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八大经典战役

2024-05-19

朝鲜战争八大经典战役(共6篇)

篇1:朝鲜战争八大经典战役

解放战争八大战役——

一、孟良崮战役——三天时间,在国军重兵云集的地区,74师全军覆灭。上榜理由:援军左翼25师,右翼83师与74师相距不到10里,25师在练习折返跑,83师则派一个通信连渗入华野腹地,开创了国军特种兵参战之先河。

二、莱芜战役——不到三天,国军73军等5万人被全歼。上榜理由:战后陈诚那句经典妙语:就是放5万只鸭子让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

三、延安战役——胡宗南骄傲的宣布:是役全歼陕北共军主力,击毙、俘虏各数万。上榜理由,国民党最出色的水利专家兼导演,一天之内长江洪水全部渗入数字里,并凑齐几万群众演员当俘虏,着实让前来参观的记者大宝眼福。四、四平保卫战——林彪费了那么大劲,到底还是没有踏进四平。上榜理由,守城的陈明仁玩的就是心跳,头顶百日勋章,手拿撤职令。

五、淮海战役——南线增援战南线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全身而退。上榜理由,蒋公子纬国亲带战车团参战,开始几天人坦配合推进了10多公里,但伤亡不小,李、刘不干了,剩下战车和共军单挑,不得已公子只能把剩余的车辆当运输车运废铁了。国民党的将领直到这时候还爱兵如子。

六、公主屯战役——新5军在这里全军覆灭。上榜理由,陈诚说他命令新6军增援,廖耀湘发誓说没有接到命令,千古奇冤。

七、淮海战役——陈官庄邱清泉全军覆灭。上榜理由,邱疯子战地发疯,这回真疯了找死。否则当俘虏日后还能弄个人大或政协委员当当。

八、天津战役——29小时天津解放。上榜理由,套用老蒋的话:放共军进城,给他们当导游,29小时也不够啊。

篇2:朝鲜战争八大经典战役

中国战国后期,赵联合魏、楚军在赵都邯郸(今属河北)大败秦军的一次防御战。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秦上将军白起欲乘胜直捣赵都邯郸,赵孝成王许割六城与秦议和。赵国利用战争间隙,厉兵秣马,重整军备,结好齐、楚、魏等国,决心抗秦。秦昭王得知赵国不予六城,不顾白起关于赵已国内实、外交成而不宜出兵的劝阻,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9)九月,遣五大夫王陵率军从上党(今山西长治东南)进攻邯郸。赵国军民怀长平之恨,坚城死守。秦军久攻不克,于次年改派王龁代王陵为将,仍屡攻不下。赵军久困于邯郸,形势日趋危急。赵相平原君散家财与士卒,编妻妾入行伍,鼓励军民共赴国难,并选3000精兵,不断出击,疲惫秦军。同时,接连遣使赴魏求援,又亲自冲出重围,前往楚国,陈说利害,终使楚王发兵相救。魏遣晋鄙率军10万救赵,因受秦威胁,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即屯兵不进。魏公子无忌(信陵君)使人盗魏王兵符,击杀晋鄙,夺取军权,选兵8万会楚军救赵。秦军久顿坚城,师老兵疲,受赵、魏、楚军内外夹击,大败,秦将郑安平率2万人降赵,邯郸围解。赵、魏乘胜夺回了部分失地。

此战,是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秦昭襄王在赵国内部团结、外部合纵抗秦形势已成的情况下,单纯从兵力对比出发,认为秦强赵弱,坚持攻赵,在战略上已属失策;而在初战失利、顿兵坚城时,仍一再增兵继续强攻,置魏、楚援军于不顾,在作战指导上亦欠稳妥,因而导致失败,推迟了灭亡六国的进程。此战表明,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对于战争胜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遗址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赵请降,赵王欣然接受上党。秦君震怒,命左庶长王龁率军再攻上党,赵遂命廉颇率军赴援,与秦军相持于长平。第三年,秦使千金行反间于赵,七月,赵人换将,以赵括代廉颇出战,大败,赵卒被坑四十万。此战被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此后,诸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孟子·离娄》描绘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纵观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270年战国历史,可知这番话并没有夸张的成分。当然,就战争规模之大,杀伤程度之烈而言,在当时的众多战争中,没有比秦、赵长平之战更为惊心动魄的了。

管理解读长平之战,玄机重重:赵王临阵换掉德高望重的廉颇,却得到了包括蔺相如在内决策层的一致反对;秦将白起居功至伟,却一再推脱攻灭赵国的重任,放弃再立功勋的机会;长平一役让秦国歼灭赵国主力,然而此后却耗费了长达32年的时间才灭掉赵国„„,用管理学的思维去解读这些迷思,会看到历史深处的另一番景象。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歼灭战鼻祖、秦国大将白起大破纸上谈兵的赵括,一举坑杀赵国降卒40万人,此为着名的“长平之战”。然而,这一役也留下了诸多迷思,耐人寻味。

三、马陵之战

中国战国时期,齐军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歼灭魏军的着名伏击战。周显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43),魏发兵攻韩,韩向齐求救。齐应允救援,以促韩竭力抗魏。但鉴于战事初起,魏、韩双方实力未损,过早出兵对齐不利,直到韩军五战俱败,情况危急,魏军也十分疲惫,才发兵相救。二十七年,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见桂陵之战),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围。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始终居于主动地位。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着名战例。

齐国在桂陵之战,尤其是随后的马陵之战中的大获全胜,从根本上削弱了魏国的军事实力。从此,魏国一步步走下坡路,失去了中原的霸权。而齐国则挟战胜之威,力量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

四、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公元前453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战国即由此起始。宋代着名史学家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记载的第一件事即是“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同时也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五、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南长垣西北的一次着名截击战。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田忌采纳了孙膑“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战法,挥师直逼魏国军事重镇平陵(今山东定陶)。齐军攻打平陵的行动并不坚决,庞涓也不急于回救,继续竭尽全力攻克邯郸。直到魏军已占领邯郸,损兵折将急需休整时,孙膑才建议齐军挥师直捣魏都大梁,逼魏惠王十万火急命令庞涓统兵回救。庞涓接令后,不得不放弃邯郸,抛弃辎重,昼夜兼程回师。孙膑判断魏军回师必经桂陵(今

河南长垣西北),立即率齐军主力北上,在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经长途跋涉行至桂陵时,以逸待劳的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一说被俘后放回)。

中国战国时期,齐军深入魏地,迫使攻赵魏军回救,将其歼灭于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的一次截击战。周显王十五年(前354),魏惠王派将军庞涓率兵8万攻卫伐赵,围困赵都邯郸(今属河北)。次年,赵向齐求救,齐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领兵8万救赵。田忌企图率军赴赵进攻魏军主力,以解赵围。孙膑认为,魏国长期攻赵,主力消耗于外,老弱疲惫于内,齐军应乘魏国内防务空虚,直趋大梁,迫使魏军回师自救,于归途截击,以达到既援救赵又打击魏的目的。田忌采纳孙膑围魏救赵的计谋。庞涓果然中计,回师救赵。魏军进至桂陵突遭齐军截击,仓皇应战,终致惨败,庞涓被擒。后来的军事家把孙膑在此战中创造的避实击虚、攻其必救这种战法誉为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六、长勺之战

中国春秋初期,即位不久的齐桓公,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内修政治、外结与国、待机而动的意见,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春发兵攻鲁,企图一举征服鲁国。鲁庄公注意整修内政,取信于民,决心抵抗。深具谋略的鲁国士人曹刿自告奋勇,请随庄公出战。鲁军根据齐强鲁弱的形势,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一说曲阜北)迎击齐军。两军列阵毕,鲁庄公欲先发制人,被曹刿劝止。齐军见鲁军按兵不动,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起冲击,均未奏效。齐军疲惫,士气沮丧。鲁军阵势稳固,斗志高昂。曹刿见战场形势已呈现“彼竭我盈”的有利变化,建议庄公实施反击。鲁军将士一鼓作气,击溃齐军。庄公急于追击,曹刿恐齐军佯败设伏,即下车察看齐军车辙痕迹,又登车眺望齐军旌旗,发现辙乱旗靡,判明齐军确败,方建议乘胜追击,终将齐军逐出鲁境。此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中,以后发制人、敌疲再打的防御原则取胜而着称。

同样是齐鲁两国交战,同样是鲁庄公、齐桓公,一胜一败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齐鲁第一次交战时,鲁庄公借口护送公子纠返回齐国为由,把大军开到齐国腹地,干时一战,遭到沉重打击,庄公化装才得脱险。齐国保卫了自己国家的尊严和独立,但它却乘干时战胜之声势,侵略鲁国,直趋长勺,轻视鲁军,骄横自满,受到了历史的惩罚。长勺战前,鲁军由于干时的失败,庄公既能作复仇雪耻的战争准备,又能破例接待既无官职、又无名望的曹刿,并能开诚布公地和他讨论战胜敌人的战略,这是难能可贵的。战斗中又按照曹刿的意见,掌握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从而获得了胜利。

七、合纵攻秦之战

周慎靓王三年至秦王政六年(公元前318—前241年),楚、赵、魏、韩、燕、齐等国先后组成各种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河南、山西一带)的作战。大致有5次。

在群雄角逐的复杂环境中,充分运用外交与军事相结合的合纵或连横战略,使战略发展到新的水平。中原各国合纵攻秦失败,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只顾暂时利益而不能建立牢固的联合。秦国改革彻底,国富兵强,以强大军事实力为后盾,再结合连横战略,获得最后胜利。特别是“远交近攻”这一战略,对最后的胜利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没有实力的外交,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战争胜利。

八、赵破匈奴之战

赵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赵边将李牧率军大规模反击匈奴(今河北、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东部)的重要围歼战。

篇3:朝鲜战争八大经典战役

一、战争战役的空间分布

“安东、平、营、檀、妫、蔚、朔、忻、安北、单于、代、岚、云、胜、丰、盐、灵、会、凉、肃、甘、瓜、沙、伊西、北庭、安西、河、兰、鄯、廓、迭、洮、岷、扶、柘、维、静、悉、翼、松、当、戎、茂、巂、姚、播、黔、驩、容为边州”, 据此我们将初盛唐诗歌中战争战役的空间分布范围大致划分为十一个区域, 即东北 (主要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朝鲜半岛中北部等地) 、北疆 (主要包括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内蒙古、蒙古高原等地) 、西域 (主要包括今新疆、甘肃中西部、青海东部、中亚东部等地) 、南疆 (主要包括今云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巴蜀 (主要包括今四川、重庆等地) 、关中 (主要包括今关中平原、汉中盆地等地) 、晋洛 (主要包括今山西中南部、河南等地) 、冀鲁 (主要包括今河北中南部、山东等地) 、荆湘 (主要包括今湖北、湖南等地) 、江淮 (主要包括今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等地) 、江南 (主要包括今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其中前五个区域主要是边地, 多外战;后六个区域主要是内地, 多内战 (1) 。

图表1统计了初盛唐诗歌中可大致判明名称与性质的战争战役分布状况。按照战争战役数量多少排列, 十一个区域的顺序为晋洛 (29次) 、冀鲁 (22次) 、关中 (16次) 、北疆 (15次) 、西域 (15次) 、江淮 (14次) 、江南 (14次) 、荆湘 (12次) 、东北 (9次) 、南疆 (7次) 、巴蜀 (3次) 。由此出发, 我们可以看到初盛唐诗歌中的战争战役在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 内地面积小于边地, 内战数量多于外战。

就空间范围而言, 边地远大于内地, 边地面积 (超过600万平方公里) 为内地面积 (约200万平方公里) 的三倍以上, 初盛唐描写外战的诗歌也占战争诗歌总数的六成以上, 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就战争数量而言, 初盛唐诗歌中的外战有52次, 内战却有62次, 边战数量只有内战数量的八成。这种反差现象的出现可能与三个因素相关:一是较之地广人稀, 经济落后、资源贫乏的边地, 内地则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资源丰富, 故内地争夺更加频繁、激烈, 中唐之前我国历史上的大战、名战多发生在内地, 如长平之战、巨鹿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二是内地多为王朝主要统治区, 范围相对固定, 地理与行政区划细致, 郡县、城乡、山水等多有明确称谓, 战争发生地被细化分布;边地多为王朝边缘统治区, 稳定性不足, 范围不固定, 领土常旋得旋失, 屡有盈缩, 地理与行政区划相对粗略, 许多地方称谓不一、不定乃至无明确称呼, 战争发生地被简化分布。三是相对路途遥远、风俗迥异、环境恶劣甚至带有一定危险性的边地, 唐前期诗人对路途较近、风俗相似、环境优美并更加安全的内地接触较多, 故内战数量多于外战。

(二) 外战北方多于南方, 西方多于东方。

就南北而言, 北方外战明显多于南方, 初盛唐诗歌中东北、北疆、西域战争共计39次, 战争诗歌共计266首;而南疆、巴蜀战争只有10次, 战争诗歌49首。这种差异的形成可能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从夏商周三代到安史之乱前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 北方一直是我国经济、政治重心所在, 周秦汉隋唐等统一王朝的都城也都位于北方, 而北方也是外族侵袭的主要方向, 故沿长城一线延伸的东北、北疆、西域等地为战争频繁的边防重地;而南方开放较晚, 中唐之前其经济力量、政治地位、文化影响等不如北方, 处于相对边缘位置, 边防力量也相对薄弱 (2) 。二是北方游牧民族军力强大, 进攻性强, 常南下掠夺侵略, 匈奴、突厥等统一外族更是中原王朝的严重威胁, 北方外族甚至能灭亡西晋等中原王朝;而南方少数民族军力相对薄弱, 进攻性不强, 长期未形成统一政权, 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不大, 因此南方边战远少于北方。就东西而言, 西方则多于东方, 初盛唐诗歌中西域战争诗歌多达91首, 东北战争诗歌只有21首, 这主要由于周秦汉隋唐等中原王朝作为经济、政治中心的都城多位于关中长安附近, 偏于我国西部, 常面临距离较近的西方外族直接威胁, 故边防力量较强, 边战较多;东方距都城较远, 外族对统治中心的直接威胁较小, 边战较少。 (3)

(三) 内战北方多于南方, 西方与东方相当。

就南北言 (以秦岭、淮河为界) , 北方内战多于南方, 初盛唐诗歌中关中、晋洛、冀鲁战争共计68次 (4) ;而荆湘、江南、巴蜀战争只有29次。这种差异的形成可能与两个因素相关: (1) 中唐之前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政治重心, 人口众多, 文化发达, 得之可进卷全国, 失之则偏安难求, 合之可一图四方, 分之可割据一隅, 因而争夺激烈, 战争频繁。 (2) 初盛唐四方诗人多集中于长安、洛阳等北方都市, 内地活动范围也以北方为主, 文士北上应科举、求仕进、迁官职等, 都是正常情况下的长期选择;而南下或为猎奇漫游, 或为失意贬谪, 或为避祸逃难, 多为非正常情况下的短期选择, 如杜甫闻官军收蓟北即做归北计“剑外忽传收蓟北……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因而唐前期诗人对北方的接触较南方为多, 诗歌中的北方内战多于南方。就东西而言 (以太行山、大别山为界) , 西方内战与东方相当, 初盛唐诗歌中关中、晋洛、荆湘、巴蜀战争共计59次;冀鲁、江淮、江南共计51次。这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内地东方与西方均开发较早, 经济发达, 战争频繁, 如北方关中、冀鲁等东西部地区早在周代便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而巴蜀、江南等东西部地区则是秦汉之后南方区域经济重心所在, 因而西汉刘邦可据西方关中而统一全国, 东汉刘秀可据东方河北而统一全国。二是内地东西方交通较南北方便利, 水路有长江、黄河等河流相通, 陆路少秦岭等山川阻碍, 初盛唐诗人对内地东西方均有较多接触, 诗歌中的东西方内战次数相当。

(四) 重视战略枢纽地区。

初盛唐战争诗歌中一些地点曾被多次提及, 如阴山、辽水、天山、潼关、洛阳等。这些地点不独为诗歌意象, 也多为战略枢纽所在, 按照方位及性质不同可大致分为两类。

一是边疆战略枢纽地区, 这些地区多以山水为界, 以关城为防, 是抵御外族的前线, 如东北的辽水 (王宏《从军行》、常建《吊王将军墓》等) 、燕山 (虞世南《从军行·其二》、骆宾王《边夜有怀》等) 、北疆的阴山 (卢照邻《结客少年场行》、万齐融《仗剑行》等) 、雁门 (卢照邻《战城南》、王昌龄《塞上曲》等) 、西域的天山 (李白《战城南》、杨师道《陇头水》等) 、玉门 (刘希夷《从军行》、虞世南《出塞》等) 、西南的松州 (杜甫《黄草》、杜甫《警急》等) 、南疆的泸水 (李白《书怀赠南陵常赞府》、高适《李云南征蛮诗》等) 。

二是内地战略枢纽地区, 又可细分为三类: (1) 东西对抗的战争枢纽地区, 即关 (山) 东与关 (山) 西势力对峙争战的主要区域多集中在豫西走廊, 它以洛阳为中心, 东至荥阳, 西达潼关, 南抵南阳, 北伸河东, 楚汉战争、唐夏成皋之战、安史之乱等均曾以此为主战场, 写这一区域战争的初盛唐诗歌有王珪《咏汉高祖》、刘长卿《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十二》等。 (2) 南北对抗的战略枢纽地区, 即江 (淮) 南与江 (淮) 北势力对峙争战的主要区域多集中在黄河长江之间, 东至淮河流域, 中达汉江流域, 西抵秦岭地区, 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等均曾以此为主战场, 写这一区域战争的初盛唐诗歌有孙逖《丹阳行》、李白《赤壁歌送别》、李白《送张遥之寿阳幕府》、杜甫《八阵图》。 (3) 地区战略枢纽, 它们是除上述两类以外的各个区域的中心城市或边界地带, 如关中长安、江南建业、冀南邺城、晋冀之间的太行山等, 写这些地区战争的初盛唐诗歌有李白《北上行》、杜甫《留花门》、杜甫《释闷》、吴筠《建业怀古》等。

二、焦点区域的时代转移

初盛唐时期权力中心大致经历了关中本位———京洛轴心———地方分立的转变。关中本位阶段指高祖、太宗及高宗前期, 唐廷中央军力及政治权威强大, 以长安为中枢核心, 关陇集团为主要统治支柱, “其将相文武大臣大抵承西魏、北周及隋以来之世业, 即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下所集结团体之后裔也。”京洛轴心阶段指高宗后期、武周、中宗、睿宗及玄宗时期, 唐廷中央军力及政治权威依旧较强, 以长安、洛阳为中枢核心, 关东、江左等区域人士跻身统治中心, 关陇集团失去昔日独尊地位, “自武曌主持中央政权之后, 逐渐破坏传统之‘关中本位政策’……迄至唐玄宗之世, 遂完全破坏无遗。”地方分立阶段指肃宗时期与代宗初期, 唐廷中央军力及政治权威衰弱, 权力分散到地方, 初现藩镇分立及割据之端倪。

初盛唐诗歌中战争战役焦点区域的转移与权力中心的变迁基本相应, 也大致经历了关中本位———京洛轴心———地方分立的转变。高祖、太宗及高宗前期 (618—670) 主要有唐初统一战争、漠北平东突厥、薛延陀之战、西北平吐谷浑、西突厥之战、东北平高丽、百济之战等。这一时期唐廷通过内外征战以关中一隅并吞四方, 迅速恢复隋朝旧域并进而开疆拓土, 内足以靖叛乱, 外足以制侵犯, 且有余力经营四方, 战争胜多败少, 屡败强敌, 控制区域和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武功显赫, 威慑四方。诗歌中战争战役焦点区域为关中及拱卫关中的北疆与西域, 如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李靖《舞剑歌》、《薛将军歌》、《高昌童谣》等。高宗后期、武周、中宗、睿宗及玄宗时期 (670—755) 主要有平定徐敬业、唐宗室起兵之战、镇压江南、岭南等地民众反抗之战、漠北与后突厥之战、西北与吐蕃、突骑施、大食之战、东北与契丹、奚、渤海之战、西南与南诏之战等。这一时期唐朝内可以靖叛乱, 而外渐不足以制侵犯, 少有余力经营四方, 战争胜败参半, 疆域屡有盈缩, 能够基本维护内地安全, 保有前期边疆扩张的主要成果, 武功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威势尚存。诗歌中战争战役焦点区域在关中及拱卫关中的北疆与西域之外, 又增加了晋洛及拱卫关东的东北, 如李隆基《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张九龄《奉和圣制幸晋阳宫》、李白《幽州胡马客歌》、王翰《凉州词·其一》、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肃宗时期与代宗初期 (755—765) , 主要有平定安史叛乱之战、平定永王李璘起兵之战、平定刘展等军阀之战、平定浙东、皖南等地民众反抗之战、西北与吐蕃、回纥之战、西南与南诏之战等。这一时期唐朝内不足以靖叛乱、外不足以制侵犯, 战争败多胜少, 唐朝直接控制区域大减, 边疆失去了大量前期扩张领土, 内地也开始出现藩镇分立及割据端倪。诗歌中战争战役焦点区域扩散分布各地, 内地关中、晋洛、江南、江淮、冀鲁等成为战争多发地, 而之前边地北疆、西域、东北等战争多发地则少有涉及, 如李白《送张遥之寿阳幕府》、杜甫《石壕吏》、张巡《守睢阳作》、刘长卿《奉送贺若郎中贼退后之杭州》皇甫冉《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中山水》等。

结语

由上可知初盛唐 (618—765) 诗歌中的战争战役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出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 内地面积小于边地, 内战数量多于外战。 (二) 外战北方多于南方, 西方多于东方。 (三) 内战北方多于南方, 西方与东方相当。 (四) 重视边疆及内地战略枢纽地区。初盛唐诗歌中战争战役焦点区域的转移与权力中心的变迁基本相应, 也大致经历了关中本位———京洛轴心———地方分立的转变。高祖、太宗及高宗前期诗歌中战争战役焦点区域为关中及拱卫关中的北疆与西域;高宗后期、武周、中宗、睿宗及玄宗时期诗歌中战争战役焦点区域在关中及拱卫关中的北疆与西域外, 又增加了晋洛及拱卫关东的东北;肃宗时期与代宗初期诗歌中战争战役焦点区域扩散分布各地, 内地关中、晋洛、江南、江淮、冀鲁等成为战争多发地, 而之前边地北疆、西域、东北等战争多发地则少有涉及。

参考文献

(1) 这种区分只是大致倾向, 而不是绝对界限, 实际上边地也有内战, 内地也有外战, 但数量较少。

(2) 如唐玄宗时期的范阳、平卢、朔方、安西、河东、陇右、河西、北庭等节度使均位于北方, 南方只有军力相对薄弱的剑南节度使和岭南五府经略使。

(3) 隋唐时期高句丽一度成为中原王朝主要用兵方向, 但为时较短且高句丽主要处于防御地位, 并未形成严重边患。

篇4:朝鲜战争八大经典战役

瑞士风格是这套视觉识别体系的核心。瑞士风格强调排版要素,干净稀疏的图解,注重可阅读性,强调关注于内容和体验而非界面。但是,当微软刚开始宣布采用这种风格的设计时,却受到了iPhone风格支持者的嘲讽:

Daring Fireball科技博客创始人约翰·格鲁伯(John Gruber)当时是这么评价的:几乎任何新的UI都可以比现在的Windows Mobile UI要好。但是在Zune的基础上做Windows Phone 7 UI不禁让人要问,为什么他们会认为这会做得比Zune更好呢?

硅谷的专栏作家迈克·伊尔甘(Mike Elgan)则认为这种用户界面是过时的:拿Zune UI和iPod Touch UI进行比较就好比是调幅广播(AM)和调频广播(FM)之比。或者是用广播来比电视。

但是后来情况却发生了重大转变。微软的扁平化设计慢慢赢得了粉丝,到了2013年更成为了热门趋势。突然之间微软的设计思想遍地开花,各家公司纷纷效仿。谷歌的新产品开始采用以稀疏排版为中心的设计方案,最新的Google Now、Gmail等均采取这种思路;别的公司也开始减少界面元素,增加白区,更强调内容,调色板变得更为中性化。

微软的古怪创意很快变得不那么怪异。2012年春,谷歌推出的Android Jelly Bean变得更加扁平,其设计指南要求开发者形成一种“中立、扁平、简约”的视觉语言。黑莓发布新OS时我们看到的情况类似。

作为移动领域的思想领袖之一,苹果可以做自己想要的一切。无论苹果去往任何地方,其庞大的果粉军团都会毫不犹豫地跟随。但是,在日前举行的WWDC上,苹果却展现了自己很久都没有表现过的另一面:根据对手的风格来调整自己。

美国科技新闻网站GigaOm创始人奥姆·马利克(Om Malik)吐槽道:微软肯定在某个角落一边看着iOS 7,一边在愤愤不平的认为他们才是原创!

这一举动意味着苹果将用户界面领袖的头衔拱手让给微软,其支持者将被苹果重新包装的微软风格视为移动操作系统的更好归宿。

对此,格鲁伯早些时候评价道:iOS 7并不完美;其新设计框架还会不断改善和演进,就像iOS当初的美学设计之路一样。但是,这是修正最初iOS多余拟物化美学思想的理念基础。它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并不令人疑惑。少了浮夸华丽,多了优雅精细。

照这么来看,微软应该开香槟庆祝才对。但是不幸的是,赢得设计战有可能最终导致微软在移动领域走向灭亡。

到目前为止,界面本是微软极为倚重的关键差异性竞争优势,在移动设备支持的应用数量或交到客户手上的设备数量方面落后的情况下,微软希望可以靠外观的剧变来把用户吸引到新的OS上。

但是,随着竞争对手也采纳了微软的部分创新,后者现在处在这样一个窘境:它没有像Android或iOS在移动应用研发方面的开发社区支持,紧抓不放的企业环境又慢慢随着公司朝着BYOD(自带设备)策略转移的趋势而被侵蚀,它没有办法生产或找到合作伙伴生产出一款热门手机来扩大市场份额(Android阵营则凭借着三星和HTC在硬件制造商逼近或超越苹果),现在,由微软引领的用户体验又被所有对手采纳了。

所以,我们要把微软原来向用户提出的问题抛给它自己:你今天要去往何处?(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oday?)微软的成功是要靠打入智能手机普及率尚未达到饱和水平的市场(新兴市场)吗?还是说对移动设备的价值主张再来一次激进的反思?或者制造一款自己的手机(他们在平板电脑市场发动的第一场突袭似乎已经慢慢褪去,以失败告终)?这个技术巨头现在的处境艰难,要想在移动领域占得一席之地,仍需要采取一些重大行动才行,光靠新的用户交互模式是不足以让它起死回生的。

篇5:朝鲜战争八大经典战役

今年重点打好印染化工落后产能歼灭战、劣五类和五类水剿灭战、城中村围剿战、精准招商战、综合交通建设大会战、垃圾分类处理持久战、整治市容市貌和小城镇环境阵地战、平安创建巩固战等“八大战役”,着力推进“高质量、均衡性”发展。

4日上午,我市召开“八大战役”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彭佳学强调,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念好“拆、治、归”三字经,只争朝夕抓开局,大干快干抓推进,持之以恒抓落实,集中力量打好“八大战役”,全力完成今年目标任务,以非凡状态推动绍兴实现超常规发展。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马卫光主持,市领导谭志桂、陈长兴、尹永杰等出席。

彭佳学在充分肯定去年成绩后指出,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跳出绍兴看绍兴,站在全省全国的角度选标定位、创先争优,进一步调优状态、勇立潮头,以改革创新的办法打开发展新通道,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大干快干,干出势如破竹的气势,干出浙江铁军绍兴军团的风采,推动绍兴全面发展、加快发展。

彭佳学指出,打好“八大战役”,是省委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的“绍兴招式”,是推进今年工作的重要抓手,根本是为了打破拖累绍兴发展的坛坛罐罐,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难点问题,为发展腾出空间,为实现“高质量、均衡性”扫清障碍。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层层落实责任,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全力以赴推进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坚持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攻坚什么问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以此为突破口带动面上整体工作。实行一线工作法,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到基层、到现场去,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办法在一线探索、矛盾在一线解决。抓紧抓实重大项目开工、信访积案化解、房屋安全隐患排查等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开门红,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彭佳学强调,新班子要有新风范,以担当实干的实际行动,展示新面貌、创造新业绩。强化责任担当,提升能力水平,聚焦转型升级,聚焦改革创新,聚焦民生改善,真正肩负起谋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责任。狠抓工作落实,保持定力,强化统筹,精准精细,合力推进全市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重大任务的落实。严守纪律规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以优良作风保证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马卫光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强化责任心,提升执行力,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奋发有为抓落实,咬定目标抓落实,健全机制抓落实,凝心聚力抓落实,只争朝夕抓落实,尽快把计划变为实绩、把图景变成实景,奋力夺取开门红,为实现季季红、全年红打下坚实基础。

会议宣读并表彰了2016在“晒亮点、比业绩”考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美丽绍兴建设考核、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各类考核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企业。柯桥区委和市委政法委、发改委、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等单位负责人作表态发言。

篇6:关于抗日战争的重大战役

题目:抗日战争的重大战役 内容来源:(1)查资料(2)采访 报告内容:

1、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指1931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史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017年10月27日,加拿大马尼托巴省议会二读一致通过把每年12月13日设为该省“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议案。

2、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3、淞沪会战(八一三战役)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87师、88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4、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3、4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10000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附件:

进犯徐州地区的日军向中国军队攻击

向武汉推进的日军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纸

我的感想: 日本人不妨想一想,为什么时隔多少年之后,“九一八”纪念日的警报声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响亮?中国人也应该扪心自问,在“国耻日”的时候,那凄厉的警报声在警示什么,又在激励什么? 抗日战争胜利周年之际,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的学生,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

战士们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振兴中华!

革命战士将永垂不朽!

上一篇:艺术家影评下一篇:2011年3月两会思想汇报:学习两会精神,紧跟中央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