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著名语录与口号

2024-07-26

近十年著名语录与口号(精选4篇)

篇1:近十年著名语录与口号

1996到2006:中国近十年的著名语录与口号(完整版)<< 下一篇>> 作者:方钦 提交日期:2007-1-29 23:20:00 | 分类:它山之石 | 访问量: 17420 

[转载] 1996 中国可以说不。

——————表达民族主义情绪的一本书名

各位观众,现在站在跳台上的是英国裁判!

——————韩乔生

科技以人为本。

——————诺基亚 1997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大话西游:月光宝盒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转载于:近十年著名语录与口号)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鎔基

该出手时就出手。

——————《水浒》主题歌

我比窦娥还冤。

——————马俊仁 1999 看上去很美。

——————王朔

农夫山泉有点甜。

——————这句乍听上去不太明白的广告词成全了农夫山泉这个品牌

如果把整个浴缸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

整个浴缸的水全部倒得出吗??? 可以。

所以,是的。我爱你?? ——————痞子蔡《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2000 我长得挺漂亮,又是单身,男人不可能对我没兴趣!

——————章子怡凭《我的父亲母亲》获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2001 翠花,上酸菜!



——————雪村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态度决定一切。

——————米卢在2001年率领中国男足冲进世界杯 你确定?

——————央视《开心辞典》主持人王小丫

如果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嘛?

——————《流星花园》男主人公道明寺 你妈才是小姐呢。

——————“小姐”和“同志”等词汇逐渐变味 2002 你数学不好,还可以去当英国首相嘛(丘吉尔),不行也可以去当台湾作家嘛(李敖),还可以去英国作诗嘛(徐志摩),当然以上的都需要签证。再不行你可以在内地当作家嘛(钱钟书),最次你也可以当个老师嘛(罗永浩)。

——————老罗语录 2003 小心把你送到昌平筛沙子。

——————孙/志/刚事件 2004 做人要厚道。

——————《手机》

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无间道》 2005 连爷爷,您回来了!

——————西安小学生

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天下无贼》 200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我叫郭德纲。

——————德云社

你有压力,我有压力。

——————香港“巴士阿叔”

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陈凯歌炮轰胡戈篇二:《新周刊》十周年特刊精选:十年口号语录 1996 中国可以说不。

——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热销,之后“说不”的声音风起云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前方1500米!

——1996年瀛海威公司在中关村竖起了这块著名的广告牌。如今瀛海威已黯然谢幕,但当时提出的这一命题已经无需回答。

我每天给中央电视台开进一部桑塔纳,开出一部豪华奥迪,我们是一年走了10年的路。——1995年年底秦池酒厂夺得央视广告标王,该厂厂长如是说。由于广告的巨大效应,秦池1996年1月即完成产值2.18亿元,而此前只有1.6亿元。

各位观众,现在站在跳台上的是英国裁判!

——据传是韩乔生在主持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时的口误。韩乔生语录曾被当成笑资,但要到多年之后人们才明白其实韩老师是最富有娱乐精神的。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前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1996年的名言,后来张朝阳把这句话改造为“只有诚惶诚恐者才能生存”。

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

——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华的名言,后来被反复引用。

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

——一则药品广告的广告语。

没什么大不了。

——一则丰乳产品广告语。

科技以人为本。

——诺基亚品牌宣言。和爱立信“一切尽在掌握”相比,诺基亚这一宣言不仅超越了英文原文(connecting people),而且更人性。

长城永不倒,国货当自强。

——国产洗发水广告词。以“国货”作为广告诉求,在“中国可以说不”的语境下很能激起人们的认同。

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新一点。

——1996年8月,《新周刊》创刊,此为创刊词。1997 小平同志您走好。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北京人民打出这样的横幅。老人家以92岁的高寿

辞世,人们虽然悲痛,但平静接受。

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在回归后的首个赛马日,几乎所有香港报纸都以这句话作为标题,显现政权交接后的平稳过渡。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1997年起,《大话西游》开始在年轻人当中流行,这段话成为他们特有的切口。

有话好好说。

——出自张艺谋同名电影。对于面对“世纪末”躁动,神经越来越脆弱的人们来说,“有话好好说”是解决问题屡试不爽的百搭良方。

中国不踢球。

——1997年,中国男足在“十强赛”上失利,《新周刊》以不可思议的黑色封面推出这本名为“中国不踢球”的号外,轰动一时。

作为一个以古代狩猎女神的名字来命名的女孩,到最后却成为摩登时代里被追猎得最多的人。

——1997年,戴安娜在狗仔队的疯狂追逐下撞车身亡,她哥哥在葬礼上这么说。狗仔队没有因此停止对名人及明星的窥视,因为泛娱乐化时代的大众对此有旺盛的需求。

一个不相信年轻人的社会注定是要失败的,或者,甚而言之,是一个残缺的社会。——耐克的广告语。年轻人、年轻文化一直是耐克创意的主体。1998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98年朱 基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这样表示。

严防死守、死保死守,咬紧牙关、背水一战。——1998年长江抗洪标语,“严防死守”也因此成为当年流行语。严防死守的不仅是长江大堤,还有8%的增长率。

网络就是新生活。

——网络从1998年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但是当广州一个路牌广告打出这个旗号的时候,其实还没有谁能真正明白网络新生活的真义。

上网的都知道新浪,不上网的都知道搜狐。

——互联网进入中国初期,it业界内流行的一种说法。张朝阳注重“注意力经济”,所以当时在大众中的知名度反而高于新浪。

该出手时就出手。

——《水浒》主题歌中最提劲的一句歌词。

你跳,我也跳。(you jump,i jump.)——《泰坦尼克号》经典台词。迄今为止,《泰坦尼克号》全球票房仍居世界第一,也保持着中国引进大片票房之最的纪录。

我比窦娥还冤。

——作家赵瑜写出《马家军调查》,马俊仁气得住进了医院,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自己“比窦娥还冤”,没想到倒成了当年的流行语。

你算哪根葱?

——1998年热播的《还珠格格》中小燕子的口头禅。小燕子没心没肺、浑不吝的劲头切合了人们新的审美要求,所以得到异常的追捧。

愈堕落愈快乐。

——源自香港电影《愈快乐愈堕落》,但新世代就喜欢反过来说。“堕落”可能仅仅是懒得起床,懒得上班,但要的就是这种颠覆劲儿。

香港不是提款机。

——1998年香港特区政府动用1180亿港元狙击国际金融大鳄,时任财政司司长的曾荫权这样说。

请别克林顿我。

——因为克林顿和莱温斯基那档子事,“克林顿”由名词演变为动词、形容词,有媒体这样做标题。后来出现了克林炖莱温斯鸡这道菜,还有人用他们的名字注册安全套商标。1999 知识改变命运。

——张艺谋等人在央视播出的大型公益广告系列中现身说法,使得这个口号深入人心。

你穿得太好了,简直不像一位绅士。

——保罗·福塞尔在《格调》中这样说。这本社会学著作在中国意外成为“完全格调手册”,热卖一时,表明中产阶层在中国渐成气候。看上去很美。

——1999年王朔先是以《看上去很美》,继而以抨击金庸小说为四大俗之一引起公众哗然,但并不妨碍“看上去很美”成为流行句式。

农夫山泉有点甜。

——这句乍听上去不太明白的广告词成全了农夫山泉这个品牌,也使它成为1999年最具标识特征的广告语。

将爱情进行到底。

——这部电视剧捧红了李亚鹏和徐静蕾,“将??进行到底”也成了流行句式。4年后,王菲把“将爱情进行到底”简化为“将爱”,作为专辑主打歌的名字。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如果把整个浴缸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整个浴缸的水全部倒得出吗??? 可以。

所以,是的。我爱你?? ——痞子蔡《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中的经典段落。在总结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时没有人能够跳过这部里程碑式作品。

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

——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市场反映平平,倒是成全了借用他的片名做广告的商家。

出门要小心点,小心挨揍。

——冯小刚对某报编辑如此扬言。2004年,冯导故伎重演,当众对某记者说“我××真想抽你”。

常回家看看。

——继《新周刊》以《过年就是回家》为题报道春节后,《常回家看看》在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唱响,撩起了人们对家的久违的温情。

下一个世纪将会有超性别的群体出现。他们兼备男性女性的优点,属于最先进、最具亲和力、最受欢迎的新人类!

——1999年,台湾女作家张曼娟如此预言。在以“中性”为时尚的今天,让人不得不佩服张曼娟的先见之明。2000 漂泊者还在地上跋涉,飘一代已在空中飞翔。

——2000年《新周刊》创造了“飘一代”概念。

只租房不买房,只打的不买车;

至少热爱一项运动,哪怕是床上运动;

不对别人嘘寒问暖,也不喜欢被人嘘寒问暖。

——《新周刊》以《飘一代的50个细节》描述飘一代的特征。

你是美女吗?去当作家吧。

——中国青年报的李方一篇文章的标题。2000年是美女作家盛行的一年,同时也是以韩寒为代表的少年作家显山露水的一年。

高潮还是在恐惧与不适中降临了。

——美女作家卫慧小说中的一句话。次年,写手王安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证券市场,并

称中国股市虽不规范,但无碍高潮迭起。

我长得挺漂亮,又是单身,男人不可能对我没兴趣!

——2000年章子怡凭《我的父亲母亲》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她的气焰也开始见长,继说过上述这句话后,2001年又宣称:“别人不敢穿的我敢穿,别人不敢说的我敢说,别人不敢做的我敢做!”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虽然我不是玉树临风潇洒倜傥,但我有广阔的胸襟加强劲的臂弯。

——张卫健在2000年版《鹿鼎记》中的经典开场白,堪比周星驰的无厘头式话语。

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

——韩寒不觉得辍学有什么不妥。2000年,韩寒的《三重门》出版,取得惊人的150万册的销售成绩,少年作家作品出版作为一个产业开始成型。

年轻的时候有贼心没贼胆,等老了贼心贼胆都有了,贼又没了。

——电影《一声叹息》台词。冯导的贺岁片部部成功,难怪他敢说“是我的电影帮助了中国电影,而不是中国电影帮助了我。” 2001 翠花,上酸菜!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火爆网络,这句歌词也因此成为2001年的流行语。

见过拧巴的,没见过这么拧巴的。

——王朔一篇序言的题目。从“我是流氓我怕谁”到“无知者无畏”,王朔的每次造句总能引起效仿,如果不是他的创造力太强,就是其他人实在太贫乏了。

你们是为自己读书,只有增长本领和才能,长大后才能有成就,获得优厚的报酬,取得良好的生活待遇,甚至可以挣大钱、娶美女。

——株洲市第二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尹健庭因这句原话被媒体曲解为“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而失去教职,直至2006年才重返讲台。

态度决定一切。

——神奇教练米卢在2001年率领中国男足冲进世界杯,他的这句口号被国家队队员挂在嘴边,更被引申到社会领域。

中国男足从此站起来了!

——2001年,中国队冲进世界杯后阎世铎像伟人一样喊道。以后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看见了,中国男足在2002年世界杯上颗粒无收,2006年世界杯索性只有在家观战的份儿。

做爱做的事。

——源自2001年广州与非门乐队推出的专辑主打歌《做爱做的事》,歌中唱道“做,做爱做的事,爱,爱爱我的人”,表达了现代人的自由观,因此在白领中广泛流行。篇三:高三学生励志标语经典语录

高三学生励志标语经典语录

人,不能总在弹性限度内活动,要爆发,要超越,才会有质的提高!

人生若没有一段想起来就热泪盈眶的奋斗史 那这一生就算白活了

王者决非偶然.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你必须选择一样!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第一个是因为他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第二个他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为理想今日埋头遨游书海甘寂寞,酬壮志明朝昂首驰骋碧宵展宏图。

曾经的苦,现在的痛,都是将来的笑颜~!

我要握住一个最美的梦给未来的自己!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一个人应当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既使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

拥有知识改变命运,拥有理想改变态度。

高手云集,n多快乐。

抢时间,抓基础,勤演练定有收获;树自信,誓拼搏,升大学回报父母。

其实 试卷都一个样 我也有可能复旦北大清华。天才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

我流的汗水---会折射出我的光芒!

睡眠只是一个习惯性观念而已。

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每个人都可以给自己快乐,纵然他是乞丐;每个人都能使自己痛苦,即便他是国王。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成功与借口,永远不会住在同一个屋檐下。选择成功,就不能有借口。选择借口的人肯定不会成功。在考场上没有弱者的眼泪只有强者的天下。

不要轻言放弃 否则对不起自己o 惜光阴百日犹短,看众志成城拼搏第一;细安排一刻也长,比龙争虎斗谁为争锋? 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的最好的人。

高三只有一次。

篇2:近十年著名语录与口号

1996中国可以说不。

——————表达民族主义情绪的一本书名各位观众,现在站在跳台上的是英国裁判!

——————韩乔生科技以人为本。

——————诺基亚1997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大话西游:月光宝盒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鎔基该出手时就出手。

——————《水浒》主题歌我比窦娥还冤。

——————马俊仁1999看上去很美。

——————王朔农夫山泉有点甜。

——————这句乍听上去不太明白的广告词成全了农夫山泉这个品牌如果把整个浴缸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整个浴缸的水全部倒得出吗?……可以。所以,是的。我爱你……

——————痞子蔡《第一次的亲密接触》2000我长得挺漂亮,又是单身,男人不可能对我没兴趣!

——————章子怡凭《我的父亲母亲》获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2001翠花,上酸菜!

——————雪村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态度决定一切。

——————米卢在2001年率领中国男足冲进世界杯你确定?

——————央视《开心辞典》主持人王小丫如果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嘛?

——————《流星花园》男主人公道明寺你妈才是小姐呢。

——————“小姐”和“同志”等词汇逐渐变味2002你数学不好,还可以去当英国首相嘛(丘吉尔),不行也可以去当台湾作家嘛(李敖),还可以去英国作诗嘛(徐志摩),当然以上的都需要签证。再不行你可以在内地当作家嘛(钱钟书),最次你也可以当个老师嘛(罗永浩)。

——————老罗语录2003小心把你送到昌平筛沙子。

——————孙/志/刚事件2004做人要厚道。

——————《手机》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无间道》2005 连爷爷,您回来了!

——————西安小学生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天下无贼》200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我叫郭德纲。

——————德云社 你有压力,我有压力。

——————香港“巴士阿叔” 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篇3:近十年城市贫困研究:回顾与展望

一、城市贫困的特征

1.相对贫困状况居多, 贫困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 城市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 但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群体生活水平低, 抗风险能力较弱。骆祚炎 (2006) 通过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分析认为, 我国城镇贫困人口有增加趋势。马春辉 (2005) 估计我国城市贫困人口6000 万左右。近年来, 农民工规模不断增加, 截止2014年末总量约2.74亿人。陈云 (2015) 估计, 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总人数约3亿人。

2.兼有行业性、区域性特征

行业上看, 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城市贫困居多, 而新兴产业贫困发生率几乎为0。地域上看, 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贫困多发。

3.存在社会排斥, 社会关系网络规模小

城市贫困群体被排斥在基本需求外, 也被排斥在劳动力市场、民权和政治权利之外。心理、文化长期被隔绝。洪小良、尹志刚基于对北京市贫困家庭调查发现偏小, 较高的亲缘比例、空间临近及交往频度高是贫困社会关系网络的显著特点。

4.城市贫困空间分布不均衡

不少学者对经济较发达城市研究发现, 不同阶层的人口有规律地集聚在城市不同区位, 在城市空间上出现分异。袁媛等人认为, 我国城市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老城衰退地区、工业区配套居住区和近郊区, 流动贫困人口则主要分布在老城和边缘区的“城中村”和棚户区。暴向平等 (2015) 通过研究发现, 西安市贫困人口中心发生迁移。

二、城市贫困的成因

1.个人及家庭因素

马清裕、李实、关信平等人将2005 年之前的贫困原因归于健康状况差、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就业观念落后、技术水平不高、家庭人口偏多等。近十年来, 有学者在已有成果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刘璐琳 (2012) 在可持续生计视角下提出:城市新贫困人口多数属下岗职工、农民工或失地农民, 生计资本较弱, 很容易陷入贫困。李晓红 (2010) 从人力资本产权视角指出, 家庭人员的人力资本水平越低, 陷入贫困可能性越大。阎逢柱 (2005) 认为, 社交是城市人口积累社会资本的一个主要方式, 但城市贫困者的社会资本在下降。孙远太 (2013) 认为, 他们的社会联系一般较少, 且难以超越其群体内部。贫困者自身拥有或能动员的社会资源有限, 致使继续处于贫困境遇。

2.经济因素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 政府负责劳动力配置, 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80 年代至90 年代, 乡镇企业和城市第三产业大力发展, 城市贫困现象不明显。近年来, 从农业释放出的富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 受自身条件限制, 容易陷入贫困。市场竞争中, 经营效益差的部分国有企业倒闭, 导致大量企业职工下岗失业, 也有企业为减少亏损, 部分员工被强制买断工龄。黄敬宝 (2008) 指出,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 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迫使企业转产或产品结构升级, 对劳动力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 如果工人不能适应这一转变将面临失业。

3.社会因素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明显滞后, 保障面较窄, 保障水平低, 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低5, 国家为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 实施了“三条保障线”制度存在漏洞。刘家强等人指出, 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之初, 主要以城镇职工为保障对象。随着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部分失去企业保障的职工、农民工和失地农民没有得到社会保障体系承接, 成为导致我国新贫困人口问题出现的重要制度根源。

收入分配不公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城镇基尼系数增加速度明显大于农村。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0.4- 0.5 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张转等 (2014) 计算2011 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已高达0.4548。罗楚亮 (2012) 研究发现, 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差距扩大表现为低收入人群收入的衰退, 甚至有可能出现经济增长与贫困程度上升并存状态。

4.文化因素

我国城市贫困有明显的“结构性”贫困, 但也不能忽视贫困文化影响。曾敏 (2006) 从社会构成、年龄结构、贫困群体三方面分析, 指出,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已具备“文化性”贫困产生的现实条件。中国城市贫困群体是否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 还有待研究。我国目前还处于转型期, 结构变迁还在继续, 而文化变迁相对滞后于结构变迁, 因此文化解释力还较弱。

杨冬民 (2010) 认为,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出现, 表面上与城市企业经济效益滑坡、亏损或破产有关, 但社会排斥是该问题背后的根源。城市中的贫困群体在政治上基本处于少权地位, 掌握的社会资源有限, 尤其是农民工群体受到的社会排斥较明显。高云虹 (2007) 指出, 因为分割城乡劳动力市场的户籍制度尚未彻底改革, 他们在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上面临就业和工资双重歧视。李爱芹 (2007) 认为, 农民工阶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社会保障五个方面受到城市的排斥。

三、城市贫困的治理对策

1.促进就业增长,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针对城市贫困家庭无法取得收入或收入较低问题, 梅建明、秦颖认为, 应采取积极促进就业政策, 减少失业人口、提高就业质量。王德文、蔡昉认为, 确保贫困家庭收入持续增长是贫困家庭人口摆脱贫困的关键措施之一。扩大和促进就业是推动贫困人口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多数学者认可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 鼓励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 拓展家庭服务、社区服务、社会服务等。在经济增长是否促进就业问题上一般认为, 经济增长能带动就业增长, 就业增长也能促进经济增长, 即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形成良性互动。陈桢 (2008) 指出, 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断趋弱, 高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整合社会救助体系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标准、资金发放、监督管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蒋贵凰和宋迎昌 (2011) 认为, 需要进一步加大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构成的三条保障线扶持力度, 扩大贫困扶持项目。我国社会救助正由保障基本生活向综合性救助体系转变。林闽钢 (2010) 根据我国社会救助体系问题提出整合目标。社会保障体系涉及内容广泛, 在整合基础上, 应针对城市不同贫困群体需要分类管理。王桂新等 (2007) 将农民工分为两类:第一类已在城市居住下来, 具有稳定收入和工作, 应为他们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第二类是城市新移民, 流动性非常大, 将其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 还是继续保留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是未知数, 可为其构建有效的贫困救助机制。

3.推进贫困治理主体多元化, 发挥民间慈善组织救助作用

尽管社会救助体系、救助力度逐步完善, 但只靠政府力量显然不够。陈云 (2015) 认为, 有必要推进新贫困治理主体多元化, 形成由内而外、由亲到疏, 层层推进、层层扩展的全面治理体系。阎逢柱 (2005) 指出, 社区可提供社区保障服务, 也能在提升贫困者社会资本中发挥积极作用。社区内各阶层的人们共同参与社区活动, 能拓展贫困者横向与纵向社会网络。成熟完善的民间慈善体系能帮助贫困群体调节社会贫富差距, 促进社会稳定, 是对政府主导社会保障制度的有益补充。民间慈善组织在贫困救助、灾害救助、老年服务等领域体现出特有价值。鼓励民间组织健康发展, 培育公民博爱思想和慈善意识, 会对反贫困起更重要作用

4.提供公平受教育机会, 促进贫困群体社会融入

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家庭问题, 应着重为其子女提供公平受教育机会, 提高后代的文化水平。刘精明等 (2007) 指出, 应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使贫困家庭子女最大限度享受教育救助优惠。城市贫困者因经济条件差、社会地位低造成心理自卑、心态悲观、社交不足, 也易受到城市其他居民歧视或排斥。针对农转非人员, 李强认为小区、社区、居委会将在心理融入上起很大作用, 社区居委会应主动组织活动, 增加农转非人员与市民交通过交往建立互信关系;每个城市原居民应主动帮助农转非人员。

四、结语

(1) 城市贫困发生学阐释不足。国外发生学阐述范式很多, 包括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贫困文化、贫困恶性循、文化在生产等。我国学者对贫困原因有很多结构性解释, 文化性解释将是未来研究方向。此外, 需要综合考量, 多角度、多层次、多学科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或分析框架, 揭示致贫机理。

(2) 研究视角上缺少城市层面研究。首先是城市空间问题, 我国目前城市贫困空间分布不均现象明显, 对城市贫困人群与空间的内在联系需要进一步研究。其次是不同城市差异性问题, 我国各城市发展不同, 针对住房政策、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城市贫困文化、贫困代际传递、社区建设等问题, 应有一套适应性强的反贫困理论系统。

(3) 城市贫困情况复杂, 研究方法也应多样。首先应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目前有关城市贫困代际传递、城市贫困空间等研究还缺少动态分析;其次定性分析与定量相结合, 通过个案研究城市贫困文化是未来研究方向。城市贫困群体心理特征、生活态度等更值得关注;最后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 除针对个别城市的研究, 还需要对不同城市进行横向比较。

参考文献

[1]蔡昉.城市化与农民工的贡献——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思考[J].中国人口科学, 2010 (1) .

[2]洪小良, 尹志刚.城市贫困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5 (3) .

[3]袁媛, 许学强.广州市城市贫困空间分布、演变和规划启示[J].城市规划学刊, 2008 (4) .

[4]高云虹.中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5]梅建明, 秦颖.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述评[J].中国人口科学, 2005 (1) .

[6]孙景舒, 齐一璇.我国当前城市贫困问题探析[J].南开经济研究, 2005 (2) .

[7]刘家强, 唐代盛, 蒋华.中国新贫困人口及其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思考[J].人口研究, 2005 (5) .

[8]王德文, 蔡昉.收入转移对中国城市贫困与收入分配的影响[J].开放导报, 2005 (6) .

篇4:近十年广告翻译研究回顾与思考

摘 要:作为经济全球化之下市场拓张的先驱者,广告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广告翻译的相关研究也已成为了学界的热点之一。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本文给出一份趋向性研究,试图通过整理近十年来广告翻译相关研究的论文,提供一个系统的框架,并从中推断出广告翻译研究的发展脉络。综述结果显示,以2005年为临界点,关于广告翻译研究的论文增幅明显,这一领域内的研究得到了扩展和提升,出现了更多新视角、跨学科研究,有关语言学、美学、文化及目的论范围内的跨学科研究正显现其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但有关理论与实践的深层次关系关注不够,而实地考察中发掘更多更好的译例亦显不足,很多跨学科、跨专业间的角度都等待被发现和认知。

关键词:广告翻译;趋向研究;分析方法论;跨学科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184-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50

1 . 引言

当国外产品走进来,或是中国的品牌走出去时,广告翻译在这一商品营销历史潮流中肩负着不二重任。以周景文先生为首,在1984年1月发表《浅谈出口商品广告的翻译》(《国际贸易》1984)后,更多的学者参与到广告翻译的工作与研究中。广告翻译作为经济全球化,商品跨文化的使者,承载着让广告在异国的土地上融入大众的意识和生活中这一光荣的使命。广告翻译缩短了世界的距离,拉近了不同国别人民间的关系。广告翻译研究现在正如经济发展的步伐一样,蓬勃向上。学界研讨的角度各有不同,无论是顺应性、关联性还是对等理论,是营销目的论还是跨学科间的融合,各家都针对不同问题做了全面细致的阐述。但近十年间更为系统地梳理广告翻译研究总体概况的文章几乎没有。本文的初衷即是希望对于广告翻译的论文进行汇总整理,探讨其翻译的现状及未来以及在加速发展的趋势下存在的可能性与不足。

本文通过整理近十年间研究广告翻译的论文,对该领域内探讨的主要问题、角度予以统计、归类、分析,梳理宏观的脉络及侧重点,从广告翻译的理论及实践两方面入手,试图从中总结广告翻译研究的发展现状及动向,期望能够对今后的研究维度和深度做出某种思考。

2 . 相关研究回顾

广告作为经济全球化下市场拓张的先驱使者,承载着引起消费者注意最终使之产生购买行动的重要任务。广告语之所以能够进入不同的国家,融入不同的文化,源于广告翻译者做出的不懈努力。关于广告翻译实践的讨论自经济开放以来就备受关注。除了传统意义上翻译策略的探讨之外,还更多涉及了跨学科之间的研究与尝试,这一点将在下文中详细阐述。

在近十年间的论文中,也不乏有学者对于广告翻译的整体情况进行的论证分析。如《广告汉英翻译的现状与改进办法》(张长明,2001)中,以广东省为例,对广告宣传的现状进行了探究,分析广告英译质量低劣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张认为,导致广告翻译质量低劣的原因有二,一是客观性因素,二是主观性因素。客观性因素在于译者相关专业知识的匮乏及语言文化知识的欠缺。主观性因素体现为译者对译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和不规范翻译。张认为译者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扩大知识面,提升翻译质量。再如《国内广告翻译研究一览》(李蓂、马彩梅,2005)一文中将广告翻译的原则归为“五论”,同时还分析了当前广告翻译存在的问题,如译例重复严重(给出了论文中重复译例的详细列表),模仿痕迹过重,抄袭现象较多等。如可口可乐、耐克、金鸡鞋油的广告被过度引用,相关文章千篇一律。他们同时还指出应多加实地调研,结合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应发掘更好的实例翻译。然而这两篇文章的发表时间较早,加上2005年后广告翻译的论文量大幅上升,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相关研究对这种现象给予系统的汇总及梳理。

基于此,为了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笔者对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2000~2010十余年间,核心期刊中的107篇论文进行整合分析,以期从中窥探近年来国内广告翻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

3 . 分析方法论和数据采集

从一般意义上讲,研究的理论框架有四个支柱或称为四项参数,首先是第一个认识层面,即如何看待所要研究的对象,是把它看成由各成分构成的事务还是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综合法即是使用了整体观,分析法则是从部分到整体,是一种成分观。第二个层次涉及研究目的,是使用归纳法发现各因素间的规律还是用演绎法检验某种假设。第三、四项参数属于操作层面,第三项是因素控制程度,是对研究中的变量不加控制任其发展,还是人为地观察其中一个方向。第四项是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当综合概括这四项参数时,学界最为常见的即是定性和定量两大方法。定性方法是研究者事先没有形成看法,对于研究对象不加控制和干扰,经常采取综合法和归纳法,研究成果多是描述性的或揭示一定规律,该方法优点是数据效度很高,缺点是容易掺入研究者的主观性,信度低。定量方法则是从假设出发,研究者假定了一种静态现实,人为地控制和操纵变量,结论多是简约性、验证性的,优点在于其可概括程度高,结论具有普遍性、信度高,然而观察面窄,作为客观的研究效度低。这两种方法在理论上虽是壁垒分明,然而在实践中难以靠一种方法在信度及效度上均令人满意,所以我们更多地看到一种介于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描述性研究。它“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加以定界、说明和描写,但不进行任何实验性的干涉或操纵”(刘润清、胡壮麟,1999),这既避免了定性方法的主观性,又减弱了实验方法的不自然性。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是属于在定性和定量方法结合下所做的一个趋向研究,研究已载数据,从中找出规律,以期归纳、总结和预见其发展趋势。

3 . 1 论文样本选择

本文选择C N K 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2000~2010近十年间核心期刊中的107篇论文作为期刊选择源,希望通过核心期刊这一主体,较为真实全面地展现广告翻译这一领域的研究概况。

3 . 2 论文搜索和数据采集

笔者以“广告翻译”为主题,对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以论文题目、关键字、摘要及部分文章的全文内容为依据,整理出其中所有关于广告翻译的论文,进行再次分类。

3 . 3 统计结果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2000~2010近十年间所载的107篇论文进入统计范围,将这些论文的作者、出处、期刊及其年限等编辑汇总,将其中的论文主要分为翻译理论、维度、翻译实践等几大类,并选取其中的部分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4 . 结果分析

4 . 1 近十年广告翻译研究论文增幅明显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商品营销的全球化,广告翻译作为营销的重要部分逐步进入翻译研究者的视野,特别以2005年作为临界点,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关于广告翻译的载文量增幅明显,学者对于广告翻译这一论题的关注与日俱增,从广告翻译的理论及实践各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4 . 2 广告翻译理论的研究多样化

对于广告翻译的理论研究,不仅有目的论(Nord, 2001: 124)、顺应论(Verschueren, 2000: 56-68)、关联理论(Sperber & Wilson, 2001)以及等值理论(Eugene A. Nida, 1993)的探讨,同时也出现了对于译者主体性(Theo Hermans, 2000)的思考。

关于等值理论的探讨,只占4篇,但这4篇中译例重复的现象严重,且有抄袭的嫌疑。如白象电池的广告、丰田车的广告、玉米的广告等在这四篇中均有出现,甚至多数得出的结语都大致相同。这样的角度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予以重新认识和探究,这样的现象应予以重视,尽力避免学术撞车。

如《广告翻译中的矛盾及译者的选择》(李蓂、马彩梅,2010)中,“详细剖析了广告翻译中广告语言属性与商业属性、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以及译者主体性与译者隐身性这三大矛盾”,认为译者应在翻译过程中体现主观能动性,应具有自觉的人格意识和创造意识。可见在广告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地位和创造性受到更多的重视,探讨译者的主体性贡献,也正逐步成为学界的讨论热点之一。健全的主体意识下,广告的可译与不可译,归化还是异化,所保留的语言特性、商业属性等问题,虽不会得到完整的解决,但必然会给予译者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及更为准确的方向。

4 . 3 广告翻译研究内容视角多元

4.3.1 多维度、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是广告翻译研究的新态势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翻译界呈现一派多元的局面,中国的翻译研究在世界的大格局中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翻译思潮和翻译理论——经典的与流行的、本土的与外国的、传统的与现代的,竞相登台,形成了跨文化、跨学科的融合,开创了翻译研究的大好局面。”(罗选民,2005)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归纳广告翻译的跨文化、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3.2 语言学为广告翻译提供了更多新思路

语言学的发展为广告翻译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角度及理性思路,让广告翻译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广告翻译中,通过语言学角度进行分析的文章相当可观,占总量的33%。其中不仅以传统的语义学、语用学,还有八十年代涌现的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广告翻译,如修辞方法、语言特点等,而且还开辟了很多新视界,如《基于模因论的广告仿拟翻译研究》(罗胜杰,2009)中探讨的,将模因论与语言的模仿相联系,为广告翻译的仿拟提供又一理论依据和视野,尝试通过模因论中直接套用翻译法和近似复制翻译法对广告翻译提出理论指导与解释。

认知科学的发展,为广告翻译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如《广告翻译与认知语境》(曾立,2003)中,分析了目标受众认知语境及其估量在广告交际中的特殊重要性,提出广告翻译者应考虑目标受众认知语境的变化,从而尽力达到在接受、理解和反应三方面与原作等效。

由此可见,对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为广告翻译提出更多的科学性指导,与广告翻译的终极目的紧密结合,是广告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研究角度。但笔者认为,关于修辞方法、语言特色等角度的分析空间趋于饱和,例证取向过于陈旧,引用少见新鲜。总体而言,广告翻译同语言学的结合需要更多新角度、新思路和新例证。

4.3.3 美学与广告翻译的跨学科结合趋势明显

基于广告是为了引起受众关注的特殊性,广告学与美学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根据美国广告大师E·S·鲁易斯的AIDA的原则,广告需要符合“引起注意”(Attention)、“发生兴趣”(Interest)、“产生欲望”(Desire)及“付诸行动”(Action)四项要求,这其中的各项都与追求审美效果息息相关。随着译者对于广告翻译及美学研究的日益广泛,角度也日渐开阔,如谢华(2000)、洪明(2006)、刘晓雪(2010)等,都探讨了接受美学对于广告翻译所产生的积极影响,鼓励译者在广告翻译的过程中考虑以读者为主体,把握读者的能动性,调动其审美体验。追求读者关照的过程,就是完成广告翻译终极目的“付诸行动”(Action)的过程。

“审美理念是广告无法摆脱的情结,也是翻译实践者追求的永恒目标。广告翻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原则与策略不应是普通意义上的忠实、通顺等”(邓晓宇、曾繁健,2006)。如此看来,广告翻译基于广告的特殊性,同样需要传达原文的含义,带给读者美的享受,美感是好感的基础。美学与广告翻译的跨学科结合是大势所趋,也会是众望所归。

4.3.4 文化对于广告翻译的影响具有新视界

关于文化因素对于广告翻译的影响,译者的研究众多,在本文研究的107篇中有37篇(如表1)。广告翻译的过程中包含着文化背景的变化,接受域的改变使译者不得不考虑如何保持广告内容的对等或转换。如《广告语在跨文化翻译中的社会语用失误——基于马斯洛模型的跨文化研究范式》(蒋学清,2010)一文中指出在跨文化环境下,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广告语不被目标受众理解和接受)经常出现,但关于语用失误问题的研究,近十年内核心期刊的载文量不足10篇,蒋学清在这一文章中“突破以文化为单一变量的研究范式,从马斯洛的人类需求模型引入经济和文化两个因子,以建立‘经济/文化—需求—广告的新的研究范式”。蒋认为,经济水平的上升使文化传统的作用趋于增强,并基于中美两国的经济文化的不同进行了实例分析,证明动态、开放的视角加入文化的互动与交融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告的诉求。

文化因素的渗透与研究,由点至面层层深入,诸位学者不仅通过文化语境的转换总结了各种翻译技巧(纯粹译意法、纯粹译音法、特色化的译音法、自由译法等),还探讨了广义文化背景下,经济、核心价值、心理学支持等因素所影响的广告诉求。寻找更多内在的中介性联系,换位思考广告受众的心理需求,动态、全面地观察文化对于广告翻译的影响,是广告翻译值得继续开拓的视界。

4.3.5 营销—目的论视角的广告翻译研究正显现积极的作用

鉴于广告翻译的最终诉求即是营销的成功,以营销—目的论为视角研究广告翻译十分符合广告翻译这一特殊题类。包通法、孙玲在《认知接受视域与营销案本翻译范式研究》一文中,提及到多数研究停留于纯文本层面的问题,指出当前研究对于商业营销终极关怀的缺失及其局限性。包通法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对受众的文化与语言认知域厘定其认知维度,总结了五种营销案本翻译微观操作模式,给予学界一个兼具理性、诗性与目的论认知层面相融的范式指导。

再如《从目的论和接受美学看广告文体翻译》(蒋中林、马秀,2007)将两种角度相结合,认为接受美学和目的论分别承载了广告翻译的方式和终极价值,把握二者的内在统一性无疑会为广告翻译的提高锦上添花。

总体而言,关于营销—目的论的研究文章数目不多,却多为精品,将理论紧密作用于实践,为广告翻译的研究做出了指引和提升。运用目的论,正是准确把握广告翻译宗旨的必备条件之一,明确了广告翻译的用意所在,才能更好实现这一体例的终极关怀。

5 . 结语

本文以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统计、归类、分析2000~2010年近十年国内关于广告翻译的学术论文,理清了广告翻译领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并对其进行述评,试图从中窥探出近年来广告翻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动向。

从研究概况上看,近几年广告翻译明显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这充分显现了在经济全球化下研究者给予了广告翻译更多的关注。广告翻译的重要意义在于一份优秀的广告作为商品进入另一个世界、另一种文化的先行者,必定能够更好地代表产品的形象,传达品牌的精神。

从研究内容上看,广告翻译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等主要模块。传统的理论多从词句章着眼,现当代视角多以顺应性、对等原则和关联理论和主体性入手,常见重复的热门译例,少有新颖的结论。因此研究者应更深层次地挖掘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在实地考察中发现更多佳译,不懈的努力是收获的前提。关于译者主体性的探讨是学界的一个新视角。译者的主体性与隐身性是广告翻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之一。如果译者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翻译过程中积极创造势必会让一些主要问题的解决日渐明朗。

从研究形态和视角上看,广告翻译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跨学科、跨专业的融合方面。现代语言学和西方现当代思潮的发展为广告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多理论依据(当然,应当承认,很多传统角度的研究为广告翻译做出了诸多贡献)。

如模因论与广告语仿拟的探讨就不失为一个新颖的突破。而认知学的发展为广告翻译研究提供了另一片广阔的天地。目标受众的认知域及其评估是广告翻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广告翻译作为服务工具,服务对象即是目标受众的满意。可见研究者在这一领域的深层发掘会翻开新的一页。美学与广告翻译研究的结合如一缕春风吹入,激发了研究者的兴趣。如何引起受众的关注,满足他们的审美是广告翻译研究的必备课题。与美学结合的研究是大势所趋。毋庸置疑,广告翻译研究已经呈现出多维度、跨学科的态势。故译界同仁在翻译意识上应放宽视野、彼此之间采取包容的态度,最大限度地考察翻译行为、翻译目标,兼顾目的主体、译者、原本、译本、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多维视角,开辟新的视界和深层次关联,以期在广告翻译研究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由于本文研究对象仅限于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2000~2010近十年间核心期刊中的107篇论文,仍存在研究者主观态度这一因素的局限,无法更加客观地呈现研究过程及结果。但此文是笔者对于论文综述这一领域的尝试,提出如上的剖析及解读目的在于对今后的广告翻译研究尽己绵薄之力,期待在此基础上有更多更好的研究及成果。

参考文献

Christiane N.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124.

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Sperber D. & D.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2nd ed.)[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24-125.

Verschueren, Jef.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6-68.

包通法、孙玲.认知接受视域与营销案本翻译范式研究[J].中国翻译,2005(6):53-57.

邓晓宇、曾繁健.谈商业广告翻译中的美学情结[J].商场现代化,2006(4):146-147.

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研究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赫曼斯·西奥(TheoHermans).翻译的再现[A].谢天振.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洪明.论接受美学与旅游外宣广告翻译中的读者关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8):56-60.

洪明.企业外宣广告翻译的目的论维度[J].外语学刊,2006(5):103-106.

蒋学清.广告语在跨文化翻译中的社会语用失误——基于马斯洛模型的跨文化研究范式[J].现代传播,2010(9):75-78.

蒋中林、马秀.从目的论和接受美学看广告文体翻译[J].商场现代化,2007(2):239.

李蓂、马彩梅.国内广告翻译研究一览[J].中国科技翻译,2005(1):37-41.

李蓂、马彩梅.广告翻译中的矛盾及译者的抉择[J].西安大学学报,2010(7):165-167.

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晓雪.期待与关照——广告翻译的接受美学论[J].前沿,2010(18):174-176.

罗选民.翻译、认知与跨学科研究(代序).北京: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2005.

罗胜杰.基于模因论的广告仿拟翻译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9(2):89-93.

孙淑芬、喻荣春.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策略[J].企业经济,2007(12):85-87.

汪清囡.国际营销中的广告翻译[J].企业经济,2006(11):75-77.

谢华.广告语言翻译与接受美学理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0(10):80-82.

谢玉.目的论观照下广告口号的翻译.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2):255-256.

杨琪、包通法.“以文谋钱”的翻译目的论——广告文体翻译的理论思辨与实践[J].上海翻译,2006(3):32-35.

曾立.广告翻译与认知语境[J].外语教学,2003(4):43-46.

张长明.广告汉英翻译的现状与改进办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1(5):26-28.

上一篇:学校捐赠仪式讲话下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3教案 湘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