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备课有效课堂

2024-07-07

有效备课有效课堂(共9篇)

篇1:有效备课有效课堂

备课是有效课堂、成功教学的基础——观钱志亮《有效课堂从哪里来》有感

推荐

今天利用下午时间认真学习了钱志亮教授的讲座。他的授课方式独特,幽默诙谐、活泼开放、睿智深邃、真诚动人,我听得非常投入。钱教授的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让人叹服,但凡晦涩的东西经过他的论述却变的生动有趣,深入浅出。

特别是备课环节,我的感受最深:备课是有效课堂、成功教学的基础。备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备教材、教学内容(吃准教材,提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分析、处理教材;知识关联;教学内容的转化)

●备心境(心里准备,教师要力图建立和谐、公平、自由宽容、民主平等)

●备学生(知识背景)

●备导入(激发兴趣)

●备方法(教学策略)

●备设问(现场反馈)

●备层次(教学过程,多数学生怎么教)

●备训练(巩固应用)

●备语言(感染吸引,要使自己的语言有感染力和吸引力,防止口头禅,防止教师话语霸权,要多考虑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课堂要体现精、气、神)

●备板书(逻辑思路)

●备课件、备教具(辅助教学)

●备小结(推广提升),准备充分的材料来完成教学任务。

当我静下来后,想到我们的课堂又是怎样的?我们是怎么做的?学生学习效果怎么样?我们该怎么做?我想:就是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环节。

钱教授跳出教育看教育,他的课充满着人生智慧和哲理,给人以思考和感悟,从钱老师身上我们读懂了什么是人格的魅力,那种感染力是巨大的,我想这种收获对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是非常有价值的。

总之,钱教授不但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有效课堂从哪来?评价一节课是否有效,钱教授提出了4I评价要素,一是兴趣,二是信息,三是影响力,四是学生参与,这四个英文单词I打头的字母精准的概括了什么是一堂生动活泼、激情洋溢的课。我被他的讲解深深地吸引住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惫。回味之余,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这样上课,我们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被我们吸引?我们的孩子有什么理由学不好知识?

篇2:有效备课有效课堂

一、集体备课的现状

自高效课堂实施以来,我们更加意识到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从上学期我校已经开始让老师通过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但是由于领导对集体备课领悟不深,措施不得力,制度不健全,导致老师在集体备课时,目标不明确,指向性不强,做的非常肤浅,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编写出来的导学案质量不高。这次昆山之行使我深刻认识到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大家互相讨论,彼此交流,达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集众人智慧,取长补短,从而弥补个人备课的某些不足,达到共同提高。

二、集体备课的特征

所谓集体备课是指: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或不同年级(班级少的)同学科老师在一起,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的一种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做到知识共享,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有利于增进教师之间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有利于开发学校现有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集体备课的过程,就是大家奉献教育智慧群策群力完善和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鉴于此,结合学习重新思考我校集体备课的方案,改进集体备课的流程,完善集体备课的制度。

三、集体备课的流程

确定课题——个人初备——组内讨论——确定主备人(形成粗案)——集体研讨(形成细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课后交流、反思——二次修订——资料保存

具体说明:

第一步:确定课题个人初备

备课组长确定课题后,每位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在了解学生学情基础上结合本单元知识体系,写出一份简案,然后在组内讨论集思广益,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后,指定主备人。

第二步:确定主备人形成粗案

主备人要围绕确定好的知识点,并就达成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做深入地思考和设计、形成粗糙的一份导学案。辅备人都要在初备的基础上列出你的困惑和疑问,以便交流时供大家重点讨论。

第三步:集体研讨形成细案

依据主备人写出的导学案,由主备人给大家讲解教学流程和每一步的设计意图,主要说明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怎样学,学什么,独学、对学时教师应关注什么,辅导什么,展示什么内容,几个组展示,教师应点拨什么,提升归纳哪些问题。其次大家根据主备人的讲解意图进行讨论交流,讨论怎样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更有利、教材用什么样的方式处理更能吸引学生、如何设计问题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用什么方式展示更有效。最后由主备人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导学案,形成细案交给主管领导审阅后印刷。

第四步: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

由于教师教学风格不同,各班学生学情不同,规定每位教师特别是辅备人拿到导学案后都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集体备出的导学案做深入地推敲斟酌。个性设计的方式可以旁注、可以是知识点的解释、可以是教学方法的更换,也可以是教学片断的增删,形成适合学情、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个案。

第五步:教学实践课后反思

课后,教师还要就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瞬间的灵感、困惑等问题进行反思,和年级组教师进行交流,并记录在导学案上。这些困惑心得使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可以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到新的动力,它是前进的阶梯,同时也是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记载。

第六步:二次修订资料保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后,教师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导学案进行重新调整修订,提供更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导学案。

有效的集体备课过程,应该有备课前的构思准备,备课中的深入研讨和备课后的充实完善三个环节组成。备课前的准备是为了有的放矢,备课中的研讨交流是为了达成共识,而备课后的充实完善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是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分享集体教育智慧吸纳营养,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再创造,再提升的过程。只有备课深入透彻,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使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才能出现“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

四、下学期打算

由于原来集体备课制度不完善,效果不太理想,为了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打算下学期将集体备课与教师反思会贯穿于教研活动之中。除了常态的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之外,每周语、数、英、综合学科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将集体备课与教师反思会交替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1、形成办公室文化,集体备课常态化。各科实行学科主任、备课组长负责制。每星期至少两次,每次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同年级同学科老师备课,按照备课流程分工、研讨、有序进行,每一次备课留有记录,以便检查。

2、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备课。为了促进老师去深入钻研教材,同时提高老师口头表达能力,每周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分学科全员参与集体备课,要求语、数学科三周循环一次,循环顺序为第一周以一至三年级为主进行展示,第二周四至六年级进行展示,第三周教师口头反思会;英语学科集体备课和教师反思会间周交替进行,全员参与备课,集思广益,互相斟酌;综合学科按音乐、艺术、体育不同学科进行活动,每次一个学科,集体备课与教师反思会融合在一起进行,三周循环一次。

3、期中考试以后学校举行一次大型集体备课活动展示会,每个学科展示一个年级备课研讨活动。

篇3:有效课堂建设应该从有效备课开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效益是有效课堂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课堂真正有效了,教育工作的目标和愿望才有了落脚之地。可见,建设有效课堂是我们改善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有效课堂建设有很多相关的元素和相应的条件,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有效的备课。从上文周老师多次备课、多次执教的文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备课就是教师在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是教师需要做好的最重要的功课,是上好一节课的根本保证。课堂有效与否,就是看三维目标是否真正能有效落实,由此可见,有效备课应该从科学确定教学目标,有效分解教学目标开始。

◎教师的目标意识必须得到强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一种怪现象,听完一位教师的课之后,你问她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大多时候答案都是模糊的,教师在为什么而教呢?我们很遗憾地回答,有的教师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有的教师是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她对自己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是心中有数的。课堂教学的有效往往就取决于教师对本节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的程度,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不可能有效。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深入理解,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切记:教材内容仅仅是达成目标的有效载体,绝不是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教师的目标意识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细化,对于每一节课都要心中有数:重点、难点、关键点都是什么?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在学习方法和过程方面力求让学生在什么方面得到提高,对以后的学习能够有什么帮助和促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道德品质、习惯养成、兴趣培养等方面能够获得什么样的成长?有效的备课就是要为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直至“乐学”做出充分的准备。教师的目标意识可以帮助教师从教“教材”的误区中走出来,从简单的知识传授中走出来,使备课过程真正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做真实而充分的准备,而不是写一份脱离实际的教案,只是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

◎教师的效率意识必须得到强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有了清晰、明确的目标,还应该下工夫的就是目标达成过程中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是要讲究策略的,选择策略的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学得有效,学得愉快。效率意识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教师要有方法,能够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预设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可能,提前设计关键环节的突破方案,要总结自己教学经历中的成功经验和反思体会,对关键点、重点、难点科学设计,及时突破,要第一时间给学生最简捷、最正确的东西,要学会强化和确认,让学生在教师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进行学习,让学生少走弯路。基本原则是学生一节课能够学会的不要用两节课,一道题能够贯通的知识点,不要搞题海战术,有效率意识的教师会通过有效的课堂学习带给学生和自己极强的自我效能感,为自己赢得尊严和自信心,这也是教和学真正的快乐所在了。

◎教师的“生本”意识必须得到强化。以生为本就是本着“教”是为“学”服务的原则,一切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都从尊重教育规律的角度出发,从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入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的落脚点。教师的“生本”意识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有一点必须把握:教学目标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绝不仅仅是教师展示自我的舞台,更主要的是学生获得生命成长的天地,从知识到能力,从品德到习惯,教师应该是学生一路成长的陪伴者和引导者,有的时候更是铺路石子。只有学生能够获得成长的课堂才是有效的,以上目标的真正实现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不是心中有学生,教师是不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而教,“生本”意识其实就是一种教育理念。

篇4:有效备课,轻松课堂

关键词:体育新课程标准 有效备课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202-01

在日常教学中,要上好一堂课,备课是非常重要的。备课对于每位老师来说是日常教学工作中最平常的事。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效性问题日益突出,备课的有效性也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好多老师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几乎没有时间“用心设计”,导致备课目标往往不合乎教学实际或者不够具体。教案虽工工整整,但上课却用不上,这样的备课费时,费力,纯属应付检查,这样的备课是一种无效的精力耗费,同时,对于学生的发展显然是不相适应的,也可以说是低效能的。

有效备课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里(时间、精力、努力、物质),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有效备课包括分析解读教材。解读教材是备课的基础,只有认真分析教材,才能领会教材的教育点在哪里,才能设计出优秀的活动设计,才能有优质的课堂教材,解读教材这个环节不可忽视。教案仅仅是备课中所呈现的书面材料,但是其中对学情的分析、对学生的了解、对自身的剖析等都是隐性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备课是固定的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可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处理,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和课堂的应变能力。

教师应该依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以及各地的客观条件,积极并进行有创造性的探索与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施该教学方法前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看作是备课活动。如果教师的这一切探索性的活动都能积极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那我们就可以说这样的备课是有效的,属于有效备课。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

有位老师对有效备课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总括为“六心”。全心领悟课标理念;精心钻研把握教材;耐心分析学生需求;细心谋策略,定预案;留心抓生成,巧引导; 静心写反思,求促进。

静下心来,细细体会,也颇有一番深度。与自己平时的备课相比,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1 专心钻研教材,以最快的时间,凭自己的专业知识,独立钻研教材内容

体育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体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在备课前强调教师一定要熟悉新课标、走入新课标、直至走出新课标。在此以前,我们考虑的体育教材大多数是运动型教材,是以“跑、跳、投为主的身体练习”,在这种传统的教材基础上加以突破,就是新课程下一个个鲜活的体育教材。它们建立在传统体育教材之上,是一种传承和发扬,既要体现多样化和开放性,又要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教材内容的安排要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要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结合实际需要重新选编,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以更好地适应本地区、本学校乃至本班级学生的特点,真正地转变到“用教材教”的轨道上来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真正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关注体育弱势群体,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受益。

2 不断修正改进,在经过自己思考之后,参考备课用书,把握重点和难点,修改自己思考的不妥之处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学生较难掌握的动作技能,做为体育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解决的方法,使教学能顺利地达到预定的目的。不少缺乏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由于没有解决好难点问题,结果花了很多精力,也运用了不少手段,却上不好课,学生该掌握的仍然学不会、学不好。因此,正确分析教材的难点,有效地解决难点,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所在。而很多的难点并非凭我们的一人之力就能解决的。因此,在自己的预案的基础上,参考备课用书的重点和难点,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把握重点和难点。

3 不断海纳百家在自己的教学思路上,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然后再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不断调整以此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

“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通过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中无现成的经验可循。如果单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磨时间,耗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只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抓好,抓牢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效益。

4 静心反思提高

教案不仅仅是一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的设计文本,而应该是教学的素材库,是教学反馈的记录本,更是反思自己教学得失的日记本。新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内容活化、创先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思考、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发展的过程。那种课前抄教案、上课背教案的教学是不可能让学生满意的。所以,教案可以说是教师上课的一个粗线条的设计预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当地实际、针对学生的情况,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随时随地对教案进行恰当的调整,甚至进行二度的设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唤醒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特别对于体育课来说,同样的教材内容可以教上几节课、几个学期,甚至几年。所以体育老师的课前“应急预案”和“课后总结”显得十分重要。勤反思可以检查课的课堂效果,所用的教法、学法是否恰当,场地器材的安排是否合理,运动量是否适宜,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何优点,什么环节需要改进,并最终形成新的课堂设计,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可以为验证课标的可行性、修改实验教材提供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教学效果十分理想。教师既能清楚地掌握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又能清楚地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学生也能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

篇5:名师备课与课堂有效性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

本学期,我拜读《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这本书,获益匪浅。掩卷深思,意识到有效备课对于教师来讲有着很多的实际的意义。下面谈谈我读这本书后粗浅的一点体会。

作为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要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课前我们不能不做准备,就站上属于自己的三尺讲台,不打无准备之仗,而《名师课堂与课堂有效性》这本书就通过它有效的文字,给了我前进的指引。本书能够以名师备课为范例,详细介绍小学每一学科某一课的具体备课过程。详尽、细腻、立意新颖、个性教学,给每一学科的备课及上课的一线教师都起到一个正确引领、点拨提升的作用。本书的作者能够从当前某些一线教师教学迷惘、观念老化、态度敷衍、教学效果平平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地唤醒了一线教师麻木之心,并赋予教育智慧,传授教学技艺——备课要领。使之早日走出迷境、困境。

备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个性、特点、性格截然不同,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依,也没有哪一种现成的方法可拿来套用,也正基于此,《名师备课与课堂有效性》把重点放在“有效”二字上,将每一个富于创造性的教师对备课所有的不一样的体悟和感受真实地编录在册,给每一个教学一线的教师留足了思考的空间,发现备课中规律性东西的空间: 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深夜人们在梦中露出笑脸/惟有你的窗口灯火闪耀/映出你伏案备课的身影……”这是教师真实的写照。备课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和前提。不备课就不能走进课堂。什么是备课?顾名思义,备课就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但是,备什么?怎样备?却存在不少学问。我们一般教师认为,备课就是“阅读教材,收集资料,旁征博引,写好教案,做好课件”,这不能算不对,但有许多不足之处。

该出手时就出手——一问: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要想获取最佳的备课效果,必须在备课前对自己的能力素质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审视,真正找到自己的优势,认清自己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如表达优势、朗读优势、表演优势、书法优势、绘画优势、音乐优势等,找出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正如苏格拉底有句名言值得我们深思,他说“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利用每一时机去开拓的人。”所以“该出手时就出手”,努力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呀!千变万化莫迷航——二问:自己的方向在哪里? “教法一年一个样,怎么学也学不像。刚刚学的有点像,谁知来年又变样。”这是时下教师们流传的口头禅。面对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教海航程,每个人都容易迷航。此时要切记:“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李吉林老师认准的是“情境教学法”;孙双金老师擅长的是“课堂辩论法”;于永正老师拿手的是“课堂表演法”;王菘舟老师出彩的是“情感体验法”„„邹韬奋曾说过:“无所不能的人实在是一无232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那么,自己应该认准的是什么教学方法呢?自己的奋斗方向在哪里呢?这都是我们每个教师在备课前应该反复追问自己的。

我们都听过很多特级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精彩极了,学生学得轻松,课堂的效率又高,令听课的老师羡慕不已。其实,这样精彩的课堂作为教师的也都清楚,这些特级教师课前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那就是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非常到位,他们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所以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他们都是特级教师,我没有他们的水平,但我在备课前经常会想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这节课最重要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我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这些问题我都应该有效地认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去年上半年我到何市的项桥小学上了一节完小教师的课改展示课,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五年级的《灰椋鸟》一课,高年级的老师都上过这课。在钻研这课的教材时,课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将课堂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灰椋鸟的壮观场面上,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点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不过,在试上了一次后,我对自己的这份教案不满意,原因在与这样的教学重点似乎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浅显了些,于是,我再一次拿起课文,仔细阅读文章,在读到“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这句时,我突然想起“投入”一词可以好好钻研一下,因为一般来说投入是形容孩子投入到母亲的环抱,这里不就是将灰椋鸟形容孩子,刺槐林形容母亲吗?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中的灰椋鸟和刺槐林加上了不一样的感受,灰椋鸟回到刺槐林就像是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那时一种多么幸福的感觉啊。有了这个词的引领,学生一下就找到了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最后,在总结课文中,他们还谈到,只有保护好刺槐林,才能让灰椋鸟这群孩子有一个幸福的家,也只有爱护了灰椋鸟,它们的家刺槐林才会变得更美。这个词语的引领,成为了我这堂课的亮点。

山重水复疑无路——三问:自己的突破口在哪里? 贝弗里奇说过:“认识到困难或难题的存在,可能就是认识到知识上令人不满意的现状,它能够激励设想的产生,不具好奇的人很少受到这种激励。”有些教师常常在备课前会为自己的备课没有新意、没有创意而发愁、焦急、犹豫、彷徨,好像“山重水复疑无路”了。有的甚至暗暗怀疑自己的备课能力。这种症状心理学称之为“平面徘徊现象”。处方是:赶快聚焦找准某一点作为突破口,争取以点带面。所谓聚焦,就是在某段时间集中进行某一专题或某一方面的研究。比如,研究如何设计“导入语”一一须知“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又如,集中研究低年段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一一如何有效地进行兴趣转移,采用什么方法?再如,专门研究新课标精神下的作业如何设计。还有诸如,读的三层次的研究——感读层、理解层、品位层;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对话型阅读教学”话题的寻找,等等。雷·怀尔德说过:“罗马并非一日造成,成功也非一蹴而就。”

如果自己长期在多方面进行这样的探索,知识之光就可以在某段时间内集中照亮某一点或某一处空间,在另一段时间内集中照亮另外某一点或另外一处空间。

经过这样长期的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索,或许,自己就像会登泰山一样,只要选择好一条道(上山的“突破口”),看准最高的目标(山顶),每爬一节石梯就能领略到一幅美景,就会有所发现;每登一级台阶就能品味到一处乐趣,就会有所收获。最后,当我们登上玉皇顶时,那我们就最终真正感受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诗蕴和美妙境界!这时,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到一定时候自然就高屋建瓴、炉火纯青了。

总把新桃换旧符——四问:自己的创新在哪里?

备课设计,只有创新才有活力。普拉斯说:“所谓创新,往往只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前应当有“三见”:新见、远见、创见。人云亦云的、不知变化、原封不动地照搬别人的永远没有出息!许多教师十分崇拜名师教案,不是自己在独立钻研备课,而是在“复制”名师的课。但令他们苦恼的是往往事与愿违,“复制”的名师教案,用在课堂上效果却很差。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很简单,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学习与培训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事实表明,“教案不能复制出效果”,教帅备课不仅要考虑课前的预设,还要预见到课堂的生成变化(尽管许多生成变化是不可预测的)。我们的教师在备《蝙蝠与雷达》时,是不可能想到学生会在课堂上提出“既然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那么蝙蝠的眼睛是干什么用的呢”这一问题在备古诗《枫桥夜泊》时,你怎么也想不到学生会提出“半夜乌鸦不是睡觉了吗,怎么会叫”这一问题。

因此,教师在备课前要善于浮想联翩,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教法,精心设计每一步教学环节。不能“复制”名师的课,要把别人的东西加以变化,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按照康德说得那样——“自己思索,自己探索,用自己的脚站着”,使备课教案富有自己的新见、远见和创见。

人的胸怀比天大——五问:自己的胸襟在哪里? 爱因斯坦说过:“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任何信念。”备课前教师思考的过程就是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人的胸怀比天大,每一位教师应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把握中国文化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国际接轨,这样,我们就能高瞻远瞩、胸襟广阔、视觉开阔;我们的头脑就不会固执,思想就不会僵化。

作为一名老师都知道,备课是自己的家常便饭,可我们需要不断地改善家常便饭,使之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不断改进备课,使之有效更充满生命活力,并且,这种追求都是没有止境的,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在不断的反思和改进中,教学才会相长。而阅读这本书让我们学会反思,促使我们改进,给我们示范,给我们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不用天边觅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历尽艰难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忧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患与安,无论比。

篇6:有效备课有效课堂

金塔县中学俞世平

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校在集体备课方面形成了一些相对成熟的做法,在集体备课中,通过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集体讨论、共同研究、智慧碰撞、合作攻关,以及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的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激发了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加快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此就我校的集体备课情况谈点看法。

一、集体备课的目标

我校在2008年出台了《课堂教学全过程基本要求》,其中,对集体备课提出的原则是:提前分工,分头准备,集体讨论,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规范的程序是:一人主备,大家研讨,集体成稿,个人通过修改再应用。要落实“三研究”,即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情、研究学法,做到“四确定”,即确定时间、地点、内容、主讲人,达到“五统一”,即分层统一进度、统一目标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主要演示实验及例题、统一作业和考点内容。“五统一”不是要“一刀切”,而是应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经集体讨论分析,作出合理安排。个人应用:在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的基础上,个人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减。一句话,集体备课解决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二、我校的集体备课

我校的集体备课分四步走:初步研究教材,形成有自己思想的个

1体教案——个案;在集体备课的交流碰撞中形成有群体思想的集体教案——共案;根据集体教案分析确定自己的个案----特色教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共案和特色教案的效果修订共案-----最后教案。

(一)初步研究教材,形成有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个案。要保证集体备课的“生命”意义,在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要提前备课,形成有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在集体备课过程对主备者要求:

1.整合教学内容: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学习情况为根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重新审视所授内容,或根据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编,通过吸收整合文本和相关信息。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确立教学目标:主备人依据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和学情,对教学目标进行剪裁和选择,依据不同的学生层面来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

3.设计具体教学程序:教师在考虑学生学习情况、能力等状态的基础上,拟定一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随时调整的大致的框架、轮廓或可选择的具体问题组。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地学习,可以给教案、课堂生成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一定的空间,让课堂具开放性和弹性,从而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

其他教师也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所备课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考虑教学的三维目标,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关键点的思路,尤其要考虑在哪些环节和思路上还存在疑惑和障碍。只有大家对上述问题有个整体的把握,才有可能对主备者的第一教案进行补充完善;才能使所有教师不同程度地初步形成融注自己教学思想的个案。

(二)在交流碰撞中形成有群体思想的集体教案——共案

如何形成共案?在集体备课时,我们的做法是先由主备人说课,之后辅备者讨论、补充,最后修改,形成共案。主备人说课是教师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主备人说的内容如下:

1.说教材、学情。

2.说设计理念。

3.说教法、学法。

4.说教学程序设计。

5.说拓展练习和作业设置。

6.说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

7.说设计中的困惑。

在主备人讲说完这些内容后,由其他组员发表补充意见,全组讨论,集体商定后确定集体教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反问主备人,可以用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寻找较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确定每个环节的最佳教学方案,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共享教案----集体教案。

(三)根据集体教案分析确定自己的个案----特色教案

三、集体备课的组织要求

1、集体备课不能取代个体备课。个体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封闭式备课,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进而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2、集体备课,合作是关键。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也要求教师进行合作,而集体备课正是教师合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个学科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科组内教师的合作、智慧共享。这就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老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互讨论、集体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制订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它以突破难点疑点为目标、以合作交流为手段,以共同成长为宗旨,让大家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诉说困惑、提出问题、展示案例、阐释设想,在各抒己见、共同分析讨论的基础上产生灵感、达成共识、升华认识、拓展思路。

3、集体备课要做到“形散神聚”。集体备课是一种常规的教研方式,它既要“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地点”,也要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随人交流。

4、集体备课不是形式、作秀,要注重可操作性和实在性。他的指向是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备课是上课的准备、教学的前奏。集体备课如果仅仅着眼于预案是不够的,还必须关注问题的讨论。集体备课的功能如果只是定位在设计教案,就容易使教师只关注教案的各个构成要素而忽视自己的存在,最终导致集体备课求同略异,丧失针对性,缺少特殊性,从而流于形式。故每次备课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从哪里来?应从自己的教情、学情来,也可从教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那里得到。带着问题去备,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方案更有价值!如果集体备课能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就会激发老师们的热情,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

5、集体备课,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集体备课中,如果只让“中心发言人”去对该堂课的教学作深入的构思,其它教师不去深入解读文本、搜集资料、选择教法,就不能产生相互交流、启发、争论、碰撞,就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充其量只能是一个“看客”和“听众”。每位教师是否落实好个人钻研这一过程,是关系到集体备课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在集体交流后,往往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一个好的设想,不是每个人照做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鼓励教师写个性化教案,根据自己的特点灵活选择,体现个性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

6、集体备课,管理考核是保证。统一备课时间,便于管理和检

查。我校按学科把集体备课时间和地点确定下来,老师们有充足的时间研讨教学,商讨教案。也有利于教科处的检查和督促。同时,学校制定了优秀备课组评选办法、考核办法等制度,调动了同备课组教师齐心合力抓教学的积极性。

篇7:有效备课有效课堂

高质量的导学案是成功的一半。

集智备课的一般过程:个人初备——集体共备——个人复备——课上续备——课后补备

集智备课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执笔人(记录整理)提前一周进行

个人初备:

要立足“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尊重差异”的原则,以备学生为前提和核心,做好五个围绕:

(1)围绕课标,深入钻研教材及整合课程资源(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重点,预测学习难点,梳理知识点)

(2)围绕三维目标落实,进行重难点的突破设计,教与学的基本策略设计,教学情景设计

(3)围绕有效教学及程序,预设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及达标训练的主要问题,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景化”并准备问题拓展的多种预设

(4)围绕个人备课中的问题(困惑和疑问),做好集智备课发言准备

(5)围绕课堂时间,做好课堂各环节的时间预设

集体共备,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

(1)学习目标与课标的对接

(2)进行教材分析和文本挖掘,包括知识点、重难点、课程资源的开发

(3)说明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让同伴明白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4)目标的达成和重难点的突破设计分析

(5)说明问题设计及其意图,对课堂有效生成性问题的预案准备,(6)提出备课时的困惑和问题。

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发表意见,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把全体成员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案的设计、学法的指导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一个共用的优化导学案

个人复备:由于班情和学情不同,教师个人的风格特点不同,二次备课,将课堂的组织、发动、引导、激趣、点拨等教学设计进一步具体完善,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上续备: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情做动态的把握,及时把握学习进程,调整学习策略,真正落实以学定教,续备是学生高效学习的有效保证,也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机智和应变能力的直接考验。课后补备: 补备是一个课后反思与修订的过程,通过反思对导学案进行补充完善。

篇8:有效备课有效课堂

一、备课应落实新课程的理念, 能使教学有效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要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去创新、设计教学方案, 使教师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也可以用“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这句话来概括, “搭台”就是教师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 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 以便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唱戏”.在研究教学方法时, 应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 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转向“对话”.设计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 让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新课标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备教法既要熟练掌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 更要根据学科特点, 实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层发展的学习策略要转变教学理念, 更新模式, 改革教法, 探索和采用有利于学生开拓创新、个性发展的教学手段.如尝试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快乐教学法、诱导教学法、感悟教学法、探索教学法等.真正做到注重过程教学, 发展学生潜能,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 因地因校因人制宜,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创意的教学方案.

二、备课应转变教师角色, 能有效开展双边互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 应该把自己定位成“知识型的参与者”.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改进考试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能发挥学习能动性的环境, 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 这个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也是发展和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教师通过与学生合作, 依靠学生自主动手活动、实践、合作与交流去实现教学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 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 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 让学生预习教材, 自己收集有关资料 (如实物、图片、数据等) , 自己向家庭、亲友、社会人士作社会调查, 自己制作有关学具, 自己设计学习方法等.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双边互动作了很好的铺垫, 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 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 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 使教师在备课时, 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 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

三、备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全面地发展

有效性备课倡导打造教学基础, 做好教学的前提工作, 课堂教学要收到师生双赢的满意效果, 教师既要钻研教材, 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到掌握学情, 分类推进, 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科学发展, 所以, 教师在备课前应做到六个了解: (1) 了解班级基本状况. (2) 了解学生个性特征. (3) 了解学生学习基础. (4) 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 (5) 了解学生个性品质. (6) 了解学生的动态变化.备课时, 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 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 设计课堂教学, 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 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 架好学习的桥梁, 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 消得了”, 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跳一跳, 摘到果子”.只有这样, 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才能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

四、备课应理解教材, 灵活有效地选择资料

教师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 不是为了自己个人增长知识.教师在备课中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为了教.掌握知识, 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育人才, 这就需要通过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 掌握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要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理解教材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的整体结构、主要线索, 纵横联系, 把握好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

(2) 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 重组加工内容, 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训练点.

(3) 理解教材中适应多层次的需要的内涵, 把握住教学的深度、广度和密度.

(4) 理解教材中的育人因素, 把握住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德育目标、能力目标.

(5) 理解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 解决“学会”问题;把握住情感激发点, 解决“乐学”问题;把握住思维展开点, 解决“会学”问题;把握住能力的生长点, 沟通的综合点.有效性教学强调面向生活, 面向社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 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资源, 开展本土教学和校本班本教学.

篇9:有效备课 提高课堂效率

【关 键 词】 备课;教学效率;数学教学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创造同样是源于对旧事物的熟悉,只有熟悉学生、熟悉教材、熟悉练习等,才能以崭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教材的研读及与学生的沟通,认真备课,充分掌握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分析出本章节内容的重难点及预设突破方法。

一、优化目标,重难备课

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因此,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生实际,重难点出示及时,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不会的,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抓住难点展开教学。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

二、巧妙设疑,唤起注意

讲课时,恰当地设疑可以给抽象的语言增添催化剂,唤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刺激大脑,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而在课堂中提问的目的:一是启发学生围绕目标积极思考,有疑即问;二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认真听讲。所以,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设疑——把问题设在关键处、疑难处、转折处及规律的探寻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对教材的感知、理解、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主动掌握知识。好的备课设计问题要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兴趣,学起来就会精神愉快、注意力集中、越学越爱学。

如在数学教学《年、月、日》时,我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林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12年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烈欲望。

课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概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不断探究的思维空间。此外,教师还应强化问题的环境:(1)让学生形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2)不懂的知识在学习小组中讨论。(3)设立“问题卡”与“问题专栏”,及时记载在大脑中闪现的问题与灵感,并通过问题的交流,使学生时时处于问题情境的氛围之中。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中,40分钟内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每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教师由此诱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听新课。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各部分知识前后联系又非常密切。课后有效练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了他们的智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只有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总之,决定课堂高效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教师的个性魅力、教学风格、教学辅助手段等,但对于普通的教师来说,课余时间的投入与课前充的分准备无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效课堂永远属于那些课前准备充分的人。

【参考文献】

[1] 钟文韬,何赟. 有效备课初探[J]. 中外教学研究,2014(4).

[2] 张壮. “同步课堂”有效备课模式研究[J]. 教育探索与实践,2014(5).

上一篇:煤矿值班制度下一篇:传承工匠精神,助力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