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知识

2024-07-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知识(共7篇)

篇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知识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知识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是由()通过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常务会议

D、国家主席

2、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知悉的事项。

A、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B、共产党员C、一定范围的人员D、国家机关

3、《保密法》的立法依据是()

A、宪法B、刑法C、政府D、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

4、新修订的《保密法》共有()。

A、五章三十条B、五章三十五条C、六章四十条D、六章五十三条

5、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的,可以判处()。

A、死刑B、三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C、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D、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6、全体公民都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但教育的重点对象是()。

A、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涉密人员和保密干部B、党的高级领导干部

C、经管国家秘密事项的专职人员D、共产党员

7、《保密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的义务。

A、国家秘密B、党和国家工作秘密C、企业商业秘密D、政府信息

8、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未经批准,私自留存国家秘密文件,属于()行为。

A、违反保密规定B、非法持有国家秘密C、违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D、内部

9、销毁国家秘密文件,应当到()。

A、国有造纸厂B、保密工作部门指定的地点C、废品收购站D、任意地

10、根据《印刷、复印等行业复制国家秘密载体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外商投资企业()承担复制国家秘密载体的业务。

A、可以B、不得C、经批准可以D、视情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哪几级?

A、绝密B、机密C、秘密D、一般

2、技术信息中的商业秘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A、技术水平B、技术潜力C、新技术前景预测D、替代技术的预测

3、我国保密工作实行什么样的管理体制?

A、政府职能机构管理保密工作的原则B、属地和系统管理的原则C、业务工作管理与保密工作管理相结合的原则D、协调配合原则。

4、对泄密责任者的处理一般分为

A、追究刑事责任B、给予党纪、政纪处分C、酌情给予通报批评或经济处罚

D、内部处理

5、保密宣传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A、保密工作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B、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教育C、保密与窃密斗争形势的宣传教育D、保密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

6、按照《保密法》规定,采用电子信息等技术()国家秘密的办法,由国家保密工作部门会同中央有关机关规定。

A、存取B、处理C、收发D、传递

7、以下属于国家秘密的有

A、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B、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C、政府公开信息D、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

8、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A、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B、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

C、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D、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9、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

A、非涉密人员B、重要涉密人员C、一般涉密人员D、核心涉密人员

10、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

A、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B、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 C、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D、不受限制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

2、县级机关单位可以定密。()

3、不准通过普通邮政传递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4、国家秘密的范围定得越宽,密级定得越高,就越有利于国家秘密的安全。()

5、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

6、不属于国家秘密的,不应当做出国家秘密标志。()

7、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只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可以自行处理,不向有关保密工作部门和上级机关报告。()

8、在对外经济合作中,凡涉及国家秘密的资料,未经保密审查和批准,一律不得对外提供。()

9、国家秘密文件在公共场所丢失后,凡能够找回的,就不应视为泄密。()

10、为加强管理,各级国家机关编发的内部工作简报都应定为国家秘密。()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何谓国家秘密?

2、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如何补救?

3、商业秘密与国家秘密有什么区别?

4、新保密法对定密工作有了新的规定,秘密不再实行“终身制”,主要作了哪些规定?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B2C3A4D5A6A7A8A9B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BC2ABCD3ABCD4ABC5ABCD6ABCD7ABD8ABCD9BCD10ABC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何谓国家秘密?

答: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如何补救?

答: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公民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机关、单位。机关、单位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作出处理,并及时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商业秘密与国家秘密有什么区别?

答:

1、确定的程序不同。国家秘密的确定有严格的法定程序,而商业秘密一般视权利人的意见而定;

2、泄密的后果不同。国家秘密一旦泄露,损害的是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而商业秘密泄露,损害的是权利人(自然人或法人)的经济利益和竟争优势。

4、新保密法对定密工作有了新的规定,秘密不再实行“终身制”,主要作了哪些规定?

答:“定密责任人”被首次写入了保密法,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

篇2:《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知识

一、关于总则

总则部分主要规定保密法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国家秘密概念、保密工作方针、保密工作管理体制和机关、单位保密工作职责以及保密奖励制度。新增和修改的内容主要有:

(一)明确规定了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的原则。国家秘密是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一种信息表现形式,也是国家和重要战略资源。当今世界对信息制控权的争夺十分激烈,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尖锐复杂。这次修订保密法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依法加强对国家秘密的保护。第三条明确规定:“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在总则部分明确宣示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有利于明确保守国家秘密的国家责任,有利于增强机关、单位和公民的保密意识,有利于强化机关、单位及相关人员特别是涉密人员的保密责任。

(二)修改完善了保密工作方针。第四条规定,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同时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将“依法管理”确定为保密工作方针的内容,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保密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保密工作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水平的迫切需要。依法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要求建立完备的保密法律制度,将保密工作的各个方面纳入法制轨道,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增强保密法律体系的完整性、权威性、有效性;有法必依,要求机关、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管理涉密人员、涉密载体、涉密信息系统和涉密活动等;执法必严,要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违法必究,要求对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查处,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是对原法中“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各项工作”这一表述的修改。考虑到在实际工作中,“便利各项工作”有时容易被曲解,成为一些机关、单位和人员规避保密规定、不履行保密义务的借口,这次修订将其修改为“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这就要求,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同时,必须充分遵循信息化条件下信息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保密管理制度,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

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是为了正确处理公开与保密的关系,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信息保密和信息公开是辩证统一的,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该公开的不公开,不该公开的公开了,都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依法公开”,是指法律法规要求公开的必须公开,不得以保密为由不予公开或者拒绝公开;公开前必须依法进行保密审查,公开事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公开程序和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三)规定了机关单位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为加强保密工作组织领导,明确相关人员保密工作职责,确保保密工作落到实处,这次修订在总则部分明确规定,机关、单位应当衽保密工作责任制。保密工作责任制主要包括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定密责任制、保密要害部门部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责任制、涉密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责任制等。在保密工作责任制中,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实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负起全面领导的责任,重视、关心和支持保密工作;分管保密工作的负责同志要担负起具体组织领导的责任;分管有关方面工作的负责同志要管好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保密工作。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的执行情况,由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纳入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政绩考核内容。《中国共产党纪委处分条例》、《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规定》明确规定,对不认真履行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疏于保密管理或在保密工作方面失职的领导干部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关于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定密是一项源头性工作。这次保密法修订的重点之一,就是改进定密工作,努力形成定密权责清晰、程序规范、解密及时、监督有力的科学定密机制。第二章主要规定涉密事项范围和密级范围,定密工作体制,定密责任和权限,定密工作内容和流程,国家秘密的变更和解除,以及不明确或者有争议事项的确定等。新增和修改的内容主要有:

(一)建立定密责任人制度。定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十分严肃的工作,政策性、行业性、专业性都很强。为解决当前定密主要宽泛、责任不明确、程序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这次修订专门设立了定密责任人制度,明确了定密责任主体和定密工作程序。规定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

(二)上收定密权限。国家秘密属于国家所有,定密属于国家事权,定密权限应当由法律限定。这次修订改变了以往任何机关、单位都可以确定任何密级的做法,从行政层级和密级两方面对定密权作了限定,上收了定密权限,不再授予县级机关定密权,取消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机关绝密级定密权。规定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有关定密事项属于上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限,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或者提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三)明确保密期限。为突出重点,保住核心,同时降低保密成本,实行精确高效管理,这次修订在吸收保密法实施办法和有关保密规定内容基础上,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根据事项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内,不能确定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的条件。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四)完善解密制度。主要规定了两种解密方式:一是自动解密,即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二是审查解密,即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特别是保密期限即将届满的国家秘密事项。经审核,仍在保密期限内但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履行程序予以解密;认为仍应继续保密,需要延长保密期限的,应当在原保密期限届满前重新确定保密期限。有权决定提前解密或者延长保密期限的,包括原定密机关、单位及其上级机关,决定作出后,应当通知原知悉范围的机关、单位和人员。

篇3:为了国家的安全而保守秘密

你是要把情报说出来而赢得选举,还是要三缄其口而落败?

至少我们所知道的一个候选人,曾经面临这样的困境。

1944年,汤姆·杜威参与竞选总统,对手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如果他——杜威,希望击败有人气的现任总统罗斯福,他就需要极力争取一切的助力。

那年夏天,他获得了助力——不利于对手的情报。这个情报使得杜威很震惊,很难以相信,因为他获知美国情报局已经解开日本的密码——早在1941年的时候。他认为,这表示美国事先知道日本要偷袭珍珠港,但是,罗斯福总统却没有设法阻止此事。

如果杜威这位共和党候选人的消息来源不可靠的话,我想,他会排斥这则情报,视之为某一位失望的共和党同志一厢情愿的想法。然而,杜威的消息来源却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他必须相信——纵使他想到美国总统竟然让珍珠港事件发生(无论是基于什么理由),都不禁感到相当痛恶。

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必须把故事的究竟告诉人民,说富兰克林·罗斯福为了刺激我们对于战争的欲望,竟然允许日本人炸毁夏威夷群岛上的基地。

然后,参谋总长乔治·马歇尔不知怎么发现了杜威知道这个有关密码的情报。

9月26日,汤姆·杜威进行竞选活动,在奥克拉荷马州的吐斯拉一家旅馆做短暂的停留。他还没有亮出他的王牌。

杜威在吐斯拉旅馆的房间里。有人敲门。杜威应门。有一个人自我介绍是卡特·克拉克上校,陆军情报员。他,克拉克,奉乔治·马歇尔的指示,送來一份机密的口信。

杜威打开参谋总长封着的信,上面写着:“如果现今涉及珍珠港事件的政治辩论,使大众怀疑到我们拥有重要的情报来源,你知道会有完全悲剧性的后果产生。太平洋的一切军事行动,在观念和时间上,都和我们截获密码而暗中获得的情报有密切关联。”

马歇尔请求汤姆·杜威:请记住,1944年时美国还处在战争状态中。

但是,杜威当时只会想到罗斯福在这个秘密之中所扮演的角色。于是杜威在马歇尔的使者面前脱口而出,“他知道珍珠港事件之前的情况!他不应该竞选连任,反而应该受到弹劾!”

就这样,汤姆·杜威面临着也许是他一生最痛苦的抉择。是揭露这个不利的情报,毁了罗斯福,赢得选举,帮助日本人呢,还是保持沉默,输了选战,保持美国防守力量的状态呢?

你知道,汤姆·杜威在1944年落败了。

他不仅在选战中三缄其口,并且也“不曾”透露他知道美国破解了日本密码一事。

在汤姆·杜威去世超过十年后的1981年,一宗秘密文件公布了,这则文件揭露了汤姆·杜威不曾知道的事情。原来在1941年所破解的日本密码是“外交密码”,不是军事密码。在日本突袭珍珠港之后,美国情报局才知道如何窃听日本的军事计划。

根据这份后来公布的文件,我们知道罗斯福并没有事先知道珍珠港事件的消息。事实上,连日本的首相以及国防部长事前也都不知道!

汤姆·杜威临死时,也许在怀疑自己是否做对了事情。

你知道他做对了。因为现在你知道故事的究竟了。

篇4:《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知识

单位: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秘密是关系(),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A.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B.国家的经济安全和政治利益 C.国家和民族的安全利益D.国家的发展

2、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事项,()由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A.秘密级B.机密级C.绝密级D.内参级

3、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

A.绝密、机密、秘密三级B.绝密和机密两级C.秘密和机密两级D.绝秘、机秘、秘密、内部四级

4、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追究()。A.刑事责任B.行政责任C.民事责任D.相关责任

5、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应当()。A.追究刑事责任B.进行批评教育C.给予党纪处分D.给予政纪处分

6、绝密级的国家秘密,只有()才能接触。

A.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B.经过批准的人员C.共产党员D.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

7、《保密法》的立法依据是()。

A.宪法B.刑法C.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D.中国共产党党章

8、按照《保密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对及时检举泄露国家秘密行为的人员,应当给予()。A.表扬B.表彰C.奖励D.晋职

9、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迅速查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有关保密工作部门和上级机关。

A.主要、次要责任者,及一切涉密者

B.泄露的国家秘密的内容和密级、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事件的主要情节和有关责任者 C.原因 D.泄秘范围

10、新闻出版单位及其采编人员对被采访单位、被采访人申明属于国家秘密的事项,()公开报道、出版。

A.可以B.不得C.特殊情况下可以D.经领导批准后

11、国家秘密信息()在与国际网络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递。A.可以B.不得C.经批准可以D.特殊情况下可以

二、名词解释

1、国家秘密:

2、绝秘:

3、商业秘密:

4、秘密:

5、泄露国家秘密:

三、简答题

1、简述确定秘级的规定。

2、国家秘密的基本范围有哪些?

篇5:《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知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务院的职能机构,主管全国保密工作。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保密工作方针、政策,依法履行保密行政管理职能,督促保密法律法规实施;(二)拟订保密法律、行政法规,制定保密规章和国家保密标准;(三)制定全国保密事业发展规划和保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四)指导、监督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央国家机关依法履行保密管理职责;(五)会同中央有关机关规定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以下简称保密事项范围);(六)组织开展保密宣传教育、保密检查、保密技术防护和泄密案件查处工作;(七)组织开展保密审查工作;(八)制定全国保密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保密技术装备研发、配备计划,并组织实施;(九)代表国家处理涉外保密工作事务。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职能机构,在上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保密工作方针、政策,依法履行保密行政管理职能,督促保密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实施;(二)拟订本行政区域的保密法规或者规章;(三)制定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四)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机关、单位依法履行保密管理职责;(五)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宣传教育、保密检查、保密技术防护和泄密案件查处工作;(六)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审查工作;(七)制定本行政区域的保密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保密技术装备研发、配备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 中央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管理或者指导本系统的保密工作。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保密工作方针、政策,督促或者指导保密法律法规在本系统实施;(二)制定本系统的保密规章、制度;(三)制定本系统的保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四)拟订本系统的保密事项范围;(五)组织开展本系统的保密宣传教育、保密检查、保密技术防护和泄密案件查处工作。

第五条 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以下简称机关、单位)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机关、单位负责人对本机关、本单位的保密工作负责,工作人员对本岗位的保密工作负责。

机关、单位应当设立保密工作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日常保密工作。

机关、单位保密工作责任制履行情况应当纳入本地区、本部门考评体系。机关、单位应当将保密工作责任履行情况纳入考核内容。

第六条 机关、单位不得将依法应当公开的事项确定为国家秘密,不得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公开。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保密基础设施建设,将保密技术装备研发和配备纳入科技发展规划。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应当列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机关、单位开展保密工作所需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或者收支计划。

第八条 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单位、集体或者个人,由人民政府、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所在机关、单位给予奖励:(一)在危急情况下保护国家秘密安全的;(二)及时检举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危害国家秘密安全行为的;(三)发现他人泄露或者可能泄露国家秘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者减轻损害后果的;(四)在重大涉密活动中,为维护国家秘密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的;(五)在保密理论研究或者改进保密技术、措施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或者显著成绩的;(六)长期在涉密岗位工作,忠于职守,严守国家秘密的;(七)长期从事保密工作,业绩突出的。

第二章 国家保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九条 保密法第九条所称“泄露后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是指下列情形:(一)危害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政权巩固和防御能力;(二)危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三)妨害国家外交外事活动;(四)削弱国家经济、科技实力;(五)妨害国家重要保卫对象和保卫目标的安全;(六)妨害国家反恐怖、处理突发事件的手段、措施有效实施;(七)妨害国家情报来源保护和情报活动;(八)妨害依法追查危害国家安全和其他重大刑事犯罪活动;(九)导致国家秘密保护措施可靠性降低或者失去效用。第十条 保密事项范围应当明确规定国家秘密具体事项的名称、密级、保密期限,并根据工作需要发布。

制定、修订保密事项范围应当充分论证,听取有关机关、单位和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

规定保密事项范围的中央有关机关,应当定期对本系统保密事项范围进行审查,根据情况变化提出调整、修订意见。第十一条 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定密工作负总责。机关、单位应当确定一名或者多名负责人为定密责任人。被确定为定密责任人的机关、单位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指定若干其他人员为定密责任人。机关、单位应当将定密责任人报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定密责任人应当接受定密培训,熟悉定密职责和保密事项范围,掌握定密程序和方法。

第十二条 定密责任人在职责范围内承担有关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具体职责是:(一)审核批准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二)对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尚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作出维持、变更或者解除的决定;(三)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事项先行拟定密级,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机关、单位应当对定密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第十三条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的具体定密权限,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的具体定密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第十四条 经常产生超出其定密权限的国家秘密事项的机关、单位,可以向上级机关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定密授权申请。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作出的授权,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机关作出的授权,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定密授权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授权机关应当对被授权机关、单位履行定密授权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五条 机关、单位应当在国家秘密产生的同时,由承办人依据有关保密事项范围拟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报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并采取相应保密措施。

第十六条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应当按照保密事项范围的规定确定;保密事项范围没有规定具体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法定保密期限内确定。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自标明的制发日起计算;不能标明制发日的,产生该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保密期限自通知之日起计算。

第十七条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作出书面记载。机关、单位应当对知悉国家秘密的人员作出记录。

第十八条 国家秘密标志包括密级和保密期限,与国家秘密载体不可分离,明显并易于识别。无法做出国家秘密标志的,产生该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非国家秘密,不得做出国家秘密标志。

第十九条 国家秘密事项确定时依据的保密事项范围已作调整,或者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的程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应当及时变更密级或者保密期限。

国家秘密密级或者保密期限变更的,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有关机关、单位或者人员应当在国家秘密载体上标明。第二十条 机关、单位应当每年对所确定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对符合保密法规定应当解密的事项,应当及时解密;对需要延长保密期限的,应当在保密期限届满2个月前作出决定;延长保密期限使累计保密期限绝密级超过30年、机密级超过20年、秘密级超过10年的,应当报规定该保密事项范围的中央有关机关批准。

解密或者延长保密期限的决定,应当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有关机关、单位或者人员应当在国家秘密载体上标明。

对不属于本机关、本单位确定的国家秘密,认为符合保密法规定应当解密的,可以向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提出建议。

已依法移交各级国家档案馆的属于国家秘密的档案,由原定密机关、单位进行解密审核,并将解密或者延长保密期限的决定书面通知相关国家档案馆。

第二十一条 机关、单位被撤销或者合并的,该机关、单位所确定国家秘密的变更和解除,由承担其职能的机关、单位负责,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机关、单位负责。

第二十二条 机关、单位发现定密不当的,应当及时纠正;上级机关发现下级机关、单位定密不当的,应当及时通知其纠正,也可以直接纠正。

第二十三条 机关、单位认为符合保密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但保密事项范围没有明确规定的事项,属于不明确事项。

机关、单位对不明确事项,应当先行拟定密级和保密期限,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并在拟定密级之日起10日内依照下列规定提出申请:(一)拟定为绝密级或者中央国家机关产生的,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二)拟定为机密级或者秘密级的,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当在10日内作出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不明确事项确定情况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机关、单位对已定密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原定密机关、单位提出异议。

对原定密机关、单位未予处理,或者对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可以按照下列规定办理:(一)定为绝密级的或者中央国家机关确定的,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二)定为机密级的或者秘密级的,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决定仍有异议的,可以向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复核。在原定密机关、单位作出处理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决定前,对有关事项应当按照主张密级中的最高密级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二十五条 国家保密载体管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制作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机关、单位内部进行,或者委托具有国家秘密载体制作资质的单位进行,制作场所应当符合保密要求;(二)收发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编号、登记、签收手续;(三)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应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其他符合保密要求的方式进行;(四)复制国家秘密载体或者摘录、引用、汇编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应当按照规定报批,不得擅自改变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单位戳记,并视同原件管理;(五)保存国家秘密载体的场所、设施、设备,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要求;(六)维修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由本机关、本单位专门技术人员负责。需外单位人员维修的,应当由本机关、本单位管理人员现场监督;确需送外维修的,应当送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保密审查合格的单位进行;(七)携带国家秘密载体外出,应当经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并采取可靠的保密措施;携带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办理批准和携带手续。

第二十六条 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统一管理,集中实施,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确保国家秘密信息无法还原。

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登记、审批手续,并送交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销毁工作机构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承销单位销毁。机关、单位确因工作需要,自行销毁少量国家秘密载体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销毁设备和方法。

第二十七条 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以下简称密品)的研制、生产、试验、运输、使用、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在具备保密条件的环境内进行,或者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必要时设置警卫力量。

密品及其介绍、使用说明材料,应当做出国家秘密标志,无法做出标志的,应当通知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

密品的交接应当履行清点、登记和签收手续。

机关、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密品的接触范围,接触密品的人员应当经过批准,作出登记。

第二十八条 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分为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涉密信息系统建设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涉密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确定系统的密级,按照分级保护要求采取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密码保护和边界安全防护等安全保密防护措施。

涉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监理、运行维护等,应当选择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合格的单位承担。

第二十九条 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应当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或者授权的安全保密测评机构进行检测评估合格后,经具有审批权限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方可投入使用。国家安全部门的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管理办法,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家安全部门另行规定。

第三十条 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信息系统运行使用的管理,指定专门机构或者人员分别负责运行维护、安全保密管理和安全审计,定期开展安全保密检查和评估。

涉密信息系统的密级、主要业务应用、使用范围和使用环境等发生变化或者系统不再使用时,建设使用单位应当及时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按照国家保密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十一条 机关、单位公开信息,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拟公开的信息进行保密审查。不能确定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当报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第三十二条 机关、单位对涉密采购项目应当确定密级,采取保密管理措施。

采购涉密工程和服务,应当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服务提供单位进行保密审查,提出保密管理要求,签订保密协议。采购涉密货物,应当坚持国产优先,使用前应当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或者授权的检测机构进行必要的安全保密技术检测;采购的安全保密产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第三十三条 机关、单位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的,应当经过批准。绝密级国家秘密原则上不对外提供。提供机密级国家秘密的,由中央国家机关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提供秘密级国家秘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中央国家机关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 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秘密的,主办单位应当采取下列保密措施:(一)根据会议、活动的内容确定密级,制定保密方案,限定参加人员范围;(二)使用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的场所、设备;(三)按照国家保密规定管理国家秘密载体;(四)对参加人员提出具体保密要求。

第三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制作、复制、维修、销毁,涉密信息系统集成,或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等涉及国家秘密的业务(以下简称涉密业务),应当经过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的保密审查。未经保密审查,不得从事涉密业务。

第三十六条 从事涉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法人;(二)依法注册成立3年以上,有良好的诚信记录;(三)从事涉密业务的人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公民;(四)具有承担涉密业务的专业能力。

第三十七条 从事涉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具备下列保密条件:(一)保密制度完善;(二)有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负责保密工作;(三)用于涉密业务的场所、设施、设备符合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四)从事涉密业务人员的审查、考核手续完备。

第三十八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条件,对从事涉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保密审查;对审查合格的,颁发合格证书。

第三十九条 机关、单位委托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涉及国家秘密的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服务,以及会计、法律、评估等中介服务,应当按照本条例第三十六条和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条件进行保密审查,签订保密协议。

第四十条 日常工作中产生、处理或者保管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为涉密岗位。涉密岗位按照日常工作所涉及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岗位。在绝密级岗位工作的为核心涉密人员,在机密级岗位工作的为重要涉密人员,在秘密级岗位工作的为一般涉密人员。机关、单位确定涉密岗位情况应当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涉密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热爱祖国,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诚实可靠,品行端正;(四)具有涉密岗位要求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确因工作需要,任用、聘用国家特需的外籍人员在机密级、秘密级岗位工作的,应当报中央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

第四十二条 下列人员不得任用、聘用为涉密人员:(一)曾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三)有吸毒、赌博、酗酒等不良嗜好的;(四)曾因严重违反保密规定被调离涉密岗位的;(五)有其他不适合在涉密岗位工作情形的。

第四十三条 机关、单位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本条例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条件进行涉密资格审查。新录用工作人员到涉密岗位工作的,涉密资格审查应当与录用审查同时进行。

第四十四条 涉密资格审查由所在机关、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负责。主要程序是:(一)本人如实填写涉密人员资格审查表;(二)人事部门会同保密工作机构依据涉密人员条件,通过调阅档案、走访调查等方式进行审核,作出审查结论;(三)报所在机关、单位或者上级机关主管负责人审批。涉密资格审查档案应当由机关、单位组织人事部门保管。因工作需要查阅、使用、移送的,应当经过本机关、本单位主管负责人批准。

机关、单位应当将确定的涉密人员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确认。省级以下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核心涉密人员确定情况逐级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下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重要涉密人员确定情况逐级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五条 对涉密人员应当定期进行涉密资格复审。一般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每隔5年进行一次复审,核心涉密人员每隔3年进行一次复审。第四十六条 机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涉密人员进行上岗保密培训,培训合格后,发给涉密岗位资格证书。第四十七条 机关、单位应当建立涉密人员保密承诺制度。涉密人员上岗、离岗、离职应当签订保密承诺书;不签订保密承诺书的,不得上岗或者办理离岗、离职手续。

经批准临时参与涉密活动的非涉密人员,应当签订保密协议书。第四十八条 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对涉密人员履行保密责任情况进行考核。对不适合在涉密岗位工作的,应当及时调离涉密岗位。

第四十九条 涉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所在机关、单位报告:(一)发生泄密或者造成重大泄密隐患的;(二)发现针对本人渗透、策反行为的;(三)接受境外机构、组织及非亲属人员资助的;(四)与境外人员结婚的;(五)配偶、子女获得境外永久居留资格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六)其他可能影响国家秘密安全的个人情况。

第五十条 涉密人员因私出境应当经所在机关、单位同意。属于核心涉密人员和重要涉密人员的,应当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涉密人员出境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机关、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不得批准。

第五十一条 涉密人员离岗离职的,应当清退所保管和使用的全部国家秘密载体。

第五十二条 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核心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3至5年,重要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2至3年,一般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1至2年。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涉密人员的具体脱密期由所在机关、单位确定。

第五十三条 涉密人员(含脱密期内人员)不得违反规定出境,不得到境外机构、组织或者外商独资企业工作,不得为境外机构、组织或者人员提供劳务、咨询或者其他服务。

第五十四条 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由原机关、单位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执行,调入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脱密期管理可以由调入机关、单位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执行。第五十五条 涉密人员擅自离岗离职或者出境逾期不归的,机关、单位应当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同时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六条 机关、单位应当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本机关、本单位保密工作情况。

下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向上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本行政区域保密工作情况。

第五十七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机关、单位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情况进行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一)保密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二)保密制度建设情况;(三)保密宣传教育培训情况;(四)涉密人员管理情况;(五)国家保密确定、变更和解除情况;(六)国家秘密载体管理情况;(七)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保密管理情况;(八)互联网使用保密管理情况;(九)保密技术防护设施设备配备使用情况;(十)涉密场所及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情况;(十一)涉密活动和项目管理情况;(十二)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情况。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保密工作需要组织开展全面保密检查或者专项保密检查。第五十八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开展保密检查应当书面通知受检机关、单位,告知检查内容和要求。机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资料,不得拒绝、阻碍。

保密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检查前,检查人员应当出示工作证件。检查时,可以就与保密检查有关的问题查阅材料,询问人员,记录情况。必要时,可以封存核查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的设施设备。

对没有书面通知、未出示工作证件或者检查人员少于两人的,受检机关、单位有权拒绝检查。

第五十九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检查后,应当向受检机关、单位出具书面意见。提出整改要求的,应当明确整改内容和期限,必要时组织复查。

第六十条 机关、单位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在24小时内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泄密报告后,应当在24小时内逐级报至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第六十一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公民举报、机关和单位报告、保密检查发现、有关部门移送的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的线索和案件,经初步审查,认为有违反保密法律法规事实,需要追究责任的,应当登记立案,并及时调查或者组织、督促、指导有关机关、单位调查处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向有关机关、单位提出处理建议。第六十二条 机关、单位和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查结泄密案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已经查明泄密事实、泄密责任人和相关证据;(二)已经采取补救和整改措施;(三)已经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或者已经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机关、单位查结的泄密案件,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查结的泄密案件,逐级报至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第六十三条 泄密案件应当自登记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查结。情况复杂、不能按期查结的,应当说明原因,经登记立案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3个月。

第六十四条 经调查认定不存在违反保密法律法规事实,或者不需要追究责任的案件,登记立案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予以撤销。

第六十五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收缴非法获取、持有的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登记并出具清单。清单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被收缴人或者其代理人签字或者盖章。被收缴人或者其代理人拒绝签字或者盖章、被收缴人无法查清,但有见证人在场的,应当由见证人签字或者盖章。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收缴的国家秘密载体,应当查清密级、数量、来源、扩散范围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六十六条 因泄露国家秘密获取的非法收入,应当予以没收并上缴国库。第六十七条 办理涉嫌泄露国家秘密案件的机关提请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密级鉴定,应当提交需要鉴定的文件、资料和相关物品,并提供相关背景材料。第六十八条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据保密法律法规和保密事项范围,对有关机关提请鉴定的有关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属于何种密级作出鉴定。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密级鉴定后,应当在30日内完成密级鉴定,出具密级鉴定意见。不能按期完成的,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九条机关、单位发生泄密案件不按规定报告或者采取补救措施的,应当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十条 包庇、纵容泄密和违反保密法律法规行为,或者对揭发、检举泄密和违反保密法律法规行为的人员打击报复的,应当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一条 机关、单位或者个人在保密检查或者泄密案件查处中,拒不配合,弄虚作假,隐匿、销毁证据,或者以其他方式逃避、妨碍保密检查或者泄密案件查处的,应当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协助机关、单位逃避、妨碍保密检查或者泄密案件查处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十二条 对违反保密法律法规尚不构成犯罪,且不适用处分的人员,机关、单位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措施进行处理。第七十三条 经保密审查合格的企业事业单位违反保密管理规定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或者整改后不符合要求的,暂停涉密业务;情节严重的,撤销保密审查合格证书。第七十四条 涉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检测评估和审批,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有关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七十五条 机关、单位委托未经保密审查合格的单位从事涉密业务的,由有关机关、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未经保密审查合格的单位违规从事涉密业务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

第七十六条 违反保密法律法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处分或者处罚:(一)过失泄露国家保密,情节轻微的;(二)主动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或者消除泄密危害的;(三)主动报告,积极配合泄密案件调查的。

第七十七条 违反保密法律法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分或者处罚:(一)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二)屡次泄露国家秘密或者一次泄露国家秘密较多的;(三)拒绝提供泄露国家秘密的情况或者隐匿、销毁有关证据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六章 附 则

篇6:《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知识

(1990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节选)

第二章 确定密级、变更密级和解密

第八条 各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依照保密范围的规定及时确定密级,最迟不得超过十日。

第十三条 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由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标明密级;依照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的规定确定密级的,由提出申请的机关、单位标明密级。

属于国家秘密的事项不能标明密级的,由产生该事项的机关、单位负责通知接触范围内的人员。

第十七条 各机关、单位确定密级、变更密级或者决定解密、应当由承办人员提出具体意见交本机关、单位的主管领导人审核批准;工作量较大的机关、单位可以由主管领导人授权本机关、单位的保密工作机构或者指定负责人员办理批准前的审核工作。前款规定的执行情况应当有文字记载。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二十三条具有属于国家秘密内容的会议,主办单位应当采取下列保密措施:

(一)选择具备保密条件的会议场所;

(二)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参加会议人员的范围,对参加涉及绝密级事项会议的人员予以指定;

(三)依照保密规定使用会议设备和管理会议文件、资料;(四)确定会议内容是否传达及传达范围。

第二十五条 属于国家秘密不对外开放的场所、部位的保密措施,由有关机关、单位制定或者与保密工作部门共同商定。

广东省保守国家秘密实施细则

(广东省人民政府1991年8月2日颁布)

第三条 国家工作人员必须自觉遵守保密法律、法规,接受保密教育和监督,严守国家秘密,对各种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制止、举报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第四条 省、市、县(区)各级保密工作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主管保密工作的职能机构。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决定、指示,组织完成同级政府和上级保密工作部门交办的保密工作任务,组织和监督保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域所辖各单位的保密工作;开展保密宣传教育;组织保密检查,及时解决保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职权范围内,管理本行政区域的保密技术工作;组织、监督本行政区域所辖各单位对发生泄密事件采取补救措施,依法进行处理。

各机关、单位的保密委员会(领导小组)负责管理本机关、单位的保密工作。由专人或指定人员承担日常保密工作。其中涉及国家秘密较多、业务范围较广的,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保密工作办事机构或配备专职保密干部。

县以上(包括本级在内,以下同)各业务主管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主管或者指导本系统的保密工作,对下级业务部门的保密工作负有指导、监督和检查的责任。

第五条 各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并按规定在国家秘密载体上标明。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事项,产生该事项的机关、单位应当将拟定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依照下列规定申请确定:(一)属于主管业务方面的事项,应报有权确定该事项密级的上级主管业务部门确定。

(二)属于其他方面的事项,经同级政府保密工作部门审定后,拟定为绝密级的,须报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拟定为机密级的,由省保密工作部门确定;拟定为秘密级的,除广州和深圳由该两市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外,其他单位均由省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第六条 各级保密工作部门对所辖行政区域内涉密机关、单位执行本规定负有指导、监督、检查的职责。

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单位执行本规定负有指导、监督、检查的职责。

涉密机关、单位的保密工作机构对本机关、单位执行本规定负有指导、监督、检查的职责。

第七条 科学技术工作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公开的报刊、书籍、广播、电影、电视、录像、展览等,不得涉及属于国家秘密的科学技术内容。

(二)属于国家秘密的科学技术项目、诀窍、工艺流程、产品配方等,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向境外人员介绍或者让其参观。

(三)到境外学习、进修以及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等人员携带的科研论文、资料和其他物品,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四)与境外机构合办、到境外举办以及参加国际的科学技术展览会、博览会和技术表演会等,须按隶属关系报省科技、经贸部门审批。其内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

(五)国家秘密技术的出口,承办单位除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发给《国家秘密技术出口批准书》外,还须向有核发权的保密工作部门申请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秘密出境许可证》手续。

(六)对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经济利益需要保密的发明创造,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申请保密专利,不得向外国或者境外其他地区提出专利申请。

(七)从境外得到的科学技术资料和设备,凡需要保密的,不得对外泄露。

(八)科学技术人员参加涉及国家秘密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评审工作时,须切实做好保密工作。

(九)国内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国家有关规定,有偿使用外单位属于国家秘密的科学技术资料时,须承担保密义务。第八条 经济工作遵守下列规定:

(一)属于国家秘密的各种计划、统计资料,不得擅自公开发表或者向外透露。确需公开发表的,应当按照下列权限审批:

1属于绝密级的,先征得该资料的主管部门同意,其中全国的分别经国家计划、统计部门审核,报国务院批准;本省的分别经省计划、统计部门审核,报省政府批准。

2属于机密级的,先征得该资料的主管部门同意,其中全国的分别报国家计划、统计部门审批;全省的分别由省计划、统计部门审批;市、县的分别由市计划、统计部门审批。

3属于秘密级的,单项的由该资料的主管部门审批。综合性的,其中全国的须分别经国家计划、统计部门审核同意;全省的分别经省计划、统计部门审核同意;市、县的分别经市、县计划、统计部门审核同意。

(二)统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使用的尚未公开的统计数字,在公报发表前,仍须保密。要公开发表这些数字,属于单项的,须经该资料的主管部门同意;属于综合性的,其中全国的须经国家统计部门审核同意,全省的须经省统计部门审核同意,市、县的须经市、县统计部门审核同意。

(三)对属于国家秘密的国土资源、地质矿产、测绘、水文、气象等资料,确需公开发表的,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其中测绘资料则经省测绘部门进行保密技术处理。

(四)对调整物价等容易在社会上引起敏感反应的事项,在国家公布以前,不得泄露。

(五)有关在国际市场上较为敏感的商品的国内短缺量、需求量以及当年计划产量、进口量等,未经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不得公开发表。(六)有关专运、特运、军运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运输,须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七)担负民品生产的军工厂,应当坚持军民品有别的原则,对需要保密的军品生产,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对外开展技术合作交流及接待境外人员参观。

(八)保密产品在研制、生产、维修、保管过程中,须加强保密措施。对报废的保密产品,应当妥善处理。保密产品的运输,要派专人押运,必要时采取武装护送。

第九条 新闻报道和出版工作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新闻、出版部门应对需要公开报道的稿件和出版的书籍进行保密审查,防止泄露国家秘密。对保密内容不明确的,则应征求被采访单位的意见,或者直接交由被采访单位审查。

(二)单位和个人投给新闻、出版部门公开发表的稿件,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军事等方面内容,是否需要保密不明确时,须经本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主管部门进行保密审查。

(三)记者因工作需要参加涉及国家秘密的会议或者接触被采访单位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未征得会议主持机关或者被采访单位同意,不得公开报道;从会议或者被采访单位带回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须交本单位保密室登记保管。

(四)任何人员未经批准都不得将自己所接触的本单位或者外单位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等,写成稿件向公开发行的报刊投稿或者编入公开发行的书籍之中。

(五)凡属于国家秘密的宣传资料、书刊和音像制品等,应当按照制发单位规定的范围进行宣传,不得擅自扩大宣传范围。(六)凡涉及国家秘密的书刊和音像制品等,不得公开出售。(七)举办各种公开性的展览,在展出前须经主管部门对展品和说明进行保密审查。涉及国家秘密的展览,应当明确规定参观范围。第十二条 召开会议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召开秘密性的会议,会前应认真研究安全保密措施,并对与会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宣传保密纪律。

(二)秘密性的会议应当在安全保密的地方召开;省、市召开秘密程度较高的会议时,须事先对会场进行安全保密技术检查,必要时设警卫人员。

(三)秘密性的会议必须明确规定参加人员的范围和条件,与会单位应当按规定的人员到会。会议主持机关应当制发会议证件或者入场券,开会时应当验证入场。

(四)印制会议秘密文件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分发时须进行登记,并凭会议通知书或者介绍信履行签收手续。

(五)会议秘密文件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对绝密级的会议文件,在休会时须集中保管。

(六)秘密性的会议所用的扩音设备,须符合保密要求;严禁以无线电话筒代替有线扩音设备。

(七)与会人员和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会议保密规定,不得泄露会议秘密。凡规定不准记录会议内容的,与会人员不得记录,不得录音。(八)会议结束时,应当清点文件,清查会议场所及住地,以防文件散失。对发给与会人员的秘密文件,一般都应当收回(绝密件必须收回),需要发给与会单位的,须由机要通信部门传递。有些确需由与会人员带走的秘密、机密件,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与会人员带回单位后,应当及时交保密室登记保管;会议主持机关也应当列具清单给其所在单位的保密室进行核对。

(九)会议的传达,应当按会议主持机关规定的内容、范围进行。第十三条 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管理工作应遵守下列规定:(一)县以上相对独立的机关、单位,应当配有专职人员负责本机关、单位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管理工作。各机关、单位的直属处、科、室以及城市街道一级单位和农村乡镇一级单位,也应当确定专、兼职人员管理国家秘密文件、资料。任用经管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的人员,须按规定予以审查批准。

(二)印制国家秘密文件、资料时除依照国家规定在封面或者首页的左上角标明密级、保密期限外,还应当在末页标明发行(阅读)范围、印制份数。不准复制、翻印,需要收回的,也应当作出明确规定。一切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均不得委托未持有《国家秘密载体复制许可证》的非定点印制单位印制。

(三)收发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由保密室或者经指定的管理人员负责。但有关调查案件材料、人事档案材料、检举揭发材料以及银行密押、通信密码等,可由经办单位负责。领导同志的亲启件,由亲启者拆封;若属于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的,拆封后应当交给保密室或者机要秘书登记保管。对发出、收进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应当逐件、逐页清点后,履行登记、编号、签收手续。

(四)传递国家秘密文件、资料一律不得通过普通邮政进行。绝密件的传递,应单独密封,并附《发文回执》,交由机要交通负责或派人直送,实行二人护送制。

传递国家秘密文件、资料时,须履行登记、签收手续,并应使用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在传递途中不得办理无关事宜。

(五)阅读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应当按照制发机关规定的阅读范围组织阅读,不得擅自扩大阅读范围。阅读秘密文件、资料须在办公室内进行。

组织传阅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由保密员或者机要秘书负责。(六)复印国家秘密文件、资料,须按照以下规定办理:

1绝密件、制发机关规定不准翻印的机密、秘密件以及中央负责同志的涉密讲话记录等,不得自行复印;确因工作需要复印时,须经制发机关负责人批准。

2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其办公厅的机密、秘密件,不得自行复印;确因工作需要复印时,需经有翻印权的单位负责人批准。

3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及其办公厅的机密、秘密件和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负责同志的涉密讲话记录,需要复印时,可分别由各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室)负责人以及省直厅局以上单位办公室负责人批准。

4其他机密、秘密件,需要复印时,可由该件发至那一级的单位负责人批准。

5复印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应当使用机关、单位内部的复印设备进行复印;严禁拿到社会上营业性的非定点复印场所复印。6复印国家秘密文件、资料时,应当严格履行审批、登记手续。复印件须标明复印单位、份数和日期,并同原件一样管理。

(七)汇编国家秘密文件、资料,须经制发机关或者其授权单位同意;汇编本的密级、保密期限和发行范围,应当以其中最高密级的原件所规定的来标明。县以下(不包括本级在内)单位不得汇编国家秘密文件、资料。

(八)由于工作需要暂时使用国家秘密文件、资料,须按照阅读的范围借用,经保密员办理借用手续。对借件须在办公室使用,并妥善保管;用完后,及时退回。绝密件和密码电报须经本机关、单位主管领导人批准才得借用,并在当天退回。

(九)外出时,不得擅自携带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因工作需要携带机密、秘密件的,须经本单位秘书部门负责人批准;绝密件原则上不准携带,确需携带的,须经本机关、单位主管领导人批准,两人同行,共同负责;对于携带外出的密件,须装在公文包(箱)内,妥善保管。出差到达目的地后,应当将所带的绝密件交由当地单位保密室代为保管。严禁携带密码电报。

(十)各机关、单位的保密室和其他保管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的部位,应当设在有利于安全保密的地方,具有必要的保密设备。

(十一)涉及国家秘密的记录本、笔记本应当作为密件管理,不得遗失。(十二)对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应当定期清查、清退。除制发机关规定清退时间的须按时清退外,一般情况下,各单位应当每季度清查一次,已办完的,退到县以上机关、单位保密室;县以上机关、单位保密室应当在年终或者翌年第一季度进行全面清退,清退时履行签收手续。绝密件和发至省军级的其他密件,由制发机关或者其授权单位保密室直接负责清退。

(十三)机构撤销、合并时,原机构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移交给制发机关、档案部门或者合并后的新单位。移交时,须履行登记、签收手续。

(十四)经管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的人员调动工作时,须向接替工作人员办理移交手续。

(十五)各级干部调动工作时,须将所使用的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涉及国家秘密的笔记本交回原单位。

(十六)销毁国家秘密文件、资料,由县以上机关、单位保密室负责。当年无保存价值的秘密文件、资料,一般应当在下一销毁。销毁前,须登记注销,经县以上机关、单位秘书部门负责人审批后,由两人以上共同负责销毁。送纸厂销毁时,须派两人以上在现场负责监销。绝密件和密码电报须在本单位进行销毁。使用碎纸机销毁的,必须符合保密要求。

篇7:《保守国家秘密法》知识问答

《保守国家秘密法》知识问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是何时颁布实施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是2010年4月29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0年10月1日施行。

2、修订颁布保密法的意义何在?

答:修订颁布保密法,是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保密工作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举措。

3、新修订的保密法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就是要依法加强对国家秘密的保护。第三条明确规定“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4、保密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5、如何做到“依法管理”?

答:依法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就是要求建立完备的保密法律制度,将保密工作的各个方面纳入法制轨道,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完善法律体系,增强保密法律体系的完整性、权威性、有效性。

有法必依,就是要求机关、单位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管理涉密人员、涉密载体、涉密信息系统和涉密活动等。

执法必严,就是要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监督职责。违法必究,就是要求对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查处,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6、如何做到“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答:就是要求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同时,必须充分遵循信息化条件下信息资源的客观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保密管理制度,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

7、为什么在强调保密的同时,又要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呢?

答:这是为了正确处理公开与保密的关系,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该公开的不公开,不该公开的公开了,都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依法公开”是指法律法规要求公开的必须公开,不得以保密为由不予公开或拒绝公开;公开前,必须依法进行保密审查,公开事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公开程序和方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8、保密工作责任制主要包括哪些责任制?

答:保密工作责任制主要包括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定密责任制、保密要害部门部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责任制、涉密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责任制等。

9、定密责任人制度是什么?

答: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应当由承办人提出具体意见,经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

10、新修订的保密法对定密权限作了哪些限定?

答:这次修订改变了以往任何机关、单位都可以确定任何密级的做法,从行政层级和密级两方面对定密权作了限定,上收了定官权限,不再授予县级机关定密权,取消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机关绝密级定密权。

规定,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有关定密事项属于上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限,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或者提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11、保密法对保密期限作了哪些规定?

答: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12、保密法对解密制度作了哪些规定? 答:保密法规定了两种解密方式: 一是自动解密,即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自行解密。

二是审查解密,即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特别是保密期限即将届满的国家秘密事项。经审核,仍在保密期限内但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履行程序予以解密;认为仍应该继续保密,需要延长保密期限的,应当在原保密期限届满前重新确定保密期限。有权决定提前解密或者延长保密期限的,包括原定密机关、单位及其上级机关,决定作出后,应当通知原知悉范围的机关、单位和人员。

13、针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窃密泄密的严峻形势,在这次修订中增加了哪些保密措施? 答:一是实行分级保护。规定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级保护,采取不同程度的管理措施。

二是加强技术防护。规定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规定,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是针对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保密问题,增加了不得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公共信息网络等禁止性规定。

四是强化网络运营商、服务商的责任。主要是配合有关机关对泄密案件进行调查;发现利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发布的信息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向有关部门报告;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删除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的信息。

14、对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有哪些规定?

答:保密法规定,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二)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三)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

(四)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

(五)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15、对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有哪些规定?

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

(二)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

(三)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

(四)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五)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16、在涉外保密方面有哪些审批管理制度?

答:保密法明确规定,机关、单位对外效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事项,或者任用、聘用的境外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与对方签订保密协议。

17、对涉密人员保密管理有哪些制度? 答:对涉密人员管理主要有如下制度:

一是分类管理制度。规定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二是上岗审查培训制度。规定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制度知识技能,签订保密承诺书,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

三是出境管理制度。规定涉密人员出境应当经有关部门批准,有关机关认为涉密人员出境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不得批准出境。四是脱密期管理制度。规定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五是涉密人员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这体现了常和国家对涉密人员的关心和爱护。

18、保密法对保密检查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保密法规定,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机关、单位遵守保密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有关机关、单位应当配合。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机关、单位存在泄密隐患的,应当要求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对存在泄密隐患的设施、设备、场所,应当责令停止使用;对严重违反保密规定的涉密人员,应当建议有关机关、单位给予处分并调离涉密岗位。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保密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获取、持有的国家秘密载体,应当予以收缴。

19、严重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应当追究哪些法律责任?

答:这次修订改“结果论”为“行为论”,规定不论是否产生泄密实际危害后果,只要发生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

(二)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

(三)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的;

(四)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

(五)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的;

(六)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的;

(七)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

(八)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

(九)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

(十)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

(十一)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的;

(十二)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且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所在机关、单位予以处理。

20、对机关、单位发生重大泄密案件或者定密不当的就好如何处理?

答:机关、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发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主管部门予以处理。

上一篇:中级职称干部培训个人学习体会下一篇: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