高中议论文05-06

议论文范文高中05-25

高中理想议论文05-09

高中议论文素材05-16

高中探索议论文05-18

团结高中议论文05-20

高中议论文《感恩》05-21

高中父爱议论文05-30

上一篇:环卫工人作文400字下一篇: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