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管理新模式

2024-07-10

高中班级管理新模式(精选8篇)

篇1:高中班级管理新模式

构建高中全程三段式班级管理模式

【摘 要】针对现行高中静态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以学生身心发展的年级特征、学校管理目标、班级个体特征和目标三方面为依据,本文提出了构建高中全程三段式班级管理模式的主张,阐述了高

一、高

二、高三不同年级以及三年全程的管理内容和措施。

【关键词】高中全程三段式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学校内部的基层管理,是贯彻和落实工作计划的最有力途径。一个优秀的、稳定发展的班集体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在探索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在不断探讨班级管理的对策。

现今高中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不是专业人员,而是由学科教师兼任的,因此受时间、理论和实践的限制,班主任往往以“不变应万变”,即在不同年级采取一成不变而脱离实际的管理模式,忽视了管理对象是天天发展变化的青年,忽视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从而造成教育的缺陷。基于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过程,而系统是有层次的,所以班主任应该与“年级”俱进,根据渐进性原则,构建全程三段式管理模式。

一、依据

(一)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年级特征。

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年龄阶段性和不均衡性。虽然在高中三年都是心理学上的青年初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身心会有明显的发展变化。从心理因素来看,学生的自主意识、自尊感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世界观、人生观也是在高中三年中逐渐完善的。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是从低级到高级呈阶梯式排列的;从本人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收集到的档案材料来看,高一学生适应环境困难、学习困惑;高二容易产生两极分化:自卑和自我;高三学习心理压力达到顶峰。由此可知这种阶段性的思想和行为特征说明班主任应该抓住学生的迫切需要,才能激励学生,从而收到实效。

(二)学校的管理目标。

高中学校的整体目标是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并结合学校实际而制订出学年、学期德育和教学工作总目标,其中分解出不同年级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及评估办法,由行政人员分工负责,使总目标层层分解,步步落实。一般来说,高一段侧重于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高二文理分班,高三段主题是高考。作为学校最小的管理部门必须切实地按照上述目标,否则会削弱教育力度,造成许多矛盾和思想上的混乱。

(三)班级个体特征和目标。

班级管理的重要参照物是各个班级的个体特征和目标。班级的个体特征是指由班级学生的主客观条件构成区别于其他班级的个体差异性。班级目标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达到群体成员之间目标定向的继往开来。在班级管理中要防止一种不良倾向,即机械地履行学校的指令或搬用他人管理的经验,忽视本班的实际,最终因缺乏针对性而无实效性。

二、步骤和内容

(一)高一年级班级管理

从心理学发展来看,高一新生处于从少年期向青年前期逐渐过渡时期,是性格的骤变期。因此高一年级班级管理重点是做好初中、高中的衔接工作,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和学习。

1、班级管理衔接的内容。

(1)生活环境的衔接教育

在初中时,学生生活上基本上由家长全权负责;而高中大部分是住校,生活自理能力成为重大的问题。朱熹说过:“饥而思食,寒而思衣”,而“食”、“衣”这些生理需要在学校里都已具备,但必须及时帮助他们满足这种需要,增强自理能力。再者,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因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矛盾的屡见不鲜,班主任就得用“求同存异”的观点引导学生过好集体生活。

(2)学习方法的衔接教育

高中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首先,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更注重民主化,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其次,学科内容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超过初中。所以高一阶段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是非常关键的,虽然学习指导对教师来说三年应该自始至终。

(3)心理发展的衔接

高中生比初中生在心理上有很大的发展,但并不表明其成熟性。比如重点高中的学生在初中时个个是优秀的,是老师眼里的“树”,但进入高中后,发觉老师眼里只有“林”,老师的眼光几乎不落到他的身上,这种反差会使学生自卑、否定现在,这对今后的心理和学习都是相当不利的,因此班主任应及时针对学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2、班级管理衔接的措施

(1)重视军训和校运会——基础

一星期军训的主要内容是队列训练和内务整理,不仅使学生学会自理能力,而且在训练中磨练了耐挫力,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力,这些品质对他们在三年轰炸式的模拟测试和高考中有极大的帮助;校运会是新生增进友谊、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集体荣誉感的活动。重视军训和校运会是高一得以衔接的基础。

(2)创建优秀的班委——保证

优秀、得力的班委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保证。班委应该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所以创建时不能操之过急。一般有两个阶段:

首先,依据学生档案材料和军训期间的表现筹建临时负责人。应该注意用发展、全面、兼容的眼光看待档案,因为那只是过去了的某个老师“一家之言”;而军训时有的学生为了博得老师的好感会有短暂的工作热情和能力释放期,这种现象叫表象。临时负责人以三个为宜,班主任用一个月左右时间考察他们及其他学生的品质与能力。

其次,由学生自荐、他荐或班主任提议,通过民主投票选举产生正式班委。班委是品学兼优者最佳,但学习成绩差而能力好、号召力强的学生也不失为很好的人选。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梅奥的“霍桑实验”得出“非正式群体”概念,即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他们有自己的特殊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一旦产生反作用,就会成为班级管理的障碍,此时可以有意任用群体中最有影响力的人,从正面引导使其影响内部,既可以转化后进生又优化班集体。

班委产生后,班主任应着意培养、权力下放;班委职责分明、各司其职且能协调与合作。

(3)创设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关键

良好的班风与学风是班级管理的关键。班风包括人际交往、学习和生活的态度、组织纪律性、卫生环境意识等;学风是学习的氛围。在高一阶段班主任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从而奠定了三年高中阶段的主旋律。

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形成是体现在日常行为中,因此班主任首要的是为其创造必要的行为环境。比如编排座位,看似小事却影响深远。班主任应综合分析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自我约束力、集体观念、气质类型等来搭配同桌、前后、组与组,以有利个性的发展与学习互补为宗旨,达到局部带动整体的效果。

(二)高二年级班级管理

高二是承上启下的阶段,班主任应注意高中阶段的衔接。比如班委的调整,侧重培养他们的自治、自理能力,为高三的自我管理奠定基础。根据高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任务,班级管理应侧重以下内容。

1、学会求知。

首先,稳定文理分科后的人心。大部分学生文理科取向时从个人特长出发,目标明确。但部分学生受家长的牵制或对今后职业的考虑而作出的选择,特别是后进生受他人影响较大,这与他们文理成绩都不是很突出有关。这种取向有碍学习也容易动摇,因此班主任应坚定其信心,稳定情绪。

其次,加强人生理想的教育。有人说当今是高尚理想的没落时代。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是个人前途,但动机仅仅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学生是无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推动力也不会太大。因此帮助学生学会求知就得教育学生不能蝇营狗苟、目光短浅,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当然教育时应避免语言的直观性以免学生的反感而失效。

2、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是我校德育工程的重要内容。高二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和自我中心两极分化,这都会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妨碍班集体的和睦,所以高二应以人格为支点,健全学生的人格,是学会做人的重要环节。另外,高二学生对美的追求也日益强烈,“恋爱”成为学校的一道风景,特别是浪漫的文科班,班主任应采取灵活的依学生特性的方法进行教育。高二学生学习压力适度,有益身心的健康和学习效率的提高。班级管理时发挥班级特长,多开展活动,比如班级文化设计、文艺汇演、篮球比赛等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让所有的学生在活动中找到求知过程中的快乐,体会如何做人。

(三)高三年级班级管理。

如果说高一管理是铺垫,高二是升华,高三就是重彩。但有人错误地认为高三班主任最容易担任,勿需管理,这种放任自流的管理模式忽视了管理的系统性。

从高三学生身心发展来看,他们认知能力趋向成熟,能独立而正确地解决某些问题,自律性增强,思想负担重。所以班主任应该以“成年”为支点,对学生进行反思和生存教育。其中对策有以下两方面:

1、加强心理健康辅导。

高三毕业班学生面临高考的严峻考验,再加上社会与家庭的影响,各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因此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刻不容缓。辅导内容必须涵盖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问题,不能只注重学习心理的辅导,而应涉及全方位。从辅导层次来说,优等生更需要心理保健的指导;中等生需要弥补基础知识和培养良好习惯;后进生需要关心、指导以及信心的坚定。辅导手段可以多样化,比如专家讲座、优秀学生经验介绍、大中学生对话等。同时班主任还应做好家长的工作,组建家校统一战线,促使学生完美和谐地发展。

2、重视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学生大部分能自觉地投入复习,但也有少数自主性不强或逃避现实而漠视复习和考试。班主任应该经常以主题班会形式动员学生,并且搜集学科教师的意见重视每次大考的质量分析,提高每一层次的学生。

三、高中全程班级管理的内容。

高中各年级的管理内容虽有侧重点,但根据系统论的基本理论,班级管理还应落实经常性的全程管理内容以实现目标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一)制订班级工作计划。

班级工作计划又叫班级管理目标。古人语:“善奕者谋势,不善奕者谋子”,制订目标就是“谋势”。体现民意,符合班情而明确的目标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动力。首先班主任要统筹一个三年整体的远期目标(总目标);然后在每个学年、学期再制订相应的中期目标(子目标);最后,在每个小阶段又制订近期目标(次子目标)。远期、中期、近期目标依次派生,环环相扣,是三年中都要涉及到的内容。

(二)指导学生做好班级事物。

班级事物包括班级日志、考勤、黑板报、卫生、教室文化布置等,这种常规性的班级事物除了要形成制度化以外,还得经常进行指导。

(三)建立学生心理和行为档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不是班级记事簿上的一行字或一个号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性、一个独特的人”。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过程性评价理念,每个学期班主任都应建立学生心理和行为档案,及时收集和分析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记录他们的优势和发展的不足,全面而客观地描绘学生成长的曲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成效,同时在高三写毕业鉴定时有据可依、有话可说。

不管是哪个年级的班级管理,班主任必须做个现代教育意义上的角色。用教育管理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经验点拨工作,进行三年规划,构建高中全程三段式班级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篇2:高中班级管理新模式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第一中学马昭城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系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重点在于使班级内的所有学生精神健康地进行学习和生活活动。班集体是集众多学生的精神和情感诉求为一体的有机整体。文章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的意义、传统高中班级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对策几个方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班级管理;学生主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速度也日益加快,高中是学生积累知识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逐渐更新的教学观念和逐渐改变的学习方式使高中课堂更具有生气。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班级的管理探究也成为大众的关注重点,为何改革、改革哪些方面、怎样改革成为研究的重点。笔者将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班级管理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管理系统,目标是建成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健康发展以及精神自由的系统。班集体就成为了由教师带领的、集众多学生的精神和情感诉求为一体的有机整体。和学生个体相同,班集体也具有自己的情感、精神和思维追求,是一个处于成长过程之中的学生群体。

1.有助于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新型班级管理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教师在学生教育中应当处于引导者的位置,要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解放学生的天性,理解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创新,锻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2.利于良好班级的建设。井然有序的管理造就了良好的班级环境,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合作,教师需要多倾听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兼顾每个人的发展,将班级建设成充满活力的小集体。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之间的相处,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表达,增进了解,加深友情,化解不必要的误会。建立起一个师生情、同学情浓厚,学习氛围浓郁的积极向上的和谐班集体。

二、传统高中班级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高中班级管理是一门管理的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优秀的班级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建成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优秀的班级氛围为教学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传统高中班级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传统高中班级管理中缺少人文关怀。在当前高考制度的影响下,多数高中教育都将分数作为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甚至单一标准,不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扼杀学生的兴趣爱好,出现类似“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样在同学间流传的俗语。这样的状况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学校的指标,过分功利化,缺失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重文化理论,轻心理建康。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人员配备上,一般而言,高中任课教师最多同时带两个班级的课程,然而多数负责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教师全校却只有一两名。其次,心理健康课程的课时很少,而且常常流于形式,即使课程表上有这门课程存在,也往往被自动替换成自习或者其他应试课程。再次,由于高考本身的缺陷,高中生自身也将学习的重点放到了国家课程上,对心理健康课程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处于高中教育的边缘地带。

3.对班干部的培养不到位。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学生班干部的作用不容小觑。班干部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在班级建设中承担了大部分协助老师的工作,班干部的选拔对于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有重大意义。事实情况却是,教师选拔班干部时学习成绩成为考量的主要因素,导致班干部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能力欠缺。对于已经当选的班干部也没有进行培训工作,通常是班主任指挥,学生干部照做,甚至在执行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权给学生干部,没有给班干部充足的空间来发挥自己的能力,而成为简单意义上的“传话人”,使职位设置形式化。另外,班干部的能力不足也导致了教师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吃力。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对策

传统高中班级管理的弊端有目共睹,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高中班级管理也面临着改革的新局面。新的教育活动将更主张学生和老师平等与联系,教育本身将成为更加具有连续性和拓展性的新型体系。下面,我们将列举几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对策: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优秀的班级管理对于班级教学成绩的改善大有裨益,班主任管理水平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有利于班级建设的顺利进行。师资力量是衡量一个学校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业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可以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培训,学习分享教学技巧。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要求教师定期观看名师教育视频,进行观摩学习,总结观摩体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应当鼓励教师改变过去的工作风格,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再以成绩作为衡量高中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同时也应当取消将学生成绩作为教师业绩唯一衡量标准这一指标,校方也应建立相应的特色班级,鼓励高中生发展自身特长,实现健康成长。

2.通过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也是高中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中生独特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形式,在课程进行中,以活动代替死板的说教,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可接受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确保课堂效果。在心理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给每个学生均等的表达机会,对于个别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学生,要给予特别关注,教师在参加心理活动时也可以从自身出发适当自我解放,引导学生。心理健康老师要尊重学生,和学生处在平等地位,为学生树立良好品德的榜样。

3.设立竞争机制,挖掘学生的开拓创新潜能。竞争是活力的来源,高中生处在精力旺盛的青少年时期,争强好胜的心理泛滥。为学生设立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动力,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加上竞争者的激励作用,就会加倍努力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自己的潜力。竞争机制的开展需要注意以下细节:首先是鼓励团队合作。竞争和合作相辅相成,竞争本身可以促成合作,通过合作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借他人的智慧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合作中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力,抵抗惰性心理;其次,竞争机制中设置的活动类型要具有多样性,活动内容要丰富,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可以采用比赛、游戏、表演、唱歌等多种形式,重点在于培养高中生的创新和协调能力。

班级管理是一项难度与意义成正比的工作。教书育人,班主任在教导学生、引领学生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依据多年从教经验,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论证,探究班级管理的优秀策略。同时,笔者也期待着更多人才加入到班级教育管理活动中,使得此领域的研究成果更加丰硕。

参考文献:

[1]张韬.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王建琴.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班级自主管理问题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

[3]窦而立.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探讨[J].改革与开放,,(12):213.

篇3:高中班级民主管理的新模式

在目前的高中班级管理中, 基本上采用的是“直线性”管理模式, 即“班主任——班干部——同学”模式, 班干部是联系班主任和同学的纽带,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整个班级管理的核心。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有其优势, 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班干部与同学之间始终是管理都与被管理者的上下级关系, 缺乏对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及公平性的正确评价。这种管理的“单向性”容易引发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班主任一方面要维护班干部的威信, 一方面又要考虑同学的感受及处理问题的公平性, 在实际处理中, 存在较多的难处。

2.就班干部本身而言, 他总是想努力把班级管理好的, 但并非所有班干部都能做到公允, 毕竟他们也是处于锻炼之中, 处理某些问题难免有失偏颇。有个别同学当上班干部后就盛气凌人, 严以待人, 宽以待己。我们也经常会听到一些同学对班干部有意见、不服从管理的事情, 这些都导致了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紧张的关系, 给班级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所以, 在近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 我尝试在建立和完善以“班委会”为核心的管理体系的同时, 建立另一套监督体系——“民主议会”制, 即以实现民主管理为目的的一种班级管理新模式。

由于特定的年龄和心理的特征, 高中学生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他们思想活跃, 独立性强,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评判能力, 对班级中发生的事件能作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 让一部分同学以评议员的身份参与政级管理是可行的。“议会”就是对班干部进行监督和对班级工作进行民主评议的班级组织, 它与班委会并列, 接受班主任的直接领导, 它不参与直接管理, 只代表班级进行监督和评议。这样就形成了班主任指导下的班级立体管理体系, 它突出了一个“议”, 充分体现了班级管理的民主性。

评议员在班干部以外的同学中产生, 他必须在同学中享有一定的威信, 值得依赖, 肯为班级出力, 做事公平, 敢于直言。评议员的产生办法是:首先由同学们自愿报名, 然后在班级中评选, 再将选举结果进行公示, 最后由班主任任命。

议会中评议员的人数可视班级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与一学期的周数相当。议会中设议长一名, 负责议员的轮值安排等事宜。议员一般一学期评选一次, 也可以在中途增补或免职。评议员要接受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监督和评价, 对于优秀议员给予表彰, 对于不认真履行职责或有打击报复的现象的评议员, 取消其评议员资格。如果经过一段时间该同学改正了缺点, 他仍有机会重新被评为议员, 这充分体现了教育的真义。

议员的主要职责是观察班委的日常工作、分析班级发生的有关事件、提出合理化建议, 做好值周记录, 并向全班作客观、公正的每周评议。负责讲评的议员实行轮值制, 其讲评内容为一周内的人和事, 他可以征询同学意见并结合本人的观点写成, 但必须包括对班干部工作的评价等内容, 并能针砭时弊、褒扬正气。如果同学对评议员的评议有异议, 可以当场提出, 不能解决的由班主任调停处理。这种坦诚直言、开诚布公的评议制度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水平, 从而形成正气向上的班风。

议会的建立, 增强了班级每位同学的主人翁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评议班级工作, 使同学明白怎样才能融入这个班集体中, 如何为集体尽自己的一份力。在议会制建立之前, 同学对于班干部的批评通常会有抵触情绪, 自从开展评议员评议后, 同学更乐意接受班干部的批评了, 因为如果班干部批评不正确, 他就要受到评议员的批评, 这迫使班干部尽量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在整个班级管理中, 班干部并不是绝对的权威, 班干部威信的建立, 首先要得到议员和同学的认可。而议员威信的形成, 主要看他能否真正做到公正公平, 因为每位议员的每次评议都将在学期末接受全班同学的评价。

篇4:高中班级管理新模式

班级管理即班主任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的规定,采取适当的方法,组织、指导以及协调校内外各种因素,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和实现各种教育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教育学生成为社会性建设与发展的人才。高中阶段是学生读书生涯的关键期,因此,采取什么样的班级管理模式受到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重视。如今,班级管理呈现出主体多元化趋势,班级管理模式主要有平行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模式、民主管理及情感管理模式,其中情感管理模式是最新、最重要的管理方式。

二、情感管理的内涵

1.了解并理解学生

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对学生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首先,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更好的处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其次,班主任老师能够融入到学生中,和学生交流,在了解的基础上,理解学生的想法,并给出指导性意见。

2.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础,还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高中生的年龄介于15岁至19岁之间,他们有独立的思想,会产生与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不同的看法与意见。因此,高中教师应学会尊重高中生,不歧视嘲笑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学生。另外,班主任不能高人一等,居高临下,靠权力或者暴力来管理学生,这样学生只会口服心不服,对班主任越来越疏远。尊重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尊重学生的隐私,学生才会把自己的烦恼说与班主任,寻求班主任的帮助,才能真正地敬爱老师。

3.关心学生

高中学生的情感比较丰富,经常出现情感问题,班主任不仅要尊重其情感隐私,更要关心他们的情感问题,让其感觉不是一个人在面对困难。首先,班主任能够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把决定的出发点放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上。其次,有些学生比较羞涩,他们害怕与老师交谈,这就需要班主任主动关心此类学生,让其觉得班主任是可以相信的,进而敢于诉说自己的烦恼与忧愁,以此渡过难关。

三、情感管理的实施途径

1.心理感化

班主任能够真情付出,真心地为学生着想,关心体贴学生。当班主任发现学生违反班纪或是其他违法现象,对学生的教导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拳打辱骂,给他们分析违纪的后果,同时维护其自尊,让其从内心里感到自己做错了,并下定决心改正的。

2.行为感化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观察之内,因此,教师应注重自己的形象与行为。首先,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仪表、言谈举止,做好学生的示范榜样。其次,教师应严于律己,不徇私舞弊,不铺张浪费,坚持原则,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最后,班主任必须有较强的责任感与事业心,不甘落后,敢于创新,诚实守信,用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更是一名值得学生信赖的教师。

四、情感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形成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因而难以把他们聚在一起,导致不能有效地教育和管理学生。这时需要一个向心力把他们聚在一起,其关键在于班级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归属感与情感需要。班主任运用情感管理学生,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依赖信任班主任,从而形成了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集体。

2.有利于班级管理效果提高

首先,情感管理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适当,学生就会认同班主任的做法,进一步支持班主任的工作,利于班主任管理班级。反之,学生则会与班主任唱对台戏,把班主任的话当作耳旁风,甚至辱骂班主任,不利于班主任的管理。其次,情感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情商。班主任的运用情感管理模式时,给学生更多的关心,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关心他人,学生之间相处融洽,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

一个具有渊博知识、较强能力、高尚品格和丰富情感的班主任,在班上容易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好的“学生缘”。而高中生承受著高考的压力,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与帮助。班主任运用情境管理模式时更注重高中生的情感培养与可持续发展,给予学生关心与热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有利于整个班集体的管理。

篇5:高中班级管理新模式

肇庆市第一中学陈小静

摘要:笔者为了从疲累不堪的班主任工作中和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解放自己,也解放学生,于2005年在自己所担任班主任的新高一(8)班中尝试生本教育。三年的实践探索,笔者不仅体验了生本教育的成功与快乐,还就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模式探究过程进行了思考和总结。笔者用自己的实践和初步的研究成果去证明实施生本教育,可以使教育从复杂回归简单和自然,教育可以简简单单地做,而学生可以获得快乐、素质和最终的优异成绩,素质教育的问题就此得到解决。用事实表明生本教育是我们所要寻找的走出教育困境的出路。

关键词: 高中班级管理 生本教育

三年前,从事中学班主任工作也有十多个年头的我,对师本的、拼命三郎式的教育管理方式已经感到相当的厌倦。在这个时候,我的校长给我们全校老师推荐了一本书: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一读之下,竟然不忍释手;连读三遍,如沐春风。书中的一些观点方法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高度尊重学生”与“高度依靠学生”。

二、“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

三、“生本”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知识意义化,使学生体验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从作者所开具的理论依据及事实依据看,生本教育确实是可行的、必要的。为了从疲累不堪的班主任工作中和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解放自己,也解放学生,我决定在自己所担任班主任的2005年新高一(8)班中尝试生本教育。这一想法得到了校长和科任老师的支持,于是高一(8)班就成为了学校的第一个生本实验班。在该实验班中,校长依据生本教育理念给我们定下了两个任务:1.探究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模式;2.探究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课堂教学模式。(实验过程的到了郭思乐教授的指导;我们的校长也对生本教育相当信赖,实验班的具体操作交给实验班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依据生本教育理念具体计划、实施,学校只是在每个学期末进行阶段了解和指导,实验效果以三年后学生的成长情况和高考成绩作为实验的终端评价。这种取消频繁考核的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实验班全体老师的实践创新热情,使实验班的生本教育探索得以解除束缚,顺利进行。在此代表实验班的师生一并感谢。)以下是实验班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模式探究情况的一些总结。(为了方便说明,以时间顺序进行总结。)

一、第一年是立志和学习方法指导阶段。

高中教育目标:高中阶段之教育,乃是国家培育健全公民,及升大学的预备教育。笔者认为高一阶段的班级管理目标主要是学生要成才,首先要立志,形成好的学习动机及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依据生本理念“学是教育教学的工作本质和核心,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人的提升。而这一提升过程最终是通过学起作用的。儿童在学习发生时引发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外部的权威,而是学习的内容与其自身需求的密合程度,后者才是儿童学习的本质需求。儿童是教育使命完成的真正凭借,儿童生命中有丰富的因素,保证他们在得到基本的工具的和思想的启蒙之后就可以自己学习经验和知识。主要依靠学使教育和教学向学习者的整个生命活动开放,或者说容纳学生的全部生活,学习者之生命所拥有的一切,生命可以联系的一切,都成为教育的资源。”笔者对实验班进行的班级管理模式探究活动主要有:

1、组织学生与省实、华附、汕头金山中学以及本校往届考上北大等名校的优秀生交流等活动,了解同龄人的成长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到肇庆中国移动分公司、风华科技等企业参观,了解二十一世纪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了解社会及经济发展趋势、行职业概况、未来就业机会。参加高中阶段学前教育辅导:认识新环境、新课程、新关系;把三年得高中课本发给学生,由科任老师组织学科概况学习与调查,了解学科对未来生涯发展的关联与影响,审慎规划未来高中三年生活。学生分小组进行利用网络进行调查,认识大学入学渠道及大学校系,探索自己的兴趣及能力„„以上等等的活动主要目的是激起学生要成为全面发展人才的内在动力。

2、开设学生人生规划的课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明确人生发展的大方向及制定高中三年发展的个人计划。谨慎的自我探索、自我评估: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的优、缺点在那里?父母的期望?我可以做?我能够做?我想要做?我应该做?写出前我想得到的追求目标。近程目标:今年或明年我希望完成那些目标;中程目标:

二、三年后,我想达到的目标?远程目标:未来五年、十年后我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将达到目标所必须实行的步骤一一列出来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开始做?在何处做?和谁一起做?如何做?

3、利用班会课组织研读《学习方法论》,让学生学习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妥善运用时间,厚植自己的学科能力。科任教师也同步进行学习,依据学生的进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法调整,科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4、“拥有信息的学习者面前尽管“歧路”很多,但每一条“路”上都将会有基础知识的“羊”,而且这些路总会汇合,这时将如老子所说,“为学日益”的同时“为道日损”,即学得越丰富,所学的东西的相交集合就越精粹,得到的是对于道的越深刻的把握,从而转化为睿智、走向正确和正义。”满足儿童的学习天性,鼓励非实用性(非功利性)阅读。在班内设立书架,让同学们和老师们把自己的好书推荐给大家阅读,书本每月一换;借助家长资源,帮助学生办理市图书馆和本地大学的图书馆借书证,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学生在高一学习中不偏科,建立“滑翔轨道越长,飞得就越高”的观念,全面夯实基础。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课程的课题研究,让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综合运用知识实践的机会,学生研究成果参加省、市科技创新大赛。

6、组织《营养学》等学习,让学生学会照顾自己,组织丰富的文娱体育活动,让学生学习之余,能强健体魄,崇尚高雅,保持学生激扬的生命力。

二、高二是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探索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模式目标有:

1.学科方面对知识进行加快、加深、拓宽。经过高一一年的准备,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依据生本教育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贯彻了一个原则: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我们就不教。引用郭思乐教授的一句话,就是学生都不失眠了,就不必拍醒他喂他安眠药。在课堂上,老师起了什么作用呢?一是教师确定了内容和进度,二是给出了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在这一措施下,学生恨快就完成了高二规定课程的学习。这时我们老师就满足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允许他们加快、加深、拓宽学习。如学生的物理学科可以学习其他版本的教材,看看同一知识点、同一概念、规律的在不同版本的不同表述,以及学习相关的力学和电磁学等的大学教程,解决中学课本不能解答的疑问。所有的这些学习因为是学生自己的需求,学生不但没有负担,在解决了一个疑问或一道难题后,学生因那种“高峰体验”所带来的满足感悠然写在脸上,使我们老师也受到感染和鼓舞。

2.深化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和管理能力。个体的、群体的学习带来了极其丰富的生命激发方式。这时候,人与人之间摆脱了竞争状态,成为在求知面前平等的合作者——这是一种甚至无须心照不宣的共同的生命欲望,同学之间相互欣赏精神生命激扬的美,会形成高雅、向上、宽厚的人格。从高一开始实验班就实行了课堂小组的合作学习,高二开始我们深化这种学习模式,把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实验班是行政班管理,高二分科以后,学生就分成了理化、政史四个x科。依据学生的学习要求,老师引导学生由不同学科学习各有特长的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如英语、语文好的文科学生就和数学、物理好的了理科同学组

成学习小组,每周交流一次,交流时间和地点自定。交流的内容可以是本周学习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自己读过的一编好文章,或关于某道题的好解法等,内容不限,不过每个小组要交流的情况记录,形成纸介质材料,在班上的板报张贴,以供其他小组学习。同学们也可以以跟帖的形式,参与其他小组的讨论和学习。学生们称每周一次的课外合作学习为“头脑风暴”,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极高,班上形成了一种很好的研讨氛围。

3.组织模拟高考,检查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满足学生希望被肯定的要求。参加中学教育十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学生主动要求考试,而且没有想到全班四十五人中有二十四人成绩达到重本以上,全班都上二本A线水平。这或许就是生本教育的魅力——学生可以获得快乐、素质和最终的优异成绩。

4.加强心理教育,及课外研究性学习。高二了,虽然功课较多,实验班的学生依然很有兴趣地参加各种的课外活动,并没有停止课外的研究性活动,开始也有老师和家长担心学生的成绩受影响,但我们还是在依据生本教育模式以受教育者的主动发展为管理成功的标志,以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利益为根本,注重长期的管理效益的理念指导下,以不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目标,对家长做好说服工作,支持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

三.高三是全面冲刺,收获成果阶段,措施有:

1、坚持在课内外以生为本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提高复习效率,全面疏理知识的同时,师生共同提升能力。

2、定期召开阶段学法指导,让学生运用正确学习方法达到事半功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3、在高三学习后期注意为学生做个别心理辅导,克服学习难关及升学考试压力,持续凝聚学习动机,课业上努力不懈。实验班的学生因为更优秀,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与一般学生相比更有憔虑感,注意心理疏导,并组织适当的文体活动,舒缓压力,强健身体,让学生以良好的身心状态迎接高考。克服学习难关及升学考试压力,持续凝聚学习动机,课业上努力不懈。

4、古人造字时就知道人之根本是身体,坚持每天30分钟锻炼,增强体质;加强心理健康培训,抱团取暖,充满信心迎高考。

5.高考后指导学生了解大学入学方式,斟酌个人之能力与兴趣,适当选择未来升学目标校系。指导学生填报高考志愿,鼓励他们敢于向名校进军,考得好也要报得好,完满收获成果。

后记:坚信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会实现。在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指导下,经过三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生本教育可以使教育从复杂回归简单和自然,教育可以简简单单地做,而学生可以获得快乐、素质和最终的优异成绩,素质教育的问题就此得到解决。事实表明生本教育可以是我们所要寻找的走出教育困境的出路。

附三年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模式探究的部分成果:

一、在语、数、英、理、化、政治、历史等各科竞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其中语、数、英、理、化、政治竞赛全市第一名均落在实验班。这对一所生源只能算是二类的学校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二、、黎小颖等同学参加省市科技创新大赛中成绩斐然。中央电视台录制了专题片,对实验班的课外科技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在2008年高考中,实验班高考总分650分以上共有四位同学,其中黎小颖以总分680分获全市总分第一名,全省理科总分第六名,成功考上清华大学。邹肇杰(660分)、植宝莹(654分)分别考上了浙江大学工科和社会科学试验班。曹韵秋(650分)被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成功录取。全班有二十一人被录入全国前十名的大学。

四、高考中实验班有四位同学夺得全市单科状元:莫成麟(理科基础146分)、温劲辉(理科基础146分)、曹韵秋(文科基础146分)、卢旖维(文科基础146分)。

五、2008年高考赵可鋆同学以443分夺得美术类总分全市第一名。

六、实验班全班2008年高考成绩600分以上共有27人,一本上线率83.2%;本科上线率100%。

七、实验班全体学生思想素质优秀,三年来均被评为学校文明班,班校三好率达100%,曹韵秋、区颖等同学被评为市区三好学生,黎小颖同学还被评为省优秀学生。

篇6:高中班级管理新模式

2014年陕西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高中试行“无班级

管理模式”

【背景链接】

上午在这间教室上语文课,下午去那间教室上数学课,连班主任和同学也换了一批……不要奇怪,这样的上课模式或许在今后的高中将不是新鲜事。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近日透露,2013年已有杭州绿城育华学校、浙师大附中、青田中学、义乌中学等4所高中成为必修课走班试点学校。2014年1月10日据报道,浙江省教育厅计划在今年将试点增加到11所高中。对此,很多网友感叹:“以后再没有高中同班同学了!”高中试行“无班级管理模式”中公教育政法干警考试专家就此申论热点做详细解析。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不可否认,在教育改革步履维艰的现实语境中,“无班级”教改模式的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次空前“颠覆”。因为这种模式,它既打破了过去以班级为核心的集体教学,扩大了学生的交流面,又给个体差异的同学提供了较广的选择空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从这个程度上讲,其改革的初衷正与当下社会对教育的期待不谋而合。

一方面,“走班制”改革在浙江算是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中国教育、招考模式之弊很多,民间各种改革呼声也一直不绝于耳。在假装“摸石头”,从未想“过河”多年以后,对于“中国式教育”的大手术似乎真的要来了。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特别是其中有关“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化录取机制”的表述甫一公布,立即在教育界甚至全社会激起千层浪。各种猜测、讨论不断,甚至有专家在其微博中乐观 “断言”:多年来我们所积累的关于高考的经验,不久的将来可能都没用了。

除此之外,“无班级管理模式”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道理谁都懂,而“无班级管理模式”则是与以前的“快慢班”有着本质的区别。“快慢班”是以催残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充满了教育歧视,特别是让分到慢班的学生抬不起头来。而“无班级管理模式”完全不一样,是以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为落脚点,因为学生的某门功课会选择学习程度慢些的班级,另外的功课,因为学得好,会选择学习程序快些的班级,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主动性,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值得尝试。

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对此仍是忧虑重重。囿于当前“唯分数论”的评价机制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这一模式的真正价值未必就能全部释放出来。其原因在于,很多家长乃至老师,都不太愿意将自己的孩子当做改革的“小白鼠”,他们宁愿在当下这种弊病重重的教育中“按部就班”地将孩子送到大学的彼岸,也不希望承受这一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新闻中“家长们支持这种教育理念,但希望这种改革从别的孩子开始”便是明证。因此,要想释放这一改革的现实价值,我们要做的,或许只有在这个大前提下做好相关配套准备,并尽最大努力克服其前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障碍。只有如此,改革的良善用意才不至于被扼杀在摇篮里。

[启示]

没有人会否定改革的必要性,但要让人们承担改革的阵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教育改革,无论形式怎么变,能否帮助孩子进入好大学、未来有个好出路永远是家长衡量教改好坏的唯一标准。在“一胎化”的背景下,这种评价势必是谨慎甚至保守的。如果不能赢得家长的认同,任何改革都不可能走太远,这就要求改革的操刀者必须兼具勇气与智慧,与其一往无前地冲入地雷阵,弄个粉骨碎身,不如步步为营、稳中求进。毕竟,即便是芬兰这样堪称义务教育奇迹,“国际学生评量计划”年年位列前茅的国家,其“无班级授课制”也探索和实践了近30年。

[措施]

目前,“走班制”改革尚处于摸索阶段,这种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试点仍难脱“一刀切”的窠臼。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与其在已就读学生中改革,不如从新生开始试点,并且在招生时明确予以告知,从而将是否走班的选择权交还给学生。这样,招来的学生都是主动尝改革“头啖汤”的先行者,而不愿意的亦可以绕道走他校,各取所愿、各美其美,既可以打消家长学生对于重新分班的顾虑,也避免了存量改革因阻力过大而停滞不前。

更为重要的是,科任老师也要实现自己的角色转换。之于传统的教学,在这一模式中,老师不但是教育者,又还必须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观察者和引导者。因为无班级管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减班主任对学生个体情况的知晓力度,使得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学生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这就要求科任老师必须完成角色的转换,不要上完课就走人,而要多观察学生的具体状态,从而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纠偏引导。

篇7:高中班级管理新模式

副班主任:杨大勇

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作为班主任,我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

二、正面影响,以身作则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是言传的有效手段。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老师自己都做不到,还要求我做!”可见,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多么大。所以,班主任一定要言而有信,言而有度。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起崇高的威信。所以,当我要求学生做到时,我总是要求自己首先做到。

三、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

班主任把每一个同学看成是班主任的助手,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代表,是班级的主人翁,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班级的管理工作就好干。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主人翁作用发挥的越充分,对班集体就越热爱越关心。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主人翁作用呢?我的做法是: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干,每个人都有各自任务。

四、发扬协作精神,配合任课教师工作

这个道理我相信每位班主任都很清楚,因为一个班级是一个整体,教育教学工作也是一个整体。它离不开全体任课教师的努力。因此要想使班级管理工作整体优化,必须依靠各科老师的通力合作。作为班主任,做好配合、协调工作是很重要的。对各科老师的工作我会全力支持。经常了解各科学习情况,配合老师找学生做工作;对于偏科的学生我劝他们去找老师补课,并求的老师对他们的指导;我自己的课尽量在课上完成,不占用自习时间,少留课外作业,保证其他科目作业的完成;及时与各科老师联系,以便配合工作。

五、搞好家访工作

多数家长总爱说这样一句话:“孩子总是听你们老师的,我们说的他不听”。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与家长相处的时间长,听家长教育的时间多,接受教育的方式较单

篇8:班级管理模式新探

初中班级管理是初中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实现初中学校教育目标、完成育人任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科学化、艺术化是目前初中学校管理实践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新课题。

一、创新班级管理模式的起因。

初一刚接班时, 班内大小事务都由我这个班主任包办管理, 感到力量过于单薄, 总是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再有, 学生被动接受管理, 使师生双方处于“管”与“被管”这一矛盾统一体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 有的学生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还有的学生不愿接受管理, 甚至与教师搞对立, 这种反弹现象的出现使管理很难奏效。

更加突出的问题是, 班主任单凭热情一味苦干, 缺乏统筹计划和明确的管理思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管理又忙又乱, 疲惫不堪而收效甚微, 导致了学生的不信任。这样的管理太缺乏艺术性。学生差距大, 构成复杂, 如果不能使全体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意识, 工作难度会更大, 也就根本谈不上公平教育公平发展, 更谈不上使学生各得其所, 健康发展。恰逢学校带领班主任去外校参观, 看到那里的学生主动学习及参与学习的热情我很羡慕, 想到我们学生的懒惰、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傻玩的情况, 我感觉不变是不行了, 被动就要挨打。于是有了改革班级管理方式的想法和以下的实际做法。

二、小组合作模式管理初见成效。

我与年级主任、其他老师商讨决定进行小组主体合作学习的规划与建设。并与其它老师及时沟通, 使大家都达成了共识。具体做法是:全班成员摸底考试, 按均分和平均名次的高低分成若干四人小组, 从教育管理和教学形式两方面落实主体合作, 抓住课堂、作业、课间、卫生四个环节进行合作与竞争, 班级管理也从这四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教学形式的改变先从语文课开始, 以古诗词教学为起点, 各小组先自学交流, 课堂集体展示, 课下背诵练习, 不久, 班里同学学习热情高涨, 因为要自己讲给别人听, 班里没有一个同学上语文课时会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了。

学生的变化是实质性的, 它符合学习金字塔原理。授课模式的改变淡化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对立情绪,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仅培养了全班同学的预习习惯, 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其他学科紧跟着改变授课的模式统一到班级管理中共用一套学生认可的评价体系, 此时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变了, 我开始看到老师们上完课后的笑脸, 听到他们对学生的由衷夸奖, 我知道我们的管理模式已经初见成效。

三、将小组合作模式深入教育管理的全过程。

加强主体合作的有效评价, 能够加强课堂纪律约束力, 弱化逆反期学生受老师直接管理造成的矛盾。班里利用一日常规评价表, 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让这张表格在每个课堂都能发挥作用, 也正是这张表格从制度上改变了学生的行为意识。在利益共同体的作用下, 将小组和班级日常管理挂钩, 和班级课堂纪律挂钩, 和文明班评比挂钩, 和年级积分制挂钩。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自我价值观, 增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将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促使学生为了集体改变自己, 他们的精神境界得到一定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 学生需要群体认同, 并因此作出相应调整和改变。而班级管理的层层下放变成4人小组互相约束, 使原来的成人管理色彩淡化, 师生之间不再是直接面对面的管理, 矛盾也减少了, 而同学之间却是靠同伴朋辈的影响一起遵从班级的纪律约束, 有了一致的价值认同, 学生们开始将精力放在了学习上, 课堂效率及学习质量相应得到了提高。

四、将小组主体合作模式深入教学活动之中。

运用小组主体合作形式展开丰富的文体课外活动,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习方面首先将早午自习放权给学生自主管理, 老师只负责布置早自习的任务。这一规定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增强了团队精神, 加强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有效地干预了一些行为偏差学生的心理问题, 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早自习的诵读评比, 一组的某同学平时根本就不敢自己举手发言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 读一段课文都会声音发颤, 但是在小组同学的帮助和鼓励下慢慢地胆量大了, 也有了自信心, 能够自我挑战背诵古文, 为小组争光。这样, 早晨的时光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课堂效率更会有突破性的提升。其次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组织开展午间的活动, 如书法组、博弈组、跳绳组, 展开组间评比。小组共同体的利益, 将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同学吸引到集体中, 提高了他们对正常教学内容的兴趣, 促进了学生对学业高水平的期望,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活动, 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经过不断摸索不断改进, 班级面貌出现了新的气象:班级各项常规呈良性发展, 老师们上课舒服多了, 没有了乱课的现象, 课堂专心听讲、积极呼应成了我班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伴随而来的是日常管理变得轻松, 文明班评比成绩越来越好, 已经有诸多的600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同类班中总分第一, 同时运动会也获团体总分第一, 班级被评为优秀班集体。第二年我班在运动会上再次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刚结束的期中考试班级四科成绩总分也位居第一, 班级稳定发展,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 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是优秀班集体的成员, 都能够主动约束自己, 管理自己, 学习精神饱满, 我们尝到了小组主体合作学习的甜头。由此看来小组主体合作形式能够促使班级整体优化。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老师们提起我班总会说, 我班的学生最有礼貌, 远远看到老师就问好, 看到老师手里抱着作业本老远就来帮着拿;英语老师说上课发言不用愁, 总有人在举手;下课问老师题的学生多了, 上课管理学生不再顶撞了, 连那位初一以来就仇视老师的单亲孩子目光里也有了温情有了爱, 老师们不再向我抱怨了, 不再因给我班上课而发憷了。当然班里也还存在许多问题, 可是没有一个老师会像原来一样认为我班的学生无法教育了。可见班级小组主体合作管理模式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 提升了学习质量, 带给学生快乐。

上一篇:我的女神老师作文600字下一篇:候选人初步人选的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