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可能性的教案

2024-07-28

小学数学可能性的教案(精选8篇)

篇1:小学数学可能性的教案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并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1、教师抛一元硬币,让学生猜哪面朝上。

2、为什么有人猜正面,有人猜反面呢?

3、小结:在没有看到结果前,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反面朝上。(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

出示三种颜色的球:红球、黄球和绿球,告诉学生这些颜色的球被装在了三个黑塑料袋里,选三位学生上来参加摸球游戏,一共摸5次,摸到红球次数多的获胜。

2、摸球游戏

(1)让三位学生从上面三个布袋各选一袋,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每人各摸到了什么颜色的.球。再让学生将球放入袋中,搅拌一下,再摸第四次,并记录结果。(一人摸到了5个红球,一人摸到有红球也有黄球,还有一人一个黄球也没摸到)

(2)观察记录下的摸球记录结果

3、交流汇报

(1)提问:谁摸的红球多?如果让你摸,你想在哪个袋子里摸?为什么?

(2)将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的罐子,让学生看(板书:全是红球)

提问:在这样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颜色的球?(板书:一定)

(3)你最不想在哪个袋子里摸?为什么?

(4)将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的罐子,让学生看(板书:没有红球)

提问:在这样的袋子里会摸出红球吗?(板书:不可能)

(5)还有一个袋子里可能有什么颜色的球?

(6)将袋子里的球倒入透明的罐子,让学生看(板书:红球黄球)

提问:在这个袋内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球?(板书:可能)

4、小结:在全是红球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在没有红球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在既有红球,又有黄球的袋内摸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书P99“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理由

2、“想想做做”第2题

(1)同桌讨论交流

(2)让学生来装球,然后摸

3、判断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

(1)每天太阳从东边升起分页标题#e#

(2)后天下雨

(3)10月11日是星期三

(4)老师明天穿黑色的衣服

(5)每天有48小时

(6)秋天过去是冬天

4、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里的事

四、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是确定的,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有些事情是不确定的,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课后再细心观察,想一想生活中那些事情可能发生,那些事情不可能发生,那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和老师、同学、家长交流

篇2:小学数学可能性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摸球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概率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难点:理解,辨析“可能”,“一定”,“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三、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引入新课

师:我知道小朋友们都特别喜欢做游戏,是吗?那么在今天上课前,我和大家一起先来玩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这个游戏大家都会玩,是吧?可别小看这个小游戏,它里面还藏着数学知识呢,不信我们玩玩看!我说石头剪子布之后,大家同时出手势,不许变哦,我们一起看看有多少个小朋友能赢老师。(师生共玩)

谁赢了老师?谁输了?(学生举手表示)怎么还有几个小朋友没举手呢?有输,有赢,还有平的,你们在玩游戏之前想赢老师吗?那为什么想赢,有的小朋友没有赢呢?(引导学生说出可能赢,可能输,可能平)

现在我们再玩一次,这次我告诉你们我要出剪刀,(再玩一次师出剪刀),这次结果怎么样?(引导生说出出石头一定赢老师,出布一定输,出剪刀一定打平)

师小结:我们在玩石头、剪子、布的时候,如果我不告诉你们我出什么,可能是老师赢,也可能是小朋友赢,我们双方都有赢的可能性,但当我告诉你们我出剪刀,小朋友们就一定会赢了,这里面藏的数学知识,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

(二)实践体验,探索新知

1、可能性

过渡:嗯,小朋友们做游戏都特别厉害,下面我要考考你们的眼力了。

师:(出示一只盒子)瞧,我手里拿的是什么?(盒子)老师往袋子里放3个白球和3个黄球。(现场放)接着,我从这个盒里任意摸一个,请小朋友们先猜一猜,老师能摸到什么?(可能是白球,可能是黄球。)

师: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摸之前,我先用手在里面搅几下,闭上眼睛,然后任意摸一个。(师摸)是什么?(白球)好。我再来摸一个,小朋友先猜猜,会是什么?瞧,是什么?(黄球)我再摸一次,会是什么呢?(黄球)那么通过你的观察,老师摸出的球,出现了什么情况?(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板书:可能)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⒉、不可能与一定

师:现在我要拿走一个白球,任意摸一个球,肯定摸到白球吗?(不一定,是可能是白球)为什么呢?

(里面有2个白球还有3个黄球,所以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白、黄球其中的一种。)师再拿走一个白球,任意摸一个,能摸到白球吗?(能)为什么?(白球还有一个)

师再拿走一个白球,现在可能会摸到白球吗?

生:不可能。

(板书:不可能)

师:你们为什么这么确定?(里面没有白球了。)

师:对了,我们现在摸到的不可能是白球。那你们认为会摸到什么球呢?(黄球)你们也是那么确定,说说道理。

(板书:一定。)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我们发现了一件事情的发生通常有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这三种情况。有些事情发生的结果不可以确定,这时就该用“可能”;有些事情是不会发生的,这时就用上“不可能”。还有些事情结果是可以确定的,这时我们就会用上“一定”。

(三)举球游戏,巩固新知

师:还想玩游戏吗?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看ppt,上面有4个小箱子,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小球,现在我们从每个箱子中抽,与结果连线。

(四)探究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

1、寻找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性

大家看下面三个地方的小学情况,我们应该用那个词来说呢?小组讨论,老师请同学来回答。(根据海南,哈尔滨,还有武汉的天气情况来分析)

2、学习例二

生活中处处都有可能性,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那么,你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对这几个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现象进行判断吗?

(ppt出示生活中的现象,生判断并说理由)

(五)谈收获与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可能性”的知识,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收获?课后找一些生活中具有可能性的事情说给爸爸、妈妈,好朋友们听听,好吗? 总结:像这样存在“可能性”的问题,是数学课里面的知识,它包含“一定”、“不可能”和“可能”三种情况,它跟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请同学们回去留意一下,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数学问题,看看谁最有侦探头脑,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

四、板书设计

可能性

一定

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 可能

篇3:小学数学可能性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猜想——实践——验证”, 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 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 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学会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摸球盒、转盘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 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故事:《生死签》

很久以前, 有一个犯人被带到国王面前处死。这个国王喜欢抽签, 而且盒子里只有两张签, 一张是“生”, 一张是“死”, 抽到“生”就可以获救, 抽到“死”就会被杀死。请问, 如果这个犯人只抽一张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

但是陷害这个犯人的官员故意把盒子里的两张签都写上了“死”字, 请问, 这时犯人只抽一张签结果会是什么?一定吗?他会抽到“生”签吗?一定抽不到也就是不可能会抽到。

通过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步了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可能性

可能 (不一定) 一定不可能

二、合作探究, 亲身体验

老师这节课为大家安排了一个摸球游戏, 让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探索可能性的知识。

(1) 介绍学具, 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 每个小组依次分得一个纸箱 (每个纸箱放置球的情况如下: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第一个纸箱全部放白球, 第二个纸箱全部放黄球, 第三个纸箱放3个白球、5个黄球, 第四个纸箱放3个黄球、5个白球。第五个纸箱不放黑球) 。

(2) 介绍摸球规则:每个小组共摸球20次, 每次摸出1个球, 记录下其颜色后, 放回纸箱后, 再进行第二轮摸球。

(3) 操作体验, 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并记录摸球情况。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一定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初步感受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联系。

(4) 汇报各组的摸球情况:第一组摸到的球全部是白球;第二组摸到的全是黄球;第三组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第四组摸到白球的次数多;第五组没有摸到黑球。

(5) 质疑:为什么每组摸球的情况不一样呢?

(6)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猜想。

(7)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结果:第一个纸箱放的全是白球, 所以一定摸到白球;第二个纸箱放的全是黄球, 所以一定摸到黄球;第三、四个纸箱放有2种球, 所以可能摸到黄球, 也可能摸到白球;第五个纸箱没有放黑球, 所以不可能摸到黑球。

三、验证猜想, 异中求同

(1) 让各个小组打开纸箱, 看看纸箱放球情况是否符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

(2) 延伸:如果第五组的同学一定要摸到黑球, 该怎么办?

如果要让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怎么办?

设计意图:异中求同, 验证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与球数量的直接关系, 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

四、实际应用

(1) 试一试:1) 先让学生按题中要求进行摸球游戏活动, 然后思考题出的问题, 小组内交流。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2) 让学生再次经历“猜想——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 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街头转奖的骗局) 。

(课本85页练一练)

(2) 分析从下面四个箱子里, 分别摸一个球, 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出示课件】学生在分析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一定是白球”“一定不是白球”这两个该连接的盒子, 但是对于“很可能是白球”“白球的可能性很小”会有一些争议。这里需要通过演示活动来帮助学生辨别“很可能”与“可能性很小”两者表达事情发生的程度大小。

(3) 问题: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出示课件】首先可以和学生说明: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 (冬天会下雪) , 内陆地区, 如江西省的冬天怎样? (学生回答) , 南方沿海如广西、海南等地属于亚热带气候, 冬天不太冷, 不会下雪;让学生说一说“武汉”“海南”和“哈尔滨”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查一下这几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各季的平均气温, 然后让学生分析“下雪”时气温的特点。再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判断各地下雪的可能性。

(4) 说一说活动。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一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五、全课小结

篇4:论小学数学中的“可能性”问题

【摘 要】随着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和设计也更加具体和明确,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往的空间与几何、代数与数等内容上又增加了统计和概率部分的知识。鉴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中的‘可能性问题”为例,分别从对生活体验的思考、对心理需求的探究以及对学习规律的总结三个角度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苏教版教材;“可能性”教学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涉及“可能性”可能性教学的内容从二年级开始先后出现四次,比如二年级用“可能”、“不可能”和“一定”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六年级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等,这些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出现对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对其如何把握及指导,也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可能性教学概念诠释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关于“可能性”的内容出现在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的上册。具体而言,二年级学生所要掌握的是利用可能、不可能等类型的词语来描述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三年级学生则要学会使用偶尔、经常和差不多等表示程度或频率类的词语来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表述;四年级学生需要掌握对游戏公平性的判断能力,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游戏规则的设计;六年级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分数对事件的可能性大小进行判断,并尝试着根据时间发展的可能性来设计和编排方案。可以说苏教版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是极具统计和概率思维的教学内容,加强对此部分教学方案的设计,提升学生对其理解和接受的效果,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苏教版为例,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可能性”问题

对苏教版小学数学“可能性”问题的教学,应从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学生的心理需求、总结学习规律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对生活经验的思考

首先,“可能性”问题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对此方面问题的理解。比如这样一道题目:“请设计一个抽奖盘,盘面上分别写着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参与奖,该怎样设计?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事实上很多小学生在商场逛街或参与其它类型的活动时都亲眼见到过抽奖盘,根据回忆也能描述出奖盘的盘面上这四个奖项所占面积的大小,因为一等奖比较重要、比较稀少,所以其所占的面积就小,反之参与奖则应在盘面上占据较大的面积——学生之所以能够产生这种认识,归根到底还在于生活本身。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当中时常挂在嘴边的“可能”、“不可能”等,转化成数学语言,转化成数学知识当中的“可能性”问题。

其次,将数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以这样一道题目为例:“一个口袋当中有一个白球和一个黑球,从这个口袋当中拿出任意一个球,那么这个球可能是哪种颜色?”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会根据固有的生活经验,即当口袋当中有一个黑球和一个白球时,那么任意摸出的一个球,极有可能白的,也有可能黑的,这个简单的、生活常识性的问题,事实上其中蕴含一定的随机思想——所谓的随机就是指某一现象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并不能根据已知的条件确定结果——学生就可以通过摸球的这个行为,感受“随机”这个数学概念,提高对它的认识。

(二)对心理需求的探究

首先,从固有心理认知当中总结经验。在进行“可能性”问题的教学时,在让学生感受“一定”和“不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过程中,以这样一道题目为例:“让学生从装有两个黑球的不透明袋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如此动作反复多次后,请猜测这个袋子当中装的两个球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这样的结合手动实践来进行的分析判断,不仅可以让学生逐渐加深对“可能性”问题现象的认识,还能基于自己的所见、所感,体会此类问题所具有的鲜明的特征。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这个题目,当学生从口袋当中始终摸到“黑球”之后,其必然会产生这样一种判断,即袋子当中一定会有一个黑球,但是不确定究竟是只有一个黑球还是两个都是黑球,只能说是“可能”有两个黑球,因为只有当两个球都是黑球——在这样一种前提条件下,才会出现无论怎么摸都不会出现其它颜色球的结果——所以,在学生反复摸索、反复探究之后,就能察觉出所谓的可能是在介于“一定”和“绝对不可能”之间的一种现象,这样的探索过程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让学生将从固有的心理认知当中积累的生活经验升华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其次,深入思考,升华认知。以这样一道题目为例:“已知有四个口袋,第一个口袋中有三个白球,第二个口袋中有一个红球和两个白球,第三个口袋中有两个红球和一个白球,第四个口袋当中有三个红球,现在要从每个口袋当中摸出一个球,这个球可能是红球吗?哪一个口袋当中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最大呢?学生通过尝试就会发现,这四个口袋当中,由于拥有红球的数量不同,实际操作时,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就会不同,第一个口袋当中没有红球,自然摸出红球的可能性为零,第二个口袋和第三个口袋中都有红球,但是肯定不能保证每一次摸出来的都是红球,但是其可能性较之完全没可能的第一个口袋,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而最后一个口袋中,由于装的全是红球,自然无论怎么摸其结果只有红球一种,而这也是摸出红球可能性最大的一个口袋。可以说伴随着红球个数的增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也在变大。

通过这两种对学生心理需求的探究方法,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定”、“可能”和“不可能”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当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向学生渗透有关“量变和质变”关系的思考时,也等于间接地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对学习规律的总结

首先,主动参与,感受数据的合理性。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摸牌实验时,选择3张红花色的纸牌和一张黑花色的纸牌,让学生随意从中摸出一张,由于有四张牌,所以学生随意摸出一张牌的可能性有四种,但是猜测是摸出红牌的可能性更大。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多摸几次牌,并做好记录,根据记录的结果就会发现这和学生自我认知的概率是完全一致的,这时,学生就能感受到数据的合理性。

其次,展开开放设计,提升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应用效果。比如尝试着让学生设计放球可能性的游戏,培养学生反向思考的能力,而这也是建立在学生拥有足够可能性知识的基础之上。在具体的操作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固有知识,设计不同的放球的可能性,通过比较不同可能性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似之处,加深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应用“可能性”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论

总而言之,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可能性”的教学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容易引发学生知识混淆的难点。基于此,教师一定要做好课程设计和规划,密切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和生活关联性的全新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乔中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俪人:教师,2015(11):20.

[2]许兆兵.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8(7):167.

篇5:小学数学教案《可能性》

1.结合具体情境,能说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2.在游戏中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判断。

3.借助观察猜测、操作实验、活动交流,培养学生合理推测的能力,并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2.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球以及摸球用的袋子、记录单、扑克牌。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游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游戏。看谁能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最多的数学知识。玩游戏前老师先分组,1、2?大组为甲队,3、4大组为乙队。哪一个组先来玩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很轻松和谐的情境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开课就有了学习动力,为新课的学习酝酿了良好的情绪。】

活动2【讲授】游戏冲突,引发思考

师:两个组都想先来,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决定那个组先来。

师:好办法,抛硬币每一面的可能性都是?,很公平。但是今天老师没有硬币,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石头、剪刀、布。

师:石头、剪刀、布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公平吗?同桌之间单号代表甲队,双号代表乙队互相猜三次试试看。

师:刚才谁赢了?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公平)

师:为什么,能不能用可能性的知识来说明这个游戏的公平性呢?今天这节我们继续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游戏是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催化剂,数学猜想是引领学生走进数学宝库的金钥匙。在这个环节中从学生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引导学生思考、猜想,激活了学生对可能性的原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从而使学生对可能性的学习有了初步的感觉。】

活动3【活动】探究新知:

1、你觉得两个同学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其中一人获胜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

2、要想知道每人获胜的可能到底是多少,我们必须列举出两个人完游戏时会出现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用自己的方法,把完游戏时会出现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记录下来。

3、小组合作交流

4、汇报:发现:有的学生列举了7种、8种、9种等各种不同的结果和记录方法。

5、有没有办法不漏掉也不重复呢?

6、老师利用表格归纳总结列举方法?

活动4【练习】巩固提高:

1、做一做。

(1)老师读题:

(2)相信大家都能用这3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吧。那么谁能办法写出所有不同的三位数呢?请把它写下来。

师:用这样的方法来决定“胜负”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生:单数赢了4次,赢和可能性是4/6,双数赢了2次。赢的可能性2/6。

2、出示练习1。两人一组,算出2、3、7、8中任意两个数的积。

如果它们的积是2的整数倍,甲队获胜;如果它们的积是3的整数倍,则乙队获胜。这个玩法公平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比赛的情境来触发学生积极思考游戏的公平性,并运用刚学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设计练习时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紧扣课题,不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化,而且使学生在练习中思维得以发展,创新素质得到锤炼。因而达到活学、巧学、乐学的境界。】

活动5【讲授】全课小结

篇6: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

(第一课时)

金龙中心学校

石 强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第六单元P99—101:例1 例2 课堂活动1、2题及练习二十六第1、2、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情境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随机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行猜想、操作、验证各种可能性和探究如何实现生活中随机现象公平性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随机现象来源于生活,研究随机现象能够很好地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随机问题,并且保证生活中某些随机问题的公正性。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已经初步知道某些现象是确定现象(一定要发生和不可能发生)及不确定现象,现在将对不确定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及结果的公正性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准确描述和判断随机现象的各种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运用确定性的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和认识不确定现象。

教学关键:充分创设随机现象的生活情境和积极引导学生借助分类等数学思想准确地不重复、不遗漏地列出随机现象的各种可能性及判断可能性大小。教学方法:实验验证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归纳整理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硬币 等大纸片4张 骰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出示故事视频)2 学生认真观看故事 师:农夫天天在这里等着捡兔子,他会等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说“什么都等不到”或者是“可能会再捡到兔子”,教师要继续追问,这两种情况的可能性谁大谁小,并要求学生说明原因。)师:生活中许多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大小。(揭题:可能性)师:那么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究竟有多大,我们怎么样来判断呢?依据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1 5.1班与5.2班的足球比赛,谁先开球呢?裁判用抛硬币来决定,你觉得抛硬币的方法公平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正面向上的可能性大,还是反面向上的可能性大?

1、动手实验,获取数据。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1.每4人为一小组,一人抛硬币,一人记录,其余观察,时间为2分钟

2、抛硬币时要用力均匀,高度适中;抛完规定的次数后把记录单填好,并由小组长汇报。温馨提示:每一次出现正、反面的次数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

师:大家做完实验了吗?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课件出示统计表(如下表),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填入数据。

小组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总次数 1

合计

2、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请你们认真观察实验数据,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相等吗? 师:对,既有相等的也有不相等的,但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接近吗?

(2)想一想,如果把我们全部小组的实验数据加起来,那么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还接近吗?

(3)教师把所有小组的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的次数、总次数分别求和。

师: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仍然是非常接近的。

3、阅读材料,加深体会。

师: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就做过抛硬币的实验。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数学家 总次数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4092 2048 2044 德·摩根

4040 2048 1992 蒲丰

10000 4979 5021 费勒

24000 12012 11988 皮尔逊

80640 39699 40941 罗曼列夫斯基

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抛的总次数越多正面朝上次数和反面朝上次数越接近总次数的一半。

4、总结提升

师:我们做过了实验,观察了数学家实验数据,发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很接近,说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一半)

师:通过做实验,你们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

尽管在抛一次硬币时,我们事先无法确定它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但当我们大量重复抛掷一枚硬币时,二者出现的次数和总次数的一半比较接近,我们就认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是1/2,从而验证了在足球比赛前采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开球的规则是公平的。

(二)教学例2(1)提出问题:我们班如果分为4个小组,如果决定只有一个小组去参加六一游园活动,怎么办才公平?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2)自主探究:四人小组讨论,利用桌子上的纸张进行探究。(3)汇报交流,合理陈述。

三、巩固提高,加深认识

课堂活动1猜一猜,转一转

2(1)先猜一猜转盘1中的指针可能落在哪一个区域?再动手转一转,试一试。指2—3名学生猜,然后让一名学生转一转,验证结果。

(2)两人讨论,转盘2中的指针停下来可能会指向哪里?有几种可能?(由2—3名汇报,然后师生共同小结)

(3)对比观察,探究“可能性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说一说图2中指向各种动物的可能性一样吗?哪一种最大?哪一种最小?为什么?)

课堂活动2:有八个小朋友玩“击鼓传花”游戏,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可能表演节目?表演节目的可能性一样吗?(学生两人议论后汇报)

四、知能应用,拓展延伸 练习二十六 第1题:说一说自己小组有多少位同学。如果用抽签方法选一位同学在班上发言,谁会去发言?在纸片上写名字,做几个纸团,试一试。2 练习二十六 第2题 补充题:小朋友们玩游戏,他们想用掷骰子来决定谁先玩。这两个骰子该选哪一个比较公平呢?为什么? 4 练习二十六 第3题 拓展题:某商场策划一场迎新年购物摸奖游戏活动,奖品如下:

一号奖品

可乐一瓶

二号奖品

电吹风一个

三号奖品

微波炉一台

四号奖品

29寸彩电一台

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考虑到商场的利益,会怎样设计转盘呢?

如果你是一名消费者,你希望这个装盘怎样设计呢?

如果按照公平性的原则,这个转盘又应该是怎样的呢?

五、知识总结,整理建构。

板书设计:

可能性

随机现象

可能的结果

可能性的大小

与什么因素有关 足球赛

5·1班开球 一样大 硬币正反的机会相等

5·2班开球 参加活动 可能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一样大

四张纸片四个小组 3 玩转盘

可能小羊击鼓传花

篇7:小学数学可能性的教案

王李梅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页例

一、例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的结果。

3.初步使学生区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能对一些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包括确定事件,并动手验证。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包括不确定事件,并动手验证。教学用具:袋子,红、绿两种颜色的珠子。学具准备:装有一色珠子的的袋子。教学过程:

一、游戏 猜一猜。

师:同学们,老师带了一个水果,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 生:可能是橘子。生:可能是梨子。生:可能是石榴。生:可能是橙子。生:可能是西红柿。„„。

师:老师带的是水果,西红柿是蔬菜,它可能是水果吗:

生:不可能。

师:我来给大家提示一下,它的果肉很厚,水分很足,酸中带甜,很脆。(生异口同声回答:肯定是苹果。)

师:老师没提示前你们猜的可能是橘子、可能是梨子„„,当老师提示后,你们一下就说出了这个水果一定是苹果,想这些“可能”、“一定”、“不可能”都属于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新数学问题----可能性。(板书)

二、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摸球游戏,听清要求:

1、每人每次摸两个珠子,记住颜色后再放回袋中。

2、请用“可能”或“一定”在组内交流你们组发现的数学问题。

师:哪个小组能先介绍一下你们组的发现?

生:因为我们组的袋子中装的都是红珠子,所以每人摸出的一定是红珠子。(师完善学生的答语)

师:还有哪个小组能再说一说?(让每个组都仿上进行完善的回报)。师:各组的袋子中可能摸出别种颜色的珠子吗? 生:不可能。

师归纳(并板演):当袋子中珠子的颜色相同时,每人摸出的珠子颜色一定相同。这称作“确定事件”;

三、老师也准备了一袋珠子,请每组派两人上来摸,记住颜色后放回去,结果 是怎样的?

师:摸出的结果与刚才在小组摸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与小组的伙伴商量一下告诉我们好吗?

生:因为袋中装的珠子的颜色不同所以我们摸的结果也不同。

师:也就是说可能是红珠子,也可能是绿珠子,对吗?

师:能仿照老师的板书描述一下吗?试试看。

生说师板书:当袋子中珠子的颜色不同时,每人摸出的珠子颜色可能不同。这称作“不确定事件”;

四、刚才我们在游戏中感受了“可能”、“一定”、“不可能”这几种情况,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请大家借助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打开书第105页,根据要求判断填空。(集体讲评)

师:对于“三天后下雨”这个问题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我认为不可能。

生:我认为在海南有可能。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气候也有所不同,今后碰到这种类型的问题,大家一定要看清要求在回答。

师: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游戏,大家都表现的十分专心,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轻松一下好吗?

阿凡提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有一次呢,一个黑衣人带着一袋金币来刁难阿凡提:如果你能把这袋金币抛向空中,落到地面时全都是正面朝上,那么这袋金币就归你了。否则,你就得赔我一袋金币。师:你们觉得阿凡提可能得到这袋金币吗?

师:其实呀,阿凡提在捣鼓的时候,把每两个金币的背面都粘在了一起,这样所有的金币就都成正面了,所以不管他怎么抛,金币都会是正面朝上的。他就是利用了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可能性”,惩治了黑衣人。

师:好了,同学们,这节课就快要结束了,你们想和在座的的老师说再见吗?请听要求说再见:

1、跟老师们招手再见的一定是女生;

2、跟老师们招手再见的一定是男生;

3、跟老师们招手再见的不可能是女生;

4、跟老师们招手再见的可能是女生也可能是男生。

5、跟所有老师再见的一定是三一班的同学。

可能性教学反思: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不确定现象,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概率知识太抽象了,怎样使这一知识深入学生的生活,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直观呢?这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玩游戏这一情境,简单而有效地突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以至引导学生直奔这堂课的主题“可能性”。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中学,乐中悟,获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

直观感受,从而获得有用的概率基础知识,并用来解释生活现象,更为全面地分析问题,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加强活动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进行游戏之前,教师先进行个示范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游戏的顺利进行起了事到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活动中应用知识,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交流,更加深刻的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期《可能性》教学评课稿 罗凤梅

“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本堂课主要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和同伴交换想法。“可能性”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学生初次接触感到比较陌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这些内容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实践、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教学的难点,帮助学生建立

不确定现象这一新的观念。是一堂依据新课程理念上的成功之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用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经历“可能性”建立不确定现象这一新的观念。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本课中,准确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经验等因素,创设了让学生摸珠子、击鼓传花等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起对可能性的体验。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这些新的教学理念。

2、根据实际,有效整合教材。教材只是为我们教学提供的一个参考,我们只能是凭借教材去教,而不是死死地去教教材,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实际、学校实际等,合理地有效地组合教材。例如,在教学时,就删除了教材中的一幅很占篇幅的活动图,而用击鼓传花的游戏替代;自己根据实际自设一个动手操作性很强的例题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也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3、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让学生到生活当中寻找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可能性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4、练习设计合理,有针对性,有层次性,而且作业量大,达到练习效果。

5、关注情感与评价激励。情感态度与自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三维上标中、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为更好地实现双基教学服务。同时也应该贯穿在教学的过程中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简单的搭配 教案

罗凤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简单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 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探索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的数学关系。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老师穿的漂亮一些吗?(学生回答喜欢)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装,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同学们给老师出出主意。

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装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师: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装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多少种呢?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

三、小组讨论

师: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装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韦单位交流讨论。

四、小组汇报

汇报时可能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2)用图示的方法算出。(3)。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小结。教师对学生不同的连线的方法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我们先确定一件上装,对这件上装与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连线,然后再进行另一件上装与下装 的连线,这样就得到第一种连线方法,说明只要有顺序的搭配连线,就能保证不重不漏。在此基础上将两个连线图合并起来就可得出另一种连线方法。特别强调: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小结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12页下面的做一做,通过两张可移动的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两位数,这里的两位数由十位数字和个数字两步来确定,让学生动手自己来完成。做完后请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结果,怎样记录可以保证不重复不遗漏,给出记录的方法。

3、巩固练习

课本第115页的第1、2题。

4、师生总结、;

只要我们按一定的顺序搭配,就可以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同学们肯于开动脑筋,再难的问题我们也能解决。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生活,在那些地方用到搭配的知识?课后大家可以去调查一下。

简单的搭配教学反思:

数学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之上,没有独立思考,学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所以在每个活动中,我都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保证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性的搭配。比如在服装搭配这一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明白怎样找出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方法。同时这一环节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让学生借助摆学具、连搭配图活动,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在寻找搭配方法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搭配的规律和方法,在反馈交流中比较得出搭配过程中怎样避免重复和遗漏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逐一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

简单的搭配评课稿

王李梅

老师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放手学生又有效控制课堂。在整个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基本上都是让学

篇8:小学数学可能性的教案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基本知识点在小学课程中得以全面推广.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培养小学学生的数学基本素养,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增加了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其中“可能性”作为这一内容中的重要一环,有着其明确的教学目标.然而,“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综合以上各类情况,本文将全面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可能性”的教材编排以及一些思考,并就此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提高此内容教学质量的方式建议.

一、苏教版小学数学“可能性”的教材内容编排和思考

(一)教学时间的安排以及思考

在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可能性”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学段.第一学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然后递升为“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汇来概括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概率,这一学段的学习安排在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上册.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有效地辨别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以及用分数的方式准确地标出可能性的大小,这一学段的学习时间安排在四年级和六年级的上册.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教材的编排原因,教学时间的安排显得周期较长,使得“可能性”这一知识点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的学习,让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产生断层.而且,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接受“可能性”这类知识时,很难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效地进行关联,学习过程就会显得较为吃力.因此,笔者觉得可将“可能性”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间安排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并且从与现实贴近的游戏公平性这一方面作为切入口,从而更深一步的探讨可能性的大小和用分数来准确描述.

(二)教材例、习题的设计以及思考

在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可能性”的例习题设计还是以“蒙眼摸球”方式为主.这种例、习题因为其易于呈现,所以会经常在课堂教学中真实模拟,例如,蒙住摸球人的双眼,在透明的箱子中摆放不同颜色的球,学生可以真切的观察到被摸到的球是随机的,从而加强了学生对“可能性”这一概念的体会.这一例习题的存在,固然有其优势,但同时弊端也相当明显,那就是情景过于单一,多次呈现则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无法有效与生活体验相结合.所以,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新的题型和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达到“可能性”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课堂教学的体验方式以及思考

在苏教版教材例、习题的引导下,很多教师在“可能性”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安排学生摸球,同步观察,最后进行可能性的分析.然而由于概率的随机性和不受控制性,并不是因为有实验的过程才会出现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先安排学生自主思考、自由讨论,并进行初步的推算,再观察摸球的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转变,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需求和学习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内容的深刻理解,使之更好的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二、提高“可能性”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一)积极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去学习

在“可能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真实的生活模拟情境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更易于小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模拟情境,应该是在了解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的情况下设定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对“可能性”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例如:在“游戏的公平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不同情境,让学生感知游戏规则的公平与否,加深对规则公平性的理解之后,再思考和讨论如何修改游戏规则而达到相对公平.

(二)提倡学生积极讨论和独立思考

“可能性”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在一个极其生动且个性化的环境下展开的.积极讨论、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这些过程,对小学生来说,都充满着趣味和挑战.在有趣的课堂游戏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培养.例如:在圆盘转动的游戏中,白色区域比黑色区域更大,那么指针停留在哪片区域的可能性更大?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每名学生都参与思考,然后转动圆盘.学生在圆盘转动的过程中,会发现在转盘停止之前,落在哪一片区域都是不确定的.再经过多次转动之后,同样可以发现,落在白色区域的次数明显更多,也就表明指针落在白色区域的可能性更大.在经过多轮实验后,教师应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结合之前的分组讨论,为学生创造一个能独立思考和积极讨论的氛围.

(三)结合与内容相关的数学背景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思维的应用价值,就必须对其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在适当的时机穿插一些数学相关的知识点,以此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让数学不再是以往刻板的计算学科形象,这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都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可能性”内容的学习,也适用于此,例如:为学生描述现实中的概率问题时,可列举历史的统计和天气预测有关的资料等;为学生讲解随机现象时,可结合投硬币的试验来说明;为学生详解概率大小的问题时,可加入对彩票号码排列组合的分析,计算中奖率.这一切都能进一步的激起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内容的兴趣,使之发现“可能性”的本质,通过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上一步台阶.

上一篇:老年人饮食营养调查下一篇:【实用】个人工作计划