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管理办法

2024-07-10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管理办法(共11篇)

篇1: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青海省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监管办法(试行)》的通知2008-07-22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青保监发〔2008〕120号

辖内各财产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

现将《青海省财产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监管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各财产险公司要充分认识实施分类监管对于促进公司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从防风险、促发展的角度去认识监管部门实施的分类监管,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实施好该办法。

二、各财产险公司要认真组织好所属机构自评工作,并统一于每年4月30日前报送各所属机构上自评报告。2008自评工作在各省级分公司间进行,各公司应于10月30日前完成2007自评报告上报工作。

三、各财产险公司在该分类监管办法实施过程中有何意见建议,请及时向青海保监局反馈,以便进一步修订完善。

二OO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青海省财产保险公司

分支机构分类监管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监测财产保险公司在青各分支机构的风险状况,预警保险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提高保险监管的科学性,促进保险公司增强竞争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根据中国保监会《财产保险公司风险评价办法(试行)》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分类监管是指青海保监局在各财险公司分支机构风险自评的基础上,通过采集、整理、分析分支机构相关信息,开展调查、监测、分析和评估分支机构风险状况,并对不同风险水平的分支机构划分类属,实施差异化监管的方法。

第三条 分类监管的类属评定由青海保监局按本办法规定每年进行一次。

第二章 分类方法

第四条 财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监管的类属以本办法确定的内部控制、市场行为、经营情况、承保理赔管理等四个部分评价内容的评价结果确定。

内部控制。包括环境控制、业务控制、财务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指标。

市场行为。包括信息披露与对外宣传、客户信息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信访投诉、经营合规性、中介业务管理、条款费率、机构与高级管理人员、监管部门行政处罚等指标。

经营情况。包括经营稳定性、成本及费用支出、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等指标。

承保理赔管理。包括评价承保管理和理赔管理。承保管理包括单证与印鉴管理、销售管理、核保流程、业务记录与归档管理、承保信息系统等指标。理赔管理包括制度建设、实务操作、车辆理赔、信息系统、合规管理等指标

第五条 分类监管类属分为A、B、C三类。

A类机构:综合评分90分以上。依法经营意识较强,财务管理严谨规范,业务发展诚实守信,综合管理较为完善,服务水平高,市场反映好,风险水平低。

B类机构:综合评分80分以上90分以下。有一定的依法经营意识,财务管理基本规范,业务发展良好,综合管理基本规范,服务水平良好,市场反映一般,风险水平中。

C类机构:综合评分80分以下。依法经营意识较差,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业务发展波动大或不连续,综合管理不到位,服务水平差,信访投诉较多,风险水平高。

开业不满一年的分支机构不参加类属评定。

第三章评定程序

第六条分类监管评定按照分支机构自我评价、青海保监局评价两个步骤进行。

自我评价是指待评财险公司分支机构根据本办法确定的评价内容对自身风险进行评价,并撰写自我评价报告的过程。

青海保监局评价由初步评价、反馈与调整、形成评价报告等三个阶段组成。

第七条 应纳入分类评定的财险公司分支机构根据本办法确定的评价内容对上风险状况进行自评,并撰写自我评价报告。纳入分类评定的各财险公司分支机构上自评报告由其省级分公司统一于每年4月30日前报青海保监局。

第八条自我评价报告应包括该分支机构基本情况、风险自我评价、存在问题及原因、改进措施等内容。自我评价报告应客观、真实,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虚报、拒报。

第九条 青海保监局可以通过信息采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作出初步评价的过程形成初步评价结果,并将初步评价结果通知各财产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公司接到通知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向青海保监局反馈书面意见。

各待评分支机构对评价结果如有异议,应提供新的信息材料,青海保监局予以审定。如有重大信息遗漏、重大判断失误等情况,青海保监局对原评价结果作出调整。

第十条 青海保监局根据评价结果形成青海财产险市场分类监管报告。

第四章 结果运用

第十一条 分类监管类属是规划监管工作和配置监管资源的主要依据。青海保监局对不同类属采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监管。

(一)A类机构:给予更多的政策和信息支持,促进其业务上台阶、服务上水平,做大做强,一般不安排固定的现场检查计划。

(二)B类机构:日常监管中给予更多的帮助,促使其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该类机构尤其是高管人员法律法规的培训,适当关注业务发展,引导提高服务水平,视情况安排现场检查计划。

(三)C类机构:重点予以关注,列为监管重点,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强化依法经营意识的培养。根据风险状况

及违规情况确定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的频率、范围、规模,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经营情况陈述制度。由分支机构负责人根据青海保监局的要求,陈述经营管理及整改进展情况,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第十二条 对于开业不满一年的分支机构,重点督导,侧重监管法规教育和风险提示。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 分类监管评价过程中的数据信息、相关材料和风险评价结果仅供监管工作使用,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披露或宣传,违者将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十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财产保险公司在青各分支机构。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青海保监局负责解释与修订。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篇2: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完善河南省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及保险中介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保障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机构稳健经营,防范化解经营风险,促进河南保险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保险代理机构管理规定》、《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指保险公司依法在河南省设立的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支公司和营业部。

本指引所称营业部,是指由保险公司依法设立的持有《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的营业部。

本指引所称保险中介机构是指注册地设在河南的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法人机构及分支机构。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高管人员),是指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及保险中介机构经营管理活动具有决策权或者重大影响的下列人员:

(一)保险公司分公司、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

(二)保险公司支公司经理、营业部经理;

(三)公司制保险中介机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副总经理;合伙制保险中介机构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保险中介机构分支机构负责人。

(四)其他具有相同职权的负责人。

第四条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以下简称河南保监局)依法对辖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及保险中介机构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查和管理,并对其履职及培训情况进行监管。

第二章 任职资格管理

第五条 高管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保险监管制度及公司章程,具有良好的品行和声誉,具备与其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从业经历、经营管理能力及相应任职资格条件。

第六条

河南保监局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实行核准制和报告制。

分公司、中心支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资格适用核准制。支公司、营业部经理任职资格审查适用报告制。河南保监局对辖内保险代理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保险经纪机构及保险公估机构在辖内的分支机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实行核准制;对辖内保险经纪机构及保险公估机构法人机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申请负责受理,经初步审核后报中国保监会核准。

第七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适用核准制的高管人员,在任命前应由省级保险分公司向河南保监局申请核准任职资格;适用报告制的高管人员,在任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应由省级保险分公司向河南保监局报告任职。

保险中介机构任用高管人员,在任命前应由任命机构向河南保监局申请核准或初步审核任职资格。

第八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应当使用由中国保监会制定统一格式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申请表、任职报告表。填表应准确、完整。

第九条 申请机构和接受任职资格审查的高管人员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如有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任职资格的,河南保监局不予受理、不予核准任职资格或者提出初步审核意见上报保监会,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管人员在1年内不再受理对其的任职资格申请。

第十条 河南保监局自受理任职资格核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属于核准范围的,作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决定核准的,颁发任职资格核准文件;决定不予核准的,作出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属于初步审核范围的,提出初步审核意见上报保监会。

第十一条 已核准任职资格的高管人员,在任职机构内部调任、兼任同级或下级高管人员职务,无须重新审核,但省级保险分公司应在任命的10个工作日内、保险中介机构应在任命的5个工作日内报河南保监局备案。

第十二条 高管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任职资格自动失效,拟重新担任高管人员的,需再次经过任职资格审查:

(一)从原任职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离职的;

(二)在原任职机构由低级别职务向高级别职务晋升的;

(三)受到责令予以撤换的行政处罚的;

(四)出现《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

第十三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及保险中介机构因特殊情况需要指定临时负责人的,临时负责人应切实履行负责人职责,其任职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自任命决定作出之日起,省级保险分公司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河南保监局报告。

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分支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分支机构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河南保监局报告;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保监会报告。

第三章 履职管理

第十四条 高管人员应严格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监管政策及公司章程,认真落实监管意见,确保经营决策及行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第十五条

高管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

(一)遵守法律、法规及监管政策,并确保有关规定在任职机构内部得到执行;

(二)主持任职机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任职机构经营计划及公司决议;

(三)负责建立、实施和完善任职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合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四)正确引导员工树立依法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规范员工执业行为,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准;

(五)遵循适度、有序竞争原则,遵守行业自律规范,加强行业合作,维护行业整体利益;

(六)重视信访投诉工作,研究解决信访投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化解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投诉问题的发生;

(七)及时向监管机构报送相关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及时向监管机构报告重大突发事件,并对报告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八)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参加监管部门组织的有关会议及培训,培养自身的业务能力;

(九)其他法律、法规及保险公司章程规定的职责。第十六条 各省级保险分公司应于每年3月31日前向河南保监局报告上一本系统市级(不包括县级市)以上分支机构高管人员的履职情况。

履职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对高管人员出具的考评结论及相关意见;

(二)高管人员上一接受奖惩情况;

(三)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认为应报告河南保监局的其他情况。

第四章 培训管理

第十七条

高管人员培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分类培训,按需施教。根据培训对象职务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分级分类地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训内容紧扣保险业的特点和发展的新形势,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全面实施,保证质量。培训面向所有高管人员,实现行业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第十八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对拟任高管人员进行任前培训。

任前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保险基础知识;

(二)保险法律法规;

(三)保险监管政策;

(四)与保险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有关的业务知识。河南保监局以书面测试形式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拟任高管人员任前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结果及时向省级保险分公司反馈。对于书面测试成绩不合格的高管人员,各公司应对其继续进行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河南保监局提交培训情况总结,河南保监局将对其重新进行测试。

第十九条 高管人员任职后应继续接受培训。培训包括下列内容:

(一)保险监管法律、法规;

(二)保险监管有关规范性文件;

(三)保险市场发展情况;

(四)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或保险中介机构规范运作实务;

(五)高管人员应掌握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条 河南保监局直接或委托河南省保险行业协会组织河南省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及保险中介机构法人机构高管人员的培训。

各省级保险分公司负责组织分公司及下属分支机构高管人员的培训。

保险中介机构法人机构负责组织下属分支机构高管人员培训。

第二十一条 高管人员任职期间,每年至少应参加一次集中培训。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高管人员全年集中培训时间应不少于24小时。

保险中介法人机构对分支机构高管人员的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小时。

第二十二条 省级保险分公司及保险中介机构应于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向河南保监局报告上一高管人员的培训情况。

河南保监局通过测试、检查培训档案等方式对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及保险中介机构的高管人员培训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入监管档案。

第五章 档案管理

第二十三条 河南保监局建立和完善高管人员监管档案,系统记录高管人员信息。

档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任职资格审查材料、职务变更等记录;

(二)行政处罚、保险行业纪律处分等不良记录;

(三)履职、培训情况等信息;

(四)离任审计报告;

(五)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内容。第二十四条

任职资格档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任职资格申报资料;

(二)考察谈话内容;

(三)核准或取消任职资格的文件;

(四)其他重要资料

第二十五条

不良记录信息应包括:

(一)任职机构对本人作出的警告、记过、降级等处分;

(二)非正常原因被任职机构免职的记录;

(三)行业自律组织对本人的处理意见,或对其任职机构作出的但应由本人负责的处理意见;

(四)监管机构对本人实施的,或对其任职机构实施的但应由本人负责的行政处罚及非行政处罚监管措施;

(五)司法部门、纪检部门、工商部门、税务机关、审计机关、征信机构对本人及其任职机构违法违规或不诚信等行为作出的记录。

高管人员出现上述情况的,省级保险分公司及保险中介机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事件发生起15日内将有关情况报告河南保监局。

第二十六条

履职、培训信息参见本指引第十六条、第十八条及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七条

高管人员档案将作为河南保监局实施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及其高管人员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高管人员任职期间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公司管理规定或未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及保险中介机构未按照要求报送有关材料的或报送虚假材料的,河南保监局将依法予以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保险公司临时负责人管理工作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指引由河南保监局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三十二条

篇3: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管理办法

一、驻外销售分支机构财务特点

驻外销售分支机构财务具有单一性或专业性的特点。它仅侧重于销售环节, 重点是统计、监控和协调销售分支机构的财务。即:第一, 销售分支机构财务的基本职能主要是费用的管理与报销、往来账的管理、自有资产的管理、工资及福利管理等一系列后勤工作;第二, 从对财务管理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要求来看:驻外会计需要在一定的财务专业基础上侧重于人际交流技能和市场专业知识, 表现在与总部和市场人员的沟通能力;对分支机构市场经营状况的判断能力等等。第三, 驻外销售分支机构财务不进行独立核算。

二、驻外销售分支机构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人员配备不全、管理机制不全, 导致财务舞弊

有些公司为了减少人力成本, 常精简驻外机构财务人员, 使本应分设的会计岗位不能分设, 导致财务内部失去岗位间的相互控制。例如, 有些驻外机构会计也兼职出纳, 有些机构财务甚至只有一人身兼财务主管、会计和出纳等数职。这样就给财务人员以权谋私创造了机会。

大部分驻外机构的财务人员, 虽然由总公司聘任、委派, 但是财务人员一旦上任后, 就由驻外机构负责人管理、考评。这样, 驻外机构的财务人员就成断了线的风筝。有些财务人员为了执行财务制度、遵守财经法纪, 最后和驻外机构负责人闹得不可开交;有些财务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就不得不听命于驻外机构负责人, 导致驻外销售机构负责人甚至连煤气发票都拿来报销的现象等。

(二) 销售分支机构缺乏适用有效的财务预算, 导致部分经费浪费

公司为了更多地占有销售市场, 迅速扩建驻外销售分支机构, 致使大部分销售分支机构没有符合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财务预算, 这样无效的财务预算就空架了总公司对其实际控制。经费多的驻外销售机构, 区域经理就琢磨着怎么样才能往自己的包里揣等, 这样很多花样的财务弊端就出现。

(三) 销售分支机构缺乏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措施, 导致部分财务管理失效

驻外销售机构的自身情况受驻地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而参差不齐, 但大多数都是按照公司的一般财务管理要求进行的本机构财务管理, 致使很多驻外销售机构的财务管理没有起到实质性的监督作用。

(四) 空间距离造成了信息滞后和不充分, 导致公司缺乏适时控制

空间距离是客观存在的, 给公司监控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管理到位需要以充分、真实、及时的信息为基础, 驻外销售机构经营信息的传输总会存在时滞, 即使通过ERP邮件等信息工具尽可能缩短了时滞, 但空间距离依旧会加大提供虚假信息、有意隐瞒信息等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例如某些关系员工薪酬制度的规定, 城市经理会刻意隐瞒, 不让其相关文件下发。另一方面, 驻外销售机构对总部政策的执行情况一般要通过事后检查才能够了解, 很难进行适时控制。这种决策信息滞后, 导致经验管理存在大量“拍脑袋决策”的管理现象。

三、加强对驻外销售分支机构财务监控的措施

(一) 控制财务人员

1. 公司对分支机构财务人员统一委派, 并定期和不定期轮换。

为加强公司对各销售分支机构的监管, 对分支机构的财务人员实行由公司委派, 要求其财务负责人懂得本公司销售的一些基本常识和技能, 并进入相应分支机构的管理层。并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换机构内部岗位 (例如驻外出纳岗、会计岗) ;机构间的轮换;或与公司总部财务人员轮换。轮换对于集体舞弊有很好的防范作用, 另外, 在轮换时有一个工作清查和交接的过程, 对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舞弊也有很好的防范作用。2006年年初发生的中国银行双鸭山支行的银行承兑汇票数十亿元被盗案, 就是因为中行系统强行推动轮岗制才得以发现的。当然, 在轮换中要做好所有事项的交接工作, 以避免责任人不确定的现象发生。

2. 公司对分支机构财务人员统一考评、统一领导。

(1) 统一考评。对驻外销售分支机构财务人员的考评, 公司首先根据现代财务的相关理论、技能和驻外销售的常识, 制定出完整的考评系统;结合公司各类具体销售分支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出修正系数。对分支机构财务负责人的工作业绩由公司本部财务部门统一进行考评。并安排分支机构财务负责人依据公司的考评办法对一般财务人员进行考评, 分支机构财务人员的业绩考评与其个人收入挂钩。 (2) 统一领导。在分支机构的组织机构设置中, 对其财务部门负责人由集团总部财务部门垂直领导。这样以来能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工作独立性问题。二是业务客观性问题, 只有具备了工作独立性才能保障业务的客观性。三是职责明确问题, 解决了目前很多公司财务人员过多参与具体经营工作, 而只完成核算无暇顾及财务管理的现象。四是财务人员长期不能循环使用问题, 只有业务统筹领导, 才能对相关人员的统筹调配更具有实质意义。

(二) 控制财务预算

公司总部要加强对分支机构财务监督与控制。除控制财务人员外, 还应加强对分支机构财务预算的控制。加强对驻外销售分支机构的全面预算, 也是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由于驻外机构受地域经济、政治、文化等影响而各不相同, 总部应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及年度经营目标, 指导各分支机构按照公司全面预算指标体系制定出本机构的全面预算。并监管预算的执行, 切实保证公司年度目标的完成。

年度所有费用均在年初制定好额度, 年度销量目标下达每个员工, 这样就实现了收入与支出的全面预算, 一旦在额度内超支, 必须向公司总经理申请并备案, 最终与驻外分支机构的日常考核与年度奖励挂钩。实行预算制, 费用给予的政策依然是严格按销售完成比例, 分次划拨到其专用账户。

(三) 建立健全分支机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

为建立驻外销售分支机构良好的财务工作秩序, 提高销售经营效率, 公司务必建立健全各分支机构财务规章制度。例如:财务会计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结算报销管理制度、会计工作交接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销售定价和价格管理制度、保管员物品出入库管理制度、产品物资月末盘点制度、销售办事处记账说明等。除建立健全分支机构财务规章制度外, 公司还应建立和完善生产厂商总部与分支机构、分支机构与经销商、总部与经销商、分支机构与消费者四个方面的业务流程, 还应设法保证各规章制度有效实施、业务流程畅通无阻。

(四) 监控财务信息

公司总部要时时监控异地的各分支机构财务信息, 必须借助于财务网络软件。通过网络财务系统由公司财务总部时时监控管理各地销售分支机构的账务情况, 达到公司统一监管、总体掌控的目的。

通过资金管理系统, 监控各销售分支机构的资金流量、流向、余额。各销售分支机构的费用开支首先向公司资金中心申请, 公司严格按照资金预算进行审批, 所有支付由公司资金中心通过银企直联平台统一对外支付, 提高了公司资金使用效率, 解决了公司跨地域的资金管理问题。

通过供应链系统监管各销售分支机构的销售订单、库存和销售价格的折扣情况。通过应收系统监管各销售分支机构应收账款的收回情况, 并时时进行账龄分析, 及时催收应收款项, 避免坏账的出现。

通过资金系统、供应链系统、应收系统和总账的无缝集成, 所有进出资金的单据均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库管依据批准的订单出库并填制出库单, 系统依据订单和出库单自动产生结算单, 公司资金中心依据结算单督查资金到账情况, 公司总部财务依据订单、出库单、结算单和资金进账单所产生的会计凭证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公司通过财务网络软件监控各销售分支机构的财务信息, 避免了大量的独立信息难于规范、收集和分析;避免了公司预算管理仅限于编制和事后考核, 缺乏有效的过程监控;避免了分支机构资金占用分散, 公司对整体资金调配能力不高。使得管理层能及时了解公司的整个经营情况, 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提高公司管理效率。

(五)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与监督机制

建立总部与各销售分支机构财务人员和市场销售人员的有效沟通机制, 使其能够把集团总部的管理、指导思想时时有效地传递到各分支机构;各分支机构的经营状况又能被总部及时了解和监控, 使得总部的监管到位或提前进入监管“临战”状态。

总之, 公司对分支机构财务情况监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公司必须对其财务人员、财务预算和财务信息进行监控, 建立健全分支机构财务规章制度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与监督机制。实施定期、定人、定向的监管原则, 使一些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避免管理的“真空”, 从而取得良好的预防和监管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丙豪.驻外销售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J〕.冶金财会, 2004 (11) .

篇4:论集团公司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

【关键词】集团公司;分支机构;财务管理

一、集团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集团分支机构财务管理方面问题的出现会制约着集团的持续健康发展,甚至会为其带来发展危机,因此,集团公司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应该加以重视,集团公司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

1.主观方面

财务管理不当必然会引起财务风险,而财务、资金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财务风险的出现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危机,集团分支机构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主观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

其一,集团总部对分支机构的财務管理和财务监管不到位,实质上,企业的发展要有一个总体的目标,财务管理方面亦是,但由于集团总部对分支机构财务监管没有相应的重视,其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分支机构不能有效的践行集团总部财务管理的政策,甚至其分支机构为了其自身的利益,不考虑集团的总体发展目标,在财务监管力度不够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主观性,导致财务方面出现危机。其二,集团公司总部与分支机构财务管理目标不统一。企业的健康发展,无论是经营目标、还是财务管理目标都要保持一致性,但随着发展过程中,分支机构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忽视集团公司财务的总体目标,按照自行的意愿和计划任其发展,导致与集团总部的总体目标脱节,而总部对其财务信息和经营状况不能及时的进行全面的了解,导致财务问题的出现。其三,集团管理主体决策的局限性,由于决策人员的精力和知识有限,不能对任何事务作出正确的、理性的判断,往往会出现决策失误的情况,导致公司财务风险情况的发生还有其企业员工自身素质。无论是 集团的高层人员,还是底层员工,即使他们的业务能力较强,但如果自身素质较低,没有对公司的责任感,往往会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不仅与自身方面有很大的关联,与其集团总部的监管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2.客观方面

企业集团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受企业发展的大环境的影响。集团公司和其分支机构在社会的大环境和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各种经济波动、市场动荡、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外部环境的波动与不确定性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企业不能总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及时的反应,因此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上会造成很大的波动;其次,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问题是企业组织形式引起。集团企业的规模较大,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财务管理和融资方面都密不可分,这种组织形式在集团经营方面可能会分散风险,但会加大财务风险,因为子公司的发展必然会和母公司有紧密的财务往来,如果融资链出现问题,必然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引发财务危机,给企业发展带来损害。

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问题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集团利益造成损害,因此,无论是分支机构本身,还是企业集团都要重视其财务管理。

二、集团分支机构财务管理的完善和对策建议

1.集团公司加大对分支机构的财务监管

所谓财务控制体系就是企业集团重视对母公司和子公司财务关系的处理。集团公司与其分支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紧密的财务联系,企业面对客观的环境无法改变,但可以加强对企业自身的管理,即财务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对各部门的责任和职能进行分配,使它们各司其职,对自己的工作行为,以更好的减少财务风险的出现。

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各部门的职权和责任也不断扩大,而防止职权的滥用,财务上出现漏洞就离不开监督机制的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的建立要坚持全面性和客观性的原则,无论是对企业的管理高层,还是对分支机构的员工的监管都要有一致的制度,不能区别对待。财务监督机制的建立需要专业的人才,对财务方面的理论有充分的认识,财务监督机制的建立能够使各部门的工作有效的运行,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规避财务风险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员工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2.集团企业及分支机构要具有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的经营必然会存在风险,及时的规避风险需要企业能够把风险的处理和防范纳入企业的经营战略之中,即在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营活动中都要充分的考虑风险存在,这样才能充分的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和充分的做好准备解决风险。

3.企业集团及分支机构应重视对员工财务管理意识的培养

企业集团的分支机构应重视对企业员工责任意识的培养,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作的人员的自身素质,防止投机取巧的行为出现,引发财务危机,因为在企业的经营中,时常会有员工携款潜逃等行为的出现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企业也应重视对员工的管理、激励机制的完善,控制道德风险的出现。

集团公司的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与集团公司的稳定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重视对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使其财务管理目标保持一致性,使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真正的实现其作用,确保公司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 宋海涛,张敏思.黑龙江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形成外因及防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5) .

[2] 杨小杰,李明熙,张瑶.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表现及其防范[J].企业教育. 2013(20) .

篇5: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管理办法

分支机构应于每年1月15日前,向我局报送上一的合规管理工作报告。分支机构负责人应当对合规报告签署确认意见,保证报告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对报告内容持有异议的,应当注明意见和理由。合规管理工作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合规管理的基本情况。

(二)证券经纪业务合规情况(未开展证券经纪业务的分公司报备其他业务的合规情况)。

(三)合规风险的发现、整改及责任追究情况。

篇6: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健全福建省(不含厦门,下同)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合规管理机制,及时防范化解合规风险,促进依法合规经营,确保保险业安全稳健发展,根据中国保监会《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指引》等有关规定,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当按照本细则的要求,建立健全合规管理制度,完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配备相应的合规人员,明确合规管理责任,构建合规管理体系,有效识别并积极主动防范化解合规风险,确保公司稳健运营。

第三条 福建保监局依法对辖区内分支机构合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 合规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四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当根据总公司的合规政策要求,健全完善有关合规管理的制度,制定员工和营销员的行为准则、岗位合规手册等文件,落实合规政策。

第五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当识别、评估和监测以下事项的合规风险:

(一)保险业务行为,包括广告宣传、销售、承保、理赔、反洗钱、客户服务、客户投诉处理等;

(二)公司的战略合作行为;

(三)分支机构设立、变更、合并、撤销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等行为;

(四)公司内部管理决策行为和公司内控制度的执行行为;

(五)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六)其他可能引发合规风险的行为。

第六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公司合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并制定下公司合规风险管理计划。

第七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当明确合规风险报告的渠道和方式:

(一)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营销员、其他部门及其员工应当向本级合规管理部门或者合规岗位报告合规风险情况;

(二)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以下层级分支机构的合规管理部门或者合规岗位应当逐级向上级机构的合规管理部门或者合规岗位报告合规风险情况;

(三)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的合规管理部门或者合规岗位应当向省级分公司总经理报告辖内所有机构的合规风险情况。

第八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重要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规程在发布实施前,应当提交合规管理部门或者合规岗位审查。

第九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全体员工和营销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合规培训,高级管理人员、新入司、晋升或者转岗的员工应当获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的合规培训。

第十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当建立违规事件举报机制,确保举报违规事件的渠道畅通。

第十一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当根据总公司的规定建立有效的合规考核和问责机制,将合规管理作为公司考核的重要指标,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合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并追究违规事件管理人员的责任。

第三章 合规责任人、合规管理部门、合规岗位

第十二条 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地市级分公司或者中心支公司的总经理、支公司的经理为全面负责辖内分支机构合规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合规管理工作。保险公司营业部的经理、营销服务部的负责人为全面负责本级机构合规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三条 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应当设置合规管理部门。省级分公司暂不具备条件设立独立的合规管理部门的,可以将合规管理部门和法律、内控或者风险管理部门合并设立或者设置独立的合规岗位。

省级分公司应当配备专职的合规人员。

省级分公司以下层级的分支机构可根据发展情况,设置专、兼职合规管理部门或者合规岗位,并且应当避免合规职责与其所承担的其他职责产生利益冲突。合规管理部门和合规岗位应当独立于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部门,并接受内部审计部门定期的独立审计。

合规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履行职责相匹配的资质、经验、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具有法律、保险、财会、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把握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行业自律规则和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能力。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应当以规章制度保障合规管理部门和合规岗位享有以下权利:

(一)为了履行合规管理职责,通过参加会议、查阅文件、与有关人员交谈、接受合规情况反映等方式获取必要的信息;

(二)对违规或者可能违规的人员和事件进行独立调查,必要时可外聘专业人员或者机构协助工作;

(三)享有畅通的报告渠道,根据合规制度确定的报告路线向分支机构总经理、上级合规管理部门报告;

(四)不因履行职责遭受不公正的对待;

(五)接受定期和系统的教育培训;

(六)上级部门及总经理室确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章 合规管理职责

第十五条 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总经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切实贯彻总公司合规政策,确保合规政策得以遵守,发现违规问题应当及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方法或惩戒措施,追究违规责任人的相应责任,并按规定进行报告;

(二)负责组建合规管理部门或者设置合规岗位,并确保其有效运作;

(三)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公司合规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并审核下公司合规风险管理计划;

(四)审核公司的合规报告等各种合规文件,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保险公司地市级分公司或者中心支公司的总经理应当履行前款第(一)和

(三)项规定的合规职责。保险支公司、营业部经理和营销服务部负责人的职责,由省级分公司参照前款规定制定。

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合规管理工作,并在公司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带头合规经营,支持合规管理部门、合规岗位和合规管理人员履行工作职责。

第十七条 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合规管理部门或者合规岗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总公司合规政策,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公司合规制度,报经省级分公司总经理审核后下发各部门和所辖分支机构;

(二)组织协调公司各部门和分支机构制定、修订公司的岗位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和其他合规管理制度;

(三)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制定公司合规风险管理计划;

(四)推动合规制度和合规风险管理计划的贯彻落实,并协助公司培育合规文化;

(五)审核评价公司重要的内部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合规性,并根据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行业自律规则的变动和发展,提出制定或者修订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建议;

(六)通过组织实施合规检查等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预警、识别、评估、报告和化解与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经营活动相关的合规风险,并提供合规支持,向总经理报告公司和高级管理人员的重大违规问题,向内部审计部门提出审计建议;

(七)持续关注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行业自律规则的变动和发展,准确把握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行业自律规则对保险分支机构经营发展的影响,及时对公司经营进行风险提示,提供合规建议;

(八)负责组织公司反洗钱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九)组织和协助相关培训和教育部门进行合规培训,学习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保险监管文件,贯彻员工和营销员行为准则,并向员工和营销员提供合规咨询;

(十)撰写和其他合规报告;

(十一)保持与当地监管机构日常的工作联系,跟踪评估监管措施和要求,及时上报有关合规情况报告,反馈公司的意见和建议;

(十二)其他合规管理职责。

其他分支机构合规管理部门或者合规岗位的具体职责,由省级分公司参照前款规定制定。

第十八条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各部门应当主动进行日常的合规自查,定期向合规管理部门或者合规岗位提供合规风险信息或者风险点,支持并配合合规管理部门或者合规岗位的风险监测和评估。

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结束后,应当将审计情况和结论通报合规管理部门或者合规岗位。

第五章 合规管理的外部监督

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向福建保监局书面报告合规管理工作情况:

(一)每年3月31日前报告公司上一的合规报告;

(二)及时报告合规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风险问题;

(三)对分支机构合规检查的,应当在合规检查报告完成后10日内报告;

(四)及时报告合规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五)福建保监局要求报送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条 合规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合规管理状况概述;

(二)合规制度的完善、修订和执行情况;

(三)合规管理部门和合规岗位的情况;

(四)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情况;

(五)重要业务活动的合规情况;

(六)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合规开展经营和管理情况;

(七)面临的重大合规风险及应对措施;

(八)上一重大违规事件及其处理情况;

(九)合规检查和培训情况;

(十)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十一)其他内容。

第二十一条 福建保监局通过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对辖区内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合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实施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

福建保监局将对未按照本规定执行的机构和个人依法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篇7: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管理办法

一、申请材料的纸张、封面及份数

(一)纸张

应采用幅面为209×295毫米规格的纸张(相当于A4纸张规格)。

(二)封面

封面应标有“基金管理公司分支机构设立申请材料”字样、申请人名称以及主要承办人姓名、联系方式。

(三)份数

申请材料一式4份,其中1份为原件,1份为电子版光盘。

二、申请材料目录

(一)承诺函

公司对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合规性作出承诺。

(二)申请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设立分支机构原因,具备设立分支机构条件的说明,拟设立分公司的名称、场所(地址、产权证书或租赁合同)、主要负责人联系电话和传真等。

(三)股东会或董事会的决议。

(四)拟设立分支机构的主要职责和管理制度。

(五)拟任分支机构负责人及主要业务人员的简历。

(六)法律意见书。

篇8:医院对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

一、总院为什么要对分支机构进行监管

1. 法律依据。

《会计法》十分重视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在27条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内部监督(即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会计控制)的基本要求;2006年6月21日卫生部发布了《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通知,要求强化医院内部会计监督。

2. 经济管理的要求。

医院的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管理的各项具体要求大部分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才能落实。

(1)医院的分支机构只是经济上独立核算,并非独立的法人。总院与分支机构的关系实质上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控制的定义是这样的:“控制是指一经济实体具有指导另一经济实体经营活动的政策和管理的非共享的决策能力,从而由后者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中增加自身的利益或限制自身的损失。”这定义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控制方能够决定被控制方的财务和经营活动:第二,控制方的决策目的是要从被控制方的经济活动中获取利益。

(2)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就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的违法经营行为作出明确答复:企业法人设立的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机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案件的当事人。也就是说医院的分支机构的某些行为有可能给总院带来经济损失:市场经济要求医院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分支机构作为独立经营单位,也存在财务风险,如果医院长期管理不善,收不抵支,年年出现亏损状况,这个投资是失败的。减少破产风险是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总院对分支机构的监管目标

保护医院分支机构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规范分支机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存在可靠和及时提供;保证总院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支持医院领导者的决策;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以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促进提高分支机构经营管理效率,保证医疗活动的有序进行。

三、总院对分支机构的控制方式

财务管理类型分为:财务集中管理型(集权型)、财务分散管理型(分散型)、财务集中与分散结合管理型(集权与分散相结合式),三种类型。从我国现状来看,笔者认为选择集权式或集权与分散相结合式来实现总院对分支机构的控制效果较好,这与我国财务控制系统所处的环境有紧密联系,更利于监管目标的有效实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管

1. 重视分支机构财务人员管理,实施有效控制。

在企业组织中,对人的控制是整个控制系统的关键。重视分支机构财务人员素质培养,不定期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的培训、考核、监督管理是提高企业财务控制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人事管理上实行财会人员委派制。财务人员委派制是分支机构财务人员由总院直接委派,向总院负责,其人事关系、工资关系、福利待遇、报销管理等均在总院实现。由于财务部门在医院经营活动的监督与控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财务部门的集中控制相当于把握了分支机构的脉搏。因为有财务委派制存在,使分支机构财务部门相对独立与分支机构,有利于总院对分支机构进行有效的集权管理。同时分支机构财务人员作为总院财务部门的编制人员,使总院与分支机构财务有机的融合为一体,总院能及时掌握分支机构的财务状况,并不定期的对分支机构财务人员进行业务考核、职业道德教育和职务轮换。从而有效的堵截腐败产生。

2. 资金的控制。

收入的控制。医院的业务收入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价格政策和收费标准,保证收入合理、合法性,同时由于医院的收费以现金为主,这就需要保证收费安全,防止资金侵占挪用。(1)加强收费票据管理,分支机构收费必须使用财政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总院对其票据领用及回收建立登记制度,控制和限制收费人员持有收据数量,建立总院专人审核收费票据制度,收回时认真核对票据联号情况,特别注意起止号码是否与电脑日报表相符,收费号码、流水号是否连续,电脑日报表上退号、作废号码与上缴存根联收据号码是否一致,是否一式三连退回,退费手续是否完备,避免因票据流失而造成收入流失。(2)加强财务印章的管理,分支机构财务印章必须在总院财务科预留印章底样,总院要建立其印章使用登记制度,有专门分支机构印章编号,以示区别,明确责任,克服违纪行为,维护医院声誉。分支机构签订经济合同,须盖财务印章的,必须经过总院审批,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两者具备,方可盖章。

支出控制。(1)支出预算控制:分支机构要根据医院业务发展总体目标及全年经营情况编制出年度支出预算报总院,总院对其药品、器械、卫材的支出合理性进行监控。(2)采购与付款:分支机构的药品、卫材以及其他物资采购工作,要在总院监督下进行招标采购,并制定各种材料的合理库存定额,计算经济采购批量,确定最佳采购次数和采购周期,以降低库存总费用。分院负责人根据总院授权额度,可以进行日常支出的审批。

3. 实行实物资产监控制度。

(1)总院要对分支机构库存物资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对盘亏盘盈经总院审核批准后,分支机构方可做会计处理。(2)由于固定资产占用资金较大,总院要对分支机构的固定资产进行全程监控。对于调拨的固定资产分支机构要设立专门的使用明细登记。为防止盲目购入,购买时需进行投入产出定性分析预测,通过综合的预算方法,对设备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报等作全面、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预测,并作出可行性研究分析,以免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报废制度,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所有报废资产先经总院批准,再由总院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相关程序上报有关单位。

4. 财务信息监控。

财务信息是否畅通关系到整个财务控制系统的运行效率。分支机构与总院要使用统一的报表体系,达到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以具有可比性。会计信息提供要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转等情况。

5. 内部审计的监控。

总院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分支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对其信息的真实、可靠进行审核;对其资产完整、安全进行审核;对其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就分院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风险、持续经营的能力出具书面审计报告,对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综上所述,健全和落实对分支机构的财务监管,需要综合运用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管理必须完善、必须深化、必须先进,保证分支机构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摘要:文章论述医院总院为什么要对分支机构进行监管, 探讨总院对分支机构的监管目标, 以及总院对分支机构的控制方式。

关键词:医院,分支机构,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马杉.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现代医药卫生, 2007 (6)

[2].张国会.医院财务管理新思考.现代医院, 2007 (8)

篇9: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管理办法

关键词 产险公司 分支机构 联合营销

一、联合营销发展的背景

在后金融危机的时代,企业对如何把产品卖出去,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得先机,已经成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现在每家财产保险公司都崇尚和倡导 “谁首先占领渠道、谁首先引导市场、谁就能占得市场先机”的理念,每家公司都在提倡“渠道为王”,都在整合各种销售渠道,每家都想有“电话营销、中间商合作营销(银保渠道、兼业代理渠道、专业代理渠道、经纪业务渠道)、电子商务营销”等等新兴的营销渠道模式。但每个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都各有自己的侧重点, 非常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是否得当。这变得尤为关键。

对于许多小企业的老板来说,他们不喜欢合作的方式,他们不喜欢把钱分给别人,他们喜欢自己销售产品,因为这样他们能够获得百分之百的收入。但这种简单的想法非常错误。如果合作得当,不仅不会降低你的收入,反而会使你的业务增长。如果采取“非合作”的方式,可能要花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但是通过合作,可能只需要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打开市场。当然,合作有很多方式,但是对于越来越多的小企业来说,合作通常包括以下3个非常关键因素中的至少两个:产品、推广和市场。而通过增加新的营销渠道来扩展你的营销,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与你互补的同行甚至竞争对手一起合作。

二、如何认识联合营销

联合营销使用了亚当.斯密《国富论》中关于财富的两个基本理论:劳动分工和自由贸易原则。劳动分工原则指的是通过分工使每个工人发挥到极致,可以更有效地产生更多财富;自由贸易原则指的是财富是无限的,它并不像馅饼一样必须分割或共享,它是一个有机事物,如果允许自由发展,会不断自然成长。而这些原则形成了联合营销以下的特点:优秀的联合营销是使拥有不对称资源和技能的两个企业合作;拥有的资源和技能越强,联合营销的潜力也就越大;其他情况一样的时候,如果发展过程中没有阻碍,联合营销的发展会更快更强;良好的联合营销关系是建立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之上的。要充分认识联合营销与加盟营销不是一回事,虽然两者之间相似多于差异。

三、联合营销发展困难的原因

联合营销非常适合新创公司和小企业,对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特别是三家已经上市和即将上市的财产保险公司来说,好像有“不对称作战”的嫌疑,但是对于他们的分支机构来说应该是比较适合的。可是现实情况是:无论他们的集团公司、总公司,还是分支机构,好像对企业内部的分支机构间的联合营销并不感兴趣。究此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各个地方监管单位有不同的监管规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此与我国官员的考核体系有极大的关系)。二是保险公司本身产品的问题,不同省份实行不同的费率政策,完全违背保险的“大数法则”,此法则只适合在本省或本地区。三是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没有从同一家公司的利益角度考虑问题,想到的都是分支机构自身利益的问题,特别是部分管理人员考虑自身的一己私利。四是后台服务支持问题:如IT技术能否让系统支持该营销策略,它涉及系统中的出单、承保、理赔、财务等服务支持是否到位等问题。

四、联合营销策略将如何发展

要科学、高效的在企业内部发展联合营销,真正发挥企业内部各分支机构潜在的客户资源、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络的作用,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公司董事会领导层的认可和支持最为关键,没有总部的支持和协调,分支机构间的联合营销策略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加强联合营销的宣传普及教育和培训工作。首先应该让企业各分支机构的各级部门和员工充分认识到联合营销的积极作用,是公司内部员工一个双赢的战略,对此都要有足够的开放和合作精神。其次它会充分利用公司内部资源,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会充分让员工运用自己的客户资源和人脉关系,真正做到全国通保通赔,特别是能够将全国性的企业纳入视线统一攻关、统一服务,一定会提高他们的收入;再次它会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和声誉,极大的利用公司现有的、完善的服务网络来服务客户。充分利用现代IT科技,在公司统一的平台上设置灵活的联合营销合作协议和利益分配方案。避免各分支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和不合作,同时也为了保护客户信息的安全性。适当的外部经营环境的营造较为关键,为了配合国家监管单位的要求,合法合规的经营至关重要。制定正确的战略、明确的优先目标,合理分配投入产出比。如一家分支机构的年收入是10亿元,基于潜在的额外收入,你可能制订3至4种联合营销类别:类别A:每年收入50万~100万元的;类别B:每年收入 100万~200万元的;类别C:每年收入200万~500万元的;类别D:每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在这个例子里,你根本无需考虑200万元以下收入的联合营销,你需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200万元以上甚至更多收入的联合营销上。

选择和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非常关键。只合作一次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即使短期能够赚取很多钱,但长期的合作关系才会使你受益匪浅。要确保合作伙伴与你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和使命,确保你付出的要大于获取。这看起来有些不合常规,但如果你在10次合作中以四六比例分成也比在5次中以五五分成好,吃小亏占大便宜,从长远来看,很多合作伙伴也会独家与你合作。另外,还需要建立值得你的合作伙伴信赖的良好信誉、营造一种与你的合作伙伴轻松的合作气氛、制定与他们有效的沟通策略,同时做一些对你的合作伙伴有利的事、密切关注合作伙伴的反应等等都会吸引其他的潜在的合作伙伴。

篇10: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分类管理办法

证监基金字[2006]15号

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

为贯彻落实《证券投资基金监管职责分工协作指引》(证监基金字[2005]113号)的规定,构建分工明确、高效有序的基金监管体系,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决定将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变更名称及修改章程等行政许可事项授权证监局办理。现将审核标准、程序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分支机构

(一)申请材料

详见《关于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通知》(证监基金字【2004】147号)附件2。

(二)审核依据及标准

依据《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22号)、《关于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审核。

(三)审核程序

1、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由分支机构拟设立地证监局受理申请材料并进行审查,同时自受理之日起2日内,将申请情况通报中国证监会和公司经营所在地证监局。

2、公司经营所在地证监局在收到分支机构拟设立地证监局通报情况之日起7日内,就公司是否符合《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第三十条第(一)至

(三)项规定向分支机构拟设立地证监局出具专项意见。

3、分支机构拟设立地证监局应当对拟设立的分支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并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40日内将明确的审查意见报送中国证监会。

4、中国证监会依据分支机构拟设立地证监局的审查意见,通过简易程序,向公司出具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行政许可决定,同时抄送分支机构拟设立地证监局、公司注册地证监局和经营所在地证监局。

二、基金管理公司变更公司名称

(一)申请材料

详见《关于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通知》附件4。

(二)审核依据及标准

依据《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关于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审核。

(三)审核程序

1、基金管理公司变更名称,由公司经营所在地证监局受理并进行审查,同时自受理之日起2日内将申请情况通报中国证监会和公司注册地证监局。

2、公司经营所在地证监局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40日内将明确的审查意见报送中国证监会。

3、中国证监会依据公司经营所在地证监局的审查意见,通过简易程序,向公司出具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行政许可决定,同时抄送公司注册地证监局和经营所在地证监局。

三、基金管理公司修改公司章程(涉及变更股东、注册资本、股东出资比例、住所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重大事项的除外)

(一)申请材料

详见《关于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通知》(证监基金字

[2004]147号)附件4。

(二)审核依据及标准

依据《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关于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若干问题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审核。

(三)审核程序

1、基金管理公司修改公司章程,由公司经营所在地证监局受理并进行审查,同时自受理之日起2日内将申请情况通报中国证监会。

2、公司经营所在地证监局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40日内将明确的审查意见报中国证监会。

3、中国证监会根据公司经营所在地证监局的审查意见,通过简易程序,向公司出具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行政许可决定,同时抄送公司注册地证监局和经营所在地证监局。

各证监局要密切配合,加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按照审核标准和审核程序,注意审核时限,切实做好上述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核工作。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11: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和运营,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和《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分支机构,是指证券公司在境内设立的从事业务经营活动的分公司和证券营业部。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法律责任由证券公司承担。

第三条 证券公司设立、收购或者撤销分支机构,应当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授权的证监局批准。

第四条 分支机构经营的业务,不得超出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

第五条 证券公司设立、收购分支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有效,能有效控制现有和拟设分支机构的风险;

(二)最近1年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规定,增加分支机构后,风险控制指标仍然符合规定;

(三)最近2年未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最近1年未被采取重大监管措施,无因与分支机构相关的活动涉嫌重大违法违规正在被立案调查的情形;

(四)信息技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最近1年未发生重大信息技术事故;

(五)现有分支机构管理状况良好;

(六)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证券公司申请设立、收购分支机构,应当向公司住所地证监局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表;

(二)公司内部决策文件;

(三)公司最近2年合规情况的说明;

(四)公司信息技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情况的说明;

(五)公司现有分支机构管理情况的说明;

(六)拟设分支机构业务范围的说明;

(七)中国证监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证券公司申请收购分支机构的,应当同时提交收购协议、拟收购的分支机构最近3年合规运行情况及经营管理情况的说明。

第七条 证券公司撤销分支机构,不得损害客户权益。证券公司申请撤销分支机构的,应当向分支机构所在地证监局提交下列材料:(一)申请表;

(二)公司内部决策文件;

(三)包括转移客户、了结业务的步骤和时间安排等内容的撤销方案;

(四)中国证监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 证监局应当在受理相关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证券公司住所地证监局作出的批准决定,应当书面抄送分支机构所在地证监局;分支机构所在地证监局作出的批准决定,应当书面抄送证券公司住所地证监局。

第九条 证券公司应当在设立、收购分支机构的申请获得批准后6个月内,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并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申请颁发或者换发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证券公司不能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完毕分支机构设立、收购事项的,可以向证券公司住所地证监局申请延期一次。期限届满未完成分支机构设立或者收购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

分支机构增加或减少业务种类的,证券公司应当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换发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

第十条 证券公司撤销分支机构的申请获得批准后,拟撤销的分支机构不得新增客户和开展新的业务活动。证券公司应当按照分支机构撤销方案转移客户、了结分支机构业务、关闭分支机构营业场所,并向分支机构所在地证监局提交撤销方案实施情况报告。

分支机构所在地证监局应当自收到撤销方案实施情况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并向证券公司出具核查意见。

经核查撤销方案已实施完毕的,证券公司应当自收到核查意见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撤销方案实施情况报告和证监局出具的核查意见书,缴回分支机构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

第十一条 证券公司收购、撤销分支机构的,应当在申请获得批准后15个工作日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报刊上公告相关事宜,妥善处理与客户权益相关的事项。

第十二条 分支机构变更营业场所的,新营业场所应当与原营业场所位于同一城市。新营业场所开业前,证券公司应当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换发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并于新营业场所开业后,关闭原营业场所。

证券公司应当在分支机构新营业场所开业后5个工作日内,向分支机构所在地证监局报备已变更的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已变更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副本复印件和分支机构原营业场所关闭情况说明。

第十三条 分支机构被责令限期撤销的,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证券公司应当在取得、换发或者缴回分支机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后5个工作日内,在证券公司网站和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上进行披露,并相应更新分支机构名称、地址、业务范围、负责人、投诉电话等信息。分支机构应当具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悬挂其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第十五条 证券公司应当对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对分支机构具体、明确、合理的授权、检查、问责制度,加强对分支机构的合规管理、风险控制和稽核审计,保障分支机构规范、安全运营。

分支机构经营证券自营业务、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及证券资产管理等业务的,应当符合相关业务集中运营、集中操作的规定。

第十六条 证券公司应当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分支机构相互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隔离墙制度,防范因敏感信息的不当流动和使用而引发的利益冲突和内幕交易。

第十七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分支机构负责人考核与强制离岗制度,确保分支机构负责人至少每3年强制离岗一次,每次离岗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证券公司应当在分支机构负责人强制离岗期间,对分支机构进行现场稽核。

分支机构负责人强制离岗或因故缺位5个工作日以上的,证券公司应当指定专人代为履行职务,并在指定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分支机构所在地证监局报告。代为履行职务的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代为履行职务的人员应当熟悉相关监管规定,具备履行职责的能力,且近3年内无不良行为记录。

证券公司对分支机构负责人的考核情况和离岗稽核报告应当以书面方式记载、保存。考核和离岗稽核的内容应当包括分支机构的合规经营、客户投诉及纠纷处理情况。

第十八条 发生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分支机构经营管理和客户权益的重大事件的,分支机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证监局报送报告,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可能产生的后果、已采取和拟采取的措施。

第十九条 分支机构所在地证监局依法对分支机构实施日常监管。证券公司住所地证监局应当将证券公司对其分支机构的合规管理、风险控制和稽核审计等内部管理活动纳入监管范围。

第二十条 证券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违反本规定的,由中国证监会及相关证监局依法采取监管措施或者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一条 证券公司设立代表处、办事处等从事联络、市场调查或者信息技术维护等非经营性活动的机构,应当报证券公司住所地和该机构所在地证监局备案。

上一篇:课堂真有趣范文200字下一篇:六年级英语阅读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