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与画》的优质教案设计

2024-07-08

《字与画》的优质教案设计(共10篇)

篇1:《字与画》的优质教案设计

《字与画》的优质教案设计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字与画结合起来,利用图记字,利用字理解图,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既动口又动手,调动了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特点很好地体现出来。教学中从故事入手,注意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中休息的安排从形式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内容上突出了本课重、难点,既让学生得到了休息,又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知识。一字开花的练习则又一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走向生活,符合《课标》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设计点评

一、挖掘教材特点,找准切入点。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通过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象形字,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从图入手是本课的切入点。

二、充分了解学生,调动兴奋点。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备课时把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吸引孩子的注意,同时将儿歌、故事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学得生动有趣。

篇2:《字与画》的优质教案设计

《字与画》是本册教材第一单元,教材主要安排了17幅图画,以及与图画相关的17个生字,它形象地再现了图画与汉字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象形字的学习,学生能感知汉字能表意的特点,有利于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象形字,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激发识字兴趣。

二、利用图画,认识17个汉字,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并进行扩词练习。

三、能用正确的姿势读书。

四、能听懂老师的要求,能够较清楚地指出字形的区别。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正确的读书姿势。

1、播放课件:丁丁说: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大家学习的伙伴丁丁。你知道这把金钥匙代表什么吗?(生讨论后,师总结:金钥匙能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2、金钥匙今天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播放课件2(读书姿势图,句子:读书姿势一定要正确)指导学生观察课件,想一想,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应该怎么做?(身子挺直,坐端正,两脚要平放,两手拿书,书稍向后倾斜,课本与眼睛保持一尺的距离。)实练导入,认识课题。

3、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第7页,学习丁丁的样子,做好读书的姿势,认识第一单元题:字与画。

(1)小朋友,读了单元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4、指导看图,认识汉字。

(1)出示图1,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中间是太阳,右上方是古代人写的汉字)

①你知道太阳还有一个名字是什么吗?(日)

②这个日字和图上的太阳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③教顺口溜帮助记忆字形:一圈光芒围四方,只把火球横中央。(边看字边说)

④小结:太阳又叫“日”,“日”字的形状与太阳的样子多像呀。

(2)出示图2

①请同学们观察第二幅图上画的是什么?猜猜图旁边是什么字?(生讨论,互说)

②找找图中哪一部分与汉字中的哪一笔相似?让学生指图说说怎么记这个字的?(山字的外形好莱坞似隆起高耸的山峰,图中画的三座并排的山峰,中间高,两边低,山字的形状和它一样。)

③小结:小朋友,汉字的结构多有趣,只要你认真观察、思考,不仅能认识它还会知道它的意思呢。

(3)课件展示另外六幅图。

①观察图画,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告诉大家图上画的是什么?(到前面指着图说:一轮明月,一条小河,一堆柴火,一块石头,一方稻田,土上长了幼苗)

②指名到前边找出与图相对应的生字卡片贴在图边。

③看图猜猜它旁边的字读什么?(自己出声读)

④指名领读,愿意读的一起读,“开火车”读(多种方式,熟读每个字)

a)指着图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b)同学们喜欢交朋友吗?这些字呀可喜欢交朋友了,我们帮它找找朋友好吗?例如:“水”:海水、河水、自来水、汽水、冰水……水杯、水壶……水库、水鸟……

5、巩固练习,激发兴趣。看图读生字,看谁读得又对又快。

6、识字游戏:找朋友。

二、总结知识,提高能力。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在丁丁的陪伴下知道了什么?以后你怎么做?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日月水火山石田土”8个字,顺着读、倒着读、打乱顺序读。

课件出示:“日月水火山石土”8幅画,把上述8个字发给个小朋友,做汉字与图画交朋友的游戏。

2、观察图画,认识汉字

(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6页上的9幅图及汉字),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图上画的是什么,猜猜图旁边的字是什么?看哪个小组猜得最准?讨论完了,选一名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2)谁愿意起来说说上面的三幅图?(生自由发言)这位小朋友真聪明,他不仅说出了图上画的是什么,还猜出了图旁的字,这是他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我们用掌声鼓励一下。

小结:每个人都有嘴巴和眼睛,嘴巴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口”,眼睛就是“目”,同学们自己动手摸一摸自己的嘴巴和眼睛。

二、谁愿意说说中间的三幅图画?(生自由发言)

谁能到讲台指着图画和文字说出图画中的哪一部分与字的哪一部分相似?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能把字与画联系起来认识了。你知道“禾”指什么吗?(生讨论,师总结:“禾”就是长在地里的庄稼,如:稻子,小麦,玉米等)

三、谁愿意说说下面的三幅图画?(想说就说)

我们来观察一下“马、鸟、鱼”这三个字,我们的祖先刚开始写它们的时候和其它字一样总是画形,后来人们觉得这样写非常麻烦,于是渐渐地就演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了,写起来就方便多了。上面的几个字也是这样,(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演变过程,师做适当指导。)

四、给生字找朋友。

1、同学们还会给生字找朋友吗?今天,我们继续帮助字宝宝找朋友。

2、四个人为一组,交流,看谁为字宝宝找的朋友多。

3、谁向大家介绍你的字宝宝的朋友

五、巩固练习,激发兴趣。

1、“叫名字”游戏。(多媒体显示9个字)这会儿,9外字宝宝都在这儿,(师点击生字后,生字变红)现在这个字宝想出来了,它叫什么?谁叫对它的名字,它就会夸夸你呢,谁来试试?

2、“送字宝宝回家”游戏(多媒体显示课本上的图)。

(1)图上画了什么?它们分别是哪个字宝宝的家?

(2)谁愿意将这些字宝宝送回家?(将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发给学生,上台送字宝宝回家,其余同学当评委,如果这位同学送对了,给他一片掌声,如果送错了,就帮他纠正。

六、总结评价,提高兴趣。

今天我们过得真快乐,学习汉字是件有趣的事情,现在我们把九个汉字带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

篇3:《字与画》的优质教案设计

目标是教学的纲, 纲举目张, 要突出教案“三要素”:1.内容, “教什么”;2.方法, “怎样教”;3.效果, “教的预期”。优质教案需将“三要素”作出一个框架安排, 便于教学的步骤实施、策略选择、方法组合、课件运用等整体把握。

例:窦桂梅的“教学目标”:1.通过虚拟的情境, 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 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等字, 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 在整体感悟课文的过程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窦桂梅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运用具体的、可测评的专业术语, 提纲挈领地突出了教案 “三要素”:第二目标指向“教什么”, 感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识记“最、坡”等7个生字, 感悟“梯田”“山坡”等5个词语及句子, “整体感悟课文”,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第一、三目标指向“怎样教”的问题, “通过虚拟的情境, 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 “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 第一目标明确“教的预期效果”是: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优质教案的目标设计, 要清晰具体, 一目了然。

二、导入设计, 体现导语“三功能”

好的教案导语, 要体现三种功能:一是激励功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诱导功能, 以旧知引新知;三是洞悉功能, 了解学生。下面以体现激励功能的导语为例。

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 (板书:好地方) , 想去吗?要想去, 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 课文会告诉你。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做到正确流利, 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 (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 这样, 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 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

3.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 重点指导“最”的结构和最后一笔, 同时趁热打铁指导书写。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 七八月有沙果、蜜桃, 到九十月份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 (以上环节从兴趣入手, 总体上把握全文, 认识生字)

窦桂梅老师设计的导语“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 想去吗?”带有极大的诱惑力, 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是用以前学过的拼音知识来阅读新课文, 解决生字新词。她把“了解学生”放在了导语的重要位置, 做足了钻研教材、查阅资料、选择教具和了解学情等一系列未雨绸缪的教学准备工作。她在导语中都“了解学生”什么呢? (1) 了解思想感情:“要想去, 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 课文会告诉你。”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2) 了解阅读能力:“做到正确流利”; (3) 了解朗读能力:“检查朗读情况”; (4) 了解思维能力:“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 (5) 了解理解能力:“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 (6) 了解独立识字能力:“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 (7) 了解学生的信息采编能力:“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

优质教案的导语是一种“火力侦察”, 旨在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最近发展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对文本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学生言语天性、个性的甄别, 搞清楚每一个学生言语潜能的优势所在, 才能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编写优质教案,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 拓宽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 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真正的能手。” (苏霍姆林斯基语)

三、新课设计, 凸显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优质教案总是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在中国教育学会2014年工作会议上,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郑富芝司长介绍, 教育部正在组织专家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初步提出核心素养包括品德与能力两个部分, 品德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三个部分;能力包括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三个部分。窦桂梅老师在新课设计的“体验”这个教学环节, 凸显了学生发展的哪些核心素养呢? (详见◇标示的条目)

◇培养学生阅读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设计

1.通过刚才的了解, 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 五月有杏子, 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 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 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 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 好不好?说去就去, 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 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 (学生读文后, 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的教学设计

3.赶快登上山坡, 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得怎样? (学生可能会说枝叶, 也可能会说葡萄, 可以按顺序学习)

(1) 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

(2) 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像什么? (教师用手势表演, 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 教师只画了一个凉棚, 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 (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 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赶快钻进去, 感觉如何? (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 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教学设计

4.快抬头看, 透过茂密的枝叶,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读书上的句子, 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

(1) 用图片让孩子到指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 比较葡萄颜色的不同, 让孩子把图片“挂”在葡萄架下 (教师已经画出茂密的葡萄架)

(2) 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 在比较中体悟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光”中发现)

(3) 实物演示“一大串”, 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小结:这葡萄串儿这么大, 数量这么多, 颜色这么多, 种类这么多, 而且水灵灵的, 像一个个玛瑙, 晶莹剔透, 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培养学生自主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教学设计

5.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 老师扮演新疆老乡, 谁愿意到前面表演?

看, 新疆老乡来了! (教师戴上新疆帽, 微笑着走来)

◇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设计

6.小朋友, 你们好!欢迎你们到葡萄沟来玩儿。你们猜猜我是哪个民族的?你知道“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 不知道就由教师介绍:维吾尔就是联合协作的意思。我们新疆还有哈萨克、回族、汉族等民族, 不同的民族联合协作, 团结向上) 大家对葡萄沟的葡萄印象如何? (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 有意指黑板的画面, 适当鼓励引导学生用上刚才学习的好词佳句)

◇培养学生个人品德修养的教学设计

7.“我”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们“吃个够”, 是怎么个吃法?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体会这个词语)

8.我们新疆老乡能歌善舞, 让你们把葡萄吃个够, 还要跟我们跳舞。 (师生共同跳新疆舞, 教师送给学生小新疆帽)

◇培养学生社会关爱品德的教学设计

9.请送给老乡一句话, 哪怕是一个词也好。 (在表演和口语交际训练的同时, 让学生感悟老乡的热情好客) 56个民族, 56朵花, 56 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嘛。 (板书:热情好客) 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 赶快夸夸他们吧!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

10.是呀, 我们新疆人就是热情好客, 你们就要离开葡萄园, 还想不想亲眼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我再给你们放一段录像。 (让学生把“看”到的说出来, 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 进行形象思维训练。整体感悟这段)

◇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设计

11.同学们, 刚才我们背诵了这段课文, 我们学语言更重要的目的是用语言。这段话就是很好的导游词。谁愿意当导游, 用书上的语言介绍葡萄沟的葡萄?注意向别人介绍葡萄沟, 不能光背诵这段话, 还要想想开头和结尾怎么说, 还要注意态度亲切, 礼貌和蔼。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教学设计

12.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不可。想想阴房是什么样的? (发散思维, 让学生想象) 还有个问题要大家去弄清楚: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培养学生丰富课程资源能力的教学设计

13.观察、品尝葡萄干, 之后发表意见。 (教师板书:色鲜味甜)

窦桂梅老师在“体验”设计中蕴含的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不是讲出来的, 而是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习得的。

优质教案要关注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中的哪些方面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在“前言”中就指出,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在其两大核心能力的麾下统领着五个支柱能力:一是识字写字能力, 包括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技能;认读和拼读的能力;运用汉字的能力;用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二是阅读能力, 包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语感能力、整体把握的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潜能;独立阅读的能力;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综合理解能力;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三是写作能力, 包括独立写作的能力;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感染力;语言说服力;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四是口语交际能力, 包括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五是语文实践能力, 包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课标列出的能力共有58种之多。学生的基本能力总是和他们完成一定的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 优质教案要为学生展示各种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

四、操作设计, 要利于学生把“文本”转化为“作品”

好的教案, 总是把学生的操作实施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因此, 操作层面的设计, 要努力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把“文本”转化为“作品”。当代文艺理论认为, “文本”和“作品”是有区别的。作家创造出来的只是“文本”, 而经读者阅读参与创造而完成的才是“作品”。新课程改革以来, 把教科书称作“文本”是有道理的。窦桂梅老师的操作设计,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阅读教科书的活动中去, 读写有机结合, “文本”才从真正意义上变成了“作品”。

1.看出来, 同学们就要离开葡萄沟了, 有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 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动动笔, 把对葡萄沟之行的感受写下来, 此环节既是对课文的总体认识, 又是个性化阅读的训练) 小结: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是个”, 句号改成叹号)

2.旅游到此结束, 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教案撰写, 要彰显教师独特的个性

撰写优质教案, 需要理念创新、思路清晰、语言流畅、逻辑严密、结构完整, 彰显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个性魅力。 如窦桂梅老师的“自评”。

本课教学是在学习新课标、感悟新课标基础上设计的。具体体现以下几点:

1.情感。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 语文技能, 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在语文课堂里, 孩子对待语文学习, 不应是被动的学, 旁观者似的学, 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 生命成长的过程, 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 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 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 教师要充满激情, 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

2.交际。交际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必需。语文的性质之一就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性要处处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渠道。这堂课里首先做到了教师和学生语言的融合, 教师的语言是谈话式的, 不是问答式的、生硬的, 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其次创设了各种情境进行交流, 把以往的语言积累和本课的语言学习加以运用和创造。

3.感悟。感悟的过程是理解和发现的过程。教师要适当的搀扶和点化, 让孩子的“感”和“悟”都有个过程。感悟不是告诉, 而是激励、唤醒、刺激、探究、体验。首先从整体上感悟, 没有把课文肢解, 逐段分析讲解, 而是以导游的身份走进去, 再走出来。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 采用演示、表演节目、画图、朗读、比较, 即看、读、听、想、吃、唱、演等手段让孩子感悟词语、句子、意境。也许给了孩子“感悟”这个支点, 孩子就能撬起语文这个地球。

窦桂梅老师的这一段“自评”启迪我们:撰写优质教案, 教师要有独特的教学思想和风格。有的教师一字不落地使用特级教师的教案, 反而效果差, 就是不懂得教师具有各自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也不懂得区分文本的“能指”结构和“所指”结构。所谓“能指”意为对文本的改造、变动和创造;所谓“所指”意为现成的、无需改变的文本。巴尔特的言下之意是:非结构的文本不是理想的文本, 仅是“所指”的结构, 也不是理想的教学文本;理想的教学文本必须经过调整、扩充、重组, 以形成“能指”的结构。皮亚杰指出:“结构是一个由种种转换规律组成的‘体系’。”所以, 对文本, “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 它必须是“独一无二”的, 没有相同的, 没有可以相比的。这就是教师之所以需要编写独创性较强的教案的理由所在。

总之, 优质教案追求的是卓越、新颖, 具有独创性。优质教案是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播下的种子, 是科学的教学思路绽放的花朵, 是独特的教学艺术结下的丰硕成果。没有教师匠心独运的教案创作, 就没有风格独异的教学创新, 也就没有生动活泼的学生“众创空间”, 所谓的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有创意的表达就无从实现。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教师:言语生命意识的传递者[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2006 (10) .

[2]刘文立.布封及其名句“风格即人”[J].外国文学研究》, 1979 (01) .

[3]宋其蕤.论教师的教学风格[J].教育导刊, 1993 (5) .

篇4:教案《字与画》

预习提示

小朋友请你轻轻打开书从第5、6页中找一找你已经认识的字,看看这些字与旁边的画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教学目标

1.利用图画,认识17个汉字,并进行扩词练习。2.学习用看图识字的方法识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认识17个汉字。2.学习用看图识字的方法识字。

教具准备

字词卡、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象形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2.注意观察图画,了解字与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金钥匙,导入课题 1.出示投影片(金钥匙图标),师配解说: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学习伙伴丁丁。瞧,我手中拿着一把金钥匙,你知道这把金钥匙代表什么吗?(生讨论后,师总结:金钥匙能帮助我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2.金钥匙今天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出示投影片(句子:我们可以看图识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让学生知道“看图识字”是个认字的好方法。

二、实练导入,认识课题

1.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第5页,跟老师一起读第1单元题目:字与画。2.小朋友,读了单元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三、指导看图,认识汉字

1.出示图1,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中间是太阳,右上方是古代人写的汉字。)古时候的文字和图上的实物很像,我们叫它“象形字”。今天的汉字就是由象形字演变来的。

2.你们知道太阳还有一个名字是什么吗?(日)

(1)出示生字卡片“日”;谁能大声地读出这个字?(指名读,“开火车”读)(2)这个日字和图上的太阳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3)教顺口溜帮助记忆字形:一圈光芒围四方,只把火球横中央。(边看字边说)

3.出示另外七幅图

(1)观察图画,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告诉大家图上画的是什么?(到前面指着图说:一轮明月,一条小河,一堆柴火,一座高山,一块石头,一方稻田,土上长出了幼苗。)

(2)指名到前边找出与图相对应的生字卡片贴在图边。(3)看图猜猜它旁边的字读什么?(自己出声读)

(4)指名领读,齐读,“开火车”读。(多种方式,熟读每个字)4.指着图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5.这些字我们经常用到,你能用它组词吗?例如用“水”组词:①你知道哪些种类的水吗?(海水、河水、自来水、汽水、冰水)②和水有关的东西有什么呢?(水杯、水瓶、水壶)③用水还能组什么词?(缺水、水库、水鸟)

四、课堂检测

1.听老师读谜语,同桌互议,从给出的字中选谜底,画“—”(1)十字路口停一停,四面八方都不通。(日 田 目)(2)刮风有它,每天扫它,说它没用,种花要它。(山 土 石)2.连一连。

日 火 上 地 石

水 月 田 山 头

板书设计

字与画

日 月 水 火 山 石 田 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象形字,读准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2.能给生字口头组词。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出上节课学习的八个生字。(顺着读,打乱顺序读)还记得古时候的字叫什么字吗?(象形字)对,那么古时候的象形字是怎样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的汉字呢?我们一起继续学习。

二、认识“人、口、目”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一是一个古时候的人;图二是一张嘴,嘴也叫“口”;图三是一只眼睛,也叫“目”。)2.这三幅图上的内容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到、摸到,大家现在就看一看,摸一摸吧!(学生可以自己摸,也可以互相摸。)3.每幅图的下边都有三个字,学生观察每个字的演变过程,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指导。

4.你能猜出这三个字读什么吗?大声地读出来。

三、认识“木、禾、竹”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图四是一棵树木;图五是一棵禾苗;图六是竹子。)

2.这几幅图上画的这几种植物,你都见过吗?你在哪见过? 3.你能读出图旁边的汉字吗?(指名读、领读、齐读。)4.自己看图下边汉字的演变过程,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认识“马、鸟、鱼” 1.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图七是一匹马;图八是一只小鸟;图九是一条鱼。)你知道它们属于哪一类吗?(动物)

2.你能读出图旁边的汉字吗?(多种形式认读)

3.仔细观察:这三个字和图上的动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五、课堂检测

1.听老师读下面的词语,与序号连起来。人口 竹子 人民 小鱼 木头

① ② ③ ④ ⑤

竹叶 木马 金鱼 石马 目光 2.读一读,认一认,口头组词。

竹()鸟()禾()木()口()鱼()马()目()

板书设计

字与画

篇5:《字与画》的优质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观察出图画中象形字与实物有哪些相像的地方,知道这些字是象形字。2.借助图画认识汉字。教具准备:图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古时候人们写的字(出示书上的第一幅图)。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图上有几部分。(有两部分:下面是太阳,上面是古代人们写的字)古时候的文字和图上的实物很像,我们叫它“象形字”。今天的汉字就是象形字演变来的。你们想学这些字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字与画》。(二)指导看图,认识汉字

1.看太阳图,太阳还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日)(1)出示生字卡片“日”:谁能大声地读出这个字?(指名读,“开火车”读)(2)这个“日”字和图上的太阳有什么相似的地方?(3)教顺口溜帮助记忆字形:一圈光芒围四方,只把火球横中央。(边看字边说)2.出示另外七幅图。

(1)观察图画,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告诉大家图上画的是什么。(到前面指着图说:一轮明月,一条小河,一堆柴火,一座高山,一块石头,一方稻田,土上长出了幼苗)(2)指名到前边找出与图相对应的生字卡片贴在图边。(3)看图猜猜它旁边的字读什么。(自己出声读)(4)指名领读,齐读,“开火车”读。(多种方式,熟读每个字)3.指着图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如“山”,山字的外形好似隆起的、高耸的山峰,图中画的正是三座并排的山峰,中间那座高高的山表示山中间一竖笔,山两边的竖折、竖表示旁边的两座山峰;如“月”,顺口溜帮助识记:小小船儿弯弯月,嫦娥玉兔船上约)4.这些字我们经常用到,你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介绍一下吗?(可引导学生思考:图上画的是河水,你还知道有什么水吗2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山吗?)(三)巩固练习 1.看图读生字。

2.识字游戏。同桌比一比,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版书设计 1.字与画

篇6:字与画教学反思

初入小学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约束力差,新鲜劲儿过了后就开始开小差,上课经常出现由于一个话题而引发他们前后左右忘情地说话的热闹状况,我感到有点棘手。尽管我教给了孩子们在口令中调整自己、提醒自己的方法,可他们一到兴头上就有点忘乎其形,无所顾忌啦。为此在上课,我特别注意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用活动式、生活化的方式,用儿童化的语言、肢体来传达生动可感的信息,吸引孩子的.无意注意。

在创设情景导入开头的时候,我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故事中就用画画的方式渗透象形字,虽然孩子们不知道象形字,但是通过故事明白了古人在生活中就会用画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例如哥哥去山上打柴,想告诉妹妹去向,就画了一座山,旁边画堆柴,妹妹就明白了哥哥去山上打柴……故事不但吸引了孩子,最让我欣慰的是让孩子们明白了画与象形字的关系,完成了教学目标中通过学习象形字,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激发了孩子们识字的兴趣。我自己也蛮有成就感的。

篇7:试论声与画的关系

一般来说声画组合在影视作品种呈现出六种状态:声画统一、声画错位、声画对立、声音延伸(包括捅声道和拖声道)、有声无画和有画无声。

1 声画统一

声画统一,就是声音和画面相统一,画面上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就是什么声音,俗话说就是原声。声画关系的屏幕现实,反映了影视创作实践上声画观的巨大变动。一方面,传统的声画观仍有一定的影响,但已发生了动摇,这种声画观是由老一辈电视工作者从电影新闻记录片中带来,在电视实践中发展形成的。受前苏联的影响,传统声画观非常强调电影蒙太奇语言,对画面剪辑很重视。新的电视声画观是与近年来声音的大量运用紧密联系的。这种声音主要是指同期声和自然音响。ENG电子采访设备的使用,为同期声与画面同步录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类似《实话实说》的谈话类节目中现场同期声的运用,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声画两张皮现象,使声画合一,真实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生经历和观点态度。在一次次声泪俱下的倾诉中,在一阵阵妙语连珠的侃谈中,在一句句拨云见日的卓见里,观众动情了,编导记者振奋了。

2 声画错位

声画错位,就是声音与画面在两条线上并行发展,表面看来不相联系,实际上是“貌离神合”。它带有一种主观性,往往用来表现主人公自身的感受,忽略外在因素。在《天堂里的孩子》一片中,哥哥阿里为了给妹妹赢得一双运动鞋,参加长跑比赛,只要第三名就能得到鞋了。他跑啊跑,用尽力气,眼看就进入前三名了,他却被绊倒了,没有灰心,爬起来继续跑,这时两旁所有人的欢呼声、加油声都不存在了,我们只能听到他的呼吸声,那么沉重、那么急促。他的脑海中全是妹妹每天跑步上学、放学的画面,为的是准时换鞋给哥哥,让哥哥也能准时上学,因为他们只有一双鞋。结局虽然差强人意,由于他跑的太快了,得了第一名,因而失去了得到运动鞋的机会,但是正因为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声画错位,反映了主人公内心对鞋的渴望,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3 声画对立

声画对立是指声音与画面是在相反、对立的关系中通过对立双方的反衬作用,表现出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收到更加感人的艺术效果。生活中有悲哀与喜庆、粗犷与细腻、奔放与柔情,这数者之间的对立,借用到声画关系中,就构成了声画对立。

《大腕》中,在泰勒了葬礼上本来应该演奏哀乐,为了加进一个“乐哈哈”的矿泉水广告,把哀乐加快两个节拍来演奏,结果哀乐变成了喜乐,葬礼变成了“婚礼”,这不仅是对影片本身的讽刺,更是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如果要我来表现声画对立,我会这样拍:在一个庆祝胜利的宴会上,一位美丽的少妇正翩翩起舞,她正等待自己的丈夫凯旋归来,这时有人告诉了她关于她丈夫战亡的消息,她顿时手足无措、伤心至极。欢快的音乐响起,在欢闹的人群中,她显得那么无助,所有的欢乐都变成了痛苦。

4 声音延伸

声音的延伸包括两个方面,捅声道和拖声道。所谓“捅”就是在画面还未出现之前,先响起声音,提前进入下面的故事情节,这种通过视觉或听觉连贯性来巧妙省略时间的技巧多种多样。比如,利用人物的出画入画,利用动作方向等;“拖”就是在当前画面结束之后,声音仍然延续下去,与接下来的画面相配合。

声音的提前进入是常用的剪辑手段,它利用声音的连贯性,自然引导观众关注新的空间,而忽略其中被省略的时间。比如在果园里有两个人在摘苹果,远处有辆汽车开过来,两个片断如果直接连接起来,声音相差比较大,因此在前一个画面时就应该加入汽车的声音,由小到大,直到下一个画面,声音就能比较好的连接起来,也能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听觉习惯。

5 有声无画

非常明显有声无话,就是只有声音而没有画面的配合。在许多警匪片中,往往有这一种场景:杀手在门外观察徘徊半天,然后用万能钥匙打开门,进去关上门,门内的情形没有拍摄,只能听到对打的声音,或者是一声尖叫,然后杀手出门整整衣服,镜头再切换到室内,主人已被杀。

《保镖》中,男女主人公在一个小餐馆跳舞,男主角接受保护女主角的任务,他随时提高警惕,注意周围的一切,连跳舞也不敢放松,这时突然听到打碎玻璃的声音,男主角立刻如惊弓之鹿,四处防范,唯恐发生暗杀事件,但后来随即便知是服务员打碎了杯子。对碎玻璃一事只闻其声,未见其事,此处运用有声无画,既因为不值得拍出来,也正通过“画外音”表现了保镖的尽职尽责和他的专业性。

6 有画无声

有画无声就是只有画面而没有声音的配合。画面上显示的是理应有声音的画面,声音却故意“沉默”了。这是一种特殊的造型手段,即“此时无声胜有声”。只要构思巧妙,照样能够“于无声处听惊雷”。《克莱默夫妇》的开头,有一段较长的镜头是对女主角脸部特写的表现,一句台词也没有,也没有音乐,无声的画面也正表现了女主角内心的矛盾,她想离开自己的丈夫却舍不下自己的孩子。

以上所说的六种声画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声音为了配合画面的需要,增加了故事的可看性与趣味性。不过在有一种声画关系中声音是处于主导地位的,那就是歌舞片。音乐表现画面气氛,画面环境和人物外在表情时,常常可以一致,即表现同一个情绪,统一的意境是可以一致的。音乐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时就不一定和画面形象一致了。如《音乐之声》、《红舞鞋》、《红磨坊》等,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正是其中经典的音乐。歌舞片中音乐是主旋律,是串联故事的线索。

综上所述,各种声画关系给影视作品增加了无穷的魅力。尽管声画关系中也有不尽人意,也有败笔,但声音的出现总归把影视带到了更完美的层次,比以前的默片也更富有感召力,是人类历史的进步。发展到现在,声音的加入已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各种电子模拟的、电脑合成的声音层出不穷,带给了影视新的生命力。

摘要:无论在电影还是电视中,声音与画面都是互相对应、互为补充的。画面是叙事的基础,是声音的承载体,传达给观众的是具体的形象的视觉感受;声音可以补充说明画面,依托画面创造一种意境和想象,表达画面内在的深层次含义,两者相辅相成,创造出一个艺术化的视听世界。

篇8:字与拼音(三) 教案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声母。几天我们学习的这几个声母有一点特别,只要小朋友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仔细就一定能发现。

二、学习新声母。

1、出示图片(小朋友在写字)

哪个小朋友能告诉大家,画上的小朋友在干吗?

生:在写字。

师出示卡片z,它的名字就叫(z)。

结合图画练习发音。

小组内多种形式练习发音。

3、学生根据上面的方法自学c、s

(师将两幅图挂在黑板上,在对应的位置上帖上c、s)

(1)自己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学生自己想,自己说一说。

(2)小组之内说一说,看看自己说的对不对。

(3)汇报结果,师纠正指导。

三、送新朋友回家。

指导学生观察占格,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帖一个画有四线格的小房子,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把拼音帖在四线格里)。

一、做做练习,攻克难题。

1、卡片出示:

祖z-ǔ-zǔ册c-è-cè色s-è-sè

zǐsèzuòxiàzǔcíhuàcè

sīguā

五、比一比,谁是火眼金睛。

zicisi

字词四

zicisi(整体认读)

zcs(声母)

(让学生初步接触整体认读)

六、练习。

1、把课本上的音节多读几遍,同位之间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想一想,说几个声母是z、c、s的字或词语,看谁说的多。

第二课时zhchshr

一、复习导课:

1、(出示z、c、s三个声母)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谁能念一念。(学生朗读这三个声母)

2、出示zhchsh。你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新声母。

出示:zcs

zhchsh

1、说说你的发现。

生:下面的声母比上面的三个声母都多了一个h。

师:虽然前面一样但后面多了一个字母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出示一幅图和zh。

师:同学们看,这个小朋友在干吗?你妈妈也做过。

生:小朋友在织毛衣。

师:你能在图画上找出这个声母吗?

生:能,左边一个z右边的椅子像个h,加起来就是zh。

师:你真棒,老师这里还有几幅图,小朋友一起来看。

3、出示两幅图和两个声母,猜猜它们念什么?

(1)、学生自主学习两个声母。

(2)、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学习。

4、学习声母r。

(1)、出示图画(一个太阳)。

r这个声母的名字和它(太阳、日)的名字很相近。猜一猜它念什么?(引导学生知道太阳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日”)读成轻声。

(2)、出示幼芽,观察一下它的形状,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发言。(师适时指导)

三、小游戏:找朋友。

zhhs

hcr

(看看谁能找出你新交的朋友)

新朋友选合适的房子,应该买几层的房子?(观察占格,加深印象)

四、拼一拼,读一读。

竹zh-ú-zhú车ch-ē-chē

书sh-ū-shū入r-ù-rù

五、看看谁最棒。

1、出示:

z-zhc-chs-sh

zi-zhici-chisi-shi

zhichishiri

只吃十日

2、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六、总结:zhichishiri也是整体认读音节。

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有收获,你就是最棒的。

第三课yw

教学准备:教具:放大书上彩图;音节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或事先在黑板的右下方画好四线格。学具:有关声母、单韵、音节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复习。

用卡片出示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zicisi。先指名读,并进行平、翘舌音的区别比较,再齐读。

(二)教声母y

1、读准y的音

(出示放大的彩图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杈上晾着衣服。)把“衣服”的“衣”的音读得轻而短就是声母y的音。

用红粉笔放大板书y。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

2、记住y的形

指图:y像什么?(y像图上晾衣服的树杈。)教师领着学生念顺口溜:一个树杈yyy。

(三)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

看图:衣服的衣用拼音怎么写?(板书:yi)教师领读领说:衣、衣服、晒衣服。学生反复练读yi的音。

师述:它是一个整体认读的音节,由声母大y和韵母小i组成。学生齐读yi三遍。

比较y与yi发音的区别。学生再试读。教师大面积抽查。反复练习,不搞“大合唱”。

(四)整体认读音节yi的四声训练。

整体认读音节yi的四声怎么读?(板书:yīyíyǐyì)学生试读后,教师再检查,然后领读并扩词。

yī是一年级的yī(衣服、医生)yí是阿姨的yí。(怀疑、宜昌)

yǐ是椅子的yǐ。(已经、以后)yì是注意的yì。(文艺、会议)

(五)用同样的办法教w、wu及wu的四声。

(六)练习直呼,掌握音节。

(1)(出示图3)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一只鸭子在水中游。)

板书:ya,学生齐读这个音节并指名说说,这个音节是怎么读出来的。

小结:这个音节是由声母y和单韵母a组成的。读音时,先发y的音,气不断,快速滑向a,前轻后重,一口气读出来。

(2)(出示图4)提问:这是什么?(是一只青蛙。)

板书:wā(自由读wā)师:wā是怎样组成的?

(3)(出示图5)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们在干什么?(是几只小鸟,小鸟在窝里唱歌。)

板书Wō(指名读,再指名说出读的方法。)

师:说说wō这个音节是怎样组成的?

师小结:从yā、wā、wō三个音节可以看出:一个声母和一个单韵母可以组成一个音节。

(七)读写结合,综合训练。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声母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谁能说说它们的读音有什么不同?yw轻短;yiwu重、长。我们还学了yw和单韵母ao组成的音节,谁能读读?

2、练读。

读卡片:yyiyīyíyǐyì

wwuwúwǔwù

yawawo

3、练写。

指导写y,右斜短,左斜长,占中下格,两笔写成(中格占满,下格空三分之一。)

指导写w,斜下斜上,又斜下斜上,共两笔写成,占中格。

教师边讲边范写,学生先书空,再描,后抄写。教师巡视指导,课内完成。

第四课时

(一)复习。

1、问:jqx与_在一起该怎样写?(指名上台写juquxu)问:你是怎样记住写时去掉_上两点的?(复习儿歌:jqx真淘气,从不和v在一起,要是和v在一起,见了鱼眼就抹去。)

2、(出示音节卡片)认读音节:

yiwu

(二)比较yiyiwuwu

1、(出示卡片y)问:它是什么?(它是声母。)读时要注意什么?(要读得轻短。)指名读,再齐读。

2、(出示卡片i)问:它是什么?(它是韵母。)读时要注意什么?(要读得重而长。)指名读,再齐读。

师述:我们把声母y叫大y,韵母i叫小i;大y和小i在一起,组成音节yi。yi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得重而长。教师领读yiyi

3、(出示卡片u)问:它是什么?怎么读?(它是韵母,读得重而长。)学生练习读。

4、(出示卡片w)问:它是什么?怎么读?学生练习读。

师述:我们把声母w叫大w,韵母u叫小u;大W和小u在一起,组成音节wu。wu是整体认读音节,读时重而长。教师领读wuwu。

另外强调:iu两个韵母不能自成音节,必须由大y、大w来帮忙,分别组成yi、wu。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

1、出示卡片认读。

师述:_与jqx在一起组成的音节,写时省去两点,_与y在起,又组成一个整体认读音节。(板书yu)指名读,齐读。

2、师述:_与y在一起,_上两点也要省去。教儿歌帮助记忆。(_字真骄傲,两眼往上瞧,y姐姐帮助它,去掉骄傲帽。)

3、“yu”带上声调怎么读?

(四)看图读拼音。

看第六、七幅图,读图下面的音节,把这课刚学的音节用笔画上横线。学生自己试读。

1、(出示图6)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指名说后板书:yāyǔ。先指名读,再齐读。

2、(出示图7)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答后板书:wǔwǒ。先指名读,再齐读。

师述:这两幅图下面都有一个词语,是由两个音节组成的。

各自读后做找朋友的游戏。

(五)训练直呼音节。

1、指名读音节卡片:yiwuyuyawawo

2、比赛读,分组读。

3、说说这些音节中哪些是整体认读的音节?

(六)综合训练。

1、指名读书:①注意顺序,②读准音节,③声音响亮。

2、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整体认读音节yu,谁能读它的四声?

3、练听:听老师或同学读声母、韵母、音节,看谁又准又快地在自己的卡片中把读的声母、韵母、音节找出来。

篇9:浅析诗与画的时空意象

诗与画是对有限时间的超越, 揭示了艺术家的情感记忆, 并使支离破碎的时间有了新的意义及更广阔的维度。

1、诗歌在时间中的游离

诗是诗人情感、意象地表达形式, 是对时间的自由解构。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讲, 诗人敏感的情绪在时间的来回游离中被激发, 并通过对时间的解构, 来抵达言语之外的意象。

诗是诉诸精神和时间的艺术, 诗借助语言形式叙述那些零落在时间维度的事物, 使记忆在时间的延展中自由的重构。由此, 诗比绘画有着更强烈的时间意识和更大自由度。“诗歌是借助于语言文字这一传达工具, 表现空间境界在时间流程中的延展, 也表现不相连属的空间境界, 在对空间境界、方位、角度、距离的选择和变换方面, 有着绘画无法比拟的自由度, 还可以表现声音、触觉、嗅觉、感觉等无法凭空间境界直接展示的内容, 并且对外物与内心的碰撞、交叉以至融合、渗透, 或相离、相反等情况, 可以因意而施, 运转自如, 等等。” (1)

中国哲学没有严密的逻辑性及明确性, 一切不可言说, 寻求一种模糊性和神秘性。毫无疑问, 诗人也在创作中自觉追求时间的模糊性, “为了创造一种暧昧状态——现在与过去相混合, 以及梦幻与现实相交融——诗人经常求助于取消时间的成分, 或者将不同的时间并置在一起, 以打破线性逻辑”。 (2) 诗人在对时间的解构中, 使其情感记忆任意在时空中来回穿梭, 例如李商隐的《锦瑟》一诗最后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人此时处于历经此情与回忆此情的双重时间中, 已分不清“此情”就是“彼情”, 亦或, 根本无“此情”。又如白居易的《花非花》:“花非花, 雾非雾, 夜半来, 天明去, 来如春梦儿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这首诗通过叙述时间的了无影踪, 来揭示人生的变化无常。美好的事物被时间肢解并遗忘, 诗人只有在时间的游离中重新唤起曾有的思绪与情感, 使其归宿到所重构的意象中。

2、绘画是对瞬间的定性

绘画相对于诗歌而言虽然更具有空间性, 但它同样使时间介入其本身, 只不过它是对时间某一瞬间进行解构。

艺术家试图将流逝的瞬间转化为灵动的空间, 使其在时间中得以超脱并进入时空相接、往返循环的宇宙秩序中。绘画停顿在线性时间中的某一点, 是对某一瞬间的解构, 以实现记忆与想象中的真实。诚如朱昂·格里斯在有关他的绘画笔记中说:“我从中抽取真实元素的世界不是视觉的而是想象的。”又如贡布里奇从康斯坦布尔画册的前言中引用的一句话:“短暂的瞬间从飞逝的时间中捕获了一个持久而严肃的存在。” (3) 这种“想象”与“持久而严肃的存在”都是在对瞬间的偶然碰触中而引发的。

在塞尚的静物画中, 通过对对象的经验, 使其真实定格在某一瞬间并使之显现。他在对时间的解构中, 寻求着纯粹的偶然性, 一旦想象被激发, 流逝的瞬间就得以永恒保留。塞尚的静物表现出一种时间的静止, 就如在沉思中酝酿着冲破时间秩序的力量, 而艺术家仿佛与此无关, 高度清醒的从自身向外注视着。

诗与画是从不同的维度对时间进行解构, 无论是诗对时间任意的游离, 还是绘画对某一瞬间的契合, 都赋予时间以永恒的意义。

二、诗与画在空间中的相互渗透

诗与画都是以艺术家的敏感性为基础而创作, 它们有着共同的情感体验。北宋张舜民就曾说:“诗是无形画, 画是有形诗。”诗的空间意识在时间延展中展开, 呈现了言语之外的视觉意象;绘画在空间中介入瞬间的形式意义, 使之融合诗的情怀。

1、诗中有画

(1) 诗中有画的视觉美

“诗中有画”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王维的诗, 苏轼就曾对其诗画评价到:“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 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 或曰:‘非也, 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4) 王维的诗具有强烈的视觉感以及深远的画意, 他把时间维度的自由性转化为灵动的空间。从视觉角度来看, 王维的诗在对空间的整合中, 用语言形象的勾勒出绘画美感, 使人在想象中呈现另一种真实。例如《塞上》中的两句诗:“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又如《青溪》这首诗:“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 晴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这里有“溪水、山川、乱石、深松、菱荇、葭苇, 以及垂钓者”, 它们随作者的情感起伏在空间中寻求各自的方位, 在这样一幅有水声、树色等情景的生动画面中, 我们尽情地体味着想象中的视觉美感。

很多诗作中都展示出视觉的色彩意象, 例如杜甫《绝句》中的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其中的“黄”、“翠”、“白”、“青”, 很直观的呈现出一副明快、多彩的画面。它们有远有近、虚实相生, 具有更高审美的空间意象。

(2) 诗中有画的意境美

诗中有画, 不只是浅表的视觉美, 更具有深远的意境美。古人云:自古词人是画师。由此可见, 把言外之境的画意渗透到空间秩序内, 一直以来都是诗人自觉的追求。例如刘长卿的诗《寻南溪常道士》:“一路经行处, 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 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 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 相对亦无言。”

诗人通过“屐痕”、“白云”描写出人迹罕至的远景, 又通过“芳草”、“闲门”展现出近景, 由远至近始终是一个“静”字;又“过雨”、“松色”、“山”、“水”, 一幅润色山水画油然而生;最后两句诗, 不仅深化了画面的“静”, 更使人体味出诗人心境的“静”。在随时序而转化的空间维度中, 整首诗呈现给我们既有景又有境的画意之美。又如常建《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 唯闻钟磬音。”

这首诗通过描写古寺的幽寂环境, 一幅幽阴安静的清晨图画, 映射出诗人虚静淡泊的情志。言简、意远、境深、心空, 通过人与景的相互契合, 营造出了画意深邃的境外之境。

由此可知, 诗虽然是一种时间艺术, 却总是通过渗入空间意象来表达个人心绪, 无论是从视觉的形式美感, 还是言外之境的幽远画意。

2、画中有诗

(1) 、画与诗的表面结合

第一, 画依诗而作。即画家依据诗人所描写的情景或事象而转化为可视的灵动空间。古代许多画家都因诗而作画, 顾恺之就常画嵇康的诗, “恺之每重嵇康四言诗, 因为之图, 恒云:‘手挥五弦易, 目送归鸿难’”。 (5)

第二, 诗因画而写。即诗人被画面所触动而引发诗兴, 从而以画的内容为主题加以咏写。题画诗古已有之, 但是唐代及以前的题画诗并未题在画中, 直到宋代, 文人画兴起, 诗与画在形式上才真正结合。宋徽宗赵佶可谓是画中题诗的第一人, 以后的元、明、清时期, 一些文人画家如倪云林、石涛、郑板桥、吴昌硕等人几乎是有画必有诗, 诗与画俱融在意象无穷的空间维度里。

(2) 、画与诗的内和之意境

画与诗不一定只是在形式上结合, 也内在契合了诗之意境, 勾勒出形式之外的情感印象。王维的画, 都是无声诗, 如他的《江山雪霁图》, 就使人联想到他的两句诗:“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汉江林兆》) 。董其昌曾说:“画中诗唯右丞得之, 监工者自古寥寥。余雅意六法, 而气韵生动, 无莫犹人, 独所心醉大痴山水此册, 皆有其意矣。” (6)

当然, 许多画家的作品都隐逸着诗人的心灵情怀, 尤其是文人画家。如元代画家吴镇的《渔夫图》, 在此空间的布局中, 有渔夫闲坐停舟, 而舟横卧山水, 整幅画面明净清寂。就如他诗所写:“洞庭湖上晚风生, 风触湖心一页横。兰棹稳, 草衣轻, 只钓鲈鱼不钓名。”诗意与画境完整而有机的内和为意象空间。又如倪瓒的《六君子图》, 从树石之近景, 到中间的平静湖水, 再到临水而卧的远山, 意境随空间的延展而逐步虚化, 并引伸出画外之意、境外之境。犹如黄公望题诗:“远望云山隔秋水, 近看古墓拥陂陀。居然相对六君子, 正直特立无偏颇。”

画中隐现着诗的寓意, 并将其内在化, 散落于空间秩序中。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诗与画皆因情而生境, 由境而构成意象空间。“诗中画, 性情中来者, 则画不是可拟张拟李而后作诗。画中诗, 乃境趣时生者出, 则诗不是便生吞生剥而后成画”。 (7)

三、诗与画的审美意象

时间性与空间性在诗与画中相互渗透, 共同创造出一个完整而有机的四维宇宙。诗情画意中所揭示的天地之大美以及深沉的冥无之境, 在时空意象中涌动着。

1、诗与画的天地之情怀

“中国古代思想是从宇宙精神这一本质上去设定美, 从宇宙精神与人的精神的对话、交流、融合中去确定美。《乐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 大礼与天地同节’;《庄子——知北游》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8) 诗与画同样是以天地之精神来抒发情志, 追寻生命的终极价值。例如陈子昂诗《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泪下。”在这首诗中, 诗人把自己独放在空旷的天地之间。个人的孤独、悲伤、凄凉在这时空的苍茫中感叹着人生的短暂及渺小。又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两句诗:“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这首诗同样是感叹人于天地间的渺小, 以天地之大情怀观照自我。再如使后人吟咏不已的王之涣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整首诗呈现出气势磅礴、自由奔放的时空意象。诗人登高望远, 以极目无穷来舒放自己的博大情怀, 此时, 心与天地合一。

绘画更是以直观的形象表达出天地之精神。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序》:“伏闻古人云:‘画者圣也’。盖以穷天地之不至, 显日月之不照。”说明古之画圣是以通达天地之精神为终极目标。晋末宋初的王微在《叙画》中说:“以图画非止艺行, 成当与《易》象同体。”《文心雕龙——原道》也说:“幽赞神明, 《易》象为先。” (9) 因为《易》是象法天地而创作的, 是以天地之精神而言生命意象。

由此可见, 绘画之根本精神及创作意图是表达出自然之美以及天地精神。比如王维的山水画, 用单纯的墨色很好的呈现出其恬淡的心境以及情远意深的天地之美。他曾作的《辋川图》, 就是最好的写照, “山谷郁郁盘盘, 云水飞动, 意出尘外, 怪生笔端”。又如马远的绘画, 深刻的挖掘了山水中的诗情及天地之意境, 他的《寒江独钓图》, 用简练淡雅的笔墨表现了在浩芒大江中垂钓者的逍遥自在。四周大片的空白, 天水共一色, 引人进入浩渺无穷的时空意象中。再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 整幅画卷中, 近山远岸, 树石江水, 凉亭小径, 扁舟垂钓, 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象。画家并没有具体刻板的描绘, 而是着重于把握整体意象, 天地精神在此仿佛抬头可见、俯拾可得。

2、诗与画的冥无之境

诗与画的创作意识根源于其哲学思想, 中国士人的禅道精神渗透到诗画中, 以无我之心观物, 以冥无之思写人生, 进而超脱于真境实像。“禅道精神契合于士人从现实的礼法中抽身超离出来的而且还能自得其乐的境界。” (10) 王维《叹白发》中两句诗:“一生几许伤心事, 不向空门何处销。”就阐释了人有世俗向冥无之境追求的缘由。他在自我选择的孤独里体味着宇宙本心, 以冥无之思而与自然合:“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 、“木末芙蓉花, 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这里, 孤独隐匿在自然中, 一片静谧幽寂的时空意象与世俗完全隔绝, 人于此超然解脱。

绘画的冥无之境主要表现在水墨山水画中, 于此, 一切外在的色彩形象被淡化, 从而写照出虚无空茫的时空意象。唐张彦远就曾深刻解释了水墨画的意蕴:“夫阴阳陶蒸, 万物错布。玄化亡言, 神工独运。草木敷荣, 不待丹绿之采;云雪飞扬, 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 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意在五色, 则五象乖矣。”11

水墨画使文人雅士的禅道精神得到极致呈现。王维的山水画就具有清润、悠闲、静逸的意象, 如他的《雪溪图》:白皑皑的冰雪天地, 远处的山坡、树木、房舍掩映于茫茫白雪中。这样一片幽寂的山村之境, 仿佛世外桃源, 静逸在时空之外。清弘仁的绘画用凝练的笔墨形象表现了空境意远的本真心灵, 如他的《松壑清泉图》, 老树、陡壑、水随山转, 整幅画淡雅疏朗、气韵荒寒, 若人迹罕至, 无声相应。

总之, 诗与画在时间与空间构成的维度里, 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使心与物、瞬间与永恒统一为有机和谐的整体意象, 渗透着人类精神的高贵情感。

参考文献

[1]程抱一著, 涂卫群译:《中国诗画语言研究》,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奥登等著, 马永波译:《诗人与画家》,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3]周积寅编著, 《中国画论辑要》,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4]彭吉象主编, 《中国艺术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篇10:《字与画》的优质教案设计

霍桑是19年世纪美国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之一。《红字》被看作Hawthorne最杰出的作品。这部小说除了使用象征手法以外, 还描述奇妙浪漫的气氛以及具体精神活动。这部小说研究了Hester, Dimmesdale and Chillingworth的内心世界。这篇论文尝试阐述罪恶及如何赎罪。

二、红字

根据《圣经》记载, 上帝花了7天时间创造了整个世界, 当然也包括以他的肖像而创造的人,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亚当和夏娃。让他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伊甸园里。上帝告诉他们可以吃园中的果实, 除了园中央那棵树的禁果。由于蛇的引诱, 夏娃禁不住诱惑, 偷吃了禁果, 还有让亚当也一块吃了。他们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因为犯了通奸罪, 加尔文教要让Hester Prynne戴“A”字来惩罚她。

三、道德败坏---红字的起源

故事始于17世纪的波士顿, 一位年轻的女人Hester Prynne被她的丈夫送去美国。然而, 很多年过去了, 他自己却没有前往。或许他被大海夺取了生命。在等待丈夫的时候, Hester Prynne和当地的一位年轻的牧师Arthur Dimmesdale相爱了, 还秘密私通。因为Hester Prynne怀孕了, 他们的秘密就被暴露了。

很难评价一个人是不是有罪。例如, 20年前, 通奸足以毁了一个人的名誉。然而, 在当今社会, 结婚前同居很普遍了。另外, 有些人标榜自己多么高尚, 但他们仍然不可以避免有自私自利, 会犯罪。因此, 我们仅用上帝订立的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有罪。即

“天主十诫”: (一) 钦崇, 一天主为万有之上; (二) 勿呼天主圣名, 以发虚誓; (三) 守瞻礼之日; (四) 孝敬父母; (五) 勿杀人; (六) 勿行邪淫; (七) 勿偷盗; (八) 勿妄证; (九) 勿恋他人妻; (十) 勿贪他人财物。

以这些标准来判定, Hester是一个罪人。因为她犯了上帝的诫命commit adultery----通奸罪。尽管她和丈夫之间没有爱情, 但是她明知自己已经结婚了, 还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 和Dimmesdale相爱了, 她这种行为是在亵渎上帝。所以, 从她犯罪那天开始, 她必须要忍受各种痛苦。

The Seven Deadly Sins:a) Pride;b) Lechery;c) Envy;d) Wrath;e) Sloth;f) Glutton

四、Hester Prynne的复活——从遭受痛苦到获得拯救

当Hester抱着孩子走出监狱的时候, 被压到一个集市, 这一种公开的暴露在当地人看来没有一丝的同情。相反, 虽然说这个监狱的门离那个集市并不是很远, 对于Hester来说, 确实一个漫长的旅程。当她最后站在绞刑台上的时候, 所有众人的眼睛都在注视着她, 注视着她胸前的那个代表通奸罪的“A”字。她在这种神圣的灵魂面前快要窒息。她甚至想让人们用恶毒的语言来污辱她, 而不想去忍受这些僵持的面容。尽管Hester试图将胸前的“A”字做成漂亮的装饰, 这仍使她感到不光彩。她被押回监狱时, 又表现的很兴奋, 无法控制自我, 甚至弄伤了她可怜的孩子。当医生也就是她真正的丈夫进来时, 她立刻平静下来。经过一番谈话后, Hester答应不会揭穿他的真实身份, 这不仅使她有罪恶感而且有危机感。

Hester被释放了, 走出牢房的大门, 阳光照耀在她的身上, 有意无意暴露出自己胸前的红字。她开始做一些针线活来维持生计。Pearl的出生也给了她希望, 这让她在接下来几年里在人们心中很受欢迎。然而, 她从未刺绣过遮盖在新娘脸上的白纱。在与社交中, 她仍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世界。所有的痛苦随时提醒她必须忍受, 赎罪直到上帝原谅她

世上没有人想遭受痛苦折磨。我们都希望有一天没有各种人生的痛苦。从《圣经》中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并相信上帝。那么什么是信仰?所谓信仰就是一种坚实的信念, 相信上帝所说的一切, 所行的一些奇迹都是真实的。当上帝说什么存在, 即使你没有亲眼看到, 信仰会使你相信它是真实存在的。 (Hebrews11, 1) .

深入钻研这本小说和霍桑的特点, 我有另外一个总结:

1、她经常去教堂, 显示她的信仰。她想和其他人分享上帝的爱, 相信上帝会拯救她, 就是她这种坚实的信仰使她最终被拯救。

2、Hester想和Dimmesdale逃离是另外一个错误, 这本身是一种违背。他们又犯了通奸罪, 当然要受到惩罚。然而, 他们或许感到这种惩罚太久, 太痛苦, 所以他们决定从这个可怕地方逃走。上帝使用他的全能帮他们没有再犯一个错误。最后, Dimmesdale死前忏悔自己的罪过。

3、Hester的结局是死亡,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终止。在Hester带着胸前的标志“A”回归大自然后的许多年后, 她做过的善事使人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代表着污辱, 轻蔑的“A”变成了一种怜悯, 得到了尊重。一些遭受不幸的人还曾经找她寻求解决痛苦的建议, Hester尽其所能帮助他人。他们开始试图去接受她。有些人还把“A”当作“Able”, 甚至还有人说是“Angle”.Hester死后被葬在Dimmesdale的身旁, 墓碑上有个“A”.经历许多的痛苦和赎罪, 她最终得到了上帝的原谅。

五、总结

最终, Hester Prynne通过虔诚的赎罪重获新生。她像其他人一样也得到了上帝的无限的爱。她最终被拯救的主要原因还是她坚实的信仰, 这个信仰是她获得上帝原谅的前提。因此, Hester Prynne最终被社会接受了, 上帝也原谅了她, 她被拯救了。

摘要:《红字》使美国作家Nathaniel Hawthorne誉满全球.Dimmesdale和Hester Prynne的经历唤回我们对亚当和夏娃的故事的记忆.小说的女主人公Hester犯了通奸罪, 并被迫在胸口上带上“A”.起初, 她遭遇受各种各样的磨难, 然而, 她认识到了自己的罪行并尽最大的努力去赎罪。最终, 通过她的努力, 使Hawthorne比任何新英格兰人都更勇敢地去思考她所处的社会和自我.她获得了自我拯救.上帝原谅了她.

关键词:“A”字,拯救,罪行与赎罪

参考文献

[1]《丙年主日弥撒经文》, 上海新闻出版局。

上一篇:应用文的结构分为下一篇:关于生命的意义600字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