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服务定价体系研究

2024-07-13

idc服务定价体系研究(通用8篇)

篇1:idc服务定价体系研究

IDC与服务器托管行业现状研究

IDC(Internet Data Center,即 “互联网数据中心”,以下简称“IDC”)起源于互联网信息发布者对网络高速互联的需求,是伴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为互联网服务商、企业、媒体和各类网站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专业化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网络批发带宽以及应用服务、企业 e 化等服务

一、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分析

根据 CNNIC 公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统计公报,截至 2004 年 6 月底,中国互联网用户超过 8700 万,居世界第二位。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数超过 3630 万台,网站总数突破 62.7 万个,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约 38.2 万个,IPv4 地址使用数量达到 4000 万个,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达到 54G。中国互联网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近十多年来,中国互联网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的趋势。1997 年的上网用户人数为 62 万,相比之下,现在的网民数量已是当初的 125 倍。根据 CNNIC 的调查,2002 年底中国网民总数为 5910 万,2003 年上半年,上网用户总人数为 6800 万人。在半年时间里,网民人数净增了近1000 万,全年网民人数净增约 2000 万,增长率约达 34%。另外,至去年11 月底,与年初相比,用户数量增长 32%,上网计算机增加 44%,网站数量增加 35%,IPv4 地址使用数量增长 25%,国际出入口带宽增加了 213%,国家顶级域名注册数量增加 59.3%。市场规模巨大。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用户数居世界第二位,超过第三位的日本 1000 多万,占全球比例 11%左右。绝对数量虽大,但相对数量小,意味着发展空间大。

二、IDC市场分析

目前,国内的数据中心都基本具备运行监测、带宽监测、负载平衡、灾难恢复等管理性的增值服务,但在服务形式上,大体上还是延续从前的服务器托管和机房租用模式,由用户选择服务平台,它们只负责提供场所和管理服务。而国外的 IDC 除了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流量分析监控等业务之外,它们更突出的 特色在于应用层次的服务,不仅仅是资源外包,而且包含了应用、开发的外包式服务,以满足企业个性化的电子商务

业务要求。而就国内目前的情况看,IDC 与应用层次仍存在着一定距离。在经历了最初的服务器托管,到后来的为企业、媒体和各类网站提供空间租用、专 业化服务器托管、网络批发带宽以及 ASP、ICP 等业务后,目前的国内 IDC 公司开始对高端服务领域进行开发。企业的 ERP、防火墙、数据库、操作系统等都放在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负责维护软件、数据库的安全,在出现问题后与厂商的协调工作。

国内 IDC 市场主要面临的阻碍有: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仅为美国的 0.23%13,尤其是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企业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也还没有达到很高的程度。其二,政策和电信资源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开放程度。IDC 运营的网络基础平台还存在着互联互通的效率问题。其三,由于建设 IDC 的投资很大,建设成本较高,导致服务费用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IDC 的机房建设规模,目前已经出现相对过剩,这使得竞争越发激烈。

三、IDC 现状

联数据中心(IDC)市场。国内的数据中心在服务形式上,大体上还是延续从前的服务器托管和机房租用模式,由用户选择服务平台,它们只负责提供场所 和管理服务。而国外的 IDC 除了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流量分析监控等业务之外,它们更突出的特色在于应用层次的服务,不仅仅是资源外包,而且包含了应用、开发的外包式服务,以满足企业个性化的电子商务业务要求。而就国内目前的情况看,IDC 与应用层次仍存在着一定距离。

IDC 出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大型机时期出现的重要数据的灾难备份中心可以说是IDC 的雏形。90 年代中期,美国的 Exodus 提出了“IDC”的概念。Exodus 的创始人曾是 IBM 公司的副总裁,此人最先提出 IBM 拓展 IDC 服务。在建议没有得到采纳的情况下,他跳出 IBM,组建了 Exodus。

国内投资经营 IDC 业务的企业可以粗分为三类:电信运营商,例如:中国电信、网通、联通、铁通等,它们的优势在于拥有基础电信网络资源、规模效益好;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例如:世纪互联、263、首创网络、清华万博等,它 们的优势体现在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方面;其他服务商,如房地产商 iLink、iAdvantage 等,它们的优势在于资本雄厚,基建条件优越

四、中国 IDC 市场分析

根据各运营商的 IDC 发展计划,预筹建的机房基本上在两年内全部完工,据此推算各 IDC 服务商运营能力的扩张速度。机房面积所代表的 IDC 运营能力较好地代表了IDC 的收入水平,可以按机房面积平摊运营商的 IDC 总收入。据业内人士估算,目前中国的 IDC 运营商的单位机房面积收入处于 3600 美元每平方米的水平

五、IDC与服务器托管

IDC是基于高稳定、高带宽的电信基础网络平台,提供多种信息服务的综合业务。服务器托管作为IDC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适应用户网站的发展和电子商务应用对于充足网络资源的迫切需求,向用户提供高速接入、网站系统托管、应用托管、电信级专业维护等系列服务,对用户而言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无线路之忧等优点。

服务器托管是企业上网方式的大趋势,站在企业角度上,无论以何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都必须考虑三方面的问题,即是否高速、经济、安全。而目前在国际上非常流行的服务器托管业务,正是满足了企业上网的高速、经济、安全的三大要求,并且已逐渐成为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及I C P、I S P等I T行业上网的首选方式。业务优点: 1.成本较低主机托管和由自己单独构建机房、运营系统及租用专线相比能大幅降低成本。

2.可靠性高好的托管商可以提供电信级机房,可以实现3 6 5天全天候运营服务,由于数据中心内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维护,可以放心托付,安全性能高。

3.高速接入利用高速线路实现无阻塞接入CH I NANE T骨干网。4.灵活性好启动业务快,扩展方便。

六、服务器托管

服务器托管,指由用户安装、配置WWW服务器,并由提供托管服务的公司直接联入INTERNET网,由其代为管理、维护其正常运行。它特别适合那些不需或暂时不能建立自己企业内部网(INTRANET)的企事业单位。企业传统的联网方式是通过租用电话线、专线等方法将服务器等网络设备接入互联网,较高的速率是以较高的费用为代价的,企业通过目前的专线如DDN联网,一般最高速率仅2兆左右,而通过一根2M速率的DDN专线接入互联网的话,每月的通信费为8万元以上;企业还需解决诸如组建通信机房、配备电力、网络升级、需要值维人员等等问题,且联网的设备若放在企业内部机房里,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安全性也存在问题。主机托管则是将服务器等网络设备存放在服务器托管公司的机房内,并以高带宽接入骨干网的上网方式,可获得至少10兆以上的联网速率,每月费用才几千元;规模化效应使托管机房的建筑设计,更安全更符合标准,加之专业技术人员的全天候维护,使服务器托管具有信息传输速度快、较为安全可靠、更为经济、委托方无须拥有技术支持等特点。所以,主机托管服务目前在国际上也非常流行,因为它满足了企业对于上网的高速、经济、安全的要求。另外有一些企业采用“全托”的方式——虚拟主机:用户租用服务器空间在网上发布信息。这种方式经济实用,无需对软硬件设备进行投资,只需对网页内容进行更新即可。此方式适用于中小信息服务商,或是初次建立网址的企业,这样的话,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一系列繁琐的工作,是企业上网发布信息的最佳方式之一。这样的方式可以使企业没有服务器升级之忧,因为选择“全托”的企业自身不需要提供服务器了。

篇2:idc服务定价体系研究

IDC托管服务器,IDC托管服务器应用说明

IDC托管服务器服务项目

伴随着各大公司业务的迅速发展,公司需要快速的Internet连接,以及不断的部署系统并出现在Internet上。安装这种设备对于许多小公司是不可行的。许多公司开始建立非常大的设备,被称为Internet数据中心(IDCs),它提供了商业上的系统部署和操作的解决方案。新技术和实践被设计用来处理测量和如此巨大测量操作的操作需求。那对于IDC托管服务器,IDC托管服务器有什么应用说明呢?IDC托管服务器服务项目有哪些?

一、IDC托管服务器应用说明

一个数据中心的主要目的是运行应用来处理商业和运作的组织的数据。这样的系统属于并由组织内部开发,或者从企业软件供应商那里买。像通用应用有ERP和CRM系统。一个数据中心也许只关注于操作体系结构或者也提供其他的服务。常常这些应用由多个主机构成,每个主机运行一个单一的构件。通常这种构件是数据库,文件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中间件以及其他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数据中心也常常用于非工作站点的备份。公司也许预

定被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这常常联合备份磁带使用。备份能够将服务器本地的东西放在磁带上,然而,磁带存放场所也易受火灾和洪水的安全威胁。较大的公司也许发送他们的备份到非工作场所。这个通过回投而能够被数据中心完成。加密的备份能够通过Internet发送到另一个数据中心,安全保存起来。为了灾难恢复,各种大的硬件供应商开发了移动设备解决方案,能够安装并在短时间内可操作。

今天在数据中心中的通信常常基于网络,运行IP控制组。数据中心包含一系列路由器和交换机,它们在服务器于外界之间传送通信量。Internet连接的冗余常常通过两个或多个上由服务供应者来提供。一些数据中心服务器被用于运行基本的组织中的内部用户需要的英特网和企业网服务,例如电邮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和DNS服务器。网络安全元素也常常被配置:例如,防火墙,VPN网关,侵入检测系统。也有网络和一些应用软件的监视系统。额外的非工作场所监视系统也很典型,以防数据中心内部通信失败。

二、IDC托管服务器服务项目

IDC可以为用户提供以下一些具体的服务项目。服务器负载均衡服务:随着网站内容的增加,功能的增多,使得支撑网站的服务器数量开始增多,网站的服务器负载均衡服务可以根据实际的服务器响应时间平衡服务器群中所有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负载,从而提高站点性能和响应能力,同时减少错误的发生。网站加速服务:网站加速服务可以使服务器处理安全套接层协议(SSL)的加密/解密工作时的效率提高数十倍到上百倍,从而提高网站安全交易的响应速度。采用这种服务,网站可以更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服务器投资,在不牺牲网站访问速度的前提下,确保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

随着中国互联网以超常的速度向前发展,企业用户对IDC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而随着

电信运营商业务转型,各种数据业务也层出不穷,比如中国电信开展的互联星空计划的实施、中国移动的IDC业务系统等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作为其主要业务平台IDC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安全性则是焦点之一。

篇3:医疗服务定价研究

随着我国“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矛盾的突出和“药品零加成”等一系列新医改的政策推进, 病种定价这一研究引起了学术界更多的关注。比如孙红梅针对按临床路径实施治疗的15 种疾病进行单病种费用测算, 得出标准化的病种费用作为医院病种费用控制的依据;张超群提出以病种历史费用为基础, 通过调整病种费用增长趋势制定病种付费标准;冯帅提出利用标准历史费用法制定病种价格, 即以历史费用为原始数据建立样本数据库, 通过专家团对样本数据进行优化筛选, 排除不合理的费用, 形成标准化的历史数据库, 进而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定价;高建民提出在病种分组的基础上, 采用绝对值法、相对权重系数法、权重基准利率法3 种方法对住院费用标准进行测算和确定, 为推行按病种付费提供依据。以上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研究病种价格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大多都是以历史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 得出我国医疗收费价格和成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背离。综上所述, 我国目前对病种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科学、系统、可行的病种定价研究思路, 病种价格未能体现医疗服务价值, 也没有提供一套可供操作的、合理的病种定价模型作为医疗服务按病种付费改革的依据, 定价工作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二、研究分析

根据2012 年1 月1 日起实施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 提出病种成本测算体系, 利用该体系能较为准确获取病种社会平均成本水平。在此基础上, 以病种成本作为病种价格的基准, 可以科学、合理的体现医疗服务的价格本质。

临床路径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词汇, 它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和治疗程序, 是一种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新兴的临床诊疗规范管理模式。它不仅是疾病诊疗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还是价格部门制定病种价格的重要依据。通过临床路径分析, 可以掌握样本病种涉及的相关成本, 例如人力、药品、卫生材料和检查化验等, 分析各病种风险程度和技术难度情况, 进一步研究影响病种定价的因素, 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病种定价模型。

例如, 以2014 年上海市同济医院白内障手术660 例为样本分析得出, 病人看一个白内障平均需要支付8013.25 元, 其中的结构占比分别为:医疗服务3.06%, 医技检查3.49%, 治疗费用0.65%, 麻醉费用0.13%, 手术费用35.66%, 药费4.40%, 材料费用52.61%。具体构成如表1 所示:

一个白内障手术平均需要2 名医生、1 名护士, 平均操作时间15 分钟, 按其现有的工作酬劳换算, 一个白内障手术平均需要花费的人力成本仅为14.36 元, 可以明显的看出目前医生劳务的付出与其所得的相差甚远。

以病种为定价基础时主要需要考虑的是其成本, 因为医疗服务价格的最低界限应是医疗服务成本。而服务成本又包括了药品成本、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医技检查成本、管理成本等。其中药品、材料、人力和医技检查属于直接成本, 而且是病种成本的主要部分, 因此该部分成本要准确的测算。而其中人力成本又是最核心的一部分, 因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美国现行的医疗收费单, 就分别反映医务人员服务的收费和医院基础设施的收费。在计算医疗业务成本时, 医务人员的工作成本是最难确定的部分, 需要考虑工作时间、机会成本、工作人数、技术难度、劳动强度等因素。其中工作时间和工作人数是相对固定、可测量的, 而技术难度是相对难测算和计量的, 目前只能以手术时间的长短来进行粗略的测算。

目前由于医院成本核算基础薄弱, 缺乏统一的病种成本核算体系, 各医院样本量过于狭隘, 多只能以自己医院的病种来测算, 不具有客观性, 所以就无法向政府提供定价决策依据, 致使政府目前定价是采用的是一种粗放式的定价方式, 即以历史费用为依据, 以一定比例进行加减后来确定价格。因此,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病种成本数据库, 科学、规范地测算病种成本, 为以病种定价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结论

病种的定价涉及政府、医疗机构、保险机构和病人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调整, 它的制定既要促使医疗机构建立成本约束机制, 也要确保医疗机构保本经营和体系医务人员劳动价值。这需要准确测算、实际模拟、反复调整和多方协商才能实现价格均衡, 不可能囊括一切。

当然, 单纯的病种定价往往会面临一个困境:忽略病人的特殊性和疾病的复杂性。基于这些因素, 实际的病种价格往往受线外病例或极端病例所影响而变得离散, 从而很难存在一个相对统一的病种价格标准。

当然, 病种成本不是一成不变的。实际上, 人力成本、医疗设备及耗材的价格每年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浮动, 还有通货膨胀的影响, 从而使医疗服务成本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 还需要建立病种价格定期调整机制, 确保价格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摘要:在市场经济中定价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一个良好的价格体系能够促使资源利用的高效, 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成本, 提高社会的福利, 医疗行业也是如此。医疗服务价格是医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从而获得补偿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价格体系对整个医疗卫生系统正常良性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定价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整个卫生服务行业健康向上的发展, 既保证病人看病成本的降低, 又保证医疗服务人员劳动的价值, 因此如何定好价变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本文主要对医疗服务的价格模型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定价,医疗服务,成本

参考文献

[1]孙红梅, 宫印成, 王敬梅等, 基于临床路径的单病种费用测算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07 (09) .

[2]张超群, 于丽华, 赵颖旭等, 以病种历史费用为基础的单病种定价方法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 2012 (08) .

[3]冯帅, 史录文, 我国医疗服务按病种定价的创新性方法设计[J].中国药房, 2012 (18) .

[4]高建民, 郑古峥月, 詹梅等, 基于疾病诊断相关组合的住院费用标准合理化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 2013 (01) .

篇4: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体系研究

一、贷款定价的基本理论

贷款利率是银行让渡资金使用权所收取的相应报酬,产生于借贷活动,来源于借款者的利润(收入)。贷款定价就是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资金成本、贷款费用、贷款风险和赢利目标,结合借贷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和客户合作关系等因素,综合确定贷款利率。

古典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贷款定价的基本依据,其核心观点是:在借贷市场上,利率的高低由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共同决定,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利率。J·E·Stingltz、A·Weiss关于信贷配给现象的解释提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使银行的预期收益并不是单调曲线,当利率达到一定水平以后,银行的预期收益将下降。这一理论向我们揭示,贷款风险也是影响贷款利率的根本因素之一。

从宏观角度分析,除借贷资金供求外,影响利率水平的还有以下因素:一国一定时期的平均利润率决定了利率水平的上限;通货膨胀会给借贷资金带来损失,需要根据预期通货膨胀率相应提高利率水平;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下降,反之亦然;国际利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对本国利率水平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利率具有历史继承性,在调整利率时,历史利率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从微观角度分析,贷款利率(P)由资金成本(C1)、风险成本(C2)、交易成本(贷款费用C3)、机会成本(无风险利率C4)、银行贷款的目标收益率(R1)、借款人拟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率(R2)等多因素决定,建立如下贷款定价与决策的基本模型:

(1)P≥C1+C2+C3

(2)P≥R1

(3)P≥C4

(4)P≤R2

贷款利率(P)在满足上述四个不等式的条件下,根据贷款的供求状况和借贷双方的地位,最终通过谈判决定。贷款定价满足了以上条件,信用风险和经营费用才能得到充分的补偿,预期的赢利目标才能得到保障。

二、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主要模式

西方商业银行经过长期的经营实践和探索,先后推出了很多贷款定价方法和模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法(Cost-Plus Loan Pricing):认为任何贷款的利率都应包括以下四部分:筹集可放贷资金的成本、非资金性经营成本、贷款的风险溢价和银行预期利润水平,即:贷款利率=资金成本+非资金性经营成本+风险成本+目标利润。采用这种定价方法的基本条件:一是商业银行能够精确测算经营成本并分配到每一项业务、每一个客户;二是能充分估计出贷款的违约风险、期限风险及其他相关风险,以确定每一笔贷款的风险成本。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优点在于使银行清楚办理贷款的各项成本,有利于确保其目标利润的实现。其缺点在于仅从银行自身角度出发给贷款定价,忽略了客户需求、同业竞争、市场利率水平变化等因素,且没有考虑不同客户给银行带来的不同贡献,可能因价格偏高而在信贷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二)价格先导定价方法(Price Leadership Loan Pricing):首先选择某种基准利率,然后针对贷款风险程度的不同确定风险溢价,根据基准利率和风险溢价来确定该笔贷款的实际利率,即:贷款利率=基准利率+风险溢价点数。采用这种定价方法的基本条件:一是有可供商业银行选择的基准利率,一般认为是银行对最值得信赖的客户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时所能给予的最低利率(也称优惠利率)。随着货币市场的发展,同业拆借利率(如LIOBR)、CD利率、国库券利率等成为基准利率的选择对象;二是银行要准确测算出贷款的违约风险,以确定在基准利率之上的加点数。价格先导定价法的优点在于,一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只需选择合适的基准利率,即可根据风险溢价计算贷款定价;二是以市场利率水平为出发点,结合贷款风险程度来制定贷款价格,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其缺点在于,一是没有考虑商业银行贷款的实际成本,若一家银行的贷款成本超过了基准利率,则通过该方法制定的贷款价格会使银行不能获得目标利润甚至亏损;二是没有考虑客户与银行的全面关系和综合贡献,制定的价格对一些存款、结算量较大的客户和需竞争的客户而言没有竞争力,为此西方商业银行又推出了对价格先导定价的修正方法——低于基准利率定价(below-prime pricing)。

(三)客户赢利分析模式(Customer Profitability Analysis Loan Pricing):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时综合考虑客户与本行的整体关系,首先设定一个目标利润,然后比较银行为该客户提供服务的总成本、总收入及银行的目标利润,以此来衡量定价水平,即:贷款利率=银行的目标利润率+(为该客户提供的所有服务的总成本-为该客户提供所有服务中除贷款利息以外的其他收入)÷贷款额。客户赢利分析法的优点在于,一是它不是仅就一笔贷款本身来确定其价格,而是从银行与客户的全部往来关系中寻找最优贷款价格,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通过差别定价,既可吸引和保留为银行带来较高利润的优质客户,又能识别对银行贡献较低的客户,通过提高贷款定价来保证银行的整体赢利水平。采用这种定价方法,要能够准确测算为每个客户提供服务的总成本和总收入,这对商业银行的成本和收益核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是建立在以下条件基础之上的:一是高度成熟、发达的金融市场。具有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完备的市场工具,广泛的市场参与和充分竞争,自由的市场机制,发达的交易手段,完善的金融数据服务和先进的信息系统支持,形成了权威的市场基准利率(无风险利率),为银行贷款定价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二是弹性的、灵活的利率管理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市场手段引导利率,利率市场化程度很高,商业银行具有充分的贷款定价自主权。三西方商业银行经过长期发展和技术、经验的积累,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风险计量方法和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具备了贷款定价的内部条件。

三、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内外部条件分析

从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实践看,采用何种定价方法取决于银行在贷款定价时的约束条件,包括所在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各商业银行自身的财务、资金、风险等内部管理体制。

(一)外部环境

1、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先后放开了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和银行间市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放开境内外币贷款和大额外币存款利率;逐步扩大人民币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推进贷款利率的市场化,逐步放开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简化贷款基准利率档次;引导金融机构提高贷款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周小川,2005)

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为信用风险计量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对贷款定价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逐步实施,内部评级法(IRB)将成为银行风险管理的主流模式。在内部评级法下,贷款的风险特征主要有四个构成因素:借款人违约概率(PD)、债项特定违约损失率(LGD)、债项的违约敞口(EAD)、债项的期限(M)。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可以衡量特定债项的预期损失(EL),并据此确定信用风险的价差补偿,为银行科学计量风险成本,合理确定贷款价格提供支持。

3、我国金融市场目前尚难以为商业银行提供权威性的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是银行贷款定价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基准利率应能够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具备较强的传导性和广泛的影响力。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情况看,国债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再贴现利率等尚不能完全发挥基准利率的功能。2007年,中央银行推出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简称Shibor),Shibor能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基准利率,还需要经受市场的检验,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市场参与者的态度。

(二)内部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体系逐步完善,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建立起集中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初步具备了贷款定价的基础条件。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系统内资金统一市场尚未完全形成,不能提供权威性的内部资金价格;二是财务管理尚不能将成本费用细分,难以归集不同客户、不同信贷产品的经营成本;三是风险量化技术欠缺,没有建立起对违约风险的定量测算系统,难以提供准确的风险成本数据。四是信息支持体系有待完善。如仍没有达到实时提供全行的资产负债结构、金融产品价格等经营信息,缺乏对贷款违约数据的长期收集和分析。五是缺少熟悉金融产品定价的专业人才和实际操作经验。

四、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体系

(一)选择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方法

借鉴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和商业银行资金、财务、风险等内部管理体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可采用成本加收益法。基本公式为:

贷款价格=基本贷款利率+调整值

=(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成本+预期收益)+(综合贡献调整值+市场竞争调整值)

资金成本可用银行资金营运的平均收益率计算获得,代表本行资金运用的机会成本,资金成本率=∑(相应期限各种资金交易额×交易利率)/∑相应期限各种资金交易额;经营成本是银行办理贷款所支付的成本费用,将经营成本按贷款利息收入占经营收入的比例分摊至公司客户贷款,然后以公司客户贷款余额进行分摊,得到每单位贷款的经营成本,即:公司客户单位贷款的经营成本=(公司客户贷款利息收入÷收入合计)×经营成本÷公司客户贷款余额;风险成本是指贷款违约后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在内部评级法实施后,使用对应行业、信用等级客户的违约率(PD)、对应贷款产品、贷款方式的违约损失率(LGD)和风险敞口(EAD)计算预期损失(风险成本),即预期损失(EL)=违约率(PD)×违约损失率(LGD)×风险敞口(EAD);预期收益是指银行经营管理单位贷款应取得的目标利润,可以根据既定的最低资本回报率和贷款的资本金支持率来确定:预期收益=贷款的资本金支持率×最低资本回报率,其中资本金支持率=资本÷总资产,最低资本回报率通常由银行董事会决定;客户综合贡献调整值是在考虑客户对银行历史综合贡献的基础上对贷款定价进行修正,在计算客户对银行的存款、贷款、中间业务等贡献的基础上确定;市场竞争调整值在对市场利率和同业报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以保证贷款定价具有市场竞争力。

(二)完善贷款定价的支持体系

贷款定价是涵盖全面成本测量、信用风险评价、客户综合贡献评价及银行发展战略实施等内容的系统工程,应重点完善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合理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通过核算部门间资金成本,对各种资金来源进行分析,根据资金的边际成本率在银行各部门之间分配资金,有效地引导银行资金的流量和流向。二是建立以内部评价法为核心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积累风险计量所需历史数据,包括客户评级基础数据、评级历史及级别迁移、违约数据及违约清偿记录等一系列数据;建立两维的信贷风险评级体系,即以违约概率(PD)为核心的客户评级和以违约损失率(LGD)为核心的债项评级;实现风险级别细分,在贷款定价中更准确地反映出风险差别。三是建立“四分一体”的财务核算体系,通过推行全面成本管理,科学、合理地将银行营运成本分摊到机构、部门、产品和客户,真实评价客户综合贡献和产品赢利能力。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信息系统。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建设成本核算、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为贷款定价提供科学、高效的系统平台。五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以赢利性为核心的信贷业务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引导信贷营销、管理人员重视贷款定价和客户的综合贡献,充分发挥贷款定价体系的功能,实现信贷业务赢利最大化目标。

篇5:idc服务定价体系研究

IDC为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企业、媒体和各类网站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专业化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网络批发带宽以及ASP、EC等业务。IDC是对入驻(Hosting)企业、商户或网站服务器群托管的场所;是各种模式电子商务赖以安全运作的基础设施,也是支持企业及其商业联盟(其分销商、供应商、客户等)实施价值链管理的平台。名词解释(业务理解非演讲内容)ICP:互联网信息服务,比如新浪、搜狐、网易。互联网信息服务可分为经营性信息服务和非经营性信息服务两类。

IDC的特征:

由于IDC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显著特征:在网络中的位置和总的网络带宽容量,它构成了网络基础资源的一部分,就像骨干网、接入网一样,它提供了一种高端的数据传输(Data Delivery)的服务,提供高速接入的服务。因而电信运营机构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到底什么是IDC呢?有人认为IDC就是把自己机房中的机器放在别人那里,让别人代管。还有人认为IDC就是网络房地产商,它提供了一所大房子给大家的机器安个家。这些说法也对也不对。

IDC是专门提供网络资源外包以及专业网络服务的企业模式,是互联网业内分工更加细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随着我国IDC的逐渐发展成熟,IDC开始突破了传统意义中机房的概念,转向网络和服务这两个基本的内容。首先是对网络概念的理解,一个典型的IDC已经不仅仅是骨干网的一个高速接入网,而且还应该是所有独立网络的高速对等网,是同任何网络平级的网络基础设施。而IDC的另一个概念就是服务。以往连线接入这种最简单的服务就代表了全部的Internet外包服务,而现在对于IDC,服务范围和内容较之ISP更加丰富广泛。其中由服务双方签订的服务品质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将规定双方的责任和权利,若IDC服务违约将做出相应的经济赔偿。

IDC的主要服务包括整机租用、服务器托管、机柜租用、机房租用、专线接入和网络管理服务等。广义上的IDC业务,实际上就是数据中心所提供的一切服务。客户租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和带宽,并利用数据中心的技术力量,来实现自己对软、硬件的要求,搭建自己的互联网平台,享用数据中心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

在综合了目前IDC市场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IDC的服务分为三个阶段,即:服务理念、服务实施体系、服务品质的保证。

1.服务理念的建立

服务理念反映了商家对服务本质性的、方向性的认识,是商家实施服务的指导思想。评价商家的服务理念是否合理,主要在两方面: 一方面,理念应该言之有物,另一方面,理念应该具有前瞻性。

2.服务实施体系及标准

对服务实施体系的评价包括对服务内容、服务实施部门、服务水平以及体系完整性的评价。

在服务的实施部门方面,IDC商家应有完整、规范、有序的客户服务部门和高质量的服务设施与服务环境。阵容强大、流程顺畅、操作规范的服务队伍是高质量IDC服务的可靠保障之一。此外,IDC的物理线路、带宽资源、互联互通性能、可扩展性等性能指标,以及空间、电力供应、安全保障、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等基础性能,都成为衡量IDC服务能力的评价标准。

IDC商家技术服务队伍的水平和值守时间,也是IDC服务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IDC应该拥有一支业务技能高超的工程师队伍,以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效率;应该提供24×7全天候服务以保证随时响应。

能否保持服务的完整性,通过一揽子服务解决用户的后顾之忧,是IDC商家实力的反映。许多IDC客24小时服务热线:138-1153-347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112号惠普大厦2层

户都在网络上运行自己的重要业务,它们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往往需要IDC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这要求IDC服务的覆盖面必须尽可能广阔,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同一客户的不同层次需求。

3.服务品质的保证及标准

IDC服务的评测范畴除了服务理念与实施体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服务品质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

SLA是由服务提供商与用户签署的法律文件,它明确规定了IDC服务的内容、服务的质量和评价指标、违约责任等。SLA不仅明确了违约方的经济惩罚性条款,而且有助于用户对服务商提供具体服务的能力、可靠性和响应速度进行充分正确的评估和监督。服务品质协议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为用户提供了服务评价准则和可量化、可操作的标准,还在于为用户享受高品质服务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从信息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IDC的市场前景是巨大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中要求,在“十五”期间将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从宏观上决定了互联网服务产业的发展方向。随着互联网用户的迅速增长和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加速以及电子商务的逐渐成熟,IDC的发展仍将有极大的空间。

IDC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全球范围内的网络数据中心(IDC)的业务量正以40%的增长速率发展。据Salomon Smith Barney研究显示,亚洲IDC市场2005年将达44.5亿美元,其中中国的IDC市场将达到7亿美元。众多的电信企业、ISP,甚至房地产企业等等都想来分一杯羹。但对运营企业来说,IDC应更注重的是服务,包括做好基本服务(指带宽、空间、供电和空调等物理要素)、管理服务(指对客户托管服务器的监测、报告和安全管理等)和应用服务(为客户提供更高层次的解决方案,如网站建设和电子商务等),以特色服务谋求生存之道。其中要特别强调的是增值服务包括为客户提供安全性分析、数据流分析、资源占用分析等。

自2004年起,国内各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相继加大IDC的投入,特别是中国电信集团,于2005年与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同对旗下电信级IDC机房进行了严格的星级评定,根据设施条件、机房管理、服务水平评定出五星级到二星级近百个电信级数据机房,为规范国内IDC服务、引导国内行业标准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北京电信通电信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A股上市的电信增值服务公司,(股票代码:600804)。主营互联网接入、IDC主机托管、CDN等多种互联网基础服务。年营业额近10亿元人民币。北京电信通IP地址资源居全国第五位,数量是1,135,616个。折合数为 17B+84C。仅次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教育网。北京电信通拥有自有AS号,号码为17964,不仅不存在南北互通问题,而且到各主要运营商都有互联带宽北京电信通在北京拥有五大自建高品质数据中心,总面积超过13000平米,带宽总出口60多G。在全国拥有合作A类机房200余个,带宽储备400G。

tel: 138 1153 3478

QQ:7898605

篇6:IDC服务器托管协议(范文)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件/网站: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

户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以下简称为甲方)和__________________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乙方),双方经友好协商一致同意下述事项,签订本合同。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复印件无效)。

第一条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1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1-1 甲方托管___台___服务器在乙方的上海电信机房。服务器产权归甲方所有。

1-1-2 甲方利用服务器进行以____________为主的信息服务,同时可以配置和使用email、ftp、telnet等internet功能和数据库。

1-1-3 甲方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和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任何法律法规禁止的有害信息。

1-1-4 甲方如果在服务器上安装软件,所需要的软件版权/许可/使用权由甲方自行解决。并负责服务器上的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1-1-5 甲方应向乙方提交甲方执行本合同的联系人、信息安全负责人和所有管理甲方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并在上述信息发生变化时及时通知乙方。甲方在乙方需要时应提供必要的协助,因甲方以上人员(包括已经离开甲方的甲方原雇员)的行为或者不作为而产生的后果均由甲方承担。

1-1-6 甲方应按时向乙方交纳本合同约定的费用。

1-1-7 甲方同意不使用该服务器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尤其是不得发含有色情、赌博、反动内容的信息以及发送不受欢迎的电子邮件(垃圾邮件)。

1-2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2-1 按照本合同附件的规定为甲方的服务器提供一条高速数据端口用以接入internet。对服务器进行日常维护和监控,以保证甲方服务器的正常运行。该等日常维护不包括对服务器上数据的备份工作,数据备份工作由用户自行负责。

1-2-2 保留因甲方违反本合同1-1-

3、1-1-

4、1-1-

5、1-1-

6、1-1-7或等条款而终止服务器运行的权利。

1-2-3 按照本合同收取相关费用。

1-2-4 因乙方原因,造成服务器的正常工作中断,乙方以小时为单位,以月费为基数,按平均每小时费用的二倍向甲方赔偿,但以当月的月费为中断赔偿的最高限。

1-2-5 由于电信运营商的原因造成的故障,将由乙方负责与运营商交涉,并及时排除故障。乙方因为非不可抗力原因而中断为甲方提供服务,应于12小时前通知甲方。如持续72小时以上时,甲方有权解约,乙方应退还余期的相应费用。

1-2-6 甲方自行安装软件或进行系统配置如导致系统无法使用,需要乙方进行恢复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

1-2-7 若出现非甲方人为操作导致的故障,乙方应负责予与排除,但因1-2-5所述情形以及非乙方控制范围之内的事项除外

第二条 服务内容、费用及支付方法

2-1 本合同的详细服务内容由附件描述。

2-2 本合同涉及的一次性费用共计人民币____________(大写)元。

2-3 自本合同签定日起3个工作日内,甲方将费用共计人民币元(大写)支付至乙方帐号;其后按顺延提前3个工作日支付__________________费用。

2-4 如甲方逾期付款,除补交应付金额外,其拖欠的天数每天按应付金额的______%另付滞纳金。

第三条 争议解决与不可抗力

3-1 因履行本合同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当事人应通过友好协商方式解决。

3-2 双方明确乙方因不可抗力因素而未能履行本合同,乙方不承担责任。

3-3 本条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或不能克服的客观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如洪水、火灾、爆炸、雷电、地震和风暴等以及社会事件如战争、**、政府管制、国家政策的突然变动和罢工等。

3-4 如果甲方违反本合同的第二条规定,则甲方应承担一切后果,包括不限于:

3-4-1 自行承担因该违约行为引致的任何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及经济损失;

3-4-2 承担因该违约行为给乙方造成的任何损失;

3-4-3 承担因该行为给乙方的其他客户或第三方造成的任何损失,若乙方已先行承担的乙方有权向甲方追偿。

第四条 合同的解释、法律适用、生效条件及其他

4-1 合同有效期为12个月。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4-2 合同的订立、实施、履行和争议的解决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

4-3 合同正本一式两份,签约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1)(2)(3)

附件 合同编号:__________________

请甲方认真、完整、准确地填写下列内容并在相应的□里划“√”:

a-1 接入方式和速度:□100m共享端口 □2m独享端口 □10m独享端口 □100m独享端口

a-2 甲方服务器的ip地址是:__________________。

a-3 甲方服务器使用网络资源标准为:机房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_________________。

a-4 甲方指定的联系人: 序号 姓名 电话手机 email 身份证号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5 服务器托管详情如下:

服务器品牌:___________________

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硬件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软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型尺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6 其他说明(如数据备份等)

篇7:idc服务定价体系研究

IDC业务综合支撑系统 :

1、概述

近年来随着Internet和宽带业务的发展,Internet门户网站、ICP、政府机关、银行、教育系统、企业等对网络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电信IDC也随着业务的增长而飞速发展。随着业务量的增长,机房数量,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机架数量,UPS等电力设备,空调制冷设备,IP地址,客户托管设备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和设备的数量都在迅速增加;日常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这些变化给IDC的运营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在实际工作中要实时了解以下信息并非易事:

·每个机房有多少区域?每个区域有多少机列?有多少机架?多少机位?有多少已经出租给了客户,还剩余多少可供出租?

·整个IDC有多少IP地址?每个机房有哪些段的IP地址?已分配了哪些IP地址给客户,还有多少未

分配的?

·整个IDC有多少客户?每个机房有多少客户?VIP客户、独享、共享客户数量多少?·每个客户的设备是什么?放在哪个机房哪个区域哪个机列哪个机架哪个U上了?·每个客户设备上连哪个交换机端口?端口流量多少?出现异常时是否可以自动报警?·每个机房电力总容量是多少?各路电力怎么分配的?当前负荷多少,冗余多少?

·对客户的维护人员有无备案?只有这些被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机房维护其设备,每次进出机房是

否有记录?是否可以方便地查询这些记录?

·客户设备什么时间搬入的、中间是否有变更?是否可以方便地查询到这些信息?

从上面列举的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必须借助支撑系统对所有“要素”的变更、“事件”实施闭环管理,各级人员才能随时了解设备、资源、网络、客户的情况,保障IDC的安全运营,及时响应客户的请求。

2、指导理论

一个业务支撑系统能够帮助IDC实现有序的、闭环的管理!蓝深在开发IDC业务支撑系统时,充分借鉴了ITIL理论的闭环管理思想!

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是提供高质量IT服务的一套最佳实践。它已经成为IT最佳实践事实上的国际标准。ITIL在“端到端”服务管理的各个层面提供了综合的最佳实践,涉及到人员、流程、产品和合作伙伴等所有方面。ITIL向业务提供可定制的最佳实践的框架,以获得高质量的服务,解决IT系统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

IDC业务支撑系统包括了服务支持的所有模块,与客户管理、开发、服务计划有系统接口。

3、系统架构

4、系统功能

1)IDC(自有)资源管理

该模块包括如下功能:

· 机房管理:机房区域管理、机列、机架、机架分配详单(U数)

· IP地址资源:商用IP管理、自用IP管理、IP资源管理

· 设备管理:设备端口管理、板卡管理、槽位管理、网络设备管理、服务器管理

· 增值服务设备管理:有些运营商还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需要对域名解析服务器、防火墙、DDos设备、入侵检测设备、负载均衡设备进行管理

IDC人员可以方便地查询这些资源的总数、占用情况、分配情况、剩余资源情况。

2)动力管理

I、动力设备管理

· 变压器:上级供电、位置、编号、型号、容量、阀值

· 油机:位置、编号、型号、容量、阀值

· 低压系统(配电柜):位置、编号、型号、容量、阀值、负载UPS、动力柜· UPS:位置、编号、容量、阀值、当前状态

· UPS输出柜:位置、编号、当前状态、负载力头柜、所属的UPS

· 列头柜:负载的IDC、区域、A/B路输出柜、负载的机列

· 动力输出柜:照明、空调等用电系统的负荷情况

II、动力数据查询:

· 查看上述设备的实时数据,以及

· 客户实际用电量和合同规定的用电量对比情况

3)客户资源管理

· 客户信息管理:客户名称、托管方式(VIP/独享/共享)、带宽、客户级别、联系人、合同、IP

地址、所在机列机架、上联端口。

· 客户设备管理:客户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类型、所占U数、托管时间、状态、相关联的工单情况。

· 客户历史信息管理:对以前客户的情况进行保留,如客户名称、托管方式(VIP/独享/共享)、带

宽、客户级别、联系人、IP地址、端口,进行客户挖掘之用。

· 客户操作日志管理:本系统向客户提供远程登录功能,客户可以通过网络查看自己的设备、流量

等信息。系统自动记录客户的登录及操作情况。

4)监控管理

对IDC各种设备的端口进行检测:

· 监控树:按照业务管理习惯,可以按不同的属性把监控对象分成不同的组,便于查看。· 监控点:每个组包含很多监控点,进行逐点检测,确保网络畅通。

· 虚拟端口监测/计费:同一个客户可能有很多设备,对应很多端口,购买的带宽是这些端口的总流量,所以需要按照客户合并端口,汇总计费。

· 报警方式管理:对每个端口或者客户可以设置报警阀值、采集间隔、级别等,通过监控屏幕、EMAIL或短信方式报警。

· 多图显示:一屏可以最多显示4个监控点的流量图;图表的时期可以设置,坐标刻度根据数值

大小自适应。

· 监控报告:可以自动生成周、月等定期报告;及临时的快速报告;还可以决定这些报

告是否开

放给客户

5)流程管理

· 定义流程:根据业务需要,无需改动程序就可以定制各种流程。

· 任务派发:所有的工作通过该工作流创建、下发、返回,每个岗位所做的工作、修改的数据,系

统自动记录下来。

· 工单查看:按照索引条件方便地察看所有工单。

为用户分配资源、设备出入机房等等全部通过电子工单实现,所有数据自动记录在系统里了,可

以方便地按照各种条件查看。系统还可以自动记录每个流程的历时,便于内部管理。

6)电子运维管理

· 值班管理:值班管理、替班管理、值班列表、替班列表、排班管理、事务管理。· 52周工作计划:工作项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工作日调整。

· 事务管理:出入机房管理、物品管理。

7)统计报表

· 业务报表:共享、独享、VIP客户统计;新增、终止、变更客户的数量及详单;客户托管设备变

更情况;TOP10客户统计;客户备案情况;每周进入机房及重起等等。

· 资源报表:机架、设备端口、IP地址使用情况。

· 监控统计:IDC出口总流量;各机房出、入向流量;客户流量;

· 工单统计:工单调度情况;工单类型和数量;

· 统计报表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支持打印和EXEL导出。

8)系统管理

· 系统设置

· 权限管理

· 数据字典

· 操作日志

5、部署方式

我们还可以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开发。

篇8:idc服务定价体系研究

一、公共产品类科研项目的分类研究

(一) 公共产品类科研项目的分类。

任何产品在消费上都有两个值得注意的方面:一是其消费是排他的还是非排他的, 所谓非排他性, 就是指一旦公共产品被提供出来, 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他的消费。二是其消费是竞争的还是非竞争的, 所谓非竞争性, 指的是一旦公共产品被提供出来, 没有必要排斥任何人对它的消费, 因为该物品消费者的增加并不引起边际成本的任何增加。当然, 对公共产品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要取决于市场和技术条件,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有许多在传统上不被认为是某种产品的事物现已具有了公共产品的特征。

按照成果的经济性质, 可以将科学研究划分为公共产品类科研和非公共产品类科研。公共产品类科研是指其成果的使用具有非排他性 (一个人在消费时不能将其他人排除在消费之外) 和非竞争性 (一个人消费并不减少消费者的可用量) , 或者其成果虽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但主要用于公共消费而营利机构又不能或不愿无偿生产与提供的一类研究[1]。它主要由基础研究构成, 也包括部分的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非公共产品类科研是指其成果的使用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研究。

公共产品类科研和非公共产品类科研是两类具有明显不同经济特征的研究活动, 非公共产品类科研经济收益动机非常明确, 一般都设定了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市场占有率等经济指标;公共产品类科研则没有经济和商业目标, 不具有任何经济动机, 或者是期望取得经济报酬的动机已明确但仍没有形成很明确、具体的经济或商业目标。非公共产品类科研的成果扩散, 从已发生的技术贸易看, 一般来说, 技术受方不拥有技术的所有权, 只有使用权, 其采用转让技术过程中形成的专有技术, 进行独立转让的经济意义不大。只有非公共产品类科研的成果作为一种生产性商品, 才具有在市场上进行买卖的可能性, 进而构成科技商品。科技商品是指能使科技劳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研成果。公共产品类科研成果作为“公共产品”, 不具有在市场上进行买卖的条件, 因而其成果可以由政府进行拟购买。依据成果是否可拟购买, 公共产品类科研又分为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和不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 (例如长期的天文观测) 。

与此对应的科研项目, 就称为公共产品类科研项目和非公共产品类科研项目。依据能否拟购买将公共产品类科研项目分为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和不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不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是指完成时间较长、探索性过强、结果不确定性较大、投资过大和应用价值不可预测的科研项目;除此之外的科研项目均指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2]。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和不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之间的划分标准并不是绝对的, 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3]。比如有些具有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增长, 提高国家工业竞争潜力, 但技术风险较高、周期长, 仅靠私营企业本身难以独立承担的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 就属于不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 需要实行立项拨款制或事业拨款制, 由国家提供资金资助。但是, 当这些项目初见效益时, 就可以将它们转化为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 由营利部门自主研发。

(二) 按科研成果的经济属性分类的意义。

1.使科研分类由“技术推动型”的线性模式转变为科学与政府的二维互动模式。1989年以前, 中国对科学研究的分类主要是“三分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指的是纯科学。在1989年2月的“全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工作会议”上, 提出了“基础性研究”的概念, 将过去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合并, 通称为“基础性研究”。而在传统上又习惯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模式对科学研究进行分类, 这种被称为“技术推动型”的线性模式, 它产生的现实结果就是“把机构和计划部署在这条线的离散点上, 专门从事某种活动, 而且常常按照学科组织。”[4]科学研究分类的这种简单线性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也不利于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而按照科研成果的经济属性对科研进行分类, 则跳出了传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争, 实现了科学与政府的二维互动模式, 并直接与科技政策联系起来, 使科学“进入国民经济的主战场”, 不仅体现了国家的战略意志, 更尊重了科学的本征“形相”[5]。

2.摈弃现行科研分类的弊端, 实现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在中国科技体制中, 对科学研究资助的新结构架构的宏观特征是:三个基地 (科研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基地) 、四大体系 (基础性研究体系、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关键问题的战略研究体系、为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态资源研究体系、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研究体系) , 院所两级作为基本单元, 经费投入结构多元化 (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进结构性调整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现行的科研分类方式导致了科研资金投入体制的内部逻辑性矛盾。这种内部逻辑的混乱容易造成同一项目既可以以基地建设申请资助, 也可以以人才培养基地申请资助, 还可以以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基地申请资助。造成了科学研究的重复立项, 科研经费的大量浪费。而按照科研成果的经济属性对科研进行分类, 则避免了现行科研划分的弊端, 政府只以成果为依据决定资金投入, 实现了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

3.丰富科研分类, 完善科技政策, 提高科技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中国的科技政策在经过了20多年改革开放的摸索和从前苏联模式转型的痛苦挣扎之后, 逐步确立了“面向国家重要需求,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面向科学前沿”的双重目标。然而, 在具体的政策设计、操作等重要问题上, 仍然还处于摸索的阶段[6]。按照科研成果的经济属性对科学研究进行分类, 改变了传统的以学科为标准对项目进行分类的方法, 不仅丰富了科学研究分类的新视角, 而且有利于将有限的政府科研资金投入到市场不愿介入的科学研究领域, 充分发挥政府科研资金的作用, 并且使国家计划和自由探索项目、国家目标和非国家目标项目实现有机结合。更必定有助于我国科技政策、特别是科研资金投入体制的完善和制度设计, 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公共产品类科研项目的定价体系研究

根据这种科研分类体系, 我们可以按照非公共产品类科研项目和公共产品类中的不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和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对科学研究项目进行定价。

(一) 非公共产品类科研项目定价方式。

对于非公共产品类科研项目来说, 其成果的使用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因此其成果作为一种生产性商品, 具有在市场上进行买卖的可能性, 进而构成科技商品, 可以由创新主体自行通过市场机制投入。其定价方式为:

1.协商定价。科技商品的生产方与承受方进行的一种技术许可交易, 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 协议技术产品价格。

2.专家评估。中国近年来成立了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技术资产评估委员会”, 对技术产品实行评估定价, 并具有权威性。

3.国家标价。对于量大面广的专有技术或适用技术, 由当地物价部门进行定价。其定价原则是按研究该项成果的1~3倍收费。

4.中介机构“行价”。技术贸易机构是技术产品作为商品生产的产物, 起着沟通技术商品买卖双方的桥梁作用。为了使进入市场的技术商品订价合理, 中介机构以积累的经验和技巧, 追求高效率、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 对技术产品的研究成本进行严格核算, 对受让企业在采用技术产品后可能出现的经营和财务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 使成本分析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又针对技术的复杂性及先进性、转让范围及受让方享有的持有权和使用权程度, 制定出使让、受双方都能接受且又符合当时、当地相适宜的“行价”, 从而可避免卖方“哄抬竞价”、买方“侵权压价”的弊端。这种“行价”是技术作为商品的市场调节机制[7]。

(二) 不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定价方式。

公共产品类科研又分为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和不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对于不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来说, 由于其完成时间较长, 探索性过强, 结果不确定性较大、投资过大和应用价值不可预测, 不具有可拟购买性, 因而可以以立项拨款制或事业拨款制方式投入。其定价方式为:

1.定额报价法。所谓定额报价法, 是指掌管科研经费的科技管理部门约定其负责的研究项目的金额, 由项目申请人根据该金额细化成本, 进行项目报价的方法。例如, 2005年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为150万元/项, 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为100万元/项, 面上项目的支持力度为15万元/项。项目申请人一般可根据此定额, 填报成本预算项目。

2.协商报价法。协商报价法, 是指项目申请人和科技经费管理部门之间经过协商, 达成协议, 确定项目价格的方法。在这种定价方法下, 项目申请人和科技经费管理部门之间有着共同的研究目标, 为了解决共同问题的需要, 相互之间就共同问题协商, 而达成研究项目价格。

3.划款定价法。划款定价法, 是指科研资金管理部门直接划拨资金给科技工作者, 让其进行项目研究。在这种定价方法下, 科技工作者不必去考虑研究项目成本, 也不用核算项目价格, 更不需报价, 只要使用划拨的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就可以了。

(三) 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定价方式。

对于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来说, 其成果作为“公共产品”, 它的价值往往表现为对科学知识认识的意义, 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尤其以社会效益为主, 其预期收益往往难以事先预测。单纯的成本定价法太过于简单, 无法反映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的其他定价影响因素, 不适合直接用于对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进行定价;按照收益的定价原则, 则商品的价格完全由其未来收益决定, 由于收益大小的不同, 则可能出现价格低于成本的现象, 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结果若连成本都无法收回, 则不利于调动他们进行科研的积极性, 而且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的收益具有滞后性, 难以估计, 用收益的定价方法对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进行定价, 操作性不强, 在实际中恐难以适用。因而, 可借鉴科技商品的定价模式, 对其进行定价。对于其投入我们可以提出拟成果购买制的制度构想:“政府在公共产品类科研的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领域, 模拟技术交易或政府采购的形式, 将原来在研究之前即投入科研资金的立项拨款制改为以附加高额利润‘购买’公共产品类科研成果的科研资金投入体制。”[1]

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 实际是科技人员智力、财力、物力共同耗费的劳动过程。在这个劳动过程中, 主要包括研究项目成本的耗费。因而, 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的价格等于科技工作者进行该研究项目的研究活动时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加上国家给予科技工作者的一定比例的利润回报, 即“成本+利润”。[8]

模型:P=C总+M

C总=C直+C间

式中:P为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的价格, C总为研究项目总成本, M为利润, C直为直接成本, C间为间接成本。

由于利润的确定有三种方案, 因此对应研究项目价格确定也有三种方案。具体如下:

第一方案:

模型:P=C总 (1+M平+M研)

式中:P为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的价格, C总为研究项目总成本, M平为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M研为项目研究的正常风险率。

第二方案:

模型:P=C总+α·M总式中:P为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的价格, C总为研究项目总成本, α表示科技商品的利润分享率, M总表示N年的净利润现值总和。

第三方案:

模型:P=C总+K·C总= (1+K) C总式中:P为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的价格, C总为研究项目总成本, K为系数。计算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的成本, 实际上是给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一个原始的评估。合理的利润空间, 基本肯定了科研单位及科技成果研制者应得的利益。采用“成本+利润”模型定价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的价格, 从形式上坚持了劳动价值理论, 把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的价格表示为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本加期望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带来的利润。将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成果从形式上给予商业化, 在拟交易过程中, 形成剩余价值, 给科技工作者高额回报, 能充分发挥调动科技工作者进行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激励他们研究出更多研究成果。由于在利润的计算过程中已考虑可拟成果购买类科研项目自身的质量问题, 使得高水平的研究项目成果得到高额回报, 有利于促使产生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加强国家科技竞争力。

三、结语

通过本论的研究, 可以勾勒出一个较完善地按照成果的经济属性对科研项目进行分类、定价和投入的新体系 (见图1) 。

任何一个制度、规章、政策等的制定, 都通过详细条例来表达其要宣扬的观点、行为、思想等, 从而保证目的的实现, 即实现制度目标。按照成果的经济属性对科研项目进行分类, 即建立相应的定价体系, 丰富了科学研究分类的新视角, 必定有助于我国科技政策、特别是公共产品类科研的资金投入体制的完善和制度设计, 有助于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奉公.论公共产品类科研资金投入的拟成果购买制[J].科学学研究, 2003, 3:254~258

[2].周莹莹.拟成果购买制架构中研究项目的分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06, 2:75~78

[3].周莹莹.拟成果购买制架构中研究项目之间的转换研究[J].软科学, 2006, 2:62~65

[4].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十年改革:中国科技政策[R].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53

[5].李建军.科学“形相”:在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之间[J].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5, 1:14~16

[6].王鸿飞.V.布什与美国基础科学政策:“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J].中国科学基金, 2004, 4:222~228

[7].王邦杰.浅谈技术商品的价格评估[J].企业技术开发, 2002, 1:20~21

[8].周莹莹.拟成果购买制架构中研究项目的价格确定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05, 1:192~195

上一篇: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性下一篇:工程项目监督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