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案

2024-07-13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案(精选6篇)

篇1: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案

期末综合检测题

出题人:答题人成绩

一、积累运用(22分)

1.楷书的特点是字体方正,笔画工整,结构部位之间互不连接。请用楷书在下面方格内书写下列汉字,要求正确、美观。(2分)

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2分)

A.昳丽yì诣王yì纳谏jiàn怫然fú

B.提防dī亵玩xiè群葩pā效颦pín

C.袅娜niǎo 睥睨bì悬宕dàng俯瞰kàn

D.渊薮sǒu 冗长rǒng匹俦chóu熔铸zhù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分别找出来,填入表格中,然后把正确的字写出来。(4分)因陋就简抑扬有致纵横驰骋煞费心机

草菅人命脍炙人口接踵而至三碱其口

挥汗成雨株连九族风姿淖约虎视眈眈

吒咤风云门廷若市洋洋大观事与愿为

4.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快。

B.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

病:因„„烦恼,苦恼。

C.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病:没趣,烦恼。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消费。

5.下列语句判断有误的一组是()(2分)

A.《爱莲说》的作家是宋朝理学家。

B.《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作家。

C.《邹忌讽齐王谏》选自《战国策》。

D.《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是春时期的传记体史书。

6.语文课准备以孔乙已、杨志、林黛玉、保尔••柯察金四个文学形象为对象,开展一次主题为“性格与命运”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最适宜本次活动阅读的一组图书是()(2分)

①《野草》②《红楼梦》

③《契诃夫小说选》④《三国演义》

⑤《呐喊》⑥《水浒传》

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⑧《童年》

A、⑤⑥②⑦B、⑤④②③

C、①⑥②⑦D、①④②⑧

7.口语交际 一次辩论会上,两名同学就乞丐乞讨现象展开了辩论,一名学生说:“乞丐是弱势群体,值得同情。”另一名学生说:“乞丐以乞讨为生,不劳而获,甚至出现了乞丐骗子、乞丐富翁,根本不值得我们同情。”请简要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4分)

8.去年李文同学参加市作文大赛,名落孙山,他很沮丧。语文老师对他只说一句话:“这会过去的。”今年,李文同学又参加市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他可高兴了。这时语文老师还是对他只说一句话:“这会过去的。”请问:语文老师去年的今年说的“这会过去的”各表达了什么意思?(4分)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亍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臣之妻私臣()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时时而间进()

1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皆以美于徐公。()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2.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6分)

绿色塑料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硷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合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13.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绿色塑料”说明了什么内容。(3分)

1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阅读第②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3分)

16.仔细阅读第⑤、⑥段文字,说说“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和“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有什么异同。(4分)相同:

不同:

17.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向一位正在使用普通塑料袋的人宣传“绿色”塑料袋的特点及使用意义,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3题。(19分)

你的容量有多大

周海亮

十年前的夏天,我一个人去昆嵛山区旅游。晚上,宿在山下的一个旅店里。天热得让人睡不着,只好搬了马扎到院子里乘凉。那晚有淡淡的月光,我发现不远处的一棵柳树下,正坐着一位微胖的中年人,穿着大汗衫,倚着树干,嘴里好像还哼着什么小调。

一个人呆了一会儿,觉得有些无聊,便走过去,跟中年人搭讪。对方自我介绍后,我吃了一惊。因为他的名字我早有耳闻,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教育理论家,并且,我以前曾零零散散地读过他的一些书。想不到,今夜竟能在这里遇见。

和他聊了很多。一开始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后来就开始向他讨教,并向他倾诉我的苦闷。这时天突然变了,下起雨来。可是我却意犹未尽,于是随他去了他的房间,接着聊。

“你刚才说你很苦闷?”他问。

“是的。”我说,“我正在跟一位很有名气的美术教师学画,可是我总觉得自己进步太慢。并且我最担心的是,他在短时间内,不会把所有的东西全都传教给我。”

“你的基础怎么样?”他继续问,“我是说,就算他明天就把他的所有都传授给你,你能全部装得下吗?”

“这„„”我有些没有信心。

见我支支吾吾,他拿出两个瓶子,一大一小。他把大瓶装满水,然后把两个瓶子都递给我。“现在,你把大瓶的水全部倒进小瓶里试试。”他说。

当然不可能全部倒进去。当小瓶灌满水后,大瓶里剩下的水就再也灌不进去了。

“你的薄弱的基础,不成熟的思想,以及你的年龄,决定了你现在的容量----就像这个小瓶。”他说,“而你那位老师的容量,就像这个大瓶。就算现在他把他的东西全都倒给你,你能装得下吗?„„不过不要紧,你会慢慢地进步的。随着你基础的积累、思维的成熟、年龄的增长,你的容量就会越来越大,那时候,只要你努力,自然会把老师的东西全部拥为己有。并且,你的进步肯定会越来越快。”

我记住了他的话。回去后不再急躁,牢牢地打着基础,一点一点地锻炼着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果然,进步比想像中要快很多。可是两年后,问题又来了。我发现自己再一次陷入到一种毫无方向的焦虑之中,好像,我再一次开始停滞不前。

于是,我拿着他留给我的地址,再一次找到他。

听了我的诉说后,他再一次拿出一大一小两个瓶子。不同的是,这次他把小瓶灌满了水。他再一次把两个瓶子同时递给我,“现在,你把小瓶里的水全部倒进大瓶。”

就照他说的做。当然,小瓶的水全倒入大瓶后,大瓶里也不过只有半瓶水。

“现在,你已经达到这只大瓶的容量了。”他说,“而你的那位老师,相比之下,可能是那个小瓶的容量。就算把他的所有东西都倒给你,你也不会满的。”

“那怎么办?”我问,“难道我再也不能进步了吗?”

“那倒不一定。”他说。接着他再一次取出一个小瓶,灌满水,然后让我倒进大瓶。当然,这次大瓶被灌满了。可是我不解,这是什么意思呢?

他仿佛看出了我的困惑,“你很想把自己这只‘大瓶’灌满是吧?那么,你只能再寻一只或者几只这样的‘小瓶’。也就是说,你必须继续拜师。显然,你现在的这位老师,已经满足不了你日渐增长的容量了。----当然,你永远别想把自己这只瓶子彻底装满。因为你必须不断增加自己的容量。一旦你的容量固定下来,那么,你就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当然,也就不可能有进步了。”

他的话,再一次让我顿悟。

回去后,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再一次进步神速。后来我的作品多次在市里得奖,并最终在一个独资企业做了一名成功的服装设计师。我想,这与这位教育理论家的点拨,肯定是分不开的。

当然,我还要感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没有他们,我的这个瓶子,不管是大是小,也永远是空的。(原载《做人与处世》2006年第1期)

18.“你的容量有多大”中“容量”指的是什么?文中“我”的容量是如何增大的?(3分)

19.文中的教育理论家第一次为什么要分别用“小瓶”和“大瓶”来比喻“我”和老师的容量;第二次为什么又反过来分别用“小瓶”和“大瓶”来比喻老师和“我”的容量。在“我”与老师之间“大瓶”与“小瓶”位置转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0.小说写了“我”与教育理论家相隔两年的两次交往。第一次是偶然相遇倾吐“我”的苦闷,第二次是专程拜访表达“我”的焦虑。请说说“我”苦闷什么?两年后又焦虑什么?(3分)

21.“我”经由苦闷、焦虑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服装设计师,“我”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哪三个方面?(3分)

22.“想不到,今夜竟能在这里遇见。”中“竟能”表现了“我”的一种什么情态?与“竟”相呼应的是哪两句话?(3分)

2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永远别想把自己这只瓶子彻底装满”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写作(50分)

24.以下两个作文题,任选一个作文。

(1)“藏在心中的__________”。补全题目进行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2)与家人一起分享快乐;与朋友一起分享友宜;看到了一个好的网站,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喜爱的球队踢赢了,与大家一起分享;生活中有无数的东西需要欣赏,请以“分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字迹工整,题目自拟,选择您最能驾驭的文体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

期末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

2.C点拨:“睥”应读作“pì”。

3.缄绰庭违

4.D点拨:牺牲,古义是指猪、牛、羊等祭祀品。

5.D点拨:《左传》是编年体史书。

6.A

7.示例: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乞丐,有些乞丐确值得同情,但也要警惕那些想不劳而获的乞丐骗子。点拨: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可与题干中学生的观点相同,但不能照抄原句。

8.去年说的意思是:没获奖,别气馁,以后还有机会的。今年说的意思是:获奖了,值得高兴,但别骄傲,今后还要更加努力。

二、阅读理解

(一)9.(1)确实,实在(2)偏爱(3)过失,过错(4)间或,偶然

10.(1)比(2)在11.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12.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诔且善于劝谏妯忠臣,二是齐威王巷于采纳群盲。第二问答案示例:

(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二)13.说明了研制绿色塑料的原因、绿色塑料的特点及种类。

14.用具体事实说明“白色污染”难以根除(后果十分严重)。

15.绿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功效后,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16.相同:最终都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不同: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硷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三)18.吸收、容纳知识的胸襟;不急不躁,牢牢地打基础,一点一点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19.第一次用小瓶比喻“我” 的容量,是因为“我”基础薄弱,思想不成熟,年龄小;用大瓶比喻老师的容量,是因为老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第二次用大瓶比喻“我” 的容量,是因为“我”不断增长的知识需要实现了对老师的超越;用“小瓶” 比喻老师的容量,是因为一个老师的知识始终是有限的。不断增长的知识需要促使自己在不断地增加自己的容量。

20.苦闷:“我”跟一位很有名气的美术教师学画,总觉得自己进步太慢;“我”最担心的是,他在短时间内不会把所有的东西全都传教给“我”。焦虑:美术教师的知识容量满足不了“我”日渐增长的知识容量,发现自己好像再一次开始停滞不前。

21.知不足,虚心求教;教育理论家的点拨;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容量。

22.意外相遇,幸运相逢。果然,进步比想像中要快很多。果然,再一次进步神速。

23.要点:必须不断增加自己的容量;一旦自己的容量固定下来,就可能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也就不可能取得新的进步。

篇2: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案

篇一: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3 4 5 篇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集

篇三: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精华版)1.1 不等关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 难点:

怎样建立量与量之间的不等关系。

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1.如图1-1,用用根长度均为l㎝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1)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2)如果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那么绳长l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3)当l=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l=12呢?

(4)改变l的取值再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分析解答:在上面的问题中,所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圆的面积可以表示

4l 2 ?l?为???。

2??? 2(1)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2,就是

()4l 2 ?25,即

l 2 16 ?25。

(2)要使圆的面积大于100㎝2,就是

?l>100,2??? 2 即 l 2 4? >100(3)当l=8时,正方形的面积为

2 16 ?4(cm),圆的面积为 2 8 2 4? ?5.1(cm),4<5.1,此时圆的面积大。

当l=12时,正方形的面积为 2 16 ?9(cm),圆的面积为 12 2 4? ?11.5(cm),9<11.5,此时还是圆的面积大。

(4)不论怎样改变l的取值,通过计算发现:总是圆的面积大,因此,我们可以猜想,用长度增色为l㎝的两根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无论l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

l 2 4? >

l 2 16

2.(1)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能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

离地面1.5m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 ㎝,这棵树至少要生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只列关系式)

(2)燃放某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m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2m/s,人离开的速度为4m/s,导火线的长度x(m)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答案:(1)设这棵树生长x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m,则5+3x>240。

(2)人离开10m以外的地方需要的时间,应小于导火线燃烧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的安全:

x0.2

分析巩固练习:

用不等式表示:

(1)a的相反数是正数;

(2)m与2的差小于(3)x的 23 ;

与4的和不是正数;

(4)y的一半与x的2倍的和不小于3。

解答:(1)a的相反数是-a,正数是比零大的数,所以“a的相反数是正数”就是-a>0;

(2)“m与2的差”就是m-2,“ 差小于(3)“x的 23 23 1 ”即是m-2<;

”就是

x,“x的 与4的和不是正数”就是x+4≤0;(4)“y的一半”不是 y,“x的2倍”就是2x,“不小于3”即指大于或等于3,故 “y的一半与x的2倍的和不小于”就是y+2x≥3。3.,-4,?,0,5.2,3其中使不等式x?2>1,成立是

()1 A.-4,?,5.2 B.?,5.2,3 C.答案:D 4.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2所示,所

a?b12,0,3 D.?,5.2 的值()

A.>0 B.<0 答案:B

小结提问,快速回答:

1.表示不等式关系的符号有哪些? 2.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1)x的5倍与3的差比x的4倍大;(2)a的 的相反数是非负数;

(3)x的3倍不小于y的8倍。

3.下列不等式中,总能成立的是 A.a2 >0 B.?a2 ?0 作业要求:作业本

a?b C.=0()

C.2a>a 3 D.≥0 D.a2 >a 1.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掌握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比较归纳,产生新知

我们知道,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等式不变。

请问: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整式,那么结果会怎样?请兴几例试一试,并与同伴交流。

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得出猜想:不等式的结果不变。试举几例验证猜想。如3<7,3+1=4,7+1=8,4<8,所以3+1<7+1;3-5=-2,7-5=2,-2<2,所以 3-5<7-5;3+a<7+a;3<7,3-a<7-a等。都能说明猜想的正确性。2.探索交流,概括性质

完成下列填空。

2<3,235 335;

2<3,23(-1)3(-1); 2<3,23(-5)33(-5);

你发现了什么?请再举几例试试,与同伴交流。

通过计算结果不难发现:前两个空填“<”,后三个空填“>”。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通过自我探索与具体的例子使学生加深对不等式性质的印象)3.练习巩固,促进迁移

1.(1)用“>”号或“<”号填空,并简说理由。

① 6+2-3+2;② 63(-2)-33(-2); ③ 6÷2-3÷2; ④ 6÷(-2)

-3÷(-2)(2)如果a>b,则 2.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填“>”或“<”:(1)若a>b,则2a+1 2b+1;(2)若<10,则y-8;

(3)若a<b,且c>0,则ac+cbc+c;(4)若a>0,b<0,c<0,(a-b)c0。

4.巩固应用,拓展研究.1.按照下列条件,写出仍能成立的不等式,并说明根据。(1)a>b两边都加上-4;(2)-3a<b两边都除以-3;

(3)a≥3b两边都乘以2;

(4)a≤2b两边都加上c;

2.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a为常数):

5.课内深化,提升能力

比较下列各题两式的大小:

6.回顾联系,形成结构

想一想: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性质?在运用性质时应注意什么?

(通过问题的回答,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形成知识网络,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7.课外作业与拓展

篇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案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知道水的密度,知道密度表中的一些规律,理解密度的物理含义.

2.能根据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分组实验来构建密度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用描点法绘制图像,在图像中找规律从而构建密度的概念.

2.能根据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只随物态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密度——学之旅》活动单,JPT-2型架盘天平(量程200 g、感量0.2g)、砝码,体积分别为6 cm2、8 cm3和10 cm3的长方体铝块组和铁块组、体积为6 cm3的长方体塑料块,质量相同的一瓶水和一瓶食用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设置神奇的液体小实验(1分36秒)

(视频链接)

问题设置:多彩的液体分层是如何实现的呢?

学生活动: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惊奇、猜测.

答案预设:可能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可能沉下去的液体比较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科学课堂的魅力,引导学生明确科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

过渡设置:这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密度》这一节课.(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传授新课

1.实验探究

(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关系(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体积相同的塑料块、铁块1、铝块1,JPT-2型架盘天平、砝码.

引导操作:用天平称量体积均为6 的塑料块、铁块1、铝块1,将实验测量数据填入表1.(所用到的实验仪器均展示给学生观察,铁块1、铁块2、铁块3和铝块1、铝块2、铝块3的标签均贴在它们的表面,便于学生操作)

活动预设:教师巡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适度指导,称量完成后随机取两张记录单进行投影交流,在过程中强调不同组称量出的塑料块、铁块1、铝块1的质量会略有不同,这是机器在切割器材时引起的不同(图1),数据差距在1 g以内均可以接受.

结论呈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相同体积的塑料块、铁块1、铝块1来比较它们质量的大小关系,通过实际的天平操作,比较归纳出实验结论.

(2)探究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的体积关系(演示实验)

过渡设置: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那么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的体积又存在什么关系呢?

实验器材:两瓶相同质量的水、食用油,JPT-2型架盘天平、砝码,胶头滴管.

演示操作:把水放置天平的左盘,食用油放置右盘,此时天平平衡(图2),意味这瓶水的质量等于这瓶食用油的质量,那么它们的体积一样吗?哪瓶的体积多一点呢?

设计意图:首先明确每个烧杯的质量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只烧杯,添加液体直至平衡这个误差过大.笔者采用两只原本装话梅的透明塑料小瓶来进行实验,从而减少实验源头上的误差.

活动预设:事先准备好的两瓶相同质量的水、食用油,若在实际演示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偏差,用胶头滴管在较轻的瓶内慢慢滴加液体即可,直至平衡.

结论呈现: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3)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分组实验)

过渡设置:我们已经探究了相同体积、相同质量的情况,现在继续来探究同种物质的情况.

实验器材:JPT-2型架盘天平、砝码,三块体积不同的长方体铁块组和铝块组,刻度尺(图3).

①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存在什么关系?

②建立猜想:同种物质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学生对于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在前概念中是完全空白的,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进行猜测,这在很大程度上抹灭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该过程中出示两只大小不同的实心铁球,通过轻重的演绎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③进行实验,检验猜想

引导操作:质量可以用天平来测,之前已经测出铁块1、铝块1的质量,直接填写就可以了;对于长方体组块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出它的长宽高,再计算体积就可以了,也可以观察长方体组块盒子外观上的信息,其实它们的长宽高都已经告诉我们了,直接计算也可以.

过渡设置:为了方便大家记录和分析数据,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个表2,大家只需要测出铁块2、铁块3、铝块2、铝块3的质量,并写出它们的体积就可以.

过渡设置:实验完成的小组将自己所得的数据,用描点法绘制铁和铝的图像,在绘制的过程中要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活动预设:经过引导操作,学生在测质量和写体积的环节应该没多大问题,用描点法绘制铁和铝的m-V图像时,强调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并说明当物体的质量m=0,它的体积V=0,在图4上作m-V图像原点也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④得出结论

过渡设置:你能通过m-V图像得出实验结论吗?

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CD#3],即比值是[CD#3];物质不同,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CD#3].

过渡设置: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即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不同,科学上把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就叫做密度,强调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板书定义).

2.自学乐园

过渡设置:自学课本P60-62,完成以下题目

(1)密度的计算公式[CD#3].

(2)密度的国际单位[CD#3],常用单位[CD#3],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3)水的密度是[CD#3],其物理含义是[CD#3].

(4)观察固体、液体、气体三张密度表中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答案预设:

(1)密度=[SX(]质量[]体积[SX)],ρ=[SX(]m[]V[SX)].

(2)密度的国际单位是kg/m3,常用单位是g/cm3,

单位换算:1 g/cm3=[SX(]10-3 kg[]10-6 m3[SX)]=1×103 kg/m3(强调单位换算)

(3)水的密度是1.0×103 kg/cm3,其物理含义是单位体积水的质量是1.0×103 kg.(强调物理含义时可类比之前学过速度的物理含义)

(4)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密度与物态有关;一般来说ρ固>ρ液>ρ气(通过密度表中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规律)

三、当堂检测,学以致用

1.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CD#3],那么体积为2 m3的冰的质量为[CD#3]kg.

2.关于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一种物质的密度不会随状态变化而改变

C.物质的密度与体积的大小无关

D.纯水的密度与盐水的密度相同

四、课堂小结,收获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

2.公式:密度

4.物理含义:单位体积物质所含的质量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密度的概念教学课,物理概念的构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直接灌输或强加给学生,本节课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的热情,全课紧抓新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篇4: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案

1. 下列各式中,是二次根式的有 ( )

① 7; ②-3; ③ ; ④13-12; ⑤3-x(x≤3); ⑥-2x(x>0);

⑦ ; ⑧-x2-1; ⑨ab(ab≥0) ; ⑩ab(ab>0).

A. 4个B. 5个 C. 6个D. 7个

2.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

A、AB∥CD,AD=BC; B、∠A=∠B,∠C=∠D;

C、AB=CD,AD=BC; D、AB=AD,CB=CD

3.小华所在的九年级一班共有50名学生,体检测量了全班学生的身高,由此求得该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65米,而小华的身高是1.66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65米是该班学生身高的平均水平B.班上比小华高的学生人数不会超过25人

C.这组身高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是1.65米 D.这组身高数据的众数不一定是1.65米

4. 设 ,则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5. 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的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为了得到一个钝角为120° 的菱形,

剪口与第二次折痕所成角的度数应为( )

A.15°或30° B.30°或45° C.45°或60° D.30°或60°

6. 实数 满足 不等式 的解集是 那么函数 的图象可能是( )

7. 把直线y=﹣x+3向上平移m个单位后,与y=2x+4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11 D.m<4

8. 如图1,点E在正方形ABC D内,满足 ,AE=6,BE=8,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B. C. D.8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9.已知点 在直线 ( 为常数,且 )上,则 的值为__________.

10.数据1,2,3, 的平均数是3,数据4,5, , 的众数是5,则 =_________.

11.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4, AE⊥BC于E,AF⊥CD于F,∠B=60°,则菱形的面积为 .

12.如图,圆柱形容器高为1.2m,底面周长为1m,在容器内壁离容器底部0.3m的点B处有一蚊子,此时一只壁虎正好在容器外壁离容器上沿0.3m与蚊子相对的点A处,则壁虎捕捉蚊子的最短距离为 m(容器厚度忽略不计).

13.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的坐标分别为(10,0),(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 .

14.如图,OP=1,过P作 且 ,得 ;再过 作

且 =1,得 ;又过 作 且 ,得 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 . 三、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5.计算: 16.直线 过点(3,5),求 ≥0解集.

17.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的平分线AE交 CD于E,AB=5,BC=3,求线段EC的长.

18.如图,四边形ABCD中,AB=3,AD=4,BC=13,

CD=12,且∠A=9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19.某校为了解九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情况,抽查了一部分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甲、乙、丙三位同学将抽查出的学生的测试成绩按A、B、C、D四个等级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如下统计图其中测试成绩在90~100分为A级,75~89分为B级, 60~74分为C级,60分以下为D级。甲同学计算出成绩为C的频率是0.2,乙同学计算出成绩为A、B、C的频率之和为0.96,丙同学计算出成绩为A的频数与成绩为B的频数之比为7:12.结合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次抽查了多少人?

(2)所抽查学生体育测试成绩的中位数在哪个等级内?

(3)若该校九年级学生共有500人,请你估计这次体育

测试成绩为A级和B级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四、解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0.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 DH⊥AB于H,连接OH,求证:∠DHO=∠DCO.

21.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

22.我市居民用电实行 “阶梯电价”,分三个档次收费,第一档是用电量不超过180千瓦时实行“基本电价”,第二、三档实行“提高电价”,具体收费情况如右折线图,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档用地阿亮是180千瓦时时,电费是 元;(2)第二档的用电量范围是;

(3)“基本电价”是 元/千瓦时;(4)小明家8月份的电费是328.5元,这个月他家用电多少?

五、解答题(1小题7分,2小题8分共15分)

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E是CD上一点,BE交AC于F,连接DF.

(1)证明:∠BAC=∠DAC,∠AFD=∠CFE.

(2)若AB∥CD,试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3)在(2)的条件下,试确定E点的位置,∠EFD=∠BCD,并说明理由.

24.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对角线AC=12,∠ACO=30°

(1)求B、C两点的坐标;

(2)把矩形沿直线DE对折使点C落在点A处,DE与AC相交于点F,求直线DE的解析式;

篇5: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案

本次考试是按照县教育局的总体部署,通过统一监考、阅卷并对试卷进行了认真的、客观的、全面的质量分析,现将分析情况做以如下汇报:

一、指导思想

期末考试旨在检验学生对上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期末考试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找出差距,认真反思,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下个学期的上课计划,以及教学方法上的改进措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所以试卷分析环节就尤为重要,既是对学生学的评价也是对教师教的反思。

二、试卷特点分析

本试卷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卷,由县教育局统一命题。试卷整体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基础题型较多,区分度较高。试卷结构合理:第一题、选择题:共12个小题占36分。第二题、填空与作图:共4个小题占10分。第三题:阅读与简答:共4个小题占10分。第四题、实验与探究题:共5个探究实验 占32分。第五题、分析与计算:共5个小题占12分。试卷试题内容符合课标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和物理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各题特点以及解答情况

第一题:选择题所占分值较高有较大的区分度,试题难度适中,覆盖八年级上册和下册内容,着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物理现象的考查。具体涉及知识点光现象、物态变化、力的概念、功率的概念、机械能、力的平衡、惯性、压强、浮力、滑轮组等方面。第1、2、3、4、5、6、7、8、9题学生答题较好,难点集中在浮力和压强部分第10、12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以及对个物理量之间的推导能力较差导致学生答题较差。本身压强和浮力部分也是力学中的难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公式推导能力。

第二题:填空与作图题紧扣中考试卷命题走向,试题类型新颖不落熟套。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物理学史以及物理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本题中13、14小题体现了这一中考理念,分别从大气压的测量者、构建连通器模型法方面进行考查。作图15、16考查受力分析和杠杆作图,考查重点突出,得分率较低,学生找最长力臂时出现错误导致最小力无法确定。

第三题:阅读与简答是一道涉及新型材料的题型,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是否能够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分析文章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17题总分10分平均分仅有3.36。得分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学生阅读能力较差,从文章收集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物理规律就更加困难。

第四题:实验探究选取八年级下册中5道重点实验进行考查。本题分值较高,难度适中。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全面性考查尤为重要。18、19、20题为基础探究类实验,相对得分率较高,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1和22题着重考查学生实验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查他们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题:计算速度和压强。计算题12分平均分4.68。前两小题难度适中,公式运用熟练,计算较准。第三小题功率的计算难度较大,学生对功率的定义式没有进一步理解和推导,或推导不够熟练。后两问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查物理知识的同时能够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但是计算量较小,考查单一,八年级下册物理计算提型较多,应该加大对计算题的考查,为初三的电学计算题打基础。

四、对今后的教学的建议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发现实验题难度适中但学生得分较低。我们要在平时教学中切实加强实验教学,尤其是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实验探究的习惯。

在教学中要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尤其知识与技能,概念的掌握是一切过程与方法的基础。在这一教学目标中要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有效的构建物理概念并且形成知识网络。

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能因为粗心和不规范而失分,物理语言表述要准确。此外,我们在教学中要贴近学生生活,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样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与实践、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篇6: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概述本学期教学内容,安排预习任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小 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备课时间:第一周(即2012年9月5日)课 题: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教学目标:

1、了解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哪一位同学能将中国封建社会的朝代按顺序排列下来?(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而且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它不但经历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变,而且还遭受了外国殖民者的侵略。因此,学习清朝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从历史中得到借鉴和经验。

【讲授新课】:

一、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英国的发展:寻找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英国发展迫切需要的条件。

②中英贸易:为了扭转贸易上的逆差,英国商人开始非法向中国输入可以牟取暴力的——鸦片。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损害身心健康(吸食者达200多万人、十数省,有官员、绅士、幕僚、兵丁和太监。);吏治败坏,军队战斗力下降;白银大量外流(20年间流失1亿元以上,为流通总额的1/5),造成政府统治危机。

鸦片流毒对中国的危害让许多有识之士深感忧虑,他们上书给道光皇帝希望可以禁烟,但并为引起朝廷重视。后林则徐又上书道光帝,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问:为什么道光皇帝采纳了林则徐的禁烟请求?)

3、林则徐虎门销烟:

①林则徐禁烟:

问: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和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措施有力:收缴鸦片、严惩贩运、虎门销烟。主张合理;不禁止中外正常贸易。可以看出林则徐禁烟坚定,而且有远见-不盲目排外。②虎门销烟:

引导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时间:1939年6月3—26日(共23天);地点:虎门海滩;鸦片量:110多万公斤;过程:15丈方池、盐卤、石灰、涵洞; 反映:中国百姓——扬眉吐气,外国商人——钦佩。

问:虎门销烟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二、经过和结果——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①起因: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根本原因——保护鸦片贸易。除此之外,还要强调:在同清政府的交往中,英国人发现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腐败、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

②经过:指导学生通过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简单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能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讨论:你能说出鸦片战争的性质吗?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落败的原因是什么?(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等。)

2、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格的形式识记《南京条约》的内容和造成的影响,并了解英国人侵略中国的实质。中国社会原有的格局被打破,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魏源发奋编著《海国图志》:

1、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2、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问:《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什么的书?你能说出并解释其新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吗?你认为“师夷长技”能够“制夷”吗?

小结:

鸦片战争的烽烟使中国蒙受了羞辱,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问:你能说出有哪些危害吗?(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害、白银外流、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加重。)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问:你能说一说有哪些积极变化吗?(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2.林则徐广州禁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鸦片战争

2.中英《南京条约》

割地:香港岛――领土完整遭破坏

赔款:2100万元――增加财政负担

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自然经济被解体

关税协定――丧失主权

三、魏源和《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备课时间:第二周(即2012年9月10日)课 题: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教学目标:

1、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实;

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及经过;

3、讲述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及左宗棠收复新疆事迹。

教学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左宗棠收复新疆。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提问上节课的重点知识导入本节课。复习:《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导入:鸦片战争后,列强从中国获得了许多权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满足,中国的劫难仍在延续。

【讲授新课】: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⑴战争经过:指导学生通过辨析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简单经过。

⑵火烧圆明园: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问题:①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

②侵略者对它进行了怎样的抢掠?

③为什么说圆明园的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

④面对侵略者的野兽行为,清朝统治者又如何对待?(咸丰帝逃到承德,奕忻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

⑤通过“火烧圆明园”这个历史事件,你认为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英法侵略者的强盗嘴脸;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沙俄趁火打劫: 指导学生掌握“列表法”、“识别历史地图法”,来充分强调沙俄的趁火打劫。

让学生对照《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和《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来了解沙俄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面积有多大?割占领土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中国现有面积的5/32。

面对着深重的劫难,中国人民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抗争。

二、太平天国起义和左宗棠收复新疆:

1、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面对着外来侵略日盛和清政府的日益腐败,1851年,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指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农民起义肩负着反封建和反侵略双重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太平军痛打洋枪队”的史实。总结:地点——上海及其附近青浦、太仓,浙江慈溪;战果——缴获了大量武器,破敌营30多座,活捉副领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影响——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侵略者的威风。

2、左宗棠收复新疆:

⑴背景:要让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并没有因战事结束而得到安宁。相反,侵略者的野心进一步大增,开始纷纷将魔爪深入中国边疆地区。

⑵经过:第一步:军事上,消灭阿古柏,收复新疆大部分。第二步:以军事为后盾,通过曾纪泽的外交谈判收回伊犁,从而完成整个新疆的收复。

⑶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保卫了中国的西北边疆,遏止了侵略者的进一步扩张,有效的维护了中国领土不受侵犯。

小结:

鸦片战争后,侵略者并没有因《南京条约》的签订而停止侵略中国,清王朝也并没有因割地赔款而获得安宁,相反侵略者得寸进尺。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劫难:1.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2.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抗争:1.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2.左宗棠收复新疆

备课时间:第二周(即2012年9月12日)课 题:无

教学目标:评讲练习册第一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小 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备课时间:第三周(即2012年9月17日)课 题: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起因和经过;

2、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日本政府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将其定为基本国策,由此积极对外扩张,先后侵略其近邻:中国的台湾和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年,又寻找借口,挑起了中日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这场战争对两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讲授新课】:

一、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

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后,确立的国策和发展方向。指出: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由于“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役,我将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简单的连贯起来。

3、黄海海战:

① 掌握海战的大体经过。②能够通过学过的史实,对邓世昌等抵抗将领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考虑:①从日本方面:蓄谋已久;②从清政府方面:政府的软弱、政策的失当。

二、《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日方扬言进攻北京。慈禧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赴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指出:《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背景: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突出特点;《马关条约》也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展示“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局图”。了解《时局图》中的熊、狼、蛙、鹰、虎、太阳各表示着哪个国家?展示了当时的什么现实状况?

小结:

19世纪末期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瓜分中国狂潮的出现使中华民族的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救亡图存的探索。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黄海海战 1.日本发展状况 2.战争经过及结果

二、《马关条约》 1.签订时间、代表人物

2.内容及影响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备课时间:第三周(即2012年9月19日)课 题: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目标:

1、八国联军侵华起因经过及结果;

2、《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

3、义和团反侵略斗争。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历史进入20世纪,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八国联军的侵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也使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讲授新课】: 一、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八国联军侵华借口——义和团:

分别介绍八国是哪八国,义和团是个怎样的组织,它的成员是什么人等。

2、八国联军侵华过程:

第一阶段:从1900年6月发动战争到廊坊阻击战。第二阶段:从1900年7月到8月攻陷北京。

3、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暴行:

①北京沦陷后,清朝统治者如何对待? ②义和团的命运如何?

③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暴行。

二、《辛丑条约》:

1、《辛丑条约》的签订:

1901年9月;清政府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国签订。

2、《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帝国主义全面掠夺的本质也暴露无遗,清王朝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一条约的签订,也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和外交上,《辛丑条约》对中国的损害较之以前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小结:

进入20世纪后,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相反,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虽然有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这种弱势中的反抗还是失败了,清王朝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中国怎样才能不受外辱?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开始在积极的搜寻救国之路。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借口——义和团运动

过程——廊坊、杨村阻击战

暴行——围攻外国使馆、教堂

结果——《辛丑条约》1901年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备课时间:第四周(即2012年9月24日)课 题:无

教学目标:评讲练习册第三第四课时,复习第一单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小 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备课时间:第四周(即2012年9月27日)课 题:无

教学目标:第一单元测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小 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备课时间:第五周(即2012年10月1日)课 题:无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小 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国庆黄金周放假

备课时间:第五周(即2012年10月3日)国庆黄金周放假 课 题:无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小 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备课时间:第六周(即2012年10月8日)课 题:无

教学目标:评讲第一单元测试卷。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小 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备课时间:第六周(即2012年10月的10日)课 题: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教学目标:

1、洋务运动及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2、民族实业家张謇和民族科技精英詹天佑等历史人物的事迹。

教学重点:从“‘自强’到‘求富’”、“状元实业家”。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代中国的劫难,使得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寻求中国的变革。而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中国的资本主义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这为维新派实行变法革新,革命派实施武装斗争、推翻帝制,先进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起到了决定作用。

【讲授新课】:

1、洋务派及洋务运动的概念:

2、洋务运动的内容:

对于洋务运动的内容,通过两个时期——早期、后期,来进行介绍。

早期 后期

口号 “自强” “求富” 行动 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筹建新式陆海军 创办民用工业 表现:①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

②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成立福州船政局。③筹建了北洋、南洋和附件三支海军。

①李鸿章创办了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企业;

②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等企业。

二、洋务派——轮船、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

1、轮船、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

由于军事工业的兴建带动了民用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发展最为迅速和突出的民用部门是:交通和通讯事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实力扩张

2、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消极作用——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其“自强”和“求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军队的战斗力,以便更好的镇压人民的反抗、抵御外国侵略,使统治得以巩固。

积极作用——它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其形成、发展的作用。在洋务运动的带动下,中国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出现并壮大,军队战斗力大大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势力的经济入侵。而且代表着新生产力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客观上瓦解了封建生产关系;同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也开始传播,因此洋务运动间接的推进了中国革命。

三、爱国知识分子——状元实业家:

1、代表人物——张謇:

首先,介绍爱国知识分子创设实业的背景。

2、爱国实业家兴办实业的艰难: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兴办实业是非常艰难的。(因为他们要遭受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 势力的双重压迫。)

如果说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本家为了民族大义牺牲了个人利益,体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那詹天佑则在科技创新上掌了中国人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

四、爱国知识分子——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1、詹天佑:

背景:要在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特殊地段上修建铁路,外国人认为是十分困难的,而中国人自己修建更是不可能的。詹天佑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不迷信权威、勇于挑战困难、大胆创新设计。)

2、京张铁路:意义?(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小结:

自洋务运动开展以来,中国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近代工业的兴起,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涌现出了张謇、詹天佑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中国近代化的道路虽步履维艰,但前途是光明的。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从“自强”到“求富”

1.洋务派

2.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3.评价

二、轮船、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

三、状元实业家 1.背景 2.评价

四、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备课时间:第七周(即2012年10月的15日)课 题: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教学目标:

1、严复的主要思想,及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分析评价戊戌变法。

教学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导言后,指出:“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变法运动。

【讲授新课】:

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首先介绍公车上书的背景,接着讲述其意义。

二、警世洪钟《天演论》

首先向学生介绍严复这个人物,接着详细阐述严复的主张,最后引导学生评价严复的思想。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

1.“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明定国是”诏书 2.维新变法内容

3.维新变法的经过和结果 4.讨论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小结: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还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的背景 2.意义

二、警世洪钟《天演论》:主张、评价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 1.开始的标志 2.变法内容 3.经过和结果 4.评价

备课时间:第七周(即2012年10月的17日)课 题:第8课 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每年国庆节期间,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都矗立孙中山的巨幅画像。人们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本课你将得到答案。

【讲授新课】:

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同盟会创立背景——创立兴中会;

2、同盟会成立;

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目标和旗帜。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的背景:简单介绍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2、武昌起义的经过:详细介绍起义的经过。工程八营的革命党人于10月10日晚八时半率众起义,打响了武装起义第一枪。起义胜利以后,革命党人立即建立革命政权,组成了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颁布军政府告示。广大革命群众踊跃参加革命军,武昌起义震动全国。

3、武昌起义的影响:到11月9日,全国有10多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危在旦夕。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下令定国号为中华民国,以本年为民国元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师:1912年为民国元年,那么1949年为民国多少年?(教师介绍一下,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被迫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从此废除。

小结:

辛亥革命已经有了九十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经成为光辉的现实。辛亥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以此加强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8课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1894 美国檀香山 兴中会 2、1905 日本东京 同盟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二、武昌起义 经过 结果 影响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清朝统治崩溃、封建帝制结束、民主共和; 《华民国临时约法》

备课时间:第八周(即2012年10月的22日)课 题: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教学目标:

1、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意义、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辛亥革命赶走了皇帝,迎来了共和。但袁世凯上台后的倒行逆流,又使人们陷入了无边的愤怒与彷徨之中,救国救民的出路到底在何方?一些进步知识分子找到了“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位“先生”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讲授新课】:

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

2、陈独秀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和发起者;新文化运动的四点内容。

二、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首先,简单介绍胡适其人及其主要思想;然后,详细讨论分析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三、新文学的巨匠——鲁迅 首先,以学生自由发言为主,简单整理鲁迅的主要简历;然后,指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内容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反映这一成果的作品是《狂人日记》、《孔乙己》和《药》。

小结: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十分深远,它是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新文化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落后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自救民的新出路。这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很快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一、背景:反对袁世凯提倡的尊孔复古逆流

二、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3、主要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4、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三、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四、发展: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诌议》

五、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备课时间:第八周(即2012年10月的24日)课 题: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

2、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

教学重点: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早期的大众传播媒体产生的基本史实,了解它们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先提问一名学生,请他说说现在的学习科目有哪些,然后请他说说这些科目在中国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设立的。然后引出本课课题——“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讲授新课】:

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从三个方面介绍京师大学堂——诞生、地位、影响。

二、废科举,兴学堂

引导学生回忆科举制确立的过程以及带给社会的影响。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到了近代科举制却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迫于社会的压力,清政府进行了以制订新学制、开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制度为标志的教育改革。1. 新学制的制定——《奏定学堂章程》; 2.各级新学堂的开办; 3.科举制度的废除。

三、《申报》的创办

四、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小结: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中国近代的教育文化呈现出什么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二、废科举,兴学堂

三、《申报》的创办

四、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备课时间:第九周(即2012年10月的29日)课 题: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学目标:

1、了解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2、了解剪发辫,改称呼运动;

3、了解服饰的变化。

教学重点:剪发辫,改称呼。

教学难点: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不论是人与人之间的称呼,还是人们日常的穿戴,都在除旧布新。你指的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吗?

【讲授新课】: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学生讲述自己对照相的感受,以社会现象说明照相在现实生活中的普及。激发学生对照相技术起源的探究欲望。

2、学生以资料展示的方式来说明照相技术的诞生经过。

3、学生读课文了解照相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及在中国产生的影响。

4、学生展示资料介绍电影的发明和电影业的发展概况。电影在中国的传播。讲解中国首次放映电影的场面,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解决几个基本问题:(1)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是何时?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反映?中国 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概况如何?

二、剪发辫,改称呼

人物称呼、发式的不同分析民国初期在称呼、发式方面的变化,并让学生分析讨论发生变化的原因。

三、服饰的变化

了解此时中国其他占重要地位或有特色的服饰,引导学生对中山装进行探究,加深对中山装意义的理解。

小结:

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发展,体现了人们敢于创新的精神,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二、剪发辫,改称呼

三、服饰的变化

备课时间:第九周(即2012年10月的31日)课 题:无

教学目标:评讲练习册第六至第十二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小 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备课时间:第十周(即2012年11月的5日)课 题:无

教学目标:复习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小 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备课时间:第十周(即2012年11月的7日)课 题:无

教学目标:期中考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小 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备课时间:第十一周(即2012年11月的12日)课 题:无

教学目标:评讲期中考试试卷。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小 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备课时间:第十一周(即2012年11月的14日)课 题: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教学目标:

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及意义。

教学重点:“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五四精神”,认识中共成立的伟大意义,并将它们融入到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过“五四青年节”吗?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纪念“五四”吗?

【讲授新课】: 一、五四风雷

1.巴黎和会

拒绝中国的合法提案

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利益转给日本

2.运动爆发

前期:主力(学生),主要形式(罢课、游行)后期:主力(工人),主要形式(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3.结果:北洋政府被迫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机成熟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宣传――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历史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给中国带来了光明的前途;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三、工人运动的高潮

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新面貌的重要表现之一。

小结:

90多年前的“五四”,一群有志的爱国青年发出了救国图存的呐喊;今天,我们当代青年必须要为国家振兴、民族腾飞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青春书写无悔的篇章,为祖国筑就灿烂的辉煌。所以,时代呼唤我们要弘扬前辈精神,让责任与使命伴我们成长。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一、五四风雷 1.巴黎和会 2.运动爆发

前期:主力(学生),主要形式(罢课、游行)后期:主力(工人),主要形式(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3.结果 4.历史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机成熟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历史意义

三、工人运动的高潮

备课时间:第十二周(即2012年11月的19日)课 题: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教学目标:

1、黄埔军校创建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史实;

2、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教学重点: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教学难点: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学校的教官就是新黄埔军校过来的,那么,同学们你们应该对黄埔军校有一定的了解吧,今天我们将更加详细的了解黄埔军校。

【讲授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

1、创建背景、时间、地点、主要领袖

2、办学特色: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3、创建的意义

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1、提问广东革命政府为什么要进行北伐呢?

2、了解国民革命军的组建

3、提问北伐战争的对象

4、战略方针

5、战果如何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小结: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合作,在1924——1927年间,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的势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由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大革命失败了,中国处于白色恐怖中。那么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又是如何从血泊中站立起来挽救中国革命的呢?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探讨。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二、黄埔军校的创建

4、创建背景、时间、地点、主要领袖

5、办学特色: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6、创建的意义

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

1、北伐原因

2、国民革命军的组建

3、北伐战争的对象

4、战略方针

5、战果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备课时间:第十二周(即2012年11月的21日)课 题: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目标:

1、清楚了解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和红军长征的史实;

2、了解农村包围城市的的道路。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和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中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人又是如何从血泊中站立起来挽救中国革命的呢?我们将在这一节课继续探讨。

【讲授新课】: 一、八一南昌起义

1、先设问,提问同学们知道建军节是怎么来的?

2、了解起义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

3、结果和影响:失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进入新时期。

二、革命摇篮井冈山

1、秋收起义

提问学生反思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失败的原因,继而引出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提问学生为什么会选定井冈山作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

三、“红军不怕远征难”

1、战略转移——红军进行万里长征的背景。

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艰险,引出长征精神。

4、长征的结束及伟大意义。

小结:

本课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农村根据地,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八一南昌起义

1、起义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

2、结果和影响:失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进入新时期。

二、革命摇篮井冈山

1、秋收起义

2、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3、井冈山会师

三、“红军不怕远征难”

1、战略转移——红军进行万里长征的背景。

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艰险,长征精神。

4、长征的结束及伟大意义。

备课时间:第十三周(即2012年11月的26日)课 题:无

教学目标:评讲练习册第十三至第十六课时,复习第三单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小 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备课时间:第十三周(即2012年11月的28日)课 题:无

教学目标:第三单元测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小 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备课时间:第十四周(即2012年12月的3日)课 题:无

教学目标:评讲第三单元测试卷。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小 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备课时间:第十四周(即2012年12月5日)课 题: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演唱《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背景,培养他们感知认知历史的能力。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近代中国哪一个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最严重吗?对了,就是日本!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本到底对中国做了什么可恨恶毒的事情。

【讲授新课】: 一、九一八事变

1、先概述九一八事变,让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

2、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最终目的,引导学生想一想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不是一次意外事件。

3、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亡。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

1、让全班学生咏唱国歌,提问他们国歌的名字——《义勇军进行曲》。

2、从歌词中,让学生感知《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

三、西安事变

1、背景、时间、两个关键人物。让学生探讨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

2、影响作用: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小结:

国共两党对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的不同态度和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体现了国共两党的阶级利益的不同,尤其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情况

2、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最终目的

3、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亡。

二、不朽的民族战歌

三、西安事变

1、背景、时间、两个关键人物、社会主要矛盾。

2、影响作用:标志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备课时间:第十五周(即2012年12月10日)课 题: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学目标: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学重点:了解日军在侵华期间所犯下的罪行。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历史材料,全面、客观地评价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1937年7月,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当年抗日将士那悲壮的《卢沟桥歌》仿佛在永定河上回荡。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讲授新课】: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卢沟桥确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桥,它成为历史名桥,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仅仅是因为它的建筑水平很高吗?不,当然不是。美丽的卢沟晓月,可爱的石狮子,在1937年7月7日,却经历着一场血雨腥风。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历史见证!

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呢?

面对日军的入侵,我们没有坐以待毙,数十名烈火士的鲜血染红了卢沟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史实。并让学生找出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中为国捐躯的两位将士名称。

过渡: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从1931年起就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了中国首都南京,为迫使国民党投降,在日华中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在全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二、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攻进南京城后进行的屠杀;屠杀的是无辜的平民,是已经放下武器、没有抵抗能力的军人和军警。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三、共赴国难

根据国共两党多次谈判达成的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后来,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的抗战进入一个新阶段。

小结:

日本帝国主义经长期准备之后,继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的九一八事变后,寻衅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它灭亡中国、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狂妄计划。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捐弃前嫌,携手合作,开始了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日本对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的滔天罪行必须予以承认,其侵略行径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而南京大屠杀仅仅是这无穷灾难中的一个典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时刻警惕法西斯幽灵和军国主义的复活,揭露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历史真相,抹杀侵略事实的险恶用心。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二、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

三、共赴国难 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八路军、新四军

备课时间:第十五周(即2012年12月12日)课 题: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教学目标:

1、讲述血战台儿庄的史实,说明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作用及战役的意义;

2、通过讲述百团大战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体现的英勇顽强精神;

3、了解冼星海、徐悲鸿、侯德榜的主要成就。

教学重点: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抗争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抗战中怎样团结一致抗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谁能说一下,在古代的时候,长城主要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防御外敌。

教师:很好。我们前一课学到“不朽的战歌”《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中也提到了长城,这是怎样的长城?

学生:用血肉筑成的长城。

教师:面对日本的侵略,古代修筑的长城已经失去了屏障作用,但是不屈的中国人民并没有因此而望天兴叹,相反,他们一直与外敌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讲授新课】:

一、血战台儿庄

时间:1938年3月 指挥:李宗仁

结果:国民党消灭日军一万多人,日军大败。

影响: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依赖取得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

过渡: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辟的敌后战场也展开了一系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百团大战就是其中一次大规模的战斗。

二、百团大战

1、八路军新四军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建立了很多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日本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当时日本侵略者为了尽快解决中国问题,改变了自己的政策:一方面对蒋介石集团威逼诱降,另一方面对敌后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推行“囚笼政策”,企图摧毁华北抗日根据地以巩固占领区。解释“囚笼政策”:日本侵略者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他们修筑了无数碉堡、封锁墙和封锁沟,还利用铁路公路把根据地包围起来。

中共发动百团大战的目的?(为了反对投降,鼓舞抗战军民,粉碎日军企图分割抗日根据地的目的)时间?(1940年8月)指挥?(彭德怀)得名原因(共有105个团参战)

影响: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 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过渡:国共两党的军队在战场上都是奋力杀敌,军队以外的民众,在危机关头也站起来了,他们组成了另一条战线,用自己的行动来鼓舞中国人。我们书上介绍了冼星海、徐悲鸿和侯得榜。

三、众志成城

设问:这些音乐家、艺术家、科学家,一不拿枪,二不上战场,他们是怎样为抗日战争作努力的?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共同感受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民族之声。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和《奔马》,他资助抗战的爱国举动,不愧是国统区知识分子积极支持抗战的杰出代表。

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提高祖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

小结:

同学们,从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我们的先辈确实是以他们的血肉筑成了新的长城,这长城也起到了和砖木长城一样的作用,抵御外敌,把抗战引向胜利,同时也象征着我国人民英勇顽强,团结一致不怕牺牲的精神,愿这新的长城也永远屹立在我们每位炎黄子孙的心中!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国民党:台儿庄战役

1938 李宗仁 意义 共产党——百团大战 1940 彭德怀 意义 冼星海 各阶层————徐悲鸿

侯德榜

备课时间:第十六周(即2012年12月17日)课 题: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通过抗日战争的过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即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抗战开始后,国共两党各执行了怎样的抗战路线?结果怎样?在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在抗战的态度上有什么变化?结果怎样?在抗日即将胜利的时候,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各自表现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

【讲授新课】:

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的背景 1945年4月 陕西延安

会议的内容:《论联合政府》报告;党的政治路线:指导学生突出四个词语:领导、依靠、任务、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完成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的任务,目标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历史意义:争取胜利 坚定信心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

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耻辱、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三、台湾光复

《马关条约》 1945年10月25日 半个世纪

小结:

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抗日战争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第一,由于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一条全民族抗战的路线。第二,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持久抗战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创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了侵华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夺取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第三,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对粉碎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的方针、牵制日军起了重要作用。第四,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爱国华侨和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援。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20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 陕西延安

《论联合政府》报告;党的政治路线;指导思想;中央领导集体。

争取胜利 坚定信心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

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耻辱、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三、台湾光复

《马关条约》 1945年10月25日 半个世纪

备课时间:第十六周(即2012年12月19日)课 题:第22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庆谈判,通过学习重庆谈判期 间的国共两党政治的较量的有关事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努 力。

2、通过了解蒋介石镇压国内民主运动的情况、全面内战的爆发的情况,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教学重点:重庆谈判。

教学难点:蒋介石电邀毛泽东重庆谈判的阴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国民革命时蒋介石叛变革命的过程导入本课蒋介石又一次反共阴谋。【讲授新课】:

一、谈判桌上的较量

1、蒋介石的反攻阴谋

2、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3、蒋介石电邀毛泽东重庆谈判的原因

强调:蒋介石为了把反和平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进一步争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4、蒋介石的阴谋何在?

分两种情况:一如果毛泽东去。二如果毛泽东不去。

5、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 蒋介石的家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飞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二、蒋介石加快内战的步伐

思考:马叙伦为什么说中国的希望只 能寄托在共产党身上?

三、全面内战的爆发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时间

小结: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企图垄断抗战胜利果实建立独裁统治,而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已经制定,但迫于国内人民的压力,另外为争取备战的时间,他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毛泽东为了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的假和平阴谋亲赴重庆谈判。经过45天的较量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但是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野心未变,当他做好了发动内战的准备后,1946年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22课 全面内战的爆发

一、谈判桌上的较量

蒋介石电邀毛泽东重庆谈判的原因 蒋介石的阴谋何在?

二、蒋介石加快内战的步伐

三、全面内战的爆发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时间

备课时间:第十七周(即2012年12月24日)课 题: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教学目标: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教学重点: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难点: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反攻主攻方向的选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毛泽东曾说:延安是我们的,我们在这里开了窑洞,种了小米,学习了马列主义。延安有着“革命圣地”的美誉,但为什么中共中央还要撤离延安呢?蒋介石在不无得意地踏上延安这块土地后,为什么一听到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消息,就坐卧不宁呢?

【讲授新课】:

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1、中共中央为什么要主动撤离延安与转战陕北? 敌我力量的悬殊

2、中共中央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对付敌人的进攻? 诱敌深入、主动撤离延安

3、在当时危险而又艰苦的环境下,毛泽东、周恩来等不顾个人安危,留在陕北与敌人周旋,指挥全国战场,充分体现了伟人的风范。这不仅极大地鼓舞了西北地区军民,也是我军能 战胜敌人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孟良崮上火如潮

1947年3月 陈毅 粟裕 山东解放区 华东野战军 七十四师

三、千里跃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为什么选择向大别山跃进? 战略位置、群众基础

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我人民解放军执行正确的战略战术,第一年就取得粉碎国民党军全面和重点进攻的胜利。战争第二年后,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解放战争从此走向胜利。为战略大决战的胜利埋下伏笔。

小结:

国民党反动派全面进攻失败后转向重点进攻,目标是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中共采取正确战略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进攻,由于敌我力量的变化,也为了减轻重点进攻的压力,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序幕,这是国民党反动派政府走向覆灭的转折点。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敌我力量的悬殊

诱敌深入、主动撤离延安

二、孟良崮上火如潮

1947年3月 陈毅 粟裕 山东解放区 华东野战军 七十四师

三、千里跃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 大别山的战略位置、群众基础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备课时间:第十七周(即2012年12月26日)课 题: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教学目标:

1、三大战役的名称、双方作战简况和战果;

2、渡江战役简况和南京国民政府灭亡的时间。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

教学难点:对于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的历史作用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了反攻,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此时,国民党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人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讲授新课】:

一、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 林彪 罗荣桓

兵力较量: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占优,是全国五大战场中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

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刚完成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战局延伸: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战果:解放东北全境。是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二、淮海战役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战果: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为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三、平津战役

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党中央为什么要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保护环境不受破坏;(具有3000年建城史和900多年建都史的古老北京,故宫,天坛)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战果:解放了华北全境。

四、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23日

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小结:

歌谣:三大战役大决战,歼敌150多万;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就完蛋;解放战争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一、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 林彪 罗荣桓

战果:解放东北全境。是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二、淮海战役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战果: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为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三、平津战役

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战果:解放了华北全境。

四、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23日

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备课时间:第十八周(即2013年1月4日)课 题:无

教学目标:评讲练习册第17课至第24课,复习第四、五单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小 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备课时间:第十八周(即2013年1月6日)课 题:无

教学目标:复习全册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小 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备课时间:第十九周(即2013年1月7日)课 题:无

教学目标:评讲第四、五单元测试卷,评讲期末模拟测试卷。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小 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备课时间:第十九周(即2013年1月8日)课 题:无

教学目标:学生自行复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小 结:

布置作业:

上一篇:一年级美丽的铅笔头教案设计下一篇: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