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体育教学设计

2024-05-26

五年级下体育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五年级下体育教学设计

五年级体育下册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开展良好的教学工作,进行有步骤的教学,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特制行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目标:

1、以人为本,全面锻炼,努力增强学生的体质。

2、学习基础知识,学会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以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培养自我锻炼习惯,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36人,他们虽然对体育活动积极参加,但由于基础差,好胜心强,可塑性强。有些动作易变形,掌握不好,所以,本学期应在上学期基础上,加大学习力度,因材施教,合理处理教材,全面提高,重点培养不段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储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五年级体育内容有跑、跳、投掷、体操、游戏及武术等内容。

1、跑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教材要求学生学习蹲距式起跑的基本动作方法,提高跑的基本能力,学习传接棒方法,培养学生集体协作意识和配合能力。

2、跳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改进跳高和跳远的动作方法,发展学生灵敏和爆发力。

3、投掷进一步提高学生推抛实心球技术,学习助跑掷垒球的完整动作方法,发展学生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养成锻炼时注意安全的意识和习惯。

4、体操和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队列和体操队型动作质量,学会滚翻、分腿腾越的动作方法,发展学生灵敏、协调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勇敢、刻苦顽强的拼搏精神。

教材还根据儿童特点,安排一定数量的游戏和武术,利用游戏的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崇尚武德的精神和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以及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研究内容: 教材的重点是跑、跳跃和投掷,教学时应采取讲练结合,加强示范,辅导等手段作为突破措施。难点是体操、技巧,教学中应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加强安全保护措施,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辅导计划:

1、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2、培养优生,能自觉练习,善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3、要加强学困生的指导,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4、教师要关心,热爱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5、教师要定时、定点,加强优生优培辅中转差的辅导。

一、教材内容介绍

小学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有基本体操、田径、技巧与器械练习、小球类、游戏、武术、韵律活动与舞蹈、体育与健康常识。课次较多的是跑、投掷和游戏。其中跑是蹲踞式起跑、30米障碍跑、耐久跑等;投掷教材是双手抛实心球,投掷垒球等;游戏主要是十字接力,截住空中球等。次数较少的是武术和体育与健康基础常识,室内活动。技巧、支撑跳跃和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等也占一些课次。

二、教学目的

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质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田径、球类、韵律活动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2、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3、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发展身体灵敏、协调、平衡、速度、耐力和力量等体能,促进身体全面协调的发展。

4、使学生体验参与不同项目运动时的紧张与愉快、兴奋与疲劳、成功与挫折等心理感受,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控自己的情绪,并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逐渐形成克服困难与抗挫折等意志品质,提高身心健康。

5、培养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精神,以及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意志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四、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1、始业课:上体育课的安全常识(理论)

2、复习小学生广播体操

3、队列队行练习;游戏

二 1、50米快速跑;接力游戏

2、站立式起跑;快速反应练习

3、韵律操(一);游戏:射击

1、韵律操(二);捅马蜂窝2、600米耐力跑;放松操

3、立定跳远;跳远接力

1、花样踢毽;踢毽子比赛

2、有趣的拔河;冲出重围

3、跳短绳;一分钟跳绳比多

1、走跑交替;变速跑(600米)

2、掷垒球;投准练习

3、单脚交换跳;游戏:大鱼网

1、队形队列:向右转走,向左转走;右(左)转弯走

2、理论:体育活动与营养卫生

3、排球:准备姿势;移动练习 七

1、排球:双手胸前垫球;小游戏

2、模仿操;柔韧练习

3、武术基本步伐;基本手型

1、队形队列练习;小游戏

2、双手抛实心球;力量练习

3、理论: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1、篮球:熟悉球性;原地运球

2、篮球:运球练习;原地传球

3、篮球:传球比快;行进间传球

1、技巧:前滚翻;柔韧性练习

2、技巧:后滚翻;游戏:贴膏药3、400米耐力跑;放松练习

十一

1、跳远;游戏:小手球

2、投准练习;掷垒球

3、球性练习;运球接力

十二

1、武术基本手型;快速反应练习

2、武术基本步伐;游戏:争取胜利

3、技巧:立卧撑;叫号赛跑

十三

1、兔子舞;大家一起跳2、100米快速跑;复习队形队列

3、双手掷实心球;小小保龄球

十四

1、复习、总结

2、身体素质测试

3、身体素质测试

十五

1、复习、考试

2、期末考试

3、期末考试

篇2:五年级下体育教学设计

二、工作目标

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立足课堂,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体育常态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到学生人人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三、具体措施

体育课教学从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对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2、认真学习和贯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科的教学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

4、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五个领域的任务。

5、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6、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与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7、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的作用。

8、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严格的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做好妥善处理。

9、加大课余训练力度,提高竞技水平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注重运动队员全面发展,做好督促、沟通、协调工作,使运动队员在学习、思想、行为等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发展。

篇3:新课改下体育教学设计审思

《双手肩上前掷实心球——最后用力》是《体育与健康》 教材七年级全一册第二章投掷单元第四课时, 本文以此课为例, 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设计策略三个方面阐述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要在新课改的理念下, 要求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心理特点和学生“底细”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双手肩上前掷实心球———最后用力》中的学情分析主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基础, 可以尝试采用鼓励、个别指导和分层教学等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中。此课包含两种模式: (1) 采用“互助”模式, 旨在提升身体素质较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2) 采用“分级”模式, 采用递增式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从而做到平衡教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笔者就采用“你追我赶”的小游戏和队列队形中的“原地三面转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注意力。教学设计制定前还需通过观察、与学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运动基础和在前阶段对实心球的掌握程度。

【教材分析】新课改确定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剖析要更为主动和理性, 要运用多种方法分析学生的真正需求和教学的最终目的及学生的受益状况。

《双手肩上前掷实心球——最后用力》是《九年义务教育普通课程标准 (7~9年级) 》中第二章《田径运动项目——投掷项目》的教学内容, 它以发展力量为教学目标, 以多种辅助练习来让学生体会投掷中“超越器械”的技能。

1.价值分析:投掷实心球运动对发展学生力量、速度等素质的效果较好。

2.技术分析:模仿跟做是学习投掷实心球动作的主要途径, 但由于技术要求较高、练习形式枯燥, 单一模仿练习会降低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挖掘投掷课教学潜在的价值。

3.负荷分析:投掷实心球属运动负荷较小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安排上可通过搭配其他辅助教材、改变原有练习强度、增加练习次数等方式确保合理负荷量。

【设计策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策略既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 又能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策略的设计主要表现在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方法, 也就是说围绕着如何解决“教师的教” 和“学生的学”两个关键点上, 然而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途径则可以通过对主辅教材的深度解析和对教学过程中三个部分之间的衔接去思考。

1.改教为学, 突出学生主体性。《双手肩上前掷实心球—— 最后用力》在设计上主要围绕如何让学生能掌握“最后用力” 技术, 这里包括了直观层面上的出手速度、高度和角度。但也不能忽视用力顺序、胸带臂技术和背弓技术这些连贯的隐性层面。这是需要在整个主教材设计中规划的。 (1) 在课的准备部分热身环节内容是“你追我赶”游戏。此类游戏不仅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 又能让学生独立思考策略办法并形成一定的对抗, 从而起到热身之目的。 (2) 在课的基本部分中, 主要围绕“反弓”和“出手”两方面去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预先告知简要技术要领, 采用提问的方式问学生“大家知道用什么办法能让实心球掷的更远?”然后在规定好的区域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辅助器材诱导学生注意最后用力时出手的高度, 通过击掌或吹哨的方式提醒学生出手的速度, 通过找标志点或设限高来控制学生的出手角度。 在上述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就引申出“反弓”技术, 这就是诱导教学, 让学生通过思考, 自己找到答案。 (3) 通过分组观看教学视频, 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掷实心球的技术要领, 也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 及时纠正。在此过程中, 教师参与其中, 巡回指导, 提示并纠错。 (4) 主教材的最后一部分是展示, 教师会根据现场情况挑选做得好的同学和对技术动作掌握交叉的同学出列展示, 让其余同学观察思考, 积极点评、互评。在此基础上, 老师会针对性地揭露技术的要点和关键点,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要领。

2.把握层次, 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还需要做的是要牢牢把握好教学内容设计的层次度。由于技术的难易程度不同、学生个体差异不同等因素, 教师在内容安排中要把握好设计的层次感, 明晰设计环节中的分层和递进关系。首先教师要对内容有整体的把握, 了解学生能否通过练习后达到预期的目标;然后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个梯度的模块, 针对性地设计具有层次的教学内容, 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分层教学。此类教学模式能更好地给予学生技能知识的灌输, 并且做到平衡发展。分层教学的设计中更注重的是因材施教原则的掌握, 对具备良好身体条件和能力强的学生适当地提高内容的难度和评价的标准;对相对薄弱的学生适当降低内容的难度和评价要求, 使得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减少消极情绪。

3.主副搭配, 突显设计色彩感。主、副教材的搭配具有 “色彩”, 犹如美术学科中颜色的搭配能体现出整体的美感。 体育教学设计若注重内容的合理搭配, 整堂课的各环节就既能够比例适当, 又能够互补互益。例如:上下肢的搭配、不同身体素质间的搭配、动态与静态之间的搭配, 主教材和副教材之间的必然关联和拓展关系不应被无视。做到这些, 整个教学设计就会有层次和关联中的美感, 也就具备了学生喜爱并能接受的“色彩”。

本人所设计的 《双手肩上前掷实心球——最后用力》的副教材如下:

(1) 从主体内容上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投掷是偏向身体素质中的“力量”, 那么在副教材的内容安排上可以适当的摄入一些加强速度的素质练习, 如30米加速跑等。这样学生的上下肢都得到训练, 力量与速度得到了平衡。

(2) 基本部分的最后环节是“穿越障碍”的素质游戏, 通过分组竞争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寻找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通过三处事先设计的障碍。教学指导主要是诱导学生尝试。此游戏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和相互协作的能力。

(3) 结束部分的放松环节则是通过音乐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最后开展自评互评并小结本课的得失。

总之, 体育课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体育课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教学方案, 教师必须避免畏难情绪, 在学生、教材、 策略及场地器材等方面不断实践和反思, 制订实效性较强的体育教学设计, 不断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当前体育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研究明显薄弱, 而教学设计又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和保障。在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 要使体育教学更好地发展, 必须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本文从分析学情、教材分析、设计策略三个方面对体育教学设计进行深入反思, 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促进体育有效教学。

篇4:新课程下体育有效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62

一、新课程下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实际上是个相对概念,是在旧课程标准基础上的改革,但由于初中体育教学一直未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注重,不少体育教师针对新课程缺乏正确认知,认为新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概念陌生,与教学方法无法融合,从而导致体育教学效率下降。另外,不少教师从近年来不断的教育改革中获取,体育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而实际上,教学内容不明确或太过花哨的教学,通过讨论也无法提炼出有效内容,并且学生在讨论中很容易出现“滥竽充数”、“走马观花”的现象,这种讨论看上去教学氛围较好,但实际上却对学生没有太大用处。在教师方面,由于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驾驭能力有限,面对新课程中的新概念、新思想,很难将之与实际教学融为一体,虽然教师对新课程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运用到教学中,还无法进行教学的改革和扩展,不少教师在教学时使用新老教材共同教学,这便无法准确地掌握新课程中的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初中体育教学的作用性不强,既不能强身健体,又不能培养出体育健将,所以对体育教学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本质,只强调学习过程,不注重教学实效,这给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不小的阻碍。例如,在短距快速跑课程中,只安排学生练习短距离快速跑10分钟左右,其余时间使用游戏代替,松懈了练习密度,只注重课堂氛围,无法达到锻炼效果,学生在这种课堂上也无法真正学习到知识。

二、新课程下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探索新课程教材内涵

新课程标准的突破点在于改善了体育教学的沉重局面,在教师方面看来,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加广阔的教学空间,在学生方面,学生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这便需要教师在新课程教材中积极探索其内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新课程标准的内涵,通过探索、总结、积累、提炼,使体育教学策略多元化、目标统一化。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以目标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在教学理论、教学操作和教学评价方面均设定目标,同时在教学中加入个性化方法,反映出新课程体育教学的优势。

(二)明确新课程教学理念

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以教材为主,明确新课程教学理念,突出新课程的教学逻辑,通过组织法,带动学生的参与性,并减轻学生的运动负荷,以便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教学的乐趣。教师在课前要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利用好主、副教材。教师不仅要理解教学理念,还要渗透给学生,让学生不仅知道本节课需要学什么,还要知道本节课学习的价值和作用,以便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改进教学策略

在教学策略方面,首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例如在跳遠教学中,融入新课程、个性化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确跳远的基本动作、概念以及运动方式;第二,主教材是概念和操作的体现,副教材则可以体现教师个性化教学内容;第三,教学方法轻松活跃,与学生共同参与。具体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设立跳远场地,询问学生对跳远的理解,并自行演示,使用轻松活泼的话语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双手抬高,直立,告诉学生,这是“大人”;下蹲,告诉学生这是“小人”;跳,告诉学生这是“超人”。在教师语言的带动下,学生的参与度会增高,同时由于教师的参与,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其次要对教学评价进行改革,每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应该带领同学进行简单的课堂总结,并对本节课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可以通过发言、竞赛、讨论等方式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应该多设计多维目标,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参与性、学习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客观地对待学生,带动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以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优化教学环境

新课程标准的开放化对教学环境的要求也有了提高,不只是教学场地的设定,还包括教学周围环境的营造。例如,体育课程的训练大多数是在操场上进行,学生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这是教学场地的优化。在周围环境的营造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敢于提问、敢于回答、敢于发表自己看法的环境,体育教学中切忌“一言堂”。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在体育训练中,学生如果遇到难以理解或质疑的问题,可以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教师互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重视和认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意识到在体育课堂中自己的价值。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客观、平等地对待学生,情理共施。

篇5:七年级下体育教学计划

4、对差学生,要有耐心,爱心和关心,交流和谈心。鼓励,大家都来关心的方式。激励他学习。充分激发他向上的欲望。

5、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提出新目标,新要求。

六、教学措施:

1、逐步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学习兴趣。养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

2、要用体育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遵守纪律,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优良作风。

3、发展学生优良的个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向上的精神风貌。

七年级下体育教学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在全面贯彻《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实施《新课程课标》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刚刚步入新学习环境的初一新生,由于他们来自各个校风不同、师资要求有异、体育风气有别、场地器材条件有差异的小学,这就自然形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深浅不一、基础不一、身体素质有差距等因素。另外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是很适应。感情丰富而强烈,表现为情绪波动性大、不稳定,不成熟。因此,在进行初一的体育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打好基础,使原来体育素质较较好的同学能树立新的拼搏目标,而对于体质较差的“困难户”能在新的环境下树立自信,发挥长处,增强体质。

三、教学目标

(一)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

1、体育与健康课程解说,中学体育教学常规要求;

2、田径运动简介与规则介绍

3、体育锻炼对促进健康的价值

4、常用运动负荷的测量与方法运用

(二)、运动技能

1、队列与体操:原地队列,行进间队列,第一套中学生广播体操,徒手体操。

2、快速跑技能:各种跑的练习,不同距离的快速跑,接力、追逐跑游戏等,建立正确跑姿;

3、耐久跑技能:正确的呼吸方法,不同距离的自然地形跑;定时跑,定距跑;800米至1000米跑;发展耐力速度;

4、发展跳跃能力与跳高技术:建立正确的纵向跳跃概念;各种发展弹跳的练习,助跑纵跳摸高;跨越式或其它过杆技术的介绍和练习;

5、球类

(三)、发展体能

1、发展速度素质:结合快速跑技能,运用各种跑的形式进行;

2、发展耐力素质:结合耐力跑技能,运用不同距离的耐力跑练习,跳绳等;

3、发展跳跃素质:结合跳高技术,运用不同形式的跳跃练习;

4、力量素质:持重物的健身练习;

四、教学措施

(一)教学改革

1、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2、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4、开展民主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评价制度。

6、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1、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2、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

3、坚持班级体育锻炼,广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4、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坚持自觉经常锻炼身体。

(三)课间操:间操是学校的窗口工作,它能展示出学生的精神面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学校与体育组相关人员一起督促广播操。

(四)开展探究索性学习。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其去探索、去发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健康的思想观念、领悟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发现、学习、练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理解动作概念,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附:教学进度

第一周至第四周:第一套中学生广播体操

第五周:田径——快速跑

第六周:田径——蹲踞式起跑

第七周:田径——跨越式跳高

第八周:足球——熟悉球性练习

第九周:足球——简单的踢停球

第十周:足球教学比赛

十一周:篮球——胸前传接球

十二周:篮球——原地及行进间运球

十三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

十四周:篮球:教学比赛

十五周:体操——技巧

十六周:体操——单杠

十七周:田径——中长跑

十八周:期末考核项目练习

十九至二十周:期末体育测试

篇6:四年级下体育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但情绪变化较大,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上课喜欢玩,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较差,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通过从事适宜的运动,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增强体质,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目标

1.认真上好体育课。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学生将能够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

2.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用技能:学生将能够: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运球等。做出基本体操的动作。做出单一的体操动作,如滚翻、劈叉等。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3.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空情绪学生能够体验并简单描述进步或成功时的情绪表现。观察并简单描述退步或失败时的`心情。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学习领域的各个具体的目标,以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快乐的发展。

5.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

1.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

2.50米*8或400米跑。

3.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4.开发足球校本课程。

四、教学难点

体操技巧。蹲距式跳远。立定跳远。学生耐力训练。足球技能。

五、教学措施

1.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重视让学生充分地参与体育课上的活动。

2.利用体育运动游戏项目,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3.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分组形式开展教学,以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4.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上好每一堂课,使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四年级下体育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1.小学四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2.小学四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

3.四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

4.二年级下体育教学计划

5.三年级下体育教学计划

6.一年级下的体育教学计划

7.四年级上体育教学计划

8.小学四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篇7:五年级下体育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通过半年的上课基本了解上课的要求,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三年级学生喜欢跑、跳、投掷、攀登、追逐、跳绳、踢毽子等大肌肉活动。但动作则显得僵硬呆板。在课堂常规方面,他们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注意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体育也有较大的兴趣。但在集体活动中,还尚缺乏团结合作意识,而且自律性也不强,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参加活动的动机是以直接兴趣为目标。对于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较薄弱,对锻炼方法模糊,不知如何合理的进行体育锻炼。因此,这学期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择多样的教学内容,多通过集体游戏来提高凝聚力,满足学生参与活动和学习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材以实践教材为主。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学校的条件,体育教材主要选择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篮球等基础项目,以便使学生跑、跳、投的基本技术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实用技能。

授课时数根据我校校历安排和学校要求,每周体育授课为3学时,每个学期实际上课定为16周,共48学时。上课过程中,若因场地,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将临时调整。第一学期以教学队列,队形走为主,每节课都要有队列对形的练习。配以基本体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时跑、立定跳远、铅球、身体素质训练、足球等。另外在上课过程中多做一些辅助性练习,如发展耐力速度的定时跑,定距离跑;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免子跳等;多上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每次授课一个到二个主教材(如:跑步或;立定跳远)其余(如足球、队列队形、身体素质)训练将作每次课的准备部分内容。每节课都争取有一个或两个小游戏。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将制定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成长评价记录袋。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掌握简单锻炼方法。

2、发展身体基本素质跑、跳、投,提高运动能力。

3、掌握简单技术动作,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养成上体育课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约束力

5、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教学队列,队形走为主,每节课都要有队列对形的练习。

2、掌握基本体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时跑、立定跳远、铅球、身体素质训练、足球等。

教学难点:

1、以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

2、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

五、教学措施:

1、正确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

2、备好每一堂课,营造一个宽松生动的课堂气氛来;在课前和课后进行反思。

3、采取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分组教学(异质分组、随机分组等),分段教学等。

4、在课间多展开授课内容的评比、竞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竞争的气氛中更好的掌握动作技巧。

5、积极培养体育骨干,更多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篇8:新课程下体育教学模式的转换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转换

素质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吹遍整个大地,到处一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景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课堂、课外活动也进行了认真切实的改革,把体育推向人性化,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全面拓宽学生的思维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要做到健康第一,要让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就要求体育工作者大胆地、符合实际地进行教学改革,改变陈旧的以教师为中心、单一灌输式、填鸭式及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摆正学生与教师的位置,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教师在导演的同时要掌握各个演员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设计多形式、多层次的教学模式,让演员既能按要求达到教学的效果,又能发挥演员自己的风格。在体育课堂中要充分显示其主体性,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转换教学模式。

一、由单纯的场地教学向假定情景教学模式的转换

场地是学生表演的舞台,要让学生能够尽情、尽力地表演,舞台的搭建尤为重要。因此,场地的选择布置要根据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喜好和学校的条件而定,让学生一到教学课堂、教学场地能够触景生情,融入其中,充分显示其主观能动性。学生想释放、想表演、想显示自己的能力,因此学生想学、要求学。就像把平常的篮架放低,学生见到就有一种扣篮的欲望。在课堂中也可以设制一个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一种求学的欲望。例如,在铁饼的出饼教学过程中,平常的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在地上出饼滚直线,直线越直出饼越规范,但学生做的次数多了或者总是不能成直线,就会产生乏味感、没有耐心乃至于放弃学习。如果假定一个情景,在滚饼的前方放一个矿泉水瓶,给学生一个目标,看谁先碰到瓶,看谁碰到的次数多。学生有了目标就会努力去碰瓶,分析自己为什么碰不到瓶,为什么向左偏,为什么向右偏,要怎样出饼?学生带着疑问就会主动思维,主动要求教师指点、分析。通过简单的情景设置,让学生从以前的教师在固定场地强调要求学生学到现在的情景场地学生我要学,从被动到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思维、主动分析、主动解决,从教学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组织上让学生主体得到充分展示。

二、由示范组织教学向游戏导入教学模式的转换

在体育教学中穿插体育游戏,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烘托课堂气氛,缓解高强度、高负荷练习等所带来的压力和紧张感,另一方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去,并从游戏中领悟其中所蕴含的内容,即让他们在快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主体思维意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跨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不讲解和示范,通过跨障碍物(类似于跨栏架)的游戏进行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就会对跨障碍物进行议论:“不能跳栏;像刘翔那样、那样……不能离障碍物太近;重心不能往后;起跳腿要抬起,身体向前压;要注意步点;后面那条腿(其实是摆动腿)要折叠起来……”通过游戏学生无意中对跨栏的过栏动作进行了主动的思维、想象、借鉴和实践,教师然后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认识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进行综合和纠正,形成正确的属于自己风格的技术动作。学生就会由之产生成就感,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愿意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希望自己得到充分展现,并结合相应的场合对他进行肯定。通过针对性的游戏教学,改变了纯粹的讲解示范教学的单调乏味,使学生从程序式的服从到不定式自由讨论转变,更充分展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三、由灌输式教学向创新意识教学模式的转换

创新教学是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意识、思维的脑力活动和实践活动外部显现行为的切入点,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全过程进行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适当地运用具有发现学习过程特点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些空间去讨论、去探究、去实践,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对未知去创新,用新的方法、新的动作、新的形式、新的组合等去解决实践问题或是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掉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积极科学地采用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教会学生篮球进攻中的前奏掩护后,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想象、创编其它掩护动作和方法,教师加以引导、辅助,然后告诉学生这叫侧掩护、这叫无球掩护等。这样充分发挥学生智慧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已学知识和技术动作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思考,提高自己,这样学生课堂主体性得以展示,同时也完成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由单纯的教师教向学生自学自创自教模式的转换

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首先就要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理解思维学习各种新动作,在新动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领悟和创编,优化组合成为自己具有独特风格的技巧技能。

单纯的教就是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一股脑儿塞给学生,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步骤去学习,不考虑学生内心活动、思维意识,不给学生时间、空间去想象;而自学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视听去感观、去认知,教师在疑难之处给予点拨,学生在此基础上加以巩固、创新,突出自我实力、风格以及优势。在课堂中学生也可以自己组织内容,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其他学生学习,相互学习、互相促进,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五、由教师主观评价考核向学生自评检测模式的转换

过去,教师对学生态度、体育成绩、考核测评总局限于某些项目,这些项目对部分学生来说成绩不太理想,平时也不怎么感兴趣,但其它非考核项目可能表现好,而且优秀,这就产生了纯考试的不公平性,因此,教师评价考核不能局限于某个项目。在体育教学改革的现阶段,作为体育教师应抛弃陈旧、主观、片面的测评方式,在体育考核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我测评,相互测评。教师根据自己的考试测评、主观了解和学生测评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相应的成绩。这样可以客观真实全方位的评价学生。同时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给自己一个定位充分认识自己,这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上一篇:实验小学师徒结对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全国交通行政执法先进个人路政大队大队长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