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

2024-07-21

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共14篇)

篇1: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

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内容服务的,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就有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得当和学生的可接受性,还应注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授体育知识、技能的方法一,般采用室内讲授形式,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讲练法、讨论法等。教师讲解,学生学习,比较单调,乏味,无趣,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我上的是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课,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习惯,组织和纪律性,几乎为零,所以必须从头开始。我对学生要求不算严格,认为学生会很自觉,可学生把我的温柔当做了放松,上课比较懒散,导致课堂效果非常糟糕!

通过远程培训,学习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法,我在教学中的思路有所改变了,我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一)主题教学法

主题教学法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学习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及相关的活动与内容的原则性建议,围绕创设的一个教学主题,把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采用相互联系的若干教学环节,通过以游戏为主的方法,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融合于身体活动之中。主题教学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竞赛教学,纠正错误动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运用主题进行教学,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二)学生学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集体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自主练习等方法学习。通过自主练习,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说话的语言,不宜过快,应简洁明了,多采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还可以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2: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

教育改革不只是在文化教育领域,他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体育的改革也紧跟其后,为了适应当前教育的模式,充实自己的教学教育方法,有幸拜读《新课程教学法》这一书。看完了,合上书仍觉得意犹未尽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读了该书,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明灯,尤其是对我这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而言,的确是受益非浅。以下就自己所读的关于教学的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关于授课,在看这部分内容前,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授课自己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存在欠缺,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并不突出,对此讲解的还不够充分模糊,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调,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另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使得所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练习,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方面做的都不够好。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学生对于原地的运球技术动作掌握不够,就在此基础上进行行进间运球技术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对技术知识有种应接不暇的感觉,尤其是那些接受能力相对不够好的学生。

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是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内容在时间上有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学生的注意力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非常密切,即使教师讲解的再精彩再投入,而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去认真学的话,教师做的也是无用功。

篇3: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

1.坚持快乐体育目标 , 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小学体育实践活动中, 健康快乐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四化原则”的运用方面:一是多样化原则。由于身心发展的规律性特征, 小学生不仅好玩而且好动, 因此每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要力求多样化, 一般不应少于三个项目, 而且每个项目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 教学组织力求紧凑。即使是同样内容的教学活动也要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切入, 以避免学生出现审美疲劳。如在中短跑内容教学中, 可以将其变换成往返跑、抢物跑、过障碍跑、折线跑和多种姿势跑等形式, 既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又丰富教学的内涵与外延。二是游戏化原则。如在队列训练时, 可将其改造为“大雁排队”、“推火车”等形式, 让小学生在体验活动乐趣的同时, 事半功倍地掌握相应体育技能。三是循环化原则。就是指对多个内容实施循环化教学, 让每节课可以从不同的点进行切入 (切入点要有一定联系) 。如此而为, 每节课渗透一些新学内容, 能够让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四是生活化原则。比如, 把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成“集体郊游活动”形式: 走在平路上———慢跑; 爬山———原地高抬腿跑; 过独木桥———两手侧平举, 足尖跳;盘山道走———曲线行进。此外, 可引进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娱乐 (砸沙包、跳橡皮筋、老鹰逐兔) 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既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又能取得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2.坚持快乐体育目标 , 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在学校教育中, 教学活动的出彩之处不仅是教学内容的翻新, 还在于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我们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需要, 灵活变换和创新教学方法, 以充分激活教学状态, 不断提升教学活动的魅力指数, 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比如采用多角度化的教学主题: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 他们普遍喜欢动画和童话故事, 我们可以创设浪漫的教学情境, 首先把他们的思维引入童话意境中, 然后渗透教学内容, 如此就能让单调的学习活动变得有声有色; 而对于中高年级小学生来说, 他们相对具有相互合作、创优争先的意识, 对此, 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分组轮换、展示互动、探究讨论和竞赛评比等形式, 创设极具活跃性的竞争性活动情境, 从而充分发挥“以赛激趣促学”的教学效应。再如, 对于一些技能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 许多教师通常借助动作示范和多媒体演示进行正面引导教学, 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小学生来说效果比较明显;然而对于那些体育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潜能生而言, 则难以跟进和正确有效地把握。有鉴于此, 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把一些不易掌握并容易出错的技术要领, 通过人工示范或多媒体展示出来, 让他们在正误对比中进行观察和学习, 教学效果也就自然不同以往。

3.坚持快乐体育目标 , 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如果把课堂教学视为一出舞台演出的话, 那么教学手段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表演道具。道具制作和运用得好, 有助于强化表演效果;反之, 道具制作粗糙或者运用很一般, 则必然有损于舞台演出的形象和效果。换言之, 教学手段和舞台道具二者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那么, 小学体育活动中的教学手段主要具有哪些灵活性呢? 一是直接通过多变图片, 充分利用其逼真、形象、新颖和美观等特征, 不断刺激小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内心欲望, 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可以把学习活动场地安排在图纸上, 帮助和促进小学生理解教师授课的意图。二是在运用传统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 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良好支撑, 对小学生进行体育历史发展、基本常识、重大盛事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和欣赏; 或者对一些难度性较大而人工示范不力的技能性内容 (如起跑式跳远的跳跃式动作) 进行直观演示 (可连续播放、缓放、定格和回放) , 轻松自如地做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动为静、化静为动, 再结合简明生动的语言解说,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训练。三是可以通过哨音、小号、鼓声和音乐等变换方式, 有效刺激小学生的听觉和心理。如动作教学时, 播放与之相应的音乐节奏, 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训练场上及比赛时, 用音乐或者小号、鼓声渲染气氛, 可以有效转移学生注意力, 变相减轻他们的身心疲劳, 从而发挥加油助威、提振精神、奋勇争先的作用。

总之, “打造快乐体育, 促进健康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剑气所指, 也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并实践的一项发展性课题。只有让学生永葆天然的饱满和烂漫, 才能勃发体育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摘要:如果说情感因素是学校教育的灵魂的话, 那么快乐元素则是教学实践的活力源泉。理论和实践表明, 对于唯情趣论且缺乏责任自控能力的小学生而言, 快乐教学是不可或缺的良好活性支撑。因此,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利用他们求新求异的心理, 采用新鲜的事物、形式和角度刺激他们, 创造健康活泼、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环境, 从而积极有效地诱发他们的内在活力, 促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一方面取得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铺路。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思考, 谈谈看法。

篇4:新课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探索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导向性

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发展的“指挥棒”。正是这样的教学认识,笔者以为,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一方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导向性和价值性,让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够做到“有据可寻,有标可引”;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满足和提高。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精细设计教学目标,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1.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设计具有普遍目标的教学任务要求;2.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教学目标予以适当的优化,以此来进行达标;3.设计的教学目标要能够让班级的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实现,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笔者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跳高的知识和技能,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跨越式跳高的过竿及落地技术;2.使九成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并能够进行跳跃,提高跳跃能力;3.使全班同学在达标的前提下,能够使得六成的同学超过教学目标。这样设计教学目标,一方面,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和提升技能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运动的过程中提高技能。

二、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认为,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增长知識和技能,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身思维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笔者以为,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主要体现在:1.注重教学知识内容的有机连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发挥他们参与运动的兴趣和激情,增强他们的体育学习情感体验;3.注重知识的讲解示范,让学生在掌握动作要领的前提下,能够进行更规范的运动;4.通过运用游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运动的技能水平,让学生愿意学习,快乐成长。

例如,在“400~600米自然地形跑”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运用如下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中长跑能力。这些方法主要有:1.以100米为单位进行划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跑步,以帮助他们适应跑步运动;2.以小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在400米的跑步过程中进行接力赛,看哪个小组能够获胜,以此来培养学生“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3.教师参与学生的跑步之中,并对学生的跑步情况予以评价说明,以帮助他们及时地调整跑步策略;4.做好学生的跑步护理工作,让学生在跑步之后都能够得到充分地护理,以帮助他们消除紧张害怕之感。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使得教学的内容得到直观清晰的呈现,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学习;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教学反思,调整提升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更是在教学之后的一种总结和升华。对此,笔者以为,注重教学反思,一方面,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教训,便于提升自己的教学义务水平;另一方面,能够让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发展创新精神,以此来满足他们学习发展的需要。

笔者以为,注重教学反思,调整提升教学策略,主要表现在:1.反思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生成性,即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来总结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理解掌握情况;2.反思教学效果,即在教学中反思学生的收获是否与教学目标相一致;3.反思生成性评价方法的运用,即在教学中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他们的发展和闪光点,以提高他们学习的激情。

综上所言,在新课程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运动中丰富他们的知识,在学习中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宋尽贤,冒振明.明确课程性质 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学校体育.2007年第1期

3.黄慎.让学生在有效体育学习中发展[J].体育教学.2005年第5期

4.刘春萍.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体育学刊.2005年第11期

篇5: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面对21世纪激烈的竞争,我国的基础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基础教育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真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方针,以便在未来的世界激烈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对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自 2001 年 7 月出版并在当年新学期开始实验的《课标》以来,7 年的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所以教育部已经组织专家对《课标》进行修改。《课标》是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要参照的标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在《课标》的指引下对体育课程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改革,与过去的体育课程改革相比具有历史性突破,尤其是体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观念的转变决定行为的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着他们的教学行为,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决定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成败。以此为起点探讨如何理解新课标理念、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在新的教学观念下如何开展体育教学以及纠正课程改革与教学偏差的措施

一、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1.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又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体育一词在学校体育学中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都有明确解释,都有通过身体练习即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含义。关于健康一词,世界卫生组织已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众所周知,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遗传、自然环境、教育、生活习惯、个性心理、营养、体育锻炼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体育锻炼是最能积极促进身体健康的。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免疫功能,全面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身体的正常发育,而且能磨炼人的意志,培养自信心,培养抗挫折能力,陶冶美的性情,增强社会适应能力。1.2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课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不会在体育课上投入地去学、去练,在课外更不会去练。因为体育课既不会对学生的高考升学产生直接影响,也不会对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只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他们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1.3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各种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因而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始终将学生的个体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应始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体育教学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即使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也不应该因某一方面欠缺而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他们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自信心,促进师生间的合作与互动。1.5 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创新和实践是体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因而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的课程。如何以体育课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或突破口,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改革是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与课程改革相呼应。在课程与教学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观是主导因素,它决定着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但课程究竟是教学的“枷锁”、“控制者”,还是教学的“跳板”和“促进者”,这一问题,在不同的教学观里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在传统教学论的概念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

内容,而这种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故“课程”又被界定为学科或各门学科的总和。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课程和教学成为两个彼此分离的领域,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或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对课程做出任何调整和变革。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就是传统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 课程是“专制”的一方,课程成为一种指令、规定,教材成为圣经,而教学则成为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课程与教学走向二元对立,两者机械地、单向地发生关系。这样,课程不断走向孤立,走向封闭,走向萎缩,走向难、繁、偏、旧,而教学也不断变得死板、机械、沉闷,这种背景下的所谓教学改革只能是打外围战,“戴着镣铐跳舞”,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总之,这种改革最多只能在方法上、形式上做文章,而不可能有实质性的突破。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处于课程之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是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

化,在这种背景下,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进人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动力,成为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这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呼唤的教学改革。

三、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积极改革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各地各校应结合自己的实际,积极探索有利于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高效益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健康教育的需要。

3.1更新教学观念,变教为诱。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广泛运用发现法、诱导法、问题法等现代教学方法。

3.2结合本校实际,大力提倡简化教学法。各地各校应从实际出发,优化教学过程。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应突出关键技术环节教学,简化教学过程,降低对技术细节以及动作规范性的教学要求。强调通过体育教学,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基本达到教学要求,运动能力得以提高。3.3创造学生互教互学,互帮互助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并经常对学生进行助人为乐、虚心好学等方面的思想教育。3.4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活泼、愉快的教学环境。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命令式的口气比较多,这样就在师生双方之间形成了一定的隔阂。体育教学中的命令式口气,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意志和口令来完成教师的要求,学生完全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既然师生同是影响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就应该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形成一种和谐、自然、默契的氛围。通过广泛运用游戏法、情感法等教学方法,在快乐的体育活动中纠正课程改革与教学偏差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纠正课程改革与教学偏差的措施

为了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端正思想, 消解认识偏差, 采取相应措施。4.1 在实践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改变 “岸上人教水里人”的做法, 使课程改革培训学以致用。

4.2 各省、市教研人员要做好课程改革方面的工作。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偏差, 及时组织反思活动, 交流意见, 为提高实施效果服务。

4.3 体育教学研究人员和体育教师要着力提高自己的自身素养, 随时更新自己的观念, 及时地适应时代的变化。特别是教学研究人员应先行一步, 研究要具有前瞻性。4.4 进一步完善《体育与健康标准课程》, 使之既体现时代特征, 又易理解、易操作。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的贯彻下,我们进行体育课程教学与改革,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的身体锻炼;选择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和运动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侧重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尤其是对学理的研究。由于各地区个学校的条件和实际情况各不相同,体育课程在各地区各学校实施有差异。自2002年“自主教学”在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以来,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自主教学”是学生在上课时间、教师、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自主选择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可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运动水平等自主选择上课内容、上课教师、上课时间,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精神。那么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是否可以模仿或采用“三自主教学”模式,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研究的一个启示。

参考文献

篇6: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

[摘要]在农村初中教育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是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体质,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游戏等多种教学法进行体育教学。

[?P键词]农村中学;体育;健康;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84-01

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新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指出,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个性与兴趣爱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教授学生体育运动知识、技能的同时,尽量把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

一、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体育教学

在我国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部分体育器材稀缺,造成一些课程无法正常开展。一些农村中学对于体育器材的管理不严格,学生不注重对体育器材的保护,造成学校的体育器材受到严重的损坏或直接丢失,影响相关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针对教学器材稀缺的问题,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

例如,教师在农村中学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在学习一些新、难动作时,利用多媒体视频演示、挂图等教学设备进行的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但是农村中学缺乏教学设备,无法借助教学设备进行教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通过口头讲解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教师在口头教学中,需要组织好语言,选择准确的词汇,表达某一动作,在口头表达动作的同时,尽量让语言生动有趣,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口语。在蹲踞式起跑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演示起跑的动作要领,并要求学生做好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动作,在说出“各就各位”口号时,教师用形象的比喻如“绷紧的弹簧”,让学生体悟该动作的要领。在使用这类比喻时,更易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并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体育教学的效果明显。

二、利用游戏法进行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对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要激发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游戏法进行教学。

教师在使用游戏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例如,在农村体育教学中常采用“穿隧道”游戏,“穿隧道”游戏需要将学生分为几队,每队学生为两人,两队学生面对面站立,并搭住对方的手,然后教师发令,让学生一对一对穿过隧道。这类游戏可以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会将脚伸到“隧道”内,影响其他学生通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此情况,教师需要在游戏前给学生讲解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从而让游戏更好地进行。教师在课前还可以开展“萝卜蹲”游戏,通过让学生配合,提升学生的协调能力,实现学生之间的良好协作。

三、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体育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兴趣爱好,促使学生朝着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教师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与生活习惯。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教授给学生相应的篮球技巧之后,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挑选出篮球技巧相对娴熟的学生作为小组长,由小组长配合小组成员进行篮球技巧的训练。教师在一旁巡视,在适当的时机给全体学生做一次动作演示,从而帮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篮球技巧。又如,教师在加速跑的体育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不同小组的学生站在不同的跑道上,进行五十米的加速跑比赛。对加速跑总时间较短的小组,教师给予其奖励,而对于对加速跑总时间较长的小组,教师再对学生讲解加速跑的动作要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速跑。在慢跑教学中,学生会感觉较为无聊,对教学活动无心参与。这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抱团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慢跑的过程中,边喊口令边做徒手操,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乐趣,从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需要尽量将课程变得生动有趣,通过语言、游戏等技巧与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促进我国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篇7: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与健全的人格的重要使命。新课改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如何进行?教师如何教才能更好的符合当前课改的要求?这是摆在每位体育教师面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名走在教育前线的年轻体育教师,我认为新课改条件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在它却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更新的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多学、多思、多尝试、多实践、多创新,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科学的教学氛围,创设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创新的平台,更好的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本人通过课堂教学的有益尝试,积极探索在新课改下如何使学生有效的学习。

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学观,跟上时代的节奏,如何使学生有效学习?根据新课改精神,本着“健康第一”和“学生发展”及“阳光运动”的指导思想,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我在课堂教学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让学生在游戏中有趣学

兴趣是启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它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集“情景性、趣味性、新颖性、竞争性”为一体,深受广大学生所喜爱。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根据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我把游戏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游戏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每节课都给学生以游戏的机会。课前经常让学生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摸四位”“大小葫芦”“红黄蓝绿”“弹钢琴”等,使学生在一开始上课就能够达到思想和精神的集中,同时注意运用学生平时喜欢做的或自己编创的游戏:“贴烧饼多样”、“木头人”、“大泡泡小泡泡”、“水果比赛”等,既生动又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中,让学生做教师规定的创编游戏:“多样接力、滚雪球、跳跃游戏、巧过封锁线、智取红旗”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展现,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后经常让学生做一些放松肢体的游戏:形象泼冷水、气球爆炸、充气、小树发芽、意念放松等,使学生达到肢体和心理的充分放松,这样学生在游戏玩乐中既满足了自身的多种需求,又达到了“趣中练”、“趣中学”学有成效的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在尝试中自主学

尝试学习是学习的基本形式,没有尝试就没有创新和创造,尝试是创新的基础。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我利用尝试教学,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示范,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当小主人,相信学生,让学生大胆尝试,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如一年级技巧:“前滚翻”教学,我出示课题让学生尝试。学生的兴趣很高,在自己和同伴的借鉴下虽不能做得很圆满,但多数人都能敢于尝试,人人参与,少数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动作。看到此景,我总是在旁边加以正确引导和鼓励,给学生做“球滚动”和“火柴盒滚动”的实验,让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圆的物体容易滚动,引出技巧前滚翻的重点和难点:团身紧、滚动圆。接着让学生进一步的尝试配合教师的语言激励:比一比哪个同学的.滚动最圆滑?从而使学生在自已得出的正确的动作概念下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练习中,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8:新课程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论

一、依据教学目标, 创新教学思维模式

新课程确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 明确规定了以下课程总体标准: (1) 增强体能, 掌握、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 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 发扬体育精神, 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笔者认为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前提下, 加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与教育诸方面的有机结合, 创新教育途径, 是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可作如下尝试: (1) 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课堂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 必须将改革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作为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中心环节;同时, 必须将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作为有益补充,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竞赛活动, 为培养学生健康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构建有效载体。 (2) 坚持课标的规定性与内容选择性的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学生身心发展标准, 而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学校和教师完全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学生实际, 选择教学项目或内容。 (3) 坚持体育与健康教育等诸方面内容的有机结合。将体育与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 既可以增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又有利于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强身, 以体益美,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4) 坚持课程选择与课程开发相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涉及了广泛的教育内容,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实施校本课程开发, 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二、整合教学资源, 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

新课程突破了以往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 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确立了课程内容框架, 极大地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因此, 选择新课程教学内容, 要树立“大体育”观念, 既考虑体育与健康课本身的教学内容, 又思考体育与健康同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效衔接。

笔者从“动育、心育、食育、性育、劳育”等方面整体谋划, 科学设计。“动育”, 即运动技能教育;包含着对学生运动兴趣、爱好、习惯、体育道德的培养和运动技术水平的训练, 是体育与健康课的主体内容。“心育”, 即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学生健康知识的培养, 健康生活方式和乐观、进取、开朗、豁达心态的形成等重要任务。“食育”, 即饮食科学教育;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 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必须从关注饮食开始, 因此, 提高学生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 培养科学的营养结构知识和饮食习惯, 是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内容。“性育”, 即性知识教育;初中阶段, 正值学生生理发育成熟时期, 加强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 让学生掌握性科学, 打破性神秘, 既是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评价多元化,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科学的课程评价既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推动力, 也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评价方法要多元化。学生体育与健康的检测, 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以评价量标体系为依据,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自评可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 互评则应充分调动小组同学的积极性, 重点对学生参与运动过程、心理健康、体育文明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 师评则是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给予适当的定性描述和定量检测。

除此而外, 评价手段也应多元化。一方面, 要运用传统的测量手段, 测量学生的竞技成绩, 另一方面, 要采用精确的测量仪器 (如学生体质与健康测量仪) , 准确测定学生的体能指标。对于评价结论也应做到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呈现, 要改革传统检测中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 采用量化评价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 增强评价的调控功能,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施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篇9: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

师与学生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一、体育与健康教学观念的转变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体育与健康教学,影响到学校教育能否实施素质教育。所以教师应该具有全新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新发展。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在教学方法上表现出对运动技术的精雕细琢,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的不同;在课堂上,学生处于次要地位,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始终都在跟着教师走,处在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主动地去学习。严重扼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新课改中,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标的实施表现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新方向。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建立一种民主、合作、平等、互利的师生关系。一切要从学生出发,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课程目标主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课程内容多样化、弹性化,课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尽快进入“角色”,走进新课程。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走进新课程、构建新型课,这是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以及体育教师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教师个体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进行教学创新的前提。由于教师存在着个体差异,这就需要针对自身情况,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主动地学习。同时,进一步深入剖析和认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认真研究和探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指导思想和未来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从而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能始终体现出以“以学生为本”为主题的教育思想。

二、新课程理念下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

课程的名称和性质的变化。新课程不是传统的体育课加上原来的健康教育课合并的综合课程,而是更加强调体育与健康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它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增强体能和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新课程强调将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相比,体育教学模式除了具有教学模式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体育与健康教学本身的特点。

新课程理念下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

体育与健康教学思想。体育与健康教学思想是体育教学模式所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使人们能够了解教学模式的来龙去脉。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课程结构,融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决定着模式的操作程序和策略等方面。教学模式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五个领域目标得到部分或全部的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 使得构成体育教育模式的结构要素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而体育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

三、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教育的改革,对我们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兴趣,向同学们讲有关体育方面的知识,来激发同学们的动机。由此看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比有的同学对篮球感兴趣、有的对跳远感兴趣、有的对游泳感兴趣……教师应因材施教,符合大多数同学的意愿。体育教师要由原来的重知识、技术传授向重学生身心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限制学生自由转变为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转变。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不断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动机。体育新课程主要是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体现课程的时代性。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客观条件。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有时是外部学习动机起作用,有时是内部学习动机起作用,二者轮流交替、互相转化,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直至到达既定的学习目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当学生没有任何学习动机时,可以创设各种外部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如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内容,采用新兴的街舞、健美操、搏击操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外部学习动机以后,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热情, 以及信念、理想和世界观,并引导这些内部心理因素,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当学生有了强烈而持久的内部学生动机之后,仍然要利用外部条件去激发外部学习动机。如让学生自己创编街舞、健美操等激发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总之,要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为主,适当利用外部学习动机,使两者并行或轮流交替。如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始终会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学习效果必定会大有提高。学生也可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有权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和设计,可以自由练习与思考,允许标新立异。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我认为在体育课中并不应该对学生太严厉,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师生关系这种角色的重新定位,有力地促进了师生间的人际互动和师生关系的改善。

开发学生学习潜能。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好比一座有待开采的金矿。体育课中,应组织一些比较有刺激性的游戏。让同学们在娱乐的同时达到训练的目的。潜能得以实现 ,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学习。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学会什么动作技术为出发点设计的,它束缚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和利用,忽略了远期教学效果的最佳获得。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追求的体育教学模式则以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出发点,最终达到由“教”到“不教”,由“学会”到“会学”这一目标发展。在“快乐足球”中米卢提出了:单纯性的竞技体育也可以快快乐乐地训练、快快乐乐地比赛拼杀。米卢利用此理念激发了国家足球运动员的内在激情,从而实现了中国队进世界杯的梦想。而我们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何尝不可呢?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传授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那种纯粹为了学习某项动作或提高身体素质而教学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吃力,打从心里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失去信心。新课程标准下的快乐体育教学,应该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因为只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快乐体育强调以积极的方式去促进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它追求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和最拿手的体育项目,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进而产生学习的乐趣。

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传统思想影响下的体育课不管学生的先天差异与不同需求,其练习项目、次数、难度、标准都必须一致。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统一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完全忽略了人体存在差异的基本规律,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束缚了他们的个性发展。而个性化的模式就考虑了人体差异的存在,根据人的心理、能力等的差异,及时调控教学的方法策略与教学程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体育活动中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地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由于运动能力、个性特征的不同,他们的体育学习抱负水平也是不一定的。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成就水平的特点,帮助抱负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实际的、动作复杂而成功率高的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 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在不断成功中加强体育学习动机。千万不要让他们好高骛远,一旦目标远离实际而在体育学习中受到重大挫折,就常会削弱体育学习动机,以至一蹶不振。对于抱负水平低的学生,一种情况是为他们选择较低难度的动作,因为这类动作他们确信能够完成,然而这种目标往往不能激发起奋发向上的学习动机。另一种情况是为他们选择高难度动作,远离他们的实际,使他们根本不可能达到,也不可能产生奋进的体育学习动机。因而一定要选择适合他们实际的、由易到难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能形成积极进取的体育学习动机。教师应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要自尊、自信、自强,相信自己通过不断追求,一定能使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达到最满意的程度。

学校体育要紧跟时代发展,明确健康的新观念,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改进体育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主张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和育心相结合,使学生从“让我学”的被动状态中解放出来,为激发、引导、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塑造、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从中磨练意志、陶冶情操,进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篇10: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王世龙

今年10月中旬,我们教研组集体学习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体育三至四年级》,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作了详细的解析,使我思路大开,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意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新课程强调改变原有单

一、陈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学生互为中心师生互动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是单一灌输——接受,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促使了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一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接受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承接。二是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通过学生各种方式的学习。三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就直接影响到教师为考核而教学转向为学生接受知识而教学,学生为过关而学习转向为自己兴趣爱好而学习。四是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不同的差异和基础,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个学生在自己不同的基础上有提高。

二、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1、体育教师将向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二者相结合转变。

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除了知识技能的

传授,还应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育教师在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做到:一是积极地旁观,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实验或积极地看,积极地听。同时,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各种情况,处理即时发生的事情、状况,并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支持。二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2、师生关系将更加和谐。

传统教学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体育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学习的指挥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体育成绩的判定者,对学生的评定具有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方式进行练习和活动,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绝对阻止学生的另类表现,把一些活跃的学生作为差生来处理。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映,关注学生的不协调音,用公正合理的态度对待练习中发生的教师意料外的事情。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教与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三、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的转变

篇11: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我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学习,以及对具体的实施方案的解读,使我思路大开,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二、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1、体育教师将向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二者相结合转变。

体育教师在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做到:一是积极地旁观,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实验或积极地看,积极地听。二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2、师生关系将更加和谐。

传统教学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体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映,关注学生的不协调音,用公正合理的态度对待练习中发生的教师意料外的事情。

三、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的转变

篇12: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

1、“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各方面完美的状态, 而不仅仅是指人没有疾病。由此可见, 一个人只有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状态, 并且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真正健康。然而, 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 生物体育观曾是多数体育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它主要以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为目标, 追求对人体生物学的改造, 忽视对学生心理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生活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 构建了包括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的课程结构, 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 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的养成, 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面对社会的需求与发展趋势, 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课程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未来教育需要培养既有专业知识, 又有良好体力与心理素质的人才。由此, 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通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 对学生进行感化、影响和引导,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让学生掌握科学身体的方法, 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以增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正是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2、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 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才能使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师教学中要采用发现学习的方法, 在发现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 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在体育教学中, 发现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 自己提出完成动作的方法和要领。比如篮球教学中, 可先让学生自由练习一段时间, 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让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不要正面回答, 而是旁敲侧击地反问学生许多相关问题, 一旦学生想通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原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种交互式的“答疑”是充满乐趣和挑战性的, 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思索的乐趣, 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有效保证。

3、学习领域目标更加完善、具体

篇13: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 (实验稿) 》基于“整体”与“一贯”的理念, 将初中 (七、八、九年级) 原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 关注学生的健康, 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方式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 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必须对传统体育课进行全面改革, 在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方面进行突破创新。

一、依据教学目标, 创新教学思维模式

新课程确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 明确规定了以下课程总体标准: (1) 增强体能, 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 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4)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 发扬体育精神, 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笔者以为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前提下, 加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与教育诸方面的有机结合, 创新教育途径, 是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可作如下尝试: (1) 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课堂是学科教学的主阵地, 必须将改革体育课与健康课堂教学作为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中心环节;同时, 必须将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作为有益补充,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竞赛活动, 为培养学生健康知识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构建有效载体。 (2) 坚持课标的规定性与内容选择性的有机结合。新课程标准只规定了学生身心发展标准, 而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给学校和教师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学校和教师完全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学生实际, 选择教学项目或内容。 (3) 坚持体育与健康教育等诸方面内容的有机结合, 将体育与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 既可以增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又有利于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强身, 以体益美,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4) 坚持课程选择与课程开发相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涉及了广泛的教育内容,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实施校本课程开发, 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我们学校根据自身运动场地狭窄的实际, 自编了室内徒手操, 解决了部分学生不能做课间操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 编写了校本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增强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整合教学资源, 提高学生的体育健康素养

新课程突破了以往以竞技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 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确立了课程内容框架, 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因此, 选择新课程教学内容, 要树立“大体育”观念, 既考虑体育与健康课本身的教学内容, 又思考体育与健康同各种教育因素的有效衔接。

笔者从“动育、心育、食育、性育、劳育”等方面整体谋划, 科学设计。“动育”, 即运动技能教育, 包含着对学生运动兴趣、爱好、习惯、体育道德的培养和运动技术水平的训练, 是体育与健康课的主体内容;“心育”, 即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学生健康知识的培养, 健康生活方式和乐观、进取、开朗、豁达的心态的形成等重要任务;“食育”, 即饮食科学教育。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 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必须从关注饮食开始, 因此, 提高学生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 培养科学的营养结构知识和饮食习惯, 是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内容;“性育”, 即性知识教育。初中阶段, 正值学生生理发育成熟时期, 加强青春期卫生知识教育, 让学生掌握性科学, 打破性神秘, 既是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育”, 即劳动教育。它既是一门专门的课程, 同时也是体育与健康的重要组成部门,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劳动或自我服务性劳动, 可以达到以劳健体、以劳益心的目的, 对于增强学生体能,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评价多元化,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笔者以为科学的课程评价既是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推动力, 也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因此, 评价方法多元化。学生体育与健康的检测, 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 以评价量标体系为依据,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自评可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 互评则应充分调动小组同学的积极性, 重点对学生参与运动过程、心理健康、体育文明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 师评则是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给予适当的定性描述和定量检测。

篇14: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

授课班级:255班

授课时间:2014年3月15日

一、指导思想

本课主要围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结合中学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主动、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思维、主动探究掌握技术技能的方法。培养体育骨干,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实施能力。注重身心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主动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发展跑动作速度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发展动作速度,灵巧和下肢力量素质,提高动作节奏感。

3、培养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

三、教材选择与分析

本单元是依据人教版水平二的要求设计的。通过多样的跑、跳跃练习和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一些情景或主题性的游戏活动。本课时主要是依据教材选取了50米、30米、各种跑的情景游戏来发展学生的速度能力。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255班45名学生,学生跑的素质普遍较好,而且学生对快速跑的学习热情高涨,能积极参与练习,但是学生对跑的相关知识了解的少,比如起动反应动作、怎么样才能跑的快、接力跑游戏中的技巧等等,因此在教学中适当的给学生传授跑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跑的知识。

五、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加快学生快速跑反应;

难点: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六、组织与方法

本课首先通过汶川大地震故事为引导话题在通过争当逃生勇者为情景将学生带进跑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认识快速跑的重要性和对快速跑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

速跑的技术包括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四个部分;起跑是为了摆脱静止状态,需要快速的反应能力,起动以后保持低重心;起跑后的加速跑,在摆脱静止后的基础上继续加速直到达到最大的速度;途中跑是为了保持较高的速度尽量做到少减速;冲刺跑要求有较强的冲刺意识,身体前倾并且快速的通过终点。

1、运用游戏法和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锻炼热情。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创设游戏和比赛的情境,让同学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整堂课同学在快乐的游戏中拉开了序幕: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强调课的主题,“刘翔是跑什么项目?”、“哪位同学知道做好站立式起跑的关键是什么?”“反应迅速、快速启动”。然后抓住“反应迅速”是做好起跑的关键,安排了“叫号跑圈”和“猜拳跑圈”的热身小游戏,既起到了锻炼反应能力又预热了身体,使同学身心完全投入到课堂里。

2、鼓励同学亲身体验,比赛气氛贯穿教学始终。在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同学的情感体验,让游戏伴随着同学学习与活动是体育新课标的一种尝试,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同学活动、体验、心情都能达到锻炼过程。在同学试做一次站立式起跑后,针对发现的错误动作,马上用口诀的方法让同学复习动作过程。“两脚前后站,两臂正相反,前脚稍蹲,后脚成弓,上身前倾。信号一响,摆臂快,后脚蹬地比箭快。”这样既记住了要领又饶有趣味,重复了多次练习后心里还是很高兴。接着用不同姿势的起跑再次提高同学的练习兴趣,又锻炼了同学的反应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活动量。在巩固练习中安排了“巧夺体操棒”的游戏,边巩固起跑动作又有角力对抗,同学更加感受到起跑迅速的重要性。

3、主动参与学习,产生教、学互动其乐融融。为了让同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请同学当起“小裁判”,在做示范和练习时同学尝试发令。设计不同信号的起跑练习。如在小组合作、玩“巧夺体操棒”游戏时,和同学一起玩游戏,让“小裁判”做出公正判决。

一堂课下来,收获很多,但也找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

1、课堂教学组织还不是太严密,认为很多地方不用太过赘述,但是实际中,学生的行动和我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在教学的语言中,也还有不完美的地方,表达不够准确,因而造成局部时间内的小混乱。2、纠正学生的不足时还不到位。比如学生的跑姿出现问题时,没能及时跟上予以帮助和指导。只是在最后大体上总结了一下,针对性不强,改进效果不理想。3、课堂内的突发事件,没能及时的处理好,教学的机智还有待提高。

上一篇:村干部个人廉洁履职自查报告(XXXXX)下一篇: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