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

2024-08-04

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通用12篇)

篇1: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

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语

1、合规经营,诚信为本。

2、牵手金融,放心消费。

3、构建金融和谐走廊。

4、强化信息保护,维护信用权益。

5、全面贯彻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6、服务民生,公益工行。

7、做满意金融,为文明加分。

8、维护消费权益,优化金融生态。

9、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共建和谐金融。

10、打造金融品牌,提升行业文明。

11、服务百姓民生,推进依法行政。

12、提高服务质量,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13、金融品牌服务团,维护您金融权益。

14、维护消费者权益,金融系统在行动。

15、金融品牌服务,舞动精彩生活。

16、知晓现金业务知识,维护金融消费权益。

17、关注金融消费权益,共创金融和谐消费。

18、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19、携手服务民生,共筑美好家园。

20、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21、全社会共同努力,做好消费维权工作。

22、改善金融消费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3、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营造公平交易环境。

24、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共建和谐金融。

25、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打造金融服务业品牌。

26、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

27、推动金融市场有序竞争,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

28、普及金融法规知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29、依法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构建辖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

30、维护消费者权益就是维护企业利益。

篇2: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

1、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保障和促进民生改善

2、倡导诚实守信 共铸消费和谐

3、保护消费者权益 履行经营者义务

4、营造和谐消费环境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促进商品市场有序繁荣

6、提升市场商品安全水平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7、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

8、倡导诚信兴商、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9、维护消费者权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坚持以人为本 改善消费环境

11、改善消费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2、诚信守法经营,优化消费环境。

13、诚实守信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14、诚实守法经营,改善消费环境。

15、以推行信誉卡的使用为切入点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

16、倡导诚实守信,共铸消费和谐。

17、做好消费指导工作,增强消费者维权能力。

18、指导消费者合理消费,促进市场繁荣发展。

19、有效化解消费纠纷,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20、优化农村市场环境,促进农村消费需求。

21、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2、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商业欺诈行为。

23、以人为本,切实保护好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24、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共同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25、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26、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树立先进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27、信誉卡是产品三包的凭证和解决消费纠纷的证据。

28、学习消费知识,科学合理文明消费。

29、宣传消费政策,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需求。

30、宣传贯彻好《消费与责任》年主题。

31、信誉卡是企业与经营者的信用和名誉的象征。

32、为消费者服务,树立诚信品牌。

33、消费者购物只有索要信誉卡,才能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4、维护消费者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5、维护消费者权益是良好企业的社会责任。

36、 认真贯彻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7、维护农村消费者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8、企业是消费维权的.第一责任人。

39、推动消费维权,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经济发展。

40、树立“消费与服务”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1、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做好消费维权工作。

42、全面贯彻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3、切实保证依法经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创造良好消费环境。

44、净化农村消费市场,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5、企业是市场的经营主体,是消费维权的第一责任人,应诚信经营,守法经营。

46、普及和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文明消费。

47、扩大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48、积极关注民生,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49、健全消费纠纷和解机制,共创和谐消费放心环境。

50、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51、积极开展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可持续消费。

52、积极开展国民消费教育工作指导引领人民科学合理消费。

53、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的责任。

54、化解消费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55、充分履行好消协七项法定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56、构建和谐消费环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57、法律规定经营者必须提供和使用信誉卡。

篇3: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消费和谐

关键词:消费者,消费者权益,消费和谐

2007年, 我国消费者协会即把“消费和谐”作为该年度主题。“消费和谐”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 经营者、消费者、政府和相关部门均应履行各自应尽的社会责任, 在全社会树立起一种“消费和谐”的理念, 共同营造一个“消费和谐”的市场环境,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1 消费者权益被侵犯、消费不和谐的原因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消费者有以下九项重要权利: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维护尊严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权。但是实践中, 消费者上述权益被侵犯的情况应该说是既普遍、又严重, 根本没能得到很好地保护, 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消费者自身保护意识存在严重缺失

消费者应是自己利益的最好维护者, 消费者对自身利益维护得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我保护的意识。一些消费者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交易过程中应当谨慎的问题, 因缺乏谨慎而受到损失;有些消费者则在商品的使用消费中, 不按规定的方法使用消费商品而酿成事故;也有些消费者在消费时, 蛮横挑剔、无理取闹, 故意使事态扩大, 最终却造成损失而又只得自食其果。

1.2 消费者的相对弱势和被动地位很难从根本改变

每一个个体的消费者在经济实力和专业知识等方面, 相对于经营者来说均处于弱势和被动地位。经营者通晓市场行情、掌握商品技术、了解顾客心理, 并能够利用各种销售技巧。而消费者一般缺乏商品或服务的相关知识, 所接受的消费信息大多是经过经营者加工并带有着一定促销和诱导成分。如一些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包装、说明书等形式, 故意隐瞒产品的真实性能、主要成分、使用方法等, 对必须说明的内容含糊其辞或故意夸大功效, 引诱消费者上当。如著名的欧典地板事件和全国牙防组认证事件等。所以, 消费者在与经营者的抗衡中始终居于弱势和被动地位。并且, 随着商品与服务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 经营者的强势地位将会进一步加强, 消费者的弱势地位也会进一步减弱。

1.3 消费者维权途径在实践中难以真正发挥实际作用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的规定,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权益争议的, 可以通过以下五种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实践中上述争议解决途径很难真正发挥作用。首先, 由于消费者的弱势地位, 违法经营者很少积极主动配合协调, 使协商和解很难实现;同时, 实践中, 也几乎很少有经营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消费者而达成仲裁协议来解决消费纠纷, 因此途径一、四形同虚设。其次, 由于目前我国很多行政执法部门存在着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的问题, 消费者在发生消费争议后, 很难确定应向哪级、哪个行政机关申诉, 所以途径三、即行政机关也难以成为消费者依法维权的靠山。再次, 由于目前我国的诉讼制度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合解决我国消费纠纷特点的灵活、便捷的诉讼方式, 诉讼时间的漫长、诉讼程序的烦琐, 使消费者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热情大打折扣, 因此途径五显然障碍重重。最后, 发生消费纠纷后, 大多数消费者只能选择途径二、即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但消费者协会不仅工作人员较少, 而且也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 当消费者协会难以解决时, 大多数消费者对消费损失便只好自认倒霉、不了了之。综上所述, 消费维权五种途径很难发挥实际作用。

1.4 法律对违法经营者惩罚的力度不够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只有第49条具有惩罚性, 即:“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 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即所谓的“双倍赔偿”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 如果经营者拒不接受调解, 消费者最终只能通过繁琐的诉讼程序才可能获得赔偿, 导致“双倍赔偿”制度的作用大打折扣, 致使虚假广告和假冒伪劣产品处处可见, 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例屡屡发生。

2 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消费和谐的对策

如前所述, 消费和谐, 即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 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 国家应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使经营者不敢随意践踏和侵犯消费者的利益, 以构筑和谐消费的社会环境,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 加强宣传, 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应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各种传播媒体, 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 使消费者在日常生活和消费过程中, 具有以下几方面意识: (1) 权利防范意识。国家和消费者组织应当通过宣传消费知识, 提醒消费者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利益。如消费者应积极做好消费前的准备工作, 加强对相关商品知识的学习、了解;在购物、消费过程中, 消费者应索要并保存好有关凭证、单据, 以作为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的投诉依据。 (2) 文明消费意识。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 应当以一个文明消费者的标准要求自己。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 消费者应当尊重经营者的人格, 爱护经营者的商品;同时, 在消费时应当遵守经营者规定的各项合理的管理规章, 接受消费场所工作人员的管理。当与经营者发生纠纷时, 应当在协商的基础上心平气和地解决;若协商不成, 也应通过合法的渠道寻求解决, 避免“有理取闹”而故意导致事态扩大。 (3) 群体保护意识。每一个消费者的个体利益与消费者群体的普遍利益均有着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每一个消费者在为自己主张个体具体权利的同时, 也应该具有为消费者群体能够争取获得更多公平交易的环境做努力的意识。

2.2 进一步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不断扩大,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体也进一步扩大。因此, 一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显然很难使消费者权益得到全方位的保护, 因此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体系。首先应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使之适应不断发展的消费需要;其次应制定、修改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 如制定《反垄断法》、修改《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价格法》等法律、法规;三是清理、逐步废止现行的、那些由政府相关部门起草的、包含着剥夺和限制消费者权益条款的法规、规章。

2.3 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救济途径

首先, 应建立消费者权益仲裁机制, 专门解决消费者权益纠纷。发挥现有的消费者协会协调处理消费纠纷的功能, 针对消费者权益纠纷的小额性、分散性、公益性等特点, 设立独立的“消费者权益仲裁庭”, 并制定专门的仲裁规则, 以保障消费争议可以方便、及时地得到仲裁, 其中仲裁的费用应通过赔偿机制由不法经营者承担。其次, 赋予工商行政机关消费者权益纠纷的行政裁决权。工商行政机关作为国家进行市场管理的专门机关, 具有掌握专门知识和丰富市场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因此赋予工商行政机关对消费者权益纠纷的行政裁决权, 能够有效地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与消费者、经营者联系密切的优势, 及时、高效地处理消费权益纠纷, 有效遏制不法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并有效防止纠纷扩大化。第三, 建立消费纠纷小额诉讼制度。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简易程序和特别程序的有关规定, 采取对消费者更有利、更简便快捷的方式解决消费纠纷。

2.4 加强政府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政府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具有不容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要强化各级行政机关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全方位保护。首先, 在产品进人市场前, 工商、质检、卫生防疫、药品监督等政府各职能部门应把好注册审批关, 从源头上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其次, 在产品进入市场后, 各职能部门更应各司其职、通力协作, 尽量降低消费侵权发生的可能性;第三, 在消费纠纷发生后, 各职能部门应及时接受消费者的投诉, 不互相推诿扯皮。若行政机关发生在上述任一环节发生行政不作为行为, 消费者应当享有对不作为行政机关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此外, 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应充分保障各级消费者协会的经费和人员, 赋予消费者协会更广泛的职能, 使之真正成为消费者维权可以依靠和信赖的对象。

参考文献

[1]2007年“消费和谐”年主题宣传提纲.中国消费者协会网.

[2]齐树洁.民事程序法[S].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

[3]梁敏, 何辛.新编经济法实用教程[S].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4]符启林主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论[M].南海出版公司, 2002.

篇4: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活动内容。该社成立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办公室,由风险合规部负责,各部室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此次活动以“权利、责任、风险”为活动口号,加强对金融消费者风险意识的教育,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为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的意识。宣传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金融常识、金融风险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特殊客户群体服务、维权知识、金燕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农信社特色金融服务产品等。

加强员工培训,深化宣传教育。组织全县农信社员工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南》,同时开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存贷款专题业务培训。在宣传方面,利用45个营业网点LED显示屏滚动播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标语,张贴宣传海报,专门抽调员工利用上下班时间开展宣传活动,在城区信用社设立5个宣传台,布置10块展板,安排20名讲解员,走商户、进超市扩大宣传范围,每个乡镇信用社设立1个宣传台,抽调客户经理走村串户,深入村委、学校宣传,活动期间共发放宣传彩页12.1万份,接待消费者3.2万人次。

加强督导管理,保证宣传效果。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宣传和投诉处理纳入绩效考核,监察室、人力资源部、规范办联合监督管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活动宣传的扎实开展,促进了金融知识的普及,营造了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良好氛围,加强了公众金融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获得了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好评,拓宽了农信社业务品种的营销渠道,带动了储蓄增长,截至3月底,该社各项存款余额94.72亿元,较上年底是上升9.08亿元。

篇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总结

20xx年是“3·15”活动确立的第xx周年,作为一个以法学为特色专业的大学,为了宣传和展示二十年来的普法成就,全面落实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更好的服务广大消费者、维护其自身权益,推进消费者维权意识,民商法学院决定响应中国消费者协会的号召,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为契机,精心筹划,集中力量,组织开展一系列规模大、范围广、内容全面、形式新颖的宣传活动,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弘扬法治精神。开展“3·15”普法宣传系列活动。下面我将对我们这次活动进行总结。

我们这次活动是我们民商经济法学院成立以来第一次活动,从活动的效果来看我们这次活动的预期目的达到了。我们这次活动主要由民商经济法学院学生会实践部承办,由宣传部、公关部配合完成。在安宁区工商局的配合下我们在陪黎广场进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宣传活动”作为法律专业的大学生,我们学法、普法的目的达到了,在对公民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干事都很认真,既发扬了我们法学专业学生普法奉献的精神,也体现了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的素质。在学校我们进行宣传的时候,得到了我们广大同学的支持,对于我们组织者来说有这样的成果,我们很欣慰!在活动中有什么做的不到位为的地方还请领导批评指正!

在巩书记、李老师的指导下,在我们每一位学生会成员的积极配合下“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法律宣传活动”圆满成功。在此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将我们的每次活动都搞出特色,绽放光彩!

篇6: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质监部门职能。坚持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实行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督相结合,生产源头与市场规范相结合。勇于创新,保民生、促和谐,以3.15活动为载体,宣传质监工作,提高消费维权意识,促进质监工作整体上水平。

二、组织机构

城固县质监局“3.15”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胡甫华

副组长:陈 丽 黄 冰 刘昊

成 员:王正和 辛文波 代芳 田栋 崔超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业务科,王正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活动内容

(一)深入开展《质量发展纲要》宣传活动

1、印发《质量发展纲要》宣传册;

2、召开《质量发展纲要》学习宣传座谈会,安排部署《质量发展纲要》宣传工作。

(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咨询活动

3月15日在世纪广场设立宣传咨询台,宣传《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向消费者宣讲识假辨假知识,处理消费者投诉。

(三)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活动

(四)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利剑”行动

1、全面开展以化肥、农药、农机具为内容的执法大检查活动。

2、以生产、销售单位和农村乡镇为重点,严查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和坑农害农行为。

3、农资宣传进农户、进田间地头,现场受理农户投诉举报,为群众提供农资科技知识服务

(五)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1、召开全县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培训会。主要针对目前日益增加的电梯、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重点培训,提高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执业规范。

2、与全县各镇政府签订《特种设备安全目标责任书》。

3、与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

(六)开展一次计量专项检查活动,在县城、各镇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开展专项检查,维护我县贸易计量秩序。

(七)开展免费计量检定活动,为群众免费检定计量器具。

四、活动要求

篇7: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单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消费者如何加强自我保护?

1、了解基本的消费性能,对食品应了解食品的成、重量、容量、热量、有害物质含量是否有禁用物质。

2、价格,购买条件,以及是否有质量合格证。

3、有效和安全使用的原则和条件。

4、商品有效期,质量标准以及有效期满后的注意事项。

5、制造商,经办人,销售商的地址,维修厂家 的地址。

6、对必须附有商品证明书的商品应了解证明书的内容。

7、如果发现所买商品是冒牌货,可以向商店索赔,要求退款。如果商店 未能作出满意的答复,可以进一步投诉,要求退货和赔偿您在这段时间的物质损失。

8、别忘了索要发票,证明您购买行为的真实性。

促销活动有哪些陷阱,消费者应注意什么?

1、虚构原价: 促销前销售 600 元的商品,在把原价抬高到 850 元后再打七折,实际上并未让利。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

2、语义模糊:如“买一赠一”,按照消费者的理解,应该是买什么商品赠送什 么商品。但经营者却往往是买台电视机赠送一瓶洗发水而已。

3、宣传不实:有些商家为吸引消费者而打出了全场几折的宣传,但到了柜台 前才发现,多数产品不参加活动。

4、返券限购:部分商家的返券促销活动,设定许多限制性的条款和条件,甚 至对促销产品不提供退换服务,明显违反相关规定。

5、免费圈套:免费品尝、试用、拍照等等,也往往是部分商家设下的陷阱,其最终仍是有价消费甚至是高价消费。如说是免费照相,但底片要花钱买,化妆、服装等也都要另行收费;做免费美容时,被告知免费的只是服务,所使用的产品 要收费。

6、最终解释:部分商家在打折、降价、赠券等各种促销活动中,打出了“本 店(商场)保留活动的最终解释权”的话,任意解释活动内容,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针对以上不规范行为,特提醒消费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 轻信商家的夸大宣传,应理智购物,自觉抵制;

2、对赠品则要当面检查清楚,看 是否过期或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并要求销售人员在有效票据上注明赠品名称、型号;

3、参与购物抽奖活动前应问清规则,以免掉进多重消费的连环套;

4、在接受 免费服务时,要了解活动内容和具体哪些免费、哪些不免费;

5、注意保留好相关 购物凭证,以便更好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6、权益受到侵害时,要积极主张权利,及时投诉或举报。

篇8:团购消费中消费者权益保护

当前存在的团购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消费者自发组织直接与厂商发生关联的团购行为;二是团购中介行为, 消费者通过这些中介组织进行团购消费。

团购消费行为中有三方当事人:消费者 (团员) ;团购组织者 (组团人) ;厂商。团购主体间的法律关系表现为:

1.1 团员与组团人之间属于委托法律关系

团员作为消费者因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需要, 依照共同的意愿自愿结合组团或委托团购中介购买商品或服务。组团人作为团购的组织者, 负责招募团员和发起商品选购与谈判。团员与组团人之间的关系是:团员委托组团人与厂商就商品或服务的采购进行谈判, 组团人接受全部团员委托, 并基于全部团员的意志代理完成购买活动, 团购的结果由全部团员来承受, 这符合委托法律关系的特征。

1.2 组团人与厂商之间属于代理买卖关系

组团人代表全体团员同厂商就购买商品和服务进行谈判。谈判时应表明其是受全体团员委托与厂商进行谈判, 且非团购结果的承受者。厂商也清楚组团人是代表全体团员进行购买, 结果应由团员承受, 所以组团人与厂商之间成立代理买卖关系。

1.3 全体团员与厂商之间属于买卖合同关系

团员向厂商购买商品或服务, 厂商按双方约定收取价款并交付商品或提供服务。因组团人只是提供代理服务, 根据代理法律关系的规定, 以被代理人的名义, 在授权范围内进行的代理行为, 代理结果由委托人承受。因此, 每个团员都与厂商之间成立买卖合同关系。

2 团购消费中消费者面临的法律风险

作为一个新热点, 团购消费极不规范, 消费者权益经常受到损害。消费者在团购消费中遇到诸多法律风险, 网络团购中消费者权益受损更为严重。因此, 消费者在团购消费中应当谨慎, 注意识别以下法律风险:被欺诈引发的风险、产品质量问题及售后服务不完善的风险、个人资料及信息被泄漏的风险、网络支付安全风险、维权成本高风险等。

2.1 被欺诈引发的风险

团购中的欺诈是指厂商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 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团购消费者, 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主要表现为:

(1)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2) 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

(3) 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4) 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的;

(5) 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的;

(6) 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7) 销售失效、变质商品的;

(8)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产地、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的。

此外, 中介组团人也做虚假宣传, 误导消费者, 在百度知道里通过反复发布和回答相同的问题进行虚假宣传, 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信息获取, 干扰到了用户的信息判断。

2.2 产品质量问题及售后服务不完善的风险

产品质量包括产品的内在质量和产品的外在质量。产品的内在质量是指产品的内在属性, 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五个方面。产品的外观质量指产品的外部属性, 包括产品的光洁度、造型、色泽、包装等。消费者应对团购特别是网络团购所购买的产品的质量问题高度重视, 谨防厂商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目前, 团购消费售后服务不到位问题已成制约团购消费扩展的主要因素, 大大地减弱了消费者从事团购消费的兴趣。团购售后服务不完善主要表现为:

(1) 产品安装、调试服务难到位;

(2) 产品维修难;

(3) 产品“三包”不到位, 特别是退货难。

2.3 个人资料及信息被泄漏的风险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隐私的内容包括私人秘密信息和私人生活安宁。消费者因团购需要提供给组团人、厂商的个人信息仅供组团人、厂商合理使用于团购行为中。未经消费者同意, 组团人、厂商不得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用于本次团购行为之外或转送、出售给第三人。事实上, 组团人、厂商泄露消费者个人资料和信息的现象非常普遍, 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 干扰了消费者正常生活, 甚至危及到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2.4 网络支付安全风险

网络的开放性增加了消费者财产遭受侵害的风险, 消费者在使用电子货币支付货款时可能遇到下列风险:网上支付信息被厂商或银行收集后有意或无意泄露给第三者, 甚至冒用;不法分子盗窃或非法破解账号密码导致电子货币被盗、丢失;消费者未经授权使用信用卡造成损失;信用卡欺诈;支付系统被非法入侵或病毒攻击等。网络支付安全风险严重危及到消费者财产安全, 消费者应谨慎对待。

2.5 维权成本高风险

零散的消费者面对商家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给维权增添了障碍。现实中, 消费者在团购交易成功后就分散了, 一旦出现售后纠纷, 往往难以再组织起来, 这给消费者日后的维权行动带来困难。

3 团购消费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模式构建

团购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需要消费者、社会、政府三方共同努力, 需要构建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模式。

3.1 团购消费者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一是要强化自我防范意识。团购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 要多考虑自己的利益;团购前消费者应对厂商和组团人进行必要的了解, 选择自己信得过的厂商或组团人进行团购消费。在选购商品时, 对于商品的种类、规格。性能、原材料、结构、合格证, 出厂日期、消费期限、使用说明、售后服务等有关商品自身的情况以及商标、厂家、生产地情况应尽可能地了解;在交易成立后, 应尽可能要求销售者出具发票、收据或其他书面的证明材料, 以便在受到侵害时, 能够有效地进行索赔。

二是强化权利意识。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法律赋予消费者多种权利, 不仅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保护法》规定的权利, 还包括消费者根据其他法律或与经营者签定的合同而享有的权利。当每一个团购消费者都能认真对待自己的权利, 当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理解并支持团购消费者维权时, 不法经营者便失去藏身之地, 团购消费者与厂商、中介组团人之间才能在更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和平共处和互利双赢。

三是要加强合同意识。团购消费者在团购消费时要与组团人签订委托代理合同, 与厂商签订买卖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团购的具体内容, 各方的权利、义务, 违约责任, 争议解决方式等。

3.2 建立健全信息评估制度, 收集企业信用信息并向社会公示

组团人和厂商的信用信息对团购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选择和消费权益保障至关重要, 应当建立一个统一的、覆盖面广的信用体系, 将信用缺失者的信用记录置于公众监督之下, 从而大大提高其失信成本。

3.3 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应当尽快出台正式的团购市场的行业规范, 同时确定正式的官方机构履行相关的监督、管理职能。要严肃查处团购活动中的违法犯罪活动, 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侵占、诈钱财的行为;利用团购活动, 推销质次价高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团购活动中提供虚假信、隐瞒真实情况的欺骗行为;因团购行为引发的群体性治安案件等。

目前对团购行为的规范尚属空白, 团购还是一种民间个人自发行为, 缺少相关的法律规范。应当立法规定团购的定义、团购的形式;团购中介及相关资质;明确团购法律关系;团购纠纷的处理程序;规定组团人、厂商从事团购行为时应制定隐私保护措施, 所收集的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与限制、禁止使用的义务。在整个行业发展还不成熟、处于混沌的现状下, 亟需相关监管部门进入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这对于团购行业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

消费者在团购消费中权益受到损害时, 消费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维护其合法权益。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强化、团购法律法规的健全对帮助消费者维权、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团购, 是团体购买和集体采购的简称, 作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 最早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兴起, 因其价格低廉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团购行为中涉及多重法律关系和多种法律风险, 同时, 消费者因团购消费使权益受到损害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团购消费缺乏法律的具体规范。消费者在团购消费时面临多种法律风险, 且维权艰难。团购消费者权益保护需消费者、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

关键词:消费者,团购,权益保护

参考文献

篇9: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关键词:明星虚假代言;责任追究;法律规避

一、我国明星虚假代言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大经营者为了更快、更大、更久的占有市场份额,提高产品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明星代言是实力雄厚的企业的首选策略。明星往往会给产品带来成倍的产品之外的利润,所以明星成为了厂家们竞相追捧的对象。对于明星而言,一个简短的代言宣传片可以给他带来添加的代言费,又不用负什么重大责任,对于厂家的邀请也就欣然接受了。

虽然在2009年我国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中第五十五条明确规定:“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还有在2013年5月正式实施的两高《关于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保健食品或者其他食品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以虚假广告罪定罪处罚。”但是由于这些规定的范围太过狭窄,对明星虚假代言只能起到隔靴捎痒的作用,明星虚假代言的事件还是屡有发生。

二、明星虚假代言屡禁不止的原因

在我国,虚假广告的盛行是中国目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反映出目前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执法力度的疲软,社会诚信机制的缺失,名人在利益下的驱动。虚假广告之所以产生并屡禁不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立法层面缺失

在立法层面,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为内容的虚假广告责任体系。《广告法》对虚假广告行政责任设有“责令停止发布”、“公开更正消除影响”、“罚款”、“没收广告费用”等,该行政责任主要由广告主来承担,因为广告主是虚假广告的源头,广告内容也是广告主决定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对虚假广告承担责任自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国三大部门对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并不完善,其担责主体只限定为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并不涉及代言人。致使在一些被侵害合法权益的消费者诉告代言明星的案件中,法院以被告人不属于担责主体而被驳回起诉,消费者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都无法保障。

(二)执法力度不强

根据《广告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广告监督管理机关。”目前,虽有法律的明文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也都设立了专门的广告监督管理机构,但是地方政法执法还是存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的问题。有关数据表示:38%的消费者认为“行政监管不力”是造成“虚假广告泛滥成灾、屡禁不止的最主要原因”。

现实状况下,面对铺天盖地的违法广告,更多的情形是:广告执法机关疲于应对,更多的只能完成一些常规的、例行的工作,审查恐怕也只能做到形式审查。如:对待特定广告的审批或审查,对待上级机关交办的案件、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等予查出,而对主动出击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执法之下,虚假广告也就越来越壮大了。

(三)经济利益驱动

在中国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盛行,经济价值总是成为其他价值服务的对象,利益追逐是每一个市场主体的进行市场活动的驱动力。虚假广告出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商家追逐利益的劣性使然。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信息对于大众来说已不再是稀少物品,相反的,公众的眼球对于商家来说才是要想尽办法攫取的稀缺资源。于是各大商家出奇制胜,绞尽脑汁的希望可以多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于是传统的广而告之的广告承担了商家额外的利益追求,于是广告失去“控制”了。现在很多明星包括体育民星、演艺明星等都进军广告代言领域,不言自明,就是冲着高额的代言费去的。在面对天价代言费的广告邀请时,没有几个可以抵制住这诱惑,唯利是图,伦为虚假广告的工具。同样,明星也希望通过代言活动提高个人名气、声望或威信。于是,商家和明星相互利用,结成统一战线,成为一丘之貉,将社会责任抛至身后。

(四)消费者自身意识不强

消费者处于市场中的弱势地位,成为虚假广告的直接受害人。究其原因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不成熟,盲目跟从,欠缺理性的消费观;消费知识不够,防范意识以及维权意识不强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品目繁多的商品进入到消费者的视野,消费者在面对这无比丰富的物质世界的时候,根本无法依靠自身现有的知识对各种产品的质量、性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轻信商家提供的信息并盲目消费,陷入消费误区,导致上当受骗,造成合法权益受损。

同时,在中国社会上,名人效应屡试不爽,普通消费者盲目相信“知名人士”,将对明星在一个领域的追捧延伸到另一个也许是该明星一窍不通的领域里。在西欧的许多国家,广告根本不用或很少用代言人,商家做广告只对产品进行描述,凭消费者基于对产品的信任选择产品。

三、域外成功经验浅析

(一)名人代言广告要求名人是商的直接使用者、受益者

在加拿大、美国这一规定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意义非常重大,名人代言产品必须是自己直接使用的或直接受益的,使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得到验证。如果广告的信息不实自己的真实情况,而是毫无根据的吹捧,可以以此要求名人承担法律责任。

(二)建立严格的广告审查制度

法国立法建立了严格的审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对广告发布前的审查,从而降低虚假广告发布的可能性,对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行为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是,这一制度需要强大的法律资源作为支撑,并对执法的要求很高。

(三)对名人代言广告设置了严格的责任制度

法国、日本等国家严格的责任制度的设立,不仅能惩治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更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名人在代言广告时更加注重义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发生。

(四)明确名人代言广告的禁止性范围

英国在某些特殊的行业,排除具有公众影响力的名人做广告的规定,有利于减少名人虚假广告的范围,缩小受损范围,保护特定人群的利益,从而杜绝了对大众影响较大产品会服务的虚假广告的产生。

(五)建立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

美国消费者公益诉讼的建立,有效的制止商品、服务经营的不合法行为,维护了社会正常商业秩序和消费者的公众利益。

四、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一)强化法律的可操作性

现行虚假广告泛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欠缺可操作性。对于如何强化法律的可操作性,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虚假广告的界定标准。特别是对于特殊商品的虚假广告认定尤为重要,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如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化妆品等。要求与消费者身心健康、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产品或服务在发布广告时,既要准确地展现其特点,又必须公示该产品的不足与局限性,对隐瞒产品或服务权限的广告,应认定为虚假广告。

2.确立拒不执行虚假广告停止发布的处罚措施。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拒不执行虚假广告停止发布的,由广告监督审查机关处以行政处罚

(二)强化政府监管

虚假广告出现在市场上,政府监管机构本来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加强广告预审管理。广告预审是广告发布前最后一道关卡,为了保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必须严格把关。并且我们完全可以对普通商品推出行业自律组织充任预审机构,缓解了监管机关的办案压力,也节约了司法资源。

2.建立广告市场信用监管体系。欲有效的防止虚假广告,必须是广告违法者收到多重维度的行为约束,且强度适当。一是可以由各部委联合公告,加大典型案例的披露量,使行为人周围布满监督的眼睛,可以有效地防止虚假广告的产生。二是对代言的明星或打击发布广告的媒体采取信用评级的办法,让消费者在接受广告的同时可以对广告主体的信用等级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可以减少消费者因为盲目信赖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对于广告主体,也可以通过市场力量实现非法律惩罚,信用评级低的媒体或名人通过市场淘汰机制,自然被淘汰出局。可以对情况恶劣的媒体或名人责令限期或取消发布广告的资格。

3.加大惩罚力度。现行立法对于该行为法的惩罚力度相较于广告主体在虚假广告中的获利而言显得微不足道,因此产生不了惩罚的作用。要想使惩罚手段达到惩罚的目的,必须加大惩罚额度。笔者认为情况恶劣的可以适用惩罚性赔偿。

(三)培养消费者理性的消费观

其实消费者处于市场弱势地位除了信息、财产等原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消费者自己的盲目。中国消费者喜欢跟风,喜欢明星崇拜,这些都是消费者遭受损失的重要原因。消费者要想维护好自己的利益,只有从自身做好,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理性消费。(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基金项目:2013年度西南政法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创新活动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3XZ-BZX-081)

参考文献:

[1]杨紫烜主编.《经济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篇10: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

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以“权利·责任·风险”为主题,重点宣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规定的消费者拥有的各项法定权利,加强对金融消费者风险责任意识的教育,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为自己决策承担责任的意识。

该行组织人员在重点商业区、学校周边开展户外宣传活动,通过摆放宣传展板、设立咨询台等形式宣传金融知识,引导公众及时正确维护自己的消费权益。期间,辖内所有营业网点通过营销传播系统、LED显示屏、液晶电视等自有媒体资源宣传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还通过在营业网点内外设立宣传服务台、宣传展区、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海报、布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对广大群众比较关心的基金、理财、代理保险、个人贷款等产品一一进行了解答,并提醒客户选择较高风险产品时应注意事项;围绕银行卡、自助渠道、中小型企业贷款、服务三农、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重点风险性业务向消费者普及金融知识。

为提升宣传效果,该行突出校园宣传。一是深入校园,做好“金融知识进校园”宣传。组织宣传队伍深入大、中、小学开展金融宣传活动,通过设点宣传、金融知识课堂多种平台开展宣教活动;二是针对中、小学生重点就金融基础知识、货币常识、储蓄结算、银行卡、投资理财等知识进行宣传介绍,开展启蒙教育;三是对大学生就电子银行、信用卡、自助机具等进行宣讲,树立正确金融消费观念、增强风险防范和依法维权意识。提高了本次主题活动的成效,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篇11: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工作简报

活动现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四分局太平组工作人员向群众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周刊》和《家具放心消费一本通》等宣传册,现场接受消费者咨询和投诉,并当场答复。

综治办工作人员向群众派发有关综治平安创建及防盗防骗等宣传小册子,提高群众对平安创建的知晓率,提醒群众在消费过程中不要上当受骗。此外,综治办工作人员认真解答群众有关反邪教、禁毒等咨询问题。

篇12: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

活动主要项目为:

1、按照总公司的要求,中支一把手作为处理客户投诉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将3月15日当日作为“总经理接待日”,亲自做好对投诉人员的沟通疏导和情绪化解工作。

2、严格执行《安徽天安保险窗口服务规范》,要求职场环境设施布局合理,服务标识规范醒目。在办公职场内和宣传台摆放安徽省机动车辆保险理赔服务承诺。要求员工举止仪表整洁大方,接待客户专业周到,诚信服务。业务流程明确,单证填写示范明晰,投诉渠道保证畅通,首问责任贯彻到位。设立便民设施,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人文关怀。

3、中支本部和萧县营销服务部在办公职场大门前设置宣传台和讲解点,负责对过往行人进行保险知识的讲解以及答疑工作。

4、所有参加宣传活动人员佩戴有公司标识的绶带,在办公职场周围及主要路口散发公司客户关怀手册等宣传材料。

5、在办公职场前悬挂带有“普及金融法规知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字样的红色横幅标语。

6、公司还以晨会等形式开展学习人民银行和保险协会关于做好3.15宣传活动的通知等材料,加强对员工的宣导,充分认识到此次活动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升保险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提升天安保险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7、通过与消协、保协的沟通联系,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司已与区消协达成在我司设立消费者维权投诉分站和授予3.15诚信单位的的意向。

8、在职场营业室内公示天安保险公司24小时服务热线:95505 。天安保险安徽省分公司24小时服务热线:0551—4681390、4681391。天安保险安徽省分公司客户投诉电话:0551-4675669。客户承保理赔信息查询方式,即互联网查询:通过互联网登陆天安保险公司网站www.tianan-insurance.com ,根据页面提示输入保单号和被保险人身份证件号进行查询。

上一篇:垃圾桶的自述五年级学生作文下一篇:名人故事会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