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兴趣高中生作文

2024-08-01

高三兴趣高中生作文(通用14篇)

篇1:高三兴趣高中生作文

我是一个性格活拨开朗的小女孩,我平时喜欢滑旱冰、画画、跳舞还有打羽毛球。在这些爱好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滑旱冰了。

说起滑旱冰,还有一个小故事我要说一下。记得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走着走着,看到在公园的广场上有几个小朋友在熟练地滑着旱冰,当时我特别羡慕他们。心里想着,我要是也能这样熟练地滑着,那该多好啊!我就问我的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也想学滑旱冰可以吗?”爸爸、妈妈对我说:“可以啊!但是滑旱冰可不是简单的事,你可要做好摔跟头,还有吃苦的准备啊!这些你能做到吗?”我立刻回答道:“当然可以了,放心吧!这些都难不倒我,我有信心。”说完,爸爸、妈妈就带我来到一家滑轮的专卖店,让我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鞋子,从哪些鞋子中我选了一双我非常喜欢的粉色的旱冰鞋,我特别高兴。爸爸妈妈交钱给我买了那双旱冰鞋还有一套漂亮的护具。我背着鞋子和护具高兴地一蹦一跳的和爸爸妈妈离开了专卖店。

下午,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紫金公园,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穿好了鞋子带好了护具,一开始慢慢站起来后东摇西晃的走几下就摔了一个大跟头。我这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问我怕不怕摔跟头和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了,原来没有那么简单。这时妈妈把我扶起来问我:“还敢不敢滑了?”我说:“当然敢了,我今天一定要学会。”妈妈笑了笑说道:“好样的!慢慢学,不要着急。”就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从一开始只能滑一点点的距离练习到可以自己在没人扶的情况下滑3米、5米、10米甚至更长的距离,我高兴的对妈妈说:“妈妈!我终于学会了。”这时我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妈妈竖起大拇指对我说:“好样的,你真棒!”

滑旱冰不但锻炼了我的身体,还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学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只要认真、努力的坚持下去就肯定能做好。

篇2:高三兴趣高中生作文

首先是我和小于一组,我比划他猜。

只见单上的字是: 拖鞋

我笑笑,心想:“简单!”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说:“在家里穿的!”

“裤子!”小于自信地回答。

我始料不及,陪着笑脸:“脚上的!”

“袜子!”小于半信半疑地说。

这时,底下顿时成了戏场。有人拍手称好,我也笑倒在地上,真没想到他会来这一招!小宁差点把手里的钢笔也吞下去,小思哈哈大笑,像是吃了兴奋剂似的。

我有点招架不住了:“袜子外面的!”

“嗯,拖……鞋……?”小于明显不自信了。

我长舒了一口气:“对了!”

“小女孩”组合也很搞笑。女A比划女B猜。

女A:“那个圆圆的,里面有馅的。”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插嘴:“八月十五吃的!”刚说完,我就意识到自己说错了。因为单上明明写的是“元宵”,而不是“月饼”。

大家又哈哈大笑。

女B蒙了,直挠脑袋。

小思见了,拔刀相助:“汤圆的外号!”

这次女B反应比较快:“元宵!”

对了!

小陈和小思的最搞笑。长这么大,小陈居然没听说过“窝头”这个词。

老师抽出单子:窝头。

小陈马上挠头,直嘀咕:“什么玩意儿头?”

小思急了,问:“什么头啊?”

“不----知道。”小陈一时不知如何解释是好,于是跳过。

这次抽到的是“面包”。

小陈看到面包,兴奋地不得了:“你进超市就要买的!”

“啊?”小思晕了,要买的东西多了去了啊!

“那个,”小陈边比划边说:“毛毛虫什么?”

“面包!”小思脱口而出。

小陈咧开嘴笑了。

篇3:高三兴趣高中生作文

一、利用语文课前活动, 让学生有目地去阅读, 去了

解社会, 关注生活, 去发掘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学生由于种种原因, 他们对周围社会了解不够, 在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上讲台来开展语文活动, 要求学生以讲故事、播报新闻、评论时事、介绍最新电视电影、朗读自创诗文、访谈班级热点等多种形式, 在讲台上自己展示。要求学生提前一个月准备, 教师在课外对他们进行指导, 告诉他们以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为题材, 搜集材料、整理材料, 写出讲稿, 在熟记之后脱稿上台。还指导学生上台展示应该以什么样的神态和表情才算恰当。当同学上台展示成功时, 在座的学生不禁跃跃欲试, 暗自鼓劲也要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对于学生的展示, 教师要给予评价, 对于展示内容, 教师要指出其现实意义。有些学生总是不知道要上台说些什么, 教师要帮助这类学生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 找到适合自己的话题和展示形式, 鼓励他们积极上台展示。在这种展示过程中, 每一个学生都有了机会, 那些本来出色的学生, 经过锻炼, 更加出色, 那些不善言谈的学生, 也有了自信, 他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 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学生为了自我展示, 将眼光投向了社会, 他们发现社会原来如此丰富, 生活原来如此多姿。他们不再只是在乎自己, 也知道了怎样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明白了人生真正的意义是要为社会做点什么。一学期每个学生有两次展示机会, 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更提高了作文能力, 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的时候, 也学会了积累材料、裁剪材料的方法, 学会了提炼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样, 写起文章就能切中文章主题。每节课前的活动, 让学生明白了语文就在生活中,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二、每天练笔, 启发学生体悟内心, 观察周围世界, 写出感受

社会上有热点, 生活中有情趣。学生对此关注不够, 许多学生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了解, 父母的爱他们觉得是天经地义, 一旦让写父母, 许多学生则无从写起。所以,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一切, 引导他们感悟父爱、母爱;引导他们观察周围事物的特点、变化;引导他们捕捉自己感到新奇有趣的事物和感受。每一个学生生活成长的环境不同, 他们接触到的眼前情景是别人所见不到的, 发生在身边的事是别人未曾经历过的, 心中自然生发的情是别人所没有的。要求学生每天练笔, 用自己认为最恰当的语言写出自己的观察或感受。开初, 要求每篇300字, 一学期后, 要求每篇500字。学生起初也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 渐渐地, 他们也进入了自己的内心, 能够用比较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有些学生平时只关注自己, 为了完成作业, 他不得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 要写这些人和事, 就必须得倾注自己的感情, 时间长了, 对于世事的爱憎自然就有了, 情感也会随之丰富。一个情商高的孩子, 他的智商一定会高, 通过练笔, 不仅提高了作文水平, 学生的人格、世界观也会随之形成。春天到了, 学生在练笔中, 在描写春花春草的同时, 也不忘书写自己决心惜时耕耘的志向;运动健儿的奖牌, 也让他们心向往之;在自然灾害面前为救他人而牺牲的英雄, 让他们由衷敬佩;自然的神奇与多彩让他们敬畏、感动;父母的爱让他们知道了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让他们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展现在文章中的, 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 而是那一个个有柔情、明是非、有追求, 爱生活的生命个体。

三、教师下水作文, 让学生明白作文并不难

篇4:初中生语文作文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积累;欣赏评价;日记;评改和鼓励;模仿风格;技巧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042-02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优劣是综合检测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可见作文教学的重要。我一直在中学教语文,发现现在的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高,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几乎都是草草写一点或找作文书抄一篇来应付老师的检查。交上来的作文凡是自己写的都干瘪、枯燥,缺乏新意和个性。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解决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中学生的作文兴趣。经过几年教学摸索我粗浅地谈一些自己的做法,要提高中学生的作文兴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有趣---勤于阅读和积累,同学间互相欣赏评价积累所得。

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作文兴趣是从阅读和积累开始的。俗话说“见多识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俗语总的说明阅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思维的训练和语感的提升。有些老师只要求学生读学校发的教科书,反对课外阅读,笔者认为这是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而是不可取的。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就会如同干涸的河流一样没有生机,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语感的提升。如果阅读思维没有得到训练,语感没有得到提高,语言的内化就根本不能实现,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我教的部分学生有自己的摘抄本,有摘抄本说明他们认为摘抄有趣。“有趣是兴趣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受好奇心驱使,被教学内容的丰富新颖吸引而产生直接兴趣。”借助这种情况我就因势利导,开始实施我的作文教学计划的第一步:每天给学生布置一页纸的佳句积累,第二天语文课上花五分钟的时间,按照学号叫两名学生把自己的“珍品”拿出来和大家欣赏。先后把这两个学生的佳句抄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摘抄记录交换所得,达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效果,同时在欣赏的过程中既起到鉴别优劣的效果,又起到提高欣赏水平的目的,最终点燃他们对作文产生兴趣的第一步---认为它是有趣的。

经过半个学期的积累他们的语言鲜活起来了,也有了一些写作的兴趣,作文中也有了真情实感,并且也有一些个性语言。

二、乐趣

1、勤于日记,教师及时评改和鼓励

在积累已经达到一定度的时候(这个度可以由老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水平来确定),学生对积累感到有趣时,为了维持这种心理冲动使有趣及时地转化为乐趣,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可以用写日记的方式使学生的有趣转化为乐趣。日记的写法灵活多样,表现内容包罗万象,学生能够随心所欲的写,他们既可以写酸甜苦辣,也可以写喜怒哀乐;既可以写花好月圆,也可以写悲欢离合;既可以写给别人欣赏,也可以倾诉心声不让外人知晓。总而言之,他们尽自己的表达所能,写出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在这里我将日记的形式称为---放养式。教师在批改学生日记时,要帮助学生解决在日记中留下的心里问题,私下与学生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建立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日记成为学生和老师交流的桥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在被关爱、被理解和情感积累中,对写作有了更深的热爱,进而水平就会有质的提高。针对学生所写的优秀作文,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肯定性的表扬,并推荐上班级黑板报、校级刊物,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大的信心和更浓的写作乐趣投入到观察和练笔之中。

在这一环节中语文老师要力求做到,细心地在日记中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大胆地轻松地投入到写作中。同时对于学生的佳作语文老师要及时地公开地表扬,目的是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2、模仿范文,形成风格

日记的方法灵活多样,内容行云流水、随心所欲,因此学生就必修在“放养式”练笔之后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现自己的个性,巩固自己对作文所产生的乐趣。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让他们模仿一些名家的文章。可供学生模仿的范文很多:教材上的课文,一切有益的课外读物,教师的下水作文,同龄人或同学的佳作等,可以成篇模仿也可只模仿其中一段。针对名家名篇,语文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导他们从语言、句式或文章的结构方面去模仿。朱自清《春》中的语言“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 ,语言清新、活泼、生动;《背影》中的开头“我与父亲不想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篇文章的语言亲切、自然、朴实,情感自然流露,文章开头自然,平淡又不乏热情。所以我指导学生学习模仿这两篇文章的语言和结构。在我所指导的学生中有位广西的学生,他随同父亲来广东生活,来这里已经有两年了。在他回忆母亲的作文中,他就仿照《背影》中的开头,写到“我与母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最不能忘记的是她唠唠叨叨的声音。”结尾处也是仿照《背影》“在晶莹的泪光中,我仿佛又听到了那熟悉已久的唠唠叨叨的声音”。通过模仿这篇作文的语言和形式就超出了同班学生的水平,很新颖,很增色。结果同班学生都很欣赏,也很羡慕。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利用他们年龄相近,经历差不多,文化知识水平同等,来刺激他们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激励他们的斗志,提高他们练笔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了他们对写作文的乐趣和信心。

三、志趣---技巧指导,锦上添花。

在学生模仿形成自己的模式后,语文老师应趁着学生对写作具有极强的乐趣,这时及时地在写作技巧上给学生加以指导让他们把作文上的瓶颈予以突破,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最终使学生们把写作的乐趣转化为志趣。我发现自己所教的学生在写作文时,他们总有这样的苦恼:所写出来的人或物大多不是自己心里所想的那个样子。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适当地在写作技巧上给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写人时,可以在描写方法上加以指导: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衬托、对比等手法上加以指导;写物时,可以运用各类修辞技巧,这些都可以使笔下的人或物生动、鲜活地跃然纸上。技巧指导中语文老师要针对每一种技巧开辟一个或两个课时细致讲解。在技巧指导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利用课本上的例子进行细致地分析,让学生体会到所讲技巧的好处,并且学会如何使用。例如在讲侧面描写和衬托手法的作用时,我就利用初中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陌上桑》一课中第一二段对罗敷形象描写的内容作例子。在写作指导课上我提问学生罗敷有多美?没有一个学生能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因为课文中就没有直接写,大部分学生都只能找到侧面描写和衬托的句子。这时我就及时地给他们讲授了侧面描写和衬托手法的作用,同时让学生体会通过侧面描写和衬托手法罗敷到底有多美,基本上学生都能把积累的有关概括人外貌美的词语贴在罗敷身上,这是罗敷的美就自然的呈现在大家面前。经过讲解这两种技法学生对之有了深刻的印象,在接下来的作文练习中他们笔下的人物基本可以说是活过来了。在训练每种技巧时我还采取对比的方法,让班里一半学生用上所学的技巧完成指定的内容写作,另一半不用技巧来完成。学生完成习作后老师选取这两类中优秀的文章,在让学生全班宣读,让他们体会两种文章的差异,增强他们对这种技巧的理解。让技巧为文章增色,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兴趣培养的三个阶段,需要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它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兴趣和争强好胜的心理之上。每一步都依照心理学上关于兴趣的产生,维持,巩固的过程来吸引学生对作文的关注,以乐趣为学习动机,逐层深入,步步提高要求,最终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同时在实施每一环节时,语文老师需要细心地指导和耐心地批改,及时将作文中的问题反馈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形成了永久性的兴趣,语文老师就可以放心地松开学生的手,让他们“多情的心”在写作的海洋中自得其乐地畅游。

篇5:高三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有了兴趣,心灵才不会空虚;一个人,有了兴趣,灵魂才不会孤独;一个人,有了兴趣,生活才会五彩缤纷。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学习科目的增多,我渐渐淡化了这个兴趣。升入初中以后,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不断奋进,使得我对画画兴趣又浓烈了起来。

那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刚开始三年级的学习,老师告诉我们上了三年级就是大孩子了,科目又增加了一科,不要整天像小孩子一样玩耍,画画,要努力学习。我听了老师的话后,心里十分难过,心想画画又不会影响学习成绩,为什么不许画?我偏画。

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在给我们讲一道数学题,这道题我已经会了,可老师还是不断的讲来讲去。渐渐地,我有些听不下去了,便从桌子下拔出一张白纸,从铅笔盒里找到一根铅笔,准备画画。心想:画什么好呢?有了,我就把老师画下来,想着想着,就画了起来,由于画的太入神了,我头也没抬一下,一直不停地画。画着画着,不知什么时候,老师走到了我的面前。我看着老师,心里十分害怕。老师却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让我下课后带着画去一趟他的办公室。

下课了,我带着画去了老师的办公室。老师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对我说:“上课时我讲的题你会了吗?怎么还有时间画画呢?”“我会了,由于太无聊了,才想起来画画的。”我吱吱呀呀地说道。说着,我把画递给了老师,“老师,你看!”“你画得可真好,很有天赋,但是课堂上画画是不对的,记住以后不可以在上课时间画画”。我低下头说道:“老师,我知道了。”“可以把这张画送给老师做礼物吗?”老师说。“可以啊,没问题。”我高兴地回答道。

回家以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也鼓励我画画,后来又让我去了画画补习班。之后,我的画画水平提高了不少。渐渐地,我对画画越来越感兴趣了。

篇6:兴趣爱好之我见高三英语作文

My View on Hobby

Everybody has his own hobby. Hobbies not only make our life colorful, but also bring us lots of benefits. Hobbies help us to relax after a long period of hard work, and offer various activities for the people who are retiring. As to my mother, her hobby is to go square dancing after supper. She said, square dancing can make her forget her own problems and stay in good health. As to my father, his hobby is watching football games on TV. Among all my hobbies, the favorite one is reading. When I was a little girl, I love reading comic books. When I m getting old, I love fiction very much. I have so much fun from reading them. My favorite fiction is Pride and Prejudice. It not only provides knowledge, but also teaches us the right attitude toward life. I think reading makes my life complete. I will keep on reading. That s my favorite hobby.

兴趣爱好之我见

篇7:高三君子高中生作文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不重则不威。

君子周而不比。

---题记

君子,作为古代品格高尚之人,被无数文人墨客所敬仰。孔子在《论语》中也屡次提到,那么君子到底为何物,让我们跟随《论语》透过历史的长河来一探究竟。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道也就随之而生了。由此可见,探求君子之道,便需知“君子之本”为何物。子曰:“君子无所争”,君子没有什么要争夺的东西,淡泊名利可谓是君子之本;又云:“君子贤贤易色。”君子会用重贤德来代替女色,此可谓放下七情六欲,只留贤德,此亦为君子之本;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能普遍团结人而不搞帮派,小人互相勾结,但是不团结。君子懂得应人心所向,团结也是“君子之本”。如此云者,多矣。

君子,可谓上上人等,君子能达到常人所达不到的境界。《论语》中比比皆是——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做事,总是做了以后再去说,君子与“先斩后奏”者也有所不同,“君子,不重则不威,”君子做事庄重,细腻,从不马虎,在做事之前定会进行谨密的思考,与前因后果相结合,适当的保留余地,此之谓“君子,不重则不威”之意。再者,《论语》中说到“君子不器”,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和才干:君子若水,但他不只像水一样,君子不会软弱;君子如钢,但他不会像钢一样,君子会灵活变通;君子如何物?吾未尝知也。君子,去万物之糟粕,凝天地之精华,汇贤德于一身,“君子不器”乃为古人对君子崇高向往的体现。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求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说到这,大家不由得会想起孔子的一位门人——颜回。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可谓是君子中好学之人,他出身卑微,但他有一颗好学的心,正可谓“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正是有如此刻苦而努力的行动,才换得了别人的肯定。而对于孔子所说的“就有道而正焉”则可以联系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与先前所说的“君子不器,”又有某种相似之意,所以说君子的品性都是一脉相承的。

还有人问孔子:“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色难”,此为何意呢?别人的意思是:现在所说的孝顺的人,都是能赡养父母的人,但是人对犬马也能供给饮食加以饲养,假如仅是供养父母而无敬心,与犬马有何区别?而孔子给了他精准恰当的答复,“色难”。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而君子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这就是君子不同于常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就是说明孝和弟的重要性,在古代,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君子对于家人有着深厚的情感,所以说,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全然于对自己的严格,对社会的无私,对家人的情感。所以为君子者,难矣。

篇8:浅谈初中生的作文兴趣培养

1. 创设宽松环境, 轻松写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存在某些弊端, 导致学生在作文中写作中往往处于弱势的被动地位, 作文也成了一门苦修的攻课之一。如作文由教师命题, 材料由教师提供, 甚至指定了某一类型写法和中心思想。学生要做的事是运用教师指定的材料, 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去完成这个命题作文。这样, 教师收到的是大同小异的文章, 而学生只是完成了一次作业。作文没了灵性, 学生也逐渐没了自己的辨断。作文的写作是一种创作主体的倾诉行为, 属于一种个体把自身综合的认识对外表达的外化方式, 但是在初中生正逐步形成个性行为的关键时期往往被剥夺, 这有违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主能力, 因为担心初中作文的难度高, 学生写不了而煞费苦心作了一系列的安排, 以求文章不偏题, 材料不离题, 只要结构稳固就可以写出一篇四平八稳的文章。但是, 作文的写作目的是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关注社会, 表达自己的情感, 培养和健全做人的综合素质。如果真要写一篇文章, 初中的学生大部分是喜欢写自己想写的人、事、物, 记述自己的生活, 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即使没有那么成熟和完善, 也可以一吐为快。

2. 系统科学指导, 提高作文品质。

学生上作文的写作并不等于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有了根本性的提高, 这只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是培养作为兴趣的前提条件。要使学生从“喜欢”到“乐学”, 就要给学生更广阔的自由写作的天空和更系统的科学指导。

新课改明确作文的写作意义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写作要求是使学生把看到的、读来的引起心灵震撼的感受用笔表达出来, 写出内心真实感受。由于初中生的思想不够成熟, 眼界不够宽广, 有时会对事物的真实看法和感受偏离道德价值取向, 走向自我极端, 这时我们作为教师就要做好思想的引领者, 教导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探究出真实的本质, 然后加以科学的辨断, 从而进行取舍, 让学生在简单的事物中找出、悟出自己的材料和文章中的真善美, 找出中心和亮点, 提高作文的品质。

二、开拓选材视野:找寻源头活水

1. 指引阅读, 建构系统材料库。

初中生怕写作主要原因是觉得没什么可以写, 而凭空想象又缺乏理据, 心理压力大, 自信心不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指出要写好文章, 就必须多读书。读书是一种自身内化的过程, 而写作则是外化的表现, 只有腹有诗书的人才能在写作中胸有成竹, 做到“我手写我口”。

首先, 针对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初中生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 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拓展和纵深。如中学生中有不少喜爱漫画、游戏, 而以四大名著中改编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漫画和游戏都有, 并且有不同的版本。那么, 我们可以指引他们比对漫画和游戏之间, 或讨论主角之间的故事, 进一步引导这一切都基于原著, 并且引导进行文本阅读和讨论。有的同学变成了“三国通”, 有的变成了“水浒迷”, 有的做“孙悟空”, 具体可以允许他们各有所好, 而最终引向是透过古典名著的导读, 让他们感受到叙事的模式、写作的技巧以及书中典型的文段和事例。总的而言, 是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阅读中有所感悟, 受到情感上的熏陶。

其次, 针对中学生的年龄和个性, 指导阅读与之密切的文章。学生有学生的一片天地, 教师要明其所需, 就要深入其中, 明了他们的心态以及各个时期的变化。比如, 现在的初中学生常用QQ、微博、邮箱等, 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平台进行交流和引导。教师可以开设一个Q群, 定期找寻一些好的、学生感兴趣的文章让他们自读;或者提供一个平台, 让学生发现好的读物、篇章, 发到空间中大家共享, 教师进行指引和监督, 确保内容健康。总之, 从多方面的阅读不断完善自己识体系。

2. 鼓励实践,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积累素材。

所谓“实践出真知”, 中学生个性日渐成型, 有自己的判断和鲜明感受, 在很多时候更相信自己的眼睛, 也逐步树立自己的思想, 所以, 我们更多时候可以创设平台, 让他们去经历、观察和品味自己的生活。

角色互换, 让学生在新奇中体验自身周围的生活。在班级中, 班干拥有极大的威信, 是班主任和老师的助手, 并且常常在老师的授权下管理班级和维护日常的学习秩序。而普通同学则循规蹈矩地学习和完成各项任务。我根据此情况进行换位, 结果普通同学做了班干两头跑, 顾上不顾下的, 有些地方不到位, 体会了班干的苦处和难处;而班干作为普通同学也领会到班干的一些规定和活动制订有不完善、不细致的地方, 没能很好征求意见, 发现硬性要求过多, 民主性不足的弊端。通过两周的互换活动, 班干和普通同学各有体悟, 在各施其职之后, 不但端正了位置, 更加团结向上, 同时也更好理解同学, 积累了资料。与此同时, 还推行了在家里兄弟姐妹角色互换、与父母对话语言互换等各种换位体验和思考, 不仅让中学生能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 也积累了从另一个角度的新鲜材料, 同时促进个性成长。

走进社会, 让学生观察人生百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是引导学生开眼看世界, 积累素材的重要方式。如体味“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的诗歌时, 我们的学生不是养蚕人家, 也没体会到衣服跟“罗绮”的联系, 但是我们可以导引他们去参观城市中的商品房建造, 并采访建筑工地中的工人, 他们就会明白建房子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能住上自己建的房的那种无奈与悲衷, 从而体会和诠解这句古诗的意蕴, 同时也看到了贫富悬殊的当前社会现实。又如带领学生去福利院做义工, 让他们成为可以照顾别人的人, 以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履行社会责任, 并且从观察中受到启发。

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 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因此, 语文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兴趣的培养。而要做好这个工作, 关键是帮助学生解决作文理念和材料来源的问题, 只有引导学生爱写作文、想写作文, 才能指导学生关注生活, 广泛阅读, 厚积薄发。

参考文献

[1]彭蔚兰等.初中作文全解[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9.

篇9:激发兴趣,让初中生乐于作文

一、利用教材。通过语文活动来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是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积累和作文训练的好资源,教师应重视教学研究,尽量采用通俗易懂而又生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为写作打下知识和兴趣的基础。

如在学习《石榴》一课时,我采用了问题教学法,设计了一些多数学生能参与解答的问题,教具则借用了与作者笔下所写的石榴。当我走进教室时,学生见我拿了个石榴,兴趣马上来了,争着问我与石榴有关的问题。我趁机诱导学生:你们吃过吗,味道怎么样?知道农家人为什么喜欢把它放在新房里吗?谁能说说作者笔下的石榴?……文中有很多好词佳句,你发现了吗?你可以和同学们说说你的感受吗?……学习了本文,你学到哪些写作技巧,你能用它(们)来写一样你喜欢的植物吗?这样的语文课堂,师生、生生互动好,气氛热烈,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很强,如能适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难度比较大的作文练习也能出色完成。

语文教材中有些故事性强的文章,尤其是童话故事,那巧妙的构思,有趣的情节,优美的语言等,最受学生欢迎。学生读后会有一吐为快的创作冲动,教师可利用适当时机组织学生讲故事,训练他们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蟋蟀在时报广场》时,学生在复述故事情节后,我提问(这些问题出自本单元《写作》,我提前与学生分享):切斯特在功成名就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回乡下?他回到乡下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跟城里的朋友之间还会有故事吗?学生纷纷争着回答,我这时趁此提出想法:“既然大家这么关心切斯特,你们把切斯特还乡的情节写到作文本上,等会我们来个讲故事比赛(教师也参赛),怎么样啊?”结果,很多学生用了一节课便写了近千字主题明确、内容健康的故事,本单元安排的写作任务就提前完成了。

让信息技术进入作文课堂,使之成为激活学生作文思维的催化剂,让他们享受作文的快乐,这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现代媒体,特别是音像教材能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形象的生活画面,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组织学生练习写有关状物的作文时,我借助多媒体教室,先向学生提供了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生长(生活情景)的图片后,再展示作文要求。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都争分夺秒地一吐为快,作文水平也让人满意。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

学生在作文中最怕的就是“不知写什么,不知怎么写”,由此会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对作文没有兴趣。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多说多写,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我认为,结合当地实际,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人手来创设情境,效果比较明显。如在进行说明文(介绍家乡特产)训练时,我给学生拿来了当地生产的荔枝、龙眼,让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表感想、介绍有关知识……每逢这个时候,学生便会争先恐后地发言。我适时进行鼓励、引导、订正。在他们说完后,再要求学生作文。像这样善于创设情景,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观察,往往能激起学生说和写的欲望,从而一气呵成,写出优秀的作文。

三、改革传统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应是教师们在作文评价中引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我们应大胆地改变以往教师改评为主的模式,让学生参与作文改评。教师只在作文审题、立意、选材、表达等方面讲解示范,具体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具体的做法是: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提供一至两篇习作,让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或作者)朗读,其他同学听后根据教师要求点评(要求若课本没有,就板书黑板),并让作文水平较好、责任心强的同学记录。综合师生的评价后,让记录的同学将评语写到作文本上。这种方式,既减轻教师的负担,也给学生创设更多适合其个性发展的舞台,培养了创新能力,让他们可以自由驰骋,发挥潜能。这也是实践新课标“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学生作文,重在指导。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减少束缚,开放空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不断地加强训练,农村学生也能在开心快乐中写作文,也能写出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抒发出真情实感的美文佳作。

篇10:高三作文--路的高中生作文

今天,我又选择放弃了化学竞赛,心中有些苦闷。本来只是一时好奇,想做几个实验玩,可一直未能如愿,毕竟也撑到了现在,通过了几次筛选,还是有些不甘心。

不知为何,在人生路上,我好像没有“一条道走到黑”的勇气,我总是在放弃。嘴上说着各种理由,听起来很顺耳,但还是骗不了自己――我没有恒心,怕苦,怕累。

小时候,我哭着闹着要学钢琴,因为觉得会弹钢琴很酷。爸爸妈妈满足了我的愿望。看着钢琴,我爱不释手,幻想着明天就可以流利地演奏出美妙的乐曲。事实恰好相反,几年过去了,我的技艺并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我有些生气,每天弹枯燥的练习曲,一天得练一个小时以上,几个星期才能练出一首漂亮的名曲,我坚持不下去了。我放弃了。

我又吵着要学吉他,还自己攒钱买了一把很好的吉他。开始时弹的曲子很容易,我一下就能搞定。到了后来,开始练习古典曲。曲子越来越难,我又放弃了。我告诉别人,因为没有时间才放弃,但自己知道,因为怕苦怕累才放弃。去上第一节课时,老师说,几年没见过手指条件像我这么好的人了,现在,我只能看着别人粗短的手指在琴弦上跳动,心里生出一种高于羡慕却又低于嫉妒的感觉。

现在回头看看,那些原本小有成就的爱好,都被我放弃了:钢琴、吉他、日语、法语、围棋、跳舞……然后就成了现在这个什么都会一点,又什么都不精通的我。看着身边学有所成的朋友时,我就会感受到那种夹缝中的感觉,甚至会有些怨恨。可我又能恨谁呢?好像只能恨自己。

篇11:高三生日庆祝高中生作文

星期天下午,我一上完声乐课,就迫不及待地赶到 “佳客来”。因为今天是我的好朋友——陶喆的生日。他上周就邀请我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吃牛排)。

当我兴冲冲地走进“佳客来”时,环顾四周,没见到陶喆的身影。是我记错地点和时间了吗?我的心里不禁打了个鼓。这是我记了一周的时间,怎么可能错!我加快脚步又把佳客来逛了个遍,可还是失望了。我迈着沉重的脚步下楼告诉妈妈陶喆没来。虽然“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我的眼泪怎么也控制不住,更不愿迈开脚步,“妈,做人要讲诚信不是?我如约到了,也相信陶喆是不会骗人的!”妈妈看我不死心的样子,无奈的把电话给了我。“嘟——嘟——”,电话铃声响起, “喂!”接通了!是他!“陶喆,我是霁阳,你不是叫我到佳客来参加你的生日聚会吗?你怎么没来?”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耳朵紧紧贴着话筒,我感觉手机都要被我捏碎了。当听到陶喆告诉我是4点到佳客来集中时,我的心才回到胸前,原来是我上周太兴奋了根本没听清他后面说的时间。

篇12:高三读书真好高中生作文

读书真好!它让我看到了平凡世界的光彩,它让原本平淡的世界,充满了绿色的生命。我接触的第一本书并不是教科书,却是姥爷的一本《圣经》。书上有着许多奇怪的符号,它们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好奇心。我一一询问亲人关于书中的文字,他们不厌其烦的为我述说每个文字的意思和来由。记得《圣经》的扉页上有一句“这是一本神和人的书”里面的“神”字我并不认识,总是与“伸懒腰”的“伸”字混为一谈。一次正当我读着“伸”的旧历时,正在喝茶的姥姥,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她抢过我的书对我温和的说道:“大孙子,这怎么能是‘伸’呢?分明就是‘神’啊!”我疑惑的问:“可是我常听你说‘伸’的真舒服啊?”姥姥则一本正经地给我讲解了“伸”和“神”的不同。一本《圣经》,开启了我认知生字的大门,也从此开启了我读书的历程。

读书真好!它让我明白了未来要如何面对。人生的旅程或多或少会走些弯路,正是有了书的相伴,我也躲避一些不必要的灾难。记得刚刚上初中时我也面临一个巨大的考验——青春期。我总是感觉学习没有出路,越是渺小,则越要疯狂起来。当我不知道何去何从而自暴自弃时,一本书挽救了我。这是一本周日杂志,是我在一次疯狂玩耍后,正无所事事,无意中瞥见了姑姑买的这本书,无聊中我随意翻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些“富二代”的生活,书中说他们只知道依赖父母,父母离去后,则变得一无是处。一个小小的故事,启迪了我,也正是这一个小小的故事使我转正了航向,才能继续在汪洋的知识大海上航行!

书是我形影不离的玩伴,书是启迪我的恩师,书是开启我知识航行的.“金钥匙”。

篇13:如何激发农村初中生的作文兴趣

一、激发写作动机, 培养阅读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 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动力是激发学生行动的内在力量, 所以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 激发学生的灵感, 从而唤醒学生的写作冲动, 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想说想写, 写作不再是他们的难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多阅读积累。古人曰:“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在初中语文课本中, 有众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 这些都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本中选的大部分是名家名篇, 语言生动形象, 大多富有文采, 要让学生多读课本, 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同时要求学生在课本中多摘记, 养成背名篇名句的习惯, 积累的东西多了, 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 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 学生不但要熟读课文, 而且要扩大知识面。另外,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纸杂志, 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 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二、指导感悟生活, 积累写作素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 当然生活更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培养学生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文时感到最难的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 没材料可写, 所以教师就应在平时的教学中为学生讲生活故事, 谈生活体验, 然后让学生把听的变成写作素材, 形成写作的原始资本。同时在写作中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 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 抒写对生活的感悟。这是由写作客观规律决定的, 没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 学生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米之炊。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春游活动》时,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没有老套地按习作要求去指导学生, 而是让学生在春游前推荐春游的地点, 把推荐理由写具体、写明白;地点确定后让学生设计春游的路线, 把游览顺序和旅游点简要写下来;制定春游的安全和卫生守则, 让班会讨论通过;设计几项在草地上做的游戏, 以书面报告形式征求同学意见;写一个表演节目单, 等等。设计了这样的春游作文教学方案, 学生玩得痛快, 写得真实, 既激发了写作兴趣, 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 让学生一有心得体会就及时记下来, 这样长期坚持,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

三、学会独到评价, 提高鉴赏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在作文教学中, 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所以, 独到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创作的兴趣与方向。教师对学生的点滴成绩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创作的情趣激发出来了, 火花被点燃了, 这样才会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当然, 教师不应把学生看成小字辈, 从而忽视学生的思想, 把自己看成老字辈, 居高临下, 唯我独尊, 而应把学生摆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 把学生当成朋友, 重视他们的思想, 与他们交流探讨。同时在学生完成了一篇作文后, 要让他们细细品味自己的创作, 可以让学生自评, 也可以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在批改中要求学生做到:先慢慢品读全文, 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 再句句斟酌, 看是否有句子不通顺的、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 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 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批改作文中知道别人精巧的构思、精彩的文笔, 让学生在批改中受到启迪, 增加写作阅历, 提高写作鉴赏能力。实践证明, 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 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时间长了, 就会让学生在相互评改中不断培养写作兴趣并提高写作能力。

四、开展新颖活动, 保持写作兴趣

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得到长期的保持呢?平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是对激发和保持他们兴趣的有效补充。我们可以开展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的朗读比赛, 可以开展评比班级“小作家”的竞赛活动, 还可以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 办一份手抄报, 在教室里展出, 看哪个小组的文章精彩, 设计新颖。这些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且有助于形成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的氛围。还可在教室的墙壁上, 由学生举办“优秀作文专栏”, 每次作文挑选好的作文评改后, 贴在专栏里, 供其他同学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同学们互相交流经验, 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使学生的写作欲望越来越强。还可以在开展拔河比赛, 春天去野外踏青, 帮助孤寡老人, 做一件有关环保的事等活动后, 让学生写心得谈体会, 这样学生感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作文兴趣自然就高了。甚至可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 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 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 这样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充分肯定的评价中, 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 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 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语文教学进入了更广阔、更活跃的天地。作文教学也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迈入创新时代, 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相信:只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设计出好的训练内容, 实施优化教学方案, 有计划、有步骤地严格训练, 长期坚持, 学生的作文质量就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鲁杰.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学班, 2010, 9.23.

[2]肖世华.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中外教育研究.2009, (6) .

[3]张锋.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孝感市孝南区陡岗中学, 2008, 1.28.

篇14:初中生作文兴趣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作文 兴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215-01

大多数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都大同小异,无非是文题—老师指导—学生写作—老师批改—教师讲解这几个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还比较费时费力。怎样才能让这种模式不再,如何把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激发出来呢?经过思考,我想我们对于传统的这种教学模式一定要进行改良,通过让学生们亲身体会,参与更多和作文有关的活动,才能够激发出他们写作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

1 加强口语训练,激发表达欲望

从根本上讲,口语主要指说,而作文主要指写。写是通过文字来表达的,而说主要是口头的叙述,这两种信息的输出形式差异较大,然而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信息的输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之间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够提高作文的思维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写作的能力,而书面写作反过来可以提高口头的表达技巧。从这些方面来看,不断的坚持口语的训练,持续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表达积极性会有所提高,某种程度上会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品。

本人在现实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有:(1)晨读时的美文推荐活动。在语文周二和周四的晨读课上,安排两名学生准备在作文书、杂志或者报刊等上面摘录一些名言名句和美文推荐给班级的同学们,并给予一些自己推荐的原由。(2)课前3 min说讲练习。每次语文课前指派一名学生利用3 min时间自由讲述一些事情,可以是一个小故事、每天遇到的事情的所闻所感或者是实事评论等都可以,说完过后由老师做一个点评,并给予学生们以鼓励。(3)课堂实时口头作文练习。周期性的抽调出两节语文课给学生们布置一个课堂口头作文,让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演讲或者辩论的方式来进行作文练习。(4)作文准备工作。在进行每一次的作文前,让学生们把自己的写作构思,想法分别说出来,让同学们互相交流想法,开拓学生们写作的新思路,激励他们的写作冲动和表达欲望。进行口头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学生们可能还不太习惯,需要老师的不断激励和鼓励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他们慢慢感受到口头表达学习中的进步和收获时,一定会更加对这项学习产生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

2 创设作文情境,调动学生情感

学生一般比较容易被一些形象、具体与真实的事物所打动,所谓寓情于景,就是在特定的环境当中激发学生们内心的美好情感,让学生们能够在情境中激发出对作文的兴趣。所以,作文教学一定尽量丰富多彩,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情境化场景来增强他们内心的生活体验,使学生们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能打动人的文章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比较重视情景在作文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国语文教学中,众多老师也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如情景作文中取得典型成果的李白坚教授的快乐作文法。同时李吉林老师对于情境教学的研究也丰富了作文教学的经验之谈。在实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多媒体这一方式来为学生们提供情境作文教学,让他们能够直观感性的认识事物。记得教初一时有个作文话题叫做“成长”,大部分同学想到的都是关于生活中的一些年龄上的增长,自己具体干了些什么事等等这些素材,尽管我做了一些问题的开导,然而却还是没能达到我所想的效果。于是我通过播放一部有关成长的美国动画电影《虫虫危机》给学生们看,看完后大家的反响比较好,纷纷谈论自己的感受,过后写起作文来一个个兴趣都很足,可以说是文思泉涌。通过这次的情景化作文训练,看到学生们享受其中的轻松惬意。与传统的作文教学相比,差距真实是千差万别啊。有的学生甚至写出了1000多字的文章来,尽管里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确实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此次写作的热情和未来写作的潜力。之后,我根据单元的安排挑选了一些经典的电影放给学生们看,例如《美丽人生》、《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等,不仅激起了学生们的作文兴趣,还对学生们的作文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效果甚好。

每年对于以家乡为题材的作文也比较多,然而由于教育引导的缺陷,学生们的脑海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关于家乡的深刻概念,写起文章来也只是寥寥几句,很是缺乏内心的真情实感,缺少对家乡这个词的认识。由于这种情况的产生,我通过播放有关我们城市的视频,视频包括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全方位的介绍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同时也会关注现代产生的一些事实问题等。学生们对此非常的感兴趣,在影片的观摩过程中也非常的认真,看完过后可以说对自己的家乡有了一个全面感性的认识了。在之后的写作当中,学生通过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最终都写出了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3 学与写紧密结合,多做随笔练习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常见的问题就是对文题不感兴趣,自身的文底知识积累不深,这个问题其实只是我们缺少发现而已,生活中、我们所学的教材其实都是比较好的作文素材,只要我们能善于发现,善于观察,身边其实素材还是比较多的。所以老师们常常说要把我们的写作训练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有比较多的素材可供挑选写作了。例如我们学习了《斑羚飞渡》一文后,可以让学生们用斑羚的身份来写一封关于善待小动物,关爱生命的文章;在学习了《翠龟》之后,可以让学生们想想生活中有没有像翠龟这样角色的人,他们会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那些人,并且进行自身自我反省。在学习不同的文章之后,让他们以文章中主人翁的角色去看待生活,看待自己,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认知水平。

茅盾先生曾经教导我们说:“随时身上都记得带一个记事本,把所看到的、所听到了、所想到的都记录下来。”学生们练习多了,自然脑海中就会积累较多的文辞,同时内心的素材也变丰富了,从而明显减小了以后作文的难度,也增加了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驱动内心的欲望。所以在语文作文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苏霍姆林斯基设计的作文题目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上一篇:幼儿园教室布置方案下一篇:公司联欢会活动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