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小学数学精品课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2024-07-29

参加小学数学精品课研讨会的心得体会(通用8篇)

篇1:参加小学数学精品课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学习名师经典,感悟教学精华

——参加“小学数学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的体会

2011年5月28日—5月29日在甘肃政法学院学生活动中心四楼我参加了小学数学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这次会议通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和与教师现场互动等形式,将各位专家科学的富有特色的教学经验推广到基层的广大教师,进一步学习研讨交流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问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促进小学相关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有针对性地研究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给我很深的启示,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我亲身感受了7节大师们智慧的数学课堂,聆听了4堂大师们精彩的专题讲座,感受颇多,收获颇多。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数学教师,能亲身走进名师的课堂,亲耳聆听名师们独到的教学,亲眼目睹名师的风采。

尤其是各位专家的现场观摩课,给我的印象最深。让我知道了,自己还要继续学习,不断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教好学生。首先,印象最深的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徐长青老师的《退中数学》。“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真正阐述了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会渔”比“得鱼”更重要。黄爱华在课上出示“玉树县”汉字中找垂直,自然而然的把学生的视线引向了玉树,引向了那个令所有中国人都牵挂的灾区。我想,在数学课上引入数学文化和关注人文情怀不象其他课程,毕竟数学是一个讲求逻辑严密思维的学科,而在大师的课上,真

正让我领略到数学与人文是一个整体。只有具有非常高的数学修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在枯燥的数学课设计中把这些一点一点抠出来。

现在很多孩子不喜欢数学,觉得枯燥、学习困难,数学课是照本宣科、死气沉沉的,但徐长青老师却能把数学课变成轻松诙谐的“小品”,把数学寓于生活气息的场景,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其中学习,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让学生与生活零距离,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给 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自由宽松的环境,真正的体现了数学源与生活,用于生活的课堂。让孩子们回味无穷。记得徐老师为学生们上的那堂示范课,他先是用“爷爷、爸爸、孙子剃头”的笑话开启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重复的含义,接着又把学生们请到台上来玩了一把“抢椅子”的游戏,然后又变戏法一样地举出了两个呼啦圈直观形象地讲解了“交集”的意义。当不知道应该往哪个呼啦圈里钻的男孩站在中间手足无措的时候,徐老师却耸耸肩表示无可奈何,从而让孩子们自己动脑筋自己解决,当问题迎刃而解的时候,孩子们才在笑声中和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让数学与生活“紧密接触”,这样能让抽象的数学 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会更热爱数学,更主动的去学习数学,会不断的在学习中应用数学,进他们自身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甚至会迸发一 些新的灵感和创新火花,让数学的课堂更精彩!徐长青老师就是用这样生动的示范课让其他老师明白,学生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徐长青认为,教育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兴趣爱好。要注

意每个孩子的水平和能力,最好能分层教学,要让 “好学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此外,评价也要多元化,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就会多出一批好孩子。不考虑孩子之间的差 异性,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结果造成许多孩子虽然努力学习,可是总也达不到老师、家长制定的目标,最后只好选择放弃:“既然我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材料,我为什么不放弃它呢?”

其次是全国著名教育名家,特级教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科室主任.有“数学王子”之称的张齐华老师,在他的课和报告中,给我们呈现了他在数学课堂上不断追寻数学文化的心路历程。他的课清新自然,内涵丰富,在从容、幽默、精练的语言中,更多了一份智慧、灵动,他的引导恰到好处,他的评价睿智幽默,他的激励真诚大方,他的表达充满激情,……不是刻意牵引,更多的是主张师生间平等对话,主张学生的个性张扬。一个普通的示范生,如何走向特级教师,用他自己的话“剑走偏锋斜着跑”,从幼儿数学到大学数学,又从数学跳语文,从经典文学著作跳到经典电影,使他步步领先,走向成功。而我们每位教师是不是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斜着跑“呢?磨即磨课,是把学来的理论知识和他人做法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上下功夫。

最后我的心灵收获:

(一)注重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的渗透

观摩数学名师的课堂教学,聆听他们的学术报告,再次感受心灵的震撼。

许淑一老师的课堂教学真正让我感到“润物细无声”体现到了数学课堂上。许老师的《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两节课教学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猜测——验证——归纳数学化的过程,教给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老师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不但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培养了数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她那富有亲和力的教态,由浅入深的引导让小孩子们在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把知识消化吸收,融会贯通。

张齐华老师的(平均数)一课教学中,听起来是那么清新自然,幽默风趣,热情洒脱。他引领孩子走进他和他班上三名学生进行投篮比赛活动当中,认识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内涵、特点,引发学生不断的质疑,在欢乐的笑声中,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中,在思维一次次的碰撞中理解平均数的特征。课堂上他语言干净凝练,对学生的评价充满热情的鼓励,他的课堂充满着一种“文化”之美,他的教学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让我明白了一堂好的数学课,必须把“理念”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教学方法、策略、呈现在课堂之中。这样才能让我数学课散发香浓的“数学味”!

让人印象最深,受益最大的是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听完吴正宪老师的课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吴老师的课为什么那么吸引我?细细品味却发现有这么几个亮点:

1、善于引导

作为一线教师,大家都知道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可引导技术的好坏对于一节课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名师就很善于引导,能合理利用生成引发新的精彩。在吴正宪老师的《解决问题》一课中,当出示小猴摘桃的情境图时,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1回答看到了猴子,生2回答看到了桃子。当两个同学还没能说中数学信息时,她立刻改变问题的问法:睁开数学的眼睛看看,还看到了什么?而不是由着学生无目的、随意的、不着边际的发言,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地说出所要的数学信息:弟弟采4个,哥哥采7个。当知道弟弟采4个,哥哥比弟弟多3个,求两人一共采多少个?时,有一个孩子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一共采7个。这种情况要是发生在我们的课堂里,有的老师可能就会急了,可她却一点不着急。而是让学生通过向他提问题、画图表示等方法来让他明白错在哪里,使他自己改正自己原有的想法而不再坚持。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做错的孩子清楚为什么错,还能让其他同学在帮助他的同时更明确数量关系及理解算法。

2、宽容与民主

在吴老师的课上,处处体现着宽容与民主。课堂上有这么一个环节,让学生补充条件:“知道弟弟采4个,可哥哥采7个不直接告诉弟弟时,可以怎么说?”时,有一个学生说哥哥采10个,当时吴老师说:不是10个,是7个。如果在我们的课堂上,可能就会请他坐下了,因为他似乎答非所问。可吴老师却不是这样处理的,虽然她也打断了他的话,可她还能让那个同学把话说完,没想到孩子的回答是这样的:我有10个桃,丢了3个。看,孩子的回答多好,就因为吴老师的宽容(她一再强调课堂是出错的地方,因此她不怕学生出错)使得孩子的思维能得以展现,而不是受到挫败。还有这么一个细节,那就是当很多个孩子上台画图表示求一共多少个?后,吴老师要把图整理一下,她不是直接主观的进行整理,而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问学生:同意不同意。在学生同意之后,进行了整理。正由于有了这样的民主,孩子们在课堂中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得整节课精彩不断。

3、善于追问

吴老师的课堂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她会提问并善于追问。在课堂上,从没见她把结果给学生的痕迹,尽管有学生出错,她也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来为学生作解释。不仅如此,在她的课堂里,还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意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当学生已得出正确答案时,她也不是就此罢休,不是自己进一步的追问就是请同学向同学发问: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教学结束时,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大家都没有一丝倦怠,反而有种“意犹末尽”的感觉。这正是体现了名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

(二)注重传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听取了四位著名专家(吴正宪老师、潘小明老师、许淑一老师、张齐华老师)的报告,我对古人的这句话如何应用到课堂教学理解的更为深刻,同时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东西:

在潘小明老师的报告中提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五步模式:

1、对题目产生一种怀疑;

2、尝试从情境中识别出问题;

3、对已有知识和方法重新进行组织转换,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4、需对假设作检验;

5、将成功的答案组合到认知结构中解决问题。在吴正宪老师的报告中提到解决问题的步骤及建议:(1)、弄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2)、分析数量关系,设计求解计划。(3)、实施计划,求解作答。(4)、回头看,学会反思。

二、心灵的感触。

(一)课前读懂学生,进行调研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潘小明老师的讲座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为问而问”,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心中装的应该是学生,不是去兑现教案,一定要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怎样让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他提出了两点做法:

1、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不断的产生问题,推进教学过程。

2、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能理解的载体和方式让学生产生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观摩此次研讨会,我领略到了名师们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育艺术。他们的教学设计,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涵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老师们在课堂上不但关注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今天,我走近名师,学习名师。学习他们深刻的教育思想,学习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俗话说的好:“看花容易,绣花难”,一位真正优秀的老师必须留一份纯真,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孩子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教学,如果能经常为孩子们想想,那他就一定是一个好老师,而想着想着,老师自己也就提高了。这就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个教师之所以博大,就在于它告别了强迫学生认同的习惯,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宽容。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教师的崇高,来自

学生;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篇2:参加小学数学精品课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2012年3月3日到4日“全国教育名家山西省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在太原教育学院的大礼堂拉开了帷幕。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此次活动。在本次活动中,由来自天津的徐长青老师,江苏的张齐华、许卫兵老师和浙江省的俞正强老师为我们示范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成果,让我们领略了他们别俱一格的教学风彩,感受到教师上课的魅力和风格,让我们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指明了道路。下面我就学到的谈几点认识:

一、幽默教学法

幽默诙谐的教学语言是一节好课的灵魂。四位特级教师带给大家的四节公开课,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教师语言非常幽默,本来枯燥的数学课堂因为他们的幽默和诙谐而增添色彩,课堂中不时传来的阵阵笑声告诉人们,这是一节学生爱上的课,这是一节轻松的课,也是一节开心的课。

二、复杂问题简单化

教师的任务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主动探究的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呢,徐长青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们在上课之前要充分备课,合理利用教具或生活中的实物,尽量把知识用最简单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问题简单了,学生的思维打开

了,学生的胆子变大了,真正的探究开始了。长期以往,复杂问题的猜想,思考,验证在学生的眼中就不再是困难了。

三、授人以“渔”教学法

数学的世界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倧。找到问题的本源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了,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远比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要重要的多,几位专家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引导为主,围绕学生的思路,给学生以合理的引导,让学生通过采用正确的思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充分把握课堂节奏

一位优秀的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的节奏和学生的思维,听几位专家教师的讲课轻松而愉快,环环相扣,轻重与缓急和谐统一,如行云流水。给人精神上的一种享受。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学会等待,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等待中让学生步步逼近真理,从而理解数学的真谛。

通过学习以上几位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学习运用以外,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应当积极地丰富自己,更新掌握数学教学中的新生技巧,圆满完成育人为本的使命。

篇3:参加小学数学精品课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教育是决定人类未来的最重要的事业, 是人类重要的活动方式, 也是人类所有事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决定着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方向, 而这一事业的传承者和执行者就是教师。教师传递着人类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 从事着如何做人的教育和伦理道德的教育, 教师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培养着一代又一代对社会有用的新人。由此可以看出, 教师的作用重大, 任务艰巨, 使命光荣。因此, 人们常用“百年树人”来表达教师工作的重大意义, 用“辛勤的园丁”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崇高敬意。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 而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 教师素质和水平的高低, 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命运。教师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显而易见, 毋庸质疑。而高校的教师肩负着培养国家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的重任, 其作用和任务更显突出, 因此, 加速培养和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素质成为了各高校的头等大事。

我作为一名刚走上高校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 虽然经过多年的学习,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有着较高的学历和学位, 但是在如何组织教学, 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 如何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还感到缺乏正确的教学理论指导。之前, 我也有过教学实习经历, 并且利用假期也有过短期的教学工作活动。曾有过一种想法, 教书不过如此, 照本宣科, 让学生学会就行了。通过这次学院举办的教学法研讨班的学习, 我收获很大, 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 现在比较清楚了。我深深体会到,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 不是光凭一腔热血、一股劲头就能胜任, 既然我选择了教育这个职业, 它就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国家的发展在教育, 教育的发展在教师, 教师水平的高低对于教育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

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学法中很重要的教学原则, 衡量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这位教师如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诚然, 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有难度的, 这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我从事的是钢琴教学, 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有较大的区别。一般学科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是以上大课为主, 老师是主动者, 学生是被动者。而钢琴专业课的教学基本上是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授课, 这种授课经常是互动性的, 在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情况下要给予必要的示范, 有时甚至还要用手把手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钢琴教师来说, 其主要任务是教学生如何弹好每首曲目, 正确地理解曲目的含义, 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 也要享受到音乐带来的欢乐, 并且把这种欢乐带给民众, 让人们享受到音乐的快乐, 使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鉴于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更鉴于我校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 在教学中不可能用同一种教学方式, 用同一首曲目去教授学生。要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国内外优秀名曲, 这就对钢琴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种要求不光是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更多的应体现在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上, 其核心就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特别是要进行启发式的教学。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各有差异,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尽一致, 因此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应最大程度地保持耐心, 这种耐心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由此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 老师们给我们上了一堂堂绘声绘色的课。通过这些课, 使我认识到教师在上课中要多加思考,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 贯穿新的教学理念, 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艺术的眼光对待教学, 要精益求精。并且, 高校教师应与时俱进, 自身就应该走在学术的前沿, 将最前沿的知识带到课堂, 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毕业后很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教育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它的最大任务是既要教书, 又要育人, 光教书不育人不是成功的教育, 也有悖于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因此, 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 更要注意自身的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 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 潜移默化, 身正为范, 教师是榜样, 有了这样的榜样, 受其影响和感染的学生将一生沿着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方向发展, 一代又一代, 这样的民族, 这样的国家才会有希望, 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对教师有着极高的期望和评价的原因。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 如果没有广大教师的辛勤付出, 勤劳工作, 那么, 这个国家, 这个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结束, 人们将会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之中。“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短短的几个字是教师工作的最好写照, 它不仅说明了教师职业的高尚、光荣、伟大, 还说明了教师所具有的无私奉献精神。一个优秀的教师, 他毕生都在追寻的这个目标, 并把它视为自己人生的最大幸福和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培养学生, 并以自己的良好道德品质言行一致地做学生的表率, 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的有用的人才, 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和谐, 人民会更幸福, 国家会更强盛。因此,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成了各高校的最重要的任务。

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两门课是每一个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必须要学习的课程, 在国务院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中对此有明确的规定。而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学和心理学两者的结合与延伸的学科,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研究的是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思维活跃的学生, 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变化会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效果产生影响。因此, 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 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在这次研讨班的学习上, 老师们的精辟分析和讲解, 使我对教育心理学有了新的认识, 它不仅更正了我先前的模糊认识, 还填补了以前的空白, 对我们这些刚走出校园踏上高校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 只有充分掌握了这门学科, 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活动与想法, 才能使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一个过程, 为了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 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我还得努力地学习, 这种学习不光是书本知识的学习, 也不能只限于一、二次研讨班、培训班的学习, 还得向他人学习,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素质, 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完成转型后新角色任务。当然, 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想法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 “师道尊严”可能会是这种了解的一道屏障, 与学生的交谈、交流和交心就是突破这道屏障的最好办法。只有在学生把老师当成了良师益友后,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就会出现双赢结果, 这应该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和要想得到的结果, 这也是教育所要得到的最佳效果。

在教学活动和过程中, 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 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一定要做到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不光要书教得好, 还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做到不仅是学生的老师, 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对学生不仅有亲和力, 更要有爱心, 有责任心, 这样, 才会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有困难时敢于并及时向老师反映, 与老师交流, 向老师倾诉, 以便让老师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教师的责任感还体现为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上好每一堂课。在学习中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 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不断养成对待任何事情、从事任何工作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教师的正面榜样作用将影响到学生今后的整个人生道路。

篇4:参加小学数学精品课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一、注重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

我们知道,理解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执教观摩课的教师都注重了对题意的理解。如滨州的高春霞老师、德州的孙静老师、我们莱芜的张霞老师在执教三年级《相遇问题》时,都注重了对“同时、相对、相遇、相距”等的理解,特别是高老师利用了多种方式: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等方式充分理解了题意。

张丹教授说“教会学生会思考的方法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思考”。

二、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次研讨会上,共聆听了13节观摩课,这十三节课取材不同的版本,采用不用风格的演绎,但在教学中都注重了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江苏徐斌校长执教的《倒推》一课中,通过让学生列表、画示意图、文字等策略分析题意,然后利用倒推来解决问题。再比如:《相遇问题》中,学生对“相向而行、同时、相遇、相距”理解有点困难,很多老师都采用了现场模拟、画示意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比多少的解决问题》中,王占霞也采用了画一画的方法来理解比多少的问题,而杜珂珂却通过拨珠、画图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虽然他们引导选择的策略不同,但结果都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三、重视信息的整理

出示情境图后,下一个环节就是找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孩子们看到情景图,往往是看到一句说一句,特别凌乱,再提问题的时候,很多孩子不能提有价值的问题,因为他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来提,也就是说呈现的信息在孩子的大脑中没有“成块”,像一盘散沙,如何才能训练全体学生整体审题呢?如《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这一课,有的老师所用方法很精彩:老师引入情境图后,问: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孩子就是看到什么就什么,往往就是一个孩子一句,孩子说完所有的信息。在说的过程中,有个别孩子还重复说了别人已经说过的信息。主要就是因为孩子不能有序观察,当时我就特别着急,没想到老师一句话就改变了一种景象:就这些信息你能按内容分为几类?学生:两类,一类是鸭蛋的信息,一类是鸭子的信息。让孩子分别说了出来,这时候老师再用电脑呈现,让孩子提问题,解决问题。当时我听完这里,暗暗地佩服这个老师的机智,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从整体出发,培养孩子有序观察,筛选信息,分类整理,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一种完整的意识,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

多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中给出的条件,以及要求什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训练学生的这种反向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次研讨会中,徐斌老师就专门讲了这样一节观摩课,叫《倒推策略》,他就出示了这样一个题目:有一杯果汁,第一次你喝了60毫升,第二次你又倒进去80毫升,现在杯子里一共有240毫升,求原来杯子里有果汁多少?这是一道典型的利用倒推法来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样题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有很多很多的题目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倒推法来解决。

五、学习方式的回归

自新课改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最流行的学习方式。尤其是上公开课,动不动就小组合作学习,一节课上得热热闹闹。但这次的课堂上,基本上没有太多热闹的场面,有小组合作学习,但每节课中最多只有一次,并不泛滥。而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比较多,这样的课堂显得比较简约、扎实有效。比如,来自浙江的朱德江老师的课堂就体现了简约、扎实有效的特点。他执教的是《速度、时间、路程》,在课上,朱老师不是单纯地引导学生知道速度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速度产生的需要,并体会速度表示的实际含义。比如,在学生初步感知速度概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接触过速度吗?让学生举例,然后来了解常见的速度。接着老师向学生介绍了自然界中的速度:闪电和雷声。让学生解释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道理。很自然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充分感知速度的意义,真实、有效、具体,这些都远比让学生小组讨论到底速度是什么更能使他们理解。

本次培训让我们既收获了课堂的实践经验,也让我们收获了能提升我们专业素质的指导,如老教材的“归一”问题,现在新教材中不再出现这类词语,而是根据乘法的意义让孩子理解“连乘”;速度单位的写法,要写复名数;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读法;重视课堂上要及时进行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方法。

篇5:参加小学数学精品课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精品课堂展示教学研讨会”的

心 得 体 会

安龙县洒雨中学 谭芝美

5月24日下午,我和同行的25人一行匆匆来到我们的省府贵阳,也是被贵阳人称作“爽爽的贵阳城”。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贵阳,经过4小时的乘车,我们在晚上9点过钟才到达贵阳,下车后我们逛了好多家旅馆都没有找到住宿,直到深夜12点左右才找到一家旅馆,此时此刻的我感到既饥饿又疲倦,就在一家普通餐馆吃了晚餐随后匆匆来到旅馆住宿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我们兵分三路,有几位老师去学习“山东杜郎口教学管理模式”,有几位老师去观摩“全国教育专家新课标暨小学数学精品课堂教学展示”学习,而我们其中几位就是观摩观摩“全国教育专家新课标暨小学语文精品课堂教学展示”学习。

我这次前来,是为了听取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是怎样教学语文的,心里非常激动,因为我在小学从教语文学科虽然有十来年了,已经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我认为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来说,还是有点不足,毕竟我的语文知识面还不够宽,不够丰富多彩。我想,这一次,我一定会学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的确,我真是不虚此行,在这次观摩学习会中我听了来自全国的两位著名教育专家名家和贵阳市南明小学副校长上的语文展示课和他们的精彩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在25日上午,我们首先听取了来自北京市的教育专家武琼的精彩课堂教学,她上的是《游戏作文》,虽然这堂由于之前停电的原因让师生们苦苦等了一个半小时,但是在组织教学中,她就以停电的原因引入教学。“孩子们真是让你们等累了吧?你们猜还有随在和你们一起焦急地等待着上课呢?”武老师以一个“猜”的教学方法,把学生们一步一步引入了课堂教学的主题。接下来武老师以“分饺子”游戏(在小黑板上出示15个饺子),让学生们展开想象:一种是怎样把饺子分成“一边多一边少”或者“一边多一边少”。引导学生们想想......有哪几种不同的方法,在交流之中武老师从用词的角度去互动学生,让孩子们各抒己见,各自挖出自己头脑中积累的词语,然后与大家分享知识,分享快乐,这也是让学生训练表达的能力。刚刚把这几种方法分析,武老师又以“平均分”一词让学生再展开激烈的讨论,其中...有一个学生回答:“把多余的一个饺子给吃了,剩下的14个饺子就可以平均分分成七盘或两盘。”这时武老师紧接着发出疑问:这种方法可行吗?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说行,有一个同学就立即说不行。“为什么?”武老师接着问,那个同学又一次高高地举起手,回答说:那以后都不敢让他参加集体活动了,因为他会偷吃集体的东西,..接着老师又引导同学们把“偷吃”一词换成什么“独吞”、“霸占”、“占为己有”等词语,一下子把孩子们的思维发散出来了,让整节课充满了浓浓的气氛。紧接着同学们说出了增加盘子的不同方法。这节课按理说是一堂真正的语文作文课,可是武老师在讲到分饺子的方法时,似乎有点像数学课。其实不能简单地说它像数学课,课堂上武老师从分饺子的不同方法上侧重点是引导学生如何用词,把握用词的准确性整节课上老师组织的井井有条,学生交流得快乐快乐融融。按理说是该到学生写的时候了,可是老师又说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学习的内容还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你们觉得行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行”于是就把这堂有趣的游戏作文课要结束了。此时还有一位小姑娘还在专心地写着,老师安慰她说“不要慌,拿回去慢慢的把它写得更加精彩吧!”武老师的用词也是一绝,她就 “精彩”一词,让学生把想方设法完成的内容留着跟家里人一同分享,武老师就是在这样的教学中让学生不但掌握了学习内容,还知道了要和别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武老师的这种:“提问→讨论→互动交流→总结、分享快乐”的教学法实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下午,我们又听了来自贵阳市南明小学的副校长申璐老师的《桂花雨》一课的课堂教学。

首先,申璐老师是用余光忠的诗《乡愁》来引入教学的:师生一同分小节试背《乡愁》这首诗。然后,申璐老师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入对《桂花雨》一文的学习,这篇课文虽说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在申璐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学德津津有味,交流得头头是道,让一堂阅读课充满了热烈的掌声。课堂上让学生层层释疑,并配以一幅幅生动的课件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上面还配有原文,申老师边配合,学生边读,把这篇寓意深长的《桂花雨》这篇文章讲解得入情入理,学生们也随着作者的思路去细细的体会农家生活的快乐以及那种思乡的惆怅。

26日上午,我们听取了来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宋运来老师的作文教学课。他上的是《悦读童曼,学写作》的作文教学。教学开始,宋老师就给学生讲述他小时候的童年故事,让孩子们对童年生活产生浓浓的兴趣,接着宋老师又给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捡到过什么东西?(钱或其他物品)学生们都回答道:捡过钱。老师又问: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学生们纷纷阐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老师就引出词语“拾金”。老师又问是“拾金要昧”还是“拾金不昧”呢?接着老师出示童谣歌曲《一分钱》来让学生一起唱,同时激起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入主题后老师就用课件出示:灰太狼和他面前的一张100元大钞。他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思考此时的灰太狼的神情和动作以及心理想法,让学生们一下子把头脑中几乎所想到的词语都给用上来。例如描写灰太狼神态的词语:”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环顾四周”等,描写灰太狼的心理时用到了“大喜过望、喜出望外、忐忑不安”等词,在描写灰太狼的感叹时,常常引导学生考虑一些既感叹又惊喜的词语,如“啊、呀、哇什”等词语,这些词语都用得恰如其分。整过过程是围绕“灰太狼发现100元大钞→抓起100元大钞→不小心掉进窨井→灰太狼获救→钱的用途?”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教学思路清晰,散发思维落到实处。在描写灰太狼动作时,用了一个“抓”字比较好,它比“捡、拿”等词更准确宋老师把学生不会写的四字词语展示在银屏上让学生一目了然。至于作文的具体内容老师还是要求学生回去写作,以便于和家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不管怎么说,他的这堂课能够吸引住八九百人的注意力,实在是太精彩了。在讲座中,谈到现在的学生怕写作文这个问题时,宋老师说:“其实写作文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学生搜集语文素材,如何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去交流与分享。至于写的过程就是学生观察到什么就写写什么不受到约束,可以自由地去想、自由地去写,这样能写出真实的东西,但有一点是不离开主题。”可是我认为这种方法好是好,就是我们手下的学生基础不是那么好,在交流过程中起不到很好的效果,不能很好地推行。但是他的“要让学生从‘怎样写作文’转到‘为什么写作文’”的这种理论是科学的,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篇6: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一】

周末我有幸参加了第四届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分为观摩名师的教学活动和对教学活动的评析以及教科研成果汇报等,通过此次活动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平均数》时,老师用到了*男篮的身高,《探索完全图》时利用超级画板的动画技术入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二】

很荣幸在12月9日和10日参加了工作室组织的“小学数学学科研讨会”活动。这次活动由工作室的6位老师分别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进行了授课。而我作为其中的一名授课教师感觉更是荣幸。每次课后都能听到吴正宪老师的精准的点评。只有两天的培训生活,但给我的教育教学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两天的学习,给我的冲击力很大,下面就将我的心得体会和一些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教师要关注课堂细节。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教学工作是一项细之又细的工作,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中做好每一项细小的工作,只有细微之处做好了,课堂才能出彩。比如在白金梅老师的课堂中,她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时,三角形用的是完全一样但是她把两个三角形的颜色设计成不一样的,这样通过拼一拼,学生很直观的就能看出这个新的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这一个细心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其次教师要关注儿童。正如吴老师所说:“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一定要想着儿童,把儿童放在第一位。”我们也知道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可我们在具体的操作时真正的想过儿童吗?我的回答是:很少。每次只想着自己的课堂中怎么讲解学生才能明白,很少想学生会怎么想。而且在课堂中也设法保护儿童的心灵。但还是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学生。就比如那天我在课堂中很随意的对学生的统计图评价:“你这样做不科学”,真的也许就这么一句话,会让这个学生不再愿意积极的参与学习。所以我想在我以后的课堂中要更加细心的去呵护每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快乐积极的参与学习。

第三教师要学会放手。课堂是学生的阵地,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中出现了问题,教师不要再积极主动的去做裁判员。而要学会把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平等的对话和辩论,让出错的孩子心服口服,让他们在辩论中找出正确的答案。在课堂中要变换角色,要做到:变师说为生说,变课堂为学堂,要多问学生为什么?老师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提,老师只要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就足够了。

第四教师要读懂教材。曾有人这样说过:“开车怕路不熟,教书怕教材不熟”,我们只有读懂了教材,知道它的设计意图,我们才能更好的利用教材、驾驭教材。比如说我执教的《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我就没读懂教材,看着例题就觉得只是给学生教会一格表示两个单位和半格的处理就可以了。当吴老师在评价时,我才知道了教材除了我领悟到的这个意图之外,还有德育思想的渗透:教育学生从小要做一个细心的人,让学生体验做统计的人的不容易等等。由此可见我们的数学课中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能力还有思想教育。所以我们一定要研读教材,读懂它蕴含的意义,只有我们读懂了教材,才能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才能高效。

最后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以前我每节课都很认真的准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从来也没想过:这节课学生的困惑在哪里?我上这节课的困惑是什么?我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和自己的困惑?但在这次活动中的说课环节,让我对自己的备课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看到我之前的备课工作做的还是不够到位,在接下来的备课中一定要首先想学生的困惑和自己的困惑,想解决困惑的方法是什么?这样我的备课工作就更完善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应该也能提高一点点了。我想只要我在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解决问题,我会不断的前进的,只要不停下脚步,总有一天会走到别人的前面的。

总之两天的学习,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把学到的用到我的教学工作中,争取我的课堂高效。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三】

20xx年xx月xx号,我有幸参加了x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一天的时间先后聆听了2位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和精彩的讲座,让我颇多感悟,受益匪浅,每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尤其是下午罗明亮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罗老师让我看到了这是一节非常有深度的课;还有早上的潘小明老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我想给听课的每位教师留下的不仅是佩服,我想更多得还是反思,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

两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拉近师生关系,在课前的谈话中就让学生被老师吸引,对老师非常感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打破课堂常规。

两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学生出错误,不怕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我想这点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反思,如潘小明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一个(X,X),这足以说明课堂中重视了生成的资源。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

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的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五、探究活动充分。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潘小明老师在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时,让每个学生尽情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所在位置,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每个人描述的方法和顺序不一样,所以不能使人明确同一事物的准确位置,在此基础上明确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再从具体的列和行中确定描述位置。

六、合作学习扎实有效。

合作学习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条捷径,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每一节课都非常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们把合作学习都放在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上,在学生解决有困难时采取,老师在有难度的问题处理中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互相交流意见,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达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确,以个人优势的发挥来促成整体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学习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是老师的突出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观点;老师有充足的耐心,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应对比优质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五篇【四】

能够参加此次会议,感谢王主任及讲课教师给予我们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此次教研活动,对于我们来说,关系重大,收益颇多。下面是忠厚乡中心学校的数学教师对此次活动的体会:

一、此次活动意义重大

此次教研会开得非常成功,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育局提出了要在全县教育的硬件升级的环境下,狠抓学校的内涵建设。内涵建设的实质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此时召开如此高水准的教研会,宛如久旱的春季迎来了一场甘露,是那样的及时、珍贵,对全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领航作用;尤其是在全县大面积进行集中办学之后,农村学校的教师年龄结构大,对新的课程改革的精髓把脉不准情况下,此次教研会使我们教学中,茅塞顿开、拨云见日,宛如在数学教学的大海上见到了闪光的航塔。这次教研会的成功是王湘军主任爱岗敬业、孜孜以求、辛勤劳作的结晶,在富裕县教育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谱写了全县小学数学教学历史的新篇章。

二、公开课精彩无比价值无限

此次共听了11节课。这些公开课都可以说是小学数学课的经典,都能紧密地把握住新的课改脉搏。每一节课都能充分地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尤其是把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数学教学之中,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讲课中,能把小学的数学教学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把十分枯燥、乏味的数学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例如:“认识小数”一课王春晗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行云流水。在结尾时,把本节课的与师生相关的数字信息写成了一个小结束语,充分地体现出其教学智慧与艺术,给人一种不厌其烦之感。在课件的使用上做到恰如其分,数量适度。这节课堪称是本次教研会上的一朵奇葩,令人陶醉。其他教师的10节课也是亮点多多。节节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教法科学、手段先进、效果极佳。多数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做到以师为导,已生为主,多向互动,合作学习处理合理,知识拓展到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此次教研中,虽然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不足,但瑕不掩瑜。

三、我的收获

1、我们开拓了视野,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2、他山之石可攻玉。我们回去之后要把学到的真经、宝典在全乡传播,让此次教研之花开遍在忠厚乡的教育沃土上。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五】

4月28日至30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全市的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我非常感谢于科长特意将会议安排在莒南。半年前去美国看望在那儿工作的女儿,回国后于科长为我提供与大家相聚见面的机会(用于科长的话说,是用会议给我接风,哈!),此番深情厚谊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

内退了,意味着一个人的一生中的工作阶段也就结束了。来美国后,内心有着一种“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之伤感。我很留恋那份让我痴迷了奋斗了三十余年的教学教研工作,很留恋在多年的教研工作中所结识的各位教研员及众多的老师们,以及朝夕相处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们。同行同事,情同手足,兄妹般相处。此次欢聚让我重温旧情,再次在活动中感受教研工作的那种氛围,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感激与感动。置身会场,似乎又回到了从前。由此我想到人在工作时是一种幸福,即使是忙碌与劳累。

有一句话沉淀在我的心中:“贫贱富贵,总难如意,知足即是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回首以往,我很知足。我曾做过那么多年自己能做的、自己感兴趣的对社会有意义的工作,我有这么多的志同道合、亲密无间的同事同仁。今天更增强了我这种满足感,因为我欣赏到多节精彩的课堂教学,聆听到于科长的报告和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的评讲。脱离了工作,我便是一个闲人,时间是自己的,便有了做自己做生活主人的感觉,这同样是一种幸福。

在会议的最后环节,于科长让我讲几句话。因为于科长事先没打招呼,突然之间,除了激动,面对近千名教师不知说什么好。满肚子的话不知从啥说起。除了表达谢意之外,学习的体会没有经过思考和整理,只是简要的说了几句,有些遗憾,不知是否让于科长及大家失望。

整个活动的安排可以说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安排有序、富有成效,这充分体现了组织者的智慧。所观摩的九节课,充分展示了在几年内骨干教师群体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我市小学数学课改的成果。有些远离课堂的我,真有种“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清新之感,深受启发。作为此次研讨,交流经验、培训教师、总结经验之功能,都落实的很好。教学的改革永无止境。会上,我听了六节课,因为没有任务也就没做深度思考,但期间我与邻座的教研员和教师不时地有些交流。每到闪光之处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遇到效果不理想的地方时也讨论其原因,直抒个人的见解。交流讨论的问题,我概括成了三句话:研究教材要深化,教师的语言要简化,关键的地方要细化。

例如六年级下册的统计例1的教学,三节课对教材都做了灵活处理。候老师设计了用某商店各种彩电销量代替教材中市场各品牌彩电占有率,李老师也赋予此例题以情节,且以员工争取工资的形式出现,徐老师以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文艺节目为统计题材。可以说都注重数学的生活性及趣味性。教材是以A牌、B牌、C牌等为名称给出了市场占有率。如果仔细想一想,教材本身有一个问题,我国的彩电生产技术比较成熟,国产彩电占有了国内的主要市场,为啥不能把ABC换成国产长虹、海信、TCL等具体的品牌,并且不要编造数据,要通过真实的市场调查,即使是调查的时间是某年的。作为国家级教材,这个调查很容易做到。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使学生了解我国彩电的主要品牌有哪些,以及市场销售情况,在使学生了解这些信息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解决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三位教师对教材大胆的处理我非常赞成。但对教材的改动,我又有这样的认识,侯老师是否可以用一个真实的家电商场彩电销售的情况作为素材,当然这有些麻烦,需要去调查,但我觉得很有意义。侯老师虽然把教材中的ABC换成了我国具体彩电的名字,学生一看数据也不真实,因为它是在教材上搬的。李老师把例题的内容编成了员工争取工资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和生动地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我在想,是否在顾及趣味性的.同时,忽视了老板的刻薄和员工的刁钻对学生有一种过于世俗的影响,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在我们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还有,员工的工资与各品牌的销量挂钩也有些勉强。徐老师现场调查学生喜欢文艺节目的情况,学生经历数据的搜集、统计表的形成、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很具有现实性,教学过程也很生动;但从优化教学的角度这一过程是否有必要,因为它要占用较长的教学时间,再说现场调查的数据不一定好用;另外,关于数学的趣味性,解决问题中的挑战性应占有很大成分,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魅力。天天只靠好玩、好吃等方面的素材也不一定能使学生有多么高的兴趣,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

在出示类于教材例题1的扇形统计图后,对于教学过程的展开,我想教师要提的问题主要是这么几个:

1、根据学过的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你能提出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哪种品牌的销量最大?哪种品牌的销量最小?……),2、这个图不能解决那个品牌销量最大(最小)的问题,说明了什么问题?(数据不全面),3、怎么修改此扇形统计图?(“其余的”的数据不要大于列出品牌中的最大数据;若是要解决哪种品牌销量最小,则需要列出所有品牌的数据),4、对于此题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什么?对每一个问题不必引导过细,要放给学生,要让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并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

我们特别注重什么“感”,我想理想的课堂,学生应有三“感”:面临学习任务的紧张感(教学中必须使学生面临明确的学习任务,即我们平时强调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劳累感;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功感(愉悦感)。没有这三“感”,说明教学欠扎实。所谓扎实的教学,就像锤子砸在墙壁上,砸过之后留下的是一个个的坑。这些坑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

本人很长时间疏于学习和深入课堂,对于评课真的有些不敢开口说话了。以上只是我欠思考的个人肤浅的点滴之见,很可能不正确,甚至是谬误。只是说给大家,抛砖引玉,以求交流和指教。也算是我完成会议布置的作业吧。

最后,再次感谢于科长和大家给我提供的这次学习的机会!

篇7:参加小学数学精品课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一学期来,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教师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加强教研力度,采取课题牵动策略。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以下几方面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工作管理

从整体优化出发,加强教学工作的五个环节的管理。为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功能,开学初,我组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信息资源共享,认真落实了集体备课制度,由备课组长负责制,抓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据抽查,各备课组至始至终都能认真执行。

二、教研组建设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组的特点,经过全组教师的热烈讨论,制定了工作目标和具体计划,有定期的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制度、相互听课制度、教研组活动记录。组内教研气氛浓厚,各教师听课都在15节以上,年轻教师都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培训活动。全组教师团结协作凝聚力强,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三、教科研活动

1、加强年级组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各年级组老师,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每次研讨课,老师们都能认真研究教材,写出设计意图和详细教案,课后及时召开专题研讨会,针对上课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教研组成员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我们教研组尤其重视评课及反思环节,在每位老师开课之后,教研组都要在组内开展认真的说课、评课活动。这样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真正做到优质资源共享。

2、本期我们数学组与银田学校数学组进行了校际交流活动。由xx执教的三堂课体现了我们数学组的集体智慧,得到了各级高度评价。

3、课题组成员以课题带动全组成员进行“小学生数学学习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全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都得以提高业务能力以及教学水平。

四、工作实绩

1、xx执教的《粉刷围墙》集全组之智慧,在“我是主席小同学”的主题竞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2、xxx老师在xx省数学老师风采演讲中获得二等奖。

3、xxx老师在说课比赛中获得xx市一等奖、xx市二等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本学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每一位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都取得了进步,这是我们数学教研组活动的目的。今后,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换取更好的成绩。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二】

经过一天多的学习,这些名师的讲课使我受益匪浅。这几位老师中有的和我们一样也曾经在农村一线工作,都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例如张学锋老师的《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张老师创设学校周围地摊让学生摸奖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其次,教师把摸球活动充分发挥,有学生摸球-----组内摸球------班长摸球的顺序,让学生体会摸球颜色的可能性,慢慢引导学生接触主题。再次,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来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在本节课中张老师还注意没做一个活动都先说明活动规则。让学生明确要求,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真阳学生都有自己的明确的目标,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对待练习题时,张老师的设计也很有层次性,因为本节课主要通过摸球来认识摸出同一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练习时张老师给出的是一个分成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并且三种颜色交叉排列,颜色区域大小不一,当圆盘从转动到停止时,看指针停在哪一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大,那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小。最后,又用摸球的练习结束本节课,这样的设计使我们能够非常清楚明白的直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涂一涂、摆一摆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课虽然听完了,但反思却仍在继续,我要及时纠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要奋起直追,争取早日找到课堂教学的真谛,达到教学效果的更优化。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三】

xx年11月2日至3日,我们小学组织老师们去双语学校参加了省优质课的学习,一天半的时间先后听了几位各县区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听完后都很多收获,特别是《求平均数》一课,给我的印象很深。现就这次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张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吕健老师讲的《确定位置》这节课,在上课之前她首先用相机给同学们拍照留个纪念,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情绪,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并且很快把同学们的照片传到了课件里,让同学去找一下班长的位置,找到以后引导学生怎样用语言准确的描述出班长的位置,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很快的去思考怎么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学生说从前向后第二行,从左向右第三列;还有的同学说从后向前数等等,学生说出来很多的方法,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有这么多的方法听起来有点乱,我们能不能统一一种规则进行描述,这时学生都很同意老师的意见,老师很快告诉学生,我们一般规定横排为行,竖排为列,一般我们先说列再说行,学生很快就用统一的语言描述了班长的位置,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吕老师从拍照激发兴趣,体验方法不统一给生活带来的不便,最好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

二、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一连串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分析教材时,要适当舍取一些教材内容,做到灵活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模板【四】

很荣幸在12月9日和10日参加了工作室组织的“小学数学学科研讨会”活动。这次活动由工作室的6位老师分别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进行了授课。而我作为其中的一名授课教师感觉更是荣幸。每次课后都能听到吴正宪老师的精准的点评。只有两天的培训生活,但给我的教育教学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两天的学习,给我的冲击力很大,下面就将我的心得体会和一些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教师要关注课堂细节。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教学工作是一项细之又细的工作,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中做好每一项细小的工作,只有细微之处做好了,课堂才能出彩。比如在白金梅老师的课堂中,她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时,三角形用的是完全一样但是她把两个三角形的颜色设计成不一样的,这样通过拼一拼,学生很直观的就能看出这个新的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这一个细心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其次教师要关注儿童。正如吴老师所说:“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一定要想着儿童,把儿童放在第一位。”我们也知道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可我们在具体的操作时真正的想过儿童吗?我的回答是:很少。每次只想着自己的课堂中怎么讲解学生才能明白,很少想学生会怎么想。而且在课堂中也设法保护儿童的心灵。但还是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学生。就比如那天我在课堂中很随意的对学生的统计图评价:“你这样做不科学”,真的也许就这么一句话,会让这个学生不再愿意积极的参与学习。所以我想在我以后的课堂中要更加细心的去呵护每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快乐积极的参与学习。

第三教师要学会放手。课堂是学生的阵地,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中出现了问题,教师不要再积极主动的去做裁判员。而要学会把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平等的对话和辩论,让出错的孩子心服口服,让他们在辩论中找出正确的答案。在课堂中要变换角色,要做到:变师说为生说,变课堂为学堂,要多问学生为什么?老师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提,老师只要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就足够了。

第四教师要读懂教材。曾有人这样说过:“开车怕路不熟,教书怕教材不熟”,我们只有读懂了教材,知道它的设计意图,我们才能更好的利用教材、驾驭教材。比如说我执教的《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我就没读懂教材,看着例题就觉得只是给学生教会一格表示两个单位和半格的处理就可以了。当吴老师在评价时,我才知道了教材除了我领悟到的这个意图之外,还有德育思想的渗透:教育学生从小要做一个细心的人,让学生体验做统计的人的不容易等等。由此可见我们的数学课中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能力还有思想教育。所以我们一定要研读教材,读懂它蕴含的意义,只有我们读懂了教材,才能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才能高效。

最后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以前我每节课都很认真的准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从来也没想过:这节课学生的困惑在哪里?我上这节课的困惑是什么?我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和自己的困惑?但在这次活动中的说课环节,让我对自己的备课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看到我之前的备课工作做的还是不够到位,在接下来的备课中一定要首先想学生的困惑和自己的困惑,想解决困惑的方法是什么?这样我的备课工作就更完善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应该也能提高一点点了。我想只要我在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解决问题,我会不断的前进的,只要不停下脚步,总有一天会走到别人的前面的。

总之两天的学习,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把学到的用到我的教学工作中,争取我的课堂高效。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深度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五】

在长乐路小学,听了赵文渊老师的一节植树问题。这节课通过几个环节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数与间隔的关系。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的特点自主探究,你是园林工人应怎样做?最后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来说说本节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在练习中,着重逆向思维完成练习,通过课件体现知识的探究过程。

本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师过多的引导,使学生的自主探究任务没有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单纯的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对学生有些难,所以在课堂中重视规律更强调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

篇8:参加小学数学精品课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班主任,爱,精细化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 是学校与学生、家长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一个班主任能否合理巧妙地管理班级, 引导一个群体最终成才, 成为其工作的重头戏。并且, 当代学生思想活跃、独立意识强、自尊心很强, 面对他活泼可爱的身影和易变心理, 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具备科学有效的管理理念。

自毕业后, 我已连续七年担任班主任, 这期间有成功, 亦有过迷惘。后来, 我有幸参加了县局组织的班主任研讨会, 使我有幸得以与名家面对面交流, 聆听他们的教诲, 汲取他们的经验。接下来, 我将结合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及我个人的工作实际, 就班级管理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用爱成就每个孩子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信彩琴老师说:“请你一定相信, 遇见了孩子就遇见了世界上最好的爱。”孩子的爱是纯洁的、美好的, 因而他们对于爱的理解也是最完美的。作为一名老师, 尤其是班主任, 应该学会用爱成就每一个孩子, 使他们在班级大家庭中处处体会到爱的存在。李镇西老师说:“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 不应该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 而应该以儿童般的情感、兴趣、喜好、纯真去看待孩子们的错误, 因为我们也年轻过, 我们也当过学生, 曾经的我们难道没有过这种行为吗?”张景浩校长说:“教育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睁眼看优点, 闭眼看缺点。”

是啊, 作为教师, 我们都应该善待每一个孩子, 给他们更多的无功利的爱。这样, 孩子才会爱我们, 这样我们的班级才会充满温馨, 孩子们才会成就自我。

二、用精细化策略引导每个孩子

一个班级的教育, 不光只有爱, 爱是教育的本源, 要让学生用爱成就自己, 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 让他们走好每一步。正所谓:每天进步一点点。因此我觉得, 管理不应该缺失爱, 但更要注重精细化管理, 这二者之间并不冲突, 而且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刘雪梅校长说:精细化就在于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 时时有事做, 事事有时做。这样可以使孩子们得到锻炼, 各尽所能, 在点滴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我的管理中, 主要是把以下几个字作为工作原则:勤、严、细、实、恒。

(一) 勤即勤了解、勤观察、勤发现、勤解决。

这就需要班主任经常进班、进寝室, 到学生中去, 勤与学生沟通, 勤与科任教师交流, 勤同学生家长联系, 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不能给班级管理工作留下隐患。

(二) 严即严格要求。

但严格不等于严厉, 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 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班主任要严而有爱、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严而有理。

(三) 细即细心、细节、细微。

班主任如果能够关注细节, 并且及时妥善解决这些细微问题, 班级管理就可以避免许多失误。班主任要做到见微知著, 从细节中认识学生。古人云, 阅人以微, 说的是看人要从细微之处去认识。

(四) 实即务实。

就是指班主任必须从实际出发, 从当前做起, 从具体的事务做起, 心怀学生, 心系班级, 扎扎实实搞好班级管理。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中去, 认真了解、研究学生, 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才能让学生既感受到班主任的情与爱, 又认识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的指导与参与。

(五) 恒即持之以恒。

学生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做, 很多工作不会一次见效。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准备, 很多良好的开端会半途而废。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管死学生, 不给他们自由, 而是要在尊重、热爱孩子的基础上, 对他们严格要求, 使他们各尽其能, 从而使班级更具活力。

三、用活动激发每个孩子

班级是由一个个学生组成的, 他们是活生生的人, 有其思想和兴趣爱好, 我们要让他们各尽其能、人尽其才。因此, 开展丰富的活动, 是一个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工作以来,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比如:集体意识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安全教育等工作, 同时也开展了棋类比赛、普通话演讲赛等活动, 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使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快乐, 在快乐中成长进步。

总之,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也要有“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境界。班主任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把工作做到实处、细处。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 你必须拥有整个太阳。”班主任是教育者, 是领路人, 只要我们当班主任的心中都有一轮灿烂的太阳, 洞悉学生的心理, 对学生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持之以恒, 和风细雨, 定然润物无声, 我们班主任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也可以实现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的学生就会自立、自律、自尊、自强, 我们的教育就会完成它神圣而光荣的使命, 祖国的明天也一定会阳光灿烂, 鸟语花香。

参考文献

[1]班级管理中的“严、细、慎、实、恒”[J]班主任之友.

[2]王玉琛.魏书生育人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8.

上一篇:“建设诚信政府”座谈发言稿下一篇:四叶草散文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